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依靠什么来稳定自己的身体?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4日透露,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于5日上午发射,发射时间瞄准北京时间6月5日10时44分。

  • 神舟十四号瞄准5日10时44分发射

6月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6月5日10时44分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他们全部为第二批航天员。其中,陈冬参加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刘洋参加过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蔡旭哲是首次飞行。

目前,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火箭即将开始推进剂加注。

  •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任务主要目的为:

  • 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
  • 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 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 进行日常维护维修等相关工作。

按计划,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三号、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将迎来空间站两个实验舱以及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并与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进行在轨轮换,于12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天舟四号组合体状态和各项设备工作正常,具备交会对接与航天员进驻条件。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产品质量受控,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地面系统设施设备运行稳定,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 中国空间站将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发布会通报:神舟十四号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神十四将继续开展天宫课堂,并将首次利用位于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实施两到三次出舱活动。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前来报到!

  • 陈冬:在“飞天路”上顽强拼搏

6年后,他迎来第二次飞向太空的时刻。作为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指令长,陈冬在实现“尽快返回太空,为祖国飞出新高度”的愿望同时,也要迎接全新的挑战和考验。

陈冬在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成为航天员报到的那天,第一批航天员在航天员大队门口欢迎新队员,看到以前只在电视镜头里出现的英雄们近在眼前,想到从此能与他们并肩战斗,陈冬心里升腾起了一种自豪感。

成为航天员只是拿到了前往太空的入场券。陈冬告别习惯了十余年驾驶战机翱翔蓝天的生活,开始常年如一日的艰苦卓绝的训练,包括重回课堂,学习天文科学、航天技术、空间惯性坐标等多类陌生学科知识,也包括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转椅训练、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等常人无法想象的训练。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航天员“总教头”黄伟芬眼中,陈冬很优秀、很全面。

2016年10月17日,陈冬终于实现飞天梦想,并参与创造了中国航天的“名场面”。

当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包住飞船的整流罩抛开后,陈冬第一次看到太空中的景象,感觉惊艳。第三次进入太空的景海鹏大声问:“爽不爽?”陈冬兴奋地答道:“爽!”

在33天的太空出差里,景海鹏和陈冬两人既是航天员,又是工程师、科学家、医生、饲养员……陈冬也积累了不少的太空经验,也经历了考验。飞船返航前几天,两人突然遭遇天地之间的话音通信中断故障,而收听不到地面指挥调度的声音,航天员在太空中就像断线风筝。两人就在摄像头前写下‘无线电通讯故障’,让地面科技人员看到。与地面联手排除故障的3小时,也是安静得让人可怕的3小时。陈冬和景海鹏镇定自若,还在手册空白页上写了“我们很好,请你们放心”,来安慰地面团队。最后,通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当飞船返回地面,陈冬由衷说,“经过飞翔和烈焰,我们再次回到了祖国的大地,心里无比踏实。”

太空的神奇和壮美让陈冬渴望重返太空,为祖国飞出新高度。他开玩笑地说,“那种愿望就好比冰激凌没吃前,大家都说好吃,就想吃。吃了以后,发现果然好吃,就更想吃了。”

执行完神舟十一号任务返回后,还没来得及缓口气,陈冬紧接着就投入到空间站任务的训练中去。空间站时代,对航天员的身心素质、知识储备和应急处置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比神舟十一号任务,神舟十四号任务的工作量、复杂性和难度呈指数增长,航天员除了要完成长达6个月的太空驻留,还要完成三舱两船的空间站组装建造、出舱任务和大量的科学实验等,作为指令长,陈冬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水槽失重训练是模拟失重环境,训练太空出舱的能力。陈冬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应对天上可能出现的未知风险,把训练中遇到的每个障碍都当成难得的训练机会。一次,在更换新型水下训练服后,配套的鞋子和脚限位器第一次进行匹配,陈冬试了几次怎么都卡不进去,最好先依靠潜水员的协助穿上,把整个训练流程做完。

但陈冬觉得,“在太空中也会有各种风险,要是在太空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结束5、6个小时的水下训练后,尽管体力几乎消耗殆尽,但他顾不得满身疲惫,继续在水下练习使用脚限位器,直到自己穿上为止。航天员教员评价说:“陈冬在水下表现非常出色,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他一般都是全流程自主练习。”

陈冬为人低调随和,但在训练时特别爱“找茬”“较真”。用他的话说,“找茬是去掉安全隐患的‘茬’,较真是较确保安全的‘真’。”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4次出舱活动,他都认真观摩过,并针对神舟十四号任务中出舱活动的相关设计,给科研人员提出了几条改进意见,都被采纳。

建造中国空间站,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梦,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梦。“在载人航天事业30周年之际,我们将亲身经历中国的太空家园的竣工,我们是多么的幸运,更是多么的幸福。我们乘组一定坚决完成任务,用精细保证精准,用精心换来精彩。”陈冬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 刘洋:随时准备挑战新高度

2012年6月28日,神舟九号飞船即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分离并返回地球,在回到飞船前,刘洋转身对着天宫一号郑重敬礼,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还会再回来!”

刘洋是中国首位飞天的女航天员。从神舟九号的突破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到神舟十四号的建造空间站,正好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和“第三步”的关键节点。

十年后,作为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再次飞天,刘洋说,“我们幸运地赶上了国家发展的好时代,我们一定会将祖国的荣誉写满太空!”

刘洋和陈冬同属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和所有的航天员一样,能吃苦是标配,但吃的苦各有不同。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经历的是脱胎换骨般的淬炼。学习、训练……刘洋从没在晚上12点前熄过灯,几乎没给自己放过一天假。大年三十晚上跟家人一起守岁,初一一大早又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

被确定为“神九”首飞梯队航天员后,当时34岁的刘洋,既感到被祖国和事业需要的巨大幸福,又深感沉甸甸的责任。但成为航天员短短两年后就要飞天,除了更刻苦、更勤奋,别无他路。她成百上千次地重复同样的操作,默画出无数张座舱、仪表图、线路图,贴满住处,闭上眼睛都知道按钮的位置、形状、颜色,并能准确无误地操作。刘洋随神舟九号驻留太空13天,浩瀚宇宙留下中国女性的身影,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纪录。

人类总是一步步走向更远的地方,“神九”归来,刘洋只把这次任务看作是她航天员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小目标。第一批航天员们还在跟自己并肩战斗,一代代航天人还在刻苦攻关、默默奉献,自己的使命,就是不断飞向新高度。

备战空间站任务,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远超想象。在太空驻留时间更长,出舱活动成为常态……这些都对航天员的知识、技能、体力、心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神舟十四号任务的难度和神舟九号任务不可同日而语,刘洋需要熟悉舱内设备、管路连接、出舱活动、机械臂、科学研究等极为复杂的内容。刘洋认为,没有捷径,没有巧工,只有加强针对性和适应性训练。

出舱活动训练是强大最大、训练时长最长的训练。其中,水下训练又是重中之重,单次训练时长和强度都最大。第一次参加舱外服水下试验,刘洋在120多公斤的服装中才工作了3、4个小时,手就已经抖得拿不住笔,握不住拳,而将来真正的出舱活动训练,一次就要连续工作7、8个小时。出舱活动对上肢力量的要求很高,刘洋认为与任务需要相比,自己的力量还有一定的差距,就暗暗给自己加码。体训时,她来得早,训得长,走得晚。回宿舍还要“加餐”,举杠铃、练握力器。后来,每次练臂力的时候,航天员“师兄们”都开玩笑地说:“你可别练了,再练就超过我们了。”

新一代飞天舱外服进行水下验证试验,刘洋主动报名。当她穿着厚重的水下服被吊车放入10米深的水槽中时,水波纹产生的晃动经过凸面的头盔面窗后,在视觉上产生放大效应,使得她产生巨大的眩晕感。工作间隙,她“挂”在舱壁上一动不动。医生和试验指挥都建议她上岸休息,她回绝了。每套水下服的寿命有限,下一次水就减少一次寿命,她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终止整场试验,给试验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损失,于是咬牙坚持挺过整场水下试验。

刘洋曾说过一句话:太空不会因为女性的到来而降低它的门槛,太空环境不会因为你是女性而对你特殊照顾。

48小时沙漠生存训练结束时,又累又渴,还要顶着烈日在发烫的沙子里背着背囊徒步行进5公里。团队友让少背点装备,刘洋坚决不干,她认为自己是一名战斗员,要跟大家一样贡献力量,而不是添麻烦。坚持,坚持,再坚持一下。遇到困难时,刘洋总是这么告诉自己。

刘洋珍惜每次训练的机会,认真体验,形成肌肉记忆。训练之余,她还根据自己的飞行经验,参与各类太空产品的设计改造工作,大到太空舱、环控生保系统,小到太空垃圾收集装置、太空食品、舱门手柄,她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很多合理化建议被采纳。

再次进驻太空,刘洋对太空生活充满期待,更期待中国空间站在他们手里顺利“竣工”,期待在空间站迎接下一批乘组的欢聚时刻。 

  • 蔡旭哲:为祖国出征太空感到骄傲和自豪

为了这一天,蔡旭哲准备了12年。对他来说,入选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飞向神秘而广袤的太空,去探索未知的新起点。

蔡旭哲不怵从事危险系数很高的勇敢者职业。作为一名飞行员,蔡旭哲享受驾驶战机翱翔蓝天的感觉,一会儿在朵朵白云间穿梭,一会儿俯冲下来,翻着筋斗,仿佛是雄鹰在天际自由飞翔。俯瞰祖国大地,领略大好河山时,他的心里就会升腾起一股自豪感和使命感:我要守卫好祖国的蓝天。

蔡旭哲不仅自己飞行能力突出,还是一名经验丰富的优秀飞行教员。曾有一名学员面临停飞,蔡旭哲主动要求带飞这名学员,通过认真观察这名新飞行员的问题症结所在,经过细心带教,这名学员终于成功单飞。

和陈冬、刘洋一样,蔡旭哲同属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当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时,坐在电视机前蔡旭哲深深被航天员这一职业所吸引,他向往飞得更高。当招收第二批航天员的通知到达时,蔡旭哲正好在外执行任务,返回部队时,他在报名截止前幸运地搭上了“末班车”。

蔡旭哲牢牢记得当时加入航天员大队时候的宣誓,“我自愿从事载人航天事业……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每一个承诺都是他的心声。

同样,航天员的飞天之路,都是由繁重的学习、艰苦的训练堆砌而成。

转椅训练曾是蔡旭哲的弱项。第一次坐转椅练习时,他非常痛苦,脸色苍白,腹内翻江倒海,久久不能恢复。考核结果是二级,虽然及格了,但蔡旭哲坚持要做就要做到优秀;

水槽失重训练,一练就是大半天。穿着坚硬的水下训练服,像是在身上套了一艘“人”形飞船。饿了只能喝水,痒了也不能挠,有时干活幅度大了,身上被服装关节的硬结构硌破了皮也只能咬牙坚持;72小时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要求与外界彻底隔绝,在狭小密闭环境中,三天三夜不能睡觉,期间还要忍着疲劳完成大量的工作……上百门科目,每个科目挑战的几乎都是生理和心理的极限,蔡旭哲就是这样沿着这些登天台阶一步步攀登而上。

2018年,在巴丹吉林沙漠参加48小时沙漠生存训练的经历令蔡旭哲印象深刻。当乘组进入沙漠时,最高气温达到40多摄氏度。接着又遭遇了沙尘暴,刮起8级大风。迎着漫天黄沙,他们赶在天黑前搭好帐篷。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因为饮水量有限,嘴都干裂了也舍不得多喝。

第二天,他们又赶上了沙漠中难得遇到的大雨,晚上气温骤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好在搭建的帐篷十分牢固,经受住了风雨的考验。第三天,他们负重徒步行5公里,整整走了三四个小时。短短48小时,跨过了三天两夜,却像是经历了一年四季。蔡旭回想起来总觉得苦中有乐。

所有航天员都通过考核,全部具备了执行任务的能力。但由于飞行任务次数限制,蔡旭哲一直没有机会飞向太空。但他知道,中国载人航天跨越发展,空间站时代的任务越来越多,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只有更加努力地训练,才能更好地迎接机会的到来。

整整12年的执着与奋斗,蔡旭哲入选飞行乘组,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祖国出征太空,他深感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有无形的压力。空间站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建造阶段,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任务非常繁重。比如,空间站首次出现三舱三船组合体在轨运行,要对这样一个复杂的航天器组合体进行管理和运行,不仅工作量巨增,也面临许多新的技术状态去辨析掌握。

因此蔡旭哲深知每一个操作、每一个细节都关系任务成败,地面训练更要分秒不差、毫厘不失。每次大型试验、大项操作,他都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对任务流程、操作手册都反复背记、烂熟于心,一遍遍推演,一遍遍练习。针对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为了实现完美对接,他常常一个人在航天员公寓里对着桌面模拟器训练到半夜。

飞天之路上,蔡旭哲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训练,都无所畏惧,充满着斗志。他说,看到电影《长津湖》里提到的“杨根思三个‘不相信’战斗宣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自己有深深的共鸣。

更多内容请关注贵阳交通广播视频号↓↓↓

来源:综合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

}

实现飞天梦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美好夙愿。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终于把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和自己培养的航天员送上了太空。飞天梦想的实现,是我国几代航天工作者不懈努力、不辞劳苦,克服无数困难的结果。这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A.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感性认识能够上升为理性认识
C.理想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D.要把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艰苦奋斗

}

  科技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1、 白鲸与大多数鲸类的不同点是(A)

  A、颈部可以自由活动,能点头、转头

  B、可以发出多种叫声

  C、每隔一段时间要浮出水面呼吸

  2、 你知道扛枪上战场的机器人SWORDS的前身是什么吗?(C)

  A、侦查机器人 B月球车 C排爆机器人

  3、大个子安-225“梦想”运输机拥有几台发动机呢(C)

  4、在利用风筝发电的过程中,风筝是靠什么来避免小鸟相撞的?(B)

  A向小鸟发出声波警告

  B在几秒钟内改变航向

  C把风筝造得非常醒目,让小鸟会主动避开

  5、曾经获得X大奖赛1000万美元大奖的飞行器是(B)

  A喷气背包 B太空船1号

  C太空天梯爬行机器人 D犰狳公司的四脚车

  6、疯狂自行车的纪录是1天行驶1000多千米,你知道它的外形是什么样的?(C)

  C像鱼一样的流线型

  7、2006年在新疆恐龙沟出土的恐龙,仅脖子就有15米长,成为目前发现的脖子最长的恐龙,它属于(B)

  A、梁龙 B、马门溪龙 C、蛇颈龙

  8、海豚船上的玻璃罩来自:(C)

  A、 汽车 B、客机 C、 战斗机

  9、“发现号”航天飞机从加利福尼亚回到佛罗里达乘坐的交通工具是?(C)

  A、火车 B、汽车 C、飞机

  10、大王花一生能开:(A)

  A、一次花 B、 两次花 C、十次花

  11、毒蟾蜍警告别的动物不要靠近自己的方式是:(B)

  A、 把头部高高仰起 B、 把自己的肚皮涨得鼓鼓的 C、 发出低沉的恐吓声

  12、海上发射卫星的不同于普通卫星发射的优点是:(C)

  A、 发射平台可以建得很大 B、 发射设备更加先进 C、 所需管理人数较少

  13、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是(C)

  14、甲虫消防特工的耐高温盔甲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C)

  A、不锈钢 B、铝合金 C、陶瓷纤维

  15、机器人宇航员在飞船中工作时,他的“腿”是什么?(C)

  A。像人一样的腿 B。轮子 C。机械手臂

  16、海豹部队属于什么部队?(A)

  A、海陆空三栖部队B、陆军部队 C、海军部队

  17、温室效应使全球平均气温以每10年多少摄氏度的速度不断升高?(B)

  18、隐身战舰DDG 1000的舰身是什么样子的?(B)

  A、舰身向外倾斜 B、舰身向内倾斜 C、舰身垂直

  19、世界最快车之一的“北美之鹰”是由什么改造而成的?(C)

  A、一辆废旧汽车 B、一架民用飞机 C、一架报废的战斗机

  20、星鸦会将收集到的食物:(C)

  A、 放在树洞里 B、 放在山洞里 C、 埋在地下

  21、纺织娘的耳朵长在哪里?(C)

  A、头部B、腹部C、腿上

  22、下面哪种动物的治病方法不准确?(C)

  A、黑猩猩用芦荟汁疗伤B、疣猴吃木炭健胃消食C、欧椋鸟用泥巴治疗关节炎

  23、角蜥的御敌术不包括以下哪项?(B)

  A、躺倒B、装死C、喷血

  24、阿斯品林是常用药,它的主要功能是( ABD )(多选)

  A、解热 B、镇痛 C、止咳 D、消炎

  25、中国的名花产地不正确的是( C )

  A牡丹〖山东菏泽〗、B水仙〖福建漳州〗、C〖菊花浙江嘉兴〗、D山茶〖云南昆明〗

  26、“十八层地狱”里的“刀山地狱”是第几层地狱?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十七层 D、第十八层

  28、扑克牌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A)

  A、中国 B、法国 C、西班牙 D、丹麦

  29、被称为“云南一绝”的云南铜锅酒产自以下哪个地区?( B )

  A、西山 B、哀牢山 C、苍山 D、玉龙雪山

  30、中国淡水湖中面积最大的是(A) A、鄱阳湖 B、洞庭湖 C、微山湖 D、抚仙湖

  24、以下哪种动物吐泡泡是为了抵御敌害?(C)

  A、螃蟹B、斗鱼C、沫蝉

  25、有“红腿娘子”美称的是哪种鸟类?(A)

  A、黑翅长脚鹬B、火烈鸟C、丹顶鹤

  26、不属于澳洲的动物是:(B)

  A、考拉B、胆熊C、鸸鹋

  27、普氏野马的老家在哪里?(A)

  A、蒙古B、中国C、欧洲

  28、犀牛的角是下列哪种角?(C)

  A、表皮角B、洞角C、骨角

  29、北美的土拨鼠节是每年的哪一天?(答案A)

  30、世界上一共有几种犀牛?(答案C)

  31、藤条响尾蛇经常出现在下面哪个地方?(答案B)

  A 沙漠里 B 沼泽中 C 草原上

  32、下列哪个季节是白鲣鸟的产卵季节?(答案B)

  33、下面哪种老虎体形最大?(答案C)

  A 华南虎 B 孟加拉虎 C 西伯利亚虎

  34、身材矮小的俾格米人生活在哪个地区?(答案A)

  A 非洲中西部 B 亚洲北部 C 北美洲

  35、霍加狓的舌头是什么颜色的?(答案B)

  A 红色 B蓝色 C绿色

  36、在南非戴尔岛,为企鹅修建的人造房子主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A、 玻璃纤维 B 塑料 C 硬纸板

  37、考拉每天会睡多少个小时?(C)

  38、在南非的兰伯特湾,爬上陆地攻击塘鹅的是哪种动物?(B)

  A 杀人鲸 B 南非海狗 C 鲨鱼

  39、世界上最小的企鹅是哪种企鹅?(A)

  A 小蓝企鹅 B 帝企鹅 C 国王企鹅

  40、山羊和章鱼的眼睛瞳孔是什么形状?(B)

  A 正方形 B 矩形 C 圆形

  41、黑足鼬最喜欢的食物是(B)

  A 兔子 B 草原犬鼠 C 浆果

  42、石龙子在遇到敌害的时候会采取什么方法保护自己?(B)

  43、以下哪种特性不属于金枪鱼的?(B)

  C腹部的颜色比背部的颜色浅

  44、蓝鳃太阳鱼在科学家看来有什么妙用?(B)

  A会特技,可以供游人观赏

  B对水中的化学物质很敏感,可以用来检测水的质量

  C生存力极强,适合在任何地区养殖

  45、橡子蚂蚁会将自己的家安在什么地方?(A)

  A、坚果里 B、树叶里 C、洞穴中

  46、哪种水禽的时候靠的是它的超大号嘴巴?(C)

  A、翠鸟 B、小白鹭 C、鹈鹕

  47、成千上万的凤尾鱼总是聚在一起是为了?(C)

  48、猎豹全速奔跑时速度有多块?(A)

  A110千米每小时

  B130千米每小时

  49、在深海下面依靠鲸鱼尸骨生存的小虫是怎么“搬家”的?(

  B靠附着在其他生物身上

  C散播卵,让它们随着洋流运动漂到其他地方

  50、星鼻鼹在水下吹泡泡是为了?(B)

  A、好玩 B、觅食 C、呼吸


看过“科技知识竞赛类选择题及答案“的人还看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