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伯特作为目前游想问一下在幻想神域手游计划里面的休伯特怎么养,值得培养吗?

幻想计划什么武器好 幻想计划武器排行榜
时间: 15:51:30来源:作者:不详(0)
  幻想计划什么武器好?在游戏中有很多品质武器,比如R,SR等,但是真的就是品质越高的武器就是最好的武器吗?不然,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幻想计划武器排行榜,让玩家更加直观的看到好的武器。  幻想计划武器排行榜:  艾卡托斯  级别:R  类型:近战  属性:物攻C,魔攻B,暴击B,爆伤B,生命B  必杀技【天羽断空】:对直线上的敌人造成伤害。  卯月  级别:SR  类型:弓箭  属性:物攻A,魔攻A,暴击B,爆伤B,生命A  必杀技【风华】:在目标位置产生气流旋风将周围敌人卷入中心。  卢娜比安奇  级别:R  类型:法杖  属性:物攻A,魔攻B,暴击B,爆伤B,生命B  必杀技【炮击魔法】:对直线上的敌人发射魔炮造成持续伤害。  克洛  级别:R  类型:弓箭  属性:物攻B,魔攻B,暴击B,爆伤A,生命C  必杀技【守护箭雨】:持续落下箭雨造成伤害。  邦尼  级别:SR  类型:剑  属性:物攻A,魔攻B,暴击B,爆伤B,生命A  必杀技【电锯甜心】:对周围的敌人造成伤害。  宫本直犬  级别:SR  类型:剑  属性:物攻A,魔攻A,暴击A,爆伤A,生命A  必杀技【炼狱轮】:投掷一把可回收的火焰刃对移动路径造成2次伤害。  乌铃丸  级别:SR  类型:弓箭  属性:物攻A,魔攻S,暴击B,爆伤A,生命A  必杀技【黑鸦】:对直线上的敌人造成伤害。  休伯特  级别:SSR  类型:弓箭  属性:物攻S,魔攻S,暴击A,爆伤A,生命S  必杀技【死亡线膛】:对自身大范围的敌人造成伤害。  上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最好的武器排行榜,希望能够帮助各位玩家。当前位置: >>
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和案例)
心理咨询师
精品教案
《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概述
第一节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概念
一、心理咨询
一)心理咨询定义
“咨询”一词,从字面上看,是洽商与顾问指导的意思,其实质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向求询者提供的一种帮助,心理咨询则是一种心理上进行帮助的活动。对心理咨询的定义有影响的定义不下50种,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
心理咨询是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术来帮助来访者自助的过程。
美国《哲学百科全书》认为,心理咨询的特征:
(1)主要着重于正常人
(2)对人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3)强调个人的力量和价值
(4)强调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选择和决定中的作用
(5)研究个人在制定总目标、计划及扮演社会角色方面的个性差异。
(6)充分考虑情境和环境的因素,强调人对于环境资源的利用以及必要时改变环境。
特征之一:心理咨询性质在于其心理性。
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是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受过心理学训练的专业人员。
心理咨询的工作手段是心理学原理和技术。
特征之二: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在于自助
特征之三:心理咨询是一个助人的过程
二)心理咨询的对象
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美国&心理学百科全书)
三)心理咨询的性质
心理咨询是一个人际互动过程
一种磋商行为,咨访双方是一种彼此合作的伙伴关系。
四)心理咨询的目的
帮助存在某种心理困扰的人(学习、工作、生活、人际交往以及疾病和康复等方面的心理不适或障碍),减轻内心矛盾,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在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方面有所变化,学会发掘自身的潜能,适应环境、完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发展。
二、心理治疗
一)心理治疗的定义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治疗人们心理疾病的过程。
在建立和发展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治疗者运用各种有关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治疗、矫正和改变来访者的症状或障碍,促进来访者的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二)心理治疗的对象
性心理异常
三)心理治疗的目的
1、解除病人的症状
2、提供心理支持
3、重塑人格系统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
相似点
(1)采用的理论方法相似
(2)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
(3)都注重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同点
(1)咨询和治疗的对象有所不同
(2)处理范围有所不同
(3)所化的时间不同
(4)咨询与治疗的意识层次不同
(5)接受的专业训练不同
(6)干预的特点不同
第二节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简史
心理治疗起源于欧洲,从精神病学发展出来;
心理咨询起源于美国,主要从职业指导发展出来。
一、心理治疗的发展历史
古代社会对精神疾病病的认识的两大流派:
一是宗教的、迷信的认知观
二是朴素的科学认知观
历史上,人类对异常心理现象解释的三个方向:
超自然(魔鬼附体)
物理或身体(心理异常起于“动物磁力或机体损伤)
心理学
对心理障碍的治疗的三个取向:
驱魔
“麦斯麦术”
开导、劝慰
心理治疗的标准:
1.在理论上将心理障碍区别于身体疾病,其致病原因是心理因素。
2.治疗的策略和方法是心理学
西方18世纪后开始有真正心理治疗的尝试 (发端于催眠术)。
现代心理治疗的真正创始人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治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治疗体系。
二、心理咨询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心理咨询于20世纪初发源于美国
历史源流 :
1、职业指导运动
美国心理学家帕森斯1908年组织成立了波士顿就业指导局;
1909年他所著的《选择职业》一书正式出版,揭开了职业指导运动的序幕,奠定了现代心理咨询诞生的基石。
2、心理卫生运动
(美国)比尔斯(W.Beers)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直接做出贡献。1907年――《发现自己的心灵》
3、心理测验
法国心理学家比奈(A.Binet)和西蒙(T.Simon)进行了智力测验的研究 。
4、人本主义的影响
1942年,卡尔?罗杰斯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
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咨询的内容和目的有了新的发展。
国外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新进展
折衷的方法,打破学派分立
行为生态理论
多元文化主义
重视短期治疗
网络咨询
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发展状况(教材32-34页)
心理咨询的要素
咨询与治疗中的共同要素
一、对共同要素的认识
哥德弗雷德和帕德瓦(Goldfried & Padawer),概括出5个心理治疗的共同成分:
(1)当事人对治疗会有助益的期望;
(2)治疗关系;
(3)对个人自己和世界获得一种外来的视角(当事人了解到别人怎样看待他的问题);
(4)矫正经验(或矫正性的情绪体验);
(5)不断进行现实检验。
杰罗姆?弗兰克(Jerome Frank)认为所有的心理治疗都含有一些共同因素,其中关键者包括:
(1) 有情绪色彩、信赖的治疗关系;
(2) 特定的治疗情景;
(3)一套合理的概念体系,它可以解释当事人症状的起因,并提供治疗的程序;
(4)一套咨访双方均深信不疑的治疗方法(Frank&Frank,1991)。
兰伯特和柏金(Lambert&Bergin,1994)
三方面的共同因素:
支持因素
学习因素
行动因素
当事人( 来访者)
一、哪些人不适合做心理治疗(P43)
以生物学因素为主要病因的病人(完全不适合做心理治疗/或者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某些人格障碍
二、来访者的人格和个人特点
心理治疗中一个流传久远的说法――最能从治疗中受益的人是那些心理最健全的人。
理想的来访者:YAVIS
Y ――(young)
年轻
A ――(attractive)
有吸引力
V ――(verbalized)
善言谈
I ―― (intelligent) 聪慧
S ―― (succssful)
追求成功
老弗落伊德:“人不太老,病不太重”
咨询对象
具有基本正常的智力基础的人
年龄适宜的人
内容合适的人
人格基本正常的人
动机正确的人(改变的动机)
对自身问题责任感强的人
注重心理感受的人
有良好的外部支持的人
对症状表现出苦恼、焦虑与恐惧的人
交流能力较强的人
对心理咨询信任度高的人
与咨询员匹配性好的人。
不适宜咨询的来访者类型分析
欠缺型:咨询师对某些咨询的内容不擅长或经验的缺乏。
忌讳型:咨询师在价值观念上、情感方式上可能对某些人、某些咨询内容、持有某种程度的敏感、偏见、忌讳,这样就很容易进入误区。
冲突型:咨询师与来访者可能在个性方面存在着某种不协调、来访者对咨询师信奉的某种理论方法持不信任态度、这样就容易发生冲突。
需要转介的对象
内容与咨询师不相匹配的(欠缺型)
价值观念与咨询师不相容的(忌讳型)
个性不相容的(冲突型)
转介的注意事项
应开诚布公地将转介一事事先告诉来访者并用委婉的言词说明这样做的理由,征得来访者本人的同意。
适当介绍将要接受的咨询师的长处和特点使来访者乐意接受。
原咨询师应向将接受的咨询师详细的介绍来访者的有关信息,提供自己的分析,但不应对新咨询者的计划给予过多的干预。
第三节 心理咨询师的资格与素质
一、咨询师的任职资格
1.西方发达国家咨询师的任职资格
2.中国咨询师任职资格
二、心理咨询师的素质
一)职业道德
1.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知者;
2.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3.与咨询者讨论对工作重点达成一致,必要时形成书面协议;
4.不得产生与建立咨询关系以外的关系,避免双重关系,不得利用咨询者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非礼;
5. 当认为自己不适合某对象时,应向求助者明确说明,并谨慎地介绍给另一位咨询师;
6.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二)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
1.具有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异常心理学(或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精神病理学等基础知识。
2.至少对一种或一种以上心理治疗的理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能用于临床实践中。
3.至少应掌握一些谈话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能运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等。
4.应具有一定时间的接受督导的训练和临床实习的经验。
三)心理品质
1.助人之心
2.心理健康
3.心态开放
4.自我认识能力
5.敏锐的观察力
6.良好的沟通能力
7.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
8.良好的人际亲和力
其他变量
一、咨询关系
二、理论策略和方法
三、治疗之外的力量
心理咨询的目标
心理咨询目标概述
一、目标对咨询的意义
1、为咨询提供方向
2、 便于对咨询进展和咨询效果进行评估
3、督促双方积极投入咨询
二、各个学派的目标要求
心理治疗的根本目标,是促进来访者成长,自强自立,使之能够自己面对和处理个人生活中的各种向题。这是从一般意义上对治疗目标的论述。具体到各个不同的心理治疗学派,其具体的治疗目标却各有不同的侧重。
1.人本主义的目标观
人本主义学派把自我实现、自我认识、自主自我等作为咨询的目标。
人本主义学派提出以自我实现为目标。按马斯洛的观点,自我实现的人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
①良好的现实性知觉;②乐于接纳自然、他人和自己:③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④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⑤有独处和自立的需要;⑥自主的、独立于环境和文化的倾向性;⑦保持新颖不衰的鉴赏力;⑧有神秘的感受和高峰体验;⑨有社会兴趣;⑩和为数不多的人发生深厚的友情;⑩有民主性格结构;⑩有创造性;⑩抗拒盲目遵从;⑩有强烈的宙美感;⑩有幽默感;等等。
心理动力学派
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的人格,帮助来访者重新体验早年经验,并处理压抑的冲突,作理智的觉察。
行为主义学派
消除来访者适应不良的行为组型。帮助他们学习建设性的行为组型以改变行为。帮助来访者选择特殊的目标,将广泛的目标化成确切的目标。
来访者中心学派
提供一种安全的气氛,引导来访者作自我探索,以便来访
者能认识成长的障碍,能体验到从前被否定与扭曲的自我。使他们能更开放性地体验,更相信自我,有进入咨询过程中的意愿。并且增加自发性与活力。
帮助来访者觉察此时此刻的经验,激励他们承担责任.以内在的支持来对抗对外在支持的依赖。
理性情绪派
消除来访者对人生的自我失败观,帮助他们更能容忍与更能过有理性的生活。
交互分析派
帮助来访者能有脚本自由、策略自由,成为自主性的人。能选择、达到他们想要成为的人,帮助他们检验早年的决定.并能在觉察的基础上作新的决定。
现实治疗派
引导来访者学习真实与负责任的行为,发展一种成功的统整感。帮助他们对行为作价值评估,并决定改变的计划。
罗杰斯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人是积极主动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指导的,这样的人也就是心理健康者。他们有以下5个特征:
①乐于接受一切经验;②时刻保持生活充实;③信任自己机体的感觉;有较强的自由感;有高度的创造性。
心理咨询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自我买现,排除障碍,参照参照创造条件件,开发潜能。
2.行为主义的目标观
行为主义者认为,咨询目标应该以行为名称来描述,这些行为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除非这些可观察的行为出现改变,否则咨询就不能算成功。
在信奉行为主义学派的咨询员那里,咨询目标是很具体的。比如:戒烟、消除或减轻特殊的恐惧、减少考试焦虑、治疗口吃、治疗性功能障碍、学会如何交朋友、发展更好的学习
习惯、矫正特殊的行为失常等等。
3.整合的观点
人本主义持的目标是一般的、普遍的、宏观的、长期的目标;而行为主义的目标是特殊的、具体的、微观的、短期的目标。
实现这两种目标的统一,是一个卓有成效的咨询员的基本特点之一。
4.终极目标的意义
我们立足于把促进心理的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作为咨询的终极目标。明确咨询的终极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目标的层次性
帕洛夫曾提议如果把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目标划分为中间的目标和终极的目标,会使这种目标变得更易于理解。他指出,所有心理治疗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减少焦虑,提高来访者的生理机能和社会能力;中间的目标可以被看作是向着终极目标迈进的步骤,但要达到什么程度为止,则与治疗者及其所采用的理论有关。
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治疗往往以达到中间的目标为目的。例如来访者的某种症状的消失或减轻,即是一种中间的治疗目标;若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达到人格的重建,则是在向治疗的终极目标努力.
终极目标:通过心理咨询,来访者最终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中间目标:终极目标的一个侧面或某个阶段
直接目标:咨询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来访者的某一具体的心理问题
某咨询员与一位因高考失败而悲观失望的学生共同制定的咨询目标:
终极目标:心理健全
中间目标:
(1)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2)促进自信,对生活充满希望;
(3)正视现实,再作积极努力。
直接目标:
(1)将脑海里常出现的“我没有出息”的想法,从每天15次减至每周至多2次;
(2)每天回顾1次以往的成绩,如看奖状、奖章等,同时默念“天生我材必有用”;
(3)控制情绪,把想发火的冲动从每天8次降至每周2次;
(4)每天至少用半小时同家人愉快地聊天;
(5)制定作息时间表,集中精力补习功课,每天坚持2小时自学;
(6)每天坚持40分钟的体育或文娱活动。
咨询目标的制定
由谁制定目标
咨询目标的确定需要来访者与咨询员的共同参与、共同配合;既要考虑到来访者的问题和需要,又要根据咨询韵理论;既要有具体的小目标,又要有立足于发展和成熟的大目标。咨询目标的确立有时会是个过程,会随着咨询的不断深入而有所改变。
制定目标的准则
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具体
目标不具体,就难以操作和判断,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见到效果。
2.可行
目标没有可行性,超出了来访者可能的水平(如没有体育才能的人想成为体育明星),或现有的可能水平(如不及格者想一下子达到优秀水平),或超出了咨询员所能提供的条件等等,则目标就很难达到。
3.积极
目标的有效性,在于目标是积极的,是符合人们发展需要的
4.双方可以接受
即无论是来访者提出或咨询员确定的咨询目标,都应使咨询双方可接受。因为双方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若目标有悖于其中之一,则效果会受影响,乃至起破坏作用。
5.属于心理学性质
对于不牵涉心理问题的来访,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心理咨询主要涉及心理障碍问题、心理适应问题、心理发展问题。
6.可以评估
目标无法评估,则不称其为目标。及时评估,有助于看到进步,鼓舞双方信心,可发现不足,及时调整目标或措施。
7.多层次统一
咨询目标是多层次的,既有眼前目标,又有长远目标;既有特殊目标,又有一般目标;既有局部目标,又有整体目标。有效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目标的协调统一。
三、制定目标的方法(68-70页)
1、目标操作化技术
成功指标:把一个概念性的目标与特定的时间、地点、情景和行为联系起来。
“杰米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能够对其他儿童和气一些”
“杰米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能够与其他儿童分享他的玩具”
“克里斯能够在数学课上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男孩”
“克里斯能够在数学课上当堂完成作业”
2、形成目标结构的方法
1)确定终极目标
2)现状评估
3)设立阶段目标
4)确定目标的成功指标
5)把目标结构记录下来
3、倾听与填句的技术
咨询员让来访者将一个未完成的句子填充完整,一挖掘来访者内心的意愿、希望、需求和目标的一种技术。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完成一些开放性的句子。
“我的目标是――”
“我想要――”
“我不希望――”
“最好的情况是――”
四、有关咨询目标的几个商榷问题
咨询员应持完全中立的态度,不应带有任何自己的价值观念
咨询员的任务之一就是给来访者灌输、传授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
咨询的目标是设法使来访者快乐、满足
心理咨询的技术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解释心理咨询的各种技术
2、能够说明每种技术使用的一般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与难点是各种技术的具体应用
教学内容
倾听性技术
一、 参与技术(倾听性技术)
一)倾听(Active listening)
心理咨询的技巧,基本上是“如何听”与“如何说话”的技巧,它与一般人的聊天说话方式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治疗的技巧,都有它的特定意义与功能。常用的治疗技巧,至于如何熟练地应用它们,则有待读者从临床工作中由生疏到熟练地使用它们,逐渐达到精熟的程度。
倾听(1istening)是咨询员获取信息的基本手段,是指咨询员专心地听取来访者对求询问题的诉述。对于咨询员,倾听能使其了解来访者有关求询问题的事实内容、情绪表现及所持态度,这是成功进行心理咨询的必备条件;对于来访者,倾听能使其消极.情绪得到疏泄和释放,这本身就是心理咨询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因为人的天性是喜欢听自己喜欢的话,而不愿意听别人诉苦或诉说他们的难处.(咨询职业是出租耳朵)
倾听是心理治疗的基本功夫,要个案学会自我探索,治疗师便要懂得倾听。真正的心理治疗,应该是个案说给治疗师听。如果是治疗师说给个案听,则比较像是上课或说教。
在心理咨询中,倾听又常常是最困难、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之一善于倾听,善于倾听不仅在于听,还在于参与。不仅是为了向咨客传达自己的倾听态度,鼓励咨客叙述,促进咨询关系,同时也是为了澄清问题,促进咨询员对咨客的情况和对自身的了解。
倾听并非仅仅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不但要听懂咨客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表达出来的东西.而且要听出在交谈中所省略和没有表达出的内容。
倾听技巧的做法,是指治疗师专注地在听个案述说自己的事情,治疗师必须放下手边的工作,以及心里的事情,全神贯注地倾听。倾听的时候,不仅眼睛看着个案,身体的姿势也显示倾听的神情和模样。当治疗师做到身心一致、专注地倾听时,个案将很容易感受到来自治疗师的尊重与付出。当治疗师愈能倾听的时候,个案也就愈能表达自己,并且有机会倾听自己的心声、想法与感觉。
为了帮助治疗师做到倾听,在晤谈时,治疗师尽量不去接电话,不去做笔记,在门口挂上“请勿打扰”的牌子,眼前摆一个时钟,避免依赖看手表来决定时间,座椅尽量调整到可以看到个案的正面。
注意事项:
一是要全神贯注。咨询员在倾听的大部分时间里要与对方保持目光接触,认真地听取;来访者的谈话内容,并适当地辅以点头、微笑等反应,以使对方感觉到自己的真诚、专注和尊重。咨询员不能对对方的谈话表现出漫不经心甚至是不耐烦的样子,如打哈欠、东张西望或任意翻阅材料,这些表现都可能中断对方的诉述。
二是要对来访者的谈话内容持非评判性的态度。在来访者诉述的过程中不要随意加入自己的主观看法,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和偏好对材料进行过滤,在听的过程中要抛开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等主观因素,力求全面、客观地获取来访者提供的信息。
三是要留意来访者诉述时所表露出来的非言语信息。注意来访者的面部表情是否自然,目光是否呆滞,声音是否颤抖,动作是否呆板等有助于正确把握来访者的情绪感受,全面了解求询问题。
无效能的倾听:①不充分的倾听(陷入自己的思维或开始考虑如何回答对方等原因可造成倾听不充分);②评判性的倾听(暂时将判断搁置一边,以便对当事人的世界更好的理解。);③过滤式的倾听(社会文化、专业知识);④以事实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的倾听;⑤预演(为自己的回答进行预演而停止倾听);⑥同情性的倾听(从某种意义上说,同情某个人就成了他的同伙。当事人以自我怜悯的方式处理问题时,助人者可能就成为其支持者了。)⑦插话
良性插话(你已说到了几点,我想确定一下我是否理解了它们)与恶性插话(有重要东西要说而打断当事人思路)。
二)询问(Inquiry)(探询)
心理咨询最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提问,可以促进与来访者的交流,提高来访者的内省。
注意事项
A.别提太多的问题,过多的问题给当事人的感觉是咨询师其实是无话可说,知之不多;
B.提问服从于目的,提出的问题对当事人应该有实质意义,能帮他达到某个目标;
C.提出用以帮助当事人谈论具体经历、行为和情感的开放性问题;
D.在提问时将注意力焦点集中在当事人身上,即不要把焦点集中于咨询师的理论上,可以让当事人问他们自己一些问题;
E.提出的问题能帮助当事人进入咨询模式的某个阶段和步骤。
增强当事人的主动精神,而不是削弱。是探究时要始终关注当事人的精神状态。
是否提问,使用何种问法,与咨询流派依据的理论基础有关。
与来访者会谈,咨询员有需要适时提出适当的问题,以便帮助进行咨询。原则上不宜经常使用。经常使用询问,会给来访者一种被询问、被挖心事的感觉。如果咨询员需要进一步了解来访者的想法与感觉,治疗师可以遵循下列询问问题的原则:
1.能不问来访者最好,让来访者主动告诉我们他想说的话。
2.如果需要问来访者,最好使用开放式的问法,亦即容许个案作各种可能的发挥,而不会限于作是与否的回答。
封闭式提问(close―ended questions)是指可以用“是”或“否”、“对”或“不对”、“有”或“无”
开放式提问(open―ended questions)是指用“什么”、“怎样”、“为什么”、“能否”等词在内的语句发问,要求来访者对有关的问题、事件给予较为详细的解释和说明的一种提问方式。这种提问的目的在于扩大诉述信息,获得深层次的更详细的材料,被认为是最有用的一种了解来访者的技巧。
3.询问的内容,避免问“为什么”。询问个案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很容易引起个案的自我防御,使个案不愿多谈,或使个案倾向于使用认知化或理性化的方式,回答治疗师的问题。
4.鼓励个案自我询问,对自己的问题产生好奇。由治疗师来询问个案,总是带一点治疗师想要知道什么的意味。如果个案。自我询问,就比较可以真实地面对自己,降低自我防卫。
5.询问个案的时候,治疗师要注意自己询问的口气和态度,避免质问或轻浮的态度。询问个案是为了帮助个案自我探索和自我了解,而不是为了满足治疗师的好奇心。
提问技术:
通过提问揭示来访者内心的问题。注意他的言语表达和事实吻合,有否认知曲解。
问他的感受和看法,问他的行为动机和对未来的希望
善于从积极方面提问。“我不能控制自己”,“我不能集中注意”假如作到这些怎样?
善于提出以获得结果为目的的问题。如,你希望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打算做什么?可以知道来访者对咨询的期望。他的行为方式,有利于患者审视自己的问题未能解决的原因
三)鼓励和重复语句
鼓励是指直接重复来访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噢”、“好”、“是这样”、“接着说”、“后来呢”等来鼓励来访者进一步讲下去或强调来访者所讲的某部分内容。
是在来访者发出模棱两可的信息后向来访者提出问题的反应。它开始于“你的意思是¨¨¨”或“你是说¨¨¨”的词语,然后重复来访者先前的信息。澄清使来访者表达的信息更加清楚,并确认咨询者对来访者信息的知觉的准确性。解释来访者含糊的、混淆的信息。
澄清的步骤
确认来访者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的内容
确认需要检查的含糊或混淆的信息
确认恰当的开始语,如“你能描述”、“你能澄清”或“你是说”等,要用疑问的语气进行澄清
要通过倾听和观察来访者的反应来评估澄清反应的效果
例子
来访者:我的成绩正在走下坡路,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任何事情都感到失望。
澄清自问1:这个来访者告诉了我一些什么?她感到很失望、沮丧。
澄清自问2:有没有任何含糊的或遗漏的信息需要检查吗? 如果有,那是什么?(如果没有,则决定做不同的反应)是的,有几个,一是她感到对什么失望,二是这个失望的感受对她意味着什么?
澄清自问3:我怎样开始进行澄清反应?
可以这样:
“你是说有某些事情很特殊吗?”或“你能描述这种感受吗?”
澄清自问4:大声说出或写下实际的澄清反应。
“你是说一些特别的事情使你感受到失望吗?”或“你能描述失望的感受像什么吗?”
五)释意
释意(paraphrasing)是将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予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实际上是将来访者的信息中与情境、事件、人物和想法有关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即咨询者将来访者的谈话进行实质性的说明。在运用这一技巧时,最好是选用来访者用过的最具有代表性、最敏感、最重要的词语。
这种反馈一般是比较简明扼要的。直接引用来访者的原话中的关键词句是经常使用的方法。布拉默(Bramnr)认为释意的作用之一是检查咨询者是否准确理解了来访者所说的话,作用之二是传递给来访者这样的信息:我正认真听你的谈论,我的思想一直跟着你。这对咨访关系是有益的。艾维则指出释意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来访者有机会再次审察其困扰,并重新加以组织。综合起来看,释意的基本功能乃是“澄清”,即在双方之间对来访者谈论的内容的实质取得共识。其它作用如来访者感到被理解都是由这一基本功能派生出来的,且依赖释意的准确性而转移。
布拉默提出释意反应要掌握三个要领:1)听取来访者的基本信息;2)提纲挈领地向来访者复述基本信息;3)观察来访者的反应或线索,看来访者是否感到被准确理解了。
释意的步骤
来访者告诉了我些什么?
问自己“在来访者的信息中存在什么样的情境、人物和想法?”,以此来辨别信息中的内容部分。
选择适当的语句进行释义,释义可以由许多语句引出,要选择一种接近来访者所使用的感官词汇的语句,如“他似乎是”、“从我的角度看”、“我明白你的意思”、“听起来像”、“我听到你正在说”、“你正在告诉我的是”、“你感到”、“我感到”、“我有种感觉是”等
运用所选择的语句将来访者信息的主要内容或概念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陈述句)。
通过倾听和观察来访者的反应来评价自己进行释义的效果。如果你的释义是准确的,来访者会以某种方式(言语或非言语)来肯定它的正确与有效性。
例子
Cl: 我该如何告诉我丈夫我想与他离婚?他会认为我疯了。我想我不敢告诉他。(说话声音单调)
Co(内心对话过程):
1)来访者告诉了我什么?
她想离婚,而又不敢告诉她的丈夫,因为他会认为她疯了。
2)信息的内容部分是什么?即来访者正在讨论的是什么事情、什么人、什么思想或什么情境?想离婚但还没有告诉丈夫,因为丈夫将认为她疯了。
3)应使用什么适宜的语句?
来访者使用动词“告诉”两次、“认为”一次,所以应使用这样的
语句,如“你认为”、“我听到你说”、“它听起来好象”等。
4)怎样将来访者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想离婚”=分手、结束关系等
5)如何知道自己的释义是有用的?
注意倾听来访者是否肯定释义的准确性。
假设此例子的咨询者的对话到此为止,那么以下才是咨询者的实际释义反应:
Co:听起来好象因为你丈夫的可能反应,你还没有找 到告诉他你想结束你们关系的方法,对吗?
Cl:是的――我已决定了――甚至找过律师。但是我不知道应当怎样开始告诉他这一切。他还以为一切都很美好。
六)情感反映
情感反映主要是用于对信息的情感部分(即情绪基调)进行再编排。情感反映与释义的不同之处在于情感反映要对信息加入情绪基调或情绪成份,而这是释义所没有的。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异。
Cl: 所有事情都很枯燥,没有新鲜刺激,没有让人兴奋的事情。我的所有朋友都不在身边。我希望我有钱去做一些不同的事情。
Co:由于朋友不在身边,又没有钱,你现在没有事情可做(释义)
Co:你感到现在的状况非常乏味。(情感反映)
情感反映(reflection of feelings)
其实译作“感受反映”更贴切,因为feeling一词比“情感”(affection)处延要宽,还包括一些微妙的感觉。情感反映与释意有很多共同之处,有时是分不开的。大致说来,释意着重于对来访者所谈的事实内容的反馈,情感反映着重于对来访者感受性质的反映。情感反映就是咨询者用词句来表达来访者所谈到所体验到的感受。这些感受是来访者虽感受到却不曾清楚地意识到,或未曾留意的。
情感反映的基本作用就是引导来访者注意和探索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体验,或把这些感受和与之伴随的情景、事实联系起来,达到对自己的整体性的体认。有时,情感反映也有稳定来访者在会谈当时的心情的作用。
咨询员用情绪性的语词来表达来访者的内心感受。(对信息的情感部分进行再编排)
情感反映的目的
使用得当,会让来访者感到被理解了,就会更自由地与咨询者进行交流。
也可用来鼓励来访者对特殊情境、人物或事件表达出更多的(积极的和消极的)情感。
帮助来访者控制情绪。
减少两者之间情绪冲突的可能性。使来访者知道,咨询者了解他们的感受,并使他们的愤怒强度逐步减弱。
帮助来访者准确地区分不同的情绪感受。
情感反映的步骤
注意倾听来访者信息中使用的情感词汇。
注意观察来访者传递言语信息时的非言语行为。
咨询者要使用自己的语言,把由言语和非言语线索获得的情感再反映给来访者。
用一个合适的语句开始进行情感反映。(这个语词最好能与来访者所使用的感觉词汇相匹配。)“看起来你正在生气”,“听起来你似乎正在生气”,“我能捕捉到你正在生气”
在语句中加进情感发生时的情境,这很像简洁的释义。
例1,“我就不能参加考试。尽管我很努力了,可是一到考试我就紧张,总考不好”,紧张(情感),考试(认知)。咨询者反映情感部分时,可以说“你感到很紧张”,而加进情境后可以说“不论你什么时候考试,你都感到很紧张”。
评估使用的情感反映是否有效――以“是的、没错”或“是的,那正是我的感受”;“不完全是那样”或“我的感受不是那样”或“不,我不那样感觉”等来评估。
例2
Cl:你没法想象当妻子欺骗我时,我的感受是怎样的。我眼睛都冒
火了!我该怎么做?以同样的方式扯平?离开她?我无法确定。(大声、激动、高声地说着,紧握着拳头)
Co(内心对话过程):1)来访者用到了什么样的情感词汇?
没有,除了暗示性的情感短语“眼睛都冒火了”。
2)来访者的声调和非言语行为暗示了什么样的感受?
生气、愤怒和敌意
3)选择什么样的情感词汇能够准确地描述来访者的情绪程度?
愤然、发怒、大怒
4)与来访者使用的情感词汇相匹配的恰当的语句是什么?
来访者使用了“想象”、“眼睛冒火”,相应的语句有“似乎是…”、
“看起来像…”、“显示出…”等
5)来访者情感发生的情境是什么?
发现他的妻子欺骗他
6)怎样知道自己做出的情感反映是否准确和有帮助?
来访者是肯定还是否认自己有发怒和敌意的情感
咨询者实际做出情感反映的例子
Co:看起来你对妻子的所作所为是非常生气的。显然你对妻子的行为是愤怒的。
似乎你现在又气又恨,因为你发现你的妻子与别的男人约会。
假定在你进行上述反映之后,来访者说 “是的,我确实很生气――但我不知道是否还怀恨,我想让她品尝一下我的感受”。(肯定)
七)概述
通常经过一段时间的会谈,来访者表达的多种信息会暗示出某种主题或模式。这个主题在来访者的话题中经常被提及。咨询者可以通过倾听来访者反复强调的信息而确认主题。主题代表着来访者想要讲的东西,也是在咨询过程中应当给予的关注的地方。咨询者对来访者谈话主题进行反应,就是使用概述(归纳总结)。
例如:一位来访者多次谈到,在许多场合中,她都关心别人对她的评价。你可能会看出所有场合中的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来访者需要他人的赞同。用归纳总结确定这个主题,则可以说“在你刚才讲述的三个情境中,我看到一个非常关心的事情,就是你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对吗?”
概述(summarizing)就是把来访者的口语叙述、情绪感受和行为进行分析综合,以整理过的形式向来访者表述出来。概述可看成是一个谈话段落或一次会谈的总结。通过概述把前面讨论的来访者的各种情况(情感、事实、观点看法等)系统清理一遍。可以形象地把它的作用比喻为梳辫子,穿珠子。
目的
将来访者信息中的若干元素联系在一起
几次咨询之后在来访者信息中识别出明显的主题或模式
可以通过此技巧打断来放者喋喋不休的重复信息的内容
可以调整咨询的节奏,使咨询不至于太快,因而提供了咨询中心理喘息的空间
步骤
回忆来访者表述的信息,并在心中复述这些信息。
通过向自己提问,来识别出信息中存在着的明显模式、主题或多种元素。
选择合适的开始语句进行总结,尽量使用与来访者的感觉词相匹配的语句。
使用所选择的语句和词汇描述信息中的主题,把多种元素联系起来,并用自己的语言将总结复述给来访者(陈述)
评估总结的效果(肯定还是否认)
例子
Cl(努力戒酒的来访者)[在前几次咨询中,他告诉你酗酒正在毁掉家庭生活,但是他戒不掉,因为喝酒让他感觉很好,能帮助他减轻工作压力]:我知道喝酒并不是长久之计,它解决不了我的问题,而且也帮不了我的家庭。妻子威胁说要离开我,这我都知道。但我就是离不开酒,喝酒让我得到解脱。(语调低而弱,沮丧的眼神,佝偻着躯体)
Co(内部对话过程):
1)今天和以往来访者讲述了些什么?
关键内容:酗酒的结果对他本人和家庭都没有好处。
关键情感:喝酒让他感觉很好,焦虑减轻了。
2)今天和以往来访者不断重复的是什么?
尽管喝酒产生负面影响并危及家庭,但为了减轻压力,他继续喝酒;好象通过喝酒来减轻压力比家庭更重要。
3)什么样的语句能配合来访者的感觉?
来访者使用了“知道”和“感觉”,我可以用“你觉得”、“我认为”
等语句与之配合
咨询者实际的总结如下:
Co:“我感觉出你认为因为喝酒能带给你良好的、平静的感觉,即使与家庭有些摩擦也值得”
“你感觉到继续喝酒使你家庭里遇到许多麻烦。但我觉得尽管有这样的负面影响,还是不愿意戒酒。”
“我感觉到,不管怎么样,酒带给你的满足要多于家庭给予你的。”
概述的作用主要在于给来访者一种运动感,感到在探索思想、情感以及问题原因方面正取得进展。同时,概述也让咨访双方对前一段会谈的内容有一个重新审视的机会,来访者通过这次审视也许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或得以补充资料,或得到反馈以确定咨询者是否正确地理解了自己。另外,概述往往自然地构成会谈的一次单元式收束,让双方有一个喘息之机。布拉默提出作出概述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当来访者谈话时留心各种主题和情绪性表现;
2.把关键性的观念、情感的基本意思加以综合,用概括的语句表述出来;
3.不要增添新的东西;
4.确定是否需要作出概述,或者请来访者自己来概述。确定时考虑你的意图:
是为了在会谈之初调动来访者的积极性吗?是为了使散漫的思想和情感集中吗?是为了结束这一话题的讨论吗?是为了检查你对会谈进程的理解吗?是为了鼓励来访者更全面地探索自己吗?是为了在结束咨询关系前作一个改进的总结吗?是为了向来访者确认会谈正很好地进行吗?
影响性技术
?一、解释
解释(interpretation)就是咨询者依据某一理论构架或个人经验,对来访者的问题、困扰作出合理化的说明,从而使得来访者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自己的问题。
解释与释意的区别
解释不同于释意,释意的要义是准确地表达来访者的原意,它不改变来访者的参考系,解释则是提供咨询者自己的理解,它提供了新的参考系。
解释有很强的影响力,但这取决于来访者是否接受这个解释。
解释的层次(深度)也是一个要斟酌的问题。一些初学者往往唯恐解释不深,恨不得把心理分析的最深的底蕴一下全抖落出来。结果在解释时不得不先给来访者上一堂弗洛伊德的理论课,再来“联系实际”。这除了把来访者弄得云里雾里之外,没有任何积极价值。好的解释应①不离开来访者及其当前问题,并且②适合来访者的接受理解能力和接受心向。
二、指导
指导是告诉来访者怎样做。实际就是改变建议或训练指导语。简言之就是直接了当地指示来访者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做和如何说。指导可能是影响力最强的技巧之。指导的本质在于直接造成行为改变,它明白地指示改变什么,学习什么,以及如何改变,如何学习。所以指导有强烈的行为取向色彩。行为疗法中很多技术方法都可归于指导这一类别,例如行为管理、情绪性想象、放松训练等等。但也有一些派别反对使用指导,如以人为中心疗法。但不管怎样,多数咨询者还是或多或少地运用指导。
正因为指导主要是行动定向的,单纯的指导是有局限的。对于不习惯满足于“知其然”而希望“知其所以然”的来访者,指导应配配合一定的解释

指导有两类:一般性指导和作为某一疗法的实用技术的指导。
三、信息提供:给当事人提出建议或者提供一些当事人所不知道的信息。
四、自我暴露:咨询者暴露自己的一些私人信息,或提供自己的经验以共享;对当事人当下行为的一种真实感受的反映
五、逻辑推论:是指咨询者根据来访者所提供的有关信息,运用逻辑推理的原则,引导来访者认识其思维及行动可能引出的结果。
六、影响性小结:把前面的影响性会谈的内容加以概括或总结。总结此次会谈所发现的来访者的问题 和咨询中对哪些问题进行了工作以及概括一下咨询(治疗)的要点 。
2、影响性技术小结
在会谈中的作用
释 给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的处境提供一种参考系,这一参考系来自某一理论或咨询者的观察。 提供一种重新认识自己问题的可能性。重新知觉和组织自己的问题有可能改变思想、信念及行为。
告诉来访者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可能是一般性的简单建议,也可能是来自某一流派的特殊技术、程序。 期待来访者按指导要求去实践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改变。指导建立在咨询者判断来访者愿意实践的前提条件上。
劝告与提供信息
对怎样行动、怎样思考等提供建议,提供有助于来访者看待、思考的他不曾了解的信息。 主要影响来访者的认知变量,也涉及新的可能的行动途径。
自我揭示 咨询者把自己过去的或现在的经验、体会、感受告诉来访者。 有助于分享经验.并有助于建立和发展信任的、坦率开放的咨访关系。促进来访者自我剖析及开放。
多与倾听性概述结合,常在一会谈段落或一次会谈结束时使用。用来总结、整理会谈中所讨论的主题、意见及方案。
概括、整理会谈中的材料,总结讨论的收获和结果,加深印象,帮助来访者把收获运用到生活中
第三节 非言语技巧
一、会谈中的非言语技巧
面部表情
目光接触是咨询中常用的非言语技术之一。在会谈中,来访者的目光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咨询员与来访者保持目光接触,表示对来访者的关注和尊重,对对方的谈话感兴趣,并有支持鼓励的意味,但这种目光应该自然、亲切、柔和。
目光接触不要始终注视对方,要视情形而定。
恰当地控制目光的注意范围,一般情况下,目光落在对方的额头、面颊和下巴构成的区域比较好,这样显得亲切、轻松、自然。目光范围过小会使对方有压迫感,范围过大则会显得散漫、随便。
咨询员在运用和处理面部表情时,应该强调内心的真诚、同情等态度特质,面部表情要显得轻松、舒展、自然、真诚而富于变化。
咨询员面部表情的基调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是生动的而不是刻板的,是自然的而不是做作的。
身体姿势
身体姿势能有效地传递来访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信息,咨询员要善于把握。
从咨询员方面来说,一般要求在会谈过程中身体微微前倾,自然放松,向来访者保持开放、亲切的姿态,这是咨询员运用和处理身体姿势的总的基调,另外,要求咨询员点头、手势等动作能恰当地配合语言和表情。
声音特征
对这些声音特征的准确把握,既要结合当时的谈话内容,又要联系整个会谈中的前因后果。
对于咨询员,不但要对来访者声音特征的改变保持敏感,善于把握来访者声音特征所表露出来的信息,而且要有意识地利用这些特征,自觉运用声音的效果加强自己所表述内容的意义及情感。作解释、指导、概括时,语气平和,语速中等,可给来访者稳重、自信、可靠的感觉;作情感反映时,应使用与情感内容相吻合的语气。
空间距离
在心理咨询室中进行会谈时,咨访双方的位置应以直角侧面相向为好,彼此相距l米左右。这样既不会因为直接面对产生压力,也可以在保持目光接触的同时有回避目光的自由。
SOLER面询技术
S-直面当事人
O-运用开放的身姿
L-适当前倾
E-保持柔和的目光注视
R-自然开放
有效的非言语技术的特征
有帮助
无帮助
相近的声调说话
不看被帮助者
保持善意的目光接触
远离或不面对被帮助者
不时点头、表情生动
嘲讽或轻蔑的表情
时有微笑、适中的语速
皱眉、闭眼、阴沉着脸
不时做出辅助手势
长时间不说话
身体微微向被帮助者前倾
手指对对方指指戳戳
偶尔轻拍或抚摩被帮助者
心不在焉、打哈欠
常有“唔唔”“是的”等支持语
令人不快的声调语速过快或过慢
用或抚摩被帮助者心不在焉、打哈欠常有“唔唔”“是的”等支持语
令人不快的
第五章 咨询关系与咨询特质
教学目标
1、能够论证咨询关系的重要性
2、能够解释每个咨询特质的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咨询特质的含义
2、难点:咨询特质的应用
教学内容
咨询关系概述
从心理咨询的定义可以看出,咨访双方的人际互动即双方的相互交流、沟通和作用对咨询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心理咨询技术得以顺利实施、发挥效用的基础,也是使来访者产生变化的不可缺少的条件,甚至有学者认为良好的咨访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的功效。
美国心理咨询学会前任主席不莱德教授认为,成功咨询各因素的比例:技术15%,咨访关系30%,来访者希望15%,家庭、环境40%
一、咨询关系的重要性
1、什么是咨询关系
咨询关系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基础上,来访者通过这种关系中的支持性因素而发生改变,这种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工作联盟。
(基于克服心理困难,促进个人发展的一种人际帮助关系。)
2、咨询关系的作用
咨询关系是咨询之所以发生作用的最重要因素。
(1)积极的情绪体验
(2)自尊心的提高
(3)移情式的改进
(4)认同作用
影响咨询关系的要素
一、咨询关系的外部特点
明确的目的性:来访者与咨询者都很明确的目的引导双方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
非强制性
职业性(参阅教材P31―32)
人为性
二、咨询关系的内在特点
有效的咨询关系应该有如下几个特点:信任和理解、情感交流、理智感
三、咨询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咨询者的个人特点:值得信任、善解人意、宽容、关爱
咨询中的显著特性――咨询特质
咨询特质(attributes of counseling)
――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咨访关系和咨询效果有直接影响的人际反应特点。
一、共感(empathy)(共情、同感)
感同身受,能体认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并能恰当地将这种体认表达给对方的态度和能力。
指咨询员设身处地从来访者的参照标准去体会其内心感受,领悟其思想、观念和情感,从而达到对来访者境况的准确理解的一种态度和能力。
按照罗杰斯的看法,共感就是咨询者体验来访者内部世界的态度和能力:“感受来访者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这就是共感。它对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一种态度,同感是指咨询员愿意放弃外界客观的或个人主观的参照标准,排除个人偏见和主观臆断,站在来访者的立场上去深入地体验、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
作为一种能力,同感是指咨询员能借助于自身的知识经验,把握来访者的体验与其经历、行为和人格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有关的咨询技巧将自己的同感传递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所以同感在咨询中实际表现了体验和反应这两种活动。
共感认为是建立咨访关系的首要因素,是咨询的基本特质。它在咨询中非常重要,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1)借助于同感,咨询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来访者,更准确地把握材料。
(2)咨询员的同感能使来访者感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从而产生一种愉快、满足感,这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咨访关系。
(3)同感能促进来访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
有人认为如果仅有共情,则也可以做咨询
共感的成分:感受和反应
共感包括了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咨询员借助于来访者的言谈举止,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二是咨询员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来访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间的联系,以更好理解问题的实质;三是咨询员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共感反应的水平
初级共感:倾听、解释
高级共感:倾听、解释、揭示、指导
伊甘曾把共感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初级共感(primary
empathy),这种共感较为接近罗杰斯的原义,它主要运用倾听技巧,重在对对方内心体验的理解并反馈这种理解。第二种是高级准确的共感(advanced accurate empathy),运用这种类型的共感时,咨询者显得积极一些,它不仅使用倾听技巧,而且常结合使用一些影响性技巧,如自我揭示、解释等。这种共感反应有较强的影响力,但运用得当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初级共感反应中,咨询者主要运用释意技巧对来访者的感受作反应,没有添加任何个人的东西。在高级准确的共感反映中,咨询者不仅甩了倾听技巧,而且用了自我揭示、解释(暗示其不安全感来自感到对方有离去的可能及自己害怕失去他这两种矛盾认识),以及指导(提示来访者下面应讨论的方向)。第二种反应显然更有影响力。但高级准确的共感也增加了风险,如果咨询者的理解有出入,或是时机选择不当,就可能对会谈产生破坏作用。
卡库夫(carkhuff)则将同感分为五种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没有同感反应,即咨询员完全忽略了来访者所表达的感觉;
第二层次:咨询员对来访者理解不全面,只注意了来访者表述的内容,缺乏情感的响应
第三层次:最基本的同感,即咨询员的反应与来访者所表达的意义和感受比较一致,但没有对来访者隐藏于言语背后的感受做出同感反应;
第四层次:同感程度较高,即咨询员能表达出来访者深藏于语言背后的感受,能使来访者体验到并表达出起初并未觉察和未能表达出来的感受;
第五层次:最准确的同感,既咨询员既能准确地把握来访者所表达的内容也能准确地把握其感受,既能准确把握来访者言语所传达的表层感受,也能准确把握其言语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涵义和感受。
共感反应的要领
1.转换角度,真正“设身处地”地使自己“变成”来访者,用他(她)的眼睛和头脑去知觉、思维和体验。当然,完全使你变成他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这样要求的实质是要你尽可能排除自己的经验如知识、价值观、人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等的干扰,用一颗客观、同情、愿意感受并且敏于感受的心去接触对方的内心世界。这是共感的最基本的东西。事实上,它最重要,但也最难做好(对某些人尤其如此)。
2.投入地倾听来访者,不仅要注意他(她)的言语内容,更要注意非言语性线索所传递的情感信息。如果必要,小心运用倾听技巧与之沟通。如果把前一点看成共感的态度准备的话,这一点就是共感体认过程。
3.回到你自己的世界里来,把你从来访者那里知觉到的东西做一番清理,理解它们。具体一些说,你先把事实内容与情感内容分开;把事实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来(即有什么事实,各事实之间有什么联系,哪是因哪是果);再识别情感内容,分辨出都是哪些情感;如果可能的话,找出情感反应与事实之间的联系。如果这一切做完了,你还得记住,这些结果是你的认知系统加工处理得出的,它们很可能是不准确、不符合来访者实际的。
4.以言语或非言语行动作出反应。视情境、时机,决定运用低水平的反应还是高水平的反应。如果运用高水平的反应,对影响技巧的使用要非常谨慎,留有余地。
5.在反应的同时留意对方的反馈信息,必要时应直接询问对方是否感到自己被理解了。这是减少错误或纠正错误的重要途径。
共感表达的技术
共感的表达可以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来实现。
1.言语鼓励
即以最简洁的语言反应,诸如“嗯”、“是”、“我明白”、“我理解”、“啊”、“哦”等,表达承认、认同和理解,这不仅可以帮助传递初步的同感,亦可以帮助当事人作进一步的自我探索。同时,它也是倾听技术之一。如:
来访者:“我很讨厌我们的辅导员。”
咨询员:“哦。”
来访者:“他从来不考虑学生的意见,做事很专断。”
咨询员“是这样.”
2.重复关键字词或语句
即重复当事人话语中的关键字词或语句,表达倾听与尝试理解,促使当事人就所强调的部分进一步展开话题。重复还具有强调、核实的作用。不过,传递同感时,这种技术不可多用,以免来访者产生咨询员在鹦鹉学舌的感觉。如:
来访者:“我很讨厌我们的老师。”
咨询员:“很讨厌?”(重复关键字词)
“你很讨厌你们的老师?”(重复语句)
来访者:“是啊。他从来不考虑学生的意见,做事很专断。”
咨询员:“真专断?”(重复关键字词)
“你是说,他不考虑学生意见、做事专断,是吗?”
(c复关键语句)
3.概括性重复
将来访者陈述中的关键内容,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来。概括性j重复特别有助于传递高层次的同感。公式“你感到……因为……”可以帮助咨询员进行快速概括。
例如:
来访者:“我很讨厌我们的老师。他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班里有什么事情或活动他从来不征求学生的意见,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考虑我们的感受和想法,好像我们是木偶似的,实在是受不了他。”
咨询员:“你感到很气愤,因为你认为你们老师很专断,不讲民主。”
4.非言语表达
咨询员有时单独运用非言语反应,有时也配合言语反应用非言语反应来表达对来访者的认同、接纳和理解。
案例
当事人:从大一开始,我就喜欢上班上的一位女同学。她长得好看,功课又好,家中又富有(眉头紧缩,音量变小)。我只敢从遥望,不敢主动接近。其实有几次机会,可以增进彼此的关系,可是,当他靠近我时,我就不自主地退缩(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上半身往前缩),然后借故跑开。每当听到她有男朋友的时候,我就难过到几乎觉得人生没有望。当听到她更男朋友分手的消息,我就兴奋异常,然后告诉自己,要好好把握机会。可是,因为自己胆怯,到最后还是被别人捷足先登,就在这种情况下过了3年(右手握拳,往胸前捶打)。我现在已经大四了,转眼机会就没,可是不知为什么,还是提不起勇气对她表白(皱眉)。
咨询员:3年过去了,你已经丧失了很多机会。我知道你是因为退缩才这样。不过,第一次是比较困难。只要你鼓起勇气,突破第一次障碍,未来的路自然顺畅多了。你的时间已经不够,如果再不鼓起勇气的话,可能会终身遗憾。
(只有对当事人的鼓励,没有使用高级的同感技术)
咨询员:由于你的退缩,3年来没有机会跟喜欢的女孩交往。眼看就要毕业,可是仍然无法鼓起勇气采取行动,因而焦虑不已。(初级同理心)
咨询员:这位女同学的家世与外表让你自卑,所以你一直没有勇气追求她。眼看着就要毕业,转眼机会就无,内心虽心急如焚,却无能为力。你痛恨自己的胆怯,焦虑机会的将无。
(正确地反映了当事人深层的想法与感觉,所以能够协助当事人进一步了解自己。)
共感反应的注意事项
1.做到进得去出得来
咨询员在把握“同感”时要做到进得去、出得来。即既要做到设身处地、感同身受,也应能适时跳出来,不忘记自己真正的角色,以免失去咨询的客观性。有学者认为,同感的真谛在于体验来访者的内心“如同”体验自己的内心,但永远不要变成“就是”。
2.应因人而异.适时适度
共感的表达应因人而异、适时适度,否则会适得其反。一般来说,情绪反应强烈的与情绪稳定的,表达比较杂乱的与表达清楚的,前者应给予更多的同感。此外,同感不宜在来访者谈话中间随便插入,否则容易破坏情绪;还有同感反应的程度应该与来访者的问题程度、感受程度成正比,过度会让人感到咨询员小题大做,而不足则会让人觉得理解不够。
3.注意文化背景和来访者特点
共感的表达应考虑到文化背景及来访者的某些特点。比如西方心理咨询员有时可以用拥抱、抚摸表达自己的同感,但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一般不适于如此。同性的咨询员和来访者之间可以有某种身体接触,比如咨询过程中咨询员握住来访者的手或拍拍
4.咨询员还应注意避免以下较为常见的问题:
(1)空洞的说教和劝诫。如“学生不应早恋”、“不必太伤心,天涯何处无芳草”。
(2)贴标签。如“你有恋父情结”、“你有自卑情结”。
(3)简单的判断和评价。如“你这人太自私”、“那样做是错误的”。
(4)妄下保证。如“不必担心,一切都会变好的”、“你一定会实现你的目标”。
(5)直接指导和引导。如“你应该……”、“你不应该……”
积极关注(positive regarding)
咨询者以积极肯定的态度看待来访者,强调他们的积极方面,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的咨询倾向。包括
1、坦诚回应对方的问题
2、发掘对方的潜在力量与积极性
罗杰斯常用“关怀”、“无条件关注”、“无条件接纳”一类字眼来表达这个概念,指的是咨询者不依据来访者行为的好坏,无条件地从整体上接纳对方,给予关怀。罗杰斯把这种态度看作促成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关这些我们在介绍以人为中心疗法时详谈)。
艾维等对“积极关注”这一特质的定义中,则强调下面两点:①以积极、肯定的态度看待来访者,相信他身上总有一些积极因素,相信他有改善和成长的潜力;②在反应上,选择性地注意来访者言语和行为中积极的方面。在现在的定义中,无条件接纳对方,肯定对方作为一个人存在的价值这一色彩被淡化了,另外加强了反应上的操作性(选择性注意)。
积极关注这一特质对咨访关系和咨询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积极关注的评定
水平一:治疗师积极地给予劝告,或者给予负面评价
水平二:治疗师对来访者的反应非常机械,很少显出积极关注并因而很少非占有的温情
水平三:治疗师显现出对来访者的积极关注,但是一种半占有的关注,给来访者的的感觉“你的行为我很在乎”。 治疗师觉得自己对来访者负有责任。
水平四:治疗师清晰地传达着这样的信息,他对来访者的幸福有着深深的关切,对来访者显露出无微不至的非评价的,无条件的温情。
水平五:治疗师无保留地传达着温情。
三、尊重(respect)和温暖(warming)
尊重来访者的人格尊严,传递情感的支持信息给对方的一种咨询者态度。
尊重和温暖是一种态度,是在咨询中自然流露的咨询者的一种内部倾向,是咨询者的一种人生修养的表达。
常与积极关注不能分开,艾维等认为它们都是共感的组成部分。有人也的确从实际研究中发现它们和共感有很高的相关。
尊重是一种对人的态度,是咨询人员的一个重要特质。
温暖也是一种态度特质,与尊重有一些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温暖借助非言语途径来达到,是一种情绪化的态度。因此,温暖更是咨询者内在态度的直接外射,它是很难通过有意识的训练而学到手的。只有咨询者真正关心来访者的遭遇,真正达到共感境界,温暖才会从他的言谈话语、姿势、动作、眼睛、表情中自然流露出来。
真诚(genuineness)也是罗杰斯强调的一种品质。有时候罗出杰斯也以“真实”、“一致性”来表示这一品质。简言之,真诚就是咨者在咨访关系中“做真实的自己”,不特意取悦对方,不因自我防御而掩饰、修改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不文饰、回避自己的失误或短处。
咨询中咨询者的真实反映,不伪装、不掩饰,做真实的自己。
关于如何表达真诚的问题,伊甘曾提出五点建议。第一,走出角色;第二,多一点自发性(spontaneity),少一点瞻前顾后;第三,不设防;第四,表里一致;第五,分享自我,愿意自我揭示。
五、具体性
具体性即是使会谈话题指向事实和细节,使咨访双方对所讨论的内容得到准确、清晰的理解。
具体性对于咨询者的意义是很明白的,它有助于咨询者准确地理解来访者:他遇到了什么问题,他的感受如何,并借以了解来访者的思维和感受方式。
六、即时性
帮助来访者注意此时此刻的经验和感受;对当下的咨询关系做出及时反馈。
“即时性(inmediateness)又译直接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帮助来访者注意此时此刻的经验和感受;另一含义是咨询者对来访者有关咨访关系的反应及时给予回应。
咨询中,来访者有时会大谈过去和将来,却不涉及现在。在以人为中心流派看来,专注于过去和未来,会放弃对此时此刻情感体验的探索,于咨询效果是不利的。即时性就是要引导来访者多注意此时此刻的经验和感受,达到自我探索自我领悟。但对即时性的这一含义,不同咨询取向的治疗者看法是不一样的,不可一概而论。例如心理分析流派就强调对过去经验的探索,行为流派则重视将来的目标。
七、对质(对峙)(confrontation)意思是不掩盖、不回避问题和矛盾,将问题和矛盾挑明,使人不能逃避,必须作出反应。艾维等对对峙的定义是,让当事人“面对自己态度、思想以及行为的矛盾之处”
帮助当事人面对自己的态度、思想和行为的矛盾之处。
定义:是指当咨询员发现当事人语言与非语言行为不一致、逃避面对自己的感觉与想法、语言行为前后矛盾、不知善用资源、未觉察自己的限制等行为时,咨询员指出当事人矛盾、不一致的地方,协助当事人对问题有进一步的了解。
功能:
协助当事人觉察不一致的地方
协助当事人探讨不一致的地方,进一步了解自己
协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资源与限制
协助当事人看到妨碍自己与他人权益的行为
当事人:(当事人长期酗酒)酒这个东西真是碰不得,一碰就着迷,甩也甩不掉,这就是为什么我不让我儿子喝酒的原因。可是,他偏偏要跟我作对,三天两头喝得醉醺醺的,我实在很生气。我父亲以前就是常常喝酒,害我也跟着他学,结果,让我一辈子都毁了。我一定要救我儿子。
咨询员:你一生被酒所误,如今你的儿子重蹈覆辙以酒为伍,你觉得很担心。(初层次同理心技术)
我不解的是,你既然恨你父亲做了个坏榜样,害了你一生,可是你却重蹈覆辙像你父亲一样,给了你儿子不好的示范,让你的儿子学你的模样。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这其中的关联?
当事人:我不喜欢我妈妈一天到晚要我好好念书。我知道她比我更紧张,
因为她怕我考不好害她没有面子。其实,我一点都不着急。虽然我每天花很多时间看电视,可是我心中早就有一套完美的读书计划。考试离现在还有两个月,我打算在最后一个月才开始看书,每天看16个小时,每天读完3本书。到考试的前一天,我就可以将所有的书复习两遍。
咨询员:考试到了,你妈妈比你还紧张,让你觉得很厌烦。其实你早就有一套读书计划,所以对考试充满信心。
(初层次同理心技术)
你说在最后一个月才开始看书,每天要看16个小时,看完3本书。我不知道你的耐力如何,是否一天能够拼16个小时,还要连续拼一个月?而16个小时是否能够背完3本书?如果这些书你都还没有复习过,你的计划恐怕不容易实现。(对质技术)
咨询的特质概要
感 从来访者的角度去感受来访者的世界。
初级共感
以反映性倾听去知觉来访者的言谈,你的话是可以与来访者的话互换的。
高级准确
的共感 综合运用倾听和影响技巧。与来访者分享你自己及你的专业知识,但以不超出来访者能够接受和理解的范围为限。
积极关注 对来访者的积极面予以选择性注意,使来访者对自己有积极评价。
尊重 对来访者平等、民主相待,承认其存在价值’“欣赏”来访者的不同意见。

暖 用非言语方式表达出对来访者的关怀,爱护。

诚 在与来访者的交往中,表现真实的自我。通过内在感受、认识与外在反应的一致,使自己是“透明”的。
具体性 把话题指向事实和细节,使内容和情感的详情得以澄清。
即时性 帮助来访者注意此时此刻的经验和感受;对来访者有关咨访关系的反应及时回应。

峙 不回避、掩盖问题,将来访者表现出的矛盾、混乱指明之。
心理咨询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理解心理咨询过程的含义
2、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心理咨询的阶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心理咨询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任务
2、难点:心理咨询阶段的应用
教学内容
对咨询过程的认识
一)咨询过程的概念(P129-131)
看待咨询过程的三个角度:
来访者改变的角度
咨询师工作的角度
咨访双方互动的角度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基本阶段
一)问题探索阶段
初始预备期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信息收集
主要任务是深入收集与来访者及问题相关的资料。注意几方面
时间维度:对来访者过去,现状的了解,对将来的看法和打算。可以更进一步认清其对自己、他人、对周围世界的看法以及对现有问题为何使他产生烦恼与困惑。
思维与情绪的维度:注意来访者对自己、他人及有关事件的看法,有此引发的情绪。
思维与行为的维度:任何处世待人,处理遇到的各种事物,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信息评估(心理诊断)
澄清问题:绝大多数咨询和治疗都是从来访者叙述其困难或问题开始,但来访者并不总是清楚自己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澄清问题就是要归纳出来访者有哪些方面的问题,一个还是几个,症状表现是什么。
理解和界定问题。可以尝试错误,逐渐仅仅实质。在咨询中通过互动、询问找到中心话题。“想与我谈点什么?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你认为什么原因引起这些问题?你希望从心理咨询中达到什么帮助?在此前你是否想办法解决此问题。”
在问题探索阶段,不论用什么方式收集资料,都有重点:
事实: 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时间地点、情景下发生?前因、后果。
认识:来访者如何知觉、评价看待此事;情绪;行为:事件过程中他做了什么?如何待人处事,应付困难,有无行为不足或行为过剩。环境
1.症状(问题)常用的诊断有:《美国精神瘴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国际疾病分类》;《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2.来访者的筛选
对自己问题的责任感;努力的决心;有无内在的动力;是否注重心理感受;有无良好的外部支持;交流能力等。
二)目标设定阶段
1、目标的讨论可以从来访者的期望开始
2、成功指示器技术
3、目标结构化
4、形成目标备忘录
三)方案探讨阶段
设想出各种方案
2、对方案进行评估
3、选定一个合适的方案
根据来访者的时间、心理条件,咨询者的理论与技术等。
四)治疗/行动阶段
是咨询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环节。在这一阶段,咨询者根据诊断和方案,以一种或数种治疗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解释、指导、训练等方式来影响来访者。来访者参与这一活动,产生理解、领悟、模仿,学习新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向目标方向取得积极的改变。
五)评估结束阶段
1、评估目标收获
2、处理关系结束的问题
3、为学习的迁移和自我依赖做准备
4、最后一次会谈
认证系列:职业经理、人力资源总监、营销经理、品质经理、生产经理、物流经理、项目经理、企业培训师、酒店经理、市场总监、财务总监、行政总监、采购经理、营销策划师、企业管理咨询师、企业总经理等高级资格认证。
颁发双证:通用高级经理资格证书+MBA高等教育研修结业证书(含2年全套学籍档案)
证书说明:证书全国通用、国际互认、电子注册,是提干、求职、晋级、移民的有效依据
学习期限:3个月(允许工作经验丰富学员提前毕业) 收费标准:全部学费
咨询电话:
招生网站:http://www.mhjy.net
电子邮箱:
颁证单位: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承办单位: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职业经理MBA整套实战教程
千本好书免费下载
www.mhjy.net
心理咨询师
合理情绪疗法的一个案例
莫琳是一位教师,现年3 7岁。与丈夫分手之后她遇到了现年4 1岁的会计师马丁。最初莫琳对马丁并未萌生爱意,倒是认识莫琳已经多年的马丁承认自己对莫琳一直有着一份迷恋之情。有一个周末,马丁在街上闲逛的时候,遇到了莫琳。从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迅速发展起来。此后几个月中,两人的关系一直维持得很好。
然而,有一天,就在他们一道从市中心回家得途中,莫琳在马丁的车里一直保持着乎常少见的沉默。当车子抵达莫琳的家门口时,莫琳告诉马丁,他们的关系到此为止,说完便挥了挥手,掉头而去。马丁一头雾水回到家中,无法相信刚才发生的事是事实。短短的几天之内,他便陷入了深深的沮丧中。有数月之久,马丁非常痛苦,虽然反复思量,但总猜不透是什么原因使得他的爱侣出其不意地就离开了他。他大声叫道:“她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呢?我不是说她没有权利与我绝交。虽然说在交往了这么久之后,要接受她的离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爱她!令我难过的,是她分手的方式;她这么甩了甩手,就此头也不回地去了,甚至连一句解释地话,一分钟地讨论也没有,这才是真正让我
感觉到难过地!只要她告诉我为什么要离开我,我还是可以接受地。我们可以讨论她要求分手的理由。可是她什么理由也没给我,就此不再见我,就这样!她的这种举动让我太过于难堪。说实在的,我活了这么大,还没有像现在这般痛苦过。我一直不断问自己:到底我做了什么,或说了些什么,竟然使得她对我如此绝情。可是她却从未告诉过我。我写了好几封信给她,要求她给我一个理由,可是都音讯皆无。”
现在,我们就将马丁的经验放进我们的ABC模式中。我们尽力教导他,并不是他在A点爱情受到挫折的这一件事,使得C点的他“悲痛欲绝&真正导致他这么难过的,事他在B点对于发生在A点之事的想法。我们希望,就在我们为你讲述事什么原因造成了马丁的沮丧的同时,读者亦能体会出,我们所进行的心理咨询,其目的在于让马丁了解:爱情受到挫折,没有什么可以畏惧的。他的“难过”或“沮丧&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他对于受挫于异性一事上,充满着非理性的想法罢了。这种站不住脚的假设在他的脑海中逗留,一直挥之不去。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们现在就仔细来看一看,到底马丁在B点时告诉了自己些什么,导致他这般的难过和沮丧。在马丁知道了其中的缘由,并且也了解到为什么他对于爱情受挫的想法是不合理的,也是站不住脚的之后,我们会建议马丁该采取什么样的理性观点,以取代他原本不合乎理性的思想。马丁对于受挫于莫琳,特别是莫琳用来对待他的方式,有着如下几点想法:
1.“我不应该被拒绝的,尤其是以这种方式拒绝我,因为这就证明了我有什么地方错得离谱。所以,我一开始就跟本不配跟她谈恋爱。现在,不管我多么努力,我可能永远也找不到像她这么好的女孩子了。”
2.“如果我真得具有吸引力,又有能力,这种事就不可能发生了。我这次的受挫,以及我以前得离婚,都证明了我不配赢得,并且维系我真正爱着得异性的爱情。”
3.“我无法忍受莫琳对我有恶感!她没有告诉我原因,就断然离开了我。我一定事一个无用的人,不知怎么得罪了她。”
4.“我永远也不要冒被人如此拒绝的危险!”
5.“我再也不可能遇到一个像莫琳这样的女孩,一开始就愿意接纳我,并且和我维系像我和莫琳这股的关系。并目,如果我失去了快乐,那么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由于马丁死抱着他的这些想法不放,因此也就不易克服白己严重低沉的情绪。他拒绝冉寻找其他的伴侣。因为他的消沉,他的事业和社交生活也都受到严重的影响。他的朋友看着他陷于痛苦中不能自拔,便逐渐离他远去,而马丁更因为人们对自己失去了兴趣,更加断定自己是一个无用之人。他认为像他这样的白痴,是永远不可能再与任何人享受亲密关系的。
我们使用“理性情绪疗法”时,一贯先以逻辑的方式审视这些站不住脚的推论,并且向它们发出挑战。现住,我们就一个个加以审视。
马丁认为他自己绝对不应该受挫于人的证据何在?如果你被拒绝,或被甩了,你就是被拒绝了。难啊!不是吗?没有任何法律或规条,规定你不可以受到拒绝的。如果有这种法律,那你就不会受到挫折了。一旦你强制事情应该如何如何,或不应该如何如何,你等于是在发出一道命令,规定这个世界必须按照你的命令行事,不得违抗。由于我们当中,任谁也没有这个能力,要这个世界依我们的意旨行事,所以我们就只好实际一些,接受这个限制,并且将我们所谓的“应该”和“不应该”抛诸脑后。
再者,马丁因为莫琳独断专行的作风,居然不给他任何解释,就与他断绝关系的举动感到气愤。现在,这也只是马丁单方面的推测,他认为自己一定有什么地方错得离了谱,也可以说只是他个人的推论而已。他们之间的关系之所以会以这种方式结束,有可能是莫琳认为不将理由告诉马丁,对他会较好;并且干干脆脆对地一刀两断,必定会强过冗长地解释。如果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她的举动可能是非常为对方着想地。但就是因为马丁的低挫折容忍度(无法忍受过度的挫折),他没有考虑到她的沉默,可能出自于她已经设身处地为对方地感受做了设想。由于他那妄自菲薄地倾向,很容易就假设出他一定是犯了错,并且他的弱点也被莫琳认出。事实上,莫琳也有可能是因为她自己的理由而决定与他断绝往来的。果真如此,那么事情发生的原因就与马丁自己宣称的弱点毫无关系了。不过,就让我们假设莫琳在此决定之时,的确没有为对方着想吧。我们认为,借着这次事件,可以再一次地让大家看到,就算时间发生的原因是他们最惧怕地那一种,然而爱情受到挫折(或任何让他们觉得怒不可遏地事件),充其量也只是一件令人感到遗憾的事情而己,绝不可以视为“糟糕透项”。更何况,如果我们再顺势推移,我们亦可假设莫琳拒绝与马丁继续交往的原因,的确出之于他的缺点;换了别人的女人,亦会有相同的举动。我们也不妨再假设:马丁总是一成不变,坚持他对于事情的看法永远是对的,而其他人,包括莫琳在内,一概全错。如果这点推论成立,那么,我们也许就可以因此得知,为什么莫琳要使用这种方式,来断绝她与马丁的交往了。
首先,请你注意,马丁从未否认,莫琳有断绝他们之间交往的权利。他所坚持的,是莫琳没有权利什么话都不讲,就断然停止与他的交往。而事实上,他的这种坚持,就等于是告诉自己:“一旦我的女朋友离开了我,她一定得给我一个理由才行!”先撇开它得不合逻辑不谈,到底有什么证据显示,莫琳必须要解释她离开他的原因?如果马丁同意莫琳有权终止他们之间的关系,难道他就不能更讲点逻辑,接受她也有在不告知理由的情况下,中止与他交往的权利?莫琳在离开他之前先将理由道出,是否会使他好过一些,已经不是主要的重点。真正的问题在于:莫琳是否真有义务,将离开他的原因和盘托出?或者,我们将讨论的范围再扩大些:我们要求别人就他们所做的某一件事情给我们理由,或向我们道歉,是否真正合乎理性?当然,如果对方就其行为提出合理的解释,并且也为他们独断独行的作风提出合宜的道歉,事情会好许多;可是,究竟有何条规,规定他们非如此作不可?
马丁的生气,是因为他和其他数以百计的人一样,心中存有不合乎理性的想法。他们认为其他人必须以公平兼具体谅的方式对待他。如果不然,事情就糟透了。如果你要求别人以公平和体谅对待你,并且针对他们的行为向你提出合理的解释,那你可就经常要失望!被人加诸困难和不便的时候,要求对方的解释,绝不会对你个人有不利的影响;而经常以平静和坚定的态度,为自身的利益挺身而起,当更能赢得对方的尊敬。可是要求对方将你认为他们欠你的东西还给你,不但对你自己没有好处,而且还很可能带来伤害。
马丁所犯的第二个错误是他假设了莫琳中止与他的继续交往证明了他的这一方一定犯丁什么离谱的错误。可是,我们对这种假设却不以为然。我们的假设是:双方关系中止,是因为莫琳发现马丁无法以客观的态度忍受别人的意见,并且也不能接受她。这难道就证明了他的这一方“错得离谱”了吗?不!它所证明的,也只不过是马丁有一个很特殊的倾向――他无法客观地容忍别人的意见――这对于莫琳,或任何其他的女性而言,都是可憎而且难以接受的一种性格。不过,难以接受的倾向并不会就使你变成为一个可憎的人。一个人和他的倾向并不是同一件事。你不可能以合理的方式评判一个人的等级,因为凡对人的评等都是不合理的。你充其量只能照着某种价值的系统,对此人的行为、个性加以评等。一个人在别人的眼光中,可能只有一种外在的价值,而这种价值的多与寡,得视他的作为而定。可是一个人的内在的价值,或所谓你在自己眼中的价值,却不视任何外在的标准衡量得了的。于是,如果马丁刚巧具有这种不章的性格,也即他不能客观地接受别人,他仍然可以接受自己,以及自己犯下的错误;并且,一旦他了解了自己的这种倾向,他就可以借着自身地努力将它革除。他的努力有助于日后获得其他女性的青睐。从“理性情绪疗法&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我们并不因为一个人的性格中有某种不为人所喜爱的倾向,便对他加以谴责。相反的,我们会无条件地接受这个人,并且鼓励他以更不具备自我谴责地眼光来看自己。因为我们相信,惟有如此,他那具有瑕疵地性格和行为才有被改变的可能。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马丁的另一些想法。他认为如果自己果真‘‘既有吸引力又能干,这种事就不可能发生了”。这是一种没有事实作依据的假设。难道“既有吸引力又有能力的人”,就永远都不会碰壁了吗?当然不是的!果真你是“既有吸引力又能干”,你碰壁的机会可能会少一些,可是绝小可能从不碰壁的。接着下来,马丁就拿他这次的遭遇与他以前离婚的事件做比较,并且为自己下了一个结论,说他的这两次失败,足以证明自己无法赢得自己所喜爱的异性的欢心。这是一个“过渡归纳”的绝佳范例。他凭什么,单单以约会和婚姻上的两次失败经验,就遮然判断自己在求偶的这件事上完全不行?以前的失败,充其量不过证明了他在以往的经验中,无法维持他与伴侣持续性的关系。他并不因为以往曾经失败过,就一无是处;而以往的失败也并不就意味着他在以后的日子中,永远无法和别人维持和谐长久的关系。帮助他认清自己的态度和价值上,可说是毫无助益。他既无发凭着这种看法改变他那自我挫败的观念,亦不可能以其为基石,发展出更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现在转移到马丁的想法“无法忍受莫琳对我有恶感”一事上。显而易见的,他是在可怜自己,因为他被人以这么“不公平”的方式对待,而且这件事情里面最令他感到难过的,还是她什么理由也没有说,便掉头而去,这就足马丁认为她不应该的地方!“她应该向我解释才对啊!”是此次事件中让他生气的一点。我们在以上已经看过,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什么公平不公平,或应该不应该等任何东西。换句话讲,它根本没有义务以你所认为的“公平,待你!
马丁决定,“再也不冒被如此对待的险”,说穿了,也是发自于他的无法接受自己,和他的低挫折容忍度。我们指出给马丁看,他经历过这次失败之后,如果从此不愿再冒遭受挫折的危险,那么他日后最可能的处境,至多也就是顾影自怜,不可能再找到一位更适合他的伴侣。生活的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天下本无任何保障而言。马丁终于还是看到,如果他永远克服不了害怕受挫的恐惧心理,他实际上也就断绝了获得异性青睐的希望。
马丁的下一个判断是他永远也不可能被另外一位堪与莫琳相比的女子接受了。这又是一个毫无根据的假设和结论。当然,如果马丁因为惧怕的缘故,便从此断绝了冒险的念头,不再寻找可能代替莫琳的人选,他的机会自然是微乎其微了。而如果马丁也认为自己不配再找着与前女友一样可爱的女孩的青睐,他对自己的这个想法也几乎就保证了他不可能成功,因为即使有异性对他发生好感,也会因为他对自己的这种看法,转而退避三舍。需要谨记一点:你如果被人看出没有勇气接受碰壁的危险,他们就会自动离你远去。
马丁不断克服着对自己的不满,终于领悟到他的举止并不能代表他的人。他了解了他的嘉言美行并不能使他成为一个好人,照样,他的行为举止中若有什么疏漏或不够完美之处,也并不就使他变成一个坏人。他至多也只是一个具有某些良好倾向和某些不良倾向的凡人:并且有时表现得很能干,但有时也不怎么值得恭维。就在马丁开始真正接受自己,并且停止因为过去的失败而谴责自己之后,他逐渐对莫琳与他断交的这件事采取了一个更具理性的看法,目前的他已经相信:“莫琳拒绝了我,真是太不幸了,而我也真希望她没有那么做;可是她已经做了,所以我又能奈她何!也许我可以再下周再试着去找她,反正不管结果如何,我都没有什么损失。如果她告诉我,说我们之间绝对不可能重归于好,或者她根本就拒绝和我谈话,那么,我也依旧奈何不了她。可是,这也并不就是世界末日呀!我虽然不喜欢这种遭遇,可是我一定受得住的。如果她真不想恢复我们之间的关系,我就再找别的异性。即使我受拒于九十九个女人,总也还有第一百位。从马丁最后所想的这一段话中,你可以看得出,他的态度已经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认为自己还有可能找到另一位适合自己的伴侣。他不但在心智的层次上改变了以往不理性的看法,而且也已经彻底地相信了我们所教的,那更合乎理性的真理,并且也已经预备好,要依循这些真理行事:一方面“冒险”与异性发生情感上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接受了“永远有再度受挫的可能”。
马丁这次求教于我们,使他获益匪浅。其中很大的一个因素素是:他有了无条件接受自己的能力。他有能力回过头去看他与莫琳之间的关系,并且承认她曾经是一位非常好的伴侣。但同时也接受了一种想法:在他的生命中,一定还有可能出现另一位伴侣;并且他与这位伴侣也有可能建立同样良好,甚至更好的关系。现在的他,已经不再责备以前伴侣的行为,转而诚恳地对自己这么说:“不再爱我地那位女子的确对我意义非凡,可是她之所以离开我,或与我和她成为朋友地这段时间中的言行举止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有更大的可能,是她觉得无法接受我的言行举止。我承认我无法忍受我们之间的冲突,并且当我不同意她的看法时,我的态度显得唐突,使她觉得难堪。现在,我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并且毫无保留地承认。我会尽一切努力改变我的态度,并且以更具建设性和更积极的态度行事。”于是,马丁开始回想他与莫琳,以及前妻相处时的失败原因,并且将他的未来视为迎接及学习的挑战,而不是一件令他沮丧的可怕景象。在这一类的辅导中,我们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在讨论中使他不再那么难过。一但来访者达到我们所设定的目标,当他在将来遇到任何问题时,情绪上的不适就有可能减到最轻微的程度。
告别孤独―― 一例社会孤立儿童认知疗法案例报告
雷蒙德?迪吉斯伯(Raymond DiCiuseppe,生年不详)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教授,国际训,练标准和合理情绪疗法委员会主席,学校心理学研究生培养指导者,合理情绪疗法机构研究和训练的指导者,专业教育和从事合理情绪疗法研究的心理学家的指导者。
1975年他在霍夫斯塔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同年,随艾利斯一起在合理情绪疗法(RET)机构攻读博士后,自此以后和艾利斯合作至今。迄今为止,雷蒙德已经出版了《家庭认知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综合手册》、《合理情绪疗法入门》、《走进合理情绪疗法:艾利斯理论和疗法的临床评价》、《合理情绪疗法实习者指南》、《对酗酒和挥霍者的合理情绪疗法》、《夫妻的合理情绪治疗》等多本著作并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同时兼任多家专业杂志的主编或编委。在合理情绪疗法的应用领域,他也写了大量的文章并灌录了很多关于该疗法处理家庭教养方面的磁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雷蒙德的治疗工作主要是围绕儿童、青少年以及他们的家庭。他虽然一直认同合理情绪疗法,并把它作为临床心理治疗的首选,但他也注意到经典合理情绪疗法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治疗,尤其是对儿童的治疗。他支持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多种技术的广义上的合理情绪疗法,他正在尝试把家庭系统理论和合理情绪疗法相结合。实际上,他的治疗也是糅合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以及家庭疗法各家之长的合理情绪疗法。
本案例是雷蒙德合理情绪疗法经典案例之一,不仅体现了合理情绪疗法的特色,情从理生,以理驭情,也体现了它和认知、行为以及家庭系统疗法的结合,不拘泥于某一种单一的技术,经过编译使本案例治疗脉络显得更加清晰,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标题为编者所加。
告别孤独
――一例社会孤立儿童认知疗法案例报告
吉米:其人其事
吉米,10岁,白人男孩,因为不和伙伴们交往而被父母送来进行咨询。父母反映,他在周围的同龄伙伴中没有朋友,甚至在学校的休息和午餐时间也避开其他孩子,自己单独呆在一起。最让父母头疼的是吉米频频与同学打架,他也因此经常受到班里一些同学的嘲弄和讥笑,他已经成了全班同学攻击的靶子,几乎没有哪个孩子愿意和吉米一起玩。
父母也报告说,他们也很不喜欢吉米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方式,当他们朋友的孩子来他家玩时,他们就会观察吉米是怎样和这些孩子相处的。他们发现吉米交往木讷,对其他孩子对他表现出来的一些交往信息无动于衷,但有时又对他们表现得很霸道。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只要你一和他讲话,他就转移视线,盯着其他地方看。
除了这些,父母还认为吉米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参加任何活动持续的时间也不是很长。让父母最为苦恼的是,吉米的行为很幼稚,表现出来的行为与他实际的年龄不符,其行为与同龄伙伴相比更接近他6岁的弟弟。与吉米全接触
吉米一家四口,父母都在教育部门工作,母亲是一名老师,父亲是一所小学学校的校长。对于吉米被同学嘲笑愚弄一事,两人的观点存在分歧。母亲让吉米不要去理睬那些孩子,父亲觉得应该更积极地去面对这件事,他让吉米反唇相讥或者干脆走出去结交一些新朋友。在如何对待吉米一事上,吉米父母和学校意见不和,因此两者之间关系相当紧张。
吉米兄弟两人,他还有一个6岁的弟弟。与吉米交友困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弟弟非常喜欢和人交往,别人很容易和他交朋友,所以每个人都很喜欢他。
对吉米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描述。吉米存在严重的社会交往困难,被他的伙伴们排斥,他的父母试图帮助他摆脱困境,于是充当他的玩伴,替他完成作业。学校则否认吉米被捉弄这个问题,有时还责备吉米。吉米和他父亲已经想尽各种办法去改变这种局面,但学校的表现使他们很失望,他们逐渐对学校失去信心,而且当吉米用行为来反抗捉弄他的孩子时,学校却认为是吉米的错,惩罚吉米。看上去,吉米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由幻想手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