水浒传之英雄本色哪位英雄流落海外建立国家

你似乎来到了没有知识存在的荒原...
来源链接是否正确?用户、话题或问题是否存在?一个女人眼里的水浒英雄们(系列14--51)
我的图书馆
一个女人眼里的水浒英雄们(系列14--51)
  十四、武松身上的神人属性与凡人属性  武松初出场时,在宋江眼里是这样的: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仿佛天神下凡一般,真不是凡人可比的。这还只是外观形象,他的非凡当然不能只体现在外表。  通过武松打虎的过程,作者给我们塑造了一个真正的勇士。如果你还不曾见到一个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人,那么你就得承认武松的神勇。金圣叹对武松打虎的情节也有‘怒虎、神人’的点评。  或许有人会说,武松不过打死一只老虎,李逵还杀死了四只老虎呢?但是你知道为什么武松打虎的故事流传的更广吗?首先,武松打虎是在武松完全放松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老虎出现的,李逵杀虎则是在老虎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李逵找去的。其次,李逵手中有刀,而武松差不多是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李逵杀死的四只虎里有两只是虎崽,小虎恐怕和猫儿狗儿差不多。两下一比较就能看出区别。李逵杀虎那叫憨蛮,武松打虎才叫神勇。  武松夜走蜈蚣岭,杀掉恶道士之后,问那个女人有无财帛,让女人收拾财帛,然后放火烧了庵。读到这里我的第一反应是武松要给自己置备路上的盘缠。但当女人跪下献上财帛时,武松却说:我不要你的,你自将去养身。快走,快走。难道是我判断错了?可是以武松的个性和当时的状况,他会操心到替那个女人准备钱财吗?以我看当时的情形,他没杀掉她就不错了,还会操心到为她准备钱财?  我认为我的第一判断并没有错,武松本来就是要为自己准备盘缠,只是当女人跪在面前献上财帛时,他才突然意识到不能从一个女人手里摄取财物,这不是好汉的行为,他临时改变了主意。  有句俗话说的好‘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英雄好汉也要吃饭穿衣,所以,武松想为自己置备路上的盘缠并没有什么不对,这让我们知道好汉武松也是一个真实的凡人。这并不会损害他好汉的形象,反而这个细小的插曲更让我们看到他血肉丰满的真实形象。他不是那种假大空的英雄。  武松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他从来不欺凌弱者,他也一直都很注意维护他的好汉形象。作者笔下的武松既具有天神般勇武非凡的特质,也具有真实的凡人的性情。
  武松不是大侠,他从来没为不相干的人做过任何事,从没“路见不平一声吼”。这点和鲁智深形成了鲜明反差。  看看武松的事迹:  1、打老虎(为了自己不被吃)  2、杀潘金莲、西门庆(为了给亲哥报仇)  3、战孙二娘(为了自己不被吃)  4、醉打蒋门神(为了帮自己的恩人)  5、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了自己不被杀)  6、夜过蜈蚣岭(试刀玩)  7、醉打孔亮(抢酒肉吃)  以上种种,几乎全都是涉及自身利益或者身边人利益的。像鲁智深拳打镇关西那样纯粹的行侠仗义,一次也没有。  这样的人,算不得一流人物。
  十五、武松的人生美梦是怎样破灭的?  古人常说:否极泰来,乐极生悲。这是有些哲理的,是说事物的两极总在发生着迅速的转化,有时候快的让人反应不过来。  武松被刺配孟州以来,应该是好运不断,每天好酒好肉不说,还有人侍奉洗浴。别的犯人在太阳下挥汗如雨时,他倒背着手转悠。你可以说施恩父子在利用武松,养好了他好为自己服务,但不管怎么说武松这流配犯人做的象老爷。  好吧,既然你侍候的我象老爷,我去帮你教训教训蒋门神也未尝不可,大家各有所得。要说武松被施恩父子利用,我可不这么认为,武松一直都是聪明人,哪里那么容易被利用,只不过互为有利罢了。  还有更好的事呢。张督监看上了武松,把武松留在了身边。好事怎么都找上武松了呢?中秋节的夜晚,张督监请武松和他们一家人在鸳鸯楼饮宴赏月,还要把养娘玉兰许配给武松。皓月当空,如花美眷。真是好事连连。想必从小没了父母的武松从来就没有经过如此美好美妙的中秋节。也许他第一次感到了家的温暖,他的心几乎要被溶化。  武松回到房中,不能入眠,一个人在月下独舞了一回。是感恩、是高兴、是幸福,还是……这五味杂陈的欢乐还没有来得及消化,便听见有人喊:抓贼了,有贼。他立即跳出门外。玉兰指给他:一个贼奔入后花园去了。好与坏,喜与悲之间只隔了一道花园的门而已,快的让好汉武松也反应不过来。  事情就是这样的,原来只是一场骗局。只是在这场骗局中,那个叫玉兰的女孩到底有没有参与构陷武松,或者她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她是无辜的还是死有余辜?这一直都是个谜团。  由于作者写到这个人物用笔极简,以致于想找到蛛丝蚂迹的线索都难。但大多数善良的人们都宁愿认为玉兰是无辜的或被迫的。我看过三个版本的电视剧,都给了适当的改编,但无一例外的都给了玉兰无辜者甚至是受害者的处理。央视版的《水浒传》比较接近原著一些。  在书中,除了知道玉兰是督监府的养娘以外,并没有任何其它的交待,而她到底是不是被迫也无说明。但有一个小细节是值得注意的。书中写道:只见那个唱的玉兰,慌慌张张走出来指道:“一个贼奔入后花园里去了!”往往好人被迫做坏事时才会慌张。作者只用了‘慌慌张张’四个字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玉兰的确是被迫的。与玉兰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场骗局的主谋张督监,在中秋夜宴上,他已经撒好了网,设好了局,却没有表现出半点慌张,他一直都是从容不迫的,甚至是坦然的。坏人做坏事就和好人做好事一样的从容。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有些人就是从容不迫的做着卑鄙龌龊的事。  有一句古话是老子说的吧,‘大忠似奸,大奸似忠。’春秋时期,齐桓公身边有一个叫易牙的小人,他为了获得齐桓公的信任,用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为齐桓公做了一道菜,齐桓公还真被他感动了,但后来事实证明易牙是个奸臣。魏征是个忠臣吧,可是我们只知道唐太宗纳谏的故事,又哪里知道唐太宗曾几次想杀魏征,都是被长孙皇后劝了下来。魏征就算命好了,被皇帝误杀的忠臣古来都不胜枚举了。好人有时候看起来象坏人,坏人有时候看起来象好人。所以有时候善恶也很难辨。  武松就算聪明的了,他能一眼看出孙二娘的诡计,却被老谋深算的张督监骗过了。所以,有时候好事来得太容易太快就得当心了。  玉兰是参与了陷害武松,但她不是自愿的。但不管是为了什么,却给了武松心里狠狠的一击,使得武松无法再相信人,以致于血溅鸳鸯楼杀了许多无辜的人,玉兰也未能幸免。他大概以为,这督监府压根就没有一个好人。及至到了蜈蚣岭,那个女人告诉他庵里有酒食,他竟疑心会有暗算,看来是被暗算的怕了。  到此,武松的人生美梦就算彻底破灭了。
  十六、英雄末路——虎落平阳被犬欺  自从血溅鸳鸯楼之后,武松又在蜈蚣岭杀掉了恶道士,然后离开蜈蚣岭来到了白虎山。武松在山下的小酒店里吃酒御寒,因为误会和独火星孔亮又打了一架,孔亮自然不是武松的对手,挨了一顿饱揍,抱头逃跑了。武松回到酒店把着人家的酒肉又大吃大喝一顿,然后酩酊大醉出了酒店,沿着一条小溪踉踉跄跄走。当时正值寒冬,北风吹的他东倒西歪。不知谁家篱笆里跑出一条黄狗冲着他直叫,武松心里正不痛快,掣出一口戒刀,欲要砍那条狗,谁知道狗没砍着,自己头重脚轻栽到溪水里起不来,要不是孔明孔亮一伙人拉他上岸,他也许会冻死在溪水里了。  武松从来没有这么狼狈过,他是打虎的英雄,这会儿却连一条狗都对付不住了。是喝多了吗?可他自己也说过:他是多一分酒多一分本事的。事实上也是如此,他在景阳岗打虎之前喝了十八碗酒,而且是上好的被称为‘三碗不过岗’的烈酒。醉打蒋门神时他喝的更多,起码有几十碗吧!他是越喝越勇。可是今天怎么了,他喝了多少就这么烂醉如泥?  人常说‘借酒浇愁愁更愁’。痛苦绝望的人们习惯用酒精来麻醉自己,想要忘却烦恼。武松大概也是如此。他知道他失去了一切,他的抱负理想都化为了泡影,不仅如此,他连做一个最普通的良民的机会都没有了。他曾经是人人敬仰的打虎英雄,曾经是得人尊敬的有头有脸的阳谷县都头,现在却沦落到无路可走,只好去做强盗。武松和鲁智深有些不一样处,鲁智深不管遭遇到什么事都能坦荡的接受,但是武松是很不甘心的。  遭遇到一系列打击的武松一蹶不振,想用酒精来麻醉自己。他不想面对这残酷的现实,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不再爱惜,所以便任由栽到冰冷的溪水里,不想醒过来。假如他就这么死了,梁山上少了一条好汉。假如他就这么死了,《水浒传》这本书会大为失色。所以一只无形的手又把他拉了上来。  有一位作家曾说过,他笔下的人物就象他自己的孩子一样。假如梁山上的108条好汉也是作者的孩子,那么武松一定是他最宠爱的一个孩子,他不想放弃他,他想拯救他,他想给他一个相对圆满的人生……
  十七、武松的修行与鲁智深有什么不同  曾有禅师说过,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前两重境界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唯有第三重境界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  初生的孩童还没有自我的认识,只有原始的本能,一片纯真无邪,这时候看到的一切都是最本真的,也毫不怀疑,所以看山便是山看水便是水,世界一片澄明,自身也是赤子无瑕。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和阅历的积累,人渐渐会认识自我,意识到自我存在的重要。本来有点自我认识不是不好,只是有些人的自我意识膨胀的太厉害就不是好事了,自我膨胀到某种程度会让人丧失正常的判断力。过度的以自我为中心,眼里的世界就会扭曲变形,所谓境由心生,心变了,眼里的一切都变了。世俗的灰尘也会蒙住你的眼睛,让你再也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时候就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  第三重境界不是人人可以企及的。表面上看和第一重境界似乎一样,但有本质的区别,它是必须得经历了第二重境界才有可能达到的,是更高的境界,并不是第一重境界的简单重复。除非时间可以倒流,人生其实没有回头路,一切都没有回去的可能。  同样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一重境界是无意识的,第三重境界是有意识的。要达到第三重境界必须要有慧根和定力,你得有能力忘掉自我,得能够擦去你眼前的灰尘,这都需要慧根和定力。在《水浒传》里鲁智深和武松最终都到达了第三重境界。  鲁智深和武松是作者最看重的两个人物,因而也给了他们比较圆满的结局。当然,梁山好汉们的结局也有更好一些的,比如混江龙李俊做了暹罗国国王,朱仝做到了节度使的位置,在世俗人眼里这样的结局或许更好。但要论境界却是鲁智深与武松更高一些,因为他们都上升到了禅宗的境界。在中国文化里,任何人或事物只要能上升到禅宗,就显得格外高深,所以鲁智深和武松的结局是境界最高的。只是他们的修行过程有些不一样。  在书中,鲁智深一直处于第一重境界,他有坦荡无邪的赤子之心,毫无挂虑,心中无我。《红楼梦》里宝钗曾讲过一首《寄生草》的曲子,唱的是鲁智深告别师父的情景,其中有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倒真的很切。想必这曲子的作者是很懂得鲁智深的,那个叫宝钗的女孩也很懂他,不知他知道也否。  在杭州六合寺,半夜听到钱塘江的潮信响,他才第一次有了自我的认识。直到圆寂,在这短暂的时间内,他经历了第二重境界到第三重境界的瞬间升华。也就是说他的一生大多数时候滞留在第一重境界里,后两重境界是同时完成的。  武松恰恰相反。在书中,我们没有看到武松的第一境界,他一出现就已经是第二重境界了。他有很强的自我,他在乎的东西太多,他在乎名誉在乎身份在乎感情等等,因为在乎的多,因而烦恼心也就重。所以,相比鲁智深,武松有太多的痛苦和纠结。但他又不是个喜欢耽于纠结的人,所以我们看到的他总是在痛痛快快的打打杀杀,他想要用他的那把好快刀斩断一切烦恼丝,可是‘抽刀断水水更流’,烦恼哪里那么容易斩断呢?  武松经历了漫长的修行过程,直至八十善终。是的,他是需要长时间的修行,因为他的痛苦太多,伤口太多,他的杀戮也太重,他需要时间去修补去舔舐去消化。  相信经过长时间的修行之后,武松会比鲁智深领悟的更加彻底。虽然他死前并没留下只言片语,可是佛家的精髓不正是一个‘空’字吗?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说过什么或没说什么而有任何改变,该来的会来该去的会去。武松虽然失去一条胳膊,却最终也获得了精神上的圆满。
  十八、病尉迟孙立为什么入不了天罡星  病尉迟孙立,在梁山排名三十九位,列地煞星第三名,号地勇星。  在三打祝家庄时,孙立立了大功。要不是他里应外合,祝家庄是很难拿下的。而在这之前,他是登州的军马提辖官。他弟弟孙新说:‘几番草寇临城,都是他杀散了,到处闻名。’‘海上的人见了,闻风而逃。’可见他武艺高强,威镇一方。后来是因为解珍解宝被陷害入狱,他被顾大嫂们逼迫无奈,为了救解珍解宝只好一起反上了梁山。正好遇上攻打祝家庄,为了得一个进身之阶,他主动请缨用计智取了祝家庄。  他和鲁智深一样是行伍出身。行伍出身比起草莽出身毕竟是有些优势的,因为经过了正规训练,又有实战的经验。在青州,呼延灼与鲁智深、杨志交手时就曾感叹:哪里走出这两个来?好生了得!不是绿林中手段!  孙立是行伍出身,手段自然不是一般草莽可比,而且又立了大功,可是他的排名竟然没能进入天罡星。真要论功夫他恐怕和杨志不相上下,比那杨雄和石秀、穆弘、燕青等都强很多。为什么呢?而他的两个兄弟解珍解宝却被排入了天罡星行列。  解珍解宝只不过是两个猎户,无论是出身、资历、武艺及功劳哪一样都不能和孙立相比,又为什么会进入天罡星呢?  其实也不难理解,孙立虽然立了大功,可是他出卖了师兄栾廷玉,利用了师兄对他的信任,这样的行为就有了‘卖友求荣’的嫌疑,是为人所忌讳的。说白了,你今天能出卖他,明天说不定就出卖了我。这样的人让人无法相信,也不能托付。  不只是排名靠后,事实上在后来梁山上重要的战事,给他安排的也很少,他是不能委以重任的。  但又为什么把解珍解宝排入了天罡星呢?孙立带来的一帮子人马也不能小看,一但有人带头闹起了事,也很难对付,搞不好会形成内乱,让梁山元气大伤。把解珍解宝排入天罡星,可以起到分拆制衡的作用,孙立即便有意见,他一个人也掀不起什么风浪。这应该是宋江、吴用的智术。  从孙立的故事中,我们应该得到些启示,学到一些做人的根本。信义二字从古至今都是很重要的,象孙立那样为贪一时之功,置信义于不顾,如何取信于人?尤其是在梁山这个以信义为主流思想的群体中,怎么能接受一个没有信义的人呢?
  十九、扈三娘的悲催人生  梁山上有三位女汉子: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一丈青扈三娘。  母夜叉孙二娘,武功算不上高,名声却够大。‘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作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  ‘眉横杀气,眼露凶光……金钏牢笼魔女臂,红衫映照夜叉精。’但就是这个魔女被武松轻轻松松夹在腿下,杀猪似的嚎叫。  她的丈夫张青说,有三等人不可坏他,一等人是云游僧道,第二等是行院妓女,第三等是流配罪犯。其实应该还有第四等人,就是为官做宦的,要是坏了这等人,他们的生意还能做吗?只是官宦们多半不会来他们这样的草庐小店。他也不能这么说,说了,显得他们不英雄。除了这四种,剩下的可以被他们坏掉的是什么人呢?是良人啊。  再说顾大嫂,名唤母大虫。‘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公头;忽地心焦,拿石碓敲翻庄客腿。’  顾大嫂协同老公孙新,及伯伯孙立还有兄弟解珍解宝,在三打祝家庄时立了首功。孙立以换防为名,骗取师兄栾廷玉的信任,里应外合,才使得宋江一举拿下祝家庄。当时顾大嫂都做了什么?书中写道:顾大嫂掣出两把刀,直奔入房里,把应有妇人一刀一个,尽都杀了。她杀起女人来倒是毫不含糊。  只有一丈青扈三娘,手里拿的是男儿,马上擒的是悍将。‘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将猛将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扈三娘曾拿过的大将如下:  第四十八回 单捉王矮虎  第五十五回 用红绵套索捉住呼延灼的副将彭玘  第六十四回 用红绵套索捉住关胜副将赦思文  后面各大战役都有参与,直至征方腊时战死沙场。  扈三娘是扈家庄扈太公的女儿,本是千金之躯,却练就一身好武艺,已与祝家三子祝彪定了亲。祝彪若不是战败身死,本也是一个少年英雄,和扈三娘倒是门当户对。所以扈三娘当先出马,生擒了王矮虎,只可惜在战乱中为了捉拿宋江,却被林冲所擒,八十万禁军教头也是名不虚传。  后来,宋江攻破祝家庄,李逵血洗了扈家庄,除了她哥哥扈成逃亡以外,扈家庄几乎片瓦不留。再后来,宋江把扈三娘婚配给王矮虎,扈三娘未提出异议。书中只说:扈三娘见宋江义气深重,两口儿只得拜谢了。义气与一个女孩子的人生幸福有什么关系?我一直觉得宋江这个人心理变态,多半是他自己得不到的好东西,宁可毁了它。海棠花一样的扈三娘,要和又矮又丑又色的王矮虎共处一室了。  她本来也可以选择死,但她选择了生。生受,生生的忍受。没有人可以替她作选择。‘活着是多么好啊!’《魂断蓝桥》里的女主角已沦落风尘,尚如此说。我们又能要求扈三娘什么呢?她还年轻,太年轻了。生命只有一次,选择放弃谈何容易。  扈三娘很少说话,因为没有话可说,如王杰歌中所唱‘才知世间人情永远不必问’,其实也不必说。因为你问了,也无人能回答,你说了也没人会听。她是孤独的。  扈三娘是被林冲生擒的,而他们两竟很有些相似之处。他们是一样的孤独、落寞,一样的郁闷、心伤,一样武功高强,一样爱立战功。林冲尤其明显,他总是在抢功,功劳对他们有那么重要吗?有什么意义呢?也许只有上阵冲杀才能消解胸中块垒。  一直觉得她和林冲挺般配,如果她能嫁给林冲,倒可以互吐曲衷,只可惜前世只修得擦肩而过。  在征方腊的过程中,扈三娘为了救丈夫王矮虎,被郑魔君用金砖打死。不管她有没有爱过他,他是她的丈夫,也是她所剩的唯一的亲人。最爱哭的宋江,他的每一个兄弟战死,他都会哭的昏晕过去,唯有扈三娘死时,宋江没有哭。  海棠已凋零,终落尘泥中。
  二十、美髯公朱仝为什么排名那么靠前?  《水浒传》第七十一回,108条好汉们都上了梁山,并上应天意,排了座次。说是上应天意,其实不过是宋江、吴用、公孙胜等搞的鬼,蒙骗众人罢了。即便有不合理、不公允处,因为是‘天意’,也不便争究,只好认了。  不过虽然如此,多数好汉的排名也基本合理,说得过去,只有个别人的排名有明显的不合理处。看起来最显眼的是美髯公朱仝的排名。朱仝排名天罡星第十二位,号称天满星,在扑天雕李应之后,花和尚鲁智深之前。  朱仝排名为什么如此靠前?他武艺高强呢,还是功劳卓著?或者是身份显赫。书中但写到好汉们的功夫,差不多都会说武艺高强,而且各有所能,但真的谁更高强非得要事实才能证明。  譬如武松可以赤手空拳打死猛虎,鲁智深能够倒拔垂杨柳。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而且在梁山上功劳显著。卢俊义、柴进、关胜、呼延灼等都有显赫的身份。朱仝有什么呢?他的武艺未见施展过,也未见他建过什么奇功,身份和那宋江、雷横都差不多。朱仝的故事中,除了私放晁盖、宋江及雷横外其实乏善可陈,怎么就那么大模大样排在了鲁智深、武松之前?同样在郓城县做过都头的雷横却排在二十五位。这两个人到底差别在哪里呢?做做比较就明白了。  先看看朱仝和雷横是怎么私放晁盖的。朱仝和雷横都是郓城县都头,他们两个总是一起执行任务。他们两也都与晁盖、宋江交情甚好。所以,晁盖、宋江犯事时他们都有心私放,但事情做出来结果却大不一样。雷横有心放晁盖走,冲进前门时故意让土兵们大声发喊,目的是让晁盖听见赶紧走。朱仝却是料到晁盖要走后门,故意让雷横打前门,他却守在后门。看见晁盖出来一直尾随着,直到没人处,晁盖问:朱都头,你只管追我做什么?朱仝却说:保正,你不知我好处。我怕雷横执迷,不会做人情,被我赚了他打前门,我在后面等你出来放你……一席话说的晁盖十分感动,晁盖便知道朱仝有心放他,却不知雷横也有心放他。朱仝便落了一个大大的人情。  私放宋江的时候,朱仝又故伎重演。他让雷横先进去搜查,雷横也有心放宋江,所以随便转了一圈就出来了。朱仝又要进去搜查,本来他也可以装作什么都没发现转一圈就出来,可他偏偏要和藏在地窨子里的宋江说上几句推心置腹的话,这样一来他又在宋江身上落下了一个人情。  从这两件事就看出来了,朱仝是个聪明有心眼的人,雷横就有些耿直老实,一样是想帮人,朱仝帮到人面前,雷横帮到人后面。  再看看这两个人是怎么上山的。雷横是犯了罪以后又被朱仝放走,主动投奔梁山的,而朱仝却是被梁山强请上山的。宋江、吴用为了请朱仝上山,让李逵杀死小衙内,为此朱仝不依不饶,定要和李逵拼个你死我活,而且声称:梁山上只要李逵在,他就绝不上去。后虽经宋江说和,勉强同意上了山,却好象梁山欠了他似的。宋江本人更过意不去,人情债越欠越多了,这欠了的人情总得要还,只好给他一个好的排名来安慰他了。  另外,也应了一句俗语,人常说容易得到的总不会珍惜,越难得到的越觉得珍贵,这就是为什么在宋江眼里朱仝象个宝贝似的,雷横却毫不起眼。
  二十一、梁山上的几个孤独人  人生来是独立的存在,因而也是孤独的。应该说孤独这种体验和感觉每个人都会有,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完全不孤独的人是不存在的。《水浒传》的好汉们也是一群孤独人,正因为孤独才抱团取暖,互相慰籍。  在施耐庵笔下有几个典型的孤独者形象,他们可以代表大多数的梁山人甚至大多数世人,作者通过他们给我们展示的是人类共同的孤独病,我们看见的是复杂而热闹的世界里形形色色孤独的人们。  第一个让人感到孤独的形象是林冲,作者通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一章节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特别孤独的气氛和意象。他用漫无边际的大雪来衬托林冲的孤独,有些书配有插图,往往都是风雪中一个孤独的背影。所以林冲的孤独者形象几乎深入了人心。杀人以后的林冲的确陷入了孤独之境,因为他与现实世界已经背离,他被这个世界抛弃了。  上了梁山以后的林冲也是孤独的,因为他的痛苦不能被人理解,他也不能与人说。和其他好汉不同的是,林冲曾有一个美丽贤淑的娘子,他与娘子之间曾情深意笃,十分恩爱,因而他的失妻之痛别人是不能理解的,这便是他在梁山上也倍感孤独的原因。  第二个孤独人是鲁智深,他号称天孤星,也是作者在强调他的孤独人形象。但是他的孤独不容易被看出来,因为他的故事总是风风火火、热热闹闹的。人们习惯把孤独与忧伤连在一起,象林冲那样既忧伤又孤独的很容易被看见。鲁智深性格豁达,很少忧伤,所以,他的孤独往往不容易被看见和理解,可事实上他也是孤独的。  我在网上看到这么几句话: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面对的是真正的自己,人类的思想都源于此处。因而思想者都是孤独的或曾经孤独过。鲁智深只所以能开悟,也是因为他是一位孤独者。开悟虽然是瞬间行为,但一定会有个沉淀的过程,所以,他看似简单其实却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他的孤独藏在热闹背后。  醉闹五台山这场戏正是表现鲁智深的孤独,作者在用外在的热闹衬托他内心的孤独。他只所以无理取闹,是因为他心里的烦恼不为人知,因为别人都排斥他,不理解他,都当他是异类,他的赤子之心不能被看见被认可(参看我写的《鲁智深为什么是天孤星》)。他没有亲人,形只影单,一直都是在独闯天下。  武松其实也是孤独的,他是一个孤独的行者,一直都在孤独的行走。他没有父母,只有一个哥哥还被嫂嫂谋杀了,也使他陷入了彻底的孤独。他没有家,一生都奔波在路上,直到后来在六合寺出家为僧,他的心总算有了一个归属。  武松杀过两个女人——潘金莲和玉兰,这两个女人都是他曾爱过的,虽然性质各有不同。这两个女人都曾经给他带来过温暖和希望,他杀了她们变得更加孤独寒冷和无望,一个人在荒凉的世上东奔西闯,兄弟们也填补不了他心中的孤独和荒芜。  必须得说宋江也是一个孤独人,虽然他是梁山上的老大,有108个弟兄围绕着他,可是有哪一个真的属于他呢?他对这些弟兄们又有过多少真正的感情呢?他对他们有过多少珍惜、多少利用?人是太复杂的动物,不能用数学公式去计算,人只能用好恶来说,我不喜欢宋江这个人物,但我也相信他是有感情的,是人都应该是有感情的,多多少少。  宋江的结局我们都看到了,兄弟们死的死,散的散,最后只剩下他自己。奸人们谋害他,他怕死后李逵造反,在李逵不知情的情况下,让李逵也饮了毒酒。其实他是真不懂李逵,没有了宋江,李逵生无可恋。  忘了说扈三娘,她也是一个孤独人,她和林冲一样痛苦无处诉说,因为她的痛苦是梁山人直接制造的,她只能独自吞咽。因此,扈三娘是梁山上最不爱说话的人,因为无话可说。  人活在世上没有不孤独的,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太严重的孤独会让人痛苦和绝望,因而人们都在不停的寻找,找伴侣,找朋友,找志同道合的人,找了来抵御孤独。
  不一样不一样,鲁提辖曾经是西军的中级军官,他曾经为国征战,曾经见过兄弟袍泽血染沙场,他并不反人类,他只是愤怒,曾经为之浴血奋战的国家,怎么会变成了这个鬼样子,正如他在梁山上说的:“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他是看遍红尘之后的通明,仍有一颗赤子之心。  而武松则是一个被大哥养大,从小宠坏了的孩子,偏偏这个孩子还有一身高明的武艺,所以他与本处机密争执,一拳就把人打个半死,从此后流落江湖.....这本是个不良少年啊,可以想象,在这段四处流窜的日子里,他也跟江湖上的流浪汉打交道,否则他作为阳谷县的一个普通青年,不可能知道柴大官人专门收罗江湖亡命。  但也可以这么说,在他这段流落江湖的日子里,在不曾遇见宋江和鲁智深之前,是不会有人给他什么好的影响的。  只是从小被善良的大哥教育,至少还没堕落到无所不为,欺凌弱小的程度,但也只有一线之隔了,若是他从柴大官人庄上出走,为了活下去,江湖上也就是多了一条飞天蜈蚣之类的角色而已。  幸运的是武二遇到了宋江,可以说从这时起,武松才有了所谓人生的目标和志向,跟此前活一天算两半日的状态不同,所以他在景阳冈打虎之后,对于刑警队长的位置毫不推辞,因为这也属于宋大哥说过的为国效力,谋个封妻荫子下半生快活的内容里面的啊。  若不是嫂嫂偷人,武松这辈子就是从武都头混到武老都头了。  后来连串的打击,武松所做的几乎都是本能的反应,人家要杀他,他就杀人全家,人家对他好,他就给人当打手.....一个孤独苦闷的年轻人,为了活下去苦苦挣扎,如此而已,说什么看山看水的,显然是过了。  待到武松血溅鸳鸯楼,他的反社会型人格已经基本形成,接下来江湖上就要出现一个变态杀手了,想是上苍垂怜大宋P民,这个时候他再遇到了张青夫妇,张青夫妇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至少给他指了一条活路,这个时候,武松又算是燃起了活下去的热情。  要知道,若不是武松走投无路,如这等卖人肉包子的土匪夫妻,他是完全不可能再去找他们的,至少他冲出孟州之后,是没想过要去找他们两的。  这个时候武松一口怨气不得出,所以飞天蜈蚣仅仅是搂个妇人看月,武松就要干掉他,一条狗对他叫几声,他就要砍死它。这个时候武松就是个变态的暴徒,万幸大哥从小的教育,宋江的鼓励,还有一点作用,因为大哥就是个弱势人群啊,所以他还能对那个女人说出快走快走的话,让她拿着钱走了,若是李二哥这种魔鬼在此,说不得连道人带女人一块砍成肉泥了。  然后去了二龙山,虽然打家劫舍,却不伤平民,这一点做到谈何容易?又何尝不是鲁大师的感化之功?  所以,武松一生,遇到两个贵人宋江鲁达,也在关键点上遇到关键的一家张青夫妇,否则,混好了是个恶霸蒋门神,混差了也就是个飞天蜈蚣崔道成之流了。  他只是个年轻人啊,没有那么多思考的。
  再说这个林冲,他并非江湖流浪汉,也不是无业游民,乃是帝国甲种野战部队中的职业军士,技术教官。虽不入武官品级,比不得西军提辖这样的野战军中级军官,但从他能掏出一千贯买刀,可以看得出生活还是很优裕的。  他有漂亮而爱他的妻子,乃是军中袍泽张教头的千金,可以说门当户对。  这样的生活,换了谁都不舍得放弃吧?  所以许多人都说林冲窝囊,林冲懦弱,这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痛,要知道打他老婆主意的,是殿前司太尉,林冲的领导,“正是该管的上司”家的独生子......  若是放在今天,郭伯雄家的公子看上了军士长家的媳妇,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上赶着把老婆洗干净送过去呢。  在这样的压力面前,林冲能有所不为,已经是一流的人品,我们又如何能苛责他没有当机立断,丢弃职务家业,带着老婆亡命天涯?更何况那时候北宋乱象方起,还没有后来声势浩大的四大寇,梁山上还是王伦之流不成气候的小贼在胡搞,你又让林冲上哪去呢?  王进走了,可那能一样么?王进只不过是因为他老爹曾经揍过高俅,这种一口气的事,走了就算服软,或许高俅没有闲工夫追到延安去害他呢?可是,林冲的老婆只要还活着一天,就躲不过高衙内的纠缠,林冲又能跑哪里去?  再说王进下落不明,谁知道是在西军隐姓埋名活了下来,还是在去延安府途中遇上了打闷棍下蒙汗药的小贼丢了性命?只要还在这个体系里混,想逃避一个军方大佬的迫害,就那么容易么?  那些鄙视林冲没跑的人,当你们的老板屌你的时候,你第一反应是忍气吞声?还是拍桌子大怒高呼老子不干了?如果你做不到每当一个老板屌你一次你就辞一次职,那你又有何资格鄙视林冲?  所以,林冲的反应,是一个有家有小,生活还算优裕的正常已婚男人的反应,若是高衙内不一步步逼上来非要取他性命,他真的会在沧州服完刑,遇得大赦回乡,与妻子再团聚的。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即使是武松,若非遇到施恩,不也就是这么个想法么?一本水浒,除了李逵焦挺王定六几个人,又有几个是自愿造反的?
  二十二、从梁山菊花会看人物性格  七十一回,一百单八将齐聚梁山,又过了几个月相安无事的日子,渐渐的到了秋天,山上菊花次第开,重阳节又到。宋江高兴,召兄弟们回山寨,一起庆贺宴乐。席上众兄弟吃肉喝酒、鼓瑟吹笙,不亦乐乎。  宋江乘着酒兴,做了一首《满江红》词,让乐和唱。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常叙兄弟情,如金玉。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刚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紧接着,李逵踢翻了桌子,喊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宋江大怒,要斩了李逵,众人求告,才算罢了。  李逵虽粗鲁,却说了一句动人肺腑的话,他说:哥哥杀我也不怨,剐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在他心里,哥哥比天还大。  人与人之间最怕是以情相系,以命相托。李逵的赤诚之心他宋江能受得起吗?金圣叹说:十两纹银买一铁牛,宋江一生得意之笔。李逵啊,李逵,为什么你这么容易就出卖了自己?  宋江屡次要杀李逵,当然,我们都相信他只是吓唬罢了,但等他真要李逵死的时候,是不需要吓唬的,他甚至不会预知他,他让他喝了毒酒以后才告诉他真相。李逵没有选择的自由。  言归正传。108条好汉中反对招安的也不在少数,却没有人敢说话,只有武松第一个提出了反对意见,可见武松的胆识和个性更胜于他人。他始终保持着独立的个性。他不是那种得了人家一点好处就违背自己心意的人,更不是几两银子就能收买得到的,他有自己的想法。不过武松是理智的,他懂得适可而止。  李逵虽然踢翻了桌子,动静闹的挺大,不过是跟着人家瞎起哄罢了,他没有思想。所以宋江对付李逵就象哄小孩一样的,但对武松就得使出浑身解数,陪着十二分的小心,因为武松不只是武功高强,还聪明有智,再加上个性超强,不是那么好哄的。  他对武松说: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涤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鲁智深话糙理端,没有一句说错的。这个汉子看起来粗直鲁莽,却是有见识有思想的。他判断事物的方式很简单,往往却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相比而言,宋江的那一番辩解显得很是苍白乏力,指望着有一天云开见日,谈何容易。梁山菊花会终是不欢而散。
  二十三、杨志为什么要杀泼皮牛二?  提起杨志这个人物,人们就会想到杨志卖刀,也会想到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智取生辰纲既是晁盖、吴用的重头戏,也是杨志的重头戏。晁盖、吴用因此扬名,但对杨志来讲,不但是丢掉了生辰纲,也丢掉了前程,更重要的是因为逃之夭夭还给人留下了一个没有担当的印象。  杨志的确表现的没有担当,之前他还曾押运过一次花石纲,因为在黄河里翻了船,无法交差,他同样选择了逃避,他似乎习惯于逃避责任。  但奇怪的是,他杀死泼皮牛二后却没有选择逃避,反而主动自了首,认罪伏法。他为什么不逃呢?没有哪一个人能挡得住他啊!他不怕杀人偿命吗?杀人的罪难道会比失陷生辰纲的罪更轻吗?  人们提起杨志的英雄事迹,一定要提到杨志卖刀杀死牛二这一节,因为除此之外他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事迹。他之前押运花石纲及之后押运生辰纲都只有丢人的份,没有可炫耀的资本。  杨志卖刀只所以声名远播、为人称道,是因为它沾上了个‘为民除害’的理,所以显得他很英雄很正义似的,其实事情的真相未必如此,有些事情的表面现象和本来面目相去甚远,杨志杀死牛二这件事就很值得深究一番,远不是个为民除害这么简单。  牛二的确是京城一害,但杨志却不是为了除害才杀的牛二。牛二的确是挑衅了杨志,但杨志也并不是一时冲动杀了人,因为在他杀人之前是说了几句话的:“街坊邻舍,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他要是一时冲动便没有在杀人之前说这几句话的可能了。这话若是说在杀人之后便是合情理的,杀人之前说就是有目的的。所以他不但不冲动,甚至他是有想法的,他已经考虑到杀人的后果,他决定了要杀人才先说了那几句话,他要为杀人之后开脱先找到证人。有这么多老百姓为他做证,难怪他会戴上了个‘为民除害’的大帽子。  其实,牛二本来不是非杀不可,他之所以要杀,应该是他已经盘算出了结果,只要不是故意杀人,他就可以免得死罪。只要能免了死罪就好办,多半会被刺配充军。对他这样身怀绝技、武艺高强的人来讲充军不见得是坏事,尤其是在他当时没了盘缠,又无处可投,十分落魄的情况下,应该还是好事。事实正是如此,杨志果然被充军到大名府梁中书治下,也果然得到了梁中书的重用和提拔,可惜他这个人不堪重用,还未立寸功,又失陷了生辰纲。  从杨志的故事里,也折射出了一个社会问题:官府得罪不起,所以失陷了花石纲、生辰纲,他都吓的逃之夭夭。老百姓得罪的起,所以他杀了牛二就不怕伏法。须知牛二虽然凶恶,却也只是个老百姓,自然比不得官府。人称牛二是无毛大虫,杨志怕官府却不怕牛二,可知官府之恶远胜过牛二之恶。
  二十四、《水浒传》里人与刀的关系  高太尉的刀。  为了高衙内,高太尉不惜陷害林冲。他利用一把宝刀将林冲诱引进了白虎节堂。害人的方法有很多,他为什么想到这样一个办法?我想应该是因为他自己有一口宝刀的缘故。虽然想出了计谋,他又从哪里去另找一把现成的宝刀呢?宝刀也是罕有之物,岂是想要就能有。如果我没有猜错,林冲花了一千贯买到的那把把宝刀,应该就是高太尉自己的那一把,它是肩负了高太尉的使命而来的。  林冲花了一千贯买到的这把宝刀,是他一直想看却没有看到的高太尉的那一把,他如今看到了却不认识,他若是认识了也不会上当受骗了。他把它挂在家里墙上爱不释手,差不多看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起来还忘不了再看一看,可是很快的他就被这把宝刀鬼使神差地引向了白虎节堂,也引向了万劫不复的灾难。太诡异了,简直就象谍战片里的潜伏者,更象聊斋里被书生带回家的鬼魂。这把宝刀毕竟是高太尉的,它是为高太尉服务的,到底把林冲引向了无底深渊。林冲被抓后,毫无疑问,那把刀又回到了高太尉府里,每天欣赏、抚摸它的便是高太尉了。  物也是有灵魂的,而物的灵魂多半是人赋予的,因而物也是为人服务的。你所拥有的物件,你得知道它是不是真的属于你,倘若它真的属于你,它就会为你服务,倘若它不属于你,很可能会对你有害,尤其是越珍贵越值钱的物件对人的影响也就越大,自古以来毁于珍贵器物的人不在少数。所以古语说的好:不是你的莫强求。  武行者试刀。  在血溅鸳鸯楼之后,为了躲避官差的盘查和缉捕,孙二娘给武松换上了一套头陀的衣服,兼有两把戒刀。武松换上衣服以后,连张青、孙二娘都喝采道:却不是前生注定。真的是前生注定吗?他是他的前世,他是他的今生。武松要试试这把双戒刀。而这两把戒刀据说‘夜里常常鸣啸的响’,它也急需要一个能使它的人。人和刀也是双向的选择。  对于习武之人来讲,兵器就是最重要的物件,和生命一样重要。武松想知道这把双戒刀到底是不是属于他的,所以在蜈蚣岭上他一看见恶道士就要拿它试刀。武松试刀绝不至于只为了试试刀够不够锋利,他更要试一试这把刀是不是真的属于他自己。当飞天蜈蚣脑袋落地之时,武行者便明白了:这把戒刀是属于他的。而这把刀显然也找到了它真正的主人,在日后为武松立功无数。武松试刀当然不仅仅是试,更是驾驭,就象将军驾驭他的战马一样。  杨志的宝刀。  众所周知,杨志也有一把宝刀。据说是祖传之物,削铁如泥,吹毛即断,更有杀人不见血的好处,的确是一把好刀。这样的宝刀本应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可是杨志的这把宝刀之前做过什么不知道,只是在书中它杀掉了一个泼皮牛二之后,便被没入了官库,从此便没了结果。  再看看杨志的人生和命运,竟象极了他的宝刀。杨志据说是宋朝名将杨令公之后,出身是不错的,又有一身好武艺,年轻时就中过武举,也曾做到殿司制使官的职务。而杨志曾经的理想也是去战场上杀敌立功,搏一个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可惜事情并不如他所愿。  在《水浒传》里,杨志除了有一个不错的开头,他后来是一直倒楣到底的。他押运花石纲翻了船,押运生辰纲又被劫走,而他自己遇到事情又总是逃避。也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存心惩戒他爱逃避的毛病,给他的结局都草草了事。你不是喜欢逃避吗?那就让你逃避到底。  杨志是病死的,在最惨烈的也就是征方腊的这场战争刚一开始,他就第一个病倒了,从此便没了他的消息,直到征方腊结束之后,只说他已经病死了,却不知到底死在什么时候。  这场战争非常惨烈,死掉的将士无数,但大多数都是死在战场上,虽然死了,至少全了一个‘义’字,也全了英雄 好汉们‘马革裹尸’的愿望,他们是虽死无憾的。更有一小部分好汉还落了一个相对好的结局,例如李俊做了海外小国的国王,鲁智深获得了圆满,武松、燕青、朱仝等结局都不错,就不一一去说了。  病死的只有10个人,其中林冲还是在征方腊之后才病死的,其余的几个包括那个最不起眼的白胜也是在经历了几次大战之后才病死的。只有杨志是在大战刚开始,还没有来得及立功,就第一个病倒了,他真的是空有一身本领,却派不上大用场,象他的那把宝刀一样有始无终。
  二十五、孙二娘为什么这样残忍?  在《水浒传》里,母夜叉孙二娘的声名不亚于潘金莲,这两个人物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以淫闻名,一个以悍闻名。  梁山好汉中谁是真正的杀人魔王?你以为是武松吗?不,武松虽然杀人不少,但还是有数的,更重要的是他杀人总有他的道理。李逵是杀人人魔王吗?他的确杀人无数,但李逵杀人是胡砍滥杀,手下无情,心中无痕,大约跟杀西瓜差不多。唯有孙二娘,不但杀人无数,而且没有道理,更兼精剥细做、剔骨削肉。想想看,在她的作坊里挂的是一条一条的人腿,你会不会不寒而栗?  孙二娘初出场时,穿着红裙子,绿纱衫,敞开胸脯,露出内衣上一排排金钮扣,满头金钗,还插着时新的野花。看来她虽然不是美女却是爱美的,只是她不懂得打扮之道,搞的太俗艳了点。但是这样的妆扮自有它的好处,可以吸引到一些‘好色’之人。有很多人总是习惯被色彩所吸引。  在自然界,无论动物或植物,有一个共识就是:色彩越鲜艳的毒性越大,虽然这不是绝对的。看来这种规则也沿袭到了人类社会里。当饥渴难耐的你看见远远的小酒馆的门口,坐着一个衣着鲜艳的女子,她脸上堆着笑容,眼里含着杀气,你去也不去?也许大多数愚钝的人只能看见笑容看不见杀气,只有象武松这样精明又见多识广的汉子可以看得见杀气,所以他是她的对手。  精心妆扮的女人都有引人注目的愿望,当然你也可以说你是山里的野百合,只为自己开为自己落。可是我相信即便是山里的野百合,她也希望有一个白衣翩翩的书生来顾盼流连,或许她会觉得更有价值。  不过大多数女子吸引男人的目的无非是得到欣赏、爱慕或者珍惜,而孙二娘吸引男人却是要杀了他,象原始丛林里的巨型蜘蛛,撒开大网,放出魅惑的气息,诱杀猎物。  一个女人为什么会如此凶悍,如此残忍?《水浒传》是一本以男性为主题的书,对女性心理少有描述,只知道孙二娘从小没有母亲,父亲也是以劫掠为生的强盗,她算女承父业。  从小失母的孩子多半会没有安全感,父亲又整天在外打劫,不知道她的童年是怎么过来的,也许更多的都是在等待、无助还有饥饿中度过的。  一个彷徨无助的小女孩,象一个溺水的人得拼命抓住一个东西,才可能活下来,否则就是死路一条。孙二娘能抓住的只能是她父亲,因而她的父亲给她的人生施加了几乎全部的影响。换句话说,她本是张白纸,最终被他父亲涂满了暗黑的底色,没有其他的可能。她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这样的生存方式,除了这个,其他的什么都不会。  一个成长在底层社会的孩子,没有母亲,父亲又是强盗,这样的家庭多半是不受欢迎的、被孤立的。没有人愿意与他们结交,即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也没有好人家愿意娶她,最终也只能嫁了一个强盗,她根本没有改良的机会。  人们对她充满敌意,而她呢自然而然的,也把敌意还给了人们。这就是为什么孙二娘杀人不眨眼,而且杀的基本上都是普普通通的人。被我们认做良人的人,在她眼里都是敌人。也难怪,武松刚说了一句调戏的话,她立即起了杀心。如果你在街上偶然遇到一只大型猛犬,千万不要对它有敌意,哪怕是一点点敌意也可能会被发觉,它会立即扑上来咬你。  话说回来,能被孙二娘诱杀的男人,即便不是大恶,也犯了贪馋的毛病,既然嘴馋就得付出点代价,不过这代价也太大了点。看来‘色戒’的故事到处都有,因为世界再怎么大,也不过是男人和女人。
  二十六、潘金莲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许多故事在民间流传的十分广泛,人物也因故事长久的流传下来。潘金莲由于与西门庆通奸谋杀了亲夫,也成为从古至今第一淫妇。  现代人对潘金莲则给予了许多的同情和怜惜。因为封建社会对女性是有很多的不公平处,女性没有选择婚姻对象的权利,常常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潘金莲被迫嫁给了又矮又丑的武大郎,就只好随了他。可是年轻貌美的她怎么甘心呢?  新版电视剧《水浒传》给了潘金莲一个更新的诠释,被称为史上最清纯的潘金莲,差不多颠覆了淫妇的形象。那么潘金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是淫妇还是清纯女子?  潘金莲早年在一个大户人家做使女,因为貌美,大户屡次纠缠,潘金莲执意不从,那大户怀恨在心便把她嫁给了丑陋的武大郎。由这一段故事可以看出,潘金莲个性里有刚烈的成份,她不是那种任人宰割、软弱可欺的女子,她有她的个性。但她个人的力量对抗不过社会,可能是和大户签有卖身契,所以人家想把她给谁就给谁了。她刚烈的个性也为她日后杀夫埋下了伏笔,毕竟杀人这种事也不是谁都能干得了的。女人要能杀人,性格里就得有些刚硬的东西。  在几次三番勾引武松未遂之后,有一次武松要出差,出差前跟哥嫂叮嘱了一席话,说什么‘篱牢犬不入’的话,无非是对嫂嫂潘金莲不放心,提醒她管好自己。潘金莲当时气上心头,指着武大便骂道:“你这个腌臢混沌!有什么言语,在外人处说来,欺负老娘!我是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自从嫁了武大,真个蝼蚁也不敢入屋里来,有什么篱笆不牢,犬儿钻得进来!你胡言乱语,一句句都要下落,丢下砖头瓦儿,一个个也要着地。”这一段话说的还真是叮叮当当响,可知她是个口角锋利的人,你说一句,她可以顶上十句。由此基本上可以判断她是一个精明能干,个性要强又能说会道的女人。  另一方面潘金莲美丽、妖娆、性感,书中说的明白,都不用我多说了。看看作者对她的描绘: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所以,说她清纯有点牵强,她是个风情万种的女人。风情万种也没什么不好,在现代社会可能还更受欢迎。  外在妖娆美丽的女人不一定就淫荡,潘金莲当初能拒绝那个大户,说明她并不是个随随便便的人。她只所以勾引武松,勾引西门庆,是因为她嫁的男人实在太差。如果她能嫁一个品貌相当的男子,或许她也可以安心做一个贤良女子,在家相夫教子。丑陋愚拙的武大郎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不能给她平衡,她长期心理失衡,便迫不及待的想要从其他男人身上得到补偿。这个女人不但美丽妖娆还热烈如火,她丝毫也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只有武松能抵抗住她,一般的男人都难以抵御她强大的攻势。  这个女人让人又爱又恨,男人们垂涎欲滴地骂她淫妇,女人们妒火中烧的骂她淫妇,骂了这么久也该给她一个公道了吧。
  二十七、《水浒传》里的三个女人  我说的并不是梁山上的三位女汉子,我说的是潘金莲、玉兰和林冲娘子。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的人名都有些寓意,同样《水浒传》中的一些人名也有寓意,比如潘金莲和玉兰。  潘金莲的知名度是真大,在电脑上只要敲出个潘字,金莲两个字就自己跳出来了。金莲两个字有什么寓意呢?在古代金莲这两个字其实是特指女子的脚,俗称‘三寸金莲’。脚在古时候是女子的第二性征,相当于现在的胸。古人写到美女总免不了对脚的描绘,就连《西厢记》里张生初见莺莺时也是从莺莺的脚部开始描绘的。潘金莲和西门庆偷情也是从潘金莲的脚开始的。所以作者给她取名金莲就已经有了色的暗示。  反过来玉兰就大不一样了。玉兰是一种花,而且这种花从古至今都是纯洁淡雅的象征。玉兰这个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从她的肖像描写从武松的反应来看,她的美丽优雅已经令武松倾倒。作者对这个人物也没有用过一个恶劣的字眼。写这个人物时他用笔极简,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不重视这个人物,反倒是突出了这个人简单素洁的特色。玉兰象一张白纸还未经描画就死于武松之手,所以她才永远纯洁干净了。作者让她冤死在武松刀下大概是不想看到更糟心的结局。倘若玉兰不被武松所杀,她的结局会怎样呢?多半会被张督监送给别的什么人,或者甘脆自己糟蹋了。貌似作者忽略了这个人物,其实我倒是觉得作者有心成全她的纯洁和无辜。  但是《水浒传》中最完美的女人还不是玉兰,是林冲娘子。玉兰毕竟还牵扯到了诬陷武松的嫌疑,虽然她可能是被迫的。但林娘子身上没有任何污点,她美丽贤淑,为保全名节不惜自杀身死,真称得上是古代妇女的道德模范了。但让人奇怪的是这么一个觉得挺重要的女子,作者却没有给她一个正面的肖像描写,只是在给林冲送行她哭晕过去时,捎带的提了两句。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连蒋门神的小妾这么一个次要的角色,他都给了一个大大的特写镜头,而能让高衙内茶饭不思的林娘子却没有容貌特写,不是挺奇怪吗?也许在作者眼里她再怎么好也只是别人的老婆,或者他并不感兴趣这个贴着道德标签的女人,仅仅只是因为林冲的故事里需要这个角色而已。再或者连他自己都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完美女人。也是,《水浒传》里男人们都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君,女人又差不多都是淫妇,单单这个林娘子完美的有些令人生疑。可是这个人物形象太模糊,模糊的也令人生疑。  看了《水浒传》中各种女子的形象,觉得作者好象对女人缺少信任,尤其是漂亮的女人。他经历过什么我们是没有办法知道了,但显然对女人存有偏见。
  二十八、卢俊义为什么没有风险意识?  卢俊义,绰号玉麒麟,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二。麒麟是传说中的神兽,他叫‘玉麒麟’,可见他不只是本领高强,外貌还十分俊伟出众。这还在次,他还拥有万贯家财,被称为北京第一富户。他养尊处优,要什么有什么,实在令人艳羡。假如不是被迫上了梁山,那么他这一生或许就会无忧无虑、风平浪静的过下去了。可是宋江和吴用盯上了他。  吴用为了赚卢俊义上山,亲自来到大名府(也就是北京城),装成算命先生到卢俊义家里算命,给他占了一个血光之灾的凶卦,并告知卢俊义:只除非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方可免此大难。然后又说了四句卦歌,让卢俊义写在墙上: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吴用走了,卢俊义却坐立不安了,他一定要去千里之外避灾。这时候管家李固劝他不要去,燕青也劝他不要去,连他的娘子也劝他不要去,仿佛人人都知道这是一场骗局,只有他不知道。  卢俊义就这么傻吗?即便他一时被蒙蔽,可是燕青已经给他说的那么明白:这一条路去山东泰安州,正打从梁山泊边过……他为什么还执迷不悟呢?其实他也不是真的那么傻,他只是过分的盲目自信。他以为他是武功盖世,无人能敌,去会会梁山的强盗,正好证明他的英雄本色。他是太盲目自信了,对风险没有任何估计,因而也没有任何防范风险的准备,结果可想而知了。  他为什么没有风险意识呢?这与他的生长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从小生活环境太优越的人容易养成简单单纯的性格,凡事都不肯多想。因为生活在安乐窝里,衣食无忧,所以不需要操心动脑筋。而生活在底层的人为了生存就不得不生出些聪明来。象李固为了生存就会长出心机,燕青就得有其它的一些聪明来保障他的生活。而卢俊义从小什么都有,又没遭遇过什么挫折,所以他不知道生存的艰难,江湖的险恶。即便他是一只虎,也是圈养的虎。圈养的虎和山林里的虎差别太大了,有时候还不如放养的犬。  离开大名府,卢俊义‘但见途中山明水秀,路阔坡平。’心中欢喜道:我若是在家,哪里见这般景致?可见他长了这么大还没出过北京城。当真是温室里长大的,空有一身本领却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  到了梁山泊附近,卢俊义让人打出四面旗,各写一句诗:慷慨北京卢俊义,远驮货物离乡地。一心只要捉强人,那时方表男儿志。这首诗透露了两个信息:一是卢俊义盲目自信,二是卢俊义文化太浅。卢俊义的诗还不如阮小七们唱的山歌更有文学水平。看看阮小七们唱的山歌:生来不会读诗书,且就梁山泊里居。准备窝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可见卢俊义尚武轻文。本来因为生存环境导致的头脑简单还可以通过书本来弥补,生活不能告诉你的,书本也许会教给你,但他显然忽视了书本的学习。  所以,他会把那么显眼的藏头诗写在墙上却发现不了。古人书写习惯竖写,‘芦俊义反’这四个字应该是横在最上头一行的,他亲自写的竟然视而不见。  卢俊义被捉到梁山上,前前后后逗留了两个多月(也有说是四个多月,版本不同),回去的时候已是时移物转、面目全非。  在北京城外他遇到了燕青,燕青告诉他家里的变故,他却不信,执意赶回家。可是他要是真的不信,为什么一进家门先问李固:燕青何在?可见他不是全不信。即使有一半的相信,也不该进城回家。可是他意识不到任何的危险。看来有些事非得自己亲历了才会相信,风险意识也是需要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的。板凳还没有坐稳,话还没有问清,他就被公差拿走了,一步一打到了府衙。  卢俊义被抓是始料未及,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换了旁人要么和燕青返回梁山泊从长计议,要么即便要弄清真相也应该暗中调查。象他那样直接赶回家质问李固,就好比揪住一个坏人的衣领问他有没有做过坏事一样,再傻的人也不会承认那。可是卢俊义就是这么简单幼稚。我想经过了这一次真实残酷的经历,他应该会成熟一些了。
  二十九、卢俊义和燕青是什么样的关系?  吴用给卢俊义占了一个血光之灾的凶卦,卢俊义便坐立不安起来,连一天都等不了,他召集家人,要商议出行的事。管家李固率领一应家丁四五十人在厅前侍候,卢俊义放眼望去,似乎少了一个人,便道:怎不见我的那一个人?  ‘那一个人’便是浪子燕青。卢俊义的这句问话很特别,让人立即就发觉‘那一个人’与他人不同,他不是普通的仆人,他是个特殊的与众不同的人,尤其是他在卢俊义眼里心里都占有特殊的位置。  燕青是个美男子,又聪明伶俐,卢俊义喜欢燕青不难理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连李师师这样的大美女都对燕青情有独钟,更何况燕青从小长在卢府,是卢俊义看着长大的,爱他有足够的理由。  他有一身雪白的肌肤,卢俊义爱惜他,让高手匠人为他刺上一身花绣,书上说‘如玉柱上铺了软翠。’我觉得更象上等的青花瓷,一件活的艺术品。  卢俊义爱燕青,但爱也有不同的性质,更多的人倾向于认为他们是父子之爱,卢俊义爱燕青如亲子,因有养育之恩情。但也有人认为他们之间系同性恋爱,因卢俊义不亲女色。到底是父子之情还是同性之爱?或者还有其他可能吗?  要说父子之情,我想多少会有些可能性,因为毕竟养了那么久,人是感情动物。但对同性恋爱我是不敢认同,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毕竟同性恋从古至今都是比较隐讳的话题,而且这要求两相情愿,即便卢俊义有那样的倾向,不代表燕青就会接受。从燕青和李师师的交往过程看,燕青对女人还是有兴趣的。  如果因为卢俊义不亲女色就认为他有同性恋的倾向,也不足以为信,因为实际上不亲女色的话也是出自燕青之口。燕青原话是这样说的:主人平昔只顾打熬力气,不亲女色……既是因为打熬气力不亲女色,那也没有理由要亲男色。更何况如果燕青和卢俊义有那样一层关系,又怎么可能说出这样的话呢?同理,如果卢俊义和燕青是那种关系,怎么反而不相信燕青而相信自己的妻子呢?卢俊义的反应非常激烈,他一脚踢倒了燕青,足以证明他更相信他妻子。  从卢俊义对燕青的态度来看,爱的时候可能会非常爱,但也随时会发脾气变脸色。这有些象儿童对玩具的态度,爱的时候,爱不释手,又亲又抱,不高兴了可以弃之不顾,甚至又踢又咬,等到有一天需要了,又会拿出来玩。  征方腊结束以后,燕青劝卢俊义离开,卢俊义不听,燕青决定自己走。卢俊义道:你辞我,待要哪里去?燕青道:也只在主公前后。卢俊义笑道:原来只恁地。看你到哪里?那一段对话我仔细看过,卢俊义一直都没有笑,直到燕青说:也只在主公前后。他才放心的笑了。  他的意思似乎是:你走是可以的,但我需要你时,你就得来。他的确也没有说过一句挽留或不舍的话。燕青说:小乙本待去辞别宋先锋,他是个义重的人,必不肯放,只此辞别主公。也许他希望卢俊义能说上一两句挽留的话,但卢俊义没有说。卢俊义对燕青其实一直都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他并不懂得珍惜燕青。燕青在卢俊义眼里也许一直都是个仆人,讨人欢喜的仆人罢了,一个外人,或者一个高档的玩具。  我想燕青也是有些明白的。一开始燕青可能真的没走远,随时关注着他的主人,后来他一定是发现,他的主人已经过上了好日子,忘了他的存在了,他也就放心的远走了。否则,卢俊义被奸人谋害,燕青总能给他提个醒,之所以燕青再也没有出现,是因为他已经走远了。再说,即便燕青能给卢俊义提醒,卢俊义会听他的吗?他什么时候听过燕青的话?
  三十、梁中书黑白两道通吃  梁中书是蔡京蔡太师的女婿,时任北京大名府留守司留守,晁盖、吴用等七人所劫的生辰纲正是梁中书送给蔡太师的生日礼物。按照梁中书的说法:上年也曾被劫得十万贯金珠宝贝。这个梁中书怎么会有这么多钱财?他是怎样敛财的?从卢俊义谋反案中可以看出一些究竟。  卢俊义从梁山泊回到家立即被捉拿,而且被一步一棍打到府衙,又被严刑逼供。本来卢俊义谋反一事除了墙上的反诗之外,并无其他确凿的证据,仅凭李固一面之词不足以信。梁中书不问是非,屈打成招,是因为李固已经给他行了贿。他不是真的想拿反贼,而是想趁火也打劫一笔钱财。谁知道梁山泊出手更加阔绰,柴进给了蔡庆、蔡福兄弟一千两黄金让上下打典。蔡庆也说:梁中书、张孔目,都是好利之徒,接了贿赂,必然周全卢俊义性命。可见梁中书肯定收了贿赂,而且得的是大头。  梁中书知道这钱财是来自梁山吗?他当然知道,他混迹官场多年,不会连这一点判断力都没有。蔡庆、蔡福哪里来这么多钱财?一千两黄金是什么概念?当日武松给了郓哥五两银子,郓哥心想:这五两银子,如何不盘缠三五个月?五两银子就够三五个月用,那么一年二十两银子就绰绰有余了,一千两银子就够五十年用度,那么不难得出结论:一千两黄金够一个人锦衣玉食一辈子可能还有余。除了梁山泊还有谁能拿出这么多钱来救卢俊义?所以他心如明镜般清楚,只是装糊涂罢了。这个人爱财如命,没有原则,黑白两道通吃。  在《水浒传》中,梁中书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人物,他是宋朝官员的一个代表,他代表的是一部分甚至是大多数官员的形象。在卢俊义一案中我们看到了梁中书的一些敛财的过程,实际上还有书中未具体写到的,例如他搜刮百姓的也许更多。如果不是有这些贪官污吏,又怎么会有民不聊生,又怎么会有盗匪四起。  言归正传。收了梁山泊的钱,梁中书不敢杀卢俊义,便给他判了一个脊杖四十,刺配沙门岛。剩下的便是梁山泊的事了,他可以不负责任了。  谁知李固又收买了两个防送公人,要路上结果了卢俊义,又被燕青所救。燕青射死两个公人,逃跑途中,卢俊义再次被捉。奇怪的是这一次梁中书判了卢俊义死罪,要立即问斩。明知道死了两个公人是燕青所杀,却要判卢俊义死罪,是何道理?真正的原因应该是,李固又给他使了更多的钱。这前前后后他得了多少钱?够给蔡太师再过两个生日的了吧。  为了救卢俊义,石秀劫了法场。按理这一回应该坐实了卢俊义通匪谋反之罪,可是他又不杀这二位了。一方面是怕梁山泊报复,另一方面他是不是还指望着梁山人再给他送更多的钱来?结果等到的是大兵压境。
  三十一、燕青和李师师的情缘  梁山好汉的结局虽然很悲惨,但有少数人还是不错的。例如混江龙李俊和美髯公朱仝,李俊做了海外小国的国王,朱仝做到了节度使的位置,这两人的结局更符合大多数世俗人的愿望。鲁智深和武松的结局则更有禅意。我们普通人不见得能懂得多少,也未必想和他们一样,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他们的敬慕,阿弥陀佛,我们只需要膜拜就可以了。浪子燕青的结局更符合文人们的理想,象陶渊明一样远离尘嚣,寄情山水,或者象范蠡一样泛游四海,如果能携着西子一般的美女当然是美上加美,这大概是古代文人们共有的一个梦想罢。  央视版的《水浒传》里,燕青和李师师携手同游了。这样的改编不无道理,因为在《水浒传》里很少写到男女情感,唯有燕青和李师师的情愫,作者不惜用大量的笔墨和精细的描述,让人难免心生联想。  《水浒传》里的美女们差不多都是淫妇,除过林娘子、玉兰和一丈青扈三娘。林娘子是道德模范,玉兰又过于素简,扈三娘是女汉子。而李师师呢比较复杂,她既不是典型的淫妇,也不是典型的好女人。她是花魁娘子,是第一美女,是皇上的女人。可是,作者写到李师师还是毫不刻气地说她是‘风尘妓女,水性的人。  ’  说她水性,是因为她对燕青动了心。燕青不但是美男子,而且才艺双绝,又聪明灵巧,言语温柔,李师师不喜欢才叫奇怪。贵为皇上的女人,李师师却一点也不避讳,她很勇敢也很大胆的向燕青示爱。她用的也是女人常用的小花招,例如轻轻咳嗽几声,以期引起注意和怜爱,或者说些撒娇的话,或者以劝酒为名套近乎等等。可是燕青有任务在身,不敢承接。倘若燕青很容易就接受了李师师,恐怕读者就先看轻了他,李师师也未必就会敬重他。  人的心理很奇怪,往往容易得到的不会珍惜,越难得的越觉得珍贵。燕青的自重自爱反而让李师师敬重三分,作者也是借李师师来衬托燕青的好汉胸襟。  燕青是个好汉,但好汉并非无情。他并不象其他梁山好汉一样视美女为仇敌,相反,他对女性格外尊重也格外的礼貌周到。他对李师师并不是简单的回避,也是敬重也是珍惜。对女人急于得手的是西门庆和张文远那样的,那种男人只知道皮肤淫滥之爱,他们不懂得珍惜。  李师师拿出箫来与燕青唱和,后来又拿出阮来弹奏。燕青拜谢道:小人也唱个曲来,服侍娘子。便放开歌喉伴唱了一曲。唱完又拜。李师师亲自把盏与燕青谢唱。这一段唱和没有任何牵强造作,也绝不是应付差事,都是发于自然之情。他们彼此欣赏爱慕,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再后来,李师师执意要看燕青的花绣,燕青只好脱了衣服,师师忍不住用尖尖玉手去触摸。好唯美的一幅图画。这情景似曾相识,好象也是电影里见过的画面,一个人被另一个人的身体吸引迷恋,他本就是一个活的艺术品,师师是懂得欣赏的人。  我想燕青一定被电到了,他慌忙穿上衣服,急中生智,便问道:娘子贵庚多少?得知师师长他两岁,立即拜为姐姐。他和武松一样关键时刻头脑是很清醒的。李师师也不再纠缠,她还是有分寸的,知道发乎情,止乎礼。  他们的情缘是否到此就为止了呢?还是真的走到了一起,隐居江湖、泛游四海了,真希望是后者。也许他们才是《水浒传》里最完美的一对爱人。
  三十二、李逵兼有巨人的体魄和儿童的智识  李逵从外观上看更象一个巨兽,但他事实上却是一个人。他虽然有巨人的体魄,智识水平却相当于一个儿童,所以他说出的话常会有孩子气,也经常会做出只有孩子才会做出来的事。  宋江和吴用为什么要让李逵去杀小衙内呢?一个四岁的小孩,谁都能杀得了啊!但仔细想想,这个事情还非李逵做不可,因为李逵头脑简单,没有成人的判断力,他说的‘哥哥让杀,干我鸟事?’好象没他的责任似的。这就是儿童式的思维,成年人是不会那么想的。你杀了人就要偿命,你能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吗?譬如武松就决不会做那种事的,首先武松有他做事的原则,他不凌弱,别人也强制不了他。其次,武松做过的任何一件事都有道理可讲,他不会做没有道理的事。鲁智深就更不可能做那种伤天害理的事,所以这件事只有李逵可以做,因为他没有判断事非的能力。  在‘负荆请罪’的这场戏里,让我们看到李逵刚正不阿的一面,原来他并不是事事顺从他的宋江哥哥。当他发现他一直信服敬爱的哥哥也会干强抢民女的事,他竟然要杀宋江。后来发现原来是有人假冒宋江干坏事之后,他不得不负荆请罪。由此可见,李逵并不是惧怕宋江,而是说有时候他不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比如杀小衙内这件事,他自己大概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杀人这种事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挺可怕的,可是对于李逵来说却很简单,简单的就象砍掉一只葫芦一样。再加上他巨人似的体魄和孩子的思维,这种特殊的组合使得李逵杀伤力特别大,所以他是天杀星,最喜欢滥杀无辜的梁山好汉。  我常常会假想李逵会怎样杀掉那个小衙内。也许他杀他之前还会和他玩耍一阵子,一个大孩子和一个小孩子的不可思议的游戏,魔鬼和天使的游戏。小衙内或许一直都当他是个长着扎扎胡子的叔叔罢了,他不知道他是个恶魔,所以我想这个小孩死的也许不会太恐惧太痛苦。  为什么李逵做了这么多恶还能得到大家的谅解?因为在人们眼里,他一直都是个长着巨大体魄的孩子。书中李逵的语言特色很多专家都做过点评,他说出的话语憨直可爱,就是因为他有着儿童的思维,所以才会说出儿童才会说出的话来。人们总是能够原谅孩子所犯的错误,因此人们都谅解了李逵。
  三十三、李逵身上的人性和兽性  在108个梁山好汉中,当然不可能个个俱到的详写,有些人物本来就是凑数的,作者精心描绘的也就那么十几个人物,李逵算是其中一个。  我发现《水浒传》的作者写人物时,往往赋予人物两种极端的特性,尤其是那几个重要人物特别明显。例如林冲让人又爱又恨。人们爱他老实忠厚、武艺高强,怜其命运多舛,又恨其懦弱不争,他身上既有勇的特征也有弱的特征,他的武艺很高强,他的个性很懦弱。再如武松身上兼有神性和人性(可参看我写的《武松身上的神人属性与凡人属性》)。这一节要说的是李逵,李逵身上兼有了人性和兽性。  先看看李逵初出场时的形象描写:家住沂州翠岭东,杀人放火恣行凶。不搽煤墨浑身黑,似着朱砂两眼红。闲向溪边磨巨斧,闷来岩畔斫乔松。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如果说武松的形象似天神下凡,那么李逵的形象更象一个野兽出现在你的眼前。浑身黑的象炭,眼睛红的象火,乱扎扎一身长毛,直接让人联想到黑猩猩,或者美国电影里‘金刚’之类的巨兽。这还仅仅只是外在形象,李逵的系列故事里有很多地方都体现出了他的兽性。  在梁山好汉中,李逵是头一个喜欢滥杀无辜的。杀人这种事不是谁都喜欢干,大多数人都是被逼无奈,唯有李逵仿佛天生的好杀,所以他是天杀星。  李逵第一次大开杀戒是在江州劫法场时,通过晁盖的眼睛描绘了李逵的杀相。他抡着两把板斧,排个儿杀了过去,也就是说根本不分清红皂白见人杀人,不歇气的一直杀到江边。晁盖大声喊着,让他莫伤百姓,他哪里听得见。这一遭就不知道误杀了多少百姓。  再后来攻打祝家庄时,他一个人把个扈家庄杀的鸡犬不留。第七十三回,李逵和燕青两个路过狄太公庄上,狄太公误以为李逵是道士,请他捉鬼,原来却是太公的女儿与人厮混,李逵不分青红提起板斧把两个剁成了肉泥。刚刚吃了人家爹供的洒肉,就把人家女儿给剁了,还说要这样的女儿何用?最可恨的是,为了赚朱仝上山,他杀了四岁的小衙内。虽然说是宋江和吴用的意思,仿佛他很无辜似的。哥哥让杀就杀,你自己没脑子没心肝啊!那个可爱的抓髻娃娃,是个正常人疼还疼不过来呢,他把那孩子的脑袋劈成了两半,这样的行为是人谁能干的出来?这就是李逵身上的兽性。  如果李逵只会滥杀无辜,那么他还有什么资格做好汉呢?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会谅解这个杀人魔王,甚或对他还有些喜爱之情?这是因为作者还赋予了李逵身上闪光的人性。李逵的人性主要体现在他的至孝和耿直,所以千百年来,‘李逵背母’和‘负荆请罪’是流传最广的李逵故事,说明人们还是更喜欢他身上的人性。  其实在中外的艺术形象里不乏这种特殊的典型,例如《巴黎圣母院》里丑陋的怪人阿西莫多却有纯朴、善良的爱美之心。美国电影里吃人的‘金刚’会对美丽的女演员心生爱慕。而我们的《水浒传》里的李逵也是这么一个一身兽性却又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典型形象。  老版电视剧《水浒传》里对李逵的故事做了一些改编,李逵对方腊手下一员大将庞万春的妹妹颇有些怜爱之心。我觉得这种改编特别的好,很符合现代人的心理,也让李逵这个人物更加可爱,讨人喜欢。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男女关系过于避讳,所以作者也只能选取‘孝道’这个题材来增加李逵的人性光辉。  ‘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道德里最为推崇的就是孝道。因为至孝,人们谅解了他的诸多恶行。因为奸佞当道,人们对他刚正不阿的性格也就格外欣赏。这就是为什么李逵这个人物形象能得到人们认可的原因。
  三十四、李逵怎样被惩罚?  我发现《水浒传》的作者很有意思,人物是他创作出来的,但有些人物连他自己都会觉得痛恨,会给予适当的惩罚,比如李逵在杀死小衙内之后,立即遭遇到了惩罚。  李逵杀死小衙内之后,朱仝不能容忍与李逵共事,吴用没有办法,只好把李逵留在了柴进庄上。在柴进那里,李逵又惹出了事,杀了殷天赐,致使柴进被抓进高唐州大牢。宋江为了救柴进,不得不领兵攻打高唐州。谁知高唐知府高廉颇有些法术,宋江一时赢不了,便打发戴宗和李逵去请公孙胜来救。  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道行很深,但是他不同意公孙胜下山,公孙胜又很听师父的话。这下又惹恼了李逵,这厮老毛病又犯了,他想:要是杀了罗真人,公孙胜就只好和他下山了。这个夜晚,月朗星稀,他提着板斧摸上山来,到得紫虚观松鹤轩前,舔破窗户纸往里一看,罗真人正独自坐在床上诵经呢。李逵抢进去,一斧劈了下去……第二天装成没事人一样和戴宗、公孙胜一起上山,却看见罗真人依然端坐在云床上修身养性。真人是那么容易被杀的吗?李逵暗暗吃惊。  只见罗真人道:“我教你三人片刻便到高唐州如何?”三个谢了。真人唤道童取出三个手帕来,让他们各站在上面。且不说戴宗和公孙胜,单说李逵。李逵站在白手帕上,罗真人说声‘起’,那手帕化作一片白云,飞了起来。又一声‘去’,一阵恶风把李逵吹入云端里。只见两个黄巾力士押着李逵,来到蓟州地界。只听哗啦啦一声响,从蓟州府厅屋上骨碌碌滚了下来,直落到厅前,蓟州马知府正在堂上,看见一个黑大汉从天而降,叫道:“哪里来的妖人,去取些法物来。”法物便是降妖的东西。于是一个人把一盆狗血直泼上李逵头顶,另一个提了一桶屎尿从头到脚浇了上来,李逵当时耳朵里嘴里尽是屎尿。原来狗血、屎尿也能降妖。  《水浒传》里在屎尿里打过滚的只有李逵和宋江两个,也许作者当真是不怎么喜欢这两个人物。
  三十五、李逵为什么没有安全感?  仅仅从外形上看,李逵是非常强悍的,但外表强悍不等于内心强悍,李逵其实没有安全感,有事例可以证明。  第五十四回‘入云龙斗法破高廉,黑旋风探穴救柴进’有这样的情节:宋江打入高唐州,发现柴进被扔到一个枯井里,有八九丈深,想要人下去探一探。李逵自告奋勇道:等我下去。但紧接着他又说:我下去不怕,你们莫割断了绳索。吴学究道:你却也忒奸猾。世间事也真是奇怪,有些人明明直性,却常常说出些奸猾的话来,象李逵。有些人明明奸猾,言语之间却尽露的是忠厚诚恳之意,比如宋江。就连吴用这么个谋士也理直气壮地说李逵奸猾,李逵自己仿佛也当之无愧似的,李逵果真是个奸猾的人吗?  不过,让我感到奇怪的是:李逵竟会有这样的担心。他不是最信任他的宋江哥哥吗?不要说彼时的宋江也没有害他之心,即便想害他,也不可能在这种时候,这种地方,这种情况下害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的判断应该是这样的。换了是其他任何人都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也不会有这样的担心,但是李逵偏偏就这么说了。貌似有玩笑话的嫌疑,但也表达的是真意思。他是真的担心,否则不会说出来。由此也可以证明:他不具备成年人的判断能力。他判断事物依靠的是本能,是儿童的判断方式。  柴进被拉上去以后,宋江等忙着看视柴进,果然忘了尚在井下的李逵,李逵大喊大叫才被拉了上来。他上来立即连跳带骂:你们都不是好人……李逵的反应完全是儿童的反应方式。他一直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这件事情多少可以证明他也没有安全感,而且比别人更甚。我甚至有些怀疑:他对宋江是不是真的那么信任?一个人崇拜某人爱某人并不代表他就一定信任这个人,就象有些孩子依赖母亲爱母亲却未必信任母亲一样。事实上很多孩子都遭遇过被母亲抛弃的命运,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幼小的孩子是不能理解和接受的。李逵虽然有个老母,看得出他也很爱他的母亲,但他的老母显然很无力,不能给他提供安全和保护。这也就意味着无法信赖。  他为什么会有不安全感?他健壮如牛,一脸的魔相,黑旋风的大名令人闻之丧胆。他天不怕地不怕,怎么也会有不安全感?其实了解了他的身世就不难理解了。  李逵出生在沂州沂水县百丈寸,世代务农,是佃农,没有自己的土地。佃农是社会的最底层,连平民还不如,一生辛苦只为他人劳作,最后留给自己的只够活命。他的身世比武松还差。那样阶层的孩子一出生就如蝼蚁一般任人可踩任人可欺。  往往那个阶层的孩子最终会形成两种分化,一种象他哥哥那样老老实实、安分守己,只求一碗羹。另一种象李逵那样不安分,爱闹腾,横冲直撞、另辟蹊径。  李逵从小爱打架,打架可以让他获得安全感,打赢了他就觉得强大了。每每从打架的过程中他会获得力量,底层社会常会有这样的人,武松其实也一样,他们只能从打斗中寻找自我。他们用身体的强大抗拒内心的无助,他们其实都很无助,因为他们一直都是弱势群体。他们的身体在一次一次打斗的过程中越来越强健。他们扶摇直上的长,终于长成了钢铁一样的汉子。但是,无论他们的外在多么彪悍,他们的内心依然是脆弱无助的。  不安全的感觉一直都伴随着李逵,所以他才总会露出一些小狡猾。他的不安和担心只不过是本能的自我保护,因为他骨子里其实一直都是弱者。李逵的狡猾是类似儿童的狡猾,和成年人的狡猾是不一样的。成人的狡猾往往带有目的性和主动性,例如宋江和吴用设计迫使卢俊义上山,就是明显的有目的。儿童的狡猾更多的是用来自我保护。李逵身上无论是狡猾还是好斗的特点本质上都是为了自我保护。只不过在成长的过程中,好斗的特点发展的有点极端和过分。
  三十五、李逵为什么没有安全感?  仅仅从外形上看,李逵是非常强悍的,但外表强悍不等于内心强悍,李逵其实没有安全感,有事例可以证明。  第五十四回‘入云龙斗法破高廉,黑旋风探穴救柴进’有这样的情节:宋江打入高唐州,发现柴进被扔到一个枯井里,有八九丈深,想要人下去探一探。李逵自告奋勇道:等我下去。但紧接着他又说:我下去不怕,你们莫割断了绳索。吴学究道:你却也忒奸猾。世间事也真是奇怪,有些人明明直性,却常常说出些奸猾的话来,象李逵。有些人明明奸猾,言语之间却尽露的是忠厚诚恳之意,比如宋江。就连吴用这么个谋士也理直气壮地说李逵奸猾,李逵自己仿佛也当之无愧似的,李逵果真是个奸猾的人吗?  不过,让我感到奇怪的是:李逵竟会有这样的担心。他不是最信任他的宋江哥哥吗?不要说彼时的宋江也没有害他之心,即便想害他,也不可能在这种时候,这种地方,这种情况下害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的判断应该是这样的。换了是其他任何人都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也不会有这样的担心,但是李逵偏偏就这么说了。貌似有玩笑话的嫌疑,但也表达的是真意思。他是真的担心,否则不会说出来。由此也可以证明:他不具备成年人的判断能力。他判断事物依靠的是本能,是儿童的判断方式。  柴进被拉上去以后,宋江等忙着看视柴进,果然忘了尚在井下的李逵,李逵大喊大叫才被拉了上来。他上来立即连跳带骂:你们都不是好人……李逵的反应完全是儿童的反应方式。他一直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这件事情多少可以证明他也没有安全感,而且比别人更甚。我甚至有些怀疑:他对宋江是不是真的那么信任?一个人崇拜某人爱某人并不代表他就一定信任这个人,就象有些孩子依赖母亲爱母亲却未必信任母亲一样。事实上很多孩子都遭遇过被母亲抛弃的命运,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幼小的孩子是不能理解和接受的。李逵虽然有个老母,看得出他也很爱他的母亲,但他的老母显然很无力,不能给他提供安全和保护。这也就意味着无法信赖。  他为什么会有不安全感?他健壮如牛,一脸的魔相,黑旋风的大名令人闻之丧胆。他天不怕地不怕,怎么也会有不安全感?其实了解了他的身世就不难理解了。  李逵出生在沂州沂水县百丈寸,世代务农,是佃农,没有自己的土地。佃农是社会的最底层,连平民还不如,一生辛苦只为他人劳作,最后留给自己的只够活命。他的身世比武松还差。那样阶层的孩子一出生就如蝼蚁一般任人可踩任人可欺。  往往那个阶层的孩子最终会形成两种分化,一种象他哥哥那样老老实实、安分守己,只求一碗羹。另一种象李逵那样不安分,爱闹腾,横冲直撞、另辟蹊径。  李逵从小爱打架,打架可以让他获得安全感,打赢了他就觉得强大了。每每从打架的过程中他会获得力量,底层社会常会有这样的人,武松其实也一样,他们只能从打斗中寻找自我。他们用身体的强大抗拒内心的无助,他们其实都很无助,因为他们一直都是弱势群体。他们的身体在一次一次打斗的过程中越来越强健。他们扶摇直上的长,终于长成了钢铁一样的汉子。但是,无论他们的外在多么彪悍,他们的内心依然是脆弱无助的。  不安全的感觉一直都伴随着李逵,所以他才总会露出一些小狡猾。他的不安和担心只不过是本能的自我保护,因为他骨子里其实一直都是弱者。李逵的狡猾是类似儿童的狡猾,和成年人的狡猾是不一样的。成人的狡猾往往带有目的性和主动性,例如宋江和吴用设计迫使卢俊义上山,就是明显的有目的。儿童的狡猾更多的是用来自我保护。李逵身上无论是狡猾还是好斗的特点本质上都是为了自我保护。只不过在成长的过程中,好斗的特点发展的有点极端和过分。
  三十六、李逵真痴傻 宋江真无情  在梁山菊花会上,宋江要杀李逵,李逵说:哥哥杀我也不怨,剐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他是天不怕,地不怕,独怕宋江。他怕宋江什么?一个黑矮汉子,打架也不是他的对手。他说的怕实际上是爱,是感情,他在宋江身上寄托了他全部的情感,尤其在他母亲死后。  李逵是个孝子,他爱老妈象武松爱大哥一样,虽然他母亲不能给他保护,不能给他好的生活,可是她给过他母爱,哪怕只是微弱的爱,也是他情感的源头,所以当他到了梁山时便想着接母亲一起享福,没想到在路上,母亲被老虎吃了,他杀了四只老虎可惜换不回母亲的生命。李逵该有多痛心啊!  回到梁山,李逵把所有经过讲给大家听,引来的是一片哄笑。他的好哥哥宋江也在笑,而且是带头笑,因为其他的人都是看着老大的脸色行事的。大多数人都是既势利又媚俗的,往往是老大笑了,众皆笑了,老大哭了,众皆哭了。李逵的母亲被老虎吃了,在谁看来,都是一场笑料。  这件事情发生时,武松和鲁智深尚未上山,倘若这两个人在时,会做何反应呢?我想也许武松会第一个说:笑什么笑,人家母亲被虎吃了是好笑的事吗?鲁智深会接着说:恁地也太无情,在座的哪一位不是娘生养的!那宋江一定会收住笑容,变过一幅慈悲的脸来,假惺惺安慰李逵。李逵则放声大哭。  我一直比较喜欢武松和鲁智深,因为这两个人比其他人更有良知,也更有独立的个性,他们不会人云亦云,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力。  李逵是天杀星,他嗜杀成性,让人难以理解,但也不无道理,因为天下之大,却没有一个人珍惜他,在谁眼里他都是一场笑料。现代心理学认为,外在表现越是可怕的人,内在越可怜。李逵就是这样一个既可怕又可怜的人。人家笑,他好象也没有觉得太不对,照样爱他的宋哥哥。  作者写到大家笑时,再没有写李逵的反应,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李逵的反应不好写,如果写他也跟着笑,那真是没心没肺。如果写他又跳又骂,说‘你们都不是好人’,又显得他太明白,悲剧效果会大打折扣,他的悲剧正在于他的糊涂。  他有魔鬼的外在,但也有人的内在。在坚硬外壳的包裹下,偶然也会露出柔软的内心。他的确也有柔软的时候,虽然表现的很少。在整部《水浒传》里,李逵只有在他母亲和宋江面前才露出过他柔软的一面。  当他说‘哥哥杀我也不怨,剐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时,他有多么柔软,多么痴傻,多么令人动容!我差一点都掉出了几滴心酸泪,这是恶魔李逵吗?  又痴又傻的李逵最终死在宋江手里,他一点都不后悔,他心甘情愿。当初在高唐镇救柴进时,他怕被丢到枯井里,如今他面对死亡无所畏惧。他对宋江的情感就象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情感。对于一个幼儿来讲也许真的宁可死在母亲怀里,也不愿意接受被抛弃的命运。李逵一直都是个未长大的孩子。
  三十七、鲁达与李逵的性格比较  中国小说的特点,人物多,关系复杂。尤其是《红楼梦》和《水浒传》人物庞杂到无以复加。估计外国人看破了脑袋也厘不清头绪,难怪中国古典小说在西方很难畅销。有人统计,《水浒传》里涉及到的人物就有700多个,这么多人物写到一本书里,还要神形兼备、各有特色,没有真功夫是不行的。  就象韩信将兵,他自有章法。虽说千人千面,可人总会有相似之处。在《水浒传》里,有很多人物可以用来做比较,有些是因为性格相似,有些因为身份命运相似,也有些人物因为差异大也可以用来比较。相似的人也会有不同之处,不同的人也会有相似之处。这可能也是作者创作人物时用到的方法和脉络。  鲁达和李逵就是两个比较相似的人。他们的外表都是强壮彪悍的,性格耿直,行为鲁莽,没有心机。他们判断事情及处理事情的方式都很简单。这是他们的共性。但是他们也有他们的不同之处,因而又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  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李逵虽然粗直,却常常表现出一些小狡猾小心眼。最典型的,在高唐州下井救柴进那一回,他说:我下去可以,你们莫割断了绳索。吴用说他奸猾,他也没有表示反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人很奸猾,却总说自己老实;有些人很聪明,却总说自己笨;有些人本来傻乎乎的,却总显得挺聪明。李逵其实就挺傻的,但常常表现出些小狡猾小聪明,对此他似乎挺受用,好象很乐意别人都当他是聪明人。他的这些性格特点应该是与他从小没有安全感有关,他的小聪明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说他直吧,他说话又常常绕弯子,例如三打祝家庄时,宋江活捉了扈三娘让人送到他父亲处。李逵血洗了扈家庄,吓跑了扈三娘的哥哥。宋江问罪。李逵说:你又不曾娶了他妹子,倒要替阿舅说话。这话如果直说应该是:你不就是想娶他妹子么。其实别人都以为宋江想要扈三娘,只是人家都不说。大概李逵也知道不该说,所以就绕了弯子,可是你绕了弯子人家就听不懂吗?  鲁达和李逵不一样,鲁达从外直到内,他不会也不屑耍那些小聪明小伎俩,因为他的内心是强大的,自信强大的人用不着那些小聪明。李逵骨子里是脆弱的,他没有安全感。  我常说李逵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他的心智是儿童的水平。鲁达虽然也简单,却是典型的成人思维。因此李逵常常判断不清事非,经常滥杀无辜,胡做非为。鲁达就很少做错事。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那一章节,虽然算不上精彩,却充分体现了他的性格特征。他先是听信了几个老和尚的说辞。当他跟着飞天夜叉丘小乙进去以后,又听信了丘小乙和生铁佛的诡辩,回过头来又问那几个老和尚。老和尚们说:你看他们又是酒又是肉,我们都饿成皮包骨了,你还信他们。他们是见你手中有兵器,他们没有,才不敢造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水浒英雄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