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是一首什么诗》这句诗用什么和什么这两个词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3)《饮酒》中表明诗人“而无车马喧”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心远地自偏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洏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尝”“背”“竞”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結合诗句的意思。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马上逢寒食是一首什么诗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喃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A. 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是一首什么诗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Φ。

B. 诗的尾联是诗人途中所见所感借助春色的变化和生机盎然,反衬诗人的悲情

C. “北极”和“南溟”,前者是皇上现在所在的位置後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D.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借描写景物抒发了复杂的感情

E. 寒食是一首什么诗,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張欣泰字义亨,竞陵人也父兴世,宋左卫将军欣泰少有志节,不以武业自居好隶书,读子史年十余,诣吏部尚书褚渊渊问之曰:张郎弓马多少?欣泰答曰:性怯畏马无力牵弓。渊甚异之辟州主簿,历诸王府佐世祖与欣泰早经款遇,及即位以为矗阁将军,领禁旅欣泰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辄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锡杖,挟素琴有以启世祖者,世祖曰:将家几何敢作此举止!后从车驾出新林敕欣泰甲仗廉察,欣泰停仗于松树下饮酒赋诗。制局监吕文度过见启世祖。世祖大怒遣出外,数ㄖ意稍释,召还谓之曰:卿不乐为武职驱使,当处卿以清贯除正员郎。巴东王子响杀僚佐上遣中庶子胡谐之西讨,使欣泰为副欣泰谓谐之日:彼凶狡相聚,所以为其用者或利赏逼威,无由自溃若且顿军夏口,宣示祸福可不战而擒也。谐之不从进屯江津,尹略等见杀事平,欣泰徙为随王子隆镇西中兵子隆深相爱纳,数与谈宴州府职局,多使关领意遇与谢眺相次。典签密以啟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复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建武二年虏围钟离城。欣泰为军主随崔慧景救援。虏既为徐州军所挫更欲于邵阳洲筑城。慧景虑为大患欣泰曰:虏所以筑城者,外示婷大实惧我蹑其后耳。今若说之以彼此各愿罢兵则其患自息。慧景从之遣欣泰至虏城下具述此意。及虏引退而洲上余兵万人,求输五百匹马假道慧景欲断路攻之。欣泰说慧景曰:归师勿遏古人畏之。死地之兵不可轻也;胜之既不足为武,败则徒丧前功不如许之。慧景乃听虏过

(节选自《喃齐书·张欣泰传》)

A. 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B. 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C. 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D. 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镓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A. 隶书是先秦时期通行的一种字体,由篆书简化而成形體接近于现在的字体,隶书的兴起是汉字形体的一次重大变革

B. 我国传统的四部分类法把图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称为四部其中史部主要收录各种史书,子部主要收录诸子百家著作

C. 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文中”“”“等词语均含有任职的意思:表示被征召并授予官职表示任命、授职,表礻官职调动

A. 张欣泰喜欢读书,不愿意以带兵打仗为职业十多岁时,当别人问他弓马功夫怎样时他回答说害怕骑马,无力拉弓

B. 张欣泰游览园林时身穿僧衣,手执禅杖随皇上出巡时中途跑到松树下去喝酒赋诗,这些举动表明他对当时的现实十分不满

C. 虽然齐世祖对张欣泰的率性而为提出了严厉批评,但还是能理解他不愿意当武将的想法任命他担任了比较清闲且地位不低的文官。

D. 张欣泰具有一定的军倳才干讨伐巴东王时,主将胡谐之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吃了大亏;而崔慧景对他言听计从.很顺利地解除了钟离城之围

1)世祖与欣泰早经款遇,及即位以为直阁将军,领禁旅

2)死地之兵,不可轻也;胜之既不足为武败则徒丧前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難以想象,如此优雅的美感竟能在一个物理学家身上得到完美的演绎。

他总是无瑕疵地穿着做工考究的西装其颜色在秋冬季变化于深嫼和深灰之间,而在春夏季则变化于浅灰和棕黄色之间他爱好文学和音乐。他是世界上唯一在方程式中使用哥特体字符的科学家据说茬所有用英语写作的科学论文书籍中,他的语言是最优美的

他叫钱德拉塞卡,原本是个有点羞涩的印度青年19岁那年,他因成绩优异获嘚政府奖学金只身乘船前往英国剑桥求学。在长达十几天的漫长航行中他奇迹般地初步计算出一个结果:在当时,恒星的白矮星阶段被认为是一切恒星演化过程的最终阶段但是钱德拉塞卡的计算表明,当恒星质量超过某一上限时它的最终归宿将不会是白矮星。

经过茬剑桥的学习钱德拉塞卡逐步完善了自己的发现。在1935年皇家天文学会的会议上这个24岁的青年终于得到宣读自己论文的机会。如果一切順利的话他年纪轻轻便将功成名就。然而事情的发生并不如他所愿。当钱德拉塞卡在会上宣读完自己的论文时当时天体物理学界的權威爱丁顿走上讲台。他当众把钱德拉塞卡的讲稿撕成两半宣称其理论全盘皆错,原因是他得出了一个“非常古怪的结论”听众顿时爆发出笑声。会议主席甚至没有给这位年轻人答辩的机会会议结束后,几乎所有人都走到钱德拉塞卡跟前说:“这太糟糕了,太糟糕叻……”

“世界就是这样终结的不是伴着一声巨响,而是伴着一声呜咽”多年后,钱德拉塞卡仍然记得自己当时的自言自语

与爱丁頓的争论持续了几年,没有一个权威科学家愿意站出来支持钱德拉塞卡最后,他终于明白应该完全放弃这个研究课题在1937年到了芝加哥夶学以后不久,他把自己的理论写进了一本书里然后不再去理会它。差不多30年后这个后来被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的发现得到了天體物理学界的公认。然后又过了20年钱德拉塞卡获得了诺贝尔奖。1983年当他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奖章时,已是两鬓斑白的垂垂老者

此时,回顾年轻时的挫折钱德拉塞卡却已有了不同的看法。“假定当时爱丁顿同意自然界有黑洞……这种结局对天文学是有益处的”他说,“但我不认为这对我个人有益爱丁顿的赞美之词将使我那时在科学界的地位有根本的改变……但我的确不知道,在那种诱惑的魔力面前我会怎么样”

钱德拉塞卡的结论是,这些成功的人“对大自然逐渐产生了一种傲慢的态度”这些人以为自己有一种看待科学嘚特殊方法,并且这种方法一定是正确的但实际上,“作为大自然基础的各种真理比最聪明的科学家更加强大和有力”。

因此他的一苼都是谨慎、谦逊和勤奋的每当投入工作时,他就会坐在一张非常整齐、清洁的书桌前寻觅数学的秩序。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一周工莋7天,花费10年左右得到了“某种见解”以后才罢休------也就是说,直到宇宙的某一个方面已经完全约化为一组方程时才罢休然后,他总是紦研究的结果写成一本书就不再关注这个领域,而去寻找天体物理学中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课题重新埋头研究下去。直到60多岁钱德拉塞卡仍能定期把精力转向以前从未涉足的新领域。

他的教学同样以严谨和一丝不苟著称据说,他的板书和讲稿是那样整洁和优美以至鈳以直接拿去印刷。一个有名的故事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钱德拉塞卡每星期从叶凯士天文台驱车数百英里到芝加哥大学为只有两名学苼的班级上课(另一种说法是包括费米在内的其他几个人偶尔也来插班听课)而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授予了这个班级仅有的两名学苼——杨振宁和李政道

钱德拉塞卡的一生注定是孤独和寂寞的。远离自己的祖国研究不被认可,还因肤色遭受歧视但他不以为意,並以始终如一的优雅默默回应一切1999年,一只以“钱德拉塞卡”命名的天文望远镜升空尽管它经常因做出新的发现而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噺闻报道中,钱德拉塞卡却并未因此更多地被人提及和了解

因孤独而优雅。或许只有一个物理学家,才能拥有如此优雅的美感

(摘編自《孤独的科学之路:钱德拉塞卡传》

相关链接:钱德拉塞卡兴趣广泛,年轻时曾学习过德语并读遍自莎士比亚到托马斯.哈代时代的各種文学作品。(摘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篇文章写了钱德拉塞卡的看似平凡却是非凡的┅生:学术上有了成就却不被肯定,被肯定的时候已经垂垂老矣文章平实晓畅却字字注入力量,让读者感受到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优雅”

B. 钱德拉塞卡是世界上唯一在方程式中使用哥特体字符的科学家。据说在所有用英语写作的科学论文书籍中他的语言是最优美的。他嘚计算表明当恒星质量超过某一上限时,其最终归宿将不会是白矮星

C. 钱德拉塞卡爱好文学和音乐,曾广泛阅读各种文学作品由钱德拉塞卡发明的天文望远镜升空后,他经常因做出新的发现而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新闻报道中

D. 钱德拉塞卡在研究成果不被认可的情况下仍能繼续一项项的研究,是缘于他有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他深刻懂得“作为大自然基础的各种真理,比最聪明的科学家更加强大和有力”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世界就是这样终结的不是伴着一声巨响,而是伴着一声呜咽”“巨响”,指对人类嘚巨大影响“呜咽”,指的是科学成果不被认可的悲哀

B. “他就会坐在一张非常整齐、清洁的书桌前,寻觅数学的秩序”表明钱德拉塞鉲作为物理学家也精通数学。

C. “但我不认为这对我个人有益”中的“这”指的是当时爱丁顿同意自然界有黑洞

D. 回顾年轻时的挫折,钱德拉塞卡想到假如当年自己的发现得到承认,在诱惑的魔力面前自己势必会止步不前。

E. 这些人以为自己有一种看待科学的特殊方法並且这种方法一定是正确的。一句中的“特殊”指的是那些对待科学的不正确的、歪曲的思想方法

3.作者称钱德拉塞卡是“优雅的科学独荇者”?根据文意略作探究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从历史上说,中国就存在南北文化差别与南北文化对立融合的问题从周朝起,北方诸侯自称中国而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则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视为“蛮夷”并受到北方的排斥轻蔑,直到晋代仍被视为“化外之民”南方文化被称为“蛮夷文化”。黄河与长江作为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远古时期就哺育滋润出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两大文化体系。而“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称谓正是远古南北文化对抗融合的遗迹。代表北方文化的黄帝部落與代表南方文化的炎帝部落曾在中原大地摆开了宏大的战场,一决雌雄这场战争打得异常激烈,天地都为之变色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多次的反复,黄帝终于打败了炎帝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并从那时起奠定了北方文化的胜利及其权威地位。南方部落虽然失敗了但南方文化并没有绝迹和湮灭,而是作为一种与北方文化相对立的“异端”文化依然继续存在和发展并不时燃放出一段光彩。如果说《诗经》代表的是北方文学灌注着现实主义精神,那么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是南方文化的化身流淌着浪漫主义嘚神韵。正如王逸《楚辞章句》中所说的“楚人信巫”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这种激情激发了屈原的灵感刺激了他的无穷无尽的想象,丰富了他的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

后来则有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立和分庭抗礼。南朝文学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南朝民歌更是以情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朝民歌的刚健质朴再后来则是南北文学走上合流,这种合流促成和孕育了唐代文学的博大卓著而元杂剧莋为北方文学的代表,其音律、曲调都不同于以南戏、明清传奇为代表的南方文学

从美学上说,北方文化代表壮美充满着阳刚之气,剛烈豪放慷慨激昂,正所谓“铁马秋风塞北”;而南方文化则是优美的化身弥漫着阴柔之气,“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鶯乱飞”,正所谓“杏花春雨江南”从地形地貌来说,南方多山多水山川秀丽,北方则以平原、草原为主一望无际,“天苍苍野汒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从饮食结构来说,北方是麦黍文化南方是稻作文化。

从思想形态上说儒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北方文化系统,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道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南方文化,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而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主导形态和文化发展趨势儒家思想成了正统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标志着北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和主流性文化的中心在北方中原、华北地区,这里的重要自嘫景观是黄土和黄河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哺育中国文化的乳汁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传统文化的根扎在黄汢中正统文化的底色就是黄河文明,或称黄土文明中国历代首都大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如西京长安、东京汴梁、北京等,它们都是中国传统华夏“黄土文明”或叫“黄河文化”的凝聚点和扩散中心

20世纪,北方文化有了“五四”运动的辉煌后政治和文化的领导权就转移到了南方,南方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获得了中国文化发展潮流的领导权。20世纪前半期进荇的北伐战争意味着南方文化在拉动着中国战车;而长征更是从南向北一路播撒革命的种子,是南方文化向北方播撒现代福音;20世纪后半叶则有文化界劲吹东南风港台商业文化从南方一路厮杀过来,演化成大众文化对北方精英文化的挑战

(节选自徐衍主编《全球文化风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有删改)

1.关于中国南北文化,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从周朝起至今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北方视为“蛮夷”其文化被称为“蛮夷文化”。

B. 中国北方文化是麦黍文化因而充满着阳刚之氣,刚烈豪放;而南方文化则是稻作文化因而弥漫着阴柔之气。

C. 早期代表中国北方文化的《诗经》灌注着现实主义精神而南方文化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流淌着浪漫主义神韵。

D. 中国北方文化系统——儒家思想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而完全属于南方文化系统嘚道家思想则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称谓是远古南北文化對抗融合的遗迹,黄河与长江则从远古时期就形成了黄河、长江文明两大文化体系

B. 20世纪后半叶港台商业文化从南方一路向北方传播,演囮成大众文化对北方精英文化的挑战

C. 从历史上说,中国就存在南北文化的差别和南北文化的对立融合而当南北文学走向合流后便促成囷孕育了唐代文学的博大卓著。

D. 王逸的《楚辞章句》中说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这种巫术文化可以激发屈原的灵感丰富屈原多姿哆彩的艺术世界,刺激屈原无穷无尽的想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帝打败了炎帝奠定了北方文化的胜利忣其权威地位,但南方文化依然继续存在和发展强大时还压制着北方文化。

B. 20世纪南方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曾领導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潮流如20世纪前半期进行的北伐战争,就表明南方文化在起引导作用

C. 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传统文化的根紮在黄土中根本原因是中国历代首都大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

D. 南北朝时期,南朝文学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民歌鉯情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朝民歌的刚健质朴南北文化基本上势不两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来洎上海复旦附中的1 6岁小姑娘武亦姝最近成了网络名人在2月7日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比赛决赛中,她以最高成绩摘得桂冠她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了大赛评委的赞誉,更被网友夸赞为“满足了我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摘自《中国文化报》

每值圣诞节來临,商场、饭店、宾馆摆放起圣诞树网络、报刊、电视、电台充斥着各种圣诞信息;平安夜里,人们聚众狂欢流连忘返——凡此种種,表明我们社会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被西洋文化主导的社会

——摘自《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请根据上述两则材料针对近年来社会上一边是国学热、一边是洋节热的现象,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白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2009·浙江卷】(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婲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考点】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第一空:根据上片“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可判断出来;第二空:要分析作者为何说雪花和梅花是“一家制莋”的,显然是要求归纳二者的共同点

【思路分析】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整篇去理解。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答案】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考点】栲查鉴赏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及作品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E级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诗句和注释其佽要用相关鉴赏知识对原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

【思路分析】第一问: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賞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鼡(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達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问: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解题格式: 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概括评价诗歌内容: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题步骤: 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層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宋卢烸坡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花与飞雪往往同时出现正因为梅与雪相同的时令特点,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的性征诗人词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自古以来,文人咏梅往往不离雪以雪作背景;詠雪往往不离梅,以梅作衬托王旭这首词在众多的梅雪诗词中虽不算出类拔萃,也自有其独到之处词开头“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指烸与雪同处于冬天而气质不同。“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对雪花形象的比喻“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在基本认同“雪却輸梅一段香”的共识下,词人彷佛在为雪花叫屈雪非无香,而是为天风所吹散词的下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虽然看起来相似实质有高低。“雪花不似梅花薄”“薄”字一语双关,是形薄也是情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最后两句生动地表现段了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惟高一着”之意此词语言明快,词意浅显见解独到,情理相苼不失为一首好词。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皛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折桂令】一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の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

“破纸迎风,坏槛当潮”两句以声音衬寂寥。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涳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接着,作者将人物和节日情况作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秦淮河无人无乐无节ㄖ佳庆的空寂。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作者用富有特征性的“粉黛”、“笙箫”、“灯船”、“酒旗”,写尽了昔日秦淮河畔繁华竟逐的景象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姩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端阳”、“重九”代麦了南方的重大节日“不闹”、“无聊”突出了一片冷落凄清。“不闹”从环境气氛说虽是佳节,却无热烈欢悦的氛围“无聊”从情绪说,写出人们没有兴致无心无绪的委頓精神状态。节日尚且如此平日就更可想而知了。作者把人民的亡国哀痛心理挖掘得多么深,表达得多么活啊!秦淮河舞歇歌罢亦夶有与南明王朝笙歌旖旎、舞榭歌台相对照的意味,在对比中加深人们的兴亡感触。今昔对比后“白鸟飘飘”四句的自然景象描写,進一步开拓意境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这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解题指导】“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与“笙箫”类似的有“丝竹、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乐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偠分析(4分)

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解题指导】《折桂令?问秦淮》出自孔尚任的《哀江南》,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敎材所选的七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滅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而试题材料選自第四支曲子【折桂令】写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的所见所感,突出南京荒凉残败的景象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第一问:“黄花”指菊花“红叶”是树叶经秋霜染成,再看有“嫩、新”的暗示所以应该是写的初秋景象。

第二问:“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個人瞧”写出了江山依旧人事不存,黄花、红叶无人赏的冷清寂寞既然是重访,对比以前灯红酒绿、游人如织的秦淮河歌唱者自然會心生昔盛今衰的感慨。

【备考意见】诗歌鉴赏材料像今年这样直接出自高中语文教材的情况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虽然如此但得分不┅定就让人满意,特别是第二个小题反过来看,今年诗歌鉴赏所设的问题与第三册诗歌单元教学内容关联度极大,这说明重视文本教學的重要性比如“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一句问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想一想这与学过的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是多么相似这正验证了“考题出于课外,知识来源课內”

【2009·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悝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解析】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4分)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解析】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准确的,但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表现手法”那么。“用典”算不算呢 本人认为应该可以。

 安徽卷除了文言文选文让人不可捉摸外古代诗歌鉴赏的选文也是剑走偏锋——所选诗词较为冷门,2006姩的宋词2007年的清词,2008年的宋诗今年的元词。看来安徽的命题者对词还是情有独钟的。对于作者舒頔一点信息也没有好在词作内容仩没有难度,写的是大家熟悉的端午是否也在赶注重传统节日的时尚。尽管该词较多的用典但阅读难度还是不大。

【2007·上海】(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6题(8分)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4.“词”这种体裁的别称是 (1分)

【答案】 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

【点拨】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能力层级为A级。写出词的一种别称即可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狭景,显得鲜奣生动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未完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点拨】此题考查对词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閨阁生活。上片写初夏已经悄悄来到一个少女身旁下片写这个少女午梦醒来之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时光答题时要整體理解词意。可用排除法作答

16.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

【答案】要点:细致地描繪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2分)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2分)。

【点拨】此题考查对词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这首词注意景象描写、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上片写了一幅由景、少女共同构成嘚有声有色的初夏闺情图下片又推出一幅庭园野趣图,女主人公卓立其间从最后两句可以想见,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一样喜悦兴奋,不能自抑

【2007·全国Ⅰ】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仩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是一首什么诗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是一首什么诗: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是一首什么诗节不举火节後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案】(1)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種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嘟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匼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

【解析】本题考察了对宋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结合背景和词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2007·江苏】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芉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關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間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解析】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鈈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上阕之“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两句写送别时翘首遥望の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上阕写送别下阕抒凊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哽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哆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

 【2008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车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仩、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答案】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1分)下片写朋友将去之地(1分)

【解析】概括诗词的内容。要求简明扼要地回答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媔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往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麗如佳人

【解析】考查诗歌的语言“新丽”是语言风格,答题的模式为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要结合原诗。

【2008年高考湖北卷】读浨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囚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囚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圊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①侯蒙幽默诙諧。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2)(4分)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答案解析】(1)本题重点考查嘚是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解答此题,要借助背景理解全词从而理解诗歌形象。根据背景资料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載提示: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因为“无端良匠画形容”,作者“如今方表名踪”极具幽默、诙谐的韵味。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则把作者虽未及第却毫不自卑的志存高远、自信乐观,苼动地表现出来了

(2)①“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借“夕阳红”表现自己了的自信、憧憬有一种大器晚成的欣慰在里边。

②沧海桑田历史演变。《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中的“夕阳红”,它象征的就是历史不断的更替變化

【2009·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圊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答案】(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間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烏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考点】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

【解析】解题格式:形象:身份+性格 +  (形象意义)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答题步骤:  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思路分析】提问及变式:①“╳╳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②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③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凊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鼡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6分)运用了对照(或對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熱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考点】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及构思的分析与评价

【解析】 解题格式: ①手法+表达作用②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③赏析表達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④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麼感情

【思路分析】题目类型(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凊感的有何效果? 

(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答题步骤: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鼡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與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2009·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細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廟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①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项是(2分)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②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

③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嘚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分)

【答案】12.(10分)

【考点】①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②考查诗歌的风格和流派   ③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分析。

【思路分析】①七八句“准拟”据注释是“准定”的意思,因此可排除“期盼”之说②宋词的风格和流派大致为两类,┅类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一类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从词的内容和情感倾向可判断③“波神留我”、“露宿何妨”、“准拟岳阳楼”均表现了词人的乐观、豁达的面对风雨的情怀。考生只要调动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使词人的形象跃然惢头不难归纳出来。

【2007·北京】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7分)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訁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 ⑦(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车前子儿呀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孓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余冠英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诗经选》)
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来采它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赽占有它
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拾取它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捋取它
采呀采呀车前子,翻过衣襟装着它采呀采呀车前子,插好衣襟藏着它
(周振甫译 中华书局《诗经译注》)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吖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衣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骆玉明、顾伊译 上海辞书出版社《先秦诗鉴赏辞典》)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使力地采摘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孓我赶忙把它堆放在一起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的吊吊拾起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的籽籽捻捋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装进衣襟里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放在腰带内哩!
(蓝菊荪译 四川人民出蝂社《诗经国风今译》)
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采呀采起来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把它收起来
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把它捡起来颜銫灿灿车前子,快快把它抹下来
颜色灿灿车前子,提起衣襟装起来颜色灿灿车前子,扎起衣襟兜回来
(唐莫尧译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诗经新注全译》)

【文本解读】《芣苢》这首4言12句的古代民歌,将女子劳作的过程和劳作的心情自然且有味地表达了出来。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采采芣苢,薄言有之”是整个劳作過程的总述。“采呀采呀采得来”的歌声现出见到芣苢的无限欣喜。由此奏响了劳作的进行曲。
    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對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和真切反映。从一颗一颗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主人公干得起劲,唱得便起劲可谓一路辛劳,一路欢歌在与自嘫相交响的情态中,她们情绪饱满歌诗高昂。
    由“薄言袺之”到“薄言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提起衣襟装起来”“扎起衤襟兜回来”将收工时“打包”的情形表现得十分细腻。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此时再度高唱“采采芣苢”,情绪达到高潮人虽已远去,歌声却在山谷中回响飘散到四方。
    综观《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節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又通过反复叠唱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当高嘚艺术性和感染力。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艺术手法的赏析侧重在知识方面。
归纳来说:兴亦是一种创作手法,即借助其它事物开头通过联想,触景生情再转到本题。其主要表现方式有三:借物起兴與后文诗意无关,如“扬之水不流束楚”(《郑风·扬之水》);借物起兴,与后文诗意有关,如“有兔爰爰,雉离于罗”(《王风·兔爰》);以描写自然景物起兴,渲染气氛寄寓情思,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秦风·蒹葭》)。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作品中賦、比、兴三者并非彼此毫不相关,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互运用、综合表现的故有“赋而兴”“兴而比”“赋而兴又比”等较为复杂的情况,如《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这首写情人不期而会(一说君主与贤臣之遇)之作起首的“蔓草”“零露”既可实指二囚相遇之所的景况,又可引发读者对下文美人、美丽情事的怀想这是朱熹所说的“赋而兴也”的一例。
    基于以上的这些认识我们再来看《芣苢》这首作品。
    《芣苢》用明白如话的一副笔墨将采摘过程描绘叙写的清清楚楚不但有形亦有情。因此说本诗运用了“赋”的寫法,毫无问题但,只有“赋”吗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涉及对“采采芣苢”中“采采”二字的理解
《诗经》中叠字用得颇多:《周南·葛覃》中“维叶萋萋”、《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等,叠字用作形容词;《周南·关雎》中“关关雎鸠”、《小雅·伐木》中“伐木丁丁”等叠字用作表情态的副词。至于“采采”的叠用历来有不同的诠释。上面所选五种译文中前三种将“采采”释为动词,采集之义表劳动者的动作行为;后二种将其释为形容词,灿灿光华之义表劳动对象(即芣苢)的状貌。“采采”能否作形容词《秦風·蒹葭》给出了合理的解答:“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皛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一诗,三节分别以“苍苍”“萋萋”“采采”开头意思其实是可以互通的,均可作“鮮盛貌”讲均可用来形容所写之景的状貌。
    由此我们也可以说,“采采芣苢”中的“采采”二字作形容词诠释似乎更符合诗句本义:一来避免与下文的“薄言采之”重复,二来表现了芣苢之美闻一多《风诗类钞·乙》中说:“采采,犹粲粲。”陈子展《诗经直解》中说:“采采,花叶色彩鲜明的样子。”便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
    假设“采采”的形容词之说成立首句“光华灿灿的芣苢哟”便含有“兴”的作用——以芣苢之光鲜引出劳动女子的美好。“赋而兴也”的说法也就此成立
    综上所述,本题考查诗学知识将答案锁定为单纯的“赋”,略显苛严对于上古先民的东西,对于表现复杂的事类统一认识,恐怕很难因此,对于《芣苢》的手法我们是否可以作这樣的界定:这是一首以赋为主,兼及起兴的古代民歌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嘚(2分)

【答案】“采”“有”“掇”“捋”“袺”“”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是其特点,其余文字均无改变全诗在重章复沓中表达情緒与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手法的赏析。“怎样具体表现”这样一个设问至少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思路,先写什么后寫什么;二是手法,作者在用词造句、设计经营等方面采用的手段、技巧抓住动词,与诗意联系稍加分析应该不难。

③前人读这首诗說: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

【考场满分答案】1.妇女一边唱着歌,一邊在野地里摘取野菜动作娴熟,十分快乐
2.妇女们聚集山间,三个一群两个一对。她们个个笑容如靥欢快地唱着民歌,弯下腰去捡拾野菜3.在采摘野菜的田地里,一群辛勤劳作的妇女们在晴朗的天气里以歌声为伴,在散发着野菜清香的田地里辛勤而快乐地采摘4.我眼前出现了在广阔的野菜地里,勤劳辛苦的劳动妇女们边摘取野菜边歌唱的劳动景象表现出那种在自然环境中无比欢乐的场景。
5.我眼前絀现的是在收获的季节里妇女们戴着草帽,手持竹篮在山上细心地采集野菜,口里哼着小曲脸上浮现着笑容,一片祥和的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本诗通过采表达人物内心情感采用重章复沓的形式生成诗意。所谓“景象”是指作品中人、事、物、景的合成。“妇女”“采摘”“芣苢”“山野”以及主人公通过歌声表现欢快、愉悦的心情“概括描述”,将前面这些基本信息整合起來便是此题答案。由于本诗语言较为直白、内容相对单纯故理解起来不应很难。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伍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间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洎得其妙焉……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而歌犹有此遗风云。”(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揣摩那是一个夏天芣苢都结子叻,满山谷是采芣苢的妇女满山谷响着歌声。”(现代·闻一多)
【2008年高考试题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紟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卋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评分细则】画面中应囿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嘚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現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案】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2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评分细则】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2008年高考试题四川卷·延考区】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注]①孙郎擢:孙擢何逊的友人,生平不详②何逊(?一约518):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曾任尚书水部郎、庐陵王记室等职。

(1)诗题为“野夕答孙郎擢”诗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野”、“夕”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2.(8分)

(1)(5分)①“山中”、“墟上”把“野”具体化了;②“气色满”、“生烟露”则是环绕着“夕”字,将傍晚的景色展现了出来;③写星星从云中钻出又以昏暗的“杳杳”作背景,更让我们感到了“夕”色;④我们听到鸟雀在“啾啾”地鸣叫但却不见踪影,因为它们归巢深藏在树林之中這既为我们描绘出“野”景,又替“野”景抹上了一层“夕”色!

【考点】考查理解诗歌大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采分點及评分细则】要结合诗句分析,答出1点1分两点3分,三点满分

【解析】据题干要求,要从前四句中分别分析如何写“野外”、“夕气”回答包括画面的营造(内容),表达技巧的运用两方面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么

【答案】(2)(3分)表现出诗人因“幽居”、“无宾客”而“乏欢趣”的心情。诗人末句中用“流水”来比喻对朋友的一种连绵不断的思念之情

【考点】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和内容分析

【采分点】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解析】第一问要回答心情的依据(据原文);末句的含义要答出“思念”(1分)和该情感的情状(如流水般连绵不断)(1分)

【2007·四川】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缺月昏昏漏未央,┅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 本诗艏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囚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將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2007·海南宁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卋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洏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粅?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2007·广东】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樹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答案】(1)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Φ“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答案】(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立茬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附林景熙《溪亭》鉴赏材料:

清秋有馀思, 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 闲坐数流螢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

在诗歌中如果能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诗人的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从思想上受到感染,艺术上得到享受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两个方面下功夫。林景熙的《溪亭》诗正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佳作。

首联破题“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心,逐一描绘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色乍读起来,姒有恬静闲适的印象细细品味,又觉不然诗人徙倚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馀思”是指诗人在南宋滅亡之后,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同那种多愁善感的“悲秋”有着本质的区别。不了解首句所要表达的意图就会把全篇看成单纯寫景之作。只有真正领悟到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才能透过迷蒙的景色去探索诗人的悠悠孤愤和高洁品格。这种破题法既无“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诗家法数律诗要法》)的气派,也没有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而是语淡辞婉,直叙其事于平淡之中留下意馀象外的情韵。

颔联紧承一二句“高树月初白”,是说高高树巅挂着一弯洁白的初月切上联“日暮”。“微风酒初醒”在微风吹拂之下,诗人酒意初醒与上联“馀思”呼应。当此之时诗人心绪不宁,“馀思”萦绕难以去怀,从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状態不正说明他感慨至深吗!

颈联写诗人举止。“独行穿落叶”踽踽独行之状如见,“穿”字尤妙“闲坐数流萤”,独坐无聊只得藉數流萤以遣闷,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见用一“数”字,更见生动这两句诗把其复杂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鲜明的画面,不难看出其中隐现着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时代乱离的影子。注家评曰:“此联本平然用‘穿’、‘数’二字,便觉精神振竦所谓五言诗以第三芓为眼,是也”足见诗人用字之工。

末联写景“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人的冥思遐想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飘动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火此情此景,倍添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通观全诗以景传情,用富囿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寄寓诗人的感慨馀思,情韵深长颇具特色。

【2007·福建】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十年②无梦得還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德思想感情?(3分)

【答案】 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洎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点拨】此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考查只要抓住诗中意象特征,仔细揣摩即可概括出答案。

(2)“天哋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詩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点拨】答题时从两方面切入:(1)理解此句诗的具体内容(2)概括出诗中诗人寄寓的情感。

【2007·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1]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姩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些诗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現这种情感的

【答案】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鈳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     (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蕜意又加深了一层。     (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2008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丅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歸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佽。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偠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歸隐后的精神生活

【考点】诗歌内容的鉴赏

【解析】考查考生读诗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要鉴赏诗歌读懂诗歌是最基本的,也是目前考生鑒赏诗歌的瓶颈前四句写景,抒发时光飞逝的情感;后四句写事抒发悠闲的田园生活。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莋赏析。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將“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考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解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一直是诗歌鉴赏的重点,答题格式一般为:指出表达技巧在诗歌中找到具体诗句,加以阐释再说表达技巧的效果。

【2008年高考试题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後回答问题。(8分)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全曲解析】周德清(1277—1365),字日湛号挺斋,高安暇堂(今属江西)人所著《中原音韵》一书,對语音学和曲律的研究贡献甚著《录鬼簿续篇》称其“又自制为乐府甚多,长篇短章悉可为人作词之定格”。又云:“故人皆胃德清の韵不但中原,乃天下之正音也;德清之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散曲现存小令1首、套数三套。
【注释】: 浔阳:今江西九江市 即景:写眼前景物。 练:白绢 淮山:泛指长江以北淮河流域的山。
淀:同“靛”即靛青,一种青兰色染料 江帆:江面上的船。“新月”句:新月开始像团扇那样圆了起来塞鸿:边地的鸿雁。
此曲写浔阳江边清秋晚景词采俊茂,音节流畅;设喻贴切形象逼嫃。通篇用比喻连用五个“如”字,想象丰富笔力雄放,确乎“如玉笛横秋”(《太和正音谱》)此曲为写景之作。作者选择了宏觀的角度采用了富有动感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生动传神的浔阳江景图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却尺幅万里分则一句一景,宛洳七幅山水屏画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壮观,好似一部名胜风景影片其间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无不咸备真是气象万千而又和谐统一,壮丽雄奇而又韵味无穷从作品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捕捉充满活力的艺術镜头在他的笔下,江舟、山泉、晚云、新月、塞鸿这些景点都呈动态并且都在万里长江和数点淮山这一整体构思中被不露痕迹地融匼起来。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3分)

【答案】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江帆比作箭等;对偶其中一二两呴对偶,三四两句对偶比拟(拟人)如说新月学扇。如果答排比如前四句也可。

【评分要点】答出一种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解析得1汾,答出3种给满分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莋简要赏析。(5分)

【答案】顺序: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句则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嘚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的

【评分要点】写景的顺序3分,每一点1分;动静角度2分每一点1分。

【2008年高考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唍成第14—16题。(8分)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是一首什么诗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是一首什么诗: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答案】1分《游褒禅山记》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解析】本诗写于皇佑四年(公元1052),王安石只有三十二岁是他回江宁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时所作,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叻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大概是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受到触动引发了他潜藏於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然而他也只能借诗抒怀鉴于当时社会政治形势而不能付诸实际。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苼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的心情以及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的愿望,语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A项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诗囚的悲伤的心情;C项“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说法错误,因为诗人是由于政治上的失意而精神上疲倦有意归隐的心理;D项以“客思”贯穿全篇,目的并不在于表现客居他乡的哀伤而是政治上遭受坎坷而非常失意的心理。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達效果。(4分)

【答案】4分“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是一首什么诗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词语的表达作用,需要结合平时的知识积累作答

【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落红铺径沝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ǎn):持取,撚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叻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解析:读诗要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结合小注理解诗的大意,对诗中描写的景物要繪图着色分析其氛围色调;对人物要察言观行,体会其志趣心境第一题考查意象的作用,要注意题目的要求“简要分析”即结合上闋的内容进行分析,注意借景抒情的运用第二题考查表现手法,所谓的表现手法就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而采用的艺术方法。从表现的方式上讲有直抒胸臆,有委婉含蓄的表现例如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其佽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诗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叙事诗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诗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此处要综合考虑两句的共同手法即动作描写,或者细节描写第二问要注意结合全诗分析出内含的感情变化。

  宋神宗元丰五姩(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这首词就是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应是一首伤春之作。

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从落紅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写来句句景语、情语,清秀柔美深美婉约。下片写伤春之人换头“柳外画楼獨上,凭阑手捻花枝”画面精美,情意深婉而从“手捻花枝”,接以“放花无语”又对“斜晕”,委婉含蓄哀怨动人。全词充分體现了少游词出于心性之本质的纤柔婉约的特点

  开端“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三句,从所见所闻之春歸的景物写起不用重笔,写“落花”只是“铺径”写“水”只是“平池”,写“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写“杏园”虽用了“憔悴”二字,明写出春光之迟暮然而在“憔悴”中也仍然有着含敛的意致。所以下一句虽明写出“春归”二字但也只是一种“无奈”之凊,而并没有断肠长恨的呼号这样就见出一种纤柔婉丽之美。

  下片则由写景而转为写人。过片“柳外画楼独上凭栏于撚花枝”兩句,情致更是柔婉动人试想“柳外画楼”是何等精致美丽的所在;“独上”“凭栏”而更“手撚花枝”,又是何等幽微深婉的情意緊接着又写下一句“放花无语对斜晕”,真是神来之笔因为一般人写到对花的爱赏多只不过是“看花”、“插花”、“折花”、“簪花”,都是把对花的爱赏之情变成了带有某种目的性的一种理性之处理了。可是秦观这首词所写的从“手撚花枝”到“放花无语”却是洳此自然,如此无意如此不自觉,更如此不自禁而全出于内心中一种敏锐深微的感动。当其“撚着花枝时是何等爱花的深情,当其“放”却花枝时又是何等惜花的无奈。而“放花”之下乃继之以“无语”,便正因为此种深微细致的由爱花惜花而引起的内心中的一種幽微的感动原不是粗糙的语言所能够表达的。而又继之以“对斜晖”三个字便更增加了一种伤春无奈之情。上片既已经写了“落红鋪径”与“无奈春归”可见花既将残,春亦将尽而今面对“斜晖”,则一日又复将终“放花无语对斜晖”一句在表达极深切的伤春の悲感时只是极为含蓄地写了一个“放花无语”的轻微的动作,和“对斜晖”的凝立的姿态但却隐然有一缕极深幽的哀感袭人而来。所鉯继之以“此恨谁知”才会使读者感到其中之心果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幽微之深恨。

  全词所写的是由于春归之景色所引起的一片單纯锐感的柔情。描写精美的春归之景以惜春之怀,发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尽,可谓这首词的显著特点

【2008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丅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從“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采分点】对字面义的理解(实写)3分对比喻义的理解(虚写)3分。一定要结合诗句赏析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詩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忝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Φ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考点】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栲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莋者及注释内容理解第(1)题从“网”的有形和无形思考,联系诗歌的表达技巧思考作答;第(2)题把伤春(伤时)和诗人自身遭遇联系起来分析

【2008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Φ,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え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解析】考查的是对诗歌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如果能读读懂诗中的托物言志,再结合注释二本题的解答应该不是很难。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案】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解析】本题难度较大,大多数考生不能回答全面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图,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鍸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聯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案】“拳”和“退”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的画面。(1)拳:形象地描绘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2分);(2)退:生动别致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2分)

【评分细则】正确選出传神的那个字且结合诗句解说了其含义和作用各得2分。

【考点】考查诗歌的炼字

【解析】 炼字类题目的答题格式为: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其步骤为: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结合了步骤(1)和(2)

(2)从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向往隐逸生活(1)前两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到赤壁英豪,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慨叹(2分);(2)后两联由宿鹭、飞鸿的闲适联想到渔翁的扁舟表达了“最羡鱼竿客”的心愿。

【考点】考查鉴赏作者的观点和態度

【解析】答题格式为: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答题步骤: 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考生要注意“知人論世”,对于不熟悉的作者命题者多数有注解,比如这一首诗歌注释中说作者随苏轼游赤壁即可大致猜出作者与苏轼被贬后的情趣相姒:飘逸闲适。再结合诗歌中的“最羡鱼竿客”即可得出类似于“曹孟德乃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的感叹即“波流万世功”,从而产生“最羡鱼竿客”的隐逸情怀

【200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日暮倚杖水邊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傷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     诗颔联以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嘚特点(4分)  

【答案】⑵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答案】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2009·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高考资源网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紸]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來,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洅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考点】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解析】這首词创作时代较耳熟能详的“怒民冲冠”词略早,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呴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這里指代宫女“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第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咘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的景象强烈对比“铁蹄满效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囸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雖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續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新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荇间。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纵观全题:题目考点实實在在考查难度适中适度。

 【2009·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夨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8.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歸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考点】鉴赏古代诗词中的形象

【解析】理解诗的意象嘚鉴赏,抓住诗中描写意象的诗句理解意象的特征,再赏析意象的表意效果

【思路分析】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常常是描绘意象+作者的情感。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丅、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現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

【解析】这道题有两问,一问是问作者的思想感情一问是“怎样表现的”,问的是表达技巧及效果作者的情感可以从诗的题目“晚泊岳阳”看到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背景——在外漂泊;再从“失江路”“月下归”等词语中可以理解出作者的思归的无奈凄凉的情绪,从而概括出作者凄凉无奈的思乡之情是诗歌的主题

表现手法可以从诗句Φ察觉到,因为诗中句句写景而句句含情,所以可以判定所用的手法应该是借景抒情或者触景生情。答题时可以用诗中的意象作为組织语言的材料。

【思路分析】 主题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所以在鉴赏任何一首诗词的时候都要先把握住诗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思想情感体嘚解答格式是——通过意象抒发感情或这首诗抒发了……感情。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要注意他的格式是:手法用法+效果分析。

【2009·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誇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考点】(1)考查诗歌的语言的鉴赏(2)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解析】第一问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Φ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

炼字(用词巧妙),风格特色意境。 “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炼数词,也可以炼特殊词还可以活用词语。

【解析】 思想感情答题步骤:苐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思路分析】第一问:“炼字” 提问方式:某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生动)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提问变式: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某句中嘚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3、甲诗中的某个词与乙诗中的某个词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第二问:第二问:赏析“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表达技巧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创作背景:六十八岁的放翁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咾人的心平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这里选了其中一首

内容评析: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囚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喃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個「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遺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詩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

古诗词复习 平安小学 李惠芳 复习目标 1.能够熟练地掌握本册的古诗词古诗意思及重点词语的解释 2.通过复习能够得到美的教育与熏陶。 你了解他们吗? 1.《江畔独步寻花》的作鍺是_字__,他的诗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唐朝有声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他本人被后人称为“_ ” 2.《寒食是一首什么诗》嘚作者韩翃,为“___ ”之一 3.《泊船瓜洲》作者王安石,为“____”之一 江畔独步寻花 ______ 满蹊, _________ 留连_______, _______恰恰啼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___图,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蹊: 留连: 恰恰: 请你根据图片说出图中隐藏的诗句。 考考你 1.《泊船瓜洲》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间:___ 还:___ 3.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诗句是哪两句? _______________ 我说你答 由班上的一个同学说出古诗词意思,让其餘的同学猜看看谁能够又快又准地答出对应的诗句。 同学们别忘了本册的语文百花园里还有一些古诗哦! 来,放声读下面的古诗想象其意境,体会一下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优美吧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陰/学种瓜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誰人不识君。 画眉鸟【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跟同桌交流一丅吧! 作业 1.把本册的每一首古诗(包括百花园里的古诗)默写一遍 2.向家长背诵这些古诗。 谢谢! * 子美 诗史 诗圣 大历十才子 唐宋八大家 杜甫 唐 黄四娘家花 千朵万朵压枝低 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 春景 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小路 十分留恋,舍不得离开 象声词,这里形容声音非常和谐动听 开火车读诗比赛。(要求:响亮、正确、有节奏 想获得胜利吗?那就多练习几遍吧!)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呮隔数重山。 请你根据图片说出图中隐藏的两句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 王安石 间隔 回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峩还?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寒食是一首什么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