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这款游戏和当年抗日有什么关联关系借款吗

【图片】关于抗战,你不得不知道的是10个真实历史事实【魔天记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136,444贴子:
关于抗战,你不得不知道的是10个真实历史事实
日,无条件投降。八年艰苦抗战,中国终于取得胜利。然而这一段岁月中的人与事,却在后人的转述中逐步走样。在日本投降69周年之际,观察者网近期推出了一系列文章,共计10篇,目前已经到了第8篇。该系列文章通过详实的史料,告诉我们关于抗战目前网上传播很广、影响很大的十个真实的历史事实。  以下,楼主一一转来。
民国军工“黄金十年”  作者:席亚洲 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  近年来,有这样一种说法在“国粉”圈中广为流行:“民国的‘黄金十年’间,中国工业实力迅速进步,为打下了坚实基础。”还有的说:“抗战中,国军多次研制飞机和多种、火炮,抗战后还研制了喷气式战斗机,还研究过。其军工科技研究方面不比‘1949年后’差……”此外,一篇网络热贴《民国留给‘新中国’真的是一穷二白吗?》(此文的用心从其标题位置可见一斑)也被广为转发。该文称,现行教科书里称“洋钉、洋火、洋灰”之类说法都是“谎言”,民国早已“研制出火柴、铁钉和水泥”,而且还能“制造万吨轮”。作者最后问道:“试问新中国成立60多年了,有多少在世界领先的科技能压倒欧美和日本?上海新楼倒掉的时候,1910年代马牌水泥建造的迄今不倒,这是为什么?”——换句话来说,此文作者认为“水泥、铁钉和火柴、万吨轮”就是“压倒欧美和日本的世界领先的科技”,认为施工质量正常的钢筋水泥建筑应该和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比寿命。  不过光是从这个角度来辩驳的话,实在不必单独成文。我们这个系列文章,不仅仅是要辟谣,更希望能带读者细读历史,不要被片面的“真相”引入歧途。金庸借韦小宝之口说他造谣的秘诀是“九句真话里夹一句假话”,上述谣言制造者更高明一些,他们说的全都是“真话”,只是隐去了那些他们不希望别人了解的东西罢了。国民政府1947年制造的“蜂鸟”乙型直升机,几乎没有实用价值
“黄金十年”忘了钢  首先,我们要来谈谈的“黄金十年”,看看它是否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的“黄金十年”指1927年“”,的名义上“统一全国”开始,到1937年抗战爆发的这十年。根据百度百科“黄金十年”条目引用据称是的说法描述道:“1930年-1936年间……中国工农业产值达到了清朝末期、民国肇建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工业化的起端,并以及引进新组织新技术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经济成果……十年建国时期中国建设,主要以国防工业为核心……1936年3月……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奠定中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1937年,这些工厂的产品产量为电力153.3万度,煤2万吨,净钨砂11926吨,锑14597吨,精铜9吨,铁砂6313吨,电讯机425具……就在中国迈向工业现代化之际的1937年起,日本发动了,并陆续大量增兵入侵中国。据统计,1930年代末期-1940年代中期的中国,因为此战争所造成的损失至少6000亿美元,而后果就是让中国现代化进程至少延宕20年。”  上面这段文字,乍一看简直令人扼腕叹息啊,好像已经站到了现代化的边缘,要不是,要不是……但细一追究,这些说法简直令人笑掉大牙。我们且不说这“让中国现代化进程至少延宕20年”是不是未卜先知——1937年的,差不多就是新中国建国十周年之际,中国倒真是走上了现代化进程,只不过,和毫无关系。也且不说那少得可怜的发电量、煤炭产量、铜产量和电台产量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就说说工业的骨骼,钢铁的产量——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为何在这里没有提到钢铁产量?  我们只好去搜索一下答案,一上来就有一个说法很引人注意。“1913年,中国粗钢产量为4.3万吨,而到了1930年,就只有1.5万吨了,‘黄金十年’还不如晚清!”不过这个说法也是在“选择性陈述事实”,因为在“黄金十年”期间,中国出现了一个钢产量的低谷,原因与倒闭有关,产量从1927年的3万吨降低到了1931年的1.5万吨,此后回升到1934年的5万吨。随后,好像政府突然发威,1935年,中国全国钢铁产量一下子上升到25.7万吨,然后又在两年内翻倍,到1937年达到55.6万吨!  “国粉”们,你们看,我帮你们发现了一个大秘密,的钢铁产量在短短3年里增加了11.5倍!这数据,太惊人了……可为啥这么厉害的数据“学者”们都羞于启齿?原因很简单,增加的粗钢产量来自于鞍山钢铁厂,属于日本控制下的伪满洲国——和蒋记实在是毫无瓜葛,就算脸皮再厚也无法把这归入民国“黄金十年”的成就里。
晋造16式105毫米山炮,这是旧中国制造的比较先进的一种火炮,产量仅30门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导致1935年后国内钢铁产量上升:中原大战后,多地军阀为抗蒋需要,开始大搞兵工生产,其中四川的刘湘整理四川钢铁厂,到1936年将其产量扩大到年产一万吨钢的水平。山西的阎锡山为了扩大军工生产,也搞了不少钢铁生产,具体钢产量不详,但从他能年产数百门山炮来看,产量可能也不小。  换句话说,南京国民政府手头真正掌握的钢铁产量,反而比清末少得多了。就这点而言,那个“反谣言”只是没把话说完整,因为那1.5万吨钢,差不多就是南京国民政府真正掌握的钢产量。  但是国民政府此时也确实有不少军工项目,尤其是引进德国技术制造步枪、机枪、反坦克炮、野战炮等等,从其产量来看,这1.5万吨粗钢肯定不能满足钢铁的需求。那么这钢是哪来的呢?   民国巩县兵工厂历史中一份1935年1月的材料来源列表报告称:“枪管钢17158.1公斤,来自德奥,枪件钢20867.3公斤,来自德奥,熟铁3446.1公斤,来自德英奥,无烟药3922.16公斤,来自德美奥。其他金属,包括铅铜和所有钢料,油料及化学品,大多进口自外国。” ——几大强国伺候您一个厂,真是倍儿有面子。  这就毫不奇怪。抗战爆发后,诸如37毫米战防炮(反坦克炮)等武器生产因为德国进口的炮钢用尽而难以为继。  那为何会有人做出如此匪夷所思的决策呢?原因很简单:经手人可以从中得到百分之二三十的回扣……民国啊……关于你的话题为什么总是绕回到这上面来?
哦,关于“黄金十年”,也不能忘了说一下,有人以为:民国重工业固然不行,那么轻工业发展应该很好……你们错了。  我们看看民国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旗下面粉企业的故事:荣宗敬和他的弟弟荣德生从1902年投资面粉业开始,资本积累非常迅速,1906年又开始插足于纺纱业。一时间被称为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然而,与他们旗下工厂数目和设备增加的同时,工厂的负债也在迅速增加。到1933年,除了3家面粉厂以外,荣氏兄弟旗下其余各厂都有抵押借款,而资本2200万元的9家纱厂所积欠中国银行和上海银行的债务,在1934年就达到2100多万元,其中二、五两厂,在1936年不得不交给债权团接管。  如果有人不理解上述这件事,可以翻上去看看那段“黄金十年”的功绩,其中有一句话“并以官僚资本及引进新组织新技术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经济成果”,相信现在大家可以明白这其中的含义了吧?  据民国自己的《上海市年鉴》统计资料,从1928年起,历年注册工厂,无论是厂数(除少数一两年外)或资本额,都在逐年下降,资本额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这就是说,一方面新设工厂的数目减少了,另一方面,数目日趋减少的新设工厂的规模,也更加小了。  上海市这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源都面临这种情况,“黄金十年”里民国的“建设成就”让人还能说什么好呢?  那么,“黄金十年”到底是怎么取得“7.7%的工农业产值增长”的呢?  以下同样出自前面吹嘘“黄金十年”文章里的话可以解答这个问题,其一:“1928年到1934年,先后和外国政府多次谈判,通过四次关税改革,使海关关税大为提高,显著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大改善了十年建国初期财政紧绌的劣势。”其二:“国府随即于日实施法币制度,将银本改变为外汇本位,以纸代银。”这关税、法币这两大财源,是国民政府“黄金”进项的真正所在。而这其中,“关税”是帝国主义国家赐予忠实买办的,“法币”则是仗着枪杆子强行推广的。我都不想在这里评论什么了,读者们自己想吧。  至于“黄金十年”和解放后十年的比较嘛……有点不公平,我们就列举中国1949年到1952年的部分工业产品数据吧:发电量,43.1亿度到73亿度;粗钢,15.8万吨到135万吨;煤炭,24.6万吨到193万吨;水泥,66万吨到286万吨……  如果说民国那主要工业品产量停滞、乃至到退的十年可以用“黄金”形容,那1949年到1952年之间的这种增长,我实在不知道用什么来比喻了——顺便说一下,今天中国在上述这些领域的产量全是世界第一。太原兵工厂内生产的山炮,随着太原陷落,这一兵工基地也荡然无存
天王盖地虎 小鸡炖蘑菇
贴吧水经验
真的很辛苦
当初要不是小日本野心太大,中国根本赢不了
民国军工的“黑科技”  说过“黄金十年”,我们正经说一下抗战,说一下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的兵工科技到底有多厉害,以及抗战期间军工生产的一些事情。  抗战期间,中国的军工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十分低下。更令人奇怪的是国民政府对于作为军工生产的基础设施的态度:1943年,重庆18家铁厂中14家倒闭,4家钢厂中也倒闭了一家。日《中央日报》称,机器厂维持经常开工者,不及十分之一,停用的工机具约占总数的40%……这种景象与中国当时缺枪少炮的环境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有人说,之所以不能利用国内的工业开工生产枪炮,是因为国军重视枪炮质量,因为当时国内无法冶炼出合适的枪炮钢材,也只有少数兵工厂拥有制造优质枪炮所需的设备。这种说法实在不值一驳,当时设备远比重庆这些工厂简陋的中共黄崖洞兵工厂还自行研制了“无名式步枪”、“八一式步枪”(与现在的81式不是一回事),甚至用铁轨钢制造了大批掷弹筒甚至仿92式步兵炮。就算这些武器性能难堪大用,那也总比赤手空拳强得多。  更何况,军阀阎锡山曾在山西建设起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可观的火炮工厂,每年可生产200多门山炮。尽管由于设计、材料等原因,大部分火炮只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水平,且“经常打几百甚至几十炮就出问题”。但忻口战役中,在当时中国属于“超豪华”水平的晋绥军炮兵也算是打出了“百炮齐发,弹如雨落”的效果。据称此役中晋绥军“炮兵有八个团参加,发射炮弹四万余发”。可惜的是,随着太原陷落,失去后勤基地的晋绥军炮兵也就成了废物。  相比之下,南京政府控制下的巩县兵工厂从技术水平上看要比“阎老西”高级多了,采用的是全套的进口设备和原材料,除了生产枪械和火炮,甚至还有一个年产120吨毒气的化学战剂工厂(能生产催泪、呕吐、喷嚏等非致命毒剂,以及光气等致命性毒剂)。不过由于它的附属防毒面具厂产能不足,中国军队无法有效使用化学毒气(风向一变就变成熏自己了)。   1937年抗战一开始,巩县兵工厂就受命搬迁,结果在混乱中丢失不少设备,其生产步枪的分厂被炸毁,失去生产能力。逃到湘西的一个分厂只能保持每年几百挺机枪的生产能力。抗战胜利后也没有多大改善,最后该厂位于武昌的分厂由解放军接管,另一个工厂逃亡台湾,并入“联勤44厂”。从此这座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从袁世凯手上创办起来的兵工厂就这么消失了。  国民政府的另一个主要兵工厂,金陵兵工厂在1937年后也展开西撤,仅16天就将大部分设备和材料搬迁完毕,不久后开始复工。此后的八年抗战中,这个搬迁到重庆的兵工厂成为了当时“国军”主要的国产武器来源。
汉阳铁厂,旧中国最重要的钢铁厂就在民国时期倒闭关厂  21兵工厂到1943年时每月可生产7000把“中正式”步枪,此外还有大量其他武器。不过该厂生产的24式重机枪和捷克式轻机枪直到1943、44年才实现“零件可互换”……这在当时的军工大国眼中或许不可思议,但在中国却是无奈的现实。  与巩县兵工厂相比,该厂幸运之处在于有一位叫李承干的兵工奇才担任厂长。他除了亲自参加武器研制,最重要的是经营有方,勤奋实干,硬是在当时困难的环境下坚持了下来,还为厂子赚到了“黑暗社会中一个光明之点”的美誉。  不过这位奇才,先是拒绝加入国民党,又在1947年拒绝为内战生产武器,辞职赴美“考察”。此时他已是“国军”中将,却只带走了几个装衣服和书籍的旧肥皂箱。1948年,受化学家候德榜之邀才回国,担任南京永利化工铵厂厂长。南京解放前夕,他积极组织职工展开护厂斗争,拒绝将工厂迁往台湾……听到这,读者您大概已经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承干成为我国首任国家计量局局长。那位力邀他回国的候德榜——前面提到的一则谣言中将他形容为“民国大师”,他在抗战期间的经历也很值得一说。侯先生当时因重庆条件困难,创新开发新型制碱法,并将其推进到“半工业化”生产阶段,却因国民政府不予支持未能投入生产——三酸两碱是制造重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尤其是制造炸药——但国民政府对候德榜先生的这些努力,似乎没什么感觉。对国府心灰意冷的候先生1947年内战爆发后远走印度。1949年,他听说了新中国建设现代化工业的热情,拒绝了印度塔塔公司十万美元年薪之邀,毅然回国,为新中国的化学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的一位伟大的化学家,把他和那些做着“鸳鸯蝴蝶梦”的“大师”混为一谈,真的好吗?  民国到底有多重视本国军事工业,从抗战最要紧关头对军工人才的态度就可见一斑。
 民国政府研制的“研驱一号”战斗机模型,该机由美国人主持研制,使用美制发动机,仅制造2架原型机便无下文  民国在抗战期间,也取得了一些“军工科技成就”,比如“研驱-0”“研驱-1”型战斗机、共轴旋翼轻型直升机;抗战后,委托英国设计了XP-1001喷气式战斗机;在“黄金十年”之前,还造过“万吨轮”。  这些“成就”若是细究,几乎每一个都可以看到技术人员的一腔热血和民国官僚们的白眼。这些设计中,大部分由于技术缺陷只能算是试作品,要么是利用剩余产品“攒货”,在国民政府不予重视的前提下,无一例外只能成为绝唱。至于“万吨轮”,连船体钢板都要从美国购买,只是在江南厂进行了组装而已——要不你以为这船为啥只此四艘再无下文?  文及于此,笔者想以这些工人后来的一个故事结束:1950年底,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缴获美军90毫米火箭和57毫米无后坐力炮。半年后,国产同类武器仿制成功,1951年下半年,朝鲜前线部队得到4800具国产51式火箭筒及20万发火箭弹,数千门57毫米无后坐力炮和21万发炮弹。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中,志愿军依靠新获得的反坦克装备,共击毁击伤敌坦克100多辆。
多少年后,皓月和卢掌座恭喜柳鸣进阶天象,柳鸣却淡淡的一笑:“二位师侄,不必矫情,毕竟我是三灵脉,恐怕只能止步于此了,再无进阶的可能啊”。又过了千年,皓月和卢掌座即将坐化,听闻柳鸣师祖进阶通玄,二人同时感叹“我等2人进阶天象,已属不易,没想到柳师祖三灵脉进阶到通玄。。。哎,不过三灵脉,恐怕也只能止步于此了。。。。”二人相视而笑随后坐化。
只要你真的爱他,不管他送的iphone6多丑,他送的法拉利颜色多难看,他送的房子位置多喧闹,你都会一声不吭地收下,不会介意。喜欢一个人会喜欢他的一切,喜欢他开跑车的专注,喜欢他给你带钻石项链时的绅士,就连给你打钱时多打了几个0的粗心都觉得无比可爱,人生就是要这样平淡的爱情。。。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 炮爷来了………
什么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普通版“老公。我和你妈掉水里你救谁? ”升级版“我生孩子难产医生问你保大还 是保小,保大我以后都不能生了!你怎 么做?”终极版“我生孩子难产医生问你 保大还是保小这时候你妈跳进河里逼你 保小你怎么做?”
可是没人听
二、空战神话——“飞虎队”  作者:施洋 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说起抗日战争中的空战,“飞虎队”的鼎鼎大名几乎无人不晓。随着近年来国内不断挖掘抗战历史,美国将领陈纳德和飞虎队的故事也不断为人传颂,成为美国帮助中国抗日的中美合作典范,“飞虎队”甚至成了美国空中力量在中国上空的代名词。  在历史上,被称之为“飞虎队”的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从1941年8月正式组建,到1942年7月宣布解散,总共持续了不到一年时间,虽然参战规模、战斗时间和伤亡代价皆不如此前血战日寇的中国空军与苏联援华航空队,却成为了媒体界的宠儿,对于战争中的人来说,也许这算个不大不小的意外。  笔者无意否认飞虎队来华的必要性与战斗的正义性,也对这些美国人跨越半个地球来到中国支援抗战的勇气表示敬佩。只不过在传奇故事背后,真实的飞虎队并不像看起来那么高大。
高薪的雇佣兵  1941年,陈纳德接受国民党政府的委托,前往美国招募飞行员,在通过游说活动获取罗斯福政府的支持后,他获准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地勤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在1941年8月飞虎队成立前夕,他已经招募到至少110名飞行员、150名机械师和其他一些后勤人员。
克莱尔·李·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  如果从投入看,飞虎队绝对是一支纯正的雇佣兵部队:根据民国政府与美国飞行员签订的合同,每一位飞行员都能获得不菲的报酬。飞行员月薪600美元,小队长月薪650美元,中队长月薪700美元。另外击落每架日机有500美元奖金。与此相比较,1年后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员月薪最多也只有347美元。  如果把这一薪水用1937年前尚未贬值的法币折算,每个普通飞行员的收入大约是法币2000元。作为对照,1933年国军空军军衔最高的空军上校飞行员一月薪俸为600银元(合后来的法币600元),一位空军准尉飞行员的月薪更是只有100银元。考虑到法币大幅度贬值后几乎所有人的实际收入均不同程度减少,中美飞行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这些飞虎队队员在中国的生活水平之高,是当时的普通中国人无法想象的。根据陈纳德提出的要求,国民政府“应给每个飞行员提供单人房……给全体人员提供分隔、独立的浴室及厕所……给每五十个人提供游戏娱乐房。这些房间应该有打牌桌、游戏桌或乒乓球桌。”国民党实际提供给这些人的则是星级酒店的服务。  据飞虎队通讯员R.M.史密斯在《飞虎队日记:与陈纳德在一起》中记载的,当他抵达昆明时,“房子又新又干净。餐桌上有白布……以及很不错的美式火腿、鸡蛋、咖啡。招待所里买得到骆驼牌香烟。浴室有淋浴和热水……二楼还有真正的酒吧……这里的生活太不费力……我把脏衣服扔在地上,服务员把它拿走,洗干净后再拿来,放在适当的衣柜里。我吃午饭或早饭时,两、三个中国佣人在给我洗车。”  国民政府根据美国规定为这些雇佣兵提供高标准的伙食:每人每日提供肉类(牛、猪或鸡)550克、鸡蛋4个、蔬菜620克、土豆310克、干菜60克、面粉380克、猪油60克、糖180克、盐15克、水果340克、花生30克、茶叶12克以及其他香料。为了制作地道的西餐,国民政府还在内地的兵营为美军增设西菜灶、面包灶等设备。
对于这种刚发的帖子,我总是毫不犹豫的回了;如果火了就是个前排,可以混个脸熟;说不定谁好心就给粉了……稳赚不赔;如果沉了就感觉是我弄沉的,很有成就感,还能捞经验。
美国“飞虎队”员合影  这一标准在美军来华参战后依然延续,并成为各地的沉重负担:仅昆明一地的美军每天就要消费黄牛约100头。昆明一度将当地的黄牛全部宰杀以供应美军肉食,后来不得已改用水牛肉继续供给。直到后来连水牛也供应不上时,国军还设法为美军提供了不少牦牛肉。  巨额投入下的飞虎队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根据当时日本陆军航空队在缅甸战场上的部署以及日方的战损资料来观察,飞虎队所取得的战果不会超过115架日本战机,其中还包括英国人的战果,而自身则损失了80架战斗机。交换比上虽然略高于日军,但总体并不乐观。当然在国军宣传中,这一战果被注水到击落268至299架敌机,并按这一记录发放了奖金。  相比之下,苏联志愿航空队于1937年11月开始来华参战,直至1941年6月离开,共计摧毁敌机195架。这期间,苏联向中国提供2.5亿美元低息贷款,并先后向中国出售1285架飞机及其他作战物资。尽管援华有着苏联自身的利益考量,但它对中国抗战所起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  日,陈纳德根据美国陆军部和蒋介石的命令,解散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组建隶属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的第23大队。至于那些与中国“感情深厚”的飞行员,除少数继续留在中国外,大部分选择回到美国。  飞虎队在中国的不到一年时间,正是中国空军消耗殆尽、苏联援华基本取消的时候。面对几乎向日本侵略者洞开的天空,飞虎队虽无力为中国撑起可靠的防空伞,却以一己之力,在天空中证明了反侵略力量的存在。然而追根溯源,中国空军消耗殆尽的重要责任,却一样要算在缔造飞虎队的“空军之母”宋美龄身上。
聪明反被聪明误  由于财政困窘加上工业基础薄弱,民国时期的中国虽有若干零散的飞机生产作坊,却从来没有批量生产飞机的能力。民国大多数所谓“生产”、“制造”飞机的工厂,都只是将装在板条箱里的飞机散件组装起来而已。对于抗战前的中国而言,自行生产航空发动机、航空机枪、航空铝材甚至副油箱都被看做是“天方夜谭”。  国家既然无力自产战机,对于空军而言,在一场总体战中尽可能长久坚持作战的唯一方法,就是在战争爆发前囤积足够多的战机和飞行员。当时的中国,缺的恰恰就是足够数量的战斗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空军全军在抗战初期编为9个大队、7个独立暂编中队和一个暂编教导大队,共有各型军用飞机346架,其中纳入正式编制的296架。这些飞机是国民政府甚至北洋军阀在过去的十余年内零敲碎打采购而来,型号繁杂而质量参差不齐。空军9个大队装备了16种各型飞机,甚至会有一个中队装备两种战机。  同时期的日本已经装备2100架各型飞机,基本为日本国产,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相比之下,国军抓紧外购战机积蓄实力就成了增强空军实力的唯一解决方案。  可是在国民党军事会议上,蒋介石问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空军可以参战的飞机有多少,周至柔取出预先绘制的空军实力位置图表送到蒋面前。蒋一看,勃然变色,把图表往桌上一掷,一语不发。周至柔战战兢兢,白崇禧、冯玉祥相继离座,拿起图表略看一看,各冷笑一声,不发一语。蒋厉声问周至柔:“怎么只有这几架飞机?你把空军经费搞到哪里去了?”  问题的原因不是别人,正是国民党“空军之母”宋美龄。
三、共产党只牺牲1位将军?  作者:窦农 东临碣石西耕黄土观天下  原标题:抗战十大谣言之共产党只牺牲1位将军兼谈中共军队战果  虽然抗战的历史逐渐远去,但是关于“新发现”的抗战老兵的报道越来越多,除了基本都是国军(本文中国军指的是国民党军队,并非国民革命军的简称,八路军、新四军都是国民革命军序列——观察者网注),还有一个特点:其中一些人参加抗战的年龄越来越年轻,事迹越来越离奇。他们当中有1936年出生、1937年就参加南京保卫战的(如2013年77岁高龄革命抗战老兵范振老先生),有自称上过黄埔军校却没有旁证的,还有声称刺杀过武汉市长而该市长却活到1950年代的……  笔者还发现,和此类新闻逐渐增多的一个巧合是,近年来,各地逐渐把符合条件的国军抗战老兵纳入社保范围内。  二者之间有没有联系笔者不敢妄自揣度,不过对于一篇网文倒是有些话要说。《六十/七十多年过去了,谁还记得这些历史》或称《课本骗了我们六十年/七十年》流毒网络已久,文章用煽情的笔调赞扬国民的抗战功绩,用不严谨的数字和不存在的战绩来粉饰国军,比如“要知道,伟大的中国卫国战争是世界四大反法西斯战争之一!它不是用游击战、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就能打赢的。它是用重兵集团与敌人浴血奋战才打赢的!战争期间,国军陆军有3211418名官兵壮烈牺牲,其中包括8名上将,41名中将,71名少将。国军空军有6164名飞行员血洒长空,2468架战机被击落。国军海军全军覆没,所有舰艇全部打光。”  乍一看,很震惊,甚至会热血沸腾乃至肃然起敬。可是,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比较战果是要比较歼敌和俘敌人数的,第一次知道原来比战果还有比惨的。  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民族保卫战,国共两党联手御侮,许多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付出了重大的民族牺牲,国共两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竟然有人拿“国民党军死亡人数比共军多”来作为夸耀国民党的资本,这就有些幼稚乃至不尊重国军将士了。死了那么多人,却没有守住国土,没有保护国民,能以死得多证明成绩大吗?为民族独立的每一个牺牲固然都值得尊敬,但是因为国民党及其军队无能而导致死伤甚众,这种无谓的牺牲,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难辞其咎。
中共牺牲的高级指挥员略考  一段时间以来,有一种说法叫做“抗日时期国民党100多位高级将领牺牲,共产党仅仅牺牲了左权(八路军副参谋长)1位高级将领”,就比如前文提到的那种。  我本人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编出这句话的人大概只知道左权这1名牺牲的共产党高级指挥员。
百度小说人气榜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