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瓶双人游戏八十年代游戏规则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4次下载&&|&&总80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30积分
相关分类推荐
0人评价10页
0人评价10页
0人评价10页
0人评价10页
0人评价10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价格:30积分VIP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节假日游戏目录33.doc 1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节假日游戏目录
师生同乐运动会
六一游园会
周末晚会游戏
五十大庆喜洋洋
瓜果晚会上的游戏
智能瓜果运动会
国庆游戏会
跨进新世纪
喜气洋洋闹国庆
龙腾虎跃跨世纪
奔向新世纪
各族儿童庆六一
奔向新世纪
振华是我们火箭小队的队长,他大大的脑袋大大的眼,可聪明了!
有一次,我们谈起国庆大游行的事,少先队方阵中的巨型彩车《奔向2000年》太美了,那一对男女队员乘着火箭串过1999,飞向新世纪,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全国少年儿童的心愿。事后他就想,能不能创编一则这样的游戏,让雏鹰小队在假日玩呢?他苦苦地思索了很久,后来,他用4根竹竿、3个呼拉圈,做成1999四个竖标,按由近及远,由大到小地插在地上,并在前面3米处画好一条投掷线。另外,他把家里装席子用的长塑料袋,里面放上几只乒乓球,吹足气,扎紧,“火箭”也就做成了。他告诉我们:这个游戏的玩法是,游戏者用双手托住火箭的底部,助跑,并且同时让火箭的头部稍前倾,至投掷线时,猛一用力将其抛出,要求先从1字上面飞过,接着再一一穿过三个9字上面的圈儿,谁用最少的次数完成跨越的任务就算胜利。
大家玩过之后,都觉得,振华创编的新游戏真好玩,它既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发展力量、奔跑和投准的能力,还能激发队员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当好跨世纪接班人的志向。
各族儿童庆六一
  1、汉族──《扶贫赛》
  每条跑道上间隔布置四个放倒的啤酒瓶,瓶上贴白纸写“希、望、小、学”,发给四位参赛者各一根跳绳,发令后从起点跑出,依次用绳的中部绕瓶颈把瓶竖扶起来并先到达终点者获奖。
  2、维吾尔族──《请你跟我跳新疆舞》  两人一组,相对而站,用鼻子共同顶住一个长圆形的气球,不得用手扶球、掉球或将球挤爆。游戏开始随着《我们新疆好地方》优美乐曲,欢快地模仿小主人跳舞,跳得好的一组得奖。
  3、蒙古族──《套马》
  地上画二个同心圆(直径分别为5、11米)小主人手执套马竿(竹竿长3米,顶端用若干细绳系住一只呼拉圈)站在小圈里,每次邀请10人进入两圈之间当马儿,游戏开始,在《草原赞歌》乐曲的伴奏下,只能在两圈内逃跑躲闪,小主人用套马竿去套马儿,被套中者退出,最后剩下的几个幸运者得奖。
  4、塔吉克族──《小鹰学飞》
  每组五人,最小最轻者当小鹰,甲、乙、丙、丁分别站在起点、5、10、15米处的圆圈内。发令后,甲用双肩驮起小鹰(小鹰双脚夹贴甲后背,双手时而抱住甲头时而侧举学飞翔)从起点跑出,然后把小鹰传给乙、乙传丙、丙传丁,丁驮小鹰到20米终点,先完成的组获奖。
  5、朝鲜族──《顶瓮竞走》
  参赛者头顶垫圈,圈上再放一只盛三分之一水的塑料瓮,发令后不准用手扶,快速前进,先到终点不掉者得奖。
  6、高山族──《背篓球赛》
  四名小主人背篓站一排,参赛者每次10人站其后面5米横线上人手4只弹力球,发令后前逃后追,在到达终点前投球进背篓多者得奖。
  7、回族──小葵花
  游戏者围成一个单行圆形队,面朝圆心站好,选一个领头人站立圈中。游戏开始,大家原地拍手唱儿歌:“春天到,百花香,小朋友,像葵花,心儿向着共产党。”领头人则拍手走,当唱到“像葵花”时面对某一个同伴停下,唱最后一句时两人同时左脚朝前迈一步,右脚提踵,双臂斜上举,之后都变成领头人。第二遍儿歌后领头人2变4,之后4变8,再8变16,直到大部分小朋友入圈变成领头人时,原领头人就发令。如:“3个!”则每3个小朋友结合成一个小组,其中2人手拉手蹲下当花盆,另一个人站在里面举臂做花儿,剩下配不成小组的人或者动作最慢者要表演一个小节目。
  8、满族──三人狩猎
  每队3人,各自都背上一个筐子,预备时排成横队相对而站,相距10米,把裁判员发给的一只小沙包在背后任意传递给谁。发令后,双方冲上前,运用声东击西、夹击、快速传递等战术,先把小沙包投进对方队的任何一只背筐中即可得一分。接着各自返回原处,发令的后再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积分多的队为胜。在进行中,如果小沙包未进筐而落地,可以争抢再投,次数不限。
  9、畲族──采茶扑蝶
  游戏参加人数8至12人为宜,每人发一叠长条型的彩色卡片,颜色有红、黄、蓝、白、黑、橙、绿、青、灰九种,大家围成一个圆圈、面向圆心,将彩色卡片象折扇那样打开,熟记各种颜色的位置。主持人居中,手持一只竹条棍的大蝴蝶模型,发令说:“开始!”并播放民间音乐《采茶扑蝶》。主持人抖动蝴蝶按逆时针方向飞,大家亦按逆时针方向边转圈边跳持扇追蝶的舞蹈动作,如果主持人转向顺时针方向飞,大家反方向追。过上一会儿,主持人停播音乐并发出一种口令,比如:“白蝴蝶!”大家立即从“折扇”中抽出白卡片高举过头,表示扑到,谁要是在慌乱中拿错卡片或动作最迟缓为失误者,退下场。接着继续进行,方法同前,若干次后,剩下的人为优胜。
  10、藏族─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当前位置: >>
2015年6月-9月中青时评精选
用市场眼光打量硕士卖凉皮
世界 500 强的外企部门主管,年薪 20 余万元,出差只坐飞机,酒店只住五星级。但为了 创业,今年 5 月,27 岁的庄栋决定辞职,离开上海。揣着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他重 新站在母校对面那条名叫“金水路”的巷口,开始了新生活――卖凉皮。(9 月 24 日 《华商 报》) 名校情结、学历崇拜心态下,当西安交大硕士庄栋卖凉皮的新闻发酵,自然会引发强烈的 争议之声。尤其是,年薪 20 余万元的白领,与摆地摊的小贩相比,出现明显的落差和悬殊并 不奇怪。在人们的意识中,卖凉皮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普通人即可胜任,名校的硕士从 事该职业,岂不是大材小用? 近年来,类似名校毕业生创业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北大毕业生在街头卖猪肉,北大的 硕士生干装修工等等,都令人感到惊诧和怪异。毕竟,在很多人看来,名校的背景、高学历的 优势,带给这些毕业生的是美好的前途、光鲜的未来。那么,选择卖猪肉、干装修、卖凉皮, 无疑与高材生的身份是不匹配的,更有人质疑该现象就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其实不然,普通人可以卖凉皮,为何西安交大的硕士就不能干呢?假如,用市场眼光去打 量,不管是卖猪肉、干装修、卖凉皮,都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在市场规则面前,个人从事 何种工作,需要考量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双方缺一不可。从这个方面而言,西安交大 的硕士喜欢卖凉皮,其实就是劳动力市场规则的正常表现。作为卖凉皮生意,不管是博士还是 硕士,其不过是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从而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事实上,在市场规律面前,凉皮生意能否与西安交大的硕士“来电”,不止依赖于“单方 意思表示”。从这个方面而言,这就需要在二者之间找到契合点,一个小生意、小买卖,也需 要更多优秀人才、有志之士的加入,能够带动该行业呈现出新的面貌。比如,报道中的庄栋目 的就是,依托于“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做大做强凉皮生意。在市场经济中,如何创业、怎 么创业,确实需要魄力和能力,而硕士庄栋的选择,无疑体现出了成熟的就业择业观。 众所周知,就业也会遵循市场规律,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值得过度解读。对于公众而 言, 不必对干纠结于西安交大硕士卖凉皮, 而应该理智客观的予以审视, 秉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卖凉皮就是一项职业, 与白领并无区别, 不管其学历门槛高低, 其都是市场规律下的必然产物。 而对于西安交大的硕士而言,也不过是就业群体中的一员,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做卖凉皮的 小买卖也不过是人生职业规划的最优选择。(刘建国)1 “微信乞丐”自我炒作催生另类道德绑架
浙江金华市姑娘“小猫”,最近爱上了一个在朋友圈里挺火的小游戏:你给我发个微信红 包,我会把红包截图发到朋友圈,并说明你是谁,我们什么关系,我对你什么看法或感觉。这 个让“小猫”开心的小游戏,却在朋友圈里引来非议,已经有网友给像“小猫”这样的人冠了 个称号,叫“微信乞丐”。(9 月 22 日《钱江晚报》) 在理想的图景里, 微信朋友圈是一个小型的熟人社会,是一个区别与家庭生活和工作场所 的“第三空间”,是一个发展非功利性社会关系的场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微信朋友圈却 频频上演“变形记”。不论是代购广告,还是拉票,抑或“微信乞丐”,微信朋友圈犹如一个 网络公地,不可避免会遭遇过度开发和利用,甚至竭泽而渔。 不同的人们对同一件事情具有不同的接受能力, 在需求上也会存在着差异性。 有的人将 “要 红包” 看成一个好玩的游戏, 有的人却将其视为一种有失体面和尊严的行为; 有的人乐此不疲, 有的人却深恶痛绝。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微信乞丐”引发争论的背 后,说到底就是不同社会心态的交锋。 和真实乞丐面向陌生人漫天撒网不同,“微信乞丐”主要针对熟人网络;真实乞丐将其作 为一种谋生甚至致富的手段, “微信乞丐”却将其视为庸常生活的一种调剂和加强社会互动的 一种办法。只不过,一旦游戏超越了边界,一旦情感互动走调、变味,微信就会沦为一个社会 表现和社会竞争的舞台,成为某些人追名逐利的工具。 不论是坑骗型,还是攀感情型,抑或节日型, “微信乞丐”为了达到目标,可谓花样迭出。 “微信乞丐”之所以招人反感,就是因为它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道德绑架”。给不给红包、 给多少红包成为衡量两人之间亲疏远近的一种标尺, 让对方进退两难。 这种将情感关系工具化、 利益化的做法,是对以社会信任为核心的微信朋友圈的极大损伤。 微信朋友圈的吸引力, 在于其建构了一个虚拟世界的精神家园,给人们疲惫的身体和压抑 的情感一个安放的平台。“微信乞丐”不仅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让他人利益受损,还将 微信朋友圈视为一个炫耀的工具,将“要红包”的成果刷屏――这不仅干扰了他人的微信朋友 圈,也会引发他人的不满甚至厌恶。 著名社会学家夏学銮指出,“炒作”源于寂寞,当人的三种需要――包容、情感、控制得 不到满足就寂寞,寂寞的人最容易炒作。炒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社会的注意,即使引起社会 否定性的注意也在所不辞。这一切,被“微信乞丐”发挥得淋漓尽致。为了吸引眼球,为了赢 得社会认同,“微信乞丐”剑走偏锋,确实需要反思和自律。(杨朝清)2 “恋爱课”是高校实践教育的大胆探索
2015 新学年首周,天津大学学生们拿到手的选课手册中赫然列着一门《恋爱学理论与实 践》课程。开课单位是校团委,两个学分,将于寒假过后的下学期开课,累计 32 个学时。(9 月 20 日 中青在线) 大学是学生向往的“自由之地”,也是学生完善健全人格的重要学府。大学的教育不再仅 仅是基础知识的传授,也有专业技能的获取,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在这个阶段,大学相当于 半个社会,婚恋已然成了大学生生活无法回避的重要内容。为此,天津大学在课外实践教育课 程化的改革中探索开设“恋爱课”,就是一次大胆的探索,需要鼓励。 如今的社会,自由恋爱是主流,在大学谈恋爱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已然成为“必修课”。但 十分想谈恋爱和正在谈恋爱都无能说明大学生已经拥有了正确的恋爱观。在大学生校园里,因 为谈恋爱而耽误学业的不在少数,因为追求不成功或者被迫分手选择自暴自弃,甚至自残、自 杀,危害他人的行为也时有发生,这些不理智的行为都是源于错误的恋爱观。 而在社会上, 扭曲的恋爱观或者不正确的恋爱方式给青年人带来的困扰也是真实存在。有 些青年人想谈恋爱, 却总是失败, 找不到原因所在, 有些青年人错过了大学生校园的恋爱生活, 进入社会又继续遭受婚恋的失败,内心饱受痛苦,还有剩男剩女的大量出现,以及依附着过多 物质条件的婚恋现象,都需要正确的婚恋观来予以纠正和引导。 天津大学结合学生的情感实际,以谈恋爱作为着重点,开设“恋爱课”,一方面探索了实 践教育课程化的改革方式,另一方面,能在恋爱上给及学生更多正确科学的引导,这样的方式 积极效应比较突出。“恋爱课”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了以学生共同参与的讨论形式,在教学设 置上, 安排了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 在激励方式上,更是鼓励“学以致用”,这些设置都为“恋 爱课”实现预期目标奠定了基础。 但是,恋爱之事,多是内心情感的交流,成功与否、幸福多少与恋爱技巧没有直接的、正 比的关系,而且恋爱没有适用所有人的统一章法,走不得捷径。所以“恋爱课”的教学过程中, 必须要端正学生对课程的不正确期待, 以及对所谓恋爱技巧的过分运用,以免造成适得其反的 结果。 “恋爱课”的设立,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要,符合学生人格、价值观形成规律,是大学生 在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改革中的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值得点赞。当然,创新、探索初期必然 存在不足, 只要坚定创新的决心, 多些创新的细心, 平稳探索的脚步, 期待的成效必然会出现, 而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关注者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包容。只有这 样,高校创新的动力才会更足,效果也会更好。(李娅)3 “扶不扶”不能依赖好心人举证
9 月 16 日,来宾市街头,25 岁女孩盘晓莹看到一名老人突然倒下受伤,就送其到医院救 治,结果被老人和家属坚持说是她绊倒了老人。后来,盘的同事找到监控视频,还原了事发现 场。警方观看视频后,确认老人摔倒与盘晓莹无关(据 9 月 20 日《南国早报》)。 显然这又是一起“扶不扶”的矛盾纠纷,尽管扶人者的善行最终被视频监控证实,洗清了 被肇事的嫌疑,然纵观事情的整个过程,我们不仅能看到扶人者被讹后的心寒和无助,不得不 靠微信和同事朋友的多方寻找视频监控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更能看到“讹人者”即便被警方和 视频证实是自己摔倒的事实面前,依然表现出的冷漠甚至不依不饶,既没有受到任何处罚,更 没有付出任何“讹人”成本。扶人者反倒成为整个事件过程的弱势一方,如果不能证明自己的 被讹,很可能就要为自己的善行付出惨重的“赔偿”代价。 严格意义上说, “谁主张谁举证”不仅是民事纠纷处理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民法中 的明确规定,但事实上,几乎所有“扶不扶”所引发的矛盾纠纷,被扶者只要一口咬定扶人者 就是“肇事者”,所有的举证责任也都就推给了扶人者一方,即便警方出面甚至诉讼到法院, 往往也是要求扶人者举证证明自己不是肇事者。实际上这不仅有悖“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原 则,更是对扶人者善行的一种伤害。就以报道中的老人为例,按说,既然老人一口咬定是盘晓 莹绊倒自己导致受伤, 包括老人家属在内就应当举出盘晓莹绊倒老人的证据,而不是以盘晓莹 扶起自己,甚至为自己垫付药费就想当然的认为是对方肇事,这一“有罪推定”不但是对道德 善行的曲解和玷污,在法律上更是站不住脚,但就是这么建立在极度自私基础上的荒诞逻辑。 却让包括警方甚至某些司法人员也给予认同, 迫使扶人者一方不得不多方求助来证明自己的清 白,其本身就是对很多好心人实施善行的极不信任,也伤害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情感。 见老人摔倒热心相助,是我们社会的主流道德观,我们不怀疑社会上确有很多好心人,在 遇到老人摔倒时会及时上前扶起,更不否认有好心群众,在扶起摔伤老人的同时,还会热心将 其送医并为其垫付药费,更愿意看到社会上有更多这样的道德正能量。同样,我们也不排除个 别老人有“碰瓷”行为,甚至自己不慎摔倒反讹诈扶起自己的好心人。但我们也应当意识到, 在“扶与不扶”成为热议话题并带来诸多“负能量”的现实面前,我们不能再让真正的好心人 因善行而受伤,有必要针对这一行为,进一步明确“谁主张谁举证”,既然被扶者指认扶人者 就是肇事者, 就应当举出相应的证据加以佐证,而不能光凭一句话就让扶人者四下求助来寻找 自己“不肇事”的证据,如此下去,只有逼迫人们面对摔倒的老人,躲得越远越好。 传统美德需要弘扬,扶老人善行更需要积极倡导,越来越多“扶起老人反被讹”事件的发 生,已经严重灼伤了我们的社会道德,如果“谁主张谁举证”再不针对被扶起的老人一方,任 凭老人被扶起的一句话, 就将众多好心人的善举贴上肇事标签,逼迫好心人来举证证明自己的 清白,这既是对道德善行的不尊重,有悖最基本举证原则,已经倾斜的人性道德也就更难“扶 正”了。(朱永华)4 真诚歉意是强拆后心灵“创可贴”?
9 月 18 日上午,临沂市委副书记张宏伟来到平邑县人民医院,代表临沂市委市政府看望 张纪民家属潘进惠。 张宏伟说, 发生了这种事件我们感到非常痛心, 说明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 真诚地向你和家人表示歉意, 请相信调查组一定会依法迅速查明事件真相,对涉及到的违纪违 法人员严肃处理,还你们一个公道。(9 月 18 日法制晚报) 或许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平邑 9.14”事件,一 件本该是利市利民的民生工程,却在一场蹊跷的火灾中,全盘托出陷入两难窘境。报端纸媒沸 沸扬扬,网络评论此起彼伏,市委领导向受难家属真诚地表示歉意,地方镇主要负责人被停职 检查。回顾陆续报道令人不堪回首的新闻和事件定性,不难发现,这无疑又是一起因拆迁补偿 不公平、不合理引发的矛盾、冲突性事件。缘何在中央和地方早已三令五申,程序不到位,一 律不得实施强制拆迁当下, 依然会有强拆的流血事件?难道在地方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强拆就 真的不可回避?强拆后的真诚歉意能成为心灵“创可贴”? 近年来,随着一些地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拆迁量不断增大,而与此同时爆发的停水、断 电、放狗、放蛇,或是“血拆”、“骗拆”、“黑社会拆迁”、“艾滋病拆迁队”等事件也频 频上演。在强拆或野蛮拆迁背后,折射出一些地方官员为了 GDP 和政绩已经到了无所顾忌的 地步。就如报道中事件,2013 年开始酝酿“并村改造”,2014 年启动拆迁,拆迁补偿标准为: 宅基地按每平方米 60 元补助,但是,安置房的均价却是 1100 元/平方米。也就是说按照补偿 方案,张纪民只能获得 5.8 万元补偿,想要安置房,得补交 10 万元,故不愿意被拆迁而引发 冲突。暂且不论致死原因,试问,作为民众的公仆,在乎过群众利益和法律法规没有?这样以 损害民众利益为代价的发展, 能否获得民心?如果没有民心的支持,一堆数字和钢筋混凝土建 筑,能成为政绩“丰碑”么? 其实关于拆迁和补偿,国家早有明确规定。不但发布了《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 拆迁管理的通知》,严格禁止强制拆迁、暴力拆迁等行为。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 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规定对因工作不力引发征地拆迁恶性事件、 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以及存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 任。而后又通过新拆迁条例,并且多部委密集发文,严令禁止强拆强建。然而现实是“暴力执 法”依旧,“和谐拆迁”很难。归根结底,这既说明监督机制存在疏漏,问责机制并没有发挥 出应有的震慑作用;更说明在发展的政绩冲动面前,一些领导干部、地方政府过分依赖卖地收 入,把屁股坐到开发商的板凳上,让城市的发展背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宗旨。 话又说回来,地方要推进城市化发展,不可避免需要拆迁,但拆迁绝不能以损害群众利益 为代价,这应当是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的道德、政策底线。毋庸讳言,土地征收补偿和土地出 让金之间的巨大利差, 的确能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 亦或是部分贪腐领导干部分得 “一 杯羹”的好机会。综观近年来各地因拆迁补偿引发事件,其中都有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内核,即 与民争利,补偿金根本不能买到相似地段、面积的商品房。这也是一些地方政府发展进程中亟 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身为人民利益的捍卫者、维护者,让城市又好又快地发展,给市民提供更 好的生活条件,让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无可厚非。如果以此威胁群众安居、社 会和谐,这样的发展不要也罢。 一言以蔽之。铲车和汽油瓶对抗的强拆不是好拆迁。笔者以为,无论是政绩冲动还是利益 驱使产生的强拆,透支的是政府公信,激化干群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在一个法治社会中,城 市发展需要的是解决社会矛盾、寻求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最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当我们需要对 公民财产权采取极端限制的时刻,必须慎重行事,要以合理的土地征收制度为依托,以符合程 序正义的方式搞建设,以更强有力的问责作保证,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应当遵循的发展准则。 (鱼予)5 拆除全部报亭让城市形象失色
9 月 16 日起,浙江绍兴新昌县将拆除城区范围内所有已设置的报刊亭,新昌县城管局称 路口报刊亭影响了行车视线。 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当地还没有拿出妥善的解决方案。 (9 月 15 日《京华时报》) 县城大街小巷的报刊亭全部拆除以后,马路上清清爽爽,车辆视线不受阻碍,城市面子也 颇为“好看”。但是县城一刀切拆除报刊亭,总让人有一种光秃秃的感觉,也会给市民购买报 刊杂志带来不便。从报道来看,尽管新昌县限期强拆全城报刊亭,但是对经营户如何补偿,经 营户生活出路如何安排,市民买报需求如何疏解,没有提出任何解决方案。政府如此强拆报刊 亭,颇有霸王硬上弓之嫌。 应该承认, 违章占道确实给城市管理带来难题。 报刊亭影响行车视线, 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这个问题确实应该得到解决。但是小小报刊亭,一头连着市民需要,一头连着经营户利益,政 府决策必须谨慎决策,不能把报刊亭等同于无序竞争的游摊游贩。再说,报刊亭对城市形象到 底造成了哪些影响?哪些报刊亭应保留,哪些报刊亭要拆除,哪些报刊亭要进店经营,哪些报 刊亭可以重新选址经营,政府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全凭自说自话,对所有报刊亭“一刀切”一 拆了之,除了体现政府的权力美学观以外,又有多少说服力? 相对政府全局来说, “买报难”看似凡人小事。但是报刊亭也是城市建设与便民服务的重 要内容,是体现城市亲和力与人文精神的重要指标。政府显然不能漠然视之,在处理城市形象 与社会需要的问题上产生利益偏差。 当然,在政府看来,报刊亭并不能创造多少经济效益,或许应该让位于城市形象。但是市 民连跨几个街区也无报可买,难以获取精神食粮,报刊亭业主生活水准下降,再美的城市形象 也会索然无味。何况,报刊亭业主除了销售报刊杂志以外,还承担着义务指路人的角色,给过 往市民、游客带来了方便。因此,政府在便民服务与城市形象之间找到平衡点,十分重要。事 实上, 带有文化气息的报刊亭与城市形象并不矛盾。如果把城市面子与市民看报需求与报刊亭 业主者利益,放在民意的天平上衡量,孰轻孰重,并不难回答。如果市民普遍感觉生活方便, 城市形象自会无形树立。政府把报刊亭赶尽杀绝,我看城市形象不但不会增色,反而会黯然失 色。政府为何不明白这个朴素的道理呢? 退一步讲,即便报刊亭确实有碍交通安全,政府在作出拆除决定之前,也应未雨绸缪完善 制度设计,实行有情操作,采取召开听证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充分征求市民意见,取得民意支 持。对市民买报去处,报刊亭经营户的出路作出周到的制度安排。政府应保持便民政策的连续 性,不能想拆就拆。 进而言之,不仅“一刀切”拆除全城报刊亭的做法不合时宜,一切牺牲民生利益的形象工 程都让人感到刺眼。谨记民生使命,检视执法规范,摒弃面子思维,防止城市形象幻觉伤民, 把打造形象工程的热情转移到民生服务上来,政府还有很多事情可做。(叶祝颐)6 “生死状”难解学生人身安全问题
近日,江西九江县二中初三学生反映,被学校强制签一份“安全协议”:上下晚自习路上 出事学校一概不负责?家长们表示,接受不了这种规避责任的做法。校方称很无奈,走读生家 长要求孩子上晚自习,安全不能让学校负责。这些自习学生是自愿签订“协议”的,学校只能 保证在校园安全,至于校外安全则应该由家长负责。(据 9 月 14 日《人民日报》) 这份“安全协议”被戏称为“生死状”,虽说是戏言,却点破了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走 读生在上完晚自习之后,回到家时间已经太晚,路上安全令人担忧,校方不愿承担责任,家长 却接受不了校方脱责, 从而陷入两难困境。 而且, 据校方所言, 这些走读生本不在晚自习之列, 乃是家长担心学习跟不上,强烈要求上晚自习,才被迫采取这一招,传说中的 600 元钱补课费 亦为无稽之谈。 如果校方所言属实,那么确实有点冤枉,走读生晚自习后要回家,路上的交通安全状况不 可控,校方也没有能力看管每一位学生,安全责任自然是要交给家长负责了。毕竟,学生的安 全问题是第一位的,不管是校方负责,还是家长负责,都应将安全做到位,确保走读生安全到 家,避免发生意外事故,造成无谓的伤亡。 而且,在家长和校方的纠纷之中,其焦点集中在学生的晚自习问题上,却忽视了走读生的 自身感受,并未征求学生的意见,他们是否愿意上晚自习呢?事实上,学生和校方都清楚,教 育部门明文规定学生不能上晚自习,但校方还是开设晚自习课,理由是为了方便管理寄宿生。 从报道可知,九江县二中有 2000 多名寄宿生,如果都放任不管的话,校方怕出幺蛾子,开晚 自习课则可集中管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过, 由于初三学生面临升学压力, 若寄宿生上晚自习, 而走读生不上的话, 对家长来讲, 就会形成不对等的感觉, 担心自己的孩子降低竞争力, 才强烈要求校方同意走读生也上晚自习。 如此,就造成校方变相违规开设晚自习课,而在安全第一的压力下,无论教育局还是校方,也 都不可能停掉晚自习。 那么,晚自习不能停掉,谁来确保走读生的安全问题呢?这是一个连锁反应,由解决一个 问题,诱发出另一个问题来,也真是令人头疼啊。“生死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只是 一种推卸责任的态度。而且,校方强迫家长签订“生死状”,亦给家长留下校方漠视学生安全 的印象,显然此举过于草率,不太妥当。 从现实角度来看,走读生毕竟是少数人,校方和家长可以坐下来协商下,探讨如何保障学 生的人身安全,比如走读生提前到晚九点下课,住的远由家长接送,近的让学生搭伴回家,或 者由校车统一接送等等。如此,不仅可以解决走读生回家安全问题,亦可消解家长与校方之间 的矛盾,岂不是两全其美。(江德斌)7 抓阄选专业是想告诉学生“命运天注定”?
什么要靠手气?搓麻将、 买彩票……湖南省衡阳南华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大类大二分专 业也靠手气, 同学们通过抓阄来选定专业。抓阄选专业这种做法合理吗?湖南省教育厅巡视组 有关人员说:“这种方式还是比较公平的。”(2015 年 09 月 12 日《信息时报》) 教育厅官员所说的“公平”, 是指过去一些高校在分专业时,存在领导打招呼、批条子的 现象,有关系、有背景的学生可以挑选好专业。现在通过抓阄分专业,后门堵住了,因此认为 “公平”。这种分专业的方法对于学校来说工作简单了,并且在形式上确实公平了!但是,对于 每个学生个体来说,这确实是极大的不公平。你想,读什么专业“命运天注定”,学生不能选择 自己所想读的专业,这对学生来说,这能算公平吗? 抓阄选专业,已经背离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原则,现代教育强调的 重视人的个性发展,都是要求教育必须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中国教育改革 与发展纲要》也指出:“实施以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特征的素质教育,尊重个性、发 展个性、开发个性,成为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抓阄选专业,显然是把专业放在第一位,而 把人放在了一边。 忽视人的意愿, 不是将专业交给人, 而是将人交给专业, 不是让专业适应人, 而是让人适应专业, 这是与现代教育观念和原则背道而驰的。这个办法如果出自非从事教育的 人员,我们尚可以理解。但这出自学校,出自教育官员,我会为之脸红! 对于学校所担心的“如果让学生自己选,必定出现有的专业人满为患,有的专业无人问津” 的局面。我想,只要做好相关工作,这个担心大可不必:一是要相信学生自己的选择。无论是 好专业,不好的专业,对于个体而言,喜欢的就是好专业,不喜欢的就是不好的专业。人各有 志, 他们不可能都朝一条路上挤。 二是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所谓的好专业, 不好的专业, 热门的专业,冷门的专业,这些都是相对的,“好”与“不好”、“热”与“冷”都可能随时间的变化 而变化,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三是要加大专业介绍的力度。确实有一部门大学生,他们 对专业的认识不足,理解有限,并不知道自己适合读哪个专业,致使确定专业的时候有跟风的 现象。学校大二才分专业,应该有充足的时间向学生介绍专业的情况。 再退一步说,即使真的出现了“有的专业人满为患,有的专业无人问津”的局面,我们也应 该在专业的设置上来做文章, 适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而不能把学生作为填充物而成为我们 教育的“牺牲品”!(胡海军)8 小学入学跪拜礼是用错了仪式教育
近日,江苏南通一所小学举行入学仪式。532 名新入学的小学生,穿仿古装束,和家长一 起参加“感恩礼”、“拜师礼”和“开笔礼”等独具特色的入学礼。新生跪在蒲垫上行礼,与父母拥 抱。另有当地书法家在入学仪式上为一年级学生“点朱砂启智”。(9 月 12 日 京华时报) 学校升国旗、唱国歌,唱革命歌曲都是仪式教育。因为人数众多,制式统一,而赋予无限 递增的仪式效应。仪式有机械强制性,目的是达到某种秩序进而形成精神意志统一。培养学生 爱国情感、 集体荣誉感等社会公德, 使用仪式教育无可厚非。 但在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等私德上, 学校在使用仪式教育上还须慎重。 532 名新入学的小学生,再加上同样数量的父母,以及学校老师,在操场上上演观看跪拜 礼,俨然回到过去对统治者三叩九拜的宫廷仪式。笔者想问,感恩父母是学生义务,那么对感 恩父母的形式,家长和学生是否有选择性自由?开学第一天,学校就以不加商量的形式,让很 多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人生第一次跪拜父母,而他们大多 80 后的父母其实基本没有跪拜过父 母,现在却要在公共场合接受子女的跪拜之礼,其中孩子有多少行不由衷,家长有多少尴尬无 奈? 学校管理者不能因为学生年龄越小,而越滥用权力,甚至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道德绑架,甚 至动辄使用仪式教育。在公民私德培养上,对带有强制秩序性的仪式教育尤须慎重。关涉感恩 父母,如果是具体情境下的真情流露,比如子女做错事跪拜父母,完全可以理解接受。而这种 甚至需要感情酝酿和统一指挥的表演性跪拜教育,对孩子浸润感恩之心有多大帮助实在难说。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大型仪式性的感恩教育,以规模化生产方式培养私德,本身 违背教育规律,更是对强制作用惊人的仪式教育的滥用。 部分学校管理者迷恋一呼百应的仪式教育。而他们对脱胎于古代祭祀的仪式功用缺乏敬 畏。 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教育让人油然而生崇高感。而班级里小学生午休时集体打坐的仪式场 景给人违和感。 而在个别学校居然有老师在班级里当着全班体罚学生,而这种仪式化惩罚教育 让无论是受罚者还是目击者甚至终身留下心理阴影。仪式最易产生压迫感,容易产生程序正义 的幻觉,所以学校管理者有对有不合适、侵犯权益甚至违法等性质的仪式化教育,当加慎重更 慎重。 关心学生身心成长的,哪里有小事。学校校长应该是教师和教育家,对有道德绑架性质的 传统私德要有适用自觉,现在学校里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法治等观念不仅 要纳入教学内容,更要用来规范学校教学管理行为。小学生入学第一天,用无从商量的跪拜仪 式给学生培养“感恩之心”,难说“感恩之情”内化于心,倒是不合适的仪式教育让人违和。 仪式教育用的好, 学生油然而生崇高庄严之情,仪式教育用的拙 学生也会产生压抑窒息 之感。作为教育家的校长,还是少一些权力冲动,多一些教育规律考量,对强制性而又有催眠 性的仪式教育的使用,还是多些敬畏为好。(程振伟)9 国内真人秀要秀出中国味道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再度举办真人秀节目培训班,一个多月内,真人秀节目究竟 如何办的问题,一再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人民日报 9 月 10 日) 最近几年全国各大卫视都在疯播“明星真人秀”,疯播的原因是收视率高。各级明星大腕 也在“真人秀”栏目攒足了人气,赚足了腰包。此类栏目乍一看,中国的文化事业好像在突飞 猛进,也迎合了观众的喜爱。可这喜爱的背后不禁让人“心寒”。 “真人秀”也是“舶来品”,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就强调,对待外来文化,我们要“取 其精华, 去其糟粕” 。 有时候外国的月亮放在中国不一定就很圆, 外国人有外国人的审美情感, 外国人有外国人的文化习俗, 中西方文明一直都是在碰撞与融合中发展。不要让别人的东西变 成我们“低级趣味”的文化大餐,否则我们中国人会“消化不良”而导致“文化骨感”。 正所谓 “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 任何东西都不是理想化的, 就像 “真人秀” 看似 “高、 大、上”的栏目,却慢慢演变为我们的“文化危机”。大家喜欢“真人秀”主要因为,首先明 星人格过度的放大, 很多真人秀明星的表演不切实际, 他们都是给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 造成了大家的“被认同”。其次,满足民众的“窥私欲”,一些低俗的,无节操的,纯属逗乐 的节目没有一点的文化内涵,但民众偏偏喜欢,就是因为“看的热闹”,至于里面的“门道” 他们一窍不通。然而,喜欢看“真人秀”节目的往往青年人居多,这类节目无疑给青年人传送 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因素,所以在对待“真人秀”节目上,大家要理性看待,不要一味 地追捧, 我们要看就看那些 “有文化涵养,有历史背景,有启迪智慧,有反映现实”的充满“正 能量”的节目。 祛除“真人秀”的“诟病”,让中国科教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必须 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指引。就如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总监、总经理李勇说:“综艺 娱乐节目必须承载价值观。老百姓消费文化产品,真正消费的是价值观认同,想看到的是生活 中的那面镜子,即所谓看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泪的代入感。如果综艺娱乐节目本身不含价 值观或者有错误的价值观,那是害人害己,市场上也走不远。”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真人秀”要想在中国落 地生根,就必须学会转型,必须学会适应中国的本土文化。要让“真人秀”节目内容更“接地 气,只有让其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寓教于乐”,秀出中国味道,“真人秀”节目才能 走的更远。(陈磊)10 骨头馊了,于丹的鸡汤怎么熬下去?
正值高校开学季,近日,于丹发出一条微博,援引清朝光绪皇帝在京师大学堂的“开学讲 话”,勉励今年入学的新生。可没多久,网友就指出,这篇“光绪讲话”是假的,来源于一部 网络小说。而且此前多年,对这篇“讲话”的“证伪”在网上已热炒了好几拨。(新华网) “光绪皇帝提到的一个敌人是伪善,一个敌人是守旧,砥砺学子破心中之贼,致力国家强 大。2015 年的中国真的强大了??”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于丹老师熬制的这 则开学鸡汤一如既往地情殷意切,不仅情怀满满,而且因语出皇帝而自带光芒,还有啥说的, 来!干了这碗“皇家鸡汤”! 其实对于鸡汤手所用的“骨头”,舆论甚少关心。因为具备文化常识和思考能力的人对心 灵鸡汤少有兴趣, 自然不会较真其中的荒诞之处,而长期浸淫心灵鸡汤的人们只是寻求心理的 安慰和支持,至于史实他们才不关心。所以,这条微博被转发 4600 多次,获得 700 多次点赞, 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为啥到了于丹老师这里, 却招致了舆论苛责,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我想是因为在大 家的眼里,于丹老师不仅是鸡汤界的代表人物,也代表了鸡汤界的最高水平。这样一个著名高 校的人文学科教授,一个名满天下的知名学者,一个拥有 300 多万粉丝的大 V,人们对她的评 价标准自然高于一般鸡汤手。 于丹老师对制作鸡汤的“骨头”向来是很讲究的。她使用的最著名的“大骨”取材自《论 语》,这部儒家至尊经典自然拥有无可置疑的地位,就好像一碗人参大补汤,不管味道怎么样 你都会对其功效深信不疑。更别说在于丹老师声情并茂、深入浅出的引导下,不知道有多少人 如痴如醉,不断告诉自己,点背不能怨社会,淡定再淡定,至于有没有用,这就不是鸡汤的疗 效范畴了。 心灵鸡汤的特点是价值观的模糊性,比如之前讲《论语》是时候虽然饱受诟病,但于丹老 师依然能够岿然不动。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通俗道理就可以挡回多数 对“误导”的质疑,而对硬伤的挑刺,公众可没那个耐心。 可这次不一样了,硬伤太过明显。如果说对经典的解读还可以归为“一家之言”的话,直 接把网络小说当成史实传播就显得荒唐滑稽了。尤其这次事发具备舆论场功能的微博,就难怪 大家较真了。 骨头馊了,鸡汤肯定熬不下去了。像前几天四川某中学食堂用“垃圾骨头”熬汤被发现后 想要深埋销毁一样,于丹老师对那条微博进行了“深埋销毁”。但是,面对已经坐实的错误, 删除微博、 关闭评论不仅于事无补, 还会招致更多的批评, 这一点已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应验。 深谙传播之道的于丹老师不会不知道。 之前面对质疑于丹老师之所以有底气保持傲娇, 很重要的原因是仍有大量粉丝对她深信不 疑。可这次面对鸡汤里馊了的骨头,面对继续傲娇的于老师,粉丝们还能淡定下去吗?作为一 名资深鸡汤手,多年来凭此技艺行走江湖,当然不希望因一块“馊骨头”而失去市场。 这一次,于丹老师得好好掂量掂量了。(靳畅栋)11 艾兰之死不能改变难民命运
可怜的叙利亚小男孩小艾兰,本想随父母逃离战火纷飞的祖国,奔向欧洲天堂,未曾想却 永远躺在异国他乡冰冷的沙滩上。小男孩之死照片,刺痛了全世界的良心,展示着内战的可怕 与残酷,诉说着一段可怕的通向死亡的逃亡路程。 “照片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美联社摄影记者艾迪?亚当斯写道。越战期间那张 燃烧弹烧灼嚎啕奔跑的女孩照片,看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也激起了美国人反战的情绪。叙利 亚小难民艾兰在土耳其海滩遇难的照片,同样极具震撼力,直击世人心中最柔软的那个角落, 拷问着欧洲人道主义良心。 艾兰之死,用最残忍的方式唤醒了全世界,“冷漠的潮水正在退去”。在令人心碎的照片 传遍全世界之后,慈善机构发起了为难民捐助的热潮。位于马耳他的援助组织“移民离岸救助 站”,一天内收到破纪录的 100 万欧元捐款,平时每天大约 1 万欧元。 此前在难民问题面前互相推诿的欧盟各国,也作出积极姿态。英德等多国放宽难民入境, 英国首相卡梅伦松口称,英国将接受数千名叙利亚难民。匈牙利在巨大压力之下,开放与奥地 利边界,并派巴士将难民送至那里。德国总理默克尔展现出道德正气的高大形象,准备安置 80 万名绝望的难民。 小男孩陈尸沙滩的照片,将西方国家最后一点人性照亮。可惜的是,这点爱心却如流星划 过很快熄灭。 冷酷的现实没能被一张海滩上的微小遗体的照片改变。奥总理法伊曼周 6 号与默 克尔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通电话后,发表了收紧移民措施的声明。德国表示,虽然愿意帮助移 民,但也不能让德国超负荷。 美国实际上是“难民之父”。作为“阿拉伯之春”公认的“政治总指挥”,到别人家放了 一把火,然后抽身跑了。纽约时报在《谁该为叙利亚难民危机埋单?》不得不承认,“最大的 责任要属于那些向叙利亚的冲突输出武器和资金的国家”,但又辩称“美国也有一定的、但相 对较弱的责任”。 美国女诗人爱玛?拉扎露丝的诗歌中,自由女神像被描述成一座希望灯塔,迄今仍伫立在 纽约港,召唤着彼岸“那熙熙攘攘的岸上被遗弃的可怜的人群”。真的吗,自由女神像只是美 丽的传说。美国迄今只接收了叙利亚 1500 名难民。面对全世界的指责,美国只是耸耸肩说, “相信欧洲有能力处理好难民问题”。 面对需要帮助的难民,美国以所谓国家安全推托。1924 年,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埃里森 在国会发言仿佛又在耳边回响, “现在我们国内已经有了足够的人口,可以关上国门,培育纯 正的美国公民。” 小艾兰之死,改变了部分难民的命运,但不会改变所有难民的命运,更不可能改变正陷入 血腥内战叙利亚人民的命运。这里每天演着空袭、爆炸和屠杀,还有更多的小艾兰遭受类似朝 不保夕的厄命,还有更多的小艾兰正在逃亡的路上。叙利亚重建和平,是改变居民变难民的唯 一机会。然而,叙利亚已成为多方博弁的跑马场,和平只是镜中月水中花。 “睡吧 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爸爸的手臂永远保护 你”,这些歌词里描绘的幸福生活,并非我们天经地义拥有,一定要好好珍惜。感谢我们的祖 国,即使她没那么完美,但每天撒满和平的阳光。颠沛流离的生活,只是从电视里看到、从网 上读到。祝小艾兰在妈妈的怀里好好入睡。愿天堂不再有战乱,不再有冰冷窒息的海水。(王 德华)12 打着吊瓶上课,老师你能不这样拼吗?
9 月 2 日,一则“最美女老师”的消息在网上流传。照片中,一位身着白色上衣的女老师一 边打吊瓶输液一边讲课,引发网友点赞。(9 月 5 日《新文化报》) 吉林市松花江中学的女老师崔燃是该校高二 2 班班主任,同时带其他 3 个班的物理课。她 最近感冒发高烧,利用午休时间,到学校附近的小诊所挂吊瓶。 “没想到吊瓶这么多,一次 3 个。我将流速开到最大了,血管都疼了,也只打完了一个。”崔燃说,她不顾医生反对,举 着吊瓶回到学校去上课了。后被学生悄悄拿出手机,记录了崔老师边打吊瓶边讲课的一幕,放 在 QQ 空间里,被点赞,并扩散、转发。大家都说“感觉老师太拼了!” 面对新文化报记者的采访,催然老师说“这真的是很普通的一件小事,我们有很多老师都 带病授课的呀。”是的,“老师这样拼”在外人眼中说赞叹,但是在老师们眼中,特别是一线老 师们工作中,这的确是“很普通的一件小事”。富乐中学初三 17 班的王兴燕老师,晚间查学生 寝室时严重摔伤了腿,可是在医院没有待到一个星期,就由丈夫背着回到学校,上、下课由两 个男生架着上讲台,坚持站在讲台上讲课,然后再由学生搀扶着辗转去另一个班上课。 老师们的敬业乐教既让学生眼里点点泪花,又让所有人拍掌点赞。然而无论是面对医院的 嘱托,还是家长、学生们真诚的劝慰,老师们“能不拼”吗? 首先, 面对众多学生期盼的目光, 老师能忍心离开吗?在城市里像催然老师这样一个人同 时任教三、四个班统考科目的现象太普通了,一个老师两百多学生,课件飞奔于教室之间,老 师耽搁一个小时,就会耽搁几百个小时,耽搁课堂教学任务不说,光是教师备、批、改就会积 压很多。这些对于爱岗敬业的老师们,能听从医院嘱托、能“不拼”吗? 其次,“残酷”的绩效考核制度之下,老师们能“不拼”吗?绩效考核“成绩就是硬道理”,这 在很多“超级中学”体现得尤其突出,这不仅与教师的福利待遇直接挂钩,而且关乎到老师是否 能够继续留教的问题。一些学校以学生成绩搞“末尾淘汰制”,在为“名誉”、“福利待遇”而教的 背景之下,老师们能“不拼”吗? 我们常常为带病坚持上课的老师而感动, 更为累晕、 累死在讲台上的老师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们常常称赞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也常常由衷的道一声“老师您辛 苦了”,然而,如果教育不“去功利化”,教育不能均衡发展,任其超级中学“滚雪球”式发展, 老师们的“负担”就会更加重,这对于教师身心健康都是极大的摧残。 历时 3 个月瑞金医院集团日前对 985 名中小学和大专院校骨干教师、 学科带头人进行了健 康体检公布的一项检测结果显示, 教师群体罹患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最高,其次为罹患心血管 病的危险性,再次为罹患肿瘤的危险性;前两者的发病危险性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同时,因为 激烈的竞争压力,老师患“焦虑症”、“压抑症”的现象比比皆是。 2015 年 8 月 31 日下午 1 时许,扬州某小学一名女教师留下“我觉得活着真累!世界太大 而自己太渺小,黑暗太多,活着真累”的遗言,在学校跳楼身亡。老师光鲜背后的辛酸有多少 人能懂? 目前, 国家看见了教师待遇上的一些问题, 正在大力推进中小学职称改革, 这给一线教师, 特别是农村教师的福音,除了提高教师福利,还要致力于学校体制改革,加大教育均衡发展, 唯有让教师无“后顾之忧”,才能让老师轻松愉快的教书。(长安濮存)13 教师十大禁语难除应试教育痼疾
1 日,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我省教师“十大美语、十条禁语”征集活动遴选结果,引导广大 教师多讲“美语”、不说“禁语”,自觉规范职业行为。(9 月 2 日《楚天都市报》) 从此次公布的教师“十大禁语”来看,其中有不少的确是一些老师平时常常喜欢用的口头 禅,比如“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学生”、 “我就知道,你改不了”、 “不想听的可以睡觉”、 “你 要不想学就回去”等,不仅对学生充满了歧视、讽刺挖苦,也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 心,打击了他们的上进心,根本起不到教育学生的作用,禁止老师说这些“口头禅”,完全是 对学生的一种善意保护,确实很有必要。 不过,必须看到,目前教师存在的问题并不仅仅是“言语不当”这么简单。在应试教育作 用下,老师更看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不仅表现得毫无耐心,而且给他 们贴上“差生”的标签,作出“三色作业本”、“绿领巾”等奇葩的评价,有的甚至对他们撒 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使他们成为“后娘养的孩子”,丝毫体会不到教育的温暖、老师的关 爱。 换言之, 在教育功利化、 政绩化的驱使下, 育人教育不仅早已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 “鸡肋” , 而且异化为简单化、标签化和粗暴化,现在仅仅希望用教师“十大禁语”来补齐育人教育的短 板, 消除育人教育简单化、 标签化和粗暴化的痼疾, 显然是开错了药方。 更重要的是, 教师 “十 大禁语”本身也存在简单化、标签化、粗暴化的问题,现在用简单化、标签化、粗暴化的教师 “十大禁语”来解决育人教育简单化、标签化和粗暴化的痼疾分明是病急乱投医,且再次落入 了急功近利的窠臼,实不足取。 到底该如何消除应试教育中存在的育人教育简单化、标签化和粗暴化这一痼疾?笔者以 为,教师“十大禁语”充其量只能作为一种警示,提醒老师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而要从根 本上消除这种应试教育痼疾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建立、完善教师育人教育考核、追责机制,将 育人教育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并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优选先、职称评聘挂起钩来,并实行 一票否决制,只要老师教育学生不注重方式方法,不循循善诱,粗暴对待学生,就从严追责, 从制度上倒逼教师切实做好育人工作。 二是建立多元的学生评价机制。 现在评价学生的好坏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用成绩这一把尺 子来衡量学生,这样就很容易使育人教育简单化、功利化。实际上,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 但可能在其他方面有着非常突出和优秀的表现,比如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爱锻炼身体、会做 家务、动手能力强等,但现行的学生评价机制并不包括这些内容,如果建立一个多元的学生评 价机制,那就会引导老师去发现所谓“差生”的优点,对学生作出实事求是、公正全面的评价, 这样老师也就不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更不会简单地给学生贴上这样或那样的奇葩标 签, 应试教育中存在的育人教育简单化、 标签化和粗暴化痼疾就完全可以消除了。 (孟木二梓)14 对“超七成大学生想创业”还需理性看待
为了解大学生就业意愿及创新创业情况,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北 京市统计局近日开展了《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及实践情况调查》和《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 意愿及求职影响因素调查》。据 8 月 31 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77.2%的大学生表示对创新 创业有兴趣,很有兴趣的占 31.0%;有创业实践的占 13.4%,有创业计划的占 60.2%。(9 月 1 日《北京日报》) 在大学生中竟然有近 8 成人想创业,而有创业计划的大学生更是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居然 占到在校大学生的 60%以上,这说明在去年 12 月教育部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创业新政受到大学 生的广泛欢迎, 也说明教育部门及高等院校有关大学生创业的宣传、教育和引导收到了非常好 的效果, 不仅让人看到了大学生火热的创业热情,更让人看到大学校园正在形成一种创业氛围 和风气,这与过去大学生热衷玩游戏、混日子那种无所事事、萎靡慵懒的风气相比无疑是一个 可喜的进步,我们乐见大学生创业新政给大学校园带来的这种巨大变化。 不过,有一个问题令人担忧,就是这么多大学生都去创业了,还有多少人在学校读书,大 学岂不是要成为一所所空校? 笔者这种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杞人忧天,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城里的孩子,也绝大 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成长的环境大都非常宽松,早已养成了任性的习惯,再加上年轻 人大多做事冲动,爱赶时髦,一遇到合自己胃口的事情,就喜欢一哄而上,更何况很多学生从 小学到高中都被压抑得太久太久了,现在有这么好的就会走出校园、冲向社会,谁能按耐得住 那颗驿动的心?上述调查称, 有 60.2%大学生已然制定好创业计划就是一个明证,如果此时再 在火上浇把油, 大学生蜂拥而出校园去创业的现实立马就会发生,大学校园成为空校的担忧也 就很快会变为现实。 不可否认,国家出台这一新政,是为了鼓励大学生依靠自主创业实现就业,缓解国家层面 巨大的就业压力,从这点来说,在大学推行这一政策并无不妥。不过,应该看到,大学是培养 各种高级人才的地方,绝不是创业家的乐园,对此,各个大学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如何实施 这一新政也应该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方案,绝不能跟泄洪似的,闸门一开就没事了。 窃以为,对大学生创业,大学可以鼓励,也可以让学生出去闯荡,但必须遵循这样三个原 则,一是实行创业指导制。大学生有创业热情,但没有创业经验,也没有社会经验,学校应从 市场风险识别能力、经营能力、社交能力、抗压能力、创业失败的心理恢复能力等各个方面对 学生进行培训, 不仅帮助他们选好创业项目、 具备创业的能力, 更要让他们有一颗强大的心脏, 这样他们不仅可以顺利走向社会创业, 也能在创业失败后迅速调整自己,回到校园重新开始学 业生涯。 二是建立创业项目评估机制,做到项目成熟一个,放走一个。这一点尤其重要。除了学生 并不知道什么项目有市场前景, 亟需学校及专家的指导以为, 更重要的是, 有了这样一个机制, 学校就不至于被 “超七成大学生想创业” 冲昏头脑, 始终牢牢掌握住大学生创业工作的主动权, 也可以牢牢控制住学生创业的比例, 确保大学教学、科研工作及国家需要的各种人才培养工作 不受到任何影响。 三是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可以说,现在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资金来源,叫 家长掏,很多学生家长都是普通工薪阶层,根本掏不出多少钱;到银行贷款,一方面银行现在 没有大学生创业贷款政策,另一方面银行也不可能冒着风险给学生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建立 大学生创业基金无疑是解决大学生缺乏创业资金的最佳途径。因此,各个大学可以和风险投资 公司或者商业银行合作,联手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让学生有地方借钱,这样才能真正打通大 学生创业的资金瓶颈,也才能使大学生创业新政真正落地。(孟木二梓)15 街头对跪凸显情法错位尴尬
8 月 28 日,一段“邯郸两名交警与一老人相对而跪”的视频在网上疯传。据了解,事发 原因为车辆驾驶人涉嫌酒驾被交警查获,驾驶人的母亲突然跪地求情,执法交警见状也立即跪 下耐心向其解释酒驾危害。目前,涉嫌酒驾司机正在进一步处理中。(8 月 30 日 《京华时 报》) 立足于不同的视角,交警与司机母亲对跪之举,也被多样解读。或许,单从表面上看,交 警的下跪,让执法手段和方式更具人性化,更富有暖意和温情。但是,当交警身着制服,其代 表了执法权,而交警双膝跪地,则意味着执法权的卑躬屈膝。本是正当执法,但却要以下跪的 姿态来推进,其背后所带来的情与法的错位,颇值得深思。 应该说,在执法方式和手段中,掺入一些人情味,并非不可。但是,这并不是说没有限度 和界限,既然是执法,就应该注重于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维护。不过在现实中,即便是正当的执 法手段,也往往面临着舆论危机,令执法人员不寒而栗。就像报道中的个案,假如交警在老太 太下跪后,没有采取对跪方式执法,而是按照正常方式对待,则交警可能会被不明真相的舆论 越描越黑。由此,交警屈下双膝,不只是执法人情化的表现,更是明智的自保之举。 法律面前, 不管是执法者, 还是被执法者, 抑或是旁观者, 都应该保持足够的敬畏和谦逊。 即便,执法手段应该讲究人性化,也不该使情感处于绝对优势,更不能被道德认知所绑架。司 机母亲的下跪,足以说明在其心中,让交警网开一面,目的在于让孩子逃避法律制裁。不难看 出,在司机母亲的主观认知中,其对法律缺乏认识,更缺乏应有的敬畏,片面的认为情感可以 左右法律的走向。而作为交警,面对司机母亲的冲动做法,也并没有守住法律底线,而是用亵 渎执法权的举止,换来了还算“满意”的结果。 假如,对跪式的执法只是个案,并没有成为常态现象,则不会令人忧虑。然而,就目前的 执法环境来看,类似的情形并不少见。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执法者缺乏尊严和权威,在 执法时面临掣肘和羁绊。肯定的是,当法律位置被情感所挤占,当道德大棒不分青红皂白,完 全指向执法权的软肋,并借以施压,法律的地位必然尴尬不已。当这种做法成为惯性,当法律 屡屡成为道德情感的附属物,执法权只能无限沦落,法治环境也会遭受莫大的伤害。 情与法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不是都处于错位的尴尬中。法律面前,可以保持怜 悯与同情, 但眼泪并不是法律被置于卑微角落的理由。 面对对跪执法, 我们不能被表象所迷惑, 而是应该反思法律缺位隐忧,看看究竟如何才能在情与法之间实现平衡。(刘建国)16 “儿童酱油”是太空水的小伙伴?
在很多家庭里,酱油是烹饪时的必备品。这不,超市货架上,打着“适合儿童身体发育”、 “富含多种营养元素”、 “能够增强儿童食欲”等话语的“儿童酱油”也让不少父母挑花了眼。 不过,“儿童酱油”大多价格不菲。比如一款容量为 200ml 的“进口儿童有机婴幼儿儿童专用 酱油”,售价高达 62 元。“儿童酱油”真有那么神奇吗?(8 月 29 日《大河报》) “儿童酱油”,到底是讲究还是忽悠?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问题。 一方面,市场越发展,产品的功能与目标消费群越细化。这就像上世纪的一袋奶粉,到了 这个世纪,就生出“婴幼儿奶粉”、“学生奶粉”、“中老年奶粉”、“女士奶粉”、“无糖 奶粉”等子子孙孙。酱油市场的细化,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另一方面,辩证而言,儿童与 成人有别,对食材的需求当然是不一样的。既然药品都能分出“儿童版”,酱油为什么不能为 孩子订制呢? 真正的问题,不在理论,而在现实。 谁都知道,孩子的钱是最好赚的;而中国部分企业靠文字游戏发家致富的本领,亦是不容 小觑的。“儿童酱油”这玩意,是新款“逗你玩”吗?这样的担心,无非在两个层面:首先, “儿童酱油”是没有国标的。既然标准都没有,反正自说自话,凭什么证明这酱油是有利于孩 子健康成长、多喝多得益的呢?要是拿大人的酱油,灌进“儿童酱油”的瓶子,谁能知道是怎 么回事?其次,正因为标准阙如,因此监管起来基本是句空话。于此而言,我们当记得瓶装水 上的“七十二变”――蒸馏水、冰川水、离子水、小分子水、功能水、富氧水、太空水,你说 得清自己最需要哪瓶水?千“水”过尽,弱水三千,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套“忽悠大法”, 完全可以用在酱油身上。如果没有人来监管,也没人来做技术鉴别,那么,“儿童酱油”会不 会就是暴利的一个幌子? 没有标准、没有监督,一切只能靠消费者的火眼金睛,眼下“儿童酱油”市场,真相可见 一斑。倒是营养专家提醒家长:无论是传统工艺还是现代酿造,酱油的成分大部分是高盐,然 后是谷氨酸钠(起鲜味作用的味精主要成分),防腐剂(含量再少也不会无害)。在提倡少盐 少油少糖的时代,多食何益?至于其间鼓吹的蛋白质、多肽或者氨基酸等营养成分,随便几口 饭菜蔬果比这些以“克”计的宝贝强多了。 不过,有一点是耐人寻味的:为什么家长愿意为“儿童酱油”埋单?说到底,还是因为在 大人的世界,吃什么、喝什么太危险了。于是,善良的家长只能指望商家良心未灭,放小孩子 一条生路吧。当大家都弄懂了这个道理,儿童类别的食品,自然就供需两旺。一句话,“儿童 酱油”无可原罪,但需要以规则明确、监管得力为前提。千万别让“儿童酱油”成了太空水的 小伙伴,玩概念,享暴利。(邓海建)17 莫让“风情街”沦为商业道具
暑假期间,全国各地名胜古迹人山人海,当地的著名风情街更是很多游客的必游之地。然 而,如果你去过成都的锦里、北京的南锣鼓巷、上海的田子坊、桂林的阳朔西街??你可能会 发现, 这些地方都有酒吧、 炸鸡排和工艺摆件, 看似各具风情, 实则千街一面。 调查显示, 78.5% 的受访者会把当地风情街当做旅游时必游的一站,58.3%的受访者直言这些风情街的商业化程 度太高(据 8 月 24 日《中国青年报》)。 所谓“风情”即为风土人情,泱泱华夏,虽 56 个民族一大家,但不仅风土人情各不同, 即使在局部地区,相隔一座山、数十里,风土人情居然也差异不小,风土人情不仅包含在有形 的物质文化中,大到城市村寨,小到民房民宅;更蕴含在多重非物质文化里,比如饮食习惯, 传统习俗,尤其传统小吃更能直观体现不同的风土人情特色。按说,既然称之为一地的“风情 街”,就应当是当地有形和无形传统特色文化的集中大展示,不可能会出现千条风情街“长相 一个样”的奇葩。但事实上各地所谓的风情街不但像一副模具“定制”而成,本该集中展示当 地民俗风味的特色小吃,也如同一锅大杂烩,江南的风情街既有新疆羊肉串,更有兰州拉面, 北方的风情街居然也有南方的臭豆腐, 除了有部分鱼目混珠稍具地方特色的工艺饰品之外,几 乎所有风情街能给游客最突出的“风情”就是拜金,其商业化浓郁则是风情街的“共有特色”。 诚然,风情街并不拒绝商业化,通过商业平台传播自己的特色文化,从某种意义上也是现 代风情街不可或缺的“双赢”模式,然过于商业化,甚至为追逐商业化而搭建的风情街就有些 本末倒置了,这样的“风情街”是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把各地的一些“风情建筑”复制 过来,以充当商业平台的“道具”或点缀,这样的“伪风情街”不仅占据真正“风情街”的相 当比例,也是一些地方发展地方经济“黔驴技穷”的共同思维,更是造成千街一面,一种风情 千样拜金的直接原因。 逛风情街,品尝不同特色的风味美食,是现代旅游几乎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很多游客 对于各地“风土人情”的热衷程度甚至远远超过对自然美景的向往,然游完归来,却都有一种 失落乃至 “上当受骗” 的感觉, 很难再有二次重游的冲动, 笔者曾去过一处很著名的 “风情街” , 咋一进去,看着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青石板的街道,着实让人惊叹。然一圈浏览之后却发现, 看似古色古香的建筑无一不是新建的商业门面, 脚下看似岁月沧桑的青石板不过是刚刚铺成不 久,在一些断头处,甚至还能看到有工人在继续施工。而整条风情街经营的小商品也仿佛进入 “批发大市场”一般,非但没有体现所宣传的地方特色,更像是各地旅游商品的集散地。好不 容易找到一家据说是最具当地特色的餐馆,不仅价格高的让人咂舌,品尝之后给人的感觉就是 除了辣还是辣,而“风情街”中大量现代品牌餐饮甚至洋餐饮的入住,也让整个风情街显得有 些不伦不类。据友人说大部分所谓的风情街其实都是这个样子。 逛风情街,体验不同风情不同美食,是众多游客喜爱去风情街的初衷。然过度的开采和消 费“风情”,把本属于传统的地方文化特色作为一种“表演项目”,并以此作为疯狂追逐利益 的道具,这与街头施展苦肉计或玩扑克骗钱相比不过是“高大上”而已。我们的物资和非物质 传统文化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不仅“断层”和遗失严重,不少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正被现代某些 经营理念折腾的面目全非。因此, “风情街”作为促进现代旅游业不可或缺的项目,需要开发, 也需要通过一定商业模式来保护和传承,只有保护好才能传承好,过度消费甚至充斥拜金,只 能会加快消解优秀传统文化的速度,而作为游客,更希望看到和感受到的是,千街千面各具特 色,千条街道万种风情。(朱永华)18 日本的书包与外国的月亮
一个价值 5000 元人民币的日本小学生书包近日在网上受到追捧。据称兼带扫货目的的赴 日游客,甚至将目标由马桶盖转向了书包。记者 22 日连线了孩子在日本读小学一年级的中国 妈妈梁女士,她表示,这个书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8 月 23 日《新闻晨报》) 容量小、重量大,形状固定、硬皮、不能按压、没法放进我们中式的课桌,打开幅度很大, 孩子拿书放书非常不方便??这么多“缺点”,价格还高达 5000 元人民币,中国家长对日本 书包的“热情”着实让人无语。 据报道,在日本商场里,只有这种款式的书包可供挑选,没有其他款式的书包出售,也没 看到有学生背不同款式, 之所以独一无二, 因为书包自带钢板, 地震来时可以护头, 也就是说, 此款书包不仅是书包,还是便携式的地震防护工具。众所周知,日本地震频发,让小学生们时 时处处注意预防自然灾害伤害,很有必要,但中国家长们要原样照搬到国内,费时耗财,未免 缘木求鱼。 不出所料,在此新闻下网友又出现了爱国与卖国的火热讨论,从抢购日本的马桶盖起,每 一次中国游客的“抢购潮”都会沿袭如此路径。如果说马桶盖是日常用品,使用频率高,尚可 以理解,抢购又贵又不实用的日式书包,就真不知道这些游客是怎么想的,笔者更好奇,在当 前情势下,我国每年去到日本的游客究竟是多少?能花 5000 元人民币买一个小学生书包的人 又有多少?所谓的“抢购书包潮”究竟有何依据? 长期以来,在部分国人心目中,往往处于迷信外国的误区,一直存在着对外国无理由的膜 拜,认为外国的一切都好,国内的什么都差,一旦某人、某事、某件事,借由“出口转内销”, 便身价倍增,因此不惜千里迢迢去抢购。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部分人将购买外国产品行为上纲 上线,无视一些民族品牌不争气的现状,也缺乏对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产品的认可,将公民个体 的经济行为上升到政治层面,其实这两种极端观点都是偏执、狭隘、危险的。 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自信、自省、自强的标尺。独立思考、科学研 究,全面判断,国外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国内的产品也不必盲目“镀金”,不必夜郎自大, 也勿要妄自菲薄,摒弃谩骂和攻I,在多维度的讨论和思考中逐步提高民族自信与文化自豪。 其中媒体应该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要认真查证,据实报道,而不可随手拈来,姑妄听之, 更不可为了点击率哗众取宠,人为制造对立情绪和社会矛盾。(斯涵涵)19 “少年钱钟书”当务之急在“入体制”
宣城市郎溪中学应届毕业生高宽自比“少年钱钟书”,向南京大学一教授发出 3000 字古文 自荐信,被国人关注誉为古文奇才。记者近日联系上高宽获悉,这位古文奇才理科三本滑档。 “少年钱钟书”三本滑档,媒体表现的冷淡,只有安徽日报予以关注。而当初高宽以三千字 洋洋古文自荐南大教授时,媒体兴奋无比,赐以“少年钱钟书”美誉之外,还不遗余力为高宽入 名校呐喊。只是媒体对一位普通人的关注向来来去如风,而普通人的现实生活还得继续。那么 高宽今日的三本滑档,与媒体当初给他的诱惑幻想是否有关联? 据了解,高宽的高考分数是超过三本录取线的,他自荐南京大学未果,填报了多所三本院 校,然后不管不问,只身前往南京图书馆看书了。结果填报的三本院校分数不够,而他也没有 及时参加三本征集志愿。没有高校对自己伸出橄榄枝,三本也意外滑档,高宽对于自己的未来 “也开始迷茫起来”。高宽在古文上的功底令人敬佩,可他的实践能力让人叹息。本来可以确保 至少上三本,可因为他的“不食人间烟火”而贻误时机,等把上学深造问题解决了,去图书馆看 书可以看个够,可关键时期坐等机会来临,在这个竞争惨烈的现实社会,无异于自废武功。 当然高宽的未来依然可期, 只是媒体在高宽今日的窘境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一位有 才能未来道路尚未理顺的年轻人, 过早让他成名甚至为吸睛效应给他抬轿子,很多时候是害了 当事人。媒体明知中国现在的高考制度,虽然不完美但能确保大多数公平,是现存为数不多的 实现社会流动的人才选拔机制, 再呼吁高宽破格上名校显然不现实,可还要给予高宽不切实际 的幻想,公众热情被调动起来,媒体的宣传效应达到,可高校还得按规矩办事,高宽现在的窘 境不能怨高校,若审视原因,媒体对高宽不切实际的诱导责任非小。而媒体的关注总是即时势 利的,对高宽现在的窘境,当初为他呐喊上名校不为他指点可行道路的多数媒体,现在干脆不 闻不问。 说媒体当初错误诱导高宽原因在于,没有在现有高考框架内为高宽指点可行办法。而在中 国现有体制内,像高宽这样的古文精英当然要用,譬如现在学校都要设国学教师,随着中国传 统文化的复兴自觉,高宽的国学禀赋将会大有可为。可在这个功利社会里,高宽的古文才能首 先要“入体制”,换句话说是为体制所接纳、认同,才能为全社会认同,才能为未来靠古文谋一 饭碗拿下“投名状”。 高宽的古文才能要为体制所接纳认同,进入体制培养通道,甚至将来为体制所借重,其实 很简单。在现有高考游戏规则内,哪怕上个三本,通过国家设计的升学通道,以高宽表现出的 古文功底,曲线入南大这样的名校完全有可能。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有多少有才能的年轻人通 过体制设计的通道,一步步实现自己当初的梦想,体制对有才能的年轻人并非无情,而是设置 了相关迂回通道,被媒体捧杀,自己放弃努力,抱怨什么国家不爱惜人才,只能是自怨自艾。 至于媒体希望高宽直通名校, 理由是民国时期大师破格入北大清华,那也是特殊时期下的特殊 情况,中国白话诗的开拓者之一康白情数学零分入北大,时任校长胡适以辞职要挟,也是因为 当时人才实在匮乏,与今时实不可同日而语。而高宽的参照对象钱钟书,报考清华时虽然数学 只考 15 分,可他的总分远远超过录取线,换句说说是正儿八经“走的体制路”,至于钱钟书后 来的大名和成就,也与他的清华背景关联很大,此高宽不可不虑也。 虽有媒体不切实际的诱导高宽偏离常规体制路,可现实情况是,高宽的古文功底再高,首 先还要在现在高考秩序内升学哪怕读三本或者复读, 入了教育体制序列, 文凭生存问题解决了, 古文功底自然不会白费。对高宽而言,如果觉得社会“迷茫”,不如按照体制设计的道路先解决 现实问题再说。(程振伟)20 见晕恐慌放大公共安全焦虑
8 月 21 日晚 22 时 50 分左右,广州地铁飞翔公园站突现大批旅客奔走,场面恐慌!地铁 方表示,有乘客晕倒导致其他乘客产生误会并奔走,同时有乘客解锁车门。事故导致一名怀孕 7 个多月孕妇被推挤受伤。(8 月 22 日 《南方都市报》) 如此的一幕,不过是旅客们的自我恐慌,并没有危险事件的发生。然而,旅客的“草木皆 兵”,却导致了一名孕妇被挤伤,群体性恐慌所带来的“二次伤害”着实不小。应该说,群体 性恐慌事件,其源头可能并无大碍,但当众人推搡、拥挤、踩踏,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灾难。 现实中,类似的情形多次上演。比如,去年在上海地铁上,一名老外突然晕倒,结果被误 传为地铁起火,导致了不明真相旅客的四散逃跑。公共场合中,人流密集、空间狭小,一旦谣 言四起,个人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做出清晰判断,群体性恐慌就此产生。在此,“多米诺骨牌” 效应非常明显,只要没有做好源头掌控,为谣言滋生提供了土壤,恐慌心态必然层层传导。 盲目的恐慌和逃离,通常是个人心理的正常反应,并不应该予以苛责。然而,当恐慌心态 成为群体性反应,公共场合中的每个人盲目跟风、亦步亦趋,无疑凸显出了公众对公共安全的 焦虑。尤其,近年来,公共场合的突发事件频发,持刀伤人、爆炸等现象的出现,都让公共安 全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危急情况,人们通常选择自保方式,惊慌、逃避自然成为了首选。 面对群体性恐慌, 需要公民个体认知能力和道德素养的提升,对公共场合内的事件做出清 晰判断,而不是随波逐流。同时,在突发事件面前,公民个体更应该掌握逃生与自救的技巧, 并避免对公共秩序造成破坏。但是,更为关键的则在于,如何减少或杜绝公共场合中的安全隐 忧,让每个人都能免除安全之虞。 见晕恐慌的背后, 需要公民个体理性心态的支配,但前提必须是社会公共安全秩序得以构 建, 消除安全焦虑心态滋生的土壤。 从这个方面来看, 在政府责任范围内, 应该侧重做好管理。 救助、安全防范等,使所有的潜在风险能够得到有效防控。同时,公民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还 需要政府强化职责,在应对思路、方式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培训教育和互动沟通。 公共安全隐忧的存在,必然会放大公共安全焦虑,见晕恐慌也不会只是个案。应对公共安 全事件,无疑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做好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工作。唯有如此,公共安全秩序才能 得以构建。公众才能更加理性,群体性恐慌才会越来越少。(刘建国)21 “最具情怀女教师”变成商业符号是一种必然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昨日上午,郑州某旅游公司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因被誉 为“最具人文情怀辞职信” 而走红的原河南省实验中学教师顾少强和她的丈夫于夫一起走上舞 台,被该公司聘为“终身免费智慧出行体验师”。(8 月 20 日《郑州晚报》 “说好的情怀呢?”这是听说顾少强代言商业广告后,好些个网友的第一反应。的确,当 初我们因感动而转发那封“情怀辞职信”,不就是看重那份超然物外的情怀吗,怎么走红之后 的顾少强也不能免俗地与商业广告扯上了关系呢? 当然,绝大部分网友还是理性的,虽然多少对顾少强此举有些腹诽,但也知道商业代言是 人家的权利。虽然当初我们为感动、围观、转发付出了时间成本与感情成本,但这也是我们自 愿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把对方捧上了神坛,就要求对方一直“按剧本来”,这对顾少强显然 是不公平的。 其实,这正是互联网的特点。它是公共的、互动的,可以让普通人一夜成名;它也是商业 的、敏感的,会将关注力化为实在的生产力。甚至可以说,在商业文明的裹挟下,几乎所有稀 缺的事物都会变成商业符号。 “情怀辞职信” 中展现出的超然洒脱、 执着追梦等品格, 正是绝大部分人可望而不可即的。 谁都希望能抛开一切,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是又有几个人豁得出去呢?顾少强做到了,打动 了万千网友,这代表着一种稀缺的品质,自然会成为商家看重的卖点。也许一开始,顾少强可 以拒绝一些商家, 但当价码更高、 条件更好的合同摆在面前, 我们怎能苛责她, 怪她做不到 “视 金钱如粪土”呢?要知道,“看世界”也是要本钱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让奶茶妹妹成名的那张手握奶茶的照片,展现出一种阳光与清 纯的青春风采,这也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因此,奶茶妹妹很快就成为商家的宠儿。此时,我们 能怪她清纯不再,或懊恼当初不该参与这场互联网的“造星运动”吗?没有必要。当初我们的 点赞是发自内心的,稀缺资源成为商业符号也是必然的。 当然,市场是瞬息万变、动态调节的。当一样东西供大于求,也就不再稀缺,不再有商业 价值。比如自信爆棚、大言不惭的凤姐,贩卖的是审丑。因为当时人们还不习惯这样的人出现 在公众视野里,所以凤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之后如果再出现类似的跳梁小丑,就再也无 法激发人们的兴趣了。 再比如, 凭借特立独行的服饰与冷酷锐利的眼神成为网络红人的犀利哥, 贩卖的是个性。但犀利哥之后,个性另类的网络红人虽不断涌现,却很难再到达犀利哥的受关 注程度。 当情怀女教师变成商业符号,我们可以预见,贩卖情怀将成为一种时尚。但什么东西,泛 滥了,就不美了。因此,顾少强的走红是幸运的,但由此带来的红利却不可能持续太久。(段 思平)22 道德绑架英雄身边人也是对英雄不敬
昨日,常州化龙巷论坛一文章引起网友激烈讨论:小伙见义勇为,发着高烧还下河救人获 得表彰, 可是女友接受不了这种不顾生死的性格, 要和他分手。 帖子发出后, 网友为小伙点赞, 也对两人分手一事表示遗憾。(8 月 14 日,扬子晚报) 《小伙顶着 39℃高烧跳河救人 上岸后女友提分手》,看到这样的标题党,不知是要拔 高英雄义举,还是反衬女友恶俗?据这位见义勇为小伙所说,“两个人没有走到一起还有其它 原因”,那么媒体在不了解详情的情况下,何以在报道中把英雄女友置于英雄行为的对立面? 因为媒体在报道英雄时, 又犯了道德绑架英雄身边人的毛病。对英雄热心社会公共事务维 护公共利益的行为,当然要肯定褒奖。但媒体和公众不能过度拔高英雄,甚至把他们推向世俗 生活的对立面。这位提出与下河救人的小伙分手的女孩,男友自身有病下河抢人,在她看来不 够理智,认为或许有更好的办法;而她的分手理由也很充分,对一个不爱惜自身身体的男人, 自己怎能托付? 而媒体却站在小伙见义勇为的道德高度, 用英雄行为罔顾语境衬托出女孩的 “小”来,而却忘了女孩也有捍卫自己选择的自由。 站在道德的高地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见得有多么光彩。道德绑架常以道德的优越地位 指责他人的不道德示人。不给人辩白的权利,过度拔高对人的道德要求,恰恰是对公民个体权 益的践踏。前段时间某档真人秀节目中,一名女子生下来一个月被亲生父母抛弃送养,现场她 拒绝和亲生父母相认。不料,节目主持人周立波,当场指责女孩心胸狭隘,说她应学会原谅, 否则永远不会幸福, 节目一播出立即引来网友的谴责。公民社会得以良好运行的首要是权益秩 序,不能以道德绑架的名义侵犯公民权益,更不能企望用道德约束代替社会行为秩序。 近年来社会上兴起一股质疑英雄之风。主观上抹黑解构英雄行为当然不对,但一些关于英 雄的行为报道,在细节上漏洞百出也是事实。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英雄行为复原中,不要 预设英雄道德高度而人为拔高, 更不要道德绑架英雄身边人,用亲属的不理解无觉悟反衬英雄 的宏大,对英雄本身并没什么好处。一个“存天理灭人欲”的英雄,是很难引起共鸣跟从的,反 而会让人怀疑英雄行为的合理性。 小伙冒着高烧跳水救人,女友“不理解不接受英雄行为”提出分手。媒体放大新闻传播效应 的目的达到,公众围观多了谈资,可道德绑架女友的同时也侵犯了她的选择自由。以道德之名 的舆论暴力,不经意中不知伤害了多少无辜者。英雄的行为必须点赞,可道德绑架英雄的身边 人也是对英雄不敬,甚至有陷英雄行为面目模糊可憎的危险。(程振伟)23 是谁让教师动了扎堆报考警察的念头
近日, 《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甘肃会宁县一次招录警察考试,引起当地大批基层教师 离岗潮的文章。文章称,在此次总共招录的 189 名警察中,有 171 名来自教师行业,而且大都 是年富力强的一线骨干教师。诚然,在当前民主自由的社会下,个人完全有自由选择自己热爱 的职业,这本无可厚非,不管社会和单位都要予以尊重和支持。然而,似这般一个县区基层教 师扎堆报考警察,集体“跳槽”的现象,不得不让人引发深思,到底是谁让教师有了扎堆报考 警察的念头? 甘肃会宁,国内知名的“状元县”,“会宁学子满天下”更是会宁人的骄傲,尊师重教也 是会宁社会风气的集中写照。因此,此次教师扎堆报考警察,对会宁县教育局而言,显然有些 措不及防,但更多的还是无奈。面对中青报记者采访,参加招警的会宁教师对于缘何放弃教师 职业转而报考警察,给出的理由主要是“相比教师,警察的待遇更高”,“热爱警察,从小梦 想当警察”,“警察地位比教师高”,“校园里太封闭”,“教师工作辛苦、平淡”等等。在 这里面,待遇和地位又占了绝大多数。 的确, 目前我国教师行业整体待遇水平明显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是不争的事实。仅就日本 来说,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就通过国会立法的形式,开始逐步实施改善和提高教师工资 待遇的措施。在日本,教师行业的整体收入水平要明显高于公务员及其他行业。在欧洲和美国 等发达国家,教师的工资待遇还要更高。据 2007 年一项数据显示,我国教师工资待遇更是排 在世界约 170 余位,仅高于一些经济极度落后非洲国家。但,尽管如此,这仍不是中国教师选 择离开岗位的主要原因,中国教师目前最关心、最在意的是教师行业在整个社会所处的地位。 就教师地位而言,我国传统的“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式的将教 师看作无比崇高的职业的认识正一点一点被一些曝光的负面新闻所吞噬。 但人们在忙着对那些 教师行业曝出的潜规则、 桃色事件、 猥亵案、 论文造假口诛笔伐的时候, 似乎忘记了除此之外, 那些依旧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三尺讲台上默默付出的中国教师的绝大数!也许,正是因为教师 职业的独特性, 才会让人们以远远超出其他任何职业的高期望来看待它,也最容易出现由于个 案而被否定全部的现象。但我们不要忘记,当双脚离开讲台之后,教师也是一个个普通人,他 们更需要被理解。过度的敏感和舆论的高压只会让更多的教师选择“跳槽”,只会让教师这个 本来神圣的职业前景更加黯淡。 要从根本上杜绝教师不想 “教” 的现象, 既需要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更离不开更为具体地、 针对性强地政策和法律制度的有力保障。维护好教师合法权益是基础,最关键是要通过法律和 制度建立起一套教师聘任、考核、职称评定、工作激励保障、保证对社会管理享有参与和监督 的权利等工作机制,在全社会、全行业树立起教师职业的崇高形象和地位。在加强教师整体队 伍自身建设的同时, 又能让广大教师明显感知到自身行业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彻底打消教师 行业容易被人误解、维权难、出路窄的疑虑,从内心产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与自豪,全心全意 投入到现代教育事业当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教育主要实施者的教师,其自身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整个国 家、民族的未来发展和前途命运。在当前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相信有了法律作为保障, 中国教育事业必将有更为光明的前途。(王国华)24 教育多些“道士下山”,哪还有大学生“蠢”哭戏码
足不出户, 敲敲键盘就能挣钱?正放暑假的大学生小何信以为真, 满心欢喜地做起了刷单、 刷信誉的工作。不过钱哪有这么好赚?!几笔刷下来,小何非但没赚到钱,反被对方骗走 1900 元钱。没想到,小何没有吸取教训,还想自己来解决问题,结果又被另一伙骗子骗走 1700 元。 小何哭着告诉民警,她都快被自己“蠢”哭了。(8 月 11 日《绍兴晚报》) 女大学生轻易被骗 3600 元,时间间隔之短,骗人招数之老套,女大学生之单纯易骗,让 人惊叹,与当事人快被自己“蠢哭”相比,笔者却与多数人一样,想笑。可是,女大学生与单 纯、懵懂、易骗划等号,流水线生产大学生的原“厂家”――学校教育,也能笑得出来吗? 在小何被骗事件中,透出了两大教育的缺失,一者,安全教育,二者,社会实践。“读万 卷书,行万里路”本是读书人的为学之道――书本与实践相印证,然而,在愈演愈烈的应试教 育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了实质上的教育圭臬。 君不见,孩子成长的人生公路上,最大、最核心的车道就是应试车道,至于安全教育车道 和社会实践教育车道几近于无。现实中,安全教育挂在嘴上,不出事或者说在学校不出事就是 最高标准,至于以后,以后再说,别打扰了学习,耽误了正事。你可知道,学校的安全教案、 安全课堂多是应付, 与社会实践相关的春游秋游也都以安全的名义取消,甚至于运动会取消了 一些对抗性、活动性激烈的项目,就连体育课也以安全的名义选择性上课,概而言之,以安全 之名、 考学最大的目标之下, 学生被一层又一层的保护起来, 被一道又一道门与社会割裂开来。 或许你会说,这只是个例,不具有普遍性参考价值。可是,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是特殊性 与普遍性的统一。 小何极端的个例中透出一种必然,那就是安全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的明显不 足。究其原因,把棍子全打在教师身上,似乎也是不公,毕竟,教师是当下教育从业者,上面 千条线,下面一条针,教师是所有教育理念的真正承接者,教师的个人职业理想往往让位于职 业现实,换言之,教师应该是实用主义者。 目前的评价体系,高考指挥棒,指向的还是文化课分数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虽说这些年进 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文化课分数为核心的大格局从没触及,所以,千军万马闯高考独木桥的格 局不会改变。评价方式影响教育现实,什么是好的教育,在实践中,最好操作的和地方政府关 注、社会关注、家长和学生关注的焦点,无不是在所考大学是名牌、重点、普本、专科院校的 类别和数量上。 如果说高考评价体系是明的评价体系,那么,社会、媒体、舆论和家长营造出的另一个评 价体系,那就是安全体系,更准确地说,是维护学生利益的安全体系,它的评价标准,就是家 长和学生是否满意。 在教师和学校对学生的无限责任背景下, 学生和家长不断增强的维权意识, 让学校和教师在安全问题上畏首畏尾,缩手缩脚,郊游有风险,取消;体育课有安全隐患,不 上;运动会会受伤,取消一些项目;搞社会实践,既有安全隐患,家长和学生会有意见,万万 不能搞。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我们的教育不该是“封闭教育+应试教育”,而应该有更广泛更人 性化的内涵。期待我们的教育早些“道士下山”,如此,怎会有大学生被自己“蠢”哭的匪夷 所思出现呢?(朱清建)25 “网购萤火虫”应成“环保好教材”
下周四就是七夕,近日记者走访福州一些商场发现,今年商场似乎对七夕不太感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吊瓶双人游戏八十年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