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全班有45人,做对第一道题的有10道数学题,小情做对了8道,小东对?

五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五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渗透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景。  2.出示复习题  3×2/54/5×2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画图引导学生理解1/21/2的算例。  2.出示3/41/4引导学生验证上面的计算方法,岩石推理过程。  3.出示2/31/5,5/62/3写出计算过程,  小结计算方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1-3题。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布置预习:教材10-11页练习一。  板书  意义: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法则:  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五年级数学教案2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小数乘以整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  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 2  ×
5  3. 6 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 3.5  ×
2  2.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五年级数学教案3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逐步制定统一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2、学情分析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验创建数对的过程,掌握数对的书写形式,会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观察者角度的理解,方格线上和方格中位置描述的异同理解。  4、教学过程  4.1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用数对确定位置  一、探讨描述位置两要素  师:今天,谢老师的好朋友带来一份神奇的礼物。有请X先生  第一关:找地鼠  师:请描述小地鼠的位置。  师:还能怎么说?  生:从右往左数第2个。  师:这只地鼠的位置呢?  生:从上往下数第3个,从下往上数第2个。  师:看来,描述一条线上的位置,我们只需要一个数。  师:(平面上的一个地鼠)现在还能用一个数字来描述位置吗?不能。为什么?  师:我们全班来玩一个小游戏,请一位同学上台背对屏幕,其他同学描述地鼠的位置帮助他猜?  师:你来说,谁有不同的说法,还有吗?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描述平面上某个位置需要两个数,这个发现很重要。  师:(面向猜的同学)听了这么多说法,能猜到位置吗?  师:你是怎样猜的?大家分析分析他为什么会猜错?(描述位置的方向不一样)怎样让你的描述更加准确些。(说清楚方向:从左往右数第2排,从下往上数第3个)(板书说法)  师:经过不断完善,终于能消除误解,并赢取第一块拼图。听(X先生录音)  二、从列和行引出数对确定位置  师:在第一关,我们发现由于每人所定规则不同,导致描述方法不一致,甚至有可能会出错。这时,我们就需要统一规定。  师:(我们进入第二关,确定你的位置)从游戏回到教室里,像同学们的座位有的竖着排,有的横着排,数学中统一规定,像这样的竖排,我们称作列(板书: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请第一列同学起立。你是怎样数的.?有道理。这位同学,我看出了你的犹豫,有什么想说的?  师: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两个第一列!这个时候又需要规定,列要站在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教室里的观察者就是(老师),那你们就是被观察者。站在我的角度从左往右请第一列同学起来,第二列,第三列,原来你们是第6列。请记住自己是第几列了。  师:竖排是列。像这样的横排,我们称作行(板书: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手势从前向后点),第一行同学在哪?第二行,第三行……同样,记住自己是第几行。  师:列和行的观察方向已经确定了,请用列和行表示自己的位置。写在草稿纸上。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都很准确。  师:回到大屏幕,当教室中的座位画在图上就成了这样。面对这幅图,谁是观察者?站在我们的角度,从左往右数第一列在哪里?第二列,接着……  师:教室中行是从前往后数,到了这幅图上就变成了从下往上数了。第一行在哪?第二行……张亮的位置是?还可以怎么说。  师:发现张亮的位置在从左往右第2列,从下往上数第3行的交点处。图上,还有两位同学的位置,谁来说。同意吗?看来,大家用列和行描述位置的已经比较熟练了。  师:把座位图变化一下,用图形代替了桌子,还能描述张亮的位置吗?(能)来个小考验把,能快速记下包括张亮在内的四个位置吗?拿出草稿纸,准备。怎么了?(太快了)想想有没有快速记录的方法,再来一次?准备。这次好些了。以张亮的位置为例,谁来说说你的好方法。(2 3)什么意思?(2表示第2列,3表示第3行)还可以怎么说(3 2)。这个想法很好,更加简洁了。  师:这些都是张亮位置的描述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1、列和行的方法,很具体但数学应该追求简洁明了,2、两个数字的方法,很简洁但容易误解。)都有道理,但是数学家还是选了其中的一种方法来描述位置。你觉得是那种?(手势上下移动)这种。  师:数学家也发现了漏洞,怎么办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来了个规定:以后凡是用两个数表示位置时,都先说列(板书),再说行。中间用逗号隔开,再用括号把他们括起来,最后给它取个名字,叫做数对,而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用数对确定位置。(板书课题)  师:所以张亮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指板书对的)读作数对(2,3)。  师:剩下的三个位置也用数对表示吧。写在草稿纸上。  师:四个数对中有两个比较特别,谁来说?  师:归纳的真准确,(3,4)不能表示赵雪的位置(4,3)也不能能表示王艳的位置。我们说一个数对只能确定一个位置,也就是说数对和位置一一对应。以后,一看到这样表示的形式,就知道是数对,是用来确定位置的。这也是数学符号的独特性。  师:回到同学中间(指向同学)请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和张亮同一个位置的是谁?(课件强调张亮)。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师:其实,从图上到教室里,观察者角度转变了,同学们还能灵活的用数对来确定位置,非常棒。听。(X先生评价)  三、点子图中的位置表示  师:祝贺大家,回到大屏幕,座位图再次发生变化,变成了(用点)来表示位置,再把这些点用线连起来,形成了一个方格图,规范的方格图会多出这样一列和一行(课件强调),我们把它们叫做起始列和起始行,他们的交点我们用0来表示,称作起始点。从起始点开始,我们可以数出列数和行数。在这里你还能确定张亮的位置吗?数对(2,3)。  师:X先生又有话说:(第三关找场馆。)这是动物园的平面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大门的位置是(数对(3,0))什么意思?  师:图上的四个场馆,能用数对表示他们的位置吗?第二题呢?翻开书第20页,直接写在图上。  师:老师也有感兴趣的场馆,先给个提示(,4)能确定是哪个场馆吗?为什么?)能确定的只是(在第4行上)。换个提示,这个场馆在(1,)上,可能是哪些场馆。老师感兴趣的场馆其实就是(大象馆)。也就是第4行和第1列的交点处。  师:再次请出X先生:第四关摆放花盆(课件出示第四关)确定花盆的位置需要知道什么?(确定行列)  师:随意指两个位置提问。(单击课件)这四盆草围成一个长方形,能找出这四盆小草的位置吗?X表示几,Y表示几。请拿出练习纸,用圆圈表示4盆小草的位置。  师:根据已知数对可以很快确定三个点的位置,根据长方形的特性找到第四个点的位置。同学们都做对了吗?掌声送给自己。  四,数对的日常运用  师:数对的运用的确广泛。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会用到数对呢?像同学们说到的电影票、围棋棋盘等等。  国际象棋棋盘上也有行和列,这是白王,它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g,2)  这是南昌的经纬图,南昌位置可以用数对(116,25)来表示,在这里116表示的是?29表示的是?(经度和纬度)  师:学到这里我不禁想问:这么简单准确的数对又是谁发明的呢?数对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百度:笛卡尔和蜘蛛  五、拓展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还差一块拼图了,听听X先生带来了什么问题:第五关:确定位置,需要几个数?)  生:需要两个数。  师:什么情况下用两个数?(平面上的位置)(课件出图)一个数不行吗?(课件出示打地鼠图片)行。  师:什么情况下我们用一个数就能确定位置?(直线上的)。  师:直线上的点用一个数字确定位置,平面上的点用数对确定位置,那有没有用三个数确定位置的可能?(出现省略号)这个就留到以后学习了。  师:听听X先生对大家的最终评价吧。  师:其实,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神奇的礼物就是一句话?齐读。学好数学将会是一个让你终生受益的财富。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五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课本第99页例8以及练习十九的3-6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能用循环小数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中的商。知道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看谁算得快。  第一组:1.69÷26 58.3÷11  第二组:1÷35 8.6÷11  两个数相除时,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组题都可以除尽,第二组都除不尽,等号后面的商该怎样写呢?  二、新授  1、出示例8挂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根据问题尝试列式计算,并截取商的近似值。  300÷45≈?个)  3、小组讨论:怎样取近似值才是合理的?(6个)  4、:根据本题的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是不合理的,合适的近似数是6,而不是7。如果买了7个,就要超过300元。  完成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谁的想法合理?  (3)根据本题的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也是不合理的,合适的近似数是9,而不是8。因为过河8次后还剩6人,还需要用船再送一次。  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九第3题。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每小时大约运行30000千米。一架超音速飞机每小时大约飞行2千米。算一算,卫星运行的速度大约是这架飞机的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根据商不变规律,先把“30000÷2”转化成“300÷22”再进行计算。  2、练习十九4、5题。  重点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用合理的方法求出商的近似值。  3、练习十九第6题。  阅读“你知道吗?”  自主阅读,交流阅读后的认识。五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算理,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发展运算、分析、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本节课关键性问题:  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  2、如何引导学生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进行联系沟通。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实物投影  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一.错题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什么?(出示课题)  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所以昨天我做了一次课前调查,这是同学们列的两道竖式:  师:你认为哪道是对的?  师追问:为什么这个2不与5相加,而要与6相加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错例引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为自主探究作好铺垫。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  【关键问题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  出示学习单  小组合作要求:  (1)组长合理分工,在最短时间内让组员将讨论结果内记录在学习单上。  (2)小组汇报时按顺序依次发言。  (3)其他组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预设生):百分位与百分位加,十分位与十分位加,个位与个位加。  (预设生):用计数器来表示算法的。  (预设生):2个一加3个一,6个0.1加2个0.1,5个0.01加0个0.01。  (预设生):用格子图来解释。  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这个2不与这个5相加,而要与6相加了吗?  (预设生):2表示2个0.1,5表示5个0.01.(同时板书)他们的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师追问: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2不与5相加,而要与6相加吗?  小结:是的,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也就是计算小数加法的时候我们要做到相同数位对齐。(板书)  练习:判断一下下面哪道竖式是正确的?  师:你怎么这么快就判断出来啊!  (预设生):看看小数点对齐了没有。  小结:在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师:那么以后再算小数加法时我们要做到什么?  (预设生):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自主发现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体验自主探究学习的快乐。  与整数加法进行比较  1.【关键问题2】如何引导学生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进行联系沟通。  师:相同数位对齐你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在哪里听过。  出示课件  小结:在做整数加减法的时候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才能相加减。原来小数加减法与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2.回到课前调查引出小数减法  师:看来同学们,小数加法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请再来看看课前调查中的那一道算式:  师:现在你知道哪道是正确的吗?为什么?  师:百分位上没有数怎么减?  师:计算小数减法时有什么好窍门?  小结:所以以后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了,就与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把旧的知识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上,让学生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计算问题。  练习巩固  1.校对时借助课件用计数器演示退位过程。  设计意图:借助开小卡车,调节学习氛围,同时让学生巩固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通过演示计数器让学生形象地感知退位过程。  2.你觉得生活中有没有用到小数加减的地方?  师:这是小马虎的妈妈去超市购物的清单,可是清单的右下角被油渍弄脏了看不清了,你们能帮忙算一算吗?先估一估大约是几元?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小数加减法问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方框上填上运算符号,然后添上小数点,使竖式成立。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感知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让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三、课堂总结  谈谈你的收获?五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相遇时间”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并能正确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中国学习联盟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找到与求路程应用题的内在联系.  2.正确分析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握求相遇时间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出示复习题  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1.画图,列式解答.  2.订正答案  3.小组讨论:试着改编一道求相遇时间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例4.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1.讨论:复习题的线段图该怎样改一改.并试着画一画.  2.联系复习题的解法,尝试解答  3.订正思路  想法一:两人相遇时,所走的路程是270米.几分走270米,就是几分相遇.  270÷(50+40).  想法二:根据复习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依据乘法的因积关系可得:  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  三、反馈调节  两人同时从相距64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一个人骑摩托车每分行600米,另一人骑自行车每分行20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1.学生独立分析解答.  2.订正答案.  3.质疑:对于“求相遇时间”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  4.教师提问  (1)要求“相遇时间”题目中需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2)例4与复习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四、巩固练习  (一)从北京到沈阳的铁路长738千米.两列火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北京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59千米;沈阳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64千米.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二)两艘军舰同时从相距948千米的两个港口对开.一艘军舰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艘军舰每小时行4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艘军舰可以相遇?  教师提问:怎样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三)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670米的隧道,同时各从一端开凿.第一队每天开12.6米,第二队每天开14.2米.这个隧道要用多少天才能打通?打通时两队各开凿多少米?  (四)长沙到广州的铁路长726千米.一列货车从长沙开往广州,每小时行69千米.这列货车开出后开往广州,每小时行69千米.这列货车开出后1小时,一列客车从广州出发开往长沙,每小时行77千米.再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五、课后小结  我们今天所学的相遇问题与以前学习的行程问题有什么主要联系和区别?通过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探究活动  猜两位数  活动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方法  表演前请观众心里想好一个两位数,再请观众将自己想的两位数乘167,然后加上2500,请观众把最后得数报出来,表演者就知道观众心里想的是哪一个两位数.  例如:观众想的'是59,他按规定计算出  59×167+2500=12353  表演者根据报的得数计算  53×3=159  于是就知道观众想的是59.  活动过程  1.教师进行表演  2.学生探讨其中的奥妙  3.学生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游戏.  猜数方法  将得数末两位乘3,取乘积的末两位就是观众心中所想的两位数.  六、板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算。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合理、灵活、迅速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挂出小黑板视算。  4.8÷81.6÷0.412.12÷120.32÷0.4  4÷0.51÷250.25×400.13×5  2.5×4÷40.1×0.8÷1004.2÷0.6÷7  0.125×1.5×88.4÷8.4+61-0.25÷0.5  二、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课本第34页的第7题,请4个学生板演后,师讲评。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把得数直接填在课本第35页的第4题上,请一个学生报得数,其他同学对得数,检查视算的情况,表扬好的,激励差的。  三、简便计算。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4页的第8题,讨论各题怎样算简便,再独立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在计算中能简便的要自觉用简便方法计算。  四、幻灯演示课本第36页的第7题。  这是一张不完整的'发货票,指导学生根据总价、单价、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金额与总计金额的关系来推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课内完成。  五、独立作业  第35--36页的第5、6题。五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露在外面的面的数量问题,并会求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  2、能做到有序、多角度去观察,并在经历中发现规律。  3、在操作与交流中,体会归纳、替换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组8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记录卡,纸板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运用方法  1、师:请看大屏幕,这是一组立体图形,看谁能最先看出: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有8个小正方体)  师: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看的吗?  2、师:看来仅有观察还是不够的,还要在观察基础上加入合理的推想,把你视线所及看不到的在脑海中想到,才会得出正确结论。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用观察和推想这两种方法来探索《露在外面的面》(板书课题)  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  1、师(请看大屏幕):一个小正方体放在墙角,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哪几个?  2、师:继续看大屏幕,这有几个小正方体?  (学生可能回答:有4个小正方体)  师:它有几个面露在外面?你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露在外面的有9个面。上面的小正方体有3个面露在外面,前边的小正方体也露出3个面,右边的小正方体也一样,3+3+3=9,所以一共有9个面)  师追问:不是有四个小正方体吗?你怎么只数了三个?  (学生可能回答:有一个小正方体的面全被挡住了,一个也没露出来,就不用看了)  师生一起按照上面、左面和右面的顺序数露在外面的面。  师:他是这么数的,谁和他的想法不一样?  (学生可能回答:我先看正面,一共有三个小正方形;再看上面,也有三个小正方形;再看右面,也有三个小正方形。3+3+3=9,所以一共有9个面露在外面)  师:谁听清了,他是怎么数的?  (生重复方法)  师生共同按这一方法数。  可是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不看左面,也不看下面、后面?  (学生可能回答:因为那三个面都被挡住了。)  师: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它们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方法是按小正方体的个数一个一个数的;第二种方法是从不同方向看的,先看上面,再看前面、右面)  师(边演示边总结):第一种是逐一观察每一个小正方体,把他们露出来的面的数量分别数出来,然后再相加;第二种是分别从露出来的三个方向看,正面、上面、侧面,从不同方向数出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然后相加。不论用哪种方法,只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就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了。  3、学生操作  师:这四个小正方体一起放在墙角,除了我们看到的这种摆法外,还可以怎么摆?想一想,与同伴交流。  师(结合板书)小结:都是用4个小正方体来摆,但由于摆的方式不同,露在外面的面数也不同;即使露在外面的面数相同了,摆法还是不同。  三、合作探索,发现规律  师:刚才我们用4个小正方体随意摆在一起,露在外面的面数有所不同。现在我们用几个小正方体,按一定的`方式有规律地摆,露在外面的面数会怎样变化呢?  1、出示合作提示  ①小组同学商量、选择一种方式,之后按照这种方式有规律地摆(如横着摆、竖着摆……)。  ②先由一个小正方体摆起,记下露在外面的面数;再逐个增加小正方体,并依次记录露在外面的小正方形的面数。  ③边记录数据边观察,并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  师:你看懂提示了吗?有几个要求?  什么是有规律地摆?  2、小组合作探索,并填写记录单  小正方体的个数1   2   3   4   5   6   ……  露在外面的面数  我发现的规律  3、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边说边演示,介绍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并说说你们的发现。(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相机处理。)  预设:  (展示学生记录单)  小正方体的个数1   2   3   4   5   6   … …  露在外面的面数3   5   7   9   11   13   ……  我发现的规律:每增加一个小正方体,就增加2个面  师:每次增加的都是这样2个面吗?你指指看。  师指着上面的面问:这个面不也在变吗?为什么它不算成是增加的面?  (学生可能回答:它虽然有变化,但是这个面没增加,原来的上面被盖住了,又露出一个上面,所以上面没变)  师:原来上面的这个面始终起到了替代的作用,它的个数始终没变,那么我们在数增加的面数时就不用考虑这个替代面了。  师(面向全班):现在,让我们一起看这个表格,如果按这种方式继续摆下去,摆8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一共有多少个?10个小正方体呢?20个呢?你发现了什么?(也可以提示学生观察小正方体的个数与露出的面数的关系)  四、练习巩固  1、基础  2、变式  3、拓展  五、小结  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五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  2、掌握通分的方法。能熟练的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它们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3、能灵活的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  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什么是通分?怎样通分?  2、我们可以在什么时候应用通分?  3、互动:相互出题练习相互评价交流(3分钟)  二、教学例5  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解答。  师:谁看的页数多?这个问题实质是什么?  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师:小组研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方法一:画图比较  方法二:通分比较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方法三:化成小数再比较学生汇报,分类领悟比较的方法。注意方法的.规范。  3/5=27/454/9=20/45  因为27/45>20/45  所以3/5>4/9小芳看的书多。  你还有什么别的比较方法吗?  小结:通分的方法在比较分数大小中的运用  三、巩固练习  1.先通分,再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66页练一练  2、练习十二第五题先明确题目的要求有两个。  3、自由练习  分小组编拟交换练习  四、课堂小结五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关心他人、先人后己等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商a/b(b≠0)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及3张完全相同的圆和剪刀。  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计算下面各题,你能把商分为哪几类?  36÷6 = 6 4÷5=0.8 80÷5=16  3÷7= 5÷10=0.5 4÷9=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分类:  36÷6 = 6和80÷5=16的商为整数;  4÷5=0.8和5÷10=0.5的商为有限小数;  3÷7=和4÷9=的商为循环小数。  2、师指出: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的时候,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分数与除法(板书:分数与除法)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创设情境,引入关系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今年的儿童节,学校要组织全校师生开展野游活动,到了野外,还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联欢活动,前几天我同班主任刘老师对想要买的食品做了一些粗略的计划,知道买哪些东西了,具体怎么分还没有计算,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做一下详细的计划吗?  生:愿意!  师:好!那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吧!  师:请看我们班级为这次活动准备的食品:  食品名称食品数量班级人数平均每人分的数量  苹果40个47 40÷47  饮料39瓶47 39÷47  花生8千克47 8÷47  上面表格里的商都不能用整数的商来表示,除了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能否用其它的形式,比如分数来表示呢?等我们学完了这节课,同学们自然会找到答案的。  2.层层深入,感知关系  师:我想调查一下,最近谁要过生日?指一名同学说说你过生日的时候必须要买什么食品?(生:蛋糕)买了蛋糕是自己吃,还是同爸爸妈妈一起吃?  师:同学们愿意帮xxx同学分一分蛋糕吗?  生:愿意!  师:出示例题: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师:这时,应该把什么看作单位“1”?  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几份?  怎样列式?(指名口述算式)  1÷3=  师:大家拿出练习本来计算这个商是多少?(用小数表示)  生:0.333…或  课件显示:1÷3=0.333…或  师:这个商用小数表示太麻烦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请大家看大屏幕大家看,每人得到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生:  师:对了!那么上面的算式1÷3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了,即:1÷3=(个)  (2)现在小组讨论:1÷3=中,你发现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与得数中的`分子、分母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3)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教师出示课件:被除数÷除数=  (4)师:现在大家会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了,那么,大家能把前面表格中的得数用分数表示吗?  生:会!  师出示:40÷47=?39÷47=?8÷47=?  3.,巩固关系  师:“六一”联欢的时候,我打算买3张非常好吃的比萨饼,想和班主任刘老师、还有两名在这学期进步最大的同学A和B共同分享,大家能帮我们合理的分一下吗?  生:想!  师:大家看问题:我想把这3张饼平均分给我们4个人,每人分得这3张饼的几分之几呢?  ①议一议:讨论如何分,有哪些分法?(让同学们充分考虑好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剪一剪:想好后各小组可以行动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我们事先准备的三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和剪刀剪一剪,并把分好的四份摆在桌子上。  ③拼一拼:分好后,请同学们每人取一份拼在一起,看看是一个“饼”的几分之几?  ④列一列:怎样用算式表示自己分饼的数量关系?谁会列式?  ⑤算一算:师指一名同学板演算式:3÷4=(张)  答:每人分得张。  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  ⑥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师板书:a÷b= (b≠0)  师: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这里的b≠0  师: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为什么?  师:讨论完后,教师用红色粉笔标上:b≠0  (引导学生懂得: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零,所以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零)  三、总结提升,归纳关系(师生共同完成)  1、让学生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2、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最后教师总结: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个数)  四、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1、填空:7÷13= =()÷()  ()÷9= ()÷26=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3÷4= 7÷12= 16÷49= 25÷24= 12÷25= 36÷57= 30÷37= 33÷78=  7÷13= 74÷14= 77÷13= 78÷97  3、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  4、“六一”联欢的时候,大家都会带好多自己爱吃的食品,你们愿意与同学们共同品尝吗?如果愿意的话,请说说你的打算,并编一道符合这节课学习内容的题目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五、情感教育,教书育人  同学们,我刚才听了大家的各种打算,感到很欣慰,同学们都打算把自己的好吃的分给大家一起享用,我都盼望着过“六一”儿童节了,到那时,我也会准备一些好吃的礼物与大家一起分享好吗?但愿我们同学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互相关心,团结友爱,亲如兄妹,让我们的班级成为一个温暖的班级体!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a÷b= (b≠0)  3÷4=(张)  答:每人分得张饼。五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2.初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一)口算下面各题.  30+=50 2=10  (二)列式.  1.一支钢笔 元,2支钢笔多少元?  2. 与4的和.  二、新授教学  (一)方程的意义  1.介绍天平  这是一架天平、可以用来称物品的重量.当天平的指针指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  2.引出方程  (1)出示图片:天平1  教师提问:这个天平平衡吗?说明了什么?谁会用等式表示?  (2)出示图片:天平2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20+?=100  教师说明:这个未知数?,如果用 来表示就可以写成20+ =100.  (3)出示图片:篮球  教师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怎样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  教师板书:  3.方程的意义.  教师提问:观察上面三个等式回答问题.这三个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相等的式子.  不同点:第一个等式不含有未知数,第二个和第三个等式含有未知数.  教师板书:象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教师强调:含有未知数、等式  4.思考:方程和等式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1)出示图片:等式与方程  (2)小结: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二)教学例1  1.方程的解  教师提问:在 中, 等于多少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在 中, 等于多少时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相等?  教师说明: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如: 是方程 的解  是方程 的解  2.解方程  教师板书: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教学例1  例1.解方程 -8=16  (1)教师提问:解方程先写什么?根据什么计算?  (2)教师板书:  解:根据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  (3)怎样检查解方程是否正确?  检验:把 代入原方程,  左边 ,右边  左边=右边  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4.讨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四、巩固练习  (一)填空  1.含有未知数的叫做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叫解方程.  4.下面的式了中是等式的有;五年级数学教案12  一、说课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0册第3单元第1课时《倒数》  教材学情分析:  倒数的认识属于新课标教材中数与代数部分数的认识范畴,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整数、小数、分数,会计算分数乘法,具有一定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本课的教学为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作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倒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主动通过参与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辨证思想,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快速找到一个数的倒数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  二、教法学法  1、指导思想: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导思想,以内容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  2、学法:指导学生会观察、会思考、会交流。  3、教法:发现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  三、教学流程  1、情境引入,激趣揭题  (1)“学生做倒立”引入:“谁来说一说,这位同学的倒立的姿势和刚才正立时有什么不同?”  设计目的:学生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倒立在暗示本课的倒数的特征,为下一步教学埋下伏笔。  (2)口算练习。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倒数》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什么是倒数?a:分子分母倒过来的数是倒数。就像刚才做倒立一样。  b:只要乘起来得数是1,就叫倒数。  设计目的:根据学生产生不的同意见,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必要时适当引导,得出倒数的真实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倒数关系:生:×=1。引导学生说出:的倒数是,的倒数是,和互为倒数。(同桌互说)  设计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生生互动,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热情,强化学生对倒数的理解,从而突破了理解倒数意义的难点。  (3)判断题:  设计目的:分别根据倒数意义中“乘积”“两个”“互为”三个关键词设计,深化理解倒数意义。  (4)求倒数方法:依次给出真分数、假分数、整数1,0及带分数,小数,必要时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0除外),只要把它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设计目的:真分数、假分数、整数、1,0,及带分数、小数,层层深入,由易到难,一般到特殊,在学生碰到问题时进行小组讨论,做一定量练习后再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水到渠成,这是本节课处理教学重点的特色设计。  3、巩固与提高  “你说我写”活动方案:学生两人一小组,甲任意说一个数,乙写出它的倒数,然后调换过来,乙任意说一个数,甲写出它的倒数。  设计目的:再次把所有学生调动起来,课堂气氛达到--,巩固求一个数的倒数,突出重点。  四、板书: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求一个数的倒数(0除外),只要把它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设计目的:简单,明了,既帮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又加深学生的印象。五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65页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日常生活里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1.每个学生带一件物品作为商品(如文具、玩具或小说书等),用小数标明每件商品的价格,摆成购物小超市。  2.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些人民币(面值大小不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四则运算,掌握了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运用小数运算的一些知识,进行一次超市购物的实践活动。(板书课题)看看哪位同学到超市的任务完成得比较好。  二、组织活动  1.总价计算活动。  (1)了解活动要求。  出示教材上的超市图及商品价格,让学生先熟悉有哪些商品以及商品的.单价。说明这些商品的单价在我们的课本上,自己可以去看一看。  提问:课本上要我们解决哪些问题?你会解决吗?  (2)解决问题。  要求每个学生按照教材上的要求,自己依题次根据需要选择商品,作好记录并计算结果。  (3)每个同学在小组里交流自己购物和解决问题的情况。  (4)指名学生谈谈自己解决问题的情况,在全班进行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提问:你最喜欢的玩具是哪几种,买回家一共要多少元?  买8包方便面、一包饼干、5瓶什锦菜和10枝铅笔,带50元。  钱够不够,你是怎样计算的?  2.购物活动。  我们这里已经有一个小超市,上面摆满了小商品,先来进行一次购物活动。大家来推派一个小组的同学做小小营业员,其余每组派两名同学带钱来购买你们喜欢的商品,并且要当面付款结清。买回商品后,向自己小组的同学汇报所买的物品和单价,以及所付的钱款和找回的余钱。然后小组的同学帮助他们算一算,他们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错误。让学生进行购物活动。购物结束后,让每组学生交流自己小组的购物情况,说说买了哪些物品,怎样计算购物总价的,一共付出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说明:我们在购物时,一般要选择我们需要的商品,并考虑需要买多少。在购物以后,我们可以按单价乘数量计算出每种物品的价钱,再算出购物的总价。  三、交流体会  今天我们开展的什么活动?你能把自己在活动中的做法和体会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吗?五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第10页例6及后做一做、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应用迁移的方法来求积的近似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0.8×40.32×40.8×12.57.8×0.01  3.2×0.20.08×0.089.3×0.014.8-0.48  2、把下面各数精确到百分位。  0.256≈ 12.889≈ 40.00001≈  二、新授  1.教学教材第10页例题6.  (1)出示例题6: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3)生尝试练习。  (4)抽生板演:0.049×45≈2.2(亿个)  0.049  × 45  245  196  2.205  (5)分析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  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根据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0.049的45倍用乘法计算。)  ②结果2.20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2.2是怎么来的'?(根据四舍五入法:看小数部分的第二位小于五,就从第二位开始省略掉。)  (6)小结:当我们求出的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三、练习  1、完成第10页“做一做”。  生完成在练习本上,抽生板演,并说出四舍五入的方法。  2、课堂作业:第13页练习二1、2、3题。五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课本第14页例1及第16页练习四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难点:掌握判断质数与合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二、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3)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首先排除掉2的.倍数,再排除掉3 的倍数。提问:4的倍数还需不需要排除呢?(不用)接下来我们可以排除掉5、7的倍数,剩下的就是质数。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00以内质数表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学生畅谈所得。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反思】  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先复习了因数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再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就会水到渠成,而且还会作出正确判断。【五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五年级数学教案01-13五年级数学教案08-31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08-29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08-25五年级数学教案《小数》01-10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02-28五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0篇)12-26五年级数学教案设计10-22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10-18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奥数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