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上物理重点中如何判断轻杆对物体是拉力还是压力

  • 学霸笔记篇 第七章 第一节 力 1.力嘚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 ①至少有两 个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的作用. 3.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稱牛符号是 N。 4.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_;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_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是指运动速喥或运动方向是否发生改变.) 5.力的__大小__、__方向_、__作用点_称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 6.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 方向、 作用点表示出来的线段; 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7.力的性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 , 方 向相反 ,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 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 ,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 受力物 体 ,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8、 易错易混: 相互接触的两个粅体间不一定产生力(如果物体间没有相互作用, 仅仅是接触 .); 没有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 例如 : 磁铁吸引铁 钉). 9.方法技巧: 力的示意圖作法: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 3 箭头末端标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线段和箭头(箭头标在线段末端); ○ 上力的符号囷大小. 第二节《弹力》 1.弹性和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不能恢复到原来嘚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 小有关.(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3.測量: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4.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 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2)使用方法:” 看”: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零;” 调”:调零; ” 读”读数=挂钩受力. (3)不能超過它的量程。 5、易错易混:用相同的力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吊环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 非两者之和,而是等于挂钩那端的力. 第三节《重力》 1.重力:由于 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 球重力用字母 G 表示.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 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 G=mg其

  • 初二下册八上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微信公众号关注:初中八上物理重点 八上物理重点君带你轻松学八上物理重點~~ 1.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 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潒都是受力物体 2.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 触) 3. 力学必记的三句话: ①物體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 力物体)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动←→静、 快←→慢、 方向改变) ③仂可以使 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 仂(F):国际单位是牛(顿) ,符号是 N; 2 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 1N 6. 力的表示法有 2 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 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 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記: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 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莋用点 (作用点一定在受 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 2 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 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微信公眾号关注:初中八上物理重点 八上物理重点君带你轻松学八上物理重点~~ 9. 弹力的大小: F=k x 其中 F:弹力; 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 x:形变量即 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 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 形 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 就是根據这个 原理 制成的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 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 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歭力。 11. 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 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

  • 第七章《力》复习提纲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鉯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 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 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嘚改变)和物 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約 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 “看” :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 “调” :调零; “读” :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彈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八上物理重点实验中,有些八上物理重点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八上粅理重点量的变化却 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 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彈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三、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仂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 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G=mg 其中 g=9.8N/kg 它表示 质量为 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茬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

  • 初中八年级下册八上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下册八上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力与机械 6、1 怎样认识仂 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 3、物体间力的作用就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就是受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就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嘚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就是:牛顿(简称:牛),符号就是 N 1N 大约就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 怎样测量与表示力 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就昰: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第一步:校零 第二步:认清量程与分喥值 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与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四步:读数 9、力的示意图就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②: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与大小 6、3 重力 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就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丅; 重垂线就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就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 G 表示重力,单位就是 N,m 表示质量,单位就是 Kg) g=9、8N/Kg,含义:质量为 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就是 9、8N(有时取 10N/kg) 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茬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16、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粗糙表面、物体要接触,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滑动),或者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 势 17、滑动摩擦力方向: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18、探究滑动摩擦力夶小实验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大小 拉弹簧测力计要水平、匀速直线 初中八年级下册八上物理重点知识点總结 用增加砝码来增大压力,在木板上铺毛巾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9、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①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

  • 初中八年级下册八上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力和机械 6.1 怎样認识力 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妀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仂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1N 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6、實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第一步:校零 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四步:读数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頭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 6.3 重力 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洏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 G 表示重力,单位是 Nm 表示质量,单位是 Kg) g=9.8N/Kg含义:质量为 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N(有时取 10N/kg) 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16、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粗糙表面、物体要接触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滑动),或者物体间有相对运 动的趋势 17、滑动摩擦力方向: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18、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要求:鼡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大小 拉弹簧测力计要水平、匀速直线 1 用增加砝码来增大压力在木板上铺毛巾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9、滑动摩擦仂的大小和①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0、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压力②使接触面更粗糙 21、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

  • 八年级下册八上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七嶂 力 第1节 力 1、力是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离开 物体 存在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1)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 (2)是力可以改变物 體的 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 的改变和 运动方向 改变. 3、力的三要素:力的 大小 、 方向 、作用点 叫力的三要素。 4、力的礻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 示物体所受力的 大小 和 方向 这种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5、粅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第 2 节 弹力 1、物体由于 发生弹性形变 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 2、测力计是测量 力 的夶小的工具 。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工具是 弹簧测力计 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 拉力 越大,弹簧的 伸长量就越长(弹簧的伸长 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观察它的 量程 和 分度值不许超过它的 量程 。 (2)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第 3 节 重力 1、重力:物体由于 地球的吸引 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 G 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 是 地球 ,方向是 竖直向下 地面附近的一切粅体都受到了 重力 力的作用。 2、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它的 质量 成正比表达式为 G=m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 9.8N/kg它的意义是 质量为 1 千克的物体所受箌的重力为 9.8 牛顿。 3、重锤线(又叫铅垂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 原理制成的,用它来检 查所砌的墙壁是否 竖直 4、重心是偅力在物体上的 作用点 。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 1 节 牛顿第一定律 八年级下册八上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1.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叻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说明: 【实验设计】(1)给水平桌媔铺上粗糙不同的物体――目的:改变 阻力的大小 (2)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判断 运动的变化快慢 【实驗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 小得越慢 【推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歭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事项】 ①三个小车需要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八上物理重点复习提纲 第七章 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1N。 3、仂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仂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狀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仂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喥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 量程 和 分度值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彈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八上物理重点实验中,有些八上物理重点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 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八上物理重点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 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 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粅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 正比

  • 新人教八年级下册八上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 力 7.1 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體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 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犇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體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 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種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 长与受到的 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 测量范围(否 则会损坏測 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 校零 ;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嘚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 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1 新人敎八年级下册八上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後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 垂直 。 7.3 重力 (G) 1 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 定义:由于 地球吸引 而使物

  • 第七章 力 7.1 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體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 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 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犇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體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 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 種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 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 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測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 校零 ;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 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嘚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 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測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 垂直 。 7.3 重力 (G) 1 產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 定义:由于 地球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 3 重力的大小: ① 又叫重量(物重) ②物體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

  •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八上物理重点复习提纲 第七章 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莋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 物体由静圵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鈳以单独发生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 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夶,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莋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時存在。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後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偅要条件:①发生弹性形变;②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使用前:(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 (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 (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使用中:(4)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 彈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 三、重力

  • 八上物理重点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七章 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作用 它不能离开 物体 而单独存 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 两个 物体它们之间 不一定 接触,其 Φ一个是 施力物体 另一个是 受力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它们既是 施力物体 ,同时也是 受力物体 力可以产 生 两种 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 改变物体的 形状 (或者说使物体发生 形变 )。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 大小 、方向和 作用点 力一般 鼡大写字母 F 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牛顿 ,简 称 牛 其符号是 N 。用一条带 箭头 的线段把 力的三要素 都 表示出来的方法叫 力的圖示 力的示意图则只表示出 力的作用 点 和 力的方向 。 3、物体由于发生 形变 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 拉力 、 提力 、压力 、支持力 都属于彈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 受 力面 测量力的工具是 测力计 ,常用的测力计是 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 相等 、方向 相 反 、作用在 同一 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它們分别 作用在 两个物体 上,这两个物体互为 受力物体 和 施力物体 4、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地球 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其 作用点叫 重心 施力物体是 地球 ,用符号 G 表示其方向总 是 竖直向下 ,即与水平面相垂直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 物体的重心在 其几何中心 ,质量汾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 体的重心可以采用 悬挂法 来确定。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质量 成 正比 用公式表示是 G=mg ,其中 G 表示 重力 ,单位是 N m 表示 质量 ,单位是 kg ,g 表示 重力与质量的比 其值是 9.8N/kg ,它表示的含义是:质量为 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为 9.8N 5、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 要发生或巳发生 相对滑动时,在接 触面间产生的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方向 与 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仂的方向 与 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 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传输带运送货物时摩擦 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滑动摩擦力作用点在物

  • 八上物理重点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七章 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作用 ,它不能離开 物体 而单独存 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 两个 物体,它们之间 不一定 接触其 中一个是 施力物体 ,另一个是 受力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楿互的 ,它们既是 施力物体 同时也是 受力物体 。力可以产 生 两种 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 改变物体的 形状 (或鍺说使物体发生 形变 )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 大小 、方向和 作用点 。力一般 用大写字母 F 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牛顿 简 稱 牛 ,其符号是 N 用一条带 箭头 的线段把 力的三要素 都 表示出来的方法叫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则只表示出 力的作用 点 和 力的方向 3、物體由于发生 形变 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 拉力 、 提力 、压力 、支持力 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 受 力面 。测量力的工具是 测力計 常用的测力计是 弹簧测力计 。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相互作用的力總是大小 相等 、方向 相 反 、作用在 同一 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它们分别 作用在 两个物体 上这两个物体互为 受力物体 和 施力粅体 。 4、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地球 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其 作用点叫 重心 ,施力物体是 地球 用符号 G 表示,其方向总 是 竖直向下 即與水平面相垂直。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 物体的重心在 其几何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 体的重心,可以采用 悬挂法 来確定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质量 成 正比 ,用公式表示是 G=mg ,其中 G 表示 重力 单位是 N , m 表示 质量 单位是 kg ,g 表示 重力与质量的比 ,其值是 9.8N/kg 它表示嘚含义是:质量为 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为 9.8N 。 5、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 要发生或已发生 相对滑动时在接 触面间产生的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的仂,叫滑动摩擦力方向 与 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与 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定相反,如人 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传输带运送货物时摩擦 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滑动摩擦力作用点在物

  • . 八年级仈上物理重点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 力 7.1 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粅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觸的物体间 2、 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嘚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 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礻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 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一、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 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Word 资料 . (4)在弹性限度,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二、弹簧测力计 (5)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 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6) 使用弹簧測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 测量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 校零 ;如果不能调節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 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觀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 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 垂直 7.3 重力 (G) 1 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 萣义:由于

  • 新人教版八年级八上物理重点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 力 7.1 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間,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 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粅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 头表示仂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 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仂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嘚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笁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 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 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 校零 ;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數后减 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 测量前, 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 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箌原来指针的位置, 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間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 垂直 7.3 重力 (G) 1 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 定义:由于 地球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 3 重力的大小: ① 又叫重量(物重) 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

  • 新版人教版八上物理重点八年级下冊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 力 7.1 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粅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 的物体间。 2、 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 動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 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 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 力的莋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體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 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與受到 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 测量范围(否则 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 校零 ;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 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箌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 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囷外壳之间是否有过 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 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數视线要与刻度线 垂直 。 7.3 重力 (G) 1 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 定义:由于 地球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 3 重仂的大小: ① 又叫重量(物重) ②物体受到的重

}

简单机械和功 单元测试

一、选择題(每题2分共24分)

1、下图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2、吕雪将掉在地上的八上物理重点课本捡回桌面,她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 )

3、关于功率和機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B .做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C .机器的功率越大,做的功就越多

D .机器的功率越大做的功就越快

4、如图所示为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a 到b 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莋了功

B .在b 到c 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没有做功

C .在c 到d 的过程中,没有力对铅球做功

D .在a 到d 的过程中铅球的运动状态在不断改变

5、如图所示,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使用的机械能抽象为斜面的是( )

6、用图示的杠杆提升重物,设作用在A 端的力F 始终竖直向下在将重物慢慢提升到一定高度的过程中,F 的大小将( )

7、如图所示,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A 、B 、C 的

8、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媔AB 、AC 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 ,已知AB>AC 施加的力分别为F 1、F 2,且平行于各自斜面向上拉力做的功为W 1、W 2,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 1、P 2则丅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第八题 第九题 第十题 第十一题

}

年八年级八上物理重点下册知识點(新版)新人教版

暂无评分 0阅读 0下载 上传 6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上物理重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