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救援无人机哪个公司ok?谁可以推荐一家靠谱的吗?

日本灾后救援:福岛核事故后,它们帮助人类阻止核泄漏

日本是一个具有先进机器人技术的国家,同时也是地震、海啸灾害频发的国家。所以,无人机和机器人一直在日本的灾害搜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2011年福岛因海啸衍生核灾,由于现场辐射量远高于人体可以承受的水准,机器人更是在现场调查和事故清理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日本也由此启动了几个机器人研发项目。

2017年8月24日,在世界机器人大会(World Robot Conference)第二天的主论坛报告会上,日本东北大学教授、IEEE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协会现任主席的田所谕(Satoshi Tadokoro)做了题为《日本灾后救援机器人》的演讲,介绍了日本在灾后救援机器人方面的前沿研究和应用,下面为经过编辑的演讲内容:

日本东北大学教授、IEEE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协会现任主席的田所谕(Satoshi Tadokoro)

今天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下日本的救灾机器人。一个典型的救灾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在灾难发生后,首先是开始救援,在此之后就需要重建家园,然后是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最后需要对所造成的问题进行调查,以便在下一次灾难发生之前做好准备。这四个环节中,机器人都可以发挥作用,因为机器人的有些功能,人类现在是做不到的。比如,日本的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之后,人不能进去,只能让机器人进去。

灾后救援机器人Queens

这是一个最常见的机器人,我也参与了它的开发,它的名字叫做Queens,这是最早在福岛核电站调查当中使用的机器人。调查人员可以从操作台对Queens的行动进行监测,可以看到它从一层到二层和三层,然后实时地去检测核电站内部的情况,而且还可以拍摄到反应堆内部的照片,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信息,帮助我们对福岛核电站的泄漏事件做出回应,并制定相应的救援措施,包括对核辐射的水平做出反应。

灾后救援机器人Queens

当时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都希望,能够重新启动这个核电站的冷却系统,因为里面的温度已经到了98℃,已经是一个开水的温度了,所以我们需要使用备用的冷却系统,让核反应堆冷却,但是因为里面的情况我们不知道,所以就使用Queens机器人对里面的情况进行调查,然后Queens给我们提供非常细节的数据。之后它又进行了多次行动,一个月之后温度降下来了,所以,在这个事件中,机器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这个经验的基础上,日本政府启动了几个项目。这些救灾机器人项目的目的,不仅仅是针对核电站的灾难,还有所有的自然和人为灾害。机器人主要是用于救援和防灾,因为在有些情况下这些工作是高风险的,而且用人的话效率不高,所以就要使用机器人。但我们把机器人用在这个领域也有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太脆弱了,也就是说我们的技术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的表现并不好。比如在我们这个会议厅里,机器人可以很好地移动,但是在灾难的现场,机器人就不能很好地移动了,也移动不起来,因为技术太脆弱了。比如,你可以想象一下,它的摄像、成像系统在我们会议厅里什么都可以看见,但是在很黑的环境下就看不见,或者在雾里面也看不见,或许风速很快或者雨很大的话,它也看不见,所以这种脆弱性必须要解决。

灾后救援无人机在强风环境(左)和大雨环境(右)均有稳定的表现。

这个项目当中,我们试图开发出具有那种更强壮的、更强大的视觉系统的飞行机器人(Aerial Robot),尤其是极端情况下的视觉系统。这里所谓的视觉系统并不是机器人本身能不能到那个地方,而是它能不能在现场进一步精密地感知,以便获得更好的信息。这些对现场情况的估测非常重要,同时对机器人在灾难环境当中的自我恢复能力也非常重要。有的时候亚洲国家会发生很多地震,我们也需要使用机器人救援,就像在福岛核电站一样。

我们还需要开发下一代能够应对紧急情况的建筑机器人(Construction Robot),它们可以在灾区重建当中发挥作用,可以完成非常复杂的任务,也会监测周围的物体。

建筑机器人头上拴着的这个飞行机器人可以长期飞行,配合地面的机器,提供整个区域的鸟瞰图,另外在强风的状态下也可以通过这个机器人负载的几个摄像头形成一个立体的照片。机器人获得的信息很快就回馈到了操作员那里,操作员就可以远程进行及时的调整,建筑机器人的前臂也有震度感应器,碰到某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应或者判断这个物体的大小。为了能够高精确度地完成任务,我们提高了建筑机器人的能力,它的表现要比现有的机器人更好,而且烟和霾都不会对它造成影响。因为它的摄像头是自带光的,所以在黑暗和雾中也可以看得清楚。

Robot)主要是用于在石堆当中发现遇难者和幸存者,我们把它和搜救犬进行了对比,通过机器人的一些摄像头和图像识别的功能,它可以识别人的鞋或者其它的衣物。这个机器人使用的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它可以自动地去发现那些已经储存进去的图片。在这个机器人的帮助下,这只搜救狗找到了需要援救的人员的位置。而且机器人的图像识别功能,能够自动地识别出这个受害者,这样的话,整个搜救能力都得以大幅度提升。

可以帮助人们在很多危险环境当中完成工作,这是一个有四条腿的机器人,里面加装了很多电器和传感器。除了能够行走和提起一些东西之外,它还能够做一些更为复杂的运动。

我们在远程控制这个机器人的同时,也要关注这个机器人周边的环境,在选择机器人运动路线的时候,也要紧密地关注周围的路径。但是,我们可能无法看到机器人上面的图像,所以我们也在想办法,看看如何能够通过计算机图像技术解决这个图像的盲点。在遇到坍塌或者爆炸的时候,人们一般很难进入,这种多臂机器人就能够帮助我们进入到这些危险的环境当中。

robot)上面有RM传感器,可以调整充气时的压力,所以无论是在水平还是在竖直的管道当中都可以爬行,甚至可以在管子内部进行爬行,或者通过扩张的压力挤住管子进行爬行。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的传输计算距离,甚至在不平的地面上也可以进行移动,它可以通过身体的扭曲进行移动,这种蜿蜒的机器人能够在一些人类难以接触的工厂或者地理位置进行探索,比如震后很多地方其实是人力很难接近的,而这些机器人甚至可以爬上60度甚至70度陡峭的坡。 

这种轻型蜿蜒机器人(Thin Serpentine robot)可以在坍塌的房屋下面搜救受害者,可以很快地帮助我们找到受害者,并且很好地勘探出周围的环境。这种非常灵活的蜿蜒机器人加上线缆,能够进入到一些非常狭窄的空间当中,并且也能够实现远程遥控,通过远程遥控能够看到里面的环境,搜救的过程当中可以很好地触摸、看见并且听见里面的情况,使搜救人员在救援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多振动传感器,这个机器人能够预估前面的物体的距离,并且这种振动传感器还能够实时回传数据。机器人能够通过视觉识别的技术,发现里面的东西,随着进入的空间越来越深,甚至可以用麦克风的声音传输,来探索周边的环境。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远程信息判断机器人的位置,通过这种多麦克风的配置和声音的传输很好地判断它的位置,并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受害者,且对周边环境进行研究。

最后总结一下:灾后机器人能够在灾后的响应、复苏和预防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刚才我也跟大家介绍了我们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但我们要知道,灾害是非常常见的,在中国、日本和世界其他国家都一样,所以我们需要在技术领域进行合作,而“一带一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推进我们的合作。

田所谕(Satoshi Tadokoro)教授毕业于东京大学,自2005年起任日本东北大学教授,2014年成为该校副院长,并于2014年起担任研究教授。自2002年开始,Satoshi Tadokoro担任国际救援系统研究机构主席,2016年至2017年期间担任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主席。2002年至2007年期间,他担任了MEXT DTT救援机器人项目的项目经理。他亦曾担任NEDO灾害机器人项目的首席研究员,他领导的团队研发出了多个救援机器人。他是IEEE会员、日本机器人学会会员、日本机械学会会员和日本仪器与控制工程师学会会员。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澎湃新闻经授权后转载)

}
基于无人机航测数据分析的灾后救援系统
无人机的空中飞行优势,使得其在人员无法靠近的灾区救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此,本作品设计并实现了以可移动空中支架模拟无人机,沙盘模拟航测区域的无人机航测图像分析处理实体模型,实现了多尺度分层拼接的全景及细节图像重构,场景的三维地貌重建;给出了无人机的系统导航及地面指挥导航两种模式,以适应救灾需求;实现了地面目标的空中查找等功能。通过对航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为救援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无人机的空中飞行优势,使得其在人员无法靠近的灾区救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此,本作品设计并实现了由模拟无人机的加载摄像头的可控移动空中支架,以及模拟现场的沙盘构成的无人机航测图像采集及分析处理实体模型。 系统对无人机航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包括了无人机的航测图像全景图及局部区域细节图形的重构,场景的三维地貌重建,无人机的系统导航及地面指挥导航两种模式,以及地面目标的空中查找定位等功能。 无人机的航测图像全景图及局部区域细节图形的重构采用了多尺度分层拼接的方法完成,对大视场的数据采用降采样方式重建,最大限度地获取航测区域的全景概貌图像;对指定区域,由视频关键帧采用保采样方式重建,确保重建图像具有较高的清晰度,视频关键帧由数据库进行管理,根据指定区域的位置信息进行调用;对重点关注区域,采用超分辨率重建方式重建,以对重点区域的细节信息进行清晰化增强处理。 场景的三维重建,则通过在空中支架上加载微波测距传感器模拟无人机的高程检测装置,获取沙盘上目标的三维信息并进行重建,以获得现场的地形地貌,以及灾区出现的动态变化的塌方等信息。 无人机的系统导航由系统指定路线盘旋航测,无人机根据系统给定的路线飞行并返航;地面指挥模式,则由无人机实时检测指定的可移动的目标实现相应的导航移动。 地面目标的空中查找定位,实现了能够适用于复杂的地形的目标检测方法,以检测在复杂地形中散落的物质,失踪的目标等。在检测定位到目标之后,根据无人机所在当前位置,发送相应的信息给系统,以及救援人员所持的无线手持信息终端,以便实施及时救援。
}

4月29日,尼泊尔加德满都猴庙旁一个超市地震时坍塌,中国蓝天救援队现场救援。CFP 资料

       “中国救援队的表现非常出色,为尼泊尔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尼泊尔军方发言人贾格迪什(Jagadish)近日对澎湃新闻()表示。

       然而,澎湃新闻记者在震后赴尼采访过程中,有多位接近尼军政高层的人士透露,迫于印度压力,中国政府在尼泊尔震后首日派遣直升机参与救援的请求被尼政府拒绝。

       对此,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和尼泊尔外交部均对这一传言表示否认。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不存在拒绝的事情,我们的飞机飞过来了。”尼外交部发言人Tara Prasad Pokharel也表示,从未听说中国直升机被拒的说法。

管理混乱导致外国飞机被拒?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尼泊尔灾民曾抱怨政府救灾不力,盼望“国王归来”。比如,“外面的飞机进不来,里面的飞机出不去。”参与救灾的尼泊尔军人汤姆上尉曾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在如此混乱的管理中,外国直升机一度被拒绝降落也存在客观的原因。一位驻尼中方人员20日告诉澎湃新闻,英国直升机曾被拒绝,“因为机场太挤,所以英国直升机留在了印度。”

       据英国媒体16日报道,已在印度等待加入救援近3个星期的英国皇家空军3架“奇努克”重型直升机已启程运回英国,尼泊尔政府对英国国防部派遣直升机参与搜救的请求表示“不需要”。

       尼泊尔总理苏希尔·柯伊拉腊18日对英国天空新闻台说,这项决定与政治无关。他说,加德满都的机场太拥挤,尼泊尔地形也不利于这种直升机的使用。此前有传言称,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一个航班在前往尼泊尔途中返航,国家民航局应急办王旭解释说,尼泊尔只有加德满都一个国际机场,而且只有一条跑道,加上又是高原机场,保障能力、条件各方面跟国内一些大机场没办法比,而且余震不断,具体情况都比较复杂。

       无论中国的直升机是否遭尼泊尔拒绝,这都容易成为舆论炒作尼泊尔迫于印度压力而拒绝中国的话题,因为中国和印度是尼泊尔仅有的两个邻国,很容易被拿来对比。

       由于一些地理和历史上的客观原因,印度与尼泊尔各方面的联系紧密。在此次尼泊尔地震后,印度方面的救援速度也是各国中最快的。

       4月25日中午,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印度总理莫迪随即发表twitter“将在这一艰难时刻为尼泊尔提供所有支持与帮助”,6个小时后,印度派遣的救援人员乘直升飞机抵达加德满都机场。

       《印度斯坦时报》报道说,印度当日派遣了4架军用飞机前往灾区,机上载有300名救灾人员、5只嗅探犬、50吨救灾物资和一个流动医院。新德里电视台还援引印度空军发言人的话说,印度还出动了直升机支援尼泊尔军队,帮助撤离被困民众、空投救灾物资。

       “灰色的印度空军直升机一架架起飞,掠过营地上空,螺旋桨的声音在头顶徘徊。”上海建工的杨先生告诉澎湃新闻,救援前期,“大概每半天就会有一两架飞机起飞,包括鱼鹰运输机,朝尼北方飞去。”上海建工集团援助加德满都的营地,距离尼泊尔机场不到十公里。

       “我们已经有了11架直升机,1架空中无人机,同时,印度援助了10架直升机,包括6架米-17和4架AH直升机,未来中国和美国也可能会派遣直升机。”贾格迪什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

“尼泊尔领导力的问题”

       “我看到有媒体称,有一架印度直升机在(北方边境)飞行过程中没有尼军陪同。” 尼泊尔战略研究所(NIISS)所长兼创始人柯伊拉腊(Bhaskar Koirala)对澎湃新闻说,“但这并不是印度的问题,而是尼泊尔领导力的问题。当你打开了自己的大门,让别人进来了,这究竟是谁的错?”

       尼泊尔街头随处可见印度生产的汽车,加油站存储着印度进口的石油,超市里摆满了印度进口的商品,大街上挂满了印度明星代言的广告,电视里播放着印度产的电视节目。

       “有一年,一家尼泊尔报纸写了批评印度政府的文章,印度立即停止向尼泊尔供应印刷纸张。”一位消息人士告诉澎湃新闻。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主任赵干城告诉澎湃新闻,“以前发生过类似情况,尼泊尔向中国购买武器,但由于印度施加压力,尼泊尔随后取消了订单。”

       “尼泊尔对印度非常重要,印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和尼泊尔外交部沟通后,决定向尼泊尔提供‘总理救济金’。”柯伊拉腊表示,“而根据印度法律,这一救济金通常只针对印度国内。”

       “绝大多数尼泊尔政党和政府领袖都和印度有着强有力的联系。尼泊尔过去并没有教育系统,大多数人都会去印度接受教育。”尼泊尔驻拉萨前总领事、世界文化网首席顾问塔姆拉·乌克雅波(Tamla Ukyab)对澎湃新闻表示,“几乎所有的尼泊尔政党都是在印度的扶持下成长起来的。”

       《华尔街日报》曾报道,自莫迪去年5月就任印度总统以来,印度向尼泊尔提供了10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推进与尼泊尔的电能交易,让印度能够利用尼泊尔丰富的水电资源。

应避免将救灾行动政治化

       “未来,要与尼泊尔政府搞好关系的核心在于,非常非常真诚地支持尼泊尔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柯伊拉腊说,印度也应该这样做,这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尼泊尔救援行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境外实施的最大规模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迅速宣布向尼方提供两批总值达6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动用40多架飞机,已将650吨帐篷、发电机、净水设备和毛毯等紧急救援物资全部运抵尼泊尔。5月12日尼泊尔遭受强烈余震后,中国政府再次宣布提供8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中国多个省市以及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扶贫基金会、蓝天救援队等社会团体和企业、民众,也纷纷向尼方提供现汇或物资援助。

       对于外国媒体报道的中印在尼泊尔地震救援过程中竞争国际影响力的情况,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黄溪连表示,中国在派出救援力量的同时,就开始了和印度方面的沟通,沟通还是比较密切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与印度就如何共同帮助尼泊尔救灾,使馆也跟印度方面保持着良好的沟通。

       尼泊尔阿尼哥协会主席塔姆此前向澎湃新闻表示,从地缘政治竞争去看中、印、尼三国关系并不可取,应避免将救灾行动政治化,目前最要紧的还是救灾以及灾后重建。

       事实上,中国政府一直强调,在尼泊尔问题上,中印并不存在竞争关系。相反,中国还积极推动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三方合作。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多次表示,中方希望中国、尼泊尔、印度三方保持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积极互动关系。三国之间是好朋友、好邻居,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一起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共同为本地区的振兴作出努力。

       “中国政府一直支持尼泊尔稳定发展。”赵干城建议,“鉴于印度对尼泊尔的影响是长期累积下来的,短期内很难消失,中国在开拓与尼泊尔包括南亚的关系时要照顾印度的想法,不要和他们对抗。”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人机保险哪家保险公司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