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セクサロイドなボクと彼女の研修日志我只能玩一小段

检证:林少华译《挪威的森林》中的问题点(完整版)
检证:林少华译《挪威的森林》中的问题点(完整版)
·参考书籍
··《挪威的森林》(全译本)
作者:村上春树(日本)
译者:林少华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版本:2001年2月第1版
2005年3月第22次印刷
印数:1700册
··「ノルウェイの森」村上春樹
  講談社文庫
  1991年4月15日第1刷発行
1991年11月18日第7刷発行
·译者简介:
林少华外国语学院教授,著名翻译家。毕业于日文专业,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日语系教授。因译村上春树《》而为广大读者熟悉,此后陆续翻译32卷村上春树文集及、、、、等名家作品。林少华以优美典雅的文字和对日本文学作品气氛的出色把握,受到读者的推崇,同时他还应多家报刊邀请,撰写专栏,亦是国内知名的专栏作家。——百度百科
·《检证:》之缘起:
林少华先生在本书的代序文章(顺便提一下,这篇文章要比后面的译文通顺得多,简直叫人怀疑是否出自同一人之手)之最后写到:“最后还是留下我的地址:青岛市香港东路23号,青岛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邮政编码266071),以便请读者诸君指出我的误译之处”。可见林少华先生是一位闻过则喜,虚怀若谷的人,在下也就不必再有什么顾虑了,故而决定将阅读过程中所注意到的一些问题点(仅就误译和中文病句方面,不探讨翻译技巧)罗列出来。
·问题点:
1. 林译: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卷首题词)
原文:多くの祭り(フエト)のために
说明: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中文里的“祭日”是什么意思。
祭日:祭日活动由来已久,源于华夏先民对日神的崇拜。夏商周三代都有祭日的传统。……
祭日的另一个解释是“祭祀或祭奠的日子”,譬如人们习惯把清明节称作“祭日”。而人们通常说到的纪念某人去世的日子应为“忌日”,也叫“忌辰”。——百度百科
由此可见,译文中的“祭日”大概就是“祭祀或祭奠的日子”了。但是,这个译文到底对不对呢?
对照原文可知,译文中的“祭日”所对应是“祭り(フエト)”这个词。“祭り”这个词一般读作“まつり”,可作者偏偏给给它加了个振假名“フエト”。这个“フエト”又是什么东东呢?
上日本网站查了一下,发现他们那儿也是众说纷纭的:
とりあえず単純に考えてフランス語の「祭り」「祝祭」でいいと思います。「フェト」ですね。
2)単純に考えれば、フランス語で「祭り」を表す「fete」の発音の日
本語表記「フェト」をルビに使ったということなのでしょう。
また、別の考え方をすれば、英語で「feto-」「foeto-」、ポルトガル語で「feto」は、いずれも「胎児」を表す言葉です。
これはあくまで推測ですが、作者の村上春樹氏は「胎児」から「生命」を連想し、人が生きている喜びを表す「祭り」と結び付けたかったとも考えられなくはないでしょう。
3)ここでは「フエト」と読んで、その意味は「祭り」だということです。「フエト」がどこの言葉か知りませんが、英語のfestivalと関係ありそうだと思います。
でも、その『ノルウェーの森』の副題「多くのフエト(祭り)のために」の意味はいまだに分かりません。
村上春樹しか分からないことではないかと思います。
4)私は小説家ではありませんが、「物書き」のひとりです。
日本語の文章を表すとき、ときどきご質問のような使い方をすることがあります。「祭り」(あるいは「祭」)の読み方は「まつり」ですが、これに特殊な意味を持たせたい場合や、これを強調したい(読者の注意を引<惹>きたい)場合に、別の言葉(多くは外国語)で振り仮名をつけることがあります。
例えば「この機会を逃したら???」の「機会」に「チャンス」と仮名が振られている文章に接したことがあります。「機会(きかい)」と「チャンス」は同じ意味ですが、作者は「機会」と書いて、「チャンス」と読んで欲しかったのでしょう。
5)「フエト」の直接の意味は知りません。ノルウェー語の「fest」には祭り(英語のfestival)の意味がありますが、これに関係ある言葉かもしれません(この部分、回答内容に自信ありません)。
6)「フエト」ではなく「フェト」なのではないかと思います。ル
ビの部分は字の大小を判断しかねる場合があって、すこし厄介ですね。
フランス語の f?te (祭り、festival)という単語を使っているのだと思います。
通じやすい言葉で言うなら「祭り」になるけれども、雰囲気や印象などを考えると自分はここでは「フェト」という言葉を使いたい。そういう考えがあってこういう書き方をしているのだと思います。
ですので、音読する時はルビの通りに読めば良いと思います。
一般の人には分かり難いような外国語の単語や業界用語を使う時、こういう書き方をすることがよくあります。
归纳起来就是:①“フエト”到底是怎么来的,只有作者自己知道;②即便是加了“フエト”这个振假名,“祭り(フエト)”也还是“祭り”的意思。
那么,将“祭り”翻译成“祭日”,合适吗?
“祭り”在现代日语中自然还保留着“祭奠仪式”的含义,但更广泛的含义是“节日、(打折)活动”。例如,形容一个人很开心,心情像过节一样,日本人就说“祭り気分”。而中文所说的“祭日、忌日”,用日语来说则是“ 祭日(さいじつ)”。
《挪威的森林》讲的是一个中年人对自己年轻时代的回忆,涉及自己在懵懵懂懂的青春期所经历的爱情、学生运动、叛逆行为以及种种荒唐劣迹。对于主人公来说这,些经历在当时都是一个个的“祭り(フエト)”。当然,这里的“祭り(フエト)”也仅具有修饰学上的意义,带有那么一点点反讽、自嘲的意味儿。所以说,还是将“祭り(フエト)”译成“节日”更加贴切一些吧。
还有,将“……のために”译作“献给……”也是不确切的。“ために”是个表示目的的词,并不表示方向。表示方向的“献给……”,在日语中一般是用“……へ”来表达的。
错误类型:关键词理解错误。
华南虎译:为了以往众多的“节日”
(说明:“以往”两字属于“加译”)
2)林译:十一月贬人肌肤的冷雨,将大地涂得一片阴沉,使得身披雨衣的地勤工、候机楼上呆然垂向地面的旗,以及BMW广告板等一切的一切,看上去竟同弗兰德派抑郁画的背景一般。(P1)
原文:十一月の冷ややかな雨が大地を暗く染め、雨合羽(カッパ)を着た整備工たちや、のっぺりとした空港ビルの上に立った旗や、BMWの広告板やそんな何もかもをフランドル派の陰うつな絵の背景のように見せていた。
说明:对照原文,我们发现译文中的问题还不止一个。
1)“冷ややか”并不算太冷,《大辞林》中说「高原の冷ややかな風」是秋天的季语,这种“冷”显然没到“贬人肌肤”的程度。当然,这一处是不能算误译的,只是程度把握欠佳而已。
2)“身披雨衣”给人以一种懒散、不安全的感觉。其实“地勤工”穿(不是“披”哦)的是“雨披(类似于斗篷)”。这一处应该算是误译,因为将东西搞错了嘛。
3)从“のっぺりとした空港ビルの上に立った旗”这句原文上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出什么“候机楼上呆然垂向地面的旗”的。这是不折不扣的误译。
4)“フランドル派の陰うつな絵の背景”这句,译者将“陰うつ”的修饰对象搞错了。它修饰的是“絵の背景”,不是“絵”本身。
这一处也是不折不扣的误译。
错误类型:语法理解错误及其他
华南虎译:十一月份的冷雨将大地染成一片昏暗,身穿雨披的地勤人员也好,竖在单调的航空楼上的旗帜也好,宝马汽车的广告牌也好,一切的一切看起来都像是弗兰德斯派画作中阴郁的背景。
3.林译:机身完全停稳后,旅客解开安全带,从行李架中取出皮包和上衣等物。而我,仿佛依然置身于那片草地之中,呼吸着草的芬芳,感受着风的轻柔,谛听着鸟的鸣啭。(P1)
原文:飛行機が完全にストップして、人々がシートベルトを外し、物入れの中からバッグや上着やらをとりだし始めるまで、僕はずっとその草原の中にいた。僕は草の匂いをかぎ、肌に風を感じ、鳥の声を聴いた。
说明:对照原文,我们发现译者将时间关系搞混了。也就是说,“而我,仿佛依然置身于那片草地之中,呼吸着草的芬芳,感受着风的轻柔,谛听着鸟的鸣啭。”这样的状态是出现在“机身完全停稳后,旅客解开安全带,从行李架中取出皮包和上衣等物。”之前的。由于译者没有理会(看漏了?还是没看懂?)原文中的“まで” (表示时间、空间的范围、限度)这个副助词,将这两种状态混淆在一起了。
错误类型:语法理解错误。
华南虎译:在飞机停稳,人们纷纷解开安全带,从行李舱(译注:不是“行李架”哦)里取出包囊(译注:译作“皮包”就特定化了。其实“バッグ”是泛指,你怎么知道一定是“皮包”呢?)、上衣等物之前,我一直置身于那片草地之中。(译注:不必添加什么“仿佛”来点明“草地”其实存在于主人公思绪中这一事实的。作者要的就是这种令人暂时困惑的感觉。因为读下去后,读者自然会明白的。)我嗅着青草的气息、感受着阵阵清风、聆听着鸟儿的啼鸣之声。
4.林译:说罢,她偏了下头,欠身离座,转给我一张楚楚可人的笑脸。(P2)
原文:彼女はそう言って首を振り、席から立ち上がってとても素敵な
笑顔を僕に向けてくれた。(P2)
说明:明明是“摇头”,为什么要译作“偏了下头”呢?“偏头、歪头”在日语里是“頭を傾げる”,是一种表示“诧异、不解、迷惑、想不起来”的神态。肢体语言也是语言,搞错了,意思也就拧了。
错误类型:单词理解错误或无故改译。
华南虎译:说着,她摇了摇头,欠身离座,对我嫣然一笑。
5.林译:抽穗的芒草在十月金风的吹拂下蜿蜒起伏,逶迤的薄云仿佛冻僵似的紧贴着湛蓝的天壁。(P2)
原文:十月の風はすすきの穂をあちこちで揺らせ、細長い雲が凍りつくような青い天頂にびたりとはりついていた。
说明:1)就中文来说,译文就是个病句。
蜿蜒的意思是:(1)蛇类爬行的样子。(2)(山脉、河流、道
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怎么能用来形容“金风吹拂下”的芒草
逶迤的意思是弯弯曲曲延续不绝,常用来形容道路、山脉、河流
等。当然,非要用来形容“薄云”勉强也带得过,可原文里没这
个意思啊。
错误类型:中文病句、过度修饰。
华南虎译:十月里的寒风吹得芒草穗儿(译注:不是“抽穗的芒草”)
左右摇摆,狭长的云层紧贴着冻住了似的蓝色苍穹。
6.林译:树梢上的叶片簌簌低语,狗的吠声由远而近,若有若无,细微得如同从另一世界的入口处传来似的。(P2)
原文:梢の葉がさらさらと音を立て、遠くの方で犬の鳴く声が聞こえた。まるで別の世界の入り口から聞こえてくるような小さくかすんだ鳴き声だった。
说明:译文中的“由远而近”不知道是怎么来的。就常理来说,既然是“由远而近”,那就该听得越来越清楚了,怎么又是“若有若无”了呢?仅就中文表达来说就是个病句。
问题类型:因片面追求修辞效果而弄巧成拙。
华南虎译:树梢上的叶子沙沙作响。远处传来了犬吠声。那声音十分微
弱,简直就像是从另一个世界的入口处传来的一样。
7.林译:但不管怎样,它毕竟是我现在所能掌握的全部。于是我死命抓住这些已经模糊并且仍在时刻模糊下的记忆残片,敲骨吸髓地利用它来继续我这篇东西的创作。(P9)
原文:既に薄らいでしまい、そして今も刻一刻と薄らいでいくその不完全な記憶をしっかり胸に抱きかかえ、骨でもしゃぶるような気持ちで僕はこの文章を書きつづけている。
说明:问题在于“创作”二字。什么是创作?没有的事情凭空造一个出来才叫创作。可主人公要写的是自己的回忆,是实际发生过的事情,怎是创作呢?这是写作。再看看原文,作者也根本没用与“创作”相关的词啊。
问题类型:词不达意
华南虎译:我死命抓住这段已经模糊不清并且还在一刻不停地变得更加模
糊不清的不完整的记忆,以敲骨吸髓般的无比贪婪的心态写着这篇文章。
8.林译:他们认定:窗帘是半永久性垂在窗口的附件,并且说“那小子性格异常”,随后又都称其为“纳粹党”或“敢死队”。(P15)
说明:译文中的“纳粹党”和“敢死队”所对应的原文分别是“ナチ”和“突撃隊”。将“ナチ”译作“纳粹党”自然没什么问题,但将“突撃隊”译作“敢死队”就不对了。其一,“突撃隊”是冲锋队、突击队的意思,不是什么“敢死队”。“敢死队”在日语中是另有其词的,叫“決死隊”。其二,“敢死队”最大的特点是英勇无畏,不怕死。原文中没有这层意思,只说“那小子性格异常”,行为古怪而已。也就是说,只是在“异于常人”这一点上与纳粹分子相类似。其三,“ナチ”和“突撃隊”是相关联的,而在中文里这种关联性就体现在“纳粹党”和“冲锋队”上。所以说,在这个语境里,“突撃隊”是一定要译成“冲锋队”的。不知为什么,译者总是喜欢另搞一套,不肯老老实实地按照原文翻译,结果也总是弄巧成拙。
问题类型:针对原文的悟性差。
华南虎译:……随后又都称其为“纳粹党”或“冲锋队”。
9.林译:要是我忙得三天没进浴池,他便嗅了嗅,劝我最好洗澡去,甚至还提醒我该去理发店剪一剪鼻毛。(P16)
原文:僕が忙しくて三日風呂に入らないとくんくん匂いをかいでから入った方がいいと忠告してくれたし、そろそろ床屋に行けばとか鼻毛切った方がいいねとかも言ってくれた。
说明:读了译文或许有人会觉得日本人的生活真是太仔细了,剪个鼻毛还要去理发店呢。其实满不是那这么回事。原文中“去理发店”和“剪鼻毛”是并列的两个事项。
问题类型:没看懂原文。
华南虎译:我要是忙得三天没洗澡,他就会提出忠告:你身上的味道很重了,还是去洗个澡吧。除此之外,他还会时不时地提醒一下我:头发该理理了、鼻毛该剪剪了。
10.林译:正统倒是正统,但如果对学习太热心了,便会被人指脊梁说成“不本分”。(P24)
原文:彼女もやはり二年生で、ミッション系の品の良い学校に通っていた。あまり熱心に勉強をすると「品がない」とうしろ指をされるくらい品の良い学校だった。
说明:日本人真是奇怪啊,怎么学习用功也会被人戳着脊梁骨说不本分呢?——你要是这么想,那就上当了。原文根本不是这个意思啊。
问题类型:由于悟性不够而导致的误译。
华南虎译:她也是二年级的学生,在一所品味极高的教会学校上学。那可真是一所高品味的学校啊,以至于只会死读书的人会被人戳着脊梁骨说“没品味”。(作者的意思是说,那所学校以培养高品位的,贵族化的淑女为教育方针,并不怎么讲究学习成绩)
11.林译:我有一个叫木月的要好朋友……。(P24)
原文:僕にはキズキという仲の良い友人がいて…
说明:并不是每个日本人的名字都有汉字的,主人公的这位朋友就是一个例子。那么,该怎么翻译呢?出于对人物的尊重,按照国际惯例是应该音译的。例如,日本有一位知名女作家,名叫“吉本バナナ”(笔名,真名是吉本真绣子),中文译作“吉本芭娜娜”。
“ キズキ”如果音译的话,那就是“吉士吉”了(其实上中文里没有与キズキ发音相同的字)。可这样的话,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人不像个日本人了。正因为出于这样的考虑,很多译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都会将假名标注的名字(如:キズキ)替日本人去选个汉字。在一些并不需要太较真的地方,这样的译法似乎也是无可厚非的。问题是要选对啊。
那么,将“キズキ”还原为“木月”对不对呢?不全对。“木”字对的,“月”字不对。因为“月”在日文中的读音虽然也有好多种,但没有读作“ズキ”或“スキ”的(因为“ズキ”也可以理解为“スキ”的浊化),最近的读音是“ツキ”或其浊音“ヅキ”。译者很可能是把“ズ”“ヅ”搞混了。其实,查一下日本的人名、地名词典就会发现,对应于“キズキ”的是“筑城”(《日本姓名读音词典》)、“杵筑”(《日本地名读音词典》)。这两个名字给人的联想或许不如“木月”,但它们确实是日本人现在仍在使用的名字。如果一定要将“キ”译作“木”,那么剩下的“ズキ”可供备选的汉字还有“好”、“犁”、“隙”、“漉”、“透”、“抄”,等等。本人倾向于“好”字,因为书中说他是个好人。
问题类型:不熟悉日文汉字的发音
12.林译:当他父母探罢亲戚的病,回来打开车库门放车的时候,他已经死了。车上的收音机仍然开着,脚踏板夹着加油站的收据。(P27)
原文:カー?ラジオがつけっぱなしになって、ワイパーにはガソリン?スタンドの領収書がはさんであった。
说明:将加油站的收据夹到脚踏板上去可真是有点怪怪的了。加完油后,加油站的工人顺手将收据夹到雨刮器上倒是极有可能的,日本人做事怎么老这么拧着的呢?——看了译文或许你会这么想吧。不好意思,你又冤枉日本人了,人家做的跟你想的一样,只怪林教授把一个单词看错了。那个词就是“ワイパー”,意思正是:汽车上的雨刮器、雨刷。
问题类型:单词理解错误或看不懂又不肯查字典。
华南虎译:车上的收音机没关,雨刮器上夹着加油站的收据。
13.林译:还有火葬场高大烟囱中腾起的烟,警察署问询室中呆头呆脑的镇纸,也统统一扫而光。(P28)
原文:ずんぐりした形の文鎮
说明:“呆头呆脑”是形容精神面貌的,一般不用在描述一件器物上。再说原文用的是“ずんぐり”,根本就没有“呆头呆脑”的意思。
ずんぐり:[副](スル)太っていて背が低いさま。また、物が太くて短いさま。「―(と)した体型」「―(と)した形の瓶」——デジタル大辞泉
说白了,就是“矮胖”的意思。用于形容镇纸,或可译为:厚重、敦实……吧。
问题类型:曲解原意
14.林译:不过,我同直子的关系也并非毫无进展。直子一点一点地依顺了我,我也依顺了直子。(P31)
原文:少しずつ少しずつ直子は僕に馴れ、僕は直子に馴れて行った。
说明:“依顺”云云有点委曲求全的意味,用在青年男女身上显得十分别扭(当然,是否一读就觉得别扭,是跟语言感觉有关的)。原文用的词是“馴れる”,是由于随着彼此间了解的增多而熟悉、适应,从而进入亲密无间的境地。可见这个词用在爱情朦胧期的青年男女身上十分贴切。
问题类型:中文表达不当。
华南虎译:……渐渐地,顺子接受了我,我也接受了顺子。
15.林译:我穿坏了一双皮鞋,新买了双轻便运动鞋。(P31)
原文:僕は靴を一足はきつぶし、新しいスエードの靴を買った。
说明:两双鞋都搞错了。第一双“靴”,作者并没有明确是“皮鞋”;第二双“スエードの靴”也不是什么轻便运动鞋。
スエード:子牛?子ヤギなどの裏皮を短くけばだたせた柔らかい皮革。手袋?ジャンパー?靴などに用いる。——「デジタル大辞泉」
绒面革。在羊皮、鹿皮、小牛皮等的里面刮起毛绒而成的柔革。——《日汉大辞典》
问题类型:喜欢强作解人又不肯查字典。
华南虎译:我穿坏了一双鞋,于是就买了一双绒面柔革皮鞋。
16.林译:直子问我有没有一度喜欢过的女孩儿。(P32)
原文:直子は僕に一度だけ好きな女の子はいないかと訊ねた。
说明:原文中的“一度だけ”是状语,表示“只问过一次”。不是“好きな女の子”的定语。这个一点也不难啊,估计林教授的学生看了都不会搞错的吧。
问题类型:语法理解错误。
华南虎译:直子只问过我一次“有没有喜欢的女孩”这样的问题。
17.林译:我开始思索,或许她想向我倾诉什么,却又无法准确地诉诸语言。不,是她无法在诉诸语言之前在心里把握它,惟其如此才无法诉诸语言。她不时地摸一下发卡,或用手帕擦一下嘴角,或不知所以然地凝视我的眼睛。如果可能的话,有时我真想将她紧紧地一把搂在怀里,但又总是怅惘作罢。我生怕万一因此而伤害直子。这样,我们继续在东京街头行走不止,直子在空漠中继续“苦吟”不休。(P33)
原文:そんなわけで僕らはあいもかわらず東京の町を歩きつづけ、直子は虚空の中に言葉を探し求めつづけた。
说明:找不到合适的话,一个劲儿地想着——这叫“苦吟”吗?哪怕是加引号的也不是啊。“苦吟”给人的联想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人,跟原文中情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当然,这或许不能算作误译的,但也是一个问题啊。
问题类型:过度拔高
华南虎译:就这样,我们继续东京的街头闲逛着,直子也继续在她的空想中寻找着合适的话语。
18.林译:片刻,女孩也睁开眼睛,悉悉索索地到处摸内衣内裤,还一边穿长简袜一边说:“喂,昨晚真把那个东西放进去了?我可正是危险期哩!”(P40)
原文:「ねえ、昨夜ちゃんとアレつけてくれた?私ばっちり危ない日だったんだから」
说明:主人公昨晚出去泡妞并开了房。第二天早晨醒来后,女孩问了这话。
“アレつけてくれた”怎么成了“把那个东西放进去了”呢?明明是“戴那玩意儿”嘛。什么玩意儿?不多说了。你懂的。
问题类型:理解错误。
华南虎译:“我说,你昨晚戴那玩意儿了吗?我可正在危险期呢。”
19.林译:所以,说老实话,我真不想睡到第二天早上。但宿舍都是十二点关门,总不能花言巧语地劝女孩子半夜起身回去(这在客观上也是不可能的),而只能在外边过夜。(P40)
原文:だから本当は朝までいなければいいのだけれど、十二時の門限を気にしながら女の子を口説くわけにもいかないし(そんなことは物理的に不可能である)、どうしても外泊許可をとってくりだすことになる。
说明:这个也不用多说,原文写得很清楚啊。林译错到哪里去了,对照着看看偶的译文就知道了。
问题类型:不好好看原文,或者看不懂原文。
华南虎译:所以说,要是能不呆到第二天早上就好了,可也不能在泡妞时心里老惦记着宿舍十二点关门这事儿吧(客观上也是做不到的),所以总是申请了在外留宿的许可才出去干这事儿的。
20.林译:新年的时候,宿舍食堂关了门,我便在直子公寓里搭伙。两人烤饼,简单地做了煮年糕。(P43)
原文:正月のあいだ、寮の食堂は閉まったので僕は彼女のアパートで食事をさせてもらった。二人で餅を焼いて、簡単な雑煮を作って食べた。
说明:什么叫“搭伙”?过年的时候,到女朋友的住所去吃吃饭能叫“搭伙”吗?
“烤饼”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日本人过新年要吃大饼吗?
“雑煮”就是简单的“煮年糕”吗?
问题类型:照搬日文汉字,随意应付。
华南虎译:过年那会儿,宿舍的食堂不开伙,于是我就到直子的公寓去吃饭了。我们一起烤了年糕,做了简单的杂煮(译注:日本人过年时吃的菜肴的一种。在放入肉、菜等的汤里再放入年糕。)来吃。
21.林译:二月末,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同住一个楼层的高年级生吵了一架,打了他一顿,把他的头往水泥墙上撞。(P43)
原文:二月の終わり頃に僕はつまらないことで喧嘩をして寮の同じ階に住む上級生を殴った。相手はコンクリートの壁に頭をぶっつけた。
说明:把别人的头往墙上撞,和别人自己在墙上撞了头,性质是大不一样的吧。这种地方在翻译的时候一般是要多看几遍,仔细确认一下的。
问题类型:阅读原文不仔细或没看懂。
华南虎译:二月底,我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人吵架,把宿舍里住同一楼层的一个高年级同学给打了。他的脑袋撞到了水泥墙上。
22.林译:到4四月中旬,直子满二十岁。我十一月出生,她大约长我七个月。对直子的二十岁,我竟有些不可思议。我也好直子也好,总以为应该还是在十八岁与十九岁之间徘徊才是。十八之后是十九,十九之前是十八--如此固然明白。(P44)
原文:四月半ばに直子は二十歳になった。僕は十一月生まれだから、彼女の方が約七か月年上ということになる。直子が二十歳になるというのはなんとなく不思議な気がした。僕にしても直子にしても本当は十八と十九のあいだを行ったり来たりしている方が正しいじゃないかという気がした。十八の次は十九で、十九の次は十八、――それならわかる。
说明:“十八之后是十九,十九之前是十八”还算是“十八岁与十九岁之间徘徊”吗?这不是同义反复,说车轱辘话吗?
问题类型:阅读原文不仔细或没看懂。
华南虎译:四月中旬,直子满二十岁了。由于我是在十一月出生的,所以她比我要大七个月左右。不过,直子满二十岁这件事总叫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无论是我还是直子,似乎都觉得我们的年龄应该一直在十八岁和十九岁之间来来回回才对。也就是说,十八之后是十九,十九之后是十八——这样的话,倒是能够接受的。
23.林译:直子这天出奇地健谈。小时候的事,学校的事,家里的事。而且都讲得很长,详细得像一幅工笔画。我真佩服她有这么出色的记忆力。但听着听着,我开始察觉她说话的方式含有某种东酉。有什么不正常,有什么在发生着不自然的变形!尽管就每一句话来说都无懈可击,但连接方式却异乎寻常。A话不知不觉地变成其中包含的B话,不一会又变成B中包含的C话,绵绵不断,无止无休。(P45)
原文:ひとつひとつの話はまともでちゃんと筋もとおっているのだが、そのつながりがどうも奇妙なのだ。Aの話がいつのまにかそれに含まれるBの話になり、やがてBに含まれるCの話になり、それがどこまでもどこまでもつづいた。終わりというものがなかった。
说明:“尽管就每一句话来说都无懈可击,但连接方式却异乎寻常。A
话不知不觉地变成其中包含的B话,不一会又变成B中包含的C话,绵绵不断,无止无休。”——从这里可以看出,A、B、C似乎都只是一句话。那么,这样的表达方式你不觉得奇怪吗?既然A、B、C都是一句话,那么,一句话中怎么会包含着另一句话呢?
其实,这里的“话”跟前面“小时候的事,学校的事,家里的事。”的“事”,在原文里都是“話”,那么,为什么一会儿译成“事”一会儿译成“话”呢?
问题类型:照搬日文汉字。
华南虎译:她所说的每一件事单独听来都是有条有理的,但两件事之间的衔接却有点怪怪的。说A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就已经埋下了B的伏笔,而在说B的时候又扯到了C上,环环相套,永无止境。
24.林译:我放上唱片,第一张听完便把唱针移到第二张。(P45)
原文:僕はレコードをかけ、それが終わると針を上げて次のレコードをかけた。
说明:在唱机放唱片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或许已经是比较陌生的事了,但林教授肯定是有经验的。奇怪的是,他竟然写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放唱片过程。原文可没这么奇怪哦。
问题类型:阅读原文不认真或没看懂。
华南虎译:我放上了唱片,一张放完后,抬起唱针,又放上了第二张。
25.林译:一次我从床上爬起来喝没有对水的威士忌,他埋怨说熏得他不能学习,能不能去外边喝。(P49)
原文:…僕がベットに寝込んで生のウィスキーを飲んでいると、臭くて勉強できないから外で飲んでくれないかなと文句を言った。
说明:寝転ぶ:[動バ五(四)]ごろりとからだを横にする。むぞうさに横になる。ねころがる。「芝生(しばふ)に―?んで空を見る」——デジタル大辞泉
居然会将这个词理解为“从床上爬起来”,真是I服了U了。
问题类型:同上。
华南虎译:……我躺在床上喝不兑水的威士忌,他就说,味儿太冲,影响他学习了,要我到外面去喝。
26.林译:六月间,我两次同永泽到街上找女孩困觉,双方都再省事不过。
原文:六月に二度、僕は永沢さんと一緒に町に出て女の子と寝た。どちらもとても簡単だった。
说明:“双方”是指什么?是指“我”和“永泽”?还是指“我和永泽”和“女孩”?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歧义呢?再说,无论指哪个都很别扭啊。原文中的“どちらも”是针对“二度”说的,所以不是什么“双方”,是“哪一次都……”,一点也没有歧义。
问题类型:同上。
华南虎译:六月里,我和永泽一起到外面去找女孩子睡觉,一共去了两次,两次都不费吹灰之力就得手了。
27.林译:便和她一起走进小吃店,吃了专供早餐用的烤面包和味道糟糕的鸡蛋,喝了味道糟糕的牛奶。(P50)
原文:僕は彼女と一緒に喫茶店に入ってモーニング?サービスのまずいトーストとまずい玉子を食べまずいコーヒーを飲んだ。
说明:明明是“コーヒー”,怎么成了“牛奶”了呢?
问题类型:阅读原文太粗心?
华南虎译:我和她一起去了咖啡店,吃了早餐套餐中难吃的烤面包、难吃的鸡蛋,喝了难喝的咖啡。
28.林译:我独自跑上天台喝威士忌,盘算自己到底应该到什么地方去。
原文:僕は一人で屋上に上がってウィスキーを飲み、俺はいったい何処に行こうとしているんだろうと思った。
说明:“自己到底应该到什么地方去”——主人公要出远门吗?非也。主人公是在反省自己所做的事情。
为了避免出现林译这种对读者的误导,在这种地方就有必要通过意译来挑明作者的意图。
问题类型:对于原文的理解、领悟能力不够。
华南虎译:我一个人跑到屋顶平台上去和威士忌,反思着自己的人生道路到底该怎么走。
29.林译:眼下我还没有见你的准备,不是不想见,是没完成见的准备。一旦准备完成,我马上写信给你。(P52)
原文:私は今のところまだあなたに合う準備ができいません。会いたくないというのではなく、会う準備ができていないのです。
说明:“没有见你的准备”不就是“不打算见你”吗?怎么又“不是不想见”呢?这样的句子,中学语文老师都会判病句的吧。
 问题类型:中文表达能力差。
华南虎译:目前,我还没有做好与你见面的心理准备。不是不想见你,是没做好见面的心理准备。
30.林译:每到周六晚间,我依旧坐在大楼沙发上消磨时间。(P52)
原文:土曜日の夜になると僕はあいかわらずロビーの椅子に座って時間を過ごした。(P)
说明:不是所有的“椅子”都叫“沙发”吧。顺便提一下,沙发在日语里叫“ソファー(sofa)”。
问题类型:随意改变物品名称。
华南虎译:到了星期六的晚上,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坐在门厅的椅子上打发时光。
31.林译:不可能有电话来,也没有要做的事,我常常打开电视的棒球转播节目,似看非看地看着。(P52)
原文:電話のかかってくるあてはなかったが、他にやることもなかった。僕はTVの野球中継をつけて、それを見ているふりをしていた。
说明:“電話のかかってくるあてはなかった”只是说没有主人公“料想得到的”电话,而不是什么“不可能有电话来”。那个电话是宿舍门厅里的公用电话,谁能够保证周六的晚上“不可能有电话来”呢?反正村上春树没这么说。
问题类型:原文理解不准确。
华南虎译:尽管估计不会有电话找我的,但我也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可干,所以就这么傻坐着。我打开了电视里的棒球实况转播节目,装出一副看比赛的样子。
32.林译:沉沉暗夜的水流声传来了,青砖砌就的旧式水门也出现了。那是一座要一上一下摇动手柄来启闭的水门。(P54)
原文:煉瓦づくりの旧式の水門もあった。ハンドルをぐるぐると回して開け閉めする水門だ。
说明:日语中的“水門”就是“水闸、闸门”,而中文里的“水门”会
叫人想到“临水的城门”或“水管上阀门”上去,所以不能偷懒,要准确地翻译出来。
而将“ハンドルをぐるぐると回して”译成“一上一下摇动手柄”就有点莫名其妙了。有时候我简直怀疑译者是否真的一句句地读过原文。像这么简单的句子,对于一个大学里的日语教授来说,怎么可能看不懂呢?
问题类型:照搬日文汉字;原文理解错误。
华南虎译:还有一道砖砌的闸门。那是一道转动手轮后就能开启或关闭
33.林译:萤火虫仿佛还没认清自己的处境,一摇一晃地绕着螺栓转了一周,停在疤痕一样凸起的漆皮上。(P54)
原文:蛍はボルトのまわりをよろめきながら一周したり、かさぶたのようにめくれあがったペンキに足をかけたしていた。
说明:“かさぶた”是“疮痂”,不是“疤痕”。疮痂翘皮、脱落后,才会在皮肤上留下疤痕。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翘起的漆皮是像疮痂呢还是像疤痕。当然是像疮痂了。村上春树就是这么写。可不知道为什么,林教授非要说是像疤痕。
问题类型:阅读原文不仔细或根本没看懂还不肯查字典。
华南虎译:萤火虫踉踉跄跄地绕着螺栓转了一圈,又把脚搁在疮痂一般翘起的漆皮上。
34.林译:暑假期间,校方请求机动队出动。机动队捣毁壁垒,逮捕了里边所有的学生。(P56)
原文:夏休みのあいだに大学が機動隊の出動を要請し、機動隊はいバリケードを叩きつぶし、中に籠っていた学生を全員逮捕した。
说明:1)什么是“机动队”,估计绝大部分读者看了都不明就里吧。如果告诉你说,“机动队”是“警察机动队”的简称,那你至少知道那是警察,而不是别的什么学生团体了,对吧。这种地方就是需要译者加注的地方。
2)“壁垒”是什么?查一下《文典》,发现有几种解释:
1.军营的围墙。作为进攻或退守的工事。《六韬o王翼》:“修沟壍,治壁垒,以备守御。”《史记o黥布列传》:“深沟壁垒,分卒守徼乘塞。”《新唐书o叛臣传上o李怀光》:“明日, 李晟 会 陈涛斜 ,壁垒未具,贼大至。” 李光 《河山四律》:“将帅凋零鼙鼓动,四郊壁垒九边烽。”
2.借指战事。 明 卓尔堪 《招宝山》诗:“几年无壁垒,估客渐停
3.阵容;阵营。《明史o王竑传》:“ 竑 至,简士马,缮阨塞,劾将帅不职者,壁垒一新。” 徐特立 《抗战五个年头中的教育》:“我们在思想方面树立了坚强的壁垒,首先纠正一切不利于团结抗战的思想,即反统一战线和反劳动人民的思想。”
4.比喻事物间的对立和界限。 姚华 《论文后编o源流第一》:“讫
乎 汉 世,作者弥盛,文笔界画,壁垒相望。” 朱光潜 《艺文杂
谈o文学的趣味》:“‘桐城派’古文和‘阳湖派’古文,彼此中
间都树有很森严的壁垒。”
该词在原文里对应的是“バリケード”,是指大学生搞学运时在校园里设置的路障,并不是城市攻防战中真正的街垒。所以译成“壁垒”就未免有点大惊小怪了。
问题类型:该加注的地方没有加注;译词的程度把握不当。
华南虎译:暑假期间,大学校方搬来了机动队(译注:专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警察队伍)做救兵。机动队一到,立刻捣毁了学生所设置的路障,并将坚守其中的学生统统抓了起来。
35.林译:课后,我去距大学步行需十分钟处的一家小饭店,吃了煎蛋和色拉。(P58)
原文:僕は大学から歩いて十分ばかりのところにある小さなレストランに行ってオムレツをサラダを食べた。
说明:将“オムレツ”译作“煎蛋”就好比将“粽子”说成“糯米饭”一样可笑。
オムレツ:【omelet/(フランス)omelette】 :卵をといて塩?こしょうで味を付け、フライパンで軽くかきまぜて焼き上げた料理。ひき肉?ハム?タマネギなどを加えることもある。——デジタル大辞泉
可见不光是蛋,里面还包着许多荤、素的菜呢。怎么着也得译作“煎蛋卷、煎蛋饼”吧。有的“オムレツ”里面包的主要是米饭,中文叫作“蛋包饭”。考虑到主人公是去吃午饭的,所以在这里译作“蛋包饭”也未尝不可。
问题类型:译词不准确。
华南虎译:我到离大学步行十分钟左右的一个小饭馆去吃了个蛋包饭和色拉。
36.林译:“是不错。蘑菇、煎蛋、青豌豆色拉。”(P59)
原文:「美味しいよ。マッシュルーム?オムレツとグリーン?ピースのサラダ」
说明:看译文,主人公点的是三道菜,可原文只写了两道。问题依然出在“オムレツ”上(请看上一篇中的35),由于译者认定它是“煎蛋”,那就只好将“マッシュルーム”当作另一道菜了。殊不知“マッシュルーム”就是包在“オムレツ”里面的。
问题类型:不肯查字典
华南虎译:“很好吃哦。蘑菇蛋包饭还有青豌豆色拉。”
37.林译:“通心粉、奶汁烤菜。”(P59)
原文:「マカロニ?グラタン」
说明:看译文是两道菜,其实原文只写了一道菜。
问题类型:同上。
华南虎译:“干酪丝通心粉”(译注:采用《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辞典》的译法。是一种加入通心粉的奶酪烤菜。)
38.林译:“一点都不难看呀,真的。”我一边继续吃煎蛋一边说,“侧过脸
看看可好?”(P60)
原文:「でも全然悪くないよ」と僕はオムレツのつづきを食べながら言った。「ちょっと横を向いてみてくれないかな」
说明:“オムレツのつづき”是吃的对象,是宾语,决不是什么“继续吃煎蛋”。问题就在这个“つづき”上,老实说,偶也不懂,字典上也没有相应的解释。可能是日本人的习惯用法。翻译时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办呢?像译者这样蒙混过关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可以问问日本人嘛。偶就为了这个问题发邮件问了好几个日本朋友以及在在日本的中国朋友(林教授的日本朋友一定比偶更多,更有文化吧,为什么不问问呢?),得到的答复都差不多:
① オムレツをまだ食べ終わっておらず、途中で何か他の事(例えば誰かから電話があったとか)をしていて、それが終わったので、再度食べ始めたと言う事だと思います。(星野)
② 私の解釈ですと、オムレツを食べていて、なにか中断することがあって、その後、再度、食べ始めた様な感じがします。(富田)
③ “つづき” 指的是剩下的,一般指先吃了一些,停下來休息了一會后,說吃不了的,或中間吃了其他東西后,回過頭來看剩下的說吃不了。(楊君)
问题类型:不肯向人请教。
华南虎译:“很好看啊(译注:指对方的发型)”我吃着剩下的蛋包饭,说道:“能侧过脸来给我看看吗?”
39.林译:她把太阳镜的吊带衔在口里,窃窃私语似的说……(P62)
原文:彼女はサングラスのつるを口にくわえ、もそもそした声で…(P)
说明:1)“つる”的一个解释是“眼鏡の耳にかける部分。(《デジタル大辞泉》”,也就是眼镜的那两条架在耳朵上的腿。不是什么“吊带”。当然,“つる”最基本的词义是“藤蔓”,汉字就写作“蔓”。译者或许就是从里“联想”出“吊带”来的吧。
2)もそもそ:像含着东西似地说话状。——《日汉大辞典》
可见也不是什么“窃窃私语似的”。“她”嘴里叼着眼镜腿了,说
话当然是“もそもそ”的。这说明村上春树用词是很讲究的,可
林教授不予理会,非要强加一点原文中没有的意味。
问题类型:1)望文生义,不肯查字典。
2)理解错误,或擅自改动。
华南虎译:她将太阳镜的腿叼在嘴里,含含糊糊地说……
40.林译:“我想是这样的,可并不是什么有意的。”(P64)
原文:「そうだと思うよ。あまり意識したことないけど」(P)
说明:女同学说主人公说话的样子很特别,问他以前是不是也这样说
话的。于是就有了这句答句。译文说“可并不是什么有意的”,
意思是说“我并不是故意这么说话的”,可原文“あまり意識したことないけど”的意思是“(我自己)并没有注意过自己说话的样子”。对不上号了吧。
问题类型:原文理解不到位。
华南虎译:“大概也是这样的吧。不过,我并没有注意过这点。”
41.林译:下课后,我到学生会查阅选课登记簿,在“戏剧史II”班里找
到她的名字。名叫绿子的学生只有小林绿子一个人。(P64)
说明:这里的问题是译者是否有权替书中的人物改名字?譬如说将“林少华”译作“林少华五郎”,可不可以?
偶想不论是在翻译界还是在读者之间,都不会同意这样的译法
可林教授就偏偏将“小林緑”译成了“小林绿子”,将单独称呼其名字 “ミドリ”的地方,统统写作了“绿子”。
有些读者或许觉得“绿子”叫起来挺顺的嘛,对,是挺顺的,可人家没叫这个名字,总不能为了让中国读者叫起来顺口就替人家改名字吧。
问题类型:乱改人物名字
华南虎译:小林绿;单独称名字的时候可译作“绿”、“小绿”、“阿绿”。
42.林译:“凑合。”永泽不在意地说,“那东西,一般都混得过去。什么集体讨论啦面谈啦,和向女孩子花言巧语没什么两样。”(P65)
原文:「普通だよ」と永沢さんは何でもなさそうに答えた。「あんなの普通にやってりゃ通るんだよ。集団討論だとか面接だとかね。女の子口説くの変りゃしない」
说明:永泽去参加了外务省的考试,主人公问他感觉怎么样,于是就有了上面的这番话。“那东西,一般都混得过去。”和原文“あんなの普通にやってりゃ通るんだよ。”可就“分道扬镳”了。外务省的考试是出了名的难的,如果永泽说“一般都混得过去”,那就是说“只是大家不去考罢了,去考的话一般都能通过的”,那他自己通过考试也就没什么好夸耀的了。其实不然,永泽玩世不恭地说“あんなの普通にやってりゃ通るんだよ。”,意思是说“那考试虽然难,但也不要太把它当回事,这样反倒能通过”。言外之意是“别人将那考试看得怎么难,我并不将它放在眼里,不也通过了吗?”那股自鸣得意劲儿,溢于言表。
问题类型:没理解原文。
华南虎译:“一般般啦。”永泽轻描淡写地答道:“一般般地去考就能过
的啦。什么集体讨论啦,面试啦,我看跟泡妞也没什么两样
43.林译:知道么?我们年级一百六十人当中,住在半岛区的学生只我自己。(P73)
说明:这句话中的“半岛区”所对应的原文是“豊島区(としまく)(注:日本东京都内23个特别区之一)”。天哪!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替人物改了名字还不过瘾(请参看上一篇的41条),还要替日本改地名?
“豊”在日语中并没有简化成“丰”,再怎么着也不会错看成“半”的吧。对了,或许这并不是译者之过,是编辑将“丰”看作“半”的吧。
问题类型:莫名其妙。
华南虎译:丰岛区
44.林译:司机的模样活像《森林大黄蜂》中出场的驾驶员,头上一顶制服帽,还带着白手套。(P73)
说明:译文中的《森林大黄蜂》所对应的原文是「グリーン?ホーネット」,来自英语的“The
Green Hornet”,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青蜂侠》。这是美国娱乐界的一个老牌题材了,有同名的漫画,同名的游戏,演过广播剧,拍过电视剧、电影。李小龙、周星驰都曾出演过。所以其名称是不能随便改译,不然读者搞不清你说的是什么,引不起作者所希望的那种联想了。
问题类型:随意改译经典作品名
华南虎译:《青蜂侠》
45.林译:“有个小院子,有丰田,有皇冠。”(P75)
原文:「小さな庭があって、トヨタ?カローラがあって」
说明:“トヨタ?カローラ”是“丰田花冠”,不是“皇冠”。再说“丰田”跟“皇冠”也不能用逗号分隔开啊。
问题类型:不肯查字典
华南虎译:“有个小院子,有辆丰田花冠。”
46.林译:星期天的学生街空荡荡的不见人影,如同死得一千二净一般。店也几乎一律关门大吉。城市里各种各样的音响于是比平日远为真切地扩散开来。脚蹬高跟木屐的女郎拖着“呱哒呱哒”的足音穿过沥青路面,四五个小孩在都电车库旁边排开几只空罐,瞄准往里投石子。(P78)
说明:译文中“高跟木屐”所对应的原文是“木製のヒールのついたサボ”,这可不是日本木屐哦。
サボ:欧洲木屐式厚底鞋。欧洲农民穿的木鞋。20世纪60-70
年代,在日本女性中曾经流行过仿欧洲木屐式厚底鞋。
——《日汉大辞典》
具有时代特色的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的魅力之所在,当然也是文学翻译所不能忽视的,怎么能如此随便呢?
问题类型:不注重细节。
华南虎译:脚上趿着高跟欧式木鞋的女子……
47.林译:一条普通街道上的一家普通书屋。站在小林书店门前时,我不由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之情:哪条街上都有这样的书店。
原文:ごく普通の町のごく普通の本屋だった。僕が子供の頃、発売日を待ちかねて少年雑誌を買いに走って行ったのと同じような本屋だった。小林書店の前に立っていると僕は何となく懐かしい気分になった。どこの町にもこういう本屋があるのだ。
说明:首先是漏译。原文中“僕が子供の頃、発売日を待ちかねて少
年雑誌を買いに走って行ったのと同じような本屋だった。”这一句在译文中不见了踪影。而漏掉了这一句,下面的“何となく懐かしい気分”就好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样了。
还有,“町”在这里是“街”的意思吗?“哪条街上都有这样的书店”这样的说法难道不值得怀疑吗?难道日本真的几乎每条街上都有书店吗?用脚趾头想想也不可能啊。
“町”有时确实是“街道”的意思,当然,这时汉字的正确写法是“街”,不过日本人写汉字不那么严谨,有时只要读音一致就对付过去了。在更多的情况下“街(或“町”)”是“街区”、“地段”的意思(作为行政单位的“町”与目前的语境明显不符,故而省略不提了)。用通俗的汉语来说,就是“块儿”(如:俺们那块儿……)、“片儿”(如:他是这儿的片儿警)。每个街区(地段、块儿、片儿)都有个小书店——这就说得过去了吧。
问题类型:①漏译;②理解错误。
华南虎译:这是个普通街区里常见的普通书店。与我小时候一盼到发行日就立刻跑去买少年杂志的书店一模一样。站在小林书店的门前,我情不自禁地感到了一种无可名状的亲切:原来,哪儿都有这样的书店啊。
48.林译:从后面看,她的腰格外的窈窕,简直像在使腰肢壮实起来的发育过程中,不知什么原因跳过了一个阶段:就是这样的美不胜收的腰。(P81)
原文:うしろから見ると彼女の腰はびっくりするくらいほっそりしていた。まるで腰をがっしりと固めるための成長の一過程が何かの事情でとばされてしまったじゃないかと思えるくらいの華奢な腰だった。
说明:将“華奢な腰”译作“美不胜收的腰”有点违背本意了吧。“華奢”的本意是“纤细、脆弱”,当然也可以引申为“苗条、弱不禁风、美妙”。但关键还是要看具体的语境。在这一段里,作者所要强调的是这名女生(就是小林绿)的腰异乎寻常的细。那么,细腰是否一定就是“美不胜收的腰”呢?未必吧。作为译者是不应该根据自己的揣测作进一步的“延伸”的。再说,就中文来说“美不胜收的腰”这种形容手法本身就很奇葩了。
问题类型:过度阐述。
华南虎译:从背后望去,她的腰细得吓人。就好像不知出了什么事,
使她跳过了让腰部长结实的那个发育阶段似的。
49.林译:绿子做的菜相当够水平,远远超过我的想象。生鲹鱼片、黄嫩嫩的荷包蛋,自己做的西京风味腌鲅鱼、炖茄块、莼菜汤、玉蕈饭,还有切得细细的黄萝卜干咸菜,而且厚厚沾了一层芝麻。味道清淡,是地地道道的关西风味。(P82)
说明:译者似乎觉得菜肴的名称在翻译时是可以马虎一点的,前面已经犯了好几个错了。这一段里也同样出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
“生鲹鱼片”所对应的原文是“鯵の酢の物”,这是加了佐料的凉拌菜,可译作“醋拌鲹鱼丁”;
“黄嫩嫩的荷包蛋”所对应的原文是:“ぼってりとしただしまき玉子”,这里有两个错误。“ぼってり”不是“黄嫩嫩”,是“厚墩墩”;“ だしまき玉子”不是“荷包蛋”,是“加汤汁的鸡蛋卷”。所以是“厚墩墩的汤汁鸡蛋卷”;
“黄萝卜干咸菜”所对应的原文是“沢庵”,那就只是“萝卜干”而已啊,既不一定是“黄”的,更没有“咸菜”什么事。
这几样菜并不稀罕,都是日本人常吃的。林教授是去过日本的,偶想他在日本一定也吃过的,怎么提笔一写就走了样了呢?
顺便提一下,这一段里除了这三样,别的菜名基本都译对了,说明译者并非完全不懂,或完全不查字典的。那么,只能说明译者对上面的三样菜是真不懂,而且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不懂,所以没想到要查字典。
问题类型:菜名翻译的随意性太大。
50.林译:这么着,有一天--是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我下决心要自己动手做出像样的东西来。就去纪伊国书店买回一本看上去最好的食谱。按照书上写的,我一样不少熟记在心。包括菜板的选法、菜刀的磨法、鱼的切法、干松鱼的削法,一切一切。由于写这本书的人是关西人,我做的菜也就跟着成了关西风味。(P83)
说明:这一段中的“食谱”所对应的原文是“料理の本”,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将“料理の本”译作“食谱”也是可以的。可在这一段里,“我”说“包括菜板的选法、菜刀的磨法、鱼的切法、干松鱼的削法,一切一切。”都是从这本“料理の本”中学来的。可见这是本内容全面的烹调书。所以,在这里就不能将“料理の本”译作“食谱”了,而要译作“烹调书”或“烹饪大全”了。
问题类型:中文表达不准确
51.林译:怎么说呢,那种死法是再糟糕不过的。本人遭罪,周围人受累。这下可倒好,家里的钱全都花光了。一支针一万两千日元,一支接一支打。又要雇人专门护理,这个那个的。我因为要看护,学习学不成,和失学差不多,简直昏天黑地。(P84)
说明:“一支针一万两千日元”所对应的原文是“一本二万円の注射”,所以应该是“一支针两万日元”。
问题类型:阅读原文不仔细。
52.林译:“我,就是砍柴女嘛。”绿子边搔鼻侧边说,“怎么也悲哀不起来。有时当玩笑说一说,可总不往心里去。其他还有要说的?”(P85)
原文:「私、木樵女なのよ」と緑は鼻のわきを掻きながら言った。「どうしてもシックになれないの。ときどき冗談でやるけど身につかないの。他に言いたいことある?」
说明:哪里来的“悲哀”呢?对照原文,相对应的应该就是“シック”
シック:上品で落ち着いているさま。「―な装い」「―に着こなし」――「スーパー大辞林」
时髦。漂亮。漂亮而有品位貌——《日汉大辞典》
在这一段里,这个“シック”应该译作与“粗鲁”相对立的“高雅”。
作为一个“翻译家”看不懂原文又不肯查字典,这才是真正的悲哀啊。
问题类型:不肯查字典胡乱瞎猜词义。
华南虎译:“我就是砍柴女哦。”小绿挠着鼻翼说道:“我是怎么也高雅不起来的。有时也玩儿似的扮一下酷,可不会真的上身的。怎么了?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53.林译:她最开心的就是坐着狂吼乱叫的车子在湘南一带来回兜风。(P88)
原文:お姉さんの好きなのはちゃらちゃらした車に乗って湘南あたりをドライブすることなの。
说明:“ちゃらちゃらした車”是“狂吼乱叫的车子”吗?
ちゃらちゃら:浮ついた態度や軽薄なそぶりで気取るさま。また、服装が安っぽく派手なさま。「―(と)した人」「―(と)したワンピース」——「デジタル大辞泉」
    如果“ちゃらちゃらした車”是“狂吼乱叫的车子”的话,那么“ちゃらちゃらしたワンピース”不就成了“狂吼乱叫的连衣裙”了吗?
“ちゃらちゃら”在这里是“花哨”、“招摇”的意思。“花哨”、“招摇”的汽车开起来也不一定就“狂吼乱叫”啊。
还有“在湘南一带来回兜风”的“来回”两字又是哪里来的呢?原文只说“兜风”啊。干嘛非要在译文中夹带一些“私货”呢?
问题类型:原文理解不到位。
华南虎译:阿姐最开心的事就在坐上花里胡哨的车子在湘南一带兜风。
54.林译:“是阪本那里。”绿子从栏杆探出身子说,“阪本搬来之前是一家卖门窗的店,现在早已关门不做买卖了。”(P89)
原文:「あれ阪本さんのところだわね」と緑は手すりから身をのりだすようにして言った。「阪本さんって以前建具屋さんだったの。今は店じまいして商売してはいないんだけど」
说明:“って”是个副助词,在这里起到提示话题的作用。例如:花ってきれいだ。/花儿美丽。(以上引自《日汉大辞典》)
所以“阪本さんって以前建具屋さんだったの”是“阪本以前是开门窗店的”的意思。怎么扯到“阪本搬来之前是一家卖门窗的店……”上去了呢?哪里有“搬来”这样的意思呢?
问题类型:基本语法理解错误。
华南虎译:“那里是阪本家啊。”小绿探出栏杆说道:“阪本以前是开门窗店的,现在关了,不做生意了。”
55.林译:可总该有什么吧?存款,原始印章,证书……首先钱没有了就是麻烦事。(P89)
原文:でも何かあるだろう。預金通帳とか実印とか証書とか、そういうもの。とりあえずのお金だってなきゃ困るし
说明:“預金通帳”是“存折”,“ 実印”是“正式私章,正式印章。在居住地的市、区、町、村长处备案,必要时可作为印鉴证明的个人印章(引自《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辞典》)”。
译文中的“原始印章”不知是个什么玩意儿。
问题类型:译词偏差太大。
华南虎译:可总有些什么的吧。像存折啦、印鉴啦、证书啦什么的。别的不说,现金要是被烧掉了就不好办了吧……
56.林译:她唱了《柠檬树》、《粉扑》、《五百英里》、《花落何处》、《快划哟米歇尔》,一首接一首唱下去。起始,绿子教了我低音部分,准备两人合唱,可惜我的嗓音实在南腔北调,只好忍痛作罢,由她一个人尽情尽兴地引吭高歌。(P90)
原文:初めのうちは緑は僕に低音パートを教えて二人で合唱しようとしたが、僕の唄があまりにもひどいのでそれはあきらめ、あとは一人で気のすむまで唄いつづけた。
南腔北调:1.指南北各种戏腔。 清 赵翼 《檐曝杂记o庆典》:“每数十步间一戏臺,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
2.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南北方音。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o封台》:“像声即口技,能学百鸟音,并能作南腔北调,嬉笑怒駡,以一人而兼之,听之歷歷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o题记》:“真的,我不会说绵软的 苏 白,不会打响亮的 京 腔,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 老舍 《骆驼祥子》五:“一位先生,两位太太,南腔北调的生了不知有多少孩子。”——《汉典》
这两个解释在这一段里都用不上的。说自己唱歌唱不好一般是说“五音不全”什么的,怎么是“南腔北调”呢?再说了,会唱“南腔北调”不就说明很能唱吗?那就跟原文的意思正好相反了。
问题类型:中文表达不当。
华南虎译:起初,小绿还教了我低音部分,我们两人一起合唱了会儿。可我唱得实在是太难听了,很快就作罢了。之后,她就一个人唱了个痛快。
57.林译:我所求的只是容许我任性,百分之百的任性。比方说,我现在对你说想吃酥饼,你就什么也不顾地跑去买,气喘吁吁地跑回来递给我,说'喏,绿子,这就是酥饼。'可我却说:'我又懒得吃这玩艺儿了!'说着'呼'一声从窗口扔出。这就是我所追求的。(P93)
说明:“酥饼”所对应的原文是“苺のショート?ケーキ”,你没想到吧。
“苺”是“草莓”。
“ショート?ケーキ”是“裱花蛋糕。将生奶油和生水果夹入蛋糕内或放在蛋糕上的点心(引自《日汉大辞典》)”
还有,译文中的“绿子”是林教授杜撰的,原文里只有“小林緑”没有什么“绿子”的。
问题类型:食品名称翻译太随意
华南虎译:草莓奶油蛋糕
58.林译:为了表示歉意,让我再去一次给你买点别的什么。什么好?巧
克力饼,还是奶酪饼?(P93)
说明:“巧克力饼”的原文是“チョコレート?ムース”;“ 奶酪饼”的原文是“チーズ?ケーキ”。
唉,不多说了。看来林教授很喜欢吃饼,所以把什么都要整成饼的。也难怪,山东人嘛,从武大郎那会儿就有那个传统了嘛。不过,拜托在翻译时就别老想着了,成不成?
问题类型:食品名称翻译太随意
华南虎译:巧克力慕斯(或巧克力奶油冻)、芝士蛋糕
59.林译:火灾过去后,绿子显得有些疲惫不堪。身体有气无力,目光呆滞地望着远方的天空,几乎不再开口。
“累了?”我问。“不是累,”绿子说,“只是好久都没这么放松身体了,呼地一下子。”(P95)
原文:「疲れたの?」と僕は訊いた。
「そうじゃないのよ」と緑は言った。「久しぶりに力を抜いてただけなの。ぼおっとして」
说明:既然“些疲惫不堪。身体有气无力,目光呆滞”,那么怎么又是“好久都没这么放松身体了”呢?还“呼地一下子”?
“力を抜いて”是有“放松身体”的意思,譬如说在打太极拳的时候。但在这一段里可不是哦。就是“有气无力”哦。是一种近似于“虚脱”的感觉。
“ぼおっと”是个拟态词,是“发愣、发呆”的意思。没有“呼……”这样的拟声意义。
问题类型:原文没看懂。
华南虎译:“累了吗?”我问道。
“不是的。”小绿说:“只不过是好久没这么虚脱乏力了。发着呆呢。”
60.林译:停车场里有一伙人在溜旱冰,一个怀抱公文包的教授绕开他们从场上穿过。(P96)
原文:駐車場にはスケートボードで遊んでいる連中がいた。革かばんを抱えた教授がスケートボードをよけるようにしてそこを横切っていた。
说明:スケートボード【skateboard】:細長い厚板に4個の車輪を付けたもの。また、それに乗って滑走するスポーツ。サーフローラー。スケボー。——「デジタル大辞泉」
可见原文说的是“滑板”。顺便提一下,旱冰在日语里是“ローラースケート”。
问题类型:不肯查字典。
华南虎译:有几个家伙在停车场上玩滑板。一个教授抱着个皮包左躲右闪地穿过了停车场。
61.林译:院子当中,一个头戴安全帽的女生趴也似的弯腰在地面上书写
美帝侵略亚洲如何如何的标语牌。(P96)
原文:中庭ではヘルメットをかぶった女子学生が地面にかがみこむよう
にして米帝のアジア侵略がどうしたこうしたという立て看板を書い
明明是在写“立て看板(竖立式公告牌)”嘛,怎么是“趴
也似的弯腰在地面上书写”呢?
问题类型:偏离原文。
华南虎译:院子里有个头戴安全帽的女生蹲在地上写一块立式的公告
牌,内容是美帝国主义侵略亚洲云云。
62. 林译:两人要的都是咖啡和汉堡包,一面小声商量什么,一面细嚼慢咽地吃着喝着。(P99)
原文:彼女達はどちらもカフェオレとケーキを注文し、何事かを小声で相談しながら時間をかけてケーキを食べ、コーヒーを飲んだ。
说明:不知道为什么林教授对于食品名称的翻译总是这么马虎。这次出现的名词都很简单,不可能不懂的吧,可就不肯老老实实地翻译。
问题类型:食品名称翻译太随意。
华南虎译:她们两人都要了牛奶咖啡和蛋糕。然后,一边小声地商量
着什么事,一边慢吞吞地吃着蛋糕,喝着咖啡。
63. 林译:我乘上拥挤的通勤电车赶到东京站,买了张去京都的新干线自由席票。而后像闪电一样跳上“闪电”号列车,用热咖啡和三明治代替了早餐。大约过了一小时,我便迷迷糊糊地睡了。(P109)
原文:僕は混んだ通勤電車に乗って東京駅に行き、京都までの新幹線自由席の切符を買い、いちばん早い「ひかり」に文字どおりとび乗り、
熱いコーヒーとサンドイッチを朝食がわりに食べた。そして一時
間ほどうとうとと眠った。
说明:1)文字どおり:(副)少しもうそや誇張のないさま。文字に記したとおり。「文字どおり一文無しだ」。――「スーパー大辞林」
(副)按照字面那样地。确确实实地。完全。
文字どおり裸一貫から身を起こす。/
确实是赤手空拳发家的——《日汉大辞典》
由此可见,“文字どおり”的本意确实是“跟字面上的意思一样”的意思。可这个“字面”是指跟在“文字どおり”后面的那个“字”,而不是它前面的哪个“字”。回到原文,就是应该跟“とび乗り(跳上、飞身跃上)”这个字的“字面意思”一样,而不是跟“ひかり”一样。也就是说是“……に文字どおりとび乗り……”的意思是“真的是飞身跃上了……”,而不是什么“闪电一样跳上“闪电”号列车”。
有人看了或许会说“‘闪电一样跳上“闪电”号列车’多形象、多生动、多带劲啊。你可必非要较这个真儿呢?算你懂日语了是不是?”
唉,老哥,人家就是因为你不懂日语,在忽悠你呢。你知道
不?就连那辆列车也不叫“闪电”号。叫“光”号啊。是人家为了“形象、生动、带劲儿”擅自给改的名字。不信你自己上网查查:
2)“一時間ほどうとうとと眠った。”是“迷迷糊糊地睡了一小时左右”不是什么“大约过了一小时,我便迷迷糊糊地睡了。”。这么简单的句子就不分析了吧。
3)有日本留学回来的朋友看了这一段说,“いちばん早い”不是指“最快的”,而是“最早的”意思。偶也认为这种可能性极大,虽然可能会引起争议,还是决定采用“最早的”这一说法。
问题类型:没看懂原文。
华南虎译:我挤上一辆上班时分拥挤不堪的电车一直坐到东京站,买了一张去京都的新干线的不对号车票,然后真是像飞一般地跳上了最早的那班“光”号列车。在车上,我要来了热咖啡和三明治,以此解决了一顿早餐。然后,便迷迷糊糊地睡了一个小时左右。
64.林译:食堂座位足可容纳二百多人,但现在使用的只有一半,剩下的半边被屏风隔开。有点像是已不合时令的避暑疗养院。(P114)
原文:食堂は二百人ぶんくらいの席があったが今使われているのは半
分だけで、あとの半分はついたてで仕切られていた。なんだかシー
ズン?オフのリゾート?ホテルにいるみたいだった。
说明:リゾート?ホテル:避暑?避寒地や保養地に建てられたホテル。
            度假宾馆。在避暑地、避寒地、休养地修建的宾
馆。——《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辞典》
所以“シーズン?オフのリゾート?ホテル”就是“淡季里的度假酒店”,而不是什么“不合时令的避暑疗养院”。
问题类型:理解偏差太大。
华南虎译:食堂可坐两百来人,不过眼下只使用了一半,还有一半被屏风
隔开了。所以进了食堂,就像来到了一家淡季里的度假酒店式的。
65.林译:“此外,这里有条规定,我想还是一开始就挑明为好,就是禁止你同直子两人单独在一起。这是守则,外面的人同会面对象不能独处。因此,经常有监察员——实际上就是我——不离左右。我也觉得难为情,只好请你忍耐一下,好吗?”(P119)
原文:「それからこれは規則で決ってることだから最初に言っておいた
方が良いと思うんだけれど、あなたと直子が二人っきりになることは禁じられているの。これはルールなの。部外者が面会の相手と二人っきりになることはできないの。だから常にそこにはオブザーバーが――現実的には私になるわけだけど――つきそってなきゃいけないわけ。気の毒だと思うけれど我慢してもらうしかないわね。いいかしら?」
说明:引文比较长是为了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一段的语境。问题并不多,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也觉得难为情”。那意思似乎是“因为‘我’必须在一旁看着你们,所以自己觉得难为情”。但原文说的是“気の毒だと思う”,根本不是这个意思。
気の毒:(名o形动)①(感到)可怜。悲惨。②对不起。过意不去。于心不安。——《日汉大辞典》
因此,“気の毒だと思う”这句话也不难理解啊。就是“因为‘我’必须在一旁看着,必然会让你们感到别扭,所以我心里很过意不去”的意思嘛。
问题类型:理解错误。
华南虎译:“(前略)虽说我也觉得很过意不去,可还得请你们忍耐一下。可以吗?”
66. 林译:“瞧你,你总不至于半夜1点来我们房间轮流戏弄一番吧?”(P120)
原文:「だってまさかあなた夜中の一時に私たちの寝室に入ってきてかわりばんこにレイプしたりするわけじゃないでしょう?」
说明:“レイプ(强奸)”和“戏弄”也差得太多了吧。当然了,说这话的人是故意说得这么夸张的,并不真的认为会发生那事儿。但既然是文学翻译,就得传达出这股夸张劲儿吧。不然还叫艺术吗?
问题类型:擅自改变原意。
华南虎译:“你总不会在半夜一点钟钻进我们的寝室,将我们轮流强奸一遍吧?”
67. 林译:在房间里一呆,也说不出到底是为什么,就像面对直子时那样感到身心舒展、轻松愉快。(P122)
原文:とくに何かがどうというのではないのだが、部屋の中にいるとレイコさんを前にしている時と同じように、体の力を抜いてくつろぐことができた。
说明:明明是面对玲子嘛(レイコさんを前にしている),怎么变成面对直子了呢?
问题类型:看书不仔细,搞错人物了。
华南虎译:虽然也说不出什么特别的,可我一呆在房间里就像呆在玲子跟前一样,只觉得全身放松,心情舒畅。
68. 林译:玲子想知道敢死队,我便又讲了一遍。(P127)
原文:レイコさんが突撃隊について知りたがったので、僕はまた彼の話をした。
说明:前面说过了,这个“突撃隊”应该译作“冲锋队”。但这句话的问题还不止这个。还有个“我便又讲了一遍”呢。什么叫“又讲了一遍”,同样的内容至少重复讲两遍以上才可以这么说吧。如果是刚才讲了某人一些事,过一会儿又讲些这人的事,这就不能叫“又讲了一遍”了吧。而书中的情况正是后者。所以原文用的是“また彼の話をした”,而不是“もう一度彼の話をした”。
问题类型:理解偏差太大。
华南虎译:由于玲子想知道“冲锋队”的事,于是我就又讲一些他的趣闻。
69.林译:等她们走后,我便脱衣服淋浴,洗了头。然后一边用吹风机吹头发,一边抽出威尔o埃文斯的唱片放上。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它同直子生日那天我在她房间里放听几次的那张唱片是同一张。就是直子哭泣不止、我抱她睡觉的那个夜晚。(P129)
原文:彼女達が行ってしまうと僕は服を脱いでシャワーを浴び、髪を洗った。そしてドライヤーで髪を乾かしながら、本棚に並んでいたビル?エヴァンスのレコードを取り出してかけたが、しばらくしてから、それが直子の誕生日に彼女の部屋で僕が何度かかけたのと同じレコードであることに気づいた。直子が泣いて、僕が彼女を抱いたその夜にだ。
说明:抱く:①両腕を回して物を中にかかえこむ。
②男が女と肉体関係を持つ。
③仲間に引き入れる。――「大辞林」第三版
根据本书前面的情景,应该取其第②个义项。也就是说。“僕が彼女を抱いたその夜”不是什么“我抱她睡觉的那个夜晚”,而是“我跟她发生两性关系的那个夜晚”。
问题类型:理解原文或中文表达不到位。
华南虎译:(略)
70. 林译:直子去厨房拉开抽屉,拿来一枝粗大的白蜡烛。我点上火,把它立在烟灰缸里。(P129)
原文:直子は台所に行って引き出しを開け、大きな白いロウソクを持ってきた。僕はそれに火をつけ、ロウを灰皿にたらしてそこに立てた。
说明:蜡烛该怎样立起来,看了原文就知道,原来日本人的做法跟咱们是一样的。村上春树在表述上也没有偷工减料,偷工减料的是林教授。
问题类型:擅自删减细节。
华南虎译:……我给蜡烛点上火,往烟灰缸里滴了几滴蜡后将其立在了那里。
71. 林译:玲子从电冰箱里取出白葡萄酒,用开瓶盖的工具打开,拿来三只玻璃杯。葡萄酒香酣爽口,仿佛在后院贮藏了很久。(P130)
原文:レイコさんは冷蔵庫から白ワインを出してコルク抜きで栓をあけ、グラスを三つ持ってきた。まるで裏の庭で作ったといったようなさっぱりとした味わいのおいしいワインだった。
说明:“裏の庭で作った”怎么变成了“在后院贮藏了很久”了呢?
问题类型:擅自篡改原意。
华南虎译:……葡萄酒清冽爽口,简直就像是在后院制成的一样。
72. 林译:望着烛光,喝着葡萄酒,谛听着玲子弹的巴赫,不觉心神荡漾。(P130)
原文:ロウソクの灯を眺め、ワインを飲みながらレイコさんの弾くバッハに耳を傾けていると、知らず知らずのうちに気持ちが安らいできた。
说明:单看译文,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一段的文笔真优美啊。可对照原文就会发现,这又是个误译。问题出在“心神荡漾”上。他所对应的原文是“気持ちが安らいできた”,其中最关键的动词是“安らぐ”。
安らぐ:穏やかな気持ちになる。安らかになる。
――「スーパー大辞林3.0」
心情安闲。心境(变得)安稳。——《日汉大辞典》
可见“気持ちが安らいできた”是“心情平静下来”,与“心神荡漾”正相反。
就具体场景来说,“心神荡漾”也是不可能的。弹吉他的是四十多岁的玲子,并无女性魅力。而年轻美貌的女友直子就坐在主人公的身边,如果主人公听了玲子的吉他“心神荡漾”,不也忒没心没肺、趣味奇特了吗?
问题类型:自由发挥,违背原意。
华南虎译:望着烛光,喝着葡萄酒,聆听着玲子弹的巴赫,不知不觉之间我的内心也就沉静下来了。
73. 林译:我隐瞒了和他去物色女孩的部分。(P132)
原文:僕は自分が彼と二人で女の子を漁りに行くことは伏せておいた。
说明:“女の子を漁りに行く”在这里的真实含义是“出去找女孩子睡觉”,老话叫“猎色”。这在前面的章节里已经有过详细叙述了。说得隐晦一点也应该是“出去泡妞”之类的吧,怎么是“物色”呢?又不是街头的星探。
问题类型:理解原文不到位,或中文表达能力差。
华南虎译:我隐瞒了跟他两人一起去泡妞的那一段。
74. 林译:“我刚才没什么失言吧?”
 “根本没有。不要紧,就算有什么失言也用不着担心,只管照实直说,那样再好不过。……”(P138)
原文:「僕はさっき何か間違ったこと言ったりしませんでしたか?」
「何も。大丈夫よ、何も間違ってないから心配しなくていいわよ。なんでも正直に言いなさい。……」
说明:“何も間違ってない”是“就算有什么失言”吗?怎么会呢?是“根本就没说错什么”的意思嘛。
或许有人会觉得就差这么一点点何必斤斤计较呢。要计较的。因为。①翻译不是改写,为什么不肯老老实实地翻呢?想发挥什么“语言风格”自己去创作好了②这可是文学啊。韵味都藏在细节里呢。难道你能说“反正是件衣服嘛,管他是麻布还丝绸的呢”。是的,这期间的区别就是丝绸和麻布的区别,如果感觉不到这两者间的区别,自然也就不能奢谈什么艺术感受了?
问题类型:随意改变原意。
华南虎译:“我刚才说错了什么话了吗?”“没有啊。别担心。你什么都没说错。不管是什么话,你照直说就是了。……”
75林译:“……另外与此不同的是,她身上有很多问题交织在一起,挺复杂的,就像一团找不着头绪的乱麻,关键是要一根一根地清理出来。而清理,一来可能花很多时间,二来说不定因某种偶然原因突然前功尽弃。……”(P138)
原文:「……それからそれとは別にね、あの子の場合にはいろんな問題
がいささか複雑に、もつれた紐みたいに絡み合っていて、それをひとつひとつほぐしていくのが骨なのよ。それをほぐすのに長い時間がかかるかもしれないし、あるいは何かの拍子にぽっと全部ほぐれちゃうかもしれないしね。……」
说明:“而清理,一来可能花很多时间,二来说不定因某种偶然原因突然前功尽弃。”所对应的原文是“それをほぐすのに長い時間がかかるかもしれないし、あるいは何かの拍子にぽっと全部ほぐれちゃうかもしれないしね。”。懂日语的朋友可能已经看出问题来了:译文的后半句跟原文的意思正相反。“全部ほぐれちゃう”明明是“全都解开”的意思嘛,怎么会是“前功尽弃”呢?前面说的“可能花很多时间”不就为了要解开“乱麻”吗?原文用一个“あるいは”来列举两种相互对立的情况,就是为了说明帮助有精神障碍者的工作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是十分微妙的。林教授这么一译,村上春树在修饰上的这一番良苦用心就全都泡了汤了。
林教授在2014年6月17日的个人微博上说:“说来也怪,还是惟有翻译村上才能让我清晰听得中文日文相互咬合并开始像齿轮一样转动的惬意声响,才能让我切实觉得两种语言在自己笔下生成的实实在在的质感和愉悦感(注:这句话本身就是个病句。难道林教授的笔还写日文不成?)。一如一个老木匠拿起久违的斧头凿子对准一块散发原木芳香的木板。”
话说得很漂亮,或者说自以为很漂亮吧。但这种境界只能是他应该追求的目标,而不是现实写照。但愿他今后能朝着这个目标走近那么一两步。
问题类型:没看懂原文。
华南虎译:“……再说,她身上还纠缠着许多问题,有些复杂,就像一团乱麻似的,要将其一一解开可不太容易啊。或许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然而,也可能不知怎的‘啪’地一下就全解开了。”
76. 林译:“等待是痛苦的。”玲子一边拍球一边说,“尤其对你这样年龄的人。唯有耐着性子等待她的康复,而且又没有任何期限上的保证。你能办到?你爱直子爱到那个程度?”(P139)
原文:「待つのは辛いわよ」とレイコさんはボールをバウンドさせながら言った。「とくにあなたくらいの歳の人にはね。ただただ彼女がなおるのをじっと待つのよ。そしてそこには何の期限も保証もないのよ。あなたにそれができるの?そこまで直子のことを愛してる?」
说明:“何の期限も保証もない”是并列着的“期限”和“保証”两者都“ない”,而不是“期限の保証がない”。所以“没有任何期限上的保证”又是个不折不扣的误译。
问题类型:基本语法没搞懂。
华南虎译:“等待的滋味可不好受哦。”玲子拍着球说道(译注:看到“ながら”就译作“一边……一边”是地道的学生腔,哪像翻译家的手笔啊):“对于你这么个年龄的人来说,更是如此。那可是有劲儿也使不上的等待哦,一直等到她康复为止。更何况这种等待是既没有期限也没有一定如愿之保证的。你能做到吗?你爱直子爱得有这么深吗?”
77. 林译:“还同路上随便碰见的女孩睡觉?”
“这个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啊。”我说,“到底该怎么办呢?难道就该一直通过手淫等待下去不成?对我本身都没办法处置,这样下去。”(P139)
原文:「そしてゆきずりの女の子と寝つづけるの?」
「それもどうしていいかよくわかりませんね」と僕は言った。「いったいどうすればいいんですか?ずっとマスターベーションしながら待ちつづけるべきなんですか?自分でもうまく収拾できないんですよ。そういうのって」
说明:“对我本身都没办法处置,这样下去”——看得懂这句话的人请举手!认为林少华“文采斐然”的林粉们,麻烦你们解释一下好不好?
这段话说的是处于青春期之中的男孩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性欲的问题,是到大街上找女孩睡觉(主人公做这事儿也不是一回两回了)?还是在宿舍里手淫?主人公自己也知道这两种办法都不好,但不这样似乎又解决不了。——林教授如果也能理解到这程度估计就不会写出上面那种不知所云的译文了吧。
“对我本身都没办法处置,这样下去”所对应的原文是“自分でもうまく収拾できないんですよ。そういうのって”,在这里其实就是“那方面(指性欲),我自己也没法控制啊”的意思,并不十分难懂啊。
问题类型:对原文的理解能力或中文表达能力太差。
华南虎译:“难道你还要继续跟在大街上遇到的女孩睡觉吗?”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啊,”我说道:“你说,我到底该怎么办呢?难道我应该一直靠手淫来坚持等待下去吗?那方面,我自己也没法控制啊。”
78.林译:“不清楚啊。”我直言不讳,“甚至爱一个人是怎么回事我都不大清楚,当然意义上与直子不同。……”(P139)
原文:「わからないですね」と僕は正直に言った。「僕にも人を愛するというのがどういうことなのか本当によくわからないんです。直子とは違った意味でね。……」
说明:“当然意义上与直子不同”又是一句叫人摸不着头脑的话。所对应的原文是“直子とは違った意味でね”。联系到上文,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跟直子之间的关系(跟爱情)不是一会事”。当然,这是理解层面的语言,不是翻译。但不理解是不可能翻译好的。
问题类型:没看懂原文。
华南虎译:“不清楚。”我坦率地说道:“说实在的,我对于爱一个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也不太清楚。我跟直子不是这么回事。……”
79. 林译:那是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个比较重要的音乐会,我为此练习了很长时间。不料小指突然不会动了,也不知为什么不会动的,反正一点也动不得了。于是又是按摩,又是用热水浸,又是停练两三天,可还是毫不见效。我吓得脸都青了,跑到医院去。做了好多种检查,结果医生也莫名其妙。说是手指完全正常,神经也毫无问题,不该不会动的,所以可能是精神方面的原因。我就又找精神科。然而在那里也还是查不出确切起因,只是说大概是音乐会前的疲劳造成的,建议我无论如何要离开钢琴一段时间。”(P141)
原文:「あれは音大の四年のときね。わりに大事なコンクールがあって、私ずっとそのための練習してたんだけど、突然左の小指が動かなくなっちゃったの。どうして動かないのかわからないんだけど、とにかく全然動かないのよ。マッサージしたり、お湯につけたり、二、三日練習休んだりしたんだけど、それでも全然駄目なのよ。私真っ青になって病院に行ったの。それでずいぶんいろんな検査したんだけれど、医者にもよくわからないのよ。指には何の異常もないし、神経もちゃんとしているし、動かないわけがないっていうのね。だから精神的なものじゃないかって。精神科に行ってみたわよ、私。でもそこでもやはりはっきりしたことはわからなかったの。コンクール前のストレスでそうなったじゃないかっていうことくらいしかね。だからとにかく当分ピアノを離れて暮らしなさいって言われたの」
说明:这么一大段里有好几个错误,还是一个个地来说吧。
1)“我吓得脸都青了”
中国人一般说“脸气得发青”、“脸吓得刷白”,难道日本人的脸部变色反应跟偶们不一样吗?找一下原文。“私真っ青になって”,哦,里边倒是有个“青”字的。可日文的“青”字,意思是“蓝”啊。譬如:“青空”其实是“蓝天”。所以说,林教授看到“青”字就说“青了”,已经是大错特错了。问题是这个“真っ青”有两个含义。在形容天空、大海时,是“瓦蓝瓦蓝的”的意思;而在形容人的脸色时,是“刷白刷白的”的意思。哦,原来日本人在吓破胆时脸也跟偶们一样是变成“刷白刷白”的。
2)“结果医生也莫名其妙”
谁莫名其妙?当然是医生了,林教授不是写得明明白白的嘛。可看一下原文就知道莫名其妙的根本不是医生,甚至也没说有谁莫名其妙。看来真正莫名其妙的就只有写出这种莫名其妙的译文来的林教授本人了。大家别怪偶说话刻薄,因为原文实在是一点也不难:“医者にもよくわからない”(医生也不太明白)。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竟然会错成那样,还不叫人气不打一处来?
有人会说,译文中可能漏掉了“感到”两字了,“结果医生也感到莫名其妙”不就通了吗?当然通了。不仅通,还应该赞一个呢。可林教授和编辑们为什么没看出来呢?说到底,这是语言感觉有问题。遇到有问题的句子,语言感觉好的人一眼就看出来了。语言感觉差的人,人家跟他指出来了,说不定还不肯接受,要脸红脖子粗地狡辩半天呢。语言感觉,是功夫,要练的。
3)“只是说大概是音乐会前的疲劳造成的”
“疲劳”两字对应的是“ストレス”?这也是常用词,是“精神紧张”的意思。用最近流行的说法就是“压力山大”。跟“疲劳”不是一回事。
偶想林教授要是看到了这一段不会脸色发青地强辩说“怎么了?疲劳难就不用在精神方面吗?不是有个词叫‘身心皆疲’吗?”的吧。如果他真这么说,那偶也只好网络流行的方式答复他两个字了:“无语”。
问题类型:极其简单的句子、词语都译错了。
华南虎译:1)我吓得脸都白了。
2)结果,连医生也都感到莫名其妙。
3)只说大概是音乐会前的精神压力所造成的
你想想看,从如此长大的女孩手里夺走钢琴,还能剩下什么?这么着,‘砰’!头脑的发条不知飞到哪里去了,脑袋一片混乱、一团漆黑。(P141)
而一出门,似乎附近的人都在议论我,吓得我门都不敢出。于是就又‘砰’的一声,发条飞了,线团乱了,一时天昏地暗,这是在我二十四岁的时候。当时我在疗养院住了七个月。(P142)
知道吗,对我们这种病来说,最重要的是信赖感。一切交给这个人好了!每当我的情况稍有不妙,也就是发条刚一开始松动,他就会当即察觉,精心地不厌其烦地予以纠正--拧紧发条,解开线团--只要有这种信赖感,我的病一般是不会反复的。只要存在这种信赖感,那‘砰’的一声就不会发生。(P144)
持续几年来着?持续到三十一岁。而后便又‘砰’的一声,断裂了!(P144)
原文:上面译文多次出现的“发条”所对应的原文是“ねじ”。
说明:发条松了会怎么样?会“砰”地一声“不知飞到哪里去”吗?会“砰”地一声“断裂了”吗?再问得简单一点吧。发条松了会不会发出“砰”地一声呢?不会啊。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发条松了,那就什么也动不了了嘛。相反,发条拧得过紧倒会“吧嗒”一声“断裂了”的。
那么,原文那个“ねじ”是什么意思呢?在工厂工作过又懂点日语的人可能要笑了:这个还用问吗?
要的,因为林教授肯定没在“現場”干过,不然也不会闹出这种笑话来了。
ねじ:1)螺丝。2)(钟表等的)发条。3)紧张。——《日汉大辞典》
看看,有“发条”没有。
可是,在这里就该译作“螺丝”而不应该译作发条。为什么?因为螺丝跟螺栓、螺帽等一样,用机械专业的术语来讲都属于“紧固件”。想想看,一台机器上的紧固件松了、掉了会怎么样,是不是会“砰”地一声……。
问题类型:缺乏起码的常识。
华南虎译:将译文中的“发条”统改成“螺丝”。
81.林译:差不多练习了半年钢琴后,突然问我能不能同他结婚。是一天练完琴喝茶时突如其来地提出的。嗯,你能相信?那以前我们既没约会过,甚至连手都没握过。我吃了一惊,就说不能跟他结婚。(P142)
原文:彼が半年くらいレッスンをつづけたあとで、突然私に結婚してくれないかって言い出したの。ある日レッスンが終ってお茶飲んでるときに突然よ。私びっくりしっちゃたわ。それで私、彼に結婚することはできないって言ったの。
说明:“嗯,你能相信?那以前我们既没约会过,甚至连手都没握过。”在原文中是没有的。难道林教授翻译看的版本跟偶看的不一样?如果不一样,为什么到目前为止只看到这一处不一样呢?
问题类型:暂且不算问题吧。
82. 林译:早上六时起床,在这里吃早餐、清扫鸟舍,之后便大多去农场劳动,照看蔬菜。(P150)
原文:朝六時に起きてここで食事をし、鳥小屋の掃除をしてから、だいた
いは農場で働く。野菜の世話をする。
说明:“……の世話をする”在有些情况下是可以翻译成“照看……”的,但还是要看具体对象啊。“照看小孩”可以,“照看宠物”也可以,“照看蔬菜”就有点那个了吧。因为,他们是“去农场劳动”的呀。不会光是去看看,或赶赶麻雀什么的吧。“野菜の世話をする”难道不应该是给蔬菜浇水施肥、喷农药、松土之类的田间管理吗?那么,这个时候该用什么词呢?
问题类型:语文水平差或没看懂原文。
华南虎译:早上六点钟起床,在这儿吃早饭,清扫鸟舍,之后便大多去农场干活儿。主要是侍弄蔬菜。
83.林译:十二岁时我们接了吻,十三岁时就已经相互爱抚过了。或我去他房间,或者他来我房里玩,我用手把它处理来着……可我一点儿也没意识到我们早熟,以为那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他要摸我的身子,任他摸我也满不在乎,要是他想一泄为快,我会帮助他而丝毫不以为意。(P153)
原文:私たちは十二の歳にはキスして、十三の歳にはもうペッティングしたの。私が彼の部屋に行くか、彼が私の部屋に遊びにくるかして、それで彼のを手で処理してあげて……。でもね、私は自分たちが早熟だなんてちっとも思わなかったわ。そんなの当然のことだと思っていたの。彼が私の乳房やら性器やらをいじりたいんならそんなのいじったって全然かまわないし、彼が精液を出したいんならそれを手伝ってあげるのも全然かまわなかったのよ。
说明:“我用手把它处理来着”中的“它”什么呀?所对应的原文是“それで彼のを手で処理してあげて”。可见没什么“它”不“它”的,就是“他的那玩意儿”嘛。
这个译本称作全译本。对照了原文一看,发现它遮遮掩掩地打了许多马虎眼儿。可见所谓“全译本”云云纯属虚假广告。
倒也不是不能对过于直露的词语作一些处理,但至少要把原文的意思讲明白啊。
问题类型:表达不清。
华南虎译:不好意思,偶怕发到网上被“河蟹”掉,就不“全译”了。
84.林译:“噢,明天下午安排了几项活动,我们去野游好了。附近有个很不错的地方。”玲子道。(P155)
原文:「ねえ、明日は午後のカリキュラムをいくつかパスできるように
しておいたから、私たちピクニックに行きましょうよ。近所にとてもいいところがあるのよ」とレイコさんは言った。
说明:既然“安排了几项活动”,有怎么能去“野游”呢?
原文说的是“明日は午後のカリキュラムをいくつかパスできる
ようにしておいたから、私たちピクニックに行きましょう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彼女与我与恋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