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第一义到底是无我还是唯心呢?请大师答疑解惑!

佛教有哪些宗派?其教义有何差异?

我所知晓的佛宗有禅宗、净土宗、密宗、律宗、华严宗等,其他还有哪些宗派?与大乘、小乘有何关联?各宗教义的基本区别特征是什么?
  •  我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 
    首先,要明确佛教的界限。 
    一般而言,佛教由于流传时间很久,传播范围很大,因而和其他宗教有所交集,也有一个相互吸收的情况。因此,确定一个宗教宗派是不是佛教就是首先要遇到的问题。 
    在宗教界,确定是不是佛教的宗派,有一个基本的标准,那就是,要承认四谛说,要承认十二因缘说,要承认佛家三宝。
    这是基本的标准。比如,像目前流行的观音菩萨的信仰,尽管观音是来自佛教的人物,但其一般被视为民间信仰而不属于佛教,原因就在这里。 确定了什么是佛教,就可以谈谈佛教的宗派了。因为有了上面的前提条件,那么就决定了佛教的各个宗派在教义上没有区别,都是一致的,所以,佛教的宗派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修行方式上的不同。
    而佛教宗派的命名,就是用修行方式命名的。 禅宗:佛教禅宗是汉传佛教的最大宗派。其修行方式以禅修为代表。所以禅修,就是坐禅,本质上就是一种静思。禅在古印度是指在密林中进行静思。禅这种方式,比佛教历史还长。 净土宗:佛教净土宗是以念诵佛号以达到投生于西天净土为修行方式。
    修习净土宗不需要很复杂的过程,基本要求就是每天念诵佛号。 以上两个佛教宗派是中国本土佛教,也就是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宗派。 密宗:佛教密宗的修行方式以秘法为特征。这种修行方式以师徒相传为主要形式,不为外人所知。所以称为密宗。密宗主要传播于西藏地区。
    律宗:佛教律宗的修行方式以遵守各种戒律为特征。但律宗由于戒律复杂繁复,修行不易,最终失传。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宗派存在了。 华严宗:佛教宗以《华严经》为修行依据。华严宗修行方式也是比较复杂的,但目前还有华严宗的道场,有一部分信徒。 中国佛教有大的宗派十三个,但现在流传下来的已经不多了。
    上面所说的是佛教不同宗派的区别,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第一,就是这些宗派都信奉四圣谛,十二因缘教义,都信奉佛教三宝。这是相同的地方,这些宗派在教义上没有区别。第二,佛教各个宗派在中国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清朝中叶的世俗化过程中,也吸取了不少其他宗教的东西,比如现在佛教寺庙中也有抽签算卦的活动,也有武僧一类的信徒,但这些不是佛教本来的东西。
    至于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关系,佛教界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 从佛教史上看,小乘佛教成员的构成源于释迦牟尼佛组织的僧团, 正因为如此的人员结构,小乘佛教认为只有亲耳聆听过释迦牟尼佛讲说佛法的人才有可能成佛,所谓声闻乘就是这个意思。显然,这种观点直接排除了那些没有机会亲耳听释迦牟尼佛说法的人,这对于佛教的传播是一个不小的障碍。
    大乘佛教的人员构成是当时被称为的“菩萨”的信徒,即在家修行佛法的人,属于信仰佛教但没有出家参加僧团的人。大乘佛教认为,无论是不是亲耳听过佛法,只要按照佛经要求修行,一样可以成佛。因为佛经是一条大船,可以载无数众生,因而称为“大乘”。 随着时间推移,主张小乘佛教的人先后去世,人数越来越少,而大乘佛教却广为传播,最终大乘佛教成为佛教的主流。
    在历史上,大乘佛教对于小乘佛教是有看法的,实际上,小乘佛教原本是一种贬义的称呼。 近代中国佛教的一些人提出了新的看法,不再强调小乘佛教的局限性,肯定了小乘佛教的积极意义,认为小乘佛教是大乘佛教的基础,目前这种看法被普遍接受。 大体就是这些,供参考。
  • 请阅读《佛教各宗大义 佛教的基本教理与修持》吴信如着2004.pdf
     
  •  你所提到的这些宗派,基本上是在隋唐时期在中国形成的佛教宗派,也称为八大宗派,分别为:
    天台宗(又称法华宗,以法华经为主要经典;命题有一念三千、三谛圆融,注重止观双修)、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基本理论有法界缘起、六相圆融等)、
    禅宗(以六祖坛经为主要经典,注重禅修)、
    净土宗(以念佛求往生西方净土为目标)、
    三论宗(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主要经典,继承印度中观学派)、
    唯识宗(玄奘法师创,又称法相宗、慈恩宗、法相唯识宗,对印度瑜伽行派的继承,命题有万法唯识、唯识无境等)、
    律宗(研究和保持戒律为主)、
    密宗(主要是藏传佛教佛教)。
    这些宗派都属于大乘佛教。其中前四个宗派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化佛教宗派。 小乘佛教主要是南传佛教,现在一般东南亚流传的主要就是南传佛教,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 大乘和小乘的区分,在佛教中看一般指的是发心不同,追求的目标不同,小乘追求个人解脱,追求阿罗汉果;大乘追求众生的共同解脱,追求菩萨果、佛果。
    这是简单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 天台宗:因创始人智?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亦也称法华宗。 三论宗:隋吉藏创立。因依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等三论立宗,故名。 法相宗: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名。
    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由於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 律宗:因著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道宣。因依据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也称四分律宗。复因道宣住终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称。
    净土宗: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故名。因其始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故又称莲宗。 禅宗: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 华严宗:因以《华严经》为根本典籍,故名。又因实际创始人法藏号贤首,也称贤首宗。
    以发挥"法界缘起"的思想为宗旨,又称法界宗。 密宗:亦称密教、秘密教、瑜伽密教、金刚乘、真言乘等。因该宗依理事观行,修习三密瑜伽(相应)而获得悉地(成就),故名。
  •   原来佛法的目的是求「觉悟」;可是在求达到「觉悟」底目的地以前,必定有许多途径,也可说是求达目的底方法和历程。在佛教底目的上,原是一样;在途径上,自不妨有法相三论天台华严禅净真言戒律俱舍成实等宗的不同。所以法相宗的求觉悟,有法相宗的方法和历程;三论宗求觉悟,有三论宗的方法和历程;其他各宗,亦莫不皆然。
    佛法既有了这许多的途径,于是佛法的上面,就有了这许多的宗派。   佛法在印度,小乘虽有部执之分,大乘虽有空有之辩,却并未立许多门户;到中国后,才宗派繁兴。隋唐以来,各宗的着述和流传的法门,大都各具有本宗的特质;及至今日,宗派划然,各宗有各宗的内容,各派有各派的藩篱。
    尤其是各宗派传来的源流,若不加以考察,决不能得根本的明白:如姚秦鸠摩罗什法师,翻译了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后来研究三论的,就成为三论宗;罗什法师又翻译了成实论,后来研究成实论的,就成为成实宗;慧远法师在庐山念佛,后来这一流,就成为净土宗;梁代菩提达摩祖师,所传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谓之禅宗;隋代智者大师,依着法华智度等经论,成立天台宗;唐代玄奘三藏,翻译解深密经瑜伽唯识诸论,成立法相宗;又翻译俱舍论,成俱舍宗;南山道宣律师,成立四分律宗;贤首国师,立华严宗;善无畏金刚智,传出了真言宗;还有昙无谶所传的涅盘宗,菩提流支所传的地论宗,真谛三藏所传的摄论宗等等。
    最多时有十六宗派之多,其中也有不久绝响的,也有融入他宗的;到现在普通常说的:方便大众,普遍被大众接受的净土宗(也称净宗)。所谓教下,就是指天台宗;所谓宗下,就是指禅宗;所谓律下,就是指律宗;这四宗以外,多已授受无闻,经籍不完。若要研究各宗的概要,应先明了各宗承传的源流,盛衰的背景;然后再辨别他们的内容。
      八大宗派概述 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主要依据鸠摩罗什译的《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研究传习而形成的宗派,因为是依据中观派三《论》立的宗,所以叫做三论宗。它的教义以真俗二谛为总纲,以彻悟中道实相为究竟。二谛的“谛”字是真实的意思,从法性理体边说的叫真谛,从缘起现象边说的叫世俗谛。
    从俗谛说事物是有,就真谛说诸法是空,所以真俗二谛也叫空有二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真俗不二就是中道,也叫诸法实相,这就是此宗的中心思想。此宗着重从真空理体方面揭破一切世出世间染净诸法缘起无自性,五阴十二处等虚妄不实,彻底破除迷惑,从而建立起无所得的中道观,以求实现其无碍解脱的宗旨。
    这一宗,实际就是印度龙树、提婆中观学说的直接继承者。   是由印度弥勒、无著、世亲创立的宗派。此宗主要依据有《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因为是依弥勒说、无著记录整理的《瑜伽师地论》为根本教典而立的宗,所以叫瑜伽宗。
    我国玄奘法师译传此宗并糅译十师之说为《成唯识论》,故此宗又称法相唯识宗,亦称慈恩宗。它的教义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总纲,以转识成智转依为宗旨。五法是:一名、二相、三分别、四正智、五如如;三自性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八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二无我是人无我和法无我。
    “五法”是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概括,“名”和“相”指世间有为法皆有名有相,称为名相之法;“分别”指人们的主观能对事物分别认识;“正智”指圣人清净无漏实智;“如如”指如实智所对真如理境。“五法”不出染净和主客观,是以总括诸法。三自性:一是二取执着,无而谓有,起惑造业,名遍计所执;二是三界心法,依他缘生,名依他起;三是依他起上除遣二取所显二空真如为圆成实。
    事物的性质不出此三种,所以叫三自性。八识:“识”是了别认识的意思,又叫心或意,每个有情都有这种心意识的认识作用,共有八种,就是前面列举的八种识。二无我:每个有情或众生都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即一般所说的自我或灵魂叫人无我;客观事物也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即自性或绝对的真实叫法无我。
    二无我也叫作我、法二空。此宗教义深入分析诸法性相,阐明心识因缘体用,修习唯识观行,以期转识成智,成就解脱、菩提二果。此宗由玄奘法师译传而成立,是印度无著、世亲学说的直接继承者。   是以罗什译的《法华经》、《大智度论》、《中论》等为依据,吸收了印度传来的和中国发展的各派思想,重新加以系统地组织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因为创始人智者,住在浙江天台山,所以叫天台宗。
    它的宗义以五时八教为总纲,以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此宗把释迦如来所说的经教,划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称为五时教,就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盘时。五时的名称都是佛经的名称,主张佛陀所说的经教不出这五个时期的范畴,所以叫五时。
    三观是修行的观法,即空观、假观、中道观。此三观可以于一心中获得,名为一心三观。三谛圆融:真谛、俗谛、中道谛叫做三谛;此三谛举一即三,虽三而常一,说三说一是圆融无碍的,所以叫圆融三谛。一心三观,三谛圆融是圆教的教义,说明诸法无碍,事理圆融。天台宗以自宗为圆教,别的宗属前三教。
    此宗总结了以前各派的思想,将佛教教义加以精密的调整,发展了大乘圆教理论,展示了中国独创的大乘思想。   以《华严经》为根据,对《华严经》有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阐发,是在前人三论、天台、慈恩、地论师、摄论师等学说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思想体系。
    创始人是七世纪末的贤首国师法藏,所以叫贤首宗,又名华严宗。此宗以五教来判摄整个佛教,以六相、十玄、三观为它的中心思想。五教一是小教,即声闻小乘教;二是始教,即大乘开始初级阶段的教义;三是终教,即大乘终极阶段的教义;四是顿教,即大乘中顿超顿悟的法门;五是圆教,即圆满无缺,圆融无碍的理论。
    此宗把佛教分作浅深不同的五种教义,比前天台宗多加一种顿教,所以称为五教。六相是: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这六相既同时表现在一切事物中,也同时表现在一个事物中。无论在一切事物中或在一个事物中,都是相反相成、同时具足、互融互涉、彼此无碍的,从此可以揭示出法界缘起的道理。
    十玄门是: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因陀罗网境界门,三、秘密隐显俱成门,四、微细相容安立门,五、十世隔法异成门,六、诸藏纯杂具德门,七、一多相容不同门,八、诸法相即自在门,九、唯心回转善成门,十、托事显法生解门。这十玄门总的意义是显示华严大教关于一切事物纯杂染净无碍、一多无碍、三世无碍、同时具足、互涉互入、重重无尽的道理。
    三观一是真空绝相观,二是事理无碍观,三是周遍含融观。六相、十玄、三观的建立,阐发了《华严经》的法界缘起、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尽圆融的教义。六相、十玄是就所观的法界之境说的,圆融三观是约能观之智说的。这种重重无尽、法界圆融的思想,虽说导源于《华严经》,而实际为中国所独创,它的法界缘起、一切无碍的学说大大发展了印度传来的大乘思想。
      禅宗的禅是禅那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禅宗。禅的种类很多,有声闻禅、有菩萨禅、有次第禅、有顿超禅。禅学方面,在中国有一支异军特起,那就是所谓“教外别传”的禅宗。
    这个宗所传习的,不是古来传习的次第禅,而是直指心性的顿修顿悟的祖师禅。此宗的禅法是在六世纪初由印度的菩提达摩传来的。过去说:禅宗单传心印,不立文字,称为“教外别传”。 禅宗但初祖达摩以四卷《楞伽经》传于二祖慧可作为印心的准绳,弘忍、慧能又教人诵持《金刚般若》,这样,《楞伽》、《般若》便是此宗的经典依据。
    以后更有《六祖坛经》和许多“语录”的出现,不能说禅宗没有经典依据。禅宗在中国是很兴盛的。在八世纪间,此派曾分为南北两宗,北宗神秀(约606~706)一派主张渐修,盛极一时,但不久便衰歇;南宗慧能(638~713)主张顿悟,后世尊为六祖,弘传甚盛。
    从唐到宋,南宗的禅师辈出,在此三、四百年中又分为五家七派,可想见其兴旺的景象。此宗和净土宗一样,一直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宗派。南宗六祖慧能弟子中,有南岳怀让(667~744)和青原行思(?~740)两大支系,由这两大支系又分成五宗七派。从南岳先分出一派外沩仰宗,次又分临济宗。
    青原行思一系分出三派: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由两系分为五宗,以后又从临济宗分出黄龙、杨岐两派,合前五宗名为七派,都曾兴盛一时,经过一段时期有的就衰绝不传了。后来的禅宗只有临济、曹洞两派流传不绝,临济宗更是兴旺。近代所有的禅宗子孙,都是临济、曹洞两家后代。
      是依《无量寿经》等提倡观佛、念佛以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宗旨而形成的宗派,所以名为净土宗。此宗分佛陀说的法门为二道,即难行道和易行道。并说别的宗依戒定慧修六度万行,需经三大阿僧祗劫为难行道;说修净土法门一生至诚念佛,临命终时,仗承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安养净土永不退转为易行道。
    因此,此宗主张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此宗的特点,简单易行,普能摄受广大群众。修学此宗不一定要通达佛经,广研教乘,也不定要静坐专修,行住坐卧皆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只要信愿具足,一心念佛,始终不怠,临命终时,就可往生净土。当然平时也要持戒诵经,广行众善以作助行。
    由于法门简便,所以最易普及。别宗的学者,也多兼修此法,因而使净土法门在中国得到特殊广泛的流行。   主要是学习和研究戒律的。由于此一宗的盛行,中国僧人们在修学大乘的戒定慧三学中,仍然重视出家声闻乘的戒律。戒律有声闻戒、有菩萨戒,这里所讲的律宗,是依声闻律部中的《四分律》,由终南山道宣律师一系所立的律宗。
    就戒条戒相说,有五戒、十戒、具足戒之分。五戒是出家,在家佛弟子共持的戒;十戒、具足戒是出家弟子的戒,这些在前面己经叙述,这里不多重复。各部律藏不只是戒相和制戒因缘,更大的部分是僧团法规、各种羯磨法会议办事、出家法、授戒法、安居法、布萨法、衣食法,以及日常生活小事,都有详细规定。
    因为时代的关系,环境的不同,许多戒律的规定,早已废驰不行了。菩萨戒有在家菩萨戒,出家菩萨戒。出家菩萨戒如《梵网戒经》有十重四十八轻戒,在家菩萨戒如《优婆塞戒经》有六重二十八轻戒。又总摄菩萨戒为三聚,三聚是三类的意思,称为三聚净戒。一是摄律仪戒,是戒相,是“诸恶莫作”;二是摄善法戒,是“众善奉行”;三是饶益有情戒,是“利益一切众生”。
    中国主要是大乘佛教,所以这里也简单提一提菩萨戒律。以上是大小乘戒律的内容。四分律虽属小乘戒,但其文义通于大乘,自古就有“分通大乘”的说法。中国盛行大乘,以大乘教义解释律藏,摄小入大,就是大乘戒的组成部分,出家菩萨三聚净戒中的摄律仪戒就是是以声闻戒为基础的。
    如杀、盗、淫、妄四根本戒,是大小乘共同遵守的。对于律学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善于分辨开、遮、持、犯,就是在出家戒条中,本来是不得触犯的,但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开许,这叫开;在通常情况下又不得违犯的,就叫遮。在某种情况下,本人也不知是持戒还是犯戒,这就需要研究律学,律师根据律藏分辨清楚确定开、遮、持、犯的界限。
    在声闻戒中除四根本戒杀、盗、淫,妄,或者还加十三僧残尼戒是八根本十七僧残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违犯外,其它绝大部分的戒条,在特殊情况和必要情况下是可以开许的。例如“非时食”这一条戒,即通常过午就不许吃东西,而在劳作以后就允许吃东西。但如何开许,要依戒律来判定。
    可见佛教戒律不是死板的,除根本性戒外,都是具有灵活性的。   密宗的教义在八世纪时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传入中国,从此修习传授形成密宗。此宗依《大日经》、《金刚顶经》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本尊法。此宗以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
    本尊毗卢遮那佛是学者选择自己最敬爱最尊崇的一尊佛、一位菩萨或者一位明王,作为学习成就的对象或榜样,就叫本尊。要成就本尊的所有功德智慧,就要修习三密瑜伽法。三密就是身、口、意三业,瑜伽译为相应。三密瑜伽,就是三业相应。与谁相应?就是修行者自己的身口意与本尊的身口意三业相应。
    修法时,修行者要身作本尊的姿态,手结印契,口诵本尊真言,意作本尊观想或种子字,务使自己的三业与本尊的三密相应,名为瑜伽修法。此法如果修成,可以即身成就本尊之身。密教的修法很多,这只是举一个例证。此宗最高理论还是以性空无相的法性理体为基础,所谓阿字本不生,不生就是空义。
      既然各宗随时兴起,各宗要发扬本身的精妙,少不得就有判教一法。现在通常所说的:俱舍成实二宗是小乘。四分律原也是小乘,而自从南山律师义宗唯识,就变成通大小乘了。法相是大乘有教,三论是大乘空教,这二宗争论最多。天台华严自标位置,在法相三论两大乘之上;天台就谓之一乘圆教,华严更谓为别教一乘;禅宗是顿教,净土是他力教,真言宗是秘密教;这三宗又别有境界,不同恒蹊。
    这还是粗讲大略,再详细说各宗本身内部:天台还有山内山外之争;南山还有会正资持之异;三论法相,皆有新古;五家七派,皆是禅宗。若讲「宗宗皆是求觉悟的途径」的话,我们究竟走那一条途径求觉悟呢?   我原也是初学寻不着门路的人:见着人学法相,也跟着去学法相;听人说念佛容易,也曾跟着念佛;忽然又出了几位密教大阿阇黎,一般人都惊叹着神异,我也曾跟着学诵真言,学结手印;连那些无宗无派随便谈说的比丘大德,在家菩萨,我多也曾跟着众人膜拜随喜;不是我见异思迁,老实说,我本来也并不明白这些宗派是怎样的一回事;我学了许多时,依然不了解我到底要怎样学是好。
    我看看同学们也有感于同样的困难,渐渐退了初心的;也有起初很勇猛,后来虽还持续着,却勉强得有些不见兴味。所以我深深的觉得:初学佛的人,真有先当明了各宗大概之必要。纵然你从上入手,丢开各宗,直接研究经论;然而一看注疏,各宗有各宗的见解。从好的方面说,各有发挥独到之处;你若不明各宗大要,就不易领会。
    从坏的方面说,各有门户偏执之谈;你若不明各宗大要,也就难免误会。 所以我就展开大藏,想寻一本说明各宗大要的书,却寻不着。后来得着一本日本凝然着的八宗纲要,研究了些时。但是杨仁老,还是说这本书,初学不易懂得;日本的境野黄洋,讲解这本书多年,他又说这是凝然大德早年之作;在现在人,自觉不甚满足,且无甚兴味。
    因此我又向日本大肆寻求,日本佛学校内多有这一门功课,这一类谈佛教概略的书,可就多了;他们又时常闹些什么佛教统一论哪,原始佛教说哪,也时引起不少的诤论。我自信是个钝根,一点儿新异的议论,都不敢接受;遇着事实,就要查查史传;凡有疑义,就要对对经论;随时抄记的不少。
    现在整理一下,自己看看,很像明白我将来应当怎样修学才对。这原算不得目的地,也算不得道途车乘,只好算是旅行指南;就名为入佛指南罢!藉此看看各种道途的远近,和各式车乘的快慢,公之于世;不知初学的人们看了,也能解除点迷闷,寻着个求觉悟的道路与否?同时我有尊重声明的:我还是个未登途径的人,我决彀不上说专弘某宗,偏党某派;并且这个题目虽似不大,却有遍搅十二部教海,二千余年历史的意味;我一个初学的人,错乱必多,还望诸同学者指正!   我们想要在各种学佛的途径内,找一条自己修行的道路,那我们就当先明了各种途径的大概。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必须先明了各宗的大概;然后才好打定主义,从那一宗修行的法门去修学。   要明了各宗的大概,须知各宗有各宗的历史,各宗有各宗所依的经论;各宗有各宗的判教,各宗有各宗的教义,各宗有各宗的行证,各宗有各宗的果位。
    我这一篇入佛指南,就是拿这些纲领做题目,共分大乘小乘戒律三章。大乘的里面,包括法相三论天台华严禅净律七宗;小乘的里面,包括俱舍成实二宗;戒律便是律宗。每章并将各宗的历史依经判教等等,一一分别,加以叙述。   为什么先述大乘后述小乘呢?一则执笔者经验,往往向人谈佛,自五比丘十大弟子四谛十六行相二部二十部等等顺序谈来;听者不俟谈到马鸣龙树法性法相,便早觉索然兴尽,昏然欲睡了。
    若先从大乘谈起,到后来他反格外注重原始的教义了。一则现前中土,流行着的是大乘;譬如指示途径的人,就当从行者现前的脚下讲起;所以就先从大乘讲起了。   再说大乘和小乘的分别:自来有小乘三法印,大乘一法印之说,这必须先细领会。因为明了三法印与一法印,不独大小乘的分别可以明了,全部的佛教,也可略窥概要。
    在经论中说三法印的,如成实论说:   「佛法中有三法印:一切无我,诸法无常,寂静涅盘。此三法印,一切论者,所不能坏,以真实故。」   说一法印的,如妙法莲华经说:   「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   分别说小乘三法印大乘一法印的,如大智度论说:   「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盘三印;即是佛说,修之得道。
    无三法印,即是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 由此看来,小乘的教义,是不出无常无我涅盘三种法印的。   大乘的教义,是不出一实相的法印的。我今依照小乘经论的教旨,试作三法印的几种解说:   第一,万法为实有,诸有情等,起惑作业,感受着老病生死的苦恼,于生灭流转的现象上;而说此无常之道,令使觉悟,趣得解脱;此种教法,就契合了无常法印。
      第二,既然勘破了一切万法,生灭无常;那么七情六欲,我见我爱,皆不应有;说此无我教法,令使觉悟,趣得解脱的;此便契合了无我法印。   第三,令使明白了无常之理,断除了我执等惑,脱离那生死轮回的苦恼,而令得到寂静涅盘之果的;此便契合了寂静的法印。
      第四,以上契合了三种法印的小乘教法,较诸一切其他的外道,实在是高出亿万不可称量;但是在佛法的里面,论教义的澈底,和化他的妙用上,这三种法印,较诸大乘的一实相印,似乎尚有些不及之处。此其所以称为小乘的法印。   我再依照大乘经论的教旨,试作一实相印的解说:   「实相」这两个字,本是表示佛法圆满的理体;所谓真实之相、无相之相。
    以万法为假有,以说生灭,复以万法为非无,说不生灭。说一切为虚空,以求出世的真谛;又说一切为不空,以扬世间的教化。所谓「真如」「中道」「菩提」「般若」「圆觉」「如是」「法界」「阿字」「法性」「一法句」「涅盘妙心」等等的名词,都是实相的异称。法华经说:「观诸法如实相」。
    又说:「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以实相的境界,本是不可说不可思议,所谓「言语道断」的便是。以不可说而强以言说,自有许多不合之处,此则唯证能知,应请诸同学者加以鉴谅!   但是我们对于大乘的一实相印,和小乘三法印的异点,却很可以辨认:第一就是小乘说诸行为无常,大乘于说万法为不常之外,却还认他是不曾断灭。
    小乘说诸法无我,大乘于真谛说无我之外,却还于俗谛说化他。小乘唯以我空而说涅盘寂静,大乘却以我法二空而说涅盘无住。大乘之所以异于小乘,都是因为契着这一实相印的妙用。所以为辨证大乘的教法,而有一实相印。   从各宗的里面,根据这「三」、「一」两种法印,来印证他孰为大乘孰为小乘的教法。
    那么,俱舍宗说法有我空入无余涅盘的;成实宗虽说人法二空,但只断见思惑而未断所知障,尚以一灭谛为归趣的;这就谓之小乘。法相宗所说的真如菩提,三论宗所申的般若,天台宗所明的如是,华严宗所说的法界,真言宗所说的阿字,禅宗所证的涅盘妙心,净土宗所入的一法句;这都是实相的理体,就谓之大乘。
    还有戒律一宗,原以业感为缘起;从南山律师开宗以来,却以心识为戒体;所以就通于大小二乘。   如此三法印与一法印,不独大乘小乘所由分别;便是整个的佛教,也可藉此认清。所以我特地在此先行说明,下面便好详述属于大乘的七宗,属于小乘的二宗,及通于大小乘的戒律宗了。
}

幻有性空——般若学(上)

求大菩提——般若学(下)

唯识古今——唯识学(上)

新旧唯识——唯识学(中)

唯识一心——唯识学(下)

相依缘起——认识这个世界

没你不行——选择的自由

欲界——须弥山和四大洲

成佛特区——阎浮提到忉利天

只有人能成佛——兜率天

恐惧与希望——无间地狱

世界的粒子——无色界夸克

世间已坏的无常——生死枷锁

选择——站在两种主义的边缘

佛教基本方法——有为法

半个本体论——世界已成

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里,

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的导师,

可以去评判和决定每个人的命运。

佛陀以及他今天的追随者,

而每个人都只能独自的去走这条路,

就像当年佛陀本人一样。

们每一个人对我们接受的教导、

我们教导的是什么样的权威,

发现他这种教导是有用的,

并且可以用在自己的生活里,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

是自己追求自己自由之路上的权威。

任何宗教的框架,都包括四部分

历史、哲学、神学和文学

在通史里头我们谈过历史。在这个讲座里,我们准备谈一下佛教的思想和哲

}

  转载法喜老师最新关于密宗双修法的文章

  密宗双修法究竟是歪道邪魔法、旁门左道,还是密宗学人所谓的正法?
  这个问题争议很大,现实是更多被密宗某些教派不良僧众作为淫乱的借口到处传播,还美其名曰普法,不识法之殊胜处、法地之囿,误人慧命,实为谤法。而且有些所谓的活佛、上师不畏因果,以诱骗威逼强行与一些所谓的明妃佛母发生关系,满足自己淫乐,甚至多人共一个明妃或一人找多个明妃,置社会伦理、世道人心不顾,造无量业报。
  一些被密教迷惑的女众基本佛学常识都没有,以为供所谓的师傅双修就是空行母、佛母,自误误他,成为淫乱泄欲的工具而不自识。虽说也是业报使然,终究佛法慈悲,机缘成熟,终有助众生解脱之道显现。今欲于此将密宗双修法从佛理佛法究竟处做个较全面梳理,助后人破执破迷,算是这篇文章的缘起吧。

  一、密宗双修法兴起的背景环境与内在必然
  世上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兴起都不会没有缘由,认知上所谓无缘无故的发生追根溯源均是我们无明时难以洞见造成的。密宗及其在末世反而兴起其实也有其内在必然,均不过是人性的发展使然,具体归纳如下:
  一是末法时期人心不古,乃人之业性业力全方位释放的时期,整个社会都在依据自己的业性和共业向外找与之相应的事物,所谓民主自由、人性解放。
  在精神层面衍生出的就是价值观混乱、精神空虚、信仰稀奇古怪,不知道什么是对的、正确的所谓信仰缺失的时代(因为真理是唯一的)。在社会伦理层面衍生出的就是与电视台高收视率、电台高收听率、杂志刊物高阅读率同步地道德沦丧、性开放及欺诈欺骗合理化(商业虚假广告)。
  在社会生存层面衍生的就是以信息科技信息化的速度和效率催发人性、业性之欲望,从而最大地催生市场需求创造所谓的价值增值或财富。最具代表的如苹果的体验式营销、饥渴式营销、网游的色诱营销等。
  以无线网络为趋势的实时沟通技术、微博技术、微信技术更多快好省地交流和催发着更多业性业识(为获取“为我”的更多价值增值而认知所累积的知识体系),心灵越来越得不到丝毫的安宁。既能满足欲望又能得到心灵宗教式的安宁自然也成为了一种市场需求。密宗针对人性贪嗔痴的机缘法正迎合了这种诉求。
  其实从地球这个封闭系统来论,地球资源总量是相对恒定的,人类开发之动与地球资源环境之静即是一个太极的两仪,所谓的开发、创生必是以资源的损耗为代价,开发得越快,资源环境损得就越多越快,人类离死亡就越近。人类不过举着科学的旗帜为自己挖坟墓罢了,技术越好死得越快。
  二是佛法大觉悟之正法日渐衰败,迷执于外相者越来越多,传法者因修为实证有限,开悟者少,愿心越来越小,多执著于眼前机缘和教门利益,所谓一代不如一代。
  三是越是末法时期,信众因业力感应越迷信小道小术等阶段性接引之有为法,越喜挑拣所谓简单的方便法,所谓密宗、净土末法当机即是如此。因为少花时间和精力可以得大受益,特别是“即身成佛”理念的诱惑与误导,其实根本上就是世人的贪欲所致。
  净土总体来说修法似乎简单易方便切入,迎合了世人去繁就简的业性。密宗有很多方便世道劣根机缘的类似法术的如财神法、祛病法、长寿法、颇哇法(迁识往生)、双修法等,更迎合世道人性欲望,更易成就末世业性相感的机缘。但密宗最终的受益并不是那些过程中的小法术,而是由生起次第逐渐向圆满次第大圆满法的回归。

楼主发言:26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各种修行方法都有得道的;法门是方便,不是目的。目的是得道。没有得道的人,不要评价他家法门。

  楼主:天天天地地地人人 时间: 19:56:00 .  怪不得法喜老师常常说,为什么佛法会一代不如一代呢,跟学佛人由于迷信而缺乏自己修为见地是一致的,所以,弟子一代代不如老师。很多人所引用所谓祖师大德的言句的真实意义自己都没清楚,至于各类法门是否当机及法地因缘就更难明白了。
  老师说他写的文章不去争论,只是为具大根性之人提供禅悟机缘,还说误人自有误人的因果,觉人自有觉人的功德,不是与一般人可讨论的。

  和尚们憋的难受,想打炮,又想维护一下形象而造出的理论。

  所谓大根性的,就是总想着裤裆那里的事情。其实是为了打更多的炮。

  中正对待,不先入为主,多起个疑猜,客观地去参悟印证,就等于把这些都当作觉悟的机缘了,这是具根性之人的品质:既不轻易拒绝,也不轻易相信,在心上存个疑,于心田播下智慧种子。
  说的不错,是这样的。只不过还没揭示出如何才能做到这样,这种态度(暂用态度这个词)的根因是什么。

  附佛外道的基本特征:谁在摧毁佛法?

  附佛外道最基本的特征。

  日本伪学术派顺世外道代表--印顺法师的“原始佛教”“根本佛教”“人间佛教”学说

  影响所及:圣严法师,汉地(尤其台湾)诸多佛学院学子

  在佛教内部造成思想混乱和教团分裂,在信众之间造成矛盾和争斗。
  令三宝弟子尤其是一些佛学院学生失去对于三宝的信心,失去皈依戒乃至居士戒、出家戒戒

  摧毁三宝弟子的生生世世积累的善根福慧资粮,脱离解脱道。
  大批僧众在佛学院学习之后和到日本等地学习之后,反而失去了对于三宝的信仰,成为断灭

  论者,甚至还俗。世出世间一切福慧消失殆尽。

  小乘(南传)非佛说

  历史上,虽然一些修习小乘者有“大乘非佛说”的说法,但是大乘,一直都承认南传小乘是

  时至末世,“原始佛教”的一些人,连南传小乘佛法也不承认了。

  标新立异,自立山头;歪曲教义,非毁经典,末法时代的种种衰相都出现了。

  对于创造了物质繁荣的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对其背后苍白浅薄崇拜物质、追随欲望的精神文

  化也连带膜拜。庸俗的机械世界观、庸俗的唯物论影响了整整几代人。

  凡夫的研究尚需建立在充足的文字和实物资料,实地的考据之上。日本伪学术派顺世外道代

  表印顺的“原始佛教”“根本佛教”“人间佛教”学说却建立在病态的臆想和机械的类比之

  上,却获得了日本人的“博士”荣誉,这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与其相对应的,是“外道是佛说”。
  将世间外道学说作为讲经说法的主要内容。

  高僧大德应机调化,偶尔有限度地引用一些外道言论、世间正道伦理,不违佛法根本教义,

  不以外道言论为主体的教化方式,不在此列。

  太虚大师对印顺邪师的评议

  围绕《印度之佛教》一书展开的往复论诤,是反映师徒俩多方面矛盾的一个窗口。虽然这本书是印顺较早期的作品(年近不惑),但已集中宣示了他的佛学思想和治学之道。(在后来的著述中,印顺多次自得地引述该书的话,并于《我的根本信念与看法》中说:“现在来看这部《印度之佛教》──二十五年前的旧作,当然是不会满意的!然一些根本的信念与看法,到现在还没有什么改变。这些根本的信念与看法,对于我的作品,应该是最重要的!假如这是大体正确的,那叙述与论断,即使错误百出,仍不掩失其光釆。”)1942年,印顺法师将此书第一章钞寄与太虚大师,请为之序,大师随即写就《议“印度之佛教”》予以略评,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公平看法”。印顺出版全书时附了一篇《敬答“议‘印度之佛教’”》,为自己辩护,结果招来上师更加严厉的驳斥。太虚大师的《再议“印度之佛教”》加大了批判的力度,并于1943年8月30日向汉藏教理院全体师生做了公开演讲。在上师的据理斥责下,执弟子礼的印顺不得不有所收敛。

  从这个角度看,太虚大师1947年的示寂,对印顺来说不是个坏消息。于是,在嗣后的漫长岁月中,一套曾受其精神导师严厉斥责的治学之道和错误观念,便有了机会让中国佛教徒付出更大的努力和代价方能触及真理。

  在《再议“印度之佛教”》中,太虚大师针对印顺佛学研究和历史考证的方法与观点,提出了批评。大师指出,企图从小乘经论中寻求大乘源流的做法甚不可取,“亦因此陷近锡兰之大乘非佛说或大乘从小乘三藏紬译而出之狭见”。对于“大乘非佛说”,太虚大师的态度是鲜明而坚决的:“大乘经源出佛说,非非佛说,亦非小乘经论紬释而出。”作为一位具有纯洁的宗教信仰的大乘佛教徒,太虚大师显然是将一切佛法均当作佛陀不思议内证境界的任运流布来敬重,而不是如《印度之佛教》的作者那样,把神圣玄秘的教法、教史均视为完全可由凡夫分别心加以悬想计度的世间普通学问对待。

  对于印顺仅承许在阿含中能找到根据和隐喻的教法的偏执,太虚大师据理驳斥道:“原著第三章佛理要略,仅列世间之净化,世间之解脱两表;而菩萨道一表,则列之第十一章第三节末,意许锡兰传大乘非佛说,以大乘为小乘学派分化进展而出……或余他处所谓五乘共法与三乘共法,而特大乘法则竟未为承受。故虽特尊龙树亦不能完全宗奉,而有‘已启梵化之机’之微词;所余大乘经论不为所尊重,复何足讶!其附摄大乘于小乘,不容有超出小乘之大乘,自当与大乘佛菩萨立场有异。”大师于此尖锐指出,印顺其实是假弘菩萨精神、龙树学说之名来贬毁大乘真义,骨子里正是不折不扣的“大乘非佛说”邪见的信徒。

  ——如果读懂了如来藏系经论里深刻隐寓着的离戏空义,读懂了胜义法界在空分和现分上的圆融一味,那只会倍感欣畅,而绝不可能对空性或显现的任一方畏若洪猛视作仇怨。在智者面前,脱离了显现的空性和脱离了空性的显现,同样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印萧邪说的狭隘偏堕,不过是习惯做二元对立的分别、取舍的凡夫心所玩的骗人把戏而已。把凡夫心的运作特征无限类推到胜义法界中去,怎么可能不出问题呢?

  既然所谓的“龙树传人”和“大乘孤子”,在双运离戏实相面前都栽了跟头,那我们当然不奢望一干世间学者专家,能比他们做得更出色。抛掉了空性灵魂、完全由凡夫实执分别心当家的纯学术性佛教研究,能否触及佛教的本质并取得终极裁判权,也就很成问题了。

  印顺《敬答“议‘印度之佛教’”》中的一段话,表明了他对大乘佛教的基本态度:“菩萨乘为雄健之佛教,为导者,以救世为己任者,求于本生谈之菩萨精神无不合。以此格量诸家,无著系缺初义,《起信论》唯一渐成义,禅宗唯一自力义,净之与密,则无一可取,权摄愚下而已。”可见大乘佛教在他眼中几乎一无是处,即便略为可观的“菩萨精神”,也概莫出于小乘经的本生行迹之外。

  针对印顺对大乘诸宗的批评,太虚大师反评道:“令众生都脱苦安乐而发菩提愿,忘己为他,不求自利,大悲为根,大乘所共,安见无著系之缺此?起信不限时劫,华严短劫亦入长劫,禅宗顿悟不废渐修,天台六即尤解圆行渐,岂必违任重致远精神?……”两股不妥协的力量继续猛烈碰撞。

  印顺法师对印度佛教历史分期的看法,也引起太虚大师的不满:“惟于佛世以来之教史,似因庄严‘独尊龙树’之主见,将大乘时代揉成离支破碎,殊应矫正”、“‘独尊龙树’,乃前没马鸣而后摈无著,揉成支离破碎也”、“原著于此千五百年中乃在马鸣后、无著之前短短百余年为龙树提婆独立一时。马鸣为大乘兴印度之本,抑令湮没,无著与密教极少关系,乃推附后时密咒为一流;约为第一时六百年,第二时一百年,第三时八百年,则除别存偏见者,无论何人难想其平允也。”表面在推重中观,甚至不惜为此牺牲大乘佛法的整体圆融,但是,倘若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的大乘佛法均来源不净、疑伪重重,在此严竣情势下,丧失了背景依托的龙树学说又怎能安然无恙呢?太虚大师所谓“故虽特尊龙树亦不能完全宗奉,而有‘已启梵化之机’之微词”,就非常客观地指出了印顺在这上的两面性。在将他尊为“导师”的台湾,以“佛教徒”身份攻击龙树菩萨、诬谤大乘佛法的行为蔚然成风,很难说这里面没有他的一份“功劳”。

  《印度之佛教》还将印度佛教的衰亡归咎于讨厌的“真常唯心论”(如来藏学说),太虚大师对此亦有不同意见,甚至针锋相对地说“令印度佛教衰灭,除外来政治社会原因外,咎莫大于此执空诤者。”讥讽之意溢于言表。

  稍有头脑的人都不难看出,印顺的真实目的,是先借龙树中观之名,把所谓的“后期大乘”(如来藏体系)和“秘密大乘”搞臭、挤垮;然后再技巧性地把龙树中观(“初期大乘”)摄归够“清净”的“原始佛教”中。(《中观今论》:“中论是阿含经的通论”、“中论确是以大乘学者的立场,……抉发阿含经的缘起深义,将佛法的正见,确树于缘起中道的盘石。”)整个大乘佛教的精髓、特色,就这样被他无形中连锅端掉了。

  无余诽谤三宝 无所不用其极

  ---------印顺及其“原始佛教”邪说偶摘

  听闻了一些关于印顺导师的争论,埋头尘世之余,抽几小时翻了几页印顺的东西,可谓触目惊心。可谓:满纸荒唐言,拳拳灭法心。歪理邪说,触目皆是。随便引几条,佛友们开眼吧:

  佛陀的圣德,十方世界的佛陀其实是“理想化”的,是因为佛弟子“無比的懷念”而编造出来的结果:
  佛陀的理想化,十方化,實由於「釋尊的般涅槃,引起了佛弟子內心無比的懷念」。思慕懷念,日漸理想化,演化為十方世界有佛現在,多少可以安慰仰望佛陀的心情(《印度佛教思想史》)

  佛陀其实就是凡夫人,是弟子们“世間情深”,才把佛陀理想化为十力圆满具足悲智的佛陀:
  釋尊入滅了,在「佛弟子的永恆懷念中」,「世間情深」,不能滿足於人間(涅槃了)的佛陀,依自我意欲而傾向於理想的佛陀,不過理想的程度是不一致的。如說如來tatha^gata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知,在大眾部系中,也不可能起初就是這麼說的(《印度佛教思想史》)

  佛陀其实是外道---印度的外道---日神:
  佛在印度的示现出家相──丈六老比丘,是适应印度的时代文明而权巧示现的,不是佛的真实相。如佛的真实身──毗卢遮那佛,不是出家而是在家相的。

  印度的毘盧遮那 Vairocana──日,也正受到『華嚴經』的尊重

  禅宗是不明不白的法门(我们有理由相信,印顺是真的看不懂禅宗---被无数智者推崇,接引了无数智者的禅宗无上妙法):
  禪者重自心體驗,憑一句「教外別傳」,「師心不師古」,對如來經教的本義,自己體驗的內容,也就越來越晦昧不明了!(《中国禅宗史》)

  印顺的态度越来越激烈,表达了他对于无上法门的无比愤懑:
  禅宗是“畸形的佛教”(《无诤之辩》)

  在印顺眼里,禅宗变成了小乘法:
  禅宗是“自利急证精神的复活”(本已该死的“自利急证”,这才是印顺对于小乘的真实看法)(《无诤之辩》)

  禅宗的本质是无解脱的外道玄虚:
  會昌以下的中國禪宗,是達摩禪的中國化,主要是老莊化,玄學化。(《中国禅宗史》)

  禅宗的历代祖师传承是假造:
  憑藉想像,編造法統(《中国禅宗史》)

  禅宗各个支脉的传承都是假造---传说(还有“传出”等,印顺最喜欢的几个妙词,屡用不爽。印顺眼里的佛法,几乎都是“传说”)
  達摩以來禪師們的事跡,起初都是傳說
  傳說是不免異說的:傳說者的意境(或派別)不同,傳說時就有所補充,或有所修正與減削。
  傳說的多樣性,加上傳說者聯想而來的附會,或為了宗教目的而成立新說(也大抵是逐漸形成的),傳說更複雜了。
  從傳說到記錄,古代的抄寫不易,流傳不易,後作者不一定抄錄前人,或故意改變前人的傳說。
  古代禪者的傳記,是通過了傳說的。
  佛法(禪)不但不是考據所能考據的,也不是理論所能說明的。

  ----(《中国禅宗史》)

  净土宗的「横出三界」,「径路修行」是“出于经论(佛法)之外(佛法之外,即是外道!),全属人情的曲说。”:
  “有些学者…说什么「横出三界」,「径路修行」…如依佛法实义,误解易行道为容易了生死,容易成佛,那显然是出于经论之外,全属人情的曲说。”(《净土与禅》)

  净土宗及阿弥陀佛来源于太阳崇拜:
  “阿弥陀佛与太阳是有关系的。印度的婆罗门教,有以太阳为崇拜对象的。佛法虽本无此说”(“本无此说”四字甚为要紧!从根本上否定了净土宗是佛法)。

  阿彌陀佛經有“外來的氣息”,其实是波斯的外道:
  重信願的(大本)『阿彌陀佛經』,原本是著重無量光Amita^bha,從落日潛暉,而以那邊的無量光明(淨土)為理想的。無限光明的仰望,有崇仰太陽的意義;印度的毘盧遮那 Vairocana──日,也正受到『華嚴經』的尊重,不過阿彌陀佛,更多一些外來的氣息。波斯 的瑣羅斯德(Zoroaster教,無限光明的神,名Ohrmazd,是人類永久幸福所仰望的(16);與阿彌陀佛的信仰,多少有點類似。(《印度佛教思想史》)

  阿弥陀佛“实在就是太阳崇拜的净化,摄取太阳崇拜的思想”:
  阿弥陀佛不但是西方,而特别重视西方的落日。说得明白些,这实在就是太阳崇拜的净化,摄取太阳崇拜的思想,于一切无量佛中,引出无量光的佛名。”(《净土与禅》)

  净土宗“本来算不得佛法的修行法门”,是“鄙地无识”,“曲被下根”的异化:
  “称名,本来算不得佛法的修行法门,传到安息(波斯、伊朗)等地,由于鄙地无识……只好曲被下根,广弘称名的法门了”(《净土与禅》)

  净土宗作为大乘易行道“显然是出于经论之外,全属人情的曲说”:
  “……说什么‘横出三界’,‘径路修行’……如依佛法实义,误解易行道为容易了生死,容易成佛,那显然是出于经论之外,全属人情的曲说。”(《净土与禅》)

  净土宗与西方神教“有什么差别”:
  ……若说平时学佛,只凭一句阿弥陀佛,别的什么都不要,就可以往生,这与神教的因信得救,有什么差别?”(《净土与禅》)

  “称名,本不是佛教修行的方法”
  “称名,本不是佛教修行的方法,是佛弟子日常生活中的宗教仪式。(《净土新论》)

  现代修持净土的“过于庸俗”(十六观都应该废除,应该把极乐世界观想为娑婆秽土?)
  “现代修持净土的,每着重在极乐世界的金沙布地、七宝所成等,这在弥陀的净土的思想中,显见是过于庸俗了”(《净土与禅》)

  称名念佛,也是专为“一切恶人,临命终时”的“恶人命终”专用的“法门”:
  “依《观经》,称名念佛,也是专为一切恶人,临命终时施设的方便法门。”((《净土与禅》)

  阿弥陀佛在西方,“是死亡的象征”,“学佛即是学死”,净土思想是“变了质”的佛法(印顺经常把佛法“考证”为“老庄化”、“玄学化”之类......现在我们来看看印顺把佛法和外道,玄虚联系起来的功力):
  “阿弥陀佛在西方,西方是代表秋天的,属于肃杀之气,是死亡的象征。”(《净土新论》)
  西方的阿弥陀净土,即成了死后的往生。…所以西方净土盛行以后,佛法被人误会为学佛即是学死。到此,阿弥陀佛的净土思想,可说变了质。(《净土与禅》)

  净土宗的修行人都是“志性怯劣”,“能力差的怯弱众生”:
  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龙树与马鸣等,都说是为志性怯劣的初心人说。教法被机而设,这是特为能力差的怯弱众生说的。(《净土与禅》)

  药师佛、菩萨、药叉大将和虚无缥缈的虚空、天文、星星有关,东方净土其实是“天界”----这个天界还是我们俗人所看到的“天界”--天空:
  至于《药师经》,就更是和天文学知识息息相关了(“每一佛出世,都有二大弟子助扬佛化,释迦佛有舍利弗与目犍连,毗卢遮那佛有文殊与普贤二大士,阿弥陀佛有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现在东方净土琉璃光佛也有二大菩萨——日光遍照、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这显然是取譬于天空的太阳和月亮。天界的一切光明中,日月是最大的,一向为人类崇拜的对象。佛的左右胁侍,就依此立名,为一切菩萨的上首。在我国丛林中,中秋晚上都传有礼拜月光遍照菩萨的习俗。日与月的光,对人类来说,特性是不同的。太阳的光明是热烈的,给人以温暖,生命力的鼓舞;在佛法中,每用日光来表示智慧。月亮的光明是温柔的,清凉的,使人在黑夜中消除恐怖……为什么东方净土,只有八位菩萨,不是七位,也不是九位呢?这应该是取法于天界的。原来以太阳系为中心的行星有九: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我国所说的五星,也离不了这些。现在,对此世界而说东方净土,所以除地球不论,还有八大行星于天界运行。换言之,除日月外,遂有八大明星,与我们这个世界关系极为密切。依此,所以除二大菩萨,还有八大菩萨护持东方净土,‘八大菩萨乘空而来’是怎样明白的说破这一点。……中国与印度都有十二辰说,配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在西方名十二宫……十二药叉大将便是取象于黄道带中的十二星;而每一药叉大将统领七千眷属,共八万四千,无疑为一切小星了。这一切都是光,也就都是菩萨。东方净土为天界的净化,这是非常明显的。”(《净土与禅》)

  @天天天地地地人人 1:35:12
  转载法喜老师最新关于密宗双修法的文章
  密宗双修法究竟是歪道邪魔法、旁门左道,还是密宗学人所谓的正法?
  这个问题争议很大,现实是更多被密宗某些教派不良僧众作为淫乱的借口到处传播,还美其名曰普法,不识法之殊胜处、法地之囿,误人慧命,实为谤法。而且有些所谓的活佛、上师不畏因果,以诱骗威逼强行与一些所谓的明妃佛母发生关系,满足自己淫乐,甚至多人共一个明妃或一人找多个明妃,置社会伦理、世道人心不...........
  带着我见人见众生见 诽谤之能事 就像一棵小草 望着珠穆朗玛峰 私下揣摩妄念升起一样 那朵密宗雪莲无缘得见

  自称是宗萨钦哲仁波切传人的密宗上师、杰出的弘法者、现代瑜伽士----灵山居士

  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者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后,缓步的骆驼却不断前进。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亨饱雍拒魁袄砚吟帚rerpu615看帖要发表一下。减肥路上的朋友们,若你错过了我这一站,也会就错过了这一生。认真看一下吧。

  虞睡里晴姬生h25支持一下。若在艰难的减肥路上,请不要错过。淘宝搜店铺:辟谷七天减肥店。或搜ID:火焰中的宠儿。

  下图为辟谷49天减44斤的视频截图。完整视频在网站里。

  心物阴阳------缘起之元

  借生命缘起介质启方便背后是藏地政教合一苯教积习变种之陋劣表现------已非上乘之法!

  学佛的女生注意啦:修密宗基本都是要双修的 给所有准备步入佛门的女子的谏言:学密宗的基本上都得要双修的 我先申明我文章中的这些话,句句都是铁打的事实,佛菩萨在上,请佛菩萨为我作证,如果有人妄图诽谤我的这些话是邪知邪见,那么你将会遭到因果的报应,因为现实情况是,这些事情全部都是事实!我也根本没有说双修不好,没有说双修是假的,我并没有诽谤双修,我只是说了现今双修的普遍性!我没有说任何一句的妄语!也请整天打妄语的人不要自欺欺人女同修们你们好,很欢迎你们能够进入佛门,这实在是一件大兴事,能够学佛的因缘是很殊胜的,这一世能够步入佛门都是很多生修来的福德,没有福报的人是不会进入佛门的。佛教在我们国内大致分有显密两个派系,显宗是一种非常大众化的浅入深出的教派,深有禅宗和唐密,浅有净土宗。但不要以为浅的就一定会比深的差,表面上浅的净土宗实际也是最富奥妙的,因为很多的时候一句“阿弥陀佛”比你念什么咒语都更加的管用。

  各类高知识层和低知识层的人。相对来说密宗的要求就会比较的高,所以不是很适合向大家普及。 对于密宗现在比较复杂,说的现实一点学密宗的基本上都得要双修的,如果是不想搞双修的人,就最好不要修密宗,因为不管谁说的多么的天花乱坠,现实情况是密宗基本都是要双修的,除非你不是个真心想要学佛修行的人,或者是年纪过大。如果是个真的很想好好修的人,一定会被要求双修的,那是早晚的事。说要什么条件那都是假的,基本什么样的都可能被要求双修的。如果你能接受,就可以选择密宗,不能你接受就不要选择密宗

  这是很现实的事情,很多人嘴上都说不要但实际上,几乎全部都是要双修的!这个是真实的内幕!我不主张隐瞒,因为这样会出很多的漏子,现实中有很多人都是为了这个事情最后闹翻的。所以我主张不能隐瞒,不能妄语,一定要说实话,说实话不要骗人家,骗到最后不能适应的人叛离,而那些所谓的上师们就要作恶害人,也同时给自己惹上业障,搞得其上师本人也会坏运!作恶搞得人家家里出事:生病、车祸、损财。小则出一些这样的祸事,大则其女子及家人可能连性命都难保!我实在是再也看不下去了!不能再这样的骗人隐瞒啦!不能在这样害人害己啦!造恶太多所有接触他们的人也会跟着倒霉、坏运!从一开始就老老实实的告诉人家,修密宗的女性最终都要接受双修!除非你是个不把修行当回事的人!如果你对修行很虔诚很认真,你很想提高自己的话,他们就会要和你双修的而且学密宗最要注意的是,一旦你真的选择了,真的拜了师就不能很随便的离开。而且双修跟找老公不一样。一个上师可能会同时跟很多个人保持这种关系。所以你要明白自己能否接受。现在不要听别人对你说修密宗不要双修,那可能是因为他是男众没有遇见,或是女众的话修行不够好,他的上师还不太信任她

  佛菩萨在上,希望想要学密宗的女性全都能够看到这篇文章,在你决定修密宗之前一定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而且现在很多所谓的上师里,被淫魔和恶魔附体控制的情况很严重!被附体魔们控制的比例很高!这其中当然也肯定包括所谓的有名的上师,一不小心就要出事!请大家好自为之吧

  还有其实在现实中,在藏传佛教中,双修并不像大家在书本上看到的那样的严格,严格的要求什么一定要十几岁的少女如何如何的,或是一定要修行高到了什么级别才行,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现实中的情况是任何修密宗的女性都可以自愿或是被要求的参与双修。 我们大家有不少的人可能都曾经的看到过这样的几篇密宗的大德们写的文章,否认双修是学密宗必修的。有篇文章专门叫做“某地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修双修”还有位海外的现在美国的原籍尼泊尔的密宗大德专门著文说,密宗可以完全不需要依靠双修而成就,另一位在内地的四川藏地较有些名气的徒弟开名博的上师,也说密宗根本可以不需要修密宗。

  在发现和遇见一些事情之前,我也非常的坚信他们所说的这些话都是真实的,但是在你实际遇见这许多的人许多的事,知道许多的真相之后,你就知道实际就连写这些文章的人,其实都是最忠实的双修爱好者。可能是为了掩人耳目才这样写的吧!此话绝无妄语,如有妄语天打雷劈!并且我希望那些口口声声的说密宗不要双修的人,让他们说他们自己有没有双修?他们敢不敢说:我从不双修,如有妄语天打雷劈!敢不敢这样说?绝对不敢的!因为实际的情况是写这些文章的人,自己就是标准的双修爱好者!密宗里面的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要双修的
  我今天敢对着所有想要学密宗的人说一句天下最真实的大实话,不管那些人表面上整天对人打大妄语,说什么修密宗不一定要双修,但现实情况是:现今修密宗的上师们绝大多数都是要和女性双修的!并且那几个专门写文章说密宗不需要双修的人,都实际上是标准的“双修达人

  不能再骗人啦,那就是害了人家又害自己!老老实实的说实话吧:现在修密宗基本都是要双修的!这就是最真实的现状!不要把人家骗进去,后来才说要和人家双修,人家无法接受跑掉,他们又来害人家,而且有些人根本就是使用得暴力威胁等手段迫使别人屈从!这样的事情发生得还少吗?所以不能再骗人啦,妄语最终是一定要埋下祸根的!说什么密宗百分之九十九都不要双修,根本就是大妄语!这样的妄语一定会埋下祸根的!现实情况根本就是反过来的!就是说百分之九十九实际都是要修双修的!这才是最真实的现状,骗人就是在害人! 虽然现实情况是修密宗的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要双修。但各界对双修还是存在很多的争议的,有人认为双修双方都需要很高的标准档次才行,也有人认为双修只要求外在的条件好就行。大多数人都是只要愿意上师们都可以找人双修!就如同现在密宗界的现状一样

  最终人家接受不了,或是因为一些事情产生了纠纷,就会要惹出事端,然后就会造业!导致别人被害,而造业害人的人最终也会要倒霉!谁沾上这样做过很多恶的人谁就会倒霉!好了。话就到此,请大家慎重选择

  并且双修这样的事情,在藏地是很普遍的事情,对于长期生活在那里的修行人来说,这基本是个公开的秘密。大家差不多都知道这回事。而本身藏地在男女性行为方面也是比较开放的,一般大家各自看上的都可以发生性行为,在性行为方面很少有道德方面的约束。而到了汉地这边很多人的学佛人多是一贯比较保守的,因此到了这边他们实际也比较隐蔽一些,但是也还是会有不少的。也出过不少的乱子,比如跟了一个后又看上了另一个,然后被甩掉的女性不甘心因为献了身体又献了不少的钱财,所以有些人就会要纠缠,然后就会发生以邪术害人家的悲剧,他们就是如此的你不顺从他们要害你,你纠缠他们还要害你!这些人用邪术害人都是找不到证据的,既上不了法院也上不了公安局!

  恋人是活佛” 牵你的手,胜过世间男人的温柔,恋人是活佛; 牵你的手,满足身为女子的风流,恋人是活佛; 这一次牵手,是活佛的手,活佛眼中有我。 你细细呵护,我是明妃空行母,什么甜言蜜语都曾说; 我落落出水,你是护法金刚乘,难忘双修之间的承诺。 之后,之后─ 活佛又说,另有一位急需辅导的明妃空行母,要成就; 活佛续说,你将获得更甚上师大护法金刚乘,享双修。 身为女人,我惊了心,乱魂魄,邪淫成就; 那是男人,爱与不爱,败花柳,换人双修。 这一次牵手,是活佛的手,活佛怎会抛弃我? 记得曾经有人说,宗教,是抚平伤痛,最后终极防护锁; 事到如今伤痕累,活佛,是刺骨椎心,竟成哀愁穿肠痛

  此帖对于研究佛法中的问题颇为重要,先标记一下,以后慢慢分析整理。

  既然是密宗,自然有其特殊性,怎么能公开普传普修呢。妖魔鬼怪借密宗名义骗财骗色,受害者因愚痴贪婪被骗而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的核心是几大真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