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1的几倍1倍是多少 初学数学必知的基础知识?


  一、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和1、2、3……都是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  二、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三、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  四。“-4”读作负四。 +4也可以写成4。  四、像 +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五、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六、通常情况下,比海平面高用正数表示,比海平面低用负数表示。  七、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八、通常情况下,上车人数用正数表示,下车人数用负数表示。  九、通常情况下,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十、通常情况下,上升用正数表示,下降用负数表示。  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一、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展开剩余95%  二、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三、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四、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五、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六、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从左往右,如果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七、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在万位或亿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面添写“万”字或“亿”字。  八、求小数近似数的一般方法:1先要弄清保留几位小数;2根据需要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九、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分数【真分数、假分数】  一、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二、两个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即:a÷b=a/b(b≠0)  三、小数和分数的意义可以看出,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四、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  五、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六、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七、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八、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九、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致的,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通分和约分。  百分数【税率、利息、折扣、成数】  一、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表示。  二、分数与百分数比较:  不同点  相同点  分 数  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可以有单位名称  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百分数  不可以表示具体数量,不可以有单位名称  三、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1)把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2)把小数化成分数,先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  (3)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然后添上百分号。  (4)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去掉百分号,然后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6)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熟记常用三数的互化。  五、1、出勤率表示出勤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合格率表示合格件数占总件数的百分之几。  3、成活率表示成活棵数占总棵数的百分之几。  六、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七、1、多的÷“1”=多百分之几 2、少的÷“1”= 少百分之几  八、应得利息是税前利息,实得利息是税后利息。  九、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  十、应得利息 -利息税 = 实得利息  十一、几折表示十分之几,表示百分之几十;几几折表示十分之几点几,表示百分之几十几。  十二、1、原价×折扣=现价  2、现价÷原价=折扣  3、现价÷折扣=原价  十三、几成表示十分之几表示百分之几十;几成几表示十分之几点几,表示百分之几十几。  因数与倍数【素数、合数、奇数、偶数】  一、4 × 3 = 12,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  二、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四、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5或0。  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2、4、6、8或0。2的倍数都是双数。  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五、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六、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就叫做素数(或质数)。  七、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合数。  八、在1—20这些数中: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奇数:1、3、5、7、9、11、13、15、17、19。  偶数:2、4、6、8、10、12、14、16、18、20。  素数:2、3、5、7、11、13、17、19。(共8个,和为77。)  合数:4、6、8、9、10、12、14、15、16、18、20。(共11个,和为132。)  九、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素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十、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则大数是最小公倍数,小数是最大公因数。  十一、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则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二)数的运算  四则运算关系  加法  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  被减数 = 差 + 减数  减数 = 被减数 - 差  乘法  一个因数 = 积 ÷ 另一个因数  除法  被除数 = 商 × 除数  除数 = 被除数 ÷ 商  两个规律  一、除法的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二、乘法的积不变规律:如果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则除以几,那么它们的积不变。  简便计算  一、运算定律:  运算定律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减法运算规律  a-b-c=a-(b+c)  除法运算规律  a÷b÷c=a÷(b×c)  二、乘、除法的互化。(小技巧:符号是相反的;两个数相乘得“1”。)  (1)A÷0.1=A×10  (2)A×0.1=A÷10  (7)A÷0.01=A×100;  (8)A×0.01=A÷100  (3)A÷0.2=A×5  (4)A×0.2=A÷5  (9)A÷0.25=A×4  (10)A×0.25=A÷4  (5)A÷0.5=A×2  (6)A×0.5=A÷2  (11)A÷0.125=A×8  (12)A×0.125=A÷8  三、求近似数的方法。  ①四舍五入法。 ②进一法。 ③去尾法。  四、积与因数、商与被除数的大小比较:  第2个因数>1,积>第1个因数;  第2个因数=1,积=第1个因数;  第2个因数  除数>1,商  除数=1,商=被除数;  除数被除数;  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三、式与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  一、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 ”,也可以省略不写。在省略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时,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二、2a与a2意义不同:2a表示两个a相加,a2表示两个a相乘。即:2a=a+a,a2= a×a。  三、用字母表示数:  ①用字母表示任意数:如X=4 a=6  ②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如s=vt  ③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如a+b=b+a  ④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S=ah  方程与等式  一、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二、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三、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四、方程和等式的联系与区别:  方 程  等 式  联 系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区 别  含有未知数  不一定含有未知数  五、等式的基本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六、等式的基本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③求出方程的解。  ④检验或验算,写出答案。  (四)正比例与反比例  比和比例  一、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比  与  比  例  的  区  别  1、意义不同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名称不同  比的名称  两点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例的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性质不同  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应用不同  应用比的意义  求比值。  应用比的性质  化简比。  应用比例的意义  判断两个不能否组成比例。  应用比例的性质  不但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还可以解比例。  二、比同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比  分数  除法  联  系  前项  分子  被除数  比号  分数线  除号  后项  分母  除数  比值  分数值  商  比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除法的商不变性质  区  别  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分数表示一个数。  除法表示一种运算。  三、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  一 般 方 法  结 果  求比值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化简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  四、化简比:  ①整数比的化简方法是: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②小数比的化简方法是:先把小数比化成整数比,再按整数比化简方法化简。  ③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是: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五、比例尺: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六、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 =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正比例、反比例  一、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二、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三、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区别:  正 比 例  反 比 例  相 同 点  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不 同 点  商一定  y/x= k(一定)  积一定  x×y=k(一定)  几何  (一)图形的认识、测量  量的计量  一、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二、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三、面积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的。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四、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五、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六、面积单位:(100)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七、体积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  八、体积单位:(1000)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九、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十、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十一、常用的时间单位有:  世纪、年、季度、月、旬、日、时、分、秒。  十二、时间单位:(60)  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1年=4个季度  1个季度=3个月  1个月=3旬  大月=31天  小月=30天  平年二月=28天  闰年二月=29天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十三、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应该乘以进率;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应该除以进率。  十四、常用计量单位用字母表示: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吨:t  千克:kg  克:g  升:l  毫升:ml  平面图形【认识、周长、面积】  一、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射线都是直线上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二、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  三、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等于90度的角是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等于180度的角是平角;等于360度的角是周角。  四、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在同一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五、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六、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任意三角形。  七、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八、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九、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或最多只有一个钝角。  十、四边形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常见的特殊四边形有: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  十一、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圆上的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就是圆的半径的长。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  十二、有一些图形,把它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十三、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十四、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十五、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切、平移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②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③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即:S=ah。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三角形面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③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即:S=ah÷2。  【3】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梯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③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即:S=(a+b)h÷2。  【4】画图说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剪开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②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③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圆面积=πr×r=πr2。即:S=πr2。  十六、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 =(长+宽)× 2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正方形周长 = 边长 × 4  正方形面积 = 边长 × 边长  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 高  三角形面积 = 底 × 高 ÷ 2  十七、常用数据:  常用π值  常用平方数  2π=6.28  12π=37.68  12= 1  3π=9.42  15π=47.1  22=4  4π=12.56  16π=50.24  32=9  5π=15.70  18π=56.52  42=16  6π=18.84  20π=62.8  52=25  7π=21.98  25π= 78.5  62=36  8π=25.12  32π=100.48  72=49  9π=28.26  2.25π=7.065  82=64  10π=31.4  6.25π=19.625  92=81  立体图形【认识、表面积、体积】  一、长方体、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圆柱的特征:一个侧面、两个底面、无数条高。  三、圆锥的特征:一个侧面、一个底面、一个顶点、一条高。  四、表面积: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的和,叫做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五、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其它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六、圆柱和圆锥三种关系:  ①等底等高: 体积1︰3  ②等底等体积:高1︰3  ③等高等体积:底面积1︰3  七、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①圆锥体积是圆柱的1/3,  ②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  ③圆锥体积比圆柱少2/3,  ④圆柱体积比圆锥多2倍。  八、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锥1、差2、柱3、和4。  九、立体图形公式推导:  【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什么图形?这个图形的各部分与圆柱有何关系?(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一般得到一个长方形。  ②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③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④圆柱的侧面展开后还可能得到一个正方形。  正方形的边长=圆柱的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2】我们在学习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时,是把圆柱转化成以前学过的一种立体图形(近似的)进行推导的,请你说出这种立体图形的名称以及它与圆柱体有关部分之间的关系?  ①把圆柱分成若干等份,切开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②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③因为: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3】请画图说明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找来等底等高的空圆锥和空圆柱各一只。  ②将圆锥装满沙子,倒入圆柱中,发现三次正好装满,将圆柱里的沙子倒入圆锥中,发现三次正好倒完。  ③通过实验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即:V=1/3Sh。  十、立体图形的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名称  计算公式  长方体棱长总和  长方体棱长总和 = (长+宽+高)× 4  长方体表面积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体积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棱长总和  正方体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表面积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体积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体侧面积  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体表面积  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圆柱体体积  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体体积  圆锥体体积=  (二)图形与变换  一、变换图形位置的方法有平移、旋转等,在变换位置时,每个图形的相应顶点、线段、曲线应同步平移,旋转相同的角度。  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它的大小时,通常要使每个图形的要素,如长方形的长与宽,三角形的底与高等同时按相同比例放大或缩小。  三、对称图形是对称轴两边的图形经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而不是完全相同。  (三)图形与位置  一、当我们处在实际生活及情景中,面对教短距离时,通常用上、下、前、后来描述具体位置。  二、当我们面对地图、方位图时,通常用东、西、南、北,南偏东、北偏东……来描述方向。再结合所示比例尺计算出具体距离,把方向与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
一、设计思想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潜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让其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多种形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通过自我探索,动手操作,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让学生感受数学源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在教科书的第77页,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依据“份”和“几个几”扩展,构建起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思维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幅两个小学生公园散步的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通过小朋友的对话出示出两个数学信息,(种了6棵杨树,种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教学重点在于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出两个数的关系进行分析,这也是教学的难点。关键在于借助线段图或学具操作,明白一个数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然后根据求几个几是多少的方法,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先让学生独立地操作学具,突破难点,明白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后,再组织学生交流,在互动与交流中相互启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演示线段图进行直观形象地总结讲述。三、学情分析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闯关这一环节,包括(我会说、我当小老师、我会算、聪明桥)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喜爱数学的情感。使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加地紧密,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激发学生探究情景数学问题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学生独立地操作学具,再组织学生交流,在互动与交流中相互启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理解“倍”的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倍的知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2、数学思考: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解决问题:在问题情景中能准确地捕捉数学信息,主动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源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培养其对数学的喜爱,产生爱学数学的情感。五、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2、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学会看线段图。教学难点分析重点句含义,理解题目中两个数量之间倍数关系,得出解题方法。教学关键借助线段图或学具操作,明白一个数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然后根据求几个几是多少的方法,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本教学设计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七、教具准备课件
三角形和圆片若干、杨树、柳树图片。八、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刚刚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是谁呀?(倍)你们喜欢它吗?(喜欢)一起大声读出来。生:读“倍”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倍”的初步认识,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生:谁和谁比,以谁为一份,谁有谁这样的几份,就是几个几,谁就是谁的几倍。2、师:你说的真好!下面我们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我会说”兰兰刚才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给大家带来一道题,请你用倍的知识说一说。(1)师:出示ppt第一行摆:第二行摆:
△△
△△
△△ △的个数是
的___倍。追问:为什么△的个数是
的3倍?(2)师:你说的真棒!小明也给大家带来一道题,谁再来说一说?师:出示ppt第一行:第二行: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___倍,就是____ 个 _____ 。生:说师:追问你是怎样想的?3、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倍的知识。师:出示ppt板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二、导入新授:1、师:出示ppt情境图星期天两个小学生公园散步,公园的景色真美呀!他们一边走一边说什么?师:请你仔细观图,从图中你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哪些数学信息?生:种了6棵杨树,种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问: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种了多少棵柳树?师:出示ppt2、师:请你把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完整的叙述出来。指名说师:老师把这幅图的信息整理成文字了,快来读读。出示:种了6棵杨树,种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种了多少棵柳树?3、要求种了多少棵柳树?你觉得哪句话最重要?生:种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出示:描红
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师:为什么?指名说:①柳树和杨树比
②以杨树的6棵为1份③柳树的棵树有这样的3份,就是3个6,我们就说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4、师:要求种了多少棵柳树?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生:下面四人一组,小组讨论生:讨论
师:巡视此环节需要15——20分钟5、师:进入快乐数学第二关“我当小老师”哪个组先来?师:分组请学生来讲。(1)
第一组:我们组是用摆图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我们是这样想的,生:边说边摆 在黑板上摆图形对比说理由①柳树和杨树比
②以杨树的6棵为1份③柳树的棵树有这样的3份,就是3个6,我们就说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这样我们组就知道了要种18棵柳树。师:你说的真清楚,不愧是一个小老师,请回。问:你们同意这种解题的方法吗?还有哪个组和他们的方法不一样?师:让学生在实物投影前讲解(2)
第二组:我们组是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我们是这样想的,①柳树和杨树比
②以杨树的6棵为1份③柳树的棵树有这样的3份,就是3个6,我们就说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这样我们组就知道了要种18棵柳树。师:这个小老师当得怎么样?我们为她鼓鼓掌。问:还有哪个组和他们的方法不一样?师:让学生在实物投影前讲解。(3)第二组:我们组是用列算式的方法的方法,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我们是这样想的,①柳树和杨树比
②以杨树的6棵为1份③柳树的棵树有这样的3份,就是3个6,我们就说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这样我们组就知道了要种18棵柳树。问:哪个组和他们的方法一样?
你们也很聪明!师:谁来把算式写在黑板上。指名板书:6 X 3 =18(棵)答:种了18棵柳树。6、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数学问题。有的是摆图形,有的是画线段图,还有的是列算式计算。这几种方法都是根据师指板书:①柳树和杨树比
②以杨树的6棵为1份③柳树的棵树有这样的3份,就是3个6,我们就说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那么我们就知道求种了多少棵柳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三、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的数学问题。进入快乐数学第三关“我会算”1、师:出示ppt巩固练习这些题都是同学身边的数学。(1)
图书馆借书(2)
比口算(3)
和老师比年龄(4)
跳绳(5)
做仰卧起坐方法:找照片上的同学读题,列式计算答题。四、师总结:1、问: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时,用什么方法计算的?生:乘法师:板书 乘法2、师:出示ppt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生:读一读五、进入快乐数学第四关“聪明桥”1、师:出示ppt
线段图.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这题的已知条件是黄花7朵,红花是黄花的5倍,问题是红花多少朵?生:红花的朵数是黄花朵数的5倍,也就是红花有5个7朵2、师:出示ppt 同学们秋游到公园划船,一只大船坐的人数是小船的4倍,小船坐两人是一个隐藏的条件,一只大船坐多少人?生:要通过观察寻找第二个已知条件,再解决问题。六、进入快乐数学第五关“谈体会”师:在这节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新的收获?生:各抒己见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七、布置作业1、完成书上78页的2、3题 。2、分一分有12个
,使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几倍,你有多少种分法?八、师:下课。板书设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乘法
杨树:柳树:6 X 3 =18(棵)答:种了18棵柳树。0顶一下
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量子计算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计算方式,它利用量子比特(qubit)来存储和处理信息。与传统的经典计算机使用比特(bit)存储0或1的二进制码不同,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存在于0和1的状态,即叠加态。这种叠加态可以通过量子纠缠实现信息的超距离传...
点击进入详情页本回答由深圳量旋科技提供
展开全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
这100个常识小问题你能答上吗?快收藏起来考考孩子吧~1.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答案:光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2.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冠军是谁?答案:许海峰3.下面的称号各是谁?答案: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山水诗人——孟浩然、田园诗人——陶渊明4.月亮围绕什么东西转?转一周期多长?答案:地球;24小时5.最小最冷的星星是什么?答案:冥王星6.地球的厚被是什么?答案:大气圈7.飞机上为什么要装黑匣子?答案:它是用来记载失事时飞机上的各种情况的,帮助人们了解事故的原因的8.春节有哪些风俗?答案:扫房、放爆、贴春联、吃年夜饭等9.什么动物能预测地震?答案:牛、马、驴、兔、鸡、狗、蛇、鼠、狗、猫、燕子、鹰等10.什么植物先开花,后长叶?答案:连翘、迎春花、腊梅、桃树、梨树11.药瓶为什么是浅色的?答案:因为浅色能反光,深色的受太阳光一照,吸收光多,药品容易变质12.谁发明蒸汽机?答案:瓦特13.哪种恐龙最硬?答案:剑龙14.地球的血是什么?答案:岩浆15.为什么不能关灯看电视?答案:电视机的屏幕和图象都比较小,在黑暗中看,视力要高度集中和扩展,对电视机屏幕上的光线的强烈反映特别敏感,会使眼睛受到刺激,视力下降16.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是谁?答案: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刘伯承、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林彪、叶剑英17.为什么兔子不用喝水?答案:因为兔子的主食青菜里有大量水份,足够身体的需要了,如果肠里的水一多,就会患肠胃炎。但兔子体内缺水时,也是可以喝水的18.什么是流星?答案:指太空很小的固体或尘埃闯入地球大气层所产生的光迹19.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天文学家是谁?答案:张衡20.电池的发明人是谁?答案:伏特21.第1个到达月球的两个宇航员是谁?答案:阿姆斯特郎和奥尔德林22.泰山在哪个省哪个市?答案:山东泰山市23.世界上最宝贵的五大宝石叫什么?答案:猫眼石、祖母绿、金刚宝石、蓝宝石、红宝石24.鱼类的祖先叫什么?答案:文昌鱼25.世界上最毒的蜘蛛叫什么?答案:狼蜘26.法国的首都是什么?答案:巴黎27.英国的首都是什么?答案:伦敦。28.我国的四大海产是哪四样?答案: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29.最大的哺乳动物是什么?答案:蓝鲸。30.最大的两栖动物是什么?答案:娃娃鱼。31.两栖动物的祖先是哪种动物?答案:鱼。32.最早的农作物是什么?答案:小麦。33.甩掉中国贫油帽子的人是谁?答案:李四光。34.谁发明了麻醉术?答案:华佗。35.橡皮是谁发明的?答案:爱迪生。36.是谁发明了导弹?答案:钱学森。37.海龟的寿命有多少?答案:300岁。38.中国是世界上产虎最多的国家,那么什么最为名贵?答案:东北虎。39.什么动物是人最早驯养的?答案:鸡。40.最高的哺乳动物是什么?答案:长颈鹿。41.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绿色植物是什么?答案:蓝藻。42.代表着和平的植物是什么?答案:橄榄枝。43.UFO是什么标志?答案:飞碟。44.不给仙人掌浇水,最多能活几年?答案:6年。45.山茶是什么血型?答案:O型。46.我国杂交水稻之父是是谁?答案:袁隆平。47.飞机是谁发明的?答案:莱特兄弟。48.全球的四大害是哪四种?答案:老鼠、蚊子、苍蝇、臭虫。49.为中国夺得第1枚国际金牌?答案:吴传玉。50.第一个预报彗星的是谁?答案:哈雷。51.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什么?答案:普通话。52.被称为捕虫神刀手的是什么动物?答案:螳螂。53.中国是何时参加奥运会的?答案:1924年。54.最长的马拉松赛跑用了多少时间?答案:54年。55.乒乓球是中国人引为骄傲的“国球”吗?答案:是的。56.冰淇淋是哪国发明的?答案:中国。57.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若贝尔奖的是谁?答案:居里夫人。58.酱油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答案:秦汗时期。59.最早的地雷是谁发明的?答案:爱国名叫将戚继光。60.书法有哪些种类?答案:正书、草书、篆书、隶书、行书、楷书。61.感恩节是哪国的节日?答案:美国。62.感恩节是每年的几月的第几个星期几?答案:每年的11月的第四个星期日。63.植物是空气的净化器代器吗?答案:是的。64.哪些蚊子会吸人的血?答案:雌蚊。65.含义深刻的小故事是什么?答案:寓言。66.我国农历中有多少个节气?答案:24个67.我国法律规定,未满多少周岁的公民称为未成年人?答案:1868.企鹅是南极还是北极的特有动物?答案:南极69.地球上有四大洋,位于地球最北部的是什么大洋?答案:北冰洋70.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五行”是指什么?答案:金木水火土71.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是?答案: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和造纸术72.人睡觉时,最好的睡姿是?答案:右侧睡73.驾驶“神六”的航天员是哪两位?答案:费俊龙和聂海胜74.“吸烟有害健康”世界无烟日是指每年的?答案:5月31日75.人们日常通称的“白色污染”是固体废弃物的一种,它是指?答案:废塑料76.中国最早的名医是谁?答案:扁鹊77.我国最有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什么书?答案:《西游记》78.四大文明古国是人人类文化发祥地,也数字产生和成长的摇篮,请问这四个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国家?答案:巴比伦、古埃及、印度、中国79.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谁?答案:袁隆平80.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前苏联于哪一年年发射成功的?答案:1957年81.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答案:皮肤。82.第一个飞上太空的是前苏联宇航员是谁?答案:加加林83.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是什么?答案:芝加哥西尔斯大厦84.汽车是谁发明的?答案:奔驰85.世界上第一个进行环球航行的是谁?答案: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麦哲伦86.请问电灯是谁发明的?答案:爱迪生87.中国的“导弹之父”是指谁?答案:钱学森88.我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是谁?答案:冯如89.什么被称为“海上轻骑兵”?答案:快艇80.冰箱里的细菌会被冻死吗?答案:不会81.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的数学家是?答案:祖冲之82.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是谁?答案:林巧稚83.知识就是力量“这是英国著名科学家.哲家家谁的名言?答案:培根84.请问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是谁?答案:达尔文85.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是哪一颗?答案:太阳86.我们经常在商品包装上看到的一些黑白间隔的直条,这是什么?答案:条形码87.寓言“坐井观天”中坐在井中的是什么动物?答案:青蛙88.吃西餐时,我们应该用哪只手拿刀,哪只手拿叉?答案:右手拿刀,左手拿叉89.文房四宝指的是哪四件东西?答案:笔墨纸砚90.《百家姓》中的第一个姓氏是什么?答案:赵9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是谁发明的?答案:(蔡伦)92.世界上最小的鸟是?答案:蜂鸟。93.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是什么?答案:(《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94.戏曲人物中画白色脸谱的一般是好人还是坏人?答案:(坏人)95.我国第一大岛是:答案:(台湾岛)96.电风扇能把空气吹凉吗?答案:(不能)97.我国古代有“琴棋书画”之说,请问琴指什么?棋指什么?答案:(古筝围棋)98.人体有多少块骨骼?答案:(206块)99.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哪个湖?答案:(青海湖)100.中国在南极设立的第一个考察站叫什么名字?答案:(长城站)来源
中小学语文帮编辑丨三水教育微信编辑小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是1的几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