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专业出来干啥学是什么意思?

第一种:汉斯·弗雷(《基督教神学的类型》)的基本想法就是将神学划分为五种类型。想象一条线,两端之间夹有三点,两端代表了基督教与现代性或后现代性相关联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一端,即第一种类型,将某种当代的哲学理论、世界观或行为事项完全放在首位。比如,现在假定你是一个持无神论的唯物主义者,你相信物质是唯一的或者说终极的现实,由此,万事万物都能被理解,而物质的宇宙只是“无知觉的现实”,不需要任何进一步的解释。你会极度怀疑基督教神学。你坚信自己的世界观更加可靠,但凡涉及神学讨论,你总是以自己那一套去评价。你能够利用有关宗教和基督教的种种“解释”——但那只是在史学、遗传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方面。所有这些学科当然都能以非唯物主义的方式加以理解,但你所相信的是无神论和唯物主义的解释。所以,你评判神学观点的依据是看它们是否符合你的体系,而大多数并不符合。
或者假定你所笃信的是某种伦理体系——一套尊重人、尊重环境的伦理,男女平等的视角,一种对人类幸福最大化的关注。你出于其他理由对这套体系深信不疑,在接触基督教神学时你的判断会受其支配。与持无神论的唯物主义者不同,你会发现许多在你看来可以接受的东西——上述每种伦理观点都有其基督教版本。但你并不是在参与基督教神学的讨论:你已经拿定主意,接受的只是适于自己体系的基督教的只言片语。
或者假定你对上述各种探求真理或伦理的方式都不认同,对你而言,世界观并不主要是靠头脑来领悟或者凭意志去行动:它是用想象去构想种种可能。你不会像唯物主义者那样言必称客观真理,或者用明确的伦理原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相反,你与种种可能性周旋,找寻有意义的事物,并把它当做令人愉悦的生活模式。对你的选择无法给出评判标准——生活就像一项没有外部标准的艺术活动,你总是在尝试着不同的选择对象和生活形态。基督教可以成为富于想象力的种种可能性的源泉,但它们必须符合你的艺术判断。
第一种类型是一种极端,因为它从外部看待基督教神学,着手处已是心有定见(或者是固有的意愿或想象),只在适于自己体系的地方加以利用。然而,这代表了我们文化中对待基督教(或其他宗教)神学的一种普遍态度:认为它已经过时、是骗人的玩意儿、不道德、制约了人们的想象力,只有当它与自己的体系相符时才表示同意,与神学没有任何严肃的对话,也不承认它有任何实际影响。往往,这种极端类型根本无视神学中最精彩的部分,所做的只是把基督教描画成滑稽可笑的模样。不过,这种极端即便是当其博闻明达之时,也还是会时常表现出上章所说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具有很强的现代性。引自 2 神学与宗教研究:该领域的形成第五种:另一个极端,即第五种类型,试图沿用《圣经》设定的那种世界观——经典神学,或者说基督教的传统形式,并以此看待一切现实。在这个极端,对当代体系和世界观的排斥极为强烈。第一种类型阻碍对话,是因为它相信自己的外部体系很优越;第五种类型阻碍对话,则是因为它相信有了基督教的某种内部体系就已足够。假定你是个基督徒,相信《圣经》所言明了无误,是上帝启示人类的言语,可以放之四海,横亘古今,而且你(或者你的教会)对其也有正确的领会,那么很明显,要紧的就在于相信它并继续身体力行:其他的探究则可能导致怀疑、迷惑,无法专注于身体力行。你会因此被那些与你意见相左的人称做“基要主义者”(fundamentalist),而你认为这只不过突显了他们有着与你不同的“基要”,你仍乐于信守自己的“基要”。(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真正的基督教基要主义者并不完全符合这种情况——比如,他们关心的往往是以科学为根据来论证“神创说”。)
第五种类型现在还有更为复杂的形式。其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跟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思想有关(并不十分确定)。这种形式认为,我们都置身于复杂的“语言”当中,这种语言塑造了我们的理解、行为和想象。基督教就是这样一种语言游戏,它有自身的完整性,你不该以其他游戏规则来评判它,就像你不能把象棋规则挪用到网球运动中一样。因此,以其他诸如无神论的唯物主义、伊斯兰教或者世俗的男女平等思想之类的语言游戏为据,是无法充分解释并理解基督教的。神学的任务是要弄清基督教属于何种“游戏”,并由此推断出它给信众所带来的后果。用外来术语论证基督教信仰是毫无意义的——这无异于变换游戏。引自 2 神学与宗教研究:该领域的形成一、五两种极端类型也可被视为殊途同归,因为它们都具有一种倾向:按照既定体系(不管是不是基督教)看待一切事物,并阻碍跨界对话的可能。假如坚决奉行上述几种类型中的某一种,你很可能会觉得学术神学中极少有令人信服的东西。但如果对许多人类同胞觉得有意义的问题还有那么点兴趣的话,或许你愿意继续读下去。认为一和五两种类型都不足信的人还是不得不认真对待它们,这不仅是因为千百万人都处于这两个极端,还因为这两种类型对其他选择发出了持续的尖锐质疑。引自 2 神学与宗教研究:该领域的形成第二种:第二种类型认真对待外部体系,但同时也想探讨基督教神学中别具特色的部分。
在诸多外部哲学和世界观当中,有些更适用于基督教信仰。为何不从中选出一种用来理解基督教,表明信仰如何有其合理性并且在今天依然合乎时宜呢?20世纪颇具影响的神学家和《圣经》研究学者鲁道夫·布尔特曼(1884——1976)发现,存在主义哲学中有一则描述跟《新约》中对人类存在的最深刻的分析是一致的。我们被各种各样的不安全因素包围,被引诱着去选择各种形式的安全感,这些安全感限制了好的可能,使我们自闭于他人和上帝。但存在着一种可能,那就是相信上帝,摒弃找寻虚假的安全感的冲动,自由生活;因此尽管有生与死的焦虑,我们仍可以去爱、去信任、去希望。布尔特曼认为福音书能让我们生活在那种自由之中。这个好消息激励我们作出决定:相信耶稣基督之道便是上帝之道,并在此信仰中生活。我们不应寻找实证所给予的安全感(这类问题不可能会有实证),但是,通过确定信仰,我们将会发现自己从此面目一新,进入一种无此信仰便不可想象的生存状态。友谊和婚姻与此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没有长期的信任,你根本就不会知道什么才是美好的友谊和如意的婚姻。
因此,布尔特曼表明了福音书如何在存在主义的意义上发挥着作用。布尔特曼神学的另一方面是“去除神话色彩”。他指出,《新约》作者及后来的基督教徒都不可避免地以他们所处时代的世界观来表达自己的信仰。他使用存在主义来辨别那些作者和基督教徒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这使他得以将他们一以贯之的信息与“虚构的”或他们世界观中特有的思想区分开来。
由此可见,布尔特曼所用策略的特征是,运用当代思想来重新阐释他所认为的福音书的核心而不计其余。这种策略其他人未尝没有用过,只不过他们采用的是与存在主义很不相同的哲学体系和行为事项。有时候,由于所采用的哲学体系或者行为事项喧宾夺主,这种策略就会偏向第一种类型,基督教也似乎沦为只是对它的例证。不过,布尔特曼不允许存在主义哲学像那样支配基督教信仰。福音书的核心是通过信任与自由改造人类生活。这在存在主义的体系中也是说得通的,但它带来的结果却与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如马丁·海德格尔或让-保罗·萨特的)大不相同。引自 2 神学与宗教研究:该领域的形成第三种:如果不承认存在主义之类的哲学体系发挥着那种整合作用,这时,第三种类型就出现了。第三种类型恰好居于线段的中间,因为它拒绝承认任何一个体系能独当重任。所有的哲学体系和世界观都可能有助于基督教神学研究。因此,最佳方案就是,避免系统地将基督教与其他形式的理解相联系,相反,要建立它们之间的对话。此处的“相互关系”是关键概念,其目标就在于要将基督教信仰及实践所提出的问题与应对这些问题的其他方法相关联。只有身临其境地处于这些对话当中,你才能预知什么才是最能启迪人的东西。因此,存在主义或许有助于描述人类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其描述方式与福音书里信仰、希望和爱的讯息相互联系。但是,要想弄清作为造物主的上帝如何与现代的科学理解方式相互关联,存在主义或许就了无用处了;而要从社会科学和教会神学之间的交流中学习,存在主义或许也不相干。即便毋须成批引进,其他哲学体系或宗教思想或许也可以大有助益。
20世纪最著名的“关联神学”的倡导者要数保罗·蒂利希(1886——1965)。他在德国工作过(直到不得不逃离纳粹统治),也在美国工作过,与哲学、宗教、艺术、心理学,以及对文化、政治、历史的阐释,进行过广泛的神学对话。他首要关切的是将信仰与文化相互关联。实现这一点的主要做法是,揭示宗教符号如何应付有关生活和历史的意义这样的基本问题。他对“符号”的定义非常宽泛:不光是视觉图像,仪式、故事、圣徒甚至思想都可作为强有力的符号,只要我们能从中发现意义。比如,在面对危及我们生命的毁灭性力量时,一个关键的符号就是“造物主上帝”;“耶稣基督”这个符号,应对的是我们通过我们自身、他人以及我们的存在基础所经历的异化和疏离;而“上帝的王国”这个符号与历史的意义这个问题相互关联,催生了对历史的神学理解与其他理解之间的广泛对话。在谈及任何“中间道路”时,就蒂利希的批评来看,他未能保持微妙的平衡——他的批评认为,信仰不是以宗教压倒文化,就是以文化压倒信仰。引自 2 神学与宗教研究:该领域的形成第四种:第四种类型试图避开这样的棘手情形,更看重基督教的自我描述。它并没有走向第五种类型的那种极端,但仍然坚信基督教之外的任何体系都不能主宰对基督教信仰主要内容的理解方式。这是“信仰寻求理解”,基本上相信经典基督教关于上帝和福音的信仰声明的主线,但也参与了广泛的对话。它认为第三种类型先天失衡:借以进行对话的中立立场是不存在的,因此必须得有一个基本的认同,对于基督教信仰或者赞成或者反对。第四种类型承认了一种对信仰的基本认同,但也承认需要对信仰不断检验并将信仰与其他立场相联系。这种类型吸引人的地方部分在于,它认识到了基督教信仰不仅仅是一种思想立场,也是千百年来遍及世界的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生活在这个群体当中,你无法违心地保持中立,但你还是会去追求真理,不管它来自何方,而第四种类型就是如此行事的一种途径。如果你不是基督教徒,你或许还是会珍视第四种类型,因为为了弄清到底该同意什么、反对什么,你会想要了解明智的基督教主流理解方式是什么样的。
瑞士神学家卡尔·巴特(1886——1968)遵循的就是类似第四种类型的方法。部分地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冲击,后来又通过反对希特勒和纳粹,他对基督教由于与现代西方文化、政治和文明的联盟而遭受连累表现出了深深的关切。他批评了基督教教会为帝国、军队以及那些从基督教的视角看来问题重重的意识形态体系充当牧师的做法。他因此而面临的挑战是,要解释何为“基督教视角”。他撰写了六百万字的《教会教义学》来应对这个挑战,探求如何以耶稣基督的上帝为核心来理解现实。他讨论了教义的主要领域——上帝、创世、人类、罪、耶稣基督、拯救(称义、圣洁、使命)、圣灵、教会、伦理、上帝的王国。在对上述领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他与古往今来的各种立场、传统和思想家进行了数场讨论。但他要做的主要是表明“宜居”的基督教神学是什么样的,为那些与《圣经》和主流基督教传统相一致的主要教义提供一个丰富且经过检验的概念。引自 2 神学与宗教研究:该领域的形成Summary:在思想方面,保守、自由、激进等标签无法最好地对该领域进行描述。如此,本书描绘了一幅别样的基督教神学地图,用以展示几种主要的选择。区分不同类型神学的主轴,在于将过去与现在以及未来相联系的方式。在一个极端(第一种类型)中,神学评价从外部进行,依据是看它是否符合某种现代的思想体系或行为事项。在另一个极端(第五种类型),神学是对过去表达的基督教信仰内容的重复,因此完全内在于基督教信仰。两极之间尚有本书最为关注的三种类型。第二种类型试图对基督教别具特色之处予以公正评判,但却选择了一种现代的思想体系来显示它依然合乎时宜。第三种类型在研究时没有使用任何整体性的整合,并且不断地将基督教信仰与各种问题、哲学、符号、学科和世界观相互关联。第四种类型着重考虑了基督教的自我描述,一言以蔽之,即“信仰寻求理解”。但任何一位明达老练的思想家,如卡尔·拉纳,都有可能超越上述任何一种类型。引自 2 神学与宗教研究:该领域的形成171人阅读}
兰名钧论神学、名学、科学三者间的关系在很多人的认识中,科学充满了严谨与公正,代表着正确。科学物教,神学神教,名学心教是社会的关系;然而一些原罪也与科学物教,神学神教,名学心教无法分割,社会各界对科学的实验数据出现一些集体造假。绑架科学的神教当今有大量科学神教信徒言必科学,表面功夫做得很足,张口是双盲,闭口要数据,却完全不懂得科学的严谨,无视科学结论经常被推翻的事实,缺乏对科学结论最起码的谦虚与谨慎,非常自信地坚持以科学作为标准来衡量一切事物。标准就代表了绝对正确,因为标准就是下定义的权力。只不过都是迷信科学的土著而已。科学是严谨的,但从事科学的人不是严谨的。至少不都是。外围的教众更是泥沙俱下。每当科教徒自豪地强调科学的严谨时,完全不记得严谨一词中包含的谨慎是何意,根本得不到脑洞中那么强的结论。科学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那么正确,就被草包架到了火上烤。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当今的科教徒,与当年迷信的都是同一群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迷信者,信的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信了,就以迷信的方式相信,不论是信神信鬼还是信科学。只要信了就坚信不疑,并且是唯一的正统。其它任何不同的学说都是异端,伟大的科学会对其施以神罚,并最终将其完全统一。甚至不惜混淆概念,自相矛盾: 不科学=伪科学=迷信=错的=必须改正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科学非常谦虚地仅仅无限接近真理而已;科学总证明自己是错的,恰恰证明科学是对的。神学(宗教)神学(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古代的人们,受到自然灾害的威慑,渴望解释灾害的人们开始祈祷神灵的庇佑,于是有了宗教。神学(宗教)给予惶恐不安的人们以心灵慰藉,使人有了敬畏之心和虔诚。世界三大神学(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其它宗教:印度教、犹太教、道教等。名学名学是对基本方向和普遍目标之问题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人性实用与智慧的学问。名学的分支:有形而上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以及艺术美学五个分支。科学科学,就是科目类别的学术学问,它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人类最初代代相传的经验,以单项事实和多领域实用为基准,这就是科学的雏形。神学(宗教)、名学和科学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神学(宗教)、名学还是科学,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最初之时,三者是混沌一体的。随着人类思维的进化,知识越来越精细化,一体的认识方式分化了。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有了各种图腾崇拜,都是对自然的敬畏,那时候神学(宗教)是占统治地位的,祭司在古代拥有与神直接沟通的能力,因此在某些时候,祭司的权力一度高于人性皇权,如印度的婆罗门。随着世界科学革命的到来,人们在不断通过平台拥有暴增的知识系统,也可以逐渐可以通过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解释所见到的自然现象,但传统文化退出教育舞台之后,社会科学就成了主流,神学(宗教)逐渐失去其统治地位。名学介于神学(宗教)和科学两者之间。兰名钧在《中华名学史》中说:“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名学的传延,而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宗教),它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名学。”如:我们到底听谁的指挥,很多人回答的是听党的;想想,党就是名。这个道理和应用之学,就是名学。名学研究的问题,通常没有确切答案。名学对于任何被称为绝对真理的东西,永远试图找到一个反例。兰名钧说:“名学,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兰名钧又说:“名学又像科学一样,是诉诸于人类的理想灵魂归宿,而不是诉诸于权威的、利益者,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而神学(宗教)信仰是服从于权威的。科学是实现“思维和存在”在规律层面上的统一,人类名学活动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进行“反思”。名学对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反思。兰名钧认为,人类生辰对世界的认识,会有三个跃进路:“一是自然主义的,二是名学的,三是神学(宗教)的。无神论,人道主义,科学主义属于自然主义的进路;社会各各界属于名学的进路,世界各大神学(宗教)属于神教的进路。”科学无神论教育:抵御校园各类有神论现象的有力武器宽泛地说,凡涉及对任何神灵的信仰就是有神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学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思想文化的冲击。许多有神论思想开始在各级各类学校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主要包括神学(宗教)信仰、现代迷信以及各类气功、特异功能等,甚至还包括邪教活动。科学无神论教育;“物性”教育;“人性”教育科学无神论教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为指导,依托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技术,通过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等途径,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受教育者的科学无神论心理素质,使其形成以科学世界观为核心的健全人格、全面素质的教育活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科学无神论教育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然而,一方面,学校的科学无神论教育不停,另一方面,有神论及其活动却在校园里不断扩大。科学无神论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是帮助青少年学生形成科学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当前,学校对青少年学生采取了诸多科学无神论教育,但有神论及其活动却在校园里不断扩大。究其原因,我国青少年科学无神论教育走进了“物性”教育的误区:教学目的功利化,教学理念非人化,教学方法单一化,教学实践边缘化等。要使科学无神论教育取得实效,必须实现“物性”教育到“人性”教育的转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名学教育才是尊重、提升和完善人性社会是科学无神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关于名运堂抖音运营系统模式:视频生产九宫格个人IP人设九宫格名业崛起,引爆下一个万亿市场短视频,怎么挑选平台垂直的领域?5个万能公式,让你写出热门抖音标题通过剪辑制作原创视频,就只需五步视频生产九宫格--名运堂堂主兰名钧抖音顶端视频号中最受欢迎内容定位与风格分析名运堂短视频传媒内容定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要怎么做好定位?怎么写知乎名业软文推广(手把手教你写名业软文推广赚钱的方法)抖音名运堂人设定位:SWOT定位分析法,打造独一无二的抖音名运堂人设!兰名钧的问答怎么给小孩起小名?兰名钧的起名收费多少钱?找兰名钧的改名需要多少钱?起名与改名的区别?从名字可以判断其人的年龄吗?以及文化背景?为什么中国人起名字时非常的讲究?如何看待未来新赛道中可能有万亿名业市场 ?姓名策划前互相沟通意见清单,学习指导人的沟通技巧和话术取名服务运营思路整理如何找一位靠谱的起名师!看清高端起名品牌究竟是个什么鬼?蔻馨仪个人IP规划定位师(宝宝起名)—个人IP规划定位服务方案策划改名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改好名不可忽视的细节王姓氏宝宝2022年虎年出生的男孩,怎么起名字,如何取个比较好名字?人名对人的印象有影响吗?取名服务运营思路整理正名与起名七步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分钟看懂姓名学兰名钧,愿称之为姓名学是人生的第三定律总卷、人生得一好名字,就是二次生命的光芒四射;名字即灵魂归宿,起名、取名、改名、命名、正名服务典籍正所谓人如其名,从一个人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于是一个适合的名字非常的重要。}

总听人说: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所以科学的最终尽头是神学。这句话听上去挺酷的,但这到底什么意思呢?要想搞明白这其中的缘由,首先就需要搞明白科学与哲学的相同和区别。在早年物理学蓬勃发展的定量时代以前,哲学和科学是不分家的,科学基本上是哲学的小弟。科学和哲学的研究方法上都基于两个方法,分别是归纳法和演绎法。什么是归纳法呢?比方说,有一个欧洲古代学者通过观察发现他见过的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凡是天鹅都是白色的。这个结论就是一个通过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但归纳法只能证伪,不能证明。如果某一天这个学者发现了一个黑天鹅,那么他之前得出的结论就被证伪了。但是在发现黑天鹅之前,无法从逻辑上推演出“凡是天鹅都是白色的”这句话是正确还是错误。那么什么是演绎法呢?最著名的就是三段论,例如:人最终都会死亡,苏格拉底是人,苏格拉底最终会死亡。这个就是标准的演绎法。而演绎法只能证明,不能证伪。它是在逻辑运行下推理出来的,但演绎法是建立在归纳法之上的,也就是推理的最初的起点必须是归纳性的。所以,科学理论与哲学的运行方式是一致的,任何科学理论都是要基于一些原理作出推论。比如,狭义相对论推理的原点就是光速不变原理。光速不变是实验验证过了的,但是光速为什么不变,答案是不知道。所以它是实验验证归纳出来的结论。而量子力学推理原点是不确定性原理,那么为什么不确定?答案也是不知道,,最著名的就是“薛定谔的猫”实验。到这我们可以看出科学与哲学的方法几乎一致,而科学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科学理论在提出后还多了个环节,就是实验的验证。科学理论必须要有可证伪性,如果只有原理和推论,这是不足以称为科学的。现在明白为什么科学的尽头是哲学了吧。因为最源头那些还没有办法做实验的科学理论,如果大家都没有办法做实验,最终只能讨论那些最根基性的东西,争论的焦点也在最根基性的东西。例如,冯诺依曼就曾经设计了思维实验来讨论人类意识是如何参与到量子力学的坍缩过程中。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意识?而这又回到了哲学问题上。所以,科学抛开能算的能做实验的,讨论完了之后,还得回来讨论这些最根基的最直击灵魂的哲学问题。还有人说牛顿和爱因斯坦晚年都在研究神学,由此就有些人认为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这里我们一定要分清楚神学和宗教信仰的区别。牛顿一直是一个信上帝的人,那个年代的英国人啊,基本都是自动信上帝的。牛顿也不是晚年研究神学,而是他说他的物理学研究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这个跟神学的追求完全不是一回事,神学不需要证明上帝的存在,而是把上帝存在当成基本假设。神学与无神论是对立的,神学的基本假设就是存在一个神创造了世界,然后在这个基本假设基础上去讨论神会如何、世界会怎样。而哲学并不预设神的存在,哲学认为一切都要拷问,甚至逻辑思想本身也要被拷问,是用思想拷问思想,但是哲学的推理,也要建立在一些基本假设之上,而基本假设都是无法证明的。只不过神学基本假设就是存在神,所以说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因为不管你哲学什么流派,最终总要找个基本假设来信一信。既然讨论到“信”,那么也就涉及到神学领域。所以说科学尽头是“神学”,而这个“神学”和我们理解“信仰”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信上帝不代表研究神学。综上所述,科学尽头是“神学”这句话虽然听起来很酷,但是不要随便乱用,因为不了解其中缘由的话,很容易造成误解,导致一些不好的影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学专业出来干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