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电压u1和u2的有效值分别为u1=100v,u2=60v,且u1超前u2 60°,求总电压

电工学 A ( 2)习题word册格式-半导体器件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14-1 :电路如图所示,试分析当 U1=3V 时,哪些二极管导通?当 U1=0V 时,哪些二极管导通?(写出分析过程,并设二极管正向压降为 0.7V )。

14-2 :图( 1)是输入电压 Ui的波形。试由图(

2)画出对应于 Ui的输出电压 Uo 、电阻 R上电压 U R 和二极管 D 上电压 U D

的波形,并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检验各电压之间的关系。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

14-3 :在下列各电路图中,

t V ,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

14-4 : 在下图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的电位 VF及各元件中通过的电流:( 1)VA=+5V,VB=0V;

14-5 : 放大电路如图所示,通过计算分别说明电路中的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饱和区还是截止区?

14-6 : 测得工作在放大电路中的几个晶体管的三个电极对地电位为

画图说明它们是 PNP 型还是 NPN 型?是硅管还是锗管?同时确定三个电极

e、 b、 c在图上标出。

14-7 : 什么叫三极管的极限参数?集电极电流 I C 超过 I CM ,管子是否被烧坏? U CE 超过 U(BR)CEO 又会怎样?为什么不允许同时达到?

电工学 A ( 2)习题word册格式-基本放大电路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I B、 IC 、 U CE; (2) 如晶体管的输出特性如图 (b) 所示,试用图解法作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UBE忽略不计); (3) 在静态时 (ui = 0 )

C1和 C2上的电压各为多少 ?并标出极性。

β = 75,如果要将静态值 IC 调到 1.5mA,问 RB 应调到多大 ?(3) 在调整静态工作点时,如不慎将 RB 调到零,对晶体管有无

影响 ?为什么 ?通常采取何种措施来防止发生这种情况 ?( 4)如果静态工作点调整合适后,保持固定不变,当温度变化

时,静态工作点将如何变化?这种电路能否稳定静态工作点?

15-3 :试判断图中各个电路能不能放大交流信号 ?为什么 ?

15-4 :图示的放大电路中,已知

=70 。电路有两个输出端,按这两种输出方式,分别求

(1) 画出微变等效电路;  (2)

15-5 :利用微变等效电路计算图示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15-6 :在图示的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中,已知

压放大倍数 A u ; (5) 计算放大电路输出端开路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并说明负载电阻

R L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15- 7:集电极-基极偏置放大电路如图所示。 (1) 试说明其稳定静态工作点的物理过程; (2) 设 U CC =24V , RC =10k Ω ,

15-8 :在题 15-6 中,如将图中的发射极交流旁路电容 CE除去, (1) 试问静态值有无变化 ?(2) 画出微变等效电路; (3) 计算电

放大倍数 A ,并说明发射极电阻 R 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4) 计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求 A u 、r i 、r O ,并画出交流微变等效图。

电工学 A ( 2)习题word册格式-集成运算放大器

16-1 :在运放电路中分别计算开关 S断开和闭合时的电压放大倍数 Auf 。

16-2 :求运放的输出电压 U O。

16-3 :证明图中运放的电压放大倍数

16-9 :在下图电路中,集成运放的最大输出电压

U R=-2V 。试画出电路的传输特性及输出电压波形

(要求画出电路)(选做)

电工学 A ( 2)习题word册格式-直流稳压电源

18-1 :在下图中,已知 RL=80Ω ,直流伏特计 V的读数为 100V,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忽略不计,试求:( 1)直流安培计 A

的读数;( 2)整流电流的最大值;( 3)交流伏特计 V1的读数;( 4)变压器副边电流的有效值(选做)。

18-2 :整流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为理想元件,已知整流电压有效值

如图所示。 (1) 分析在交流电压的正、负半周那,电流流过的路径;

(2) 试定性画出 U o的波形; (3) 求整流电压

平均值 U o 为多少?

18-3 :整流滤波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为理想元件,已知负载电阻 R L=400 Ω ,负载两端直流电压 UO =60 V ,交

流电源频率为 50Hz 。要求: (1) 在下表中选出合适型号的二极管 ;(2) 计算出滤波电容器的电容。

最大整流电流平均值 / mA

最高反向峰值电压 /V

18-4 :有一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已知其变压器副边电压 U 2 =20V ,现在分别测得负载上直流输出电压

为 28V , 24V , 20V , 18V , 9V ,试判断说明每种电压所示的工作状态是正常还是故障?说明何种故障?

18-5 :(选做)有一整流电路如图所示,(

1)试求负载电阻 R L1和R L2 上整流电压的平均值

、 I D2 、 I D3 以及各管所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

18-6 :某稳压电源如下图所示,稳压管型号为2CW20(15V)

1)输出电压 UO的极性和大小如何?

( 2)电容 C1和 C2的极性如何?它们的耐压应选多高?(

3)负载电阻 RL的值约为多少?(设

( 4)如将稳压管 D接反,后果如何?

电工学 A( 2)习题册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20-1 :如果“与“门的两个输入端中, A 为信号输入端, B为控制端。设输入 A 的信号如图所示。当控制端 B=1 和 B=0 两种状态时,试画出输出波形。如果是“与非”门、“或”门、“或非”门则又如何?分别画出输出波形。最后总结四种电路的控制作用。

20-2 :试画出图中与非门输出 F 的波形。

20-3 :根据下列各逻辑式,画出逻辑图。

20-4 :用“与非”门实现以下逻辑关系,画出逻辑图:

20-5 :用“与非”门组成下列逻辑门:

20-6 :写出图示两图的逻辑式。

20-7 :图示电路是两处控制照明灯的电路,单刀双投开关 A装在一处, B装在另一处,两处都可以开闭电灯。

设 F=1 表示灯亮, F=0 表示灯灭; A=1 表示开关向上扳, A=0 表示开关向下扳, B 也如此。试写出灯亮的逻辑式。

20-8 :某产品有 A 、 B、 C、 D 四项指标。规定 A是必须满足的要求,其它三项中只有满足任意两项要求,

产品就算合格。试用与非门构成产品合格的逻辑 电路。

20-9 :有三台炼钢炉,它们的工作信号为 A 、 B、 C。必须有两台,也只允许有两台炉炼钢,且 B 与 C不能同时炼钢,

否则发出中断信号。试用与非门组成逻辑电路,反映上述要求。

20-10 :图示电路是一密码锁控制电路。开锁条件是:拨对密码;钥匙插入锁眼将开关

时满足时,开锁信号为“

1”,将锁打开。否则,报警信号为“

1”,接通警铃。试分析密码ABCD 是多少?

20-11 :所谓数据分配器,就是一路输入数据而能多路输出。图示电路是一个四路数据分配器。 D 是数据输入

端, A 和 B是分配输入端。表 20-1 是它的功能表。试说明其工作情况。

电工学 A( 2)习题册 -word触格式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21-1:当与非门构成的基本 R-S 触发器的 R D和 SD 端加上图示的波形时,试画出 Q 端的输出波形。设初始状态为“ 0 ”和“ 1”两

21-2 :当高电平触发的可控

R-S 触发器的 C、 S和 R端加上如下图所示的波形时,试画出

Q端的输出波形。设初始状态为“0 ”

21-3 :当主从型 J-K 触发器(下降沿触发)的 C、 J、 K 端分别加上图所示的波形时,试画出 Q端的输出波形。设初始状态

21-4 :已知时钟脉冲的波形如图所示, Q1、 Q 2、 Q3和 Q 4 分别对应图( 1)、( 2)、( 3)、( 4)的 Q端 。分别画

出图中各触发器输出端 Q的波形。设它们的初始状态为“ 0 ”。

21-5 :逻辑电路图及 A , B及脉冲 C的波形如图所示,试写出 J的逻辑式及输出 Q的状态表。并画出 Q 的波形(设Q的初始状态为“ 0”)。

21-7 : 逻辑电路如图所示,输入为 X , Y,试分析它的功能逻辑功能。

21-8 :已知逻辑电路图及其

C脉冲波形。试列出逻辑图的状态表,说明其逻辑功能,并画出

Q0 的初始状态均为“  0”)。

21-9 :已知逻辑电路图及其 C脉冲波形。试列出逻辑图的状态表,并判断是几进制,加法还是减法?同步还是异步?试画出 Q 2、Q1、 Q0的波形?(设 Q2、Q 1、 Q 0的初始状态均为“ 0”)。

中规模异步二进制计数器的逻辑图如图

1所示。试分别列出在图

2和图 3接法时,在时钟脉冲

状态表(设各触发器的初始状态均为“

21-11:试列出如下所示逻辑电路图的状态表?画出波形图,并指出是什么类型的计数器(设 Q1、 Q0 的初始状

21-12 :列出逻辑电路图的状态表,写出输出 F 的逻辑式。已知 C脉冲的波形图,画出 Q1、 Q0 及 F的波形,若 C脉冲

频率为 1kHz ,计算 F 的脉宽和周期 T (设触发器初始状态为“ 00 ”)。

21-13 :试列出图所示计数器的状态表,从而说明它是一个几进制计数器。 设初始状态为 00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压器u1比u2等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