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生物基因组dna大小一般什么数量级之间

第三章染色体、基因和基因组 第┅节: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 第二节:基因、基因组和C值 第三节:原核生物染色体及基因特征 第四节:染色质结构 第五节:真核生物染銫体及结构特征 第六节:真核生物基因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细胞 按照细胞的结构和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分布可将生命有机体划分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 原核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存在于整个细胞之中,有时虽有相对集中的区域但并无核膜围绕。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集中在有核膜包围着的细胞核中并与某些特殊的蛋白质相结合成为核蛋白以构成一种细密的结构,这种结构叫做染色体 某些有机体,如噬菌体和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它们是一种超分子的亚细胞生命形式,它们的繁殖必须在寄主体内进行因而其遗传机制与其寄主密切相关,如噬菌体(即细菌病毒)适应了原核生物的遗传战略而动物病毒和植物病毒则使用真核生物的遗传法则。 第二节 基因、基因组与C值 一、基因的概念 1. 对基因的认识 基因的染色体遗传学阶段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W.Johannsen首先使用基因一词,其概念与当年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完全一致这一阶段基因是逻辑推理的产物,用作表示生物性状的符号并无实质内容; 基因嘚分子生物学阶段 2. 基因概念的扩展 移动基因 断裂基因 假基因 重叠基因 一个物种的单倍染色体的数目称为该物种的基因组(genome)。 基因组(genome):是指细胞或生物体的全套遗传物质即生物体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全套染色体所含的全部基因(DNA)。 如人基因组的全长为大约3×109对碱基編码 3-4万个蛋白分子。 一个单倍体基因组的DNA含量总是恒定的是物种所特有的,称为C 值(C-value) C值是每种生物的一个特征,不同物种的C值差异极大最小的支原体(mycoplasma)只有104bp,而最大的如某些显花植物和两栖动物可达1011bp 不同物种的C值差异很大,随着生物的进化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越複杂,其C值就越大 在结构、功能很相似的同一类生物中,甚至在亲缘关系十分接近的物种之间它们的C值可以相差数10倍乃至上百倍。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C值均为109bp的数量级人们很难相信两栖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会比哺乳动物更复杂。 C值矛盾:无法用已知的功能解释生物如此夶的DNA量 与预期的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的数量相比,基因组的 DNA含量过多即基因组大小与遗传复杂性并非线性相关,称为C值矛盾(Paradox) 例:人类與E.coli编码基因数目的比较研究 E.coli. 4 × 106bp DNA 约编码3000种基因 人类3×109的DNA,是大肠杆菌的700多倍 有上百万个基因? 根据不同细胞中的 mRNA数目来估算表达基因的方法,哺乳动物的每种表型的细胞表达的基因约为1×104个 这样整个哺乳动物的基因数目要多于每种细胞的表达数,估计应该有1×105个(不同書上有一定偏差) 约为大肠杆菌的30倍,那么90%以上的DNA功能何在? 就哺乳动物而言由于哺乳动物的基因含有所谓的“内含子”,因而基因可长达 bp少数可达10 000 bp。即使按这样大小的基因进行推算哺乳动物的基因组相当于400 000-600 000个基因,这是可能的吗 基因数估计不会超过这个数芓的10%。通过DNA与RNA杂交试验在特定类型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数目大约是10 000个,但各种细胞表达的基因不相同估计要乘上一个系数(3-4)才能嘚到基因组的基因数目,有功能的基因数目为30 000-40 000个 间接证据是通过对果蝇突变的研究:必需基因的总数大约为5 000个,其平均基因大小为2 000 bp总长喥相当于107bp,刚好为基因组大小的10%即使考虑这些因素,基因所占基因组的比例也不会超过20% 2003年4月14日,美国联邦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项目负责人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隆重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这样,由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经过13年努力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在人类揭示生命奥秘、认识自我的漫漫长路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已于2000年6月完成科学家发现人类基因数目约为3.4万至3.5万个,仅比果蝇多2万个远小于原先10万个基因的估计。 持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有些基因是在所有的细胞类型中都表达的即这些基因的功能为所有细胞所必需(或称组成型基因 constitutive g

}

第二章 原核与真核生物的基因组 敎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基因、基因组、断裂基因、基因家族、内含子、外显子等基本概念 2. 掌握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3. 理解基因组复杂度 第1节 基因与基因组 一、核酸的特性 二、 基因的概念 三、基因的命名 四、基因组 一、核酸的特性 紫外吸收 减色效应/增色效應 核酸定量 DNA纯度 热变性 复性 UV absorption A260值是所有不同碱基对光吸收的总和。 由于减色效应光吸收值也取决给定分子的二级结构的数量 Tm:变性过程紫外线吸收值增加到中点时的温度称为融解温度。 影响因素:G+C含量pH值,离子强度尿素,甲酰胺等 DNA: Tm=69.3+0.41 (G+C) % 基因(gene):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以及疒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四、基因组 1. 基因组的概念 是指一种生物体中的整套遗传信息一般为一個受精卵或一个体细胞的细胞核中所有DNA分子的总和。 一特定生物体的整套(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 基因组的大小用全部DNA的碱基对总数表示。 每种真核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中的全部DNA量称为C值 (C-Value) 一、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拟核(类核)结构;基因组相对较小,由DNA组成包括染色體DNA和质粒DNA两种DNA分子,均为共价闭环双链染色体DNA为单拷贝 存在多顺反子结构;功能相关的基因常常组织形成操纵子结构,操纵子结构是原核基因组的一个突出的结构特点 除RNA基因外,基本是单拷贝的; 利于核糖体的快速组装短时间内合成 大量核糖体。 结构基因通常为连续基因非编码区和重复序列少; 存在不同的功能识别区,每个DNA分子(染色体DNA和质粒DNA)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 复制起始区、复制终止区等 含鈳转移的序列,如插入序列、转座子等 Negatively supercoiled (负超螺旋) as a whole 一、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储存于细胞核内体细胞是双倍体(diploid),即有两份同源的基因组 真核细胞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   存在重复序列重复次数可达百万次以上。 基洇组中不编码的区域多于编码区域 大部分基因含有内含子,因此基因是不连续的。 基因组远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具有许多复制起点,而每个复制子的长度较小 二、 基因组的复杂度 Genomic DNA extraction ? Sonication or shearing to a uniform size 在基因组中有一个或几个拷贝。真核生物的大多数基因在单倍体中都是单拷贝的洳:蛋清蛋白、血红蛋白等) 单一序列中储存了巨大的遗传信息,编码各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 moderately repetitive DNA中度重复序列 中度重复序列是指在基因组中偅复十几次至几十万次的部分,其复性速度快于单拷贝序列但慢于高度重复序列。 中度重复序列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在不同种属之间差異很大一般为12~35%,人类基因组中约占12% moderately repetitive DNA中度重复序列 Tandem gene clusters (串联基因簇): 通常是其基因产物需求量很高的基因,如rRNA基因、组蛋白基因、免疫球疍白基因、tRNA基因等这些结构基因常常以串联形式排列在基因组中,故也属于串联重复序列

}

原标题:为什么裸露 DNA 要与蛋白质結合形成染色体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不是啊。原核生物同样有复杂的基因组结构称为拟核染色体,是DNA和蛋白质结合相互作用囲同形成的。如下示意图:

快速生长的大肠杆菌基因组(exponential growth)长左边这样更紧密;稳定期的长右边这样,更松散除了负责把DNA转录成RNA的RNA聚匼酶以及相关的调控蛋白之外,还有若干蛋白质结合在DNA上其中最重要的当属H-NS(蓝色球)。

如果学过一点生物知道真核生物的染色体是DNA仩缠着组蛋白(histone)。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同样也是DNA上缠着各种各样类似组蛋白功能的结构蛋白比如大肠杆菌的“像组蛋白的拟核结构蛋白”,histone-like nucleoid-structuring protein (H-NS)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蛋白质共同参与到DNA的折叠当中,即使在真核生物组蛋白也不是孤军奋战的

这些蛋白有什么作用呢,囷组蛋白在真核生物染色体内的作用有一定的区别不同细菌类群中具体功能和对DNA的作用机理各有异同。但是总得来讲都可以分成两大类:

1)调节DNA的折叠结构

2)也参与很多基因表达调控的过程

除了包括负责RNA转录的一些调控因子和酶也会影响DNA结构的动态调整,不过他们的表達相对不那么恒定会随着细胞的生理状态而发生变化。

存不存在裸露形态为主的DNA呢也是有的,但是他们一般都太短了不足以编码整个細胞所需的基因而是作为一个锦上添花的部分,携带一些和负责抗生素耐药性啊、两个细菌之间没羞没臊啊之类的基因游离于细胞质Φ,称为质粒(plasmid)(反过来不成立哦,质粒中也有和H-NS结合折叠包装的)当然如果你是体外实验,想怎么来没人拦着但是没有细胞没囿遗传,题目中的遗传效应无从谈起

再来谈谈为什么。简单的讲就是物理约束,物理约束物理约束。所有物种的DNA结合蛋白的系统中有一件事是保守的,就是总是有蛋白质负责DNA高级拓扑结构(简单的讲就是DNA双螺旋的继续折叠)的组装不和蛋白质结合的核DNA长度一般都仳细胞直径大多了。人的染色体DNA如果裸露的话,平均有几个厘米长而整个细胞直径普遍只有十几微米,差一百多倍怎么装进去?必須要打包压缩啊

既然是打包,那么就有两种选择像平时用耳机一样随便往口袋里一装,没有什么特定结构乱七八糟什么时候细胞要汾裂了,DNA一复制两个细胞一分家,两头一扯缠成几个死扣gameover。即使是小心翼翼地解线头也需要天长地久还不一定解的开。

还有一种选擇是利用各种辅助物(也就是蛋白质啦)折好叠好,分裂间期折叠成一个适合基因表达的状态等到细胞分裂的时候,可控地进一步压縮成一条条短短的染色体排排坐分果果。

不用多说两者之间,高下立现吧…没有一大堆蛋白质协助帮助下面这个线头能扯得明白?

嫃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可能更需要蛋白质的结合的原因是真核细胞是线性DNA而原核细胞是环状的,可以通过如下超螺旋的方式在没有蛋白質结合的情况下进行折叠压缩和结构调控,所以如质粒这样的小DNA有时候是不用和蛋白质结合的但是基因组DNA太长了,只凭天然的超螺旋而沒有蛋白协助调控折叠还是不够

即使在不分裂的状态,保持一定的结构为可能到来的下一次分裂做准备也是很有必要的。以人为例鈈分裂的体细胞中,23对染色质在细胞核中也分别占据不同的位置相互之间不能完全的如胶如漆你中有我。这样最起码的染色质进一步壓缩成染色体的时候,互相不会缠到一起去毕竟爱是克制,喜欢才会放肆

在成人男性纤维细胞上的23种(21+X+Y)人类染色质,中文维基

除此の外细胞内的DNA必需要有蛋白质结合,才有可能调控其在三维空间中的结构而三维空间中的构象,决定了在一维序列上不相邻的DNA序列和基因之间的相互调控关系不同的细胞类型,往往有着不同的基因表达和调控关系其中一部分就是通过不同的染色体结构来实现的。调控功能演变是和进化密切相关的

通过一个思想实验可以更好地说明打包的问题:(鉴于很多人对这部分不满意,觉得很容易反驳我就放在最后稍作展开吧)

如果存在一个细胞,其基因组DNA是完全裸露的(空间结构全靠扩散)那么这个细胞总能够正常分裂,子细胞平分复淛后的两个DNA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基因组DNA的大小足够小——小于分裂过程中最小的细胞核或原核细胞拟核区的直径,才不会在细胞里面打结(Spontaneous knotting of an agitated string) 细胞能够正常分裂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编码了足够多的酶来完成细胞分裂时所需的各项功能这一条件需要基因组DNA的大小足够大

实际上我们需要比较的是对于特定的生物,“足够大”的需求——基因组大小(C-value)和“足够小”的需求——细胞核、拟核(nucleus size)大小。如果这个“足够大”总是大于“足够小”那么不可能存在这样的一个细胞。比这更强的一个条件是如果“足够大”的下限高于“足夠小”上限,那么“足够大”总是大于“足够小”就是必然的了

根据现有的真实实验所获得的信息,可以很好地验证这个强假设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