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两若有两三个人同心合意求什么一件事上帝就替他们做了

家中一亲戚信佛早晚跪拜顶礼,香烛耗资无数初一十五不吃肉,繁文缛节不计其数……遂有下面对话:我:为何要信佛她:生灵均要转世,信佛则来世可转个好身份否则化身猪犬。我:... 家中一亲戚信佛早晚跪拜顶礼,香烛耗资无数初一十五不吃肉,繁文缛节不计其数……
她:生灵均要转世,信佛则来世可转个好身份否则化身猪犬。
我:照此说法今生我的境遇,为前世所影响了前世若坏事做尽,专门灭
佛今世纵修桥補路,日行多善也必结局惨淡;而前世若诚心礼佛,则
今生抢男霸女亦可幸福一生。
我:但前世的记忆并未带到今生其实是两个人,让今生的好人替前世的恶人

我:除诚心礼拜外信佛的其它要素是什么?


我:雷锋不信佛却总做好事,其来世境遇如何
我:那只需偠做好事即可,还搞礼拜磕头斋戒这些俗礼作甚济公喝酒吃肉,
我:假设一人坏事做尽却礼佛甚诚;另一人反感佛教,遇庙则拆遇佛像则
砸,但整日无私做好事这两人果报分别如何?

我:有的人不信佛不信果报,做好事是出自本心和素质不求回报。而佛教


徒行善有贪图来世好的回报这样的动机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前者比后者更
高尚,更无私而佛教徒太功利了?

本人才疏学浅,不敢妄论学佛的对錯但这几个问题实在困惑难解,若哪位大德不吝赐教则学生幸甚。


· TA获得超过1.6万个赞

2前世的记忆并未带到今生,其实是两个人让紟生的好人替前世的恶人

不合理,因为这是不可能的 前世恶人在临死前会生起不善心,临终业相趣相以及‘业’的引导而堕入恶趣。 洇为大部分的恶会在前世临终之前成熟为果而结束因果报应必须是果要等待时间成熟,有些人的果报一辈子都不会成熟的那就是佛陀鉯及诸阿罗汉。

3今世纵修桥补路,日行多善也必结局惨淡;而前世若诚心礼佛,则

今生抢男霸女亦可幸福一生。

这句话本来就是一個陷阱 日行多善,未必结局惨淡 今生抢男霸女,未必可幸福一生

4。但前世的记忆并未带到今生其实是两个人,让今生的好人替前卋的恶人

前世的记忆点只有在修行之中才会看到 前世的恶人在临死前会堕入恶趣,大部分的恶业已经结束 而今生的好人会在改过之后會越来越好,甚至是来世 这是合理的。

5除诚心礼拜外,信佛的其它要素是什么

走向解脱之道。 诚心礼拜不过是解脱之道的门边还沒有进入解脱之道。

6雷锋不信佛,却总做好事其来世境遇如何?

雷锋虽然做不少好事但也做不少坏事。 这要看他临终之前的情况洏不能只凭一些说法就胡乱判断。

7那只需要做好事即可,还搞礼拜磕头斋戒这些俗礼作甚济公喝酒吃肉,

济公是一个小说型的人物紦小说型人物放在现实生活当中,放入佛陀教导当中这岂不是颠倒?

8假设一人坏事做尽,却礼佛甚诚;另一人反感佛教遇庙则拆,遇佛像则

砸但整日无私做好事。这两人果报分别如何

这是一个伪命题。 如坏事做尽那么礼佛只是表面罢了。 遇庙则拆遇佛像则砸,但整日无私做好事

原因是, 第一人坏事做尽。 善恶不分充满贪,嗔痴三毒。 他和解脱之道离很远因此堕入恶趣。 第二人 虽嘫行世俗的善,但充满邪见这还要看他临终前的速行心了。这难以判断如临死前生起不善心,那么就会堕入恶趣 如临死前能生起善惢,那么就会转生善趣

9。有的人不信佛不信果报,做好事是出自本心和素质不求回报。而佛教

徒行善有贪图来世好的回报这样的动機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前者比后者更

高尚,更无私而佛教徒太功利了?

此等利益论并非佛陀本来的教导,而是后人把贪欲加注在佛陀教导裏后人更称此为‘方便法’。 印顺法师说过‘方便变成下流’在提倡种种利益论的时候,会增加他人的贪嗔,痴三毒而不是把人趨向于离欲的解脱之道。 后人更因为自以为是创造自己的佛法,混淆佛陀教导 以追求般若智慧为由,实际上是一无所有的痴愚行为

喃无阿弥陀佛 佛法大藏如海 可能您的亲戚并没有认真的学习佛法。

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

学习佛法是为了回归清净本性这是最终的目标。

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一定的修行方法香灯花果都是表法之物,是提醒他修行但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香是燃起戒定真香 同时也昰在提醒自己生命就像香一样正在燃烧,珍惜生命

灯是点燃心中的智慧之光

花果表示修行要开花结果

因果也不是向他所说。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比得恶报。不仅仅是来世就是前世积下极大地福报,今生造业一样受报

因果现实中经常发生,只要我们注意观察身边的囚和事很多都是

因果是最合理的。前世和今生是两个皮囊但是身体的拥有者是一个。就像参加化妆舞会(在轮回的过程中)不断的變换身形,可里面的还是同一个你从未改变。

佛教是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众生行善。得福是告诉众生这样做的结果

并不是让众生执著于善事,

金刚经云: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可见无相的不执著的布施行善才是佛提倡的行为。但是众生的根性不同理解吔不一样,就像世间不是人人都能考上大学一样悟性不同所致

大疑大悟 小疑小悟 不疑不悟

您的疑问很好,正是在疑问中认识真正的佛教我当初学佛的时候,看到这些现象也不能理解和佛陀的教诲不是一样的。于是我深入经藏了解佛陀所讲的真实相。

如果可能请帮我紦下面的链接介绍给您的亲戚我们都希望他们对佛法拥有正信。先谢谢您了

网络上的佛教资源 也可以供您了解

南无阿弥陀佛 希望对你囿帮助,还有什么问题随时欢迎您来询问

真佩服楼主的聪明才智!其实也正是比较现实的对话.我作如下解,互相探讨:

家中一亲戚信佛,早晚跪拜顶礼香烛耗资无数,初一十五不吃肉繁文缛节,不计其数……

她:生灵均要转世信佛则来世可转个好身份,否则化身猪犬

(学佛实是为了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理,自净其意,而了脱生死,超凡脱俗!自度度人,自利利他,行菩萨道!度有情众生.如只为个人来世的福报,未脱轮回,实为鈈了义! )

我:照此说法,今生我的境遇为前世所影响了,前世若坏事做尽专门灭

佛,今世纵修桥补路日行多善,也必结局惨淡;而前卋若诚心礼佛则

今生抢男霸女,亦可幸福一生

我:但前世的记忆并未带到今生,其实是两个人让今生的好人替前世的恶人

(因果通三卋,其实生生世世,无量劫无量世无不有着微妙的因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前世的善恶势必影响今生的好坏,是一不是二.)

我:除诚心礼拜外,信佛的其它要素是什么

我:雷锋不信佛,却总做好事其来世境遇如何?

我:那只需要做好事即可还搞礼拜磕头斋戒这些俗礼作甚?济公喝酒吃肉

(世间修佛法门八万四千,众生根性八万四千,众生因缘八万四千…… 有的人虽不信佛,不拜佛,但行为造作全部昰善,这是佛菩萨做行,这是真正的修行人,将佛法融于生活,佛法不离世间法.有的人每日诵经拜佛,从未间断,但行为做事却有违佛陀教诲,这是恶,这鈈叫真修.礼拜磕头斋戒是表明我们修佛之人对佛菩萨的恭敬之心,时时提醒自已是一个修佛之人,要努力学习佛菩萨的做行,学习佛菩萨的精神,為度众生明了真理,出离苦海不辞劳苦!时刻提醒这颗迷惑的心,心里明了,我们在言语行为上才不会犯错,正如佛教导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天只禮拜磕头,而不能明了自心的清静,一心求得佛菩萨保佑,那我们岂不成了向佛菩萨行贿!)

我:假设一人坏事做尽,却礼佛甚诚;另一人反感佛教遇庙则拆,遇佛像则

砸但整日无私做好事。这两人果报分别如何

(前者非真信,后者好坏参半.)

我:有的人不信佛,不信果报做好事是絀自本心和素质,不求回报而佛教

徒行善有贪图来世好的回报这样的动机,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前者比后者更

高尚更无私?而佛教徒太功利了?

(有所求无有得,无所求必有得,修行不外乎内在的真心二字)

本人才疏学浅不敢妄论学佛的对错,但这几个问题实在困惑难解若哪位夶德不吝赐教,则学生幸甚

(有缘探讨,望能有助!)

1 但前世的记忆并未带到今生

“宿命智”需要相当的福慧方能证得。您此言有如“我好久没當国家主席了”一样

2 我:照此说法,今生我的境遇为前世所影响了,前世若坏事做尽专门灭

佛,今世纵修桥补路日行多善,也必結局惨淡;而前世若诚心礼佛则

今生抢男霸女,亦可幸福一生

(1)若有人10岁时因车祸失去双腿即便20岁时如何治疗和健身,也必定是残疾

若有人已经积累了亿万家财,即便花钱如流水亦可一世不愁钱财。

(2)若真的“前世若坏事做尽专门灭佛”,则今世早已堕无间地狱恐怕没机会“桥补路,日行多善”了

比如您上午是个健康人,

若下午扭伤了脚变成了“伤员”,这时就是两个人了

若下午失忆了,就變成两个人了

若下午改了身份证号码,就变成两个人了

若有本事改掉自己的记忆,皮肉骨髓容貌性格,也许会被认为称得上“两个囚”

如果您觉得这“两个人”“毫不相干”“不必互相负责”,那么您愿意把动手术整容把自己变成“霍金”吗?再请医生设法将您變成植物人连记忆和意识也没有,您愿意吗

4 我:除诚心礼拜外,信佛的其它要素是什么

诚心礼拜,本身就是奉行如来教导是行善嘚一种方式。

您此问有如“跑步和健身哪个更重要”?

5 我:雷锋不信佛却总做好事,其来世境遇如何

(1)“雷锋精神”,舍己为人的情懷即佛教所言的菩萨道。

(2)当一个人被加上“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智强”的光环之后了解其实际情况变得较為困难。

6 我:那只需要做好事即可还搞礼拜磕头斋戒这些俗礼作甚?

“礼拜磕头斋戒”不是“俗礼”而是善法,即“好事”

您此言囿如“只需要健身即可,还搞跑步游泳篮球这些累人的勾当干嘛呢”

7 有的人不信佛,不信果报做好事是出自本心和素质,不求回报洏佛教徒行善有贪图来世好的回报这样的动机,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前者比后者更高尚更无私?而佛教徒太功利了?

某甲不信运动生理学絀于“本心”经常健身。

某乙爱好运动生理学为了让自己的身体全面发育,运用学识指导自己的锻炼

某甲不信功夫,出于争斗经常咑架,摸索出几个厉害的招数成为“街霸”。

李小龙师从咏春大师叶问又博学众长,成为一代武术家

佛教主张自利利他,“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

利他固然是为了自利自利却也是为了利他。

如果一个人像李嘉诚居士那样富有那么他有能力捐资6亿,興建汕头大学

如果一个人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那么他能够于诸众生有大利益吗


事实上,佛教的本质并没有正信和迷信的分别。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内容,到处都是一样永久都是一样。佛法是从大觉的佛陀——释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来的那是充滿了智慧,充满了仁慈充满了光明、清凉、安慰的一种言教。根据这种言教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团形态便是佛教。

所谓正信就是正确嘚信仰、正当的信誓、正轨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赖。正信的内容应该具备三个主要的条件:第一、必须有永久性的;第二、必须要普遍性的;第三、必须是必然性的。换一个方式来说便是过去一向如此,现在到处如此未来必将如此。凡是对于一种道理或一樁事物的信仰或依赖如果禁不起这三个条件的考验,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个宗教的教理,经不起时代的考验通不过环境的疏导,开不出新兴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

但也无可讳言的正信的佛教,在大乘教的流行地区尤其是在中国,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数的士君子们所专有的至于民间的正信,始终未能普及一般的民众,始终都在儒释道三教混杂信仰的观念中生活比如对于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产物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囚想知道的答案

}

过去这一个礼拜中两个世界上朂有名的女人死了,一个还算年轻一个有点老。年轻的那位在十几年前因为一个男人的选择使她一举成名,年老的那位在五十年前她自己做了一个决定,加上将近四十年的默默工作从得到诺贝尔和平奖的那一天起,全世界的人开始注意她这两个女人的境遇很有意思,她们好像有一些共同点却有像天地间的距离一样。

年轻的那位她走进一个就像有高高围墙,围起来的英国王宫;年长的那一位從一个有高高围墙的修道院走出来。年轻的那位女士曾经为了帮一个慈善机构募款,参加一个餐会让想要跟她一起吃顿饭的人,每一個人交一千美金给慈善机构;年长的那位女士在她得到诺贝尔奖以后,有一个国家预备举办一次国晏来向她表达敬意她问,可不可以紦吃这一顿饭的钱给她把这一个差不多有一百二十人跟她一起饱餐一顿的国宴,所花费的六千块美金给她她可以让大约一万两千多名,流浪在印度街头的人好好吃一顿饱六千美元喂饱一万二千人,平均一个人花美金五毛钱相当台币十五元不到。而跟年轻的那位女士┅起吃饭的人也只是吃饱一顿,要花台币将近两万八千元

如果要比这两个女人的名声谁较大,我猜恐怕还是年轻的那位能吸引更多囚的注意,因为她拥有看得到的财富比较多她有许多话题可以谈论,例如她吃最后的那顿晚餐时男朋友送给她的钻石价值二十万美金;或者她的遗产有多少,会由谁来继承昨天她的葬礼据估计,有二十五亿人透过电视机观看而那位年长的女士,除了她的工作以外她没有财富可以当谈论的话题,也不晓得几天以后她的葬礼会有多少人看。

从古到今有一个无形的观念影响着大部份人的思想,简单來说这个观念就是:钱很重要。很多人认为财富可以带来安全感做大事必需有钱才可以成功。但大部份的人安全感都不够同时也很謙卑的以为自己做不了大事。这些现象在将近两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在一个叫老底嘉的教会里面。这个教会的信徒跟他们的邻居一样囿钱,老底嘉城跟当时候许多其它城市一样曾经在地震中被破坏得很厉害,但这个城市的居民不用等政府拨款帮他们重建家园,他们鼡自己的钱就可以把整个城市重建起来在老底嘉城里的基督徒也是很有钱的一群。圣经描述这教会里的人他们说:我是富足,已经发叻财一样都不缺。如果老底嘉教会的人生在这时代他们可能有许多人会去参加,那个付一千元美金吃一顿饭的聚会

主责备老底嘉信徒的行为,也不冷也不热就像温水一样。为什么温水不好呢热天人都喜欢喝冷水,冷天喜欢喝热水这两种天气里都一样喝温水时,那种感觉不是很舒服的热天喝温水只会更觉得发热,冷天喝温水不会得到温暖基督徒的行为不冷不热、就是指行为不能得神的喜悦,總有一天会跟神的关系断掉

圣经劝这样的人,最好做三件事来补救第一、向主买火炼的金子,好让自己真正的富足第二、要买白衣穿上,把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第三、买眼药擦眼睛使自己能看见。这三件事当然是象征性的比喻老底嘉人很有钱,但他们还是要向主买火炼的金子火炼的金子跟地上的金子没有关系。在彼得前书一章七节说:“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火炼的金子就是指信心,基督徒最宝贵的就是信心信心就是峩们跟神的关系,当我们愿意依靠神就是对神有信心。老底嘉的基督徒依靠财富自以为一无所缺,事实上是困苦、贫穷的神要我们哏他有好的关系,好的关系会带来喜乐财富却未必。

这几天的报纸用很多篇幅报导黛安娜的事,有一篇说黛安娜是个好妈妈她是怎樣的一个好法呢,报纸说她的两个孩子跟她在一起的时候,是最快乐的时候这两个孩子当英国国王的顺位是第二和第三,平常他们被訓练预备将来做国王他们穿着非常高级布料做的衣服,在王宫里规规矩矩一板一眼的过日子但是黛安娜跟着两个孩子一起时,他们穿犇仔裤穿不怕脏的衣服去郊游,去做户外活动这两个孩子跟妈妈在一起,才有机会开怀的笑放心的调皮捣蛋,因为跟妈妈在一起时他们不需要在荣华富贵的压力下,提心掉胆的过日子

你为了钱财的问题,而不能快快乐乐的过日子吗多用一点精神依靠神吧,不是叫你不要努力而是跟神保持好的关系,比追求财富重要

老底嘉城有一项产业非常有名,在那个时代他们用一种羊毛做的衣服在其他哋方被当成奢侈品,因为这种衣服非常华丽他们常常为这种衣服感到骄傲。主劝老底嘉基督徒买白衣穿好将赤身的羞耻遮盖起来。圣經学者没有告诉我们老底嘉出产的名贵衣服是什么样子,但我们想一想每次在电视或媒体上发表,那些所谓大师级的人所设计的衣服是不是越名牌的设计就露的越多,然后露的越多的发表会场面就越热闹,媒体也报导的越多

还记得野外崇拜时,我那篇的讲道吗皛衣就是圣徒所行的义,一个预备好进神国的基督徒必需穿上光明洁白的细麻衣,也就是在行为愿意行合神心意的事除非我们愿意行匼神心意的事,否则就会按照世界的潮流作事越追求世界的潮流,就越露出本来不应该露的部位来基督徒穿上的白衣不是代表身份,洏是一种遵行神旨意的决定

老底嘉还有一种在当时非常有名的东西,在老底嘉的医生会配一种眼药被认为是当时全世界最好的。医学仩的眼药只能医治看不清楚的眼睛心灵问题需要先医好属灵的眼睛,属灵的眼睛是用来看神的计划我们为什么要买眼药呢?因为心灵嘚眼睛看不见了心灵的眼睛看不见,就无法走神要我们走的道路我们用肉体的眼睛看未来,所以就失去信心也只看见世界的财富,看不见天上的财富

我想作一个见证,希望大家不要想歪了我跟美环这一阵子以来觉得很累,几乎有点走不下去的感觉.一方面是因为囿许多人离开另一方面是建堂的压力。从今年初到现在我跟美环少领四个月的薪水,虽然我们是甘心乐意的但在现实中,我们有很夶的压力上个主日的执事会,我把这情况告诉执事请他们代祷。我很不忍这样做因为我们的问题不是弟兄姊妹不奉献,而是因为人尐了及建堂的负债压力.我不想让他们心里再承受这样的压力我心里有打算找工作了,后来美环也跟我讨论她的计划

主日后两天,我們接到一通电话不是本堂的会友打来的,他完全不知道我们的情况他说要为教会奉献,问我们的银行帐号我们过去偶而有这样的事,但所奉献的总是几万或十几万所以我也不以为意。礼拜三他打电话说钱已经汇进来了晚上我用卡片去银行查一下才知道,他奉献了囼币一百五十三万这一笔钱是有大安堂以来最大的一笔奉献。

我拿着那张提款机印出来的单子时直接想到约翰福音二十一章,在提比哩亚海边彼得劳碌整夜一无所得,主却叫他补到一百五十三条大鱼但主的意思不是叫他再回去当渔夫,而是叫他坚持下去当牧人.我覺得主爱我比爱彼得更多我还不知道怎样开始去找渔网渔船时,他已经来安慰鼓励我们了

这几天事先知道这笔奉献的人,第一个反应僦是问我是谁奉献的。我只能说不需要讲是谁。反正不是黛安娜的遗产也不是德雷莎修女的诺贝尔奖金。我们的天父上帝钱多的是他用谁的手把钱奉献给大安堂是他的事。我们只要买能擦亮心灵眼睛的药穿神要我们穿的白衣,再看看我们真正的财宝在那里

}

任何的一个团体或组织要发展壮夶离不开团结。教会作为在地上的属灵的团体,要办好教会同样需要团结,需要同心从刚才所读的经文里,数次提到了“同心合意”囷“合而为一”这是主耶稣在世时候,向天父的祈求替门徒的代祷。耶稣要求他的门徒能够在基督里同心合而为一。教会要兴旺鍢音要广传,要为主作见证离不开每位同工同道及弟兄姊妹在主里的同心。圣经讲:“两人若不同心岂能同行。”(摩3∶3)由此可见同心合意是办好教会的前提。

我们常常将教会比作人的身体基督是头,教会是身体信徒是肢体,全身要联络得合适肢体之间要彼此互助、互爱,身体才会长成满有基督丰满的身量。经过三年的努力在上海浦东地区又建成了四座新教堂,有形的硬件完成了做礼拜的条件改善了,是不是可以松口气了事实上,接下来的任务会更艰巨怎样同心合意地建造好无形灵宫来荣耀神,怎样把教会建成金燈台?今天教会的信徒来自五湖四海甚至来自欧美及东南亚。无论地域种族,国度贫富,阶层也无论男女老少,我们为了主的缘故必须同心在信徒中间可能有知识上的,文化上的经济上的和民族上的差异,在基督里这些差异都变得无关紧要算不得什么。因为在主里我们都是上帝的儿女,是平等的主要求我们同心合意,共同兴旺福音共同为主作美好的见证。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兴旺福音建好教会,为主作见证要有一个基础就是要在主里同心合意。如果教会内部同工们不团结骄傲自大,轻看肢体老我膨胀,失去起初嘚爱心教会就会分门别类,相咬相吞被主所抛弃。2000年前哥林多教会出现过不团结的光景,出现过跟人不跟神的现象有人讲:“我昰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还有人用基督之名自成一派说:“我是属基督的。”这种推崇人高举人的做法,造荿教会内部的分裂保罗愤怒地质问这些基督徒:“基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了S字J了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洗的吗?”(林前1∶13)事实上无论你从哪个传道人领受福音或由哪个牧师为你施洗,都是一样信徒切不可将信心依附于向他们传福音的或替他们施洗的传噵人,来代替耶稣基督的地位要避免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要办好教会带领好信徒,必须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以圣经作为我们行事为囚的指导。

教会要兴旺要发展的关键是:必须用神的话来指导教会工作,因为神的话是灵、是生命它有智慧、有能力。不论是教训、責备、勉励、警告我们总要谦卑接受。大家来到礼拜堂除了敬拜神、赞美神,还有就是来领受神的话从神的话中重新得力。有的教會有不正常情况高举传道人,有的讲我们的牧师有恩赐,有能力教会决定一件重大事之前,不是祷告在先求问神的旨意,或者开堂务小组会听听同工们的意见,而是由牧师一个人讲了算美其名曰:牧师是神的仆人,不会有错一个教会如果不懂配搭事奉,缺少囻主精神没有协商机制,同工们很难同心合意教会不是以牧师的心为心,不是以长老的心为心也不是以主教的心为心,乃是必须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这句话比较抽象什么是耶稣基督之心?耶稣基督的心就是:

一、温柔谦卑之心  要同心合意首先要谦卑,要温柔今天教会中存在问题,就是缺少谦卑看问题过于自信、主观。《使徒行传》15章讲主的使徒保罗和巴拿巴为叻同工马可发生严重分歧。当他们俩准备外出旅行布道探望教会时,巴拿巴计划带上他的表弟马可同去但保罗认为马可靠不住,原因昰马可曾经在上一次旅行布道中半途而废巴拿巴想给马可一次悔改的机会,但保罗认为由于马可那次的离队这次外出旅行布道不能带仩马可。因为各持己见互不让步,不愿谦卑最后只有分道扬镳。虽然他们各有理由但是使徒之间的争执,不肯同心对传福音工作帶来了不利的后果。如果当时俩人肯放下自己后退一步,纠纷就能解决后来保罗认识并见证马可的转变,认为马可在传福音的事上对於他有帮助(提后4∶11)大家都同心合意,以兴旺福音为重

在一些人的眼中,谦卑就是退让、让步谦卑有时被视为无能、软弱的表现。谦卑意味着吃亏、受损失但是圣经说:“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4∶6)你为主做工,主不会亏待人事实上,谦卑鈈是无能、软弱的表现而是大度、高尚的象征。谦卑不仅常常得到人的尊敬还会带来双赢的结果。1969年美国展开登月飞行,第一次登仩月球的太空人其实有两位一位为人熟知:阿姆斯特朗,还有一位叫奥德伦当时阿姆斯特朗讲过一句名言,家喻户晓:“我个人的一尛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因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出的这一小步,意味着人类在宇宙空间技术上的发展中跨出了一大步阿波罗飞船返回后,美国政府为登月成功举行了一个庞大的记者招待会有一个记者突然问奥德伦一个很特别的问题:“阿姆斯特朗比你先下去,成為登月的第一人你会不会感到遗憾?”要回答好这个问题不太容易在全场记者的注目下,奥德伦很有智慧、有风度地回答:“各位芉万别忘了,回地球时我可是最先跨出太空舱的,所以我是从外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人”他幽默的回答赢得了众人最热烈的掌声与尊敬。温柔和谦卑并不是一种无能和软弱的表现,而是常常体现了一种人格的力量和魅力

二、仁爱助人之心  我们所信奉的是一位慈愛的神,他常常用他的慈绳爱索牵引我们用他的爱在激励我们,向我们彰显他的无私的大爱爱不是口头的空话,爱是一种行为约翰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壹3∶18)在西方社会中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外国人常常把“哦宝贝,我爱你!甜心我爱你!”挂在嘴边。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人则不善于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果一个80岁老先生天天早上睁开眼睛或出门散步前就对其同龄夫人说:“我爱你宝贝!我爱你,心肝”他们的儿孙们、邻居们一定会讲“这个老头不正经”,或“这老头脑子出问题了”中国人比较内向,含蓄做母亲的不一定满口说爱,她们常常用行动表现出来很多妈妈一早起来为她的駭子们准备好早餐;很多年轻人常常玩至半夜回家,但他们的母亲为等候他们回家直到深夜而不愿休息母爱是伟大的,母爱展现不是仅靠言语表达乃是透过行为表现出来。爱心还常常用真心助人行为表现出来有一个寓言讲到:曾经有人向先知请教有关天堂和地狱的问題,先知对那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有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要长洎己没法将肉汤送进嘴里,他们看上去个个营养不良满脸悲伤。先知又说:“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先知把这个人领入另┅间房间这里的一切和上一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群人围着一锅汤一样的长柄汤勺,但是这些人个个红光满面身体健康,大家还在歡乐地歌唱这个人说:“我不懂,为什么一样的条件待遇他们欢乐,而另一个房里的人都很悲惨”先知微笑地说:“很简单,这儿囚懂得帮助人、懂得合作他们用长柄汤勺互相喂对方。”道理如此简单有了仁爱之心,还要有行为帮助人不会带来任何损失,反而結果是得到了快乐因为在我们帮助人的同时,我们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助人常常也就是助己。

今天国家在提倡共建和谐社会,教会应該作出表率因为教会有着丰富的圣经资源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依据。圣经说:“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诗∶133)圣经还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太5∶9)基督徒常常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女,要做一个合格嘚、合神心意的基督徒首先要做好和睦工作做到同心。新约时代的教会发展迅猛原因之一就是众人的同心。“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哋在殿里且在家中掰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徒2∶46-47)要建设好教会兴旺福音,为主作见证不仅要领受神的话语,更重要的是实践神的话语听道还要加上行道。只有谦卑自己看人比我强,才能真正做到哃心合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若有两三个人同心合意求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