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溶于水后变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变成离子应该得失电子,为什么有的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 因为溶液中无电子
    溶液中的导电粒子是阴阳离子,金属中的导电粒子才是电子呢
  • 被原子核吸着呢,就跟地球吸月亮一样。溶液中的电解质以离子形式存在每个离子都满足稳定结构 电子是无法脱离原子核的
  • 离子与电子是不同的,电解质在水中能够解离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分别带正负电荷,电子只能在离子里运动,且根据电子与质子的数目比较表现出阴阳离子正负性
  • 续一楼回答 溶液中只能靠离子导电 只能”是绝对 
    因为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产生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
    纯净的水是不会导电的 水能导电 第一 证明水不纯净 第二 水里必然溶解了一些物质才能让水变得不纯净
    这些 物质 的微粒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有了正负电荷 所以水溶液中只能靠离子导电
  •  溶液中只能靠离子导电。
    因为溶液没有像金属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可供电子流动。
    但是溶液里却能通过电极的反应以及离子的移动进行电荷的迁移。
    只能”是绝对的,在溶液中电子迁徙靠的是阴阳离子,纯水导电性差就是因为纯水电离程度低。
    金属原子的外围电子受原子核的束缚小,容易掉下来形成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的存在加上外电场作用就是电流的形成,金属的导电性就靠自由电子
    可以设计让电子在溶液中运动吗?目前不能,因为能导电的溶靠的是阴阳离子(目前研究的就是这样) 石墨能够导电是因为石墨中每个碳原子与其他碳原子只形成3个共价键,每个碳原子仍然保留1个自由电子来传输电荷。
    —————————————————————————————————————
    1.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如食盐、氢氧化钠等。
    2.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如蔗糖、酒精。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是溶解于水或受热成熔化状态的二者之一;而非电解质虽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后,但都不导电。
    实验证明:铜、铁等金属单质呈固态或熔化状态时都能导电;硫等非金属单质呈固态或熔化状态时也不导电。
    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能导电的物质——必须具有①能自由移动的②带电的微粒。
    电解质如食盐(Na 与Cl-结合在一起的晶体)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受水或加热的作用便产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NaCl=(Na ) (Cl-)
    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建立平衡(外层2或8个电子,间就表明这种结构稳定),想要改变这种平衡很难,所以没有自由电子。
    极端条件下不知道,测量和做实验都难。
    那你为什么接受1 1=2呢,你是否要证明一下,扯远了,我们不是科学家,不可能理解事物的最根本问题,就是科学家做不到,这样说是为了方便理解,显然对你并不合适,因为你喜欢追根究底,建议找相关资料(科技文献而不是教科书,因为教科书不会这么深入),问答上面的人帮不了你。
    溶液中可能有水合电子
    水合电子由一个电子及其周围的4个(或6个、8个)水分子包围组成,这个被水分子团包围着的裸露电子化学性质十分活泼,是很强的还原剂。寿命非常短。
}

因为高二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计划,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小编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助你金榜题名!

用途:燃料、溶剂、原料,75%(体积分数)的酒精是消毒剂

醇和酸起作用生成脂和水的反应叫脂化反应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反应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浓硫酸:催化剂和吸水剂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1)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便于闻乙酸乙脂的气味)

(2)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3)降低乙酸乙脂的溶解度

结构:RCOOR′水果、花卉芳香气味乙酸乙脂脂

油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

应用:(1)食用(2)制肥皂、甘油、人造奶油、脂肪酸等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1)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2)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3)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4)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5)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注意: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A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B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C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E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F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升失氧化还原剂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降得还原氧化剂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人教高二化学下知识点相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液态hcl是电解质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