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十年,最终病倒,王刚事件是游戏王刚鬼小系统的错还是社会的错

超级网虫沉迷网络游戏十年病逝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超级网虫沉迷网络游戏十年病逝
&&如果学校、家庭能够主动关心他的思想、内心和工作、生活,而不是将他推向社会了之;如果我们平时的教育多注重孩子健康人格和人生价值观的培养,或许王刚不至于非得去网吧寻找“真有意思”的刺激,在网游世界体验呼风唤雨的成就感,也不至于至死都封闭着自己的心灵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知名主持人王刚身陷砸宝案 被疑错砸“宝贝”实为真品_新浪安庆
“天下收藏”被疑砸真品 回应称百分百不会砸错
华商网-华商报评论
《天下收藏》栏目主持人王刚 资料图
  中广网北京2012年 8月2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提起北京某电视台的“天下收藏”,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节目中,著名表演艺术家、主持人王刚有一把紫金锤,如果经在场专家鉴定持宝人的宝物为假,在双方签署完“生死”协议后,他会挥起紫金锤将“赝品”砸碎。
  日前,首都博物馆和“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了《“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从被砸掉的300多件“赝品”瓷器中选择了30余件精品,同首博的馆藏珍品对比展览。而著名收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等专家反复观看展览后称,该栏目所砸掉的“赝品”不少是真品,并且不乏珍品。
  那么,王刚的紫金锤到底是“护宝锤”还是“砸宝锤”?昨天晚上,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争议双方的核心当事人以及相关专家。
  《天下收藏》被疑所砸“赝品”绝大多数是真品
  在首博和《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的《“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上,著名收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在反复观看展览后称,该栏目所砸掉的“赝品”绝大多数是真品。
  姚政:我讲得绝大多数实际上是比较保守的,我们现在找的专家所有人讲,这里面砸的30多件瓷器,相对比较完整的,没有一件是假的。
  与姚政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宁玉新。对此次展览中的一件件“赝品”看下来后,宁玉新得出结论,展览中的“赝品”从物理原理和中国文化的表现原理来看,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真品。为了进一步强调自己判断的准确性,宁玉新甚至说敢对自己的言论负法律责任。
  宁玉新:我这次到首博以后,看了它的物理原理,我们可以看出,王刚砸的没有假的。另外从中国文化的表现原理来讲,中国是以图行文,王刚砸的没有一个不是以图行文符合历史规矩和道理的。我今天讲的绝对负法律责任。
  栏目回应:鉴定过程十分严谨 百分之百不会砸错
  针对众藏家的质疑,《天下收藏》的制片人韩勇第一时间通过中国之声做出回应,韩勇态度明确的表示,绝不可能砸错!
  韩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我们展出的那些往期节目中被销毁的赝品,是经过节目组的专家鉴定论证过的。拿到首博的时候,和首博的专家联合挑选和确定。我们提供的赝品经过这两个回合的鉴定,我们认为我们的结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记者:就是不可能砸错,这种可能性是没有的?
  韩勇:怎么可能呢,这个节目6年以来就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失误。
  记者了解到,《天下收藏》节目每一期都有三名客座嘉宾。其中既有马未都这样的著名收藏家,也有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叶佩兰这样的“学院派”,还有北京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张茹兰这样的“官方”人士,同时也不乏像北京华晨拍卖公司董事长甘学军这样的“实战派”。其中“露脸”次数最多、同时也是“终审判官”的则是香港永宝斋斋主翟健民。翟健民表示,自己1973年入行,平均每天看二十件东西,砸错的可能性连0.1的几率都没有。另外,《天下收藏》节目的整个鉴定过程十分严谨,更不可能砸错东西。
  翟健民:从06年开始有这个节目到现在,我可以说百分之百不会砸错。因为我们是三个专家统一的鉴定,有一个意见不统一的话,就不会砸这个东西。每一次砸一件东西的时候,等于砸我儿子一样,每一件东西砸之前都是深思熟虑的不能随便砸。有人说我们砸错了,这个完全不正常的一种说法,我只能这样解释,首先是他们没有上手。隔着玻璃看是有一定的差别的,鉴定东西,你如果隔着玻璃去评级一件东西的话,这个是对这个东西不负责任。
  对于翟建民的观点,姚政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姚政:他这个观点讲的对不对呢,也对,就是说东西要上手。所以我们现在提出来一个观点,和你所有的专家进行辩论,东西拿出来上手。并不是你上手了你就有发言权,上手不一定能鉴定真伪,上手不是鉴定真伪的必然条件。
  姚政呼吁,《天下收藏》应该立即停止“砸瓷”的行为。同时,对已经被砸的瓷器和碎片进行封存,进行科学仪器检测。在必要的时候,他们甚至不排除采取诉讼的方式,将这些瓷片交到有司法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微痕鉴定”。
  姚政:不光是停止“砸瓷”的行为,而且立即停止首都博物馆的展览,以免误导广大收藏家和群众。现在讲这些东西是砸对了也好,不对也好,我们都是口头在说,毕竟还有一些仪器可以检测,所以这个东西不是很难,关键看干不干。我们也在网上号召全国的瓷器收藏家到首都博物馆好好看看东西,谁心里面都有一杆秤啊!
  “受害者”现身 自称一件真品曾被错砸
  针对众藏家的质疑,《天下收藏》的制片人韩勇在接受采访时态度非常明确,就是绝不可能砸错!但是有一位业内人士的藏家却声称自己的宝贝被错砸了。
  吕献珍是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的成员,虽然自己就是陶瓷鉴定专家,但在2008年,他收藏的一件“元青花瓷器”在《天下收藏》节目被当做仿品砸掉了。直到今天,他都心疼不已。
  吕献珍:当时,我朋友向我借的时候说是由故宫博物院的叶先生和北大考古系的几个老师做鉴定的,当时我就给他了,也没考虑。后来节目录制的时候我不在北京,半途中我那个朋友打电话来问我退不退,因为它那个节目具体程序我也不了解,我说这个东西绝对没问题,是个真东西,真的东西就没必要去退了。当时如果退了就不会砸了。
  瓷器被砸后,吕献珍拿着碎瓷片到很多机构做过科学鉴定,结论证明这件瓷器是真的。
  吕献珍:国家博物馆没砸之前就出过报告,砸碎了以后对内在的胎骨我又重新去做了一次,都没有问题。
  质疑者呼吁停止“砸瓷” 引入科学仪器检测
  吕献珍表示,有机会会带着砸碎的瓷片去牛津大学做权威鉴定。而对于像吕献珍这样的瓷器被砸的遭遇,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雷从云建议,对这些民间收藏最大的抢救和保护,就是对它们认可,先别忙着否定、忙着砸掉它们,安下心来好好研究,必要的时候引入科学鉴定。
  雷从云:现在我们有了相关科技是可以把它检测出来,弄清楚的。因此,首先把它保存起来,然后再慢慢弄清楚,即使现在弄不清楚,我们以后还可以把它弄清楚。但是,用简单的肯定和简单的否定,这不是收藏,更不是文化。
  实际上,吕献珍的宝贝是不是被错砸了,我们无从证实,现场专家之一的翟健民也表示时间太长,自己已经没有印象了。不过,一锤子砸下去是正了文物市场的风气,还是太过粗暴的对待了民间收藏?这样的争论对于当前的文物收藏市场来说依然是有益的。当前位置 & &
& 32岁男子沉迷网游十年离世 临终称真有意思
32岁男子沉迷网游十年离世 临终称真有意思
22:16:41&&
编辑:雪花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04-04][04-01][04-01][03-31][03-28][03-25][03-21][03-14][03-13][03-11]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32岁男子沉迷网游十年离世 临终称真有意思_新闻中心_新浪网
32岁男子沉迷网游十年离世 临终称真有意思
天门妇女孙国香和她因沉迷网游而重病缠身的儿子王刚(资料图 5月10日)
病重的王刚(资料图 5月10日)
十年前的王刚 本报记者戈昊怡摄
图为:王刚就是从这个家门里走出来的,但他回来时已经病入膏肓
  正当不少网友和读者还在为他的命运牵挂不已积极捐款时,5月15日晚10时53分,这位的青年王刚(本报曾予报道),在天门拖市镇张丰村二组家中悄然离世,不满32岁。离开人世时,除去两张不知道密码的银行卡,他留下的是20多个网络游戏“地下城与勇士”账号。
  在家里度过最后七天
  昨日下午5点多,记者来到王刚家中时,王刚的遗体已经火化,亲友和同村的乡亲们正围在他家门前,安慰王刚的父母。因为连日操劳和伤心过度,王刚的母亲孙国香已卧床不起,正在家中输液。
  从5月8日被一辆救护车送回离别了10年的家,到15日晚去世,王刚在病痛中走完了人生的最后7天。昨日,王刚的父亲王道洪回忆起这7个昼夜的点点滴滴,仍然难掩心中的悲痛:“太长了,感觉这一个星期,比找王刚的10年都要长,都要难熬。”
  回到家后,王刚只能侧躺着蜷缩在床上。王道洪说,如果平躺下来,王刚就总是喊胸疼,只有保持侧躺,才能让其受损严重的肺部减少一点压迫,缓解一下痛苦。因为肺病严重,王刚连正常的呼吸都很费力,经常需要借助氧气袋。
  王刚的姑姑说,他每天只能吃一点流食,如牛奶、稀饭,一次只能吃小半碗,即使在稀饭里加一点青菜叶,也需要煮得透烂,因为重病缠身的王刚,已经几乎没有咀嚼食物的力气。即使是这样,吃饭和喝水这些健康人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王刚做起来也很困难,他经常会在用吸管喝水的时候,喘得上气不接下气。
  连日操劳致母亲病倒
  从天门市人民医院出院时,医生曾向王道洪推荐过荆州市结核病医院。在网友、热心读者和王刚的大学同学的帮助下,筹到了几千元钱的王道洪,于5月13日租了一辆车,将儿子送到了荆州。专家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会诊后,告诉王道洪:王刚的病情十分严重,身体十分虚弱,治疗的成功率已经很小。
  伤心的王道洪当晚就带着儿子回到了家中。连日的操劳,已经让王刚的母亲病倒了,而两位老人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照料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儿子,那几天,记者和他取得联系时,王道洪总是说:“太累了,几乎是身心俱疲。”
  临终说了句“真有意思”
  就在王道洪还在为儿子的病情操劳、忧虑的时候,王刚的生命正在悄然走向终点。15日下午,王道洪突然发现,一直习惯侧躺在床上的王刚,突然平躺了过来,而且没有像以前那样喊疼。他问儿子“疼不疼”,儿子却只“嗯嗯啊啊”了几声,没有回答。王道洪心里有了一丝不祥的预感,上前给王刚翻身,却发现他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竭尽全力配合自己的动作了。到了晚上,王刚开始说胡话,王道洪记得,儿子说了一句“真有意思”,他问儿子是什么有意思,回答是“你不会知道的”,之后的话,就已经含糊不清,难以分辨了。
  15日晚10时53分,王刚的心跳停止。这时,离他32岁的生日(农历十月十七),还有将近半年的时间。
  大学同学为他捐款治病
  家里接到100多个慰问电话
  回忆起这7天,王道洪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累”,不过,一些问候的电话和短信,让他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
  在5月10日本报关于王刚的报道见报的当天,王刚的父亲王道洪就接到了100多个电话,不仅有市民表示关切和慰问,其中至少5位市民表达了捐赠的意愿。王刚一位在武汉的大学同学,和在南方沿海省份的多位同学联系,为王刚筹集了五六千元的捐款,王道洪得以带儿子去荆州治疗。拖市镇张丰村二组的乡亲们,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也为王刚捐款1000多元。
  王道洪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知道儿子这10年在武汉到底是如何度过的。他曾经试着和儿子好好谈一次心,但是王刚总是说不了两句话就开始喘息,表达不了完整的意思。
  王道洪说,王刚回家后曾经表示过后悔,他曾经两次想给家里写信,告诉父母自己在武汉的情况,想回家,但是两次都在写到一半的时候写不下去,最后将信纸撕碎丢进了垃圾箱。王道洪找到他时,王刚身上几乎没有任何东西,甚至连两件衣服,都是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帮忙买的。
  而王刚的三舅在伤心之余,更担心的是其他正在沉迷于网游中的孩子。他说,就在附近的张港镇,每到周末双休的时候,网吧里就挤满了上小学的孩子,去晚了甚至会没有地方。“警方查过,但是关了又开,就像在躲猫猫。”
  “这些账号就是摇钱树”
  王刚至死未说出游戏账号密码
  王刚被葬到了村里的墓地里。一块墓碑,记录的是这个年轻生命最后的归宿之地。
  记者在王刚家看到,在武汉的10年里,他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家里能找到的他最后的照片,是上高中时他在天门中学的留影,再往后,就是本报记者5月9日在天门市人民医院病房里拍到的他和母亲在一起的照片。
  王道洪说,家里几乎没有留下儿子的任何物品,大学时的课本,他一直没有带回来;身份证也丢失了,而且在派出所里查不到换证的记录;剩下两张银行卡,不知道密码,没有身份证也不能挂失;剩下来的东西,就是20多个游戏账号。
  曾有人发短信,要求购买这些账号,王道洪也想为儿子治病筹点钱,但他和儿子商量时,却当场被拒绝。儿子尽管讲话都艰难,但还是坚决地说了一句话:“这些账号就是摇钱树!”
  王道洪说,儿子把这些账号看得非常珍贵,一直到最后都没有透露过密码等信息。而现在,随着王刚的去世,这些游戏账号,也成为了被尘封的“遗产”。没有人知道如何启用它们,而且王道洪自己,也不清楚这些账号到底有什么用处,即使在记者跟他做了详细的解释之后,他还是表示,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再去处理这些账号了。
  本人短暂自述、网友唏嘘回忆
  还原王刚十年“游戏人生”
  楚天都市报讯 首席记者钟楠 本报记者陈倩 戈昊怡
  “游戏终究是游戏,不要沉迷其中,除非你本身就是一段数据……”――网友“龙鳞の伤”
  王刚走了,带着十年“游戏人生”的伤痛。
  十年,对于未满32岁的他来说,占到他人生三分之一的历程。而这十年,又恰恰是他人生中本应最为美好的青春年华。这十年,他究竟怎样度过?他是怎样一步步滑入“网游”的深渊无法自拔,最后一病不起?这是我们,也是无数读者一直关心的问题。
  回家之后,一直处于病危中的他,连呼吸都很困难,不能,也不愿详细说起自己的经历。连日来,记者一直在不断追寻,至昨日,终于通过他本人的短暂自述,家人回忆,网友介绍等方式,大致拼接出了他这十年的人生经历。
  他看起来曾很健康
  网友“宁不空”在网帖中称,2005年左右,他在一个“游戏论坛”中与王刚相识,当时王是一个游戏论坛的管理员,是“三国战纪”高手。
  根据王刚本人的回忆,他因沉迷网游,2001年从武汉某大学肄业后,短暂归家,后又返回武汉,因为找工作不顺,身上所带数百元花光,沦落到找昔日同窗借钱度日的地步。2002年春节,他竟然在母校一寝室中度过。因为心理压力巨大,他不愿也害怕和家人联系。
  从2002年起,他在天门一老乡的介绍下,开始在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周边,以收购旧书为业,收入微薄,仅够勉强度日,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2006年,持续了4年之久。
  在此期间,他经常出入这些高校周边的游戏厅和网吧,将大量时间放在了一个名为“三国战纪”的网络游戏上。
  2006年―2008年,王刚在卓刀泉附近一个游戏厅打工。网友“林间小盗”2006年通过游戏论坛与王刚成为好友,经常相约见面。“林间小盗”回忆,那时的王刚身体看起来还很健康,腼腆内向,两人见面,除了谈论游戏之外,王不愿意谈论其他的话题,也很少提起自己的经历。
  他为游戏与好友断交
  有一件小事,让“林间小盗”记忆深刻:2007年的一天,王刚合租屋中的好友,因在闲谈中说起“不能靠玩游戏过一生”类似的话语,致王刚大发脾气,竟然当即从合租房中搬出,与该好友断交。“林间小盗”回忆,2008年6月,王刚开始接触“地下城与勇士”这个游戏后,就仿佛人间蒸发一样,很少见面了。王刚最后一次出现,是在2009年10月的一天,因为那时武汉开始实行登记身份证上网,他提出要借“林间小盗”的身份证,结果遭拒,此后就再也没有了联系。
  网友“宁不空”称,2010年11月,游戏群里有人说王刚气管炎犯了,有点重;今年春节时,王刚找他私聊,借钱,想在春节买套新衣服;本月1日,王再次向他借200块钱,称7月后还,说一定要帮他。
  直到本月10日,网友们通过网络看到本报相关报道才了解到:王刚曾在一家有沙发的网吧里,夜以继日地“熬战”了7个多月,直到病入膏肓,凄惨返家。这时,他们也才了解到王刚一直讳莫如深的身世,及十年离家不返的经历。
  不应仅仅停留于沉重的叹息
  楚天都市报评论员 陈咏
  王刚走了,社会的关注和救助,来得太迟,最终没能将他从死神手中拽回来。
  三十而立,一朵本应灿烂绽放的生命之花黯然凋逝,让人扼腕痛惜。父母守望的灯塔依然亮着,迷途的孩子却永远回不来了。痛失爱子的二老,白发萧索,肝肠寸断,其母亲更是卧病在床。
  我们不忍看到生命这般枯萎,更不得不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背后。
  王刚之死深刻地告诉我们,原来,沉迷网游、终日混迹网吧,不仅不利于成长,而且真的可以丧命。
  对现实的逃避,网络里的呼风唤雨,或许能得到些许心理慰藉。可十年的时光,一个个日日夜夜,都消耗在空气污浊的网吧,个中的理由恐怕只有王刚自己清楚。从统计资料看,15―35岁年龄段的初发“肺结核”患者中,80%的人经常上网吧,其中有过半的人是经常熬夜的“网虫”。
  对于王刚之死,我们不应仅仅停留于一声叹息。他以生命代价警醒世人,网瘾之毒堪比毒品。虽然网瘾控制,靠个人自觉,但不能不说与网吧经营者的惟利是图和有关部门监管缺失不无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甚至是“注射”毒品的更可怕杀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规定网吧严禁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严禁网吧通宵营业,但敢于冒此“大不韪”的网吧仍有不少;同时,大量的黑网吧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上网者的身心健康。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再次显得刻不容缓。
  但愿王刚之死,能唤醒那些沉迷网吧的孩子们,早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来。但愿王刚之死,能激起网吧经营者的良心自责和监管者的职责自问。
更多关于&&的新闻
  06:50
  14:05
  14:13
  13:49
  23:0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刚事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