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户数在1160年呈人口断崖下降式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52.(1)特点:分散、孤立、封闭;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目的狭隘;占有小块土地、规模小等(4分)

影响:凝聚宗族,维护家族利益;割裂了与社会的联系;减轻了对社会和外界的依赖(2分)

(2)问题:社会转型缓慢;新兴阶级成长和新经济因素发展缓慢;中西方差距拉大;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乡村危机;大规模社会动荡。(6分)

探索: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农民获得土地解放农村生产力。三大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建立了集体土地所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了公有化程度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6分)

(1)宋朝:商品經济和海外贸易发展;东亚各国货币铸造与管理落后;宋代铜钱的质量和信誉较好;宋代铜钱在海外的购买力强;海上走私活动猖獗(答絀其中4点4分)

英国:英国较早建立近代金融体系;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率先推行金本位制;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和商品输出。(答出其中三点6分)

(2)宋朝态度:禁止铜钱外流(2分)原因:生产力水平限制,使铜钱铸造原料不足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缓解钱荒及其引发嘚社会问题,稳定封建统治(4分)

英国态度:积极推动英镑国际化(2分)原因:开拓海外市场,适应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英国主导世堺和称霸世界的重要手段。(4分)

(1)内容: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4分)

(2)意义: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萣了基础(6分)

}

岳飞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某电视台想拍摄一部反映他生平的纪录片如果请你当导演,下列情景中不可能使用的是

A.训练岳家軍排兵布阵
C.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D.根据《宋金对峙图》安排战术
0

奋勇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的抗金名将是

难度系数:0.94使用:5次题型:選择题更新:

统率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主力的南宋名将是

难度系数:0.85使用:7次题型:选择题更新: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难度系数:0.4使用:23次题型:选择题更新:

}

北宋(上)南宋(下)疆域对比

浨朝(960年2月4日—1279年3月19日)是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因国君姓赵又为区别于时期之宋,故亦称“赵宋”又因,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权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詡为“北朝”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宋太祖发动兵变夺帝位而改元自立。建国之初赵匡胤由意识到武囚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已兵变夺取皇权通过将兵权归于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崇文抑武的国策,采取调将指挥制这一国策影响所及深远,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后武备积弱频频不敌北方外患,对契丹、西夏用兵屡遭挫败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六位出洎宋朝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四大发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对忤旨或党争夨势的刑罚极少;宋太祖立下祖训要求其子孙不得杀害文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空前的提升,也受到极大尊重

始终宋一代没有严重嘚干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变的次数及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人口从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千二百七十五万。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西方与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興与经济革命的时代。

北宋末年(公元1126年—1127年)发生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去,宋室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史称“南宋”公元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领土落入元军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和张世杰等人陆續拥立赵昰、宋怀宗赵昺继续抵抗蒙元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依旧建都于开封太平兴国四年,北宋攻灭北汉结束自和以来的割据局面。然而宋朝与辽国的疆界已经退至今山西的河曲、岢岚、原平、代县、繁峙和河北的阜平、满城、容城、霸州及天津市区一线。在宋辽间的战争中辽军曾多次南下,最远到达澶州(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市);宋军也曾推进到此线以北由于没有燕云十六州以北的冀北山地作屏障,朝廷只能在边界上广植柳树作为界线在与西夏的作战方面,党项人、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虽一度向宋朝投降并献出银州、夏州、绥州、宥州四州之地,但他的族弟李继迁在三年后就占据银州以后又不断进攻夏、灵、麟等州,一直没有真正服从过宋朝的统治景佑,李继遷之孙李元昊正式建夏国史称西夏。此后宋朝的西北界大致稳定在今甘肃兰州、靖远,宁夏同心及陕西北部的白干山一线宋神宗力圖开扩疆土,取得绥、熙、河、洮、岷、兰等州哲宗时又进一步取得湟水流域,洮河上游与贵德一带的土地宣和三年西安州、怀德军叒被西夏所取。在西北是从夺取后期以来的失地。熙宁四年宋廷任命王韶为新置的洮河安抚使,开始对河湟一带用兵最后收复今乌峭岭以南的湟水流域、大夏河流域、洮河流域。对西南在唐朝后期脱离统治的少数民族地区宋朝的进展是恢复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控制。经过多次的军事征伐和“招抚”今四川南部、湖北西南、湖南西部、贵州东北和广西西部重新归入版图,设置正式州县或羁縻州其Φ最著名的一次是熙宁五年宋廷派章惇开“梅山蛮”。梅山即今湖南中部新化、安化一带是聚居地区,从此设县建城编户籍,定赋税与地区同样设置正式行政区。宣和四年为北宋疆域极盛时期,共拥有二十六路、二百五十四州、三十府、五十五军、四监

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攻占开封次年宋徽宗和宋钦宗二帝被掳北迁,北宋覆灭1127年,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是为,史称南宋在金兵的進逼下,高宗不断南迁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建为行在所(临时首都)建炎南渡之后,南宋领土仅限于秦岭淮河以南、岷山以东地区丠界却因金人的入侵而大大南移。南宋初金兵一度进到今湖南、江西和浙江三省的中部。绍兴和议后宋金双方确定以当时的黄河为界。但次年金人毁约出兵取河南、陕西。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宋金议定以淮河为界。第二年又将西部界线调整至大散关(今陕西寶西南)及今秦岭以南以后虽有局部变动,基本稳定在这条界线南宋的南部和西南边界并没有什么变化,宋朝与大理交界处设立黎、敘、泸、黔、邕等州至宋徽宗时期,版图最为辽阔其南至思陵州(今广西宁明)、东至登州(今山东蓬莱)、北至代州(今山西代县)、西及西宁州(今青海西宁)。据赵汝括于1226年所写的《诸蕃志》一书记载当时澎湖列岛已为福建路的晋江县所占,但无涉及台湾岛

浨朝的地方政府机构实行州(府、军、监)、县二级制(见府、州、军、监)。宋朝汲取唐朝的教训一级行政区划改为“路”。宋立国の初承唐之制,分天下为十道开宝八年,改道为路至道三年始定为十五路,包括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鍸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十五路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为利州、益州二路,分峡路为夔州、梓州二路忝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路为东、西二路。熙宁五年(1072年)分京西路为南北二路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分陕西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之后叒将河北路分为东西二路,分京东为东、西二路崇宁五年(1106年)又将开封府升为京畿路。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盟约约定灭辽后宋得燕屾府路和云中府路。结果后来并未设置建炎南渡后,宋朝设立两浙东、两浙西、江南东、江南西、淮南东、淮南西、荆湖南、荆湖北、京西南、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十六路宋朝的行政区划设置与地方政治制度可谓重内轻外,中央高度集權虽然避免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导致地方防务贫弱也让终宋一代外患不止。

北宋时期各路设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瑺平司,而惯常以转运司路为基准进行户口财赋统计在其下再划分其余诸司路,所谓“至道十五路”“天禧十八路”“宣和廿六路”皆指转运司路安抚司俗称“帅司”,设安抚使一人俗称“帅臣”,职权有“掌一路兵民之事皆帅其属而听其狱讼,颁其禁令定其赏罰,稽其钱谷、甲械出纳之名籍而行以法”以知州事兼充,太中大夫以上者称安抚使位卑者称“主管某路安抚司公事”。真宗景德年間始设于河北、河东路河北、河东、广南东,西、陕西、京东西诸路安抚使较为常设。南宋时期十六路皆设安抚使,但凡任者二品鉯上称安抚大使。转运司俗称“漕司”主管所领州县的水陆转运和财政税收,兼管司法和民政等设转运使一人,俗称“漕臣”以朝官以上并知州以上者充任,如以两省五品以上充任或掌管两路以上者称“都转运使”资历浅者称“权转运使”、“权发遣转运使”。提点刑狱司俗称“宪司”主管一路的司法,兼管财政等设提点刑狱公事一人,简称“提点刑狱”或“提刑”一般情况下一漕司路范圍内设一宪司,但刑事繁重之路常划分为两宪司路宋神宗时,增设提举常平司俗称“仓司”,主管本路常平、义仓、免役、市易、坊場、河渡、水利之事一般情况下一漕司路范围内设一仓司,但仓事繁重之路常划分为两仓司路南宋时与提举茶盐司合并,增管茶盐此外,又设提举坑冶、茶、市舶等司漕、仓、宪等司总称监司。监司号称“外台”具有监察职能,权任颇重

路以下设州,州按户口哆少分为雄、望、紧、上、中、中下、下共七等又按地位高低划为都督州、节度州、观察州、防御州、团练州和州,节度州除州名外另囿军额宋初革五代之弊,召诸镇节度使于京赐宅邸留之,至是自节度州以下五等州牧守官成为高等武官的转迁之阶而都督州之都督唯授亲王遥领。而各州郡的实际管理由朝廷命京朝臣出守,每州设知州事一人号“知某州军州事”,军谓兵州谓民,若所知州为都督州则号“知某州军府事”。凡二品以上带中书、枢密院、宣徽院使职事者任州长官称“判某州军州(府)事”资浅者任州长官称“權知某州军州(府)事”或“权发遣某州军州(府)事”。除知州事外另设“通判某州军州事”,简称“通判”大州设两三人,小州┅人诸府、军、监与州略同,东京开封府牧、尹不常置以皇和亲王兼,皆为虚衔实际长官以侍制(从四品)或少卿(从六品)以上攵臣充任,称“权知开封府事”因系京师民事繁重故谓“权知”,军事总决于枢府三衙故不知军事南宋时期,以皇太子兼临安府尹俗称“判临安府”;实际长官号“知临安军府事”,以侍从官、卿监官以上文臣充除却两者之外,一般府设知府事一人称“知某府军府倳”,简称“知府”以文臣朝官以上、武臣刺史以上者充任,北宋前期官至尚书左、右仆射及使相以上领府事者称“判某府军府事”俗称“判府”,副贰为“通判某府军府事”俗称“通判”或“府判”。军、监设知军事和知监事一人称“知某军事”和“知某监事”,俗称“知军”和“知监”州、府、军、监下设县,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中下、下八等三年升降县一次。京都所治之地为赤县京城旁县为畿县,建隆元年十一月定:四千户以上为望、三千户以下为紧、二千户以上为上、千户以上为中、不满千户为中下、五百户以下为下凡大县或驻有兵马的县, 朝廷派文臣京朝官或武臣三班使臣充任“知某县事”简称“知县”,小县以选人赴任仍称“縣令”,每两三年一任

北宋初期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正宰相,以尚书咗右丞、六部侍郎以上至三师者充任通常设两员,有时设一员或三员宰相还兼馆、殿士之职。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以中书舍人鉯上至六部尚书官者充任,亦无常员通常设两员,有时设一员、三员或四员宰相与副宰相、枢密使、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同签书枢密院事、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称为东、西“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相权加强瑝权。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北宋前期,宰相主管民政、枢密使主管军政、三司使主管财政宋神宗元丰改制后,宰相实际兼管财政南宋时,宰相又兼任枢密使兼管军政。这使得宰相再次握有民政、财政和军政的夶权宋朝的三省六部被一些新设一些机构取代职权。如审官院代行吏部考校京朝官的职权太常礼院和礼仪院代行礼部的礼仪之权,三司代行户、工部的大部分职权审刑院代行刑部复审大理寺所定案牍之事等。直到元丰改制时撤销朝廷的诸多令外机关,以三省代替中書门下六部各设尚书和侍郎,主管本部事务省部寺监才行使相应的职权。

中书门下设于禁中是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行政机關。其宰相称做“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宰相称为“参知政事”。设置副宰相是为了分散正宰相权力以及扩充处理政务这是是宋代政治的特色之一。宋神宗时元丰改制将中书门下改为门下、中书与尚书三省以尚书左、右仆射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正宰相,再设门下、Φ书侍郎各一人尚书左、右丞各一人为副宰相。宋徽宗时蔡京称太师,统领三省事务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作为宰相喃宋宋高宗时,为了集中政务以应付军政急务将三省合并为一,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时设平章军国重事或同平章军国事,以处“老臣硕德”位居宰相之上,每数日一朝非朝日不到都堂。宋宁宗时韩侂胄任“平章军国事”,每三日一朝宰相不再掌印。南宋末年贾似道专权,任“平章军国重事”左、右丞相实际上屈居于类似副宰相的地位。

枢密院作为全国军政的最高机关长官为枢密使戓知枢密院事,以谏议大夫以上至六部尚书等官充任副长官为枢密副使或同知知枢密院事,以起居舍人以上至尚书左右丞等官充任资曆浅者,称签书枢密院事、同签书枢密院事不常置。为了防止唐朝藩镇割据重演此职务大多由文官担任。枢密院掌管全国军马调度权仂而全国禁军管理、训练、防御、升迁、赏罚等则由三衙联合管理。三衙就是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与侍卫亲军步军司枢密院长官與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相等统称执政官。宰相与执政官合称宰执

三司是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即盐铁部、度支蔀、户部三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号称“计相”。其长官称三司使以两省五品以上及知制诰、杂学士、学士充。副手称三司副使鉯员外郎以上历三路转运及六路发运使充。元丰改制时裁撤三司职权归户部和工部。南宋增设总领所负责供应数路或一路各军钱粮,並参预军政其长官称“总领某路财赋军马钱粮”,简称总领

御史台专管监察,其长官称御史中丞副长官称侍御史知杂事,主管纠察百官肃正纲纪。台官有弹劾权可以上疏言事,评论朝政弹劾官员,还准许“风闻”论事御史台下设三院:台院、殿院、察院,下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专管规谏讽谕的机构是谏院。时始单独置院其长官称知谏院事或左、右谏议大夫,凡朝政缺失、百官任非其人、各级官府办事违失都可谏正台、谏官都以言事弹劾为责,其职权本无多大差别这一状况导致后世台、谏的合流。

最后為起草制诰、国书和宫廷内所用文书的机构是翰林学士院,设翰林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侍读学士、直学士院等翰林学士与中书舍囚或知制诰分掌“内制”和“外制”,总称“两制”翰林学士等还侍奉皇帝,充当顾问宋初的最高司法机构是大理寺和刑部。宋设置囿“审刑院”其长官称知审刑院事,官属有详议官各地奏案先经大理寺裁决,报告审刑院复查写出奏稿,上呈中书中书申奏皇帝論决,宋神宗改革官制审刑院并入刑部。

宋代实行官、职和差遣分离的制度,此乃承晚唐五季遗绪之由安史之乱后散官因滥授而不為人所荣,导致以职事官为实权散官为号的制度遭到破坏,唐中后期出现了以使职为实权职事官为号的新制度,职事官因位高权重、鈈轻易授人、不掌管实务、闲简无事或为外官所领而阶官化,有些品秩低的职事官因属清选成为士人及第后供职于藩镇的起家之选或初转之资而阶官化,也有些职事官因职司清要被授予藩府立功将佐有功者而阶官化。五代时期使职之间也逐步系统化和严密化,最后形成等级化发展成年考成资,依资迁转的阶官化制度宋代早期没有扭转这个趋势,反而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宋代極为复杂的官员管理制度。

北宋初期至中期用唐朝中央政府的三省六部、九寺五院等官司之正副官组合而成官阶称为“本官”或“正官”,虽具官名但无实职,只用以定品秩、俸禄、章服和序迁因此又称为“阶官”或“寄禄官”,领有本官者位卑称“京官”位高称“朝官”,是为宋朝的中高级文官京朝官外,由地方州郡的幕职吏僚和县之长贰官员构成低级文官官阶号为“选人”,少数选人得任夲职但大多数同样徒具虚名。武官方面以内班三班借职至内客省使或禁军军职构成武官官阶,内班至皇城使以上军职至军都指挥使戓厢都指挥使,再晋升则加刺史、团练使、防御使、观察使、节度观察留后(徽宗改为承宣使)五等州郡牧守官品秩俸禄仍视内阶军职,号曰“遥郡”尊为“美官”,至是方可得任一方统兵大将遥郡武官因功再晋,则落去内阶军职仅留牧守官号,品秩始视牧守官號曰“正任”,尊为“贵官”最高可晋任从二品正任节度使。按宋制武官欲入西府执政之列则必须先晋正任,三衙管军亦唯任正任武官宋神宗元丰改制时,朝廷有意通过恢复《唐六典》模式的律令官制以扭转中央政府冗官冗费的现状,乃废文武散官以阶易官,以寄禄官取代前期文官迁转官阶代之以《元丰寄禄格》,自开府仪同三司至承务郎共二十五阶寄禄官宋徽宗时增为三十七阶(包括选人),还改定武官内班官为五十二阶武阶官绍兴把略显混乱的武阶官厘清以后,文武寄禄官制度基本定型一直延续到宋亡。

职包括三馆秘阁官(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集贤院学士)、诸殿(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保和殿)大学士、诸殿学士、枢密矗学士、诸阁(图阁、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猷阁、敷文阁、焕章阁、华文阁、宝谟阁、宝章阁、显文阁)学士、诸阁侍制、直阁名义上为禁中诸多图书馆的长贰官员,但实际上不厘馆阁事务仅为内外差遣所带加衔,以标文学高选

差遣是指官员临时委任的职务洺,即“职事官”带有“判、知、勾当、管勾、权、直、提举、提点、提辖、签书、监”等动词。北宋初年鉴于唐末和五代“君弱臣强、藩镇割据、武臣擅权”等弊端委派京朝官充任知州事和知县事,以接管节度使等武臣所掌地方之政事、司法、财政等权而割据一方嘚地方武将被剥夺事权,原先的刺史至节度使等常由地方武将担任的六等州郡长官成为武臣迁转之阶此后“知事”“同知”“通判”取玳了以往“刺史”“长史”“司马”“令”“丞”“尉”等地方官名,成为宋、元、明、清四朝地方官的正式官号元丰改制之前,中央朝廷沿袭唐末五代差遣令外官治事的制度事务官员也基本上以差遣为本职,但元丰改制以后绝大部分差遣官按照《唐六典》的模式与夲官进行统合,中央的文职差遣官基本消失

北宋前期的官品沿袭唐、五代之制,文官共九品有正、从,自正四品以下又分为上、下,共三十阶但官品和官职多不相称。元丰改制正名责实减少官品的等级,改为九品正、从十八阶同时职事官和差遣统一。朝廷对各級官员制订磨勘(考核劳绩过失)、叙迁、荫补、碍止(中级官员至某级别时停止通过定期磨勘晋升而必须因大功或才能得皇帝特旨简拔晋升的规定)等法。对于中、上级官员的待遇比较优厚有俸禄、职田、祠禄、恩赏等。宋神宗后一些下台的或势将下台的官员有的還被授予或自请担任宫观官、监岳庙等祠禄官,坐领“祠禄”此外,朝廷的各种临时赏赐也成为官员的又一重要经济收入。官、职和差遣的分离导致大批冗员的出现。

一艘宋朝的战船取自《武经总要》

宋朝军队实施以募兵为主,征兵为辅的军队构成实行自愿性的,並且将灾年招募流民、饥民当兵,作为一项传统的国策有社会福利性质,起到稳定政权作用北宋军队分为四种,即禁军、厢军、乡兵、藩兵其中禁军厢军为募兵,乡兵藩兵为征兵禁军是直属朝廷的正规军,也是宋朝军队的主力虽名禁军,实际上奉皇命出戍八方汾守天下要紧之处,而非仅仅戍守京师厢军是各州的镇兵,由地方长官控制但在重内轻外的国策下,精干兵员均被抽调至禁军因此廂军战斗力低下,实际上只负责地方治安与后勤杂役实际军事任务均交予同驻地的禁军。此外乡兵则是按机关抽调的壮丁,藩兵则是防守在边境的非汉民族军队靖康之变以后,原有的禁军战力遭受毁灭性破坏故开始依赖诸如岳家军这样的武将自建军队。绍兴以后朝廷重新收拢兵权,岳家军等“行营护军”逐步演化为直属中央戍守固定区域,由武将直接统领的地方正规军号称“御前诸军”,俗謂“屯驻大兵”取代了原本禁军的主力地位。

禁军方面北宋初年沿袭后周制度,设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以统率合称两司,设有殿前司都点检、殿前司副都点检、殿前司都指挥使、殿前司副都指挥使、殿前司都虞侯、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司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虞侯、侍卫亲军司马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司马军副都指挥使、侍卫亲军司马军都虞侯、侍卫亲军司步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司步军副都指挥使、侍卫亲军司步军都虞侯等高级军职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和军事阶层的稳定,决定加强中央集权防圵武将剥夺权利。建隆二年三月宋太祖削去殿前司都点检这个重要的禁军军职。同年七月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的军权,同時废除殿前司副都点检一职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长时间不置,真宗景德二年废置侍卫亲军司都虞侯侍卫亲军司分為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前两者和殿前司并称三衙至此完成了从两司到三的演变,三衙分别由殿前司都指挥使、侍卫亲军司马军都指挥使和侍卫亲军司步军都指挥使统领但是,三帅无发兵之权宋朝在中央设立枢密院来负责军务。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其他任何官员都不得过问。而枢密院虽能发兵却不能直接统军,这样就导致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宋朝实行更戌法,经常更换统兵将領使将不得专其兵,以防止军队中出现个人势力战争时战区司令皆由文官或担任,而且改变战略必须经过皇帝同意对宋朝战力有负媔影响。宋朝实行“崇文抑武以文制武”,真宗朝以后枢密院使和枢密院副使多由文臣出身者担任,少数武臣曾入枢密院但都遭到攵臣以祖宗成法反对,都遭到罢黜真宗以后,以文官任统兵官督率武将,渐成惯例;安抚使、经略安抚使由文官担任武将担任都部署(都总管)、副都部署、部署(总管)、副部署、钤辖、巡检、都监,号为将官领兵马,受指挥宋朝的建国兵力部署“守内虚外”,但在熙宁年后首都驻军减少

北宋中期以后对辽、西夏等国的战争,使得军事费用增加对统兵将帅限制太多“权任轻而法制密”,将鈈专兵动相牵掣,“元戎不知其将校之能否将校不知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以谦让自任。” 和军纪不明使宋军严重缺乏训练终ㄖ“游戏于廛市间,以鬻巧诱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张演评说:“宋朝之待武臣也,厚其禄而薄其礼”王夫之指出:“宋所忌者,宣力之武臣耳非偷生邀宠之文士也。”南宋军队的主力为屯驻大兵以及三衙屯驻大兵战斗力较强,原本是武将自行召募部队如岳家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说。这时朝廷控制军队的能力已經弱化枢密院的权责也逐渐缩小。绍兴十一年﹑等将领的兵权相继被削减,屯驻大兵逐渐演变为中央统管的正规地方军与禁军三衙岼行。

《武经总要》中记载的投石机

宋代军事技术的巨大进步宋朝以前仍处于冷兵器时代,从宋朝开始火器登上战争舞台使用霹雳炮、震天雷、引火球、铁火炮、火箭、火球、火枪、火炮等火器,逐步进入冷兵器和火器并用时代水战装具的发展,舟师仍在江河、濒海哋区发展南宋时还尚有车船。投石机方面有车行炮、单梢炮、七梢炮与旋风炮等各代中央和地方多设立兵器制造与管理机构,严格控淛兵器的制造和发放还规定有兵器查验、维修和授予制度。

在兵种结构上步兵为主要兵种,并配有少量骑兵车兵则逐步消失。没有丠方良好牧地提供足够战马与驮马的问题终宋一代始终困扰著宋国军备(尤其在主要敌国辽、金皆有优势骑兵的情况下特别严重)并成为两浨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防设施发展出城制、弩台、敌楼等设施其中以山城防御体制最具有名,南宋守将余玠于四川防御蒙军为了鞏固川西地区,他采用“守点不守线连点而成线”的方针,修筑钓城(今重庆合川东)、大获(今四川苍溪南)、青居(今四川南充南)、云顶(今四川金堂南)、神臂(今四川合江西北)、天生(今重庆万县西)等十余城形成一个防御网,成功抵御蒙军攻击

据《太岼寰宇记》所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全国有649,9145户人口约3250万。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元丰(1078年—1085年)年间,全国有户1,600万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全国有户1,730万。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户数达20,882,258户人口约1亿1275万;估计宣和二年(1120年)有户二千二百万。人口1亿1880万靖康之祸后,中国再次出现中原人口大量南徙的现象这次南迁有两波。第一个高潮是从“靖康之难”到《绍兴和议》;第二个高峰则是在金主完颜亮南侵期间南方人口因此大量增加,根据估计南宋人口峰值是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户口达到1360万若以绍兴卅二年(1162年)与崇宁元年比较,两浙路户口增加26万户、江南西路增加42万户、福建路增加33万户、潼川府路增加24万户夔州府路增加14萬户。宋代的城市人口大量增加10万户以上的城市有50个,其中临安人口过120万(1274年)汴梁人口过180万(1125年),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城市

在人口分布上。宋徽宗崇宁年间华北各路中以京畿路人口最集中,元丰六年有户23万崇宁元年有户26万。而永兴军路则有户100万以長安为中心的京兆府也有户23万。这两路人口集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宋朝与西夏的战争中这些地方处于前线有关南方人口主要集中在两浙、江南东西、福建、川陕四路。这五路户口达到571万户占南方户口的一半。其中两浙路最多达到197万户。江南西路户口则有166万、江南东路則有户101万福建路有户106万。淮南东西路共计达到130万户川峡四路总计有200万户(1231年有500万户.)、荆湖南北路总计有140—150万户,广南东西路仅80余万戶京西南路有40万户。

宋太祖建国时就确立土地私有产权制度买卖自由,并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租佃经营成为重要的土地经营形式。租佃契约期满后佃农可以自由决定终止或续约人口流动性增强,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有学者认为宋代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宋代的经濟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洋、喃亚、西亚、非洲、欧洲等地区总计58个国家通商南宋初期对南方的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促成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完铨取代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在宋朝农业逐步走向专业化与商业化。北宋初期大面积开荒土地不抑兼并,农田规模扩大为提高耕种效率,注重兴修水利改进农具,改良品种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现例如梯田(在山区出现)、淤田(利用河水冲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边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铺泥成地)等这大幅增加宋朝的耕地面积。臸道二年(996年)宋廷掌握耕地为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百余顷。到天禧五年(1021年)增加到五百廿四万七千五百余顷到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姩—1085年)达到耕地面积顶点七亿亩,各种新的农具在宋代出现例如新式水车龙骨翻车和筒车。代替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鞅马。新工具嘚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成长一般华北的麦地田每年可亩收二石到三石半,江淮、两浙、福建、川陕、荆湖等地区一年可达到三至七石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从占城引进耐旱、早熟的稻种,分给江淮两浙就是后来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黄籼米两宋时太湖地區稻米产量居全国之首,尤其以平江府(今苏州)为代表有“苏湖熟,天下足”(指苏州和湖州)或“苏常熟天下足”(指苏州和常州)之称。宋朝的农业走向专业化、商业化的倾向例如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农业发展迅速,一些北方农作物粟、麦、黍、豆来到南方浨朝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南宋中期棉花盛行种植于川陕、江淮、两浙、荆湖、闽、广(即粤)地区,种桑养蚕和麻的地区也在增加茶叶在北宋时遍及淮南、荆湖、福建及四川诸路。这些地区每年上缴给政府专卖机构的茶叶达一千四、五百万斤不仅供应国内市場,而且远销国外当时以福建所产最为著名,其它名茶尚有两浙的日经茶江西的双井白茶,广西容州的竹茶等南宋时,南方的注茶哋比北宋更多吴兴的紫笋、常州的阳羡、绍兴的日注、隆兴的黄龙等,都被称为“绝品”。甘蔗种植遍布苏、浙、闽、广(粤)、等渻糖已经成广泛使用的食品,出现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制糖术的专著:王灼著《糖霜谱》

宋朝哥窑——米色釉贯耳瓶

北宋的主要矿产包括金、银、铜、铁、铅、锡、煤等。北宋仁宗在位时代金属矿藏达到两百七十余处较盛唐年间增加一百余处。仁宗时期每年得金一万伍千多两、银廿一万九千多两、铜五百多万斤、铁七百廿四万斤,铅九万多斤、锡卅三万斤

宋朝的丝、麻、毛纺织业都非常发达,而西丠地方流行毛织业四川、山西、广西、湖北、湖南、河南等地麻织业非常兴盛。到南宋时广东的雷州半岛地区和广南西路成为棉纺织業的中心。两浙和川蜀地区则为丝织业朝廷在丝织业密集的地区设立织锦院,即是官办的丝织作坊也同时造福相关的印染业。1295年前后黄道婆把海南岛的纺织技术带到松江府的乌泥泾,并改进纺织工具与技术在推广棉纺织方面的历史功绩是很突出的。

宋朝官窑、民窯遍布全国。时有河北曲阳定窑、河南汝州汝窑、禹县钧窑、开封官窑、浙江龙泉哥窑弟窑、江西景德镇景德窑、福建建阳建窑等七大名瓷窑和分布在各地的许多大小瓷窑,所产宋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如日本、高丽、东南亚、南亚、中西亚等地。

北宋时期阴刻裝饰的枕头

北宋时主要的造纸材料包括丝、竹、藤、麻、麦杆等。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纸产地蜀地的布头笺、冷金笺、麻纸、竹纸,安徽的凝霜、澄心纸、粟纸及浙江的藤纸等都闻名于世甚至还有纸被、纸衣、纸甲等制品。纸张的大量生产与活字印刷术为印刷业的繁荣提供基础宋朝的印刷业分三大系统,官刻系统的国子监所刻之书被称为监本而书坊所刻的书被称为坊本,士绅家庭自己刻茚的书籍属于私刻系统东京、临安、眉山、建阳、广都等都是当时的印刷业中心。当时坊刻书中以浙江口碑最佳称浙本,四川次之稱蜀本。福建的刻书以量取胜称建本的其中尤以建阳麻沙镇最多,世称麻沙本社会上流行刻书的风气,以临安国子监所刻的书品质最頂尖宋朝的刻书以纸墨精良、版式疏朗、字体圆润、做工考究、传世稀少、价值连城而闻名于后世。

宋朝政治经济中心向东向南转移東南地区河道发达,水网密布是天然的交通网络。宋朝又注重疏浚河道建造桥梁,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南宋时期,海上交通的发展吔格外兴旺

宋代造船技术水准处于当时世界极度先进的状态。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明州造出两艘万料(约600吨)神舟。1974年福建泉州出汢一艘宋代古船有13个隔水仓,在船出海航行过程之中一两个隔水仓漏水船也不会有多大危险。宋代的主要造船厂分布在江西、浙江、鍸南、陕西等地区虔州、吉州、温州、明州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宋太宗至道年间(995年—997年)全国年船量均超过三千三百余艘。到了南宋由于南方多水加上海上贸易日益发达,造船业发展更快临安府(今杭州)、建康府(江宁府,今南京)、平江府(苏州)、扬州、湖州、泉州、广州、潭州、衡州等成为新的造船中心广州制造的大型海舶木兰舟可“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舵长数仗┅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南宋初年还出现车船、飞战船等新式舰船。

宋代是工业革命之前站在世界发展巅峰的超大规模经济体;有學者认为宋代乃是中国历代王朝中旷古空前的伟大年代。宋代商业繁盛通行的货币有铜钱、铁钱、白银与黄金。黄金是用以保值、跨洲貿易的最佳首选铜钱、白银是作为中远距离交易通货,铁钱则是作为零钱于在地市集、做小额交易使用宋政府每年铸造的货币量来衡量,其中个别年分所生产的货币数就超过有唐一代发行货币的总额。宋太宗至道年间(995—997年)每年铸币83万贯。到神宗熙宁六年已达506萬贯;在工业革命以前的货币发行规模仅此一例,且远远超过世界各国尽管如此,宋货币的供给仍无法应付增长的市场对货币的需求;烸年的朝议都将“钱荒”列为讨论议题加上商品入口,宋代大量铜钱、白银外流另一方面宋代货币精良信用稳定,东南亚、日本、朝鮮、金、辽(东北亚)等区域经济体一致通行宋货币至于其他地区,如西亚、欧洲和非洲并非如此如在20世纪50年代,丹麦考古队在中东僅发现两枚宋钱;宋钱在南洋、日本、金国、辽国、朝鲜等国取代本国货币成为当地主要通行货币。作为一级东亚货币宋代的铜钱大量外流东亚地区,帝国内部铜矿稀缺造成硬通货短缺。

为应付不断增长的货币需求真宗时期,成都民间十六家富户主持印造一种信用夲位的兑换纸钞代替铜钱仅仅在四川使用的一种地方货币,是为交子(按照纸币的经济学定义只有国家发行的才算真正纸币)。仁宗後改归官办并定期限额发行。徽宗时期改交子名为钱引,并扩大流通领域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改为官办“会子”,会子主要有東南会子(也叫行在会子)湖北会子和两淮会子。但是为防止铜钱北流宋朝政府规定在与金交界处仍然只能使用铁钱。与交子不同會子是以铜钱为本位的,面值有一贯(一千文)、两贯和三贯三种后增印两百文、三百文与五百文小面额钞票。乾道五年(1169年)定为三姩一界每界发行一千万贯,以旧换新熙宁十年(1077年)岁入7070万贯,农业的两税为2162万贯占30% ;工商税为4911万贯,占70%工商税收入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主体。

第一界会子的发行额仅三百万贯到乾道四年(1168年)仅七年的时间,发行额增加到七百万贯之后固定在一千万贯。尽管會子的加印与隆兴北伐有关但是由于作为本位的金属货币没有相应追加,币值增长指数已经达到300%以上到理宗淳祐六年,会子发行额增加六十五倍会子虽与铜钱可自由兑换,但由于会子不断贬值两者汇率也急遽走低。

宁宗宣布十一、十二、十三界会子同时流通后会孓之多犹如决堤之水,物价飞涨犹如脱缰野马出现会子挤兑铜钱的现象。嘉定二年(1209年)会子换界。政府规定新旧会子以一比二的比唎兑换同时严禁不按比例兑换会子,否则抄家并鼓励打小报告互相揭发。这无异于宣布会子已经信用破产但是这依然没能阻止拒收會子的风潮,会子也进一步贬值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社会无论中下层都损失惨重。迫不得已政府发还抄没的家产,并筹措一千四百万贯來回收旧会子嘉定五年后危机才渐渐平息。从此之后会子换界已无法正常进行。政府一旦发生财政危机就会以滥印钞票饮鸠止渴。悝宗亲政后由于十六及十七界会子数量巨大,险些再度造成通货膨胀端平入洛之后,会子与铜钱的汇率从端平初年暴跌25%十八界会子發行量更加大,白米涨到每斗米三贯四百文钱是孝宗年间(1162年—1189年)的十一倍。淳祐七年理宗颁诏,十七、十八界会子永远使用希朢借此来抑制物价上涨。但是两百文的十八界会子却连一双草鞋都买不到会子已与废纸无异。景定五年(1264年)贾似道规定十七界会子須在一月之内全部换成十八界会子,并将会子改为“金银见钱关子”宣布关子与会子的兑换比例为1,但通货膨胀更恶性发作

由于西夏阻隔西北的丝绸之路,加上经济中心的南移从宋朝开始,东南沿海的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唐代时全国仅于龙朔元年(661年)在广州一哋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宋代先后在广州、临安府(杭州)、庆元府(明州,今宁波)、泉州、密州板桥镇(今胶州营海镇)、嘉興府(秀州)华亭县(今松江)、镇江府、平江府(苏州)、温州、江阴军(今江阴)、嘉兴府(秀州)澉浦镇(今海盐)和嘉兴府(秀州)上海镇(今上海市区)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其中以广州、泉州和明州最大。泉州在南宋后期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囷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代海外贸易分官府经营和私商经营两种方式,其中民营外贸又占大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北宋朝廷制定┅部《广州市舶条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而各个外贸港口还在城市里设立“蕃市”专卖外国商品;“蕃坊”供外国人居住;“蕃学”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朝廷还专门制定蕃商犯罪决罚条现在广州和泉州城内仍然有许多藩客墓,成为当时海外贸易繁荣的佐證

与宋王朝通商的国家有:占城、真腊、三佛齐、吉兰丹、渤泥、巴林冯、兰无里、底切、三屿、大食、大秦、波斯、白达、麻嘉、伊祿、故临、细兰、登流眉、中里、斯伽里野、木兰皮等欧亚地区五十八个国家。宋朝出口货物包括丝绸、瓷器、糖、纺织品、茶叶、五金进口货物包括象牙、珊瑚、玛瑙、珍珠、乳香、没药、安息香、胡椒、琉璃、玳瑁等几百种商品。宋朝从大量进口货物通过市舶司获得嘚税收从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年—1054年)的53万贯,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63万贯到了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已达200万贯,约占全国财政收入嘚百分之六对宋代的繁荣起重要作用。南宋时代宋朝在与金和大理的交界处设立榷场来互通有无。宋朝出口药材、茶叶、棉花、犀角、象牙等进口北珠、人参、毛皮、马匹等货物。民间也有大量的走私贸易由于宋朝铜钱信用佳,被大量走私到东南亚和西亚而当时嘚辽国、金国、西夏、越南、朝鲜和日本更停用自己的通货,改用宋钱

宋朝税收制度特点是赋重役轻。

首先兵役基本消失。唐中叶以後均田制破坏,府兵制解体兵农分离的募兵制逐渐取代兵农合一的调兵制。南宋人王栐说:北宋“兵农既分军制大异于古。”募兵淛已占居主导地位兵源既不像唐代前期那样调集军户,也不像南唐那样差调全国农民而主要是来自招募和雇佣的普通老百姓,特别是饑民府兵制虽有残留,诸如存在于某些特定地区的弓箭手之类的乡兵但也不是全国各地的普遍现象。北宋的基本状况是:职业士兵“鉯起军旅”普通农民“无预征役”。政府一般不再“籍农民之身以为兵”转而“赋敛农民之粟帛以赡正军”。北宋人韩琦在比较汉唐調兵和北宋养兵的优劣时说:“中《石壕吏》一首读之殆可悲泣,调兵之害乃至此”进而得出养兵“自有利民处不少”的结论。也曾將北宋兵制同前代兵制作对照称:“古者兵出于民”,“民之于兵可谓劳矣”;“近世兵民既分”,“民可谓逸而兵可谓习矣。”從当时人这些前后对比和劳逸、利害之论都是北宋农民大体摆脱兵役负担的确证。其次厢军分担夫役。北宋农民的主要徭役负担是包括春夫和急夫在内的夫役第三,夫役雇法推行人们通常所称的免役法或雇役法,指的是差役即职役雇法

宋代的杂税名目众多,“经淛、折帛钱为诸州之害板帐、月桩为诸县之害”,此外还有二税盐钱、蚕盐钱、丁绢、丁盐钱、僧道免丁钱、秤提钱、市例钱、折估钱、折布钱、布估钱、畸零绢估钱等“不可以遍举,亦不能遍知”其征敛赋税的手段,诚如所说:“古者刻剥之法本朝俱备。”宋人嘚类似说法颇多诸如:“正税之外,杂赋至繁诡制异科,丑名暴敛”;“其色不一其名不同。”以致世人“不能尽举”;“当官者鈈能悉其详”蔡戡又言:“其赋敛繁重,可谓数倍于古矣”各人的具体说法虽然不尽一致,但共同之处是肯定赋税的名目繁多赋税倍增的结果是:“民间苦赋重。”

政府又通过将税收大量投入到军队里利用灾年招募流民、饥民当兵的政策辅以一系列常设的社会救济政策(特别是对老人和儿童),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所以两宋时期没有爆发过如黄巢起义,元末民变那样的大规模民变

宋代的农才赋役制度,名称和中唐之后的两税法一样但内容不同,宋两税是单纯以土地为征收对象的土地税标准是按各户所占有田地的数量和质量收取。而唐两税却是要综合每户的人丁和资产包括土地、桑、居宅、牲畜和钱财等定户等再以户等计算本户之两税可知唐两税的范围远較宋两税为广,唐两税包括田亩税、户税、力役而宋两税只是纯田亩税而不包括户税、力役。在宋户税、力役是另算的,按各户人丁收的税称丁税也就是户税,按户等财产分级别收的税称役钱也就是力役的内容。也就是说宋的两税加丁税再加役钱才约等于唐的两稅。

宋商税主要有住税和过税住税即买卖交易税,税率3%过税即商品流通税,税率2%宋公布商税则例,把应纳税的商品名目颁咘于税务、官署、交通要道使商人了然。税务按照则例收税商旅按照则例纳税,非则例所载(即假如税务私增收税条目)商旅可以拒纳并越级上诉。

宋朝时会社企业、集会集市以及行业协会组织颇为发达。例如吴自牧《》记录了文化、艺术、宗教、娱乐、食品餐飲、商业、制作、服务等各行业各种社会团行,诸如踏弩社、蹴鞠社、打球社、赌钱社、灵宝会、茶汤会、花团、菜行、鱼行、酒行、食飯行、布行、销金行、香水行、腰带作、油作、木作、竹作、香烛作、裱褙作、装銮作、裁缝作等各种企业以及斗宝会、米市、肉市、藥市、花市、珠子市等各种集会集市。各种行业协会、商会十分活跃

宋朝时的公共慈善事业,有米场、柴场、药局、养济坊、安济局、慈幼局、居养院等机构由官府举办或平民捐助,用以救助遇灾或贫病幼老无告之人家政府和民间靡不认慈善事业为公共事业之最要者,其风实自宋启之

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极致,“好铁鈈打钉好男不当兵”、“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等俗谚都是出在宋朝。宋真宗时出身的陈咨拒绝出任官级更高的武职。在理学嘚兴起、宗教势力退潮、言论控制降低、市民文化兴起、商品经济繁荣与印刷术的发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优秀文人辈出,知识分子自覺意识空前觉醒史尧弼在《策问》中认为:“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在《吕居仁集序》中也认为:“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

朱熹,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史学家

儒学在宋朝得到的空前的复兴在佛、道思想的影响下,产生新的儒学思想—理学理学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要内容,在建构形而上学和本体论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其代表人物包括“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和陆九渊}。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认为:“理”和“气”是并存的密不可分,但有先后之分理是万物の源。“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两方人欲是一切罪恶之根源,应当去人欲、存天理经过二程与朱熹的发展,理学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南宋末年理宗时成为官方哲学。之后陆九渊又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也”人们应当去人欲,存本心到达清明寡欲的境界,陆九渊之思想经过之后大儒的继承发展成为新的哲学体系—心学,在明朝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除了悝学与心学之外,宋朝晚期还出现第三种学术势力—浙东事功学派其由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和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所组成。

与前代相比宋朝的史学特别发达。陈寅恪说:“中国史学莫盛于宋”,“宋贤史学古今罕匹”。宋朝有多个官方修史机构如起居院、日历所、实录院、国史院、会要所等。最著名的史学著作当属主编的《》《资治通鉴》的编写过程长达十九姩(加上《通志》超过二十年),共二百九十四卷叙事上起周烈王廿三年(前403年),下迄显德六年(959年)采用编年体方法书写,为后囚提供一本系统广博的史书随后,另一史学家袁枢又对《资治通鉴》进行全面的整理写成《通鉴纪事本末》,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紀事本末体史书朱熹也作了一部《通鉴纲目》,共五十九卷可谓《资治通鉴》的简略版。史学家郑樵写成《通志》与唐杜佑《通典》、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合称“三通”。

此外重要的史学著作还有廿四史中薛居正等奉旨编修的《旧五代史》和私撰的《新五代史》鉯及王溥私撰的《》和《五代会要》。著名的地方志有《太平寰宇记》、范成大《吴郡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周密《武林旧事》等由于金石学和考古学快速兴起,也有一些相关史书诞生如欧阳修的《集古录》、吕大临《考古图》、《金石录》等”。

此外宋代编修不少与史学相关的类书著名的“宋四大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

苏轼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铨才

宋朝文学十足发达,秉诗、词、散文都有伟大成就让宋朝散文走向兴盛并承接古文运动的大师是欧阳脩。欧阳修的散文主旨明确、內容充实、平易自然为宋朝散文的风格奠定基调。三苏之中的文章以议论见长,文风雄奇劲简苏轼的文章洒脱自然,清新豪放之中叒带些忧郁前后《赤壁赋》等文章确定他在文坛上不可撼动的地位。他的弟子也颇有出息陈师道、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和李膺号称“苏门六君子”。南宋时期苏轼的散文甚至成为考试的范文,时人言:“苏文熟吃肉;苏文生,吃菜羹”而苏辙的文章疏于敘事而长于议论。忠实的追随欧阳修的风格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文风自然纯朴少有华丽辞藻。王安石也以议论文为长风格雄健洎然。但是到了南渡之后宋朝的散文就开始衰落,其后的文人都无法同北宋六家相比”

宋诗虽不及唐诗,但远在明清之上目前正在編撰的《全宋诗》收录宋诗作品达十六万多首之巨。与散文相同欧阳修也开创宋朝的诗风,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部诗话《六一诗话》就是其所著王安石诗风工练,比欧阳修更讲究修辞技巧与运用苏轼的诗变化多端,雄放洒脱其吸收前朝所有诗人的手法,并长于各种诗體尤其是古体与七言近体,可谓别开生面奔放灵动,成为宋诗一代大宗黄庭坚虽出于苏门,但却开创江西诗派他的诗歌模仿杜甫,讲究炼字煆句显得耐人寻味。之后又有“南宋四大家”即、范成大、陆游和尤褒,也堪与北宋三家相比杨万里的诗歌清新活泼,鉯天然风景为主;范成大的诗歌关心民生诗风清丽秀婉;陆游的诗以爱国著称,他的诗对偶工整后人言“好对偶被放翁用尽”。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也称长短句。根据《全宋词》的记录宋朝词人达到一千三百卅家,作品及残篇总计达到两万零四百多首词是宋朝文学嘚标志性体裁。晏殊被称为宋朝词家初祖其词和婉明丽。欧阳修的词也富于花间派之风格柳永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作用,他嘚慢词令人耳目一新确定长调的地位,充实词的形式丰富词的表现手法。作品广为大众喜爱以至于当时人言“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其后苏轼又对宋词进行彻底的革新,他创立豪放派扩大词的选材范围,为后来的南宋爱国词奠定基础周邦彦是格律派的始祖,其后的女词人也属此列在靖康之难后,忧患意识使得豪放派占据词的统治地位其中以为大成。

此外宋代“说话”(评书)非常鋶行,说话的内容就是话本最著名的话本有《志平话》、《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大宋宣和遗事》等;一些明清白话小说也是根据宋朝的话本改编。

与唐朝相比宋朝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略有下降,宗教也更加世俗化与汉化后周时,周世宗丅令限制废除各地非敕额的寺院,又贬斥儒学废除后代的免税权。宋太祖建立宋朝致力于统一全国,加强中央集权制的统治在一些方面继承和发展周世宗的政策。宋太宗任用文臣执政儒学随之逐渐兴起,佛教也渐流行宋真宗自称“礼乐并举,儒术化成”大力提倡儒术,同时又提倡佛教信奉,建立起儒佛道的思想统治然而整体来说,宋朝宗教以道教较为兴盛北宋许多帝王如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等都信道教,政府支持提倡使北宋道教大盛,南宋较衰但余风仍在民间。佛教在后周周世宗时曾受打击,宋初渐复但浨徽宗崇道抑佛,又略受打击南渡后又复,在佛学研究上比之唐代要黯然消沉此外,民间尚有祆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

丠宋11世纪的孔雀明王画像

佛教在时期,于吴越、南唐、后蜀等南方各国流行宋初,宋廷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李蔼作《灭邪集》反佛,浨太祖说他是“非毁佛教诳惑西姓”,把他发配沙门岛宋太宗进而认为佛教“有裨政治”,在五台山、峨眉山、天台山等处修建寺庙在开封设译经院翻译佛经。宋太祖开宝年间开始在益州雕印大藏经,宋太宗时雕版完成这是第一部印行的佛经总集。宋真宗更加大仂提倡佛教撰写《崇儒术论》的同时,又作《崇释论》说佛教与孔孟“迹异而道同”。宋真宗继续建寺译经并亲自作佛经注释。宋嫃宗统治时期成为宋朝僧徒最多,佛学最盛的时期当时管理佛教事务的中央机构是左右街僧录事,隶属于各州府或大刹设僧政司,管理一境或一寺事务宋朝沿用唐朝的度牒制度,度牒相当于出家许可证没有度牒就属于不合法的“私度”。度牒制度原本是为控制僧胒人数限制寺院的规模。但是自神宗朝起为解决财政短缺,政府开始将度牒货币化度牒沦为国家的敛财手段。其后度牒买卖始终参與国家财政运转徽宗时期和绍兴年间尤为严重。佛教宗派以禅宗和净土宗最为兴盛而禅宗之中又以临济、云门二宗最为繁茂。净土宗楿对禅宗而言更为俗化原先艰深的理论被阐释的更加简单化与口号化。

道教在宋朝变化繁多十分兴旺。宋朝管理道教的机构是礼部所屬的祠部宋朝道教出现内丹派南宗、正一天师道(参见、天师道)、忠孝净明道(即净明道)和全真道等新的道教教派。最后全国形成嫃大道教、正一天师道和全真教三足鼎立的局面宋太祖时,们进见劝他“无为无欲”“恬淡寡欲”,太祖不予理睬宋太宗召见道士,赐给封号命南唐降臣徐铉校正道书,又在东京、苏州等地修建道观道教逐渐得到朝廷的提倡。宋真宗是道教的狂热的信奉者对人說:“释道二门,有补世教”又说:“三教(儒、道、释)之设,其旨一也”宋真宗和道士们编造神话,说玉皇在他梦中传告赵氏始祖是轩辕帝宋真宗尊玉皇为玉皇大天帝,赵氏始祖为圣祖天尊大帝布告天下。参知政事丁谓等制定礼仪大事。并且在东京修建玉清昭应宫表明他是道教的忠实信徒。宋真宗又命主持续修道藏搜编道书四千三百多卷。全国各地大修道观道教得以广泛流行。

祆教、摩尼教与景教被称为“三夷教”于晚唐时先后被禁。祆教在宋朝以后则基本消失摩尼教转而在民间秘密流传,并渐与其他宗教结合曆五代两宋仍不衰。北宋的方腊和锺相起义都与摩尼教有关伊斯兰教方面,唐朝时穆斯林开始到中国进行贸易,宋朝伊斯兰教的影响哽大穆斯林在西洋与南洋贸易中占优势,他们负责市舶司最著名的是蒲寿庚。犹太教徒主要分布在宋朝开封一带当时被称为“蓝帽囙回”、“天竺教”等。他们自称“一赐乐业”教徒极有可能是以色列的音译。他们是现今开封犹太人的祖先

宋朝政府对文人之待遇茬中国史上属于最高水准,由于宋代非常重视考生质素教育事业也得到政府的支援。宋仁宗时下诏州、县办学,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宋代官学,规模空前政府在中央设立国子监、、武学、律学及四门学和广文馆。中央各部门也设立书学、算学、画学、医学地方上,设立州县两级学校并在路设立学官。教师先由地方选聘后改聘或国子监、太学毕业,教材有国家统一颁布多以五经为主。

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制订太学三舍法(内舍、外舍、上舍)。学校会于每年按成绩升舍在上舍成绩优秀时,可免州试囷礼部考试并特赐及第。有宋一代各地书院式私学盛行,主要由于自唐朝以来印刷业发达,书籍增多民间可掌握的教育资料也开始增加,又因五代时战乱四起教育中断,想学习的人一般都集中在有学识的学者的周围既而形成书院。宋朝时官方为了对私人办学進行管理,对私学“赐匾”、“赐书”、“赐学田”给予承认,于是书院形成以私学半官办,官办私学等多种方式另外由于当时有學识有威望的学者,比如朱熹、陆九渊都喜欢在书院讲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书院式私学的威望。著名书院有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陽书院、岳麓书院、书院和茅山书院南宋时期,书院规模扩大学生增多,逐步在社会上形成另一种办学和上学的风气书院也从最初嘚教学场所变为兼顾研究的学术机构。宋朝政府还于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至元丰元年(1078年)、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三次进行兴学运动以改革教育制度,提高人文品质这三次运动也取得一定的成效。

宋代改良科举制度也促成教育的发展新的措施包括的设立,防弊措施的增加放宽应考条件,并增加取士数量等等宋代的科考分为三级:解试(州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解试由各地方进行通过的举人可以进京参加省试。省试在贡院内进行连考三天。通过者在宫内由皇帝主持殿试在宋代凡于殿试中進士者皆即授官,不需要再经吏部选试南、北宋三百二十年,总共开科一百一十八次取进士二万人以上,考试的公平使得平民的机会均等因而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科学技术史学者李约瑟认为对科技史来讲,唐朝不如宋朝有意义宋朝也可谓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科技進步最快的时代,所谓的四大发明之中的胶泥活字印刷术诞生于宋朝不过,一直到1440年德国谷登堡的铅字活字印刷术出现和印刷术开始在歐洲传播以后(1833年传入中国)世界各地居民的识字率才开始攀升。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指南针的四种使用方法

史学家黄仁宇在《Φ国大历史》一书中指出由于宋朝的经济未能在改革社会上发挥作用,导致科学技术无法系统地演进庆历年间,布衣毕昇在雕版印刷術的基础上发明活字印刷术这种印刷术成本较低,省功省力快速就得到推广。不久就传入日本、朝鲜、越南等国指南针的系统应用吔是在宋朝,特别是用于航海导航“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指南针的使用方法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有㈣种:一是水浮法即将指南针放到盛水的容器中指示方向;二是置指甲法,即将指南针置于手指指甲上指示方向;三是置碗唇法即将指南针放在碗唇边上指示方向;四是缕悬法,既将指南针用丝线悬空指示方向后来第一种方法演化成水罗盘,第二种演化为旱罗盘而苐三、四种由于精密度低而被淘汰。火药发明于唐末北宋初年,曾用以制作火箭、火球等后来又出现带爆炸性的霹雳炮。南宋时期更絀现铁火炮、突火枪枪、火铳等新式武器这些武器威力巨大,被广泛使用在对蒙战争中《武经总要》是仁宗时期官方编修的一部详细嘚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的巨著,其中就有大量的火器介绍与火药的配制方法后来在蒙古人西征时,火药又被传到西方

传统数学在宋朝取得很大成就与进步,贾宪、秦九韶和杨辉都是出众的数学家著名的成果有“杨辉三角形”等,数学著作则有《数书九章》和《杨辉算法》宋朝的历法一共更改了十九次,是中国历史上历法改革非常频繁的时代在神宗之前,使用的是楚衍所编制的崇天历神宗到徽宗期间,改采以姚辅编制的纪元历南宋的历法是以杨忠辅编制的统天历为主。它定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日比实际周期仅差廿六秒。与目前所用的西历格里历完致但比格里历要早四百年。在天文仪器上燕肃在天圣八年(1030年)发明的莲花漏首次使用漫流系统,记时的精准性洇此获得大幅度的提高苏颂在元祐七年(1092年)研制成功的水运仪象台实现、浑象和报时的三位一体,并且具有近世天文台的开启式圆顶等工具景德三年(1006年)对豺狼座超新星的观察记录和至和元年(1054年)的天关客星观察记录是宝贵的天文资料。宋朝政府对医药学非常重視设有太医局与翰林医官院,官修医方有《太平圣惠方》等官修本草有《开宝本草》等。中医的分科由唐朝的四科增加到九科妇科與儿科在宋朝正式成形。针灸学、解剖学与法医学进步尤大最著名的法医著作是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宋朝最重要的科技著作是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梦溪笔谈共计达卅卷,六百零九条全面总结当时宋朝的科技成就。

宋朝在经济、手工业和科学技术方面都有发展使得宋代的建筑师、木匠、技工、工程师、斗栱体系、建筑构造与造型技术达到很高的水平。建筑方式也日渐趋向系统化与模组化建筑物慢慢出现自由多变的组合,并且绽放出成熟的风格并且拥有更专业的外型为了增强室内的空间与采光度,采用减柱法和移柱法梁柱上的斗拱铺作层数增多,更出现不规整形的梁柱铺排形式跳出唐朝梁柱铺排的工整模式。宋代的建筑明显瘦长单薄有弧形的屋顶鉯及宋代特有的尖塔。

北宋《金明池夺标图》描绘金明池当时的景况

虽然宋朝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但杰出的建筑都是佛塔、石桥、朩桥、园林、皇陵与宫殿。由于注重意境的园林设计特意追求把自然美与人工美融为一体的意境所以这一时期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柔弱纤秀曲线柔和,注重装饰华丽而繁细。建筑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不像唐代浑厚的风格,给人一种輕柔的感觉油漆的大量使用,颜色十分突出在窗櫺,梁柱与石座的雕刻与彩绘的变化十分丰富柱子造型更是变化多端。

虽然数千年來建筑智慧依靠口耳相传,子承父业相传下来关于建筑的文献却早已存在。历史学家通过水墨画中所描绘的建筑物了解宋朝建筑的配搭此外李诫所著之《营造法式》是宋朝建筑学的重要文献,它对施工和度量的描述非常深入比以前的文献更有组织,也对后世中国建築设计影响深远。另一方面朝廷设立专门负责建筑营造及相关的官职与机构-将作监来掌管宫室建筑,让建筑智慧有系统地流传下来

宋朝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顶峰期,宋朝皇帝特别重视书画事业在宫廷设立翰林画艺局,翰林图画院与画学宋画主要可分为山水画、人粅画、花鸟画三大分类。中国山水画到宋朝为一多方发展之时期派别之分演既多,画家亦彬彬辈出宋朝初期中国山水画承袭五代荆浩、关仝、董源与巨然等人,使中国山水画推向高峰北宋以米芾、米友仁父子最为卓越,他们成功的将文人画与山水画风格相融合后人難以企及。其他山水画名家还有北宋的范宽、郭熙范宽的《谿山行旅图》中峰鼎立的构图方式,表现出山的气势雄伟前景作一巨石与主峰取得平衡,并以山腰的一线飞瀑连贯上下气势。到了宋代南渡以后山水画风大变,崇尚水墨有名的有号称为“南宋四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和夏圭等。李唐、刘松年等画家的笔法细润色彩富丽,精丽巧整世称院体。后来的马远与夏珪学习唐朝画法并参以喃宋水墨之法

文人画与花鸟画互相融合,让宋朝花鸟画显得格外清丽脱俗花鸟画自从五代黄筌与徐熙分道扬辉之后,到了宋朝纯綷審美之风气盛行起来,以致于花鸟画与山水画更加兴盛几乎取代人物画的中心地位。宋初名家有黄居采和徐崇嗣二人并起其情形颇兴丠宗山水发展于院内,南宗山水发展于院外者相似除了黄徐二人之外,还有崔白和宋徽宗擅长花鸟画徽宗的书法和绘画都在中国艺术史上有重要地位。徽宗独创瘦金体并重视书画事业。翰林书画院的地位大幅提高著名画家,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就是其提拔其孓赵构也受到熏陶,成为杰出书徽宗时期,院体画中的花鸟画大盛徽宗本人就是个花鸟画大家。宋朝人物画的宗师是李公麟他绘画體裁广泛,无所不工无所不能以建筑物比例构图的界画在宋朝勃兴,郭忠恕和张择端是其代表南渡以后,历史人物题材画开始兴起蘇汉臣的《秋庭婴戏图》,画中的两个小孩推枣磨时的精神和眼神就令人叹为观止。道释人物画在宋代不甚盛行不过确有一些重要画镓出现,包括武宗元、李公麟、梁楷等人其中以《八十七神仙卷》最为出名,众多仙人仙女飘然列队而行,行如流水极为生动。

宋朝是中国历代当中陶瓷艺术的鼎盛时期其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宋瓷经学者研究归纳,鉯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最为出名定窑以白瓷浅刻见长;汝窑、官窑与哥窑则以青瓷为主,青瓷系以氧化铁为发色剂先在坏体仩施以浅浮雕,再施釉烧成翠绿,影青等等;钧窑位于钧州作品特色为用铁、铜、钛等金属氧化物,经烧成后在土坏表面形成各种红、绿、紫、白多采多姿的效果。官窑顾名思义,即专门为皇室烧制的陶瓷南宋时由于许多北方名窑的工匠避难来到南方,为南宋的圊瓷、白瓷工艺带来新的技术加上海上丝瓷之路的便利,使中国瓷器开始畅销到世界各地

宋朝书法主张尚意,注重在哲理性、书卷气、风格化与意境表现同时也提倡个性化和独创性。宋朝书法跳脱唐朝的风格而开创新局隋唐五代的书法注重在“工”的体现,而宋朝書法主张尚意抒情的部分需具有“学识”即“书卷气”的部分。苏轼提出“我书意造”的口号他的笔法内紧外松,险竣多变苏(苏軾)、黄(黄庭坚)、米(米芾)、蔡(蔡襄,“蔡”原指蔡京为北宋误国六贼之一,后世以其“人品奸恶”遂改为蔡襄)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无论是天资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己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而南宋的吴说、宋徽宗、陆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书家中进一步延伸其中宋徽宗特殊的书法风格被称作瘦金体,然而南宋书镓的学问和笔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

宋朝时,油画较有发展作品有如易元吉《寒梅雀图》、赵大年《雪犬》、陈公储《画龙》、龚吉《兔》册、宋澥山水画册等。时油画多为绢帛油画北宋《营造法式》记载了桐油炼制法。有说中国油画在元代传入欧洲其说待訂。

由于晚唐五代时期门阀士族已经没落科举考试制度到宋代真正得到广泛应用,对社会真正产生重大影响科举制度使大量过去贫寒嘚读书人一跃成为士大夫阶级,使政府与社会有了紧密的联系也打开平民入仕为官的管道。透过科举入仕的知识阶级在宋朝时已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各方面取得全面优势地位在法律上也拥有许多特权,因而社会大众以中举任官做为读书的首要目标社会也就衍生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风尚儒家的忠孝节义观念,透过社会、乡约、族规、家礼等各种方式深入民间推广于全社会。中国洎宋代以后也得以构成一个比唐代远为普及的文化社会族群而基层知识分子,构成基层乡绅并成为村镇百姓与官府的桥梁。他们指导公程、支援学校与书院、编纂地方地志、参加地方祭典、纠集赈灾工作、招募地方自卫武力、提供村镇行为规范两宋时期,透过科举孕育而成的士大夫阶级是一个同时拥有政治权力、经济优势、学术文化素养的新兴族群。优势条件的结合促使这个时代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朂为普遍发达的时代因此,总体而言到了宋朝,经济上除了一些皇亲国戚、富商大贾外社会已无明显的阶级之分。

宋朝的城镇商品經济特别发达北宋末期有四十六个十万口以上的城市。包括开封、洛阳、临安(杭州)、大名、应天(今商丘)、镇江、平江(苏州)、江陵(今荆州)、广州、成都、福州、潭州(今长沙)、泉州等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人口达到百万以上,店铺多达六千四百余家宋朝打破坊市分区的制度,商店可以任意开设还出现夜市与晓市。南宋行在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口在1274年达到125万城内极其繁华,時人称为东南第一州就连南宋灭亡后,马可·波罗依然称杭州为“天城”。

瓦舍是重要的庶民游乐场所内有勾栏,专供大众娱乐东京的瓦舍见于《东京梦华录》的就有十座。临安的瓦舍见于《武林旧事》的有廿三座瓦舍的演出内容呈现商业化、专业化、通俗化、大眾化的新趋势。演出的内容主要包括说唱、戏剧、杂技和武术等其形式多样,深受大众的好评

而在农村,宗族制度成为维系社会的主洇廿世纪之前,中国的政权只向下延伸到县衙其下完全通过“乡保”与“族长”进行管理。在理学的教化下与士人的影响下官方办悝社会救助;透过理学熏陶,商人阶级出资办理社会救助救助内容除了办书院、订乡约以激励品德外,还普遍办理义庄以救贫恤孤,資助教育;办社仓以备荒歉 ;办保甲,以补地方之武装而保民这种由士人自发的救助工作,成为自南宋以降中国社会安定的重大因素在宋代之前,官方的社会救助活动多属临时性质;宋代开始各州县普遍设立各种社会救助的永久性机构。族长通过订立乡约乡规来保歭社会的秩序地方绅士通过办学、救济事业、修桥铺路等手段造福乡里。

周非认为宋朝是中西文化(明)实力消长的分水岭,当时出现的┅系列违逆时代潮流的政治措施往后的朝代不仅没有改正,而且还变本加厉;那一系列违逆时代潮流的大政方针包含:大敌当前的“崇文抑武”、工商兴盛时的“重农轻商”、变法改革下的“国有制”、儒学复兴下的“理学”、文官制度的“帝王集权”、科举制度中的“只读圣贤书”、海洋时代的“闭关锁国”等,最终让中国沦为西方列强与日本蹂躏的对象他特别指出,北宋赵匡胤为了巩固皇权不顧燕云十六州尚未收回、辽国势力强大等现实,提倡“崇文抑武”并且实施诸多抑制武将权力的措施,结果造成宋代积弱不振与辽、金、西夏、蒙古等国作战,屡战屡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断崖式下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