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结果有效数字位数取决于,最后一位有效数字与绝对误差所在那一位取齐,如果写成1761±2对吗?

 孟婆在从地府前往天庭述职期间被抓了。

被抓的地点也不是别处,而是负责替月老府生产最新一批红线的织女府。

根据织女府管事仙人的说法,这批刚纺好的红线被孟婆加入了异物,致使其成分不纯,质量堪忧,恳请天庭治孟婆的罪。

这般罪愆可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天庭专门派了一位地位尊崇的上仙前来,便是要趁着事件刚刚发生查问清楚情况,然后才好决定该给孟婆定什么罪名,做什么处罚。

眼下织女府内一处偏厅被辟作临时查问之处,主位坐了前来查问的上仙,周围围了上仙的一干侍从以及在织女府当值的仙人们,堂下站着这次纷争的主角,孟婆本人。

其实孟婆只是个职位名称,负责统领地府鬼差处理亡魂相关事务,自设立以来已更换过多名任职者,当下这名任职者是位女仙,容貌虽尚显年轻,但气质出众,清雅非凡,即便身处被怀疑的不利境地,也未露出丝毫慌乱,神色十分淡然。

这也让织女府的管事仙人看她很是不惯。

只见他冷哼一声,大步向前,开始向端坐堂上的上仙细数孟婆的犯事缘由。

他说,当年孟婆还只是天界月老府一名低阶女修者之时,与如今身为月老府主事的男修者乃是同修,据传两人之间竞争极为激烈,还因彼此不和闹过诸多事端,矛盾的根源在那时便已埋下。

临近修行期满,两人更是为抢夺留任月老府的资格比拼不休,到底是男修者技高一筹,在比试中胜出,获准留在天界月老府当职。至于那名女修者,本来按规矩该是派去天界别处当职的,可是她运气不佳,正好遇上前任孟婆突然离职,地府亟需仙界派人接手,于是便被下派至地府,接手孟婆的职位。

众所周知,在地府当职的待遇远不如天界优渥,升迁前景更是黯然,由此推知这位失意的女仙定是满心愤懑,对走运的同修男仙嫉恨不已。

之后两人境遇如同两人身处位置,一个上天一个下地。男仙因着天资卓绝,勤勉上进,在月老府内节节高升,后来更是接替了上任被贬的月老府主事之位,成为最新一任月老。上任之后他的行事很是妥帖,带领属下绑定的红线造福了凡间无数爱侣,其功绩甚得天庭认可。

反观这位女仙,在地府偌久却没有丝毫抢眼作为,表现可谓平庸至极,只是日复一日应付身为孟婆的工作,包括安排鬼差为步入黄泉的逝者熬制忘情汤,还有为满心执念的痴男怨女解除残留红线。

这与月老府的职责正好相反,红线绑得越是牢靠,拆除越是困难,所以历任地府孟婆与天界月老之间的关系都甚为紧张,这一任似乎也不例外。

据传曾有小仙无意间撞见,孟婆向月老府主事当面指出他们所用红线的缺陷,措辞直白,毫不客气,颇有几分故意找茬的意思。

“这些年月老府在那位主事的看顾下,为凡人绑定的红线愈发牢靠,而孟婆则不思进取,对拆解红线敷衍了事,以至于前段时间闹出岔子,竟令一名凡间女子与低阶树仙之间遗留有前世红线,孟婆也因此遭到天庭叱责。”织女府管事仙人笃定道,“两人当年本是同修,如今境遇却大不相同,孟婆完全有动机心气难平,对月老府事务做出阻挠之举。”

而这次织女府新纺出的红线,正是按照月老府研造的新配方所制,以凤凰尾羽抽线,以瑶池天光染色,再以昆仑灵气加持韧劲,每条红线皆历经多次试炼,坚韧无比,若是从此以后月老府均以此红线绑定凡人,孟婆的工作怕是要难上加难,纰漏不断。

所以这次前来天庭述职的孟婆,突然出现在本不该出现的织女府,并被当值仙人目睹往正在织造的红线中添入异物,怕是没安什么好心。

那被添入的异物,极有可能是破坏红线韧性、使其更易磨损断裂的东西。

“天道如此,一边绑红线,一边解红线,这是月老和孟婆各自该担的职责,既然都升仙了,便该忠于职守,别成天跟庸碌凡人似的计较那些琐碎得失,动什么歪心思。”织女府的管事仙人冷哼道,“可总有些仙人啊,为了免掉自己的麻烦,不惜牺牲世人福祉,这些年我见得多了,对这些不称职的仙人若不施以重罚,不知道以后还会闹出什么乱子。”

先前一直默声听他讲述的上仙开口道:“此事尚未查证,勿要妄下定论。”

咄咄逼人的管事仙人这才止了声,不情不愿地退至一旁,而这位气度威仪的上仙将目光转向堂下的孟婆,询问她对被指认的种种罪责可有辩解。

孟婆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上仙,自己能否先对织女府的管事仙人说几句话。

上仙点头应允了她的请求。

孟婆看向那位把过往故事说得头头是道的仙者,淡然道:“这位仙者,我称职与否先不劳你费心,不过我倒觉得,凡间有个位置比这织女府管事儿的更适合你。”

此话果然对上了对方的一脸防备:“什么位置?”

“说书人啊。”孟婆朗声道,“你别的本事没有,故事却是编得真好。”

这话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激怒效果,管事仙人正欲发作,突逢有低阶小仙从外进入,上报说方才被送去查验的红线当中,确实查出了削弱红线的仙术成分,不过具体效用还需多些时间才能证实。

上仙听闻这番禀报,原本还算平和的眉间微微皱起。

织女府管事仙人的脸色却是由怒转喜,或者说多少还有几分幸灾乐祸,开口讥诮道:“铁证如山,任你嘴上如何逞威,也是难逃天雷责罚。”

月老府的红线之事直接关乎人间福祉,一直为天庭所看重,所涉罪愆向来不得轻饶。

过去曾有月老府小仙仅因一时疏忽致使一批红线受潮折损,便惨遭贬黜下界为妖,无缘得享仙家福分;更有先前两位主事因渎职滥权,有损世间姻缘命数,双双落了个轮回人间、领受千年情劫的可悲下场,可见这处罚着实严苛。

倘若孟婆此回被定了故意折损红线之罪,为了抵其罪愆,恐怕不仅会被除去仙籍,还要遭受最严厉的天雷劈打。

那可真是神识俱灭,再无生机可言了。

在场诸多仙人虽与孟婆没什么交情,却也深知这般后果的厉害,一时间堂内气氛凝重,无人言语,唯有一两个胆大的小仙悄悄瞥向孟婆,看她正做思量状,容貌气度毫不逊于上界仙女,想来修为也是不凡,若不是当初碰巧被派入地府受罪,而是在上界接个散漫闲职,或许还不至于因私心泄愤,为自己招此祸端。

可如今这祸事证据确凿,已然不可辩驳,小仙们不禁暗自感慨造化弄人,引人唏嘘啊。

局面僵持之时,突有小仙传报,月老府主事到,众仙登时齐齐朝门口望去。

她按下刚欲脱口而出的话语,只不动声色朝边侧移了两步,避开月老府主事进入堂内的路径。

在场有些小仙从未见过月老府主事,只猜既为月老,形象当是位慈眉善目的老者,没曾想此刻进来这位主事者,却是三分俊朗,三分飒爽,三分机敏,外加一分尚未完全磨灭的少年气。

这般模样精神,放在上界的主事仙人中,当是要算顶顶年轻的。

年轻的主事先朝上仙行了礼,说自己方才在月老府内处理完一项着急的事务,出来便听闻孟婆受疑之事,此番前来是为了替孟婆解释实情,以免她遭人误解,无端受冤。

听他这样说,上仙肃穆的神色稍霁:“方才在堂上言及之事甚多,不知主事你是想解释哪一件?”

“若仙君不急,在下愿对每件事皆做解释。”月老府主事此刻略微分神注意了一下站在旁侧的孟婆,随即露出爽朗笑意,“世间传闻向来以讹传讹,与实情相差甚远,恳请仙君耐心听我将过往一一理清,莫要冤枉了师姐任何一件小事。”

上仙颔首应允,之后便是由他提出种种质疑,再由月老府主事依次作答。

上仙一问:“主事,当年你与孟婆曾为同修,两人之间是否如传言所说生有嫌隙?”

月老府主事回答,初入月老府修习之时,自己是同期中最为年少的小师弟,而孟婆当时已是颇受倚重的大师姐。不过他那时年少气高,对这位大师姐并无恭敬之意,反而有些不服气,认为她不过是早两年入门而已,要论勤勉论天资,自己定是不输她的。

“那时我俩在术法方面不相上下,我自然对她更是不服了,看同修们对她信赖推崇,心中十分不以为然,哎,现在想来也是好笑。”年轻的主事笑道,眉眼间皆是对过去自己的调侃,“为了证明自己技高一筹,我一门心思与她比拼作对,而她越是风轻云淡不当回事,我便越是争强好胜,想来不和的传闻便是那时的遗留。”

少年心性总是热血满腔、干劲十足的,可惜还是漏了几分妥帖谨慎。

在一次比试中,修习者需在百日之内为尽可能多的凡人绑好红线。少年查到一种早已失传的上古绑法,自以为这样便能绑得既快又好,获取比试胜利,中途却被大师姐察觉其中隐患——上古年代的凡人寿数远不及当世凡人,少年的红线绑法固然便捷,但不够牢靠,只管得了凡人半生,管不了凡人一世。

“其实师姐她对此完全可以装作不知,静候问题暴露,让我自食其果领受责罚。”月老府主事轻声道,“可她却私下来告知我这番隐患,还主动替我将绑错的红线解开重绑,为此耽误了自己时间,以至于那场比试的优胜最后被别人取走。”

少年不明白师姐为何要出手相助,对方说虽然平日看他这个反骨仔很不顺眼,可是绑错了红线,受苦的该是无辜世人,她不愿为两人间的意气之争连累他们。

“我有想过干脆去告你一状,可那样还要等月老府腾出人手慢慢查验,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等查验结果出来,你先前绑错的红线早在人世生了效,会有不少人因而错失半生所爱,他们真等不了这么久。”师姐绑好最后一根红线,将头上高高扎起的马尾往身后一甩,笑得极为潇洒坦荡,“权衡之下,我还是直接来帮你这个笨蛋的忙效果最佳。”

少年愣愣望着那笑容,只觉收了满目光华,明媚非凡更胜朝霞,顿时心绪翻涌,原本的不服气消失得无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钦佩,是感激。

或许,还偷偷滋生了一点想要亲近这位师姐的意思。

上仙二问:“主事,临近修期将满之时,你们两人拼死争夺留任月老府的资格,可是实情?”

主事摇头,说自从那次受过师姐指点帮忙,自己便放下了过分的争胜之心,转而同师姐交好,两人一同修炼研习,互相提点,同门之谊日渐深厚。

“不过交情归交情,在比试方面我与师姐并未懈怠,毕竟有个旗鼓相当的对手随时切磋,不仅有助于彼此的技艺精进,比试本身也很愉快。”主事摊手笑道,“只是我俩惺惺相惜,将比试当做纯粹的技艺切磋,其他人却认定我们这是为了争取月老府的留任资格,臆想出我俩水火不容的传言,那我有什么办法,我也很无奈啊!哈哈。”

话虽如此,临到两人修习期将满,正式的留任资格只有一个,两人还是不可避免地谈及此事。

师姐一如既往好气魄,说不必为此太过思虑,反正修习期满之时,月老府会举行一场结业比试,两人堂堂正正战上一回,谁赢了便可留下。

“参见过往战绩,你我算是打了个平手。”师姐朗声道,“就靠这回来定胜负吧!”

之后两人精心准备着这场比试,正式上场时也是拿出真本事来斗,各自展现的精湛技艺令在场观战的仙人们赞叹不已。

至于比试结果,大家看很清楚,两人一直势均力敌,几乎分不出优劣,直到临近结束之时,少年才略微领先师姐半步,获得优胜。

然而,众人亲眼所见,便一定是真相吗?

虽然赢得比试,少年心中疑虑却难以消除,忍不住去问师姐这场比试究竟是怎么回事。

直觉告诉他,比试当中明明赢面很大的师姐,在最后关头故意放了水。

师姐对此没有否认,同时也告诉少年,她在比试开始前一刻突然得到消息,地府的孟婆猝然离职,相关事务无人担当,地府对此十分头痛,向天庭请求尽快派一位仙者前去接替。

因为拆解红线是孟婆的重要职责之一,若是对红线特性了解不足,很容易出错,所以天庭已内定,将这次比试第二名派去地府填补孟婆的空缺。

只有知道红线该怎么绑得牢靠的人,也才知道红线该怎么拆得干净。

得知真相的少年甚为震惊,他不明白师姐为何要做这样的选择。据他所知,师姐一直以替世人牵好姻缘为志向,既然如此,她该留在月老府才好施展抱负,怎么算都不该故意将留任资格让给师弟,自己却跑去地府当专拆红线的孟婆。

面对少年的质疑,师姐做了解释:“傻师弟,要替世人牵好姻缘,仅靠当好月老是不够的。”

千百年来,世人总因错位的红线而深陷情劫,忍受种种情伤。

有的是因月老为之绑定的红线不够牢靠,受世事磨损过甚,以至于恋人之间琴瑟不调,爱恨交织;有的是因孟婆未能将亡魂间的红线拆除干净,残存的旧红线会影响亡魂转世后的情缘,使得下一世的新红线无法完全发挥功效。

虽说天规森严,对涉及红线的重罪从不予轻饶,但以上这些纰漏太过细微又太过普遍,若是每次出了岔子皆要处罚,那天庭与地府怕是早就无人可用了。因而大家都对这些小纰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它们是凡人无可奈何的天命,谁摊上谁倒霉吧。

可那些凡人的天命本不该如此,还有转圜的余地。

倘若月老能改良红线的质量,令它经得起更多世事磨砺;倘若孟婆能拆净残余的红线,令它莫再困扰已投入下一世的灵魂,这些凡人当是该少受些煎熬,多获些喜乐的。

难道就没有仙人怜悯凡人无辜,试图做些改变?

有是有的,只不过他们都失败了。

曾有一任月老府主事下去与孟婆商量,能否加派人手在奈何桥头设置关卡,挨个查验过桥的亡魂身上是否还有旧红线的残余,以免影响他们下一世的情缘。

这个提议未得应允,毕竟地府鬼差有限,孟婆抽调不出更多人手承担这份额外的工作。

后来又有一任孟婆上来与月老府主事商量,说你们给凡人绑红线时能否少打几个死结,以免我们拆除红线时根本无从下手,耗时费力还拆不干净。

这个提议同样未得应允,毕竟月老府要为红线大批量的提前断开承担风险,他们也拿不准一段红线究竟能吃得住多少世事波折,不多打几个死结委实放不下心。

双方皆是不愿损己利人,此法无解。

之后许多年,两边仍是沿用旧规矩做事,各种纰漏源源不断,摩擦纷争屡见不鲜,日积月累的恩怨导致孟婆与月老之间的关系愈发恶化,原本便是渺茫的合作希望更是连半分影子都见不到了。

这可真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我自入月老府修习之初,便在探寻解决之道。”师姐对少年坦言,“后来办法确实想出一个,可我对它没有十足的把握。”

这个办法,是先从提升红线质量入手。

其实月老府对此事一直颇为上心,然而近千年间,红线质量始终未有显著提升,薄弱之处仍是薄弱,几乎未得改良。

“因为月老府只负责绑定新红线,对红线在世间遭受波折考验后会产生何种磨损知之甚少,不了解造成红线破损的实情,又怎么可能有的放矢,查缺补漏。”师姐叹道,“反而是孟婆方面经手的破损红线无数,对此该是见解深厚。”

若能由孟婆方面先总结出磨损红线的种种缘由,再由月老府基于此进行有针对性的研造试炼,制出更为牢靠的红线,如此一来,月老府便不用担心红线会在世间过早断裂,绑红线时可少打些死结,孟婆那边拆解红线的重担也能大为减轻。

这听上去似乎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但多想一步,此法是由孟婆先做付出,配合月老府提升红线质量,可事成之后,主要功劳极有可能会被天庭算在月老府名下,孟婆方面未必能得多少嘉奖。

至于其中风险也不容忽视,在研造出更为牢靠的红线之后,万一月老府为了稳妥起见,仍然多打死结,令亡魂身上的红线更难拆解,那孟婆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眼下孟婆那边为了减少工作负累,巴不得月老府的红线尽早腐朽断裂,再加上先前数任孟婆一直与月老府交恶,怎么可能主动去做这种费力不讨好之事?

“除非新上任的孟婆愿意揽下这桩事务,责任全担,风险自负。”师姐沉吟道,观她面色坦然,无一丝犹疑,似乎对此已思量许久。“本来单凭我一人之力,此事尚无多少把握,所幸遇到了师弟你……”

少年抬眼望她:“师姐?”

“师弟,你天赋绝佳,又机敏好学,日后定能在月老府大有作为。”师姐目光灼灼,眸内似有隐焰燃烧,“要研造出更为牢靠的红线,继而改良红线绑定之法,需要孟婆和月老两相配合,由你我二人共同执行这个计划,成事不在话下。”

“师姐……”少年一时无言,许久之后才长吁一口气,罕见地面露苦色,“你怎么能这样自作主张?”

“因为我很清楚,师弟你的志向同我一样。”师姐投向少年的目光满是信任,还有几分诚恳的托付之意,“在擅作主张这点上我该向你道歉,可当时情况紧急,容不得我多想。此事若是成功,便能真正地革除沉珂、造福苍生,师弟,你难道不想和我一起为此拼上一把吗?”

此段经历回溯完毕,月老府主事将目光转向孟婆,神色中有几分认同,也颇有几分无奈:“谁不知道地府阴森清冷,远不及上界清圣祥和,至于收拾烂摊子这种事,很多时候也比从头做一件新事要难得多,但师姐既然认定这条最难走的路,便是不会回头。我虽气恼师姐未与我商量便做下决定,对她这般气度还是钦佩。”

只是少年到底有些意难平,追问师姐,为何非得是她故意输掉比试前去地府,倘若换成是少年自己输掉比试前去地府接任,也决不会因顾私利而损大义。

时隔多年,月老府主事依然记得当时师姐脸上的自信笑容:“笨蛋,因为我的修为比你强。”

师姐拍了拍他的肩头,认真与戏谑同时混在笑中,分不真切:“所以更重的担子,就该由我这个更有办法的师姐来担。”

上仙三问:“主事,既然你与孟婆二人起初并无不和,后来你们各司其职之时,又为何会传出她因彼此境遇不同,对你心生不满、处处针对的传言?”

月老府主事回答,那场比试之后,两人虽一个留在天界,一个下到地府,但都谨记造福苍生的共同目标,即便彼此相隔甚远,职责相反,却始终循着同样的道前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昔日少年在月老府中逐渐褪去稚拙,长成修为更加精进、行事更为妥帖的青年,平日里深受上位者器重,晋升极快,最终接任主事之位,成了月老府自设立以来最年轻的月老。

而作为孟婆的师姐则在应付地府繁重事务之余,探究红线在世间的磨损缘由。

单条红线看不出什么端倪,需要她查验记录大量亡魂身上红线的磨损痕迹,再从中研判规律,思量对策。

此事听着简单,实际做着才知道是有多么繁琐复杂、劳心劳力。

毕竟世间最难测的是人心,要从一段残余红线上准确辨出它究竟为何而折损,它的主人是因何而心伤,这其实比修炼高深的术法还要难上几分。

所幸孟婆从来不是知难而退的软弱性子,明知此事艰难异常,仍是迎难而上,所有负累皆担于己身。

“我问过师姐为何不将此项事务交由属下鬼差分担,师姐说鬼差同我们这种曾于人世修行的修者不同,他们皆自地府而生,不通人情世故,要他们动手拆解红线尚可,要他们研判红线在人世是因何而磨损,那太为难人了。”年轻的月老府主事解释道,“另外地府之中亦不乏心思不纯者,若他们得知孟婆在协助天界月老府提升红线质量,怕是要心生不满。为免有人借机生事,师姐只能独自查验红线,身边毫无助力可借,也不让我将此事外泄。”

毕竟,有许多事,即便做成之后有益苍生,倘若中途犯了私利,那也不是人人都能容它做成的。

孟婆平时不得随意上到天界,每每有成果所得,只能通过书信告知师弟。可文字表述毕竟有限,不如当面探讨来得畅快清楚,但凡有机会重返天界述职,孟婆都会抓紧空闲时机,与师弟探讨红线缺陷与改良之法。

一来时间宝贵,二来彼此信任,两人的探讨从来便是直来直往,不必多兜圈子。

结果在无意间撞见两人谈话、且听话只听到一半的路过小仙看来,孟婆这是当面指责月老种种不是,态度毫不客气,颇有几分故意找茬的意思。

同门恩怨加反目成仇的戏码即便在仙界也不乏观众,一来二去,孟婆对月老心生嫉恨的流言便越传越离谱,众仙人也乐得相信。

“我倒是想揪出有些碎嘴子好好对质一番,可师姐劝我不必在意。”月老府主事耸了耸肩,“她不计较这些虚名,也望我不要陷于无谓纷争,省下心力来专注解决红线问题。”

确实,别看这个年轻人平日里总是一副谈笑自若的模样,可身为月老府主事,身上的担子从不轻松。光是要维系全府事务便已几乎耗尽心力,更不必说他还需挤出时间,一边研读师姐传来的书信,一边为了找出弥补红线缺陷之法,夜以继日翻阅仙家典籍、试炼新方子,真正是片刻不得松懈。

他只愿自己能早日研造出更好的红线,令更多凡人免受情伤之苦。

如此才是他当为之道,支撑着他多年来在月老府中不畏困苦,稳守初心。

而这也是他能为她做的,最好的一件事。

上仙四问:“主事,照你先前所说,孟婆这些年来并非传说那般平庸无为,而是行事勤恳端正,从未敷衍?”

年轻的主事点头,说月老府的红线之所以能绑得更为牢靠,孟婆功不可没。

正是凭借将近百年的不断钻研,孟婆终于将红线的磨损缘由掌握得更加通透,也为如何改良红线探出了方向。

但那方向仍然模糊,具体该怎样做,两人为此所作的尝试不下千百遍,然而在最初那段时间里,总是落败的多,成功的少。偶尔试出一个看似有效的法子,要么是所需材料太过难得,无法用于所有红线;要么便是功效不可持久,只能在人世护住红线一时,保不住一世。

直到数百年后,他们才试出一个真正有效的办法,即在原本的红线中加入凤凰尾羽、瑶池天光以及昆仑灵气等仙物,如此造出的红线明显更耐世事磨砺,可保那世间有情人长相厮守。

“所需材料是确定了,但每样该添加多少还需再加琢磨。”年轻的主事扶额做皱眉苦恼状,语调却带着轻松的调笑,“仙君,这段请容我先行略过,实在是太繁琐太麻烦了,我光是回想一下那个过程都觉得脑壳疼。”

总而言之,这一琢磨又耗去了上百年时间。

虽说过程繁琐,却卓有成效,通过调整材料配比,月老府逐渐研造出红线的新配方若干,交由织女府大量织造,再用于当世凡人身上。

与过往使用老式红线的凡人相比,这些人的情缘确实更为稳固,月老府也因此大受天庭褒奖。

而孟婆的境遇却很尴尬。

无人知晓她才是幕后功臣,与此同时,她还要面对更棘手的问题——红线在人世间的磨损减少,意味着地府要拆解它们更加困难了。

为保证亡魂身上的红线得以拆净,孟婆会对鬼差们拆解红线的结果予以抽查,可许多鬼差平日里闲散马虎惯了,他们才懒得管凡人会不会因红线残留而遭受情劫,过去那些敷衍了事的上司才合他们心意。

孟婆的严谨令他们极难适应,继而心中生出怨气来。

不消说,这股怨气又演化成了对孟婆的抱怨诋毁,与事实相差甚远。

“有关师姐在地府中平庸无为的谣言便是这样来的。我知师姐被人记恨,想要让月老府尽早简化红线绑定方式,少打死结,替她分忧。师姐却说先不急,最好的红线还未做出,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先别擅自改动红线的绑法,以免出了纰漏累及无辜。”月老府主事垂下眼睑,从进入大堂之时便挂在脸上的笑意终于消隐了几分,暗暗浮上几分涩味,“这些年来,肯为师姐说句公道话的人极少,因为真正领受了好处的亡魂都已投胎转世,忘了自己曾在奈何桥前受过孟婆恩惠。”

这番话说完,在场的小仙们立刻交头接耳起来,居于高位的上仙则神色复杂,不知是在思量什么。

月老府主事只轻叹一声,不再多言。

其实还有句话他心中埋藏甚久,但每次临到要说,却都咽了下去。

师姐,你总说要为凡人福祉多做考虑,可这天上地下,又有谁能替你多做考虑?

上仙五问:“主事,依你之言,孟婆与你的纷争皆是谣传,两人之间毫无芥蒂。但这次她莫名出现在织女府,往刚织好的红线中添入异物,又该作何解释?”

终于被问到最为紧要的问题,月老府主事抬起头来,方才神色中的愤懑已毫无痕迹,倒像是有了十足的把握,神采飞扬,语气笃定:“她并不是莫名出现在织女府。”

说罢,他欠身偏转,朝孟婆送上一记微笑:“而是我亲自领师姐进去,东西也是我让她加的。”

“月老府主事,你可知自己在说些什么?”织女府的管事仙人再难沉住气,站出来厉声质问。“想替孟婆顶罪,也不必如此信口胡来!”

年轻仙人并不理会他的质问,只向居于高位的上仙禀报,孟婆此番前来天庭述职之前,自己对红线的改良终于功成,试出了效果最佳的织造配方,并交由织女府进行织造。

待这批新红线纺好,月老府替凡人绑红线时,便不必沿用打满死结的老绑法,可采用更为便捷轻巧的新绑法,既能省下不少绑定和拆解的功夫,同时替月老府和地府减轻负累,也不影响凡人的世间情缘。

如此一来,各方皆是受益,孟婆千年之前立下的宏愿终得实现。

“虽说新红线的织造材料是由我敲定,这其中却凝聚了师姐近千年的心血。”年轻的主事向上仙坦言,“如今新红线即将制成,师姐难得回来天界一次,下次再来也不知是何时,因此我才擅自破了规矩,领她前去织女府,只希望她是第一个亲手触碰到这些红线的人。”

即便要为此越矩,领外人进入织女府的红线织造禁地,冒着日后事情败露领受责罚的风险,他也要坚持这样做。

看到一贯处变不惊的师姐在触到红线刹那,眼角竟因过于欣喜而有泪光闪动,他便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

两人的心愿,皆是达成了。

“不巧的是当时有件急务需我回府处理,师姐本与我一同离开,行至半途,她却突然警醒,说是感觉不对,得再回去看看那批正在织造的红线。”月老府主事回想道,“依师姐的性子,决不会随意胡来,外加府中事务又实在紧急,拖延不得,我便和师姐分头行事,没想到事务刚处理完,就听说师姐被抓之事……”

“一派胡言!”织女府的管事仙人忍不住打断了他,“你方才还说东西是你让孟婆添加的,现在转眼怎么又变成你俩分头行事?你这谎言未免编造得太过拙劣!”

但上仙示意他先不要插话,转而看向孟婆:“月老府主事这番话,可是实情?”

孟婆点头:“确是实情。”

语毕,只见她朝月老府主事瞪了一眼,凌厉的眼神中暗含“师弟,这次的事我本不想把你牵扯进来,你这家伙还非赶着过来将罪责往自己身上揽”的埋怨。

而年轻的主事则假装没看见,勾起的嘴角上藏着“师姐,你别什么重担都自己担,我是不会再让你如愿”的调侃。

还是上仙适时轻咳两记,将众人注意力引回问询:“孟婆,你在折返回织女府后,又发生了何事?”

孟婆从衣袖中掏出一段红线:“这是我当时在织女府见到的刚织好的红线,乍看之下并无异常,但它却有个致命的毛病。”

她开始伸手拉扯那段红线,可那红线韧性极强,无论怎样用劲翻拧,都未有断裂迹象。

“这个毛病就是它太过坚韧,无论如何都弄不断。”

织女府管事仙人顿时大笑起来,笑声极为尖刻,暗含不少嘲讽:“先前还大义凛然说什么为了让红线更强韧忙活了一千年,怎么这会儿又开始嫌弃起它太过坚韧弄不断了?真是前言不搭后语,可笑至极!”

孟婆并未搭理他,只是认真看向上仙:“仙君,月老府为凡人绑定红线,从来不是为了将所有人强行拴在一起,而是为了给有缘人一个机会,希望红线的韧劲能助有情之人不轻言放弃,携手度过更多难关。但对于无缘之人,红线的适时断开才是应当的,以免有人明明不般配,却在红线的绑定下结成怨偶,不得分离,平白煎熬一生。”

因此她与师弟真正追求的红线特性,是对有情人坚韧无比,对无缘人当断则断。

而实现此点的关键,就在于织造红线时,该往其中添加多少三生石粉。

这三生石粉的特性是能维持红绳韧性,添得适量,则韧性加强,但若添得过多,便会令红线逐渐勒进凡人血肉灵魂之中,生生把无缘之人绑死,反而造成冤孽。

“这些年我在地府之中见过无数冤魂,他们一生为情所困,身上的红线十分难断,令鬼差们头疼无比。”孟婆直言道,“最初我还以为是因为月老府给红线打多了死结,后来虽察觉事实并非如此,但问题根源究竟是什么,我也一直未能想通。”

直到这次亲手触碰到刚刚织成的红线,她才顿悟:这红线里面的三生石粉,加得实在是太多了!

也幸亏她是在红线刚刚织好时便得以触碰它们,否则这个隐患还难以发现。

因为三生石粉还有另一种特性,被加入红线后会迅速与其他材料融合,色味全消,再难分辨。只有在红线刚刚织好的短暂时间内,因融合尚未完全,过量的三生石粉会令红线显出特别的手感,精于此道的孟婆这才能及时发现。

“我知道在师弟研造的配方里,决不会添加如此过量的三生石粉。”孟婆淡然道,“必然另外有人往里做了手脚。”

这话听得在场诸多仙人登时变了脸色,特别是织女府的管事仙人,恼怒得颈项之上青筋暴起,站出来厉声呵斥:“你这失心疯的孟婆,胡言乱语什么!怎能凭空污我们织女府清白!仙君,别听她胡搅蛮缠,她这是眼见脱罪不成,便故意要栽赃陷害说我们织女府看查不力,放了外人进来捣乱……”

“诶?师姐可没说这是你们整个织女府的责任,也没说还有外人溜进来捣乱。”年轻的月老府主事在旁抱着双臂,斜眼瞧那暴怒的仙者。“饭可以乱吃,锅不要乱甩哦。”

倒是孟婆直直盯了他,轻笑一声:“这位仙者,你这么生气做什么?往红线当中加入过量三生石粉的人,不正好就是你么?”

这话起到了十成十的效果,激得管事仙人满面怒气,也顾不得什么礼数了,直接伸手指了孟婆骂道:“大胆!这里可是上界,容不得你信口雌黄!”

在场众仙齐齐看向上仙,料想他或许会动怒,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上仙只是端坐堂上,面色肃静,沉声道:“孟婆,你继续说。”

孟婆瞥了一眼管事仙人,目光莫名有些冷:“我想,他是早就知晓三生石粉的功效,为了让红线能够勒进凡人血肉灵魂,才在过去一直偷偷添加,而这般行径又因三生石粉的隐秘特性,始终未被发现,以至于数千年间在人世造就无数痴男怨女,危害甚多。”

“莫要血口喷人!”管事仙人目光凶恶,“你说,我有什么理由要这么做!”

“你当然有理由。”孟婆冷笑一声。“数千年来,你一直以此为要挟,向历任孟婆讨要好处,在我初任孟婆之时,还不懂你说的若是拒绝你的索取,自有办法令我头痛是什么含义。如今我终于明白,原来凡是不愿被你敲竹杠的孟婆,便要忍受你的阴招,面对红线根本清除不净的局面,连带着无辜凡人一起受害!”

说到此处,孟婆骤然提高音量:“上任孟婆便是不堪忍受你的贪得无厌,又耐不住自己的良心折磨,才会猝然离职,情愿去到人世当个无名无分的小地仙!”

这回连先前喜欢交头接耳的小仙们也不言语了,一个个目瞪口呆。

“妖妇!你住口!你破坏红线,污蔑仙者,本仙现在就要替天行道灭了你!”被接连揭穿的管事仙人显然是气得发昏,只想立刻令孟婆住口,便全然不管不顾地直向她冲去,口中念念有词,掌心青光暴起,看那架势竟是掐了阴狠指决就要往孟婆身上招呼,完全不顾仙家情面。

可惜行至半途,却是骤然一顿,痛呼倒下。

这一切都发生得太过迅速,以至在场众人几乎没看清究竟发生了什么,只见方才那位暴怒的管事仙人已被按倒在地,浑身捆满密密麻麻的红线,挣脱不得。

打翻他的不是别人,正是年轻的月老府主事。

他半蹲于地,风轻云淡地把捆人的红线扎了个大死结,脸上还挂着不以为意的笑容:“哎呀,说话就好好说话,怎么还动起手来了?仙君,抱歉,在下实在看不过,出手鲁莽了,抢了仙卫们的功劳,待会儿我一定老实领罚。”

随即他便飘飘然起身,朝离自己几步开外的孟婆移了两步,与她同立一处,靠得极近,连两人宽大的袖口都拢在了一起。

而孟婆只抬头望了他一眼,既没避开,也未多言。

至于那倒地被捆的仙人,还在艰难地昂头看向上仙,嘴上仍然不肯服软:“仙君,这一切都是诬告,是他们合伙给我们织女府泼脏水,他们没有证据!切莫受这妖女迷惑!”

“嘿嘿,谁说我们没有证据?”年轻的月老府主事笑得有几分得意,“仙君,我来之前回府中处理的急务,恰巧与上任月老府主事有关,也机缘巧合跟他短暂地见了一面。”

“上任月老府主事?”上仙略有动容。“千年之前遭到贬黜,下凡历劫的那位?”

“没错,方才恰逢他在人间遭历雷劫,本来这事儿按流程走就好,不用我出面,但他那边出了点特殊情况,需要人搭把手打通关卡,所以我才……哎,哎,扯远了,我是想说,正巧从他口中得知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年轻的月老府主事这时脸上笑意更浓,看向趴倒在地的倒霉仙人,言语间充满了幸灾乐祸的味道。“他说当年自己还在任时,也曾察觉红线的异状,暗中调查时发现,某人偷偷往天界了弄了些不该有的东西,可惜那时他遭罢黜之事来的太过突然,来不及将此事查证完全,予以公开。”

说到这里,月老府主事特意停顿了一下,满意地看那伏地的仙人面色越来越难看,冷汗布满额头,浑身止不住地发起抖来。

“所以我在处理完那件急务,来这里之前,特意绕路去了一趟某人的居所,结果在那边发现藏着过量的三生石粉,哈哈,这可有趣了。”月老府主事朝地上那位狡黠地眨眨眼,“你说你一个织女府管事的,藏那么多三生石粉在自己宅子里干嘛呢?按天庭规矩,那可该是我们月老府负责保管的东西,其他仙家万万不可私藏啊。”

“你!你……不是,仙君你听我解释……”被揭了老底的仙人满脸涨成了猪肝色,满心惶恐源源不断往外喷涌,以至于开始语无伦次,“他不该偷进我的宅邸,这不合上界规矩!他也有罪!仙君,不可饶过他啊!”

月老府主事冷眼看着此人无望挣扎,嘴角抹开一丝调笑:“我根本没踏进你家宅邸,你可不要又犯老毛病,总是喜欢贼喊捉贼。”

随即他便调转目光,笑眯眯地看向上仙:“仙君,小仙我研造红线数百年,天天跟那堆造红线的材料打交道,敢说这天上地下,就没有第二人能比我更熟悉三生石粉的味道。所以我根本不需要进他家门,光是站在门外闻闻味道,就掂量得出里面究竟藏有多少三生石粉啦!”

待织女府管事仙人暂且先押下,同时有仙卫被派去其府邸查证是否藏有大量三生石粉后,众仙仍留在方才的厅堂内,没有散去。

因为负责查问此事的上仙还有第六个问题要问:“孟婆,你虽没有故意破坏红线的动机,但你往红线当中添加的异物确有削弱红线的功效,你究竟往里面加了什么?

孟婆回答,当自己在织女府中发现红线被添入过多三生石粉时,本想过是否该立即上报此事,可是三生石粉一旦与红线融合完毕,便再难去除。

而这新一批红线若是全部做废不用,月老府的红线怕是要青红不接,害得人世无情可谈了。

那这烂摊子也很难收场。

权衡之下,她只好先斩后奏,趁着三生石粉还未完全生效,往红线当中加入了适量忘川水。

此物正是地府用来消解红线的常用之物,及时加入,便可抵消三生石粉的过量功效。

“啊哈,师姐,我就知道聪明如你肯定会加这个。”未等上仙开口,在一旁的月老府主事抢白道,“仙君,我研造新红线时,曾跟师姐讨论过三生石粉添加过量的问题,及时加入忘川水进行调节也是我想出来的办法,所以我刚才说这东西该算是我让师姐加的,责任全算我的。”

孟婆瞪了他一眼,向前半步,对上仙的态度恭敬而诚恳:“仙君,我本想一开始便向你坦言此事,没想到中途被这家伙搅了局,以至于牵扯诸多,还望仙君见谅,莫要怪罪于他。”

仙君摆了摆手:“无妨。”

见仙君如此态度,孟婆从略绷紧的心弦终于松开几分:“多谢仙君谅解,我这次前来天界,本是带了上任孟婆交予我的一些证据,但织女府主人身份尊贵,即便只是指认其属下罪愆,亦是有难办之处。我正苦于不知该向哪位尊者求援,没想到自己在织女府被抓,竟惊动了仙君你亲自前来查问。”

说到这里,孟婆笑容中多了几分轻快,更显容颜清丽无比:“仙君威名在天界一向无人不知,都说仙君最是严明无私,公正不阿,我一见到仙君你亲临,便知此事有望了。”

仙君此时神色已是十分和缓,几乎算得上面含笑意了,他没有接孟婆的话,而是转向月老府主事:“主事,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问你。”

突然被点名的月老府主事怔了怔:“仙君请讲。”

仙君意味深长地打量着两人仍靠在一起的袖口,开口道:“主事,这一千年来,你始终与孟婆合作无间,然而流言蜚语亦从未间断,难道你就从未疑心过,无论你们二人境遇如何改变,都当是心志如一,并肩而行,她也绝不会嫉恨于你?

月老府主事偏头与孟婆极有默契地相视一笑,回答道:“当然不会,我在千年之前便知道,比起某些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凡人福祉的卑劣仙人,师姐才是真正的知晓大义,以身作则,她绝不会嫉恨我的。”

语毕,他握住孟婆的手抬起来,将两人袖口滑落后的手腕展示给上仙看。

两人手腕间缠着数圈红线,正是最新纺造出的那批红线,散着漫漫光彩,动人非凡。

此时唯有“开怀”二字才能形容月老府主事脸上的笑容:“而且师姐她刚刚已经答应与我结成仙侣,从此以后无论我俩是何等境遇,尊荣福报均有对方一半,又哪里用得着计较那些不靠谱的流言谣传。”

即便未来仍是一人在地一人在天,各司其职,彼此也将有红线遥遥相连。

那便心在一处,永不分开。

待诸事落定,众仙离开,月老府主事终于得了机会与孟婆独处,在僻静云海边缘漫步。

“师姐,你这次是一开始就没打算让我帮忙揭穿织女府那个混球吧?”月老府主事虽早已长成青年模样,神色中却还有几分少年人才有的气恼不平,“你是怕这件事牵连甚广,难以成功,不想失败之后连累我,才一直瞒着我,根本不打算拉我入伙?”

孟婆轻呵一句:“那你先前就在私下调查他的事,不也同样瞒着我?”

被揭穿的师弟脸上毫无愧疚之意,反而是双眼一亮:“哈哈,师姐,你说巧不巧,无论我们两个各自有什么打算,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各走各的路,可总是殊途同归,注定要遇到一处的。”

孟婆不置可否地摇摇头,过了一会儿才举起手腕,露出红线:“这个,你还欠我一个解释。”

刚才还滔滔不绝的主事突然有些语塞:“呃……”

可孟婆不打算让他敷衍过去:“别以为我没注意到,这红线明明是你刚才偷偷绑我手腕上的,我又是何时答应了要跟你结成仙侣啊?”

年轻的主事干巴巴地眨了眨眼。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腆着脸皮,轻声道:“那个……我是看那位上仙一开始黑着个脸,好像很不好处的样子,怕他最后还是不信你,非得降下什么天雷处罚,那我就留一手,用月老府主事仙侣的身份来保你。我查过的,天庭有律,只有仙侣之间可以共担天雷,这样最坏的情况也就是我们两个一起被贬下凡,那可比师姐你独自受罚、形神俱灭好多了。”

末了这俊朗仙人讪讪地抓了下脸颊:“没想到他太通情达理好说话了,什么都没罚你,连我的各种小违规也没追究,我埋的伏笔根本没用上。”

听了这话,孟婆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静静盯着他瞧。

心虚之人被瞧得浑身发毛,脸色先是越来越红,后来红色又褪去,换成了一点点委屈:“师姐,我是看你明知被绑了红线也一直没有反对,还以为你已经默认,就忍不住跟人炫耀了一番。唉,你要是不乐意,我就尽快找机会把这红线拆了吧,对外就说是我把红线绑错了,作不得数。这种事以前在仙界也不是没有过,反正我才是月老府主事,责任都算我身上好了……”

孟婆打断了他:“师弟,其实不必麻烦你动手,拆红线这种事我比你更在行的。”

某人的脸色顿时更委屈了,立马结束了絮絮叨叨,只是简单“哦”了一声,埋着脑袋不再多言。

这种模样的他,委实不多见。

也难怪孟婆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直到把这幅委屈模样熟记于心,才开口道:“师弟,这批红线造出来之后,还没试过最多能管到相隔多远的恋人吧?”

“嗯?”对方一脸不解。

孟婆仍是一本正经的语气:“往后我们隔了天地,正好可以试试这红线究竟能管多远。”

“师姐你……”回过神来的月老府主事一脸愕然,又惊又喜。

“从今以后,你我可要顾好这红线。”孟婆握紧了对方的手,盈盈笑道,“即使相隔天地,也千万别让它断了啊。”

“喂,你有没有觉得仙君今天好像心情特别好。”

“确实,他平时总是不苟言笑,可是自从处理完孟婆那件事之后就一直在笑,搞得我都不习惯了。”

“可能是因为这次保住了的月老府主事,没让他再像前两任那样接连出事,仙君也不必像从前那样烦忧如何招人填补那个根本没人愿意接的空位,所以才很高兴吧?”

“这或许是理由之一,但据我猜测,应该还有另外更重要的理由。”

“这事几乎没人知道,你可千万别传出去啊,这次被查问的孟婆,在很久以前,她还在人间修行的时候,跟的师父就是咱们这位仙君。”

“啊?居然还有这层关系!那仙君这次不用避嫌的吗?”

“哎呀,这层关系太久远了,他们两个也很久没什么接触了。天界的神仙本来数量就少,活的又久,真要深挖起来,无论谁和谁都多少有点沾亲带故的意思,要是像仙君和孟婆这样的关系也得避嫌,那天上这些神仙之间各种事情还要不要做啦!”

“说的也是,不过我猜仙君心头还是很挂念孟婆的,不然怎么会这么开心,都比得上嫁女儿的心思啦,哈哈哈哈。”

“嘻嘻,我猜也是,咱们就早早备好贺礼,等着下次跟仙君一起去喝喜酒吧。”

“好啊好啊,就这么说定啦。”

碎碎念:这篇文写得我有点崩溃,因为整个故事崩了,哈哈哈,大家凑合着看吧。另外这个故事是我写的红线三部曲的第三篇,内容跟前面两篇有一点点关系,欢迎大家移步观看:

每周六更新一个小故事,第九十四周打卡。

我的治愈系短篇小说合集《治愈星球》已经出版上市,这是乐乎市集的上架地址:

某宝、某猫、某东、并夕夕和当当也上架了这本书,欢迎大家自行购买。

}

1、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日:“岁②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日:“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日:“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顾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①发,启封。②岁:年成,收成。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使____

②使者不说 说____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

14、赵威后说的`“本”和“末”在文中是指 和 。(2分)

1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从“书未发”赵威后即询问齐使看,她是一个热情、不懂礼仪的人。

B.从“使者不说”并发问赵威后看,他是一个虽鲁莽怛能据理力争的人。

C、从赵威后与使者对话中,可看出她是一个有民贵君轻思想的人。

D.文章紧扣题目中“问”字,把一个咄咄逼人的赵威后形象跃然纸上。

12.①派②高兴(2分,每格1分)

13.假如没有老百姓的(存在),凭什么有君王的(存在)呢?

(苟何以句子通顺)(3分)

2、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日:岁②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日: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日: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顾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①发,启封。②岁:年成,收成。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使____

②使者不说 说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

3、赵威后说的本和末在文中是指 和 。(2分)

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从书未发赵威后即询问齐使看,她是一个热情、不懂礼仪的人。

B.从使者不说并发问赵威后看,他是一个虽鲁莽怛能据理力争的人。

C、从赵威后与使者对话中,可看出她是一个有民贵君轻思想的人。

D.文章紧扣题目中问字,把一个咄咄逼人的赵威后形象跃然纸上。

1.①派②高兴(2分,每格1分)

2假如没有老百姓的(存在),凭什么有君王的(存在)呢?

(苟何以句子通顺)(3分)

3.民君(2分,每格1分)

3、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 :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2.不然 (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铭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

二、排比: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三、民本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 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轻重倒置

4、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日:“岁②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日:“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日:“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顾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①发,启封。②岁:年成,收成。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4分)

①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使____

②使者不说 说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

小题3:、赵威后说的“本”和“末”在文中是指 和 。(2分)

小题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从“书未发”赵威后即询问齐使看,她是一个热情、不懂礼仪的人。

B.从“使者不说”并发问赵威后看,他是一个虽鲁莽怛能据理力争的人。

C.从赵威后与使者对话中,可看出她是一个有民贵君轻思想的人。

D.文章紧扣题目中“问”字,把一个咄咄逼人的赵威后形象跃然纸上。

小题1:①派②高兴(2分,每格1分)

小题1:假如没有老百姓的(存在),凭什么有君王的(存在)呢?

(苟何以句子通顺)(3分)

小题1:民君(2分,每格1分)

小题1:(1)使,古今词义差别较大,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派。(2) 说:通假字通“悦”。

小题1:联系句子“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顾有舍本而问末者耶?”可知本指:民。末指君。

A.从“书未发”赵威后即询问齐使看,她守心百姓的人。

B.从“使者不说”并发问赵威后看,他是一个有君贵思想人。

D.文章紧扣题目中“问”字,把一个的关心百姓的赵威后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小题1:翻译文言文以直译为主。注意省略成分和关键词解释。苟:假如

5、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①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②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③,恤孤,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饰,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注]①岁:收成。②处士:隐居不为官的人。③鳏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彻其环饰,至老不嫁,以养父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令辱之,以激怒其众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以啮人,无御之者【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1分)

②是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2分)

【小题4】从文章的第一段来看,赵威后具有怎样的思想?(2分)

【小题1】(1)打开 (2)如果 (3)救济 (4)统治

【小题1】①怎么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②这是用孝心给人民做了表率的人。

【小题1】以民为贵,以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意思对即可)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例句与“B”中的“以”都是“用来”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赵威后”的言语来理解其思想即可。

齐王筑城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太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跌倒。③应候:顺应时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句子: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3、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1、(1)每年;(2)对……感到奇怪

2、(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能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

3、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喳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小题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2处,停顿处用“/”隔开。(每处1分,共2分)

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A、百姓筑城,虽有少劳() B、臣怪之(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小题4: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小题1:(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2分。“参加”改用“响应”也可。采分噗:补出主语1分,“欣跃而来”1分)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小题1: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喳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节奏划分。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2分。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1分

齐王筑城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使 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 大利 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岁苦支备( ) (2)虽有少劳( )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4)臣怪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4、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1、使 秦 不得窥吾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 大利耶?

2、每年 劳累(劳苦) 隐患(祸患) 对感到奇怪

3 、 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

4、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喳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1分)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②,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③,经大行,辍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④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露僵踣⑤,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⑥,且喜明年人食贱麦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 ②丁壮:壮年的男子。③即墨:战国时的地名。下文的“大行”、“辍辕”、“武关”都逝地名。④侵虞:侵犯。 ⑤踣:跌倒。⑥应侯:顺应时令。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祸患

9、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C、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下面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齐王认为筑城可以与强国隔绝巩固齐国的国防。

B、齐王认为筑城对老百姓而言是一件一劳永逸的好事。

C、齐王既看到了筑城的好处又看到了筑城的危害。

D、艾子给齐王讲雪中饿民的故事,意在劝谏齐王不要筑城。

11.将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11. 这件事正像今天所说的筑城,(等到城筑完,)还不知道享受永久安乐的当是什么人呢!(共4分。“享”、“逸”各1分。其它词语及句子表达2分 。)

齐王一天上早朝,他看着侍臣们说:“我铭家处于几个强国之间,年年苦于要支付大量备费用。现在我想抽调一批壮丁,修筑一座规模很大的长城,从东海筑起,连通即墨,途经太行山,连接辗辕山,直下武关,曲折蜿蜒四千里,即可与各强国隔绝,使秦国不能窥觎我国的西方,楚国不得偷犯我国的南方,韩国和魏国不得牵制我国的左右,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吗?现在让老百姓去修筑大城,虽会有些劳累,但日后就不会再有远征和遭受侵犯的祸患,可以一劳永逸了。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能不欢欣踊跃地参加呢?”

艾子回答说:“今天早晨下雪,我来赶早朝,看见路旁有一个百姓,袒露着身子,冻倒在地上,望着老天唱哀歌。我很奇怪,便问他什么缘故。他对我说:‘这场大雪顺应了时令,正高兴明年人们能吃到贱价的麦子,可是我在今年就要被冻死了。’这件事正像今天所说的筑大城,等到大城筑完,还不知道享受永久安乐的是些什么人呢!”

10、齐王筑城阅读答案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6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16、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3分)

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 大利 耶

17、解释下殒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岁苦支备( ) (2)虽有少劳( )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 侵虞之患( )(4)臣怪之(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19、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16、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 大利 耶?(每处1分,共3分)

17、每年 劳累(劳苦) 隐患(祸患) 对……感到奇怪(每词1分,共4分)

18、(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2分。“参加”改用“响应”也可。采分噗:补出主语1分,“欣跃而来”1分)

19、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喳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 来。(3分。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1分)

11、齐王筑城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9分)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太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④《艾子讽齐王毋筑城》的题目是后人加的。

小题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隔开,限用两处。(4分)

见路侧有民露僵踣望天而歌。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岁苦支备( ) (2)问其故( )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4)臣怪之(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小题4: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小题5:《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艾子讽齐王毋筑城》都是写规劝齐王的故事,邹忌规劝齐王要善于纳谏,艾子规劝齐王不要劳民伤财筑城。尽管规劝的原因不同,但舒劝的方法相同,请你概括说说他们采用了怎样委婉的办法?(3分)

小题1:(共4分,每处2分)见路侧有民/露僵踣/望天而歌。

小题2:(共4分,每词1分)(1)每年(2)缘故(原因)(3)隐患(祸患、担心、担忧均可)(4)对感到奇怪

小题3:(4分,参加改用响应也可。补出主语1分,欣跃而来1分,疑问句式1分,语言通顺1分)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不高高兴兴地踊跃前来参加呢?

小题4:(4分)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喳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2分)

小题5:(3分)他们都用了暗示、比喻(类比)的办法,达到了委婉地说服齐王的目的。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如本题中岁是名词作状语,患动词用作名词,怪是形容词动用。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本题中的欣跃。本句的疑问语气要译出来。

试题分析: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艾子所说的话联系生活常情常理来理解作者所说的道理。

试题分析:比较两文内容,从人物所用的比喻类比说理上概括即可。

12、齐王筑城阅读答案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中.考.资.源.网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6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16、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3分)

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不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大利耶? 使 秦 不 得 窥 吾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 大利 耶?(每处1分,共3分)

17、解释下殒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岁苦支备( 每年 ) (2)虽有少劳( 劳累(劳苦) )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隐患(祸患) )(4)臣怪之(对……感到奇怪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翻译:(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2分。"参加"改用"响应"也可。采分噗:补出主语1分,"欣跃而来"1分)

19、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答: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喳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3分。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1分)

13、齐王筑城阅读答案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2分)

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 大利 耶?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岁苦支备( ) (2)臣怪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4.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1.(2分)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

2.(2分)(1)每年 (2)对……感到奇怪

3.(3分)(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参加”改用“响应”也可,补出主语1分,翻译出“欣跃而来”1分)

4.(3分)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喳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1分)

14、齐王筑城阅读答案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令欲调丁壮,筑大城,自大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搏):跌倒。③应候:顺应时令。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4.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1.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

3.(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

4.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喳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或既要看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

15、《战国策齐策》阅读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朝服衣冠: ②孰视之:

③皆以美于徐公: ④期年之后: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小题3】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小题4】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小题1】①朝服衣冠:穿戴 ②孰视之:通熟。缜密,仔细,周详

③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④期年之后:一年

【小题2】①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

②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小题3】(4分)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小题4】(4分)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噪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市一样。一年之后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虚心纳谏,是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关键。

16、《战国策齐策》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4题。(4分)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公孙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能面刺寡人之过

(3)不相说 (4)田忌遂走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4.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4分)

1. (1)土地方圆、疆土方圆 (2)当面指责、当面挑刺(3)同“悦”,喜欢、和睦 (4)逃跑、离开 (每题1分,计4分)

2. (1)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2)邹忌认为(公孙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每题2分,计4分)

4. 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每点2分,计4分)

17、《战国策齐策》阅读答案

后孟尝君①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②于薛乎?”冯谖③署曰:“能。”……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选自《战国策.齐策》,有删节。)

【注释】①孟尝君: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齐闵王时为相。其父田婴在齐宣王时为相,并受封于薛,故本篇中有“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之说。田婴死后,田文袭封地,封号为孟尝君。孟尝君好养士,据说有门客三千,成为以养士而著称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其中还有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②责:同“债”,债的本字。下同。③冯谖:冯谖(xuān),齐国游说之士,孟尝君的门客。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何市而反反:返回

B.驱而之薛之:到……去

D.齐王谓孟尝君曰谓:对……说

小题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于”与“孟尝君就国于薛”中的“于”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B.苟全性命于乱世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D.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小题3:下面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谖自告奋勇为孟尝君去薛地收债。

B.冯谖假托孟尝君之命免掉了薛地老百姓的债。

C.孟尝君听完冯谖的汇报后不高兴地辞退了冯谖。

D.孟尝君被齐王遣回薛地才明白了冯谖的一片苦心。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能力。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的情况,C“因”是“于是,就”,表承接的连词。

试题分析:例句中的“于”是“到”,A项“于”是“从”,B、C项“于”是“在”,D项“于”是“到”。

试题分析:孟尝君听完冯谖的汇报后只是不高兴,而并没有辞退他。所以C项不对。

18、《战国策齐策》阅读答案

管燕得罪齐王,谓其左右曰:“子孰而与我赴诸侯乎?”左右嘿然莫对。管燕连然流涕曰:“悲夫,士何其易得而难用也!”田需对曰:“士三食不得餍①,而君鹅鹜有余食;下宫糅罗纨,曳绮②,而士不得以为缘③。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①餍(yàn):本义指吃饱。②绮(qǐ hú):绫绸绉纱之类。丝织品的总称。③缘:边缘。

19.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1)子孰而与我赴诸侯乎? (2)连然流涕

20. 下列句子中的“以”与“士不得以为缘”的“以”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责士以所重事君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将以攻宋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

22.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为什么管燕的左右没有人愿意与他“赴诸侯”?(2分)

19. (1)谁,哪一个(2)眼泪 (3)告诉(对……说)

20.而且(何况)财货是您所看轻的,死是士人所看重的。

22.因为管燕未能善待别人,只注重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他人的利益。(不肯把他所看轻的财货送给士人,却要求士人以他们所看重的死为他效劳。)

}

  高一高二的同学,高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重点485句

  一、《劝学》(《荀子》)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一句印证了这句话。

  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文中用成功雕刻金石的例子来说明在学习中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文中以雕刻为喻,从反面论述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5.文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的句子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文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文中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的句子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9.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0.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1.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2.文中蚯蚓的“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13. 荀子《劝学》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连用五个比喻,然后推论道:“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4.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可见。

  1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论述学习要逐步积累的语句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6.文中用螃蟹的例子,从反面说明学习只有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逍遥游》(庄周)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文中表明大鹏如果没有风的强大力量,便无法展翅高飞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事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文中写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改变的语句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文中用来表现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赞誉和非难而动摇的心志或不受外界褒贬影响的精神状态的两句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中用“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两句强调对于自己所认定的就要坚持,不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10.文中认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文中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正真的逍遥游的句子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11.文中写当大鹏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的两句是: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12.庄子《逍遥游》中表明列子虽然能御风而行,可是还有局限的,这两句是: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也。

  13.《逍遥游》中指出“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14.《逍遥游》中庄子指出宋荣子能够将世人的“誉”和“非”置之度外,就已经达到了一种“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但他仍然未达到逍遥游的真正境界。

  三、《师说》(韩愈)

  1.文中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的语句是: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或作用)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文中表达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话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文中体现韩愈平等、民主的师生观的句子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中,韩愈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老师和弟子才能的句子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是: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7.《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8.韩愈《师说》中,引用孔子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从而得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一以能者为师的观点。

  9.文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或阐述了师生各有所长,可以互相学习,其原因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文中用来论述懂得道理有早晚,学问和技艺各有研究的名句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认为师生的差别仅仅在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在《师说》中认为不必苛求老师一定要比弟子强的原因的句子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弟子可以为师,师也可以为弟子,所以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不过是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缘故。)

  10.韩愈在文中说明自己写作本文的目的的句子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1.韩愈在《师说》中体现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不良风气的句子是“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12.在《师说》中,韩愈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的两句慨叹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3.《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的错误态度。

  14.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四、《阿房宫赋》(杜牧)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阿房宫赋》中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揭示了秦亡的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文中警示后人不要重蹈秦国灭亡覆辙的名句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文中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宫殿之高的两句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红楼梦》中俗语“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的“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6.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l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语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文中表现宫女们打开梳妆镜后,宫里像明星闪烁一般的两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7.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8.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作者表达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文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文中用夸张手法批评秦朝统治者大肆搜刮、挥霍无度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0.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最终要说明的道理(兴亡自取)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12.文中描写阿房宫结局的语句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3.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所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说钉头多于谷仓中的谷粒的句子是: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14.《阿房宫赋》中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15.《阿房宫赋》中写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句子是: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16.《阿房宫赋》的文眼是:秦爱纷奢。

  17.《阿房宫赋》中写秦国统治者对待数量众多的奇珍异宝的态度的句子是: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8.文中用夸张手法通过写歌舞之盛从侧面来衬托阿房宫宏大宽广的句子是:歌台暖想,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9.文中用排比、夸张的手法描写阿房宫中美女如云的语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20.《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五、《赤壁赋》 (苏轼)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文中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都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的句子是: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比喻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融情景理于一炉,生发“人生短暂,人类渺小”的慨叹的诗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赤壁赋》中,感叹人生短暂宇宙永恒的句子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7.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8.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文中形象描绘出月亮在夜空中令人不易察觉的慢慢移动的状态的两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1.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泛舟赤壁,面对美丽的明月,忍不住“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借此期盼月亮冉冉升起。)(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4.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两句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7.《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句子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文中表明万事万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句子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9.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0.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1.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2.苏轼《赤壁赋》中苏子与客秋江应答,客人的回答提到了曹操《短歌行》中的两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并且这篇赋中还描写了曹操吟咏此诗时的情态“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文中表明一世之雄的曹操面对大江斟酒、横长矛吟唱的情态的两句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文中写出了曹操南下攻打孙刘联军时志得意满的举止的两句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23.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写作者泛舟江上,任小船任意东西,无拘无束的状态的两句: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4.人们常用苏轼《赤壁赋》中“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几句来勉励自己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25.古人常用香草美人来作为圣主贤相或美好理想的象征,苏轼《赤壁赋》中“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两句就用了这样的手法。

  26.在苏轼《前赤壁赋》中,描写江面风平浪静,且可与《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句相映成趣的句子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六、《诗经·卫风·氓》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讥讽女主人公的两句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表现男女曾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诗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反映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的句子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9.《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0.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1.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2.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描写女主人以平静、坚强的心态从容面对违背誓言、不念旧情的丈夫的两句诗: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4.以女主人的专一反衬氓婚后变心的诗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5.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中表达什么事物都有个限度的两句诗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6.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七、《离骚》(屈原)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自己和百姓处在艰难困苦之中而深感忧愁悲伤的情感,为后面抒发小人当道、君主不分贤愚忠奸奠定了感情基调。)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6.《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7.《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8.《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9.《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离骚》中,屈原忧郁失意,孤独地遭受着今世的穷困的句子是: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诗中表达宁可遭遇死亡或者流放,也绝不同流合污的心志的诗句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1.《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原在《离骚》中以“鸷鸟”为喻说明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两句是: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

  12.《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诗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13.《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4.《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15.《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16.《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7.《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句: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18.《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比拟自己的美德。)

  19.《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买好就可以的两句话: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0.《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1.《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表达人生在世虽然各有各的乐趣,但诗人唯独把爱美当做常态的句子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2.《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示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诗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达不怕粉身碎骨、坚守自己志向的决心的诗句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3.《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文中“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两句诗写虽然芬芳香草和污浊汗衣混杂,可纯洁的品质并没有受到侵袭,以此表现自己的洁身自好!)

  24.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5.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6.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7.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8.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9. 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30.表现作者只要保持本心的善良和美好,别人了解不了解也不在乎的句子是: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八、《蜀道难》(李白)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蜀道难》中,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以动物都难以逾越的夸张手法表现蜀道之高峻的句子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诗中通过夸张生动形象地说明蜀道的艰险的两句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蜀道难》中“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以神话故事来反映我国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从中也可以看出蜀地与世隔绝,蜀道来之不易。) (诗中用“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诗中用“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两句写出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以侧面描写来表现青泥岭曲折高险的诗句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以行人过岭时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描写表现山势高峻的诗句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九、《登高》(杜甫)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在《登高》中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空间的角度描绘出壮阔萧索的秋景。同时抒写了自己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情怀。且今人常用这两句诗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在诗中诗人深情倾吐自己的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抒发了备尝艰难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之情。)(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十、《琵琶行》(白居易)

  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诗中以通感手法表现琵琶大小弦演奏之妙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中既写出琵琶女矜持、腼腆,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描写琵琶声的句子:“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5.《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6.《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才貌双全,色艺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7.《琵琶行》中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惊心动魄的音乐感染力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完《霓裳》和《六幺》之后,侧面烘托其演奏技艺高超的两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琵琶行》中用“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既写出乐曲因幽咽低沉而暂停,也写出了诗人听乐入迷和欣赏水平的高超。(《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9.《琵琶行》中以“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两句抒写了琵琶女而今只有在梦里回味往昔的“荣光”而倍感孤寂伤感的情怀。

  10.《琵琶行》中用鸟鸣声和流水声来形容琵琶声的名句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1.《琵琶行》中用“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两句说明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来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12.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3.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14.《琵琶行》中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两句借助设问突出自己被贬之地的偏僻荒寒以寄寓一种凄苦之意。

  15.《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清脆圆润的乐音)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热烈紧张场面(激越雄壮的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16. 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7. 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18. 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19.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0.《琵琶行》中琵琶女在调弦校音时虽曲调未成但深情已显露,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十一、《锦瑟》(李商隐)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诗中用比喻创设出无比美妙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惆怅之情的两句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诗人化用庄周、望帝的典故来营造朦胧迷离悲凄哀怨的意境的句子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十二、《虞美人》(李煜)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人、物对比,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词中以物是人非来抒发亡国之痛的名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将现实与过去对比来写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十三、《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本文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表达诗人旷达之情(达观超脱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来直抒胸臆,以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6.《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面对赤壁惊险壮阔的自然景象,发出了“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感慨,将自然风景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叹人生无常的悲叹的两句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9.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滔滔的江流。

  十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感叹曾经的强盛局面和英雄气概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词中感慨当年的英雄豪杰,经过风吹雨打,现在也成了历史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赢得仓皇北顾。

  5.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6.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中借用典故来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的诗句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7.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封狼居胥”之雄心,也只怕会有“赢得仓皇北顾”的结局。

  8.词中作者借“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高中语文重点背诵篇目解析

  下面是2018高考语文重点背诵文句解析,也是高中三年大家需要背的名句中的重点解析。在此只希望大家能用心背书细心写,不要在默写题上花费太多精力,毕竟重头戏在作文和阅读题上。

  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特别警示:“砺”的右半部分不要误写成“历”;“知”不要误写成“智”)

  2.而致千里–假舟楫者(特别警示:“致”不要误写成“至”;“楫”的左半部分是“木”)

  3.积土成山–蛟龙生焉(特别警示:“蛟”的左半部分是“虫”)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特别警示:“跬”的左半部分容易误写;“至”不要误写成“致”)

  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特别警示:“锲”的左半部分不要误写成“木”;“镂”的左半部分容易误写)

  6.筋骨之强–下饮黄泉(特别警示:“黄”字不要误写成“皇”)

  1.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特别警示:“翼”的最上部分是“羽”,不要误写成“北”)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特别警示:“抟”是较生僻的字)

  3.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特别警示:“芥”的上半部分不要误写)

  4.而后乃今培风–而莫之夭阏者(特别警示:“培”的左半部分是“土”;“阏”是较生僻的字)

  5.三餐而反–腹犹果然(特别警示:“反”不要误写成“返”;“犹”不要误写成“尤”)

  6.蟪蛄不知春秋–上古有大椿者(特别警示:“蟪蛄”是较生僻的字)

  7.翼若垂天之云–且适南冥也(特别警示:“翼”的最上部分是“羽”,不要误写成“北”)

  8.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特别警示:“合”不要误写成“和”)

  9.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辩乎荣辱之境(特别警示:“沮”不要误写成“阻”;“辩”不要误写成“辨”或“变”)

  10.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无己(特别警示:“己”不要误写成“已”)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孰能无惑(特别警示:“受”不要误写成“授”;“孰”不要误写成“熟”)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特别警示:“庸”不要误写)

  3.无长无少–道之所存(特别警示:“道”不要误写)

  4.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特别警示:“犹”不要误写成“尤”;“耻”不要误写成“齿”)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特别警示:“遗”不要误写)

  6.君子不齿–其可怪也欤(特别警示:“齿”不要误写成“耻”;“欤”不要误写)

  7.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特别警示:“攻”不要误写成“功”)

  1.覆压三百余里–骊山北构而西折(特别警示:“覆”不要误写成“复”;“骊”不要漏掉左半部分的“马”;“折”的右半部分是“斤”)

  2.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特别警示:“蜂”的左半部分是“虫”)

  3.春光融融–而气候不齐(特别警示:“融”不要误写成“溶”)

  4.开妆镜也–渭流涨腻(特别警示:“妆”不要误写成“装”)

  5.尽态极妍–缦立远视(特别警示:“妍”的左半部分是“女”;“缦”不要误写成“漫”)

  6.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特别警示:“砾”的左半部分是“石”;“逦迤”不要误写成“迤逦”)

  7.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特别警示:“锱铢”是较生僻的字)

  8.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特别警示:“呕哑”的左半部分都是“口”)

  9.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特别警示:“拒”不要误写成“距”或“据”)

  10.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特别警示:“暇”的左半部分是“日”)

  1.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特别警示:“属”不要误写成“嘱”;“窈窕”的上半部分都是“穴”)

  2.徘徊于斗牛之间–纵一苇之所如(特别警示:“斗牛”不要误写成“牛斗”)

  3.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特别警示:“溯”不要误写成“朔”;“渺”不要误写成“缈”)

  4.如怨如慕–余音袅袅(特别警示:“慕”不要误写成“幕”)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特别警示:“蜉蝣”的左半部分都是“虫”;“渺”不要误写成“缈”;“粟”的下半部分是“米”)

  6.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特别警示:“瞬”的左半部分是“目”)

  7.惟江上之清风–耳得之而为声(特别警示:“清”不要误写成“青”)

  8.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特别警示:“藉”不要误写成“籍”)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特别警示:“匪”不要误写成“非”;“愆”的下半部分是“心”)

  2.泣涕涟涟–载笑载言(特别警示:“泣涕”不要误写成“涕泣”)

  3.其叶沃若–于嗟鸠兮(特别警示:“嗟”的左半部分是“口”)

  4.士贰其行–士也罔极(特别警示:“罔”不要误写成“惘”)

  5.至于暴矣–咥其笑矣(特别警示:“咥”的左半部分是“口”)

  6.不思其反–亦已焉哉(特别警示:“反”不要误写成“返”)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特别警示:“哀”不要误写成“衰”)

  2.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特别警示:“犹”不要误写成“尤”;“未”不要误写成“末”)

  3.宁溘死以流亡兮–鸷鸟之不群兮(特别警示:“溘”“鸷”都是较生僻字)

  4.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特别警示:“尤”不要误写成“犹”;“付”不要误写成“服”)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特别警示:“芰”不要误写成“技”)

  6.余独好修以为常–岂余心之可惩(特别警示:“常”不要误写成“长”;“惩”不要误写成“成”)

  1.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特别警示:“尔”不要误写成“而”;“塞”的最下部分是“土”)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特别警示:“摧”不要误写成“催”;“栈”的左半部分是“木”)

  3.百步九折萦岩峦–以手抚膺坐长叹(特别警示:“萦”“膺”都是较生僻字)

  4.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特别警示:“规”不要误写成“归”)

  5.枯松倒挂倚绝壁–砯崖转石万壑雷(特别警示:“倚”不要误写成“依”;“砯”是较生僻字)

  6.剑阁峥嵘而崔嵬–所守或匪亲(特别警示:“嵬”不要误写成“巍”;“匪”不要误写成“非”)

  7.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特别警示:“青”不要误写成“清”;“咨嗟”都是较生僻字)

  1.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特别警示:“渚”是较生僻字;“清”不要误写成“青”;“萧”不要误写成“潇”或“啸”)

  2.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特别警示:“作”不要误写成“做”;“繁”不要误写成“烦”;“霜”不要误写成“双”)

  1.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特别警示:“惨”不要误写成“残”)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特别警示:“犹”不要误写成“尤”)

  3.转轴拨弦三两声–弦弦掩抑声声思(特别警示:“拨”不要误写成“拔”;“抑”不要误写成“仰”)

  4.大珠小珠落玉盘–幽咽泉流冰下难(特别警示:“幽”不要误写成其他同音字)

  5.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特别警示:“幽”不要误写成“忧”)

  6.四弦一声如裂帛–唯见江心秋月白(特别警示:“帛”不要误写成“绵”)

  7.血色罗裙翻酒污–秋月春风等闲度(特别警示:“秋月春风”不要误写成“春风秋月”;“度”不要误写成“渡”)

  8.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特别警示:“鞍”的左半部分是“革”)

  9.绕船月明江水寒–梦啼妆泪红阑干(特别警示:“妆”不要误写成“装”;“阑干”不要误写成“栏杆”)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特别警示:“涯”不要误写成“崖”;“沦”不要误写成“沧”)

  11.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特别警示:“鹃”不要误写成“娟”;“哀”不要误写成“衰”)

  12.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特别警示:“坐”不要误写成“座”)

  13.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特别警示:“座”不要误写成“坐”;“州”不要误写成“洲”)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特别警示:“鹃”不要误写成“娟”)

  2.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特别警示:“蓝”不要误写成“篮”;“惘”不要误写成“罔”或“枉”)

  1.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特别警示:“春花秋月”不要误写成“秋月春花”)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特别警示:“恰”不要误写成“洽”)

  《念奴娇·赤壁怀古》

  1.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特别警示:“郎”不要误写成“朗”;“壁”的下半部分是“土”)

  2.卷起千堆雪–一时多少豪杰(特别警示:“豪”的下半部分是“豕”)

  3.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特别警示:“乔”不要误写成“桥”;“纶”的右半部分是“仑”)

  4.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特别警示:“华”不要误写成“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特别警示:“仲”不要误写成“中”)

  2.人道寄奴曾住–气吞万里如虎(特别警示:“住”不要误写成“驻”)

  3.赢得仓皇北顾–烽火扬州路(特别警示:“皇”不要误写成“惶”;“扬州”不要误写成“杨洲”)

  4.一片神鸦社鼓–廉颇老矣(特别警示:“颇”不要误写成“波”)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特别警示:“愠”是较生僻字)

  2.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特别警示:“于”不要误写成“与”)

  3.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特别警示:“焉”不要漏掉)

  4.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特别警示:“己”和“已”要分辨清楚)

  1.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特别警示:应注意句中的“者也”连用)

  2.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特别警示:不要漏掉“可以”中的“以”)

  3.所恶有甚于死者–贤者能勿丧耳(特别警示:“勿”不要误写成“匆”)

  4.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特别警示:“蹴”是较生僻字)

  5.万钟于我何加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特别警示:“乏”不要误写成“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必先苦其心志–所以动心忍性(特别警示:“志”不要误写成“智”;“忍”不要误写成“任”)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特别警示:“喻”不要误写成“谕”)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特别警示:“法”不要误写成“发”)

  1.又何间焉–肉食者鄙(特别警示:“肉食者”不要误写成“食肉者”)

  2.弗敢专也–民弗从也(特别警示:“弗”不要误写)

  3.齐人三鼓–齐师败绩(特别警示:“绩”不要误写成“迹”)

  4.登轼而望之–遂逐齐师(特别警示:“轼”的左半部分是“车”)

  5.一鼓作气–彼竭我盈(特别警示:“竭”的左半部分是“立”;“盈”不要误写成“赢”)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特别警示:“靡”的最下部分是“非”)

  《邹忌讽齐王纳谏》

  1.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特别警示:“昳”的左半部分是“日”)

  2.吾孰与徐公美–徐公何能及君也(特别警示:“孰”不要误写成“熟”)

  3.妾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特别警示:“于”不要误写成“与”)

  4.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王之蔽甚矣(特别警示:“廷”不要误写成“庭”;“蔽”不要误写成“弊”)

  5.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特别警示:“谏”不要误写成“见”)

  6.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特别警示:“廷”不要误写成“庭”)

  1.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特别警示:“弊”不要误写成“敝”或“蔽”)

  2.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特别警示:“妄”的下半部分是“女”;“薄”不要误写成“簿”)

  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特别警示:“刑”不要误写成“邢”)

  4.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特别警示:“倾”不要误写成“顷”)

  5.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遂许先帝以驱驰(特别警示:“驰”不要误写成“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特别警示:“受”不要误写成“授”)

  7.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特别警示:“付”不要误写成“负”;“明”不要误写成“名”)

  8.以咨诹善道–深追先帝遗诏(特别警示:“诹”是较生僻字;“诏”不要误写成“召”)

  1.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特别警示:“夹”不要误写成“加”)

  2.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特别警示:“俨”不要误写成“严”)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特别警示:“髫”是较生僻字;“怡”不要误写成“贻”)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特别警示:“率”不要误写成“帅”)

  5.乃不知有汉–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特别警示:“具”不要误写成“俱”)

  1.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特别警示:“亭”不要误写成“停”)

  2.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特别警示:“御”不要误写成“驭”)

  3.飞漱其间–清荣峻茂(特别警示:“漱”不要误写成“嗽”;“峻”的左半部分是“山”)

  4.常有高猿长啸–哀转久绝(特别警示:“长”不要误写成“常”)

  1.然后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特别警示:“常”不要误写成“长”)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特别警示:“骈”的左半部分是“马”)

  3.虽有千里之能–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特别警示:“与”不要误写成“于”)

  4.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特别警示:“材”不要误写成“才”)

  1.有仙则名–斯是陋室(特别警示:“名”不要误写成“明”)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特别警示:“鸿”不要误写成“宏”)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特别警示:“牍”的左半部分是“片”)

  4.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特别警示:“陋”容易写成同音别字)

  1.卷石底以出–青树翠蔓(特别警示:“蔓”不要误写成“曼”)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特别警示:“依”不要误写成“倚”)

  3.俶尔远逝–似与游者相乐(特别警示:“俶”是较生僻字)

  4.潭西南而望–其岸势犬牙差互(特别警示:“差互”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

  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特别警示:“寥”不要误写成“廖”)

  1.百废具兴–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特别警示:“于”不要误写成“与”)

  2.横无际涯–朝晖夕阴(特别警示:“涯”不要误写成“崖”;“晖”不要误写成“辉”)

  3.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特别警示:“览”不要误写成“揽”)

  4.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特别警示:“萧”不要误写成“潇”)

  5.皓月千里–静影沉璧(特别警示:“皓”的左半部分是“白”;“璧”的下半部分是“玉”)

  6.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特别警示:“己”不要误写成“已”)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特别警示:“忧”不要误写成同音别字)

  1.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特别警示:“尤”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

  2.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特别警示:“寓”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

  3.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特别警示:“暝”的左半部分是“日”)

  4.野芳发而幽香–水落而石出者(特别警示:“幽”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

  5.溪深而鱼肥–杂然而前陈者(特别警示:“鱼”不要误写成“渔”)

  6.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特别警示:两句中的“而”容易漏写)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特别警示:“淤泥”不要误写成“污泥”;“濯”是较生僻字;“涟”不要误写成“莲”)

  2.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君子者也(特别警示:“逸”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

  3.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特别警示:“予”不要误写成“余”)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特别警示:“起”不要误写成“启”)

  2.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特别警示:“盖”不要误写成“概”)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特别警示:“致”不要误写成“至”)

  2.不敢稍逾约–余因得遍观群书(特别警示:“逾”不要误写成“愈”;“遍观”不要误写成“观遍”)

  3.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特别警示:“辞”不要误写成“词”;“侍”不要误写成“待”)

  4.或遇其叱咄–不敢出一言以复(特别警示:“叱”不要误写成“斥”)

  5.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特别警示:“衾”的上半部分是“今”;“覆”不要误写成“复”)

  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特别警示:“缊”是较生僻字;“敝”不要误写成“弊”或“弊”;“慕艳”不要误写成“艳慕”)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特别警示:“窈窕”“逑”均是较生僻字)

  2.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特别警示:“寤寐”是较生僻字)

  3.左右芼之–钟鼓乐之(特别警示:“芼”是较生僻字)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特别警示:“谓”不要误写成“为”)

  2.道阻且跻–宛在水中坻(特别警示:“跻”不要误写成“挤”或“济”;“宛”不要误写成“婉”;“坻”的左半部分是“土”)

  3.白露未已–在水之涘(特别警示:“已”不要误写成“己”;“涘”是较生僻字)

  1.以观沧海–水何澹澹(特别警示:“沧”不要误写成“苍”)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特别警示:“萧”不要误写成“潇”)

  3.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特别警示:“里”不要误写成“理”)

  1.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特别警示:“喧”的左半部分是“口”)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特别警示:“气”不要误写成“汽”;“夕”不要误写成“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风烟望五津–同是宦游人(特别警示:“宦”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

  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特别警示:“歧”不要误写成“岐”)

  1.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特别警示:“潮”不要误写成“朝”)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特别警示:“生”不要误写成“升”)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特别警示:“蓬”不要误写成“篷”;“胡”不要误写成“湖”)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特别警示:“圆”不要误写成“园”)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特别警示:“与”不要误写成“于”;“郎”不要误写成“朗”)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特别警示:“箸”是较生僻字;“拔”不要误写成“拨”)

  2.欲渡黄河冰塞川–闲来垂钓碧溪上(特别警示:“渡”不要误写成“度”;“钓”的右半部分是“勺”)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特别警示:“沧”不要误写成“苍”)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特别警示:“割”不要误写成“隔”)

  2.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特别警示:“眦”的左半部分是“目”;“凌”不要误写成“陵”)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特别警示:“惊”不要误写成“警”)

  2.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特别警示:“白头”不要误写成“白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特别警示:“渡”不要误写成“度”;“罥”是较生僻字)

  2.忍能对面为盗贼–唇焦口燥呼不得(特别警示:“燥”的左半部分是“火”)

  3.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特别警示:“衾”的上半部分是“今”)

  4.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特别警示:“脚”不要误写成“角”)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特别警示:“俱”不要误写成“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特别警示:“忽如”不要误写成“忽然”)

  2.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特别警示:“控”不要误写成“空”)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特别警示:“阑干”不要误写成“栏杆”)

  4.风掣红旗冻不翻–去时雪满天山路(特别警示:“掣”的下半部分是“手”)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特别警示:“酥”不要误写成“苏”;“却”不要误写成“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特别警示:“吟”的右半部分是“今”)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特别警示:“畔”的左半部分是“田”)

  1.妇姑荷箪食–相随饷田去(特别警示:“箪”不要误写成“单”或“担”;“饷”不要误写成“响”或“晌”)

  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特别警示:“暑”的上半部分是“曰”)

  3.岁晏有余粮–尽日不能忘(特别警示:“晏”不要误写成“宴”)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特别警示:“莺”不要误写成“鹰”)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特别警示:“迷”不要误写成“眯”)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特别警示:“摧”不要误写成“催”)

  2.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特别警示:“报”不要误写成“抱”)

  自将磨洗认前朝–铜雀春深锁二乔(特别警示:“磨”的下半部分是“石”;“雀”不要误写成“鹊”;“乔”不要误写成“桥”)

  夜泊秦淮近酒家–隔江犹唱后庭花(特别警示:“庭”不要误写成“廷”)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特别警示:“涨”不要误写成“张”)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特别警示:“蜡炬”的左半部分分别是“虫”和“火”)

  2.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特别警示:“蓬”不要误写成“篷”)

  1.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特别警示:“钩”不要误写成“钓”;“清”不要误写成“青”)

  2.剪不断–理还乱(特别警示:“理”不要误写成“里”)

  1.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特别警示:“角”不要误写成“脚”)

  2.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军白发征夫泪(特别警示:“勒”的右半部分是“力”)

  1.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特别警示:“亭”不要误写成“停”)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特别警示:“燕”不要误写成“雁”)

  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特别警示:“升”不要误写成“生”;“畏”不要误写成“为”)

  《江城子·密州出猎》

  1.老夫聊发少年狂–锦帽貂裘(特别警示:“貂”的右半部分是“召”)

  2.亲射虎–看孙郎(特别警示:“郎”不要误写成“朗”)

  3.酒酣胸胆尚开张–何日遣冯唐(特别警示:“遣”不要误写成“谴”)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特别警示:“挽”的右半部分是“免”)

  1.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特别警示:“阙”是较生僻字)

  2.又恐琼楼玉宇–起舞弄清影(特别警示:“清”不要误写成“青”)

  3.低绮户–何事长向别时圆(特别警示:“绮”不要误写成“奇”或“倚”;“圆”不要误写成“园”)

  4.月有阴晴圆缺–千里共婵娟(特别警示:“圆”不要误写成“园”;“婵”的左半部分是“女”)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特别警示:“山重水复”不要误写成“山重水尽”)

  2.衣冠简朴古风存–拄杖无时夜叩门(特别警示:“拄”不要误写成“柱”)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特别警示:“麾”是较生僻字;“炙”不要误写成“灸”)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特别警示:“生前”不要误写成“身前”)

  1.干戈寥落四周星–身世浮沉雨打萍(特别警示:“寥”不要误写成“廖”)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特别警示:“汗”不要误写成“汉”)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特别警示:“涯”不要误写成“崖”)

  《山坡羊·潼关怀古》

  1.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特别警示:“潼”不要误写成“童”)

  2.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特别警示:“阙”不要误写成“阕”)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特别警示:“作”不要误写成“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算结果有效数字位数取决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