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数量除以时间等于多少?

  (一)企业原材料利用率指标

  原材料利用率是从原材料自身的角度反映原材料的有效利用程度。

  原材料利用率两种表现形式。

  1.是以单位原材料制成的产品数量或提供的劳务工作量来说明原材料的利用程度,即为单耗的倒数。

  2.原材料利用率是原材料消耗总量中形成产品有效实体或有效含量的原材料所占的份额。

  (1)原材料利用率基本公式

  (2)单位产品原材料利用率计算公式

  (3)多种产品原材料利用率计算公式

  (二)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执行的统计分析

  1.原材料利用率定额

  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是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单位原材料所应当取得的产品(或劳务)数量标准,或使用单位原材料所必须取得的由该种原材料所构成产品有效部分的数量标准。

  将原材料实际利用率与原材料利用率定额相比较,说明原材料实际利用是高于定额还是低于定额。两者相比较的结果即为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指数。

  2.原材料利用率定额统计分析

  原材料实际利用率变动,导致原材料的超支或节约。

  (1)由于原材料利用率提高所引起的原材料节约量

  (2)由于原材料利用率提高在报告期已经实现的产出增长量

  (3)报告期节约的原材料在下期投人生产经营可能取得的产出增长量

  第三节 企业原材料库存统计

  一、企业原材料库存量的构成

  企业原材料库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经验收入库,尚未使用的实际结存数量。

  (一)原材料库存量统计的范围

  企业原材料的库存量必须是企业有支配权的原材料数量。不论其来源如何,也不论其存放地点如何,只要是尚未进入消费(使用),尚未转移支配权的库存原材料都要计入库存量。

  (二)原材料库存量的构成

  1.企业各材料库自有的尚未进入第一道工序的原材料;

  2.尚未消费的外单位加工来料和尚未消费的自外单位借人的原材料;

  3.已决定外调、上调或分配给有关企业,但尚未办理出库手续的原材料;

  4.委托外单位代为保管的原材料、超过储备定额的原材料和清查出来的账外原材料。

  二、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和周转统计

  (一)原材料储备定额

  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就是企业在原材料储备中的数量标准。

  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定额储备量,一是定额储备天数。

  1.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

  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包括三部分,即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和季节性储备定额。

  (1)经常储备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过程对原材料的经常需要而设立的储备。

  (2)保险储备是指企业为了防止由于经常供应万一中断而影响生产所设立的储备。

  (3)季节性储备是由于原材料供应的季节性中断而设立的。

  2.原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分析

  (1)将实际储备天数与定额储备天数相比,分析储备定额天数执行情况。

  (2)将实际储备量与定额储备量相比,分析储备定额数量执行情况。

  (二)企业原材料周转统计

  反映原材料储备的周转速度,有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两种表示方法:

  1.原材料周转次数。它表明在一定时期内库存原材料周转了多少次。

  2.原材料周转天数。表明原材料每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

  三、原材料库存控制的统计方法

  (一)经济批量控制法

  (二)定量库存控制法

  (三)定期库存控制法

  (四)ABC分类控制法

  第四节 企业能源消费统计

  一、企业能源的分类

  (一)企业能源的概念

  能源是指产生和提供各种形式能量(如热能、电能、光能、 机械能等)的资源。

  (二)企业能源的分类

  1.按能源的产生状况分类,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2.按能源开发利用的状况分类,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3.按能源的经济用途分类,分为燃料、动力用能源,化工原料用能源和其他用能源。

  二、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

  (一)企业能源的实物量和标准实物量

  企业能源的实物量首先要按能源的品种分别核算其数量,这同一般原材料实物量的统计方法相同。

  我国规定以每公斤热值为7000千卡的煤作为标准能源,各种能源均按此折算为标准煤数量。

  (二)企业能源消耗总量

  企业为了反映能源消费总规模,研究能源消费增减变化的情况及原因,需要计算各种能源的消耗总量。通常有三种口径计算:

  1.企业收入能源消费量。它是指企业为了完成本企业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任务,根据能源消费情况计算的需要供应的全部能源量。本指标包括企业能源最终消费量,企业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和企业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对外销售量。

  2.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它是指企业为了完成本企业的一定的生产经营任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已经消费的能源量。

  3.企业能源最终消费量。它是企业直接使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及非生产经营活动的能源数量。

  (三)企业单位产品或产值能源消耗量

  反映单位产品能耗水平的指标有:单位产品单项能耗和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三、企业能源消耗平衡表

  (一)能源消费平衡表的作用

  (二)能源消费平衡表的表式及构成

  第八章 企业固定资产统计

  第一节 企业固定资产总量统计

  一、固定资产的特征及确认标准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二年的,也称作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由固定资产的定义得出,判断固定资产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时间标准,二是价值标准。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

  (一)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分类,可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二)按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分类,可分为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三)按固定资产所有权分类,可分为自有固定资产和租入固定资产

  三、固定资产总量统计

  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总量,必须采用统一的货币单位,即以价值量来反映。

  (一)按原始价值计价

  (三)按重置价值计价

  四、固定资产变动统计

  (一)固定资产平衡表

  固定资产平衡表就是用固定资产变动的平衡关系说明固定资产变动的过程和原因。

  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过程平衡关系。

  固定资产平衡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完全价值即按原值编制的,反映固定资产实物量的变化,一种是按折旧价值即按净值编制的,反映固定资产价值量的变化。

  (二)固定资产动态指标

  固定资产动态指标,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程度

  (三)固定资产的更新系数和拆除系数

  固定资产的更新系数和拆除系数,补充说明固定资产的变动。

  由于各类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会不同,使用年限的特点和特点也不一致,因此要求按分类固定资产确定计算时期并分别计算更新系数和拆除系数。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形成与使用统计

  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固定资产的形成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来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也是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企业固定资产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总是不断的被消耗,又通过投资、建设不断地得到补偿、替换和扩大,这种不断更新不断扩大的连续过程,就是固定资产再生产。固定资产再生产方式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如果是在原有规模上的重复妒恨为简单再生产,在扩大规模上进行则称扩大再生产。

  (一)固定资产投资额

  固定资产投资额(又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费用的总称。

  (二)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分类

  1.固定资产投资额按其投资去向划分,可分为固定资产购置、更新改造投资、基本建设投资三部分。

  2.固定资产投资额按照工程内容和实现方式划分,可分为建筑工程投资额。安装工程投资额,设备、器具、工具购置投资额和其他投资四个部分。

  (三) 固定资产投资额的计算

  1.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一般按预算价格计算。

  2. 设备、器具、工具购置投资额一律按实际价格计算。

  3. 其他投资一般按财务部门实际支付的金额计算。

  二、 企业新增固定资产

  企业新增固定资产又称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是指已经完成建造和购置过程,并已交付生产或使用单位的固定资产价值,新增固定资产是表示固定资产投资成果的价值量指标,也是反映建设速度,计算固定资产投资效果及研究企业投资管理的重要依据。

  (一) 新增固定资产的计算与构成

  (二) 固定资产投资额与新增固定资产的联系和区别

  (三) 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统计

  三、 固定资产折旧和更新统计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逐渐损耗而减少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对固定资产损耗的价值应在固定资产的预计有效期内,根据配比原则,以计提折旧的方式计入各期成本费用, 各期营业收入中逐步得到补偿。

  (一)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

  1.包括的范围:(1)房屋和建筑物;(2)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器具、工具;(3)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 (4)融资租人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2.不包括的范围: (1)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2)以经营租赁方式租人的固定资产;(3)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4)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直线折旧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一类是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和偿债基金折旧法等。

  (三)固定资产磨损系数和有用系数

  为搞好固定资产的更新,要求及时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现状、磨损程度和有用程度。

  固定资产磨损系数和有用系数的计算。

  (四)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方法

  四、固定资产利用统计

  (一)固定资产利用程度指标

  固定资产利用程度通过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使用的固定资产占企业拥有的全部固定资产的比率,来反映固定资产在数量上的利用状态。

  (二)固定资产产出率

  固定资产产出率是用固定资产产出的成果除以固定资产原值计算。

  (三)劳动技术装备程度

  劳动技术装备程度,是每一个工人所装备的固定资产数量。

  第三节 企业生产设备统计

  一、 生产设备数量统计

  生产设备是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或把劳动对象加工成为社会必要产品的劳动工具的总称。生产设备是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现代化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是企业固定资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统计生产设备数量的计量单位

  生产设备的计量单位有“实物数量”和“能力”两种,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明设备的数量。

  (二)反映生产设备数量的统计指标

  企业生产设备数量统计指标,依其指标的性质不同,可有期末数和平均数两种。

  二、企业生产设备的分类

  (一)按经济用途分类

  (二)按设备的作用功能分类

  设备按作用功能分为基本生产设备和辅助生产设备。

  三、生产设备利用统计

  (一)生产设备数量利用统计

  企业所拥有的设备按其使用情况可分为现有设备(实有设备)、实际使用设备、已安装设备、完好设备。

  (二)生产设备时间利用统计

  生产设备时间利用研究的对象是已交付使用的设备,即在用设备。研究生产设备时间利用情况,就是要将生产设备实际作业时间与生产设备可以利用的时间或生产设备规定的工作时间进行对比,计算设备时间利用率,以反映设备时间利用的程度,进而分析未被利用的原因,从时间上挖掘设备的潜力,以便充分利用设备。

  1.连续作业设备的时间利用率连续作业设备时间利用率,也称日历作业率,可有设备日历时间利用率和设备日历工作时间利用率两种计算。连续作业设备时间利用率,是用日历时间作为规定工作时间计算的。

  2.非连续作业设备时间利用率在计算非连续作业设备时间利用率时,根据不同的要求,这类设备的规定工作时间可有多种。就金属切削机床来说,规定工作时间分为三类,因而金属切削机床的时间利用率也有三类,即

  (1)制度台时利用率。反映机床按制度规定可能工作时间的利用程度。

  (2)计划台时利用率。反映机床按计划规定可能工作时间的利用程度。

  (3)金属切削机床利用率。反映国家统一规定的采用两班制可能工作时间的利用程度。

  (三)生产设备能力利用统计

  生产设备的能力,通常用设备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指产量、工程量、运输量)即生产效率来表示。设备的能力利用程度;就是设备的实际生产效率与可能效率即理论生产效率之比。

  不同行业的设备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其设备能力利用率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四)生产设备综合利用指标设备综合利用指标是按可能利用时间计算的单位日历时间或制度工作时间的产量,它受设备实际能力和设备时间利用程度的影响。

  四、生产设备完好状况与维修统计

  (一)生产设备完好状况统计

  划分设备的完好程度,往往需要一组反映设备技术状态的标志共同确定。各类企业根据本系统设备的特点都有具体规定。一般地说,单项设备的完好,至少要符合三个条件,即:设备性能良好,能达到原设计标准;设备运转正常,符合操作、运行技术指标;原材料、燃料、油等消耗正常。反映设备完好状况的主要指标是设备完好率,它表明完好设备占全部设备的比重。各行各业对设备完好率的计算略有区别。

  (二)设备维修统计

  反映企业设备维修的统计指标主要有:设备检修计划完成率,大修理周期和设备修理时间等指标。其中,设备检修计划完成率是报告期累计完成检修台数和全年计划检修台数的比值,应按大修和中修分别计算,并按不同类别设备分别进行检查。

  第四节 企业动力设备统计

  一、 企业动力设备的分类

  动力设备是指把自然界的各种能量转化为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动力,提供给生产和消费单位使用的各种设备总称。按照动力产生和转化过程中技术作用的不同,可将动力设备分类如下:

  (一)第一次原动机(或称动力发生设备)

  (二)第二次原动机(或称动力转化设备)

  (三)动力调整、调节设备

  (四)动力传导设备

  (五)动力生产附属设备

  二、动力设备能力统计

  (一)动力设备能力及动力设备配置,

  (二)动力设备总能力的计算

  三、动力设备利用统计

  动力设备利用统计与生产设备利用统计一样,也需从数量、时间、能力、综合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其研究方法基本一致。但由于动力设备的能力与生产设备能力的表现形式有所差异,故在此主要介绍动力设备的能力利用与综合利用统计。

  由于企业动力设备在各个时期的实际能力可能不等,它所产生的动力就有不同,因此,要计算平均实际能力,平均实际能力是用作业时间加权计算的平均数。

  动力设备的能力利用指标,是用它们的平均实际能力与其长期有效能力相比计算的。

  发电机的长期有效能力,是指设备能够长期工作的能力,这个能力往往在发电机的铭牌上标明,故又称“铭牌能力”。由于在报告期内发电设备会发生增减变动,所以各发电机铭牌能力总和也会发生变化,为保持与发电机平均实际能力的可比性,发电机长期有效能力,也需计算一个期内平均数,即平均发电设备容量。

  动力设备综合利用指标是综合说明动力设备能力和工作时间利用情况,它是动力设备在报告期全部工作时间内生产(或消耗)的动力同报告期全部日历时间内充分利用有效能力而生产(消耗)的可能动力之比。

  第五节 企业生产能力统计

  一、企业生产能力及度量原则

  (一) 生产能力的概念

  企业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为社会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能力。这个能力从工程学观点看是理论上可达到的产出,即在既定技术可能条件下可以达到的生产潜力。

  (二)生产能力的计算原则

  1、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计算原则

  (1)必须将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设备进行综合平衡。

  (2)计算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不应受物资供应和劳动力配备等因素的制约。

  (3)企业生产的产品方向或品种构成如发生重大变化,应按正式改变后的品种构成计算生产能力。

  (4)联合性企业计算产品生产能力,可按不同性质的产品分;别计算生产能力。

  2.建筑施工、运输、邮电、农业等企业的生产能力,原则上以设计能力为准。

  二、企业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

  (一) 决定生产能力基本因素

  企业生产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设备数量、设;备的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和单位设备的生产能力。

  1.设备数量。指已经安装好的设备,不包括不配套的和未安装的以及备用的设备(邮电业应包括备用设备)。

  2.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指设备全年可能运转的时间。在连续生产的企业中,设备的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即日历时间扣除设备大、中修理时间;在非连续生产的企业中,设备的全年有效工作时间,是从日历时间中扣除公休节假日和计划修理时间。

  3.单项设备生产能力。指某项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可能达到的产量,通常以台时产量表示。

  (二)企业生产能力的计算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计算:

  在核算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时,先就各类设备分别计算其生产能力,然后再进行综合平衡。在机械工业中,计算机加工的生产能力时,由于各类金属切削机床的加工对象不固定,

  每一工件要求的加工量大小、难易程度不等,因此不能计算每台机床的台时实物产量,而采取下列法计算生产能力:

  (1)计算各类机床的加工能力

  (2)从每类机床加工能力中减去用于生产备品、备件、维修、协作等项任务所占用的加工能力,求出主要产品的机械加工能力;

  (3)根据主要产品的机械加工能力折算产品生产能力;

  (4)平衡各类机床的产品生产能力,确定机械企业工业产品生产能力。

  三、各类企业生产能力的基本指标

  (一)工业企业生产能力指标

  指企业年初全部设备的年产量,当企业的产品结构基本稳定时,年初生产能力即为上年末生产能力。

  指企业年末的产品生产能力。它与年初生产能力有如下关系:

  年末生产能力=年初生产能力+本建新增生产能力-本年减少生产能力

  3.全年平均生产能力

  年初和年末生产能力都是反映一定时点上的生产能力,为了反映全年能力的一般水平,就要计算全年平均生产能力。全年平均生产能力也是确定当年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重要依据。

  4.工业产品能力利用指标

  为了观察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揭示企业设备能力未能充分利用的潜力,需要计算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指标。

  (二)建筑施工企业生产能力基本指标

  1.机械设备总能力

  机械设备总能力是指同一种机械设备的设计能力(或查定能力)之总和。这是反映建筑施工单位各类机械承担施工任务的总能力。

  2.机械设备年生产能力(定额年产量)。

  该项指标是核定全年可以承担的施工任务和编制下年度生产计划的主要依据。

  3.机械年生产能力利用率(机械年产量定额利用率)

  机械年生产能力利用率是以单位时间内的机械实际产量与定额产量对比而求得的。它可以综合反映施工单位的机务管理水平和施工管理水平。

  (三)运输企业生产能力基本指标

  第九章 企业财务成本统计

  第一节、 企业资金的筹集

  筹集必要的资金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对企业资金的统计分析,就是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资金的来源、构成、运用及其使用效果进行定量的研究。

  一、 企业自有资金的筹集

  自由资金是指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金以及生产经营中所形成的积累,又称主权资金。企

  业自有资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发放股票、联营集资、企业内部积累等。自有资金的筹集方式,又称股权性筹资。

  (一)吸收直接投资

  (四)企业内部积累

  二、企业资本金及所有者权益统计

  (一) 企业的资本金

  企业的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本金,是投资者以实现盈利

  和社会效益为目的,用以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承担有限民事责任而投入的资金。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的余额。

  第二节 企业资产和负债统计

  一、企业资产构成统计

  企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资产按其流动性分类,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应分别加以统计分析。

  (一)企业流动资产统计

  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企业流动资产的总量为各种形态流动资产的总和。企业流动资产按其在周转过程中所处的形态,分为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

  1.流动资产总量统计

  企业流动资产总量,随生产经营规模和原材料及产品供销条件的变化,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对企业流动资产总量的统计,通常从期末占有数和平均余额两方面考核。

  企业流动资产的期末占有数,是一个时点指标,指期末(月末、季末、年末)企业占用的全部流动资产的合计数。

  2.流动资产构成统计

  3.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联系和区别。

  (二)企业固定资产统计在计量企业的固定资产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获得固定资产是为了在生产经营中使用,企业固定资产所提供的效益在长期使用中才能完全发挥出来,所以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是企业的资本性支出,而不是收益性支出。

  2、企业以经营性租赁租人的房屋、建筑物及设备等固定资产,本企业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企业进行的固定资产新建、改建、扩建等建筑安装工程属于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应以其工程实际支出,计人企业的固定资产总量中。

  (三)企业长期投资统计

  长期投资较之于短期投资有不同的特征。一是投资目的不同;二是风险程度不同;三是变现能力不同。

  (四)企业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统计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1)无形资产的特点(2)无形资产的分类(3)无形资产的计价方式

  其他资产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其他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除了自有资金以外,负债是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

  企业的负债应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是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到期 偿还的债务。

  长期负债是企业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 周期以上的债务。

  三、企业资产负债平衡表

  企业通过负债获得的资产,其所有权并不属于企业。企业的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所具有的权益,这部份所有者权益才反映了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四、企业偿债能力统计企业资产负债表从静态上全面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为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及偿债能力创造了条件。企业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一)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二)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第三节、 企业成本费用统计

  一、企业的营业成本和费用

  企业在一定时期(月、季、年)内发生的能用货币量度表现的各项生产经营耗费,称为企业的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一定期间发生的所有费用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直接费用按成本对象直接计人生产经营成本;间接费用按一定标准分配计人生产经营成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构成企业当期的制造成本。而当期发生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人当期损益,从当期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所以企业产品成本只是指产品的制造成本。期间费用不是企业制造成本的统计范围。

  二、企业制造成本的构成

  企业的制造成本对一般企业又称为营业成本,由直接费用和 间接费用构成。

  1.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可以按成本对象归集的费用,是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直接材料耗费、直接人工工资 和其他直接费用。

  2.间接费用。间接费用是指应当由产品或劳务的制造成本负担,但不能直接计人各产品制造成本的有关费用。

  企业产品的制造成本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总成本和单位产品成本。

  按照制造成本与产量的相互关系,企业制造成本还可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三、企业期间费用的构成

  期间费用是企业必须从当期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而支付的各项费用。

  财务费用是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

  四、企业成本的统计分析

  (一)企业成本目标的统计分析

  (二)企业成本变动的因素分析

  (三)产品制造成本的降低程度分析

  第四节 企业收入统计

  一、 企业收入确认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就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分别规定了收入的确认原则。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

  (二)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

  (三)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

  二、企业营业收入总量

  营业收入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 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人,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

  三、企业营业收人的预测

  (一) 企业应取得营业收入的预测

  (二) 企业可能取得营业收入的预测

}

1、古典统计学时期的统计学派是( A )

A.政治算术学派 B.推断统计学 C.数理统计学 D.社会统计学

2、统计数据中,最基本的计量尺度是(B )

A.定序尺度 B.定类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3、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D )

A.大中型企业个数 B.大中型企业的职工人数

C.大中型企业的设备台数 D.大中型企业的利润额

4、学生统计学期末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计,考分的数据所采用的计量尺度是( C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比尺度 D.定距尺度

5、某工人月工资8000元,则工资是( A )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6、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B )

A.学生的性别 B.学生的年龄 C.学生的专业 D.学生的籍贯

7、下列数据中,哪个是定比尺度衡量的数据( B )

A.性别 B.年龄 C.温度 D.民族

8、要了解某企业员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

A.该企业的全部员工 B.该企业每一个员工的文化程度

C.该企业的每一个员工 D.该企业全部员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9、某地区对中学生情况进行普查,则每所中学是( D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调查项目 D.填报单位

10、调查某大学2000名新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2000新生 B.2000名新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名新生 D.每一名新生的学习成绩

11、调查大庆、胜利等几个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 B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12、对某地商场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B )

A.各个商场 B.各商场的全体工作人员

C.某一个商场 D.每位工作人员

13.对某停车场上的汽车进行一次性登记,调查单位是( B )

A.全部汽车 B.每辆汽车 C.一个停车场 D.所有停车场

14、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A )

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B.具体确定调查单位

C.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D.为了统一调查时间,一起行动

14、下列指标中,相对数形式的变异指标是( D )

A.全距 B.平均差 C.方差 D.标准差系数

15、某城市拟对共占有全市储蓄存款额五分之四的几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C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16、要准确地反映异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必须采用( D )

A.次数 B.累计频率 C.频率 D.次数密度

17、用组中值与次数求坐标点连接而成的统计图是( D )

A.直方图 B.条形图 C.曲线图 D.折线图

18、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 C )

A.统计表的横行标题 B.统计表的纵栏标题

C.统计表要说明的总体及其组成部分 D.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19、最常见的变量分布类型是( A )

A.钟型分布 B.正J型分布 C.反J型分布 D.U型分布

20、某公司2019年第一季度计划商品流通费用率为4%,实际流通费用率为5%,则流通费用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 D )

21、下列各项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 )

A.工资总额 B.平均工资 C.人口密度 D.性别比例

22、经常用来分析现象总体的内部构成状况的指标是( A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23、用来表示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结果的是( B )

A.结构相对数 B.强度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比例相对数

24、下列指标可以是有名数或无名数表示的是( D )

A.动态相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25、某企业产值计划比上年增长10%,实际比上年增长12%,则该产值计划超额完成( C )

26、离中趋势指标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 )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27、在一个总体中,可能不存在的平均指标是( C )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调和平均数

28、下列变异指标中,用无名数表示的是( C )

A.全距 B.方差 C.标准差系数 D.标准差

29、某单位有500名员工,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500名员工,则这是( C )

A.对500个标志求平均数 B.对500个变量求平均数

C.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D.对500个指标求平均数

30、如果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则不能计算( B )

31、若仅比较不同数列中两个标志值偏离各自的中心值的程度则可以计算( D )

A.标准差 B.四分位差 C.标准差系数 D.标准分数

32、五一长假制度所带来的客运部门客流量在一年中的规律性变化属于( C )

A.长期趋势 B.不规则变动 C.季节变动 D.循环变动

33、年距增长的优点是消除了( C )的影响

A.长期趋势 B.循环变动 C.季节变动 D.不规则变动

34、某市居民实际收入的环比增长速度2018年为5%,2019年为6%,则两年间居民实际收入增加了( C )

35、根据各年的月份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之和等于( C )

36、时期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B )

A.时间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

C.时间和标志值 D.变量值和次数

37、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 B )

A.具有可加性 B.不具有可加性 C.具有可加或可减性 D.以上都不对

38、某企业甲种产品的年产量为32台,期末库存为5万台,这两个指标是( C )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前者为时期,后者为时点 D.前者为时点,后者为时期

39、某企业2020年1月初职工人数为190人,2月初职工人数为215人,3月初职工人数为220人,4月初职工人数为230人,则第一季度的月平均职工人数为( D )

40、根据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D )。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尾折半法;

41、当现象的发展不是有规律地逐年上升或下降,而是表现为升降交替,一般采用( B )

A.水平法 B.累积法 C.剔除法 D.垂直法

A.绝对数动态数列 B.绝对数时点数列

C.相对数动态数列 D.平均数动态数列

43、最基本的动态数列是( A )

A.绝对数动态数列 B.相对数动态数列 C.平均数动态数列 D.时期数列

44、下列指标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B )

A.人均钢产量 B.电力消耗量 C.人均商业网点数 D.职工人数

45、利用数学方程,对实际时间数列拟合适的趋势线,使求出的趋势值与实际观察值达到最大限度地接近,最合理的方法是( B )

A.时距扩大法 B.最小平方法 C.移动平均法 D.分割平均法

46、某企业前期产业水平为1300万吨,本期产出水平为1500万吨,则增长1%的绝对值为( B )

47、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的综合指数称为( A )

A.拉氏指数 B.帕氏指数 C.理想指数 D.杨格指数

48、按照一般规则,如果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相应综合指数的变形,则权数是( A )

49、劳动生产率指数是( C )

A.总指数 B.类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

50、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6%,产量增长6%,则生产总费用( B )

A.增加 B.减少 C.没有变化 D.无法判断

51、某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今年比去年减少了2%,而平均工资上升5%,则职工人数减少( D )

52、同样多的人民币报告期比基期少购了3%的商品,则物价指数为(B )

53、抽样估计中最常用的分布理论是( C )

A.t分布理论 B.二项分布理论 C.正态分布理论 D.几何分布理论

54.样本容量要多大才能成为大样本( B )

55、置信概率定得越大,则置信区间相应( A )。

A、越小 B、越大 C、变小 D、有效

56、所有可能的估计量值与总体参数值离差的均值应该为零,则称为总体参数θ的( B )

A.一致性估计量 B.无偏性估计量 C.有效性估计量 D.充分性估计量

57、若在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给出的估计区间是(80—100),则可认定:( A )

A、极限误差是20; B、概率度为1.96

C、估计量的均值为95 D、抽样平均误差为5;

58.抽样平均数的平均误差是指( C )

A.样本平均数 B.样本极差 C.样本标准差 D.样本个数

59.设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σ2未知,H0:μ=μ0,H1:μ≠μ0,显著性水平为a,采用大样本,则统计量Z的拒绝域为( C )

60、在一次假设检验中,当显著性水平a=0.05,H0被接受时,则a=0.001( A )

A.一定会被接受 B.一定不会被接受 C.可能会接受 D.必设重新验证

61、在方差分析中,( D )反映的是样本数据与其组平均值的差异。

A.总离差 B.组间误差 C.抽样误差 D.组内误差

62.当一个或几个变量取一定的值时,另一个变量有确定值与之对应,我们称这种关系为( A )

A.函数关系 B.相关关系 C.线性关系 D.非线性关系

63、相关系数等于0.8表示两变量之间有(C )

A.负相关 B.非线性相关 C.高度相关 D.中度相关

64.相关图又称( C )

A.散布表 B.折线图 C.散点图 D.曲线图

A.组内平方和 B.组间平方和 C.总离差平方和 D.因素B的离差平方和

1、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ABCD )

A.大量观察法 B.综合分析法 C.归纳推断法 D.统计模型法

2、从研究层次和方法来看,统计学可以分为(ABCD )

A.理论统计学 B.应用统计学 C.描述统计学 D.推断统计学 E.经济统计学

3、大数据具有以下哪些典型特征(ABCD )

A.数据规模大 B.数据类型多 C.数据处理速度快 D.数据价值密度低

4、古典统计学时期的统计学派是( AB )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数理统计学派 D.社会统计学派

5、近代统计学时期的统计学派是(CD)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数理统计学派 D.社会统计学派

6、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D )

A.粮食产量 B.植树株数 C.机器台数 D.人均年收入

7、统计的含义包括( ABC )

A.统计工作 B.统计资料 C.统计学 D.统计机构 E.统计主体

8、统计的职能包括( BCD )

A.提供数据 B.反馈信息 C.提供咨询 D.实施监督 E.法律惩戒

9、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有( ABCDE )

A.指标名称 B.计量单位 C.计算方法 D.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 E.指标数值

10、统计的工作过程包括(ABCD )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11、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是( ABCD )

A.数量性 B.总体性 C.具体性 D.社会性

12、下列选项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CE )

A.粮食总产量 B.人口密度 C.总人口数 D.人均收入 E.生产总费用

13、哪些属于离散变量( ABCD )

A.某企业职工总人数 B.某行业职工总人数 C.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总户数

D.旅客周转量 E.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4、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必须符合(A BD)

A.准确性 B.及时 C.系统性 D.完整性

15、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主要有( ABCD )

A.统计报表 B.普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和典型调查

16、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ABCDE )

A.准确性 B.真实性 C.及时性 D.系统性 E.完整性

17、次数分布的类型大致有( ABCD )

A.钟型分布 B.正J型分布 C.反J型分布 D.U型分布 E.抽样分布

18、统计表从形式上看,它是由( ABCE )构成的

A.总标题 B.纵栏标题 C.横行标题 D.主词与宾词 E.数字资料

19、统计分组的作用是( BCD )

A.统计整理的前提 B.划分现象的类型 C.揭示现象的内部构成

D.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E.确定分组的方法

20、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ABC )

A.实物单位 B.货币单位 C.劳动量单位 D.流量单位 E.存量单位

21、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BE )

A.比例数 B.无名数 C.结构数 D.抽样数 E.复名数

22、相对指标应用的原则是( ABC )

A.保持可比性 B.结合绝对数 C.运用多指标 D正视同质性

23、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有( ABCD )

A.系数 B.倍数 C.百分数 D.千分数 E.有名数

24、下列分子分母不能互换的相对指标是(AD )

A.结构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强度相对数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25、下列选项中,分子分母不能互换的有( AC )

A.结构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动态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E.比例相对数

26、平均指标应用的原则是( ABC )

A.正视同质性 B.补充组平均数 C.运用多指标 D.保持可比性

27、在下列平均数中,位置平均数主要有( CD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中位数 D.众数

28、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是( AC )

29、下列属于数值平均数的是( AB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C.中位数 D.众数

30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是( ABCD )

A.指标值所属时期长短相等 B.指标的经济内容相同

C.指标值的总体范围一致 D.指标的计算方法统

31、动态数列中的派生数列是( CD )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数数列 D.平均数数列

32、影响时间序列的因素大致可分为( ABCE )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规则变动 E.不规则变动

33、长期趋势的测定方法有( BCDE )

A.季节比率法 B.移动平均法 C.分段平均法

D.最小平方法 E.时距扩大法

34、常用的速度分析指标有( BCDE )

A.发展水平 B.发展速度 C.平均发展速度

D.增长速度 E.平均增长速度

35、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可分为( ABCD )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不规则变动

36、常用的时间数列水平分析指标有( ABCE )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平均增长量

D.每增长1%的绝对值 E.增长量

37、在实际工作中,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主要有( AB )

A.水平法 B.方程法 C模型法

D.最小平方法 E.列举法

38、下列属于指数范畴的指标有( ACE )

A.动态相对数 B.离散系数 C.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D.季节比率 E.比较相对数

39、综合指数属于( AE )

A.总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平均数指数 D.简单指数 E.加权指数

40、按指数的编制方法不同,分为( AC )

A.综合指数 B.总指数 C.平均指数 D.个体指数

41、按指数的编制方法不同,分为( AC )

A.综合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 D.平均指数 E.个体指数

42、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 ABCD )

A.整体方差 B.样本容量n C.抽样方法 D.抽样方式

43、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因素包括( ABDE )

A.抽样方法 B.抽样方式 C.样本容量

D.允许误差 E.概率保证程度

44、抽样组织方式有( ABCD )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 D.等距抽样

45、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ABCDE )

A.标志值差异程度 B.样本容量 C.抽样方法

D.抽样组织 E.概率保证程度

46、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确定的因素是( ABCD )

A.置信度 B.允许误差 C.总体方差 D抽样方法和方式

47、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 ABC )

A.总体各单位变量的变异程度 B.样本容量

C.抽样方法和方式 D.样本数目

48、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正确地表述形式是( ACD )

49、相关系数等于0.8表示两变量之间有( ABC )

A.正相关 B.线性相关 C.强相关 D.中度相关

50、人的身高和体重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属于( AC )

A.单相关 B.复相关 C.线性相关 D.负相关

51、相关分析的特点是( BCD )

A.两个变量是因果关系 B.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

C.两个变量之间只能计算一个相关系数 D.两个变量必须是随机的

52、回归方程的两个变量必须是( ADE )

A.一个自变量,一个因变量 B.均为随机变量 C.对等关系

D.不对等关系 E.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是可控变量

53、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属于( BC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单相关 D.复相关 E.完全相关

54、相关系数为0.8,则表示两变量之间是( ACE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单相关 D.弱相关 E.显著相关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F )

2、从广义上讲,变量就是可变的标志和指标( T )

3、统计研究的是现象的抽样数量方法( F )

4、数量指标根据数量标志计算而来,质量指标根据品质标志计算而来( F )

5、大量观察法必须对所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进行分析( F )

6、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F )

7、各组调查方式可以结合应用( T )

8、要准确掌握总体数据最合理的调查组织形式是抽样调查( F )

9、按数量标志分组,各组的变量值能准确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性质上的区别。( F )

10、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叫分,而对个体而言叫合( T )

11、GDP是总体标志总量指标,也是时期指标( T )

12、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F )

13、总量指标的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T )

14、GDP是总体标志总量指标,也是时点指标( F )

15、双重单位是用相除的方法将两个单位结合在一起( T )

16、变量数列是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根据( T )

17、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F )

18、数值平均数之间的关系是≥G≤H( T )

19、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在各组次数相等的情况下一致。( T )

20、是非标志的标准差是总体两个成数的几何平均数( T )

21、回归分析中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 T )

22、样本估计值不会随着每次抽出的样本不同而不同( F )

23、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 F )

24、季节指数之和等于12或者4都是错误的( F )

25、时间数列是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根据( T )

26、定基增长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与100%之差( T )

27、环比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与100%之差( T )

28、同度量因素不仅具有同度量的作用,而且有加权作用( T )

29、划分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依据是所采用编制综合指数的方法不同。( F )

30、在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一般应将同质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值固定在基期( F )

31、样本容量就是样本个数( F )

32、抽样成数的特点是:样本成数越大,则抽样平均误差越大。( F )

33、抽样极限误差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抽样平均误差( T )

34、接受域和拒绝域是在给定的d下,由检验法则所划分的样本空间的两个互不相交的区域( T )

35、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都是抽样推断的内容( T )

36、抽样分布就是样本分布( F )

37、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F )

38、假设检验使用小概率原理( T )

39、无论是概率抽样还是非概率,误差都是可以计算的( F )

40、假设检验中拒绝或者不拒绝原假设的依据是小概率原理( T )

41、由直线回归方程Y = —450+2.5X可知,X与Y 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F )

42、相关分析中,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随机的( T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量除以工时等于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