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正版的英雄王1.2正式版,说说你们都随到什么技能

英雄王和混沌那个好,说说二者那个提升大?求大佬指教【dnf红眼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087,298贴子:
英雄王和混沌那个好,说说二者那个提升大?求大佬指教
英雄王和混沌那个好,说说二者那个提升大?求大佬指教
基本上都是英雄王,除非你一身超大陆啥的,混沌会好一点。
英雄王,超大陆加恍惚套都是英雄王好,亲测
看你所有攻击力的量 总体还是英雄王
英雄王加的的确很大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你们的宝宝都有什么新技能?我来说说我家的,_百度宝宝知道
你们的宝宝都有什么新技能?我来说说我家的,
小调皮妍妍
宝宝1岁3个月LV.8
我家的这个是二宝,她躺床上一个人躺的时间长了会喊你,她发音哎,哎,哎的喊,如果过会你不去抱她她就急了该哭了,我家宝贝她躺着你去跟她说话逗她她就会高兴的对你笑还会发音歌、歌的,还会奥奥的会会其它的,手脚挺活跃的也喜欢笑,总体来说带起来好带,
宝宝1岁3个月LV.14
我姑娘总是喜欢看自己的小手,看着漂亮的小花自己就高兴了跟小花花聊天了,啊,,啊,噢?笑死我了,感觉她们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对任何东西都充满好奇
大乖宝平安健康
宝宝1岁3个月LV.10
你发的和我家宝一样一样的
宝宝1岁3个月LV.13
一模一样啊,我感觉我宝宝吃奶的时候特搞笑,一喂到她嘴里,她那一副好像从来没吃过东西,表情特别狰狞使劲使劲的吃。跟打仗一样
宝宝1岁3个月LV.13
晚上8点多睡,到凌晨3点喂一次奶,她就一直睡到早上6点多
小调皮妍妍:你家的好带不会睡整夜觉吗
宝宝1岁3个月LV.5
我家妮妮比较省事,心疼妈妈,晚上九点左右吃完奶,躺在那自己玩一会儿,不用拍就自己睡着啦,然后一觉睡到给6点[哈哈][哈哈]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注册 | 登录
互联网坑货PM,虽然苦逼的继续着,不过我相信我们会有一天变得牛逼。
产品经理就业班,12周特训,测、练、实战,22位导师全程带班,200+名企内推,保障就业!
开发者在提交应用进行审核后,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被拒理由,大部分被拒理由可以从苹果的App Store审核指南中找到,不过也有一些比较奇葩的理由,偶尔也会有一些苹果审核人员的人为原因,你曾经被拒的理由,尤其是奇葩理由有哪些呢?看看这些网友们遇到过的奇葩理由~~~
yoyeayoyea
您的应用包括色情内容(色情交易,色情展示)。
原因是我们的销售人员,把几张艺术照放在个人相册里(头像),换成卡通头像,通过。
被拒很正常 一次通过不正常。
之前上线过一些webapp版本,就是个web页面+一个壳,但是客户需要这东西呀,想法设法的上线,后来写了一个伪界面,弄出几个复杂原生页面来,然后增加一个时间判断,等到一个月以后再加载客户需要的界面,没想到这样做居然通过了。
有微信分享功能,结果因为要强制用户安装微信,才能使用该功能,被拒!
第一次:应用内用了圆角按钮,无情被拒。
第二次:你给我解释解释,应用里的积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应用里面表示有广告,但是审核者玩了后说没广告,后来申述成功,因为第二次游戏的时候才会出现广告(虐心重复向游戏),你丫就不能玩两遍么,一遍就几十秒~~
有第三方支付(支付宝)果断被拒!!!
desert_fox
因为隐私条款被拒了2次,第一次是以为要在程序里加隐私条款,被拒了,还给我详细说要在哪里改。
因为集成了友盟 友盟获取用户mac地址被拒了。
诸神的黄昏曲
您的内容因为没有举报功能、含有色情内容不能通过。
17.5 隐私政策被拒
我的应用没有登录,没有注册,没有个人信息相关,我的应用完全没有隐私可言,他竟然给我17.5 这隐私政策。
使用第三方的logo被拒。
由于涉及到联通运营方面 果断在关于里面加了个联通的logo 标识合作伙伴 果断被拒 要求提供联通的书面证明。
没给测试帐号
同17.5 应用没有登录,没有注册,完全面向公众,他给我的拒绝理由是没有提供测试帐号。
获取广告标识符 没有使用被拒绝
果断我应用中加了各种广告还是被拒,启动页广告,加底部广告都加了,他竟然告诉我我的应用没加广告而被拒,申诉后告诉我要用苹果的iAD XXXX,果断去掉广告标识符.
理由是QR CODE里边有android的下载地址(直接转跳iTunes后通过)
上周悲剧了,理由是10.1,不符合iOS UI审美观(改UI)
还有一次悲剧了,理由是只有第三方登陆,没有自己的注册登陆功能…(新增登陆注册功能通过)
你的软件加了强制评论功能:就一个按钮点击进入评论,必须改成先提示框提醒用户是否进入评论.
womenshihaic
第三方支付被拒,要求使用苹果内购 30%啊30%,我的应用是现实物品交易,这30%卖家出还是买家出?
存放文档的地方由于iCloud会自动备份而被拒绝,只有用户自己使用和创建出来的才允许放在Document文件夹下。
审核员打不开我的接口,换海外vps,过最蛋疼的。
因为截图里面放了iPhone的模型被拒。
乔布斯2013
1.游戏运行崩溃;
2.游戏截图中有“测试字样”;
3.游戏太简单;
4.一次提交多个相同的游戏;
5.游戏中使用其他版权图片(使用了flappybird原图)
6.加了广告框架,游戏中缺没有广告显示(其实是在game over时候显示,结果测试人员就一直不知道怎么能死);
7.内购不能使用;
8.game center不能使用。
createmiracle
App Store显示名字和软件名称不符合。
支付时不得强制获取用户信息 (比如 登陆、注册),必须在看到价格之前让用户登陆、注册。
App内购,产品类型不对。
第一:和电信合作的应用(因为有电信Logo),苹果拒绝:需要提供电信合作协议书。
第二:电子书项目,前一个版本审核通过了,后一个被拒绝,苹果拒绝理由:不再支持未经版权授权的单本书籍类应用。
第三:包中含有Beta文件,苹果拒绝理由:不支持Beta版本上传苹果商店。
第四:服务器恰好那时间在维护,苹果拒绝理由:登录注册都不能用。
下雨天、轮滑
1.说app使用了广告标示符,但没发现有使用广告标示符的地方。
解决:移除了Adsupport框架。(不知啥时候加的)
2.内购没有Restore按钮;
3.有登陆注册功能,但没有提供测试账户(大意了)
4.有去除广告的按钮,但没发现有广告。
解决:后来截了个图,回复审核那边,两小时之内就通过审核了;
5.版权问题。没有提供相关的版权文件
6.评级问题:提交的时候是评级4星,后来被拒,改成12星,通过审核了。
3次 20.5条款,每次都出新状况,我勒个去,最主要的是还没有上架。
怀念你的温柔
1.关键字不符合要求
2.提交时说有idfa,但苹果测试时没看到广告,⊙﹏⊙b汗
3.内容太简单,说是浪费用户时间
4.界面风格不符合iOS风格
5.应用评级,从4+改成12+,再改成16+最后说我不符合16+,我再改回4+,竟然过了…
就说个我觉得最搞的一次悲剧吧:Splash上放了个蝙蝠侠蜘蛛侠,版权问题未给通过,后让UI改画了一个猥琐男人,通过了。
应用内有个保存图片至相册的按钮,然后plist里有个Application supports iTunes file sharing设为了yes,无情被拒。
用户在应用里自己下载的文档都不能存放在Document文件夹下,被拒。
就一条 : 为了获得审查应用程序的完整功能,我们需要相关的硬件。
我以前都是录制一个操作视频上传然后就通过了,这回我录了2次都是相同的回复,不知道抽什么风。
做了款社交的软件,上线的时候没有提供账号和密码,导致审核的时候进不去,reject.
ps:那么大个注册 看不到么?看不到么?
computernot
论坛模块里由用户发的活动贴提到安卓平台和WP平台被拒,然后我说我没问题,他说三个工作日之内电话联系,过去4-5天了,还没联系。
按钮位置不符合ios风格。
huanghanwei818
一个笑话APP,开机画面上有“逗比”这两个字,苹果审核说含有粗俗不文明的文字,然后被拒了。
wengxianxun
QQ登陆功能,但是没下载QQ就不行。
第一次没有给用户举报的功能。加了只有新浪和qq登录没有自己的登录注册系统(QQ SDK的没装QQ提示的是下载)。好像还有没有用户协议巴拉巴拉,反正那次审核就耗一月的时间。
审核人员打开app无法加载内容,一般是因为国内服务器的问题。
解决方法是录个app的操作视频,放到youtube上,发给苹果,屡试不爽。
zhangyuchang1
界面太丑被拒,换了张背景图通过了。
iPad 写成了IPad。
bluesky0318
没提供注册功能,被拒…开放注册通过;
按钮图片类似iPhone桌面图标被拒;
因为iCloud云备份的问题被拒绝,将备份功能关闭通过。
使用第三方SDK,有个提示信息遮挡了状态栏。
图片上有链接。
shuaiyinoo
因为有android关键字被拒绝了,因为描述中有android关键字被拒绝了,因为有swfit关键字是个没发布的语言被拒绝了。因为按钮点击无效被拒绝了。
说功能太简单了, 不让上。
zhuang.haishao
1.使用第三方登录
2.内容包含苹果产品iPad
4.有竖中指的图片
5.IDFA展示广告没有提供视频
1.注册页未添加pravicy声明文件。
2.iTunes升级后,分级莫名奇妙由12+变成了4+。
3.用了显眼的词语,其实就是”Beautiful girl”之类的,说内容令人反感。
4.引导页文案与内容不符。
solomon_bobo
因为应用截图被拒。
美术偷懒给了4张android的截图,虽然app内容是一样的,但是顶部的状态栏是Android的!
野猪洋洋笨
我能想到的被拒理由大概就这些吧:
1.名字不符合,包含不良信息,包含与当前app不符的内容,包含特殊含义的歧义字符—被拒
2.苹果审核人员测试过程中出现crash或黑屏—被拒
3.没有给审核人员测试账户—被拒
4.截图与app内容不符—被拒
5.app代码中含有读取设备udid的代码—被拒
6.app中有积分墙—被拒
7.app中有第三方支付(如短信支付,积分墙支付)
8.App的功能过于单一或仅仅是一个demo—被拒
9.在注册时强制获取用户信息—被拒
10.需要提供原作者的版权授权书—被拒
11.App中有IAP内购,但是没有恢复内购的按钮—被拒
12.强制玩家给app评5星好评—被拒
13.没有兼容iOS—无情被拒,无情被拒,无情被拒啊。
赞赏是对原创者的最大认可
收藏已收藏 | 1赞已赞 | 8
互联网坑货PM,虽然苦逼的继续着,不过我相信我们会有一天变得牛逼。
产品经理群
运营交流群
品牌营销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家都在问
10个回答11人关注
54个回答56人关注
13个回答30人关注
15个回答23人关注
30个回答34人关注
52个回答85人关注您的位置:
谈谈移动互联网APP的产品设计背景
作者:老肥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愈发迅猛,相信大家在这几年已经都看到了。似乎昨天我们还徘徊在泡论坛的乐趣中,而今天论坛已经没落甚至于被人们广泛追捧的新浪微博也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却每天都给大家一个又一个惊讶。好信儿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最新的互联网流量数据报告,移动互联网的数据流量已经超过了PC互联网。而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智能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放眼目前的智能机操作系统,无非就是Android和IOS,至于Windows Phone那种,哎,咳~~咳~~~。什么blackberry就别说了,只能说是小众路线了。而操作系统随之要说的就是他们这个载体上的软件,也就是APP,说白了就是plugin。今天就以前两者为主,捎带性的说说WP。当然,我今天要讲的不是说仨系统咋的咋的,而是谈一下,针对当前的主流移动操作系统在移动互联网中的APP设计原则。都是自己总结的噢,总结的不好的地方,欢迎您提出来与我交流!
  个人认为,移动APP的设计在大的方便应该秉承三个原则&故事性、趣味性、解决实际问题。
  为啥这么说?其实不管是移动互联网还是传统互联网,都应该秉承这三个基本点去设计产品。
  首先说故事性:不管什么样的产品,使用者终归是人。而人是感性的动物,举个例子,我们小时候为什么都要妈妈讲故事我们才睡觉呢?因为如果你的产品如果充满了故事性的话就会将人带入到那个环境中。形成一种用户是主角、参与者的感受。这样对于产品生命周期是有很大帮助的。
  其次说趣味性:有一句话说的好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很简单,你的产品如果不能够引起用户的兴趣,请你给我个理由凭什么用户要使用你的产品。你说我的产品对于用户来说是刚需呀!好的,放心,当另外一个产品出来的时候就是你的产品game over的时候,除非他的比你的还烂,还让用户产生不了兴趣!最后一句直白一点,给你个美女,给你一个凤姐,其中一个可以陪你共度良宵,说你想选哪个吧?
  再说说解决实际问题:这个咱直接拿实例说,不说微信啥的,就说前段时间政府封掉的打车软件。不讨论打车软件的体验问题,也不说打车软件和某些部门之间的关系。就说为啥这东西很多人需要?因为他解决了城市中打车难的实际问题!其中的一个功能加价功能更是如此。有的时候有人需要办急事,这时候钱在他的脑海中优先级已经靠后了,所以他愿意多花一些钱甚至几倍的假期找到一辆出租车去帮他解决问题!你说还要我继续说么?
  说完这些,我们再聊聊移动互联网的一些基本特性,当然我说的是在大陆哦。
  既然是移动互联网。从字面理解,不将一个个的点连接起来怎么叫网呢?所以看一下我们的网络环境吧,按照官方的说法,3G已普及,4G已实现,5G即将到来!嗯,好的,让我们跟主管部门还有那几家垄断公司温柔的说一声~我~去~年~买~了~个~表!目前大陆的网络事实上还是以2G为主,确切说就算有的人是什么3G的,也不满足3G的实际条件,说白了,就特么个阉割版的,就是个太监&2.5G。所以我们的网络背景为&2.5G的网络。
  而整个移动互联网的APP按照软件架构体系来说应该属于C/S架构,整个不多言!
  看一下移动互联网的实物载体,基本都是手机和各种pad吧!无论手机也好还是pad也好,他们的使用面积也就是用户的直接活动空间直接性的受到了制约,这一点是无法与传统互联网也就是PC端的载体进行比拟的。这个需要APP的设计者们时刻需要注意的。而这些载体几乎百分之百的又都是触摸的,当然不是说百分之百,但是大部分都是这样的。触摸的产品好处是让用户有一种实际参与的感受,说的猥琐点,一张性感美女图片你放在电脑上过让用户用鼠标操作和在IPad上用手指操作绝对两种体验。当然对于设计者来说要求也自然而然的高了很多。其他的比如说在触摸时间长短、触摸面积大小等都是设计者们需要注意的。
  再来看一下移动APP的使用时间,在使用传统互联网的时候,用户可以挪出大把整块整块的时间来操作使用,但是看一下移动APP,恰恰相反。移动APP的使用时间恰恰是用户的碎片时间。比如说:等候交通工具,乘坐交通工具途中、睡前等。而怎么利用这一点点的时间让你的产品充分吸引用户,让其在第一眼就充分爱上你的产品这是值得每一个移动APP的产品经理需要考虑的。别弄的跟旧社会妇女们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那样只会让人家慰问你们家祖宗。
  再说交互和其他。在传统互联网中,当用户登录时我可以设计一个相对复杂或较&难识别&的验证码,让用户登录,以防止危害用户安全的情况发生。但是在移动互联网可以这样做吗?在传统互联网中当用户登录的时候我可以让用户在填写完用户名和密码后登陆界面来个华丽的旋转提高交互。但是在移动互联网里可以吗?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在移动互联网中,我们上网是需要付费的,这个费用通常由运营商绑定在一些套餐里面,可惜GRD的运营商当我们超出流量的时候要多收钱,可老子特么没用完的流量他从来不退钱,再说一遍~我~去~年~买~了~个~表~。那这个时候,你的APP的文字、图片、甚至是视频、语音包怎么办?你这些东西太大了用户肯定是要花钱的啊,咱中国人穷,安全感也差,你让他多花钱,你还是直接点拿把刀放他脖子上吧!
  至于背景简单的就想这么多,当然我知道稀稀拉拉写了是不少,哈哈!看到的同学可以提出你的一些想法!接下来会发一篇我对于移动互联网APP产品设计的相对详细的几条准则。同样,欢迎交流!
(转载请保留)
您刚刚看过
互联网的一些事,已超50万小伙伴关注!最近的你, 是我最远的爱 | | www.aerchi.com
老外被中国app惊呆了
这篇文章出自微信新晋产品经理之手,一个刚刚从美国移居到中国的互联网人,Dan Grover。名字起得很大——“Chinese Mobile UI Trends”, 其实根本就是一个天朝互联网体验报告,趋势更是无从说起了。但是这些总结确实还蛮到位的,值得抱着娱乐的心态读一读。
本来是不打算翻这篇文章的,一般来说热文都会有很多译本(事实也是如此,我发这篇译文的时候网上我已经看到三个不同的译版了),小伙伴说可以尝试用不一样的风格来翻译,于是就产生了这个专栏,“有译思”,取有意思的谐音,旨在以娱乐的方式来翻译一些非学术性的文章,这篇就特别适合。感谢小伙伴@一大桃 关于专栏的建议以及提供的译本初稿,后由本人校对及补充一些漏译部分,以及绞尽脑汁想出的摘要。此专栏以后按需供给。
友情提示:文中译者注将以译生菌形式出没,请注意吸收。
阅读原文请戳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开卷有译”获得新文章推送。本文为原创译文,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开卷有译”或简书原文地址。
-----------------我是分割线----------------
这个夏天,我大包小包的从旧金山飞来广州上班。我都不记得来中国前遇上了多少奇葩巧合的事儿,反正最后我成了微信的产品经理。
人到一个新的地方嘛,总有很多不一样的事情要学的:学中文,吃中餐,购物剁手,到处跑跑看看。我本来还以为兲朝压根不是地球的一部分,但是过来后发现自己超适应这里的环境,我都不得不佩服自己。
我手机里的东西也得要有新气象呀,像是把手机上的app全都替换成中国特色的app。一来我天生喜欢互联网行业,二来能和小伙伴们更愉快得玩耍!从那时起我觉得自己马上就要变成一个中国人了。
有一天,纯粹为了好玩,我想列一下中国和美国app之间的区别。写着写着这字数都快赶上毕业论文了。看在长度的份上,不发篇文章都对不起自己。
输个中文太痛苦了!
拼音直接搜中文
中国人民会用无数种方法码中文,比如拼音输入呀,笔画输入呀,居然还有一种像过去数字电话键盘的输入法…(译生菌:请原谅老外不知道什么叫九宫格输入法...)。至于到底用哪种输入法,就得看用户在哪个地区以及他的年龄了。但总之拼音输入法是最流行的。
可是!网站和app不需要上面说的输入法。用户更喜欢直接用拼音字母搜索,不管你用哪个机子。更牛X的是,他们还能自动辨识打错的拼音和同音字。一旦你习惯了这种用法,那你就会觉得不支持这么输入的app简直就是个渣。
拼音搜索模糊匹配
不过话说回来,一旦一个app在中文输入上做的牛逼哄哄,那么英文方面估计就不太指望得上了。
打字神马的太low了!
——语音信息、语音搜索
如果你能不用码字,那为啥还要死磕输入法呢?
在中国,语音消息真是太流行了(特别在微信里)。要知道输入中文巨麻烦,特别对于一些不太熟悉电脑的大爷大妈们。用语音消息就简单多了,不用练习各种乱七八糟的技能,动嘴进行。
但用语音消息对我来说总不太方便,特别是在听歌的时候,还得停下来听语音。而且大庭广众之下,用语音回个消息人家会很害羞的呀!
不过伟大的中国人民就不这么觉得,我在公共场所随时可以看到各种发语音消息的。 经典Pose就是:按着屏幕+对准麦克风各种喊。
语音搜索也是一个大头。
在一个最近的调查里,百度的 Andrew Ng指出他们10%的搜索是用语音完成的。
各式语音搜索
亲,扫一下我呗!
——满城尽是二维码
我在旧金山的时候,经常会做一些用户调查。每个调查中我都会让用户看二维码的图片,然后问他们“这是什么?”
你猜他们怎么回答?
“这个这个。。。是不是你拍个照片,然后它把你送到一个神秘的网站?”
“我觉得这是优惠券什么的吧!”
有人说他们以前用手机摄像软件拍下来后,貌似啥都没发生么,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我把这些用户的反应告诉了美国的同事,我们共同得出一个结论:“别给老美玩二维码!”
在中国,我不说你也知道,二维码的存在是没有死角的。 在广告上、宣传册上、饭店菜单上、名片上、优惠券上,甚至在火车座位后背上,还有厕所便便时正对的那个门上!
满城尽是二维码
多数app有他们内置的扫码功能,有些二维码只能在某个app中扫了才管用。所以有很多专门给微信、微博和其他app用的二维码。他们本身可能是一个URL,但也不全是,有些特殊的功能必须用指定的app。
在中国,扫码的专业词叫做~“扫一扫”! 这个说法偶粉喜欢。 我们那边叫做“扫描”(Scan),总觉得好像要被拖出去做核磁共振了。
这些二维码除了用在所有需要市场推广的网站上外,还能用来加好友、付钱,还能登录网站。
各式应用都自带扫描二维码的功能
强迫症者怎么活?
——万能的红点点
中国的app有个神奇的东东,那就是传说中“万能的红点点”。这货不仅在苹果系统根本不存在,而且我在美国的app上从来没看到过这么用的。
这些“万能的红点点”看上去就像普通的红点, 但是红点里面是没有数字的!他们会躲在app中的每一个角落,从菜单到标签栏,应有尽有。如果你有一阵子没开app,那你会发现app里长了很多红点点。
强迫症患者的杀手
万能的红点点可能代表:
1. 这里有新的内容。但是呢它不需要用户操作,或者具体有多少条新内容对用户不重要。像是微博消息这种
2. 有新功能了。通常是一个红红的”New”在新功能边上
3. 用户把app中部分的提醒功能关了。比如在微信里关闭某个群聊的提醒,如果有未读的消息,就会有这个万能的红点点,而不是标准的带有数字的红点。
如果一个app中两种红点都有(万能无数字红点+普通有数字红点),那么在外面就会用带数字的红点来表示。
这个发明真是太有用了!因为很多app的层级那个叫复杂呀,app需要有个合适的方法引导用户去更深的层级转转。而且它也能吸引用的人去点,有时候很多带数字的红点真的会让人抓狂的。
悄悄告诉你:在QQ里,你可以把带有数字的红点拖出原来的位置,一放手,那个红点就化作一缕青烟了!
更轻、更美
Richard Gabriel写过一篇论文很经典:《“越差的越好”的崛起》(The Rise of “Worse is Better”). 他第一次把软件设计中的两种对立的观点进行了比较:
中美设计理念的比较
米国的设计师更喜欢“越差越好”的理念,一个app只做它最需要做的事情。但是中国的应用走的是完全相反的路。
中国的app都喜欢把各种七零八落的功能堆在一起。有时候整得还算巧妙,但有时候就好像拿了根绳子把一堆没关系的功能绑在一块儿。我猜这些app是想吸引人们眼球,然后大家用着用着就成每天的习惯了。
说到这我想到了一些app:
微信,除了短信,他还能视频通话、消息订阅、支付、收藏夹、游戏中心、附近的人、听歌识曲和收发邮件。它的公众号平台(后文会提到)竟然可以直接让硬件与服务器通信,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app。
百度地图,它能查找好友,有天气预报、旅游指南和一个什么都能购买的“钱包”,腾讯地图还能让你发音频明信片。而且它们都有二维码扫描, 还有基于地理位置的团购推荐。
微博,一度被成为中国版Twitter,但它相比Twitter能做的事情真是多了去了。一个“发布”按钮能搞定10种不同类型的内容,从“长微博”到“餐馆点评”样样都有。当然,它也有一个和“钱包”相关的功能。
像雅虎这种啥都做的门户网站在2000年初就已经快死绝了。但是在中国这样的网站活得还挺滋润,像是新浪啊,163啊,hao123和腾讯新闻。虽然“普通”的app已经有了类似门户网站的功能,但门户网站本尊的App看起来也挺吃香。
“发现”菜单
——新一代的汉堡菜单。(译生菌:汉堡菜单就是我们通常在app左上角看到的“三道杠”。)
如果app里需要把那些边边角角的功能组在一起,比如设置啊帮助啊这些,美国的app要么就放在最右边的“其他”tab里,要么就在千篇一律的汉堡菜单里,或者,像“非死不可”这样放在一个长了汉堡菜单形状的“其他”tab里...(译生菌:能更有创意点么?╮(╯▽╰)╭)
中国的有些app也很相似,用一个叫“更多”的tab,但是更多的是,在第二个或第三个tab用上一个美美的“发现”。“发现”菜单里通常会放一些很有意思的东东,并且经常更新,或者是一些不太重要的功能。图标通常是一个指南针。
大家一起来“发现”
好多应用商店啊!
很多app里会有一个专门的页面去推荐其他app的,通常是游戏,其他应用也有。这些有些会把你传送到苹果应用商店,有些则是直接绕开苹果进行OTA安装(译生菌:OTA=Over the Air 是一项基于短消息机制,通过移动通讯提供的空中接口进行的下载功能)。第三方应用商店都在使用这个技术,有些流行app里的下载也会用到。
在安卓,起码有10个以上的大型应用商店,发布一个app得在这些app store上一个个上传更新。甚至在iOS上,也有第三方app store, 我看到一个广告是叫“苹果助手”,它需要授权来安装一些app。 Cydia仍然很流行的,越狱你懂的。
应用商店随处可见
手机号码或授权登录
老美基本就用两种登录方式:
1) 邮箱和密码,
2)通过Google,Facebook等进行第三方授权
当然了,这年头老美也会用手机发送短信来验证登录
但是在这儿,是个app都能支持手机号注册和登录。在一些网站上也用这个方法,哪怕是木有app的网站也这么玩。
二维码扫描登录
许多站点可以让用户扫描二维码来登录。二维码短时间内有效,一旦被手机扫了,就能在浏览器上登录。
如果你不想输入密码,这个方法真是绝了!别人告诉我过去大家都经常在网吧使用公共电脑上网,经常会被键盘记录器或是木马攻击,而现在妈妈就再也不用担心别人来盗取我的账户信息了。
第三方登录
用微信、QQ、微博还有人人等第三方授权登录也是经常的事情。在手机上,会打开对应的app来登录。在网站上,你可以选到底是用传统的登录方法还是用第三方app扫个码登录。
第三方登录
更多安全的措施
银行网站(包括支付宝)需要安装个插件来输入密码。我的银行甚至给我一个装有加密文件的USB,我都不知道这是用来干嘛的,然后被我森森的藏起来了。(译生菌:中国的网银,不到一定的修为是肯定搞不定的!)
登录界面经常还需要填一个验证码,而大不同的是,美国应用与网站基本都是用在注册表单里的。甚至有些app都需要登录验证码。
聊天界面一大统
微信刮起了一股“公众号”的流行风,任何品牌或人都可以拥有。它感觉有点像上世纪AIM或者IRC里的聊天机器人,想像一下各种银行、手机公司、博客、医院、商城或是政府机构,都有一个对应的小i机器人。(译生菌:无知的歪国人...)他们本应该有个网站啊app什么的,现在省事了,一个官微就哦了。
如果你向官微发送消息(可以是文字啊,图片啊,语音啊等等),他们是会回复的。要么是比较大众的自动回复,要么是帮你转到某个神秘的人类那边。你就好像在和你朋友聊天。只不过底部有个菜单,可以方便得完成一些操作。(当然也可以切换回文字聊天界面)
还有,微信还能把语音转换成文字。普通聊天里能干啥,官微里就能干啥。
官微还能每天推送消息给关注他的人,每个推送都放在一个“订阅号”里,用起来就像是在读RSS订阅。
微信公众号的各式复制品
天下应用一般抄,官微的这种成功引来了互联网上的争相模仿,新浪微博和QQ自然不甘落后,而其他许多app在“客服中心”也能找到。甚至还有个叫Grata的初创公司还专门提供这样的定制服务。
他们可不是借鉴那么简单,根本就是全盘山寨,连底部三个菜单和富媒体消息推送都一样一样的。
那些年,当聊天表情还没有大肆普及的时候,欧美的app基本都是用颜文字来眉目传情的。平时用用差不多15种表情就够了。
不过QQ很早就做了一套标准的图片表情,大概有80个,用来传情达意、小骚小扰真是妥妥的。除了那些标准的表情外,还有一些比较诡异的:
歪国人眼里诡异的表情
相信我,你真的会用得到!
如果一个有聊天功能app没有QQ的这些表情,别怀疑,一定是产品经理忘了!当然QQ这套表情也直接被微信搬了过去,其他的app也是各种“借鉴”。
大大的动画表情在这里也是标配,不过我没想到,比起美国的童鞋,亚洲人民也没对动画表情狂热多少。
剁手也要买买买!
在中国,银行业务总是各种复杂,这可让“在线支付”成了一块大肥肉。在美国一个信用卡号码就搞定了,但在这你就别想了,你得从一个列表里大概30多个银行中找啊找,找到以后你还得填一个线上表格来绑定它。摆明了每个银行都有独立的接口让网站去调用。于是乎那些有着众多网民的网站马上就搞出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像财付通、支付宝。
单点登录移动支付
这年头许多手机app关联到银行账户后,可以被其他app调用。这样你就不必每用一个软件就要重新吐一次血再绑定了。
我只有一次在米国的app上看到这种支付方法。那天我的航班被滞留了,我只好在Hotel Tonight上找旅馆。当我准备用Venmo付款的时候,我看到了这种支付方式,当时我特开心,完全无视了边上那个需要信用卡信息的选项。
不过在中国这种事情一点都不稀奇。而且在中国不需要去下载奇怪的“钱包”app,因为支付功能本来就内嵌在app里。
是个app就得有个钱包
所有和支付相关的功能都被放在一个最主要的页面上,一般人们管它叫“钱包”。而且这个页面通常可以:
1. 买app里的东西
2. 买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可以扫二维码支付,或者是让商家扫你手机app里的二维码
3. 给朋友发红包
4. 买虚拟商品(机票、电影票、彩票或是打车支付等),腾讯app里还有个迷你京东,同样也可以买企鹅世界里的虚拟货币——Q币。
多数有“钱包”功能的app长得都差不多,3列五彩缤纷的图标,代表各种各样的功能。甚至我的网上银行app长得也和这一样。让你看着余额就想剁手。
别怕,有我呢思密达!
和钱打交道的app每天都得绞尽脑汁保证交易安全。 所以通常会有个叫“安全中心”的东西,没错,就是那个闪亮亮的盾牌!米国的电子商务网站在2000年初前也在做类似的事情,但现在不会这么高调了。
还有一些受欢迎的app号称可以让你的手机变得更快啊、更安全啊,估计还能帮你驱鬼消灾.... 很明显用户是从Windows XP时代被各种恶意软件蹂躏过来的。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种app肯定是没用的嘛。 不过它真的受欢迎。
就差美国队长了
手机手机告诉我,你滴主人在哪里?
中国的app总是很没节操得想知道你在哪里,他们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机会的,特别是那些你想偷懒的地方,比如你要选择居住的城市啊、天气预报啊,或者一些周边的服务。
有很多app可以帮你认识周边不认识的童鞋。这在美国绝对太不可思议,其实在美国有些app也尝试过这么做,比如Highlight和Skout,但是挂掉了。这可能是因为大家的文化不一样,当然还因为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不一样。反正在这里这么做的app多了去了。
专门基于定位的app
陌陌就是这样的代表,它有6000万的月活而且还准备上市了。你可以用它同附近的人交(Yue)谈(Pao),说说有啥有意思的活动啊,好玩的游戏啊啥的。微聚和比邻也在做类似的事情。(译生菌:在发这篇译文的前两天陌陌已经完成上市了,想来这个老外应该是不知道陌陌的那些事的。)
内置在那些天天见的app里
除了上面那些专门的app外,更惨绝人寰的做法是把这些个功能放在大家常用的app中。
说到这里如果你还没想到微信和QQ,那就面壁去吧。 微信和QQ有个叫“附近的人”,你可以看到你周围有哪些帅(Yao)哥(Mo)美(Gui)女(Guai)。同时还能知道他们最近发了哪些照片。当然在你看上瘾的时候,别人也能看到你的信息哟。
你也能用微博看别人在附近发了点啥,这点和Twitter不太一样。 现在热门的音乐、电影、电视的app都能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们在听啥看啥。
对了,有个很有意思的东西——百度地图的“热力图”。你可以用它看到实时的人口密度。原理嘛就是根据定位和流量数据算出来的。
我是觉得如果米国的app敢做这种事情,哪怕是做得小心谨慎低调无比,也肯定会瞬间被各种炮轰,死在大家的口水里,最后只能存在大家婶婶的脑海里了。
你在哪我都知道~
只有想不到,没有下不到
你只要用一个和音乐、视频沾边儿的app,你就肯定能把上面的东西下下来。像QQ音乐、百度音乐这种音乐app,或者爱奇艺、PPTV、腾讯视频这种视频app。而且我保证你肯定能在地铁上看到一群童鞋津津有味得追着一些美剧,我有时候会凑上去瞥了一眼,乖乖我都没看过…. 估计也是因为米国人民不能随便下载片子的关系。
还有一些新闻app,可以把成百上千的文章塞到你手机里,让你呆会再看。一些地图软件呢,可以让你把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兲朝的地图都下载到手机上。还有一些翻译软件,能把词库下载下来,这样你查单词的速度就会杠杠的。
作为一个中国特色的app,如果要和小伙伴们愉快得玩耍,少不了下载功能。而且你在下载前,还能选择是下载高清的呢?还是标准的呢? 下载需要多少容量呢?精确到KB啊有木有?! 米国的app一般也就给你一个进度条或者干脆不告诉你还有多少容量。
说说朋友圈
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从几个方面来好好说说微信的朋友圈
乍一看,我还以为朋友圈就是贴了个Picasa图标的山寨Facebook。可是我用着用着就发现朋友圈有他很独特的地方。可以说它和Facebook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 你能看到所有朋友的每一个消息。不能过滤也不能排序。如果你对谁觉得不爽,可以直接屏蔽他所有的消息,但没有折中的选项。
- 如果你评论了朋友的一个贴,那只有他以及你们共同的好友才能看到。不像Facebook是两边的朋友都会看到。所以只有消息它主人才能看到真正有多少人评论或者赞了他的消息。这么一来妈妈就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评论被不认识的人看到了。
没有公司新闻
- 如果你关注了公众号,他们的更新会被放在“订阅号”里,而不是朋友圈上。 当然你的朋友可以把公众号的东西转到朋友圈上,不过这就得花些额外的功夫了。
不能自动发送
- 你可以用第三方的app发朋友圈消息,但是必须劳驾您亲自动手发,还要跳转到微信里点个确定。
- 几款Zynga类型的社交游戏真是让腾讯数钱数到手抽筋。 但他们很聪明,把游戏放在了“游戏中心”。这样就你就不会看到朋友圈里都是满屏在刷分的小伙伴了。
没有照片滤镜
- 你能在朋友圈发不同种类的消息,但他还是希望你发点照片。朋友圈没有提供instagram那种滤镜,主要是为了让消息发布得更快,而且保持原汁原味。
正因为这些独特的设计,再加上和他亲爹-QQ能无缝交流,让人对朋友圈的消息真是欲罢不能啊。 开个微信,刷刷朋友圈,评个论,点个赞,一天就木有了!
一些有的没的
触屏辅助(Assistive touch)
(译生菌:就是那个屏幕上用来模拟home按钮的小圆点)
在用iPhone的童鞋中,我发现大概得有一半会开”Assistive Touch”功能。就是那个永远飘在屏幕上的小圆点。这个小圆点吧,主要就是来烦你的。哦不,是来模拟“Home”键和手势的。苹果考虑到有些人的手指会有疾病,不方便手势操作。
但是在这里,手指没有任何问题的正常人也用得很欢快。没人能确切得告诉我为啥。一些人说“Home键很容易坏的呀”;一些人只是觉得这个小圆点还挺好玩,觉得空虚寂寞冷的时候可以点着玩玩。
很多app有个专职卖萌的吉祥物,他们经常出没于加载页面或者出错的时候。
有些app有当地污染指数的查询
兲朝空气质量堪忧啊
要用app?广告之后马上回来!
很多app,你刚打开要用,唰~一满屏的广告立刻闪瞎你的眼。 它们通常都是事先加载好的,以便火速出现在你面前得瑟。一般来说都是一些付费内容或者促销活动的广告。但也有很多和应用八竿子打不着,就像你在户外广告牌或者是地铁里看到的广告那种。
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好多应用都有换肤的功能。我真想不出来哪个米国app是有这功能的。
中国人民最爱的换肤
在天朝Google是各种被墙的。你说一个网站动不动就“该页无法显示”,那还用个毛啊?所以原生操作系统的占有率,我也只能呵呵了。中国业内大佬怎么能错过这种抢用户的机会呢?各种定制系统在墙内热闹极了,满园春色啊。米UI,阿里云系统,锤子系统等等
它们都做得不错,挺有想法的。但我还没来得及好好用(说不定以后可以专门写一篇)。我真心推荐你去看看锤子手机的发布会,就当个段子看看也很不错。
原文出处:
译文出处:
没有更多推荐了,
加入CSDN,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与500万程序员共同成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载手机app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