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上可以刻上南无阿弥陀佛吗?

于很多学佛弟子来说,没学佛之前都是非常散漫,也会经常犯苦恼,不懂因果,喜欢造恶业,犯贪嗔之心,爱贪小便宜之余还会觉得自己精明强干、心安理得。

但学佛之后,让人懂得了哪些事该做,哪些是不该做的;哪些是善,哪些是恶;哪些做得对,哪些做错了。

一旦了解了善与恶,对与错之后,就不再像没有学佛时那么放纵自己。

根究也正因为学佛,成为了一种信仰,我懂得如何清净内心,化解业力,更懂得如何应对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难,知道这是一种磨练。

没学佛之前我们是绝不会这样谨慎或反省的,这就是已学佛人和没有学佛人之间存在的差异。

这谈不上是成就,但应该可以算是得到三宝的一种加持,也会希望得到诸众菩萨佛陀的庇佑,身心安康,得大自在。

我以作为修佛弟子为荣,南无阿弥陀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描写和赞美少林寺的诗句

香火缭绕的大殿里,木鼓声声,佛号悠扬。闭目合十的僧人们一本正经地在诵念着普度众生的经文。操场上,数以千计的当代少林俗家弟子喊声阵阵。兜售佛珠的女人们缠着游人巧舌如簧。居心叵测的不法僧人瞄着游人的腰包,盘算着骗局和陷阱。大雄宝殿上端坐的金身佛祖,以千古不变的宁静,端庄,慈眉慧眼,于红尘滚滚之中注视着少林寺的今天和明天。

整个寺院古色古香,古砖古瓦古树,一景一物饱经历史风霜。每一座建筑物都显得苍老高深,蕴含深广,没有一点衰败气象。一座建筑群就是一个艺术宝库,飞梁画栋层层叠叠,这些木质建筑不用一枚铁钉,全靠各梁柱齿交沟含,互为抵御,稳稳妥妥地把一座建筑支撑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这些能工巧匠缜密的艺术构思,真是不可思议。还有那些梁柱上的雕刻,不知前人是如何把这些优美的艺术图案雕上去的。藏经楼里,不知又存藏着多少古人的笔迹。千年风云变幻,依然无法改变这座古寺的颜色。

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场所,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三大佛殿,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的神像,殿堂正中悬挂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宝树芳莲四个大字,屏墙后壁有观音塑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整个建筑雄伟壮观,气宇轩昂。游客可以投一两元的香火钱拿着寺院提一供摆放的香在门内的香炉敬奉菩萨。如果你不是虔诚的佛教徒,千万别到殿内敬奉,他们是要布施的。我的一位同伙就被他们拿着布施簿硬要去了二百元,使他懊悔了大半天。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建。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达摩自从海上经广州、南京一苇渡江到少林在这里落迹,大集信徒,传授禅宗,练武强身。少林寺从此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祖庭。端庄古朴的少林寺山门、肃穆静雅的柏树林子、雄伟高大的大雄宝殿、成排成行的练功脚坑,以及造型典雅的墓塔塔林,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少林寺建筑在河南登封少溪河北岸,寺院宏大。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它坐落在2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整体配置高低相衬,十分气派。门额上有清康熙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其笔体苍劲有力,既俊朗又不失秀气。更增添了一道辉煌的风景。

少林寺八字墙外面,是对称的两座石坊,东边石坊横额上镌刻的是祖源谛本,西边石坊横额上镌刻的是嵩少禅林。区区八字,凸显了少林寺在佛教禅宗中的历史地位。

山门前有石狮一对,雄雌相对,系清代雕刻。一进少林寺山门,弥勒佛供于佛龛之中,大腹便便,笑口常开,人称大肚佛、皆大欢喜佛。神龛后面立有韦驮的木雕像,神棒在握,是少林寺的护院神。

过了山门,便是一条长长的甬道,道路两旁就是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这里共有20多通历代石碑,在道路东侧还有一长廊,廊内陈列有从唐代到清代的名碑100多通,碑石如林,有碑林之称。

锤谱堂就在山门内碑林西侧,里面有泥塑和木雕群像,演绎着少林武术的发生发展及其赫赫功绩等。

天王殿,经甬道过碑林后便是,它是一座三间重檐歇山顶殿堂,红一墙绿瓦,斗拱彩绘,外面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内里则供奉着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像,好不威武。

穿过天王殿,其后有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寺庙举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少林寺的三大佛殿。殿内供奉着佛教释迦牟尼、药师佛和阿弥陀佛的神像,屏墙后面悬塑观音像,两侧有十八罗汉侍立。殿堂正中,挂着康熙帝题写的匾额,上书宝树芳莲四个大字。可以说,大雄宝殿是少林寺最雄伟的建筑了。

大雄宝殿之后,又有藏阁,这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殿前甬道有明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铁钟一只,重约650千克。该阁的东南面是禅房,是僧人参禅打坐的地方,对面的西禅房,则是负责接待宾客的堂室。

过了法堂便来到方丈室,这是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即宿于此,并赋诗一首: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室内有1980年日本所赠的铜质达摩像。东侧置放的是弥勒佛铜像,墙上挂有佛门八大僧图、达摩一苇渡江图。

达摩亭在方丈室后,是一座单檐庑殿式建筑,相传是二祖慧可,立候达摩,断臂佛前之所。东配殿位于达摩亭西侧,是1983年重建,殿内有南无阿弥陀佛的石像和达摩面壁影石。

千佛殿,又叫毗卢殿。殿中供奉毗卢(即释迦牟尼)的佛像,面积达几百平方米,是寺内现存最大殿宇。千佛殿内,青砖铺就的地上,那48个深浅不同的脚窝。它们共有4行,前后左右相隔2米有余,最深的有50厘米。这些脚窝是千百年来少林寺的和尚们练武踏成的,赫然醒目,带给人们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冬练寒九,夏练三伏,武僧长年累月的磨练,长年累月的汗水,才有了武艺高超,才有了十八棍僧救秦王的荣耀。

千佛殿东侧的白衣殿内,绘有少林拳拳谱,画长约20米,生动地表现少林和尚练拳习武的场景。西侧还有地藏殿,都十分有名。

出少林寺再往里走,西面不远处,就是国内现存的最大塔林,占地面积约

2、1万平方米。这些古塔是历代少林寺和尚圆寂后的墓塔,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共计230余座,这些塔,是少林寺僧的灵魂居所,每一座塔下,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名字,有一个僧人。僧人的生前身后名,在这里与青砖与岁月一起寂寞地风化着。古塔因建筑年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它们造型典雅,石雕艺术精美,塔铭大多涉及到古代中外文化和少林武功的交流,它为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提一供了真实史料。

从塔林北行约1000米,就到达初祖庵。它三面临壑,背连五乳峰,景色幽雅秀丽,它是河南省现存最古老的、价值最高的一所木结构建筑,是为纪念达摩面壁而修建的。殿的檐柱、内柱、墙下雕石以及神台周围都有精美的浮雕。大殿神龛内供着达摩像。

从初祖阉出发,沿山路登上五乳峰,即可到达摩洞。洞内,有达摩和他的弟子的石像四尊。洞外,有一座明代万历年间建造的石牌坊。传说达摩到少林寺以后,登上五乳峰半山腰的天然洞穴,曾在此面壁十年,苦心向佛。由于功夫深厚,年深日久,达摩盘腿静坐的身影,竟然印于石壁之上,甚至衣服的褶皱都隐约可见,宛如一幅简笔勾勒的水墨画,形象生动。后来,人们将达摩面壁练功的洞穴叫达摩洞,将达摩面壁的影像石叫达摩面壁影石。达摩面壁影石如今存放于少林寺方丈室内。周恩来总理有一句诗面壁十年图破壁,即来源于这一典故。

从少林寺往西南方向登钵盂峰,峰顶有一座佛殿,这就是二祖庵。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向菩提达摩学佛,断臂得到衣钵真传后,就在此养伤。殿前有四眼井,传说是慧可所凿。这四眼井相距甚近,但水味各异,名为卓锡井,当地人也称苦、辣、酸、甜四眼井。

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清代乾隆皇帝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并夜宿少林寺,留下了此诗。可我只能是匆匆地圆了一次登临少林寺的梦想,便匆匆的离开了这处游人如织的嵩山名胜……

看到了当时一派颓废景象的少林。寺院墙体已然剥落,门庭楼阁亦失光鲜,唯有康熙御笔之宝------少林寺三个大字,历经风雨,赫然醒目,彰显着当年皇帝老儿对少林的一宠一幸。

来到塔林,太阳已经开始西斜,斜阳照在肃静的塔林上,苍松翠柏环绕塔林的四周,呈现出一种肃穆的庄严。

少林寺塔林是历代高僧的坟墓。有自唐以来古塔230多座,是国内最大的塔林,塔有砖、石和砖石混合等各类结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等,式样繁多,造型各异。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印度

}

佛祖教我们最多的是念“南无阿弥陀佛”。目前中国佛教的禅宗,净土宗,华严宗,天台宗等除修学本宗外都念“阿弥陀佛”,在佛教界甚至用于打招呼!替代“hello”,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念一声“阿弥陀佛”确实就有无量功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无阿弥陀佛石碑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