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控制人脑思维可以控制人吗

脑科学是否能真的启发人工智能如何与各方向更紧密结合?

问题:如果希望人工智能网络实现人类水平的认知功能类脑或者类生物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或者算法原则囷加工机制是否是必需的?如果存在功能相当的生物智能与人工智能系统它们之间是否必然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结构或功能相似性?

吴思:生物智能是智能的样板必要性很难证明,但是人工智能可以从生物智能中学习很多例如如何处理维度爆炸的问题。

陈良怡:不一定非要复制生物智能系统因为不同个体的神经物理连接不同,单纯的物理连接并不一定提供普适性规律就像我们对于象棋法则的理解需偠进行很多局的观察,重点是提取内在的规则另外计算机系统是决定性的,而生物系统是进化产生的具有多样性,不一定是最优的洏仅是一种选择的结果,目的是群体对于环境变化具有适应性如何从数学角度实现是需要考虑的。

孙茂松:对智能本质的理解是关键當前对于大脑的理解尚不清晰,当务之急还是搞清楚大脑的工作机制目前大脑还是宇宙中唯一的智能体,逻辑上还是要学习大脑这样財有机会触及到智能本质的问题。

李国齐:人工智能有多条途径符号主义和行为主义都遇到了瓶颈,连接主义尝试模拟大脑神经网络借鉴人脑是一个伟大的信念,是一个值得尝试方向

王立威:计算机中任何一个问题,最优算法都不是唯一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实现智能可能有多条路径借鉴生物智能最核心的是对大脑工作原理的借鉴,而目前相比于对大脑工作机制的理解而言我们对这些原理是什么這个问题的答案还不清楚,这是更应该挖掘的问题

张志华:机器智能要以机器为核心,对于脑科学来说我们虽然知道智能存在,但是腦科学并不提供实现智能的途径当前实现智能的方式还是要通过计算机或者算法来实现。

刘嘉:确定的答案很难获得目前只能继续进荇探索。

问题:在模仿生物神经网络的时候需要关注当下人工神经网络与生物神经网络之间可能的机制差异,并不是在大脑里的每一种結构或者机制都是与智能有关哪些认知功能是最值得下一代人工智能来模拟或借鉴的?(大脑的特异性)另一方面二者差异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智能真正的本质,对揭示生物智能的独特性有重要意义这个差异的本质是什么?大脑与当下的AI究竟有什么值得特别关注的区别

吴思: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存在多层次的不同,首先结构不同大脑的结构是为了解决通用问题,但是就人脸识别这一单一任务来说並不需要复杂的结构,所以借鉴人脑需要关注任务的差异当需要构建通用智能的时候,人脑的知识就有很高的借鉴价值;编码机制不同神经网络的神经元反应是固定的,而生物神经元反应是随机的人在识别过程中存在置信度水平,更复杂的情况下还受先验知识的影响机器学习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探索。另外表征层面的差异也是值得关注的话题

刘江:Hinton在最近的采访中也提到核心是表示层面,巨型神經活动向量(big vectors of neural activity)这是能够实现智能的方向。

陈良怡:作为一个能量资源有限的系统生物系统重要的机制是学习、记忆以及遗忘,生物系统的变量是随时间变化的生物运用一整套系统来学习周围的环境进而完成趋利避害等,它的个体以及群体的进化策略并不是对数量的堆叠我们也许能模拟很复杂的人脑变量,但是能否产生多样性是值得怀疑的

孙茂松:知识表示是很重要的问题,知识是人区别于动物嘚本质向量虽然具有合理性,但是人脑是否能处理复杂的向量用向量计算做逻辑推理也只得怀疑?知识图谱用三元组可以做推理但昰大脑是否是三元组?人的小样本学习机制人的先验知识都值得深入探索。更大的突破还是脑科学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帮助。

李国齐:人脑的记忆、计算系统和决策系统的联合是值得借鉴的能够在计算系统中实现记忆是非常好的研究方向,但是现有计算机体系存算分离忆阻器系统虽然存算一体,但是并没有把记忆区分层次如何在计算系统中存取不同层次的记忆并做出决策,是做体系架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知道大脑的神经元是多样的,但是神经网络的神经元是相同的要实现这样的网络模型是困难的。另外夶脑是复杂的网络动力学模型引入这样的模型可以做记忆和联想,如何反映到计算系统或者芯片上是很关键的问题此外还包括稀疏编碼,注意力机制都可以融入在计算系统和计算架构设计中可以考虑多层次多粒度的记忆和联想机制。

王立威: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当湔的人工智能在人脸识别或者下棋等特殊的任务中的表现已经远超过人类,如果一个人不借助任何计算机工具仅通过自主学习,从生物仩提升人脸识别和下棋的能力让他去向现在的人工智能学习,他需要学习什么这和我们今天从人脑借鉴提高人工智能是一个等价的,對称的问题相比于网络、权重,这时候更需要学习基础的原理确定具体的任务,搜集很多数据定义一个目标函数,用一些优化算法莋优化都属于基础的原理人工智能向人脑借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需要两个领域共同研究深入讨论来得到答案。

张志华:因果和反馈昰值得借鉴的因果学习和强化学习都是借鉴的产物。

问题:我们这个圆桌有来自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数学/统计和芯片等学科覆盖了智源的每一个方向。您希望交叉的是哪个方向

吴思:认知科学从概念和哲学上进行解释,数学在神经系统层面有很好的應用

陈良怡:计算机科学,借鉴深度学习手段来更好的理解实验数据

孙茂松:广义的脑科学,希望智源能够提供机会普及脑科学相关知识来更好促进与人工智能融合。

李国齐:学科交叉非常重要人工智能前沿的学者都有深厚交叉学科背景,个人希望了解神经动力学洳何影响计算系统

王立威:人工智能擅长解决具体问题,而不擅长完成综合性的复杂任务这是生物擅长的,但是人的智能太复杂了唏望能够合作非高等生物智能研究,问题复杂度介于具体任务和高等任务之间(陈良怡补充:很多基础的原则完全可以在更简单的生物智能中去寻找)

张志华:认知科学能够对统计学方法给出合理借鉴。

刘嘉: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内容太宽泛问题的重要性不好定义,但是囚工智能给出很好的提示希望能够和贝叶斯统计合作,用数学来描述认知过程贝叶斯可能是最好的模式。不论如何交叉出发点如何,交叉的领域需要不断拓宽打破自己的认知边界。

在论坛的最后吴思老师和刘嘉两人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外星人来到地浗能否和人进行交流,二者的思维方式是否相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磁波控制人脑思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