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陵山古墓 发现古墓遗迹 只剩下一个奇迹 电视剧墓室

袖珍百科——中国城市纵览
&&&&&&&&&&&&&&&&
/ 袖珍百科——中国城市纵览 
开封市  开封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六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 24 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今河南省东部、黄河下游的南岸,坐落在黄河冲 积扇末端的豫东大平原上,北濒黄河,南望江淮,东接齐鲁,西通秦陇。总 面积6444平方公里,居有汉、回、满、蒙、朝鲜等24个民族,全市总人口 439.56 万。  开封市距省会郑州 70 公里,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开封又名汴 梁、历史上曾有启封、大梁、浚仪、东京、汴京、祥符等名称。先后为战国 的魏、五代的梁、晋、汉、周、北宋和金朝后期的建都之地,素有“夷门自 古帝王州”之称,也有“七朝古都”的雅号。  开封一名,始于春秋时代,那时这里属郑国。郑庄公为图霸中原,在今 城南 50 里的古城村建立了一座储存粮食的“仓城”,名为“启封”,取“开 拓封疆”之意。西汉时,为避景帝刘启之名讳,更名为“开封”。公元 960 年,赵匡胤当上皇帝,建立了大宋王朝,定开封为都,历经九帝,前后 167 年,使开封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这也是开封历史上的鼎 盛时代。宫廷画师张择端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以飞桥卧虹、舟船往复、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兴旺景象,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开封的繁华。  开封市的自然环境非常独特。水系属淮河流域,境内主要河流有惠济河、 贾鲁河、涡河、红卫河等。湖泊主要有包公湖、龙亭湖、铁塔湖等,素有“北 方水城”之称。北宋以前,开封周围是一派水乡泽国景象。附近有沙海、牧 泽、蓬池等湖泊。北宋时、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又从城里流过。这 些河湖之水,成为诗人,画家赞美、描绘的对象。金元以后,黄河多次泛滥, 改变了开封周围的自然环境。但至清代以后,又形成了水中有城,城中有水, 四隅皆水、碧流绕城的格局。由于历史上开封数次被河水淹没,而形成多个 地下城的奇观。这些地下古城有:战国时期的大梁城,宋东京外城、内城、 皇城,明代周王府等。开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文物古迹繁多,迄今保留下来的有铁塔、繁塔、廷庆观、相国寺、龙亭、禹王台、山陕甘会馆、岳飞庙、镇河铁犀, 白衣阁、包公祠、开封城墙等。俗称铁塔的祐国寺塔在城东北隅,紧临北部 和东部城墙的转弯处,绿树掩映,湖光潋滟。因塔外表全部以褐色琉璃砖镶 嵌呈铁色,所以称之为铁塔。铁塔造型精巧,拔地而起,巍峨壮观。塔体呈 八角 13 层,总高 55.881 米。塔外镶嵌花纹砖达 50 余种,塑有飞天、麒麟、 坐佛、菩萨、狮子、伎乐,花卉等。“铁塔行云”是著名的汴京八景之一。 另外,做为开封的象征——龙亭,是开封最美的游览胜地,位于开封城内西 北部龙亭公园内。大殿坐北朝南,殿基高 13 米,大殿高 26.7 米,飞檐高翘, 朱柱环绕、巍峨雄壮、金碧辉煌。远望如天上宫阙、近看气势夺人。殿内共 塑有 9 组蜡像 63 个人物,形象逼真,酷似活人,堪称开封一绝。龙亭东南西 三面环水、北为假山园林、正南方一条御道直通午门,御道将水面一分为二, 东面水浊为潘家湖,西面水清为杨家湖。午门外为“宋都一条街”,以其古 色古香再现宋代风韵。开封与西安、北京、洛阳、杭州、南京并称为我国六大古都,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原旅游热线重点城市。 开封也是全国粮、棉、油、水稻和淡水鱼的主要生产基地,已被列为河南省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洛阳市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伊洛盆地、横跨黄河中游两岸。总面积 15208 平方公里,人口 595 万,市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因市区在洛河以北,故称 为洛阳。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一座新兴的工业 城市。  洛阳古名“王城”和“成周”,历史上在此建都的王朝,先后称这里为 东都、西都、西京、中京等,其地名之多,非一般县市能比。西周初年,周 公旦赞美这里居“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认为是封建帝王建都最理 想的地方。自东周起,历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相 继定都于此,历经 9 个朝代,70 个帝王,共计 939 年,素称“九朝古都”, 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到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 国,定都开封,把洛阳改为西京。公元 1214 年金朝灭北宋,洛阳定为中京, 设金昌府,并设洛阳县。此后历代都是郡、府、州、道、路的治所。“九·一 八”事变发生后日军侵占东北,尤其是“一·二八”事变后,直接威胁淞沪, 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 年)3 月,由南京迁都于洛阳,同年 5 月, 又迁回南京,而以洛阳为行都。新中国成立后于 1952 年洛阳升格为省辖市。1982 年国务院批准洛阳为全国较大城市。  洛阳历史上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也是文人荟萃、学风 盛兴的胜地,著名史学家班固在这里写出了《汉书》,著名科学家张衡在这 里创造了浑天仪和地动仪。三国时的文学家曹植等建安七子,晋代的嵇康、 阮籍等竹林七贤都在洛阳。左恩在这里写的《三都赋》因富贵之家争相传抄, 洛阳纸价上涨,从此留下了“洛阳纸贵”的美谈。洛阳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远在 7000 年以前,洛阳地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阶段。4000 多年前夏朝活动的中心就在伊、洛河两岸,先人创造 的灿烂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富宝贵的文物古迹。古陵墓、古建筑、古石刻、 古文物遍布境内,已发现原始社会文化遗址数千处。国内外史学界称洛阳是 一座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历史博物馆”。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 处, 省级重点文化单位 53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0 多处。洛阳是我国的旅游胜地。市中心有王城公园、牡丹公园、西苑公园、历史博物馆、民俗博物馆、隋唐城址、含嘉仓;东部有佛教传入我国后兴修的 第一座寺院白马寺、汉魏故城、杜甫墓、夏代文化遗址、商代博物馆,稍远 的有中岳庙、少林寺、宋陵;南部有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的龙门石窟、 关林、白居易墓、程颢颐故里和陵墓、范仲淹墓、姚崇墓、邵雍墓、文颜博 墓、灵山寺、风穴寺;两部有仰韶文化遗址、秦赵会盟台、函谷关、千唐志 墓;北部有古墓博物馆、上清宫、吕祖庙。王铎故居、汉光武陵、负图寺、 邛山汉晋等帝王陵。  “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荫中十万家”。全市有大型公园四处,街心花 坛花池 1 万多个,满城树木苍郁,碧草如茵,花开四季,环境优美,成为全 国著名的绿化先进城市。  洛阳盛产牡丹,素有“牡丹花城”美称。自唐代以来,便以“洛阳牡丹 甲天下”美名传遍天下。现在,牡丹已经成为洛阳市花,城内新辟牡丹公园, 王城公园内竖有“牡丹仙子”大群雕塑。从 1983 年起,每年 4 月 15—25 日 为牡丹花会,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发展经济、振兴洛阳。  洛阳是新中国首批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一五”期间,全国确定的 146 项重点建设项目洛阳就有 7 项。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洛阳已成为以机 械工业为主,冶金、建材、石化、纺织、食品、煤炭等门类齐全的工业城市。 洛阳唐三彩,浑厚高雅,被誉为东方艺海明珠。杜康名酒醇正芳香,誉满五洲,销往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焦作市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处太行山脉与豫北平原的过渡地带,西北 依太行山与山西接壤,南抵黄河与郑州、洛阳相望,东与新乡市毗邻,全市 面积 6007 平方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原面积占 59%。是一座以 能源为主的综合性新兴工业城市。全市总人口 368 万。  焦作古称“山阳城”,分为涧东、涧西两个自然村。夏商时期曾为帝都。 秦、汉、晋时,属司州河内郡山阳县治。自隋至清为修武县辖。1898 年英商 垄断组织开始在焦作用现代机械开采煤炭,而后焦作在开发煤炭中逐步发展 为城市,先后为镇、市、县和焦作矿区。1956 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焦作市。1982 年改为省辖市。 焦作市地处中原腹地,系豫西北、晋东南的交通要道。是新(乡)焦(作),焦(作)太(原),焦(作)枝(城)等铁路干线的交汇点。公路密度高于 河南省的平均水平,成为全国铁路、公路密度较高地区之一。  焦作市有着极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处于全国电力网络中心区域,与山西 大煤田毗邻,地下煤田面积 971 平方公里,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无烟煤生产基 地。硫铁矿石保有储量占河南省总储量的 55%,石灰石、耐火粘土分布广泛, 品种齐全。另外,还有铁、铜、铝钒土、大理石、石英石等矿产资源。焦作市工业基础雄厚,现有工业产品 1000 余种,已形成以能源为主、电力、化工、机械、煤炭、冶金、建材、轻纺等行业全面发展的工业体系,是 河南省火力发电基地之一。焦作的基础化工和橡胶化工,在全国占有重要的 位置,化学工业产值居河南省首位,是全国重点化工城市之一。由于焦作附 近铝土、煤炭资源丰富,国家已确认从“七五”时期起,把焦作地区建设成 为我国的重要的有色金属和火电供应基地。焦作市属温带季风型气候,是全国著名的粮食高产区之一。该市的山药、地黄、牛膝、菊花“四大怀药”,享誉中外,远销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博爱 县素有“华北竹乡”之称,传统竹编已有 800 余年的历史。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使焦作市境内有很多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在市境北部是面积占山区六分之一的百里 太行景区,景区内云台山、盘谷、五龙口、悬谷山、青天河、月山、影寺、 王屋山八个风景区连成一线,其中云台山和王屋山被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云台山风景区“集泉瀑溪潭于一谷、融秀幽雄险为一体”。王屋山山势 巍峨,山林繁茂,谷深洞幽,山径险峻,溪水萦绕,道观映辉,景色宜人, 被誉为“天下第一洞天”。名胜古迹有建于宋朝时期的八角九级楼阁式胜果 寺塔,有曾一度盛产绞胎透花瓷而闻名的当阳瓷窑遗址、有汉山阳城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李固文化遗址、明代玉帝庙、汤帝殿等。还有扬名世界的 陈式太极拳发祥地——温县陈家沟。在焦作这块土地上,还留下了女娲补天、 愚公移山、大禹治水、黄帝祈天等美丽的传说。司马懿、李商隐、韩愈等历 史名人都诞生在这里。焦作市已成为豫北地区的旅游中心。鹤壁市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西靠太行山东麓,北起洹河,南至淇水,南北 绵延 35 公里,东西 40 多公里。全市总面积 2182 平方公里,人口 130 多万, 居民主要为汉族。境内山峦起伏,地下资源丰富,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辅以电子、轻工和其它制造业的新兴工业城市。 鹤壁一名,由来已久。据出土墓誌考证,鹤壁之名始于唐开元二十六年,称为鹤壁村,距今已有 1240 多年的历史。鹤壁何以得名?传说很多。一说: 鹤壁古代时有双鹤栖于太行南山的硝壁上,引得万鹤聚翔,山鸣谷应。二说: 商殷纣王以朝歌(今淇县)为行宫、常游玩狩猎于淇县西、建西苑。鹿为兽, 建以楼;鹤为禽、筑以墙、便产生了鹿楼和鹤壁的地名。三说:春秋时鹤壁 属卫国,懿公爱鹤成癖,曾在这里放鹤于南山,其山叫鹤山、其村叫鹤壁。 无论是怎样一种传说,鹤壁一名都与仙鹤有关。据《汤阴县志》记载,商代 时,这里山峙巍峨,茂林修竹,一片秀丽景色,乃是万鹤翱翔栖息之地。至 今在市郊小庄村尚存有“万鹤台”遗址。1954 年,鹤壁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 矿区,1957 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省辖市。  鹤壁地理条件优越,物华天宝,资源富饶。城市建设依矿区分布,从北 到南,形成鹤壁集、中山、大湖、鹿楼四大片。登高俯视,尤如长藤结瓜。 境内有 30 多种矿藏,其中包括煤炭、白云岩、玄武岩、大理石、化工灰岩、 金刚石、麦饭石等。除盛产苹果、大枣、柿子等果品外,还有 150 多种名贵 药材,如黄芪、生地、杜仲、冬凌草、枸杞等。其中冬凌草与緾丝鸭蛋、淇 河鲫鱼共称“鹤壁三珍”,自古以来在国内享有胜誉。鹤壁山青水秀、风光绮丽、名胜处处,举不胜举。有巍峨秀美的名山,有商殷帝王的遗踪,有历朝历代的胜迹,有名寺古刹的遗址。全市有省级文 物保护单位 19 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32 处,市辖浚、淇两县都是河南省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淇县境内的摘心台,原名摘星楼,是淇县古代八 景之一。此台为纣王所建,上筑高楼。登楼可伴月,伸手可摘星,故名摘星 楼,是纣王与妲妃玩乐之处,后纣王残暴荒淫,摘其亚相叔父比干之心于此, 故百姓将此处改为摘心台。五岩山石窟,位于市郊五岩山峭壁处。在 200 米 高的山崖上,石窟造像依山凿就。洞内有东魏武定兴和年间的摩崖石刻造像 群,分为 5 区 41 石像 154 尊,护法狮子 48 个,雕刻手法雄伟苍劲、精美绝 伦,可与洛阳龙门石窟同期造像相媲美。由大伾山和浮丘山两部分组成的大 伾山风景名胜区,山石陡峭,草木丛生,古迹众多。大伾山上有素称“八丈 佛爷七丈楼”的天宁寺大石佛,高八丈多,倚山而坐,凿于十六国后赵主石 勒时期,是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一尊大型摩崖造像。浮丘山上有碧霞宫、 千佛洞、尼姑山等。  鹤壁市境内主要河流有卫河、淇河。淇河北岸五公里的上峪村附近,留 有远古时期的火山口,具有先成岩石的所有“标本”,其“地幔”窗口世界 罕见。  安阳市  安阳市是一座具有 3000 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新 中国成立后,安阳市逐渐发展成为一座新型的中等工业城市,是国家确定的 甲级开放城市,也是全国中等城市机构改革试点城市。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腹地,坐落在晋 冀豫三省交汇处。西靠太行山与山西省接壤,东、南、北为广阔富饶的华北 平原,是举世闻名的殷代古都。现全市总面积 7413 平方公里,总人口近 50 万。  安阳之名始于秦代,取安定繁荣之义而得此名。北周末年为相州治所, 后梁为昭得镇治所。元置彰德路,明清置彰德府。1949 年 8 月设立安阳市, 现为省辖市。这座古老而新兴的城市,是随着京汉铁路的修建开始崛起的, 由解放前的手工业半消费城到后来的大工业兴起,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如今是河南省重要的工业地区之一,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基础比较 雄厚的工业体系,主要行业有冶金、轻工、纺织、煤炭、化工、医药、机械、 建材、电子、食品等。  安阳市境处于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大部分地区在海拨 100 米以下,地势 平坦。还有安阳河、万金渠等主要河流,夏热多雨,春秋凉爽,属暖温带大 陆性季风气候。这里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籽等农作物。安阳既是一座工业城市,也是一座旅游城市。市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6 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21 处。城西北隅耸 立着五代后商时期建造的文峰塔。此塔造型别具一格,上大、下小,呈伞状, 塔体为八角型,四面悬挂铜钟,微风徐徐叮■作响,为国内所罕见。在西冠 带巷内,坐落着一座元代建筑小白塔,四面雕刻着 16 幅图像,神态各异,雕 工细腻。马号街内有明成祖第三子朱高燧赵简王的宫殿旧迹——高阁寺。城 东南完好地保存着文物珍品《三绝碑》。此外还有南北朝时期兴建的天宁寺、 清凉山的修宝寺塔、浚县的碧霞宫、规模宏大的灵泉寺石窟、风景秀丽的小 南海、珍珠泉、韩陵山、小泰山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风景区。在安阳市境内 还先后出土甲骨文 154604 片、青铜器万余件及大量的陶器、玉石器、骨器。 并发现了村落遗址、护城河遗址,及 12 座王陵大墓。其中有驰名中外的中国 第一古都——殷墟,素有地下天然博物馆之称。1987 年动工修建了殷墟博物 苑,吸引了国内外无数旅游者慕名前来参观游览。安阳市交通十分方便,已形成铁路、公路相联结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京广线纵贯安阳市境内,公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如今的安阳市,被人们誉 为豫北大地上的“明珠”。许昌市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在省会郑州南 80 公里处。地势西部和西北部为 低山丘陵,属伏牛山余脉。中部和东部为平原,属黄淮平原一部分。境内主 要河流有颍河、双泊河、清■河等。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光照 充足,无霜期长。  相传早在远古时期在许昌一带繁衍生息的是许氏部落,故而称许地。春 秋为许国地,秦置许县。东汉建安元年(公元 196 年)汉献帝迁都于许县, 改称许都。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 220 年)曹丕称帝后,改许县为许昌县, 以“魏基昌于许,汉征绝于许”而得名,并成为其五都之一。从西晋到明清, 许昌一直为郡、府、州治所的所在地,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7 年许昌解放后建立许昌市,1986 年 2 月,许昌地区撤销,设立省辖许昌 市。全市总面积 4076 平方公里,总人口 340 万,由汉、回、满、壮、蒙古等18 个民族组成。 曾一度为古代帝都的许昌市,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文物古迹甚多,旅游资源丰富。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 1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 8 处,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 64 处。著名的有钧台钧窑遗址、唐虞时期的许由挂瓢 处、西汉灌婴思故台遗址和御史大夫晁错墓。市北有三国时期荀氏父子八龙 冢、神医华伦墓。市东 15 公里处有汉魏故城遗址、汉献帝和曹操在许田射鹿 的射鹿台。市西有汉魏时期的运粮河和关羽辞曹挑袍处的灞陵桥、关帝庙。 市中心有关羽秉烛夜读《春秋》的春秋楼。市内还有著名的小西湖公园等。 灞陵桥在市西郊的石梁河上,距城 4 公里,是一座青石栏杆桥,盘龙相交, 镶有碑碣两方。关帝庙坐落在桥西,古柏参天。桥旁立有碑刻,上书“汉寿 亭侯挑袍处”,系明将左良玉手笔。春秋楼在许昌市内关帝庙里,面阔 5 间, 进深 3 间,重檐歇山式,殿顶覆盖绿色琉璃瓦,楼上楼下均带回廊。整座建 筑宏伟壮丽,金碧辉煌。相传东汉时曹操东征,俘虏关羽,拜关羽为偏将军, 以厚礼相待,春秋楼就是此时关羽秉烛夜读《春秋》的地方。小西湖公园是 东汉末年曲环作镇时,因挖土筑城,形成坑洼,聚水而成。堤岸花柳掩映, 水中鱼戏莲藕,景色颇为秀美。很多名人到此修亭建阁,屡经扩建,亭台楼 阁,石桥曲径。苏轼在杭州为官时,致书州官赵德邻,建议许州西湖更名为 小西湖。如今小西湖公园占地 20 多公顷,碧水潆回,垂柳迎风,园内建有德 星亭、读书亭、听水亭。鼓琴台等,亭台溢彩,花草拥翠。许昌市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豆类、烟叶、棉花等,是我国烤烟、小麦、棉花生产基地之一,素有“烤烟王国”之 称。烟草种植始于明清,许昌烟早已闻名国内外,烟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铝、土、铁、硅石、耐火粘土、大理石等20 多种。初步形成了以烟草加工、能源、机械、化工、纺织、建材六大行业 为骨干,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烟草工业从生产、复烤、仓储、卷烟、 烟草机械的生产供应到科研,形成了系列化生产。平顶山市  平顶山市是河南省辖市,因地处“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西傍伏牛群峰,东接黄淮平原,南临南阳盆地, 北毗嵩箕山系。漯(河)宝(丰)铁路横穿市区,连接京广和焦支干线。全 市面积 8802 平方公里,全市人口 535 万,居住着汉、回、蒙、满、苗等 33 个民族。  平顶山 1957 年 3 月建市,虽然建市时间不长,但平顶山一带有着悠久的 历史。殷、商时为应部落的所在地;西周时为应的封地;春秋早期为郑国的 领地,中期又为楚国的领地,后期为晋、楚交界地;战国时期是韩、魏两国 的交界地;秦汉和曹魏时期隶属颖川郡;西晋时期隶属襄城郡;南北朝时期 先后分别隶属于北魏、东魏和周、齐的领地;唐朝时期曾经先后隶属于鲁山 县和龙山县;以后一直是鲁、宝、郏、叶、襄 5 县的交界地,直到 1957 年建 立平顶山市。  平顶山市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 化遗址,表明她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古时的平顶山地区,是个群雄逐鹿的古 战场,著名的“湛阪之战”和“昆阳之战”都发生在这一地区。平顶山市是一个以煤炭、电力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煤炭、铅、锰、铜、铁等 57 种。其中煤、盐、铁的储量 最为丰富,铁矿储量占河南省的一半以上,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有“中 原煤仓”之美誉。平顶山市名胜古迹众多。在市郊的滍阳镇,有战国以前和战国时期的古墓 10 余座。在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尤以九件编钟和八件镈钟最为珍贵。蒲城 店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寺岗遗址,在出土的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 仰韶期的红陶壶,龙山期黑陶高炳环等,后又发现一座大汶口晚期类型的墓 葬。对研究大汶口文化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有重要价值。在鲁山县有昭平台水库、邱公城遗址、望城岗遗址、汤泉、石人山自然保护区。 邱公城遗址,在昭平台水库中心,随着水面的升降而显没。其上叠有仰韶和龙山两层文化遗物。  汤泉沿沙河分布,分为下汤、中汤、上汤、温汤和碱汤五个温泉,可治 多种皮肤病。石人山自然保护区中,著名景观有石人石、蛤蟆石、一顶轿、罗汉壁、仙人桥等。此保护区还是南北生物过渡带的综合森林生态景观区。 郏县的三苏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及其子苏辙的墓,和在元代添置的苏洵的衣冠冢。山陕会馆,是 1693 年由山西、陕西两省的商人捐资兴建的, 里面的雕刻具有一定艺术价值,戏楼建造别致,具有极好的音响效果。  香山寺在宝丰县的香山上,始建于唐代,为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高 18 米,气势雄伟,塔基石台内藏有重要碑刻。  襄城县的乾明寺,建于公元 934 年,为中原名刹。琉璃影壁,为文庙照 壁,建于公元 1585 年,挑山式壁顶,盖以琉璃瓦,全壁除边框外,由 3 组彩 色浮雕组成,是 400 年前浮雕艺术的珍品。叶县的昆阳故城,是历史上以少胜多战例“昆阳之战”的所在地。周口市  周口市是河南省周口地区行署驻地。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东部及东南部 与安徽省接壤,北与开封市毗邻,西北与许昌市相望,西南是漯河市。沙河、 颖河、贾鲁河汇流于市内,穿城东下,形成市区南、北、西三足鼎立之状, 风光秀丽,故有“小武汉”之称。周口市总面积 148 平方公里,人口 30.34 万,居住着回、壮、满、苗、布朗等少数民族 1.5 万人。  周口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明朝初年,附近的农民为了交换产品,就在 沙河的北岸形成了一个集镇,名为永宁集(今西老寨)。到明朝永乐年间, 在沙河的南岸也发展起一个农贸市场,名为子午街(今老街)。由于这两个 农贸市场被沙河阻隔,使得南北物资交流十分不便,因此就在子午街北口处 开辟一渡口。当年是一周姓人家在此摆渡,被称为周家渡口,后演变成周口。 周口因此而得名。明永乐 6 年(1408)开发淮、颖、沙河漕运,周口便成为 水陆要道。清康熙乾隆年间,商业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周口更成为淮河 流域西部地区物资集散中心之一。乾隆年间设周口镇。当时的周口镇与朱仙 镇,道口镇、赊旗镇被誉为河南的四大名镇。到 1947 年,周口一直分属淮阳, 商水两县管辖。1948 年 1 月,周口解放即为市建制,成立了周口市人民政府。 在此后的 30 余年间,周口历经撤市改镇的多次反复,直到 1980 年 9 月,经 国务院批准,又恢复了周口市建制,为周口地区行署所在地。成为周口地区 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1986 年,被国家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周口历来是豫东的交通枢纽。漯河至阜阳铁路,东接京沪,西连京广,沿周口市而过。周口至淮阳的窄轨铁路也于 1979 年开通,并与许昌至郸城线 衔接。加上多条公路干线,形成了以周口为中心放射状的、四通八达的交通 网。周口市是一个以轻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制革、制裘行业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一向被誉为“皮都”。皮毛工艺厂生产的各种裘皮服装及其他产 品远销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周口市名胜古迹、人文景观荟萃。位于周口市区中心的关帝庙,由清康熙年间山西商人集资兴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中大殿前乾隆 时建的石碑坊,雕刻极精,是一件珍贵的石刻。位于商水县的寿圣寺塔,建于北宋明道二年(1033 年)。为九级楼阁式砖塔,高 41.5 米,平面呈六角形,塔身结构严谨,巍然壮观,是一处珍贵的 历史文物。  淮阳历来被誉为“华夏先驱、九洲圣迹”之地。在淮阳县城北 1.5 公里 的太昊陵,是一处气势雄伟的古代宫殿式的建筑群。陵园占地约 33 公顷,陵 园内碑刻林立。陵院正中为统天殿,内有伏羲巨型塑像,左右配有神农、黄 帝、少昊、颛顼的塑像,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太昊陵,高约 20 米,周长 150 米,上圆下方,有天圆地方之意。淮阳的弦歌台,世传为孔子在陈绝 粮处。平粮台,又称贮粮台、宛台,是距今 4000 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是 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城之一。  位于鹿邑县的太清宫,是祭祀老子的祠庙。存有唐以后各代碑刻多块, 其中“唐道德经注碑”为文物珍品。老君台,又称升仙台,相传为老子修道 成仙飞升处。太康文庙,俗称孔子庙,明宣德元年(1426 年)建,后毁于兵 乱,清顺治五年(1648 年)重建。    此外,周口市境内还有仰韶文化和水灌台龙山文化遗址、女娲城遗址、 吉鸿昌将军故乡等古代、现代人文景观。  信阳市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在大别山、桐柏山衔接处的京广线上,北临淮 河,南依大别山,是河南省最南部的一个城市,人称河南省的南大门。全市 面积 222 平方公里,有汉、回、满、壮、蒙、朝鲜、彝、苗等 15 个民族,全 市人口 28.7 万,是信阳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信阳简称“申”。申是西周时的诸候国。公元前 827 年,周宣王封申伯 侯于此地,为古申国。春秋战国之时,申国被楚所灭,地入楚邑。秦统一中 国后,此地属南阳郡义阳乡,乡名同时用作郡县名。信阳正式用名是在北宋 初年,当时宋太宗名叫赵光义,他忌讳“义”字,又“信”与“义”意思相 近,故更地名“义阳”为“信阳”。1949 年 4 月 1 日信阳解放,始置市。  大别山和桐柏山横亘在豫鄂边境,在逶迤叠嶂的崇山峻岭中,自然形成 三个险要的隘口:东为九里关、西为平靖关,中为武胜关,也称“三关”。 因三关和信阳互为首尾,南北呼应、古代又属义阳,所以得名“义阳三关”。 远眺“三关”,使人有“苍茫云海间”的感觉。两侧高山峻岭,层层叠叠, 头尾相衔,逶蜒不断,势如筑起了一道千里屏障。由于“三关”地当南北要 冲,南襟全楚、北屏中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有“自古南北争衡、三 关为必争要隘”,“一夫当关,万夫莫进”之说。信阳处于北亚热带向暖带过渡地区,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5 度。市四周为浅山丘陵,市区坐落于盆地中,呈条带状。淮河流经市北部, 其支流浉河自西向东,穿过市区入信阳县,再经罗山县东注入淮河。优越的 地理位置使信阳山青水绿,景色宜人。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鸡公山,是 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山上林木葱茏,怪石林立,山谷中有飞溅的瀑布和翠绿 的青竹。山间林中有 300 多座风格各异的中外别墅错落点缀,有“建筑博览 会”之称。位于市西南 8 公里处的南湾湖,方圆百里、百鸟栖息,周围群山 环抱,湖光山色,是省级重点风景区。信阳市境内还有众多名胜古迹,如贤 隐寺、文庙大成殿、存有旧石器、新石器文化的南山嘴、三里店、羊山遗址、 何景明墓等。位于市北 30 公里的楚王城,相传为楚武王北伐灭申的屯兵处,以它重要的历史价值闻名于世。1957 年春,在城址西南一里许发掘一处震惊中外的大 型战国墓,出土的编钟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 此处出土的编钟共 13 枚,由大至小,井然有序,骈列为一架。这套编钟虽在 地下埋藏已经 2000 多年,不仅没有伤痕,连细小的腐蚀锈片也找不到。它的 发现对研究楚国文化有着重要作用。用出土编钟录制的《东方红》乐曲、随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  信阳地区土壤肥沃,稻香鱼肥。信阳毛尖茶驰名中外,是全国十大名茶 之一。信阳红麻在国内外也颇有声誉。矿产资源主要有铜、萤石、珍珠岩、 铁砂、云母等。尤其是珍珠岩、膨润土、沸石等非金属矿,储量之大、质量 之佳,均居全国首位。  武汉市  武汉市位于长江之滨,是湖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现辖 9 个城区、2 个郊区和 2 个县,人口约 700 万,土地面积 8467 平方公里。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在这里交 汇,构成了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三镇。建国后兴建的长江大桥、江汉桥和江汉二桥把武汉三镇连成了一体。  武汉历史悠久,早在 5000 多年前这里便有人居住。在武汉市郊发现的盘 龙城遗址是距今 3500 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它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 城。商、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一直是重要的古城镇。自汉至宋元明清 以来,武汉是全国的名镇之一,人口稠密,货物山积,商贾云集。清末,武 汉近代工业兴起,商品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内地重要的经济中心。  武汉历史上是一个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名城。西汉末年的新市、平林农 民起义就发生在武汉周围,元末的徐寿辉起义曾在汉阳建立天完国,明末武 汉还发生过反“矿使”的矿工斗争。清末,太平军先后占领武汉 1000 多天, 武汉人民有力地配合了太平军的反清斗争。1911 年在这里发生的武昌起义, 使辛亥革命一举成功,结束了存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从此,中国历史 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纪念武昌起义,武昌老城区东南角的古城门——中和 门改名为“起义门”,1956 年,起义门被确定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23年 2 月 7 日,汉口的江岸铁路工人举行了反对军阀的罢工游行,反动军阀血腥镇压,造成“二七惨案”。为纪念在“二七惨案”中牺牲的烈士们,汉口 建有二七革命纪念馆,武昌修建了施洋烈士墓。武汉的革命纪念地共有 103 处,如: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八路军武汉办事 处旧址、八七会议会址等。武汉自古就是我国的水陆交通枢纽,有“九省通衢”之称。由于它位居华夏腹地,得“中”独厚;处长江汉水之滨,得“水”独优,内联九省,贯 通东西南北。武汉拥有内地最大的港口和连接东西南北的交通线。武汉港客 运站拥有 4 个大型泊位,是我国目前内河规模最大的客运站。由于已对外开 放,外轮可直达武汉。武汉是我国主要铁路枢纽之一,京广、京九铁路贯穿 南北,汉丹、武大、武麻铁路联结东西。107 国道、316 国道、318 国道,3 条国道和 8 条省干道交织成的武汉为中心,辐射湖北及邻省各大中城市的运 输网络。武汉的空中航线可直达国内主要大城市和地区。武汉市的自然资源丰富,储量最大的是冶金辅料和建筑材料。武汉拥有全国最大的熔剂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基地,膨润土的储量居全国第一 位。作为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武汉的工业基础雄厚,已成为我国中 部地区冶金、机械、汽车、纺织、食品、化工、电子、轻工、医药和建材等 综合性工业基地。  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武汉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有 山有水,山虽不高但各具特色,尤其是龟、蛇二山雄踞大江南北,显示出江、 山交汇的雄风。江山之间那众多湖泊,镶嵌在武汉三镇。全市共有名胜古迹339 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是名列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黄鹤楼 建于三国吴东武二年(223 年),是千古名胜。昔日黄鹤楼原址在武昌蛇山 黄鹤矶头,是出于军事需要而建的了望楼,后来成为文人荟萃、宴客送友的 胜地。唐代著名诗人崔颢曾写下《黄鹤楼》一诗,使黄鹤楼名扬天下。如今重建的黄鹤楼位于蛇山峰岭上,楼高五层,层层飞檐,古朴端庄,壮观华美。 位于龟山东麓的晴川阁景区是汉阳八大景区之一。该景区以大禹治水遗 迹为主体形成 6 个自然景点。“楚天名楼”晴川阁、禹王宫、铁门关临江而立,流光溢彩,与对岸的黄鹤楼遥相呼应,气势非凡。 武汉四大丛林之一归元寺建于明末清初,寺院黄墙黑瓦,遍地苍松翠柏,古槐垂柳,有“寺院花园”之称。罗汉堂供奉的 500 罗汉群像,千姿百态, 栩栩如生,是全国有名的佛教文化瑰宝。  根据钟子期、俞伯牙抚琴遇知音的传说而建的琴台公园位于龟山西麓月 湖景区内,与宽阔的月湖相依,宁静高雅。  位于武昌东郊的东湖风景区,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东湖由 7 个 相连的湖泊组成,湖面是杭州西湖的 6 倍。  武汉作为华中的文化中心,艺术品种齐全,但最出名的是号称武汉“三 大艺”的汉剧、楚剧和杂技。汉剧是从汉调发展而来,以其程式严格、曲调 优美而备受武汉人青睐,屡演不衰。始发于黄陂、孝感乡村的楚剧,源于花 鼓戏,故称“黄孝花鼓”,俗名“西路花鼓”。楚剧剧目多取材于乡村生活 和民间传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武汉的杂技被誉为“东方奇迹”。武汉 杂技团频繁往返于异国它乡,声名远扬,夏菊花、李莉萍等都曾是名噪海内 外的杂技表演艺术家。到武汉,其著名的风味小吃不可不尝。武汉小吃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口味绵长。其中最有名的是老通城三鲜豆皮、四季姜汤包、筱陶袁煨汤、老 谦记豆丝、蔡林记热干面、谈炎记水饺、顺香居烧梅、福庆和米粉、鲁源兴 米酒、五芳斋汤圆、田恒启糊汤粉、谢荣德面窝等。襄樊市  襄樊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是古城襄阳和樊城的合称。长江最大的支流 汉江穿市而过,襄阳雄峙江南,樊城威镇江北。襄樊北通中州,南连两湖, 西带秦蜀,东引吴越,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今日襄樊仍 是南北交汇的枢纽之地。襄樊市总面积 1.97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540.34 万。 早在 10 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夏禹划天下为九州,襄樊即在其中。 相传樊城是周宣王仲山甫的封地——樊侯国。汉初襄阳建县,三国时始设襄 阳郡。从此,襄阳城一直是历代州、郡、道、府、路治所。历史上襄、樊二 城往往不属同一州府所辖,樊城曾旧属过河南省的州县所辖。1911 年,樊城 归襄阳县所辖。1950 年襄樊市正式成立。1983 年与襄阳地区合并,实行市带县体制。 襄樊地处鄂、豫、川、陕四省结合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自春秋以来,这里发生过数以千计的战争。三国时,刘备到隆中“三顾茅庐”请出诸 葛亮;关羽计掘汉江,水淹曹操七军,以少胜多。西晋时,名将杜预扼守襄 阳,一举歼灭东吴,三国统归于晋。宋时,岳飞抗金兵,收复襄樊;吕文焕 坚持抗蒙 6 年,是中国战争史上最长的战役。明末,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 王”。清代中期,农民起义女领袖王聪儿在襄阳拥兵数万,转战鄂、陕、川, 成为著名的女英雄。自“五四运动”起,襄樊成为鄂西北革命运动的中心, 肖楚女、李先念、刘少奇、李富春、贺龙、徐向前等都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 动。1942 年 5 月 18 日,张自忠将军与日军血战 9 昼夜,在襄阳和宜城交界 的长山南瓜店以身殉国,成为我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统帅。襄樊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的地方。东汉末年北方著名人士南避襄阳,一时冠盖云集,襄樊市郊一座小山因此得名冠盖山。三国时诸葛亮在襄阳城 西的隆中山隐居,人称卧龙先生。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帮刘备出计攻克成都, 立下大功。庞统被称为凤雏先生。襄阳出了这一龙一凤,因而成为卧龙栖凤 之地。襄樊历史上的名人还有春秋名将伍子胥、战国著名辞赋家宋玉、唐代 大诗人孟浩然和皮日休、宋代大画家朱芾、晋代名医王叔和等等。襄樊由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留下众多名胜古迹。襄阳城西广德寺内的多宝佛塔,是我国仅存的两座唐代印度式佛教建筑之一。古襄阳城始建于 西汉,明洪武年间重新修筑,一直保存至今。它一面靠山,三面环水,城墙 坚固,易守难攻,被赞为“铁打的襄阳城”。襄阳城四周的护城河平均宽度为 180 米,最宽处达 250 米,是全国最宽的护城河。襄阳城内有建于 1436年的绿影壁,系明蕃王府前一块照壁。照壁用绿矾石雕有 99 条龙,四周镶以 汉白玉框,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石质照壁。位于樊城的山陕会馆建于清康熙五 十三年(1713 年),是会馆、神庙相结合的建筑群体,总建筑面积 2000 多 平方米。山陕会馆不仅是襄樊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也是研究经济史和建筑史 的实物资料。当年诸葛亮“躬耕”苦读之地隆中山,现已被确定为国家名胜 风景区。襄樊市还修建了代表鄂西北民居的仿古一条街,恢复了仲宣楼、明 王府、昭明台等古建筑,开辟了岘山自然风景区、潭溪万山风景区、鹿门山 自然风景区和邓城遗址风景区。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已成为一个新兴的 旅游城市。  襄樊属北亚热带季风区,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区”,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雨量适中,光照充足,物产丰富,是湖北省第二大粮仓,全国夏  粮十大产区之一。老河口市是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枣阳市不仅是粮食基 地市还是优质棉基地市,而宜城市被列为国家商品粮、商品猪基地。襄樊盛 产苹果、梨、桃子、葡萄、山楂等干鲜果品,还有木耳、香菇、天麻、当归、 麝香等土特产及名贵中药材。  襄樊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其中磷矿是全国八大磷矿之一,品位居全国 之首;金红石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主要集中在枣阳市。另外盐硝(岩 盐、芒硝共生矿)、硅石、耐火粘土、大理石、白云石等矿藏也量大而质高。 襄樊还有天然矿泉水,宜城市的华严寺矿泉富含 30 多种有益元素,被列为全 国八大奇泉之一。  宜昌市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总面积 2.1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400 万。浩荡 的长江水横贯市内,宜昌成为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宜昌位于西陵峡口, 奔腾咆哮的江流冲出三峡天险,一到这里,便进入开阔的平川。  宜昌古称夷陵,得名于市郊的夷山(今西陵山)。距今 10 万年前,境内 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活动。战国时这里就有城镇,汉为夷陵县治,刘宋 时设宜昌县,解放后设宜昌市。由于它“上控巴蜀,下引荆襄”,地势险要, 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有史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是 我国古战场之一。三国时东吴大将陆逊攻蜀,“火烧连营七百里”的“夷陵 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宜昌还是沟通长江上游和中游航运的主要港口,是鄂 川湘以至云贵一带的物资集散地,是我国中部和西南腹地对外通商的重要口岸。  宜昌市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市区内及其周围既有绮丽的自然风 光,也有反映古老巴楚文化的人文景观,享有盛名的景点达 100 多个。奔腾 不息的长江把“三峡画廊”和沿江各主要景点连在一起;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和铁路交通又把腹地的旅游点连成线,构成了以宜昌为依托,以三峡风光、 古三国遗址和葛洲坝雄姿为特色的宜昌观光游览区。西陵峡是长江三峡中最长最险的一个峡,因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它全长 75 公里,险滩密布,川江上的 5 大险滩有 3 个在西陵峡。西陵峡峡中套 峡,其中“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黄牛峡”和“灯影峡”合称 为“西陵四峡”。西陵峡的独特风光,吸引着历代的文人学士。唐代大诗人 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文学家欧阳修、黄庭坚、苏东坡父子、陆游等都 到过这里,并留下了动人的诗篇。位于西陵峡北岸、西陵山悬岩峭壁之上的 “三游洞”,是湖北省著名的古迹和游览胜地。据说,唐代文学家白居易与 其弟白行简在西陵峡口巧遇大诗人元稹,三人同游,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 易作《三游洞序》,此洞始名“三游洞”。到了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 子三人也同游此洞,并各题词一首,人们称之为“后三游”。三游洞中保留 有宋代以来壁刻、碑刻 56 件,称得上是古代诗文与书法艺术的陈列馆。在三游洞下、下牢溪畔的“陆游泉”,是当年陆放翁取水煎茶之处。泉水冬不结冰,夏不枯竭,常盈不溢,四季恒温。在三游洞山顶南侧,一个巨 大的圆形石峰拨地而起,雄峙于大江之滨,这就是传说中的“张飞擂鼓台”。 位于西陵峡口的南津关是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这里两岸峭壁耸立,如细 颈瓶口,扼滔滔江水,与夔门首尾呼应,是三峡的天然门户。  长江三峡的秀美山水,孕育了屈原、王昭君等历史名人。宜昌市秭归县 西北的乐平里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屈原的诞生地,那里有屈原小时读书的地 方——“读书洞”,有屈原亲手凿成的“照面井”,井水清澈如镜。每年的 端午节,屈原故里的人们都要包粽子、煮鸡蛋、吃大蒜、喝雄黄酒,并举办 盛大的龙舟赛。王昭君出生在兴山县宝坪村,村内有昭君故宅“望月楼”、 楠木井、昭君台、昭君渡等昭君遗迹。  当阳市曾是三国古战场,“蜀汉三雄”关羽、张飞、赵云都在当阳留下 千古业绩。当阳的三国遗迹有赵子龙单骑救主的长坂坡、蜀将张飞横矛立马 喝退曹兵的当阳桥、关陵庙和麦城。当阳境内还有“三楚名山”玉泉山,山 上的玉泉寺为我国佛教最早的寺庙之一,寺内所藏棱金铁塔是我国现存是古  老、最高的铁塔。这里还有隋镬、唐画、鬼谷大仙洞、孙膑寨、西周遣址等 珍贵文化遗产。  宜昌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水电水能源 中心。隔河岩大坝电站为湖北之最,葛洲坝电站为中国之最,三峡大坝电站 为世界之最。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被评为全国 40 个著名景点之一。矗立在长 江三峡出口南津关前开阔大江上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动工于 1974 年,整个工程由拦江大坝、电站、泄洪闸、船闸、冲沙闸等组成。大坝全长2660 余米,高 70 米,是万里长江第一坝。1988 年 12 月 10 日,当代中国最 大的水电站——装机容量 271.5 万千瓦的葛洲坝水力发电厂建成投产。通航 建筑物包括 3 座单级船闸和 2 条航道,二号船闸是世界上巨型船闸之一,船 闸闸室有效长度 280 米,净宽 34 米,槛上最小水深 5 米,万吨巨轮也可通行。 古老的山城宜昌不仅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而且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已初 步形成机械、电子、纺织、医药、化工、轻工、冶金、电子、造船、建材等十大工业部门。1994 年 8 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宜昌市为沿江开放城市。 宜昌市的土特名产有“宜昌三宝”、峡口蛔鱼、茶叶、药材、中华猕猴桃等。宜昌彩陶为“宜昌三宝”之首,集造型、绘画、浮雕、书法、篆刻于 一体,是具有装饰价值,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精美工艺品。西陵山水盆景 是“宜昌三宝”之一,题材多取自于长江三峡的绮丽风光,在中国山水盆景 中可谓别具一格。与彩陶、盆景合称“宜昌三宝”的蜜桔,栽培历史悠久, 品种优良。2000 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写下著名诗篇《桔颂》,讴 歌这一带柑桔之美。宜昌市水产资源丰富,■鱼、鳜鱼为鱼菜之上乘,甲鱼、 鳝鱼、财鱼为鱼宴之珍品。峡口■鱼是宜昌市的市菜。十堰市  十堰市是一座美丽的山城,深藏在鄂西北的崇山峻岭之中,与豫、陕、 川三省毗邻,全市总面积 2.37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335 万。  早在新石器时代,鄂西北就有人类在此生息。战国时期,这一带属楚国, 秦汉时属汉中郡,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这里始设郧县,明朝设郧阳 府。清朝中叶,农户在河上筑堰以便灌溉农田,先后筑起十道堰,这里因此 得名“十堰”。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十堰还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山区 小镇。1967 年,国家为建设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厂——第二汽车制造厂,设 立了郧县十堰办事处。1969 年,十堰市正式成立,隶属郧阳地区行署。数万 名建设者从全国各地聚集十堰,建设这座城市。1973 年,十堰市升为省辖市。1994 年 10 月,十堰市与原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而今的十堰市 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基地,被誉为中国的“底特律”,成为鄂、 豫、川、陕毗邻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十堰市境内山多河多,资源丰富,有煤、银、金、钛、铁、铌、稀土等50 多种矿藏,有大小河流 2500 多条,其中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横贯中部, 水能资源丰富。林业、畜牧业、渔业发展迅速,油料、茶叶、木耳、香菇、 烟叶、水果的产量逐年增加。郧西县盛产马头羊、油桐,房县、竹山、竹溪 则是“黑木耳之乡”。十堰市还出产上千种中药材,品种占李时珍《本草纲 目》收集总数的 70%。丹江口市因拥有面积达 6670 公顷的中药材资源而得 “天然药库”之名,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丹江口市还是柑桔之 乡,柑桔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优良。十堰市是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城市,汽车制造业为其支柱产业,其他行业还有化工、橡胶、纺织、食品、电力、冶金、建材、电子、皮革、医药、 采矿等。现在,东风汽车公司(原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不仅是全国最大的 汽车工业基地,而且已成为仅次于德国奔驰和日本五十铃居世界第三位的卡 车生产厂家,东风系列汽车和东风系列改装车畅销国内外。位于鄂、豫、川、陕四省交界处的十堰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这里有旖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情趣,众多的文物古迹。十堰市东有道教名山 武当山,南有神奇莫测的神农架原始森林,西有千年古都西安,北有源远流 长的汉江。武当山位于丹江口市境内,是道教第一名山。它兼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庐山之秀,山上历代修建的道教建筑遍布各处,前来“朝武 当”的香客四季不断。武当山还是武当拳的故乡。1982 年武当山被列为第一 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5 年又被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武当山北 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库。水库水域辽阔,岸线蜿蜒,水质清澈。在 晴朗的夏日,放眼南望,武当山天柱峰顶的金殿光芒四射。在十堰市之南 20 多公里处,有一座保持自然风貌的原始大山,主峰海拨1730 米,比武当山主峰还高,人称“赛武当”。赛武当险峻幽寂,森林茂密, 林中有百年苍松、千年古杉以及众多具有观赏价值的树木花卉,还有金钱豹、 花面狸、金丝猴、大鲵(娃娃鱼)等珍稀动物。  十堰市的历史遗迹有薛刚反唐遗址及唐王墓、庐陵王流放房陵州遗址、 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遗迹和家喻户晓的陈世美、秦香莲故里。  鄂州市  湖北省鄂州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是座历史名城。帝尧时为樊,夏朝时 为鄂都,商朝时为鄂国,湖北省简称为“鄂”即原于此。三国时期,吴王孙 权于公元 221 年从湖北公安迁都到这里,改鄂城为“武昌”,至今留下“吴 王避暑宫”、“试剑石”等名胜古迹。公元 229 年孙权在此称帝,9 月迁都 于建业(今南京),鄂州于是成为吴国的西都,直到公元 265 年。自三国至 清末,鄂州一直以“武昌”为名。民国初年改为鄂城。1983 年,经国务院批 准,原鄂城县和鄂城市合并为省辖地级鄂州市,总面积 1504 平方公里,总人口 98.3 万。 鄂州是我国三国时期仅存的唯一都址,现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鄂州市境内有战国、秦汉至六朝时期的古墓多座,共出土铜镜 400 多面,鄂 州因此得“古铜镜之乡”的美誉。在市内的博物馆中,共珍藏有出土文物 2 万余件。  鄂州市之西的西山,海拔 160 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 宴饮祭天的地方。公元 229 年,孙权在西山郊天坛祭天,即皇帝位,并建避 暑宫。以后,历代名人常游于西山,留下许多诗词书画和历史遗迹。在西山 风景区吴王避暑宫前,有滴滴泉、涵息泉、活水泉,泉边有亭原名为三泉亭。 又因晋代陶侃、唐朝元结、宋时苏轼三位大文学家曾在西山居留过,三泉亭 在明嘉靖年间被改名为“三贤亭”。西山上的古刹灵泉寺是鄂南地区较大的 一处宗教建筑,晋代名僧慧远法师在这里首创佛教“净土宗”。在灵泉寺后 山岗上,有松风阁遗址,宋代大文豪黄庭坚所书《松风阁诗》手卷至今尚存。 在西山东麓紧靠江边的猴子石上,有唐代名书法家李阳冰的摩崖石刻——怡 亭铭,这是国家级珍贵文物。在西山九曲亭内还留有苏轼所作《西山诗》和 苏辙所作《九曲亭记》。在西山,历代文人名士留下的人文景观多达 60 余处。 除避暑宫外,孙权当年的遗迹还有位于西山第二峰郊坛岗上的“即位坛”、 在西山绝顶处的“试剑石”、宴臣之处“广宴亭”等。在西山古灵泉寺后, 是辛亥首义三烈士之一彭楚藩的陵园,彭烈士墓已列为湖北省重点保护文 物。西山风景区内还有一批根据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而建的拥翠亭、青龙桥、 望江楼、放龟池等亭榭池阁,造型精美,新建筑群与古建筑群交相辉映。莲花山是鄂州市又一处自然景观。莲花山连聚九山,洋澜湖水环四周,风景秀丽,山水相映,苍翠欲滴。三国时,莲花山是吴王孙权的观象台和周 瑜操练水军的点将台,而今,莲花山成为中外游客旅游疗养的胜地。  位于鄂州市南的梁子湖,碧水千顷,宛若玉镜。这里是长江水与内湖水 汇合的地方,素称“玉带拴珠”,著名的武昌鱼就是梁子湖的特产。武昌鱼 自古有名,265 年 9 月东吴最后一位皇帝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南京)迁回 武昌(鄂州),有一些人曾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表示反对。宋 元以来,许多游览过鄂城名胜的文人雅士都写下了赞美武昌鱼的诗句。  鄂州市还是湖北省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境内蕴藏有丰富的铁、铜、煤、 膨润土、珍珠岩、玄武岩、花岗岩、无水硬石膏、瓷土等金属、非金属矿。 主要工业产品有铁矿石、生铁、钢、钢材、水泥、化肥、机床、锻压机械以 及一些纺织产品和食品等。  鄂州市的城市格局别具特色:鄂城、华容、梁子湖 3 个城区呈三角状分 布市内,周围散布着 20 多个规模不一的城镇,其余是广大农村。城乡一体化  是鄂州市的重要特征,也为城乡互补、共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随州市  随州市位于湖北省北部,素称“荆豫之枢,江汉之塞”,是中原文化和 楚文化的汇合点。相传,随州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历史悠久、山 水秀丽、古迹众多的随州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炎帝神农与黄帝轩辕共为华夏人文始祖。他“植五谷”、“尝百草”、 首倡“日中为市”(物物交换),创造了古代农耕文明,与黄帝轩辕部落共 同创造了古代华夏文化,因此被后世尊为农神、医药之神、太阳之神。据史 籍记载,炎帝神农“本起烈山”,这烈山就是随州城北 20 公里处厉山镇西的 烈山。烈山是桐柏山伸向古云梦泽方向的一条支脉,逶迤而平缓。烈山东麓 有一个古老的洞穴,当地人称之为“炎帝神农洞”,据说是炎帝神农出生的 地方。神农洞为板结的土洞穴,深 5 米左右,洞壁光滑,洞口砂粒裸露,土 块剥落,洞口朝东,洞前是平畴沃野与平静的河流,洞后依傍着郁郁葱葱的 平缓山匠,是古人类生存的理想环境。  神农洞旁原有神农殿、神农社、神农祠等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已荡然 无存。现在坐落在神农洞旁的神农殿是前些年重新修复的,殿中炎帝神农的 塑像栩栩如生。神农洞南面的一座山梁上,矗立着一块汉白玉“炎帝神农碑”, 为明代随州知州阳存愚所立。厉山镇还有炎帝神农文化广场和炎帝神农纪念 馆。纪念馆里展出有炎帝神农生平史迹和名人题辞,以及当地的出土文物等, 其中新石器时期中晚期的石器反映了炎帝神农生活的时代。古镇厉山原有“神农洞天”、“烈山晓日”等 10 景,现已得到恢复。炎帝神农洞、神农碑、神农井、日中街、炎帝神农庙、炎帝神农纪念馆、炎帝 神农文化广场、炎帝神农林带、炎帝神农大宗祠等景物构成了别具特色的“炎 帝神农故里古文化名胜区”,每年有来谒祖省亲的海内外游子络绎不绝。相 传,农历 4 月 26 日是炎帝神农的生日。1993 年 6 月 14 日至 16 日,举办了 首届“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当年的 6 月 5 日(农历 4 月 26 日),在 烈山之麓的炎帝神农文化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炎帝神农生辰庆典,来自台 湾、香港、澳门、韩国、菲律宾、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 21 个海外朝 祖团以及随州市当地的数万烈山子民参加了庆典。古老的厉山镇由此闻名遐 迩。在随州市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遗留下丰富的文物古迹。古随州城始建于西周,是我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心之一。自南北朝 时期随州为郡,535 年之后直至清朝,各朝都置随地为州。1994 年以前,随 州为县级市,归襄樊市代管,1994 年被湖北省政府批准为省直管市。在随州 城内,著名的古迹有文峰塔、舜井冲、季梁墓、夜光池、断蛇丘、白云书院、 隋文帝杨坚故宅等。在随州市西北郊涢水和■水相汇的高岗上,有“地下乐 宫”曾侯乙墓。墓主是战国早期诸侯国曾国君主乙。墓室分东、中、西、北4 间,东室是曾侯乙的寝宫,珍宝济济,并有 8 个少女及一只狗陪葬;西室 有殉葬少女 13 名;北室存有各种兵器,其中“殳”为首次出土;中室里摆满 各式青铜礼器和黄金器皿,还有各种珍贵的乐器 125 件。其中一套编钟分 3层 8 组悬挂在铜铸钟架上,历经 2400 多年而不倒,出土后仍能演奏古今中外 多种乐曲,堪称世界奇迹。曾侯乙墓规模之大、出土文物之多、文字资料之 丰富,在同类古墓发掘中都是罕见的,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州因拥有这座“地下乐宫”而得名“古乐之乡”。  在随州市西南方的大洪山是国家级自然风景区,它由数十座大山组成, 平地突起,高耸入云,主峰海拔 1015 米,被誉为“楚北天空第一峰”。山上 有“奇峰寺”,寺东有“9 洞 18 泉”,最著名的是娥皇洞;寺西泉池无数, 黄龙池千年不涸。山上林木苍苍,景色幽奇。大洪山还有西汉末年绿林军起 义遗址“两王洞”、唐时所建“洪山寺”遗址等。随州市依据其古文化资源及山水特色,成为鄂西北一个旅游热点城市。黄冈市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1995 年 12 月 23 日,经国务院批准,黄冈地区 撤销,设立地级黄冈市,全市总面积 1.74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700 万。  黄冈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境内出土了 6000 年前的“长 江流域第一龙”——卵石摆塑龙。自秦始皇时期这里设郡开始,黄冈一直是 鄂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冈地灵人杰,自古以人文发达著称,文才 武将,群星灿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就诞 生在这里。黄冈是“名医之乡”:北宋名医庞安常是浠水人,著有几种医书, 为中国医学留下宝贵财富;明代名医万密斋是罗田人,著有《万密斋医学全 书》132 卷,清初曾被加封为医圣;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是蕲州(今蕲 春)人,他的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至今仍被视为“东方医学巨典”。在 中国现代史上,出生于黄冈的名人有政治经济学家王亚南、哲学家熊士力、 地质学家李四光、语言学家黄侃、爱国民主斗士闻一多、文艺评论家胡风。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董必武、陈潭秋,前共和国主席李先念也是黄冈人。 红安县是大别山麓一个面积不大的山区县,但它就是赫赫有名的“将军县”。 红安原名黄安县,是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也是中国工农 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诞生地。在长达 22 年的革命战争中,当地死难者达 13 万 之多,前后共涌现出 200 多位将军。1952 年,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黄冈市黄梅县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县有大小寺庙数十座,有“古佛国”、“古佛场”之称。四祖寺是佛教禅宗四祖道信的传法地,五 祖寺是禅宗五祖弘忍讲经说法之处。来自岭南的平民慧能在五祖寺学习佛 法,继承弘忍的衣钵,成为禅宗六祖。他南行传法,开辟了南宗禅。宋以后 南宗禅成为中国禅学的代表,五祖寺被封为“天下祖庭”。黄梅县还是有名的歌乡,上山有山歌,下河有船歌,年节有灯歌,游戏有儿歌,婚丧有风俗仪式歌,出门卖艺有小调。黄梅采茶戏是在采茶调基础 上发展而来,传统剧目繁多。随着人口的流动,黄梅采茶戏在安徽安庆地区 发展为“黄梅戏”,所以说黄梅县是黄梅戏的故乡。黄冈市资源丰富,物产众多。现已探明的矿藏有 50 余种,其中储量大,品位高的有铁砂、磷矿石、石英石、黄砂等。黄冈的工业已成为经济主导, 形成了机械、冶金、建材、纺织、食品、医药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黄冈的 农业开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市初步培植了粮食、油料、棉麻、 水产、茶叶、板栗等 12 个农村支柱产业。黄冈也是中草药产地,著名的有: 英山的桔梗、天麻,罗田的茯苓、苍术,武穴的山药,红安的夏桔球,蕲春 的艾蒿等。蕲春的特产除蕲艾外,还有蕲蛇、蕲龟,蕲竹。蕲蛇可入药,蕲 龟可作补品,蕲竹是作席子的上等材料。  黄冈市的民间工艺品有黄梅的挑花、英山的缠花;风味食品有黄州“三 绝”、蕲春藕粉等。黄梅挑花又名十字花、架子花,是在土布上用彩色绣花 线挑斜十字,组成各种图案。黄梅人出生有挑花绣品相伴,辞世也有挑花绣 品相随。而英山缠花是用纸板和细铜丝扎成不同形象的坯架,再按需要缠上 不同的彩线,可以缠出蝴蝶、牡丹、梅兰竹菊等,而且都非常小巧,最大的 也仅有方寸左右。黄州风味“三绝”是烧梅、豆腐和萝卜。烧梅是古城黄州 的传统甜点。用白面包好的烧梅形似石榴,有馅,可蒸可炸,味道香甜。黄 州的豆腐制作工艺独特,豆腐系列菜以“东坡豆腐”和“豆腐丸子”最为著  名。黄州萝卜形似冬瓜,又叫“冬瓜萝卜”,粗壮个大,畅销南京、武汉等 地。  素有“吴头楚尾”、“湖北东大门”之称的黄冈市,处在京九铁路与长 江构成的“大十字”中心,背靠华北,面向港澳,呼应浦东,服务三峡,地 理位置得天独厚。今天的黄冈,已成为鄂东迅速崛起的新型城市。  长沙市  长沙市是湖南省省会,位于湖南省中北部,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总面积 11818 平方公里,总人口 559.44 万。  长沙市地处湘江下游,居洞庭之南、衡岳之北,踞华中腹地,扼南北要 冲,素有“荆豫唇齿,黔粤咽喉”之称。长沙因湘江自古有舟楫之利,北出 洞庭可达长江和资、沅、澧之水。铁路有京广复线贯穿南北,浙赣、湘黔线 连接东西,公路四通八达,黄花国际机场可起降各种飞机,长沙是连接华中、 华南的交通枢纽。  长沙的地势南高北低,西边岳麓山海拔近 300 米,属低山地貌。低于岳 麓山的凤凰山、天马山等,属丘陵地貌。东边是浏阳河下游地段,河道蜿蜒 曲折。南面逶迤着大片红色岗地,作为市区的屏障,北面则是浏阳河、捞刀 河注入湘江的汇合处,形成开阔的冲积平原,与洞庭湖平原连成一体。长沙 市境内河川交错,山、河、洲、原、湖、城融为一体,景色优美。湘江从市 区缓缓流过,将市区分为东西两个自然区。桔子洲浮碧江心,南北长约 5 公 里,东西宽约百米,是因激流回旋、沙石堆积而成。桔子洲以盛产美桔而得 名,洲头面江建有望江亭和游廊,迎面竖有镌毛泽东手书“桔子洲头”4 字 及《沁园春·长沙》词的大理石。美丽的长沙是一座古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长沙市近郊的“大塘遗址”出土有大量石器和陶器,表明距今约 7000 年前就有原始 先民在这一地区生活。长沙得名的由来,缘于湘江中那一块长形沙洲。春秋 晚期以后,逐渐发展为楚南重镇,以产粮著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长 沙郡,这是长沙正式列入地方行政系统的开始。公元前 202 年,汉高祖封吴 芮为长沙王,于是长沙成为一个诸侯王国的都城。此后,东汉、西晋、东晋、 南朝及明代的封建王朝,一直以长沙作为其子孙的封藩之地,使长沙成为几 代王都而得到发展。同时,历代中央政权都以长沙为郡、州首府,或为府、 县治所,清代时为湖南省治,使长沙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不断加强。1922 年,长沙为湖南省会。1933 年,长沙市建立,成为全省的中心城市。长沙是历代人文荟萃之地。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行吟于沅湘。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贾谊被贬谪于长沙。后人于是把长沙作为“屈贾之乡”来凭 吊。东汉“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许多人。他 的医著《伤寒论》、《金匮要略》是宝贵的医学遗产。晋代名医陶侃曾为长 沙郡王,死后葬在长沙。唐宋时期,释怀素、欧阳洵、杜甫、李龟年、辛弃 疾、岳飞、文天祥、朱熹等都在长沙留下流传千古的作品。  长沙是近代革命的发祥地之一。“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曾在长沙开 展维新活动。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黄兴曾在长沙创立华兴会,从事推翻清廷 活动。长沙是毛泽东同志早期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他与蔡和森等人 创立了新民学会,又与何叔衡等人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毛泽东等人在长沙建立中共湘区委员会,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1949 年 8 月,长沙和平解放。经过近 40 年的建设,长沙已是湖南省政 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城市。历史上的长沙在政治、文化上长期处于全省 中心地位,自 1904 年被辟为对外开放商埠后,商业贸易也十分发达,是江南 商品集散中心,但工业基础薄弱。而现在长沙已形成的轻纺、机械、电子、 食品、家电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体系,成为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基  地。湘绣、烟花鞭炮、陶瓷等是长沙的传统特产并出口海外,在国际上享有 盛誉。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湘绣、苏绣、粤绣、蜀绣)之一,构图精美、 绣艺精湛、色彩鲜艳、质感强烈。浏阳是著名的“花炮之乡”,其花炮生产 工艺独特、品种多样、花色艳丽、声响清脆、燃放安全、装潢美观。望城县 铜官镇是全国著名的陶都之一,远在唐朝,这里就有了发达的制陶业。产品 有美术陶、建筑陶、卫生陶、日用陶、炻瓷 5 大类,其中炻瓷器皿为全国首 创。炻瓷产品细腻如瓷,坚固如石,适于机器洗涤,因此畅销国内外。  1982 年,长沙被国务院批准为我国 24 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有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 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5 处。位于长沙市西、东临 湘江的岳麓山,海拔 295.7 米。山上古木参天,浓荫匝地,著名的古树有“六 朝松”、“朱子樟”等百余株。岳麓山集深涧、悬崖、名泉、幽谷、秀峰、 绝顶于一体,山间散布着众多历史遗迹,有号称“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 道场”的麓山寺,有居宋代四大书院之冠的岳麓书院,有唐代大书法家李邕 撰文并书写的“北海三绝碑”,有道家所谓“二十洞真虚福地”云麓宫,有 清乾隆年间兴建的爱晚亭等等。岳麓山还安葬着一批革命先烈的忠骨,辛亥 革命的领袖和志士黄兴、蔡锷、蒋翊武、刘道一、禹之谟、焦达峰、陈作新、 陈天华、姚宏业等人的石墓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长沙的名人胜迹数不胜数, 有三闾大夫祠、贾谊宅、张仲景祠、陶公祠、谭嗣同故居、黄兴故居、刘少 奇故居、何叔衡故居、杨开慧故居、徐特立故居、雷锋纪念馆等等。毛泽东 同志的母校——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在长沙城南妙高峰下,校园建筑风格独 特,风景优美,那里有毛泽东当年的寝室、阅览室和教室等。长沙城郊清水 塘一座南方风格的小院,曾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住所,湖南省第一个党组织 中共湘区委员会就是在这里创建的。长沙还有一批古墓,其中共发掘楚墓2200 多座,居全国首位,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在发掘出的大型汉墓中,马王堆汉墓中外闻名。马王堆在长沙市东北部,共有 3 座古墓,是汉初长沙国 丞利苍及其家族的墓地。出土随葬品有漆器、丝织品、帛书、帛画、兵器、 乐器、陶器等共 3000 余件。在 1 号墓出土的一具保存 2100 多年的完整女尸 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保存时间最长的一具湿尸。古城长沙,以名人、名城、名山、名水、名墓、名产,引人慕名而游。株洲市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湘江中下游。三国时吴主孙权在此设建宁县, 株洲为建宁县城,属长沙郡,因此株洲古称“建宁”。以后县制虽几经取弃, 但这里一直是繁华的骡马驿站,商业兴旺。株洲市于 1951 年建市,是国家重 点建设的新兴城市之一。1983 年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全市总面积 1.14 万平 方公里,总人口 365 万。株洲市已由解放前只有几家手工作坊的小镇发展为 中国南方的工业重镇。  株洲市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钨、铅、锌、瓷泥、石灰石等 25 种, 其工业以冶金、机械、化工、建材为支柱行业,门类齐全。株洲因生产出我 国第一台电力机车而获得“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之美称。株洲还是我国的 航空发动机和摩托车生产基地、化工建材基地、陶瓷、烟花鞭炮生产基地。 株洲市所辖醴陵市是湖南著名瓷城及烟花爆竹主要产地。全市瓷窑密布,各 种瓷器摆满街道、商店。醴陵瓷业始于清雍正七年(公元 1729 年),现为全 国八大瓷业基地之一。醴陵瓷器以日用瓷为主,其“釉下彩瓷”最负盛誉。 “釉下彩瓷”是先把花纹图案绘在瓷坯上,然后盖上一层透明釉料,最后放 进窑里用 1300℃至 1400℃的高温煅烧而成。这样制出的瓷器不含有毒矿物 质,耐酸碱,永不变色,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特点, 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精华”。醴陵生产的釉下彩中西餐具、茶具等曾获得国 家金、银质奖。醴陵的鞭炮烟花也同瓷器一样久负盛名,品种多达 3000 多种, 产品远销亚洲、欧洲、美洲。醴陵市境内有状元洲、渌江桥、渌江书院等名胜古迹。湘江支流渌水,向西流经醴陵市,在这里留下状元洲、渌江桥等名胜。状元洲状如纺锤,长510 米,宽 30 米,现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之一,建有图书馆、文化馆等设施。 渌江桥始建于南宋,为九墩十孔石拱桥。1925 年造引桥与状元洲相连,成为 贯通醴陵市及渌水南北的交通要津。渌江书院坐落在醴陵西山,始建于清乾 隆十八年(公元 1753 年),环境幽静,左宗棠曾在此任山长(院长)。现存 建筑有前关门讲堂、内厅、日新斋、又新斋及一些名人碑刻。炎帝陵位于株洲市辖炎陵县。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代姜姓都落的首领,为我国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他与黄帝轩辕氏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宋 乾德五年(公元 967 年),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在埋葬炎帝尸骨的鹿原坡建宗 庙祭祀。从此后,炎帝陵被历代王朝列为圣地,每年炎帝生日时,周围民众 都来朝拜,香火不断。1986 年至 1988 年,炎帝陵经过重新修葺,陵区面积达 100 公顷,陵殿建筑群宏伟壮观,金碧辉煌。1993 年,国家文物局将炎帝 陵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万阳山的桃源洞国家自然保护区,面积达 1 万公顷。区内重恋叠嶂,林木茂密,溪水潺潺,风光优美。地处茶陵县城郊 的云阳森林公园,方圆 87 平方公里,相传为南岳圣帝的避暑山庄,景区内有 神农洗药池、炼丹炉、白马寺殿等多处景观。在茶陵县城关镇洙水河畔,有 宋朝为镇水患所铸铁犀,距今已有 800 年历史。铁犀长 2.1 米,宽 0.8 米, 重约 7000 公斤。它俯卧江边,昂首西南,神态逼真。铁犀是用亚共晶白口生 铁分三次铸成,虽长年日晒雨淋,不生锈斑,显得光滑油亮。  衡阳市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下一个天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