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系带短可以自己解决吗?

学心理学专业有用吗? - 壹心理
学心理学专业有用吗?
发表于 11:31:08
文:采铜丨壹心理专栏作者作为一个在高校里学了9年心理学、在公司里用了四年多心理学的老学长,很想为心理学专业的学弟学妹们写点什么。心理学在表面上看是一个颇有魅惑力的学科,可凡是进入心理学科班学习的学生,恐怕多少都有些失落,心理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和神奇,甚至很多时候,它是一门有些干巴巴、松垮垮的学问。心理学专业在就业市场的吃香程度也只能说一般,对口的岗位并不多。而且,许多初入职场的心理学毕业生会困惑:自己学了背了这么多的心理学知识、理论,可是在实践中能用得上的也并不多嘛。所以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学心理学的很多人:到底什么是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这几天我回顾自己在用户体验行业的从业经历,终于想通了,答案很简单,而且回到了心理学的原点:一个合格的心理学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掌握了对人的(任何可能的)行为和态度进行实证研究的方法体系。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你在一家卖饮料的公司,现在老板对属下说,我这里有两个新的饮料瓶的设计,但是不知道哪个市场销路会更好,你们谁能告诉我?然后有的员工就说,“唔,我感觉A好一点,因为blablabal”,又有的员工说,“不对不对,我觉得B好一点,因为blablabla”,然后又有员工说,……这个时候你出现了,你大喝一声:“你们给我闪开,我来!”当然你并没有那样说,其实你是这么说的:“嗯,你们说得都好有道理,我都在小本本上记下来了,不过到底哪个好,既然大家都没法说服谁,那么就用科学说话吧,来,上眼动仪!”于是你说服老板,在公司的大会议室里,搞了个超市货架,上面排满了市场上常见的各色饮料,然后你随机选择一个位置,把设计A的饮料瓶插在那里,拍了张照。然后你又把A替换成B,拍了张照。随后你又变换了几个位置。然后你找来了几十个消费者,开始做眼动测试。通过测试你拿到了基于眼动数据的热点图和轨迹图。“老板你看,大多数测试者在货架上寻找B的时候,花的时间比A短,而且一旦看到B,注视的时间也更长,你看,这个地方红的很厉害……”老板看完以后,微微一笑,拍了拍你的肩膀道:“嗯,小姑娘很有才啊,貌似很有道理,那么我们就选B咯?”“那也不是,老大,要确定哪一个设计更好,单方面的证据往往不够,通过眼动测试我们得到的只是客观数据,我觉得我还需要一些主观数据……”“主观数据,什么是主观数据?”“主观数据就是看消费者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呀,只不过我们学心理学的人还能把他们的想法定量化!”“真的假的?”“对啊,这就是我们上过的一门课,叫《心理测量学》!”于是,你又搞了好几个研究,一个研究是触感测试,让消费者拿着分别拿着这两款瓶子,摆出各种典型以及奇怪的动作,然后询问其心理感受,或让他们直接在心理量表上打分。另一个研究是问卷调查,你通过发放问卷来获得更大样本的数据。还有一个研究是焦点小组,你通过同时和一组人交流,来挖掘消费者对这两个造型的深度看法比如联想到什么样的引申含义。这么一圈研究做下来,你写出了一份周密、详实的研究报告,拿给老板,并且说服老板选用了其中一款设计。可能你会问,这样一通研究做下来,真的能预测这个新款饮料的市场走向吗?当然不一定,在一个复杂、动态的市场里,未知的因素太多了,没人可以预测。但是至少,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在你拿出观点的时候,不只是“凭感觉”,而是有实打实的证据。证据不能保证你一定对,但是一定能增加你“对”的概率。这就是心理学的价值。我们都听过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我觉得还可以再加一句:需要对人的行为和态度进行科学评价、比较和探索的地方,就需要心理学的人才!在我自己从事的用户体验领域的实际工作中,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经常被用到。我记得我曾经做过一个评估数字电视遥控器按键设计的工作。在这个项目中,工业设计师对数字电视的遥控器进行了两款创新性的设计,并做了3D建模。可是到底哪种设计对用户来说更好呢?这就需要对这两个“概念设计”进行“概念测试”。于是我就设计了一个被试内重复测量实验,邀请一组用户过来,分别对A、B两款遥控器继续模拟按键操作。所谓模拟按键是指,事先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了两款遥控器的物理原型,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和时间限制,我们没有做样机,只是拿模型来做测试,当然这在早期测试也比较常见。并且在测试前,我先做了一组数字电视的节目菜单点击效果的动画。在实验中,我让用户一边观看动画,一边拿着遥控器模型做出他认为与其相对应的按键动作,我做出记录。不同的用户试用遥控器的顺序做了平衡处理,也就是一半用户的顺序是ABBA,另一半是BAAB。通过这个实验,我就比较出了,A、B两款新型的遥控器按键排布设计,哪一种更符合用户的心理模型,更易被用户使用。这整个测试的过程中,与在学校里做实验的类似,我仔细考虑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材料、平衡干扰变量、操纵自变量和设定合理的因变量。为了得到尽可能准确的数据,我必须考虑好每一个细节。在这一点上我有信心说,一个没有接受心理学科班教育的人绝对不可能做好这样的测试。上面两个例子说明,不论是普通的日用消费品,还是热门的智能硬件还是网站、App,只要涉及需要了解人的行为和态度的,都需要心理学背景的人才,在这些工作中,心理学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除非某些公司老板或者部门老大自己认识局限,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说,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他掌握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上,他必须在下面三门课程上学得很扎实,并且有实际的研究经历的训练:& & &1.心理统计学& & &2.心理测量学& & &3.实验心理学在此基础上,你再对你准备要从事的具体行业的相关产品和知识做一些了解,补充一些业务相关的知识,做好功课,那么你的求职之路就是充满希望的。作者简介:采铜,知乎网知名作者,心理学博士,畅销新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作者,另出版有电子书《深度学习的艺术》《开放的智力》,微信公众号「采铜的铜」(CTDT4US),微博@崔翔宇_采铜。原题:什么是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图片来源:
专家级心理咨询师, 心理学研究生
人生的幸福,是做够做到真正的自己,最好的自己
400.00元/50分钟
好评率100%
我感觉学长说的很棒!!!多谢?
职场专栏·壹心理
人生中的问题不是课本中的习题,不是直接翻看参考答案照着做就可以的。野火集 : 生气,没有用吗?_龙应台_在线阅读_九九藏书网
& 生气,没有用吗?
生气,没有用吗?
生气,没有用吗?&那你把号码给我好了,我们看着处理。&失眠一个月以后,我直接打电话给分局长,请他对我这个小市民解释为什么他不执法。这位先生很不耐烦地说:&咱们台湾实情如此,取缔是办不到的。&我只想做一个文明人,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罢了。你说,我的要求过分吗?最后,提醒大家,将近两千万人生活在一个小岛上,假如休想拥有一个清爽愉快的生存环境,请别再把自私自利看成天经地义,忍耐、沉默都是懦弱的表现,该生气就生气,该说话就说话,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吧。最近碰到一位乘告开学术会议的欧洲学者。他自一九六○年起,大概每五年来台湾考察或开会一次。台湾的繁荣蒸蒸日上,他说,可是台北,一年比一年难看。我微笑——你要我说什么?我住过美国的纽约、西德的幕尼黑,到过欧洲的罗马、雅典、欧亚交界的伊斯坦堡、非洲的卡萨布兰卡、埃及的开罗、日本的东京;我知道:台北是我所见最缺乏气质、最丑陋、最杂乱的都市。当我站在十字路口,看见红灯未灭就在乌烟瘴气中冲过街去的一张张杀气腾腾的脸,我觉得惊骇:是什么,使这个城市充满着暴戾与怨气?·回应与挑战·想一想,在一个只能装十只鸡的笼子里塞进一百只鸡,会是什么光景?&台湾。就是这样一个笼子:你与我。就是这笼子里掐着脖子、透不过气来的鸡……回台湾第二天,计程车经过路口时,猛然发觉有个人躺在马路中间,黑衫黑裤,戴着斗笠,像是乡下来的老农夫,姿态僵硬地朝天躺着。流水似的车马小心而技巧地绕过他,没有人停下来。我急忙大叫:&赶快停车,我去给警察打电话!&http://www.99lib.net王民雄我可以从皮夹里拿出护照来一走了之,但是我不甘心,我不相信&台湾实情&就是污秽混乱,我不相信人的努力不能改变环境。如果你住在台湾,如果你还没有移民美国或巴拉圭,如果你觉得你的父母将埋葬于此,你的子女将生长于此,那么,这是我给你的一封信。阅贵报(《中国时报》)十一月二十日刊载的&一个题目两人写&专栏:《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感触深深,沉思良久。龙应台先生大作部份尤令一向不生气的我羞惭喟叹,久久不能自已,晚间至北投金马奖戏院观赏《省港旗兵》,进戏院甫坐一下,即感觉&烟香&阵阵扑鼻,片刻后实难忍受,遂鼓起勇气,顾不得后座的瘾君子有女友,劝其熄掉香烟,勿再羞人。未几,又见入口处一阵亮光,原来两位少年家一进场就相互点起烟来,一副悠然自得模样,愈看愈冒火,心想&为什么不生气&,为什么忍其一意制造恶劣空气,于是起得身来,准备前去晓以大义一番。未料才跨出两步,心中又犹疑了起来,胆怯之余,灵机一动,出去找戏院管理员帮忙,说明原委后,只见管理员一再摇头。明白表示这是&无法度&的事情,爱莫能助。经再三强烈抗议,斥其没用、姑息,他姑折衷由戏院打出字幕——请勿在场内吸烟。这是个人亲身的一个经历,也是阅读《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后所激起的良知与道德勇气,事情微不足道,效果或也仅止于短暂的一个晚上,然而,我仍很为自己高兴、骄傲,毕竟,我已开始在做了,虽然还是有点怕怕。想一想,倘若日常生活当中,你、我、他都摒除从小被养成的自我、自利的习气和观念,鼓起道德的勇气,随时随地,对于身旁周遭令人不快或不当的事物,勇于抗议,敢于检举告发,人人都来管这个社会,相信一定可以积少成多,彻底改造的。九-九-藏-书-网走在人行道上,有辆计程车扫着我的手臂飞过,马上又被红灯挡住。我生气地走过去,要他摇下窗户,说:&你这样开车太不尊重行人;我们的社会不要你这样没有水准的国民……&如果打电话到环保局去的不只我一个,而是一天有两百通电话、三百封信,你说环保局还能支吾其事吗?如果对分局长抗议的不只我一个,而是每一个不甘心受气的市民;——他还能执迷不悟地说&中国台湾实情如此&吗?如果那个养狗的人家,每天都有路人对他说:&换个笼子吧!&他还能视若无睹吗?如果叫阿旺的这个人一插队,就受人指责,一丢垃圾,就遭人抗议,阿旺一天能出几次丑呢?过了不久,我打开门,发现上个满脸长横肉的人站在门口,凶狠地说:&哇宰样你报警察。给你讲,哇是会宰人的,哇不惊死!&www.99lib.net在邮局窗口,我说:&请你排队好吧?&这个人狠狠地瞪我一眼,把手挤进窗里。他们或许是对的。去国十年,在回到台湾这一年当中,我有过太多&生气&失败的经验。有些是每天发生的小小的挫败:有些是比较严重、比较激烈的失败:《英文邮报》登了一则消息:发现&乌贼&者,抄下车牌号码,请打这两个环保局的电话。几个星期之后,我拨了其中一个号码,正要把&乌贼&报出,那边打断我的话:&《英文邮报》。&我说,于是重新解释一遍。对方显然不知所措,于是要我拔另一个号码——另一个电话也不知道怎么办。最后,接第四通电话的人犹疑地说:※ ※ ※&有这样的事吗?哪家报纸登的?&我并不要求你去做烈士——烈士是傻瓜做的。看见那人拿着铁棒来了,夹起尾巴跑吧!我只是希望你不要迷信&逆来顺受&;台湾的环境再这样败坏下去,这个地方,也真不值得活了。我只是谦卑地希望你每天去做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拍拍司机的肩膀。请他别钻前堵后,打个电话到环保局去,告诉他淡水的山上有人在砍树造墓,写封信到警察局去,要他来取缔你家楼下莫名其妙冒出来的地下工厂,捡一片红砖道上的垃圾,扶一个瞎子过街,请邻座不要吸烟,叫阿旺排队买票……有人把空罐头丢在大屯山里,我伸出头大叫:&这么美的景色,别丢垃圾!&没有回音,我只好走过去,自己捡起来,放回我的车上。www.99lib.net该生气就生气,该说话就说话南部的商人屠杀老虎,我问环保局:&没有法令保护这些稀有动物吗?&回答是:&没有。&我并没有把&乌贼&号码给他;我把电话摔了。有一段时候我们住在临着大街的十楼上。搬进去之后,发觉对街的夜摊每至午夜,鼓乐喧天,大放流行歌曲。于是我夜夜打电话到警察局去;电话那头总是说:好,就派人去。可是,站在阳台上观望,我知道,没有人去。这些都造成我的失败,可是,你知道吗?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气&的人太少。写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之后;有些人带着怜悯的眼光,摇着头对我说:生气,没有用的!算了吧!司机狠狠地往窗外吐了口槟榔,回头对我哈哈大笑:&免啦!大概早就死了。打电话有什么落用!&油门一踩,飞驰而去。经过养狗的人家,看见一只巨大的圣伯纳狗塞在一个小笼子里;鼻子和尾巴都抵着铁栏,动弹不得。找到狗主人,我低声下气地说:&这太可怜了吧!&他别过脸去,不说话。狗在一旁呜呜叫着。分析一下这些经验。造成我&生气&失败的原因大致有三个:第一,这个社会有太多暴戾的人,不可理喻。当司机拿着铁棒向我走来的时候,我只能默默地走开。第二,我们的法令不全。老虎如果没有立法来保护,跟唯利是图的人谈人道与生态毫无意义。第三,执法的人姑息。明令摊贩不准随地设摊、污染环境,但是当执法人本身都观念不清的时候,你怎么办?九九藏书网但是我爱台湾,无可救药地爱着这片我痛恨的土地,因为我生在这里,因为我的父母兄弟、我的朋友同事、学校里每天为我倒杯热茶的工友、市场里老是塞给我两把青葱的女人——他们,还有他们一代一代的子女,都还要在这个受尽破坏的小岛上生长、生活。可是,我是一个渴望尊严的&人&;我拒绝忍气吞声地活在机车、工厂的废气里,摊贩、市场的污秽中,我拒绝活在一个警察不执法、官吏不做事的野蛮的社会里。想一想,在一个只能装十只鸡的笼子里塞进一百只鸡,会是什么光景?台湾,就是这样一个笼子;你与我就是这笼子里掐着脖子、透不过气来的鸡;我们既不能换一个较大的笼子,又不能杀掉-半的鸡(不过,我们混乱的交通倒是很有效率地在为我们淘汰人口)。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要维持一点基本的人的尊严,我们就不得不仰靠一个合理的社会秩序。这个社会秩序不仅只要求我们自己不去做害人利己的事,还要求我们制止别人做害人利己的事。你自己不做恶事才只尽了一半的责任;另一半的责任是,你不能姑息、容忍别人来破坏这个社会秩序。很可笑的,知识分子的调调,我知道。灯绿了,这个司机把车停到街口,推开车门走了出来,手里守着一根两尺长的铁棍,向我走来……努力加载中...龙应台:文学有用吗?
我的图书馆
龙应台:文学有用吗?
文学用美、想像与魔幻思维的“撞击力”,最能够使我们在最平庸、凡俗、忙碌、无暇思索的环境中,抢下一个慎思明辨的“空”间。说得更准确一点,文学最能够帮助我们找回在夜深人静时与自己灵魂素面相对的能力。&文学有用吗&&煞到你&有一年,我在法兰克福看了一场艺术展览,一进门马上有一个展品吸引我的注意,让我站在它面前看了很久。它是玻璃器皿,形状为一颗眼泪,总共一百个装着眼泪的玻璃瓶一字排开,展品名称为“一百个人的眼泪”。&我站在那里,觉得震撼,很多念头与问题电光石火一样地穿过我的脑子。&我想问:“究竟如何取得一百个人的眼泪?”“是一百个人自己取自己的眼泪,再放到器皿里吗?”“还是这个艺术家找了一百个人,等到他哭的时候,把眼泪放进器皿里?”“里头装的眼泪,是什么性质的眼泪?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欲绝的眼泪?抑或带着这个小器皿,到厨房里切洋葱,或者喷胡椒,喷出来的眼泪再把它们接住?”当然也可能不是以上这些方法,而是像化学家一样,把水、盐等等化学元素组合成一颗百分之百的眼泪,放进里面。如果是这样,有很多问题要出现了:作为艺术家,你到底想表现什么?如果作为一个藏在别人房子角落里的人,等到他情感激动时,赶快去接眼泪,这种艺术呈现,到底是真实抑或虚伪,界线在哪里?如果这个眼泪,是洋葱激出来的眼泪,与痛不欲生时流出来的眼泪,差别在哪里?如果是用水、盐与各种化学成分组合成百分之百的眼泪,却不来自一个眼睛,而且不带有人的情感,装在小小的容器里,它是不是眼泪?&电光石火之间,我明白,艺术与文学的作用是一样的,艺术透过实体的形式展览,文学透过文字来“煞到”你。&其实宗教中所谓的禅修和顿悟,所要促成的也不过是那一刹那间的撞击,使你进入另外一个境界,抽离每天早上起床刷牙、上班、打电话、电脑上网的惯性,把你从非常密集的流程里抽离出来,得到一个俯瞰的角度,看着自己的存在,以及你与所处的时代、空间之间的关系。“眼泪”这件艺术品促使我进入更深一层的“思”。&第二,我想说的是文学也促成了“辨”,这就回到儒家几千年前就重视的“思辨”,所谓学问就是“慎思明辨”。&艺术与文学中有份很强烈的作用力,就是“辨”这个字,使你比较有能力分辨最细微的现象与幽微的情感。这种细微的现象与幽微的情感,在你日常生活惯性中,是完全盲目的。譬如你们现在坐在这个地方,眼睛看着我,是否同时感觉到旁边有拱门,拱门有帘幕,外面有光从帘幕射进来?而你们今天到这里来的路上,有没有从感官之中注意到今天的上海,是否有阳光?是什么样的阳光?当阳光从外面透过薄纱窗帘照进来,经过过滤,有点朦胧、模糊的,与另外一个时空里阳光的质感完全不同。在生活的过程里,我们对细微的现象与幽微的情感往往是视而不见的。而当文学一下子“煞到”你,你会突然有所发现。&“辨”当然也牵涉到文学的一个作用:颠覆。我们在平常惯性的定律里,对很多事情有刻板、制式、主流、约定俗成的成见;但是,文学有一种魅力,撞到你的时候,会使你赫然发现原来的位置被颠覆了,突然发现事情不应该这么看。用“思”与“辨”来说,文学的思辨最核心的对象,与传统的慎思明辨有一点差异,以儒家来说,核心对象是国家、政治,是“天下事”、“风声、雨声、读书声”。可是,文学的深思与细微的分辨核心对象是:人性。&是尸体还是遗体?&有一位医学系教授,带我去看他上解剖学,我从来没看过尸体被打开,他问我会不会不能承受?我说:“你放心!作为一个写作的人,什么都可以承受。”那堂课有十三个小时长,我从来没有注意过解剖学是怎么上的,也不知道解剖学教室里有没有气味,在毫无概念的情况下,他让我穿上白袍,就进去了。现场是像现在这样大小的厅,总共十八个台子,十八具泡过福马林的屍体,每一个台子都围了二十几个学生,是将来的医生。&首先,请问我应该用“尸体”还是“遗体”?中间的差别在哪里?如果说“尸体”的话,中间是否会有很多问题可以继续往下想?如果说“遗体”的话,是否整个情感都会不一样了?我想你们应该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这些十八岁的孩子们,将来要成为医生,他们将来会如何对待我们呢?&那天解剖课的内容,是如何用手里的刀与锯子,把胸腔盖打开。在我看来,他们似乎都是第一次上课的学生。既然不能够拍照,我只好拿着本子写生,去画他们。我的样子很像教授,当我穿过去的时候,就有学生拿着沾血的锯子,来问我要从哪里下刀?&我很细地去看这十八具遗体,也看见学生在用刀的时候,其实不知道从哪下,一下子切到骨头,又碰到神经,也不知道组织、神经、皮与肉之间如何分开,就在那里锯来锯去。切出来很多没有用、血肉模糊的东西,就丢到小桶子里。老师一桌一桌地巡,告诉他们筋与络之间的空隙应该如何寻找,如何一刀切入。&记得《庖丁解牛》的故事吗?梁惠王来看厨子“丁”如何解掉一头牛,发现他“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一切一割,一收一纳之间,完全像音乐。梁惠王大吃一惊,问这是怎么一回事?神奇的庖丁说,我开始去解剖牛的时候,眼睛看到的是一整头牛,可是,三年以后,我根本看不到全牛,只看得到局部,局部被放得非常大。到了今天的境界,“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一头牛的屍体放在我面前,我不用眼睛去看牠,而是用神遇,对它的组织、肌理熟悉到一个程度,拿刀的时候,筋骨间的空隙、组织的肌理,筋络紧密相连之处,刀一下去完全不会碰到,从空隙间一刀而下。&但是,当我在解剖室想着《庖丁解牛》时,注意到了,眼前陈列的不是牛。这十八具遗体,每一个人死因不同,性别不同,来处不同。本来以为这些尸体是捐赠的大体,后来老师告诉我,香港捐赠遗体做解剖并不风行,很少人捐赠大体;因此,这十八具都是路倒的无名屍,其中有很多年老的男性、女性。但是,我看到其中一具是相当年轻的欧美白人,赤裸而鲜活,看起来完全像是睡着了。他有什么样的人生历程,会有一天倒在香港的路上,变成一具无人认的屍体,最后躺在解剖台上,让一些锯子都还不知道怎么拿的孩子们,打开他的胸腔?&&这堂解剖课,我们正在教年轻人如何在外科手术变成科学的庖丁,变成对人体结构认识最有本事的专家。可是,这些年轻人将来要面对的不是牛,而是人。在医学教育里,在什么课堂里会教这些学生操刀技术之外其他的问题?当十八岁的孩子,拿着沾血的锯子,面对路倒的无名尸,他与尸体之间是什么样的生命关联?&这两百个穿着白袍的十八岁学生,在那个房间里面对的是死亡,可是,他这一生的任务将会是面对生命。他们面对死亡的目的,是为了面对生命。我们会在什么时候教他们思考,生命来自哪里?又要往哪里去?他在生命来去之间的位置在哪里?他“庖丁解牛”的技术学得再好,是否在心里思索过终极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在医学教育里有教吗?还是其实不知道从哪里教起?&我想说的是,这些可能正是文学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透过文学,可以让手里拿着锯子,面对身体的孩子们比较容易认识“人”。否则,我很难想像,技术非常好的现代庖丁,却对痛苦、绝望、煎熬没有任何理解与认识;或者对于人性的复杂、懦弱与坚定,从来没有经历;甚至也从来就没人跟他谈过背叛、真诚的爱与爱的能量。我很难想像他以后要如何面对必须处理的生命?&我只是用医学作一个例子。但是,如果你要问:“龙老师,我们是商学院的!我们跟生命、跟人关系不大。”你们之中有人这样想吗?如果有的话,那问题很大。如果对于人心灵的虚伪与真诚、对于爱和恨没有过认识,那么正义与不正义放在一起时,如何做细微的辨别?或者当两种不正义被放在一起的时候?如果从来没有思索过这一类的问题,这个人将来要做律师、法官、政治领导,是不是很可怕?&在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事情发生之后,香港恒生银行总行前,每天会看到一个老太太,一个人孤单坐在大楼前面,放一台小小的录音机,播放类似诅咒的哭调,因为她一辈子的积蓄付诸流水。她没有任何其他的方式来伸张自己的委屈,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像到庙里烧香的妇女一般,放哭调。请问,商学领域与人的痛苦、幸福真的没有关系吗?&看见看不见的&如果你还没有进入文学的领域,我再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文学如何让你看见你平常看不见的东西。&我们对于老年丧偶者,一般的认识是透过以下典型的描述:丧偶的老人得到忧郁症的比例是有偶老人的两倍。居丧综合症最常见的表现是出现多种心理障碍,如沉默寡言、神情淡漠、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等症状。有些人症状长期持续,饮食不振、夜不能眠、面黄肌瘦、呆木迟钝、迅速苍老,甚至产生厌世心理而自杀。&如果用文学来认识这种现象或情感,是怎样的状态呢?回想一下元稹的《遣悲怀》:&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文学与一般文字是不一样的。丧偶老人的“症状”,在这首诗里呈现了更真切的内在情感。这就是文学的力量。&我们都知道西元七五五到七六二年的安史之乱,课本上大概就是这样的描述:“对社会的破坏极大,主要是在北方的黄河流域,户口减掉五分之四,人口减掉三分之二,人民丧乱流离等,整个城空掉,人皆消失。”这个描述,就让你体会了那悲惨的景况吗?&唐肃宗乾元二年,郭子仪与其他九个节度使,带了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可是指挥太乱,大军溃败,必须在洛阳以西到潼关一带大量抓兵。杜甫刚好从洛阳经过潼关,目赌抓兵的状况,写了《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迎。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文学,像照相机一样拍下一个镜头,与之前对安史之乱的说明相较,给你的震动是不一样的,文字的重量就在这里。&所以,可以有一种主流叙述,描绘战争的伟大,或者光荣的胜利。但是,透过文学,你可以看到大树林里的一棵树是怎么回事,或者可以看见一棵树上的一片叶子是怎么回事。一片叶子从不同角度看,阳光照下来的时候看,雨水打下来的时候看,用各种不同角度的细微看,这只有文学做得到。&与灵魂素面相对&今天,还想与你们分享两个流亡作家,他们都不是中国人。&“思”与“辨”之间,文学对人性的深刻探讨还可以帮助自己认识到存在的处境,得到一种俯瞰的角度,在一个极其安静的时刻,看自己的生存处境以及处境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海涅的歌曲吧,最有名的是《罗蕾莱》。海涅的诗有三千多首被谱成歌—歌德只有一千七百首—诗与音乐结合之后,扩散的力量就更大。海涅在大家的认知中是一个浪漫、抒情的诗人,但并非如此简单。&想一想当时的背景,一七八○年代欧洲爆发“法国大革命”,有如原子弹爆发一样,将政治思潮向外辐射出去。那时的德国还不是一个国家,是由很多独立的小城邦组成的。在十八世纪德国的语境里,有一个名词叫“西方文明精神污染”,指的就是来自德国的西方—英国与法国—的自由思想与开明的政治改革。一七九七年海涅就出生在一会儿属德国、一会儿属法国的小城,但凡在法国统治里,都是开明政治,德国一抢回来,马上就进行思想箝制,严格控管出版。海涅在成长过程中,讲德语却向往法国思想,认为那是先进的文明。他对于祖国—德国—的认同,不是政治上的认同,而是文化上的认同。他曾经写过充满爱国情操的诗:&我曾有美好的祖国高耸的橡树温柔的紫罗兰祖国以德语亲我,以德语慰我:(难以想像的悦耳)“我爱你”&但他同时在思考怎么去对付剥夺他自由的体制,他写下这样的诗:&德国审查者们□□□□□□□□□□□□□□□一堆白痴□□□&海涅以这首中间被挖空的诗抗议当时的政治审查。那时德国各邦有各种言论箝制,其中包括对出版的控制:当局估计大多数买书的人都买不超过三百二十页的书,因此规定凡是超过三百二十页的书就不必送审。海涅当时的出版社,就把字体放得特别大,让每一本书都超过三百二十页,便可以不送审。&在前一首诗里,你看到他如何热爱他的语言、文化和他的祖国,后一首诗里,他表达强烈的抗议。&现在过了快两百年,我们都知道后来德国发生了什么事。回头看海涅在一八四○年说过的话,可以看到文学心灵很强的独立性,不随波逐流,也因此能透视现实。海涅当时就说,德国这种狂热的爱国主义,是有一种完全排外的、仇外的基础,在德国的土地上,爱国主义一定会打败普世价值。所以当时他呼吁,如果普世价值赶快抢先,说不定还会有希望。&一八一九年,这个进步青年到了柏林。那些年,所有进步的公共知识分子,包括非常有勇气、热血奔腾的大学生们,纷纷走上街头,诉求德国统一。在一个大型的群众集会里,一个非常有群众魅力的演讲者慷慨激昂地号召大学生:“凡是不爱国的书,我们把它烧掉!”那些书就在熊熊烈火中被烧掉了。&可是二十几岁的诗人海涅说:“今天你会烧书,明天你就会烧人!”历史的灾难总是“始于焚书,终于焚人”。海涅一八二一年说的这句话,证诸一九三三年五月十日纳粹在柏林焚书,以及后来的大屠杀。这预言令人毛骨悚然。&海涅成为“大预言家”,并不是因为他是多么了不起的历史学家或趋势专家,而是因为他有一颗深刻的文学心灵。&回到前面与大家分享的:文学最深的、最本质的地方,就是文字的魅力会促使你去“思”与“辨”,当你有深刻的思辨能力时,你才可能在二十四岁时看见这样深沉的东西。&另一个作家,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米兰·昆德拉,他在二○○九年的作品《遇见》里说:“小说家永远在一个人生的实验室里面。”请问在实验室里做什么呢?他永远在看,永远在观察,永远在思索,永远在设法做大胆的假设,在推翻自己的前一个假设。&小说家不断在追问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人的存在是什么意思?”这些思索不仅仅发生在小说家身上,也可以发生在普遍各行各业的人上,不管读医、读商,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选择任何一种志业,大概都离开不了对人性最深刻的认识。&文学用美、想像与魔幻思维的“撞击力”,最能够使我们在最平庸、凡俗、忙碌、无暇思索的环境中,抢下一个慎思明辨的“空”间。说得更准确一点,文学最能够帮助我们找回在夜深人静时与自己灵魂素面相对的能力。&& &——日,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的上海学习中心正式成立,上海复旦大学与香港大学联合举办「杰出学人讲座」,邀请龙应台主讲「文学有用吗?」,与港大、复旦的IMBA学生和校友,共享一场文学下午茶。本文为现场实录,收录在龙应台新书《倾听》中,由印刻出版。
馆藏&22554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地沙漠化可以解决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