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霸还总是wwW499ee com新地址阻拦页面的弹出,除了这各站499ee com新地址Com还有其他的吗

&p&美国最早的反女权女性是修丽特(Sylria Ann Hewlett),她在《美国妇女解放的神话》中将女人这一社会群体作了比较仔细的区分。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有上层中层和下层的区别,有职业女性也有家庭妇女,职业女性又分为白领层和蓝领层,白领女性又可分为精英类和普通类。修丽特认为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诉求往往只是有利于那些上层的、精英的、功名心特别强的处于传统婚姻模式之外的职业女性,与广大中下层妇女的愿望和要求脱节,有时甚至会损害后者的利益。比如关于男女平等法案,许多妇女宁肯选择呆在家中,她们不愿意到社会上去工作,与男人一样被平等对待;对职业妇女而言,平等法案由于不考虑性别差别,从而会取消对女性的职业保护。女权主义试图去破坏或者改造原有的家庭结构,而家庭恰恰是广大妇女应付社会危机的保障,大多数妇女希望巩固而不是毁坏家庭。女权运动忽视了女人的生养责任,不关心生儿育女期间的女人的权益。以走向社会、男女平等为口号的女权运动步入了歧路,它把孩子与洗澡水一起倒掉了。愈是推进妇女解放运动,妇女的生活便愈是尴尬,妇女的日子便愈是活得没有滋味,就像修丽特的书名副题所说的,“解放”以后妇女所过的是A Lesser Life。总之,妇女解放是一个神话,女权运动没有能够帮助女人,相反它害了女人。&/p&&p& 早期另一个代表人物是卡米拉·帕格利亚(Camille Paglia),她的代表作为《性面具》(Sexual Personae)。帕格利亚反对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的论点: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后天造成的,男性中心社会按自己的需要塑造女人,压迫女人。帕格利亚认为女人是天生的,男人创造出来的文明拯救了自己也保护了女人;若是女人充当了物质文明的主要承担者,人类今天也许还住在茅草棚里。&/p&&p& 反女权主义者中也不乏早期的女权领袖,贝蒂·弗里丹便是代表性人物,她早期的作品多为鼓吹女权运动,但到80年代以后,她开始转变立场,她认为女权运动从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偏差,女权运动过于男性化了,女权主义成了女人想当男人的代名词。女权运动 过多地追求在男人的世界里去获取成功,没有从正面去肯定男人和女人之间固有的差别,现在是正视和从女性的角度来肯定这些差别的时候了。&/p&&p&&b&新时代反女权主义的女性&/b&&/p&&p& 克里斯蒂娜·霍夫·萨默斯,美国哲学家进入新世纪以后,反女权主义开始变得愈加多元化,哲学家克里斯蒂娜·霍夫·萨默斯就是一个代表,与以往多从家庭领域批判女权主义不同的是,她的作品《反对男孩的战争》则是着手于教育领域,在书中,她揭示了女权是如何通过欺骗和伪造数据等手法,来歧视和压制男生的。她认为因为我们的教育制度中对男孩的偏见,这种敌意以一个不准确的、有严重偏见的报告作为其宣言,在1992年由激进的美国大学妇女协会(AAUW)撰写和发布,它导致多年来对男孩的歧视,她主张教育应尊重性别差异。&/p&&p& 伊娃·赫尔曼,德国著名反女权领袖。 反女权主义最早诞生在70年代的美国,后来扩展到欧洲、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地。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为德国女主播伊娃·赫尔曼(Eva Herman),2006年5月,德国《西塞罗》杂志发表了德国电视一台女主播伊娃·赫尔曼的署名文章,标题是:《妇女解放,一场误会》按照她的描述,她心目中德国新女性的形象应该是这样的:乖巧、漂亮,系着围裙,一手拿锅铲,一手抱孩子。一言以概之,“女性应该抛弃所谓女性解放的时髦理论,回归家庭,成为全职母亲”。同年9月9月,伊娃·赫尔曼在新书《伊娃原则》里呼吁德国女性回归“温暖的巢穴”。她说,唯有如此才符合“自然法则”。她认为,如果女人顺应自然本性,不再中“女权主义”的毒,这个社会的男女老少便会重新安居乐业。&/p&&p& 多丽丝·莱辛,英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曾公然指责如今的很多女性“自以为是、伪善”,她对许多妇女特别是年轻女性诋毁男性感到“恼怒”。 “60年代的女权运动,光在讨论和把她们自己结成团体上,就消耗了太多精力。”莱辛说。“我称之为‘看我的屁股’运动。”她相信,女权运动太过于以意识形态为根据,而且“浪费了妇女的潜力。” 莱辛对于很多当今女性所展现的女孩力量不屑一顾。她极为鄙视女权文化。“看她们在电视中对男性多么粗鲁和傲慢。我惊骇地听到女性对男人的块头所说的某些话,真令人反感,我反对所有打击男人的行为。”她表示:她不认为女性当首相会比男性不好战。&/p&&p& 凯瑟琳·帕克,美国专栏作家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凯瑟琳·帕克的名著《拯救男性》一经出版,立即引起热评。帕克在书中写道,由于社会上存在一些偏激观念,加上极端女权主义思想盛行,男人已经被中性化,剥夺了他们在社会上的高贵的保护性的角色,有大量学者赞同她的观点。 帕克在书中问到:“真正的男人在哪里?”她呼吁全体女性行动起来“拯救男性”,帮助现代男性重新获得勇气、增强责任感,“因为这关系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p&&p& 马拉·卡尔法尼娅,意大利机会平等部部长出生于1975年的卡尔法尼娅,2006年和2007年大选中,卡尔法尼娅成功当选下议院议员,并担任下议院宪法事务委员秘书长。2008年,作为自由人民党在坎帕尼亚地区的第三号候选人,她再度当选下议院议员。2008年被任命为机会平等部部长。卡尔法尼娅坦言自己是个“反女性主义者”,她认为女性的自由不在于独立。&/p&&p& 蓝怀恩,男性文化研究作家,“绅士乐活沙龙”创构者。她于2001年《妇女节》呼吁订定8月3日为《男人节》。2002年移居上海从事专栏写作与演讲工作,旨在强调关注今天的男性社会角色处境与身心健康状态,被媒体称为是“一个比男人还要了解男人的女人”。她认为现在的女权主义者搞不清楚自己的状态,拿西方的理念生搬硬套。在西方人的观念里,男人、女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彼此尊重。有些女人叫“男人负责”,其实女人自己也应该负责任。男欢女爱,大家都是平等的。“我跟这个男的交往耽误了我三年青春”,这是什么话?情感好的时候要相互珍惜,要感恩对方与我经历一段愉快的时间。有一天我们缘分尽了,或者有一边的情感不再了,就好好分手,不要跟仇人一样。只有尊重,没有谁赚谁赔。现在女人自己把自己贬低为弱者,把自己物化了。如果我们一直这样,就是一个很幼稚的民族。女人在找对象的时候还在幻想着“强大”的男性,还在仰望他们,另一方面又被女权主义洗脑。我们更多地看到女性张牙舞爪。&/p&&p& 钱满素女士在《世界文学》一九九五年第二期的一篇精彩论文中多次提到了弗里丹的《第二阶段》,论文列举了多条妇女运动的悖论:&/p&&p& 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天生的。&/p&&p& 同工同酬是平等/同工同酬不是平等。&/p&&p& 男人女人是一样的/男人女人是不一样的……&/p&&p&还可以继续列举。留心一下可以发现:以上悖论的前半部分是女权主义的思路,后半部分是反女权主义的思路。&/p&&p& 特朗普的顾问、资深民调和媒体专家康威一直以来面对媒体比特朗普更反传统、更不惧争议。最近女权游行在多地制造动乱,她又不顾“政治正确”地踩了“女权主义者”的尾巴。&/p&&p& 美国《华盛顿邮报》当地时间2月23日报道,康威在一场政治活动中被问及对女权主义(feminist)的看法时表示,自己不愿意被称为“女权主义者”。她说,传统意义上的“女权主义者”反男性、支持堕胎、而且对有真正有权力的女性又会有负面的看法( a lot of women having “a problem with women in power”)。&/p&&p& 康威被“冷冻”一周后,现身保守政治行动大会(Conservative Political Action Conference,CPAC)&/p&&p&她说,一些女权主义者只会高喊要去参加争取女权的游行,然后只是讨论有权力女性的长相或是衣着,之后还要嘲笑有权力女性做的决定,并妄下定论,认为这些女性还是不如身边的男性有权力,而这些举动对于争取女权并没有任何实质的帮助。&/p&&p& 她还说,许多年轻人已经对“贴标签”很厌倦了,简单的被贴上“标签”并不会让人觉得愉快。自己并不反男性,也不支持堕胎,所以并不能称为“女权主义者”。&/p&&p&&/p&
美国最早的反女权女性是修丽特(Sylria Ann Hewlett),她在《美国妇女解放的神话》中将女人这一社会群体作了比较仔细的区分。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有上层中层和下层的区别,有职业女性也有家庭妇女,职业女性又分为白领层和蓝领层,白领女性又可分为精英类和普…
&p&谢邀~&/p&&p&这个问题夸张点回答可以这样说:赵丽颖再继续戴眼镜的话,包子脸可能就要变成脸颊凹陷颧骨突出了,别怕,都说了是夸张了,下面迷死氧来解释下吼~&/p&&p&你们有没有发现好多明星戴上眼镜超帅哒~&/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990391edff0efc4685cf88c_b.jpg& data-rawwidth=&386& data-rawheight=&37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6&&&/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bda99de486fdb32e8b0_b.jpg& data-rawwidth=&652& data-rawheight=&5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bda99de486fdb32e8b0_r.jpg&&&/figure&&p&或者是这种圆圆的很可爱。&/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3daa99f2dc8d103cc2b6_b.jpg& data-rawwidth=&614& data-rawheight=&4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3daa99f2dc8d103cc2b6_r.jpg&&&/figure&&p&还有斯斯文文很知性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2f587c788feec74efd5aa_b.jpg& data-rawwidth=&358& data-rawheight=&3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8&&&/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704e1825913fae65eae0e0ddc085ca4_b.jpg& data-rawwidth=&389& data-rawheight=&4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9&&&/figure&&p&可真正的近视眼们,却对眼镜又爱又恨。&/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8c7b93b279a55175efe6ba90dfedc9de_b.jpg& data-rawwidth=&573& data-rawheight=&3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8c7b93b279a55175efe6ba90dfedc9de_r.jpg&&&/figure&&p&不仅戴上显得人眼睛小、眼睛还越来越无神、脸平,眼球突出、黑眼圈··· 数不清的影响。&/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745d94a85b38f95442dfaf90abeab133_b.jpg& data-rawwidth=&399& data-rawheight=&5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9&&&/figure&&p&想知道为啥会这样不?想知道怎么解决不?&/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f3a48c4415aedb848c14_b.jpg& data-rawwidth=&354& data-rawheight=&4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4&&&/figure&&p& 在解释为什么会对容貌有这些影响之前,我们先来搞清楚一下近视眼的生理意义和为毛要戴眼镜。(这部分很重要呐,就两三句话,但是和下面发分析全都相关哦)&/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9b698fe7f0e7a8744b41ebe_b.jpg& data-rawwidth=&629&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9b698fe7f0e7a8744b41ebe_r.jpg&&&/figure&&p&先认识几个部位,不用全部认识吼,记得晶状体、睫状肌和视网膜就可以啦。&/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fbc8d38cfcc7f84fc40076_b.jpg& data-rawwidth=&595& data-rawheight=&4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fbc8d38cfcc7f84fc40076_r.jpg&&&/figure&&p&关于近视最直白的解释: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过厚,就很容易导致远处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2f225a6f7fd5f397ccc14_b.jpg& data-rawwidth=&420& data-rawheight=&4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0&&&/figure&&p&轴性近视和屈光近视。&/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2c0ec32c6de_b.jpg& data-rawwidth=&832& data-rawheight=&4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2c0ec32c6de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cff4dd5cc10cc94ce1c6be_b.jpg& data-rawwidth=&622& data-rawheight=&4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cff4dd5cc10cc94ce1c6be_r.jpg&&&/figure&&p&
因为这种成像在视网膜前,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将成像后移的措施才能恢复视力,于是便出现了近视眼镜。&/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80d0203ccb9dd12db161b_b.jpg& data-rawwidth=&734& data-rawheight=&2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80d0203ccb9dd12db161b_r.jpg&&&/figure&&p&所有的近视眼镜都是凹透镜,原因就是将入光实现一定程度的分散,来达到准确抵达视网膜的效果。&/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591adc052a9ab51ec936549dcae295c_b.jpg& data-rawwidth=&681&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591adc052a9ab51ec936549dcae295c_r.jpg&&&/figure&&p&解释完近视的成因和为什么近视眼镜是凹面镜,我们开始分析近视和眼镜对我们颜值的影响吧,从容易理解的分析来说吼。&/p&&h2&&b&眼镜影响颜值第一重,显得眼睛小&/b&&/h2&&p&这部分很好理解啦,大家经常看到高度数的人戴眼镜是这样的效果对不?&/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745d94a85b38f95442dfaf90abeab133_b.jpg& data-rawwidth=&399& data-rawheight=&5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9&&&/figure&&p&一瞬间葡萄变绿豆,不绕着对方走半圈看看镜片后的眼睛,都不敢打招呼。&/p&&p&
为什么会这样呢?和上面所说的近视眼佩戴凹面镜息息相关。&/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591adc052a9ab51ec936549dcae295c_b.jpg& data-rawwidth=&681&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591adc052a9ab51ec936549dcae295c_r.jpg&&&/figure&&p&放大镜大家都玩过吧。&/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7def7dc7b7_b.jpg& data-rawwidth=&627& data-rawheight=&5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7def7dc7b7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eab0fdc257eb0642946bfb33bd7a007_b.jpg& data-rawwidth=&694& data-rawheight=&2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ceab0fdc257eb0642946bfb33bd7a007_r.jpg&&&/figure&&p&放大镜所采用的是凸透镜。&/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103cbbd8c53b_b.jpg& data-rawwidth=&394& data-rawheight=&47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4&&&/figure&&p&根据凸透镜的特性,可以放大物体的像。&/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0ae82aeef2dba0dce0955a_b.jpg& data-rawwidth=&455& data-rawheight=&3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0ae82aeef2dba0dce0955a_r.jpg&&&/figure&&p&与之特性相反的凹透镜,自然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是呈缩小的像啦。(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03b307b1ccc7ac2f11dde018d4c471d5_b.jpg& data-rawwidth=&462& data-rawheight=&3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03b307b1ccc7ac2f11dde018d4c471d5_r.jpg&&&/figure&&p&当凹透镜佩戴在脸上时,会发现从眼镜区域看过去,线条自动折叠了一段。&/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56edf4c0f207dfffd118_b.jpg& data-rawwidth=&559& data-rawheight=&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56edf4c0f207dfffd118_r.jpg&&&/figure&&p&红线为真实脸部曲线,黄线为凹透镜所呈现的缩小的轮廓曲线。&/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3a324c99a723a1e9a82da83abbb97b1e_b.jpg& data-rawwidth=&559& data-rawheight=&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3a324c99a723a1e9a82da83abbb97b1e_r.jpg&&&/figure&&p&从正面看,就更明显啦。&/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6be4f40c6aa2c383d4d9de58dfd825c0_b.jpg& data-rawwidth=&610& data-rawheight=&6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6be4f40c6aa2c383d4d9de58dfd825c0_r.jpg&&&/figure&&p&所以自然眼睛会显得比实际的小。&/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6d9c4ab32c1fd542191b_b.jpg& data-rawwidth=&610& data-rawheight=&6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56d9c4ab32c1fd542191b_r.jpg&&&/figure&&p&度数越高,缩小的程度越明显。&/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843ed9fba32d12d4ab38b8_b.jpg& data-rawwidth=&524& data-rawheight=&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843ed9fba32d12d4ab38b8_r.jpg&&&/figure&&h2&&b&眼镜影响颜值第二重,眼球突出&/b&&/h2&&p&我们经常见到高度近视的人,随着戴眼镜的年限越长,眼球越突出,Miss Young在学生时代眼睁睁看着身边的同学慢慢变成金鱼眼。&/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2f7a3233a4dcf9cca4dadb_b.jpg& data-rawwidth=&583& data-rawheight=&3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2f7a3233a4dcf9cca4dadb_r.jpg&&&/figure&&p&这种变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眼轴变长。&/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80f9c959a45a1afbea650_b.jpg& data-rawwidth=&837& data-rawheight=&4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80f9c959a45a1afbea650_r.jpg&&&/figure&&p&眼轴,简单的来解释就是:从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的距离看成是物理中的光学系统的一条中轴线,这就是所谓“眼轴”。&/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80f9c959a45a1afbea650_b.jpg& data-rawwidth=&837& data-rawheight=&4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80f9c959a45a1afbea650_r.jpg&&&/figure&&p&也就意味着眼轴越长,眼球的纵向长度更长,可想而知,自然更容易突出眼眶。&/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90e25abef4111e_b.jpg& data-rawwidth=&716& data-rawheight=&2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90e25abef4111e_r.jpg&&&/figure&&p&而且,&b&眼轴还会随着度数的增加而变长。&/b&&/p&&p&&b&正常人的眼轴是24mm,平均每增加300度,眼轴变长1mm。&/b&所以你们可以观察看看,通常高度近视的眼球突出更明显,重要原因就是眼轴的变长更多。&/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83b76ffbddcfabdc2bcc17_b.jpg& data-rawwidth=&589& data-rawheight=&3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83b76ffbddcfabdc2bcc17_r.jpg&&&/figure&&p&看眼球突出的变化。&/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da2d6ffe424d3ba7119d67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2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da2d6ffe424d3ba7119d67_r.jpg&&&/figure&&p&迷死氧个人觉得,这种眼球突出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用眼习惯,你们有木有发现,戴上眼镜之后,视线非常的受阻?不自觉的就更爱用转头来调整视线,因为这个时候转眼睛起的作用不大。&/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5084dcaafe150d1768cb2_b.jpg& data-rawwidth=&618& data-rawheight=&5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5084dcaafe150d1768cb2_r.jpg&&&/figure&&p&而这样的习惯会导致眼球旁边的肌肉无法得到锻炼,慢慢的眼球中心高度不变,四周肌肉退化。&/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bf4d0ea6eb989bba8626cc6_b.jpg& data-rawwidth=&732& data-rawheight=&5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bf4d0ea6eb989bba8626cc6_r.jpg&&&/figure&&p&是不是更容易显得眼球突出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cc_b.jpg& data-rawwidth=&897& data-rawheight=&2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ccc_r.jpg&&&/figure&&p&当然眼球突出还有别的原因,比如甲亢等等,不过今天我们只写近视和戴眼镜对这里的影响吼。&/p&&h2&&b&眼镜影响颜值第三重,眼睛无神,死鱼眼&/b&&/h2&&p&把这部分放在第三个说因为和第二个息息相关。都与我们的眼周肌肉相关。&/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d6a4316368feb3249379_b.jpg& data-rawwidth=&491& data-rawheight=&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d6a4316368feb3249379_r.jpg&&&/figure&&p&因为视线的局限,和不佩戴的人相比,眼球的大幅转动减少很多很多。眼球自主的转动减少,一方面肌肉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习惯性的不使用肌肉便会影响眼神的表达。&/p&&p&毕竟我们的眼神变化,其实是眼周肌肉的微小变化才表达出不同情绪。&/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1cc45abcd03d9d172567cadb55db15b1_b.jpg& data-rawwidth=&714& data-rawheight=&3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1cc45abcd03d9d172567cadb55db15b1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e7c50c55eb0e65ad1cae_b.jpg& data-rawwidth=&688& data-rawheight=&1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e7c50c55eb0e65ad1cae_r.jpg&&&/figure&&p&另一方面,从眼球本身来看。因为近视导致的用眼习惯,习惯性的瞳孔居中,便会像下图一样,渐渐丧失了自主的灵动感。&/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da2d6ffe424d3ba7119d67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2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da2d6ffe424d3ba7119d67_r.jpg&&&/figure&&p&写文的时候,Miss Young的朋友告诉迷死氧,长期佩戴眼镜的人眼球大幅转动减少除了视线受阻,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近视眼镜的镜片,一般的镜片只有&b&中心大约5mm的区域是真实的成像,&/b&其余的镜片区域都有一定程度的偏差,所以&b&久而久之戴眼镜的同学们就习惯眼睛聚焦在中心点了,就更喜欢看别处用转头替代而不是转眼球&/b&。&/p&&h2&&b&眼镜影响颜值第四重,脸部立体感锐减&/b&&/h2&&p&这样的他们,是不是比不戴眼镜的时候显得脸扁平很多?&/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76cfd73cb6ca7_b.jpg& data-rawwidth=&601& data-rawheight=&4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76cfd73cb6ca7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bc6ffa418d1c_b.jpg& data-rawwidth=&695& data-rawheight=&4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bc6ffa418d1c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999d91a69ecd0fdf8f79d6_b.jpg& data-rawwidth=&459& data-rawheight=&5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999d91a69ecd0fdf8f79d6_r.jpg&&&/figure&&p&从正面来说,眼镜将脸部最体现立体感的&b&,眼窝、鼻子、颧骨几乎全部遮盖住了。&/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0b35fbe8e5d51_b.jpg& data-rawwidth=&549&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0b35fbe8e5d51_r.jpg&&&/figure&&p&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因为戴眼镜后,眼周的肌肉使用减少,所以导致我们关联&b&脸部soof脂肪垫、颧脂垫的都肌肉也力量更弱&/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23e88b2c4dd72e509ac20fd65c113ce_b.jpg& data-rawwidth=&584&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23e88b2c4dd72e509ac20fd65c113ce_r.jpg&&&/figure&&p&于是就更容易出现soof脂肪垫和颧脂垫等的下移。&/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ecca6485afc52c14b2fd0_b.jpg& data-rawwidth=&477& data-rawheight=&3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ecca6485afc52c14b2fd0_r.jpg&&&/figure&&p&而这种下移就自然很容易让人觉得眶底区域不够饱满,进而觉得立体度不够。&/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4c582f7653ac54feadeb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4c582f7653ac54feadeba_r.jpg&&&/figure&&p&从另一角度来说,在成年之前,骨骼的发育还未完成,这时候如果长时间的佩戴较重且不合适的眼镜,会影响我们的面部骨骼发育,比如,鼻骨。所以自然也会影响面部的立体度。&/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ac31ba606e177e7ca7195c5_b.jpg& data-rawwidth=&597& data-rawheight=&5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ac31ba606e177e7ca7195c5_r.jpg&&&/figure&&h2&&b&眼镜影响颜值第五重,黑眼圈明显&/b&&/h2&&p&高度近视不仅仅容易产生黑眼圈,还容易出现泪沟。&/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6f0f7e0b88a86a9fb51_b.jpg& data-rawwidth=&670& data-rawheight=&6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6f0f7e0b88a86a9fb51_r.jpg&&&/figure&&p&想知道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高度近视和戴眼镜会导致黑眼圈和泪沟?接着看啦~&/p&&p& 最直接的一个关系:长期佩戴眼镜的人,很容易对眼部区域造成压迫,自然极易造成眼周的血液循环不良,于是便很容易产生黑眼圈。 &/p&&p& 另一方面,就像我们在文章里面提到的soof脂肪垫和颧脂垫与泪沟、眼袋、黑眼圈的关系。 &/p&&p& 眼轮匝肌的肌肉力量减弱,自然很容易导致这几个相关脂肪垫的下移,所以泪沟和黑眼圈就会比没有近视和长期佩戴眼镜的人更容易产生。&/p&&h2&&b&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b&&/h2&&p&首要的当然是好好保护自己的视力。(这句不是废话咩)不过这里需要跟大家说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地方,睫状肌。&/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8e9cc33b8c845_b.jpg& data-rawwidth=&581&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8e9cc33b8c845_r.jpg&&&/figure&&p&当我们的眼睛在看近处物体一段时间,然后调整视线眺望远处,就会有短暂的不清晰,健康的眼睛很快就能调节过来,而近视眼就无法调节。&/p&&p&而睫状肌就是通过它的收缩、放松来调整我们的晶状体的对焦能力。&/p&&p&可是当我们持续的看近物时间过长,便会造成睫状肌痉挛,导致视力度数加重。&/p&&p&大多数人的近视是从假性近视进化而来的。就是因为长期的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的调节功能下降,晶状体不能正常工作,便导致了假性近视。&/p&&p&而且因为过早的假性近视配镜,对于长期和所看物品(比如书籍)保持距离在半米的人来说,配镜度数实际上是大于眼睛本身的需求度数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睫状肌为了适应眼镜的度数,被迫调节,所以你会发现校园时代的自己,哪怕再怎么注意用眼,做眼保健操,也每年度数在增长。没时间了,所以直接说结论。如果你们还在未成年时期,或者已经有了宝宝,一定要&b&注意眼部的睫状肌的锻炼和调节,比如时不时看看电脑,看看远方,热敷眼睛,闭目养神等等。&/b&&/p&&p&&b&第二招,每天进行眼球的上下左右大幅度的转动锻炼。&/b&&/p&&p&这部分的原因不用多做解释了吧,我们的眼镜眼(嗯!自创的~)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这个啊。&/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cfd7ca3b09d2c20f00027_b.jpg& data-rawwidth=&516& data-rawheight=&3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3cfd7ca3b09d2c20f00027_r.jpg&&&/figure&&p&&b&第三招,戴隐形眼镜。&/b&&/p&&p&虽然戴隐形眼镜会比框架眼镜麻烦很多,但是对眼睛以及脸部原貌维持是最有效的。不过如果你有近期要做近视眼矫正的打算,那还是乖乖戴框架吧,因为隐形眼镜很容易将我们的角膜磨损,可能会导致手术的无法进行。&/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9b698fe7f0e7a8744b41ebe_b.jpg& data-rawwidth=&629&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9b698fe7f0e7a8744b41ebe_r.jpg&&&/figure&&p&&b&不要吝啬你们的赞~迷死氧需要被肯定~&/b&&/p&&p&最后欢迎大家关注迷死氧的公号:新氧(ID:soyoung111)迷死氧写文章都很辛苦的,请大家尊重原创,大家看到&b&不规范的转载一定要和迷死氧举报&/b&,当然规范转载也欢迎私信&b&~谢谢大家&/b& &/p&
谢邀~这个问题夸张点回答可以这样说:赵丽颖再继续戴眼镜的话,包子脸可能就要变成脸颊凹陷颧骨突出了,别怕,都说了是夸张了,下面迷死氧来解释下吼~你们有没有发现好多明星戴上眼镜超帅哒~ 或者是这种圆圆的很可爱。还有斯斯文文很知性款。 可真正的近视…
按照最新的2016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的数据来说,中国的女性权益(99位)应该比日本(111位)更好。但是考虑到他选取的标准有一定的问题,实际上两国的女性权益基本相当,中国有微乎其微的优势。&br&&br&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是从女性和男性的获得利益的绝对差来推测性别差距的,所以叫做gender gap report,关注点在于差距的绝对值,&b&考查的是一定的经济资源,女性能获得多少经济资源,也就是女性在资源前的议价能力。&br&&br&&/b&他有的一些标准并不包括在内——女性福利水平等等,我会先分析他的标准和内容,进而补充他没有包括的内容。&br&(注,仅仅分析评分的指标,还有一部分是不参与评分的细小指标,就不分析了,有兴趣自己去世界经济论坛搜一下吧)&br&&br&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主要分为四个方面考量女性权益——经济参与程度、健康、教育和政治参与程度。&b&日本主要领先在教育和健康等软性领域,中国领先在硬性的经济方面,这可能造成了如果以经济考察为主可能出现一定偏差。&br&&/b&&br&(1)经济参与程度(economic participation and opportunity)&br&经济参与程度这个方向,主要有劳动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相似工作下的工资平等(wage equity of smiliar work,即同工同酬)、所得收入的平等(estimated earned income, ppp)、管理人员比例(legislator, senior officals and managers)和专业技术从业者(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workers)等5个方面。&br&&br&在劳动参与率方面:日本的女性劳动参与率为66%(主要为兼职工作),男性为85%,女性参与率和男性参与率的比例为0.78,排在世界79位。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为70%,男性为84%,比例为0.84,排在世界59位。这说明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程度和男性的参与程度差距更小,更多女性参与了劳动,比较符合中国人的认知。&br&&br&在相似工作下的工资平等方面,即同工同酬。日本这方面比例约为66%,排在世界58名;中国约为65%,排在世界70名。这点日本反而有优势,这意味着相同工作下,日本女性的收入约占男性的66%,中国女性只有男性的65%。虽然很明显违反了中国普通人对日本女性工作方面弱势的认知,但是事实上发达国家对于女性保护的更周到导致了女性的收入和男性差距更小,&b&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有相当强的法律保护和监管&/b&。即使是性别歧视最严重的发达国家之一日本,这点也比中国强。&br&&br&收入平等方面(PPP计算):由于日本女性很大一部分从事兼职工作,所以收入差距很明显。日本女性平均收入只有2.5万美元,男性则高达4.87万美元,女性只有男性的0.51,仅仅一半多一点。而中国女性收入约为1万美元,男性约为1.62万美元,女性约为男性的0.62,比日本女性好一点。&br&&br&管理人员比例方面:日本女性管理人员是男性的比例的13%,排在世界113名;中国女性为男性管理人员的20%,排在世界103位。&br&&br&专业技术从业者:日本女性和男性专业技术从业者比例为0.63,排在世界101位;中国女性和男性从业者比例为1.07,意味着女性专业人才在我国多于男性,得分为满分1分,排在世界第1。&br&这里有个问题,全球性别差距报告将我国这个方面排在了世界第1。但是事实上有很多国家这方面比中国做得更好,
如菲律宾,女性比例反而是男性的1.6倍。由于该报告不管女性比男性多多少,都设定满分为1,所以没法拉开差距,只要女性大于男性,这个标准都给了排名第1。&b&并不意味我国专业技术从业者方面女性权益世界第一。&/b&&br&&br&总体来看日本在女性经济参与方面排名只有118名,中国则排在81名,这是比较符合我国人民的认知的,日本在这方面做的一直很差,OCED中应该只有韩国能更差一点了。&br&&br&(2)健康领域(health and survival)&br&健康方面主要考察两个指标,出生性别比例(sex ratio of birth,即第二性别比例)和健康预期寿命( health life expectancy)&br&&br&首先用我好几年没有接触了的卫生经济学来科普下。一般来说,性别比例有三个——怀孕性别比,新生儿性别比和成熟个体性别比,分别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性别比。&br&由于先天原因,怀孕时期女性婴儿比例是低于男性婴儿的,按照性别问题处理比较好的欧盟数据推测这个比例大概是女性:男性950:1000左右。&br&假使没有大量的歧视性因素,第二性别比那么也应该是950:1000左右,即女性婴儿比例为男性婴儿比例的95%左右。但是由于歧视,导致了亚洲各国有严重的杀婴传统,也就有了经济学很著名的“亚洲消失的女婴问题”,为什么单单亚洲人的女婴出现了大范围消失现象?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了解这方面内容,警钟长鸣。&br&第三性别比即最终性别比,由于女性更加长寿,所以女性寿命更高导致最终性别比例大大往女性倾斜了。&br&正常国家的性别比例应该是,出生婴儿女性约为男性的95%,但第三性别比反而是女性大大高于男性。&br&所以单单选择第二性别比而不选择第三性别比的原因就很明显了,第三性别比实际上和第二个标准预期健康寿命是相重合的。&br&&br&出生性别比例方面:日本比例约为0.94,排在世界95位;中国为0.87,为世界144名,由于这次统计只有144个国家....... 另外实际上日本这方面有点吃亏了,由于统计因素,只有2位数没法更加精确测量,所以第1名是0.95,0.94直接就到了95名..............&br&&br&健康预期寿命方面:这个指标和世界卫生组织用的health expectancy不太一样,选择的是健康的寿命时间段的预期值,不健康的一部分寿命就不算了。日本女性为78岁,男性为72岁,比例为1.08,排在世界第1。中国女性则为69岁,男性为67岁,比例为1.03,排在世界112.&br&&br&健康领域方面来看,日本女性条件获得的健康保障非常好,排在了世界40名。这方面亚洲国家比较吃亏,主要因为亚洲有悠久的杀婴传统和歧视女性劳动者的传统——日本、印度、中国都是有名的“杀婴古国”,这造成亚洲的重男轻女现象尤为严重,有兴趣可以看江户时代关于杀婴的相关研究。&br&&br&另一方面,中国则为144名,在健康领域中国女性相对男性的医疗权益是调查国中最差的,很多中国人这点没有体会大概是因为自己是活着的吧.....&br&(至于很多人非要说计划生育提高女性权益,我只能说“愚蠢,要看产权”)&br&&br&(3)教育领域(educational attainment)&br&教育领域一共从四个角度来分析的:识字率(literacy)、小学入学率(enrollment in primary school)、初中入学率(enrollment in secondary school)和高中入学率(enrollment in tertiary school)。&br&(注:如果是我,我会选择&b&毕业率&/b&,因为要考虑&b&严重的辍学问题和辍学时歧视问题&/b&)&br&&br&识字率:日本女性和男性识字率均为99%,所以女男比例为1,毫无疑问世界第1。中国女性和男性识字率分别为94%和98%,比例约为0.96,排在世界95。&br&&br&小学入学率:日本女性男性均为100%,比例为1,毫无疑问世界第1。中国无数据.......&br&&br&初中入学率:日本女性为100%男性为99%,比例为1.01,世界第一。中国女性为47%,男性为53%,比例0.95,世界119。&br&&br&高中入学率:日本女性为60%男性为65%,比例0.91,世界103。中国这方面反而是女性43%男性37%,比例1.16,世界第1。&br&&br&总体来看,教育领域方面,日本为世界76,中国为世界99。&br&&br&(4)政治参与程度(political power)&br&政治参与程度分为:议会成员(women in parliament)、部长级成员(women in ministerial positions)和女性领导国家的年数(the year with female head of state)&br&&br&议会成员:日本是一个民主制国家,在议会中女性比例为9%....,女性占男性的比例为0.10,排在世界122名。而中国,他选取的是人民代表大会,毕竟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代表机关!堪比英国下议院的存在啊!女性人大代表比例有24%,女性和男性成员比为0.31,排在世界31名&br&&br&部长级别成员:日本女性部长约占22%,所以女性部长占男性部长比例为0.29,排在世界50名。中国女性部长仅为12%,女性占男性比例为0.13,排在世界101名。&br&&br&女性领导国家年数:日本0年,排在世界68位(像我这么惨的,还有144 - 67个!),中国4年,排在世界33名........咳咳&br&&br&总体来看,政治参与程度日本排名103,中国则为74,&b&据我观察这个领域的评分是最失效的,我习惯把这个领域直接跳过去,除非是发达国家之间比较&/b&(所以印度在这领域的高分完全是无效的,印度总体的高分也是无效的)&br&&br&不过第二个标准的部长级官员还是很有参考性的,可以自行对比中日低层、中层和高层官员的比例,总体来看两个半斤八两吧。&br&&br&&br&————————分析&br&&br&总体来说,世界性别差距报告是很有说服力了,除了最后一个政治权力方面需要优化(所以印度的评分是不客观的),总体来看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参考标准。我提一下一些问题&br&&br&(1)&b&男女权益绝对差别能判断女性权益吗?即使是穷国的平等也有效力吗?&/b&&br&能。&br&&br&假如男女的权益是平等的,那么大部分领域——如教育、医疗、收入上男女应该不会有太大差别,即使是一个家庭很贫困也不会做出让姐姐出去搬砖,供养弟弟上学这种事情。&br&&br&也就是说如果男女权益平等,那么考虑微不足道的体力因素,那么各方面男女的权益理应基本相当。&br&&br&所以这个报告判断——菲律宾总体来说女性权益很好,菲律宾女性如果和男性做一个相同工作(wage equity of smiliar work),女性可以获得相当于男性80%的工资,也就是说菲律宾同工同酬方面做的非常好,这可能与菲律宾有母系文化传统有很大原因。&br&&br&所以这个报告考察的是,&b&一定经济水平下,一定的经济资源,女性能获得多少经济资源。&br&&br&&/b&假如我们不认同穷国的平等也有意义,那么也不能双标的认为,日本女性地位比中国低了。因为日本和中国的差距可比中国和菲律宾的差距大多了。&br&&br&毕竟人家都直接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我国男女性公民到底有没有政治权力”,直接说我国女性政治权益跟男性政治权益的比例更高.....&br&&br&(2)&b&如何看待这份报告所描述的中日女性地位,到底哪个更高呢&/b&&br&&br&中国的经济参与程度的得分为0.656,教育为0.967,健康为0.919,政治方面为0.162,平均分为0.676。&br&日本经济参与度方面为0.569,教育为0.990,健康为0.979,政治方面为0.103,日本平均分为0.660,实际上两国的差距最后完全落在了政治方面。&br&而我提到过政治方面他的分析是问题的,所以单单看健康、教育和工作方面,最后中国平均分为0.847,日本为0.846,中国有微乎其微的优势。&br&&br&所以中国主要是经济参与方面对日本有优势,但是在教育和医疗方面被日本拉下来的,还有一个很让人怀疑的政治方面中国也有“优势”&br&&br&如果你觉得他的政治分析合理,那么中国就是比日本女性权益强;&br&如果你觉得他的政治分析是扯淡,那么两国就是相近;&br&如果你觉得你可以通过处级、局等级别女性比例数据来对比中日女性政治权益,那么可以自行比较&br&&br&(3)这份报告的不足之处&br&&br&&b&这份报告最大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到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实质性补贴&/b&。&br&&br&这也是让人感觉奇怪的地方,像非洲有些国家基本没有对女性的基本福利措施——怀孕假期等、育儿补贴等,这种情况下讨论男女权益差别是有一定误解的。&b&因为有些政府实际上为了弥补弱势群体,给予了弱势群体一定的补助,所以这种情况下弱势群体状况应该比单纯的统计数据更高一点。&br&&br&&/b&如果考虑到这一点,相对来说,富裕国家应该有不小优势。像北欧的国家实际上有大规模对于女性的补贴——长期的怀孕假期、高昂的政府育儿补贴、父亲产假以减少女性在职业市场的弱势,以提高女性的实际权益。&br&&br&即使是美国这种没有法定带薪产假的国家,很多雇主也是竞争性的提供产假&b&。相比之下,贫穷国家实际上连产假都无法普及,意味着贫穷国家的政府补贴是不到位的。&br&&br&&/b&所以,富裕国家由于经济更加发达,政府有着更多力量去提高女性的实际权益,以缩小和男性的差距,但在贫穷国家却做不到。&br&&br&另外还有一些指标,像非婚生子比例等,都是非常明显体现女性权益的指标,也没有计算在内,可能这些指标并不适用发展中国家,但在发达国家还是比较明显的显示女性权益的。&br&&br&(4)如何看待效率与公平&br&&br&中国一直有一种观点——追求什么公平,最重要的是效率,如果我们国家富裕了才能让穷人、女性、少数民族、残疾人获得更多权益&br&&br&日本毫无疑问非常非常成功的实现了这种观点,日本至今的福利占GDP比例也只有17%,低于美国,是典型的非福利国家。依靠着以前的强大经济增长,日本普通人都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br&&br&但是对于日本的弱势群体之一女性来说,富足的生活对她们而言打了个折扣,她们的平均收入相比男性要低一半左右。&br&&br&倘若日本要发生巨大变革,女性权益大大提升,那么他们的收入可能会比现在高出一半,日本要提升人均GDP一半非常难,相比下社会运动可能就简单很多了。到底追求效率有那么重要吗?&br&&br&对于日本女性这种弱势群体,可能有两条路。第一条:追求效率,虽然自己的获得的收入只有男性的一半,但是经济增长一倍的话,收入也可以提高一倍;第二条:在快速发展的变革期进行社会运动,追求平等,改变社会分工构造,自己的收入可能提高一半,但是会有巨大的社会阻力,而且经济效率会有一定下滑,可能经济增长会下降0.5%。选择走哪条路呢&br&&br&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按照最新的2016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的数据来说,中国的女性权益(99位)应该比日本(111位)更好。但是考虑到他选取的标准有一定的问题,实际上两国的女性权益基本相当,中国有微乎其微的优势。 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是从女性和男性的获得利益的绝对差来推测性别…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e5fe2bdbf8fa5dc6f14b_b.jpg& data-rawwidth=&675& data-rawheight=&6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e5fe2bdbf8fa5dc6f14b_r.jpg&&&/figure&&p&中共宣称继承五四激进平等理念,但性别平等议题一直是更宏大政治目标的副产品甚或牺牲品。土地革命和抗战时期采用恩格斯观点认为生产模式改变后家庭模式和女性地位自动变化,且为保障男性贫农这一政治和军事基础,妇女组织和运动完全服务于共军战斗和共区建设需要,打压丁玲、陈学昭之类要求独立妇女权利分子。建政后亦沿用此思路。&/p&&p&&b&五四女权&/b&&/p&&p&新文化女权主义在五四时期广泛传播,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激起了快速而广泛的社会变革。&/p&&p&以文化变革为中心的新文化主义的论点是,通过使中国妇女成为人格独立、不依附于人的个人,古老民族将迈向现代。在这一定义下妇女追求平等权利和独立人格对于振兴民族具有关键意义。民族主义话语与自由女权主义话语之间看似并无冲突,只是在中共诞生后才变为相互竞争和敌对。结合了马克思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中共话语号召妇女在现存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下不要去追求平等权利。它力劝妇女参加革命,革命首先会确保独立、统一的民族,并最终会推翻私有制。中共有意识地把女权主义“引导”到国民革命上去,宣传它的妇女运动定义,这一目标要求挑战现存的自由女权主义话语。&/p&&p&借助于国共合作的力量,中共的民族主义话语在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得以壮大,在1925年的“五卅”事件后很快就令其他主义黯然失色,非政党的女权运动的社会空间急剧地减少了。重要的是,党派领导的妇女运动采用了“妇女解放运动”一词,来表示与“女权运动”的不同,这两个词在后来的中共语言中互相对立,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妇女解放者的论调。尽管中共在寻求与巩固对妇女的政治控制时将女权主义排斥为对立的“他者”,但是它却是一个激进的政治组织,为五四女权主义所形塑,并吸引了众多女权主义者。一旦中共取得了对国家的政治控制,它就实施制度变革,这些变革不仅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蓝本,而且表达了五四女权主义的理想。&/p&&p&&b&婚姻和妇女解放法令的嬗变&/b&&/p&&p&为了动员农民参加革命,除了“打土豪、分田地”之外,还需要对女性的身体进行重新分配,总的流向与土地的流向一致,从富人手中流到了穷人手中。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一、废除一切封建的包办、强迫和买卖的婚姻制度(第1条);二、实行一夫一妻,禁止一夫多妻(第2条);三、男女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的,即行离婚(第9条);当时毛泽东、项英等人对当时农村婚姻家庭状况的判断是,“现在离婚的,主要的不是男子而是女子,因为女子刚从封建束缚之下解放出来,坚决反对离婚的绝大多数是男子。”当女人的身体从革命敌人的“魔爪”下挣脱出来,“决没有守独身主义的,……离婚后必然很快地就要结婚。”而这时站在她们面前像等待田地一样等待老婆的佃农长工们,终于又尝到了革命的甜头。毛泽东在《兴国调查》中记道:“中农贫农从前无老婆的,多数有了老婆,没有的很少了。”这和以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都有相同之处,美国记者安娜·L ·斯特朗曾在笔记中写道:“新婚姻法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结果,就是姑娘的价钱倒便宜了。那个农业劳动模范老李到我的窑洞来谈新社会的情况时对我说,他‘闹革命倒弄到一个老婆,只花了二十元,我从来不敢想我会娶得上老婆’。……”可是,革命是如何使姑娘的价钱便宜了呢?当斯特朗问起这个问题时,老李答了两句,“他爹知道我现在有地了”,“现在女人不喜欢就可以离婚,所以大伙儿就不愿出那么多钱了”。无论是提送决策层的工作报告,还是当时的统计数字都表明买卖婚姻并没有因此而绝迹。妇女仍然像以往一样被看作男权主义的附属物,唯一的变化只是“价钱便宜了而已”。&/p&&p&1931年婚姻法(由党内的一群五四女权主义者所起草)中规定离婚绝对自由——“男女一方坚决离婚的,即行离婚。”比如项英将婚姻法的精神表述为“彻底消灭封建社会束缚女子的旧礼教”。但是好景不长,贫农们忽然发觉,自己身边的老婆正在坚决地离开他们这些革命的受惠者。1930年,张怀万在他撰写的报告中提及了这种不合作的逆流,“一般农民(对离婚绝对自由)大生恐惧”,有的是出于传统观念而心生不满,更多的则是担心失去老婆和劳动力,“革命革割革绝,老婆都革掉了”,因此他们“采取完全反对的态度”,有的地方出现成年男子起来反抗的危机苗头。甚至一些原与红军士兵订了婚的女子,“现在多废了约”。根据地时期,由于妇女靠纺织赚钱,甚至超过一个男人种地所得,于是妇女如对现在的婚姻不满意,就敢于提出离婚了。&/p&&p&女子的大量离婚诉求导致了传统力量(包括传统农民、从农民中发展起来的干部、因工作关系而与农民日趋同化的党员干部)的抵制,这种抵制的体面表达方式不是自身财产(女人)的被剥夺,而是将女人刻画成狡黠、投机、刻薄、无义的形象,从而要求党正当的镇压。党开始收紧对妇女离婚解放的纵容,出台了一系列比如“男女主谋提出离婚不得过三次”,和11条离婚条件之类的规定,原本立场坚定的“婚姻自由”的口号开始改变,变成“家庭和睦”。颁布和考察是否符合离婚条件使党的权力延伸到了家庭内部。&/p&&p&A.L.斯特朗这样记述道,“在农民中推广新思想的阻力是很大的。最后共产党只得采取一种新的方法。妇女运动的领袖蔡畅对我说:“我们在农村地区的口号不再是‘婚姻自由’和‘妇女平等’,而是‘拯救婴儿’和‘家庭和睦’了。我们犯了一个错误,把女权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结果引起了农民的反感。男女之间的矛盾削弱了反对日寇和地主的共同斗争。此外,用这种方法也达不到妇女和婚姻自由的目的。’”这个记述是如实的。浦安修在《总结》中也着力分析了这一点。浦安修非常聪明地分析了农民和妇女的关系,认为“妇女运动的口号须依靠农民的觉悟程度来提出。”这也表明当时的共产党的策略转换上,农民的利益终于高出了妇女的利益。这我们不应以女权主义的立场来判决浦安修和蔡畅的“变节”,在当时的中国农村,这种提法反是务实的,真正关心妇女的。因为这个口号“正可以解放妇女不少的痛苦,并易获得各种人士的同情,尤可得到老年妇女的同情……”。&/p&&p&建国后的两部婚姻法无非是在抄袭《中华苏维埃婚姻法》和《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而已,比如50年婚姻法确认了“婚姻绝对自由”原则后,又发生了像32年一样的对要求婚姻自由的妇女的大量虐杀(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妇女在1950年婚姻法公布后因要求婚姻自由而自杀或被杀的,中南区一年有一万多人,山东省一年有1245人),而80年婚姻法确立了“感情破裂原则”,竟然与《晋察冀婚姻法》同出一辙。&/p&&p&&b&《“三八节”有感》&/b&&/p&&p&日,丁玲在《解放日报》发表了当时几乎给她带来灭顶之灾、在未来岁月给她带来无穷灾难的《“三八节”有感》,具体透析了延安妇女的婚恋困境。革命的延安虽然消灭了阶级剥削和贫富差别,消灭着知识分子与乡土大众、个人与集体、男女形式之别,但革命的男女之间并没有因为平等制度的建立而消除了性别歧视和性别压迫。&/p&&p&延安妇女的婚恋状况充分显示了她们处境的艰难:自由选择婚恋对象,不行,“他妈的,瞧不起我们老干部,说是土包子,要不是我们土包子,你想来延安吃小米!”;结婚也不行,“一个科长也嫁吗?”;不结婚,就更不行,会成为谣言攻击的对象;生了孩子请不起保姆的,被讥讽为“回到了家庭的娜拉”;为了不当“娜拉”而四处奔求于幼儿园;想少生孩子,冒着政治处分和生命危险去偷偷刮宫、吃堕胎药,又被指责为“带孩子不是工作吗?你们只贪图舒服,好高鹜远。既然这样怕生孩子,生了又不肯负责,谁叫你们结婚呢?”;当女性因为照顾丈夫孩子而耽误了工作,她们就会面临被精简或安排去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那些被迫回到家庭的职业女性,则常常被指责:“在革命队伍里不应该有自己不劳动而要人家供养的观念,那是剥削阶级的东西。”更有甚者,“落后”成了某些男性提出离婚的理由,因为她回到了家庭。丁玲一针见血地指出,真正的原因是“她们的皮肤在开始有折皱,头发在稀少,生活的疲惫夺取了她们最后的一点爱娇”。&/p&&p&她们无权在性爱、婚恋、生育等切身利益上发表自己的意见,维护自己的权益。她们的问题不是涉及个人利益的私人小事,从身体到精神,都是延安“大一统”意识形态建构下战争机器上的“齿轮和螺丝钉”。&/p&&p&&b&性别分工/双重负担&/b&&/p&&p&共产党女性主义提出妇女解放需要两个前提:坚持正确的革命路线和参与社会劳动。社会劳动和家务劳动之间的矛盾,通常是通过对能够兼顾公职与家务的“超级”劳动妇女的表彰,和对那些因家务影响公职的落后分子的批评来解决的。也就是说,将社会劳动和家务劳动之间的紧张归结为妇女个人的能力或道德问题。&/p&&p&《中国妇女》1956年第7期的“问题讨论”专栏中,有一封名为《是我没有上进心吗》的读者来信。来信者是个会计,同时也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很想做好工作,但是家务和孩子占据了她太多的精力。她和其他女同志一起向机关要求办托儿所,但都被领导以种种理由推脱,说:“女同志,真麻烦,今天要求喂奶时间,明天要求托儿所,老也没个完。”对此这位读者感叹说:“孩子不能送托儿所,母亲们白天劳累了一天,晚上回家还得料理家务,有的家里有三、四个孩子要照顾,可是又请不起保姆,因此根本不能参加学习。日子久了,身体都拖坏了,妈妈们普遍感到睡眠不足,头昏,无形中给工作带来了损失。……我们女同志不仅从事生产、工作,把自己的力量贡献给了祖国,而且教养孩子,为祖国培育后一代,我们由于这种双重责任产生的某些实际困难,是合情合理的,为什么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呢?” &/p&&p&“照顾”这个词在这里是有特定含义的。产假、托儿所、哺乳室的设立,都可以称作是对女工的“照顾”,因为尽管儿童被视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抚育孩子仍然是家庭,或者说是妇女个人的职责,所以母婴便利设施的设立,在当时并不被当作社会对儿童应尽的义务,而是“单位”对女工的额外付出。与“照顾”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相伴生的,是对女工的负面评价:她们劳动能力比较弱,难以担当大任;她们家庭琐事多,又惦记着孩子,难以把精力全部放在工作上。根据Margery Wolf在北京和绍兴工厂中所做的调查,这种态度相当顽固,直到80年代初仍非常普遍。&/p&&p&Kay Ann Johnson在80年代曾经对中国劳动妇女的双重重担有过详尽地分析。她认为,这种“通过劳动解放妇女”以达到性别平等的路径,显而易见是为妇女加上了沉重的负担。因为这种路径并没有消解以男性为主导、婚后依男方居住,孩子归父姓的传统家庭结构,而只是将社会劳动叠加在了传统家庭结构为妇女预留的角色上,并且预期这一方案会“自然”地带来妇女境遇的提高,却没有积极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服务和育儿机构来减轻妇女因母职而带来的沉重压力。这种方案的直接结果是为妇女创造了一种带有社会普遍性的双重重担。这种双重重担在人民公社、大跃进、学大寨等运动中还会额外加重。尤其是在农村,托儿所增长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妇女劳动社会化的速度。在1956年,官方统计数字标示有80%的适龄农村妇女都参加了社会劳动,而托儿所容纳量只增加了不到5%。到了1958年,参与社会劳动的农村适龄妇女增加到了90%,有的地区甚至声称达到了100%。与此同时,家庭劳动的社会化速度却非常缓慢,只有很少的类似衣服、鞋子、食物之类的商品可以通过交易获得,这意味着,在农村,妇女除了完成耕种、修筑基础设施等高强度劳动之外,还要完成照顾孩子、做饭、清洁、洗衣、缝纫等工作。在城市,这种劳动强度有所缓解,但是妇女必须在做好公职的时候兼顾家务也是普遍现象。而男性则很少会分担这些家务。&/p&&p&传统中的性别分工的问题在毛泽东时期没有解决,但是不能说社会主义国家女权主义没有去做这个事情。事实上董边她们1964年在《中国妇女》杂志上开辟了一个持续了十个月的大讨论:“女人活着为什么”,集中谈女人在家庭、婚姻、育儿中的问题,集中批判了大男子主义,突出了性别议题。但是到1964年10月份,陈伯达以万木春的笔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怎样看待妇女问题》,说这样的讨论只讲性别不讲阶级,是资产阶级向导的结果。国家女权主义是要试图解决性别问题的,但是被党内的男权给打下去了。后来董边又被拿出这个问题作为她的一个罪状,文革中被整了十几年。所以这样的斗争是非常尖锐的,每一步的推进都很不容易。不仅要与社会上大批的封建主义者斗争,还要与党内的男权斗争。党内的阻碍是非常大的。80年代说党内妇女解放是“阶级遮蔽了性别”,是没有看见国家女权主义在党内做的非常艰辛的斗争。&/p&&p&参考资料&/p&&p&王政:《中国启蒙时期的女性:口述与文本的历史》&/p&&p&朱晓东:《通过婚姻的治理——1930年—1950年共产党的婚姻和妇女解放法令中的策略与身体》&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aper.usc.cuhk.edu.hk/Details.aspx%3Fid%3D82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研究服务中心&/a&&/p&&p&常彬:&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duguoxue.cn/wenxue/102393.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延安时期丁玲女性立场的坚持与放弃 _ 近现代文学 - 读国学网&/a&&/p&&p&徐艳蕊:《“劳动妇女”的意识形态——从&a href=&tel:&&&/a&年代〈中国妇女〉杂志的发展看新中国妇女解放思想的传播》&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forskning.ku.dk/find-en-forsker/%3Fpure%3Dfiles%252F2F_.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forskning.ku.dk/find-en&/span&&span class=&invisible&&-forsker/?pure=files%2FF_.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ul-studies.com/index.php%3Fm%3Dcontent%26c%3Dindex%26a%3Dshow%26catid%3D39%26id%3D1304%26from%3Dgroupmessage%26isappinstalled%3D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王政:探寻被遮蔽的历史 - 文章 - 当代文化研究&/a&&/p&
中共宣称继承五四激进平等理念,但性别平等议题一直是更宏大政治目标的副产品甚或牺牲品。土地革命和抗战时期采用恩格斯观点认为生产模式改变后家庭模式和女性地位自动变化,且为保障男性贫农这一政治和军事基础,妇女组织和运动完全服务于共军战斗和共区建…
首先感谢知乎团队帮我找回丢失的草稿,这答案写了2遍丢了2遍。知乎答案只能3万字符。期间很多人又给了非常给力的证据和观点,最终我这个又成了个无聊的Meta答案。&br&&br&&b&&a data-hash=&059e5f9ee58ae15a9b5d& href=&//www.zhihu.com/people/059e5f9ee58ae15a9b5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记载& data-hovercard=&p$b$059e5f9ee58ae15a9b5d&&@记载&/a&答案的问题出在哪里?让我们看看其本质上如何偷换概念,生造概念,胡扯一通.&/b&&br&&br&一,&b&&u&把待遇等同于绩效,再进一步混同于生理特性劣势&/u&; &u&把生理差异等同于职业生理特性劣势又进一步混同于绩效;&/u&&/b&&b&&u&把历史混同于&/u&&/b&&b&&u&规范性事实&/u&&/b&&b&&u&;把择业意愿与就业机会混淆。&/u&&/b&&br&&br&1. “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 &u&&b&其实是一个“待遇”(头衔称号)而不完全是绩效结果,&/b&&/u&&u&(因为被人知晓,被认为杰出是一个他者给出的评价待遇,所以很难与社会主观因素分离)。&/u&&u&&b&更不是性别整体绩效结果&/b&(&/u&&u&看下面&六&有关均值和极值差异的讨论)&b&。&/b&&/u&&b&&u&至于&/u&&u&总统/议员/法官 著名文学家等等其实更都是“待遇”,&/u&&/b&&u&(&b&实际上少数女性政治家的平均&/b&&/u&&u&&b&绩效比男性同行好很多,但她们却很少当上,这本身就说明了男权社会歧视因素的问题了&/b&)。 &a data-hash=&059e5f9ee58ae15a9b5d& href=&//www.zhihu.com/people/059e5f9ee58ae15a9b5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记载& data-hovercard=&p$b$059e5f9ee58ae15a9b5d&&@记载&/a&&/u&的答案里&b&反复把这类待遇差异等同于绩效差异然后又从结果反推出她们有生理劣势。实质上是循环论证&/b&(得不到这些职位的原因=〉等同于绩效差异=〉反推为生理劣势=〉所以不该追求得不到的那些职位,总之“得不到的原因是因为得不到“)。&b&男性更多得到这些职位,并不等于男性适合这种职位,更不等于男性在这些职位上总体干得更好,或者会干得更好。&/b&&br&&br&2.接下来其指出&b&男女有生理差异,&/b&然后就直接把这&b&等同于&差异会导致某个特定领域的绩效劣势&,&/b&他用来说明职业&b&劣势的证据又是用现有的待遇&/b&(他的注1,而且已由&a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wu-ze-yong& class=&internal&&吴泽泳&/a&的答案指出是断章取义的歪曲引证&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大多是男性,可以说明男性比女性优秀吗?&/a&)。&b&实际上男女生理,心理结构性差异,即便在某领域给定的评价标准下,是否会最终导致男女绩效差异,都很难说!更别说大多数绩效评价标准本身就受到社会意识和历史因素影响。(&/b&看下面“&b&三“部分讨论,&/b&另一个高票答案有更多研究数据&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haochen/& class=&internal&&关于男女大脑的结构差异 - 没处答的一些话 - 知乎专栏&/a&&b&&u&但这些历史的结果本身又进一步被拿来当做其生理成因的证据&/u&。&/b&&br&&br&3.&b&把历史混同于规范性事实&/b&。“&b&因为历史上很多时候一直是这样,所以必然是有生理进化因素导致可以稳定这么久,所以这类传统还是应该指导今天的现实&。(实际上人类历史上更长时间内不是这样,&/b&看下面“十&部分讨论&b&)&/b&所谓“杰出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更多“其实是个&b&含有历史因素的结论&/b&。&b&女性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根本不被允许参加这些活动。&/b&举个简单例子:在男女总人数比例大体相近的情况下,各代名妓与AV明星中女性更多,各代嫖客与A片观看者中男性比例更高。这是不是能说明女性更适合从事性服务职业,男性更倾向作性服务采购者呢?但事实上同一个数据本身完全可以由其它因素更好解释。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女人更堕落或者男人更淫荡,而是因为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付给年轻女性的工资太低了,而年轻男性大多却又挣不到足够让2个人(养活一个全职太太)过上体面日子的工资,所以不足以结婚。如果有完整统计,相信从数量上来说,穷男人相对富男人会采购更多数量的性服务。&b&另外还涉及由谁来评价的问题,历史上有评价话语权的人多是男性(&/b&看下面“七”部分讨论&b&)&/b&&br&&br&4. 女权主张&b&平等的就业机会,同工同酬(&/b&同等绩效同等报酬&b&)与女性个人的&/b&&b&择业意愿完全不冲突。而且择业意愿本身就是受到社会评价体系和社会认知影响的。不实现平等公平的就业机会,就无法完整测度真实的个体择业意愿。&/b&如果某行业对某性别的评价标准是不公平的,某个性别需要花比异性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相同的待遇,而且还要受到社会其他人的白眼,这当然会影响那个性别的其它成员对该行业的从业意愿。&b&也就是说,择业意愿的性别倾向是个自我实现,自我暗示的结果。对从业性别的偏见越多,就越容易在统计中得到&/b&&b&择业意愿的性别倾向。&/b&&u&下面就用@记载 答案中的&b&注7&/b&来说明这个观点&/u&&br&&blockquote&注7:费力西亚.普拉图及其同事(Pratto and others,1997),报告说,总体而言,男性总是被那些增强性别之间不同等的工作吸引(公诉律师、广告策划者);女性则被那些减少性别之间不平等的工作所吸引。对64万的工作偏好研究发现,男性更倾向于看中报酬,提升机会、挑战、和权利,女性则更看中合理的时间安排,私人关系,帮助他人的机会(Konrad and others,2000) &br&&/blockquote&&b&&u&这无法说明“女性擅长的领域不被社会接纳”( &a data-hash=&059e5f9ee58ae15a9b5d& href=&//www.zhihu.com/people/059e5f9ee58ae15a9b5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记载& data-hovercard=&p$b$059e5f9ee58ae15a9b5d&&@记载&/a&&/u&&/b&&u&的观点)&b&,这只说明了这些行业内的性别偏见和对女性的不接纳,让女性以为她们自己不擅长,或者因为相同绩效得不到相同的评价,同时缺乏机会证明她们在这些领域的能力,所以她们不得不趋利避害。&/b&&/u&&u&你瞧,天晓得,男性当然会在男权社会中被“增强性别之间不同等的工作&&/u&&u&吸引,&b&因为那些行业里他们付出收益比相对女性回报率高得多&/b&。&/u&&u&&b&因为这本来就是&/b&&/u&(费力西亚.普拉图Pratto et al,1997)&u&&b&这项&/b&&/u&&b&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即&/b&&u&&b&那些男性聚集的行业更多&/b&&/u&&u&&b&倾向于&/b&&/u&&u&&b&应用&/b&&/u&&u&&b&维护&/b&&/u&&u&&b&原有的职业性别等级结构的评价指标(&/b&高层中男性多,所以用有利男性的评价方法而不一定用有利整体绩效的方法)&/u&&b&&u&她这篇论文应用的SDT-SDO方法本来就是在&/u&说群体间的歧视与不公是通过制度歧视,整体化的个人歧视,非对称行为来实现的,而各种&/b&&b&社会文化理念又为群体间行为&/b&&b&提供了&/b&&b&道德或者智商评估上的借口&/b&&b&。&/b&有两类社会文化理念在起作用,一类是强化各群体间等级制度的,一类是削弱各群体间等级制度的,很大程度上前者有助于群体间的不公,后者有助于群体间的平等。&b&而个人则通过ta们各自心理偏好的&/b&&b&社群支配性倾向&/b&&b&(SDO)&/b&&b&和ta们各自对不公的社群关系的欲求来选择不同的社会文化理念。那些社群支配性倾向强的人(一般认为男性比较高)倾向于支持强化群体等级制度的理念,&/b&反之则支持后者,两者间的消长使群体间不公平程度的状况相对稳定。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Social_Dominance_Theor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ocial dominance theory&/a&&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3db37eede3b312ef9931c1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3db37eede3b312ef9931c1_r.jpg&&&/figure&我们进一步来看看Felicia Pratto的这篇文章到底说了些啥,论文名字The gender gap in occupational role attainment: A social dominance approach. &b&用社群支配理论来分析职业角色中的&/b&&b&性别差距是如何维持的。&/b&论文摘要&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sycnet.apa.org/journals/psp/72/1/3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pa.org 的页面&/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uropepmc.org/abstract/MED/900837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gender gap in occupational role attainment: a social dominance approach.&/a& 全文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Felicia_Pratto/publication/_The_gender_gap_in_occupational_role_attainment_a_social_dominance_approach/file/72e7e51e.pd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esearchgate.net 的页面&/a&&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a609e311f9b6d274ccdbbd7da1e38cb3_b.jpg& data-rawwidth=&582& data-rawheight=&2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a609e311f9b6d274ccdbbd7da1e38cb3_r.jpg&&&/figure&该文指出,&b&男性超比例的倾向于&u&获得&/u&强化“性别”群体不公的职业角色(&/b&不同于&a data-hash=&059e5f9ee58ae15a9b5d& href=&//www.zhihu.com/people/059e5f9ee58ae15a9b5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记载& data-hovercard=&p$b$059e5f9ee58ae15a9b5d&&@记载&/a& 说的&b&,&/b&不是他们喜欢,是更容易获得&b&),&/b&女性则相反。这个模式是通过&b&3类&/b&过程实现的:a.&b&基于对群体间不公状况的性别偏好差异&/b&(也即该情形下的社群支配性倾向&b&)做出的自我选择。b.基于将申请者所属(&/b&性别&b&)群体的有关&/b&&b&平等的&/b&&b&价值观与工作岗位对维护等级观的职能要求进行匹配的雇佣偏见。&/b&(比如传统上女性更容易获得人事公关经理这类倾向消除群体间不平等的职位,男性倾向获得生产销售经理等维护等级观与加大群体间不平等的职位)&b&c.基于性别刻板印象的雇佣偏见。&u& 所以该文就是在说,女性在某些职场领域人数少,完全是社会认知因素,根本没说任何与生理特性影响绩效有关的内容。&/u&&/b&&u&所以女性当然被&/u&&u&“减少性别之间不平等的工作&吸引,因为她们更支持男女平等。&/u&&br&&br&&b&&u&更搞笑是,他看都不看就把这篇文章与(&/u&&/b&Konrad at el,2000)项目放在一起,可实际上这2文会在一处出现&b&并&u&不是因为&/u&它们都说明了女性有职业生理劣势&/b&,&b&而是因为&/b&Felicia &b&Pratto的文章就是&u&为了反驳&/u&&/b&Alison M &b&Konrad观点&/b&的。因为&b&Konrad&/b&主要&b&认为&/b&男女在行业分布中的不同,&b&主要源于&/b&学生(&b&求职者&/b&)中对&b&职业性别特性的刻板印象&/b&。而&b&Pratto认为&/b&更多是&b&源于&/b&行业&b&现有性别层级与雇主的偏见&/b&和歧视。这本书&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s.google.com/books%3Fid%3DBJ1V9r_J0sUC%26pg%3DPA203%26lpg%3DPA203%26dq%3DPratto%2Bat%2Bel%2B1997%26source%3Dbl%26ots%3DO0zmMrrm6Q%26sig%3D9-OzBPUrYVCdy_gs_Byyr0rOhoo%26hl%3Den%26sa%3DX%26ei%3D-RKvU4CYG4quPLfUgfAC%26ved%3D0CB4Q6AEwAA%23v%3Donepage%26q%3DPratto%2520at%2520el%f%3Dtru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oogle&/a&的203~205页很好的解释了2人观点差别(这2页里还有不少支持&b&职业性别分布差异是社会因素导致的论据&/b&)&br&&br&但不管2位学者观点差异如何,&b&她们都没说过职业性别分布差异是因为性别生理因素&/b&,或实际绩效因素。&b&她们都一致同意主要是社会认知因素。&/b&下面我们看看Konrad到底说了点啥。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ivey.uwo.ca/faculty/directory/alison-konra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lison M. Konrad&/a& 在2000年发了2篇相似的文章,盏时不清楚@记载指的是哪个&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gom.sagepub.com/content/25/2/108.shor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ex Differences in Job Attribute Preferences among Managers and Business Students&/a&6月论文摘要 引用68次&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640da84dbe3c232d6e85bb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2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e640da84dbe3c232d6e85bb_r.jpg&&&/figure&部分全文看这 (谁注册进去看下P值?)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_Sex_Differences_in_Job_Attribute_Preferences_among_Managers_and_Business_Student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ex Differences in Job Attribute Preferences among Managers and Business Students&/a&&br&&br&7月论文&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sycnet.apa.org/psycinfo/-00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pa.org 的页面&/a& 摘要&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uropepmc.org/abstract/me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ex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job attribute preferences: a meta-analysis.&/a&,引用278次&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04e811ffc04a8b5ea51a77_b.jpg& data-rawwidth=&581& data-rawheight=&2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4e811ffc04a8b5ea51a77_r.jpg&&&/figure&&b&6月&/b&论文仅仅以商学院学生和从业经理为样本做的Meta,&b&样本较小&/b&。&b&7月&/b&论文也是Meta但&b&扩大了样本&/b&。&u&&b&2者相似的发现&/b&是&b&即便在那些男女有差异的职业特性偏好上&/b&,&b&男女间差异度也都很小&/b&&/u&,6月的结果中有差异的偏好上,差异度只有不到0.1的标准差。7月也只有不到0.2的标准差。&b&&u&同时2项目都发现在好几项有差异&/u&&/b&&b&&u&(女性低于男性)的职业特性偏好上,随着时间流逝(70~98年),&/u&&/b&&b&&u&女性的偏好逐渐增加接近男性&/u&&/b&&b&。&u&在7月的文章中作者结论认为这意味着随着就业机会上性别障碍的消失,女性追求更好职业特性的意向在增加。
6月文章的结论则认为:对职业特性偏好的性别差异不是导致女性在高层管理人员中比例低的重要决定因素。&/u&&/b&&br&&br&&b&在有关男女&/b&&b&职业特性&/b&&b&偏好&/b&&b&的&/b&&b&具体&/b&&b&项目上:&/b&7月文摘要并未具体提及&b&,只说大多是和社会性别角色认知与性别刻板印象有关的&/b&&b&(&/b&显然Felicia Pratto驳的就是这观点) &b&。&/b&6月文摘要比较详细的谈及,&b&&u&其内容和&/u&&/b&&b&&a data-hash=&059e5f9ee58ae15a9b5d& href=&//www.zhihu.com/people/059e5f9ee58ae15a9b5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记载& data-hovercard=&p$b$059e5f9ee58ae15a9b5d&&@记载&/a&&/b&&b&&u&所引述的出入较大&/u&。男性更偏好&/b&报酬&b&和职责(&/b&并未用权力一词),&b&女性更偏好&/b&声誉,职业保障,好的同事上司&b&,&/b&具体工作环境,工作多样性,工作内容的重要性,&b&挑战性和职业成长(提升)(这2项被 &a data-hash=&059e5f9ee58ae15a9b5d& href=&//www.zhihu.com/people/059e5f9ee58ae15a9b5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记载& data-hovercard=&p$b$059e5f9ee58ae15a9b5d&&@记载&/a&&/b&&b&归到男性偏好下了,&/b&当然不排除7月项目中有差异结果,但总之所有差异度都很小&b&) 另外,Konrad本人绝对支持女性更多进入各行业,看她的书:&/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amazon.com/Handbook-Workplace-Diversity-Alison-Konrad/d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andbook of Workplace Diversity: Alison M Konrad, Pushkala Prasad, Judith K Pringle: 5: Amazon.com: Books&/a&&br&&br&&b&而且有意思的是,在所有引用了Konrad 7月论文的文章中又被引用最多(1412次)的论文正好是篇用同样的Meta方法重做了该项目的论文,&u&结果得出了一个男女在绝大多数领域没有偏好&/u&&/b&&b&&u&差异&/u&&/b&&b&&u&和心理差异的观点&/u&。&u&并且认为现在人们观念中的男女差异被夸大了,这&/u&&/b&&b&&u&在职场与人际关系上&/u&&/b&&b&&u&带来了很大的额外成本。&/u&该文摘要&/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sycnet.apa.org/journals/amp/60/6/58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pa.org 的页面&/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digitalcommons.usu.edu/advance/14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Gender Similarities Hypothesis& by Janet Shibley Hyde&/a&&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c30af620fcc194ac67bbe_b.jpg& data-rawwidth=&567& data-rawheight=&1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c30af620fcc194ac67bbe_r.jpg&&&/figure&&b&全文&/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areerpioneernetwork.org/wwwroot/userfiles/files/the_gender_similarities_hypothesis.pd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areerpioneernetwork.org 的页面&/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apa.org/pubs/journals/releases/amp-606581.pd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pa.org 的页面&/a&在有其他学者争鸣后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academia.edu/2439418/An_evolutionary_psychological_perspective_on_gender_similarities_and_difference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n evolutionary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on gende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a& ,该作者&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xperts.news.wisc.edu/experts/39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W-Madison Experts Guide: Janet Shibley Hyde&/a&又写了进一步的回应论文。注意争鸣那些并没有说她的结论错了,而说她的模型可能低估了差异性。&u&&b&但没有一个严肃学者会直接把心理差异性等同于绩效影响&/b&。&/u&所以虽然该观点仍有争议。但先天心理差异性对绩效的影响总体上仍然被认为远远小于社会因素。&br&&br&在引用Konrad7月的论文中再被引用第2多的是哈佛的一位作者写的论文,后来又出书了。全文看这里&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sites.harvard.edu/fs/docs/icb.topic155590.files/ReskinPadavic_WomenAndMenAtWork.pd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arvard.edu 的页面&/a&,书看这里&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s.google.com/books%3Fhl%3Den%26lr%3D%26id%3DjcZ1AwAAQBAJ%26oi%3Dfnd%26pg%3DPP1%26ots%3DqFb63qoRd_%26sig%3D2G4l0rCuTW6bO3auD78aGnQB6Cg%23v%3Donepage%26q%26f%3Dfalse%255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oogle&/a&基本也是支持男女差异被夸大,社会认知因素是绩效差别主因。&br&&br&怎么样,你有何感觉?你是不是觉得&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ail.126.com/%2522http%3A//www.zhihu.com/people/chencreate/%252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记载&/a&“错误”的引用了一个不但完全无法支持而且实质上是反对他观点的论据?如果你看下去会发现本答案里以及这问题下很多答案都不停的指出他的这类“疏忽”,(几乎每个都是有问题的引证,大多都是颠倒结论的引证,让我们相信这只是疏忽吧)。&/b&&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ail.126.com/%2522http%3A//www.zhihu.com/people/chencreate/%252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记载&/a&&/b&&u&&b&需要提高引证搜索技巧么?是的,但他&/b&&/u&&u&&b&可能&/b&&/u&&u&&b&更需要心理援助。&/b&&/u&&br&&br&这类堆砌论据的方式,我一抓就有一把(我堆的至少是和我要说明的观点一致的)&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chieving relational authenticity in leadership: Does gender matter?&/a&&b&领导力素质和性别无关&/b&,&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58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female leadership advantage: An evaluation of the evidence&/a&&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禁止金山毒霸弹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