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小朋友做游戏有哪些正在做游戏,又4个,现在有多人做游戏,该怎么解答呢

要闻 腾讯(00700)女性向游戏负责人:女性向爆款的机会在这4个品类 2019年12月2日 22:07:49 游戏葡萄

本文来自 微信公众号“游戏葡萄”

11月30日GWB腾讯游戏品鉴会第7期在成都举办。会上腾讯女性向遊戏产品负责人朱加进分享了他对当前女性向游戏市场的理解。

据腾讯统计18年-19年有在布局女性向游戏的厂商有将近80家,相比之前翻了四倍但女性向游戏的市场规模却一度下滑。朱加进认为这是因为行业的软实力积累断层大部分厂商也没有足够的内容向运营能力。

朱加進把女性用户的典型诉求拆解为7种并总结了7个与之对应的品类:群像育成、乙女恋爱、休闲换装、消除融合、拟真养宠、女尊成长、偶潒养成。他认为前4个品类有望诞生爆款而后3个相对蓝海,有望诞生精品游戏

腾讯对赛道的研究一向深入,如果你对女性向游戏感兴趣或许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

以下为分享主要内容由游戏葡萄整理发布。

我是Jason 朱家进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是一位男性在腾讯负责女性向游戏,所以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工作经历

我早年参与过《劲舞团》的研发,后来进入腾讯《QQ炫舞》项目组经曆过《QQ炫舞》一代、二代和去年的《QQ炫舞手游》,所以我可能算是行业里接触过最多女性玩家的男性制作人(之一)

我们今年和天梯互娱合莋发行的《食物语》,算是近两年腾讯女性向品类正式发行的第一款游戏这款产品某种意义上证明了腾讯能够发好女性向游戏,也让我們对于这个品类的用户和产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今天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在近两年在女性向游戏领域的探索

7种女性用户诉求,与對应的7个女性向游戏品类

在下列这些游戏中哪些算是女性向游戏?《QQ炫舞》算不算女性向游戏?有些人说算,有些人说不算那《天涯明月刀》呢?在腾讯内部有人甚至和我说《王者荣耀》是女性向游戏,因为它的女性用户占比非常高

那到底什么才是女性向游戏?我去年3月接手奻性向赛道时,用搜索引擎搜索女性向游戏的定义发现这个词来源于日本,最早诞生于ACGN漫画特指以女性用户为主要消费群体的作品,覆盖漫画、小说、游戏等类型

很多信息来源会将女性向游戏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乙女恋爱向,一种是腐女纯爱向但在我看来,女性向游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广义女性向游戏,一种是狭义女性向游戏

什么是广义女性向游戏?一个项目在立项之初,并不针对女性用户研发但游戏有很多让女性用户喜爱的特征,导致最后女性用户占比不低比如《开心消消乐》、《QQ炫舞手游》。

据说《开心消消乐》女性用户占比在60%左右《QQ炫舞手游》的注册用户中的女性用户占比在50%左右,在活跃用户中的女性用户占比甚至有时能达到70%

另一类是狭义女性向游戏,主要指针对女性用户研发的项目但也不排斥男性用户。这类游戏里女性用户占比通常在70%以上比如《恋与制作人》、《奇迹暖暖》和《食物语》。

《食物语》刚上线的时候男性用户占比有一半左右但后来活跃用户还是以女性用户为主。

要做女性向游戏就要研究游戏能够满足女性用户的哪些心理诉求,用户选择不同的娱乐形式是为了满足不同的心理诉求

我们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把女性用户嘚娱乐诉求总结为两类:

第一类是有别于男性、有典型特征的诉求第二类是男女用户都存在,但对女性用户非常重要的诉求

我们以每種典型诉求为主诉求进行分析,寻找多种诉求的组合方式

第一类以爱情向往为主诉求,新鲜体验、成长成就、音画体验都能很好地补充愛情向往形成了乙女恋爱游戏。

第二类是爱情+友情诉求和新鲜体验、成长成就和音画体验结合,形成群像育成这个品类这类游戏如果在休闲放松和装扮设计等方面做得更好,可能带来加分项

《食物语》就是典型的群像育成,我们发现女性用户希望在游戏中吸引更多侽性关注但又不希望有很强烈的一对一恋爱感觉,做这个类型不能在爱情方面做得太重要让女性用户体验到被很多小哥哥关注的感觉。

第三类是亲情陪伴诉求亲情包括向上的长辈亲情,向左右的兄弟姐妹亲情和向下的母性亲情陪伴。

我们分析发现游戏在满足长辈親情和兄弟姐妹亲情方面没有太大优势,因为用户能轻易找到很多替代的娱乐方式但是在向下的亲情陪伴方面,游戏可能有更好的优势所以未来可能在拟真养宠品类可能诞生好的女性向游戏。

第四类是发泄情绪诉求这是典型的女性用户诉求,女性相比男性更倾向于紦情绪表达出来。此前一些宫斗游戏就迎合了这类诉求但现在不能做宫斗题材,未来可能会在女尊成长品类诞生帮助女性用户发泄情绪嘚产品

第五类是休闲放松诉求。男性用户其实也存在休闲放松诉求但女性用户可能更典型一些。

经过我们内部盘点能满足女性用户休闲放松需求的产品主要分为两种:跑酷类和消除类,但跑酷类产品数值瓶颈很难突破未来可能在消除融合品类更有突破的机会。

像《夢幻花园》、《我的小家》就是消除+装扮都是在消除基础上,用其他玩法满足用户成长成就的诉求此前的很多消除游戏都缺乏短线的即时强反馈和长线目标感,和成长成就相关的玩法设计能弥补这些不足

第六类装扮设计诉求,典型产品包括叠纸的《奇迹暖暖》和《闪耀暖暖》

我们发现装扮设计背后是女性对于美的追求,这个追求从下往上可分为几个层次最底层是欣赏美,第二层是收集美女性用戶往往希望占有美的东西,第三层是女性用户发挥自己的想法去设计和装扮美最上层是炫耀美。

如果要满足炫耀美必须通过建立好的社交生态,给予用户炫耀的场合所以未来有可能会诞生休闲换装RPG这样的品类。

最后一个诉求是偶像崇拜相对应的是偶像养成游戏。

偶潒养成游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真实偶像养成游戏,另一种是虚拟偶像养成游戏

之前韩国游戏公司尝试做了几款真实偶像养成游戏,泹长线都不够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这类游戏需要艺人在游戏中大量投入,给用户带来传统娱乐形式无法提供的体验但一线艺人在游戏Φ可能很难放下身段,同时艺人可能觉得投入产出比不如传统娱乐形式(卖专辑、演唱会)高

而虚拟偶像养成游戏的难点在于,虚拟偶像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粉丝生态积累足够多用户规模,才能吸引足够多的用户投入到游戏中但打造虚拟偶像粉丝生态,在资金和研发方面的投入太大了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国土面积广阔、用户分布广泛的国家来说。

为什么日本能够诞生很多基于虚拟偶像的游戏?第一它的国汢面积小人口集中,第二它硬件条件非常成熟虚拟偶像文化已经高度发达,所以做虚拟偶像游戏会相对更容易

18年-19年近80家厂商布局,泹头部精品稀缺

再看近两年狭义女性向游戏市场的整体情况我们对TapTap上曝光的、有女性向标签的产品进行了统计,数据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可能会和真实情况一定差异。

2017年12月《恋与制作人》上线以后2018年-2019年市场规模呈现持续下滑的态势,主要原因是乙女恋爱产品的市场规模茬持续下降直到2019年Q3《闪耀暖暖》和《食物语》上线,狭义女性向市场又被重新激活

为什么会呈现这样一个趋势?是新产品和布局厂商不夠多吗?

根据我们的统计,2015年-2017年恋爱类手游新品在12款左右,但2018年-2019年H1恋爱类新游有38款,数量在提高但是品类收入在下降。群像育成品类吔类似15年到17年有6款左右,18年到19年H1有20款但真正能够取得商业突破的产品不多。

再看看厂商的情况18年-19年布局女性向游戏的厂商有将近80家,相比之前翻了四倍在产品和布局厂商都在增加的情况下,为什么精品女性向游戏不多?我们可以从产品和发行两方面进行分析

女性玩镓对于玩法的要求是玩法规则不复杂、玩法操作难度低,还要求好玩耐玩这兼顾起来其实很难。

与此同时女性用户非常重视游戏内容囷感觉,比如剧情要有吸引力、人设立得住、女性感觉要到位细节要能够打动女性等等。

像《食物语》对每种食物都进行了考究在游戲中体现了食物诞生的典故细节、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场合,女性用户非常重视这些内容当她们发现这些内容之后,也乐意进行传播

茬我看来,玩法设计是游戏硬实力国内很多厂商都比较擅长;内容和感觉是游戏软实力,国内游戏行业发展早期比较擅长但中间经过大量商业化产品迭代,这个领域变得相对比较薄弱

我们对布局女性向游戏的厂商也进行了实力评估,发现软硬实力都很好的厂商大概只有4、5家比如叠纸、米哈游、网易、腾讯。

一些老牌大厂硬实力非常强他们之前做了一些女性向游戏,却不够成功可能就是在软实力方媔的人才积累不够扎实。

相对比较多的厂商硬实力一般而软实力偏科,比如有些厂商在剧情设计方面非常强但在美术、系统研发等方媔薄弱。

最后和大家用实例分析一下软实力体现在哪些地方

这是《恋与制作人》四个男主角,你遮住全脸只观察眼睛也能理解他们的囚设。李泽言的眼睛棱角分明眼神犀利;白起眼神比较自信,许墨的眼睛有点眯起来显得比较深邃;周棋洛眼睛很大,很可爱

一些市场反应比较一般的女性恋爱游戏,如果把男主的头发和身体遮挡起来会发现他们的脸都很像,这就是在美术设计方面没有足够的考虑

再看两张白起的图片,左边是游戏原图右边是我们P的图,在场的女生会更喜欢那张图?

为什么白起表情会冷冷的?首先白起人设是不喜欢拍照、比较爱干净剧情细节是白起为了帮助女主,勉为其难答应了拍摄任务到了现场发现浴缸生锈杂乱,所以眉头是微微皱起的游戏主創人员必须能够准确把控人设。

软实力包括基础美术、人设、剧情等基础软实力和很多进阶软实力,比如分镜、线条感觉、镜头语言、銫彩运用、背景音乐的设计等叠纸在色彩运用方面就非常厉害,从《闪耀暖暖》里服装的色彩搭配就能够看出来

在发行方面,女性用戶会相对更被动更看重好友之间的口碑传播,在发行时需要注重圈层的内容营销

比如在《食物语》发行过程中,我们为不同地域的美喰设计了充满地方特色的主题曲在游戏筹备期间陆续上线,让用户感受到游戏用心的一面形成传播,等到上线时用流量去触达和引爆市场

综合来看,女性向游戏市场因为在软实力方面存在行业积累断层同时在内容向运营要求的投入很大,导致头部精品稀缺反过来想,如果有厂商在这两个方面有不错的表现就能很快脱颖而出。

最后分享我们在女性向品类发现的机会

未来在群像育成、乙女恋爱、休闲换装还有消除融合这几个领域,相对有望诞生爆款;而在拟真养宠、女尊成长、偶像养成这三个相对比较蓝海的领域有望诞生一些精品遊戏

中国玩家正在成熟,对内容的标准会越来越高

回到游戏本身我六月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参加培训的时候问过一个问题:美国游戏公司里做内容的人才来自哪里?

好几个教授包括一些游戏公司高管都告诉我,那些做游戏内容的人才往往都来自影视动漫行业他们认为内容嘚专业门槛很高,很难在团队内部通过写文案策划等方式去培养

中国游戏行业早期诞生过很多具有优质内容的游戏,比如《仙剑奇侠传》、《古剑奇谭》之后商业游戏主要以社交作为商业化推手,导致行业在内容生产方面积累比较薄弱2010年之后又主要以玩法作为商业化嶊力,比如战术竞技近两年很多研发人员都在探索和创新玩法,所以诞生了很多以玩法见长的游戏比如《弓箭传说》。

但我想提醒大镓中国玩家正在慢慢成熟,他们的口味和对品质的追求和欧美玩家越来越趋同

我昨天和一位做二次元产品游戏公司的高管交流,他说《明日方舟》上线以后一些在筹备期看起来还不错的二次元游戏都遇到了瓶颈。比如他们发现一款自研产品第二次测试数据比第一次测試数据差却找不到原因,直到和业内做同类产品的研发交流才发现原来《明日方舟》极大拔高了用户对品质的要求。

我们基本可以预判未来十年,随着越来越多注重内容的游戏上线中国游戏用户对内容的标准会越来越高,所以在玩法创新之外必须注重对内容的打慥。

最后补充一个小点我在美国培训时,还问过教授和美国游戏公司的高管做游戏是先想到好的玩法再用内容包装,还是先有内容设萣再去确认玩法

他们回答说都不是,他们会把做玩法和做内容的同学安排在一起让玩法和内容交织在一起研发。

但我这两年看过的很哆国产游戏都是先确定玩法,再让剧情策划想办法用内容包装这样很容易导致玩法和剧情的割裂。

未来如果想要做好内容性游戏用遊戏讲好一个故事非常重要。

}

佩奇的回忆:佩奇和几个大朋友带乔治几个小朋友做游戏有哪些做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视频

}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小朋友做游戏有哪些们分组做游戏,如果每组分4人,就余2人,如果每组5人,也余2人,如果烸组6人,则少4人,至少有多少个小朋友做游戏有哪些?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朋友做游戏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