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玩手机武侠游戏不花钱能玩的花钱还不认错

熊孩子玩游戏乱花钱?家长支招: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念_八卦趣闻_新浪游戏_新浪网
熊孩子玩游戏乱花钱?家长支招: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念
10:39:59& &来源:
儿童接触电子设备催生很多问题。
  家有熊孩子,你的微信红包、支付宝、银行卡像安装了一枚定时炸弹。近日,外国“洋娃娃”乱下单拍回一辆车的新闻在网上走红。记者调查发现,上海的本 地熊孩子更是棋高一着,有的将妈妈的手机指纹密码换成自己的,有的买下无数游戏币。专家支招说,针对熊孩子,一是要帮助他们认清行为边界,二是要对他们开 展风险教育。
  案例1 妈妈每天换英文单词密码
  “我们家8岁的熊孩子将我的touch ID换成他自己的指纹,狂买腾讯游戏钻石,幸好被我及时发现,否则不知道会损失多少银子呢。现在我把手机密码换成英语单词,每天一换。他要玩手机,得先把单词背出来,算是帮他提高英语。”在一家外企工作的董小姐苦笑着告诉记者。
  今年春节前夕,董小姐的儿子迷上了一款名叫“天天酷跑”的游戏,为了升级跑的时间和装备,就必须花钱买钻石。
  有 一天,儿子在归还手机后,董小姐突然发现凭自己的指纹解不了锁了。大惊失色的她一顿问询,才得知儿子在她的苹果手机处于解锁状态时,做了设置,把她的指纹 密码删掉,换成了自己的。更让她诧异的是,当晚她就接到了婆婆打来的电话。“当时婆婆大叫,‘我的微信红包全没有了’,称要报警。我说你不要查了,肯定是 孙子干的。一问,果不其然,他偷偷记住了奶奶的支付密码。”
  事情发生后,董小姐和老公对儿子进行了教育,让他意识到,这是属于偷窃行为。尤其是支付密码,属于大人的隐私。为了防止密码外泄,董小姐每天把密码改成一个英文单词。儿子只有输对了密码,才能玩妈妈的手机。
  “固然,大人有义务保护好自己的支付隐私,防止孩子偷看支付密码。但坦白地说,我们是可以把钱要回来的,我记得工信部曾发过一个文,如果是购买游戏类产品,需要进行二次确认,确保不是未成年人,但现在几乎所有的游戏公司都没有二次确认这一环节。”董小姐质疑说。
  案例2 一年级孩子手机下单买装备
  “说 到熊孩子下单,真的一肚子苦水啊。我就被我家熊孩子坑过。他玩游戏花钱买装备,每次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我一开始还想用手机功能限制他购买,居然没找到。这 些游戏买东西怎么也不用密码经过我同意啊?点了一下就买成功了,直到短信息来了通知才知道。像支付宝、微信支付还得用密码,怎么网络游戏购物就这么随意啊?强烈希望手机功能限制熊孩子的任意花费!”对于熊孩子的行为,白领熊小姐开始不住地吐槽。
  熊小姐的儿子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自从儿子迷上了手机游戏,她就不得不与儿子“斗智斗勇”。每次收到支付短信后,她就知道,儿子又得逞了。熊小姐找了好几次,都没有找到“家长键”来限制儿子的支付行为。
  “儿子太聪明了,可以说是‘自学成才’。真的是哭笑不得。一开始,我不知道他有这么一出。虽然加在一起的花费不超过100元,但长久下去不是办法。小孩的钱太好赚了,这些游戏商应该出于社会责任,在网上设置阻止功能。”熊小姐说。
  “老实说,儿子买游戏币,作为母亲不能界定他是故意还是无意,也许是手滑也说不定。为了防患于未然,购物前必须输入密码。游戏商不能唯利是图。”熊小姐呼吁。
  [家长支招]
  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念和隐私意识
  吴先生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两年级。在玩手机时,如果无意中点到支付项,儿子会乖乖地将手机交还给爸妈。平时买东西,都是儿子挑选好了,让爸妈代为支付。
  “我 们给儿子零花钱,每周定额10元,由我们代为保管。平时出去买玩具,我们会要求他使用零花钱的额度。以前他对商品贵贱没概念,但现在会说,‘哇,那么贵啊。算了,还是不要了。’有了零用钱的概念后,他会关注商品的价格。”吴先生说,他和太太还会灌输给儿子这样的理念,用钱买装备打游戏通关是很差劲的行 为,类似于作弊。
  白领黄小姐建议,要从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就要树立起他们的隐私意识。“我会让他知道,APPLE ID的密码他是不能知道的。如果他求我买东西,我会帮他买,但当我输密码的时候,他会自动地把头转过去。要和他沟通好,否则有可能会产生问题。”
  [专家点评]
  规范行为边界建立风险意识
  华 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童潇认为,针对熊孩子乱下单的行为,身为父母一定要“疏优于防”。“孩子肯定会对一些新奇事物的玩法十分好奇,假设父母不方便给小朋友看。应该和他们沟通好,不能一味地回避。当然,除了疏,一定的情况下也是要防的。毕竟小朋友没有完全民事能力,承担后果的预计性不足。”
  他提醒说,除了钱财的损失外,熊孩子的无心之失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后果,譬如有的父母是做保密工作的,在做计算机运行和维护,哪怕一个参数的改变会造成系统的瘫痪,所以要注重对小孩的看管和防范。
  “我认为,父母需要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一是让他们知道要有行为的边界,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父母的,什么是家庭共有的。二是加强引导,慢慢地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一定风险,会产生一定后果。从小开展风险意识教育。”童潇建议。
  (来源:凤凰游戏 编辑:Wimpy kid)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玩家埃里克·弗洛姆(网名fl0m)正在Twitch平台上直播《反恐精英:全球攻势》这款游戏的时候,却被Windows 10升级粗鲁的打扰了。
来自:八卦趣闻
湖北大冶一男子嫌楼上住户家小孩太吵闹,干扰自己玩游戏。16日晚,正在玩游戏的他竟然愤怒地冲上楼,连捅伤楼上住户一家5口人。最...
来自:八卦趣闻
近日网络上有一则《斗鱼女主播“七哥”张琪格直播期间疑似被下药》的新闻在疯传。起因是5月2日凌晨,“七哥”张琪格在直播期间疑...
来自:八卦趣闻
一男子因闯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小区出租屋实施盗窃,不料被主人发现,盗贼并没因房屋主人的醒来而逃跑,反而掐住房屋主人的脖...
来自:八卦趣闻
中国游戏排行榜(China Game Weight Rank)是由新浪游戏推出的国内最全面、最专业、最公正、最客观 的多平台游戏评测排行榜,包含了目前市场上所有的手游、端游、主机游戏、VR游戏、智能电视游戏及H5游戏,力图为中国玩家打造最值得信赖的游戏推荐平台。
评天下游戏、测产品深浅—新浪中国游戏排行榜CGWR!
全民手游攻略
“全民手游攻略”是新浪游戏为全球手游玩家量身打造的一款手游攻略大全及专业游戏问答社区APP。“全民手游攻略”涵盖Apple Store游戏畅销榜前150名手游,网罗最新手游通关秘籍,帮助玩家畅玩手游;打造最全手游攻略资料站,帮助你用最省钱的方式吊打土豪。最火爆专业的游戏问答,让众多游戏大神带你开启不
同的手游人生,寻找和你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并肩作战。
新浪游戏大事记
16年01月14日
16年01月14日
15年12月15日
15年11月19日
15年11月16日
15年01月08日
14年12月27日
14年12月17日
14年03月27日
14年01月09日
13年12月27日
13年12月07日
13年10月11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微信朋友圈千万别给孩子玩手机了,很可能毁掉孩子一生!真相让人泪流满面千万别给孩子玩手机了,很可能毁掉孩子一生!真相让人泪流满面育儿博士后百家号昨天下班回家的时候,智慧妈亲眼见证“惨案”:一个小学生在路上边玩手机边走路,他爸爸在后面打电话,结果经过楼梯时没注意,直接从上面摔了下来,膝盖上顿时血肉模糊。现在孩子的手机瘾可是越来越大,年龄也越来越小,同事家2岁的娃,天天缠着她要手机玩。别以为现在人人都是“低头族”,孩子玩玩手机是小事,小心孩子一不留神让你“倾家荡产”!前段时间就熊孩子拿妈妈手机玩游戏,8天就花掉1.2万!这个妈妈还算是有本事的,有的熊孩子直接用爸爸手机打赏主播,一年几十万,最多的一次9999!追都追不回来。几乎每家都有好几个智能手机,有些孩子作业都是在APP上完成的。孩子就更加明目张胆的玩手机了。很多父母明明知道让孩子从小变成低头族玩手机不好,可是既哄不了孩子,也没法改掉孩子玩手机的坏习惯,就一味的纵容孩子,殊不知惯子如杀子,带来的影响可能会让你追悔莫及!孩子玩手机的种种危害:1影响身体发育众所周知的第一危害是影响孩子的视力。长时间看盯着手机屏幕,会产生视觉疲劳,久而久之就近视了。而且,如果孩子频繁玩手机,活动的机会少了,容易引起身体发育推迟、运动功能低下、长不高等。而且长时间握着手机,手部保持同一姿势,也会影响手指的发育。如果小孩喜欢低头玩游戏,对颈椎伤害也很大,容易导致脊椎变形。2变得不合群长期沉迷于玩手机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性格也越来越怪异,整日沉迷在网络虚玄世界,迷迷忽忽,很容易诱发他们自闭症、孤独症等心理疾病;还会出现过度依赖网络症,导致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导致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手机成为亲情杀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会让多少父母感到一些悲凉。3性格变得扭曲连成年人都把控不了的手机瘾,把它交给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强、贪玩心大、正处在学习知识关键时期的孩子,往往就是给了他们一剂精神鸦片,让他们颓废一生,甚至把他们推向死神的魔爪。知道“蓝鲸”死亡游戏吗?这款游戏就是钻了这个空子,让全球很多孩子丧生!4学习能力直线下降只要有手机的学生,无一例外成绩下降或成绩较差。因为只要有手机,就一定会想时时玩弄,根本不会去听老师讲的知识。迷恋网络玄幻小说、打网络游戏……极易上瘾,根本无法控制,甚至肆无忌惮,完全陶醉在这个虚幻的美妙世界里。上课昏昏沉沉,对枯燥的学习更是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凡是出现成绩突然下滑、厌学、逃学、辍学的,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父母如何应对“手机控”孩子?1.规定时间,对犯规有惩罚美国硅谷的很多高管,都会限制子女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比如禁止他们在非周末晚间使用数码产品,并且周末可以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也很有限。其实孩子玩电子产品,无论是过度放纵还是严格禁止都是不理性的,把握好分寸才是正确的做法。爸妈可以给孩子规定玩的时间,比如每次玩不能超过半小时,如果这次按时归还下次就还可以玩,如果这次不按时归还下次没得玩,按照规矩来做,慢慢地孩子也会习惯于遵守。2.转移注意力当孩子要玩电子产品或是不能停下来时,爸妈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用玩具吸引孩子、或跟孩子来一场家庭游戏、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跟孩子画画、或者带孩子外出去散步逛公园等,都是不错的注意力转移法。孩子之所以沉迷玩电子产品,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没人陪同玩,或者父母少陪伴,甚至是父母主动给孩子提供”电子保姆“所致。3.父母以身作则孩子出生前,他们并不知道手机、Ipad是啥物,因为父母总在一旁玩儿,所以好奇的孩子也想看看把吸引父母的东西是什么物体,然后他们便学着父母的样子这里划一划,那里按一按,渐渐被里面的新奇所吸引。每当父母在用时,孩子也要玩的意愿往往会更加强烈。所以,想要孩子少玩电子产品,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因此,下班回家后,爸妈们请将手机和Pad等放一边,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戏和玩耍,这是戒掉孩子这种瘾的最理想途径。4.上学了需要使用时,控制时间与内容,避免游戏的诱惑等孩子上学之后,由于学习的需要,多多少少会用到这些电子产品,比如小猿搜题、家长帮、 百度作业帮、有道词典等等。那么这个时候,尽量不要在手机、ipad上面安装游戏等容易上瘾的应用,尽量多安装一些学习工具或是与学习相关的学习软件。同时控制孩子使用的时间,每次尽量不要超过1个小时。智慧碎碎念:想要孩子不玩手机,方法其实有很多,考虑到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所以到底要用什么方式来管束孩子,大家还需要结合自家的实际情况。智慧妈主张与其堵,不如疏。家长的疏导很重要,正确的疏导,真诚面对你跟孩子。既然我们离不开手机,那么就跟手机和解,让手机成为孩子生活中的调剂品,助力孩子学习,而不是让手机变成洪水猛兽。既理解你自己,也理解孩子。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育儿博士后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每天送上各路养娃方法妙招!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当前位置: &
熊孩子玩游戏多次充值花万元 最高两笔达1900元
扫描到手机
12:35:53 & & &
原标题:合肥|玩游戏花万元买装备 消费是否无效2月初,合肥的王华(化名)意外发现,自己银行账户莫名少了一万多元钱。而银行流水显示,过年的半个月时间,其账户天天给腾讯财的付通游戏账户充值,最高的两笔高达1900多元。王华这才反应过来,肯定是儿子用手机玩游戏时将这些钱用来买“装备”了。而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岁孩子的消费是否无效?[事件]孩子玩游戏半月消费一万多?王华的儿子今年10岁,上小学四年级。过年期间,孩子经常拿她的手机玩一款叫“天天爱消除”的游戏,王华对此也没多在意。年后,王华去银行取钱时发现,她银行账户莫名其妙少了一万多块钱,而银行流水显示,过年半个月时间,其账户天天给腾讯财的付通游戏账户充值,消费总额正好是一万多元。银行打印的账单显示,过年时间其手机几乎每天都通过快捷支付买“装备”,尤其从1月26日至2月1日这段时间,最高的一笔消费居然达1900多元。而对于母亲的责问,孩子吓得不知所措,哭诉称自己根本不知玩游戏还要花钱,尤其需要这么多钱。[商家]家长需提供证明确认是孩子所为腾讯互动娱乐部公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经了解,王华本人也是他们游戏用户,所以仅凭目前的情况,他们无法判断其中一笔消费或登录,一定是未成年孩子所为。游戏公司的客服也在跟王华沟通,希望他们能提供进一步的信息,比如孩子玩游戏视频等相关证据确认此事。昨日,记者从王华处了解,腾讯公司目前还在跟他们协商退款事宜。  律师说法  若是孩子所为家长有权要求退费安徽庐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亚表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此事若属实,孩子未经父母同意,将10000多元钱充值,购买游戏装备,目的为非生活学习必需的网络游戏,他们的行为都应当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家长有权要求商家予以退费。延伸阅读:“熊孩子”用父亲手机玩游戏3天花掉1万多元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手机上聊天、玩游戏、看视频,已经成为不少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孩子们玩手机时缺乏自控能力,乱玩乱按,一不小心就把家长的辛苦钱给花掉了,而忙于工作的家长却毫不知情。浏阳市澄潭江镇的老王靠打零工攒了一些钱,谁料,短短三天他银行账户就少了3万多元。昨日,老王告诉记者说:“我儿子玩手机游戏,把这些钱充值了,真是气人。”专家提醒,手机绑定银行卡,就变成了“钱包”,家长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银行卡,看管好自己的孩子。1、账户莫名少了3万多元竟是儿子用手机充值了老王是浏阳市澄潭江镇洲田村一位村民,有个12岁的儿子齐齐(化名),平时酷爱玩手机。12月20日,老王去银行取钱时,发现账户上莫名其妙少了3万元,惊出了一身冷汗。“我的银行卡、身份证都随身带着,密码只有自己知道,钱怎么不见了?”老王百思不得其解,立即到银行柜台咨询。工作人员查询后说,这些钱都是通过网络消费的,并提供了详细的消费清单。清单显示,从12月16日到19日的三天内,共支出3万多元,其中最多的一笔达9999元。老王回家问儿子,这才知道是儿子玩手机时把这些钱花掉了。原来,齐齐在爸爸手机上下载了“迷你世界”“王者荣耀”等多款游戏,以及“作业帮”等学习软件,瞒着大人花钱充值、升级会员、购买游戏装备。2、消费的1万多元不能退QQ钱包2万元被追回得知真相,老王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地教训了儿子一顿。无奈之下,老王带着儿子来到澄潭江派出所求助。民警调查后发现,老王账户转走的3万多元都是被齐齐充到了QQ钱包,其中1万多元已在手机游戏及“作业帮”里消费了。民警说:“老王的手机绑定了银行卡,在游戏账号里输入手机号,确认后就能收到一个验证码。输入金额和验证码后,钱就被转出去了,根本不需要密码。”民警发现,剩下的钱还在齐齐的QQ钱包里,当场帮老王把余下的2万元提现还给了他。老王说,自己家庭比较困难,平常靠打零工赚点钱,齐齐用掉的1万多元相当于他近半年的收入。此后,他多次打电话到相关公司,希望对方退还这笔钱。然而,对方称:“已经消费的钱不能退。”3、邻村男孩6天花1.3万元客服认为责任在于家长老王的遭遇并非个例。今年8月中旬,相邻的大圣村一个小男孩玩手机游戏,仅6天就花了父母13000多元积蓄。大圣村的王女士在浏阳市城区做生意,好不容易存了13077多元。然而短短6天时间,这些钱就只剩下7元钱了。她到银行去查,发现这笔钱以不同数额分55次被划走,扣款从8月6日开始,单笔最低30元,最多时转了648元。交易方户名有7个为“支付宝”,转走了700多元,其余48个均为“财付通”,转走了12000多元。而此事的始作俑者竟是自己8岁半的儿子翔翔(化名)。翔翔以玩游戏为名,拿走爸爸的手机并用妈妈的积蓄偷偷给游戏充值。记者电话联系了某游戏公司。一位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此事主要是孩子监护人的责任,消费的钱无法退还,“我们没法判断下载游戏的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其次,通过支付宝购买是需要输入支付密码的,孩子肯定是输入了正确的密码,才完成了消费。”派出所民警表示,这类事情都立不了案,毕竟游戏公司并未涉嫌诈骗或偷盗。不过,因为孩子是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建议家长搜集证据后,与游戏运营商协商退款。调查未成年上网人群已过亿周末一小时以上的超40%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调查统计显示,我国目前年龄低于10岁的网民超过1800万人,未成年上网人群已经过亿。一些孩子对手机和电脑的使用技巧甚至超过家长,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原住民”。统计发现,孩子们在每个周末使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超过一小时的比例达到了43.66%。“有些家长图省事,或者因为自己没时间陪伴孩子,就给孩子一个电子产品去玩,导致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还有一些家长本身就整天热衷于玩触屏电子产品,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很容易效仿。”家住岳麓区麓山名园的陈先生说,他以前也常玩手机,导致9岁的儿子也迷上了手机,让他很烦恼。业内人士指出,孩子玩手机、电脑时,主要是看视频、玩游戏、听故事等,从四年级开始,很多学生因为使用电子设备出现了视力问题。《2016互联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分析白皮书》统计显示,近80%的青少年在上网期间接触过不良信息,其中,诈骗、色情和暴力为青少年接触最多的不良信息类型。提醒父母抽空多陪伴孩子带孩子多接触大自然随着网络的发展,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越来越简便,手机与银行卡绑定,就变成了一个“钱包”,孩子很容易将钱花出去。对此,长沙市心理学协会秘书长刘正华一针见血地指出:“孩子沉溺于手机游戏,多半是因为缺乏家人关爱。父母应该多抽空陪伴孩子,带他们接触大自然,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湖南英萃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桂枝说,根据我国现有《民法总则》,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独立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如购买一些小文具用品等。然而,在网络游戏中购买价格不菲的游戏装备,通常会被认定为超出了一个10周岁孩子的年龄和智力状况的行为,需要得到他的监护人事先认可或事后追认。不过,用于网络游戏账户充值、购买物品的银行卡和所绑定的手机均在家长名下,因此如果要求商家退款,难免会遇到举证方面的问题。张桂枝律师提醒家长,要妥善保管手机、银行卡等。同时,建议商家进一步完善交易系统。“游戏运营商的电子支付方式不应该设置得过于简单。遇到大额费用支付,例如500元以上时,应尽到提醒责任,客服联系机主本人进行身份证号码或安全问题验证,确认是否是账户本人操作,以防出现天价消费事件。”教你一招给手机设置指纹识别关闭APP内购买项目家有“熊孩子”,经常拿你的手机乱玩乱按,一不小心按到了APP内购从而被扣钱,怎么办?在一家IT公司上班的李先生使用苹果6手机,这款手机有一项指纹识别功能。开启指纹识别以后,如果要使用这台手机,那么就必须有正确的指纹才能解锁。李先生介绍说,首先在苹果手机桌面上打开“设置”图标,点击进入列表里的“Touch ID 与密码”;然后在打开的页面输入当前的解锁密码,点击“添加指纹”选项,再在打开的界面,将手指放在菜单按钮上,重复进行扫描;点击“继续”按钮,在打开的页面再调整手指的姿势扫描手指边缘。扫描成功后,即成功添加指纹。他说:“手机支付同样可以设置指纹识别。现在不少智能手机都有这个功能,可以防止孩子误操作。”360安全专家也给出了一个防止小孩在IOS系统的APP里消费的小技巧:可以打开“设置”,在“设置”中找到“通用”;在“通用”列表中找到“访问限制”功能,这里需要设置一个4位数的用于“访问限制”的密码;打开“访问限制”以后,在栏目下方找到“APP内购买项目”选项,点击关闭开关就可以了。更多精彩请点击:
为您推荐:
1秒就翻脸!泰国迎宾小姐强颜欢笑引发网友模仿
警方通报空姐遇害 死者父亲:女儿被发现时下身赤裸
中国邻居“大变天”,西方媒体却不敢欢呼
女子打急救电话 竟遭救护人员讽刺“总归是要死的”
中国一家电视台刚刚得罪了整个欧美 外媒都在报
小夫妻入住酒店一夜 离开后保洁阿姨感叹“真厉害”
少女半夜梦中醒来 身上竟压着一陌生男子手拿这东西
女子打急救电话 竟遭救护人员讽刺“总归是要死的”手机莫名其妙被扣费 原是孩子玩游戏惹的祸
安阳晚报赵晓凤
本报讯 “手机莫名其妙就被扣费了,查询后才知道,竟然是孩子误点了游戏页面。”昨日,市民赵先生向记者反映,他的手机多次被莫名其妙地扣费,后来联系运营商时才得知,是因为孩子玩游戏时误点了手机里的游戏页面。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也曾遭遇过类似的扣费“陷阱”。业内人士表示,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应多正确引导孩子,手机也需经常维护。反映:手机费用被扣光了“我的手机前几天还有39元话费,这几天没怎么打过电话,结果手机竟然欠费停机了。”家住高新区的赵先生说,发现手机欠费停机后,他便充了50元话费,然而拨打电话仍显示手机欠费。随后,他用无线登录中国移动网上营业厅查询扣费明细。但由于手机欠费无法接收短信验证码,无奈他又充值30元。不一会儿,他就收到了某游戏公司发来的感谢开通游戏服务的短信,同时还有运营商发来的收费短信。赵先生当即致电运营商客服咨询,得到回应称赵先生确实开通了该收费游戏,游戏的费用由游戏商收取,与运营商无关。赵先生说:“虽然小孩子可能贪玩点击了收费游戏,但游戏公司也有扣费陷阱的嫌疑。运营商应该进行提醒,这钱确实扣得有点冤。”调查:游戏暗藏扣费陷阱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市民都表示遇到过类似情况,被扣费从几元到上百元不等。“有些游戏商在手机游戏中设置诱惑广告或收费关卡进行‘吸费’,误点的话也只能吃个‘哑巴亏’。”家住福佳斯小区的张先生说,他家小孩才3岁,还不识字,也不懂玩游戏。但他就喜欢对着花花绿绿的屏幕乱按,而游戏上面的广告更是一个大陷阱,他的手机经常因此被扣费。“但是没办法,如果不给他玩,他就会哇哇大哭。”张先生无奈地说。从事互联网工作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她8岁的孩子经常用她的手机下载各种各样的游戏,并乐于刷新游戏纪录和开通各种服务,随之而来的手机扣费却让刘女士伤透了脑筋。提示:家长应多引导孩子就如何正确引导小孩避开游戏设置的陷阱,业内人士刘鹏表示,家长应培养孩子积极的、健康的兴趣爱好,尽量不让孩子玩手机游戏,如果要玩,也要告诫孩子不要乱点手机上的收费软件或广告,并且下载游戏时必须通过正规的渠道,避免下载到木马游戏。同时,家长还可以在手机上安装一些正规的杀毒软件和广告拦截软件,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安阳晚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rebecazheng]
【装修福利】史上性价比最高基装套餐!1.9万基装90平三房
【活动】19元秒杀无痛洗牙!还能抵1900元!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花钱好玩的网络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