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些怎么用电脑刻录光盘游戏 电视剧光盘请问现在芜湖市在哪里能买到

2010年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论坛_中国网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Flash!
如果您已经安装Flash播放器,可能是您的播放器版本过低。
芜湖科博会特设2010年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论坛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的实施,使科普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办公室于日-13日在中国(芜湖)科普展品博览会期间,于安徽省芜湖市举办“2010年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论坛”。主题是:“公益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并举”。中国网进行了现场直播。
论坛由1个主题论坛和3个专题论坛构成。专题论坛是科普展品创新、科普音像(影视、动漫)作品创作和网络科普建设,分别由中国科技馆、中国科普研究所和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承办。
有来自政府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普资源研发生产、社会科普组织机构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相关部门的150余位代表参加。
与会代表们围绕主题和3个专题方面的内容,探讨促进科普资源繁荣发展的有效形式,探索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科普资源开发、生产的有效途径,更好地为社会科普活动服务,为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
主持人 殷皓
主持人 殷皓: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上午我们共同出席了2010年中国o芜湖科普产品交易博览会的开幕式,并且参观了交易会,下午我们在这里举办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论坛。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论坛的主办单位,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办公室,对各位领导、嘉宾和代表出席论坛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十一五”的总结年,也是全民科学素质计划“十二五”的规划年和谋划年,在做好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日常工作的同时,我们重点完成了国务院办公厅牵头组织的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的督察工作,全面系统总结了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十一五”的工作,研究编制了《全民科学素质“十二五”规划》,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听取全民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办公室实施情况汇报的会议纪要精神,加大公益性科普事业投入,加强对经营性科普产业政策的扶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逐步建立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机制。
今年我们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论坛的主题确定为《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由今天下午的主题论坛和明天上午三个专题论坛组成。
我们希望围绕会议的主题,大家畅所欲言,互相交流,集思广益,共同为推进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献计献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参加本次论坛的代表主要有:地方科协负责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负责同志,部分科技馆、信息中心等单位的负责同志,有从事展品、展览、影视、动漫、网络研究和开发建设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代表,有在浙江绍兴参加国际博协会议的代表。
出席今天论坛的领导和嘉宾有: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梁寿南同志;
芜湖市委副书记李猛同志;
中国科协共建共享办公室主任牛灵江同志;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主任张小林同志;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同志;
科普资源社社长苏青;
还有我们科技馆科普所的副所长姚义贤;
同时地方科协的领导对此次论坛也高度重视,今天出席论坛的有辽宁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山西省科协副主席;我们一起对他们参加这个论坛表示热烈的欢迎!
现在首先请安徽省科协的副主席梁寿南同志致辞,大家欢迎!
梁寿南:尊敬的各位首长,各位代表,本次论坛能够在我省芜湖举办,这是对我们的最大信任和鞭策,在此我代表周建强书记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对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本次论坛以探索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机制为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这对于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年12月,中央书记处在听取中国科协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健康发展,2010年2月,领导同志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上要求,加大政策支持与扶持力度,努力探索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机制,努力营造多元化兴办科普繁荣的局面。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普事业、科普产业的高度重视,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
近年来,在我们安徽省科普事业、科普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省政府制定的并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安徽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的意见中,对办好科博会、推动科博事业的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给予大力支持。在探索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机制的实践中,我们先后开展了科普产业形成研究、科普产业发展研究这两个课题,这两个课题都被列入中国科协重大人课题研究,举办了关于科普产业发展的全国性高峰论坛,举办了四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
我们还积极探索产学研用合作的新途径,由安徽省科协牵头,联合省内有关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省级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并在芜湖、蚌埠两个市建立了分中心,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科博产业园,目的是引导科普产品研发制造单位向我省集聚,致力打造我省第一家集产学研一体化,生产、展示、交易一条龙的科普展示交易中心,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新机制在我省已经初步形成。
当前,崛起的安徽已经迈进科学发展、兴皖富民的新的历史时期,全省生产总值去年已跃上万亿元新台阶,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14.7%,进入国家战略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速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成果丰硕。
我们热烈欢迎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在会后和工作之日,在安徽,在芜湖,多走走,多看看,给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和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主持人 殷皓:谢谢梁主席,现在我们请芜湖市委副书记李猛同志致辞,大家欢迎!
李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由中国科协举办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论坛,“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今天正式开幕了,这是我国科普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一件喜事,在此,我谨代表中共芜湖市委、市人民政府,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参加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谁掌握了先进科技,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综合国力竞争的主动权。掌握先进科技,推动科技创新,归根到底需要国民的良好科学素质,国民科学素质已成为国家科技进步、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最关键的因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号召要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突破口,不断增加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加大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
2008年,中国科协在第三届科博会上,成功举办了以科普大篷车与科技传播为主题的首届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论坛,有力的促进了科普事业的发展。本届论坛以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为主题,共同探索科普产业创新机制和发展方向,我相信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论坛必将成为一次科技思想交流的盛宴,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芜湖是一座创新之城,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和开放、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已深入芜湖人的心中。奇瑞公司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典型——方特欢乐世界在这里营造梦幻、创造奇迹。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芜湖成为中央向全国推荐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18个典型地区之一。芜湖,作为安徽省委省政府实施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的重要成员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双核城市之一,与合肥同为双核,已迈上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崭新阶段。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把芜湖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创新型城市、现代化滨江大城市。这也是今年年初,元月12号国务院批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这个规划中对芜湖的城市发展定位。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论坛在芜湖举办,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倾听各位专家、学者对发展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的真知灼见,我们将抢抓机遇,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实际,创新实践,努力把芜湖建设成为全国科普资源的集散中心,为全国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论坛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衷心祝愿大家在芜期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生活愉快,谢谢!
主持人 殷皓:谢谢李书记,现在我们进行主题论坛的大会报告。
现在我们进行第一个大会报告,请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办公室主任牛灵江同志报告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情况,大家欢迎!
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办公室主任牛灵江
牛灵江:我很荣幸在这次论坛上能第一个发言,标题打在这,说的是“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我觉得在这个论坛上,特别是在我之后的报告中,会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来讨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讨论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这样一些探索性的问题。我们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办公室在接近两年的实践中有一些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一些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思路,还有一些是我个人的想法。
2002年的时候,我们国家颁布了第一个《科普法》,在2006年的时候,国务院颁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我的感觉是《科普法》和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其实它表示了我们中国的科普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样一个新的阶段里,它必然有新阶段科普工作和以往传统科普工作相比,有了很多的不同,有了很多的发展。其中有一个很突出的标志,我觉得就是科普资源被提到了很重要的议事日程上,科普资源它的开发、集成和应用或者说共建和共享,这是我们现在在科普工作中面临的非常重要的任务。
首先我想跟到会各个方面的同事们、代表们来回顾一下一些领导同志关于科普资源的指示,他们的讲话,对我们科普工作,特别是科普资源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在讨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问题的时候,我们在发展我们的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的时候,这些对我们是一种新的要求,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指导。
前面在开幕式讲话的时候,两位领导都提到了胡锦涛同志在号,也就是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胡总书记的讲话,他的讲话当然都是对我们科技工作或者科普工作,特别是科协工作很多的要求,其中关于科普资源也提到了一个高度,它叫“突破口”,也就是说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抓手,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突破口,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不断增强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加大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
我想就是这一段话,为我们科普资源,它作为一个突破口,来进行共建和共享,进行我们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的这种并举的探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要实现的目标。
在2005年和2008年,每年年末的时候,中国科协党组都要向中央书记处汇报工作,在这两年的汇报之后,中央书记处对中国科协的科普资源工作都有指示,对今年的工作指示中仍然有这样的要求,我选了2005年和2008年的两段,一个是:要着眼于把科协建成科普资源的开发中心、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着眼于让广大群众共享科普资源和科普服务,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2008年的时候,提出: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突破口,在全社会推动建立跨部门、社会化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把科协建成科普资源集成中心和开发、配送中心。这是中央书记处对科协工作的指示。
王兆国同志也有指示,即:切实抓好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是向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的创新举措。
刘延东同志在去年年底听了中国科协关于纲要实施情况的汇报之后,也指出:科学素质工作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共同参与,打破部门和地方界限,在工作机制上不断创新。一定要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加强资源集成和有效利用,搭建共享服务平台,共同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韩启德同志是中国科协的主席,他对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也有指示,包括2010年1月开全委会的时候,韩主席在他的讲话中也提到了:探索做好多方参与、协调合作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动加大公益性事业投入。
最后我想引用邓楠同志的讲话,她一直在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今年1月时,邓楠同志说:努力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上有所突破。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核心就是要通过推动不同权属科普资源的集成共享,形成多方参与、协同合作的科普资源共建机制,建立起社会化的科普工作格局。探索集成社会科普资源的有效途径。现在社会上的科普资源很多,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关键是如何把这些资源集成起来,通过二次开发形成标准统一、质量上乘的优质科普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共享。我想上面引述的这些领导同志关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思想,是我们科普工作到了现在一个新的时代必须要遵循的,必须去实现的目标。
其实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发布之后,这个纲要里头一共有9项任务,其中有一个工程,就叫“科普资源共建与共享工程”,在纲要里表述的是科普资源要实现共建共享,因为有这个工程,然后要具体的去实施,所以中国科协成立了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办公室,其实是协调和推动这项工作。
随着这两年的实践,我们碰到了很多的难题,同时也觉得这个过程,因为有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也是很痛苦的;但是我们觉得在这样的一种探索中,还是逐步的明白了很多事情,逐步的发现了一些能够用来克服的困难的办法和机制。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是由中国科协和科技部共同牵头,由很多的部委共同参与实施的工程。
这一次的论坛,说的是“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我们选择这样的题目是因为到了这样的时期,科普产业其实是属于文化产业里面的一个部分,现在文化产业也在非常快速的发展,所以我们科普产业的发展也必然会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因为这个论坛的主题是并举,所以我们在讨论的时候,也就从两个方面来理了一下科普资源的内容和型,我图上(PPT)黄色的箭头,它这个方向就是我们说的公益性科普资源,它是公共资源,也就是说由国家公共财政投入开发和集成的一部分资源;这个蓝色的箭头可以把它看作是我们科普产业或者说产品,其实黄色的箭头和蓝色箭头它在类别和内容上应该是重合的,我们之所以划出了两个箭头,我想是这样的,这个蓝色的箭头可能是最先可以变成产品的,最先可以发展成产业的这样的一部分,还有在公共资源这一块所标示出来的这些类型,我觉得它是在现阶段可能还不是那么容易被发展成产业、产品的。
所以这个蓝色箭头像科普图书,它在在科普产业或者说产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个图书可以说是科普产品了,还有科技馆的展品、动漫作品,其实现在它的最大的那一块是产品,在这个地方体现的。像一些挂图,还有针对某一个主题的展览,这种开发可能它现在要依靠国家投入、公共财政投入,它是公益性自,还限于在这个方面,这两个箭头所表示的内容和类别都可以是公益性科普资源,也可以发展成产品和产业。
我们先说公益性的科普资源,也就是公共资源,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面向社会,要服务百姓,服务基层。我们的产品或者商品化了的科普资源,中国科协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科普资源的源头是关注科普资源创作的繁荣,其实这个产品如果是在市场上,它必然有自己的市场的一种规律,必然有产业发展的一种规律,那么中国科协它在这个方面所做的工作,我们觉得应该是从创作,是从原创性的科普产品的生成方面加以引导和关注。
在公共资源这方面,它面向社会,服务公众,服务基层,我现在灰框(PPT)里面的这些活动中实现,每年科普日里我们都要有切合主题的主题展览,另外像我们的科技馆、数字科技馆还有科普大篷车都是公益性的公共资源,在这些大的活动、大的项目中应用的。
从科普产品这方面,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科协做关注源头、做繁荣创作的工作,我们这几年也做了几件事,一个就是我们每年都由我们的科普所来发布《科普资源开发指南》,它是一种引导社会各个方面来参与科普资源的开发,同时我们还有优秀的科普作品评奖,另外有优秀科普作品推介,还有面向社会的科普资源资助计划,资助科普成果向科普资源的这种转换。
不同的做法、不同的方式,这就切合了这次论坛的主题,也就是公益性的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
从中国科协的角度,如果这两头做好了,可能就为这样的并举贡献了力量,同时通过这个实践,可能会逐步的探索出并举的机制和办法。这个并举有两个很重要的环节,
1、科普资源,不论是公共的资源,还是成为产品的科普资源,它都应该为公众共享,都应该是使公众可以共享的资源。
2、科普资源的拥有者也要在一个社会化的平台上实现共享,这就需要一个机制。
我在前面说了,这两年的实践真的很不容易,这两年我们一直想做一些很大的事情,但是其中碰到的困难也是很多的,总结起来困难可能有这么三个方面:
1、经费。公共投入的经费确实不多,用在科普资源建设上的。
2、资源分散。分散在不同方面,我前面引用的领导讲话里面也提到了,它的权属是一样的,在集成和使用的时候必然会碰到产权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很好解决,我们说一句话很容易,说“应该共享”,实际上要实现共享确实很不容易,它需要实现很多问题。
3、使用者。其实百姓对于科普资源的需求是很大的,特别是一些基层的单位,他们对于科普资源的需求也是很大的,可是他们往往不能很方便、很快捷、很科学的找到这些想要用的科普资源。因此这三个问题是我们在探索过程中面临的非常大的困难。
说起来觉得好像这些问题不难解决,但是一旦进入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就会走一步都很难。我们在这两年探索过程中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说数字科技馆,我们就是想做科普资源共建和共享的工作,它在集成了资源之后怎么服务?同样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同时数字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有相应的支撑。
我们找到的办法,就是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在进行网核试点,网核的试点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有的同志一听,说网核就是一种技术,我们通过这几年的探索,我们觉得是找到一种实现共建和共享的一种方法,或者说是这种技术所带来的一种机制。
简单的说,这样的网核方法,它是使不同权属的科普资源可以更有效的集成和更有效的被共享。我们常常说,在网核上你的资源还是你的,我的资源还是我的,但是我有的资源拥有者在网核这样一个大的平台上,在一个社会化的大平台上,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资源为公众和为基层单位去服务,举一个例子,我们的科普资源既可以无偿的提供给百姓,我也可以根据资源的性质进行收费。目前正在试点这个项目,希望资源的拥有者能够积极关注它的,能够成为我们共建共享的大平台上的一个重要的结点。谢谢大家!
主持人 殷皓:谢谢牛主任,下面请中国科普研究所的任福君所长作报告,题目是“科普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大家欢迎!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
任福君:尊敬的各位朋友,各位同仁,下来好!
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来分享科普产业发展方面的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我们中国科普研究所在近年来,确切的说从《科普法》出台之前的研究开始,就对科普产业的发展,在这方面研究进行了介入,近年来有相当的团队把精力投入到这方面,开展一系列问题的研究。
今天和大家探讨的是几点思考,在会前还有朋友跟我开玩笑说:你总是几点思考,为什么不全面的说一说对中国科普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考呢?我说现在正在思考中,今天和大家分享着的呢,是有关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我们说了半天科普产业,科普产业究竟该如何去定义?如何去界定?恐怕到今天还没有一个定论,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下我们的看法。
接下来就是为什么要发展科普产业?这是已经解决的问题了,但是它的原动力在哪?怎么去认定?它的驱动力在哪?怎么去认定?目前对我国科普产业发展有什么样的认识?是一个什么状态?有什么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这就是今天和大家共同探讨的几个问题。
首先看一看科普产业的一个基本界定。对于科普产业来说,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它具有三个方面的产业特征:1、服务业特征。2、文化产业特征。3、知识产业特征。
为什么这么讲?在这里可以认为服务业它是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产品的集合,服务业有服务产业和服务事业之分,服务产业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以增值为目的,提供服务、产品相应的生产部门和企业,这是服务业。如果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服务产品的政府的行为,这个几何叫做服务事业。我们既然要发展科普的产业,所以它就具有前部分的特征,这是一方面,这方面我们有相应文章和报告和大家详细探讨,在这里就不过多解释。
从科普产业服务业特征这个方面来看,主要是根据科普需求的满足程度应运而生的,在这方面主要是因为现在科普已经由过去那种单向的灌输逐渐的发展成公众理解科学传播、双向互动的崭新模式,而这种崭新的模式它从产品的导向就转变成公众的需求导向,这是科普需求一个方面的特征。第二个方面,它的文化产业特征,这方面我不想过多展开的说,对文化层面来讲,多元、平等、开放、互动等这些文化的内涵就被融入了科普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另一方面,科普产业它又具有知识产业的特征,从知识产业这个方面来看,我们这里有比较详细的研究,有兴趣的可以在会后进行交流,这些产业特征主要是支持产业的那些基本元素在科普产业过程当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现在在探讨科普产业具有三个特征之后给科普产业一个定义,它主要是指生产和销售科普产品相关的产业,以科普内容和科普服务为核心产品,由科普产品的创造、生产、传播和消费四个环节组成,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机会,并促进公民科学素质,这是我们科技组提出的。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如何区分科普产业或者说划分科普产业,如何界定它?我们对科普产品和相关产业进行了分类,有四个大的方面:1、科普的内容方面;2、科普的服务产业;3科普内容相关产业;4、科普服务的相关产业。
关于科普的内容方面,科普新闻、科普图书、科普期刊、广播、通讯、影视等等,包括科普玩具,都应该属于科普的内容产品这个大的系列当中。第二个科普的服务产品,主要是科普场馆,这方面主要有各地的基地、科普画廊、科普场馆,还有科普网络的服务以及网上科技馆。第三方面就是科普内容相关的科普内容产品,比如说科普用品、科普产品、科普设备以及相关设计、制造等等方面,以及科普动漫的衍生品。最后一个就是相关的科普服务产品,实际是科普产业非常重要的部门,它主要是与科普服务产品相关的,代理、广告、会展、服务、科普平台开发,与科普产品相关的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和维护。这里只是一个简单的介绍,比如说我们谈到的休闲服务、科普文化,比如科普旅游,原始的旅游资源、历史典故、民俗风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等等,对科普的活动都有产品的内容包含在其中。
我这里主要谈几个观点,接下来要谈的就是科普的需求是科普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为什么这么说?如果没有科普需求,科普产业的发展也就没有意义,如果找不准科普需求,科普产业发展也就是无的之矢,首先我和我的团队认为科普产业发展的最原始动力是实实在在的科普需求。有兴趣可以上网查一下,关于科普需求,我们有很多研究成果,在这里简要的回顾一下,实际上科普需求主要从三个层面来说,一个层面就是党和国家层面的科普需求;第二个层面是社会的科普需求;第三个层面是公众的科普需求,实际上这三方面需求既相互独立,又互相交叉,而且往往形成的是综合的社会的科普需求。怎么党还有科普需求?从国家层面来说,是有这个需求的,比如说十七届五种全会,其中谈到经济模式转型,这就需要把经济发展战略政策这种引领性的意图、策略向全体公众宣传表达。
我们的民生,包括国家层面需求,比如说重大的科技发展,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这个时候对科普需求,国家和党的层面就有了党领导下的中国科学技术取得的伟大的成就需要展示,这个过程就是国家对科普的需求。社会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各类社会团体组织、机构对科普方面的需求,比如说学会做科普工作,既是它本身工作的需求,又是学会只能体现,同时也是自身发展的一个客观要求。像企业,包括科普产业当中所涉及到的企业,对于整个社会企业来说,他做科普,我个人认为有两大动机,一方面是为了回报社会,为了回报公众对企业的支持,他是一种义务奉献的活动;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这种公益性的科普活动,来提升自身的形象,最终为他创造更好的社会形象,从经济角度说,获取更大利润来创造条件。其实最主要的是公众需求,公众需求是三方面最基础的,也是最源泉的,大家知道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的最主要目的,终极目的就是提升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而这三种需求,如果集中的体现在科普方面的时候,就可以形成一个潜在的、实实在在的、市场的需求。
这里谈到市场的时候,大家都很清楚,什么是市场呢?市场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呢?比如说我们发展科普产业,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答案也是非常清晰的,科普产业它的驱动力,我们这个团队研究认为就是市场,市场就是利益,追求最大的利润,这就是企业资本存在的价值或者它存在的唯一目的,在这种前提下,我们认为市场要存在,科普需求真正市场存在,科普世界当中科普产业发展才有动力,才能够进一步的发展。
教授他们这个团队预测的市场规模,到202040020202005482008150
    12348
   
   
    15
   
中国科技馆副馆长黄体茂
   
   
   
    1
    2
    3
    4
   
    1
    2
    3
    4
    5
   
   
   
    1
    2
    3
    4
   
   
   
   
   
   
   
   
    
   
   
   
   
   
   
   
   
   
   
   
   
   
   
    1
    2
    3
    4
  
(二)科技馆应当充当起展项创新的主体角色
科技馆,特别是大型科技馆都设有专门的展项设计部门,设计人员的数量不论多少,其本职就是展项研发,他们相对比较熟悉科技馆的教育规律和特点,科技馆也没有严格的展项产量要求,有基本的研发经费保证,而任何其他单位都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因此科技馆设计人员有条件和机会开展展项创新。如果研发人员具备创新的素质和使命感,完全可以构想出创新展项。
(三)科技馆和展览设计制作企业应优势互补
科技馆可负责科学色彩比较浓的展项选题、方案构思和设计工作,到制作阶段可以交由展览企业完成,特别是一些技术成份比较大的展项,科技馆最好只做最初步的方案,后续的技术设计完全可以交由技术优势比科技馆强的企业去完成,科技馆可集中精力开展企业没有优势的科学领域的展项创新,这样科技馆和企业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加强合作,做到优势互补,可能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促进展项创新的可能途径
(一)认真开展对展项创新的奖励和资助
优秀展项创新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投入极大的智力和精力,是对社会的特殊贡献,理应受到任可和鼓励。因此,一旦认为是真正的展项创新,经展厅检验也是受欢迎的,教育启迪效果也是明显且可靠耐用,就应该制定政策给予较大力度的奖励。但是要进行权威鉴定,不必把不是创新的说成创新,今年的科博会就挺好,昨天刚评完科普产品,最早两届好像叫创新展性,但是评下来并不是创新,都是有过的,但是评了,所以起不到促进作用,我们给改成优秀展项创新,就是有的只要好,不是创新也可以。如果展项创新出自社会个体,有时会出现研制经费短缺问题,此时为鼓励创新可给予适当资助,奖励实施机构可组织专家对展项方案进行评审,不要出现永动机、农民造飞机的事情。
(二)刚才说科技馆应该成为主体,所以他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科技馆在建馆阶段,有关工作主要由展览企业承担,在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馆内的展项研发能力。如果没有大量展项的设计、时间和训练基础,绝不可能创新出优秀的展项。
(三)要切实营造展项创新的良好氛围
因为展项很难,如果科技滚真发现这样的优秀展项,应该在职称、职务方面给予实际的优待,初次下去,才能真正形成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的文化。
(四)注意发挥一些特殊实体展项创新的作用
近年也出现有大学和科研机构背景,但以企业面目出现的实体。其组成人员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知识迁移能力比较强,因为他们不是真正意义的自负盈亏企业,因此不出现上面所说的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和专利保护的问题,所以应该重视这一群体的创新潜力。
六、要正确看待展项创新
大家都发现有这样的现象,一些深受观众欢迎的展项内容是国内外科技馆早有的经典内容。而另有一些似乎是新的展项,但观众就是不感兴趣,自然体现不出教育效果。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因为这些所谓的创新展项没能符合科技馆展项的基本要求;二是因为观众只知道感不感兴趣,能否有收获和受到启发,而兴趣、启发和收获主要不取决于科技馆内部人员经常印象中的内容新旧,这一点需要科技馆工作人员深刻认识,经常有误区的。
展项创新是良好的愿望,更是严肃而艰巨的工作。展项创新没有捷径,知识、智力、勤奋和创新思维缺一不可。展项创新必须遵循规律,实事求是。指望科技馆的每个设计人员都能设计或设计很多优秀创新展项是不现实的,但如果严格按照展项的基本要求不断实践,他们又都可能设计出优秀的展项。因此,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优秀展项创新并积极给予政策鼓励,另一方面要努力不断地设计出通常的优秀展项,这些是起主要作用的。展项的整体水平提高了,就丰富了展项创新的土壤,优秀的创新展项就会不断地少量出现。这就和足球比赛一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普遍水平提高了,离出线就不远了。
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 殷皓:谢谢黄馆长,我们进行了三个报告,下面休息15分钟。
主持人 殷皓:继续我们的论坛大会报告,现在请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科普装备研究所所长李小瓯同志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科普展品创新浅析”,大家欢迎!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科普装备研究所所长李小瓯
李小瓯:按照论坛组委会要求,今天我在这作一个发言,共享一些关于科普产品创新方面的观点,这些观点只能从自己企业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不一定成熟,请大家多多指导。总共从几个方面对我关于科普产品创新的一些观点做一些陈述。
一、创新是在各个行业都有的,我认为就是对旧有东西的一种替代,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把创新分为五类,我认为科普产品是属于产品创新范畴,既可以发生在技术方面,也可以发生在外观方面。科普产品是具有科学理性的内核和人文感性外壳的特殊产品,同时具有教育性、公益性和市场星三大特征。科普产品创新所表达的含义,应该是对所有的科技成果从应用技术、展示内容、展示形式、体验教育形式上的创新,是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科技成果。
我们把科普产品创新归类为以下三种类型,原始创新、科技创新和消化吸收创新。
二、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
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企业能够系统地完成与创新有关的各项活动的能力。在技术上,企业能否将科学原理和技术发明的概念转化为展示用展览;其次是这些展品是否具有良好的展示教育功能从而被科普场馆所接受和认可;最后是企业是否能有效地管理这一过程。
企业的创新动力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市场需求;第二是国家发展规划需求和政府鼓励引导;第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需求和主观能动的创新,由于压力,企业会产生本能反映,它和第二个国家发展需求也是息息相关的,这是对企业市场行为一种比较有效的预测和依据。
三、科普展品创新面临的新形势。主要是政府、市场和企业,刚才牛主任刚才讲了很多,我觉得对企业从政府层面来讲的话已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四、科普展品创新机制和对策的探讨。
所谓的机制,是指系统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结构功能及所遵循的运行规律的总和。科普产品创新的新机制主要指创新产品得以完成实现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机理以及所遵守的运行原则和总和。作为企业探讨创新展品的模型,我认为我们还是从国家、行业、业主和企业这四个层面去探讨这种模型。
通过这四个层面的探讨,我们提出来以下几个对策以提升科普产品行业的创新能力,我认为科普产品创新体系要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含义就是说在大的国家层面能对创新进行一些支持;第二个是行业进行资源整合;第三是科技馆与企业的有效沟通;第四是强调企业的自主创新。
纳入国家创新体系,我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国家创新体系分了三大块,有基本计划、重大专项和其他科技计划。
1、中国科技馆前一段时间实行的“863”计划就是属于基本规划里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这种国家的支撑将会对行业的发展创新有极大的推动力。
2、对科普产品行业进行资源整合,中国科协的资源系统是非常庞大的,它具有一条很大的体系,包括展品研发、成果评奖、论文交流,还有数据库,这些在中国科协自身体系内部有完整的体系,我认为通过这些资源的整合建立一个创新平台,这种平台要设立几个要求,要保证目标行动的一致性、平台要有一定的准入和保障机制、需要有广泛开放性和服务型。刚才牛主任还讲到资源的开放和扩充,比方说繁荣创作,还有对科普作品进行评奖,这样都会对整个科技进步有很大帮助,因为科普产品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产品,包括在国民经济大的划分里面也找不到科普产品这个大类,所以需要一个行业的系统进行整合,然后逐渐渗透到国家领导层思维里头和纳入他的运行体系。
3、加强科技馆和企业的沟通,企业作为科普产品创新的制作单位,它对科技馆的需求可能是片面的或者是不深入的,而科技馆对展品的内容是非常清晰的,所以科技馆和企业之间应该要有一个交流,同时应该在科技馆和这些企业之间建立一种需求、容错包括时间、经费、理念上的融合。
4、强调企业自主创新,企业要有自主创新的能力,我认为起到最大作用的就应该是企业的决策者,如果企业的决策者没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这个企业是不能够创新的,这种创新也包括企业决策者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包括人员、设备、场地和经费,包括要承担失误带来的损失,这样企业才能收获。
限于时间的管理,刚才我简单的谈了一些对创新的定义、创新的平台以及创新对策。谢谢论坛的组织者和在这次论坛活动中给予本文提供帮助的所有人员,谢谢!
主持人 殷皓:谢谢李所长,现在请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副秘书长陈虎秘书长作报告,他的题目是“试论电影科普节目的产业化”,谢谢!
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副秘书长陈虎
陈虎:非常高兴有机会到这个行业来谈谈电视的事,我看了代表的材料,电视方面的很少,可能我是唯一的代表,刚才牛灵江代表的蓝箭头里头把我们纳在商品电视栏目和节目那个部分,任所长把我们纳在科普内容产品,给我们限定的很清楚了,我们就是在电视栏目、商品、科普内容的产品,两位领导的定义都很准,我就这个领域谈一谈电视的科普节目它的产业化。
(一)科学普及的广阔天地
有教授最近做了一个研究,依靠电视获得各种信息的人口比例达到90%,而且越发达国家越高,中国在最近的观众对科学技术理解态度调查中也证实了这一点,所以电视科普作品以其多种艺术表现的手段,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知识点利于被观众理解等特点,相较于其他类可不作品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我做了一个归纳,在电视台普及科学知识节目类别、手段很多,以北京电视台为例,有在新闻节目中传播的,及时、快捷、权威。有在服务节目中大量播出的,以我们的日播栏目《魅力科学》、《科学实验室》、《养生堂》、《健康北京》,我们把它纳入服务节目。像《养生堂》、《健康北京》,都是中老年人看的比较多。《天气预报》也把它纳入这类,《天气预报》就是把天气、气象科学大众化。还有公益广告,把大量科普知识传播给观众,如低碳生活、垃圾分类、预防各类传染病知识等等。
动漫技术发挥了极大的优势,可以说是主力军,虽然它做的不是很精,用动画的形式表现,这点是无可置疑的。另外在娱乐类节目里头,我们娱乐类节目都是属于选秀、找对象,比较庸俗,但是在过去包括现在的西方,很多欧美国家,把科普节目和娱乐节目放在一起节目。我们有一个《生命在你手中》,不光是科教频道有这种栏目,在北京的可能知道生活频道、青少年频道,甚至体育频道里面,都有类似的节目,现在电视台都争收视率,什么收视率好就去抢。
中央电视台也是如此,中央台十套,20个栏目,其中挂“科”字头的和涉及科技的有10个,七套里面的军事和农业方面的内容也非常多。今年10月欧盟做了一个科学影片的放映,之前还做了一个论坛,论坛主持人是凯瑟琳女士,是欧洲非常有名的制作科学节目的制片人,她带着六七个人的团队,开始讲了一下欧洲的情况,包括娱乐、新闻、纪录片,欧洲这些制片人在会议上介绍了他们的情况,比如说新闻栏目,他们用的名字叫《达芬奇》,中午二十分钟的节目,意大利六千万人口,看这个节目的人是100万,收视率是1.5%,非常好。另外她讲了纪录片的创作环境,还有欧洲科学电视网的发展。在德国、日本都有非常好的表现科学知识的寓乐节目,如德国之声电视台的《科学坊》,日本(NTV)的《伊东家的小餐桌》,是栏目剧的形式,一家人在一块聊天,聊出来的都是科学知识,备受当地观众喜欢,并引进到国内播出。
教授做的调研认为中国的科技频道在减少,科技栏目在减少,怎么看呢,黑猫白猫,能抓着老鼠就是好猫,达到目的就行了。科普电视的确是有它的广阔天地,大家不要机械理解没有科技频道了,挂“科”字头的栏目少了。
(二)适者生存 要求寓教于乐
普及科学知识的节目在电视台一直处于弱势,我2003年当科教频道主任的时候,当时叫科技兴国,当时几乎每个电视台都有一个科教频道,遍地开花,现在能数上的很少了,叫“科”字头的栏目也非常少了,春光不在了。为什么它们办不下去呢?
电视节目是依附在电视大众传媒上生存的,这种生存环境就决定了各类节目的取舍,教授提到电视节目是寓教于乐,观众在看节目的时候主要是寓乐,顺带了解知识。比如健康类的节目,他有需求。我们的探索频道从来不承认自己叫做科学教育频道,他的老板也不这么说,尤其“教育”这个词,他非常反感的。他说我们叫探索频道,探索未知世界,当然也包括科学教育。如果他叫科教频道,可能马上就没有人看了。
起名字是非常重要的,商业化的情况下,名字都是在竞争的。电视台要收视率,没有收视率就没有广告。中央台前几天招商,127个亿,陆陆续续全国各电视台都在做广告招商了,人家为什么往你这投钱呢?因为收视率高。
为什么大家都爱播电视剧呢?因为电视剧的收视率高,于是有了一个笑话,不是电视剧里插广告,是广告里插电视剧。那么什么样的节目有收视率呢?观众喜欢的节目,比如说电视剧,所有节目都是为收视率在态度。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电视台的《科学全方位》,当时特别强调教育、强调科学,收视率特别低,领导说你别办了,不办不行,就改名为《魅力科学》,这样收视率上来了。过去医学类的节目比较陈旧,但是现在医学健康这一块,不管电视、报告、杂志、广播都在做这块资源,有中医的,有西医的,我们的节目放的时间并不好,反而收视率很高,它现在成了科教频道的主办节目。也就是说你一定要寓教于乐,不寓教于乐,就甭在电视台这块土地上生存,有些变样了。
其实这个问题在国外电视台也是如此,这次我们在上海看了欧盟的这部片子,主要引进来一些纪录片,选材非常独到,制作非常宏大,内容也非常吸引人,当时上海科协组织很多街道退休的老头、老太太去看,那都流连忘返啊!这些节目的制片人都讲,科学节目一定能做的很好。我第的讲二个意思是,一定要适应电视台这块土地,这样才能达到科学普及教育的目的。
(三)制播分离是产业化基础
电视台有各种类型的普及、推广科学知识的节目,他们遵循电视媒体的规律存活下来,发展起来,但他们能不能成为一种产业呢?产业的概念就比较大了,中国的电视寓乐体制总体来讲是制播合一的,体现在电视台既是节目的生产者,又是节目的播出者,自娱自乐了,应该这么讲;科普类的节目也不例外。
对于生产科普类节目的投资,和该节目带来的广告效益以及节目市场等附加效益,是在电视台内部实施经济考核的,是算在电视产业的总体账上的。另一类节目是纯公益类节目,如宣传各种科普知识或传递其它社会信息的公益广告,一点收入没有,而且白给人播的东西,人家还会挑三挑四。借用电视台这个平台播出自己的产品,又构成独立产业的也不少。像节目发行公司,这是我们专业一个类型了;体育赛事,比如说足球、世界杯,这些都是卖播映权。
在科普类,我想一想,唯一构成气侯的就是华风气象,这种情况在美国早就有了,气象频道也是做的非常好的。在国外不仅利用气象资源可以做气象产业,也可以利用新闻资源做新闻产业,美联社、路透社是最典型的,全世界他们有100多个记者站,把新闻采集回来进行编辑,上卫星,卫星就相当于一个超市,五点到六点是什么新闻,六点到七点是什么新闻,你打包多少钱,挑一个多少钱,挑经济多少钱,挑时政多少钱,拿资源做产业,这都是成功的。从这些例子上可以看出,要想实现某类电视节目的产业化,这类节目必须有最大的社会化,如果说自娱自乐,我做节目就是为本电视台服务,那你永远成为不了产业。另外必须制播分离,我举的例子都是制播分离的,这样才能构成自己独立的产业。
(四)产业化要有市场基础
即使是在制播分离体制下的欧美电视业,以科普科学知识节目的生产和播出单独实现产业化,似乎还没有看到。我举一个例子,新西兰的自然历史公司(NHNZ),是全球最大的纪录片制作公司之一,该公司生产大量科学纪录片向全球销售、播放。他的建筑奇观,包括大佛、鸟巢,做的非常漂亮,他给自己公司的定位是纪实类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因为他是为电视台播出服务的。它也是归类到电视寓乐产业,而不是电视科普产业。
我这里还举一个例子,像DW,大量介绍德国科学技术应用的节目,其中有一些还标明阿拉伯语版,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们是服务于发展中国家的,这个频道也是综合的,包括德国的人文历史、音乐艺术等等,它是做为电视台生产的整体包装。还有国内动画片也是这样,三辰卡通也是这样,水晶石公司都是国内很有实力的动漫制作公司。
我看了《消防大本营》,它的署名制作机构中,公安部消防局湖南省消防总队放在前面,那么这个单位应该是策划方或主要出资方、三辰卡通集团是制作方。他们做过一个统计,动画片包括科普宣传片,在电视台的播放,中央电视台一分钟一千块钱,省电视台一百块钱,有的私下给点稿费就完了,根本性不成市场。包括刻印厂,按道理他应该是做科普节目最权威的机构,但是他多年来产品没有市场技术,至今还是依附中央电视台,就是中央电视台给他钱,他做节目,然后给中央电视台播出,没有其他的市场。
(五)上个礼拜还有一个会,广电总局的办公厅副主任说,下大力气推进制播分离和电视节目的产业化,投融资政策放宽的七大领域就包括科技节目的生产,把科技这块放开了,放开了有意义吗?当然是个好势头,但是我就说电视科普节目这个概念外延很大,涉及所有科学知识,及至科学理念、科学精神的普及。有些内容适合与电视台交流,做成产业,例如气象。健康似乎也有这种势头,不光是健康类的节目,它的资源也很有势头,有些我觉得是不可能的或暂时不可能的,我觉得不好用电视科普节目这个大概念一概二论。
另外电视属于娱乐业范畴,而科普属于公共教育范畴,某种程度上是政府行为,科学普及可以利用电视平台,适应电视平台的娱乐化来发展科学普及事业。但它的主体传播形式也许是学校、社区、会展、博物馆,所以说这还是值得探讨的。欧美国家是把娱乐类的电视节目和教育性质电视节目分的非常清楚,所以他们自己发展自己的市场,也是非常清晰的。
这个题目确实很大,电视科普节目产业化,没有深入研究,只是了解情况,作点归纳,简介很粗浅,说的不见得都对,仅供参考,谢谢大家!
主持人 殷皓:谢谢陈秘书长,现在请中国科协信息中心信息处王宇光处长作报告,题目是“中国公众科技网建设模式探讨”,大家欢迎!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信息处处长王宇光
   王宇光: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下午好!我讲的内容比较具体,是一个网络科普设施,一个网站,一个中国科协办的网站,一个按门户的形式来建的网站的既往建设模式和将来建设模式,也就是它的前世与来生。
一、以内容共建模式建设的综合性科普门户网站——中国公众科技网。这是中国公众科技网的首页,它是中国科协主办的科普门户网站,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开通的综合性专业科普网站。这个网站建设模式有中国科协系统、教育科研机构、科普作家、来源于国内外的科普信息来形成它的资源。面向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技知识和信息的平台,原创科普信息占全部信息的一半。
它的服务是从网络导航、栏目、专题和与网民互动体现的。导航是它有作为的网络科普资源导航系统,搜集国内外中英文优秀科普资源,由专家对这些资源进行深入阅读,引导网民的浅阅读,帮助网民用最快的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优质的科普资源。互动是他有自己会员制的网络在线科普竞赛活动。这是中国公众科技网建设模式的图,这个网站是中国科协主办的,借助中国科协组织体系,联系科技工作者,发掘在科技团体和科技工作者身上的资源,形成科普知识,以媒体进行信息资源的交互使用,形成中国公众科技网的信息资源,然后向互联网传播,向公众传播。
它的建设模式有如下特征: 1、广泛合作共建,积累内容资源。不同于国内绝大多数的科普网站,长期以来,中国公众科技网是以合作共建的方式逐步形成了丰富的内容资源,这种合作是从2002年与部分地方科协共同发起,共建中国公众科技网的科普平台来起步的,当时的参与单位只有六家,北京、上海、重庆、江苏、广东、湖北的地方科协相关的机构。与地方科协系统的合作,地方科协为中国公众科技网建设什么样的栏目呢?广东科普信息中心的健康栏目、在线访谈、健康日专题。重庆科技咨询业协会建设了E时代栏目、科普旅游节目等等。与全国学会的合作,中国营养学会建设的是膳食营养栏目、在线访谈。中国心理学会也是建设了在线访谈栏目。中国消防协会、地震协会、地质学会、气象学会、海洋学会和水利学会共同建设了中国公路科技网防灾减灾专题。与专业媒体的合作,国防栏目是与《兵器知识》杂志社合作,健康栏目是与《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社合作。与教育科研机构合作是中科院研究生院为我们做了科普导航,北师大心理学院给我们做了心灵港湾栏目,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为我们提供科普旅游栏目资源。从资源分布来说,我按量排的续,健康、E时代、国防、小科学家、回眸、农业、天文、心灵港湾、航天、沙漠与草原生态、科普旅游、膳食营养、读书、合理用药。与专业机构合办的栏目成为网站的精品栏目,受到网民广泛欢迎,也形成网站重要资源。工作流程是从栏目策划到组稿,到专家验收、分类、编辑加工、商船、专家审核、发布到网站上,这样的工作流程保证了网络发布的信息内容科学性和可信度是比较高的。
2、构建新知型网上科普资源中心。从柱状图来看,中国公众科技网运行11年以来,是在逐步的积累它的资源,栏目和专题数量逐年增多,文章的发数量也是在逐年增长。经过11年的运行,形成了丰富的科普资源。从内容特征来看,知识性比较强,发布的文章超过50%为原创或专稿;可信程度高,专家审核。从更新来说,门类比较齐全。网络多是通过谷歌和百度等搜索引擎直接访问最终页面。“十一五”期间中国公众科技网是重点建设的文物网站,从2006年1月到2010年10月,发布文章数、发布文章字数、发布图片数、总访问人次、总访问页面数、日军访问人次是27362,日平均访问页面数是143947。长期以来,绝大多数网民是通过搜索引擎直接访问的,证实了中国公众科技网是在我国网络科普领域起重要作用的网站。
3、集成独特资源,多种形式应用。利用这个系统,网民可以直接了解国内外科普网站的特点,根据自己的需求,便捷的查结到内容质量好,而且符合自己需求的网站。举一个例子,中国数字科技馆,有科技馆简介和专家点评。还有在线访谈栏目;对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重点工作,邀请专家进行重点评点、答疑,与网民形成网上互动。健康栏目是以专业科普机构和科普作家合办的最大的网络,也是长期以来访问量最高的网络,这个网络是从常见疾病、季节时令、各类人群角度入手,对疾病诊治、科学用药、养生保健、饮食影响提供分类精细、针对性比较强的知识和信息。栏目很丰富,信息每日更新,目前已经积累了18000余篇文章。还编辑自测程序,通过回答一些问题来判断自己的健康状况,举个例子,如何自测免疫力。心灵港湾栏目是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办的,重点解释心理压力和合理化解压力的方式,邀请心理专家与公众进行在线交流,帮助公众解决心里的困惑。膳食营养栏目是针对人群和疾病进行营养普及,另外特别收集了各种常见食物的成份以及缺乏营养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信息。航天栏目,与太空探索杂志社合办,图文精美,内容丰富,组织了“神州七号”、“嫦娥奔月”等专题。国防栏目是与《兵器知识》杂志社合办的,图文并茂介绍国内外军事装备和军事发展理念。还有科普竞赛系统,实行的是会员制的在线科普竞赛,有三种比较独特的功能,可以通过成为会员积累积分,一种是参加竞赛获取积分,或者是为竞赛提供试题与原创性文章获取积分,我们的部分试题是由网站编辑根据发布的科普文章做的题目,直接链接到科普文章,答题的时候可以阅读这篇文章然后答题,这对知识普及起了比较好的作用。经过新的改版,增强了互动功能,给网友提供了交流平台。科普影院栏目是优选国内外优秀作品200多部,其中有40多部是中国科协常用的影片,内容易学、实用。制作了很多专题,针对社会热点,有中国学生营养日、载人航天与太空行走、恐龙时代、世界艾滋病日。还有今年办的科技世博专题,这个专题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它有几个主要的栏目,有比较独特的内容资源,以世博滚轴与图片显示世博的历史,从整体上表示出世博会对世界发展的作用,以及对人类发展史上经典的科技成果进行展示,介绍世博会上体现各国特征的一些元素。
我们在去年中国公众科技网开办十周年时,制作了光盘版,分十个信息模块,从发布内容中挑选1000篇文章,10部视频,制作成多媒体展示的动画。光盘版已经搭载客户大篷车,发送到科普站点,供游客浏览。
4、关注社会热点,了解热点话题。从热点课题上可以看出来草原与沙漠、恐龙、地质、动物、植物、专家讲座、科普创作、疾病防治,还有健康日,都制作了专题。中国公众科技网充分利用积累的资源和有协作关系的机构和专家,针对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如2003年的非典、2006年的禽流感、2007年的全球变暖,2008年的防震减灾、2009年的甲型流感。
下面我想对科普网站运行模式和网络科普产业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根据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做的课题,截止到今年的8月20号,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了618个网络科普实施,主办方都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北京最多,是215个,江苏是36个,浙江是30个,广东是29个,山东是25个,上海是23个。还有一个是主办方单位类别的分析,从数量上排序,最多的是科学系统的网站,排在下面的是科技团体、科技场馆、机构、政府机构、企业,这里可以看到一些变化,各类科技馆建设科普网站发展比较快,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66个科普网站,而且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办公网站,而是通过网站普及科技、普及科学知识。地方科协网络适量在有所减少,一部分科普网站合并到科协公务网站中,全国学会网站的科普栏目有所减少,个人科普网站数量有所减少,但是企业建设的科普网站有所增加,而且有的办的很有特色。
从科普网站角色和作用上来看,由于科普网站它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互联网开展科普工作,它具有的优势是什么呢?会聚存储、加工整理、展示体验、便捷查询、互动参与和个性服务。因此网络科普在科普工作中它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广聚信息内容、多种形式应用、提供精准查询、搭建交互通道、服务科技创。
网络科普要实现公益性和网络化并举,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网络科普从业者应该加强协作和交流,认真研究网民的需求、科普工作的需求,也就是国家的需求,找准自己的定位,在资源开发商突出各自的特色,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重视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在策划、加工、制作上下大的功夫,提供多种形式、易用的产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便捷、精准、个性化的服务。
作为网络科普从业者,我们需要做什么?比如在政策层面上,应该建立网络科普创作的激励机制,有效引导网络科普的创作,这个需要制订相关政策,由于科普网站主办方的多元化,对于个人、企业建设的科普网站,应该予以支持,对个人、企业开发的优秀网络科普产品应该予以表彰和奖励。在服务层面,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对目标群体进行细分,加强针对不同水群体的科普内容建设,推送可定制的个性化服务;推动科普工作线上、线下相结合,为科普爱好者参与网络科普工作提供服务。
在产业化方面,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吸引企业参与科普网站建设,在实验室中、设计图纸上和电脑中,即将或正在进入社会生活的科技信产品为切入点,对所包含的知识、应用领域、使用技巧,以及对生活带来的改变和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予以解读,与网站已有的内容进行关联,促进网络科普产业化,新兴企业参与网络科普的建设。
在传播策略方面,应该注重品牌塑造,将优秀科普网站打造成有较高社会知名度的精品科普网站。
在网络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方面,注重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深化与产学研的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在强化网络科普主体间协作作用的同时,使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师生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来。
下面说一下中国公众科技网未来建设模式,大联合、大协作,网聚资源,服务科普。
中国公众科技网现在面临的基础条件是什么呢?有利的条件是依托中国科协这个系统,遍布全国城乡的组织体系,和涵盖资源科学全部学科的专家资源和科学团体,包括理工农医,交叉的协会等基层组织,还有由他们来联系的数百万科技工作者,也就是他的会员。还有它的模式,长期以来形成的比较成熟的内容资源共建的工作模式。科普工作对内容的需求在不断扩大和提高,以中国科学系统来看,科普惠农、社区科普益民行动计划,还有科普资源的配送,都需要大量的内容资源,同时网站发展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比如说内容开发策划和设计的不够专业,还有内容建设工作标准化体系没有建立,网站服务功能有欠缺,更缺乏主动服务,相对于科普书籍来说,在知识系统性和有效导引方面有欠缺,内容关联程度不高。还有目前网站工作机制还不能适应将来发展的需要。网络科普它是内容资源的汇聚者,同时也是多种形式科普产品的加工制作者和提供者。
从发展模式上思考,它有四个方面,总思路是大联合和大协作,继续扩大与各方面的资源合作,包括与企业;建立与专业策划、设计、制作机构的合作;联合特定群体参与网站建设;多角度开发多渠道利用、服务科普。发展目标是打造综合性、专业化的科普门户网站,作为中国科协主办的科普门户网站,它应该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建设模式上体现综合性,追求专业化,构建科普信息资源的查询、加工、推送工作平台。对中外优质科普资源进行导航和集成,建设以知识点视频适时发布的新型网站。
对网站功能的设想,打造四个平台:特色科普资源的集成中心和交流平台;精品科普专题的知识中心和制作平台;重要科普活动的参与窗口和推广平台;中外科普资源的导航窗口和检索平台。实现的途径:1、科普资源的集成中心和交流平台,对有较好资源基础和开发前景的内容开发项目予以资助,实现优质客户资源的集成,实现枢纽工程。2、精品科普专题的展示中心和制作平台,形成精品科普专题、专栏建设项目的专家参与机制,建立科普专题制作的工作机制,形成专业团队。3、重要科普活动的参与窗口和推广平台,集成科协系统的重要科普活动,利用在线科普竞赛系统和试题库开展各类科普竞赛,与科普活动结合,向公众推介。4、中外科普资源的导航窗口和检索平台,建设关键词库,提高内容的利用水平。
对网站信息结构的设想,有专稿区、精品展示区、科普活动平台、资源及导航区构成。专稿区是解读新闻事件中的科技内涵,展示时效性科普专题,宣传普及科技创新理念、创新成果、科技新产品。精品展示区是推介拥有独家资源,按知识体系设计、展示的科普专栏、专题。科学活动平台是各种科普活动的在线参与窗口和为互联网科普工作者、会员、网民提供服务的平台。导航区是常设科普栏目展示,国内外优质、特色科普产品,为网民服务。谢谢大家!
主持人 殷皓:谢谢王所长,接下来进行今天下午报告最后一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调查实验室主任、博士赵曙光,他的题目是“科普网站的投融资机制创新”,有请!
赵曙光:特别高兴能给大家报告,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说的为什么要搞所谓的经营或者产业的力量,我们会发现这两年的问题,刚刚陈虎秘书长说可能科学没有形成市场规模,但是我们看到另外一个奇怪现象,伪科学的市场还挺大的。 1、李一现象不是第一次了,很多媒体质疑为什么李一搞的伪科学传播屡见不鲜。 2、很多大的门户网站都有星座、占卜、命运、运程之类的,而且访问量很高,一定程度上可能高于政府花了很多钱去建设的科普网站,伪科学超过科学的。 3、我们说的公众对于一些健康的知识,前段时间调研的时候,在西安发现一个奶奶把她家的老母鸡都卖了,换方便面,原因很简单,她觉得电视广告上说的方便面比老母鸡营养要高得了。
资源共建共享如果靠政府体制内来推动是推不动的。看一看小煤窑的治理,很多人指出来没有制定关于市场资源和煤炭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市场上上千亿的兼并、重组,资源共建共享屡见不鲜。接下来就讨论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是什么,为什么要搞产业化经营,为什么要引入市场的力量,以及包括我们说的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并重是个什么含义,我想并重可能不是政府占50%、市场占50%,应该说应该是市场能做的、政府也能做的,交给市场做;短时间内市场做不好的,政府能做好的,但是长期来看市场能做好的,政府做不好的,政府应当培育这个市场,积极促进这个市场的建设,然后逐步的退出这个市场。我们所谓并重的含义,市场不愿意做的,市场也做不好的,也没有市场价值的,那恐怕是政府公益性科普事业着力的主要的点。所以我们为什么说推动产业化,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整体上引用产业化力量和市场化力量进行整合。 4、整个科普网站建设投入还是比较低的,上午很多领导发言也提出来,单纯的靠政府的公共经费投入,毕竟是有限的。 5、因为缺乏市场对资源的整合和内容的大规模投入,使得我们的内容缺乏一些原创内容和精品内容。 6、总体上来看,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科普网站,几乎各级科协,各种各样的很多,刚刚任所长已经总结了,小、缓、散,我觉得概括的非常好,这里的问题是政府推不动资源共建共享的话,我们怎么样引用市场进行他的资源共建共享和资源整合。 7、我们虽然搞科学技术的、科普网站的,但是科普网站总体来看技术力量是很薄弱的,包括对移动互联网前沿技术的发展,对互联网AR缺乏追踪。 8、一个科学素养的问题,大家比我熟,我不解释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科普网站需要与产业力量结合?1、对公众网络科普需求更加迷感。2、恐怕能够整合资源的还是市场整合资源,政府整合资源,总体上看整合效果不好,不仅科普资源,其他领域资源也是一样的。3、很直接的提高投入。4、提高技术创新。5、改变传播效果。
三、科普网站的产业化问运作空间。一方面我们觉得搞科普的市场比较小;另一方面又发现伪科学的市场传播范围挺广。政府对网络科普发展还是很重视的。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积累了很好的基础。这几年市场热钱很多,由于央行的货币供应量过大,使得大比的钱找不到出路,相比改革开放初期资本比较稀缺的情况来说,可能这个点说推动市场整合,整个市场货币供应量是过剩的,怎么办呢?能不能引导往有公益性质的方面多投一点。
四、科普网站的产业化运作准备。我认识很多做科普网站的,主流有两大类,一类是政府做的科普网站,它实际上是一个事业单位或者事业单位法人的机构。一种是一些兴趣团体做的科普网站,根本就不是个公司,如果你连一个现代的企业制度和一个基本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制度都没有,资本是没有办法进入的,就几个人有兴趣,搞的很好,小圈子里很有影响,但资本怎么进入呢?将来是不是推动,包括我们的评奖,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它从一个团体化的同仁类的科普网站转向一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能够有比较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网站。先有一个壳,有一个架子,搭起来再说。还有对发展技术和研发平台的支撑,我们自己是做科普的,应该在技术研发体现前沿性。
第四个,这个不是我提的,科普网站如果想让资源进来,有些必要的产权交易中心要在政府支持下去做,基本的措施有几个小的问题,一个是核心的思想,虽然我们的公共投入经费并不太多,但还是有一些,对投融资的资源,要改变撒胡椒面的思路。
第二个策略,我把文化创意产业改了几个字,改成叫投资的引导资金,基本思路是“项目选择市场化、资金使用公共化、提供服务专业化,一方面叫产业化,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按照产业化的路子去走。第二个策略,这个也不是我提的,中宣部联合人民银行、九部委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办法》,其中提到一个文化,对于文化产业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制度应该提出来,银行授信怎么授,应该提出具体措施,不能老是提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这个怎么支持?很多科普网站要贷款,怎么让银行授信,压根就没信用,银行怎么给你贷款。政府能不能建立你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制度,为银行信贷提供支持。第四个措施,建立多部门信息沟通机制。如果我们拿不出来对于科普产业园具体政策支持和实际措施,慢慢的就不再是搞科普的了,变成搞文化产业的,那科普产业化和市场的阵地可能又失去了一个。我们有比较好的条件了,是不是考虑设一些国家级的科普的产业园、产业的研发基地,给他一些落在实处的支持,然后建立一些优质的数据库,将来再开这个会的时候,除了科协和科普,是不是可以邀请一些做风险投资、做资本市场的来,看看我们有些优质科普网站是不是可以推荐给你,你有没有兴趣投资、整合这些科普网站,使这些科普网站做的更大更强,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加强宣传和推介工作,促进金融和政府、具体做科普网站的企业的一些非常实际的合作,然后逐步的使科普网站资源进行整合。
我这个是典型的几点思考,不是非常的系统,谢谢大家!
主持人 殷皓:谢谢赵主任,听了以上七位代表的报告,非常有收获,再次谢谢他们的精彩报告,今天主题论坛到此结束!
主题:网络科普专题论坛
   时间:日 上午
   地点:芜湖弋江国际会议中心403会议室
    主持人 殷皓:
    各位代表,上午好!网络科普专题论坛现在开始,出席今天论坛的嘉宾有:
    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常务副主席、中国科协信息中心主任 张小林;
    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副主席、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 殷皓;
    中国科协科普部资源处调研员 吴小林;
    参加今天论坛的还有来自北京、上海、河北、山西、江苏、安徽、贵州、云南、广东等9个省、直辖市的40多位互联网科普工作者。
    今天论坛由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承办,主题是:网络科普公益与产业并举发展机制。将有7位专家做专题报告,每人报告15分钟,回答代表提问5分钟。下面专题报告开始。
首先请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博士朱效民先生作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基层科普网络建设问题与思考”,有请!
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博士朱效民
朱效民:各位早晨好,非常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也是一个学习,我报告题目是“基层科普网络建设问题与思考”,这有个背景,我们比较早的介入这一块是2003年,怎么往下推进,觉得非常的困难。从2007年开始,我们慢慢介入北京市科委的一些工作,这样我们对基础情况在了解以后,思路才有点改进,总体的思路就是从讨论应该做什么,变成在现有条件下我们能够做什么。大家一讨论都是我应该怎么办,实际上怎么推进非常困难,我今天讲的内容分成几块,一个背景与现状;第二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问题,讨论一下;第三是分析一下原因到底在什么地方,有观念上,有客观实际的限制;最后一部分是一些思路和能不能提一些建议。
针对这个题目,了解的背景是这样,2007年北京市科委连续四年做了4批123个社区评估以及实地调查,我们基本上都参与了评比评选,实地调研去了一半,这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发现新的问题。再一个就是科普项目的问题,现在也出现网络社区建设,出现科普网络方面工作,这方面我们了解一些基本情况。还有海淀科普项目征集,也申请建立网络科普。还有科普基地,近些年来随着政府对科普投入的极大增加,在以前一站一栏一员的基础上,到现在已经有相当大的改善,设施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不少地区电子液晶显示屏(LED)、多媒体可视化建设都搞的非常红火。
网站确实给我们带来新的受欢迎的方面,比如说很新鲜,都是新技术,很多受众以前没太注意这一块,觉得这个地方图文并茂,也很新颖,而且时尚性很强,马上出现一个事,随时可上网,随时可传播,随时可丰富。互动性也比较强,能够即时交流,所以在一些老年社区,大家出来不方便,通过网络可以进行科普交流,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包括发行通知、发行布告,都可以通过网络渠道。
另一方面我们又说到网站建设存在一些门槛,比如说网站建设显然不是一次性的,它需要持续的推进,在内容上,包括设备的维修上,需要持续投入,政府现在这种以项目资助就存在问题,共建好了,但是没有后续资金,后续跟进功能就做不上,非常麻烦。有些社区,我们了解,他网站建好了,几十台机器放在那,非常漂亮,但是用的时候非常困难,甚至没有暖气,这是个很普遍的问题。再一个还有一些门槛,如果农村建一个数字港,但村里面还没有机器,有的农民是很有钱,但他买不起机器,那网站建在这,数字港建在这,他根本就没有使用的需求。
尤其是自己的网站,内容可能更重要,如果内容不时实更新,别人可能就只看一次。
网站的效果主要是靠点击率,社区本来又没多少人,用点击率合不合适。
网站有什么特色?内容应该全面好,还是突出特点好。
我谈新问题主要从几个方面谈,人员、技术、媒介、效果。传播主体是谁,传播什么东西,通过什么手段传播,效果如何。从人员角度来说,应该讲包括社区的科普网站建设,包括项目的科普网站建设,甚至包括一些公司,集成单位或者基地做这些网站,从课题组申请人员就可以看到,课题成员很多都是网络技术人员,做技术的,内容这一块很少,表现在他不写,如果问他,他就说去找专家,这专家到底是谁,到哪去找,怎么保障。这方面注意的不够,很多人觉得网站就是技术活,多弄点新东西就行了。具体的科普人员,同样的缺乏内容科学,找科普信息非常困难,典型的表现在网站建设上,很多都是一句话,他觉得是一个新闻就报出来了,当然不可能要求科普工作人员他是一个全面的信息持有者,他背后缺乏相应的跟进东西,内容上的支撑以及科普信息上的支撑,如果信息没有相应支撑,它往下传的时候就非常困难,还有专家库,你可以想象,在一个社区找专家是非常困难的,社区里面有专家还是非常少的,大部分都是各自为战。网站初步建成以后,基本上处在等、靠、要的状态,等着上级给你发些材料,上级给你传些东西。
内容上来讲,基本上内容都比较空洞,有些网站可能只有一级、二级标题,再往下点就没了。还容易出现重复,千篇一律,材料现在强调标准化,发下来差不多,大家的内容也都差不多。各个社区或者各个科普基地、科普单位内容大量重复,比较单一。再下面问题就是内容跟社区实际本身就没有关系,体现不出社区的个性化在哪,每个社区人口结构、性别年龄、职业差距是非常大的,每个社区对科普需求是千差万别的,虽然网络上有海量的信息,但到底给社区什么东西。
从媒介角度来说,网站这一块很热,但是与传统网站有冲击。网络往往会给人一个错觉,认为放到网上,地球人都知道,反而造成任何人之间的交流互动非常少。参与者这一块也是,一般来讲,点击率非常低,没法吸引人,信息海量反而造成没法选择,认为自己意愿去选反而把一些错的东西选上了。
总的来讲,重硬件轻软件,人员培训远远滞后,后续没有跟进,与基层环境条件不符,甚至造成资源浪费,不尊重当地群众的获取科技信息习惯。
原因分析我们讲几个误区,专职工作人员对科普工作不清楚,农村又走到另一极端,基本搞生产的培训。在内容上强调有一个专业上的支撑,内容背景上有一个有效的供给。解决一方面利用率很低,另一方面又缺乏共享的意识,我们需要在专业上进行内容共享。再一个就是对船体媒介,我们说要兼顾,不能打着现代化的旗号,把传统的手段丧失了。如果大量建网站,对大部分公众来说是得不到的,他没有这种使用习惯。科普要有服务意识,不能老是让别人来接受教育,来接受宣传,你怎么想办法去跟进,跟进他的需求,科普从理论化、概念化、学科化向问题导入式、情景化、主题化科普,这种问题从哪里来,你自己要去找公众需求在哪。我们现在搞人口普查,中国口号是“搞好人口普查,构建和谐社会”,美国口号是“告诉我多少人口,我就建多少医院”,这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从思路上讲,要有“内容为王”的意识,否则就是一个高级科普摆设,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硬件达到基本标准的时候,再来建设,然后树立“内容为王”的意识。第二就是传统与现代如何结合,显然不是一次性投入的问题,也不是赶紧给他们培训,远水解不了近渴。还要投入资金,需要持续地引进外部的科普资源。第三方面是对科普内容进行深度的开发,现在很多社区有钱了,办一些讲座和活动,这些东西却是一次性的,很可惜,参与的人也不多;这个时候你有这些设备,比如录像的、录音的,把这些东西进行数字化的加工处理,变成文字化材料,而这些东西又正好是体现自己社区的特色,建立起自己的社区科普资源库,这种资源库不能求大而全,只要能体现自己的特色就行了。表现出自己的特色,慢慢体现我这个社区,健康型的社区、运动型的社区、文化型的社区。再一个是横向和纵向的共享交流制度,需要在更高一级层面上组织专家跟进,提供大量信息解读,按我们党的说法,占领舆论制高点。同时还要建设四级科普点,市、区、街道、社区,基层社区资源做的好,上层可以购买,在更高的形式上推广,在区的层面或者市层面进行推广。
在指导思路上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让居民参与科普网络内容建设与评估,今天的科普工作不仅是政府的责任、科学家的义务,更是公众作为社会公民的权利,他有了解科学、参与科学、决策科学的权利,所以今天的社会,科普工作更应该是公共服务,树立服务意识。怎么树立服务意识?我觉得很重要的是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科普工作模式,将以往科普从外部注入、要求接受的方式变为需求引导。一旦公众有需求,马上能够跟进,马上能够提供服务,马上能够解决他的现实问题,不能把公众当成学者,你让他按步就班学也不现实,要建立一种随时随地、调查了解实地需求,同时能够高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回应和满足公众日常生活、参政议政的各个过程之中,一旦有科学上的需求,马上能够跟进,在过程中协助公众认识科学、理解科学,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 殷皓:我们请第二位报告人,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科普教育中心的高级工程师黎文同志报告,报告题目是“公益事业与产业发展”,大家欢迎!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科普教育中心的高级工程师黎文
老师提到的,你告诉我多少人,我就建多少医院。最初应该是激发他们兴趣,给他们渠道可以参与,到最后他可能决定我接受这个教育,甚至从事这项工作,科普就是这两个阶段,根据他们在美国的社会发展,他们做了调查,以你醒着的14
199819991999
2004200520082009102
老师说的,很多内容无从得来;我们认识到要整合资源,最重要的是要整合能力,现在一方面有我们自己的核心团队,有很多科学家团队,并且有这些联盟通讯员及时发掘人员和发掘信息,向公众进行多方面交流互动和信息分享,机制方面也是不断创新,更加丰富了这种合作的方式。
12302123021WAPSNS1.95618
   
   
   
上海科技报社长李立波
IPTVIPTV20082009
   
科学松鼠会负责人、博士嵇晓华
   40
互动百科网董事长、博士潘海东
78000About.con20054.1Answers.con200
3000Tim Draper
262392800484150.7
   
    
   
北京农科院信息所副所长张峻峰
99.3%91.5%
26.51.69.85111756.99
320093G2009122320109239122100%100
  
  
  
  
   
    2010831
   
    171033
    3G12Flash345
    20081352510
    3G
   
   
   
   
    1999
   
   
   
   
    WEB2.0
    12345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主任 张小林
老师他讲并举这个事情不是现在的提法,可能是说在200620072009200912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的实施,使科普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办公室于日在中国(芜湖)科普展品博览会期间,于安徽省芜湖市举办“2010年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论坛”。
主题是:“公益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并举”。
论坛由1个主题论坛和3个专题论坛构成。专题论坛是科普展品创新、科普音像(影视、动漫)作品创作和网络科普建设,分别由中国科技馆、中国科普研究所和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承办。
公益科普事业
网络科普建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电话: 86-10-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男孩电视剧光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