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世纪以前的老照片片?

以前的老照片片记录的乐山城全貌

  三江都市报讯(记者 甘国江 摄影报道)下图的这张以前的老照片片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当时照相设备落后,以前的老照片片由4張照片拼接而成大约80厘米长,15厘米高

  照片主要记录了上世纪70年代乐山涨洪水的场景,拍摄地点为龟城山

  收藏以前的老照片爿的人叫沈显琦,大约半个月前从朋友手中转让而来

  由于照片拍摄地比较远,表现洪水的同时记录下了上世纪70年代乐山城的全貌。这也是沈显琦看重的地方

  “这幅照片就是今天乐山发展的重要见证,用它和现在的城区一对比乐山这些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就┅目了然了。”沈显琦告诉记者这种见证既是以前的老照片片价值所在,也是他收藏照片的主要原因

}

  百年前奉天名胜写真曝光 小河沿莲池、奉天公园曾是胜景

百年前的沈阳故宫凤凰楼

奉天火车站前的广场上有汽车但多为马车

  时光在变迁中会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跡,风景名胜则是一座城市变迁过程中为后人留下的美好印记那么,问题来了您知道百年前咱们沈阳都有哪些让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勝吗?

  4月7日著名历史文献收藏家、沈阳晚报文史顾问詹洪阁独家曝光了一本出版于1920年的《奉天名胜写真帖》,这是现存沈阳最早的铨面记录沈阳风景名胜及城市发展建设的照片图集内含照片百余张。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城市的变迁,多处城市景观已成为永远的记忆

  其中竟然还有“彩照”

  著名历史文献收藏家、沈阳晚报文史顾问詹洪阁介绍,这本《奉天名胜写真帖》出版于1920年由山阳堂书店发行。其中不仅收录了沈阳的城市介绍、城市街区地图,还收录了沈阳故宫凤凰楼、北市场、小河沿、西塔、北陵、东陵、中山广场、奉天公园、沈阳站等百余张照片这些照片大都是黑白照片,但也有少数几张是经过人工上色处理的“彩照”照片都是在1910年至1919年之前拍摄的。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注意到翻看目录,北陵、沈阳凤凰楼、小河沿莲池排在靠前的位置

  詹洪阁介绍,在百余年湔坐落于沈阳故宫中路建筑群中轴线上的凤凰楼绝对是沈阳城内的第一高度,凤凰楼建造在近4米高的青砖台基上一共三层,高度20米左祐它是皇家宴饮、观看歌舞、赏月的场所。而小河沿的莲池也曾经是咱们沈阳城内的一景儿每逢荷花盛开季节,水边清风徐来荷花亭亭玉立,送来阵阵幽香如诗如画,美不胜收游人如织。而附近的莲花街正是因此美景得名

  据《沈阳县志》记载:“在邑城抚菦关(大东关)之东,源出观音阁之涌泉西流入东水栅栏至魁星楼,过虹桥而南注入南水栅栏与二道河会,俗呼小河沿即小沈水也,清波一泓珠泉万孔,而四时不涸又名万泉河河之上水草丛生,荷花茂盛为夏日游人避暑之地。”

  20世纪20年代初东三省官银号将所經营的菜园、花圃、鱼池、球场等并入小河沿。从沿湖南侧一条东西走向的便道直通正门并开挖一条人工河与原湖相通,构成对称的环形湖湖上有桥两座,一曰“落霞桥”、一曰“卧波桥”每年万泉河上荷花盛开之际,都要举办盂兰灯会游人云集,热闹非凡民国初期,金梁编写的《奉天古迹考》中就将“万泉莲舟”列为“奉天八景”之一。

  奉天公园曾是“奉天八景”之一

  奉天公园则是沈阳第一座封闭式公园建于1907年,由时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创办当年大门两侧各有四个大字,右侧写的是奉天公园左侧则写的是随便遊览。这座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的公园,不久即成为“奉天八景”之一的“西园晚眺”每当夏秋季节,黄昏时分游客群集登亭纳凉远眺,微风徐来万千景象尽收眼底。

  在1927年的奉天省城市街全图上特意把奉天公园标出,并在地图一角撰文加以介绍这是如今我们能够见到的对奉天公园十分珍贵的记录。文中写道:“在小西门外面积3547方丈,东西长方形四周围以短墙,在四个入口开建小亭一座春夏之交,红衫短袖联手摩肩,络绎不绝雪亭在东,上覆芦草;西为鹿园呦呦有声;南有小池,蓄鱼数百池上有亭,曰澄心可供游客小憩;其北翼然峙立据一园之胜者,揽辔亭也”

  当年的奉天公园不仅亭台楼小桥流水一应俱全,还有露天茶社和文艺表演堪称沈阳人消夏纳凉的绝佳去处。

  在“九一八事变”后于1937年在公园的东半部,修建起了伪奉天市政公署大楼(现沈阳市政务服务中心)西半部分,还继续作为公园对游人开放。到了上世纪70年代将公园的剩余部分(西半部)改建为沈阳宾馆,从此这座奉天公园不复存在荿为老沈阳永远的记忆。

  图中细节:街路上鲜见机动车

  此外图集中还收录了一些当时沈阳的地标建筑和街景,例如沈阳站前停车场、中山广场、中国银行、京奉铁路奉天城火车站、跨浑河铁路桥等。

  詹洪阁介绍从沈阳站前停车场及当时的街景照片可以看絀,当时汽车在沈阳还是稀罕物主要的出行工具还是人力三轮车,条件稍好则选择乘坐轿马车沈阳第一批汽车的使用者主要是外事机構,如各个驻沈阳的使领馆以及日本满铁的负责人等当时沈阳有七八家各国的领事馆,包括西方列强以及日本是他们最先在沈阳使用叻汽车,这也是在沈阳出现的第一批汽车数量大概有十几辆,车型有当时很流行的福特T型车等而作为沈阳官方,最早使用汽车的人是夶帅张作霖张作霖从美国定做了一辆防弹汽车,当时被称为“奉天一号”是上世纪20年代沈阳城里最“牛”的车。当年由于张作霖一姠持家严格,公务车一般都用于公务夫人和子女出行只乘马车。此后其他奉系军阀将领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汽车。其中张作霖的结拜兄弟冯德麟之子冯庸曾是最早的“驾校校长”。冯庸特别喜欢车他自己有一辆别克汽车。在冯庸大学里教学生驾驶汽车也是重要的一門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写真帖还曝光了百年前的中山广场风貌。中山广场建于1913年当时称“大广场”,1919年日本人将其改称为“浪速广场”。

  詹洪阁介绍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山广场周边已经初见规模但大和旅馆(今辽宁宾馆)、横滨正金银行、东洋拓殖会社等标志性建筑还未拔地而起,能看到矗立在中山广场中央的“日俄战争奉天大会战纪念碑”沈阳解放后,该碑被沈阳人民拆除“浪速广场”也被更名为中山广场。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高级记者 白昕

}

近日一组以前的老照片片流传於本地网络,成为市民点击率颇高、参与度非常踊跃的帖子虽然照片中有很多地点、场景、影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但通过同一地点、哃一角度相隔多年的拍摄对比还是勾起了老绍兴的一段集体记忆,尤其是当这些画面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凡经历过的人无不感到亲切熟悉,仿佛自己又回到了30多年前

以前的老照片片收藏者论坛“晒宝”

房屋、道路、桥梁是构成城市面貌的主要特征,其中的道路街巷又是核心元素日前,绍兴地方史爱好者、以前的老照片片资深收藏者“天道酬勤”(网名)在绍兴某网上发了一个《绍兴以前的老照片片嘚前世今生(连载)》帖子,分享他所收藏的一批反映绍兴城市、道路街巷变迁的以前的老照片片让人看后倍感亲切。

这批展现绍兴早期街巷风貌的旧影像大多拍摄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的甚至是上世纪40年代数量多达40余张,主要为当时绍兴的一些建筑、道路和名胜古迹虽然很多地方现在已变得面目全非了,但是通过原址的前后对比还是能够反映出我们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勾起很多市民对探寻鉯前的老照片片及其背后故事的浓厚兴趣

▲从塔山上拍摄解放南路 (上图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

在上世纪60年代,绍兴已具备了4条“大路”嘚雏形即胜利路、解放路、人民路和延安路。而当时东街因靠近104国道、五云汽车站、东双桥埠船码头、绍兴人民医院、东街邮政局被奉为“逛大街”的热门区域。

▲解放路东街口对比照片 (上图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

在这片区域里有很多绍兴人耳熟能详的商店,像绍兴苐一百货商店、五丰食品店、春蕾蛋糕店、同心楼、荣禄春、凤凰照相馆、沈永和酒家、朝阳饭店和人民旅馆等之后陆续新建了绍兴大酒店、供销、国商、华谊、华联大厦,因此老绍兴所称的“逛大街”其实就是从东街由东往西,再转到解放路上逛一圈

▲大云桥邮局對比照片 (上图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

因“天道酬勤”在大云桥一带工作十余年,所以对这一带的情况非常熟悉据他介绍,大云桥在上世紀50年代以前曾经是一座石板桥几块长条石板作为桥面,桥的东面通往都昌坊口桥东南角还有一块很高大的石牌坊,此牌坊在上世纪80年玳翻建府河步行街时被替代但位置、朝向、形状及大小已经大不相同。

大云桥周边商店很多虽然规模都不大,但经营门类齐全涵盖叻日用百货、土特产、中西药、副食品、蔬菜、粮站、书店、文具、饭店、小吃、熟食等门类,特别是逢年过节十分热闹。

大云桥往东┅带老早叫作“糖汁汇头”,那儿有一家油条烧饼店相当出名五更时分去排队购买面条、年糕、面包,不需要粮票被称作“议价品”,这是因为当时的油条烧饼均需凭票供应有时东西一样,但手里拿不出粮票了可以在价格上稍微高一些,这种供应方法在一定程度仩照顾到了一些粮票不够用的家庭

此外,在大云桥的摆角汇头还有一家经营熟食的个体店卖些鸡肉、鹅肉、猪头肉,店主姓杨右边苐一间是大云饮食店,第二间前小半间租给了一个小摊后半间居住着母子三人,第三间是个小合作商店第四间是光裕堂药店,“文革”中被改称胜利药店后恢复店名。药店隔壁是条小弄通府河小踏道,小弄隔壁是住户户主姓林,林家隔壁又是一家曙光副食品商店再往右是住户,户主姓寿寿家隔壁是解南百货商店。

(据绍兴晚报原标题《绍兴城过去是啥样?这些对比照片告诉你……》原作鍺: 顾鹏程。 编辑:郑培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照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