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怎么看地图寻找道路路标

有一位聪明的年轻朋友对我说:沙教授我很难信仰宗教。因为我不相信神或上帝的存在

我说道:佛教不要你相信任何的神或上蒂。你只要相信自己的苦恼自己能解决僦是了佛教就是教你如何解决自己的苦恼,进而帮助别人解决苦恼

他沉吟一会,问我说:那观世音菩萨是谁你有见过观世音菩萨吗?你没有见过怎么会知道他的存在?

我说:观世音菩萨就是我

他睁大了眼睛,呆住了

过了一会儿,我微笑的说:其实观世音菩萨也昰你也是他。只要我们发了大慈大悲的心那就是观世音菩萨。我们礼拜观世音菩萨其实是礼拜一切众生所发的大慈大悲的心啊!

他欣喜地说:我懂了。我懂了

这些年来,我在美国任大学教授研究及教授电脑科学。常常接触到许多年轻人发觉很多人都对佛教有兴趣,但是却都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有许多错误的见解。这篇短文就是写给那些想要认识佛教、想要多了解佛教基本教义的知识分子

本文嘚目的是希望所有读者能对佛教有正确的认识。能体认到佛教的平等、伟大、与它的不尚迷信更希望有部分读者能因此而对佛理产生兴趣,生起信心进而能依教奉行。那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了

本文是解释最基本的佛理,较偏重在“大乘佛教”的思想虽然是基本的佛理,本文尽量写的浅显但也不是太简单的。读者若能从头至尾读完本文就已经是难得了。保证会有收获读者若能正确的领悟到本文所述的道理。那就是更难得了那必是多生多世以来听闻佛法的人,有大善根有大智慧。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啊!我必会对他鞠躬致敬无論如何,假如有任何读者因为本文而得到些喜悦的心得请与我和众人分享。能分享到别人的喜悦乃人生的一大乐事啊。

首先我们要叻解佛教的“佛”是什么?佛不是神或是所谓的上帝。佛教视所有的神为“众生”视造物主“上帝”的想法为人类自创的虚妄。佛是┅个“阶位”佛位代表了这个人已经得到了无上的智慧、觉悟、与自在,此人无任何的烦恼和疑惑他视众生以完全的平等和慈悲。即昰得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在这三千年间,释迦牟尼是已证到佛的果位的人而释迦牟尼佛在成佛后以无限的大慈大悲,宣講此教义因此这佛陀的教育,就谓之为佛教

佛教中最美妙之处就是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我们众生的心绝对可以成就完全的覺悟与自在佛的智慧德性我们已然具足。这就是所谓的: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在任何其他的宗教中一个凡人都无法成为他们至高無上的神或上帝。上帝是上帝人是人。尽管有所谓的上帝爱人但是凡人永远无法成为所谓的上帝。只有佛教才可以如此地平等因为眾生平等,因为众生与我们自己有生生世世的恩惠我们尊重每一个人,当然就尊重一切的好神所以,佛教徒绝对尊敬任何宗教或民间信仰的神明这尊敬是来自于“众生平等”。

总而言之释迦牟尼是成佛的人。佛教是他成佛后对众生的教育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我这篇短文就是想要叙述他教育的精髓所在每一个佛教行者都尊敬老师:释迦牟尼佛。都会尽量理解他的道理遵照着他的方法,往成佛的蕗上大步向前

“菩萨”也是阶位,这是在成佛修行道路路标上各种阶位的总称简单言之,可将菩萨当作佛法修行的先进者至于大家聑熟能详的文殊、普贤、观世音、地藏菩萨等。这些都是已接近成佛的大菩萨们各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对我们而言闻道有先后。所有嘚菩萨们都是我们尊敬的老师

另外一个佛教与其他宗教不同之处,是在于它对智慧的特别重视所有的宗教都重视感性的信仰。信仰主信仰神,以求得喜乐平安确实是的。没有信仰又何来宗教呢但是佛教更重视的是智慧。佛教认为喜乐平安不是建立在神的恩惠或囚的迷信上,而是根源在自己对人生对事物的了解与觉悟。那就是智慧这智慧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觉悟大家看文殊菩萨的造像,常常是手持宝剑这宝剑就代表了智慧的锋利。如同维摩经所言“以智慧剑破烦恼贼”

普通人会以为智慧是建筑在理性之上。但在佛敎的智慧是超越感性和理性理性思维仅是得到智慧的起始过程。在一个阶段后就要抛弃理性思维想想看,我们最以为傲的思维力我們从亘古以来,利用它发展了工具、工艺、科学等我们每个人从小以来,利用它学习了逻辑、比较、推演、分类它告诉我们方是方、圓是圆、零是零、一是一、从A and B 推演到 C or D。但是它却是我们读书人获得无上究竟智慧的阻碍。(下文会叙述)因为世俗的智慧无盖括佛教嘚智慧,所以佛教用“般若”来指智慧

我们也绝对不可以轻视理性思维,它让我们理解到佛教的伟大、有理知道了佛教的没有迷信。對佛教的修行产生信心但是要“体悟”到觉悟的智慧(般若)。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会成为我们的阻碍之一 这原因有许多层面。基本仩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是不自觉地利用经验法则是从经验中寻找,推理和判断。举例而言有一个人生长在热带非洲的偏僻草原上。我們如何向他解释“巧克力、香草、草莓三色冰淇淋”的滋味呢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冰更没有尝过冰淇淋、巧克力,等所以只能用他已知有限的事物,作出譬喻让他思维、推理。但是但是无论他如何的推理、思维,他也无法真正地体认到究竟的滋菋

我们最根本的心(又叫作佛性、真如、如来藏等)是超越我们的经验法则。是无法用思维来“究竟”获得的但是我们初学者是没有資格不用“思维”去理解佛理的。虽然不能利用思维去得到究竟的佛性但是它可以帮助我们趋近佛性。除了思维外同时我们需要利用佛所教的修行方法,(下文有介绍六度波罗蜜)用来超越我们习以为常的执著、我想、妄想、分别。

现在让我们来学习佛教的最基本的敎义—缘起性空看看我们逻辑思维对了解此甚深意义的必要,与将来可能的困难大家就会了解我的意思了。当要理解“缘起”时我們的逻辑思维是必要的。同样地逻辑思维对基本的性空,也是必要的但是到了深层的性空时,逻辑思维反而成了阻碍那时,我们必須进入不思不想的定境中才能让自己本有的智慧油然而生。这种般若智慧是语言文字所无法表述的

佛经中云:“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缘起的“缘“这个字经过两千年的中华文化,已经有太多衍生的意义了甚至抹上了罗曼蒂克的色彩。让我们用简单的英文来还愿原“万法因缘生“的意思吧请看下文。

前句英文解释是不是讲得很清楚呢我们中国人,如我般从小讀中文书。读了千本书但是为了求快,常会粗看、略看、速看而不细细体会每一个字,所以我有时反而喜欢看看英文版的书籍,从逐字推敲中会有许多柳暗花明的喜悦。

在此强调一下“法”的意思在佛教里“法”指的是世间一切的事物,现象不论大小,有形无形心内心外,总称都叫“法”

我们看到周围有些人,很执著、很自以为是甚至到了愚痴的地步。那常常是他们不懂缘起的道理有囚对政治执著,有人对宗教狂热总是认为我对你错:“我的神最灵,可以带我上天堂你的神是假的,信了他你就下地狱”其实所有嘚事物都是缘份而起,连我们信仰的宗教也是缘份想想看一个人若生长在伊朗,他极可能是信仰伊斯兰教怎么可能会信仰基督教?其咜地区亦然我们没有道理说信仰某一个宗教,或某一个神才是对得,才能上天堂这在佛教的“缘起“的观照下,都是无稽之谈建議大家把心胸放大,放开不要执著于任何所谓的“真理“。一切都是“缘起“就算是佛教自己也说佛教在人世会有“成住坏空“。多叻解缘起的道理我们才会多体谅,多慈悲多平等,多洒脱;

*世事皆无常妄想起执著

因为从缘起才能了解到“无常”。从“无常”財会了解到“苦”的由来从“苦”的感受才会了解到“我”的执著。体认到从“无我”中才能得到解脱

在大智度论中,讲到長老摩訶迦葉入涅磐前嘱咐诸人的话说的多么动人啊:“說一切有為法,因緣生故無常;本無今有已有還無故無常。因緣生故無常無常故苦,苦故無我無我故,有智者不應著我我所;若著我我所得無量憂愁苦惱。一切世界中心應厭求離欲。”

我们再多解释缘起的道理囚与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互相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错综复杂互相影响。所有宇宙一切事物的关系错综复杂,互相影响只要有一環有所改变,一切连锁改变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是非我们的智力所能臆度。我们只能用简单的例子来解释了

第一个例子可用股市来举。股票的波动就是相互影响今年2007年8月初开始,全球股市大跌起因是一家法国公司抽回了投资美国的钱。害怕美国的次级房贷的信用危機结果,连锁反应全世界的股市大跌一发不可收拾。

另一个譬喻是著名的蝴蝶飞舞我的老家在江苏南通的如皋。当地以花木著名蝴蝶很多。假若在当地有一个蝴蝶飞舞这微小的气流变化,会如同多米诺骨牌般影响到全球的气象。在现今任何超级电脑都无法实时嘚精微预测此连锁反应唯有证到佛菩萨的能力,才能看清楚所有的因缘结果

就是因为一切的事物都是因缘所生,在无数无量的因缘中只要要有一因,或一缘有了变化就会连锁反应的影响到一切的事物。所以从本质来看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都是不可能一直不變的而我们却总希望“好事”一直“有”。是一成不变 所以就起了攀缘心的执著。在无常之下这念念的妄想、分别、攀缘、执著心,就成了苦恼的大本营我们身在其中,而不可自拔

在大乘起信论中说到:“謂當觀世間一切諸法生滅不停。以無常故苦苦故无我。應觀過去法如夢現在法如電。未來法如雲、、、、觀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皆因無明熏習力故受於無量身心大苦。現在未來亦復如是無邊無限難出難度常在其中不能覺察。甚為可愍”

这缘起的道理非常重要,我们要在这一生中无时无刻都要思维它,用它来关照世堺的万象万物自己的心情变化,要一层一层的抽丝拨茧探寻真谛。如此这般最后就会知道了一切万法,了无所得一切都是我们的妄想执著的“攀缘“心。一切都是我们反应外界“六尘”而起的分别虚妄心

在有些寺院的晚课中会念到一句无常偈。大家再晚上时多念幾遍吧“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忏悔!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缘起性空是佛教智慧的根本

因为万法因缘生,万法本身并没有常有的自性是无常的。没有办法能取、能著所以谓之为“空”。在这缘起的基础下接下来就昰了解及亲证最重要的“性空”的道理。性空的道理太伟大太精深了。有各种不同的层面

金刚经的名言,讲的多么深刻感人常使人感动的流泪。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当我们能看开些不执著后,我们的智慧才能油然而生

佛经的話是多么的美啊!所以我们看看佛经的原文。在圆觉经开头时释迦牟尼佛告诉文殊菩萨的话讲得很清楚。其中“四大”是指“地水火风”即是构成物体的基本元素等。“六尘”是指“色、声、香、味、触、法”即是我们感官和意识(“眼、耳、鼻、舌、身、意”)所能起作用的事相。他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Φ华及第二月。”六尘映照在我们感官意识的影子我们以为是本心,是的就如同一双生病的眼睛。看到了虚妄的花影和重叠的月亮

佛接着说:“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由于我们将虚妄看作真实执著于“有”,而起种种念头在心ロ意造业。反转无尽生死轮转。我们姑且言之这虚妄执著叫做无明。这只是个名字罢了没有实体。所有的无明他来时无所从来,詓时无所从去如同梦来梦醒。了无所得

让我来举些简单的例子吧。看看我们的心思喜怒哀乐是多么的容易被外界六尘所影响啊。这個过程叫做五蕴:色、受、想、行、识就如同你父亲的一个怒脸(外相叫“色”),你的眼睛接“受”了这影像这影像在你的记忆、經验中马上起了对应(“想”)。然后产生了善恶分别的意志或身口意的种子、动作(行)这些种子是如同奔流的波能般,寄存在“识”里由于这些生生世世所造的种子的推波助澜,我们妄想有了分别、认识、和执著如此这般,流转不停

看看下面的些词汇。这些词彙本性是空的我们的妄想执著去分别了他们,甚至会产生各种对立的染念和恶业

举例当“成吉思汗”映入了眼帘。有人想到他是民族嘚英雄有人想到他是灭族、杀人如麻的屠夫。有人想到他娶了上百个老婆有人想到了功名如尘土、只是一梦。有人想到因果报应历曆不爽。有人想到了蒙古族的衰落有人想到了现在的蒙古。有人想到了中国“中国”这词又会让人起了无数的念头。有人想到了分裂有人想到了合并。有人想到了新疆有人想到了台湾。想到了日本美国,历史石油,中东如树状般的爆炸,再接下去就太多、呔多了。我们的思绪如波浪般无尽的滚动着。一瞬间起了无数的念头也种下了无数的种子在心田里。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是性空的

我們的修行就是要让思绪静下来。

许多人都读过甚至会背诵玄奘法师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就是智慧“般若波罗蜜多”就昰到彼岸(解脱)的智慧。现在请大家再好好读读不懂是正常。说懂了是骗自己似懂非懂是进步。唯有超越“懂”才是真“懂”懂峩说的话吗? 可千万别说你懂。这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啊。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鈈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昰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奣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这一段金玉良言值得我们一生去体会。记得我在中學时寻寻觅觅想要从各种

学说中找到解脱的方法。结果看到了这句“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猝然心跳如遭电击。这不正是所谓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吗我们一直寻寻觅觅。总是希望外面有个神奇的东西能解救我们。其实自己嘚问题自己造自己的问题自己解。答案一直在我们的心中啊

*其实都是切合时机的方便

“佛说四十二章经”是在中国最早翻译出的佛經之一。其中有句话是多么的深刻啊:佛说“视涅槃,如昼夕寤”涅槃是成佛后的寂灭境界,是所有学佛人生生世世所追寻的境界泹是佛却说涅槃应该被看作是从梦中醒来罢了。其本质是空的这就如同心经所说的“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是同样的道理

在这么哆“空、空、空、。。”下难道修行、佛法都是空吗?我们到底怎么看待修行呢怎么看待佛法呢?

当我女儿生病时要打针吃药,為了她能康复只好骗她说针不痛,药不苦当我教学生学问时,为了吸引学生学习不仅是要循序渐进,更要招数百出以让学生能完荿学习目标为目的。都是苦口婆心啊释迦牟尼是个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医生世人多称他为无上医王。佛法就是药就是他的苦口婆心。药是治病的不是目的。

当我们得寒病时应该服用温补的药。而当我们得热病时却应该服用清凉去火的药。说某药是正确的实为错誤只能说某药治此病是正确的。佛陀的所有教育就是治众生的药让我们诚实的面对面自己。我们众生的病多在执著于“乐”执著于“有”,执著于“常”执著于“我”。所以佛才说苦、空、无常、无我。生什麽病就要吃什麽药。

我们凡夫俗子在无始来的颠倒妄想苦恼中现在最需要的药就是要了解:苦、空、无常、无我。等我们有本事能消去“我”的执著后或许那时我们反而对“空”有了执著。要治此病就要用另外一付药。那就是“苦、空、无常、无我”皆空对所有诸法都要无所执著。连自己最珍贵的佛法亦无执著。“无执著”也无执著“无执著也无执著”亦无执著。就如同两个镜子中间有一蜡烛在镜中显现无穷多的烛影。这无穷多的烛影就好潒无穷多的幻像执著。要从外到内一层层的拨开解脱最后,再无所灭恍然大悟,一切都不过是镜中的幻像罢了

读读大智度论中的话語。讲到佛为何说“无常”其实无常是药!是对治我们病的良药。我们须明了诸法的真实性体是非常非无常的“問曰:若無常不實,佛何以說無常答曰:佛隨眾生所應而說法,佛破常顛倒故說無常;以人不知不信後世故,說心去後世上生天上,罪福業因緣百千萬劫不失。是對治悉檀非第一義悉檀。諸法實相非常非無常。佛亦處處說諸法空諸法空中亦無無常。以是故說世間無常是邪見是故名為法空。

涅槃、佛性、诸法实相是存在的是有的。但是我们不能想它是有一旦有“有“的想法,就落入了对立的两边见所以要鈈证而证,不有而有

其实我再三考虑到底要不要讲得那么深?对一般人而言他们常常会喜欢有一个简单的准则去遵守。“上帝”的想法最简单了!有了上帝的想法后“人们好是因为上帝的恩典。人们苦是因为上帝的试验人们是上帝的仆人。就照着上帝的话去做就是叻”只要人们真的信上帝,这是个不错的好方法因为可以谦卑。但是只要有了一丝的怀疑,这方法就不灵了所以我总是鼓励所有信上帝的朋友们,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信仰否则苦恼是不会减少的。对于不同意上帝概念的人而言如我般,每在电视电影上看到中古时候两军对垒厮杀前夕,两方总要祷告上帝的恩典以打胜仗,就不禁觉得可笑又可叹了

我觉得对看本文的许多知识青年而言,加了一點的深度和挑战我相信还是必要的。

*中道是正路 – 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在佛教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它是龙树菩萨所说的:“从众缘苼法我说即是空,但为假名字亦是中道义”。这句话太重要了太重要了。以做人处事而言我们要本着空,作着有(假名)这才昰正确的中道。

到此我们已经学了很多了问各位一个问题。到底佛教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佛教讲缘起性空的道理既然什麽都是“涳”,既然“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还有什麽好“作”的好像佛教是个非常消极的宗教。

错了佛教的教义是教人积极的。积极箌超越我们对消极和积极的认知

讲几个切身的例子,就恨容易清楚这个道理我们从小都应该会发觉到:紧张常会导致表现失常。不仅茬课业上如此台上表演如此,也在和喜欢的异性初次讲话时如此这紧张从何而来?是从心中有得失心而来有欲望而来。当没有了患嘚患失的想法反而表现的好。所谓“无欲则刚”就是这个道理。金刚经讲的“无住而生心”更是讲的透彻啊! 当我们没有自私,执著得失,我们生出的心才能真正的广大平等,进取

若学佛的人消极,那是他着了偏见:执著于自以为是的“空”也就是光有了“無住”而没有了“生心”。那是一潭死水这偏见是释迦牟尼佛所再三申斥的。假如佛教修行者真如一潭死水般我想我们也不会学佛了。佛教也不会在中国开花结果了中国人重视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正是与佛教,尤其是与大乘佛教的教义相通真正的佛敎行者是伟大的,无私的 佛教里的“菩萨”们都是伟大的精进修佛的行者。所以值得我们顶礼和学习

我们要努力,但是要随缘--- 努力仩进,慈悲济世

*以无得失心作而无作,是真修行

大乘起信论讲完前面所述的“观缘起性空”后话锋一转。讲如何生心修行、进而救濟一切苦海众生请读下文。 “如是觀已生決定智起廣大悲發大勇猛立大誓願。願令我心離諸顛倒斷諸分別親近一切諸佛菩薩。頂禮供養恭敬讚歎聽聞正法如說修行。盡未來際無有休息以無量方便拔濟一切苦海眾生。令住涅槃第一義樂作是願已於一切時。隨己堪能修行自利利他之行行住坐臥常勤觀察應作不應作。”

这就是修行从缘起性空的教导中,修行成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在修行嘚过程中,要依照自己的弱点来突破佛教中的六度波罗蜜:六种到彼案的方法。就是最好的修行依归法则那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般若(智慧)”。我们首先要看清自己的缺点然后就知道这六种修行的方法是很有道理的。这六度要同时并行才最有功效

布施:我们平常总是想要“得”,所以要练习“给”

持戒:我们平常总是想要“放”,所以要练习“收”

忍辱:我们平常总是想偠“争”,所以要练习“忍”

精进:我们平常总是想要“懒”,所以要练习“进”

禅定:我们平常总是“散心”,所以要练习“定心“

般若(智慧):我们平常总是耍小聪明,所以要学习解脱的智慧

喜欢多作研究的人,可到网上查看“大智度论”从卷十一以后,囿对六度精彩而详尽的解释

总而言之,布施能度悭贪持戒能度毁犯,忍辱能度嗔恚精进能度懈怠,禅定能度散乱般若能度愚痴。這六度是“药”众生据此修行,必能改正缺点离苦得乐,往成佛之路前进千万不要把药用错了地方。千万不要用布施来求人天福报那就是舍本逐末,完全违背佛教之本意了

佛教绝对重视“戒律“。不要以为什么都是空的就可以不要戒律。佛教行者可以不深懂佛悝但是绝对要遵行佛教相应的戒条。身口意乱七八糟的人就会被吸引到了恶道。到了恶道后听闻佛法,如实修行的机会就少之又少叻

对一般人而言,我们要守的是最基本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滥饮酒这戒律不仅是要身口奉行,更要心意遵荇直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那就是得到戒的真意了。

一个身口意放纵的人很容易迷失自己。一旦得意灯红酒绿,目中无人一旦夨意,怨天尤人铤而走险。放纵的人常会心中多贪多嗔,多欲、多痴其面相、气质皆岁心而改变。善人必不喜与之交往习气相近嘚人自然常在一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同落入粪坑,不能自拔真是可悲、可叹啊。

我常觉得“物以类聚”真的有理人与人的相遇相知就如同磁铁般的神奇,好人自然就会和好人在一起种善因,自会结好缘你的一个微笑,常会带动你周围人的微笑反之亦然。峩们不要怨天尤人感觉总是没有人帮助自己、没有人体贴自己、感觉自己尽是烦恼、没有快乐。其实自己的问题是自己造的。自己的問题还是要自己解决没有人能替你解决的。苦从心中生还从心中灭。让我们从我们自身作起吧!

常怀帮助人的心自会有人帮助你。

瑺怀体贴人的心自会有人体贴你。

常怀知足的心快乐自然会相随。

常怀智慧的心烦恼自然会理清。

我的这篇短文没有讲到释迦牟胒的成佛故事。那可是非常的感人也没有讲到佛教的名相定义。例如何谓大乘佛教?小乘佛教何谓四圣缔?十二缘起 何谓阿赖耶識?末那识何谓四悉檀?五时八教何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三十七道品何谓十信?十住┿行?十回向十地?也没有介绍与我们特别有缘的大菩萨们:文殊、普贤、观世音、地藏菩萨等这些佛教行者的大智、大行、大慈、夶愿,就算是尽宇宙也赞叹不完

这篇短文也没有简介佛教在中国的各大宗派。例如天台、净土、禅宗、华严、律宗、唯识等。这些不哃的修学的法门无所谓高低深浅。都是佛教法门是各位将来深入佛教时,依着各位的习性及缘份有所拣择而深入学习的法门。

此文吔没有探讨各种不同的缘起观所谓的业感缘起、阿赖耶缘起、如来藏缘起、法界缘起等。这些不同的缘起关是在试图用语言文字来解釋甚深义理。例如:生死从何而来开始的无明从何而来?佛性与烦恼的关系为何等等。其实我在“方便”部分已经讲了:我们必须对佛法有正确的认识佛法是“药”。切莫执著于“药”如果我们众生妄想用语言文字、逻辑思惟来描述究竟真如的境界。那都是片面的描述比瞎子摸象还要模糊。瞎子至少还摸到了象而这种用语言文字,经验法则推理的是不究竟的。只要切实修行佛法到了一定的境界后,这些问题都会清楚明了的

大家现在可以在网上查到许多的资料。例如般若文海站: 。还有整个佛典大藏经现在都可以从网上丅载例如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啊

许多法师的讲经mp3档案,可以在佛陀教育基金会网站上找到: 网络是个学佛嘚好工具。希望大家多多利用

佛法对我的恩惠太大了。以我而言年轻时为了要了解人活着的意义。读了许多书对佛教有兴趣是从读金刚经开始,由衷赞叹它“性空”道理所以决定要从佛陀的教育中,了解人生后来,经过了许多的事有苦有乐。苦多过乐吧在许哆年的迷惘中,抓不住人生的轨迹也抓不到浩瀚佛法的脉络。但仍然坚持走下去即使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也不肯放弃。一直到有緣看了明末清初藕益大师的“佛说阿弥陀佛经要解“才知道弥陀净土的浩瀚殊圣。也才从藕益大师的著作中接触到了天台宗。从天台宗的判教下才得以窥探无尽佛法宝藏的次序与条里。而得到了些益处现在心也比较柔软了。知道了这路要如何走下去确定了将来去阿弥陀佛的净土继续修行。

*佛教是佛的教育也是宗教

本文谈论佛教的基本教义。好像是做人处事的准则般没有任何的形式仪轨。是嘚!“心法”很重要但是,形式也不可以忽略儒家重视“礼 ”, 也是一样的道理在佛教里,我们强调要“理”“事”圆融这才是Φ道。

佛教既然是在人间流传的宗教自然有其仪轨和形式。然而千万不要以为那些仪轨形式就是佛教。那就大错特错了

现在来解释┅下一般人以为的佛教。看看他们在佛教中的位置如何

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基本因果的观念是绝对正确的。虽然失之于简单但是这与因缘的观念是一致的。任何的“果”都需要因也需要缘。这些缘亦是其他许多因缘所生层层叠叠,无穷无尽千万不要以為任何“果”都是一“因”所成。例如以为只要吃的有营养,我就健康忘了有其他众多的因素相加相成。所以因果道理是正确,但昰我们要从全面的因缘来看因果才比较准确

佛教中有句话,可作为我们一生的圭臬:“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有智慧的人是注重“因”的培养而没智慧的人却只是在乎结果是什么。假如我们已经尽力了又何必在意结果是什么能?但是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尽力了

茬此我要很认真的问每一个读者:何谓善?何谓恶有人说佛教是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到底何谓善恶呢希望读者能好恏想想这问题。这问题是非常的深啊

2.烧香拜佛。大部份的老百姓都只知道烧香拜佛或许有人会问烧香拜佛是不是佛教?

烧香拜佛若昰以尊敬佛菩萨的心礼拜以忏悔的心礼拜,以随喜的心礼拜以无所得的心礼拜,才是与佛菩萨契合的正确礼拜

假如心中不“香”,燒再大再高的香也是枉然假如心中不慈悲喜舍,磕再多再久的头也是徒然

金刚经说得好:“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鈈能见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身为佛教徒,最高兴的就是能到佛寺中看看、转转与法师们谈谈佛法。上次在苏州报国寺内印光祖师的关房内面对着印光祖师写的“死”字,与某法师谈印光谈佛法,许久不歇实乃人生之一大快倳啊。

还有前次到北京房山区的云居寺那是一个大部分北京人都不太清楚地地方。除了拜见佛祖舍利外云居寺更存有“石刻佛教大藏經”。不禁让我热泪盈眶这上万片的大石板,刻满了工工整整地佛经这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鐫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都是无名的僧人的努力啊用他们的生命来延续佛的法身慧命啊。

然而身为佛教徒,最难过的事就是看到一些新興的风景名胜区盖了些富丽堂皇的庙宇。没有真正的出家人驻锡倒是常有所谓的“财神”像。不伦不类在这些场所里,好像把神佛當作可以贿赂的天上官员“你给我发财,我给你分红“岂不令人痛心。这种在贪欲中不能自拔的贿赂不要说佛菩萨摇头,就算是人間的善官或天上的善神,也是会叹息的啊!求神拜佛可别忘了最基本的“因果”的道理啊。没有因那能有果呢?

*佛法要“信解行證”三皈依。

佛教的兴衰与所有世间事物一样是有其时代性的。在兴盛时期会出现许多的祖师大德他们都是对佛法有着充分的“信解行证“。他们的身教、言教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中国佛教最兴盛的时期,是南北朝及隋、唐时中国佛教的各个宗派都是奠基于那時。假如有读者自认为是满聪明的人不妨读读当时天台智者大师的著作,应该会有所体会吧!后到明末清初又有不少大师出现,例如藕益、莲池、憨山等大师另人叹为观止。直到20世纪民国之后在社会动荡,世局混乱下佛法又开始复兴了。散失的佛经得以收集、印荇给社会大众安定的力量。出了不少真修行的大师例如,印光、弘一、虚云、太虚、来果等,不可胜数

同时,也有不少读书人开始研究佛学把佛教当作学问来作。读书人喜欢分别、比较后又喜欢搞怀疑、考据等。就好像一个不爱吃辣的人没有事做,却去怀疑、考据说麻婆豆腐是不是麻婆所作的从此考据中,麻婆豆腐的滋味是否有所增减呢又如同去怀疑、考据“四物汤”是否出自东汉名医張仲景之手?而不去研究此汤药是否可为补血调经的主方那些体质的人适用?那些体质的人不适用经过了二千年来的广泛使用,为什麼四物汤有用不在药理上、生化上作研究,而在无关紧要的名相上花精神这种庸人自扰,岂不害人害己

建议所有的读书人若要学佛,就要切切实实地“信、解、行、证”经过些对佛教的了解后,假若觉得有所投缘有所感动,除了更进一步学习外就要生起对佛的感恩心、对佛法的信心、和对传法僧侣的尊敬心。如此这般真学佛人都应该至少自在佛前先“忏悔”后、行“三皈依”、 随后“发愿”,再“回向” 这整个过程,不是形式而是内心对自己的承诺。

* 忏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一、皈依佛。要以佛为终生的典范 (role model)见亿万富豪、总统、国王,如见朝露一笑置之。

二、皈依法见华严、阿含、般若、方等、法華、涅槃诸三藏十二部佛经,爱不释手解文字相,行大乘门证无上智。

三、皈依僧见古往今来出家法师,如见良师益友护持其道場。鼓励其修行赞叹其传法。

* 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 迴向受皈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有情 速往無量光佛剎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我们尊敬出家的师父(比丘、比丘尼)们。他们不僅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他们也是佛法的传扬者。没有了他们的传扬佛教就如一潭死水。套句现代的词汇我们在家的学佛人好像是业余選手。他们就好像是职业选手和教练般他们是将生命投进去佛教事业,他们没有退休的说法一直奉献到死。

我们在家居士绝对不要批評任何出家师父僧团有僧团自己的规矩、戒律。我们护持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便利修行、教育、和传法。但是绝对不可鉯说三道四有意或无意的破坏了僧团的和谐和名誉。

* 谈佛性(真如、如来藏)的有无梦人说痴?

民国以来倒是也有些读书人,在佛悝上有些有趣的争论举例而言:到底真如、佛性(如来藏)是空、还是不空?是有、还是没有听起来好像是个大问题。其实我们问此問题一定要小心要知道到底是问什么?否则会沦于“莫名其妙”!就好像在我的电脑科学专业里有人问到“若用整数线性规划,来解決调度的问题此算法是否为NP-Complete”。所有学电脑科学的人会听的莫名其妙。因为问此问题的人显然是不了解,何谓NP-Completeness!

再回头看看我们真洳佛性“空、有”的问题若对“空、有”在此的定义模糊不清。要如何能趋近答案呢我们普通所谓的“空”是指“因缘所生法”的虚妄空。但是佛性、如来藏已经不是因缘所生法。所以这里的空并非普通认为的空。

例如在佛经(胜鬘经)里讲“空”如来藏是指任何嘚迷惑烦恼都无法改变真如、佛性虽然烦恼能缠住它却无法与它和合。所以起信论说:“空者一切烦恼无始以来不相应故”。因此甴于此空,我们的修行才有希望即使无始以来我们被烦恼所缠。我们本具的佛性、如来藏仍然是湛然光明。没有丝毫改变

或许有人會认为,既然佛经上说如来藏不为烦恼所缠那它一定是“有”了、一定有这个东西存在。否则就没有意义说它不被烦恼所缠!这又是陷叺了我们的经验法则的推论是的,佛经上明白的说真如佛性是常住不变的但是这可不是我们所平常认为的“有”。想想看烦恼其实是無体的就好像幻念般。幻念所缠之物是不需要有体的!对我们学佛的人而言,绝对要确认佛性是常存的、是不变的即使这“常存”嘚概念是依照我们有限的经验法则而来的。无论如何我们确信这清净佛性是常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要努力证得它

证得它后,会发觉什麽呢会恍然大悟了什么呢?这就是谈到佛经上说的“不空”如来藏的意思是指我们的佛性已经具足了恒河沙般多的不思议佛功德法。这与普通所想的“不空”还是有差别的由于我们的佛性、如来藏是光明无量,能踏破尽虚空的黑暗它已经具足不思议无限功德智慧,所以我们不需外求只应内寻!

讲了这些微细难测的道理,不知有没有读者看到本文,自己无始以来争辩之心又起其实佛敎是最和平的宗教。因为它以缘起性空为理以方便为度。虽有追求但不强求我只能说:你对我也对,你错我也错对错两遗忘,遗忘吔要空泯然无一言,道尽天涯路

这类介绍文章是最难写的。因为写地浅了会让读者错以为佛法粗浅。写地深了或会让读者觉得佛法艰涩。在此我想用的方式是浅入而深出希望读者从此篇文章能生起对佛教更大的好奇心,进而阅读相关的书籍或到网上多查资料,叻解其伟大精深的教义最重要的还是身体力行。以得到清净、平安、慈悲、智慧和快乐

我们学习佛教,就是要利用所学的体认来看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用此思维任何事物的真谛。前几天我太太问我认为佛教怎么看待进化论?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有些宗教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深恶痛绝。因为进化论推翻了上帝造现代人的故事更不要说在几千年前造人的荒谬。

佛教认为人只是六道众生的┅种而已不管两腿走路、或四腿走路,不管尾巴长、或尾巴短不管是眼睛敏锐、还是耳朵灵敏。不管是畜牲、现代人、古代人、或猿囚等等都是众生。在根本上都有相同的佛性在佛性上都是平等的。进化论解释在一个时间段内众生是如何地适应环境而生物学及考古学发觉许多物种的生成然后灭绝。这些科学都是在讨论众生的表相佛教讨论的不是众生表相,而是众生的烦恼迷惑、平等心性和一切事物的根本意趣。这根本意趣即是一切事物的因缘生法和一切事物的成住坏空。很多人越学现代科学越觉得佛法的伟大就以“成住壞空”的道理而言。进化论可以解释物种在自然环境中的“成住”生物考古学不是能看出物种确实有“坏空”吗?

而从现代DNA的研究更昰对我们人类启发了佛教平等的意义。虽然我们与老鼠的“表相“差别很大但是在DNA上我们与老鼠的差别却是很小。我们人类有什么资格洎大、高傲呢

近年来对现代人类,共同祖先的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刚好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论肤色、语言、习惯、风俗、宗教,其实我们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啊!所以这一切的科学发展更让我们赞叹佛教的道理!当然,执著于任何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執著想要用进化论的适者生存去解释世间所有的现象事物就是偏见了。我们应多思索“缘起性空“的道理才更切机于解决我们自身的烦惱问题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因为他的循循教导我们能知道路路标要如何走,才能离苦得乐顶礼诸佛、诸菩萨摩诃萨,他们的慈悲、智慧、行愿给了我们最好的榜样顶礼从古至今的诸祖师、大德们。 因为他们的弘扬传法延续了如此美好的佛法的彗命。才能引导我們走向解脱的道路路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路路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