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视角看人间,我也是无能为力,逼于无奈,走到这一步,难搞了?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略特曾说:这个世界上已经发生的坏事中,一半是由那些自我感觉重要的人所做的。艾略特所说的“坏事”,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坏人的恶行,而是那些自我感觉良好者“以善之名行恶”。他们抱着善良的意愿,却将他人推入地狱。背后原因,除了“乌合之众”式的愚昧、盲从外,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总是喜欢以“上帝视角”俯视世界。所谓“上帝视角”,是以为自己全知、全能、全善,而且以自我为中心,常常选择或者组合使用——当在某一领域确实权威或专业时,往往以冰冷的事实和数据取代价值判断;当认知存在缺陷时,却又站在道德制高点为自己辩护。然而,人不是上帝,没有人能做到全知全能全善。人,一旦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便会放弃思考,更无视逻辑,只是急于从“上帝”的视角,宣示自己的正确无比,结果自然是形形色色的暴力。问题是,当一个人使用暴力,人们很容易知道它是暴力;当一百个人使用暴力,暴力就开始模糊难辨;当成千上万人共同使用暴力,暴力就能摇身一变,幻化为 “正义”,让人误以为投身于某种“神圣”的事业,进而失控、变质。正如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言:在群体中间,因为狂热产生“人多势众”的威力感,即使傻瓜,也会感觉到无所不能。此时,人拥有的只是简单、极端的情感,于是变得更加的盲目、偏执、专横。}
我有个 “毛病”,就是偶尔会和身边的人说起这样一句话:我们每天都埋头干活儿,有时候也可以抬头看看天。在我的理解中,抬头看天也可以理解成,时不时地可以用 “上帝视角” 去看待一个事物。虽然这两年以来我越来越不喜欢这样去看待东西了,我更倾向于关注具体的实践而非那些看上去高大上的理论。用程序员大神 Linus Torvalds (著名操作系统 Linux 创始人)说得一句名言来表达就是: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字面意思是 “说起来很廉价,给我看看代码”。用我们同学之间的话来说就是 “别和我聊那些有的没的,给我看看你写得代码。” 确实,web3 世界不也说了嘛。 Code is the low.在程序员的世界中,不用多说什么,你写得代码就能说明一切问题。但是呢,具体到像我们这样的人,面临的环境不太一样,我们属于业务强相关的技术人员。一切都要以推进业务为导向,这在我以前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及。所以,我们总是非常关心业务的。从宏观来看,大多数中国科技公司都是以业务为导向的,极少有公司会在基础技术层面有非常大的投入,真要选出我心中认为的有在基础技术上进行过大规模投入的公司,我想中国公司中也就只有华为了。那么,回过头来看我现在服务的这家公司而言,关注业务是必然的。我们这种基层关注业务当然是非常浅层的了,我们也就只能看到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是啥情况,还不一定能看地很清楚,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才算是入门了吧。如果要从行业甚至是产业的角度去看业务现状,我想从公司 1、2 号人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下他们是谁,哈哈)的理解中去学习下可能就是我现阶段能看到的天空了。刚好,这两天看了下公司 1、2 号人物的发文。其中有些理念个人觉得非常不错,所以也是想着和列位汇报一下。1 号同学在文章中提到了卓越运营的理念,这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理念。他这样提到 “提到卓越运营,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提质增效、投资回报、目标达成等经营强相关的维度。这是基础性运营,它是公司健康长久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讲,做好基础运营就像一个 “1” 。它关系到日子能不能过下去,能不能过得好。缺了这个 “1”,再多的 “0” 都是没有意义的。”按 1 号同学的理解,基础性运营只是卓越运营的一个层面。卓越运营还有另一个层面,那就是 “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项业务,任何一个变革,在任何环境下,都有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可持续迭代是卓越运营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个认知王兴在美团内部经常提及。如果没有可持续迭代,有时候代价是非常惨痛的。我们的 1 号同学在这方面可是吃了一个大亏,怎么回事儿呢?我不能具体说什么事儿,大概来说就是公司在 10 年前为应对当时的市场环境曾经推行过一个变革,当时推行起来效果不错。可随着一些变化发生,10 年过去了,这项变革被再次推行了。那么,我们就要去反思,10 年前推行得变革,到底留下了什么?变革中的成果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一切像没有发生一样?也就是说,当时的一切努力化为了泡影。这对一家有着数万名员工规模的公司而言,损失是极为巨大的。从这次惨痛的教训中,我们的 1 号同学总结了三点经验为未来的卓越运营做好准备,我简单梳理如下:持续迭代,永续运营,这条路没有终点人人都是宣传队员,这是所有人的事儿能力沉淀,系统化,IT 化这是 1 号同学发文的最核心内容了,而我们的 2 号同学则更多地是给予其他同学鼓励。2 号同学提到了 “今年,中国区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大盘可能持续下降”、“行业下行”。不过,他鼓励到 “放眼行业,我们这群人是足够优秀的,任何时候都不用妄自菲薄...”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三点总结,给大家提供了奋斗方向,我简单梳理下就是:需要把公司目前相对分散的组织调整得更加精简、更加聚焦,力要往一处使提升 IPD 与 IMS 流程之间的匹配度,包括产品线和营销线的同学,沟通语言要保持一致,降低内部沟通成本加强和零售商的沟通,给足他们信心,他们是真刀真枪在一线打仗的先锋另外,他还提到 “要主动出击”、“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在我们看来,这都是上帝视角的一些观察了。不过,要将我们个人也当做一家公司去看待的话,这些工作理念很多时候也是适用的。比如,持续迭代。我们个人的成长也需要能持续迭代,如果一段时间之内发现自己没啥变化,这就危险了。如何判断我们自身发生了变化,这也不是很难。比方说,我们持续读书,有没有在选书方面有进步?有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选择书籍的方法论?并且这个方法论还是可持续升级的;我们读书的速度有没有提升?三个月前只字不差地看一本 1000 页的书籍需要花费 30 个小时,现在能不能做到 20 个小时就看完?以后还能不能通过其他方式再次提升读书速度?再比如说,我们练习写作,有没有一直都写?有没有越写越快?有没有越写越好?还比如说,以前我们只会写代码这一项技能,现在有没有出了写代码之外的其他技能?像是剪辑视频、出课程、外语能力...往细了再看,剪辑视频、出课程、外语能力,又都是可以越练越好的技能,这又是一次持续迭代的过程。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去具体判断可持续迭代的方向时,一定要尽可能地把我们能想到的可提升的方面都量化起来。尝试自己去搭建一些指标,最好能形成自己的指标体系。只有这样,我们的持续迭代才有具体的抓手;因为有了这些指标,我们就可以围绕着这些指标不断提升而去制定适合于自己的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的可落地的策略。这个话题展开来汇报地话,感觉又可以再写一些东西。不过这不是我们这次的讨论重点,我们就先简单聊到这里吧,好不好?还有我们从 2 号同学提及得聚焦上也可以对应到我们自身的一些情况。比如,当我们决定要躬身入局一个项目时,出了需要考虑项目本身。我们不妨考虑一下,自己能否多聚焦目前自己所选择得这个项目上。很简单的一点,当我们选择好一个项目后,我们就可以判断一下自己每天能够投入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很多时候,我们能真的参与进去地项目真的不多,因为时间很可能不够用。只要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我们就很难在任何赛道上比其他人更有竞争优势,这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市面上很多人都提到了要搞副业,这个副业、那个副业...其实,搞副业本身没啥问题。但也有一定的前提,这要看自己在主业上是否干得不错了?如果主业都干得一般般甚至很吃力,就真的没有那个必要去想副业的事情了。而在主业做的不错的前提下,还有一定的能力溢出。这个时候选择副业也可以优先聚焦于和主业相关的机会点,比如出个和主业相关的书籍、课程、做个个人 ip 啥的...换句话说,聚焦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做一件事儿,这还是不同的。聚焦可以是不同层面的,长期聚焦于某个赛道、中期聚焦于赛道的机会点、短期聚焦于机会点下的某个具体项目,这都是聚焦。最后,经过深思熟虑后进行地直接赛道切换,也不是完全不可以,这就得根据个人情况具体分析了。总结一下,我们这次主要聊了从上帝视角观察得出的一些工作理念以及这些工作理念与个人发展的一些联系。谨以此文,与列位共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帝视角看人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