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设计和编程哪个先搞定?

《流浪地球计划—编程综合应用》教学设计

本课「流浪地球计划」是基于STEAM理念的开放性操作课程。课程通过PBL 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交流分享,以流浪地球计划为载体,通过创设情境、组建团队、规划设计、自主探究、合作展示、多元化评价等环节,让学生使用scratch3.0中的控制和运算模块等完成地球逃离太阳系的程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运用科技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本课以流浪地球计划为载体,在教学中引入计算思维,通过问题分解、模式概括、抽象思维、算法设计形成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创造、玩耍、分享、思考等创造性学习螺旋方式完成“流浪地球计划”游戏的设计,让学生建立学习与实际生活环境的联系,为所学知识能够达成所用搭建了桥梁,真正体现了学习“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的思想。

将班级优化大师引入课堂评价管理,实现了即时而有效的多元化评价,通过加减分、随机抽选进行角色升级,配合游戏化的规则、界面及音效,大大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创造力。另外,评价数据可自动记录、归档和计算,真正实现了学生长期性、可持续性评价。

本课是在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基础上的综合应用科幻游戏编程。学生之前学习,已经掌握了scratch的基础知识,对Scratch的“动作”、“外观”、“控制”等指令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对控制和运算等模块的复习,并进行综合运用。对学生创新、综合运用各种指令进行启发引导,深化对编程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对Scratch的积木式编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掌握Scratch中大部分指令的应用,有了一定基础的程序设计思维。但是在面对具体的编程项目时,还需进一步提高同学们设计的科学性和综合应用指令的能力。【教学目标】

}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而程序设计作为高中信息技术与选修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必须积极采取做事克服困难,保证教学质量,以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较为枯燥的计算机语言知识的学习中,充分体验程序设计的乐趣,引导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的程序设计教学课堂必须积极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评价机制,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本文针对高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谈了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以期能够为相关读者提供积极的参考.

}

来源:发展导报 作者:王晓云

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要适应未来的信息化社会,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育部于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按照“培养创新精神、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原则教学。其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一个良好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极好途径。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适应时代发展,内容不断更新

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很快,在几年前我们还生活在DOS时代,不知网络为何物,连“因特网”这个名词都没听说过,而现在连一个几岁的儿童都知道Windows,word,excel,Internet。我们的教学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学以致用。网络是一个新名词,但却是最让学生着迷的,那绚丽多姿、精彩纷呈的网页真是太神奇了?一个普通中学生也能做出来吗?很多人被那精美的图片,惟妙惟肖的动画给“震”住了,觉得网页制作深不可测。这个学期,我们举办了一个网页制作小组,系统地讲授了网页制作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利用Photoshop制作图片,还可将PhotoshopFlash结合做出动感十足而且非常精美的动画作品放到自己的网页上。有一个同学十分感慨地说,原以为网页制作都是大学生们干的事情,原来我们也可以做,而且也挺容易的。通过实践,学生学习了各方面的知识,还拓宽了知识面,真正让我们的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

许多人以为:现在让学生学编程完全没有必要,我觉得这种观点很片面。无论哪种计算机语言,都以极其丰富的内涵给学生提供了广博的思维空间。有时一个程序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往往要费不少周折,包括设想、画框图、写程、调试、修改、成功,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会使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的创造性也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思维能力往往会得到跳跃式的提高。思维是能力的内核,能力是思维的外化和延伸,二者相辅相成。能力有了提高,不正是我们素质教育所期望的吗?

三、对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作用的认识

 1.精讲多练,积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学习方式是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教学模式。愉快教育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思维的快乐,引导学生在问题中享受思维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维空间,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导,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相应需求。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有利创新氛围。创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关键在于老师应该尽力满足学生的情感、动机、需求,和学生一起分享学习知识的快乐和感情满足的愉悦,分享创造、发挥的愉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和任务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认知情感的、行为的、生理的等诸方面的因素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与发展。

 3.重视教材,而不唯教材。一般的学科在章节编排中都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也就是前面的知识是为后面知识作铺垫。前面的学不好,那后面的知识就很难能学好。而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中学信息技术来说,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就不那么严密。因为它们之间相对来说,是各个相互独立的操作模块。依照大纲精神,吃透教材,联系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很有必要,在每一章节中,前后知识也很难说必须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教师要根据教材合理地调整顺序,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也就是说不要过于追求细节,对一些应用软件的介绍不必过于细化,不要把某些专业人员深入运用这些软件时才碰到的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去“挖掘”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避免走其他学科题海战术的弯路,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掌握信息课教学的真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奋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息学和编程一样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