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 Hash 函数 是什么?

完美者(wmzhe.com)网站以软件下载为基础,改版后的网站对功能性板块进行扩充,以期能够解决用户在软件使用过程中遇见的所有问题。网站新增了“软件百科”、“锦囊妙技”等频道,可以更好地对用户的软件使用全周期进行更加专业地服务。

SHA256 Salted Hash Kracker是一款好用的恢复丢失的密码软件,软件通过对密码相关文件的搜索,查询关键文本,进行破解几乎可以破解当今所有文件的密码,功能强大。不论是遗忘的 Office、Windows、Zip、RAR压缩文件密码它都能帮您统统找回来。

"锦囊妙技"栏目是聚合全网软件使用的技巧或者软件使用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解答类文章,栏目设立伊始,小编欢迎各路软件大神朋友们踊跃投稿,在完美者平台分享大家的独门技巧。

本站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大部分文章作者名称佚失,为了更利于用户阅读和使用,根据需要进行了重新排版和部分改编,本站收录文章只是以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谢谢合作。

  • 签名设备不支持所需的哈希算法SHA256是什么意思,要怎么解决

    证书签名使用的算法是发布者自己规定的使用自己的私钥对证书编码的哈希值进行加密一般算法为md5withrsa或者sha256withrsa。哈希算法是唯一的就是把证书编码转换为固定长度的2进制这个过程不可逆就是说无法通过哈希值还原证书编码。

  • 这个一般来说是用RSA来加密,然后用SHA256来计算HASH确认数据是不是被其他修改了。

  • SHA 家族 SHA (Secure Hash Algorithm,译作安全散列算法) 是美国国家安全局 (NSA) 设计,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发布的一系列密码散列函数。正式名称为 SHA 的家族第一个成员发布于 1993年。然而现在的人们给它取了一个非正式的名称 SHA-0 以避免与它的后继者混淆。两年之后, SHA-1,第一个 SHA 的后继者发布了。 "SHA-0"。它在发布之后很快就被 NSA 撤回,并且以 1995年发布的修订版本 FIPS PUB 180-1 (通常称为 "SHA-1") 取代。根据 NSA 的说法,它修正了一个在原始算法中会降低密码安全性的错误。然而 NSA 并没有提供任何进一步的解释或证明该错误已被修正。1998年,在一次对 SHA-0 的攻击中发现这次攻击并不能适用于 SHA-1 — 我们不知道这是否就是 NSA 所发现的错误,但这或许暗示我们这次修正已经提升了安全性。SHA-1 已经被公众密码社群做了非常严密的检验而还没发现到有不安全的地方,它现在被认为是安全的。 SHA-0 和 SHA-1 会从一个最大 2^64 位元的讯息中产生一串 160 位元的摘要然后以设计 MD4 及 MD5 讯息摘要算法的 MIT 教授 Ronald L. Rivest 两个讯息可以散列出相同的数值;在这种情况之下,142 和 160 位元是一样的。他们也发现了 SHA-0 在 80 次之后减少到 62 位元的完整碰撞。 2004年8月12日,Joux, Carribault, Lemuet 和 Jalby 宣布了完整 SHA-0 算法的散列碰撞。这是归纳 Chabaud 和 Joux 的攻击所完成的结果。发现这个碰撞要复杂到 2^51, Rump 会议的简短摘要可以在 这里找到,而他们在 sci.crypt 的讨论,例如: 这些结果建议计划使用 SHA-1 作为新的密码系统的人需要重新考虑。 更长的变种 NIST 发布了三个额外的 SHA 变体,每个都有更长的讯息摘要。以它们的摘要长度 (以位元计算) 加在原名后面来命名:"SHA-256", "SHA-384" 和 "SHA-512"。它们发布于 2001年的 FIPS PUB 180-2 草稿中,随即通过审查和评论。包含 SHA-1 的 FIPS PUB 180-2,于 2002年以官方标准发布。这些新的散列函数并没有接受像 SHA-1 一样的公众密码社群做详细的检验,所以它们的密码安全性还不被大家广泛的信任。2004年2月,发布了一次 FIPS PUB 180-2 的变更通知,加入了一个额外的变种

}

在看中科大编译原理的视频时听到完美哈希的概念,记录下来。

散列(hash)英文原意是“混杂”、“拼凑”、“重新表述”的意思。

哈希函数,又称散列函数、散列算法。

哈希函数,是一种从任何一种数据中创建小的数字“指纹”的方法。散列函数把消息或数据压缩成摘要,使得数据量变小,将数据的格式固定下来。该函数将数据打乱混合,重新创建一个叫做散列值(hash values,hash codes,hash sums,或hashes)的指纹。散列值通常用一个短的随机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字符串来代表。
Hash,是把任意长度的输入通过散列算法变换成固定长度的输出的函数,该输出就是散列值。

比较常用的hash算法

主要应用在对元素的比较。

错误校正:使用一个散列函数可以很直观的检测出数据在传输时发生的错误。

语音识别:使用一些类似于MD5的方法来迅速找到严格相同的音频文件。

信息安全:文件完整性校验、数字签名、鉴权协议。

从性能角度可以这样定义:

当关键字的集合是一个不变的静态集合时,哈希技术还可以用来获取出色的最坏情况性能。如果某一种哈希技术在进行查找时,其最坏情况的内存访问次数为O(1)时,则称其为完美哈希(Perfect Hashing)。

完美哈希函数是静态的,就意味着事前必须知道需要哈希哪些数据。同时生成的算法比较复杂,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建立索引。没有办法实时添加更新。给他的应用范围提了个极大的限制。

对集合S的完美散列函数是一个将S的每个元素映射到一系列无冲突的整数的哈希函数。

}

哈希算法的定义和原理非常简单,基本上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了。将任意长度的二进制值串映射为固定长度的二进制值串,这个映射的规则就是哈希算法,而通过原始数据映射之后得到的二进制值串就是哈希值。

  • 从哈希值不能反向推导出原始数据(所以哈希算法也叫单向哈希算法)

  • 对输入数据非常敏感,哪怕原始数据只修改了一个 Bit,最后得到的哈希值也大不相同;

  • 散列冲突的概率要很小,对于不同的原始数据,哈希值相同的概率非常小;

  • 哈希算法的执行效率要尽量高效,针对较长的文本,也能快速地计算出哈希值。

前面我讲到的哈希算法四点要求,对用于加密的哈希算法来说,有两点格外重要。第一点是很难根据哈希值反向推导出原始数据,第二点是散列冲突的概率要很小。

不过,即便哈希算法存在散列冲突的情况,但是因为哈希值的范围很大,冲突的概率极低,所以相对来说还是很难破解的。像 MD5,有 2^128 个不同的哈希值,这个数据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所以散列冲突的概率要小于 1/2^128。

如果我们拿到一个 MD5 哈希值,希望通过毫无规律的穷举的方法,找到跟这个 MD5 值相同的另一个数据,那耗费的时间应该是个天文数字。所以,即便哈希算法存在冲突,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下,哈希算法还是被很难破解的。

对于加密知识点的补充,md5这个算法固然安全可靠,但网络上也有针对MD5中出现的彩虹表,最常见的思路是在密码后面添加一组 盐码(salt), 比如可以使用md5(19@STARK-%$#&-idje-789'),2019@STARK-%$#&-idje-789作为盐码起到了一定的保护和安全的作用。

我们可以给每一个图片取一个唯一标识,或者说信息摘要。比如,我们可以从图片的二进制码串开头取 100 个字节,从中间取 100 个字节,从最后再取 100 个字节,然后将这 300 个字节放到一块,通过哈希算法(比如 MD5),得到一个哈希字符串,用它作为图片的唯一标识。通过这个唯一标识来判定图片是否在图库中,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工作量。

如果还想继续提高效率,我们可以把每个图片的唯一标识,和相应的图片文件在图库中的路径信息,都存储在散列表中。当要查看某个图片是不是在图库中的时候,我们先通过哈希算法对这个图片取唯一标识,然后在散列表中查找是否存在这个唯一标识。

如果不存在,那就说明这个图片不在图库中;如果存在,我们再通过散列表中存储的文件路径,获取到这个已经存在的图片,跟现在要插入的图片做全量的比对,看是否完全一样。如果一样,就说明已经存在;如果不一样,说明两张图片尽管唯一标识相同,但是并不是相同的图片。

BT 下载的原理是基于 P2P 协议的。我们从多个机器上并行下载一个 2GB 的电影,这个电影文件可能会被分割成很多文件块(比如可以分成 100 块,每块大约 20MB)。等所有的文件块都下载完成之后,再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电影文件就行了。Nginx上有个分片技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通过哈希算法,对 100 个文件块分别取哈希值,并且保存在种子文件中。我们在前面讲过,哈希算法有一个特点,对数据很敏感。只要文件块的内容有一丁点儿的改变,最后计算出的哈希值就会完全不同。所以,当文件块下载完成之后,我们可以通过相同的哈希算法,对下载好的文件块逐一求哈希值,然后跟种子文件中保存的哈希值比对。如果不同,说明这个文件块不完整或者被篡改了,需要再重新从其他宿主机器上下载这个文件块。

前面讲了很多哈希算法的应用,实际上,散列函数也是哈希算法的一种应用。

我们前两节讲到,散列函数是设计一个散列表的关键。它直接决定了散列冲突的概率和散列表的性能。不过,相对哈希算法的其他应用,散列函数对于散列算法冲突的要求要低很多。即便出现个别散列冲突,只要不是过于严重,我们都可以通过开放寻址法或者链表法解决。

不仅如此,散列函数对于散列算法计算得到的值,是否能反向解密也并不关心。散列函数中用到的散列算法,更加关注散列后的值是否能平均分布,也就是,一组数据是否能均匀地散列在各个槽中。除此之外,散列函数执行的快慢,也会影响散列表的性能,所以,散列函数用的散列算法一般都比较简单,比较追求效率。

我们知道,负载均衡算法有很多,比如轮询、随机、加权轮询等。那如何才能实现一个会话粘滞(session sticky)的负载均衡算法呢?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同一个客户端上,在一次会话中的所有请求都路由到同一个服务器上。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维护一张映射关系表,这张表的内容是客户端 IP 地址或者会话 ID 与服务器编号的映射关系。客户端发出的每次请求,都要先在映射表中查找应该路由到的服务器编号,然后再请求编号对应的服务器。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也有几个弊端:

如果客户端很多,映射表可能会很大,比较浪费内存空间;

客户端下线、上线,服务器扩容、缩容都会导致映射失效,这样维护映射表的成本就会很大;

如果借助哈希算法,这些问题都可以非常完美地解决。我们可以通过哈希算法,对客户端 IP 地址或者会话 ID 计算哈希值,将取得的哈希值与服务器列表的大小进行取模运算,最终得到的值就是应该被路由到的服务器编号。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同一个 IP 过来的所有请求,都路由到同一个后端服务器上。

1. 如何统计“搜索关键词”出现的次数?

假如我们有 1T 的日志文件,这里面记录了用户的搜索关键词,我们想要快速统计出每个关键词被搜索的次数,该怎么做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有两个难点,第一个是搜索日志很大,没办法放到一台机器的内存中。第二个难点是,如果只用一台机器来处理这么巨大的数据,处理时间会很长。

我们可以先对数据进行分片,然后采用多台机器处理的方法,来提高处理速度。具体的思路是这样的:为了提高处理的速度,我们用 n 台机器并行处理。我们从搜索记录的日志文件中,依次读出每个搜索关键词,并且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哈希值,然后再跟 n 取模,最终得到的值,就是应该被分配到的机器编号。

这样,哈希值相同的搜索关键词就被分配到了同一个机器上。也就是说,同一个搜索关键词会被分配到同一个机器上。每个机器会分别计算关键词出现的次数,最后合并起来就是最终的结果。

2. 如何快速判断图片是否在图库中?

如何快速判断图片是否在图库中?上一节我们讲过这个例子,不知道你还记得吗?当时我介绍了一种方法,即给每个图片取唯一标识(或者信息摘要),然后构建散列表。

假设现在我们的图库中有 1 亿张图片,很显然,在单台机器上构建散列表是行不通的。因为单台机器的内存有限,而 1 亿张图片构建散列表显然远远超过了单台机器的内存上限。

我们同样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片,然后采用多机处理。我们准备 n 台机器,让每台机器只维护某一部分图片对应的散列表。我们每次从图库中读取一个图片,计算唯一标识,然后与机器个数 n 求余取模,得到的值就对应要分配的机器编号,然后将这个图片的唯一标识和图片路径发往对应的机器构建散列表。

当我们要判断一个图片是否在图库中的时候,我们通过同样的哈希算法,计算这个图片的唯一标识,然后与机器个数 n 求余取模。假设得到的值是 k,那就去编号 k 的机器构建的散列表中查找。

散列表中每个数据单元包含两个信息,哈希值和图片文件的路径。假设我们通过 MD5 来计算哈希值,那长度就是 128 比特,也就是 16 字节。文件路径长度的上限是 256 字节,我们可以假设平均长度是 128 字节。如果我们用链表法来解决冲突,那还需要存储指针,指针只占用 8 字节。所以,散列表中每个数据单元就占用 152 字节(这里只是估算,并不准确)。

假设一台机器的内存大小为 2GB,散列表的装载因子为 0.75,那一台机器可以给大约 1000 万(2GB*0.75/152)张图片构建散列表。所以,如果要对 1 亿张图片构建索引,需要大约十几台机器。在工程中,这种估算还是很重要的,能让我们事先对需要投入的资源、资金有个大概的了解,能更好地评估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实际上,针对这种海量数据的处理问题,我们都可以采用多机分布式处理。借助这种分片的思路,可以突破单机内存、CPU 等资源的限制。

假设我们有 k 个机器,数据的哈希值的范围是[0, MAX]。我们将整个范围划分成 m 个小区间(m 远大于 k),每个机器负责 m/k 个小区间。当有新机器加入的时候,我们就将某几个小区间的数据,从原来的机器中搬移到新的机器中。这样,既不用全部重新哈希、搬移数据,也保持了各个机器上数据数量的均衡。

就写到这里了,觉得有点帮助的可以看一下UP下方信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ash函数的应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