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C的怎样写我的入党故事是怎样的

首度披露 《传奇世界》大神都不知道的NPC故事
首度披露 《传奇世界》大神都不知道的NPC故事
时至今日,《传奇世界》已经走过了将近十四个年头,在这十四年间,无数勇士在中州大陆留下了他们的传说。虽然勇士们探索的足迹遍布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土地,但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深深埋藏,未曾被发掘。今天为大家首度披露几个不为人知的传世NPC故事。
第一勇士 孟虎
说到孟虎,熟悉《传奇世界》世界观的勇士发生就会反应过来:他不是中州的国王嘛!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孟虎除了身为国王之外,还是传说中的第一勇士。
传说在上古时代便有三位强大的英雄,掌握着强大的武技、魔法和道术,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孟虎、百谷和洪,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三圣王:圣战、法神、天尊。三位英雄都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并用自己的名字为国家命名。孟虎发展出适合人类修行的各种武学,战士职业与战士之国孟虎由此产生。
在上古的战争中,为了对抗阿修罗,三个国家的勇士团结在了一起,建立了中州之国。而孟虎,不但成为了国王,也成为了所有战士的守护神。
战死的将军 白辰
大将军白辰是所有《传奇世界》玩家都熟悉的一个NPC,在老铁血魔城的任务线中,他与玩家们一起,奋力抗击着魔族的入侵,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很多玩家进入新铁血魔城的任务线后,觉得远征军统帅就是白辰。
其实不然。在老铁血任务的最后关头,白辰与玩家完成了对于铁血魔宫的奇袭,使得魔族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但是魔族势力依旧强大。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玩家与白辰陷入了包围,最终白辰自爆修为,引爆了最后的守城兵器,与魔族大军同归于尽。
白辰牺牲前委托玩家向国王报告:&我白辰从没有辜负我的使命!&
新铁血魔城中远征军统领设计的与白辰颇为相似,不知是否是对这位自我牺牲的英雄的一种纪念呢?
沙城的由来 烈焰将军
跃马平原的沙城是所有玩家众所周知的城池,成为沙城城主更是无上的荣誉。但是很多玩家可能都不知道,在过去,跃马平原并不是如今黄沙遍地的景象,沙城也不叫沙城。
跃马平原本是一片广阔的草原,而沙城,本名是炎城。而这一切变故发生的原因,都是因为一个人:烈焰将军。
说到烈焰将军这个名字,很多玩家可能一头雾水,但是他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逆魔。
跃马平原发生变故,昔日的绿地一夜之间被黄沙覆盖,而这一切似乎都与在出征时失踪的烈焰将军有关。在目睹了他释放&全蚀沙暴&,进入逆魔古刹后,中州大陆不再有能征善战的烈焰将军,唯多了被世人憎恶的魔头:逆魔。
有人说烈焰将军的堕落是因为被人陷害,急于复仇,但真相不得而知。他注定将被勇士们击败,成为大家传世征程的光辉一笔。
传奇世界,无限可能。十四年的积淀使得《传奇世界》拥有着许多令人唏嘘的故事。偶然将这些埋藏在记忆深处的故事发掘出来,也有着许多非同寻常的感受吧!
【编辑:17173零漆】
类型:ARPG
特征:奇幻
类型:射击
特征:蒸汽朋克
类型:大型RPG
特征:魔幻
你不知道点进去会是什么
Wan网页游戏免费玩由于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无法正常使用本网站功能,
其它关键字
作 者 推 文
[收藏此章节] [下载]&&
第一个故事
  唐代神龙年间,有一个著名女侠叫做聂隐娘。  聂隐娘在江湖中行走,并没有因为一介女流而受人排挤,反而因为她武艺高强,行侠仗义,在江湖中留下好名声。  聂隐娘的名声达到极点是在第五届扬刀大会上。  扬刀大会的主办方是六十年前由柳老爷子柳十员一手创立的霸刀山庄,霸刀山庄历史悠久,且庄客个个武艺高强,更重要的是,柳家还有绝活:铸造。  这铸造可不是普通的铸造,而是专门打造宝刀宝剑,凡是有霸刀山庄出品的刀剑,都能在武器榜中排的上号的。  而每一届的扬刀大会,都会出品一把十二年来由霸刀山庄庄主亲自打磨的宝刀,更重要的是,霸刀山庄并不是为了炫耀这把刀有多强,而是通过自此大会进行比武,获胜者即可获得这把宝刀。  这个奖励实在太诱惑人了,故每一届的扬刀大会时,霸刀山庄都会挤满了许多江湖侠士,甚至连一些隐居的老妖怪都出手夺刀,不过大多数都是来看热闹的,真正上台的只有寥寥几人。所以,当时的高手比武前,必会询问对方是否参加过扬刀大会,如果参加过,那就继续问有没有上过台。  聂隐娘原本也是想来凑个热闹,怎知她兴冲冲地第一个上台,竟从头打到尾,一举夺下当时出品的宝刀。  当聂隐娘夺下宝刀才发现自己好像砸了人家场子,忙丢下宝刀远遁而去,剩下一群争夺宝刀的江湖侠士……  聂隐娘的名头不胫而走,传遍大江南北,每天都有粉丝登门拜访,有求其教导武功招式,有索要秘籍者,更有甚者,请教其琴棋书画,询问儒道法佛之道。  总之,聂隐娘受不了了,弃家而逃,隐居山林,远离喧嚣,不问世事,准备安度晚年(也不是很老吧)。  或许造化弄人吧,在聂隐娘隐居山间(名字果然与事实相符)后,她摊上了一件影响后世的事情。  公元686年,聂隐娘出外采集发现了两个双胞胎女娃,两个女娃娃在山野中显得孤零零的,都已经昏迷。聂隐娘看了看两个小女娃,欲要离去,咬着牙行了几步,却无法狠下心了,回身将两个女娃娃带回了木屋。  聂隐娘在两个女娃娃六七岁时,见两个姑娘都是学武的好苗子,时常教她们武功,随即便反省,告诫自己不能再教了,过几天忍不住又教,如此一晃八年过了,两三岁的小娃娃长成了小姑娘,而武艺,则更是一天比一天精湛。  聂隐娘传授的,是春秋时期教导越女阿七剑法的猿公创造的剑舞,也就是传说中的越女剑了。  在这八年中,聂隐娘的一个故交寻了来,聂隐娘自是热情招待(这热情,是不是怕人家跑出去大肆宣扬她所隐居的地方呢?)。  这位故交呢,叫做白潮声。  (或许白潮声是个化名,其实就是何潮音。大家可能不知道何潮音是谁,其实,何潮音就是民间传说中的何仙姑。白荷、声音,确实看起来很微妙。)  聂隐娘与白潮声谈的高兴,八卦八卦当时的世事(话说,聂隐娘你不是不问世事么),便叫两个小女娃出来让白潮声看看她们两个的资质如何(炫耀就直说吧),白潮声一看,不得不承认两个女娃子资质不错,甚至想要传授武功。  聂隐娘当场同意(不是说不想教孩子武功么),让两个小姑娘拜师。  白潮声见聂隐娘如此爽快,没有反对。  小姑娘拜师后,白潮声向聂隐娘问了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两个小姑娘姓甚名谁。  此问题没有任何问题,但问题在于,聂隐娘并不知道两个小姑娘的姓名。  (好吧,这充分说明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师傅)  聂隐娘当场愣住了,还好较大的小姑娘明事理,忙说自己俩人是两三岁父母就丢弃她们了,故聂隐娘不知她们的姓氏。  白潮声心血来潮的就说,这样啊,那年纪小的姑娘就叫公孙盈,年纪大的姑娘就叫公孙幽吧。  聂隐娘也没什么主意,就这样,两个姑娘的名字就定下来了。  拜师完了,该问的也问了,那就算想反悔也得传两招意思意思嘛。  所以,白潮声教给了这对公孙姐妹冰心诀。姐姐公孙幽练成江海凝波剑,妹妹公孙盈练成山河流云剑。  两三年过去了,白潮声想要回中原,聂隐娘阻拦不下,只好任由她离去,但两个小姑娘嚷嚷着不想离开师傅,要跟着白潮声去中原玩。  聂隐娘拗不过两个精力旺盛的鬼丫头,也担心伙食不够,毕竟两个丫头饭量不小。  聂隐娘同意了,编个理由说什么让公孙姐妹出去游历游历吧,让白潮声带她们出去逛逛(若不是因为聂隐娘当时的决定,也不会有后面那些麻烦事)。  白潮声见聂隐娘的脸似乎在说,你不带她们走,你也别想走了。  白潮声无奈,只好一手提一个小丫头,施展冰心诀轻功,潇洒地回中原去了。  白潮声将公孙姐妹带到了扬州,将她们丢给一个好朋友,自己跑了。  白潮声的好朋友,叫宋锋。  宋锋见公孙姐妹玉雪可爱,心生怜惜之情,便收留(注意,是收留……)了她们,顺便给自己闺女宋茜找两个玩伴。  宋锋世家隶属于唐门,尽管宋锋武艺并不如何,但他的长子宋英,二十来岁的年纪,就已经练就一身高强武功,无师自通的宋英将来的成就必定更高。  不过,一件事情将宋锋的颜面扫地:  公孙姐妹中的小妹公孙盈凭着一把剑和一身高深武功,将宋英的暗器躲过,欺近宋英后背,仅用一击,将宋英打败。  宋锋一怒之下,将公孙姐妹逐出家门。  不过呢,这给了公孙姐妹很大的发展空间。  公孙姐妹在扬州城内,凭借着人美、舞又美,在街头、城门口卖艺,顺便治理了一下比较混乱的治安,打倒不知多少混混、恶霸,甚至连城管也敢揍。  渐渐的,凡是公孙姐妹在的地头,坏蛋见了慌忙跑路,城防军见了也绕道而行,但姐妹俩的生意却越做越大,在扬州城东的小丘后购置了一间小屋,还被扬州城内最有名的青楼请去跳舞。  公孙姐妹跳舞要带上双剑,某诗人路过扬州,说了一句:“佳人公孙氏,剑器动四方。”这句话还被后人引用。  公孙姐妹若一直这样风调雨顺,也就不会有人发现她们的武功不仅仅是打小混混城防军,两人也就不会有隔阂。  但造化弄人,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因朝政不顺,私自南下扬州,溜达溜达。  扬州那些做官的,听说武后的侄子南游,忙安排好城中大小事物,就等着武爷来巡视。  这武爷来到扬州,开口就问,这城中最好的青楼在哪里啊?(武承嗣你本心暴露了)  来到青楼,带路的官员忙让公孙姐妹去给武爷跳支舞。  公孙姐妹都拿着双剑,欲跳一支舞糊弄糊弄武爷,怎知武爷见她们手上拿着“凶器”,忙招来护卫,将两人押入大牢。  公孙姐妹奋起反抗,三两下干掉(没错,就是杀)了武爷几个守卫。  武承嗣吓到了,让贴身高手挡住两人,自己回去搬救兵(不就跑路嘛)。  那高手的武功可不是盖的,传言是昆仑派的道长。  这道长身手敏捷,还曾去少林请大师(注:少林寺中的扫地僧也是称为大师的)指点过一二,武功甚是高强(其实就是比那些当兵的强一点点)。  一个照面,这位道长的武器就断为两截。  公孙盈本来想要杀了这位“武艺高强”的道长,被姐姐公孙幽制止了,毕竟事情闹大了不好(杀了十几个护卫,还不够大么……)  紧接着,武爷的救兵到了(不过却没有武爷人影),公孙姐妹凭着轻功远遁,跑到城南几里的小村庄内。几天后因被围剿,跑到了金水镇(这,这……不是找死的节奏么)  金水镇的官兵配合扬州城派来的城防军,还有武爷的护卫一起围剿公孙姐妹。  公孙幽见敌人太多,就让妹妹公孙盈先跑,自己殿后(怎么越来越像抗日剧)。  公孙盈十分高傲,并不打算逃跑。  两个人vs几十人,过程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公孙姐妹太低估了她们的战斗力,虽然受了点伤,但却让对方损失惨重(几十来人,再怎么惨重,能有几个死)  公孙姐妹一战成名。  公孙姐妹也突然发现自己跟师傅(一个?两个?)学的武功实在强悍,但成名的同时,找茬的人也就多了,两人一次次将对方击退,半年后,实在忍受不了这种骚扰,姐妹俩决定分开跑路。  跑路的过程中,或许因为觉得之前杀了不少人,罪孽深重(怎么不去少林……),一路上两人都不谋而合,劫富济贫(这罪孽不更深了么),救助了许多孤儿,特别是女娃(受师傅影响?),一路上还跳那剑舞,名声更加大噪,在江南一带闯出了一片天地。  不多时,人们都称公孙姐妹是公孙大娘,公孙盈也没有反对其他人这么叫她,又因两人酷似,故江湖上的人渐渐都认为两人就是一人。两人见扬州那件事的风头已过,便不约而同回到木屋中居住。  而在同时,北方也崛起一位少年英杰。那就是霸刀山庄五公子柳风骨。柳风骨少年意气,掌中一把吞吴刀遍试中原,几无败绩(不像公孙大娘,无一败绩,当然,真正的高人也不愿与十几岁的丫头较真)。  南公孙、北柳五,并称江湖。  由于两人一个地处江南,一个地处江北,江湖人士都十分期待两人能比个高下,只是欠缺一个舞台(或者说是武台,毕竟柳风骨不跳舞……)罢了。  公元697年,霸刀山庄举办第七届扬刀大会。  江湖人士见舞台(武台)搭好了,许多与公孙大娘(都以为是一个人)有点交情的,就都飞鸽传书什么的邀请公孙大娘去参加扬刀大会。  公孙姐妹俩性格完全不同:姐姐公孙幽温柔婉约,自小凡事从不与公孙盈相争,任何新奇玩意,有趣物事,尽让与公孙盈先择,大小事宜,若是盈有意,她也从不违拗;妹妹公孙盈跳脱喜动,武功大成之后,更是耐不住性子,越女剑术本是极凌厉的剑术,公孙盈桀骜自高,她的性子正与剑意相合。  公孙盈狂傲目中无人,武功大成后更是不讲江湖上其他名士看在眼里,现在江湖中人随便就说什么“柳武”“刘五”和她齐名,心里怎么会爽快?  而公孙幽比较稳重,自然知道武功并无止境,天外尚有天,人外定还有人,听说有人的名号与自己持平,也不觉得如何。  故那些认识公孙幽的人都觉得这下应该没戏,而认识公孙盈的都认为这有戏。  果不其然,当那些鸽子飞到木屋那边后,公孙幽收到这些信(不知是纸还是竹片,如果是竹片,这些鸽子可累的够呛),随手丢弃,而公孙盈捡起来,一看内容,提起双剑就准备走,虽然觉得奇怪,因为有一半寄信人她都没有什么印象。不过,公孙盈十分爽快,很快就将这些琐碎的小事情忘了(按星座学她应该是什么星座呢?)。告诉姐姐自己要去霸刀山庄走一趟。  公孙幽见妹妹想去扬刀大会,又不想与妹妹争,便由她去了,但还是叮嘱其万事小心,遇事不要冲动,不要挑起事端。  公孙盈满口答应下姐姐的叮嘱,提上双剑,破门而出,气运丹田,施展轻功,披星戴月,面朝北斗,急行而去。  公孙盈在去霸刀山庄的途中,因为不识路,问了许多热心的路人,可惜公孙盈是路盲,如此耗了几个月,访遍名山大川,如今的五岳黄山几乎都有她的足迹(路上当然也不忘救助贫苦人家),终于到了霸刀山庄。(大家翻一下地图,就知道公孙盈当年走了多少里路了)  幸亏,扬刀大会是年底举行,而公孙盈三月就出发了,故赶到时扬刀大会还没开始,不过也差不多了,就是公孙盈到的那天……  公孙盈在台下,见到台上一个人,扛着一把大刀,连续击败十几个江湖侠士,忙打听这人是谁,那些人用怪异的眼神看着公孙盈,但还是告诉她,这人,就是霸刀山庄柳五少庄主。  公孙盈得知后,几个月奔波带来的疲惫霎时化为乌有,整个人精神振作,提起双剑,提气一跃,跳上了舞台(武台),大咧咧地说:“在下公孙氏,柳五小厮敢来比划比划?”(发现这话从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口中说出实在诡异)那人确是柳风骨。  柳风骨柳眉一挑,向公孙盈看去,心猛然一跳,公孙盈犹如出水芙蓉,在讲这时,公孙盈双眼瞪视站在几步外的柳风骨,皎洁的牙齿从丹唇中露出,可谓“明眸皓齿”。  柳风骨人如其名,浑身散发出年轻气盛的轻狂。  后人杜甫曾题诗,虽非写此人,但说的就是柳风骨:“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宗之指的是崔宗之)  柳风骨,小名宗之(瞎猜的)。  公孙盈与柳风骨于此相见,两人都是杰出优秀之人,本对彼此齐名大大不以为然,以为对方必是浪得虚名。  柳风骨手中吞吴大刀向公孙盈一指,说:“正要领教。”  公孙盈也拔出双剑,使出山河流云剑,与使霸刀狂放刀法的柳风骨打斗。  柳风骨的吞吴刀乃天下少有的宝刀,削铁如泥,大刀所向,无可匹敌。  公孙盈手中的双剑虽并非如吞吴这么有名(那是,这刀相传是越王破吴时所用,故称吞吴),但双剑也并非凡品,是聂隐娘所传宝剑,且舞可动四方,刺可破天下。  两人几言不合,便刀剑相击,斗了几十个回合不分胜负,方才知晓对方所学超俗,武功与自己相差无几。  两人便罢斗,向对方行礼。  “吾近来听闻,北有柳五这武学奇才,起初并不认可,今日一见,果货真价实。”  “彼此彼此,公孙大娘武艺高强,日后定比柳某成就更高。”  两人的话都隐隐透出狂妄的气息,两人虽是平手,却都不服对方。  “既是平手,吾便回扬州,不要这刀了。”  公孙盈说完便欲腾身而去,怎知柳五挽留。  “公孙大娘慢走,柳某愿以此刀相送。”  柳五此语使全场哗然,这拙劣的“暗送秋波”,就算是傻子都能看得出来吧。  柳风骨确实是真心诚意想要将宝刀相送,但不过是因为自己多年难遇知己,今日却得一见,且谈起来十分畅快,这让性格豪爽的柳风骨心情难得的大好,便随口说出送剑一说。  公孙盈愣住了,转过身来,谢绝了:“多谢柳公子(不是那个柳公子)一番好意,但公孙并非无礼之徒,再会。”  说完公孙盈跑掉了。  那次扬刀大会的刀并没有得主,因为谁都知道这舞台(武台)是专门为公孙柳五搭的,如今公孙已去,也就没有人不识趣地上台挑战柳五,而刀自然就没有送出去,于是热闹的大会在唏嘘声中散场。  公孙盈回扬州去了(这次认路了),但她却带来了麻烦。  三个月后,柳风骨登门拜访公孙大娘,却意外发现公孙大娘并非一人,而是两人。当两个长的一模一样的美貌女子站在他的面前,不禁动其心魄。  三人一见如故,特别是公孙盈与柳风骨,两人在那次大会上对对方都有好感,毕竟少有他们这种性格且武艺相差无几之人,或者说就只有他们俩人天造地设了。  此后柳风骨便在扬州城中定居,时常往公孙姐妹的木屋跑。柳风骨狂放不羁,与公孙盈所想所思,每每惊人相似,两人由是相交莫逆。公孙幽也由此与柳风骨相熟,且能很好地缓解两人那火爆的脾气。三人渐以兄妹相称。公孙盈对这个性情与自己一般无二的男子早已暗暗属意,公孙盈的心早已属于这个出类拔萃的青年,可是像公孙盈这样要强的女子,要让她厚着脸皮向心上人表白,却往往跟要她的命一样。所以,她一直没说。而且最关键的是……她一直以为对方也一样。不料柳风骨虽觉与公孙盈投契,却并未涉及****之念,只作红颜知己相待,反是公孙幽柔婉之态,深得其心。  恰巧的是,公孙幽心中对柳风骨也有爱慕之意,而她却并不知晓妹妹与她的心思一般,不然她会早早退出这可怕且不完整的三角恋,也就不会有后来诸多惨变。  大周圣历元年,即公元698年,(请注意,不是大唐圣历,而是大周……),柳风骨回霸刀山庄去处理事务,两个月后,柳五按照礼仪,下聘书备聘礼,派媒人上公孙家求亲,自己在家等好消息。霸刀山庄上门隆重求亲,非常能满足少女的虚荣心,虽然她不计较这个。  公孙盈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她开心死了。事实证明,她之前的料想都是对的。  如果她的名字叫公孙幽的话。  一听一看,公孙盈傻掉了!聘书上写的不是公孙盈是公孙幽!  这一定是弄错了!我和姐姐的名字很像,柳五这笨蛋竟然写错了!  可是没有错。当人家说:“你就是庄主夫人的妹妹吧?”的时候,公孙盈如同被浇了一桶冰水,从头凉到脚……  世人所爱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和自己相似的,一种是和自己互补的。  因为相似,所以亲近;因为互补,所以难以分开。  所有人都概莫能外。至于那些见着漂亮的就想要的,那绝对是互补型。  二娘豪爽英气,和他谈得来,跟二娘在一起固然很开心,但是两个闹腾的人,玩久了会累的。  柳五对她的感情不是爱。这个梗就叫做:  “对不起,我只是把你当做妹妹。”  相反当柳五疲惫寂寞的时候,大娘的温柔却可以慰藉他的心灵。心灵柔弱之处,是无法抵挡这种温柔的。  柳五不缺豪迈,他缺少脆弱时温柔的支持。所以他选择了大娘。  二娘可不这么想,她气疯了。  她觉得自己不如姐姐,她却像傻子一样以为人家喜欢的是自己。这都是她不能接受的。  而姐姐从小让着自己,却竟然在这最关键的时刻横刀夺爱!  二娘悲愤得有些失去理智,忽然之间遭此打击,一怒之下将公孙幽痛斥一番,愤然离家,公孙幽很无辜,她根本就没想到会这样,震惊不会比妹妹少。虽然她心里也有柳五,可是现在这个样子,她又能说些什么呢?  她回绝了这门本该是良缘的亲事。  从小,她就让着妹妹,这次也不例外。  二娘是轰轰烈烈的女子,离家出走也是轰轰烈烈。  她提着两把剑就砸上了霸刀山庄。  柳五这时也意识到了问题严重。他追求真爱没有错,但是他忽视了另一个追求真爱的人。  而且这个人是非常不好惹的。  公孙盈正在火头上,把霸刀山庄闹个天翻地覆,要柳五出来说清楚。  柳风骨无法面对二娘,他只有躲起来不见,仍由她去闹。  最后二娘也没见到柳五,伤心而去。  霸刀,从此再也没兴盛过。  柳风骨深受打击,从此一改年少时的轻狂,变得十分稳重,并从老庄主柳十员手中接任了庄主之位。  柳五失去了公孙姐妹之后,不久就娶了妻子,第二年就剩下了长子柳惊涛……  此事过后,不喜走动的公孙幽也只得出门寻找胞妹,她心地良善,最是见不得他人受苦,见到孤苦之人,便出手救助。她的剑术与妹妹相比更加柔和,剑法优雅飘逸,更像舞步,将剑术中优美之处凸现,以剑器之舞筹措金银,宣扬声名,以便寻找公孙盈,却在同时竭力救济孤女孤儿,公孙剑舞之名由是愈加响亮。她们姐妹长相一般无二,江湖中人不知所以,却将以往公孙盈以公孙氏之名闯下的名声尽数算在公孙幽头上,公孙幽此后只以大娘自称(还说什么都让着妹妹)。  大娘的善良造成一个谁也没料到的结果:当初都让着二娘的东西,正在无意中一件件拿回。  公孙盈在外数年,少有显露踪迹之时,她初时胸中充满激愤,只觉上天待己大是不公,视若知己的五哥和胞姐都是欺骗自己之人,待到天时渐长,心意渐平,四年时间转瞬即过,她绝足江湖,不曾显露踪迹。  周长安二年,即公元702年(注意,还是周……话说武则天还真牛),公孙幽终于寻到公孙盈。公孙盈心中虽仍然介怀当年之事,但一人独居也是无趣(这你就要请教一下聂隐娘了),终随公孙幽返家,姐妹一别数年,都是不胜唏嘘。然而,这次美好的和解,不过是一段小插曲而已。  公孙盈回家之后,发现外面有些东西变化很大,有些东西没什么变化:当年自己闯下的字号,已尽归姐姐所有,公孙盈之名,却是再无人得知(这么说来,公孙幽的名字有几个人知道呢),她睹物思人,见到家中桌椅茶碗、庭前屋后,尽是柳五踪迹(这闹哪样,都几年了,还是有柳五的踪迹?),不胜心烦,与姐姐少有话说。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中宗李显为一观公孙氏剑舞而在一年内连下七道圣谕招大娘入宫,公孙幽对皇宫繁华本就没什么兴趣,加上妹妹心情一直不好,她也没心情进宫跳什么舞。  不过公孙盈倒觉得该出去走走了。她已经七年没有踏足外面的世界。  而且,这样可以避开烦恼散散心,二来也可以再次扬名,闯出自己的新天地。  于是二娘自请代姐入宫。  二娘一舞,果然震动皇宫。中宗热情地留下二娘,让她在宫中多住些时日。  有传说,杜甫诗云:“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燿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之前提的那首打油诗谁还记得)就是说的二娘的凌厉剑法。  二娘在宫中一住就是四年。期间,她对中宗之女安乐公主极其喜爱,特收为弟子,教习剑舞之术。  这个安乐公主名叫李裹儿,在历史上是比较有名的真实人物,甚至有传言是“唐朝第一美人”。  出宫时(即公元709年),中宗以扬州乐坊相送。  二娘还未出宫,就又干了件影响江湖的大事。  讲此事前,要说明原委。  叶孟秋生于公元678年。到公元701年,他24岁的时候,还只是个遵循父命,心下忐忑的书生,一心参加科举考试。到长安来求取功名的人,叶孟秋便是其中之一,他年轻、傲岸、志大、才高,流年不利的运气并没有打消他的意气。他只觉得微风拂面、金风细雨,眼前万里江山,什么都阻挡不了他独闯天下的雄心壮志,就连细雨楼头、萦损柔肠的箫声,他也觉得那是一种忧愁的秀美,而不是一种凄凉。  不料天意弄人,叶孟秋此次一手文章做得四平八稳,却被考官指位偏题之目。他本是真才实学之辈,心中只道考官自身才学甚低,不料后听同乡士子言说,那考官之职本属肥缺,若无朝堂臂助,再少金银奉上,纵使管鲍之才亦无法取得半点功名。  人生中有时便是如此,无意之中一转头、一句话都可能造成极大改变,刻意求知,反而不见得如愿以偿。叶孟秋闻言大笑返程,归家之后便弃了叶家三代以来求取功名的心思,将早已荒废的叶家剑法、冶剑之术重头拾起。他多年心结一去,进境之速一日千里(与公孙柳五相比,自是所差甚远)。周长安三年(703年),叶孟秋离家闯荡江湖,短短两载,他以掌中佩剑硬生生闯下“江南大侠”的名头来(真不见得有多厉害),大唐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他又在杭州西子湖畔大兴土木,建造了如今名动天下的藏剑山庄(叶老爷子几年前还是个书生,哪儿来这么多钱财?真是神奇)。同年,叶孟秋的长子出世了,取名叶英。  叶孟秋建了山庄,也想要打造武器(以霸刀为蓝本啊),便跑去霸刀山庄,去求铸剑之法(不怕被人揍死么)。  但结果出乎天下人意料,柳五二话不说,当即手把手教他铸造。  江湖上传言,叶孟秋进境如此之快,可不只是他的天赋。事实上,劝叶孟秋回头练武铸剑的,正是霸刀山庄之主柳五。而且,柳五还指点叶孟秋武功。  这似乎就能说明为什么柳五这么爽快就教叶孟秋铸造了。  在高人指点之下(其实就是众人瞎猜),叶孟秋几乎一夜成名。  不过这些只不过是小名而已,真正让藏剑山庄开始名动天下的,是四年后的名剑大会。  景龙三年,即公元709年二月初二,又到了霸刀山庄扬刀大会开始的时候,江湖中的名人们无不翘首以待。  然而令所有人出乎意料,这一年霸刀山庄悄无声息,扬刀大会竟无疾而终,人们收到的,是藏剑山庄送来的名剑大会邀请帖(作者注:为避免去藏剑山庄人数过多,以至于将山庄挤爆,叶孟秋只好发名剑帖,限制进入山庄人数)!  在本该举办扬刀大会的日子,叶孟秋发下藏剑邀剑贴,以精心炼制宝剑为酬,举办首次名剑大会。第一届的奖品彩头,是叶孟秋亲手操刀,经多道繁杂工艺,历时五年精炼而成,甫一出世便被隐元会鉴定为天下一品,名列该年十大名器之一的宝剑——“御神”。  神兵利器引来大批武林人士围观,藏剑山庄名声大噪,而霸刀山庄一下变得无人问津。  (其实这也没什么,毕竟什么事都要变的嘛)  但这引起一个人的大大不满。  没错,这个人就是公孙盈。  公孙二娘再出江湖。  虽然她对霸刀和柳五怀恨在心。但是这种恨,根源其实是爱。她依然牵挂着那个男子,虽然他儿子都已经十岁了。  所以,二娘对藏剑山庄很不满,于是她决定去夺了“御神”宝剑,杀杀藏剑的锐气。(二娘还是这么天真。她不知道这样只会让藏剑的名头更响吗?)  不过,也许她心里也怀着对当年大闹霸刀山庄的愧疚?  参加第一届名剑大会品剑的嘉宾(品剑,说得多文雅,其实就是比武么),一共五人。  第一次名剑大会,前后共十天。  过程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孙二娘竟真砸了场子(至少她是这么认为的),赢得了宝剑“御神”。  第一次名剑大会摘得桂冠,夺得宝剑“御神”,公孙二娘并没有觉得开心。因为她的本意是来捣乱的,结果却适得其反,帮藏剑山庄做了宣传。  二娘回到皇宫,觉得意兴阑珊,皇宫也不想再待下去了,于是向皇上告辞。  至于赢得的御神宝剑,她也用不着,转手就送给了宝贝徒弟安乐公主。  中宗自然是十分不舍。不过二娘去意已绝,中宗于是特地赐了一座扬州的舞坊给二娘。不过二娘没有去接收房产,这座楼还是交到了大娘手中。  第二年的公元710年,大娘在扬州开宗立派,因为久久不见妹妹,她把这座楼起名为“忆盈楼”,就是思念公孙盈的意思。  大娘将一路捡的孤女都收入楼中,教习武艺和舞蹈。  大娘与二娘的矛盾还未结束,一件祸及整个唐朝的风浪袭来。  皇宫里出大事了!这件事改变了大唐,也牵扯到了武林中很多人。  公元710年,皇宫再次发生政变。  这年,唐中宗突然暴卒。皇后韦氏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皇帝,想要效法武则天当女皇。  韦后临朝摄政,立儿子李重茂为帝,又任用韦氏外戚控制军队。  中宗被韦后害死,他有个女儿,宜城公主李裳秋,被侍女长孙凌救出,两人流落民间,被公孙大娘收留,并授与武艺。艺成之时,正好李隆基发动政变,李裳秋帮助李隆基攻入皇宫,取得成功。  李裳秋的对手就是自己的姐妹,也是师姐安乐公主李裹儿。  本来李裹儿的武功,在宫中无人可挡,可是她却发现来了一个和自己武功很像的李裳秋!  李裳秋也不知道李裹儿是她师姐,两人开打。李裳秋得大娘传授,武功不比师姐低,加上这边有大军协助,李裹儿势单力孤,受了重伤,被李裳秋切了一指,又断了半截耳朵。李裹儿拼死逃出,在仙居殿后的一口井边杀死一个宫女,换了衣服,投入井中,并把自己的“御神”宝剑扔下。  当人们把尸体打捞上来,已经浮肿不可辨认了,加上有李裹儿的佩剑在,于是认为她真的死了。  李裹儿逃出宫后,改名为武姸阮,意思是不忘有女断耳这段仇恨。武姸阮找到师父公孙二娘,哭诉仇人的剑法样式。二娘一听就知道,那肯定是大娘的徒弟。  二娘本来就是个火气大的人,这几年心灰意冷安静了许多,但是这回爱徒被姐姐的弟子所伤,加上以前种种,新仇旧恨齐上心头,再也无法谅解,于是和姐姐彻底决裂!  公孙幽后来方知此事,懊悔不已,但又百口难辩,只好独自一人在忆盈楼内教导弟子打发时间。  公孙柳五的事,就此结束。  公孙柳五,可怕的三角恋,可恶的命运。  “对不起,我只是把你当做妹妹。”
插入书签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读点击:
晋江APP→右上角人头→右上角小框
↑返回顶部
←上一章&&
第1章 第一个故事
作 者 推 文
更多动态>>
地雷(100点)
手榴弹(地雷×5)
火箭炮(地雷×10)
浅水炸弹(地雷×50)
深水鱼雷(地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写我的教育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