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游戏,行动点0了怎么办?

现实政治游戏|现实政治下载汉化硬盘版v1.3-乐游网游戏下载
安全的单机游戏下载大全
→ 现实政治 汉化硬盘版v1.3
现实政治汉化硬盘版v1.3( p社2017最新作品 )
《现实政治Realpolitiks》汉化版是P社最新的一款策略战争类型游戏,玩家扮演国家的领导者,与其他P社游戏最大的区别就是,现实政治比较贴近现代,并且主题并不偏向于军事方面的战略,喜欢P社游戏的朋友不要错过这款2017新作,十分有潜力!
游戏大小:236M
《现实政治(Realpolitiks)》汉化版是P社最新的一款策略战争类型游戏,玩家扮演国家的领导者,与其他P社游戏最大的区别就是,现实政治比较贴近现代,并且主题并不偏向于军事方面的战略,喜欢P社游戏的朋友不要错过这款2017新作,十分有潜力!【游戏介绍】《现实政治(Realpolitiks)》是由Jujubee S.A.制作的一款策略战棋类游戏,游戏中玩家扮演当代国家的领导者,深入探讨现代世界的问题,利用其现有的地缘政治边界,利用贵国的力量和经济实力参与军事冲突和国际事务。选择自己的方法来应对其他国家的利益,意外事件,全球威胁和各种危机。处理欧洲联盟的解体,伊斯兰国的扩张,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和许多其他真实和虚构的情况。【游戏特色】在各种游戏场景中,领导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全球统治。塑造你的国家的政治制度,并决定它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处理内部和外部事务,面对自然灾害,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威胁。在你的国际关系中利用共同的政治手段,包括间谍战术和间谍,直接影响其他国家的内政。在与他人交往中采取道德和道德的高速道路,或不...高重放价值由广泛的决策树在所有事情,以及多样化的迷你情景和随机事件确保。【游戏背景】Realpolitiks是一个主题更接近现代地缘政治及国家统治的设定。游戏中左侧设立有“国内政策”“经济”“军事”及“其他国家的信息”四个版面,每个版面都有其对应所包含的内容如经济中有金融、税收、预算GDP等等信息,而国内政策则包含政府的干涉、个人权利的控制、还有国内的军事倾向。游戏内的排行是以胜利分数计算的,这个胜利分数与所拥有的省份地区、GDP、还有各种其他重要的数值都有关,且也会反过来影响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而胜利则是由开局时的胜利条件制定的【游戏攻略】在游戏里重要的数值包括:金钱、行动点数(AP)、GDP增长、自然资源还有HDI.游戏中最重要的推动应该是“计划”或称“政策”吧(PROJECT),像其他游戏中的科技树,不同的project会给国家带来不同的buff当然也有debuff,推动计划需要上述的不同的数值支持HDI全称 是HUMAN DEVELOPMENT INDEX即 人类发展指数,其实就是衡量国民素质的一个指标,反映国民的素质、教育和收入在推行计划、建造部队和加快计划推行上都有帮助,国民素质高了,一切事都好办嘛。。作为一个在世界舞台的游戏,当然少不了与别国的外交,可以提升好感、结盟(bloc)、宣战、降低好感以及扶持当地除了正式的外交场合,当然还可以背地里进行间谍行动。例如在国际上损毁他国名声、政治上渗透改变国家政治制度、散播异见降低军队士气。。。两国交战的话,比起其他军事游戏肯定是简陋很多,因为不是重点,不过我感觉刚刚好。游戏里可以选择购置五种不同的单位:步兵,装甲车辆,飞机,海军以及运输车辆。作战在备选方案里选择不同的策略应战争取获得更大的战争胜利点数以达到目的。所以说!游戏里的军事行为是不用控制军事单位在地图上走来走去的!游戏中还会出现随机事件等,影响你的游戏进程。【游戏视频】【配置要求】最低配置:操作系统: Windows 7 / 8 / 8.1 / 10处理器: Intel Pentium G3020内存: 4 GB RAM图形: Intel HD 520 or better, 1GB VRAM or moreDirectX 版本: 9.0c存储空间: 需要 700 MB 可用空间声卡: DirectX® 9.0c compatible推荐配置:操作系统: Windows 7 / 8 / 8.1 / 10处理器: Intel Core i3内存: 4 GB RAM图形: Nvidia GeForce GTX 740 / AMD Radeon R7 250DirectX 版本: 9.0c存储空间: 需要 1 GB 可用空间声卡: DirectX® 9.0c compatible【玩家心得】作为游戏界比较罕见的题材类型游戏,Realpolitiks终于发售了!!!发售当晚还因为钱包不够钱没买成!刚刚玩完教程,就与大家分享一下吧作为一个P社游戏、战略类还有政治类的游戏爱好者,Realpolitiks的出现时刚刚好。P社四萌里只玩过、王国风云和系列。但是对于我来说,钢铁雄心偏向于军事,王国风云的文化历史等蕴涵深厚,对玩家的欧洲历史素养要求很高、不然都没有游戏时的愉悦与共鸣。而欧陆也存在和王国风云同样的特点,虽然系统真的很细致,可就是没打中我心中的愉悦点。其实可能归根结底,除了文化外,更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些游戏的背景过于久远了。【游戏评测】其实总体来说,Realpolitiks是有点偏向P社游戏的类型,可是其特点是主题设于现代,其游戏系统的设置也更符合现代,P社中只有钢铁雄心系列中有《现代战争》mod,但因为本身系统的局限性,其实呈现的东西比较少。而Realpolitiks则比较贴近现代。只玩了教程没正式游戏,但其实已经感觉到游戏现在刚发售,内容是有些许单薄,感觉可能玩一段时间就会腻。纵然可以玩世界上百多个国家,可是可以预见,游戏的方式可能会趋近于雷同。其他测评中也提到类似体验。也有玩家对AI啊,图标等问题有意见,这款游戏毕竟刚法发售,要是开发商能完善的话应该体验还是不错的.其实感觉这样一款游戏,能拓展的地方很多,开发方也说明了,游戏今后的发展,不会太过于模拟,也会更注重游戏体验。游戏中的英语应该对于玩惯了P社四萌英文版的玩家应该不难,对于喜欢玩这类型的游戏的玩家应该也不难,算是小众类型?在玩过教程后,应该对每个图标的意思都可以有印象,游戏中以图标和数值为主,不会有特别多的文字的,除非是说明性的。希望能发展起来成为一个神作吧,毕竟同类型的超级力量等游戏不是太老了,就是系统没做好。希望2017新出的这款Realpolitiks在日后能够给大家惊喜。在这也写了一篇测评,希望能够让中文玩家认识到这款游戏。而欧陆也存在和王国风云同样的特点,虽然系统真的很细致,可就是没打中我心中的愉悦点。其实可能归根结底,除了文化外,更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些游戏的背景过于久远了。【相关游戏】P社即Paradox,是瑞典的一家游戏公司,以策略类游戏见长。P社四萌指的是该公司推出的四款系列作品,包括:1、,民间称剿匪风云(或称林登万的野望……),目前已出到第四代;2、,民间称小胡子养成计划(因该系列元首的戏份很多),目前已出到第四代;3、,民间称大妈的野望(语出,不列颠是猪脚),目前已出到第二代;4、(十字军之王),民间称丧失风云(源于本系列复杂的“亲缘关系”……),目前已出到第二代。相比传统RPG、ARPG、RTS、ACT等类型,战棋推演类游戏在国内尚属小众,而且因其较为复杂的游戏规则和“渣画面”让很多追求视觉冲击和爽快打击感的玩家望而却步。
安卓官方手机版
IOS官方手机版
其他版本下载
总共 30 款应用
和即时战略游戏不同的是战争策略类的游戏更喜欢实打实的战斗场面,通过即时的操作和全局的统筹来击溃对手,获得成就,这是应该是喜欢玩战争策略类游戏的朋友的初衷。与其说模拟策略,还不如说战争策略更加贴切,因为
现实政治 汉化硬盘版v1.3
下载周排行
下载总排行
◎ 我们收集了众多网友经常出现的问题,点击浏览:如果下载的时候提示 &Service Unavailable& ?请务必使用
下载本站游戏!
◎ 游戏1号群:336883(满),游戏2号群:,欢迎加入。
◎ 提供 现实政治
中文破解版,保证完全无毒病,请大家放心下载.
◎ 本站仅创建用户沟通交流的平台,所展示的游戏资源内容均来自于用户上传分享,版权问题均与我站无关。资源仅作为用户间分享讨论之用,如该游戏触犯了您的权利,请发送至邮箱:,我们第一时间给予删除。荒野行动获取引擎信息卡在0%动不了是什么情况怎么解决_百度知道
荒野行动获取引擎信息卡在0%动不了是什么情况怎么解决
我有更好的答案
荒野行动获取引擎信息0%动不了真是急人,这几天很多玩家碰到这个情况,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那么,荒野行动获取引擎信息卡在0%动不了是什么情况怎么解决?下面就由铁骨网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
荒野行动获取引擎信息0%动不了解决办法:
如上图,昨天大量的iOS用户出现了获取引擎信息进不去的界面问题。
出现获取引擎信息是因为官方的原因,与玩家没有什么关系。
昨夜10点钟左右,官方已修复了这个问题,大家已经可以进入游戏。
要是以后也遇见获取引擎信息的提示,大家可先等待一下,或者是去贴吧看看这个情况是不是别人也有。
但是另外也有玩家反映用自己的4G网络就能进去了,大家也可以试一下。
最新最全的手机游戏资讯网站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幽灵行动荒野第三章重要政治人物任务流程图文攻略
幽灵行动荒野第三章重要政治人物任务流程图文攻略
《幽灵行动 :荒野》是《幽灵行动》游戏系列最新作,本次游戏打造为沙盒开放世界,游戏中的战斗组织幽灵小队将来到南美洲打击贩毒集团,小编今天带来一篇幽灵行动荒野第三章阿瓜维得省重要政治人物任务流程图文攻略,下面来看看吧。
《幽灵行动 :荒野》是《幽灵行动》游戏系列最新作,本次游戏打造为沙盒开放世界,游戏中的战斗组织幽灵小队将来到南美洲打击贩毒集团,小编今天带来一篇幽灵行动荒野第三章重要政治人物任务流程图文攻略,下面来看看吧。&更多精彩攻略,点击 & 调查情报,得知一名阿根廷来的州长,好像要来这里度假。于是主角决定偷录他和高级X女之间的幽会,再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公布此事,让他和贩毒集团都羞于见人。1: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找到政治人物的房间 目标的坎杜塔豪宅在湖北岸,最快捷的交通工具是快艇。先传送到湖中的据点上,再乘快艇赶往那个度假村,由码头登陆。 沿坡道上至公路,先标记射杀门口的两名敌人。沿着豪宅的墙外绕到后面的小路,再清除这里的三名守卫。这样就可以绕到豪宅的另一边。2: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用无人机偷录政治人物的丑态 沿阶梯上去,找到目标的屋子。绕到屋子的一侧找到如图开着的窗户,放出无人机。 用无人机对着床上的两个人,录制不雅视频。录制15秒钟,任务即告完成。以上就是本次带来的幽灵行动荒野第三章任务图文攻略,希望能为玩家们带来帮助。&更多精彩攻略,点击 &
类别: 射击游戏 &&&大小:20.2 GB
&&&语言: 英文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类型: 射击游戏
大小: 20.2 GB
语言: 英文
图文攻略推荐
图文攻略排行榜
单机游戏排行榜
1 7.5类型: 赛车游戏语言: 中文大小: 439.6 MB
2 7.4类型: 射击游戏语言: 中文大小: 2.7 GB
3 7.2类型: 模拟经营语言: 中文大小: 34.3 MB
4 5.5类型: 动作冒险语言: 中文大小: 7.6 MB
5 7.8类型: 角色扮演语言: 中文大小: 240.3 MB
6 7.0类型: 模拟经营语言: 英文大小: 12.1 MB
7 7.2类型: 射击游戏语言: 中文大小: 414.2 MB
8 6.1类型: 策略游戏语言: 中文大小: 18.0 MB
9 6.6类型: 模拟经营语言: 英文大小: 631.5 MB
10 8.3类型: 动作冒险语言: 中文大小: 77.9 MB
1 5.5类型: 动作冒险语言: 中文大小: 7.6 MB
2 7.5类型: 赛车游戏语言: 中文大小: 439.6 MB
3 7.2类型: 模拟经营语言: 中文大小: 34.3 MB
4 7.4类型: 射击游戏语言: 中文大小: 2.7 GB
5 7.0类型: 模拟经营语言: 英文大小: 12.1 MB
6 7.6类型: 角色扮演语言: 中文大小: 2.0 MB
7 6.7类型: 休闲益智语言: 中文大小: 233.0 MB
8 7.8类型: 角色扮演语言: 中文大小: 297.8 MB
9 7.2类型: 射击游戏语言: 中文大小: 414.2 MB
10 8.5类型: 角色扮演语言: 中文大小: 76.2 MB
1 7.4类型: 射击游戏语言: 中文大小: 2.7 GB
2 7.2类型: 模拟经营语言: 中文大小: 34.3 MB
3 7.2类型: 休闲益智语言: 中文大小: 83.5 MB
4 6.7类型: 休闲益智语言: 中文大小: 233.0 MB
5 7.5类型: 赛车游戏语言: 中文大小: 439.6 MB
6 8.0类型: 即时战略语言: 中文大小: 1.1 GB
7 6.7类型: 动作冒险语言: 中文大小: 1.2 GB
8 7.5类型: 动作冒险语言: 中文大小: 1.4 GB
9 7.2类型: 射击游戏语言: 中文大小: 414.2 MB
10 5.5类型: 动作冒险语言: 中文大小: 7.6 MB
超多下载基地 当游网(3h3.com)
越当越快乐
www.3h3.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号如何提高民众政治参与度
如何提高民众政治参与度
09-05-03 &匿名提问
一个国家的公民政治参与程度,反映着这个国家的民主发展水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无疑是公民最重要、最根本的政治参与形式。对于我国广大公民而言,通过直接选举代表组成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来代表他们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是最广泛、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政治参与途径。本文将从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的构成情况着眼,对我国公民通过直接选举实现政治参与的总体状况进行考察,以寻求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已进行了5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现实国情的制约,致使民主精神、民主意识还未能真正深入人心成为一种集体意识。一般来说,在经济文化落后、封建积习很深的国家,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的确立,民主习惯的形成,要比建立民主制度本身还困难些,而没有前者,某些制度往往会流于形式[5]。虽然可以认为,“公民是为了利益才参加选举的,而不是基于对政治感兴趣和对民主所作的善意的理解而参加选举的;同样,他们参选欲望的强弱取决于利益的大小,而不是取决于政治觉悟的高低和民主意识的强弱”[6]。但也要看到,如果没有对民主的真正理解,那么对如何在民主体制中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也就会缺乏准确的判断,从而影响民主参与热情。因此,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不仅要从完善政治制度入手,更要从提高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抓起,培育公民的民主和法制观念,形成浓厚的民主氛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个国家的公民政治参与程度,反映着这个国家的民主发展水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无疑是公民最重要、最根本的政治参与形式。对于我国广大公民而言,通过直接选举代表组成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来代表他们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是最广泛、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政治参与途径。本文将从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的构成情况着眼,对我国公民通过直接选举实现政治参与的总体状况进行考察,以寻求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已进行了5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现实国情的制约,致使民主精神、民主意识还未能真正深入人心成为一种集体意识。一般来说,在经济文化落后、封建积习很深的国家,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的确立,民主习惯的形成,要比建立民主制度本身还困难些,而没有前者,某些制度往往会流于形式[5]。虽然可以认为,“公民是为了利益才参加选举的,而不是基于对政治感兴趣和对民主所作的善意的理解而参加选举的;同样,他们参选欲望的强弱取决于利益的大小,而不是取决于政治觉悟的高低和民主意识的强弱”[6]。但也要看到,如果没有对民主的真正理解,那么对如何在民主体制中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也就会缺乏准确的判断,从而影响民主参与热情。因此,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不仅要从完善政治制度入手,更要从提高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抓起,培育公民的民主和法制观念,形成浓厚的民主氛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主要观点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关系其民主政治建设的走向,关系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权的稳固。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条政治发展道路,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以及鲜明的特点和巨大的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应始终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使之越走越实;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之越走越宽;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使之越走越活;推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建设,使之越走越稳。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不仅关系其民主政治建设的走向,而且关系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权的稳固。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既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又有严谨的制度架构;既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要求,又有符合国情的实现形式和可靠的推动力量,内涵丰富、体系完备。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指导地位,确保我国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政治意识形态作为直接、系统反映社会政治现象的思想体系,是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根本,决定着政治发展道路的走向。与西方多元的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不同,我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矗   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和作用。政治发展以一定的政治体制为依托。我们党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代表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动员全体人民以主人翁的地位投身国家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能实现广泛的民主参与,集中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智慧,促进执政党和各级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又能实现集中统一,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又一重要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三项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制度框架,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规定党和国家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对人类政治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挥参政党作用相结合,形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强大力量。现代民主国家的政治发展,需要具有强大政治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力的政治组织的推动。与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不同,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特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伴随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走向历史前台的,承担着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的历史重任,任何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追求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同时,中国的民主党派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亲密友党和参政党,是我国社会的重要政治力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以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最高原则,使我国政治发展既保持了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又创造了活跃奋进的民主氛围。   坚持运用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两种重要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不断扩大社会各界的有序政治参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健全各项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民主参与,努力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实践证明,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有利于扩大社会各界的有序政治参与,拓宽利益表达渠道,是我国政治发展有效的政治运行载体和民主实现形式。把包括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在内的各种民主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互为补充,能够确保人民的意愿得到最充分的反映和表达、社会各方面的正当要求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和满足。   坚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将人民的民主权利以及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民主生活、民主结构、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用系统的法律和制度固定下来并确保其实施,从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不受破坏和损害、真正得到实现。实行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民主,既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保证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有秩序地进行。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鲜明特点和巨大优势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产生于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发展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之中,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巨大的优势。   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无论价值取向、制度设计还是政策选择、操作实施,都充分体现着广泛民主与高度集中的紧密结合。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持有什么信仰,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都能够以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这两种重要民主形式,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充分表达不同的意见和诉求,实现最广泛的政治参与,实现最真实的民主。同时,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始终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汇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将社会各群体中个别、分散的意见、愿望和要求集中起来,形成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从而实现广泛民主基础上的高度集中。   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效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否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是判断一个社会是否具有生机活力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一种政治发展道路是否具有广阔前景的重要标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坚持和完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实现高效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保证了国家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部署;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意见。坚持民主的多数与少数相统一的原则,既听取支持的、一致的意见,又听取批评的、不同的声音,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这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特点和优势,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理念和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广泛协商,听取意见,求同存异,求得共识,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和要求,又照顾少数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实现多数决定与少数保护的有机统一。   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则   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一方面要遵循我国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要适应我国政治发展所处的特定环境。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需要把握好以下重要原则:   始终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实。确立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需要考虑本国国情,坚持走好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需要立足国情。如果脱离国情,再好的政治发展道路也会走入歧途,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主政治建设也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但是,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民主与法制基础比较薄弱,政治文明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能提出过高要求,急于求成;更不能不顾国情,盲目走西方民主政治发展道路,而是要始终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任何一种政治发展道路都需要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否则就会走入死胡同。因此,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紧扣时代脉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对政治权力结构、政治运行机制等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调整和完善,优化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使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永葆生机与活力。   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使这条道路越走越活。人类文明是丰富多彩的,任何一种政治文明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任何一条政治发展道路都不可能在荒原上独行,一部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同政治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按照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原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创立的,是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政治文明成果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的。当今世界,不同政治文明的因子相互渗透、融合、影响,构成了现代民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特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恢弘的气魄,积极吸收借鉴一切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使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更好地体现时代精神,体现世界民主政治发展潮流。   推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建设,使这条道路越走越稳。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作保障,再好的政治发展道路也难以平稳地走下去。长期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加强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但目前在一些具体制度和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以更加健全的制度来保障人民群众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真正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从而使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庄聪生 作者为中共中央统战部政策研究室主任)  以民主政治为目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简称,而民主政治是指,政治共同体(古希腊是指城邦,现代主要是指国家)的公共权力掌握在忠诚于政治共同体并捍卫公共利益的公民集合体即人民的手中。这种蕴含着自由、平等、公平和正义的政治治理模式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优秀和首要的政治成果,是衡量政治共同体是否实现正义和公平最大化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在这个意义上,民主政治既是确保公民自由和平等的一套制度设计,又是政治共同体内所有公民孜孜以求的一种价值理念,因此理当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静静的革命: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复杂系统工程,二十多年来一直以不事声张的、平静的、渐进的方式向前推进。它给社会带来了巨大进步,却没有引发社会震荡,成本小,成效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近代的政治概念,是政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变量。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顾名思义就是一定的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的活动。  政治参与的一般意义就是普通的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内容:  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一般平民,是公民自下而上地影响政治的过程。  第二,政治参与是一种活动而不包括态度。  第三,政治参与是旨在影响政府决定的活动。  第四,政治参与不仅包括行为者本人自动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而且包括行为者受他人动员而发生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政治参与:公民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是加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政治参与的功能和意义  现代民主理论认为,政治参与是公民沟通政治意愿、制约政府行为,从而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手段。而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及其规模、程度也成为学者们判断一种政体是否民主的重要指标。随着现代国家在社会生中的影响不断增强,民众通过政治参与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使直接或间接影响自身利益的政府政策更多的以民意为基础,日益成为一个政治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在现代政治系统中,政治参与的功能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公民来说,政治参与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学习功能。如果说现代民主政治是一种公民政治,那么培养具有独立的理性判断能力的权利和义务主体、具有民主意识的公民则是建立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前提。通过政治参与,公民可以“学习如何发挥自己的政治作用,变得关心政治,增强对政治的信赖感,并感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正在发挥着正确的政治作用,从而得到一种满足感”。而且,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民众可以逐步养成宽容和妥协精神,后者正是现代民主制度赖以建立的政治文化基础。  其次,平等的政治参与是政治系统汲取合法性的重要途径。所谓合法性,就是一个政治系统内成员对系统的心理认同和群体忠诚。它是政治系统赖以存续并维持长久生命力的基石。政治系统可以通过各种政治参与渠道吸收各种社会利益诉求、民众意愿,然后做出政治选择,从而使政策输出以民意为基础。一个参与渠道畅通、能够以系统内大多数民众的利益和意愿为依归的政治系统必然增强民众对该系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其统治能力也会得到增强。而对一个长期压制公民参政要求的政治系统来说,其政府政策必然无法反映民众意愿,因此该系统的合法性也会遭到削弱。  最后,政治参与是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建立权力平衡机制的“杠杆”。现代政治社会学研究表明,国家权力有着不断扩张的强大惯性,如果缺乏足够的制约手段,最终将会吞噬整个社会机体内部的自组织系统和自治能力。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不仅要求在体制内以权力制约权力,而且要以社会权力对国家权力构成外在的平衡力量,而“民主的政治参与可以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稳妥的矫正政府的行动与公民的意愿和选择之间的矛盾”。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公民如何能够控制政府的行为?通过充分而有效的政治参与实现民众对政府的有效控制不仅是现代民主应有之义,而且是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建立权力平衡机制的关键所在。马克思就曾对公民的选举权在制约国家权力方面的重要意义给予过高度评价,他说“选举是市民社会对政治国家的直接的、不是单纯想象的而是实际存在的关系。因为显而易见:选举构成了真正市民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利益。由于有了无限制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市民社会才……上升到最为自己真正的、普遍的、本质的存在的政治存在”。  政治参与的本质特征  大量的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如职业地位、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等)与政治参与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往往比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在政治上表现更积极。  如何解释人们社会属性与政治参与之间的这种关联性?西方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往往能够掌握更多的政治资源,如竞选捐款、政治信息、政治知识和技能等等。(2)由于在现有体制中有着更多的利益需要维护,从而刺激了这一阶层的人们对政治更强烈的兴趣,这使得他们的政治功效意识比其他任何阶层都要强。(3)政治组织是现代政治活动的基本形式,政党、利益集团、志愿者协会等是动员公民进入政治系统、实现利益表达的有效手段。对于在社会经济方面占据优势地位的阶层和个人来说,他们有更多的可能参与这些组织。(4)而对于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来说,由于缺乏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们诸多优越条件,他们对自己在政治系统中的影响力没有足够的信心,其政治功效意识也相当低,这就使他们经常对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态度冷淡,漠不关心。  政治参与的不平等性从根本上说是阶级权力向国家领域转化的结果。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观点,在阶级社会中,只有那些占据特殊经济地位、掌握足够政治资源并具有根本性利益指向的政治主体,才能够成功地以国家或政府的名义行使其权力。政治权力的分配是以财产的分配状况为基础的。如果说一个社会公民的政治参与状况意味着政治权力在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分配状况的话,那么政治权力正是一个阶级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在政治领域内的反映。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政治参与是近代的政治概念,是政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变量。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顾名思义就是一定的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的活动。  政治参与的一般意义就是普通的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内容:  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一般平民,是公民自下而上地影响政治的过程。  第二,政治参与是一种活动而不包括态度。  第三,政治参与是旨在影响政府决定的活动。  第四,政治参与不仅包括行为者本人自动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而且包括行为者受他人动员而发生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政治参与:公民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是加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A.“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最基本的方式之一。选举制度是整个民主制度的基础,没有选举就没有民主。但是我们还应该明白“任何一个国家的选举制度,都是根据其国情制定的。 选举制度从根本上来说受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制约,受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了解我国选举的特点。包括:1)普遍性和平等性原则;2)民主性:直接选举的范围逐步扩大,差额选举,任何选民或代表三人以上即可推荐代表候选人;3)对代表有监督和罢免程序;4)无记名投票与举手表决相结合;5)保证少数民族人大代表选举名额,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6)选举实行 “一人一票”原则,了解什么是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B.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二是“依法参与民主决策”。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主要有直接和间接决策两种:1.依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主要是公民通过选出的人民代表,参与国家各项事务的决策。可以通过人大代表将自己的意见带入决策过程,也可以依法以意见和建议的方式表达出来影响决策。在全国各地,几乎每天都有国家权力机关的有关机构就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向公众征集意见和建议,举行听证会,邀请各个阶层的人士开展讨论。还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使公民有各种机会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过程。2.“直接参与民主决策”包括3条途径和方式。通过 1)村委会和居委会组织,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基层民主决策,管理与自己有关的事务;2)通过各种职工代表大会,公民也可以就企事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合法权益问题,直接参与民主决策;公民还可以 3)通过工妇青等组织就相关的问题直接参与民主决策。C.了解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方式:政治参与途径之三1.“间接管理”:是公民通过选出的代表参加间接管理。公民也可以对具体公共事务提出意见和建议,来间接参与管理。例如:2004年10月,上海在公开讨论《上海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的过程中,学生、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各个方面人士的都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这是公民间接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民主管理的生动体现。2.“直接管理”: 就是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比如:1)在行政、企业或事业单位工作,实际上就是分别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2)公民还可以通过村委会和居委会组织实行基层实行自治;3)还可以通过各类社会组织管理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各项事务。比如,通过居委会,居民可以管理社区中的各项事宜。D.依法参与民主监督,是政治参与途径之四1. 了解公民参与监督的必要性:为了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合法合理)行使权力,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和失职行为,应该受到公民的监督。他们的权利是公民委托的,他们必须对公民负责,公民当然有权对他们是否“使用得当”进行监督。关键是怎么监督?2.“公民参与监督的方式”,包括:(1)公民可以通过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比如,检察院及其所设置的反贪局、行政监察机关、政府法制部门内设置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审计监督机关、“财务、物价和税务三查办公室” ,还有党内的纪委,以及各企事业单位内部所设置的各种监督机构。(工会财经监督小组)(2)公民直接监督方式公民的直接监督是各种监督机构发挥监督作用的基础。舆论监督则是公民直接监督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公民直接监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批评;建议;控告;申诉;检举。 政治参与是指平民对政府决策影响的行为与过程。一是谁参与:全体社会成员?全体公民?有公民身份的平民?主张后者。二是参与什么:参与决策还是影响决策?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还是影响一切价值资源的分配?参与决策、执行检查?三是参与中的角色定位:直接行使管理权(那叫政治管理)?影响和控制管理权的行使?参与中所处的地位(官员身份还是平民身份)?结论:具有公民身份的平民对国家公共事务的影响,或对政治运行过程的影响。 现代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代议制。公民通过选举产生了国家机关并授权由他们来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那么公民为什么还要参与?为什么还要对他们的管理活动施加自己的影响?原因何在?这也是政治参与理论产生的背景。 政治参与分类标准 关于政治参与理论对政治参与类型的划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说,以不同的标准划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个社会发展形态标准,即从历史发展的纵向性标准划分,分为资本主义政治参与和社会主义政治参与两大类,各自有不同的特点。 二是行为驱动标准,分为自主参与、动员式参与和消极参与三种。 三、参与数量:个体参与与集体参与; 四、否符合法律:合法与非法参与; 五、参与方式:和平与暴力参与; 六、参与的持续性:间断参与和持续参与; 七、参与的状态:理性参与和非理参与; 八、参与的性质:革命式参与与建设式参与等。 政治参与的类型 1.自动参与。所谓自动参与是指公民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自主地介入政治生活之中,实现利益的表达和利益的维护。自动参与公民的自觉意识和意识到自己的利益的特殊性联系在一起,而且自己的利益没有得到政府决策的体现,或者如果不参与就不能使自己的利益在决策中得到体现,因而介入政治生活之中。自动参与不但要求公民意识到自己的利益,而且要求公民有政治参与的技能,知识与资本,有了这些,公民才知道如何表达利益,维护利益,对参与渠道参与的方式方法把握。同时,自动参与也是建立在公民对自己力量依赖的基础上,建立在对政府信任的基础上,认为自己只要通过参与,政府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己的利益和要求,如果对政府不信任,或者认为政府与自己是对立的,就不会自动参与。自动参与是政治参与的理想状态,是公民意识成熟的表现。但是,在所有国家,自动参与政治的总是少数人。 2、动员参与。所谓动员参与是指公民因受他人鼓动而参与政治过程。比如政党号召、政府鼓动,他人的宣传等。在动员参与的条件下,政治参与的公民或者是没有意味到自己的利益,不认为政治参与有利,人们就不会主动介入政治生活;或者是自己缺乏政治参与的知识技能和资本,认为自己政治参与不能表达和维护自己的利益;或者对政府能否表达自己的利益没有把握等等,对政治参与不是自觉的、自愿的而只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多数国家都有动员式参与的特点,即便发达国家也是如此。比如大选时如政党进行的竞选宣传,政治许诺,还有些国家强迫人们去投票等。我国也是这样,不同之处在于,在我国,动员参与是一种制度安排,如我们强调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或者响应政府号召;或者如我们平时所讲发动群众,调动积极性等,都反映了动员参与的特点。动员先的好处,能有效地对政治参与进行控制、规范,对时间、主体等有效控制,实现政府目标;缺点是可能走向运动式,或者给国家带来问题,非理性。错误难以纠正。交学费。 3.消极参与。这里的消极参与指的是对政治参与漠不关心,或者是具有消极意义的参与行为。人们为什么对政治漠不关心呢?一是政治系统是一个封闭系统,不允许参与,参与受到排斥,甚至制裁;二是政治参与的公共性,自己不去,有了收益,是一种搭便车行为;三是政治参与的行为与后果的非正向关联性,即政治参与效能的不确定性,大多数情况下政治参与的无效性;四是政治参与的成本支出,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要计算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投入高、产出低;有投入没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个国家的公民政治参与程度,反映着这个国家的民主发展水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无疑是公民最重要、最根本的政治参与形式。对于我国广大公民而言,通过直接选举代表组成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来代表他们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是最广泛、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政治参与途径。本文将从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的构成情况着眼,对我国公民通过直接选举实现政治参与的总体状况进行考察,以寻求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已进行了5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现实国情的制约,致使民主精神、民主意识还未能真正深入人心成为一种集体意识。一般来说,在经济文化落后、封建积习很深的国家,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的确立,民主习惯的形成,要比建立民主制度本身还困难些,而没有前者,某些制度往往会流于形式[5]。虽然可以认为,“公民是为了利益才参加选举的,而不是基于对政治感兴趣和对民主所作的善意的理解而参加选举的;同样,他们参选欲望的强弱取决于利益的大小,而不是取决于政治觉悟的高低和民主意识的强弱”[6]。但也要看到,如果没有对民主的真正理解,那么对如何在民主体制中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也就会缺乏准确的判断,从而影响民主参与热情。因此,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不仅要从完善政治制度入手,更要从提高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抓起,培育公民的民主和法制观念,形成浓厚的民主氛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主要观点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关系其民主政治建设的走向,关系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权的稳固。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条政治发展道路,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以及鲜明的特点和巨大的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应始终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使之越走越实;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之越走越宽;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使之越走越活;推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建设,使之越走越稳。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不仅关系其民主政治建设的走向,而且关系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权的稳固。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既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又有严谨的制度架构;既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要求,又有符合国情的实现形式和可靠的推动力量,内涵丰富、体系完备。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指导地位,确保我国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政治意识形态作为直接、系统反映社会政治现象的思想体系,是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根本,决定着政治发展道路的走向。与西方多元的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不同,我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矗   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和作用。政治发展以一定的政治体制为依托。我们党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代表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动员全体人民以主人翁的地位投身国家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能实现广泛的民主参与,集中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智慧,促进执政党和各级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又能实现集中统一,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又一重要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三项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制度框架,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规定党和国家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对人类政治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挥参政党作用相结合,形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强大力量。现代民主国家的政治发展,需要具有强大政治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力的政治组织的推动。与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不同,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特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伴随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走向历史前台的,承担着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的历史重任,任何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追求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同时,中国的民主党派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亲密友党和参政党,是我国社会的重要政治力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以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最高原则,使我国政治发展既保持了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又创造了活跃奋进的民主氛围。   坚持运用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两种重要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不断扩大社会各界的有序政治参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健全各项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民主参与,努力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实践证明,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有利于扩大社会各界的有序政治参与,拓宽利益表达渠道,是我国政治发展有效的政治运行载体和民主实现形式。把包括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在内的各种民主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互为补充,能够确保人民的意愿得到最充分的反映和表达、社会各方面的正当要求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和满足。   坚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将人民的民主权利以及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民主生活、民主结构、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用系统的法律和制度固定下来并确保其实施,从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不受破坏和损害、真正得到实现。实行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民主,既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保证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有秩序地进行。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鲜明特点和巨大优势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产生于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发展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之中,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巨大的优势。   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无论价值取向、制度设计还是政策选择、操作实施,都充分体现着广泛民主与高度集中的紧密结合。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持有什么信仰,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都能够以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这两种重要民主形式,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充分表达不同的意见和诉求,实现最广泛的政治参与,实现最真实的民主。同时,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始终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汇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将社会各群体中个别、分散的意见、愿望和要求集中起来,形成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从而实现广泛民主基础上的高度集中。   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效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否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是判断一个社会是否具有生机活力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一种政治发展道路是否具有广阔前景的重要标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坚持和完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实现高效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保证了国家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部署;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意见。坚持民主的多数与少数相统一的原则,既听取支持的、一致的意见,又听取批评的、不同的声音,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这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特点和优势,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理念和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广泛协商,听取意见,求同存异,求得共识,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和要求,又照顾少数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实现多数决定与少数保护的有机统一。   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则   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一方面要遵循我国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要适应我国政治发展所处的特定环境。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需要把握好以下重要原则:   始终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实。确立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需要考虑本国国情,坚持走好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需要立足国情。如果脱离国情,再好的政治发展道路也会走入歧途,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主政治建设也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但是,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民主与法制基础比较薄弱,政治文明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能提出过高要求,急于求成;更不能不顾国情,盲目走西方民主政治发展道路,而是要始终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任何一种政治发展道路都需要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否则就会走入死胡同。因此,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紧扣时代脉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对政治权力结构、政治运行机制等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调整和完善,优化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使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永葆生机与活力。   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使这条道路越走越活。人类文明是丰富多彩的,任何一种政治文明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任何一条政治发展道路都不可能在荒原上独行,一部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同政治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按照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原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创立的,是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政治文明成果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的。当今世界,不同政治文明的因子相互渗透、融合、影响,构成了现代民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特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恢弘的气魄,积极吸收借鉴一切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使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更好地体现时代精神,体现世界民主政治发展潮流。   推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建设,使这条道路越走越稳。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作保障,再好的政治发展道路也难以平稳地走下去。长期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加强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但目前在一些具体制度和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以更加健全的制度来保障人民群众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真正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从而使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庄聪生 作者为中共中央统战部政策研究室主任)  以民主政治为目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简称,而民主政治是指,政治共同体(古希腊是指城邦,现代主要是指国家)的公共权力掌握在忠诚于政治共同体并捍卫公共利益的公民集合体即人民的手中。这种蕴含着自由、平等、公平和正义的政治治理模式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优秀和首要的政治成果,是衡量政治共同体是否实现正义和公平最大化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在这个意义上,民主政治既是确保公民自由和平等的一套制度设计,又是政治共同体内所有公民孜孜以求的一种价值理念,因此理当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静静的革命: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复杂系统工程,二十多年来一直以不事声张的、平静的、渐进的方式向前推进。它给社会带来了巨大进步,却没有引发社会震荡,成本小,成效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近年来,各级政府试图把“群众满意度”引入干部政绩考核过程,作为官员选拔任用的依据。这种尝试意在避免以往干部选拔“一言堂”的不良后果,激励官员养成“对下”负责的意识,应当承认,这种努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也必须明确,要让“群众满意度”真的发挥效用,避免流于形式和官样文章,还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制度和规则。到目前为止,这些制度和规则还远未配套。               “让群众满意”:现代政府的思维向度               从价值理性的角度讲,把群众满意度引入政府评价体系,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民主作为一种普遍认可的价值,不仅被视为政府追求的目标和行为的依据,而且也被看作是确立政府权威、达成社会和谐的手段。依据这样的观念,“让群众满意”是政府的最大任务,对公民负责,并接受公民的监督和批评,是保证政府“良政善治”的有效手段。因此,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政府及其官员政绩的依据,贯彻和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               从工具理性的角度说,把群众满意度引入政府评价体系,也是提高政府绩效、约束公权的有效手段。控制国家和政府权力,保障公民个人权利,是现代宪政体制安排的主要内容。经验证明,这种体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这种体制下,分权制衡和社会监督是控制国家、限制公权的两套并行机制,这两种机制内外配合,保障在民主选举基础上产生的“国家机器”得以“驾驭”,不至于偏离法治轨道太远。因此,一方面,如何确保来自政府内部的制约和监督(即,权力机关之间的均衡与制约以及政府权力机关内部的监督)始终有效,另一方面,如何确保来自政府外部的社会制约和监督(即,社会舆论、社会团体以及作为个体的公民对于政府的批评和监督)发挥作用,这是现代政治安排和制度设计所考虑的核心问题。政策可以因应形势而不断修正,但制度保持相对稳定。解决了以上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也就意味着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制度架构。有了这种制度作保障,社会问题才不至于积重难返,政府公共政策的调整才能变得顺理成章自然有序,政府主要领导才不至于像“应急队长”,总是处于“紧急状态”。               无论哪种考虑,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政府绩效、考核政府官员的依据,都体现了一种现代政治意识。从理论逻辑和宏观视角分析,它也像倡导“绿色GDP”一样,有利于校正官员的行为意向,树立地方政府和权力机关“以公民满意为导向”的思维模式,改变官员“看上不看下”的做事方式。               绩效考核:“群众满意度”面临的种种难题               然而,必须明确,真正保障“让群众满意”,必须要有一系列配套制度;要让“群众满意度”真的发挥作用,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依据,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探索和精心的制度设计。               从根本上说,要确保政府及其官员“情为民所系,心为民所想,权为民所用”,就要实施一整套的责任政府和责任政治的机制。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确立民众、组织人事部门和政府官员三者分工协作、良性互动的机制,让民众评价政府及其官员,组织人事部门依据群众满意度来任命官员,官员“以民为本”积极赢得公众好评以争取更大的升迁机会,这不失为一种理想设计。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这种理想设计的意图既有可能被制度的缺陷所化解或扭曲,也可能因为操作技术的不完善而未能真正达到“治官”的初衷。从技术层面上讲,如何设定公正统一的考核指标?如何量化这些考核指标?政府作为利益协调者,面对的是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众”,而且还需要在部分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进行表态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群众满意度”如何公正评价政府和官员的表现?这些问题是政府绩效考核研究和实践的难点。人们经常拿现在的昆明市委书记仇和作为案例来发表议论。可以想象,“群众满意度”在像仇和这样的官员身上,一定会产生两种评价不同的结果。此外,有些地方领导推进城市改造的政策和举动,部分“群众”拍手称快,而部分“群众”却指责为“拆书记”的“形象工程”。在官员考核中真要出现这种情况,“群众满意度”一定会给组织人事部门带来困惑。               从制度层面来讲,“群众满意度”的实施,也会遇到许多难点。首先,如何界定“群众”?谁有权发表意见?谁应该参与政府及其官员政绩考核评价的过程?如果这个问题不作明确规定,就为某些当事人操控民意调查留下了机会。而且,在部门利益与公共利益不相一致的时候和地方,部门内部的“群众”意见与部门外部的“群众”意见可能不完全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官员考核以哪部分“群众满意度”为依据?其次,“群众满意度”怎么认定?网络和短信的评价,甚至媒体的公开报道,都有被官员拘捕治罪的风险;越级上访有被遣返的风险,同级反映有被打压的风险,民主评议有遭报复的风险。当这样的事件被公开出来的时候,相信上级主管和组织人事部门自然会予以重视。但也有不少案例证明,有些官员在一些重要事件上确实具有超强的“捂盖”和做假的胆量和能力,否则就不会出现“越告官做得越大”这种个别现象。这就提出一个问题:“群众满意度”能规避上述风险吗?真能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吗?第三,由于舆论监督不力,信息公开不够,“群众”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了解有限,领导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群众”与官员之间信息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难免出现人为操控:领导想提拔的,一定是组织重点考察的,组织重点考察的一定也是“群众满意的”。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个顺序颠倒过来?第四,“群众满意度”信息要不要公开?常见的现象是,上级组织部门要任命官员了,就来搞一个民意调查,但不公布调查结果,给人的印象是,“民意调查只是过场,领导该怎么任命还怎么任命”。这种状况本身严重损害了“群众满意度”的信度和效度。               责任政府:“让群众满意”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中国政府尝试推行听证制度、公示制度、问责制度,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也好,“群众满意度”也罢,所有这些努力无非是要建立约束政府和官员的机制。从根本上说,建立这样的机制,其目的就是要让政府和官员在行动的时候有所在乎,有所畏惧。               做人要有所畏惧。敬神,惧内,怕上,这都是约束人们(男人)行为的重要机制。不敬神不惧内但“怕上”,这可能是当今中国官场较为普遍的“文化”。现代政治需要确立新的政府观念,“敬法”,“畏民”应该成为政府的主流文化。而要形成这样的文化,在知识界言语倡导说理论证的同时,还需要有领导人以身作则,并大力推进制度改良。               实际上,把群众满意度引入政府评价体系最为有效的制度当属民主选举制度。公民直接用选票表达他们对于政府及其官员的态度,从制度上最大程度地堵塞了“官官相护”的漏洞,避免了政府官员联合起来欺上瞒下,糊弄上级,愚弄百姓,对上级政策和民意置若罔闻的可能。与这种制度相配套的是组阁-问责制度和文官制度。根据这些制度安排,政府公职人员被划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大类。通过民主选举组阁上台的“政务官”,接受民众监督和舆论批评,负连带责任;通过公务员招聘上岗的“事务官”遵循文官条例,接受文官考核升迁免职的规则。这套制度配合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等其他制度,不仅可以杜绝人事任命中跑官买官的现象,而且通过提供政府“对下负责”的机制,确保政府行为始终“以公民满意为导向”。               因此,民主选举制度、组阁制度、文官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舆论监督制度、问责及罢免制度等,这一系列制度应该被看作是保障“让群众满意”的组合制度,它们构成了现代责任政府和责任政治的基本要素。坦白地说,比较各国的经验,这些制度是“治官”和“治政”的利器,应该说是最好的安排了。将“群众满意度”引入政府绩效考核是必要的,但是,我们经常讲,办事情要抓住根本,那就需要明白,什么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当然,在制度变迁不可能“休克疗法”、也不可能全盘移植的情况下,现实的选择只能是朝着理想的方向逐步调理。鉴于“怕上”心理的普遍存在,政治领导层对于推动制度改良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就现实的情况来看,首要的工作是要让“群众”的意见真实地表达出来;其次,要对公众已经表达强烈不满的事件和行为,或采取断然措施,或给“群众”一个明确的说法;第三,在强化民众对政府的理解、巩固民众对政府的信心的基础上,着手调理机制,在失衡的“官”-“民”比重中逐步加大公民的分量,增加民意的影响力。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从各国情况来看,在三种情况下有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腐败现象:一是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起飞时期,高速的经济增长带来大量的社会财富,监督官员的法律机制没有完全建立,从而导致贪污受贿等现象大量发生。二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期,传统中央经济计划机制由新旧双轨激励机制所取代,再加上产权关系不明晰,容易使国有财产变成领导者的财产,结果出现了较多的公化为私的事例。三是政府权力过大,通过各种审批权控制了社会各个方面,而对政府的社会监督以及防范和打击腐败现象的法律制度还没有得到完善,也增加了财富和权力交换的机会和可能。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腐败现象就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再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先后推出,必然会留下一些或大或小的漏洞,被腐败分子所利用。  为什么腐败现象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这么长时间呢?专家指出腐败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公共部门官员有能自由支配的好处和惩罚他人的权力。但是,腐败的实质应该说是公与私的矛盾,如果没有个人的贪欲,也就不会有腐败行为的发生。人的私有观念与私有制相伴而生,自从私有制产生以来,人的私有制观念就在社会中滋长。人的私欲过分膨胀,发展到贪欲的程度,就会违背公共道德,利用一切机会和手段谋求私利,就会出现腐败行为,就可能出现权力异化现象,将本应为公众服务的权力变为损害公众利益谋求个人利益的工具0[好评] [差评]人鱼海 [讲师]
16:50:21 125.72.72.* 举报教育周刊:日前,教育部决定以北京、上海、天津等十个省市为试点,在大中小学校园里推行廉洁教育。有媒体称这一举措为“注射反腐疫苗”。这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一项正确决策,但对于其必要性,还有部分人心存疑惑。您能否谈谈以孩子为对象进行廉洁教育的意义?程文浩:我国有两亿多名少年儿童,他们既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也是将来公职人员的后备军以及与政府打交道的行为主体。正因为如此,他们成年之后,对于公共权力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决定了他们将来在国家的廉政建设中究竟能够成为一支建设性的力量,还是会变成一支破坏性的力量。开展青少年廉洁教育,目前已经变得十分紧迫。这是因为,腐败意识已经出现向低龄人群蔓延的明显趋势。从过去频频出现的“59现象”(即干部在退休之前突击以权谋私),到后来的“29现象”,再发展到所谓的“26现象”,腐败主体的年龄门槛不断降低。同时,很多少年儿童也已经有了腐败意识的萌芽。例如,报纸上已经出现了小学生为当班长而搞“贿选”,幼儿园小组长收受同学的礼物并给予对方“关照”等报道。如果对此放任自流,那么他们将来一旦接触到实实在在的权力和利益,就很可能会变成一支极具破坏性的力量。在人的思想意识方面,最大的危险莫过于在其尚未形成是非观念的时候,就因盲目仿效别人而轻易越过了行为的底线,并从此安之若素,最终形成逢事必投机取巧的意识和习惯。所以,青少年廉洁教育实际上是在和不良社会风气抢时间,争夺战略主动权。教育周刊:据报道,现在各地校园里,廉洁教育已陆续展开。有的学校采取“警钟常鸣”形式,向学生集中展示腐败事例;更多学校正面引导,开展主题班会、背诵廉洁格言等等。这两种方法都颇受争议,有家长提出:反例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而背格言的方式过于生硬,会引起孩子的厌烦。程文浩:我国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基层的实践来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便日后在全国推广。要鼓励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廉洁教育之路。只要主旨正确,“百花齐放”是一件好事。主题班会、格言警句等,都是有益的探索,不应扣上“形式主义”的帽子一味否定。但是,这些教育都应注意孩子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现实,不能搞成“空对空”,徒增师生负担。但有一个总原则必须坚持:对青少年开展的廉洁教育,应明显区别于针对成人的廉洁教育,不要堆积反例,搞成“反腐败形势报告”。成人绝大多数已经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相对全面地看待问题,对其开展的廉洁教育应着眼于强化是非观念和规则程序意识,采取抑制腐败动机的警示教育方式。相比之下,青少年内心世界比较单纯,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阅历都很有限,所以对其开展的廉洁教育,应当立足于促进其心灵的健康发展。在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要着重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应当怎样做。在方式方法上,也要以正面宣传和教育为主,慎用警示教育,以免使孩子们过早地接触到社会的黑暗面,并由于无法客观地看待这些事物而变得愤世嫉俗,悲观失望。教育周刊:“总原则”明确了,那么“有的放矢”的青少年廉洁教育具体该怎样实施呢?您能否提几点建议?程文浩:我想提四点建议:首先,教育内容要适合不同阶段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思维习惯,内容设计要体现梯次递进,使孩子们渐入佳境,而不能寄希望于一蹴而就。例如,儿童争强好胜,应着重培养其公平竞争意识;在中小学阶段,可以结合班干部选举、“三好学生”评选等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规则透明和民主参与意识;在大学阶段,学生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可以相应地加强有关公民权利、义务、权力问责等方面的教育。而在大学生毕业前夕,应当开展与公共权力有关的法律法规教育和警示教育,以增强教育的实用性。其次,青少年廉洁教育的形式,要尽可能做到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多用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讨论,方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再次,不要把廉洁教育和其他日常教育割裂开来,搞成曲高和寡的“独一套”。应将其与各科教学相结合,在教材编排中渗透廉洁内容,使孩子耳濡目染,树立廉洁意识;还可将其与已经开展的诚信教育等德育手段结合起来,为孩子架设全方位的教育环境。最后,青少年廉洁教育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其活学活用,并把教育内容迅速转化为自己的理念和思维习惯。学生群体虽然接触不到严格意义上的公共权力,但是他们确实能够接触到某些公共资源和利益,如选举班干部、分配奖学金等,这都是学生熟悉公共权力运作过程,培养其民主、程序意识的重要机会。青少年廉洁教育一定要紧扣这些生活实际,避免眼高手低,空谈国家政治。教育周刊:试点工作将于2007年7月结束。试点,就免不了要有总结和检验。有人提出,考核廉洁教育成效时,是不是只能和考核语文、数学教学成效一样,出一份问卷让学生来回答?程文浩: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其效果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充分显现出来。廉洁教育也同样如此。我们应有长远眼光、大局观和足够的耐心,要从夯实我国未来廉政建设的社会基础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要明确:青少年廉洁教育迈出的无论是一小步,还是一大步,都是向正确的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那么,应如何衡量廉洁教育试点的效果?如果廉洁教育确实行之有效,能够改变学生们的思想意识,那么教育的效果必然能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体现出来。例如,他们在生活中是否更讲信用?做事更讲规矩和程序?在涉及到公共利益的问题上,更注重民主和透明?这些变化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廉洁教育的效果。评价试点工作的成果还有一个标准,就是看通过几年的工作,廉洁教育所涉及到的核心问题是否得到了解答。例如,青少年廉洁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各个年龄段的教育内容如何搭配?哪些教育方法和途径被证明行之有效?能否通过试点工作来解答这些关键问题,从而确保今后全国范围的廉洁教育体系更为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公权力运行宽容与公民理性政治参与的实现摘要: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良性互动。在政治文明渐浓的今天,公民权利日益觉醒,公权力运行宽容将成为公民理性政治参与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公权力运行宽容和法律化制度设计为公民理性政治参与的实现提供一个优化模式,使公权力与私权利在宽容理念指导下实现良性互动,从而加速和推动政治文明进步发展,已成为必然。
              关键词:公权力;宽容;政治参与               在政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民主、民本、民生已开始成为新闻媒体概括当今中国时政的主流话题。与之相伴的“公民权利觉醒”、“参与”、“维权”等词句也常常在报纸杂志上悦人眼目。作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公众力量广泛深入地影响并介入当今中国的国际关系和社会政治生活。民主政治以不可阻挡之势步入了百姓生活,“政治参与”不再是理论界的奢侈品、人民代表的独占物,普通民众的话语权业已成为国家政治运行的重要影响力量。面对政治文明时代不断增长的公民政治参与,公权力当以怎样的姿态回应,以确保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理性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公权力运行宽容:民主政治的内在属性               当今世界,建立民主政体的国家很多,但真正运作成功的却十分有限。原因就在于许多国家只是在正式制度上建立了民主政治,却未能实现民主政治运作,主要表现为公权力运行不宽容。“宽容”一词,按照《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的解释,是指“一个人虽然具有必要的权力和知识,但是对自己不赞成的行为也不进行阻止、妨碍或干涉的审慎选择”[1](P820)。宽容实际上是一种放弃,是有权力的人放弃把他认为合适的生活方式(如信仰、行动偏好等)强加给其他人[2]。在政治学或宪法学领域,宽容用来特指政治宽容,即不同政治主体之间的相互容忍,是一种以价值多元化为根据的、以民主协商、平等对话以及和平竞争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政治实践活动。它首先意味着对现实主体和价值多元化的承认,其次意味着对不同主体之间平等地位的尊重;复次,意味着对不同价值标准的客观理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意味着对自己价值标准的信念执著[3]。               公权力运行宽容是民主政治的表现,是宪政体制下公权力配置与行使的开放化和规范化的统一。公权力运行宽容反映了民主政治的内在属性:               首先,在民主政治体制下,公权力的配置体现了宽容精神。民主政治的前提是宪政的建立与发展,同时民主政治也是宪政的核心。宪政建立的过程既是权力斗争的过程,也是权力妥协的过程。宪法本身就是妥协的产物,例如美国宪法的诞生就是各州代表相互宽容与妥协的产物,“参与立宪的利益(或利益集团)是多元的,立宪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协商和妥协的过程,由此产生的宪法必然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4](P7)。在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公权力在国家机构以及公共团体之间的分配,必然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相互宽容与妥协,这在前资本主义的政治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专制社会的政治从来是不宽容的,常常伴随暴力强制和血腥残杀。因此,公权力如何分配,公权力配置是否体现政治宽容就成为区分专制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原则界限。               其次,民主政治的实现要求公权力的行使贯彻宽容精神。民主政治的最高原则是主权在民,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要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获得实现,就必须以宪法的形式对“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予以确认和保障,并通过宪法和法律将人民享有的一部分权利转化为公权力。国家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国家机器的设置和运行,实际上就是公权力产生和行使的过程。近代国家的公权力是人们基于契约将个人权利让渡给国家的结果,“任何国家权力无不以民众的权力(权利)让渡与公众认可作为前提的”[5](P62)。因此,公权力的行使必须体现人民大众的权力意志,最大限度地整合具有差异性的资源,体现出事实上的平等与广泛参与性。在权力运行中,人民大众的权力意志应具有对施行政策的最终否决权。这里所体现的宽容表现在司法上,是对善良违法者持宽容态度;表现在行政执法上,权力行使者应坚持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协调一致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行政执法中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与民众的可接受性,宽容和审慎地对待行政相对人,最大限度地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参与权,增加执法的程序因素,同时在执法方式上也应从原来的刚性执法变为刚柔相济,引入非权力化的柔性执法方式,如采取行政契约、行政指导、协商、说服等非强制手段,以达到政府与民众的和谐。               当然,公权力的宽容并不是无界限的,无界限的宽容必然造成纪律、秩序的破坏,最终挑战公平正义,损害公民的民主权利,破坏民主政治。宽容的界限在于尊重社会主导价值观和不危害国家利益,而宪法正是界定公权力宽容限度的规则体系,宪法既规范公权力的滥用,也规范公权力的过度宽容。               二、公权力运行宽容:推动公民理性政治参与的驱动力               公民理性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过程,它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政府的政策和决策,包括各种利益表达、利益维护等行为。公民的理性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应有之意,而要驱动公民的理性政治参与,公权力运行宽容发挥着重要作用。事实上,公权力如何对待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直接关系到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热情,并影响着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在此,公权力运行宽容将成为推动公民理性政治参与的重要驱动力。               首先,公权力运行宽容有利于保护公民理性政治参与的热情。公民理性政治参与的程度是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水平的标志,公民广泛地参与政治活动,才能推动社会的政治文明。而公民政治参与具有自愿性,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利由公民自行决定放弃还是行使。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取决于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公民政治参与与公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公权力对公民的利益表达行为、维护权利的行为采取宽容的态度,则有利于保护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当各种不同利益群体表达利益的要求及其实现利益需要的渠道被阻隔时,社会成员就会产生挫折感、不满感,甚至不安感和恐惧感,从而形成政治冷漠心态。”[6]               其次,公权力运行宽容有利于提高公民理性政治参与意识。人的任何行动都受思想意识的支配,公民理性政治参与意识决定和影响着参与的方向,决定公民政治参与是否是理性的、有序的。当前公民政治参与中,有许多公民不是出自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权利义务的认识,而是一时冲动、发发牢骚,或仅仅是为了维护私利,参与的主动性、自觉性差;还有相当数量的公民对政治参与态度冷漠,这些都是公民政治参与意识不强的表现。而公民政治理性参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政府与公民互动的结果。因此,政府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公民参与意识的培养,这其中公权力运行的宽容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对公民的权利诉求,公权力只有宽容运行才能更好地培养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最终促进公民理性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               再次,公权力运行宽容有利于营造公民理性政治参与的宽松环境。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需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政治环境作保障,让各社会群体都能通过理性化、制度化的途径,发挥政治参与的表达功能,将他们各自的利益要求输入到我们的各个决策系统,以影响决策的结果。如果对公民的利益表达和维权行为动辄用“破坏稳定”、“非法组织”等名义简单予以压制,则必然造成公众对政治的疏远和恐惧感,造成公民对政治参与的冷漠;而只有尊重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充分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公权力在对待公民的群体行为时严格依法定位,宽容对待私权利,才能营造宽松的氛围,使公众增强对政府的信赖感,从而促进公民的政治参与。               当下,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代表参政,由人民选出代表代替自己对国家时政发表意见、建议;2.信访参政,民众通过国家机关设立信访机构表达意见;3.激进民主,即公民通过游行、示威等群体行为表达意见;4.网络民主,即公民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化通讯设备发表意见。学界将代表参政称为议会制民主、间接民主,将激进民主、网络民主等称为直接民主、参与制民主。代表参政、信访参政作为政府主导的参政模式,目前制度设计较为健全。而必须引起公权力广泛关注且不能回避的则是激进民主、网络民主等直接民主。直接民主是体现公民当家作主地位的重要手段,运用得好可以实现公民民主参政地位,运用得不好,则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可是,公权力在行使时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则并非易事。施之过严既会侵犯公民的权利,也会导致公民的政治冷淡;施之过宽又会因权利行使过程中可控性差而导致社会的秩序混乱、社会动荡。在此,应当通过推进制度创新和观念改变,通过公权力运行宽容来驱动和加快社会治理向多层次、复合化民主政治转型,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理性化、有序化。               三、公权力与私权利良性互动:公民理性政治参与的实现途径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方式影响政府决策的过程,也是公民行使权利的过程,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相互作用构成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容。公民政治参与既具有增强国家政治能力的效果,也具有分散和制衡国家权力的效果,因此,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良性互动则双赢,恶性对立则两伤。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权力运行宽容和公民的理性政治参与过程也是公权力与私权利良性互动的过程。就一般而言,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基本关系是:私权利产生公权力,公权力保障私权利,私权利与公权力相互制约。在这一基本关系中,私权利是本原,公权力则来源于私权利的让渡。人民是一切权力的享有者。但是权利的无限会成为权利行使的桎梏,人民为了更幸福地生活,不至于在无限权力争斗中彼此消灭,便通过制定宪法、法律的方式将本来属于自己的却容易侵害自己的权利行使那部分——权力,授予给国家、政府代替自己行使,于是产生了公权力。人民又以法令的形式将那些容易造成权利侵害、影响幸福生活的行为予以明确禁止,将其称之为“违法”。没有禁止的行为便都是合法的。此外,人民还担心授予出去的权力(公权力)反过来侵害自己,就用法律划定明确的运行界限。然而,扩张性似乎是一切权力的本性,“政治国家从市民社会中产生出来,却又成了凌驾于市民社会之上的统治力量”[7](P28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治三年行动 推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