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是根据哪个国际法律性文件收复台湾是谁的

  民国前期为发展地方经济,中国大陆地方政府和知识界展开对日据下台湾的考察与研究这些考察人员不畏艰难,穿行台岛虚心学习,请益求教关注日据下台灣的经济发展、交通建设、农产品改良、总督府体制等,撰成考察报告、游台纪行随着日本加快侵华步伐,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台湾问题研究台湾沦陷经过,介绍日据下台湾现状分析台湾经济发展的路径。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自身条件这些研究留于表象,传播有限

  陈仪在福建省主席任内,组织人力对日据下台湾展开考察,借鉴台湾发展经济的经验如台湾总督府的事权统一、专卖制度、农產品的改良、水利建设等,应用于福建建设陈仪希望福建能像台湾一样,建立现代省政在政治上,他主张集权制对于一切措施,非管即统延揽了不少人才,以强悍的作风推行新政福建在政治上渐有起色,经济逐步发展文化教育步上轨道,成为全国一个开风气之先的省份统制经济的出发点甚善,但扼止了民间的经济活力扩大了操作者的权力,加上没有相应的措施配合民间未蒙其利,反受其害陈仪探索建立现代省政制度,有失败之处也有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马关条约》是不平等条约侵犯了中国主权,破坏了中國领土完整虽然清政府在日本的枪炮下被迫签订,中国人民从来都反对这个条约为收复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失地,中国人民从没有放棄努力等待时机成熟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责任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對日宣战,组织台籍志士成立台湾革命同盟会和国民党直属台湾党部,发起抗日复台运动反对国际上战后共管台湾的论调。中美英三國共同发表《开罗宣言》使美英承诺战后台湾归还中国,为中国收复台湾是谁奠定了国际法的依据

  《开罗宣言》发表后,国民政府开始筹划台湾的收复工作成立台湾调查委员会,作为研究收复台湾是谁工作的职能机构任命陈仪为主任委员。台调会就收复台湾是誰进行了艰苦的准备其主要工作是,调查台湾实际状况编译有关台湾的资料刊物,研究有关台湾问题的意见及方案训练台湾行政、警察、银行、教育等干部、专业人员,规划未来台湾行政体制及各种机构接管计划与日本对台湾大规模而富有成效的各项调查相比,台調会对日据下台湾的研究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许多认识停留在纸面上,拟定的一套接管方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碰壁

  在國民党高层官员中,陈仪对日据下台湾的认识走在他人的前面他想将三民主义施行于台湾,变日本的殖民地为祖国的宝岛使台胞当家莋主。至于台湾总督府的政治制度、行政效率、法制观念、技术改良等等则当尽力继承善用,决不能把大陆那一套落后、低效的东西搬箌台湾去坑害台胞。

  收复台湾是谁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中国共产党坚决支持收复台湾是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为收复台湾昰谁献计献策台籍志士主动请求参加收复台湾是谁的具体工作。一些学者编写了多部关于台湾史地的书籍普及台湾常识。奉蒋介石之命陈仪组建收复台湾是谁的团队。1945年10月25日陈仪在台北接受日军投降,台湾光复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但海峡两岸睽隔50年,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无论是政治制度、经济结构,还是文化认同、价值取向都有相当大的差异。

}

原标题:1945年中国从日本手中收复囼湾是谁始末

1945年出席台湾光复典礼的国民政府军官合影

1914年蒋介石受命赴东北策动讨袁军事,孙中山对他说日本人如果不将东北和台湾茭还我们,并保护朝鲜的独立我们国民革命运动是不能停止的,你要将这个意思告诉日本将领于是,蒋介石正告日本侵略者表达中國必将收复台湾是谁的立场。“招待会的主持人是一位日本联队长听了我的话大为不满,面红耳赤而去第二天就请我离开东北”。

由於国穷民弱孙中山等人当时尚无力收复台湾是谁,但蒋介石依然关注台湾的命运1925年7月26日,他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训话:如果一旦为渧国主义者用经济力量亡了中国那时不但是不许你开银行做生意,就是你在外国银行的存款也不许你自由取用,你要提取少许都要被他监督用度。这不要看别的只看台湾和韩国的富翁,在日本银行所存的钱支取的困难,监督的严密就可明白了。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甫建立蒋介石以“修改不平等条约”作为其外交方面的纲领,试图通过与列强的和平谈判达到废除旧约、另订新约的目的。通过几年嘚努力取得一点成效,如基本上实现了关税自主对台湾问题,蒋介石受制于《马关条约》不敢公开提及。

1929年蒋介石在国民政府主席任内,应台胞的请求与日本协商,决定在台北设置领事馆以加强台湾和大陆的民间交往。当国民政府派驻台湾的第一任总领事林绍喃抵达台北时受到台胞热烈欢迎。其时一部分台籍青年辗转来到大陆,自动组织团体有北京台湾青年会、上海台湾青年会、中台同誌社、台湾民主党等,从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活动并寻求国民政府的资助,但蒋介石害怕刺激日本侵略者严禁各级党政机关与台胞嘚抗日组织接触,在大陆一度高涨的反对日本在台湾殖民统治的斗争渐趋沉寂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蒋介石以中国尚无充足的力量抵御日本的侵略为由,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忙于围剿共产党红军及消灭各地的反对派,但也面临着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势和全国各界与日俱增的要求抗日的压力。1934年4月他在抚州公开表态:日本要“将我们当作朝鲜、台湾这些地方一樣”,中国“又受了日本一个最大的侮辱”不仅是东四省(注:指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下同)的失地我们要收复而且台湾、琉球這些地方都是我们的旧有领土,一尺一寸都要由我们手里收回蒋介石在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日浪潮下,作出反对日本侵略的表白以减缓國民党内抗日派对他的谴责。

表明收复台湾是谁的严正立场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大规模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1938年4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日本自明治以来早就有一贯的大陆侵略计划。过去甲午之战他侵占我們的台湾和琉球,日俄战后吞并了朝鲜侵夺我们旅顺和大连,就已完成了他大陆政策的初步;他就以台湾为南进的根据地想从此侵略峩们华南和华东;而以朝鲜和旅大为他北进的根据地,由此进攻我们的满蒙和华北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中国要讲求真正的国防要维护東亚永久的和平,断不能让高丽和台湾掌握在日本帝国主义者之手必须针对着日本之积极侵略的阴谋,以解放高丽、台湾的人民为我们嘚职志

蒋介石代表中国政府公开提出收复台湾是谁的目标,极大鼓舞了台胞的抗日激情纷纷回到大陆组织团体参加抗战,主要有福州嘚“台湾抗日复土同盟”、华南的“台湾民主革命总同盟”、“台湾青年革命党”、“台湾国民革命党”等许多人还加入国民党。1940年3月蒋介石令朱家骅、陈立夫等“负责约同日韩台在渝之革命首领会商”,筹划推动“日本台湾朝鲜的各项革命运动”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发次日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向中外宣告“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据此,中日过去所订的条约当然废弃《马关条约》对台湾的束缚完全消失。于是就国际法而言台湾自中国对日宣战之日起,即已恢复为中国领土一部汾的法理地位1942年4月间,在重庆掀起了一个声势颇大的收复台湾是谁宣传运动国民政府一些军政要人如孙科、陈立夫、冯玉祥等人,或發表广播演说或出席宣传集会,或撰写纪念文章阐述台湾与中国的隶属关系和收复台湾是谁的意义。

1942年4月台湾革命同盟会呈请党政當局准予成立“台湾省政府”,“以励人心而副民望,使六百万台胞得以信奉三民主义五十年失地得以归依祖国”。其时德军正挥师斯大林格勒苏联红军坚决抵抗;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与日军厮杀,胜负仍难逆料蒋介石对“成立台湾省政府”的建议没有表态。

到了1943年苏联红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转入全面反攻阶段;美军在中途岛及瓜达尔卡纳尔群岛大败日军逐渐取得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朝着有利于同盟国的形势发展1942年11月3日,外交部长宋子文在重庆举行记者招待会指出日本所侵占之土地均应於战后交还原主,“中国应收回东北四省、台湾及琉球”其时,盟国有一部分人提出台湾国际共管等美国《幸福》、《生活》、《时玳》三大杂志合草的“太平洋关系备忘录”第四段,提议战后在太平洋建立一条防御地带列入台湾,划归国际共管为此,1943年初《大公報》发表题为《中国必须收复台湾是谁————台湾是中国的老沦陷区》的文章指出“根据国际公法,台湾是不折不扣的中国领土日夲从中国手里夺去台湾,台湾应该归还中国根据大西洋宪章,台湾也该归还中国”呼吁“中央对台湾问题最好即作具体的措置,以沦陷省区待遇台湾”

中国人民正在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仅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收复台湾是谁中国若不能在盟军攻克台湾之前谋求美渶承诺台湾为中国的一部分,台湾的归属问题将变得复杂化

1943年初,宋美龄访美蒋介石嘱其会见罗斯福总统时,可商洽中国被日本强占嘚领土处置问题

2月,驻美大使魏道明电告蒋介石罗斯福总统已表示“日寇所有岛屿,除其本国外均应就同盟国警备立场支配之,台灣当然归还中国”罗斯福的承诺使蒋介石稍感宽慰。

3月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一文,在“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达”一章中指出:囼湾、澎湖列岛本是汉人开发的区域屹峙东南,久为我们中国的屏藩迄至明末,乃为荷兰人所侵据而终为我郑成功所收复,其事迹嫃可歌可泣以国防的需要而论,上述的完整山河系统如有一个区域受异族的侵据,则全民族全国家即失其自卫上天然的屏障。

不难看出蒋介石已经意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覆亡只是时间问题,中国收回台湾主权排上了国民政府的工作日程

外交赢得美英承认台湾是中國的领土

对于台湾的前途,美国国内颇有争议基本上有三种意见,即“台湾可独立和自治;归还中国;设立一临时联军托管制在托管期间,台湾人民可准备举行公民投票决定他们的最后政治命运”。而美国国务院的意见是“台湾是要归还中国,而就美国或联军在台利益不作任何保留”

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支重要力量,国际地位逐步提升罗斯鍢总统很想与蒋介石会晤,以商讨对日作战等问题几经周折,1943年7月8日蒋介石复电罗斯福,赞成其秋季会晤之约并筹划会晤时共同宣訁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东北与台湾必须归还中国”

在罗斯福总统及丘吉尔首相的邀请下,1943年11月蒋介石赴开罗参加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議。行前军事委员会参事室草拟了关于开罗会议中国应提出的问题草案,包括日本应将台湾及澎湖列岛、琉球群岛归还中国11月23日,他與罗斯福商谈提出“日本于‘九·一八’事变后自中国侵占之领土(包括旅、大租借地)及台湾、澎湖,应归还中国。”罗斯福承诺“日本攫取中国之土地应归还中国”。

次日,美方草拟的公报草案提出:“日本由中国攫取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小笠原等,当然应归还中國”蒋介石核定后,认为文中“小笠原”更正为澎湖后可以同意

26日,英方亦提出一份修改案主张:日本由中国攫去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与澎湖列岛,当然必须由日本放弃英国外交次长贾德干称:此项修改之拟议,盖因英国会或将质询英政府为何关于其他被占領地区并未说明归还何国,独于满洲、台湾等则声明归还中国。上述各地固属中国但殊不必明言耳。

随行的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寵惠指出:如此修改不但中国不赞成,世界其他各国亦将发生怀疑世界人士均知此次大战,由于日本侵略我东北而起而吾人作战之目的,亦即在贯彻反侵略主义苟其如此含糊,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皆将疑惑不解故中国方面对此段修改之文字,碍难接受他主張维持原草案字句。

美国代表驻苏大使哈立曼赞成王宠惠的意见称:吾人如措词含糊,则世界各国对吾联合国一向揭橥之原则将不置信。

通过激烈的辩论中美双方主张不变,最后英方同意维持原草案蒋介石还提出:要使当时之台湾海峡及南亚海上交通不为敌人所利鼡;要在1945年以前用武力恢复台湾。

26日中美英三方签署开罗会议宣言,明确表示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渻、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1943年11月28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此次开罗逗留七日其间以政治收获为第一,军事次之经济又佽之,然皆获得相当成就本月大部精力,皆用于会议之准备与提案之计划慎重斟酌,未尝掉以轻心故会议时各种交涉之进行,其结果乃能出于预期此固为革命事业中之一项重要成就。

12月4日写道:昨日发表开罗会议公报以后中外舆情无不称颂为外交史上空前之胜利,寸衷唯有忧惧而已

12月31日写道:本年自一月英美平等新约订立,乃至美国对华限制移民律撤销案之通过以及开罗宣言东北与台湾交还Φ国,加之战后朝鲜独立之声明以后我国次殖民地之地位与百年来所受之国耻,已扫除尽净

无疑,在当时中国尚无充分的军事力量直接从日本帝国主义手里收回台湾的情况下蒋介石通过外交上的努力,使美英两大国承诺将台湾的主权归还中国解决台湾在日本战败后嘚归属问题,为中国最终收复台湾是谁奠定国际法的依据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在大陆参加抗战的台胞闻迅致电蒋介石:“頃见报载开罗会议重大成功台澎等地归还中国,凡我台胞同深感奋如蒙鞭策,愿效驰驱”岛内的台胞,不久也从美军飞机空投的传單中获知这一喜讯,有如“上天降福星”奔走相告,期待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

《开罗宣言》发表后,蒋介石遂筹划台湾的收复工莋1944年春,他令行政院高级官员张厉生研究并拟具复台政治准备工作、组织及人事等切实办法呈核批准成立国防最高委员会中央设计局囼湾调查委员会(下简称“台调会”),作为负责收复台湾是谁工作的职能机构派行政院秘书长兼全国总动员会议主任陈仪为主任委员。

1944年6朤2日蒋介石批示:关于将来台湾克复后军事及行政之负责管理问题可根据开罗会议时我方提出之原建议,先向美国商洽俟有相当结果,再与英国商洽……所拟关于行政院设‘台湾设省筹备委员会’一节,查现在中央设计局业已设置台湾调查委员会如稍加充实,多多羅致台湾有关人士并派有关党政机关负责人员参加,即足以担负调查与筹备之责暂不必另设机构,以免骈枝之弊

为充实台调会的力量,9月25日蒋批准台调会委员名额增为11人并准派台籍人士黄朝琴、游弥坚、丘念台、谢南光、李友邦为委员。

在蒋介石领导下台调会就收复台湾是谁工作进行了艰苦的准备。其主要任务是调查台湾实际状况,编辑有关台湾的资料刊物研究有关台湾问题的意见及方案;訓练台湾行政、警察、银行、教育等干部、专业人员;规划未来台湾行政体制及各种机构接收办法。到1945年3月台调会共编成日本统治下的囼湾行政制度、财政金融、贸易、交通、教育等概况资料19种,40多万字;分类翻译出台湾民政、财政、金融、司法、农林牧渔、工商交通、敎育七大类法令约150万字。

接收工作以人才最为重要1944年8月17日,蒋介石令陈仪、陈果夫、吴铁城、张厉生、段锡朋、熊式辉等六人共同筹劃此事批示:“所有台湾所需党务与行政之高级及中级干部应即一并统筹训练。同时注意现在教育界、工程界之台湾籍专门人才以适應将来建设之需要。”

9月1日蒋介石又下令“会同中央警官学校办理台湾警察干部训练”。在台调会统筹协调下中央训练团举办“台湾荇政干部训练班”,招收学员120人分民政、工商、交通、财政、金融、农林、渔牧、教育、司法各组训练,为期4个月从1944年12月开学至1945年4月結业。四联总处的银行训练班训练银行业务人员40名1944年10月,中央警官学校开办“台湾警察干部讲习班”次年在福建设立第二分校,共训練各级警务人员932名

收复台湾是谁后应实行何种行政体制,台调会及当时在重庆的台籍人士多主张采用不同于各省、而类似于日本在台总督府的行政体制也有人主张“全盘改变日本统治时的制度,建立省政府推行当时通行的一切法令规章”,但陈仪等人的意见最终占了仩风1944年8月,台调会拟成《台湾接管计划纲要草案》送蒋介石审核。蒋介石有在美军攻占台湾后施行“军政府”的打算台调会拟在台建立特别省制的意见与他的想法相近。至1945年3月蒋介石才核定《台湾接管计划纲要》。该纲要规定“接管后之省政府应由中央政府以委託行使之方式赋以较大之权力”。

8月陈仪又向蒋介石提出不在台湾建立省政府,改设行政长官公署作为过渡机构,蒋介石予以首肯9朤4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公布规定: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于其职权范围内得发布署令,并得制定台湾省单行规章囼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受中央之委任得办理中央行政台湾省行政长官,对于台湾省之中央各机关有指挥监督之权

相比较而言,台湾省荇政长官公署具有比当时大陆各省政府更大的权力蒋介石站在专制独裁的立场,支持陈仪取鉴日本在台湾总督府的施政效率漠视台湾囻众要求与大陆省份“一视同仁”的心态,未料到行政长官制度的高度集权与经济统制政策会招致台湾民众的强烈抗争

1943年底,美国海军仩将尼米兹提议直接攻占台湾和中国大陆的沿海地区,以切断日军在东南亚的战略补给线并进攻日本本土。为此美国海军军部制定叻代号为“铺道”的攻台作战计划,并拟议与蒋介石取得协议若可能,美军单独管理台湾一直到日本投降和战后总解决为止。

尼米兹嘚计划遭到麦克阿瑟的反对他主张先进攻菲律宾,而罗斯福总统对此不置可否1944年美军占领雷特岛后,尼米兹等人经过商议认为占领菲律宾、琉璜岛及琉球群岛应列为优先,遂放弃“铺道”计划进攻琉球。1944年11月美国空军遂大规模空袭台湾的日军设施。

随着美军逼近ㄖ本本土和希特勒德国的覆亡接收台湾迫在眉睫。1945年4月7日蒋介石批准由台调会和党政军各机关主管人员每月开一次联席会议,会商接收事宜5月,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再次誓言“受日寇劫掠最早之台湾,重归祖国始为我抗战彻底之胜利”。其间他接见台湾沦陷50年来第一位台籍国民党代表谢东闵,问询有关台湾的情况要谢东闵转告台胞“台湾的光复快要到了”。

1945年7月26ㄖ美、英、中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宣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次日日本天皇广播投降诏书。17日麦克阿瑟以联合国朂高统帅第一号命令规定“在中华民国(东三省除外)台湾与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内之日本全部陆海空军与辅助部队应向中国战区统帅蒋委员长投降”,明确了将严格履行开罗会议以来的有关国际承诺、台湾立即由中国接收的安排

9月2日,日本在向各同盟国投降而签署的无條件投降书中表示:“接受美、中、英三国政府元首7月26日在波茨坦宣布的及以后由苏联附署的公告各条款。”

9日蒋介石向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下达第一号命令:在中国境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除外)、台湾以及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所有一切日本陆海涳军及辅助部队向本委员长无条件投降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国收复台湾是谁终于进入实施阶段8月24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中常会、國防最高委员联席会议上说台湾不能回到祖国怀抱,则国家的独立自由就无从谈起而抗战的目的亦无由达成,要求部属全力以赴完成囼湾接收工作27日,蒋介石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不久又兼台湾警备总司令。9月1日陈仪在重庆成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及警备总司令部临时办事处,开始筹划去台受降接收的有关事宜

10月25日,中华民国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向日本台湾总督兼日军第十方面军司令安藤利吉下达第一号手令:本官奉令“接受台湾、澎湖列岛地区日本陆海空军及其辅助部队之投降,并接收台湾、澎湖列岛之领土、人民、治权、军政设施及资产”安藤利吉在签具的受领证中表示:对于本命令及以后之一切命令、规定或指示,本官及所属与所代表之各机关蔀队之全体官兵均负有完全执行之责任。

至此日本将甲午战争后从中国窃据的台湾、澎湖列岛交还中国的一切法律手续均告完成。陈儀随即声明:“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权之下”台灣终于回归祖国,洗却了中华民族在甲午战争所遭受的奇耻大辱是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收获之一。

离散50年的弃儿终于回到祖國母亲的怀抱不禁悲喜交加。国民政府接收人员尚未去台台湾民众即自动争挂国旗,争学国语自觉维持社会秩序,以实际行动响应接收国民政府官员和军队赴台,均受到台胞欢迎10月25日受降典礼结束后,“台北40余万市民……老幼俱易新装,家家遍悬灯彩相逢道賀,如迎新岁鞭炮锣鼓之声,响彻云霄狮龙遍舞于全市,途为之塞”“家家户户,欢欣无比家家户户,祭祖谢神向先民冥中告知台湾已归回祖国”。

1946年10月蒋介石终于第一次踏上祖国的宝岛台湾,“今天欣逢台湾光复一周年纪念中正特来参加这次庆祝大会,与峩相别五十年的台省同胞同聚一堂,共同庆祝光复使我五十年的宿志得如愿以偿”。

蒋介石在台湾问题上的认识表明了他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在维护国家统一这个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立场是坚定的虽然中国的力量尚不强大,但蒋介石充分利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利的国际环境不失时机地实现台湾主权回归中国,并做了一定程度的准备工作最终于1945年10月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他所起的作用应充分肯定但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并没有给台湾人民带来真正的幸福,反而导致“二·二八事件”的爆发,使台湾同胞心灵受到严重创伤,迄今仍难以抹平,蒋介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若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对日宣战的会议名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