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角色区中能够有规则的意识,从而发展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的游戏水平

提高角色游戏质量& 促进主动发展 & 游戏是最喜爱的活动,而角色游戏最适合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经验,促进了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几年来,我镇在认真贯彻《规程》,努力实施新《纲要》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于各项活动之中,并尝试了如何通过角色游戏促进主动发展的方法。 角色游戏是期典型的游戏,不同年龄的角色游戏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它对促进儿童发展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对此我们是逐步认识到的。 &一、角色游戏对于发展的价值 (1)&&&& 满足心理需求,发展社会性。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有模仿成人生活的愿望,在游戏中扮演角色能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要。同时,他们还能从中了解人际间的关系、学习友好交往的技能和解决问题。如:轮流、分享、协商、互助、合作等。大班刘然是一个很内向的孩子,平时不爱说话,在角色区游戏后,晚上回家和爷爷奶奶开“豆豆商店”,她当推销员,叫卖“皮球一元一个,枕头一元两个”,让爷爷奶奶买她的东西。一段时间后,这孩子在活动区变成了一个活跃分子!她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实例充分体现了角色游戏促进社会性发展的功能与价值。 (2)&&&& 发展表征能力,激发想象力及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 例如:中班XX小朋友在娃娃家游戏时扮演妈妈,孩子突然发烧,爸爸又不在家,怎么办呢?这时教师发现她从桌上拿起一个长方形的纸盒,又敲了敲隔壁小医院的墙,就与小大夫打起了电话:“是医院吗?我的孩子发烧了,请你们过来看一看,我出不去。”“好的。”一会儿,小大夫就上门出诊服务了。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的表征和创造性的火花。 (3)&&&&&& 发展语言表 达能力和认知能力。 在角色游戏中,自由、宽松、大胆的与人交流,互相协商,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有话爱说,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们经常发自内心的说:“这比集中让孩子用一个词说一句话或是看图说话强多了,孩子在游戏中自主的发展了表达能力。”谈到认知能力的发展,我们的家长更深有感 触,大班张楠的奶奶说:“5岁的孩子在小银行能支款存钱,会使用连加、连减,真不错。”盛玉的妈妈看她在小医院按汉字取药,高兴的说:“这些能耐是玩出来的。”的计算能力、识字能力可不是教师硬灌的,而是在游戏中买东西需要用钱币,要学会运算,到医院当护士,取药要认识简单的汉字,有了学习的内动力,调动了学习的内需,于是就追着教师和家长来学习,且在游戏中运用得很快。这是一种积极的、自主的学习,所以效果非常好。 &&& & 二、如何开展角色游戏 && &&&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园里的教师对角色游戏感到很陌生,不知道从哪入手。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我就结合我们的实践讲一讲如何开展角色游戏。 & (一)为角色游戏的开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规程》指出,园应当因地制宜地为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和材料)。过去我们只注意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户外活动环境,提供集中活动用的教具。而不注意为创设各种游戏环境,因而园体现不出是的乐园,孩子们不喜欢它。在学习《规程》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游戏是的基本活动,是促进 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为满足的意愿,我镇围绕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开展了研究。 1、活动区的创设和调整。 3-6岁的好动、好问、又好奇,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富于想象力。如,他们喜欢扮演某一角色,喜欢摆弄玩具,喜欢把自己藏在小角落,喜欢趴在地上等。但不同年龄的孩子又有他们各自的特点。因此我们结合的年龄特点和角色游戏功能,开设了不同的活动区。 小班:小班处于平行游戏阶段,且喜欢模仿别人,我们就开设了两个娃娃家,并分别命名为香香的家、苹苹的家,同时还开设了小商店。 中班:中班依然很喜欢娃娃家的游戏,并以它为中心,开展其它角色游戏,因此,我们保留了娃娃家,同时增设了小医院、小商店。 大班:到了大班,已能自主进行交往,且不愿待在娃娃家进行游戏,而是有了更多的交流需要。于是,随游戏情节的深入和发展又增设了小银行、娃娃餐厅、豆豆商店、照相馆。 角色游戏是自主自愿的游戏,角色游戏的主题应来自于的需要,由自己提出,但教师要善于发现游戏的需要,适当启发游戏的动机,帮助学会确立主题。 例如:小班娃娃家的建立,是小班创设的第一个活动区,同时也是源于教师的观察。一天教师发现两名自己玩“过家家”的游戏。教师意识到需要这样的角色区,就发动小朋友收集材料,帮助建立了娃娃家。孩子们玩得很投入,有一次,幼 儿在娃娃家不小心把娃娃的腿碰掉了,一个小朋友报告老师:“邵帅把娃娃的腿弄破了”老师来到娃娃家,“娃娃的腿都掉了,很痛啊!怎么办呢?”小朋友说:“吃药、打针”。“吃药、打针能长上吗?”一个小朋友说:“去医院打挟板吧,我哥哥腿碰坏了去医院打的夹板”,老师启发说:“我们这没有医院,怎么办?”,一位小朋友说:“我们去大班吧,他们那儿有医院”,老师高兴的说:“你真聪明,总算为小娃娃找到医院了”,小朋友带着娃娃去大班医院打来了夹板,老师又一次启发说:“娃娃的腿接上了,这回不痛了。我知道大班医院是卢作强、张龙几个小朋友们自己建的,他们真棒啊,可是我们去大班看病多不方便。”一个小朋友马上就说:“我们也能建一个医院,娃娃病了就不用再去大班了。”于是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又建起了小医院。 在我园大班,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又开设了小商店,娃娃家来客人需要去饭店请客,又开了娃娃餐厅,交往多了需要钱,在孩子的提议下又开设了小银行。这些角色区的建立,来源于的需要,符合意愿,他们游戏起来更投入,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角色区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是动态变化的,随时调整的,所以我们根据的需要随时调整角色区。大班教师发现在娃娃家给娃娃理发做头型(邵静的妈妈是理发员),几个小朋友都在忙乎,一会儿洗发,一会儿吹风。教师问:“你们娃娃家还能理发呢?”“不,这是理发店。”“理发店怎么还有锅炕呢?”“我们饿了自己做饭吃,理发的人太多,我们不能回家吃饭。”于是教师启发孩子们将理发店代替了娃娃家。小班原来只有一个娃娃家,一个小商店,孩子们都想到娃娃家去。一天家长反映:“我们小雨没有到娃娃家玩很不高兴,回家就让我和她玩。”教师、和家长又共同动手开设了一个娃娃家,并分别取名为“苹苹的家”、“香香的家”。在大班的美工区,教师发现两个小朋友用玩具照相机照相玩,同时一名想要自己的照片,另一个小朋友说:“这是假的不出照片。”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吵。这时,教师说:“你们平时都在哪里照相?”“有时在家,有时在照相馆”“那照片要到哪里去取呢?”“到照相馆。”“我们没有照相馆怎么办?”“我们一起建一个吧。”在教师的帮助下,孩子们建立了照相馆, 自己设计布景、灯光,自己制作照相机,自己画相片,玩得可投入了。 & 2.材料的投放和调整 游戏材料物化着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如一身白大褂,显示出穿戴者是医生,就必须行一名医生的职责,相应的装扮医生的,就要通过扮演学习和模仿医生的行为,懂得一些基本常识,从而促使主动获得相关的经验。 & (1)我们应投放什么样的材料呢? & A充分挖掘农村资源,丰富游戏材料 在游戏中,废旧材料利用得虽然很充分,但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自然材料,教师启发将河里的鹅卵石和河边的毛毛草、小野花运用于游戏。孩子们在娃娃家插出漂亮的瓶花,在餐馆用小石子当米饭、当肉馅,夏天用泥来做包子、饺子,还捏出形象逼真、生动的各种小动物摆在娃娃家、小商店,捏出手机、电话。田间的秸杆、玉米皮更是绝好的游戏材料,在和家长的手中秸杆变成了一座座小房屋,成了半封闭的游戏空间。还被做成小桌子、小凳子、小床投放到娃娃家。孩子们还向爷爷奶奶学习用秸杆制成了可口的大虾、大螃蟹投放到小餐厅。还用玉米皮编小辫子投放到理发店等。现在,在游戏中发现缺了什么材料,转天自己就能收集来,我们活动区的游戏材料也因此而源源不断。 & B材料要具有操作性和开放性。 & 回顾我们开始投放角色区游戏材料时,教师们认为材料投放越多、越真实、越漂亮,孩子们越喜欢。如餐厅里的食品全是教师精心缝制的非常逼真的包子、饺子,又购买了逼真、形象的水果、蔬菜,医院里的听诊器、注射器等物品也都是仿真塑料制品。如当孩子们需要时,就去那琳琅满目的材料中去找,餐厅里没有包子,从材料中找来就去装盘,厨师就没事干。这些材料虽能吸引注意,短时间内激发游戏的兴趣,但时间一长,由于以物代物活动少,创造性体现不足,的游戏兴趣便很难维持。教师辛辛苦苦准备的材料,孩子们欣赏几天就不再理它了。我发现这一问题及时召开教研会,教研会上 大家进行了研讨,发现材料太多并非是好事,劳民伤财。于是教师尝试减少游戏材料,然而材料一下子从多到少又不能满足需求。一会儿找老师问“没有肉怎么吃肉片”、“没有饺子客人想吃”、一会儿又问“银行里没有支票怎么办”等,几个区的孩子都找老师。教师感到很累又不知怎么处理。正在这时,市教研室组织如何投放游戏材料的研讨会,使我们得到了启发,走出了材料投放的误区,明确了材料投放的方法。 半成品和废旧材料更有利于在游戏中以物代物。半成品材料会使玩时任意组合、加工和变形,自己变出多种玩法。这样就会在摆弄中积极思考,充分想象,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如,教师将成品的食物改为泥,孩子自己擀皮包包子、包饺子,又引导自己做了各种馅儿,厨师按客人口味的做,既体现了操作性、开放性,又满足客人的需求。再如,张志纯扮演小医院的医生,他给病人照B超,就用纸盒做电脑,用木块做鼠标。餐厅的小厨师夏天用野菜做菜,冬天用红绿纸代替菜等等,通过以物代物,既丰富了游戏材料,又发展了想象力,同时能调动游戏的兴趣性和积极性。 (2)材料的调整。 大家都知道材料太多不知玩什么好,材料太少又不能满足游戏的需要,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教师便注意在游戏中观察游戏的情况,按需要随时增减材料,引导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如餐厅中设立菜单的事例:教师扮成顾客去餐厅用餐,服务员问:“您需要点什么?”“你们都有什么?多少钱?”服务员找厨师:“咱们都做成什么了?”孩子们都围着老师报饭菜名称,老师启发说:“大家都说我听不清,再说厨师也来招待客人,饭糊了怎么办,还是请服务员来说吧!”“我不知道怎么说呢?”刘丹小朋友说:“我去过饭店,他们那有一张纸上面写的都是饭和菜,想吃什么可以照着说。”“我知道那叫菜单。”“老师,也给我们写一个菜单吧。”于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做菜单,孩子说老师写,做完了小朋友不认识菜名,只认识价格,菜单还是没有发挥作用。孩子们拿着菜单说:“老师还是教我们认一认吧!”在老师的帮助下,不一会儿,服务员学会了读菜单。但新的服务员来了还是不认识,想做服务员的小朋友找别人去问感到很麻烦,怎么办呢?刘丹小朋友想到在菜名的后面画上了实物,这样既直观又方便,便于 >使用。于是,菜单就在游戏中使用起来。 但是教师有时不知道孩子在游戏中会出现什么问题、需要什么,不能及时增加材料,为了及时地找到所需要的材料,教师和小朋友共同协商,决定在活动室的一角设立了百宝箱。例:中班娃娃家来了客人要吃肉饺子,商店没有卖的,娃娃家爸爸让经理给进点肉来,不一会儿小经理从百宝箱找来了大红纸撕成肉的形状卖给了娃娃家。客人吃到了肉饺子。大班一个小朋友来商店买花要送给客人,小经理说:“我店没有,请您稍等,我可以给您进货。”他到百宝箱拿来各种不同颜色的纸和酸奶瓶做了一盆花,卖给了顾客。我们还发动家长为收集了大量的废旧玩具材料投入百宝箱,为游戏增加辅助材料。如:易拉罐、旧电池、饮料瓶、纸盒玩具、三合板头、挂历纸、桔杆、旧天线、车轱辘等,都成了百宝箱内的多功能材料,方便了根据游戏需要进行选择。 & (二)对角色游戏的指导 教师对如何指导游戏知之甚少,教师误认为角色游戏无非是孩子玩过家家,当“父母”照料娃娃,当“医生”护理病人,当“乘务员”扶老携幼。孩子们都知道,也玩过,让他们自己去玩吧!游戏时教师不知干什么,也不知观察什么。因此发现不了游戏中的问题,以至于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指导游戏,提高不了游戏水平。从此“放羊式”的角色游戏在园开展起来了。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当玩了一段时间,由于内容、材料得不到更新、补充,游戏就无法深入,无法扩展,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能再现,游戏水平就无法提高,出现了高原区。这时的孩子三三两两结伴自己玩自己的,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活动室里吵吵闹闹乱成一团。教师说、喊根本听不进去,闹得教师很头痛。老师们说:“这样游戏不行,孩子们都玩疯了。”家长看孩子一天天这样也不满意地说:“花钱送孩子上这玩来,蜻蛙坑似的,还不如在家玩舒服。”对此我们也很着急。 另外还有一种教师“导演”游戏的现象,即教师考虑不到 的年龄特点,只凭主观臆断指导游戏,这样就驾驭、控制了游戏。教师打扰游戏或替代分配角色游戏的情况时有发生。市教研室的老师第一次看大班王兰侠老师指导的角色游戏时,几个活动区真够她忙乎的,一会儿说这儿,一会儿指导那,整个教室就她自己一个人总说话,忙个不停。几个小朋友在餐厅做饭,她也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呢”,小朋友自己玩的很好,一个人都不理她,她又问:“怎么没人理我呢?”小朋友还是不加理会。现在想起来她自己都感到可笑。 前年市教研室几位老师及时来我镇指导游戏,真是雪中送碳,我们一起分析活动录象,反思教师的指导,明确了什么是指导,哪些是干扰。一年过后,教师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在角色游戏中从原来不能观察游戏,到发现问题适时介入;从原来成堆的投放材料,到现在按需投入。从原来盲目地乱玩,到按游戏规则玩。现在家长看自己的孩子还能自己选区、制定游戏计划、分配角色、自由结伴,在活动区有这么大变化也赞不绝口。下面我想结合我们的实践和体会谈谈如何开展角色游戏。 & 1.丰富的生活经验,支持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越广泛、情节越深入。因此,我们注重丰富的生活经验,以支持他们的角色游戏的开展。我们的做法是: &&& 教师利用一切机会引导观察周围社会生活,调动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如:为了丰富扮演医生这一角色的经验,教师利用谈话启发的原有经验:当你去医院看病时,你看见医生是怎么做的?护士在做什么? 七嘴八舌说个不停,纷纷说出自己的经验。最后师生总结出:医生为病人看病要先询问病情,然后检查,最后再治病。而当护士则负责打针、取药,护理病人。责任分开,各负其职。孩子们都知道自己干什么,怎么干了。又如,娃娃家的要扮演爸爸妈妈,教师就引导回忆已有的经验,想想你的父母他们在家是怎么做的?爸爸干什么?妈妈干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小朋友自己说:妈妈要看孩子、做饭、买菜、收拾房间、招待客人、带孩子去串门或买东西、洗衣服等,妈妈有干不完的活。爸爸打工回来也帮妈妈干家务,烧水、拖地、去银行存钱、带全家人去餐厅吃饭等,在娃娃家中,孩子也学习招待客人、倒水、洗水果、帮妈妈买东西等。通过启发引导,使娃娃家的游戏情节更加深入,孩子们又能主动和别的区的小朋友交往。 & 另外,家庭是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所以我们建议并提倡家长有意识地丰富的生活经验。如多带孩子外出、多接触事物、多与孩子交流,从而丰富的生活经验。如星期天可以带孩子跟爸爸妈妈到他们工作的地方去看一看,也可以和他们一起去银行、理发店、商店等地方,看一看叔叔、阿姨是怎样工作的。于是,大班刘然小朋友让爸爸带她去商店买东西,晚上和爷爷奶奶一起开商店,她当推销员,让爷爷奶奶买东西,一会儿叫卖“冰棍一元一根”,一会儿又问“你们需要香油吧,两元一斤,可香了”。星期一就在娃娃商店当起了推销员;陈华小朋友想去餐厅当服务员,又不会招待客人,就让妈妈带他去饭店吃拉面条。第二天他就把自己在饭店获得的经验再现在游戏中。他把一张白纸卷起来,并用剪刀把白纸剪成一卷卷的,然后在拉开送给娃娃家,说自己是卖拉面条的,好吃的拉面一元一大碗。娃娃家的孩子们都很高兴,赶忙请他进屋,让他喝水,他又问娃娃家的小朋友还要菜吗,吃面条也需要用菜。娃娃家妈妈说要,陈华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在绿纸上画了满满一张纸的菜,有萝卜、白菜、黄瓜等,请娃娃家吃。游戏结束时,陈华对娃娃家小朋友说:“下次咱们还是玩这个。”由于家长的充分参与,家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生活和游戏经验得到了丰富和提升,为更好的开展游戏奠定了良好基础。2.加强对游戏过程的指导 游戏中,教师指导游戏,或是因为无所事是,或是争抢角色,或是游戏进行不下去,或是游戏需要丰富经验,而教师适时介入与指导,既可为游戏活动 增添兴趣,又增进师生感情,便于游戏情节深入与发展。 (1)引导共同协商,自主分配和扮演角色。 刚开展角色游戏时,由于缺乏对游戏本质的认识,总担心孩子玩不好,会出现问题,于是事先拟好了游戏内容、目标、要求,还认真地制定了活动方案。游戏开始时,教师往往先给孩子们分配角色:你去商店当经理,他当推销员等。虽然游戏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我们却觉得很累,孩子们玩得很拘谨,我们感觉出孩子们有一种压抑感。老师们还不断地启发他们,但始终没能让他们真正地游戏起来。他们没有一点兴趣,没有主动性。因为他们在玩着别人设计好的游戏,就必须依照别人的思路去进行,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不是真正的角色游戏了。为此,教师必须把“导演式”游戏转变为自主的游戏,引导自己选区、自愿结伴、自己分配角色,必须体现“游戏是自主、自愿的活动”这一基本思想。我们知道,学习分配和选择角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游戏开始时,教师观察选择游戏的情况,引导孩子学习分配角色。如小医院只有2名大夫,却有许多小朋友都想当,怎么办呢?教师引导: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有的说猜拳,有的说轮流担任。结果他们决定先猜拳定出两名大夫,其他再轮流担任,很快大家就愉快地开始了游戏。 (2)细心观察,适宜指导,引导游戏主题不断深化。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游戏的观察者、指导者,还是游戏的参与者和游戏材料的投放者。 观察的内容包括: ①观察游戏的主题和情节。如,游戏的内容是什么?在玩什么?再现的是什么经验? ②观察的行为。观察正在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有角色意识?有哪些行为表现? ③观察选择和操作材料的情况。选择了哪些材料?如何操作?有什么困难? ④观察 社会性水平。教师了解社会性发展水平(独立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是否能主动选择伙伴?是否能协调和同伴之间的关系? ⑤观察的表征能力?(是用模拟实物的玩具替代,还是替代物?或言语动作替代?)玩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导游戏,促进角色游戏情节的深入和发展。 Α、参与游戏例如在一次角色游戏中,小医院药房的大夫无所事事,对教师投放在旁边的图书也毫无兴趣,教师观察到这一情况,就参与到游戏中来,以病人的身份到药房拿药,并故意提出要买一些感冒胶襄,而在药房里并没有胶襄,怎么办?这时小大夫马上说:“我把笔芯剪短当作胶囊吧!”“那好吧,过一会儿我再取药。”说完就巧妙地离开了。而当病人了了无几、医院门前冷冷清清时,教师又以院长身份及时介入“今天病人好像不太多,要不我们给村里人打预防针去怎么样?”“好啊。”“那我们要带什么东西去呢?”“注射器、药水、棉球和体温表、小药片”……在准备完毕之后,小医院的医生、护士们纷纷来到娃娃家、小商店等地送医上门,既解决了等待的问题,又发展了游戏情节,支持的游戏向纵深方向发展。 再举个例子,教师发现大班周雨从“百宝箱”里取出了一个照相机独自玩弄,教师问:“你想干什么呀?”周雨听后冲教师笑笑就去“照相馆”了。游戏时,教师发现周雨在给顾客照相,他让所有照相的人坐在椅子上、摆一个造型,“咔嚓”按一下相机就没事了,很乏味。性情急燥的周雨很快就不想玩了。这时老师走过来问:“摄影师,我想照个全身像行吗?”他又来兴趣了,说“可以”。连忙为我搬去椅子,又是对镜头,又是调焦距,忙乎了好一阵子,也没照成。“不行,照不了。”我鼓励他别着急,再试试看,并建议他把相机往后拉,自己又往后站了站,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拍成了。他忙得满头大汗,为鼓励和表扬他的耐心,教师真诚地说:“谢谢周雨,你不但认真的照相,服务态度还真好。”他很高兴的说:“老师下次我还想给你拍[1]&[2]&下一页
《提高角色游戏质量
促进主动发展》
相关文章热门文章
& & & & & & & & &
热门幼儿园游戏专题
最新幼儿园游戏专题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规则教育 - 社会培养论文 - 第一幼儿教育网
-& 文章内容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规则教育
&&&&&&&&【摘&要】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协调人们之间关系和行为冲突的社会标准。“规则是游戏本质的特征”(维果茨基语),游戏具有规则性。在游戏中,如果没有的规则行为,就没有游戏可言。游戏规则是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性体验的前提。《纲要》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知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角色游戏中帮助孩子增强规则意识。 &&&&&&&&【关键词】大班;角色游戏;规则 &&&&&&&&一、角色游戏中,规则制定的重要性 &&&&&&&&规则是社会意识的反应,一定的游戏规则总是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渗透着某一特定的价值观,价值观对于一个人的整个生命历程至关重要,特别是期,它是人生发展的奠基阶段,这一阶段所学习的东西,生活经历直接影响着一个人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的趋向。游戏中科学的规则折射着一定的科学价值观,引导着的积极发展。大班正处在规则意识萌芽期,是非观念仍很模糊,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明显,因此这一年龄段是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与此同时,大班也是角色游戏的黄金时期,的角色意识大大增强,游戏兴趣显著提高。但在自主选择、自主活动的角色游戏中,如果没有教师的细心管理和善意的帮助,没有规则的约束,对于还处在规则意识萌芽期和是非观念较模糊的孩子来说,就很难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角色游戏中帮助孩子增强规则意识。 &&&&&&&&二、把握角色游戏中两种规则 &&&&&&&&1.适应性的规则是指在某一时段内适合相应年龄段的规则,主要涉及公德、安全、惜物、个人生、作息时间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功能是培养的良好在习惯,充分指导他们积极探索世界。如果将儿童的心理喻为一双内隐的脚,适应性的规则就是这双内隐之脚的鞋子。因此适应性规则的教育应该充分体现纲要总则中支出的尊重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和关注个体差异这两个原则,做到可变和不变的和谐统一。 &&&&&&&&2.临时的规则是指为了顺利地实现某一短期目标而质点的规则,大多数游戏规则属于临时规则,临时规则的教育需要体现灵活性的原则。 &&&&&&&&三、角色游戏中引发制定规则的条件和依据 &&&&&&&&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园教育应尊重的人格和权利,尊重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没促进每个富有个性的发展,纲要中的这一精神以及关于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有助于反思我们当前角色游戏中的规则教育。 &&&&&&&&大班对角色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班的孩子就是这样,尤其喜欢角色扮演。然而,问题和孩子间的纠纷也由此产生。为了争当小医生,三个小朋友各不相让,游戏用的玩具也因此散落一地,没有人管。面对这些,老师不是警察,简单的批评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让孩子们了解规则的重要性。怎样让大班孩子理解并自觉遵守规则呢?我从各个区域入手,并开展了给角色游戏区定规则的一系列活动。 &&&&&&&&1.以提出问题引发确立角色游戏的规则,从而顺利地开展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来进行活动,给提供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活动环境和氛围,在不受外显规则约束的角色游戏中,之间就会产生互相干扰,游戏活动也就无法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角色游戏中实际问题,以尊重为原则,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引发进行思考讨论,确立游戏规则,从而增强规则意识。为了让孩子们充分感受规则的重要,我用摄像机将孩子们在区域里吵闹的场景录了下来。播放给大家看。当我问孩子们看完后有什么感觉时,孩子们纷纷表示很乱,很吵,听不见小朋友在说什么,也看不出他们在玩什么。于是,我又问了被录像的小朋友谈谈他们的感受。欣欣说:“我玩得不好,周围的小朋友,他们太吵了,我都听不见来看病的小朋友对我说什么。六六说;放在甜品店的东西,服务员不及时收回,勺子,筷子一碰就掉。那我们应该怎样玩呢?说话声音不能太大,太吵会影响别人的。东西掉了要及时捡起,孩子们热烈的发言,从他们的眼中,我发现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需要有一种行为规范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了。于是,我请他们想一想,由谁来定要求,有人提出有老师来定,我问:“有没有不同意见?小宝提议:“可以让小朋友自己来定。”我立刻给与了支持:“这是个好主意!”我的态度将孩子们的兴趣调动起来。 &&&&&&&&游戏结束后,我组织孩子们一起讨论:先请成成说说今天游戏时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再请大家说说玩的不开心的原因是什么?大家一致认为是到银行取钱不排队使大家不开心。最后请孩子们讨论有什么办法让大家买东西时能自己排队?有的说用绳子围成长方形的路,大家就知道排队了;有的说在地上贴个脚印,就知道排队了等等。当再问如果还是有人不排队怎么办?孩子们都说不排队就不卖东西给他。在后来的游戏中孩子们在“中国银行”取钱时排起了队,当有的孩子不排队时,就不能把钱取给他。角色游戏中,大班比较关注角色行为的“规则性”。在这个阶段,开始感知生活中各种人的社会活动,并在大脑中抽象、概括各种人活动的规则,以此来“规范”游戏中角色的活动。如通过玩甜品店角色游戏,认识到游戏“甜品店”中的“服务员”是不能吃“甜品店”的东西的;通过美容美发角色扮演的游戏,美发店的工作人员是不能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的。通过对银行角色扮演,认识到“中国银行”的工作人员是不能随便拿银行的钱的等等。在这些游戏中,一旦某个在游戏中的活动违犯了这些“规则”,就会受到游戏同伴的纠正和督促。通过这些游戏,开始认识人们的活动与其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地理解、把握各种职业社会成员的“工作职责”和“职业道德规范”,开始理解游戏规则“隐喻”,并试图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通过讨论,大家一致找出了问题发生的原因,同时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规则是自己想办法确立的,游戏中他们能主动遵守规则,并互相监督。自己解决问题来确立的规则比教师一遍遍强调规则的效果要明显得多。 &&&&&&&&2.以角色需求引导生成角色游戏的规则,让游戏更有序 &&&&&&&&角色游戏中经常会出现角色争抢这一现象,而的游戏水平有限,如果在游戏中没有老师的引导势必影[1]&&&
上一篇:  
本类热门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角色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