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算式正常运算应该先拆分计算整数部位再约分比较简便,可不可以先拆分运算把下列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分母呢?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数混合运算》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分数混合运算》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  (2)能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培养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复习铺垫  1、判断下列分数中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把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  1/83/44/57/259/122/3  1/68/157/167/3312/159/13  2、把下面各小数化成分数:  0.010.750.969.8  2.053.132.223.375  二、教学新知、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出示例1。  计算1又3/4-.045+3又2/5  (1)尝试(用两种方法计算)  (2)投影片反馈  解法1: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1又3/4-0.45+3又2/5  =1又3/4-9/20+3又2/5小数化分数  =1又15/20-9/20+3又8/20通分  =4又14/20计算  =4又7/10约分  解法2: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1又3/4-0.45+3又2/5  =1.75-0.45+3.4分数化小数  =4.7  (3)讨论比较后教师。  A、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往往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B、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当分数能化有限小数时,通常是:  教学过程  备 注  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方便。  (4)巩固  0.38+3.59-1又2/53又7/20-1又9/10+2.415  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遇到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又怎么办呢?  3、出示例2。  计算3又5/6+4.25-2又5/8  (1)审题:确定采用什么方法计算?  (2)试做。  (3)投影反馈。  小数化分数做:  3又5//6+4.25-2又5/8  =3又5/6+4又1/4-2又5/8  =3又20/24+4又6/24-2又15/24  =5又11/24  (4)讨论后: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分数不能化有限小数时,要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5)巩固练习  4.2+2又1/6-3.152又2/3-0.75+1又1/2  三、归纳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时要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情况,先判断把分数化成小数,还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如果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通常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如果分数不能化有限小数的,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这样才能使计算既正确有迅速。  四、综合练习  1、判断。  下列过题怎样计算正确又迅速:为什么?(化分数做还是化小数做)  0.2+1/4-0.39.8-1又5/16+1又7/24  3/7+0.25-2/312+4.375-6又5/12  2又4/5+78.02?70又3/85/6?0.42+1又1/4  2、练一练:  2又1/3-(0.75+7/10)  3、投影反馈  五、作业布置。《作业本》  学生都能掌握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但在实际计算练习中,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还有部分学生不够, 对学生出现的这种情况今后还要多提醒和训练。《分数混合运算》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6、例7,做一做1~2,练习一5~11。  教学目标:  1、懂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能熟练进行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  2、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够运用所学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在观察、迁移、尝试学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能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地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整数混全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预设: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追问:遇到有括号的题该怎么来计算?  预设: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出示计算题并提出要求: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1×3+256×8-5×421×(36-14)  二、探索新知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3×35+11-57×2125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2、分数混合运算  出示例题6:一个画框,长米,宽米,做这个画框要多长的木条?  3、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长方形画框的长是45m,宽是12m,求做这个画框所需要的木条的长度,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画框的周长。  4、学生独立列式。  或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教师启发:两个算式都是分数混合运算,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1)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2)指名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5、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交流汇报。交流时,指名说说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6、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1)出示算式。  学生计算后,会发现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这时教师在每行的.左右算式中间填上等号,并启发学生思考:每行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这是数字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运算规律?  (2)指导观察,发现规律。  观察上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第一组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是三个数相乘,左边是先算前两个,右边是先算后两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符合乘法分配律,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是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再相加。  (3)总结规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分数乘法中,也能使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7、应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1)出示例题7.  (2)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算式分别有什么特点,思考应该如何计算才会比较简便。学生独立计算,并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讲评。  2、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总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分数混合运算》教案3  教学内容:  P76-77练习十二第6-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所学规律和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规律和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前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6/7÷6/11
1/9×3
1÷2/3
3/4÷3/5  11/6×3/11
4/9÷3/8
24×5/6  二、完成练习十二第6-11题  1.完成第6题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练习评讲。  2.完成第7题左边竖排。  让学生先划出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要简便。  4/5×10/3―2/5×10/3
7/8÷3/8―1/8÷3/8
5/9×(18/35―9/40)  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4.完成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然后解答,集体评讲。  5.完成第9题  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列式解答。  6.完成第11题  学生弄清题意,找出所需条件,列出算式,解答,师生共同评讲。  三、强化训练  1.在( )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4/5×( )-2/5=2
( )÷6/25-2/7×7/8=19/4  2.小明是个粗心大意的孩子,在做一道除法算式时,把除数5/6看作5/8来计算,算出的'结果是120,这道算式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学生先思考,尝试解答,教师适当点评。  四、本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完成第7题第2竖排,第10题。  六、教学思考题。《分数混合运算》教案4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应怎样计算?  2、计算:  24÷5/6 2/3÷3/4 5/7÷25/14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1):混合运算应用题  小红用长8米的彩带做了一些花,每朵花用2/3米的彩带。他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小红还剩几朵花?  (1)讨论问题  ①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先应求什么?  ③怎样列式?  (2)讨论要求:  ①先在小组内讨论问题  ②独立列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并板书  8÷2/3-4  =8×3/2-4  =12-4  =8(朵)  答:小红还剩8朵花。  2、教学例四(2)四则混合运算题  (2)计算1/5÷(2/3+1/5)×15  ①先按运算顺序计算出题目的.得数  ③在上面的算式里。如果要先计算(2/3+1/50×15,就要用到中括号“[]”。在用到中括号后,就成了新算式,试一试,写出这个新算式。学生写出后教师板书:  1/5÷[(2/3+1/5)×15]  (1)先议一议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2)议一议: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怎样计算?  (3)在学生充分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课堂练习: 四、教科书第34页“做一做” 五、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8÷2/3-4 计算:1/5÷(2/3+1/5)×15  =8×3/2-4 计算:1/5÷[(2/3+1/5)×15]  =12-4 =1/5÷[(10/15+3/15)×15]  =8(朵) =1/5÷[13/15×15]  =1/5÷13  答:小红还剩8朵花。 =1/65  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第四课时 混合运算练习题  练习内容:教科书第36页内容  练习过程: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在小组内探讨交流  3、汇报应用题解题思路(在全班内)《分数混合运算》教案5  一、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的混合运算式题。本课时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1,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掌握好这部分的内容将对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四步骤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检查等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联系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其中含带分数的乘、除法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探究―研讨”法为主,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课堂氛围。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中又将算理的讲解与学生自主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学生通过计算练习,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互评活动,完善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题的多种有效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程序进行教学  (一)、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1、出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让学生回忆说说运算顺序。强调积、商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2、计算,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写成一个综合算式。与准备题比较有何不同,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所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以旧知唤新知,促进知识迁移。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深化理解,形成一定的技能。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对例1的教学,我大胆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题。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大多缺乏趣味性,想让学生“激情洋溢”地投入到学习中,需要学生自身感兴趣。“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足以见兴趣的重要性。六年级的学生喜欢挑战,喜欢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解决例题便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做完后反馈交流,指名一学生口答运算过程(教师板书)。引导学生通过“看、想、算、查”四个步骤进行练习。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和运算符号;二想,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计算更合理简洁;三算,书写格式正确,认真计算;四查,一步一回头,算一步查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在试一试练  3、习中除要求学生按以上四步骤解题外还鼓励学生互相检查。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计算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丰富多彩,有时又错综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计算中做到细心检查是至关重要的。按这四个步骤解题就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出错率。学生互相检查这一活动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高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练习反馈、巩固升华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正确计算,所以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习。  4、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例题图。提问:要求“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18+×18(+)×18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2、提问:这两道式题的计算结果相等吗?运算顺序呢?第  5一道算式先算什么?第二道算式呢?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交流、订正。  三、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引导: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例1的两种解法。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  让学生按要求直接写出得数,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选择一两题要求说说运算顺序。  3、做练习十第3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每道题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4、做练习十第4、5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新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这一课时的教学,我想说三点:  其一:教学例题的处理――这一例题与以前的教材不太一样,以前的教材这一例题的内容是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的,一是讲运算顺序,一是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而本教材是利用一个例题同时进行了这两个内容的教学。但是例题设计得比较巧妙,利用两种解法,先回顾出运算顺序方面的知识――先乘除再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这一运算顺序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再用两种解法之间的联系及简便性的比较,让学生一步明白乘法的分配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其二:要做好“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的前奏――要让学生通过对分数连乘的回忆,让学生感受到以前的计算已经应用了乘法的另两条运算律。如连乘时的交叉约分就应用了乘法结合律(比如先后两个乘数上进行约分),还有交换律的应用(比如连乘时的第一个数与第三个数的约分),还有连乘时列式的多样性等,都体现了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在上面的补充基础上才能总结出“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光靠一个例题是很难看出来的。  其三:要注意灵活计算――比如“练一练”第1题的第1小题――式中的乘除混合部分应该先化除法为乘法再同时约分计算。要提示学生为了简便,不能忙于约分,要常先或前或后的化一化,再看一看,考虑好计算方法再计算。利用简便方法是为了减少错误率。  要想上好计算课,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贴近学生用真实、扎实、丰实、厚实的教学感染学生,这样的计算课堂一定会告别枯燥,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我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以旧拓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分数混合运算》教案6  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9月30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复习旧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三、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口算练习九第1题  问:分数除法要怎样算?  2、引入新课  这节课,就用学过的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习分数的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1、教学例5  出示例5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出:按照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分数连除,要转化成分数连乘来计算。改写成连乘后,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相乘。  2、教学例6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结  根据例5、例6的学习,你能说一说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要怎样计算吗?  指出:在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里,凡是遇到除以一个数,都可以改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转化成分数连乘来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行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要怎样计算?  练习九第2题第一、二行,第3题第二行。  课后感受  这节课的例题对学生而言很简单,但是练习九的`第3题解方程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解方程上比较合理。《分数混合运算》教案7  教学内容  六年级北师大版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解决有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具体问题,会想策略明晰数量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一样,会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并在计算中养成认真的良好习惯。  3、能解决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画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分数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独立解决。  师:请看情境图,你是怎么想的呢?独立思考1分钟,将你思考的.过程写在草稿本上(2分钟),开始。  二、小组讨论、明晰思路。  师:在小组内交流自已的想法,一会在全班分享。  1、你们组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2、你们组还有什么困惑?  3、最想给大家分享的感悟是什么?  三、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1.对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你有什么想说的?计算时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2、最想给大家分享的感悟是什么,进行本节课的反思与评价。  四、完成书上练习,巩固检测《分数混合运算》教案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页练习十五的第5-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十五第5题  3/8+1/85/9-2/95/6-5/61/3+1/21-5/87/10+5/10  集体口算后校对,并请做错学生说说错误原因。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7+3/8+5/83/7+5/6+4/75/8-(3/8+1/12)2/3-1/4-1/45/6+2/5+1/6+3/55/9+(4/5+4/9)  1、指出: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使用,整数减法运算性质在分数中也同样适用。  2、学生独立完成,六人板演。  3、交流计算方法、运用的知识与计算结果。(1)加法结合律;(2)加法交换律;(3)(4)减法运算性质;(5)(6)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解方程1/2+X=1X-3/7=1/2X+2/3=7/6  1、指出:方程中的X不仅可以是整数或小数,也可以是分数。  2、学生独立完成,三人板演。  3、交流计算方法、运用的知识与计算结果,并请错误的学生说说错误原因。  四、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十五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算式意义与结果,强调单位“1”。  2、改变习题:将“小华调查了全班同学在母亲节送给***礼物”改成“小华调查了全班30位同学在母亲节送给***礼物”。  (1)该怎样解决问题?  (2)为什么方法不变?  强调:这两题都只要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从单位“1”里去掉送鲜花的'1/3,再去掉送贺卡的1/4,剩下的就是送图画的人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所求问题与全班实际的总人数没有关系。  五、延伸  完成书上思考题。  1、计算后找出规律。  2、应用规律直接写得数。  3、应用规律自编加法算式。《分数混合运算》教案9  设计说明  1.注重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能力培养。分数中的估算要比整数、小数的估算难把握一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独立进行估算,然后进行汇报,交流估算的依据。不仅能利用估算检验解题的正确性,还能借此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思考和探究的状态。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立足以学生为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新旧知识的迁移都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水日吗?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呢?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节约用水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三)]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节约用水的话题入手,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旧知铺垫。  课件出示:小刚家八月用水14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九月用水多少吨?  (引导学生画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独立解决问题)  2.变更条件,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小刚家九月用水12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八月用水多少吨?  3.组织学生边读题边思考:  (1)估计哪个月用水量多。  (2)你是根据哪句话来判断哪个月用水量多,哪个月用水量少的?  (3)你判断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交流问题的答案,同学互评,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4.出示自学指导:  (1)尝试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想一想:你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学生独立探究解题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梳理自己的解题思路。  6.展示解题过程。  (1)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学生边画图边说解题思路。  数量关系:八月的用水量-八月用水量的=九月的'用水量  八月的用水量×=九月的用水量  (2)指名板演解题过程。  方法一 解:设八月用水x吨。  x-x=12  x=12  x=14  方法二 解:设八月用水x吨。  x=12  x=12  x=14  (3)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追问:你们为什么用方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并汇报)  (4)引导学生对解题结果进行检验。  (学生先独立检验,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一步理解题意,并结合线段图体会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提升反馈  1.淘气家八月用水14吨,比九月多用了,九月用水多少吨?  (1)试着估算一下哪个月的用水量少,并说出理由。  (2)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3)解题并检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428+639?175 (2)1.8+1.54?30.4  (3)3.2[(1.6+0.7)2 .5] (4)[7+(5.783.12)](41.2?39)  3,口算.  3 + 6  4,小红用8米长的彩带做一些花,如果每朵花用米彩带,小红能做多少朵花  二,新授  在上面第三个问题的后面增加她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还剩多少朵花 (增加问题后就成为例4)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说一说,怎样求还剩多少朵花  3,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  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 ,每朵花用m 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  4,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他们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从以上分析请你推想: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适用于分数吗  通过分析例4的题意我们可以看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数和计算.  三,巩固练习:P34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然后全班校对.引导学生比较计算分数连除或连乘除的两种算法,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统一约分后再计算比分步计算简便.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1),老爷爷每天跑几圈  (2),半圈用哪个数来表示  (3),照这个速度,怎样理解  (4),要求老爷爷每天跑步要用多少时间,要先求出什么  (5),现在你能解答了吗,能解答的自己写出解答过程,不能解答的请教老师.  (6),指名口答解答过程,师生共同订正.  四,全课总结:  1,说一说,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有什么发现吗 有什么想要告诉老师和同学的吗 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分数混合运算》教案11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117 、118 的内容和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一4 题。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同学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算法。  2 .培养同学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2 . 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的表格。  ( l )让同学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身的语言表述出来。  ( 2 )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局部比草地局部多几分之几?"  ( 3 )提问:森林局部指什么?怎样列式?  ( 4 )请同学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方法一: + 一  方法二: + 一  = + 一  = + 一  = 一  =  =  =  ( 5 )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身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 .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贮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 l )先让同学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是什么意思?  ( 2 )请同学列出算式:1 - - 或1 -( + )  ( 3 )请同学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1 - -  1 -( + )  = - -  =1 -( + )  =  =1 -  =  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3 .小结。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同学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依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 .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同学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和书写美观情况。  5 .完成教材第120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 4 题。  同学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 ― 4 题,鼓励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思维训练  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82页练习十五第6-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运算。  2、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整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措施:  设计相应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关注学习困难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五第6题。  学生先回忆等式的性质,指名说一说。  观察每个方程,说说方程的特点。  提示:都要把方程的左边进行化简,再应用等式的性质求方程的解。  学生独立解每个方程,指名板演,进行讲评,提醒学生自觉进行检验。  2、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7/8-2/3)×(7/10+1/5) (2/5+1/3)÷4/5+3/4  3/10÷[1/2×(2/5+4/5)] 7/16÷1/10-7/16÷1/9  (1-1/6÷5/12)×7/6 (4/25×99+4/25)÷1/8  学生独立计算,每人任选三题,同时指名学生板演。  教师结合学生板演情况进行讲评并及时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练习十五第8题。  (1)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你会计算梯形的面积吗?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任选一题。  4、练习十五第9-11题。  (1)分析第9题,学生先读题并列出算式,然后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2)分析第10题,先说说数量关系再列算式,要让学生明白要求两个小队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先要算这两个小队一共采集树种的千克数和这两个小队的总人数。  (3)分析第11题,解决每一问时鼓励学生说数量关系并注意第2小题与第3小题之间的联系。  二、拓展练习  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食堂,星期一用去煤气7/4立方米,星期二用去煤气3/2立方米,两天用的煤气量占本周计划用气量的3/8。这一周计划用多少立方米煤气?  2、工程队运来黄沙9/2吨,运来的水泥比黄沙重量的2/3少1/5吨。黄沙和水泥一共运来多少吨?  3、小华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前3天看了总页数的3/4,后2天准备按1:2看完剩下的页数,最后一天要看多少页?  三、全课总结  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不仅要注意运算顺序,还要注意分数加、减法与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的不同,必须看清什么时候需要通分,什么时候需要先约分再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五第7、9、10、11题。《分数混合运算》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了解整数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乐趣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学重点:  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四、课时安排:  6课时  第1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  教学内容:P75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  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让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1.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的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的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2.学生列式计算后教师小结。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板书,并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2.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想想该怎么算?让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计算后,问: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样。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地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何联系?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出:这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指出: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问: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连在一起,你是怎么处理的?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3.做练习十二第5题  提出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  集体评讲。  4.做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直接写出得数,集体核对。  5.做练习十二第2题的第1竖排  指名板演,集体练习后评讲。  6.做练习十二第3题的第1竖排。  练习后评讲。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做练习十二第2题第2竖排。第3题第2竖排,第4题学生自主完成  后全班交流。  第2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  教学内容:P76-77练习十二第6-11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所学规律和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规律和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前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6/76/111/9312/33/43/5  11/63/11 4/93/8245/6  二、完成练习十二第6-11题  1.完成第6题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练习评讲。  2.完成第7题左边竖排。  让学生先划出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要简便。  4/510/32/510/3 7/83/81/83/8 5/9(18/359/40)  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4.完成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然后解答,集体评讲。  5.完成第9题  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列式解答。  6.完成第11题  学生弄清题意,找出所需条件,列出算式,解答,师生共同评讲。  三、强化训练  1.在( )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4/5( )-2/5=2 ( )6/25-2/77/8=19/4  2.小明是个粗心大意的孩子,在做一道除法算式时,把除数5/6看作5/8来计算,算出的结果是120,这道算式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学生先思考,尝试解答,教师适当点评。  四、本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完成第7题第2竖排,第10题。  六、教学思考题。  第3课时: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P78-79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进  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2.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并出示例题。  学生自由读题,了解题意。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2,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谈话:为了使已知条件之间、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更清楚,可以先画线段图。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画线段图的过程,学生和教师一起操作,完善线段图。  2.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在图上指出来。  各自列式解答,指名板演,期于学生同时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  探讨其他算法  设问: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算?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适当评讲。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  2.完成练一练第2、3题  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解答。(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  集体评讲。  四、总结回顾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第1、2题。  第4课时: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P79-80例3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3-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  思考方法,能正确解决类似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  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王芳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1/3,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全校的三好学生共有96人,其中男生占3/8,女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二、教学例3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默读。  指名学生读题,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从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6这句话中你看出是哪两个量在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  问: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多谁的1/6呢?那么应该把什么时候的班级数看作单位1?  教师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教师再根据线段图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要求今年有多少班,可以先算什么?  请你试着把这道题做一下。  教师找出不同的解法进行板演,并让学生说说思路。  三、完成练一练  1、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2)看线段图分析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2、做第2、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学生直接把结果写在书上,集体核对。  2、练习十三第4题  学生读题后,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进行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  五.本课总结。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第5题  第5课时: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3)  教学内容:P81练习十三第6-11题。  教学目标:1.能正确、熟练、灵活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能正确熟练地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  过两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计算  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二、先指出单位1的量,再把数量关系填写完整。  1.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多5/8。  ( )5/8=( ) ( )(1+5/8)=( )  2.圆珠笔的价钱比钢笔便宜1/4。  ( )1/4=( ) ( )(1-1/4)=()  三、完成练习十三第8-10题  1.完成练习十五第8题  (1)学生先读题,比较两题的异同,并说出每题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解答。  (3)集体评讲。  2.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  (1)学生先读题,并说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解答。  (3)集体评讲。  3.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  读题,弄清题目的意思后,独立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要求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四、创新学习  1.一种商品原价100元,先降价1/10后又提价1/10,现在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元?  2.某建筑队修一条长120千米的公路,先修好了1/2,后又修好了余下的1/2,这时还有多少千米没修?  学生练习,集体评讲时,教师提示:要注意单位1的变化。  五、本节课总结  六、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三第7、11题。  第6课时: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4)  教学内容:P82练习十三第12-18题。  教学目标:通过对比,能正确熟练地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计算  完成练习十三第12题。  二、先指出单位1的量,再把数量关系填写完整。  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7。  ( )2/7=( ) ( )(1+2/7)=( )  2.裤子的价钱比上衣便宜5/8。  ( )5/8=() ( )(1-5/8)=( )  三、完成练习十三第13---18题  1.完成练习十三第13题  (1)学生先读题,比较两题的异同,并说出每题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解答。  (3)集体评讲。指出:每个分率所对应的量不同,得出的结果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2.完成练习十三第15题  (1)学生先读题,比较两题的异同,并说出每题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解答。  (3)集体评讲。指出:一字之差,但所表示的意思却不同,一个表示占计划的1/8,是一个分率;一个是1/8吨,是具体的数量。  3.完成练习十三第16、17题  读题,弄清题目的意思后,独立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要求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四、本节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三第14、18题  六、完成思考题。  读题,引导提问:没有人既不喜欢跳舞又不喜欢唱歌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交流解题方法,集体订正。  七、课后作业:动手做。《分数混合运算》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正确地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对比、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  教师:分数连加、连减为什么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二、学习新课  尝试计算例1。  通过订正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教师:  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吗?  ②例1与准备题比较哪相同?哪不同?(讨论)  ③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板书: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加减计算。说明:虚线框的部分,我们在计算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想,但在做题时这一过程可以省略不写,而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教师: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分两步计算,是一次通分好,还是分步通分好呢? 学生尝试计算并订正。 教师:①怎样计算简便?  ②为什么分步通分简便一些?  说明:虚线框的通分过程,以后计算熟练了可以不写,或写在草稿纸上,也可以直接写出结果,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教师:结果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按照下图的计算步聚列出综合算式,并算出得数。
4、思考题:华和王英比,谁高一些?高多少米?《分数混合运算》教案1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  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笔算下面各题。  24÷4 16×5-37 46 50×[(900-90)÷9]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教学实施  1、例3。  (1)老师整理情境中的信息。  (2)学生明确题意。  (3)学生分析题目并解答  (4)老师提问:可以列综合算式吗?小组讨论并汇报,如何列综合算式。  (5)分析运算顺序。  师问:这两道算式里分别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3、变式练习。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填空。  (1)20米是()米的五分之二,20米的五分之二是()米,20米的五分之二是56米的。  (2)()吨的四分之三比8吨还多1吨。  2、计算。  (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的第1、2、3题。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1―8题。  四、课堂作业设计  1、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口算。【《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相关文章:分数混合运算教案08-25分数混合运算教案15篇03-27数学-分数混合运算课件及教案12-16《分数混合运算》教案设计10-02数学教案-分数混合运算09-29分数加减混合运算09-29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09-29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4-02北师大版分数混合运算教案03-25}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1
上过五年级“小数乘法”一课的教师,都有一种很深的体会:在列竖式笔算时,学生关于数位的对位问题总是一知半解。列3.5×3的竖式,多有图1、图2两种样子,谁也无法说服谁。还有的学生实在搞不清楚,就想出了如图3的列式。其实不难想象,出现这些问题,正是受到小数加减法列竖式要求数位对齐的负迁移。尽管教师多次强调小数乘法列竖式要末位对齐,但当学生坚持说图1也没错时,教师也显得有些无可奈何了。很明显,图4~图6也说明,在列竖式的过程中学生很难摆脱小数的束缚,带来的后果是,要么算错,要么算不下去。
我们知道,整数乘法的竖式与它的横式思考方式是一样的,都是运用乘法分配律。例如32×14就是4个32与10个32的和,列竖式也正是这样的过程体现。但是到小数就有点不一样了。其实3.2×14也完全可以想成4个3.2与10个3.2的和(从算理上讲,列竖式这样去想也是对的,如图5),但是真正在列竖式时我们却把它们当作整数乘法去推算的,中间过程并不会出现小数。如果认可了图5的正确,那么像图4这样的错误率就更高了。
教师引导学生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算(图7),也一起分析了算理,但学生的视觉“告诉”他,这样做“很不和谐”:小数相乘中间过程却是整数,到最后又是小数。所以“小数乘法”教学的真正难点是帮助学生越过这个坎。教师对此一般的做法就是“充分感受、正面强化”,笔者以往也一直都是这样操作的。但是学生升到六年级之后再去问他们,为什么图7竖式中间过程没有小数?他们多是含糊其辞,最后总是以“以前老师是这样教的”来结束问答。于是笔者大胆设想,不妨把小数乘法直接改成整数乘法(在列竖式之前),用列整数乘法竖式进行推算(如图8),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
二、设计过程及前后比对
【设计第一稿】
在正式决定上这节课之前,笔者对本课教材进行了分析,也进行了多版本教材间的比对,发现了一些共同的地方:一般都在具体情境中引出小数乘法算式,用多种方法思考答案(如转化成加法算、转化单位算、数形结合算等),通过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算理分析,最后是熟练巩固。遵循这样的思路,笔者设计了教学的第一稿。
(一)复习铺垫
1.出示图9,请学生快速口答。
2.说算法:说说速算的办法。(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3.环节过渡:3.5×3是否也与小数点位置移动有关?
(二)新授展开
1.给算式3.5×3赋予一定的现实情境(市场里买东西,西红柿3.5元/千克)。
重温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2.讨论交流,用学过的方法求出3.5×3的答案。(强调:已学过)学生中一般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转换算法,用加法做――点拨小数乘法的意义。
(2)转换单位,化元为角――化成整数算。
(3)分解小数,分步计算――运用乘法分配律。
3.尝试用竖式计算,使过程更简洁。一般学生中会出现两种情况(见图10)。
4.找出两种方法的共同之处:都是将3与3、5分别相乘。引导发现与之相关的整数乘法算式(见图11)。从运算角度进行算理分析。
5.及时巩固,强调照样子写出思考过程(图12:6.4×4,6.32×3)。
6.重点讨论:左右两个竖式“保留哪一个”,明白用整数乘法竖式可以解决小数乘法计算的道理。
7.即时练习两道题,特别是两位数乘两位数(5.4×5,5.4×42)。
(三)练习巩固
1.基础练习:口算6道题,强化算法。
2.实践应用:出1道关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关注小数末尾去零的问题。
3.拓展提升:同一个竖式可以解决许多小数乘法计算的思考分析。
按照这样的教学设计经过两次课堂试教以后,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在新授展开的第一步,请学生用学过的方法求出3.5×3的答案,学生似乎并不领会,计算这个答案似乎仅凭经验或直觉就可以得到(学生有太多的购物经验了),不需要什么方法。在笔者的一再要求下,转换方法、转换单位、分解小数用分配律算等方式总算都呈现出来了,但总体感觉是算法多样化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多少课堂兴奋。
问题二:在新授展开的第四步,要求学生从运算的角度进行算理分析时,课堂也比较沉闷。因为前面已经知道10.5这个答案了,为什么还要这么复杂地分析来分析去。学生大多对此表示不理解。
问题三:在新授展开的第六步,笔者意在通过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接受用整数乘法可以推算小数乘法,因此在列竖式时直接列成整数乘法竖式就行。但笔者的良苦用心学生并没有领情。到最后笔者只能强调,右边整数乘法这个竖式其实就是我们很重要的思考过程,在计算时只要保留这一个过程即可,随即把左边的竖式隐去。
问题四:在新授展开的第七步出现了课堂生成,既是问题也是契机。学生在列5.4×42的竖式时,出现了两种竖式,这说明有些学生还没有真正接受前面的知识。列图13的学生很快算出了答案,列图14的学生一直在嘀咕――怎么算呀,我哪写错了。于是笔者进行了干预:“像图14的算法,如果没有列成整数乘法的竖式,大家看看,是不是出现问题了,这位同学算不下去了。请下面哪位同学来帮一下,稍加改动,他就会明白了。”于是有学生上来将竖式21.6中出现的小数点擦去,也算出了226.8,笔者真的很无奈。
良好的设计意图并没有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是需要反思的。回到教材,对比教材中的示例(例1:3.5×3与例2:0.72×5)。例1主要是在具体情境下理解不同的算法(有单位支撑),例2是脱离了具体情境,运用转化整数的方法,从积的变化规律的角度去进行分析的,并且这两个例题所出示的具体算式是不一样的。而笔者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试图将例1与例2通过同一个材料3.5×3给以集中体现,学生显得有些思维疲倦。在知道答案的情况下还要进行不断的思考分析,让学生提不起精神。反思整个设计,总的来说学习材料缺少吸引性,思考力度缺少挑战性,教师给予的多,学生体验的少。笔者想重点体现的“用整数乘法(竖式)推算小数乘法结果”这一核心思想并没有出自学生主动的发现与积极的感悟,多的是“被发现”与“被灌输”。为破解问题,笔者进行了重新设计。
【设计第二稿】
(一)复习铺垫
口算
(设计意图:三组题逐一先后出现,图15因为数据简单,学生可以直接算答案,也可以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算,图16迫使学生自觉地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算,图17更抽象,在54还没给出之前是算不出来的,给出54以后,有学生会去想是多少,然后再进行填空计算,有的学生会沿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这样的学习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又伴随着不断地“发现”,他们会体验这种“发现”的乐趣,这是用数学本身去吸引学生。)
(二)新授展开
1.口算。
6组题逐一先后出现,特别在图18、图21、图22、图23处作重点展开讨论。
(1)讨论图18:学生受到前面复习的迁移能很快算出3.5×3的答案10.5,教师反问:以前整数乘法里我们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难道小数乘法也适合用积的变化规律?你能说明理由吗?由此学生将主动寻找各种算理来说明问题。方法主要也是前面第一稿中讲到的“转换为加法”“借用或转换单位”“分解小数用乘法分配律”等方法,但是这种学习状态是积极的,因为他们想努力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是为自己找理由。这里教师重点写出35―3.5、105―10.5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讨论图21:这里有一个数未知,你竟然也算得出答案?这样的提问一下子将学生的地位抬高了,他们的解释是积极的、愉快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很有能耐”。
(3)讨论图22:这题上下要反着出。先出3.15×14=,然后提问,你想知道哪个整数乘法算式?根据学生的要求,教师再给出315×14=4410,学生很快就推算出答案,并主动给出推算的过程。教师重点写出315―3.15,4410―44.1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4)讨论图23:继续图22的方式,上下两题反着出,先出6.42×13=,然后提问,你想知道哪个整数乘法算式?学生提要求,但教师只给出642×13=,并不像图22那样直接告知整数乘法的答案,由此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将合一指向642×13的竖式解答, 他们会快速算出答案8346,进而推算出小数乘法的正确答案。学生在计算答案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2.小结提炼。
(1)呈现板书并交流。
(设计意图:小数乘法通过整数竖式推算出来,此时已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行为,无须强调,教师只需追问一下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进而将扩大、缩小的倍数关系补充完整,让思维外显出来。然后重点强调,以后这样的小数乘法计算我们就可以通过整数乘法竖式将它推算出来,为书写简便,整数乘法的横式与板书中的扩大缩小的书写都可以省略不写。整数乘法这个老朋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小数乘法这一新知识,随后与下一环节中的巩固练习相衔接。)
(三)练习巩固
1.基本练习,注意写竖式过程与书写格式。
2.算用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3.拓展提升,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整数乘法竖式可以解决许多小数乘法问题。
重新设计的“小数乘法”一课,经过课堂检验,顺利地解决了第一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中时而紧张、时而愉悦、时而兴奋,专注力很高。教材中强调小数乘法的计算结果一般要舍去小数末尾的0,这作为一个知识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讲了多次,还是会有学生忘记。有的学生搞错了先后顺序,先去掉了末尾的0,再添小数点。而在笔者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中没有任何提及,学生很自觉地省略了,这是一个很意外的发现。仔细想来,因为根据整数除法的学习经验,一个整十,整百…数除以10,100…在心算过程中,它们末尾的0早已被自动抵消掉了。
三、写在最后
在文中,有一问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以前整数乘法里我们在运用积的变化规律,难道小数乘法也适合用积的变化规律?笔者以为,这种规律的迁移是否合理虽然不需要证明,但需要讨论,就像整数加法交换律、小数加法交换律、分数加法交换律,虽然难度很小,但教材都安排了新课,因为在学生看来,整数与小数毕竟长得不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全体学生并非一下子都能想到“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最后将答案进行推算”的最重要的原因。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提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89-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作为教师常用的一种手段,设计有效提问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无意义,不能真正启发学生思维,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就只剩下了简单机械地重复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把握也就难以达到深刻。要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有效,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要提的问题。
一、试探性提问
在教学中,教师试探性的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在学生学习新知时,教师通过试探性的提问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状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与进度,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教学“认识负数”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学习情境(图片展示):某游乐场举行了一次冰雕展会,在展会现场,整个冰雕展区的温度为零下15℃。
师:请问零下15℃一般可以如何表示呢?
生(齐):用负数表示。
师:你们是从哪知道这个信息的?
生1:天气预报。
生2:我是从“零下”这个词语知道的。
师:真棒,看来大家对负数都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负数吧!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零下15℃一般可以如何表示呢?”这个试探性的提问了解到学生对负数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教师把准教学脉络奠定了基础,使课堂的展开更顺利。
二、引导性提问
正确理解数学信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理解困难时,教师要善于通过引导性提问的设计,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引领学生步步深入,从而获得对数学信息的真正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小数乘整数”时,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整数乘整数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师没有直接教学生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并总结学习规律。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很快探究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即可先将小数看成整数计算,再点上小数点。
师:小数乘整数时,为什么乘数的小数位数跟积的小数位数一样?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3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教学教案
【设计理念】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以上已习得的知识、经验对本节课知识的构建非常有必要 ,因此我们在课的设计上力求沟通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教材以三峡工程——三峡发电了为素材引入课题,以“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着力点,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算理和方法上。引导学生在小数乘法到整数乘法的转化过程中逐步达成“理解小数乘整数”算理这一目标,最终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生能说出算理,明白计算方法,并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环节引导学生能进行有序的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
3.在对算理的学习交流时,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思想,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规范数学表达。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小数乘整数在生活中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2、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探索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音乐、自制答题板。
【教学学法】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学手段】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等数学活动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判断、比较、归纳、总结等方式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课例前测
班级: 姓名: 等级:
1.直接写出得数。
0.8×10= 25.6÷100= 0.37×100=
37.5÷100= 59.7÷1000= 0.37×1000=
缩小它的 ( )
2.按要求填一填。
0.568 扩大到它的10倍是( ),0.568缩小到它的100倍是( )
56.48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 56.48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是 ( )。
430.6扩大它的1000倍是( ) ,430.6缩小到它的一千分之一是 ( ).
3.列竖式计算
25×7= 48×16 =
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我们上什么课?数学课。数学离不开算数这一关,快想想到现在你都学过哪些计算技能?口算是一种吧,……横式]竖式、简算。
让我们做个课前小热身,快速抢答得数!
21×9=
210×9=
2100×9=
我们之所以答得这么快,是因为这几道题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
再仔细观察这组题目及得数,这个规律是什么?
生:增加0,也就是把原数扩大到它的10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师: 21×9= 2100×9= 那这两道呢?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生:也就是说:从上往下观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师:说的很好,咱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从下往上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积也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师: 对,小小计算也存有大智慧!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对我们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齐读一下:
【设计意图:导入复习部分的创设意在唤起学生已有的旧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知识做思维方式和知识上的铺垫。】学生探索一下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对后面的学习探索留下一点经验储备。
二、提出问题
师:智慧能够创造奇迹。2009年,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它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效益等诸多方面都闻名于世界。想不想亲自目睹下他的风采?(想)请看! [放录像]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师: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乘法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设计意图:入情入境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想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意在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小结: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可以吗?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58.6×6
三、解决问题:
1、估算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用以前的方法先来估一估这个算式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生:58.6≈60,60×6=360,58.6×6≈360(万千瓦时)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意识的培养要渗透在计算教学中,从而为后面学生计算精确值提供依据。)
2.精确计算
师:那么58.6×6?的准确结果是多少呢?想一想,能不能利用学过的各种计算知识,来算出58.6×6的准确结果呢?(给点思考时间)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生:(读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评析:形象的情景教学,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同时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生1:58.6×6
三、 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2: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师:对!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可今天遇到了小数乘法。动脑想想,怎样计算58.6×6?
(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
师:有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进行小组合作!注意:第一,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第二,小组长记录下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方法。第三,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开始活动!
【评析:当学生发现了对“小数乘法”这个新知识还不理解时,就会产生求知的渴望,都希望自己成为“探索者”,把做题的方法弄个明白,于是他们就会去思考、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就象种子一样,生长成新的知识,并且这些新知识的“根”就扎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片“沃土”上。】
3、交流方法:
师:哪位同学向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
第一种:连加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58.6+58.6+58.6+58.6+58.6+58.6= 351.6 我们的做法怎么样?
生2:我觉得有些麻烦,如果乘300多,你是不是就把300多个58.6相加啊?
师:确实太麻烦了。你不但理解了他们的方法,而且还有了更深入的分析。不过,这个小组小数乘法不会做,就想到用小数加法来解决,也动脑思考了!
【评析:“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给他人听,更要在理解他人的算法中做出分析和判断,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真正的沟通,我们还听到教师的评价不但对生2的质疑予以了肯定,同时也表扬了生1开动脑筋努力探索的解题方法。】
第二种:先×10,后÷10
师:还有哪个组想交流?(指生交流)咱们注意听,有疑问就问!
生1:×10就是把58.6变成586,按照586×6算出结果,还要再把得数÷10,这就能得到58.6×6的积。
师:对于这种方法,你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2:你们为什么要先×10,最后又÷10?
师: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用心思考了。
生1:(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象我们小组加减分一样,早晨加了一分,可又被一位同学扣掉一分,互相抵消了,既没加也没减。
师:多形象的比喻!这样解释明白吗?还有问题吗?
生3:为什么要把58.6×10变成586?
生1:58.6×6不会做,变成586×6,这是整数乘法,我们熟悉、好算!
生3:噢!明白了!
师:真是个好主意!这个方法很巧妙。你们组不但会思考,而且能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评析:“学贵生疑”。“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还有问题吗?”——教会学生善于质疑问难,为实现生生互动创造基础。同时将这些问题直接抛给了学生,拓展了学生与学生直接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与学生直接对话。】
第三种:58×6+06. ×6
师:你们小组有什么好方法?
生1:我们把58.6分成58和0.6两部份,分别和6相乘:58×6=348 0.6×6=3.6 3.6+348=351.6
师:大家明白了他们的方法吗?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想的?
(生2把这种方法又介绍了一遍)
师:你知道为什么0.6×6得3.6,他们怎么算的?
生2:6×6=36,0.6×6=3.6。
师:哦!也是把0.6看成整数来计算!
【评析:学生的交流让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从同学身上学到的许多东西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
第四种:竖式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来看看你们小组的方法!
生1:我们列了一个竖式。遮住小数点,不看。直接算586×6=3516,最后把小数点加上去。
师:注意到没有,他刚才做了一个很形象的动作是什么?
生2:遮住小数点!
师:哎!把小数点遮住,他们先算什么?
生3:586×6
师:这个小组也是先把小数变成整数来做的。
【评析:“遮住”虽然学生的语言是稚嫩的,但不难发现,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法更接近了转化的思想。教师就是要做一个发现者,随时注意学生所传达出来的信息,适时点拨,点燃学生想说、想表现的欲望。】
师: (把第二种方法和最后一种方法同时展示,进行对比分析。)哎?那大家看一下,这两个小组的解体思路就是不谋而合的?
生:(恍然大悟)都是变成整数来计算的。
师:(指一生)来!咱俩一起合作!把你们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
他们都是,先把58.6扩大到原来的10倍成为586。
再用586和6相乘得到3516,3516是谁的得数?
怎样才能得到原来58.6×6的积呢?
生:把3516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这句话很重要我把它记下来。
小数点点在哪?
生:点在6的前面。
师:这个小数点可不是随便点上去的。是把3516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就得到了351.6
(指生完整的介绍一遍竖式方法的思路。)
【评析:在这里,你不但看到了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4、总结思想
师:多清晰的思路!同学们,你知道吗?刚才咱们在这整个的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不熟悉的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加法,或者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旧知识来解决。
【评析: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如果没有思想的引领,方法也只能是一种笨拙的工具。在此,学生在经历了一个数学家发现的过程后,感受到了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这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实际计算时不用写出来。只需像这样列竖式计算。
四:巩固练习
师:我这里还有一道题,你会算吗? 13.2×4
学生独立完成,找一名同学讲讲计算过程!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不对!
师:再看这个问题,“2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列出算式!观察这个算式与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生:刚才我们做的是小数乘一位整数,这是小数乘两位整数。
师:试试看!写在题板上。如果有问题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
师:(出示错题)刚才,老师发现有位同学是这样做的!你对他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看法?
生:因为这次是乘两位整数,其实这都是计算过程,都要按照整数乘法计算,不用点小数点。到了最后的结果我们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其实呀!我们还要好好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了个醒。如果还有错的也不要着急。就像这样,先仔细找找原因,再改过来!
【评析: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是难点,学生出错很正常。老师抓住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通过交流找到错误原因,再次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计算一位小数乘整数时,先把一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转化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然后把结果缩小到原来得1/10,就得到最后的得数。
五、实际应用:
师: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最 后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段有趣的小故事,一起来看!
(故事内容:老爷爷在卖苹果,1.5元一斤。小姑娘过来讲价:“太贵了,5元钱3斤卖不卖?”,老爷爷说:“不卖!不卖!”)
师:看到有的同学笑了,能不能说说你笑什么?
生1:3斤只有4.5元。如果卖5元钱3斤能多赚5角,老爷爷居然还不卖!
生2:小姑娘不会讲价,5元钱3斤,越讲越高!哪有这样讲价的?
师:看来不学会小数乘法的知识是不行的。刚才大家都认为老爷爷傻,其实呀,换一个角度想,老爷爷可能并不傻,他不贪图眼前的小利,讲究的是诚信经营。
【评析:摆脱了唯知识的教学,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小故事在本节课里起到了联系实际,重视应用的作用。最后那句平时无华的话,拥有着一种大教学的观念,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铺垫着点滴基础。可以想象,学生在这样辩证思想的长期熏陶下,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同时,认识世界、评价他人时不会那么狭隘。】
师:这节课,还有几个有关小数乘法的问题,以后继续研究。今天咱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堂堂清后测
班级: 姓名: 等级:
1.直接写出得数。
0.73×10 = 0.73×100 = 0.73×1000=
1.3×3= 1.3×30= 0.13×300 =
2.使用竖式计算。
13×2.5= 0.35×47= 2.48×60=
3.解决问题
1. 一头山羊每天产奶19.6千克,照这样计算,这头山羊10月份可以产奶多少千克?
2.2003年著名的旅游景点孔孟之乡——曲阜“三孔”平均每月接待游客9.8万人。2003年曲阜“三孔”全年接待游客约多少万人?
看了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教学教案的人还看:
1.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3.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4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教案
【设计理念】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以上已习得的知识、经验对本节课知识的构建非常有必要 ,因此我们在课的设计上力求沟通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教材以三峡工程——三峡发电了为素材引入课题,以“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着力点,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算理和方法上。引导学生在小数乘法到整数乘法的转化过程中逐步达成“理解小数乘整数”算理这一目标,最终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生能说出算理,明白计算方法,并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环节引导学生能进行有序的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
3.在对算理的学习交流时,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思想,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规范数学表达。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小数乘整数在生活中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2、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探索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音乐、自制答题板。
【教学学法】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学手段】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等数学活动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判断、比较、归纳、总结等方式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课例前测
班级: 姓名: 等级:
1.直接写出得数。
0.8×10= 25.6÷100= 0.37×100=
37.5÷100= 59.7÷1000= 0.37×1000=
缩小它的 ( )
2.按要求填一填。
0.568 扩大到它的10倍是( ),0.568缩小到它的100倍是( )
56.48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 56.48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是 ( )。
430.6扩大它的1000倍是( ) ,430.6缩小到它的一千分之一是 ( ).
3.列竖式计算
25×7= 48×16 =
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我们上什么课?数学课。数学离不开算数这一关,快想想到现在你都学过哪些计算技能?口算是一种吧,……横式]竖式、简算。
让我们做个课前小热身,快速抢答得数!
21×9=
210×9=
2100×9=
我们之所以答得这么快,是因为这几道题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
再仔细观察这组题目及得数,这个规律是什么?
生:增加0,也就是把原数扩大到它的10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师: 21×9= 2100×9= 那这两道呢?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生:也就是说:从上往下观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师:说的很好,咱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从下往上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积也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师: 对,小小计算也存有大智慧!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对我们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齐读一下:
【设计意图:导入复习部分的创设意在唤起学生已有的旧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知识做思维方式和知识上的铺垫。】学生探索一下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对后面的学习探索留下一点经验储备。
二、提出问题
师:智慧能够创造奇迹。2009年,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它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效益等诸多方面都闻名于世界。想不想亲自目睹下他的风采?(想)请看! [放录像]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师: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乘法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设计意图:入情入境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想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意在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小结: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可以吗?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58.6×6
三、解决问题:
1、估算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用以前的方法先来估一估这个算式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生:58.6≈60,60×6=360,58.6×6≈360(万千瓦时)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意识的培养要渗透在计算教学中,从而为后面学生计算精确值提供依据。)
2.精确计算
师:那么58.6×6?的准确结果是多少呢?想一想,能不能利用学过的各种计算知识,来算出58.6×6的准确结果呢?(给点思考时间)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生:(读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评析:形象的情景教学,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同时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生1:58.6×6
三、 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2: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师:对!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可今天遇到了小数乘法。动脑想想,怎样计算58.6×6?
(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
师:有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进行小组合作!注意:第一,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第二,小组长记录下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方法。第三,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开始活动!
【评析:当学生发现了对“小数乘法”这个新知识还不理解时,就会产生求知的渴望,都希望自己成为“探索者”,把做题的方法弄个明白,于是他们就会去思考、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就象种子一样,生长成新的知识,并且这些新知识的“根”就扎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片“沃土”上。】
3、交流方法:
师:哪位同学向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
第一种:连加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58.6+58.6+58.6+58.6+58.6+58.6= 351.6 我们的做法怎么样?
生2:我觉得有些麻烦,如果乘300多,你是不是就把300多个58.6相加啊?
师:确实太麻烦了。你不但理解了他们的方法,而且还有了更深入的分析。不过,这个小组小数乘法不会做,就想到用小数加法来解决,也动脑思考了!
【评析:“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给他人听,更要在理解他人的算法中做出分析和判断,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真正的沟通,我们还听到教师的评价不但对生2的质疑予以了肯定,同时也表扬了生1开动脑筋努力探索的解题方法。】
第二种:先×10,后÷10
师:还有哪个组想交流?(指生交流)咱们注意听,有疑问就问!
生1:×10就是把58.6变成586,按照586×6算出结果,还要再把得数÷10,这就能得到58.6×6的积。
师:对于这种方法,你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2:你们为什么要先×10,最后又÷10?
师: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用心思考了。
生1:(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象我们小组加减分一样,早晨加了一分,可又被一位同学扣掉一分,互相抵消了,既没加也没减。
师:多形象的比喻!这样解释明白吗?还有问题吗?
生3:为什么要把58.6×10变成586?
生1:58.6×6不会做,变成586×6,这是整数乘法,我们熟悉、好算!
生3:噢!明白了!
师:真是个好主意!这个方法很巧妙。你们组不但会思考,而且能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评析:“学贵生疑”。“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还有问题吗?”——教会学生善于质疑问难,为实现生生互动创造基础。同时将这些问题直接抛给了学生,拓展了学生与学生直接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与学生直接对话。】
第三种:58×6+06. ×6
师:你们小组有什么好方法?
生1:我们把58.6分成58和0.6两部份,分别和6相乘:58×6=348 0.6×6=3.6 3.6+348=351.6
师:大家明白了他们的方法吗?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想的?
(生2把这种方法又介绍了一遍)
师:你知道为什么0.6×6得3.6,他们怎么算的?
生2:6×6=36,0.6×6=3.6。
师:哦!也是把0.6看成整数来计算!
【评析:学生的交流让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从同学身上学到的许多东西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
第四种:竖式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来看看你们小组的方法!
生1:我们列了一个竖式。遮住小数点,不看。直接算586×6=3516,最后把小数点加上去。
师:注意到没有,他刚才做了一个很形象的动作是什么?
生2:遮住小数点!
师:哎!把小数点遮住,他们先算什么?
生3:586×6
师:这个小组也是先把小数变成整数来做的。
【评析:“遮住”虽然学生的语言是稚嫩的,但不难发现,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法更接近了转化的思想。教师就是要做一个发现者,随时注意学生所传达出来的信息,适时点拨,点燃学生想说、想表现的欲望。】
师: (把第二种方法和最后一种方法同时展示,进行对比分析。)哎?那大家看一下,这两个小组的解体思路就是不谋而合的?
生:(恍然大悟)都是变成整数来计算的。
师:(指一生)来!咱俩一起合作!把你们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
他们都是,先把58.6扩大到原来的10倍成为586。
再用586和6相乘得到3516,3516是谁的得数?
怎样才能得到原来58.6×6的积呢?
生:把3516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这句话很重要我把它记下来。
小数点点在哪?
生:点在6的前面。
师:这个小数点可不是随便点上去的。是把3516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就得到了351.6
(指生完整的介绍一遍竖式方法的思路。)
【评析:在这里,你不但看到了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4、总结思想
师:多清晰的思路!同学们,你知道吗?刚才咱们在这整个的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不熟悉的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加法,或者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旧知识来解决。
【评析: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如果没有思想的引领,方法也只能是一种笨拙的工具。在此,学生在经历了一个数学家发现的过程后,感受到了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这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实际计算时不用写出来。只需像这样列竖式计算。
四:巩固练习
师:我这里还有一道题,你会算吗? 13.2×4
学生独立完成,找一名同学讲讲计算过程!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不对!
师:再看这个问题,“2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列出算式!观察这个算式与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生:刚才我们做的是小数乘一位整数,这是小数乘两位整数。
师:试试看!写在题板上。如果有问题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
师:(出示错题)刚才,老师发现有位同学是这样做的!你对他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看法?
生:因为这次是乘两位整数,其实这都是计算过程,都要按照整数乘法计算,不用点小数点。到了最后的结果我们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其实呀!我们还要好好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了个醒。如果还有错的也不要着急。就像这样,先仔细找找原因,再改过来!
【评析: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是难点,学生出错很正常。老师抓住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通过交流找到错误原因,再次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计算一位小数乘整数时,先把一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转化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然后把结果缩小到原来得1/10,就得到最后的得数。
五、实际应用:
师: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最 后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段有趣的小故事,一起来看!
(故事内容:老爷爷在卖苹果,1.5元一斤。小姑娘过来讲价:“太贵了,5元钱3斤卖不卖?”,老爷爷说:“不卖!不卖!”)
师:看到有的同学笑了,能不能说说你笑什么?
生1:3斤只有4.5元。如果卖5元钱3斤能多赚5角,老爷爷居然还不卖!
生2:小姑娘不会讲价,5元钱3斤,越讲越高!哪有这样讲价的?
师:看来不学会小数乘法的知识是不行的。刚才大家都认为老爷爷傻,其实呀,换一个角度想,老爷爷可能并不傻,他不贪图眼前的小利,讲究的是诚信经营。
【评析:摆脱了唯知识的教学,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小故事在本节课里起到了联系实际,重视应用的作用。最后那句平时无华的话,拥有着一种大教学的观念,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铺垫着点滴基础。可以想象,学生在这样辩证思想的长期熏陶下,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同时,认识世界、评价他人时不会那么狭隘。】
师:这节课,还有几个有关小数乘法的问题,以后继续研究。今天咱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看了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的人还看:
1.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建议
2.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以及教案
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4.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5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第三课时(第4页)“小数乘小数”中的例3,是小数乘小数(不需添0占位)。这是学生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本节课设计分为三个环节:①复习旧知,铺垫新知。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复习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运算。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利用旧知识的迁移很快地掌握新知识。②探究算法,明白算理。利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使学生了解计算的算理。③总结方法,拓展思考。此部分是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总结,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是本节课知识的结束,而是新知识的开始,长期的训练能培养学生们深入思考的习惯。
学情分析
第一,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知识铺垫。
第二,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类推理能力,他们能在做题过程中,借助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经验,自主探索,把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运算。
第三,五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会运用多种感官来接受外部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能正确笔算小数乘小数(不需添0占位),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发现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环境与准备
在计算机上安装播放器;建立班级QQ群;在“一起作业网”上建立网上班级,每位学生拥有一个账号和对应的密码。
教学过程
1.巧妙创境,激趣引入
我们利用我国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唐僧师徒四人创设了一个情境,即在21世纪,唐僧为了使徒弟们更快地适应新生活,特意开办了“三藏课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动画人物导入本课,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很快进入到对知识的学习中。
2.找准起点,复习引入
出示“43×58”,复习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小数乘小数是基于整数乘整数的学习而进行的学习活动,因此,可以先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以便其更好地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3.探究算法,明白算理
(后续以师徒四人为主线抛出的几个学习任务,被放在一个故事情境中,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自然兴趣浓厚,接受起来也更容易一些。)
①唐僧出示例题:“一斤桃子0.8元,要买2.4斤,为师要付多少钱?”
猪八戒抢答:“师父,这个简单,我会用竖式计算。2.4×0.8,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因为24×8=192,所以192的小数点与乘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19.2。师父,快表扬我吧。”
(反例是纠正错误的常用方法,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特别是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适时选用反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其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在这里,借助猪八戒“粗心”的人物特点出示一个学生在此知识的学习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反例,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带着审视、批判的思想,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和掌握。)
②悟空发言:“哈哈,过了这么多年,你还是不爱认真思考。不用师父教你,俺老孙来给你说说。把2.4看成24,它扩大了10倍;把0.8看成8,它也扩大了10倍,它们的积就扩大了100倍,所以应当把24×8的积缩小100倍才对。2.4×0.8的积应当是1.92。师弟们,懂了没?”
(利用“悟空”聪明的人物特点来纠正猪八戒的错误,这样既能给学生以正确方法的示范,也能让在前期发现猪八戒的错误的学生,对自己予以肯定,认为和悟空一样聪明,可谓“一举两得”。)
然后师徒四人一起来观察这个竖式,发现“2.4是一个一位小数,0.8也是一个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相乘的积是两位小数”。
③沙僧:“猴哥,俺懂了,让我来说说‘1.92×0.9’这道题吧。先把1.92扩大100倍,看作192;把0.9扩大10倍,看作9。192×9等于1728,它是1.92×0.9扩大1000倍后的结果,所以要把1728缩小1000倍,就是1.728。”
悟空:“完全正确。八戒,你懂了吗?”
(此环节中,利用沙僧“勤学、踏实”的人物性格来再次帮助学生巩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以便他们消化新知识。)
最后师徒四人再一起来观察竖式,发现“1.92是一个两位小数,0.9是一个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的积的小数位数应该是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因此,积应该为三位小数”。
(两次对竖式中小数位数的观察,是对难点的突破。)
4.总结方法,拓展思考
①猪八戒总结小数乘小数的方法:第一步,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上小数点。第二步,点小数点时,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只要细心、肯学,及时纠正之前的错误,同样还能成为优秀的学生。这也是对平常爱犯些小错误的学生给予心理暗示,告诉他们不要灰心,不要放弃。)
②总结小数乘小数的儿歌:小数乘法很简单,先看整数乘整数。乘数小数共几位,积中小数与之同。(儿歌朗朗上口,便于学生对小数乘小数方法的记忆。)
③如果我们在积上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点,该怎么办呢?(学习应该是开放互通的,所以此处设疑是为了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激发他们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
5.巩固训练,提升技能
学生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之后,进入“一起作业网”完成测试题,以检测学习效果。学生不仅能及时看到自己的做题情况,而且遇到错题时还可以点击查看错题解析,以便及时纠正错误思路。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计算机在线生成的全面分析数据对学生的完成效果和成绩进行及时的评价,以帮助学生及时地消灭知识薄弱点。
设计亮点
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微视频作为一种新的知识载体,它具备了时间短、问题聚焦、主题突出、易传播、可反复观看等特点。利用它,可以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本节课制作的微视频,基于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旨在帮助学生快乐自学,突破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1.正误对比,凸显重点
在微视频制作中,针对2.4×0.8=,我们呈现了两种计算方式:一种是正确的计算方式,另一种是学生易犯的错误形式。受到“用竖式计算小数点加减时,要把小数点对齐”知识的负迁移的影响,在用竖式计算时,学生往往会把积的小数点与乘数的小数点对齐,这样得到的积是19.2。这一错误的计算形式与正确的计算形式形成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其对本节课重点的了解。
2.及时总结,突破难点
当正确的竖式方法被写出来后,学生及时对算式进行观察总结:一个乘数是一位小数,另一个乘数也是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的积就是两位小数;一个乘数是两位小数,另一个乘数是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的积就是三位小数。同时,我们也对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进行了总结。这样从两方面实现了对难点的突破。
3.儿歌助力,提高效率
儿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相对于枯燥的文字叙述来说,学生对儿歌更容易理解并记忆。因此,我们编写了一首儿歌:小数乘法很简单,先看整数乘整数。乘数小数共几位,积中小数与之同。朗朗上口的语言节奏,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
4.巧妙留白,引发思考
此次微视频针对的是小数乘小数(不需添0占位)制作的。如果最后的结尾只是总结新知识,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所以在视频的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在积上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点,该怎么办呢?这样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时刻延伸的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6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口算乘法中又包括,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和每 位积不满十的一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几百几十数;笔算乘法又包括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不进位的、 进位的),被乘数中间有0,末尾有0 的乘法。
二、本单元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是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又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多位数 乘法,不论乘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一位数乘多位数。
三、本单元编写特点
1. 适当加强口算。
为加强口算与笔算的联系,为学习笔算做好准备,特意把口算提到笔算之前进行教学,还适当扩展了口算 的范围。如在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中,开始教学口算乘法,并且先出现一位数乘两位数而每位乘积不满10 的, 如12×3等;另外增加了一位数乘几百几十而每位乘积不满10 的,如120×3 等。学生掌握这些口算,便于理解笔 算的算理。
2. 适当调整了笔算乘法的教学顺序。
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虽然被乘数的位数不同,但算理、算法是基本相同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 是使学生掌握乘的顺序和某位乘积满10 如何进位的问题。教材中一开始先教学一位数乘二、三位数,每位乘积 不满10的,以解决乘的顺序问题,接着教学一位数乘四位数,引导学生类推。然后教学某位乘积满10 的和每位 乘积都满10 的,着重使学生理解积满10 进位的道理,并掌握进位的方法。这样安排仅规律明显,而且重点突 出。
3. 注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材中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类推出某部分新知识。如教学被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时,先 举被乘数末尾有一个0 的例子,说明简便算法,然后出现被乘数末尾有两个0 的例子, 引导学生类推出简便算法 ,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4. 注意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如教学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以后,引导学生想怎样计算简便? 从中找出它们的共同规律,总结出简便算法。
四、备课建议
1. 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
口算乘法主要是解决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两位数;乘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编者对这些内 容共设了4 个例题。例1、例2 主要是教学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数,至于乘整千的数,学生可以类推出简算方 法。这两个例题教材中都配有直观图,并在虚线框中说明了思维方法和过程。教学时,可通过让学生操作学具 理解口算乘法的算理和算法,重点应是例1。
例3、例4 主要是解决每位乘积不满10 的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乘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这两个例题中例3 是重点,可以让学生操作学具,讨论交流,使其明白可以把被乘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以乘数后再相加 的算理和算法。
笔算乘法主要解决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进位问题和被乘数有0 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编者共设 计了11 个例题, 它们各自的作用与内在联系及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建议如下:
例1、例2、例3,重点解决乘的顺序问题, 这是笔算乘法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很 好掌握。
这三个例题中,例1 是重点,可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弄懂算理,掌握算法及简写方法。例2 和例3 则可 以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推理,或学生自己类推, 掌握乘的顺序。 转贴于
例4、例5、例6、例7 重点是解决进位问题,这是笔算乘法法则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教学例4 应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 明白进位的算理及进位方法。例4 掌握了,例5、例6可以引导学生推理得出计算方法, 进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法则。例7 可让学生独立做。
例8、例9 重点解决0 和任何数相乘得0 的问题, 它是被乘数中间有0 和末尾有0 的乘法的基础。教学例10,应着重引导学生明白被乘数中间有0时,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与被乘数中间没有0 是一样的。
例11 是被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在教学时, 可以提问:“如果用笔算,怎样写比较简便?”启发学生思考 解决。
2. 让学生建立数学与实际的自然联系。
现代数学是一种直接用于生活的技术,为了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所学数学是看得见,摸得 着,用得上的科学。在教学时,要把新内容的引入都力求来源于实际生活,使学生感到所学的数学就是身边的 事情,解决这些问题,就是为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使抽象的数学具有实际的意义。
如口算12×3,可以表 述成, 清明节我校去栽树,每班栽12 棵,3 个班共栽多少棵?然后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 应该怎样计算? ”同学们可以摆一摆小棒,算一算。对于其他例题也最好加上生活情境,这样所有的计算就具有了实际意义, 不再是抽象的数学和枯燥的计算,学生感到亲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油然而生。这种对科学的兴 趣不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吗?
3. 重视学生参与,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北师大教授周玉仁讲:“要让学生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经验也告诉我们,要想把学生真正放 在主体位置,就必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在活动中得以提高,学 生的智力是在活动中得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在不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做法中得到锻炼。所以在课堂 教学中要让每个同学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手“动”起来,口“说”起来,思维“活 ”起来。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操作活动是非常必要,也是观察和演示不能替代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在课堂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操作。学具操作目的要明确,操作的时机最好为学生想获得新知,又苦于没有 好的办法时,教师提出用相应的学具试一试,这时让学生操作学具为好。重视操作方法的指导,一般来讲,学 生操作学具,应让其先自由操作,再规范操作。自由操作就是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去操作,去探讨,不要强求一 致,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展他们的个性,使其体验成功的愉悦。在操作过程中, 要求学生把操作、思维、语言及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数学学具操作数学化。如教学口算12×3。可以让 学生摆小棒,学生可能有以下三种摆法。 ①每行摆12 根小棒,摆3 行,可以列算式为12 + 12 + 12= 36 ;②先摆 10 根一行的,摆3 行,再摆2 根一行的,摆3 行,可以列算式为10×3 + 2×3 = 36 ;③先摆2 根一行的,摆3 行,再 摆10 根一行的,摆3 行,可以列算式为2 ×3 + 10×3 =36。这些不同的摆法,反映出不同的思考过程。 之后引 导学生发现10×3 +2×3 符合先算高位再算低位的口算方法, 这时可让学生按这种方法再操作一遍,最后总结 归纳。像以上这样把操作、思维、语言、计算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又有利于发展学 生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7
一、研读教材,理清脉络找准生长点
小学数学教材关于计算教学中运用转化思想方法的实例很多,像小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等等,都需要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将新知转化成已经学过的旧知来解决。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数学老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将计算的方法交给学生,然后进行操练,达到计算熟练的程度。这样,表面上看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算理,获得新知的权利,使学生变成了一个不会思考,不会探究,只会机械接受知识的容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作为数学老师必须更新观念,认真研读教材。研读数学教材,就是要分析新知往前向后的知识系统,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把握住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准确地找到新知产生的相关旧知,有效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获取新知的跨越。
比如,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在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在研读分析教材时应该关注这一点,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反过来就是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加减法转化成整数加减法,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只是多了一个小数点处理的问题。这里的转化思想方法的渗透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因此,准确找到新知的生长点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由旧知向新知的转化,这应该成为教师课前钻研教材的重点之一。
二、创设情境,提供由旧到新的支撑点
教学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已经具备新知学习的知识基础,但他们自身却不能充分利用。教师不但要在学生学习新知前设法唤起旧知的重现,简单复习旧知,还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善于变化旧知的呈现方式,使之更加贴近新知,为新知学习提供巧妙的支撑。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需要唤醒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整数乘法等相关旧知时,没有简单直接呈现这些旧知让学生复习,而是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情境,将整数乘法的几种情况包含其中。购物情境是比较简单的:出示超市情境中的四幅图(面包:4元/个 5个,火腿肠:0.8元/根 3根,进口蛇果:16元/个 12个,西瓜:2.35元/千克 3千克),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食品,并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从而得到4道乘法算式。继而组织学生观察四道乘法算式,将它们分分类。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巧妙地将整数乘法分为一类,小数乘法分为另一类。整数乘法是过去学过的旧知,自然地对与新知有关的旧知进行了复习,这些旧知与新知学习中出现的小数转化成整数、用加法计算和把小数乘整数先看成整数乘整数计算等更为接近。实践证明,学生的旧知被充分利用后,与之相关的新知识才能水到渠成。
三、依托旧知,实现由旧到新的转化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都是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几乎不存在不受原有知识影响的学习。转化的思想方法很多情况下渗透在学生对旧知的正迁移过程中,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关系是垂直方向的纵向联系,依托旧知的复习,把新知顺应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实现对新知的学习活动。这个获取新知的学习过程,即新知的形成过程,一定要让学生亲身经历。
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依托的旧知基础是分数的意义、通分、约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在转化的过程中,细节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依托旧知,经历这个由旧知到新知的转化过程,而不要直接告诉他们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然后就进行操练,达到熟练的程度。这样的学习过程记得快忘得也快,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
在实际教学时,通过班级黑板报版面设计的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复习相关的旧知后,小组讨论“1/2+1/4”该怎样计算呢?出示研究提示:先独立思考,可以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把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学生出现的三种方法逐一展示:(1)画一画。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先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2)化成小数。转化成小数,变成我们学过的知识。(3)通分。老师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这一种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明确将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2/4+1/4=3/4”。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通分?通分的依据是什么?通分后怎么计算?引导学生理解“2/4+1/4”的算理: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后,就是“1个1/4加2个1/4等于3个1/4,也就是3/4”。这时候引导学生比较这三种方法:刚才同学们用画图、化成小数、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这几种方法算出了二分之一加四分之一的结果,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通过探究发现这几种方法都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对学生渗透了转化是一种很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它帮助我们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四、加强对比,形成新的算理算法
寻找新知和旧知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形成计算方法的关键之处,一个新知识学习需要利用相关旧知识时,最好要通过对比的方法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点,有效地把握住新知的实质,防止其他因素的干扰,影响新知的形成。特别是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之间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并且原先的学习不清晰时,最容易出现错误的结论。比如,苏教版教材中先学习小数和整数相乘,如果学习时对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方法不准确时就会影响后继学习,所以在教学小数乘小数,学生在理解算理,知道为什么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后,出示整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以及末位有0的小数乘法算式组织学生对比,发现小数乘小数和整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的区别,进而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8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学期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1、数与计算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2、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地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一个是“解决问题”单元,专门教学解决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连乘和连除计算的问题;另一个是“数学广角”单元,这一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6、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年历制作”和“设计校园”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9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1.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引导同学们进入到情境中,通过角色与氛围的设定逐步将课程导人,为下一步学生进入探究做好铺垫,只有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进人探究式课堂的状态以后,老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学、思、疑、问这几个过程,让他们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体验,产生对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关键之处就在于老师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自主探究的氛围与环境。
2.针对课堂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完成探究
探究的方式有多种,其中一种是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小组内部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他们布置特定的任务,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让每一名组员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大家共同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一些人的观点可能会对组内的其他成员产生启发,既能够很好地开拓大家的思维,同时又能做到思维上的互补,对探究问题的不断深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吸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有效促进思想感情的交流,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3.多进行交流与沟通,对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验证
经过了探究的过程,接下来要对学生已有的探究成果进行巩固,同时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效果进行检验与验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与帮助的途径,让他们对问题的分析与认识更加多元化,第一步老师要以课堂知识的授课要点以及学生探究的具体情况,对大家的探路结果进行一个综合归纳与概括,对那些表现优秀的地方要特意提出来表扬,对于那些还需要改进的方面也要及时指出,以便于后期的不断完善;再者,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学到的知识以及获取的信息进行灵活的运用的能力,对于类似的问题在下一次遇到时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第三点则是引导学生对知识不断地深化与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维的拓展能力。
二、新课改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以《小数乘整数》为例,进行具体的教学过程分析:
老师:同学们,夏天快要到了,有很多大家爱吃的水果要成熟了,我一起去水果超市看看吧,这时老师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出带有价格的水果图片,香蕉2元每千克,甜瓜0.9元每千克;现在老师先买了2千克的香蕉,同学们计算一下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然后又买了3千克的甜瓜,你们计算一下老师又花了多少钱?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谈论和计算,然后互相交流计算方法以及计算结果。接下来是小组的发言时间了,对于甜瓜来说每千克0.9元,买了3千克,就是0.9乘以3,也就是3个0.9相加,一共2.7元。
首先是创设情境,提出课堂内容的问题,老师可以以学生都喜欢水果为开篇将生活中的情境引入到课堂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对于香蕉的价格计算,学生很容易计算出来,下一个甜瓜的计算因为牵涉到了小数与整数的乘法,这是学生之前没有见过的,但是借助之前的学习经验,整个问题还是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突破,让同学们通过自主的探索与交流,可以想出多种解决办法,从而对数学问题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以及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有所感受与体验。
下一步让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原理与计算方法进行自主的探索,展示一些整数与小数相乘的算式,比如123×0.35、15×3.56、55×2.5等,让同学们猜一猜这几种算式的乘积结果会有几位小数,然后再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验证一下是否与自己的猜测结果相一致,让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如何才能确定小数的位数,最后得出结论,在对小数乘整数进行计算时,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看一看因数里面有几位小数,就从乘积的右侧开始数几位,最后点上小数点,这个环节主要是以教学要求为导向,将教学内容逐渐深入,同时有效利用计算器,让同学们找到乘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第三步让学生根据已知的乘积算式比如132×23=3036,直接写出下面变式的结果,例如13.2×23、132×2.3、132×0.23、1.32×23的计算结果,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对乘积与因数的小数位之间的联系进行基本的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相同之处有所体会,同时也让学生对计算方法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与练习,为以后学习小数与小数之间的乘积打好基础。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 口诀 教学方式 教学思路
乘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有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分数乘法、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等内容,为了让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我们就必须了解乘法的大致内容,让学生在学完小学内容后能对乘法有全面的了解。
一、熟记全部乘法口诀需要有个过程,必须采取多种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加强练习,才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一要指导学生利用口诀本身的规律记忆口诀。教学乘法口诀时,都是按照乘法口诀表中横排的顺序一个例题一个例题教的。整理成口诀表后,可以利用此表,采用竖着背、拐弯背等多种形式,熟记口诀;还可以找出表中存在的某些规律,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二要教给学生利用相邻口诀间的关系推想出口诀。在4的乘法口诀后面,教材中安排了乘加、乘减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如果有哪一句口诀遗忘了,就可以用乘加或乘减的方法从相邻的口诀推想出来。
二、关注学生回答,调控教学思路。
在教案设计中,备课除了备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法,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实施教学——以学定教。学生由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家庭教育不同,对知识的掌握也有区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控课堂教学。如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列出7乘9的乘法算式,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学生只列乘法算式,不计算结果,列出乘法算式后全班学生独立计算,算法多样化。这个环节回避个别学生用口诀计算,结果学生由于低年级的学习中算式和得数是一体的,列算式时都回答了得数。这时教师应该调控自己的教学思路。学生说出得数也没关系,教师不板书得数,对列算式的学生进行肯定后问:你们都能算出这个算式的得数吗?试一试。而不是不断地提醒“只列式,不计算”。
三、关注学生活动,调整教学方式。
学生活动是课堂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低段学生更需要在活动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在交流中构建。教师通过关注学生活动,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结合预设,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如学生在编写8的口诀中,在试讲时出现“八九七二”这一典型错误,教师在教案中预设学生出现这一错误的教学环节,但教师巡视发现这节课没有出现“八九七二”这一典型错误,教师就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采用故错法,设计了4×7=28“四七二八”让学生评价,提醒学生编口诀时注意不要出现这样的错误。
四、关注学生的思考,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一些公开课中,我们有时怕学生回答不好问题,耽误教学进度,往往就由个别优生以点代面地回答问题,为了增加课堂练习容量就采用口头练习的方式。这样,在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中下等生还没来得及思考,个别优生已经回答出答案和解题思路,久而久之,中下等生就会产生思维惰性,每次老师提出问题,他就不思考,等现成答案。教师充分注意这点,在编写口诀,应用口诀解决问题的练习中,让每个学生都动手算一算,编一编,做一做,再订正。给全体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促进每个学生动脑。这样有利于中下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做到了面向全体。
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现新课标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解题的基本技能——解题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解答数学问题。设计填表格找规律,根据规律填7个星期是几天,8个星期,9个星期呢?给中下等生提供了基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计算7的9句口诀的乘法算式,在计算中体现算法的多样化:①连加;②用规律计算;③拆分、组合法;④查表法。在这一环节,学生自由选择方法进行计算,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特别是查表法,这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的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表格,采取什么方法计算较简便呢?让学生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对解决问题方法进行优化则更好。这样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时寻求简便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六、口诀的顺序练习,使学生不仅能顺着次序熟记口诀,而且随便抽出一句口诀也能很快地说出得数。
花样翻新,寓教于乐。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练习。如“开火车”、“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浇开数学花、“对山歌”、小组接力赛、个人多冠军等。这样能使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竞争意识。还要特别重视听算,即老师念题,学生静听,限时计算。这样,能提高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的定向注意力及思维的敏捷性。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计算表内乘法时,因为口诀不熟,导致计算速度慢,经常出错,那么在计算中,乘法口诀不熟怎么办呢?
首先应及时复习、巩固,多下工夫去练。乘法口诀是分段学习的,口诀比较多,在学习之后要进行及时复习。如果不及时复习,学生就会学了新的,忘了旧的,时间久了,就会导致口诀不熟。只有反复练习、巩固,才能达到熟练掌握口诀的目的,因此要多下工夫去练,不断复习巩固。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巧记、巧练。方法可以有:
(1)找规律,巧记忆。
(2)抓难点,对比练。
①难记的口诀要重点练、多练。
②容易混淆的口诀要对比练。
③积相同的口诀联想练。}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混合运算》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分数混合运算》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  2、能用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师:老师要先考考大家的口算能力  出示口算卡片,指生答  (挑选一两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规范认真的书写是每一个同学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不光语文上要规范书写,数学亦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同学们的书写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班也涌现出了数学书写之星,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想看看他们的作品吗?  师:好,那大家必须接受考验,闯过三关,找到三把金钥匙,有信心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上一节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练习课。  三、检查复习知识点与指导练习。  1、我会说  师:不计算,只说运算过程,你会说吗?  指生说  2、计算  师:知道了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你能准确无误的计算这两道题吗?试试看  指生到台前做。  学生讲解  师:能不能告诉大家,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这就是我们在计算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在做题的时候,大家要注意这些问题,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做到吗?  指生到黑板上做  订正答案,及时反馈。出示错题,让学生找错误。并说说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  3、解方程  师:看来,刚才这道题太简单了,没有难住大家。下面老师就要增加一点难度了,愿意接受挑战吗?(出示课件)  师:你能说一说解方程的步骤吗?  指生说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本题,订正反馈  师:恭喜大家,拿到了第一把金钥匙。有信心拿到第二把吗?让我们继续闯关吧。  4、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分析题意,订正答案  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拿到了第二把金钥匙。第三把钥匙得靠自己了。有信心超越自我吗?  四、当堂测试: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当堂测试,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吧。  订正答案,及时反馈  师:恭喜大家,拿到了最后一把金钥匙。  师:现在三把钥匙都找到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获得了数学书写之星的称号,共同来欣赏他们的作品吧。(课件出示)  师:看了大家的书写,你想说点什么?  五、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希望同学们每一节课都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分数混合运算》教案2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学重难点  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提高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揭题  二、基本练习  三、简便算法练习  四、应用题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  这节课主要练习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通过练习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提高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1、口算  练习五第6题说说怎样想?  2、练习五第7题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数字与符号的填空(见幻灯可件)  2、做练习五第8题后三题  练习五第11、12题  说明:在混合运算中一般要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但有一些计算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要尽量用简便算法。  练习五第8、9、10  说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后感受  出示一些类型不同的简便运算,强调注意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及小括号的去和添影响中间符号的变化。《分数混合运算》教案3  设计说明  本课时主要是通过对例题的探讨、分析,得出一个关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比较全面和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精心设题,复习铺垫。  上课伊始,根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题,充分复习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将解决问题与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合作交流,独立尝试及理解算式表达的意义,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3.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在巩固练习阶段,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尝试交流中发现方法,总结经验,促进思维发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1.填空。(课件出示)  (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  )法或只有(  )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  )法又有(  )法,应该先算(  )法,后算(  )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  )里面的,再算(  )外面的。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936+72÷8-21×4(先算除法和乘法,再算加法,最后算减法)  (2)120÷(13+17)×25(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和叙述运算顺序来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探究新知  1.探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教材33页例3。  这盒药共12片,每次吃半片,每天吃3次。可以吃几天?  (2)读题,理解题意。[已知这盒药共12片,每次吃半片(即片),每天吃3次。求可以吃几天]  (3)汇报解题思路及所列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解题思路:①可以先求每天吃多少片,即×3=(片),再求可以吃几天,即12÷=8(天);②也可以先求这盒药可以吃几次,即12÷=24(次),再求可以吃几天,即24÷3=8(天)]  (4)列综合算式。  ①12÷  ②12÷÷3  (5)探究有小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完成计算。  ①12÷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学生试算,小组内讨论运算顺序。  ③小结: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④计算:12÷=12÷=8(天)。  (6)探究分数连除的运算顺序。  ①课件出示算式12÷÷3。  ②小组内讨论运算顺序。  ③指名叙述运算顺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④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12÷÷3=24÷3=8(天)  ⑤师生共同订正。  2.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一个分数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计算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概括能力。《分数混合运算》教案4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以整数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及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为基础。教材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时,通过几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出○的左右两边算式的得数,找出它们的相等关系。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同样适用。接着再通过例6教学怎样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以培养学生的简捷思维能力,提高计算的速度。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由于在讲小数乘法时,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已被推广和应用,因此学生可以通过比较,用类推的方法得到整数乘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同样适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使学生知道在运算时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得计算简便。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中的数的特征,选择正确、合理的简算方法。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教师出示例5:让学生计算并观察每组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  (×)×○×(×)  (+)×○×+×  指名与全班交流。  教师加以点拔。  规律: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活动二:应用定律进行简算。  教师出示例6:  让学生独立试做,发现简便算法。  然后指名汇报,说说在简算时分别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活动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下面的做一做。  订正时注意让学生说说每题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  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活动四:课堂。  板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5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情感目标: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确定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让学生说出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  3×9÷6 75+360÷20+5(75+360)÷(20―5)  (2)让学生交流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出示运算顺序,让学生加以巩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说运算顺序来,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为新内容做铺垫  2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新授:教学例4  (1)学生读题,明确已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条思路。  A可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米,每朵花用2/3米的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根据题意,应先求一共做了几朵花。  (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他们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列式计算。尝试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中学生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2教学例5  (1)学生分析运算顺序。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汇报。  (3)汇报自己的计算顺序及过程。  3小结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交流。  师小结。纠正。板书。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中括号以及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进一步与整数算式进行对比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不同层次的练习,使训练面广知识点更全面对所学知识掌握更牢固  四.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中的有关习题。  分数混合运算  3×9÷6彩带长8米,每朵花用2/3米的彩带,一共可以先做了多少朵花。送小花5朵,小红还剩几朵花,  75+360÷20+5 8 ÷2?3―5  75+360÷20+5 =8×3?2―5  =12―5  =7(朵)  答小红还剩7朵花。《分数混合运算》教案6  数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口算  (二)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69-722 35-〔2.34(7.2-5)〕  1.教师提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教师谈话引入: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 (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1)  1.教师提问: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尝试解答.  3.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2  例2. (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2)  1.请学生分组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边的.  2.学生独立解答  (三)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四)总结归纳  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我们可能觉得不难,但却很容易算错,所以我们要养成好的计算习惯:要审清运算符号,确定好运算顺序,不丢数、不抄错数,认真计算每一步.《分数混合运算》教案7  教学内容  六年级北师大版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解决有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具体问题,会想策略明晰数量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一样,会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并在计算中养成认真的良好习惯。  3、能解决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画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分数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独立解决。  师:请看情境图,你是怎么想的呢?独立思考1分钟,将你思考的过程写在草稿本上(2分钟),开始。  二、小组讨论、明晰思路。  师:在小组内交流自已的想法,一会在全班分享。  1、你们组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2、你们组还有什么困惑?  3、最想给大家分享的感悟是什么?  三、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1.对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你有什么想说的?计算时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2、最想给大家分享的感悟是什么,进行本节课的反思与评价。  四、完成书上练习,巩固检测《分数混合运算》教案8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117 、118 的内容和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一4 题。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同学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算法。  2 .培养同学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2 . 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的表格。  ( l )让同学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身的语言表述出来。  ( 2 )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局部比草地局部多几分之几?"  ( 3 )提问:森林局部指什么?怎样列式?  ( 4 )请同学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方法一: + 一  方法二: + 一  = + 一  = + 一  = 一  =  =  =  ( 5 )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身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 .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贮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 l )先让同学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是什么意思?  ( 2 )请同学列出算式:1 - - 或1 -( + )  ( 3 )请同学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1 - -  1 -( + )  = - -  =1 -( + )  =  =1 -  =  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3 .小结。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同学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依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 .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同学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和书写美观情况。  5 .完成教材第120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 4 题。  同学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 ― 4 题,鼓励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思维训练  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99页,分数混合运算相关复习。  教学提示: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系统过程,提高归纳、整理知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整理与复习,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探索、迁移类推”的方法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发展数学思维的能力等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计算练习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发展数学思维,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含中括号小括号混合运算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比和按比例分配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  引出课题――分数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为下面的知识的系统复习和相关练习留出了足够的时间。】  二、探究新知  1.从总体上复习分数混合运算这一板块的内容。  教师:有关分数混合运算,我们学过哪些主要的知识?  先让学生独立回忆,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抽学生汇报,教师随学生的汇报板书,逐步完成下面的知识内容。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教师:下面我们就按照上面梳理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复习,使学生的头脑中对本版块的知识有一个清晰地脉络。】  2.复习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如果说出:分数四则混合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教师追问:能具体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说出具体的运算顺序,教师作如下的板书。  (1)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没有括号,有乘除也有加减的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的算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出示“分数混合运算”第1题。  教师: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教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略)  教师出示这样一个算式:4  要求学生在这个算式上面添括号,使运算顺序符合下面的要求  (1)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  (2)先算减法,再算加法,最后算乘法。  (3)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最后算乘法。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教师: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抽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进行分数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正确判断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二是要按照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每一步计算;三是要按照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进行书写。  教师:请同学们计算出上面两道题的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个别指导,并抽学生到黑板上计算;计算结束后,集体评讲。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为下面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3.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出示:5  教师:这道题按运算顺序,应该怎样算?  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后,教师追问:如果按这样的运算顺序算,会遇到什么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按运算顺序算非常麻烦)  教师:仔细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想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怎样简算?  学生讨论,重点讨论出题中的特点:两道乘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中间有一个加号,并且有一个相同的乘数5  教师: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重庆市月人均养老金是多少?  宁夏回族自治区月人均养老金是多少?  青海省月人均养老金是多少?……  教师:你们会解答这几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个别辅导,最后集体订正,抽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列式的理由?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巩固应用  处理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四第7题。  先让学生从问题中收集有用的信息。  让学生提出说学问题并说一说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解法。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各自的解法。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练习,使学生对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掌握的更加牢固,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和疑惑。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知识小结,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梳理知识的能力。】《分数混合运算》教案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页练习十五的第5-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十五第5题  3/8+1/85/9-2/95/6-5/61/3+1/21-5/87/10+5/10  集体口算后校对,并请做错学生说说错误原因。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7+3/8+5/83/7+5/6+4/75/8-(3/8+1/12)2/3-1/4-1/45/6+2/5+1/6+3/55/9+(4/5+4/9)  1、指出: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使用,整数减法运算性质在分数中也同样适用。  2、学生独立完成,六人板演。  3、交流计算方法、运用的知识与计算结果。(1)加法结合律;(2)加法交换律;(3)(4)减法运算性质;(5)(6)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解方程1/2+X=1X-3/7=1/2X+2/3=7/6  1、指出:方程中的X不仅可以是整数或小数,也可以是分数。  2、学生独立完成,三人板演。  3、交流计算方法、运用的知识与计算结果,并请错误的学生说说错误原因。  四、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十五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算式意义与结果,强调单位“1”。  2、改变习题:将“小华调查了全班同学在母亲节送给***礼物”改成“小华调查了全班30位同学在母亲节送给***礼物”。  (1)该怎样解决问题?  (2)为什么方法不变?  强调:这两题都只要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从单位“1”里去掉送鲜花的1/3,再去掉送贺卡的1/4,剩下的就是送图画的人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所求问题与全班实际的总人数没有关系。  五、延伸  完成书上思考题。  1、计算后找出规律。  2、应用规律直接写得数。  3、应用规律自编加法算式。《分数混合运算》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正确地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对比、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  教师:分数连加、连减为什么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二、学习新课  尝试计算例1。  通过订正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教师:  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吗?  ②例1与准备题比较哪相同?哪不同?(讨论)  ③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板书: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加减计算。说明:虚线框的部分,我们在计算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想,但在做题时这一过程可以省略不写,而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教师: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分两步计算,是一次通分好,还是分步通分好呢? 学生尝试计算并订正。 教师:①怎样计算简便?  ②为什么分步通分简便一些?  说明:虚线框的通分过程,以后计算熟练了可以不写,或写在草稿纸上,也可以直接写出结果,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教师:结果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按照下图的计算步聚列出综合算式,并算出得数。
4、思考题:华和王英比,谁高一些?高多少米?《分数混合运算》教案12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练习三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其计算方法。  5.计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问:最后两题的运算顺序怎样。  (第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题先算括号,再算乘法)  说明:如果我们将那两道题的整数改为分数,它们的运算顺序也是不变的。按照同样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  出示例6。  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2页做一做。  2.练习三1~5题。  板书设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反馈:《分数混合运算》教案13  [教材简析]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中运算律的使用。由于有了大量的知识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类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例题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随后的练一练让学生巩固了计算方法,提高合理灵活使用运算律的能力。练习十五中还安排了使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2/518+3/518 (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数学思考,用自主学习的方法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新知识纳入知识结构的过程也就顺理成章。]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板书:2/518+3/518=(2/5+3/5)18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整数的运算律迁移到分数中来使用,让学生在计算中自主探索,充分观察,对比体验,通过自己思考,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顺应新的知识,达到有意义的学习的目的。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  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习惯:(1)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2)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设计意图:计算后,引导学生自觉对计算过程进行检查,分析错误的原因,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每一道题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2、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设计意图:把整数的简便运算与分数的简便运算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使用的运算律是相同的,但分析的方法稍有区别。养成认真分析数据的习惯,提高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3、练习十五1、2题  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不足?  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觉得你对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友情提醒?《分数混合运算》教案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科书第5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5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及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法引导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知识类推迁移,通过体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出示一组算式.(课件出示.)  7+426 + 480-(32+324)  [( + ) ]20-[4-( - )]  观察以上6个算式,讨论.  1.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是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根据算式的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  二、新课(小组合作,研讨新课.)  第2个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汇报.  学生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1.依据计算步骤分为:  两步计算的有:  三步计算的有:  2.按算式中数的特征可以分为:  属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有:  属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有:  3.教师重点依据学生的第2种分类,先让学生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再具体说出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出示下面一组算式.  (1)让学生仿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分小组试着说出上面4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分组进行汇报.  (2)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时,仿照上面题的方法用红线标出运算步骤.  (3)让学生分小组试做,每人试做两题(一题有括号,一题无括号的).  (4)请其中一个小组派代表汇报每题的运算过程及结果,其他组进行核对.  5.让学生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进而总结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反馈练习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2-23- +  2.请你用 、1、 、 、 、 等数编几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1)小组协助完成.  (2)每个小组成员选2题,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3)各小组汇报编题及计算情况,对编得合理,计算准确的小组给予奖励.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4题.独立做,集体订正.  2.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第5题.《分数混合运算》教案15  设计说明  1.注重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能力培养。分数中的估算要比整数、小数的估算难把握一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独立进行估算,然后进行汇报,交流估算的依据。不仅能利用估算检验解题的正确性,还能借此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思考和探究的状态。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立足以学生为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新旧知识的迁移都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水日吗?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呢?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节约用水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三)]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节约用水的话题入手,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旧知铺垫。  课件出示:小刚家八月用水14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九月用水多少吨?  (引导学生画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独立解决问题)  2.变更条件,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小刚家九月用水12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八月用水多少吨?  3.组织学生边读题边思考:  (1)估计哪个月用水量多。  (2)你是根据哪句话来判断哪个月用水量多,哪个月用水量少的?  (3)你判断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交流问题的答案,同学互评,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4.出示自学指导:  (1)尝试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想一想:你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学生独立探究解题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梳理自己的解题思路。  6.展示解题过程。  (1)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学生边画图边说解题思路。  数量关系:八月的用水量-八月用水量的=九月的用水量  八月的用水量×=九月的用水量  (2)指名板演解题过程。  方法一 解:设八月用水x吨。  x-x=12  x=12  x=14  方法二 解:设八月用水x吨。  x=12  x=12  x=14  (3)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追问:你们为什么用方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并汇报)  (4)引导学生对解题结果进行检验。  (学生先独立检验,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一步理解题意,并结合线段图体会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提升反馈  1.淘气家八月用水14吨,比九月多用了,九月用水多少吨?  (1)试着估算一下哪个月的用水量少,并说出理由。  (2)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3)解题并检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相关文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04-03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1-08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2-26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听课反思04-10《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5-11《乘除混合运算》教案范文02-05《混合运算》教案(精选18篇)03-2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范文03-11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08-2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把下列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