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wwW3822vvvv台湾佬中文网站道底怎么了?最进宗是3822vvvv台湾佬中文网站连节错误

不明白wwW543ev道底怎么了?最进宗是111aVvip连节错误_百度知道
不明白wwW543ev道底怎么了?最进宗是111aVvip连节错误
我有更好的答案
级天大,rtk.gv4.club不怕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不要问我,看看这些就会明白一些道教常识(茅山道士180问题整理)
&不要问我,看看这些就会明白一些道教常识(180问题整理)
一、道教教义1、什么是道教?
2、道教是何时产生的?
3、道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4、道教的基本信仰是什么?
5、道教的宗旨是什么?&
6、道教究竟是张道凌创的?还是“老子”创的?道教的教义与老子的“道“有什么关系?
7、道教为何是中国固有的宗教?
8、道教为什么以道名教?
9、什么是道与德?
10、何为道教三宝?
11、什么是承负?
12、什么叫守庚申?
13、道教为何提倡无为?
14、道教为何提倡清静?
15、道教为何提倡寡欲?
16、道教为何提倡不争?
17、何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18、何为济世利物齐同慈爱?
19、何谓三界十方?
20、何谓四恩三有?
21、何谓三皈五戒?
22、如何拜师?&
23、何谓三业与六根及六尘?
24、何谓三障与十恶?
25、何谓三塗五苦?
26、何谓三灾八难?
27、什么是三元五腊?
28、道教的主要经典有哪些?&
29、道教的世界观和生命观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怎么个关系?&
30、道教的宇宙结构是怎样的?&
31、道教怎样解释天人感应?
32、全真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二、道教文化33、道教对中国哲学有何影响?
34、道教哲学是根据何种哲学?
35、道教之学术思想以何为中心?
36、何为道教五大经?
37、老子道德经之旨要及定义为何?
38、道教的五行与相生相克关系?
39、八卦的称呼和代表的涵义是什么?
40、子午时是什么时间?
41、天干和地支是什么?
42、十二黄道日歌内容?
43、明正统《道藏》分类有:三洞,四辅,十二类,其具体名称?
三、道教宗派44、道教有哪些教派?
45、道士分哪几类?
46、什么是五斗米道?
47、什么是太平道?
48、什么是真大道教?
49、什么是太一教?
50、什么是正一道?
51、什么是全真道?&
52、丘长春祖师是怎样使全真教走向全盛?
四、道教礼仪53、道士是什么?&
54、开期传戒是什么?其意义如何?
55、道教怎样敬香叩拜?
56、道教怎样叩拜?作揖磕头是一回事吗?
57、敬香怎样敬?
58、诵经有些什么礼仪?
59、献神供品有些什么礼仪?
60、道教的教规有哪些?
61、参访道教宫观的礼仪有哪些?
62、道教的称谓有哪些方面?
63、道教神仙怎样称呼?
64、道教法坛怎样称呼?
65、道教徒怎样称呼?其意义怎样?
66、丛林执事有那些?怎样称呼?
67、道教的清规、戒律有哪些?&
68、何谓符籙?
69、何谓斋醮?
70、道教认为人死之后会发生什么?炼度是什么?
71、道教为何诵早晚功课?
72、怎样许愿、还愿?&
73、塑像仪有哪些内容?
74、道教节日有哪些?
75、朔,望,晦,电,是哪一天?
76、接驾是什么时间举行?
77、何为道历?
五、道教宫观78、道教庙宇的名称有哪些
79、道教宫观的组织形成形式有哪些 ?
80、十方丛林中的常住道士如何分工?执事有那些?其职责怎样?
81、全真道三大祖庭分别是?
82、何谓万法宗坛?
83、道教五岳名山在什么地方?
84、现代有哪些著名宫观?
85、道教名山有哪些?
86、近代何时成立全国性道教组织?
六、学道修行87、修道是为什么?&
88、如何加入道教?&
89、普通人如何才能进入正宗的道门呢?&
90、实修实炼是指什么?&
91、能否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表达“修炼”一般有几层境界(层次),各是什么?&
92、修行一般的方法是什么?&
93、可以只通过现代的一些阐述性书籍了解道教吗?&
94、道教五术具体指什么?&
95、什么叫《道藏》?
96、道教崇拜偶像吗?&
97、道士可以结婚吗?&
98、道教与民间信仰为什么有些相似?&
99、如何报考中国道教学院?
七、道教禁忌100、什么是“戊不朝真”?
101、什么是“道不言寿”?
102、斋醮道场法会禁忌。
103、供品禁忌。
104、敬香禁忌。
105、道教服饰禁忌。
106、修道者饮食禁忌有哪些?
107、信士朝圣敬香禁忌?
八、道教服饰108、道士服饰有哪几种?
109、道士戴的冠子有哪几种?
110、道士戴的巾有九种是哪九巾?
111、道士为什么穿道装,蓄头发?
112、全真道土为什么要冠巾?
九、祖师仙真
(一)先天尊神
113、道教的神仙谱系是怎样的?&
114、何谓道教三祖?
115、道教的各种神明有什么区别?
116、何谓三清三境?
117、何为昊天玉皇上帝?
118、四御是哪几位?
119、何为北极大帝和长生大帝?
120、何为天皇大帝和土皇地祗?
121、何为三皇五帝?
122、老子是否即太上老君,其事迹有哪些?
123、何为斗姥元君?
124、何为三官大帝?
(二)祖师仙真
125、仙有五等是哪五仙?
126、雷神是何神?
127、玄天上帝来历如何?&
128、东岳大帝是何神圣?
129、文昌帝君是何事迹?
130、关圣帝君事迹如何?
131、何为碧霞元君?
132、何为天妃娘娘?
133、赵公明元帅是何来历?
134、王灵官是何来历?
135、城隍爷是何神灵?
136、太岁君是何神明?
137、土地公与财神爷是为何神?
138、创成道教的张道陵天师其传略如何?
139、葛玄天师是何来历?
140、葛洪真人是何来历?
141、许逊天师是何来历?
142、萨守坚真人是何来历?
143、三茅真君是何来历?
144、寇谦之是何来历?
145、陆修静是何来历?
146、陶弘景是何来历?
147、何为道教五祖?
148、少阳帝君仙迹如何?
149、正阳祖师传略如何?
150、纯阳祖师圣迹如何?
151、海蟾祖师仙迹如何?
152、重阳祖师传略如何?
153、何为道教全真七祖(七真)?
154、邱长春真人传略如何?
155、刘长生真人事迹如何?
156、谭长真真人传略如何?
157、马丹阳真人事略如何?
158、郝广宁真人事迹如何?
159、王玉阳真人传略如何?
160、孙清静仙姑事迹如何?
161、何为南五祖?
162、张紫阳真人传略如何?
163、石杏林真人事迹如何?
164、薛道光真人事略如何?
165、陈泥丸真人事迹如何?
166、白玉蟾真人传略如何?
167、道教八仙是哪八位?
168、汉钟离系何来历?
169、吕洞宾仙迹如何?
170、张果老来历如何?
171、韩湘子传略如何?
172、李铁拐事迹如何?
173、曹国舅得道之事迹如何?
174、蓝采和之行略如何?
175、何仙姑是何出处?
176、扁鹊是何来历?
177、孙思邈是何来历?
178、张三丰是何来历?
179、道教里对龙是怎么解释的,对“神通”是怎么解释的?&
180、道教的现状如何?
一、道教教义
1、什么是道教?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宗仰黄老,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炼理论及方法为中心,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谕、教化众生,追求宇宙和谐、天下太平,教导人们通过修道积德达到安乐幸福、长生久视、得道成仙的我国特有的本土宗教。
2、道教是何时产生的?
  据道经记载:道教起于渺渺浩劫之先,天地未分之时。宇宙混沌,日月未光,太上老君生于其间,化名为盘古;经过五太(太一、太初、太素、太始、太极),轻清上浮、重浊下凝而开天辟地;又由玄元始三炁,化生三天。老君以双眼化为日月、毫毛化为星辰、肌肉化为丰沃的土壤,骨骼化为坚硬的岩石、呼吸之气化为风云、声音及眼中的神光化为雷电,身中的血脉化为江河湖泊、头发化为草木……由此,阴气上升、阳气下降,万物生成、人伦兴远。至此,老君返于天宫,以太虚为体,太微为宅。而后老君数次化身,历经八十一化。轩辕黄帝时,化身为广成子,授予黄帝养生之道;春秋时化身为老子,传下《道德真经》,教关尹子以修真之法,由此道脉兴矣。
  至东汉中叶,距今1800多年前,即东汉顺帝(西元126~144年在位)时,老君降于蜀都,授予天师张道陵《正一盟威籙》及《五斗真经》,于四川大邑鹤(或作鹄)鸣山创立了天师道教。春秋时期,老君復授道于东华帝君王玄甫;汉代,东华帝君授道于正阳祖师钟离权;至唐代,正阳祖师授道于纯阳祖师吕洞宾。时至北宋末年,钟吕二仙降于甘河桥上,授予重阳祖师以至道。重阳祖师汇四海宗风于一坛,在活死人墓中苦行修炼,传道于山东,全真七子再续宗风,传于后世,教法大兴。
3、道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和修行的终极目标。围绕着这一核心,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教理教义。任何一种宗教都有信仰,对信仰的阐述即为教理。为方便宗教徒对教理的把握,在教理基础上,总结出简明扼要的几个字或几句话,便于教徒记诵,作为指导教徒的日常修持称为教义。这些教义能契合于所有教理,并不与教理有矛盾冲突(陈撄宁)。
  道教以《道德经》的思想为主要教义,倡导尊道贵德、重生贵和、见素抱朴、抱元守一、清静无为和慈俭不争。道教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源,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人间伦理道德纲常。“德”是道的外化及功能。神仙是循德而上,在精神和肉体及伦理道德超越于世俗的精神实体。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人类道德的楷模。故道教徒尊道贵德,期于与道合真,形神俱妙,成为神仙。
“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的又一重要教义。原意是说人的生命长寿与否取决于自身,并非决定于天命。泛指命运并非掌握在别人手中,更不是掌握在某些无形的神秘力量里,而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即我命在我,富贵不在天。就健康生命而言,人通过服食药物,行气导引,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在没病之前进行调养,使之得到健康。古人说:救济受灾的人民,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不如防患于未然,将灾祸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这种“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积极思想,是道教修行、改变命运的根本指导思想。
4、道教的基本信仰是什么?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教徒以学道、修道、行道为宗,故称道教。尊奉《道德经》(即《老子》)为主要经典。道经记载: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也就是说,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生的。在道教的世界当中,除了人居住的世界外,还有神仙居住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等仙境。
  道化为三种炁,再化成三位至高无上的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道教拥有庞大的神灵系统,信奉的神还有很多:如玉皇大帝、四御、五老上帝、斗姥元君、三官大帝、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真武大帝、东岳大帝、碧霞元君、关圣帝君、城隍、土地、灶君、门神等等。
  信仰“道”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道具有永恒的生命,获得它、保持它便可长生,这也叫作“德”。德即得,即得道。因此人可以修道而长生不死,得道而成神仙。
  道教重生、贵生,追求长生,人通过学道、修道、行道等修炼方法达到“生道合一”,就可以得道而长生久视,不仅可以享受人间的幸福,而且可以返本还元、与道同体,复归于“婴儿”,长存仙界,达到永生的境界。
5、道教的宗旨是什么?
  道教的宗旨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炼形存神”,“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乐生贵生”。道教是对生命积极追求的宗教,而且对肉体和精神的统一性非常注重。
  救人、拔幽多是表现在对道教医药的钻研追求和在度幽法事上对幽魂的济拔上。那些一提起道教就想起降魔驱鬼、祈福禳灾的人其实是受一些小说或者影视所误导的。
6、道教究竟是张道凌创的?还是“老子”创的?道教的教义与老子的“道”有什么关系?
道教发源于中国,始于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早在张陵天师之前就已经存在。例如方仙道、黄老道、太平道等等。早期的道士称为方士或者羽士。只是现代历史上以张陵为“道教”正式成立的标志人物。道教以道祖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道教的核心教理教义基本上皆是由此而出。尊奉“道”为最高信仰,道是凌驾于所有尊神之上的。但由于“道”一气而化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代表了道教宇宙生成的三个时期即混元、洪元、太初,是道教宇宙生成论的具体体现,所以三清至尊直接代表着道,是代表道这一本体的不同方面,因此又常说三清即是“道”。以后便衍生了天地三界等道教神明,是诸神的根本。
7、道教为何是中国固有的宗教?
  道教始源于黄帝、集成于老子、发扬于张道陵天师。战国及秦汉诸儒,皆崇黄帝老子之学,称为道家。唐宋以降各代悉宗道学,并信仰崇奉,普及于中华民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华夏民族精神及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道教是为中国固有的宗教。
8、道教为什么以道名教?
  答:道教徒对道,一要信仰、二要研究、三要继承、四要发扬、五要践行,所以道士是
“以道为事” “以‘道’教化众生”故以“道”名教。
9、什么是道与德?
  老子所说的“道”是道教教义的核心,是以“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的一种“道”。这种“道”是宇宙的本源与主宰者,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它是一切的开始与万事万物的生化者。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说的“道”既是指“宇宙”的本体,又是指“自然”的规律。所以“道”能使一切有情在三清众神面前,不论贵贱、贫富、聪愚,一律平等。道教强调,任何人都可以信仰道,都能够学道、得道。《老子想尔注》中说“道”:“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词一耳”。《混元皇帝圣纪》也说:“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所以太上老君即是“道”的化身。
  “德”和“道”是一个整体,成为道教教义的核心。《道德经》中所说的“上德”、“玄德”、“常德”、“道尊而德贵”的“德”指的是这个“德”。《清静经》中说:“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所以道教徒一定要重视“修道养德”。并将“道”和“德”作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动的准则,做到既要修道,更要积德。《道教义枢·道德义》说:“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所以可以说,凡是符合“道”的准则的,便是“有德”;凡是违反“道”的准则的,便是“无德”。《西升经·序》云:“道之在我谓之德”。按照“道”的准则,“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道教强调:修身、治家、统治天下,都应该修道,从而使“道普德溢”,以达到太平和仁爱的理想境界。
  道教将“德”按态度区分为“阴德”和“阳德”二类。所谓“阴德”,是指个人不被他人所知道的德行;所谓“阳德”,是指个人被大家了解的德行。道教提倡“阴德”密惠,“大以及于人,小以及于物,修身积德”。
10、何为道教三宝?
  道教以:元始天王所化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
  然因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所本的三要旨,尊为三宝者:
  (一),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奉道法之“道、经、师”三宝。
  (二),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作出世工夫的三宝。
  (三),行道者: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宝。《老子&三宝章》云:“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什么是承负?
  道教讲“承负”即“因果”,但又不同于“因果”也。
  “因果”是针对于个人,谁种因,谁得果,与他人无关;“承负”包含“因果”,但更进一步认为:个人的善恶行为,不但影响个人,而且影响家庭、社会乃至宇宙的和谐。比如说前辈行善,后人得福;今人行恶,后辈受祸。因为有“承负”,所以今世有的人一贯行善,但却经常得祸;有的人一直行恶,但却经常得福。道教认为,这是由于“承负”使人蒙受的。即本人如果造恶,子孙就会得祸;本人如果行善,子孙就会得福。同样,本人的命运是在为祖先承担后果,祖先如果造恶,本人就会得祸;祖先如果行善,本人就会得福。就如同祖辈积财,后辈享受,祖辈欠债,后辈还钱一样。即“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之理也。
12、什么叫守庚申?
  道教认为人身中有三尸神,每到庚申之日,即上天报告人的过失。三尸为:上尸名彭倨,中尸名彭质,下尸名彭矫,所以也叫三彭。也有称为玄灵的。也有称为青姑、白姑、血姑的。上尸使人好色、中尸使人多思、下尸使人淫欲,故三尸使人逐渐衰老,趋于死亡,更不利于道人修行,因此必须除之。
  道教为了除去三尸神,采取了许多办法。一种是去欲。所谓“欲生则三尸生,欲灭则三尸灭”。一种是服符诵咒,一种是厌胜,一种是服药,一种是服气。流行最广的是守庚申,即在每月的庚申日,彻夜不眠,阻止三尸上天报告,或者斩却三尸神。
13、道教为何提倡无为?
  无为的思想,源于《道德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因此道教以“无为”作为得道意、得天心、致太平的根本。《淮南子·原道》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魏晋以后,“无为”逐渐成了道教社会观的基础。河上公在《老子注》中说:“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所谓“治身”的“无为”,应当“无为事主,无为事师,寂若无人,至于无为,”这样才能全身、去危、离咎。所谓“治国”的“无为”,应当按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治理天下,这样才能使黎民百姓得益。
  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云笈七签》指出:“欲求无为,先当避害。何者?远嫌疑、远小人、远苟得、远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处闹、慎力斗。常思过失,改而从善。又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时机、通术数。是则与圣齐功,与天同德矣”。可见道教的“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所以说“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应该按“道”行事,处世立命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
14、道教为何提倡清静?
  答:道教认为:“清静”是“道”的根本。万物只有在“清静”的状态中,“道”才会显现。于是,“清静”成了道教教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种思想,追根寻源,还是出自《道德经》。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道教强调“清静”,目的是为了“真思志道,学知清静”。《老子想尔注》主张:“人法天地,故不得燥处,常清静为务”。还指出:“道常无欲乐清静,故令天地常止”。这是说,学道的人只有“无欲”而“清静”,才算符合“道”的规律,才有可能得道。道教认为,学道者只有先做到了“寡欲”和“无为”,才有做到“清静”的可能。
15、道教为何提倡寡欲?
  所谓“寡欲”,就是少私欲或节欲。《老子》第十九章在谈到治理社会时,要求能够“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教将“寡欲”作为教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认为道教徒为人处世,应该时时节制个人的私欲。
  唐宋以后,“寡欲”与内修术结合在一起,从而要求修道者,“在物而心不染,处动而神不乱,无事而不为,无时而不寂”,达到“无欲”的境界。《道德经》所说的“寡欲”,其实并不是“绝欲”、“无欲”的意思,只不过是应该“去甚、去奢、去泰”,即不极端、不奢侈、不过分。
16、道教为何提倡不争?
  在道教教义中,“不争”是指人们顺乎天理而不强求的原则。而这种原则,是天地万物的运行以及人的为人处世都必须遵循的。《老子想尔注》说:“圣人不与俗人争,有争,避之高逝,俗人如何能与之共争乎?”并指出:“求长生者,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不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与俗争”。《云笈七签》有:“太上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故与时争之者昌,与人争之者亡,是以有兵甲而无所陈之,以其不争。夫不祥者,人之所不争;垢辱者,人之所不欲。能受人所不欲则足矣”。大家都知道,俗人所不争的事物,一般都是不祥的;俗人所不欲的事物,基本都是垢辱的。
  道教徒的“不争”,还不仅仅是谦让,需一心为善,绝不造恶。道教认为,一个为善的道教徒,即使“不争”,也不会不胜利;即使“不言”,也不会没有响应。这是因为,“不争”的高尚行为,自然会感动周围的人。“不争”本身是无声的语言,标志着一个道教徒的修为境界。
17、何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道教十分重视人的生命,万物都由道化而来,一切生命都体现着道,对生命的重视,即是对道的尊重。因此道教讲的是长生不死、修道成仙,即是对道的信仰与实践的结果。对于生,老子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说明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而且处于一个危险的状态之中,所以要求人们“深根固蒂”,追求“长生久视之道”。《太平经》中主张乐生、重生。总之尊重生命是道教的一贯主张,主要包括:
  一,尊重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反对轻生自杀,也反对杀害他人,要求洁身自好,修身养性,追求长生;
  二,尊重动物的生命,认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灵性(即有道性),由于悟性有早迟之分,所以修道阶次有快慢之别;
  三,尊重植物的生命,认为植物和人一样具有灵性,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也能够修炼成仙;
  四,尊重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到上述四点既度己又度人,故《度人经》云:“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18、何为济世利物齐同慈爱?
  济世利物是道教修炼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济世即普济世间,利物即利益万物。道教认为济世利物不仅帮助了他人,而且还有利于自己仙道的修成。老子曰:“赈穷补急则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葛洪曾对弟子解释云:你们之所以不能够成为天仙,而做了个地仙,是因为“前世学道受经,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他人得道”。故道教修道时强调“济世利物,齐同慈爱”。
19、何谓三界十方?
  三界者有三:一以时间而言,分为无极界、太极界、与现世界;一以空间而言,分为天界、地界、与水界;一以道境而言,分为欲界、色界、与无色界。皆称为“三界”也。十方者,乃为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北方、西南方、上方、下方,为十方也。
20、何谓四恩三有?
  道教以报恩为重,故有四恩应报。四恩者:一天地恩,二国土恩,三父母恩,四师长恩。凡此四者,皆宜回向以报之。三有者:一有情者,二有识者,三有缘者。凡此三者,道皆亲之。所以“四恩三有”为信道者须念念不忘之也。
21、何谓三皈五戒?
  三皈者:皈依道、皈依经、皈依师,为皈依三宝也;
  五戒(又称为“积功归根五戒”)者: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邪淫,四戒妄语,五戒荤酒。
  身不染杀盗邪淫,将升入欲界十八天,心无贪、嗔、痴将升入色界六天,口无绮言华语、恶口妄言,将升入无色界四天,在此基础上供养三宝,广行方便,积功累德,将升入四民天。至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灾不到,八难不侵,永脱轮回,常处清静逍遥之境。
  常人名籍,录于阴曹地府,随自身功过沦于六道。欲脱轮回之苦,必须皈依大道。凭借道经师三宝之力而摆脱轮回。因此,必须皈依三宝,皈依之后,名籍将从阴曹地府消除,记名于三官大帝青编之籍。从此之后,三宝弟子的一切功过皆归三官大帝考校,阴曹地府无权干涉。欲求皈依,必先拜师,拜师必须心意虔诚。皈依之后,必须遵守三皈五戒。此三皈五戒为学道者入道之初,需首要遵守之规律也。
22、如何拜师?
  体悟大道,凭借经。经文蕴藏大道的玄理,常人难以自悟,须借师之引导而进入道之门墙,故而拜师极为谨慎而严肃。(详情请参阅《道教仪范》。)凭借自身之缘分,寻找与自己有缘的度师,由度师诵经讽咒,忏除自己前世今生之罪愆,授予三皈五戒之仪。(出家入道皈依者详见《冠巾科仪》或本书“开期传戒是什么?其意义如何?”条。)俗家皈依者,拜师之后,必须研习道经(习诵《道德经》、《太上感应篇》、《玄门日诵功课经》等),行善积德,做个道门的合格弟子。
23、何谓三业与六根及六尘?
  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谓身、口、意三者所起作用之业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心根、意根,谓此六官能生六识之根,故谓六根。六尘者:色、声、香、味、触、法,谓此六境,能由六根而染尘污,故谓六尘也。
24、何谓三障与十恶?
  三障者:魔障、业障、灾障也。一、因贪嗔痴等之惑,而生魔障。二、因五逆十恶之业,而成业障。三、因三灾八难之遭,而见灾障。十恶者:口有四恶:绮语,妄言,恶口,两舌。心有三恶:贪,嗔,痴。身有三恶:杀,盗,淫。合为十恶。
25、何谓三塗五苦?
  三塗者:一、火塗,地狱道猛火所烧之处。二、血塗,畜生道互相噉食之处。三、刀塗,饿鬼道被刀剑逼迫之处。又以:一者拷对前非之塗,二者畜生偿酬往业之塗,三者饿鬼苦对最深,渴饮火精,饥则食炭之塗,号曰三塗。
  五苦者:一、刀山地狱之苦,二、剑树地狱之苦,三、铜柱地狱之苦,四、镬汤地狱之苦,五、溟泠地狱之苦,是为五苦。
26、何谓三灾八难?
  三灾者:遭受三大天灾也。一、风灾,二、火灾,三、水灾。
  八难者:一者得生人道难,二者去女为男难,三者形体完全难,四者得生中土难,五者值有道君难,六者禀性慈仁难,七者值国太平难,八者与三宝相遇难,谓之八难。《云笈七签》卷三十五“杂修摄”的八难为不废道心一难,不就明师二难,不托闲居三难,不舍世务四难,不割恩爱五难,不弄利欲六难,不除喜怒七难,不断色欲八难。
27、什么是三元五腊?
  三元节日是: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节,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节,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节。五腊节日是:正月初一日天腊,五月初五日地腊,七月初七日道德腊,十月初一日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腊。
28、道教的主要经典有哪些?
  道教最根本经典是老子的《道德经》。其他主要经典则有《阴符经》、《清静经》、《黄庭经》、《度人经》、《玉皇经》《三官经》等等。&
29、道教的世界观和生命观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怎么个关系?
  道教认为,人天的世界是相应的。天有什么,人也有什么。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阴阳。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脏。简单说,人是天的副本。由此萌生出中医医学的理论。所以古时才有“十道九医”的说法。历史上有名的医生有很大部分都是道士或者是与道教相关的人物。
  道教认为人是由魂和魄这两部分所组成的。魂是精神层面的,魄是肉体层面的。此魂此魄则暗合阴阳,孤阴不长,独阳不生。两者不能单独存在。
30、道教的宇宙结构是怎样的?
  道教认为宇宙之间,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三十六天之最上一层为大罗天;其次三天为三清境,分别是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其次四天为四种民天(又称四梵天),分别为贾奕天、梵度天、玉隆天和常融天;再次为三界二十八天,包括无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和欲界六天。
  大罗天为三清尊神所居,三清境为九圣、九真、九仙所居,四种民天之人断除生死之苦,三灾不及;无色界人寿命长,但未断生死;欲界之人有欲望,因而有各种痛苦。
  三十六地则为人死之后鬼魂所入之处,俗称阴间。道教认为,人死之后在阴间要受到十殿阎王的审判,有善行者则能转生,作恶多端者则打入地狱受惩罚。修道证果者直接依修行层次进入到相应的天界,而不用接受十殿阎王的审判。
31、道教怎样解释天人感应?
道教将“天人感应”纳入教义,认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能够相通。道教有关“天人感应”的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是从天地与人体相类这方面来解释。《云笈七签》引《真文经》之说:“人之生也,头圆像天,足方法地,发为星辰,目为日月,眉为北斗,耳为社稷,口为江河,齿为玉石,四肢为四时,五脏法五行。与天地合其体,与道德齐其生”。人体所有的部位,不仅与天地相对应,还和“四时”、“五行”相联系。所以,治国就好像治身,都应当贯穿于“天道”。
第二,是从神仙与世人相通这方面来解释。《神仙可说论》说:“五脏六腑,百关四肢,皆神明所属,各有主守”。所以,人的内丹修炼可以与自然相通,得天地之精华。第三,是从人的言行受到天的监视这方面来解释。
32、全真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根据《道德经》,全真道主张无心忘言、柔弱清静。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注重修行,分为真功和真行。真功即内修,其修持大略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宗。全真因内修“求返其真”,主张功行双全,以期成仙证真,所以叫“全真”。这种内修主要是修养精神,即性,也称为性功,全真教既修性,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张济世度人。
四、道教礼仪
任何宗教都有自己规范而独特的礼仪。植根于素有“礼仪之邦”盛誉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礼仪相当完备且十分讲究。除了郑重场合、重大活动必须依礼进行外,就连日常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也都有一定的仪规。现仅将常见的礼仪简介如下。
53、问:道士是什么?
答:道教中,信奉道教教义并修习道术的教徒称为道士。道经说:“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道士一般是师徒相传。入道后唯道为务,持斋礼拜,奉戒颂经,烧香燃灯,不染尘务。道士又称道人,全真道的男道士又称乾道,女道士又称坤道。旧时,对道士也称呼为黄冠,女道士(民间称为道姑)则称女冠。这是因为道书上说,古时人的衣冠都出自黄帝所定的规制,所以称为黄冠。历代下来已有很大的变异,唯独道士衣冠没有改变。
54、问:开期传戒是什么?其意义如何?
答:全真派之正式道士,必须经过受戒仪式,受戒即表示接法,为正式之法嗣。出家初入道观为道童,拜师学经,蓄发结辫。在此期间要诵习《早晚功课经》、《三官经》、《玉皇经》、《玉皇宝忏》、《斗科经》以及作道场之经咒。等到有十方丛林开坛传戒时,小庙的师父便保荐其赴丛林受戒。戒期为五十天至一百天,住在十方丛林里过十分严格的宗教生活,听传戒律师宣讲戒律,求戒者要诵读初真戒、中极戒、天仙戒等三堂大戒的条文。传戒的高道大都是十方丛林的方丈,这时称为“传戒律师”。律师之下,还有证盟师、监戒师、保举师、演礼师、纠仪师、提科师、登籙师、引请师、纠察师、道值师等共同主持授戒。道童受戒后便名入《登真籙》,取得戒衣、戒牒,便成了正式的道士。以后或住丛林,或住小庙,或云游参访,行动自由。
55、问:道教怎样敬香叩拜?
答:道教敬香,有两种。一是殿主烧香,此皆用线香,以三炷为准,插于大香炉内;炷与炷之间距:三炷平列以不过寸宽为合格,故有“烧香不过寸,过寸神不信”之谚。二是坛主拈香,此香以檀香为之,敬拈擅香,非常讲究,每炷擅香长短粗细,长不过寸,粗不过分。坛主拈香时,初炷香插入炉中间,二炷插于左,三炷插于右,三炷香平列并拢。香案上,香炉左盒盛香面,右盒盛檀香。
叩拜,叩拜礼,是我国民族传统礼仪,有不同的敬意和不同的仪规,用不同的礼节以表示,故有三拜、九拜之仪。“擎拳拱手”,是以表示恭敬之意。后世演变成叩头作揖礼,直到现在,道教仍行叩头作揖礼。
叩头有三叩、九叩之别。
道教以一揖三叩再一揖,为一礼。与上圣高真祝寿、庆贺道场毕要行三礼九叩。叩头虽用拜垫,实际是五体投地,即双足,双手著地,头磕下去时要头著手。足站成八字形,双膝与手同时著地,左手搂著右手,拜下时手心皆向下,成十字形,头为一,表示著老君“八十一化”。
56、问:道教怎样叩拜?作揖磕头是一回事吗?
答:道教对常人行拱手礼或行作揖礼,而对神、仙和真人则行叩拜礼,以示特别尊敬。因叩拜过程中伴随有拱手、作揖,我们先介绍一下拱手礼和作揖礼。
一、拱手礼
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礼亦称抱拳礼。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礼,表示恭敬。
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其寓意为“抱元守一”。平常行拱手礼或作揖礼时,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二、作揖礼
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过鼻),向人行礼。因举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称“打躬”。又因身体弯曲成月牙状,故又称“圆揖”。向人作揖行礼时不要过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显得不雅观。作揖礼较拱手为敬,对长者多行此礼。
道教叩拜礼有两种形式,其中以一礼三叩最为常见,以三礼九叩最为隆重。
关于三礼三叩的具体拜法:
(1)站在跪垫(拜垫)前,双脚站成“八”字形,两脚跟相距二至三寸。
(2)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与口相齐)。
(3)左手离开右手捂心(心意散乱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专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同时从容俯身,右手按跪垫,两膝下跪,紧接着,左手离开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状。
(4)俯伏叩首,头磕在双手背上(头与脊要同时下伏,切忌臀部高于背)。此时,心中存想神容并诚心祈祷。
(5)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劲,慢慢起身,右手随之收回,双手抱拳高拱,准备第二次叩拜。如上重复两次,是为三礼三叩。三个头磕完后,起身,双手合抱放于上腹处(道教称“怀抱太极”)。接着,再一次向神行一作揖礼,待双手自上而下至上腹处并立身站定后,方可离开跪垫。
道门中人常说的“朝上三礼”,就是指行三礼三叩礼,此礼多用于平日朝神。
关于三礼九叩,其拜法是重复“一礼三叩礼”两次,合为三礼九叩。重复前,要先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礼。礼毕,同样作揖而退。三礼九叩是道教最高的礼拜仪式,只有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及各种斋醮道场时,方行此礼。有老道长说,道教叩拜礼是对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盖足站“八”字,手按“十”字,头为“一”也。总而言之,向神行礼是为了表达对“道”的信仰和对神的尊敬。
57、问:敬香怎样敬?
答:敬神最常见最普遍的方式莫过于敬香。敬香,也称献香,世人多称烧香。敬香旨在“以香达信”,即以人的诚心通过香烟达于神明,所谓“一柱真香通信去,上圣高真降福来。”敬香有焚香、拈香两种方式。
焚香较为常见,为平日道士及信徒用线香敬神的仪式。具体做法:
(1)选三柱(支)香,不要断香。
(2)点燃香(用左手点香,点燃后若起明火,可左右摆灭,不能用口吹灭)。
(3)面对神像,双手举香(与额相齐),躬身敬礼。
(4)用左手上香(可一次上完,也可分为三次上。分三次上时先插正中,次左,再右),三柱香要插直、插平,间隔不超过一寸宽(以表示“寸”心)。若是道徒还要默念《上香咒》:“常焚心香得大清静”。(若在一个神殿里供奉有多尊神像,先上正位,再上左位,次上右位,后两者各上一柱香,仪式相同。)
(5)上香讫,即行叩拜礼。
拈香最为隆重,只有在诸神圣诞或供斋设醮时,由主持(方丈、监院)或高功行之。所拈的香有五种,即檀香、沉香、云香、紫降香和茄兰香,是为“名贵五香”。最常用的是檀香,是故拈香亦称烧檀香。烧檀香比较讲究。香要劈成一分粗细,一寸长短;须有专用香炉(称檀香炉),还要另备一些香面(通常以线香碾成粉末代之)。拈香前,先用香匕(小勺之类)在檀香炉中间将香灰挖一小坑,埋入香面,用香匕摸平,香面上微覆一层香灰。接着,点燃少许事先折成一寸长短的线香,将燃着的那端插入香面内。拈香时用左手,三枚香分三次投炉,直立(先中、次左、后右)或卧于香炉均可。拈香时要默念《祝香咒》:“道由心学,心假(借也)香传。香焚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径达九天。”拈香讫,退回跪垫,行三礼九叩大礼。
58、问:诵经有些什么礼仪?
答:我们知道,所谓“礼”,指表示尊敬的语言或动作,并由此而产生礼仪。前面所述叩拜、敬香以及献供等都是道教礼仪中用动作向神致敬的形式。
道教敬神礼仪中以语言向神致敬的形式,便是诵经。诵经包括念诵和歌赞两部分。念诵是指咏念经文与念诵道教诸神和真仙圣号。诸神真仙为无上大道的化身,信仰诸神真仙便是信仰道。道和经都是道教三宝(道、经、师)之一,咏念经文与诵念诸神真仙圣号,既是对诸神真仙的敬礼,也是自我修持的必要。歌赞是以唱的方式赞礼诸神、真仙的功德。赞词多采用四言、五言、六言、或七言偈语,如《偈言》、《大赞》、《小赞韵》、《三皈依》等。诵经还是道教各种斋醮法事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诵经的作用在于:
(1)唱诵诸神、真仙宝诰,以表崇道敬神的虔诚之心;
(2)礼拜诸神、真仙,以延生保安,超阴度亡;
(3)通过诵经,以求开悟经义,保养元和,合助道力。是故,道教诵经有—定的礼仪和严格的规定。如上殿诵经以钟、鼓为号;开经前,焚香礼拜;要求道士斋戒身心,道装整洁,同声应和,不得交头接耳,思念不专。
59、问:献神供品有些什么礼仪?
答:神像就是神的分灵身,应当时时供养不怠。供,享献也;养,以饮食供奉也。其供品,平日为香、花、灯、水、果,此为常设之供品。做道场时则在前面五供的基础上,增设茶、食、宝、珠、衣五供,合为十供。现今道观所献供品一般有茶(茶叶或茶水)果(水果或干果)、饭食(米饭或米制品)、面食(馒头或面制品)、菜(青菜或干菜)。献神的供品,也要依礼摆设。其排列顺序是从内到外:一茶、二果、三饭、四菜、五馒头。献供时,先双手高举供品(与额相齐),躬身致礼,然后轻放供桌上。供献讫,还要敬香、叩拜。
60、问:道教的教规有哪些?
答:道教的教规主要有四条。一是传授。传授是道家成仙证圣的必由之路,故道教把授道传密之事看得极为重要,以不能乱传乱泄为戒。传授时必须有虔诚求道的思想和行动,洗涤身心,烧香斋戒,并起宏誓、请师证盟,师方予以传授。二是赏善惩恶。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神仙宫府统辖三界十方,故人类的善恶亦属神明的监察范围。行恶的人定受惩罚,甚至丧命;行善的人就可消灾免难而增延福寿。三是斋戒。道教修斋设供,以达到积累功德和防止出现过失、恶疾的目的。斋分为节食斋和心斋,节食斋以和神保寿,心斋以澡雪精神。戒,指对道教徒分别有不同的戒律,并提倡所有人行五戒十善,提出凡人若常行五戒十善,则天人善神护卫,永灭灾殃,长致福佑。四是诵持。道教规定,凡师传的经箓,必当念诵佩持。意思是凡道教徒必须常念诵师传的经法和佩持符箓。&
61、问:参访道教宫观的礼仪有哪些?
答:道教宫观是道士生活、修道和举行各种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无论道内道外,都要保持道观的清静、整洁和庄严,切忌有任何不合禁戒的言行。比如说,进入道观,应当衣冠整齐,注重仪表,不可光身赤脚,也不可高声喧哗等等。所以参访宫观时也有一些礼仪应该注意。
1、和道士“招呼”的礼仪。可称道长、仙长、师父、师傅、大师、爷、师兄。因道士不改姓氏,也可带姓称呼,如某道长、某爷。另外有职务可称会长、方丈、监院、知客等。
见面一般用传统礼节,抱拳拱手,称“拱手”礼(俗称作揖)。打招呼时,一面拱手,一面口称“慈悲”(盖道徒崇尚道祖老子三宝,即“慈、俭、不为天下先”,并落实到平日言行中。)或天尊圣号。拱手就是两手抱拳(形如太极图),这是道教对别人极为尊贵的打招呼方式。
2、与道士言谈的礼仪。见了道士不问寿。即不询问道士的年龄。中国有句俗话说:“僧不言名,道不言寿”。道人修炼是为了长生久视,所以最好不要问道人的年龄。道士入道门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宗教信仰,有的是要寻求生命解脱。有的是要学习传统文化,也有的是想练就一身好武功等等。所以,如果没有深交,请不要贸然问其身世。事实上,道人亦是普通人,有着常人的情感,只要相互尊重、理解,是很容易与之交往的。
3、烧香的礼仪。各地道观习俗不同。有的地区,可以在神坛前燃烛烧香和焚化纸制“元宝”等。有的地区,只能在道观指定的蜡台、香炉和焚炉中燃烛、烧香、焚纸。有的地区,则只允许烧香祀神,而没有燃烛等其它习俗。
4、叩首礼拜的礼仪。重大的道教醮仪(法会),主祭道士都用中国传统的三跪九叩仪。如果入宫观不会礼拜,可以在神坛前行鞠躬礼。道教主张为人要“慈悲为怀”、“以礼相待”,忌“轻忽言笑”、“举止不雅”、“为人轻慢”、“斗戏诙谐”、“衣着不整”等不礼行为。沿袭至今的礼节有;叩首、顿首、稽首、鞠躬、曙躬、作揖等。祀神、拜祖、拜师,行叩头、顿首、稽首礼,要求三跪九拜;对长者作叩头礼;对同辈和知已以作揖表示礼貌。
5、饮食用斋礼仪。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之道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饮食禁忌。道教特别强调对于酒、肉及五辛之菜等的禁绝。现今,道教两派之中,全真恪守古训,苦心厉志,不立家室,以素食为主;而正一则允许成家,除斋醮活动期间,一般不禁绝荤辛饮酒,但求心净而已。全真道士茹素吃斋,入全真道观决不能夹带荤菜。正一道士平日可以吃荤,惟逢斋醮必须吃素,因此,在斋期内入正一道观,也不能携带荤菜。
待客用膳有两种。全真道宫观以清食待之,有啥吃啥,不摆荤酒,以盛情为满意;正一道宫观待客可摆荤酒。另全真十方丛林里有实行“过堂斋”的,无论道俗过堂时,均应按照丛林规矩,吃饭时不弄出声音,不随便走动、说笑起哄等,讲究“食不语,寝不言”。依照斋堂负责人的指挥,作到威仪随众,就可以了。
62、问:道教的称谓有哪些方面?
答:道教称谓,可以分为道教神仙、道教法坛、道教教徒、道教宫观及丛林等若干方面。
63、问:道教神仙怎样称呼?
答:道教神仙是对道教信奉的神和仙的统称。
神:道的化身(如“三清”)或自然界中神秘力量的化身(如“雷神”)。
仙:指通过道家修炼具有神通变化而能利济世间的得道之士。
道教信奉的神仙,有天尊(如“元始天尊”)、老君(如“太上老君”)、道君(如“灵宝道君”)、大帝(如“玉皇大帝”)、上帝(如“玄天上帝”)、帝君(如“梓潼帝君”)、真君(如“北斗真君”)、老人(如“南极老人”)、真人(如“长春真人”)、元君(如“碧霞元君”)、夫人(如“南岳夫人”)、圣母(如“天上圣母”)、灵官(如“王灵官”)、元帅(如“温琼元帅”)、将军(如“五道将军”)、星官(如“七曜星官”)、娘娘(如“眼光娘娘”)、功曹(如“四值功曹”)等多种称谓。其中男仙多称真君、真人或帝君,女仙多称元君、夫人或圣母。道教徒对神仙一律尊称为“祖师”。
64、问:道教法坛怎样称呼?
答:道教法坛:即道教举行宗教活动的宗坛。基本上可以分为醮坛、箓坛和戒坛三类。
(1)、醮坛:即道教举行斋醮科仪的法坛。醮坛之上参加科仪的道士,称为“醮坛执事”,主要有:
高功:又称“法师”。是斋醮科仪中为主的执事。根据斋醮规模的不同,有时一位,有时三位。
经师:是斋醮科仪中唱念经韵、击打法器的执事。全真派醮坛一般要用八位,称为“八大经师”。
提科:负责提音接韵。
表白:负责奏陈表文。
其它还有侍经、侍香、侍灯等。
(2)、箓坛:是正一派道士授受经箓的法坛。称为“万法宗坛”。箓坛设有三师:
传度师:举行授箓科仪的主持者。
监度师:一般由正一派世袭的张天师担任。
保举师:负责保送正一道士参加受箓。
(3)、戒坛:是全真派道士授受戒律的法坛。称为“玄都律坛”。授戒由传戒律师和八位大师共同完成。
传戒律师:又称“传戒本师”、“律师”。由传戒丛林的方丈担任,负责为戒子讲说戒律、传授戒法。律师的选拔非常严格,必须受满三坛大戒,接过“方丈法”,戒行精严、德高望重的方丈始可荣膺此职。
传戒八大师为:
1、证盟大师:负责为戒子(即受戒道士)解说教义经典、经忏威仪等。
2、监戒大师:负责监察戒子言行,不许违规犯戒,对不法者有权责罚。
(以上传戒律师、证盟大师和监戒大师,又称戒坛“三师”,是戒坛最主要的三位。)
3、保举大师:一般由传戒丛林的监院担任,负责保举戒子参加受戒。
4、演礼大师:负责传授戒子登规演礼及戒坛威仪等。
5、纠仪大师:负责为戒子纠正礼仪规范。
6、提科大师:负责戒坛诵经拜忏诸事。
7、登箓大师:负责为戒子取道号,填写“登真箓”(即戒坛考偈之后按名次排列所编的名册)。
8、引请大师:又称“迎请大师”。负责主持戒坛斋醮科仪,担任高功。
65、问:道教徒怎样称呼?其意义怎样?
答:道教徒狭义的指信仰道教的宗教职业人员。广义上包括五种人士:道士、隐士、居士、学士、信士。
道教徒中的宗教职业人员现在泛称“道士”或“道人”,不过多用于书面语。言谈中多称“道长”,尊称“仙长”、“道爷”、“师傅”等。道经说:“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
道教相信通过修炼可以羽化登仙,故此又称道士为“羽士”、“羽衣”、“羽人”、“羽客”等。道士所戴道冠为木制黄冠(一云道教衣冠与黄帝之时相同),因而又称“黄冠”(一般指男道士),女道士则称“女冠”(偶尔也称“女黄冠”)。现在一般男道士称为“乾道”,女道士称为“坤道”。
道士初入道观,称为“道童”。道童先须在庙内出力苦行,培养功行,又称“行行”(读x&ngh&ng)。冠巾拜师之后,方可成为正式道士。现代道教分为全真和正一两大道派,遂有“全真道士”和“正一道士”之称。全真派道士擅长斋醮者,尊称“法师”。正一道士散居民间从事斋醮活动者,称为“散居道士”。有的道士娶有妻室,又称“火居道士”,俗称“连家道”。台湾道教基本上全属正一派,其中从事度生一类丧葬仪典者称为“乌头道士”。
道行高超的道士,称为“高道”、“高真”、“高士”或“大德”。对于隐居修炼的道士,尊称“大隐”或“高隐”。历史上著名的高道,过去的皇帝多封赠以“先生”、“真人”或“天师”之号。“天师”原是古代对有道者的尊称,东汉时称传道者为天师,张道陵创立正式道教称为天师,其后代子孙世袭“张天师”称号。道教历史上功绩卓著的名真高道,道教徒尊为“宗师”或“大师”。
对道士还有几种称呼:
(一)法师:是对教内精通教义教理、能为人师者的道士的尊称;道士中学法精进、能主持斋仪的人,亦称为法师。
(二)炼师:道士中修持日久,德高思精的人,称之为炼师。
(三)嗣师、宗师、律师、大师:全真派中,没有受戒的称为嗣师;已受戒的称为宗师;曾担任方丈的,称为律师;职司戒坛的,称为大师。
(四)天师:这是正一派道士对天师道创教人张道陵及其后代世袭教主的尊称。
(五)方丈:这是对道教十方丛林道观主持人的称谓,其所居静室亦称方丈。
(六)监院:道观内,对仅次于方丈的全观事务总管者的称谓。
(七)住持:道教庙观内维持道法和总持事务的道士,都可以称为住持。据《道门十规》上说,“住持之上,必德高年耆,刚方正直,言行端庄,学问明博,足为丛林之师表,福地之皈依者任之。”
(八)知客:道观中负责接待外方道众和宾客者称谓。
道士之间互称“道友”,亦称“同道”或“同参”,尊称“道兄”或“师兄”,无论乾道、坤道都如此称呼。结伴修道的人称为“道伴”,聚在一起的道友称为“道侣”或“烟霞侣”。
非专职的在家信仰道教的教徒,受过三皈五戒者称为“居士”,未受过皈依的信教者称为“信士”。
道士入道之后,沿用原来的姓氏,表示继承中华民族古老传统,不背亲,不绝伦,不忘祖宗。入道之后改用道名,即在原姓之下,第一个字由宗派字谱上取,第二个字由师父按照教义来取,组合起来就构成了道名。道名之外,可以另取道号,一般是“某某子”或“某某道人”。问讯道士姓氏称“仙姓”,问讯名字称“上下”,问讯宗派称“仙派”。道士居所,称为“丹房”或“丹室”。
道士寿终,称“羽化”、“解化”、“仙化”、“仙去”、“仙逝”等。道士外出寻师访道,称为“参访”,现在各地道教团体之间的访问团,也称“参访团”。道士外出遨游,称为“云游”。到其它道观留住,称为“挂单”。在某所道观入道的道士,称为这所道观的“法眷”。
66、问:丛林执事有那些?怎样称呼?
答:道教丛林,有着一整套系统的管理体制,道士在丛林中分别担任不同的执事,各负其责,共同维护丛林的正常秩序。丛林各执事称谓如下:
方丈:道教十方丛林的最高领导者。亦称“住持”。
监院:俗称“当家”。道教丛林主持一切事务者。
监院之下,设有“三都五主十八头”。即: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庄头、库头、堂头、钟头、鼓头、门头、茶头、水头、火头、饭头、菜头、仓头、磨头、碾头、园头、圊头、槽头、净头。
其它还有高功、提科及表白,连同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库头、总理、知客、巡照、巡寮、海巡、监修、公务、迎宾、主翰、书记、典造、账房等,又称道教十方丛林“二十四位大执事”。
67、问:道教的清规、戒律有哪些?
答:道教宫观内对违犯戒规道士的惩处条例称作清规。道教创立时规定:凡道士犯法者,先原谅三次,如仍不改过,才给以惩罚。其目的是“闻人有过助其自诲”。使在净室中向神叩头思过,以乞求“诸大神原其不及”。现存较著名的清规有《教主重阳帝君责罚榜》、《长春真人规榜》等。
道教约束道士思想言行的条规称作戒律。道教初期戒律简约,主旨为戒贪欲、守清静。两晋南北朝时,由上清派、灵宝派、新天师道等制定出“五戒”、“九戒”、“十戒”和其他戒律,这些戒律均为防止“恶心邪欲”、“乖言戾行”之用。
68、问:何谓符籙?
答:符籙,也称“符字”、“墨籙”、“丹书”。为一种笔画屈曲、似字非字的图形,道教谓可用它来“遣神役鬼”、“镇魔压邪”。东汉时张道陵祖师就曾以符籙为人“治病”或“驱鬼”。后世道士盛传其法。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有亲临道坛受符籙事,魏太武亲受符籙,自是之后,每帝即位,必先赴道坛接受符籙后才即位。
69、问:何谓斋醮?
答:道教设坛祭祷的一种仪式。即供斋醮神,借以求福免灾。其法为清心洁身,筑坛设供,书表章以祷神灵。斋者,戒洁行事,古人于祭祀之前,必先斋,斋必有戒,故亦云斋戒。醮者、祭也,祈祷也。道教所建祈禳法事道场,皆曰建醮,又统称为“斋醮”。
道教宫观逢祖师圣诞或道教节日都要建醮庆贺。另十方丛林有“赈孤”的醮仪,即每年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要作道场,追荐超度亡魂,超度已故(道教称为羽化)的道士和十方信众。平时有道士羽化,亦建醮超度。宫观以外的信徒也可出资请宫观修斋建醮,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寿、求平安以及超度亡魂等。除在观庙内建醮外,也有外出到信徒家建醮的。
70、问:道教认为人死之后会发生什么?炼度是什么?
答:人乃是气聚而生,气散而死。受魂于天,滞魄于地,死后魂魄分离。魂常使人行善,魄常使人行恶。所以,修行者必须调魂制魄,人常行善事则魂(阳气)旺,死后魄随魂上升天界;人常行恶事则魄(阴气)滞,死后则魂随魄沉,沦入幽冥,历十八层地狱,六道轮回受无量苦。
道教的超度科仪就是将沉沦于幽冥的魂魄通过高功法师的济炼,将其化为轻清之气上升,随其生前所做善恶之业,往生不同的天界。
炼度,是超度亡魂的科仪之一。道教认为,通过经功、符籙或内丹术可使亡魂受炼,消除罪业、重获神形、获得度化,故称炼度。
71、问:道教为何诵早晚功课?
答:玄门早晚功课,是道教徒早晚必诵的两部经典,是修道者的基本法则。功课者,课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修道之士要认真习诵,理解经意,深悟玄理,脚踏实地按经旨行持。道教讲结三缘,《早课》诵清静经,即分轻清之意,为祈求国泰民安,忏悔罪业,可结仙缘。《晚课》诵救苦经,超度鬼魂,可结鬼缘。《午课》诵三官经,可赐福、消灾、解厄、赦罪,可结人缘。
72、问:怎样许愿、还愿?
答:许愿是求神护佑自己,使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还愿是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对神许下的诺言予以对现。许愿、还愿不需择吉日,随时随地都可以许愿、还愿。
许愿之前最好能沐浴其身,斋戒净口。在神前敬三炷香,然后在神前伏拜虔诚祈祷,默许所求心愿,祈求神灵护佑实现其心愿。许愿可大可小,不拘形势,有许做多少善事的,有许诵经、做道场、献神供品、重塑金身、助印善书赠送、捐资修庙等。
求神护佑实现心愿后,求神护佑之时许下的什么诺言都必须兑现。
73、问:塑像仪有哪些内容?
答:道教以先秦道家哲学思想为基础,继承了道家“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的思想,所以在修建殿宇时,一般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在全真祖师重阳真人《立教十五论·第五盖造》中讲到“苟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所作为;大殿高堂,岂是道人之活计?”故而禀此祖训,所以道教殿宇一般不尚奢华,而以朴实见长,有些地方的道教宫观甚至保持白墙灰瓦的朴素面目。
在造像时,与道教的修行也是息息相关的,道教倡导天人合一,认为“一身天地,天地一身”。把人身与天地万灵相对应,通过存想自身体内之神祗,以契合天地之神祗,从而达到与道合真的目的,故而在塑像时,便于存想神灵金容,一般神像都比较小巧,但十分精致。
道教塑像有一定的仪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第二卷有《造像品》,规定了造像的先后次序,质料、尺寸、仪相、辅神、衣冠、华座、冠帔等,要求皆依经典规定。在塑像时,也要进行敬神仪礼。首先,要选择吉日良辰,举行开工仪式,向神位或木料供奉,焚香、诵经、礼拜。“开脸”(也称“开相”)后神像头部要用红布或红纸蒙上。还要将经典、五谷、铜镜、朱砂、沉香、雄黄、五色线、金银珠宝、灵符或香灰等放入神像体内。塑像造好后,还要进行开光点眼仪式,举行祭祀庆祝活动。
74、问:道教节日有哪些?
答:道教以神、仙之诞辰为节日,到时要举行隆重斋醮,包括祭星与设道坛诵经。有的节日还有庙会集巿。道教各派都有所崇奉之本宗祖师,但对道教共同尊崇之神的诞生节日,都是很重视的,如:
1.三清节:即冬至日为元始天尊圣诞,夏至日是灵宝天尊圣诞,二月十五日是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圣诞。
2.三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节,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节,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节。
3.正月初九日: 玉皇上帝圣诞。
4.三月初三日:真武圣诞、王母娘娘圣诞,俗称“蟠桃会”。
5.四月十四日:吕纯阳祖师圣诞。
6.五月十八日:张天师圣诞。
7.十一日:太乙救苦天尊圣诞。
8.十二月二十二日:王重阳祖师圣诞。
9.六月初一至初六为南斗下降日(朝南斗会)、九月初一至初九为北斗下降日(朝北斗会)、
10.五腊节:正月初一日天腊,五月初五日地腊,七月初七日道德腊,十月初一日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腊。总之,每逢节日,宫观都要设坛诵经庆贺。
75、问:朔,望,晦,电,是哪一天?
答:阴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三十为晦、十四为电。
76、问:接驾是什么时间举行?
答:因为阴历腊月二十五日为玉皇大帝巡天之辰,故道教宫观都举行“接驾”仪式,在腊月二十四日半夜子时举行。
77、问:何为道历?
答:道历为道教专用之历法也。是以我国夏历及六十甲子纪年的一种历法。推算之法,由黄帝纪元(西元前二六九八年)开始,迄今(西元二00六年)道历为四七零四年。唐朝曾因老子为其始祖,乃以老子降生年(西元前一三00年)为道历之开始,但至宋以后,则仍以黄帝纪元为用也。而道教斋醮道场,所用表奏文牒等,则皆书以天运甲子之岁,因对神明故不用道历纪年也。
现在,炎黄子孙以为:中国乃数千年文明古国,应用自己的纪元。不应该惟西方的马首是瞻。以基督教之历法用于中华国土,岂不自取其辱?枉自称五千年文明古国!有识之士无不痛心疾首。因此,提倡正规场合用黄帝纪元某某年(或称中元某某年,或黄历某某年),其余凡用“公元”的一律改称“西元某某年”。
61、参访道教宫观的礼仪有哪些?
  道教宫观是道士生活、修道和举行各种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无论道内道外,都要保持道观的清静、整洁和庄严,切忌有任何不合禁戒的言行。比如说,进入道观,应当衣冠整齐,注重仪表,不可光身赤脚,也不可高声喧哗等等。所以参访宫观时也有一些礼仪应该注意。
  1、和道士“招呼”的礼仪。可称道长、仙长、师父、师傅、大师、爷、师兄。因道士不改姓氏,也可带姓称呼,如某道长、某爷。另外有职务可称会长、方丈、监院、知客等。
见面一般用传统礼节,抱拳拱手,称“拱手”礼(俗称作揖)。打招呼时,一面拱手,一面口称“慈悲”(盖道徒崇尚道祖老子三宝,即“慈、俭、不为天下先”,并落实到平日言行中。)或天尊圣号。拱手就是两手抱拳(形如太极图),这是道教对别人极为尊贵的打招呼方式。
  2、与道士言谈的礼仪。见了道士不问寿。即不询问道士的年龄。中国有句俗话说:“僧不言名,道不言寿”。道人修炼是为了长生久视,所以最好不要问道人的年龄。道士入道门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宗教信仰,有的是要寻求生命解脱。有的是要学习传统文化,也有的是想练就一身好武功等等。所以,如果没有深交,请不要贸然问其身世。事实上,道人亦是普通人,有着常人的情感,只要相互尊重、理解,是很容易与之交往的。
  3、烧香的礼仪。各地道观习俗不同。有的地区,可以在神坛前燃烛烧香和焚化纸制“元宝”等。有的地区,只能在道观指定的蜡台、香炉和焚炉中燃烛、烧香、焚纸。有的地区,则只允许烧香祀神,而没有燃烛等其它习俗。
  4、叩首礼拜的礼仪。重大的道教醮仪(法会),主祭道士都用中国传统的三跪九叩仪。如果入宫观不会礼拜,可以在神坛前行鞠躬礼。道教主张为人要“慈悲为怀”、“以礼相待”,忌“轻忽言笑”、“举止不雅”、“为人轻慢”、“斗戏诙谐”、“衣着不整”等不礼行为。沿袭至今的礼节有;叩首、顿首、稽首、鞠躬、曙躬、作揖等。祀神、拜祖、拜师,行叩头、顿首、稽首礼,要求三跪九拜;对长者作叩头礼;对同辈和知已以作揖表示礼貌。
  5、饮食用斋礼仪。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之道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饮食禁忌。道教特别强调对于酒、肉及五辛之菜等的禁绝。现今,道教两派之中,全真恪守古训,苦心厉志,不立家室,以素食为主;而正一则允许成家,除斋醮活动期间,一般不禁绝荤辛饮酒,但求心净而已。全真道士茹素吃斋,入全真道观决不能夹带荤菜。正一道士平日可以吃荤,惟逢斋醮必须吃素,因此,在斋期内入正一道观,也不能携带荤菜。
  待客用膳有两种。全真道宫观以清食待之,有啥吃啥,不摆荤酒,以盛情为满意;正一道宫观待客可摆荤酒。另全真十方丛林里有实行“过堂斋”的,无论道俗过堂时,均应按照丛林规矩,吃饭时不弄出声音,不随便走动、说笑起哄等,讲究“食不语,寝不言”。依照斋堂负责人的指挥,作到威仪随众,就可以了。
62、道教的称谓有哪些方面?
  道教称谓,可以分为道教神仙、道教法坛、道教教徒、道教宫观及丛林等若干方面。
63、道教神仙怎样称呼?
  道教神仙是对道教信奉的神和仙的统称。
  神:道的化身(如“三清”)或自然界中神秘力量的化身(如“雷神”)。
  仙:指通过道家修炼具有神通变化而能利济世间的得道之士。
道教信奉的神仙,有天尊(如“元始天尊”)、老君(如“太上老君”)、道君(如“灵宝道君”)、大帝(如“玉皇大帝”)、上帝(如“玄天上帝”)、帝君(如“梓潼帝君”)、真君(如“北斗真君”)、老人(如“南极老人”)、真人(如“长春真人”)、元君(如“碧霞元君”)、夫人(如“南岳夫人”)、圣母(如“天上圣母”)、灵官(如“王灵官”)、元帅(如“温琼元帅”)、将军(如“五道将军”)、星官(如“七曜星官”)、娘娘(如“眼光娘娘”)、功曹(如“四值功曹”)等多种称谓。其中男仙多称真君、真人或帝君,女仙多称元君、夫人或圣母。道教徒对神仙一律尊称为“祖师”。
64、道教法坛怎样称呼?
  道教法坛:即道教举行宗教活动的宗坛。基本上可以分为醮坛、箓坛和戒坛三类。
  (1)、醮坛:即道教举行斋醮科仪的法坛。醮坛之上参加科仪的道士,称为“醮坛执事”,主要有:
   高功:又称“法师”。是斋醮科仪中为主的执事。根据斋醮规模的不同,有时一位,有时三位。
   经师:是斋醮科仪中唱念经韵、击打法器的执事。全真派醮坛一般要用八位,称为“八大经师”。
   提科:负责提音接韵。
   表白:负责奏陈表文。
   其它还有侍经、侍香、侍灯等。
  (2)、箓坛:是正一派道士授受经箓的法坛。称为“万法宗坛”。箓坛设有三师:
   传度师:举行授箓科仪的主持者。
   监度师:一般由正一派世袭的张天师担任。
   保举师:负责保送正一道士参加受箓。
  (3)、戒坛:是全真派道士授受戒律的法坛。称为“玄都律坛”。授戒由传戒律师和八位大师共同完成。
传戒律师:又称“传戒本师”、“律师”。由传戒丛林的方丈担任,负责为戒子讲说戒律、传授戒法。律师的选拔非常严格,必须受满三坛大戒,接过“方丈法”,戒行精严、德高望重的方丈始可荣膺此职。
  传戒八大师为:
  1、证盟大师:负责为戒子(即受戒道士)解说教义经典、经忏威仪等。
  2、监戒大师:负责监察戒子言行,不许违规犯戒,对不法者有权责罚。
  (以上传戒律师、证盟大师和监戒大师,又称戒坛“三师”,是戒坛最主要的三位。)
  3、保举大师:一般由传戒丛林的监院担任,负责保举戒子参加受戒。
  4、演礼大师:负责传授戒子登规演礼及戒坛威仪等。
  5、纠仪大师:负责为戒子纠正礼仪规范。
  6、提科大师:负责戒坛诵经拜忏诸事。
  7、登箓大师:负责为戒子取道号,填写“登真箓”(即戒坛考偈之后按名次排列所编的名册)。
  8、引请大师:又称“迎请大师”。负责主持戒坛斋醮科仪,担任高功。
65、道教徒怎样称呼?其意义怎样?
  道教徒狭义的指信仰道教的宗教职业人员。广义上包括五种人士:道士、隐士、居士、学士、信士。
  道教徒中的宗教职业人员现在泛称“道士”或“道人”,不过多用于书面语。言谈中多称“道长”,尊称“仙长”、“道爷”、“师傅”等。道经说:“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
道教相信通过修炼可以羽化登仙,故此又称道士为“羽士”、“羽衣”、“羽人”、“羽客”等。道士所戴道冠为木制黄冠(一云道教衣冠与黄帝之时相同),因而又称“黄冠”(一般指男道士),女道士则称“女冠”(偶尔也称“女黄冠”)。现在一般男道士称为“乾道”,女道士称为“坤道”。
道士初入道观,称为“道童”。道童先须在庙内出力苦行,培养功行,又称“行行”(读x&ngh&ng)。冠巾拜师之后,方可成为正式道士。现代道教分为全真和正一两大道派,遂有“全真道士”和“正一道士”之称。全真派道士擅长斋醮者,尊称“法师”。正一道士散居民间从事斋醮活动者,称为“散居道士”。有的道士娶有妻室,又称“火居道士”,俗称“连家道”。台湾道教基本上全属正一派,其中从事度生一类丧葬仪典者称为“乌头道士”。
道行高超的道士,称为“高道”、“高真”、“高士”或“大德”。对于隐居修炼的道士,尊称“大隐”或“高隐”。历史上著名的高道,过去的皇帝多封赠以“先生”、“真人”或“天师”之号。“天师”原是古代对有道者的尊称,东汉时称传道者为天师,张道陵创立正式道教称为天师,其后代子孙世袭“张天师”称号。道教历史上功绩卓著的名真高道,道教徒尊为“宗师”或“大师”。
  对道士还有几种称呼:
  (-)法师:是对教内精通教义教理、能为人师者的道士的尊称;道士中学法精进、能主持斋仪的人,亦称为法师。(二)炼师:道士中修持日久,德高思精的人,称之为炼师。(三)嗣师、宗师、律师、大师:全真派中,没有受戒的称为嗣师;已受戒的称为宗师;曾担任方丈的,称为律师;职司戒坛的,称为大师。(四)天师:这是正一派道士对天师道创教人张道陵及其后代世袭教主的尊称。(五)方丈:这是对道教十方丛林道观主持人的称谓,其所居静室亦称方丈。(六)监院:道观内,对仅次于方丈的全观事务总管者的称谓。(七)住持:道教庙观内维持道法和总持事务的道士,都可以称为住持。据《道门十规》上说,“住持之上,必德高年耆,刚方正直,言行端庄,学问明博,足为丛林之师表,福地之皈依者任之。”(八)知客:道观中负责接待外方道众和宾客者称谓。&
道士之间互称“道友”,亦称“同道”或“同参”,尊称“道兄”或“师兄”,无论乾道、坤道都如此称呼。结伴修道的人称为“道伴”,聚在一起的道友称为“道侣”或“烟霞侣”。
非专职的在家信仰道教的教徒,受过三皈五戒者称为“居士”,未受过皈依的信教者称为“信士”。
道士入道之后,沿用原来的姓氏,表示继承中华民族古老传统,不背亲,不绝伦,不忘祖宗。入道之后改用道名,即在原姓之下,第一个字由宗派字谱上取,第二个字由师父按照教义来取,组合起来就构成了道名。道名之外,可以另取道号,一般是“某某子”或“某某道人”。问讯道士姓氏称“仙姓”,问讯名字称“上下”,问讯宗派称“仙派”。道士居所,称为“丹房”或“丹室”。
  道士寿终,称“羽化”、“解化”、“仙化”、“仙去”、“仙逝”等。道士外出寻师访道,称为“参访”,现在各地道教团体之间的访问团,也称“参访团”。道士外出遨游,称为“云游”。到其它道观留住,称为“挂单”。在某所道观入道的道士,称为这所道观的“法眷”。
66、丛林执事有那些?怎样称呼?
  道教丛林,有着一整套系统的管理体制,道士在丛林中分别担任不同的执事,各负其责,共同维护丛林的正常秩序。丛林各执事称谓如下:
  方丈:道教十方丛林的最高领导者。亦称“住持”。
  监院:俗称“当家”。道教丛林主持一切事务者。
  监院之下,设有“三都五主十八头”。即: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庄头、库头、堂头、钟头、鼓头、门头、茶头、水头、火头、饭头、菜头、仓头、磨头、碾头、园头、圊头、槽头、净头。
  其它还有高功、提科及表白,连同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库头、总理、知客、巡照、巡寮、海巡、监修、公务、迎宾、主翰、书记、典造、账房等,又称道教十方丛林“二十四位大执事”。(详见本书“道教宫观·十方丛林中的常住道士如何分工?执事有那些?其职责怎样?”条)
67、道教的清规、戒律有哪些?&
  道教宫观内对违犯戒规道士的惩处条例称作清规。道教创立时规定:凡道士犯法者,先原谅三次,如仍不改过,才给以惩罚。其目的是“闻人有过助其自诲”。使在净室中向神叩头思过,以乞求“诸大神原其不及”。现存较著名的清规有《教主重阳帝君责罚榜》、《长春真人规榜》等。
  道教约束道士思想言行的条规称作戒律。道教初期戒律简约,主旨为戒贪欲、守清静。两晋南北朝时,由上清派、灵宝派、新天师道等制定出“五戒”、“九戒”、“十戒”和其他戒律,这些戒律均为防止“恶心邪欲”、“乖言戾行”之用。
68、何谓符籙?  符籙,也称“符字”、“墨籙”、“丹书”。为一种笔画屈曲、似字非字的图形,道教谓可用它来“遣神役鬼”、“镇魔压邪”。东汉时张道陵祖师就曾以符籙为人“治病”或“驱鬼”。后世道士盛传其法。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有亲临道坛受符籙事,魏太武亲受符籙,自是之后,每帝即位,必先赴道坛接受符籙后才即位。
69、何谓斋醮?  道教设坛祭祷的一种仪式。即供斋醮神,借以求福免灾。其法为清心洁身,筑坛设供,书表章以祷神灵。斋者,戒洁行事,古人于祭祀之前,必先斋,斋必有戒,故亦云斋戒。醮者、祭也,祈祷也。道教所建祈禳法事道场,皆曰建醮,又统称为“斋醮”。
  道教宫观逢祖师圣诞或道教节日都要建醮庆贺。另十方丛林有“赈孤”的醮仪,即每年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要作道场,追荐超度亡魂,超度已故(道教称为羽化)的道士和十方信众。平时有道士羽化,亦建醮超度。宫观以外的信徒也可出资请宫观修斋建醮,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寿、求平安以及超度亡魂等。除在观庙内建醮外,也有外出到信徒家建醮的。
70、道教认为人死之后会发生什么?炼度是什么?
  人乃是气聚而生,气散而死。受魂于天,滞魄于地,死后魂魄分离。魂常使人行善,魄常使人行恶。所以,修行者必须调魂制魄,人常行善事则魂(阳气)旺,死后魄随魂上升天界;人常行恶事则魄(阴气)滞,死后则魂随魄沉,沦入幽冥,历十八层地狱,六道轮回受无量苦。
  道教的超度科仪就是将沉沦于幽冥的魂魄通过高功法师的济炼,将其化为轻清之气上升,随其生前所做善恶之业,往生不同的天界。
  炼度,是超度亡魂的科仪之一。道教认为,通过经功、符籙或内丹术可使亡魂受炼,消除罪业、重获神形、获得度化,故称炼度。
71、道教为何诵早晚功课?
  玄门早晚功课,是道教徒早晚必诵的两部经典,是修道者的基本法则。功课者,课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修道之士要认真习诵,理解经意,深悟玄理,脚踏实地按经旨行持。道教讲结三缘,《早课》诵清静经,即分轻清之意,为祈求国泰民安,忏悔罪业,可结仙缘。《晚课》诵救苦经,超度鬼魂,可结鬼缘。《午课》诵三官经,可赐福、消灾、解厄、赦罪,可结人缘。
72、怎样许愿、还愿?  许愿是求神护佑自己,使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还愿是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对神许下的诺言予以对现。许愿、还愿不需择吉日,随时随地都可以许愿、还愿。
  许愿之前最好能沐浴其身,斋戒净口。在神前敬三炷香,然后在神前伏拜虔诚祈祷,默许所求心愿,祈求神灵护佑实现其心愿。许愿可大可小,不拘形势,有许做多少善事的,有许诵经、做道场、献神供品、重塑金身、助印善书赠送、捐资修庙等。
  求神护佑实现心愿后,求神护佑之时许下的什么诺言都必须兑现。
73、塑像仪有哪些内容?
  道教以先秦道家哲学思想为基础,继承了道家“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的思想,所以在修建殿宇时,一般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在全真祖师重阳真人《立教十五论·第五盖造》中讲到“苟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所作为;大殿高堂,岂是道人之活计?”故而禀此祖训,所以道教殿宇一般不尚奢华,而以朴实见长,有些地方的道教宫观甚至保持白墙灰瓦的朴素面目。
  在造像时,与道教的修行也是息息相关的,道教倡导天人合一,认为“一身天地,天地一身”。把人身与天地万灵相对应,通过存想自身体内之神祗,以契合天地之神祗,从而达到与道合真的目的,故而在塑像时,便于存想神灵金容,一般神像都比较小巧,但十分精致。
  道教塑像有一定的仪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第二卷有《造像品》,规定了造像的先后次序,质料、尺寸、仪相、辅神、衣冠、华座、冠帔等,要求皆依经典规定。在塑像时,也要进行敬神仪礼。首先,要选择吉日良辰,举行开工仪式,向神位或木料供奉,焚香、诵经、礼拜。“开脸”(也称“开相”)后神像头部要用红布或红纸蒙上。还要将经典、五谷、铜镜、朱砂、沉香、雄黄、五色线、金银珠宝、灵符或香灰等放入神像体内。塑像造好后,还要进行开光点眼仪式,举行祭祀庆祝活动。
74、道教节日有哪些?  道教以神、仙之诞辰为节日,到时要举行隆重斋醮,包括祭星与设道坛诵经。有的节日还有庙会集巿。道教各派都有所崇奉之本宗祖师,但对道教共同尊崇之神的诞生节日,都是很重视的,如:
  1.三清节:即冬至日为元始天尊圣诞,夏至日是灵宝天尊圣诞,二月十五日是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圣诞。
  2.三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节,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节,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节。
  3.正月初九日: 玉皇上帝圣诞。
  4.三月初三日:真武圣诞、王母娘娘圣诞,俗称“蟠桃会”。
  5.四月十四日:吕纯阳祖师圣诞。
  6.五月十八日:张天师圣诞。
  7.十一日:太乙救苦天尊圣诞。
  8.十二月二十二日:王重阳祖师圣诞。
  9.六月初一至初六为南斗下降日(朝南斗会)、九月初一至初九为北斗下降日(朝北斗会)、
  10.五腊节:正月初一日天腊,五月初五日地腊,七月初七日道德腊,十月初一日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腊。总之,每逢节日,宫观都要设坛诵经庆贺。
75、朔,望,晦,电,是哪一天?
  阴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三十为晦、十四为电。
76、接驾是什么时间举行?
  因为阴历腊月二十五日为玉皇大帝巡天之辰,故道教宫观都举行“接驾”仪式,在腊月二十四日半夜子时举行。
77、何为道历?  道历为道教专用之历法也。是以我国夏历及六十甲子纪年的一种历法。推算之法,由黄帝纪元(西元前二六九八年)开始,迄今(西元二00六年)道历为四七零四年。唐朝曾因老子为其始祖,乃以老子降生年(西元前一三00年)为道历之开始,但至宋以后,则仍以黄帝纪元为用也。而道教斋醮道场,所用表奏文牒等,则皆书以天运甲子之岁,因对神明故不用道历纪年也。
  现在,炎黄子孙以为:中国乃数千年文明古国,应用自己的纪元。不应该惟西方的马首是瞻。以基督教之历法用于中华国土,岂不自取其辱?枉自称五千年文明古国!有识之士无不痛心疾首。因此,提倡正规场合用黄帝纪元某某年(或称中元某某年,或黄历某某年),其余凡用“公元”的一律改称“西元某某年”。
五、道教宫观
78、道教庙宇的名称有哪些
?  道教宫观是对道教庙宇的通称,简称“道观”。宫观是道士修行、供奉、祭祀神灵、做道场、传教的活动场所,是道教中道宫和道观的合称,也泛指其他道教活动场所,如庵、台、洞、祠、庙、堂等。
  早期道教庙宇,有“治”、“靖”、“庐”之称。现代尚有宫(如山西芮城县永乐宫)、观(如北京白云观)、庙(如河南省嵩山中岳庙)、庵(如四川省成都市二仙庵)、祠(如山东省泰山碧霞祠)、院(如浙江省杭州市抱朴道院)、洞(如辽宁省本溪市云光洞)、馆(如香港蓬瀛仙馆)、府(如江西省龙虎山天师府)、台(如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阁(如宁夏自治区平罗县玉皇阁)、殿(如上海市钦赐仰殿)等名称,其它还有室、堂、房、坛、楼、舍、池、岩等称谓。
79、道教宫观的组织形成形式有哪些
?  道教宫观的组织形成形式,分为子孙庙和十方丛林两种:
  子孙庙:又称“小庙”。这种庙宇可以收徒弟,代代相传。但是不得悬挂钟板,没有传戒权利,一般不接纳别处道友前来挂单。假如子孙庙悬挂钟板,则称“子孙丛林”或“子孙常住”,具有半“十方丛林”性质,允许道友挂单。
十方丛林:又称“十方常住”。这种庙宇悬挂钟板,日常作务以钟板为号令,具有传戒特权。但是不得冠巾收徒,由子孙庙收的徒弟前来挂单留住而组成道众,在丛林互相参学。因此丛林的道士流动性很大。
现在道教的丛林,和过去有些不同。许多十方丛林,也在冠巾收徒。从前道士前往丛林挂单需要背诵道教经典,现在只要具备手续证明即可。
80、十方丛林中的常住道士如何分工?执事有那些?其职责怎样?
  道教十方丛林,有着一整套系统的管理体制,常住道士在丛林中分别担任不同的执事,分工细致,各负其责,共同维护丛林的正常秩序。最高负责人是方丈,或监院(住持),即观主。方丈、监院以下有:客、寮、库、帐、经、典、堂和号等八大执事,分别负责八个方面的事务。
  丛林各执事称谓、职责如下:
  方丈:道教十方丛林的最高领导者。亦称“住持”。《庄子·天下篇》成玄贡疏:“方,道也。”《大戴礼记·本命》:“丈,长也。”即对有道长辈的尊称。方丈具有开坛传戒、普度弟子的职责,方丈的选拔也很严格,必须受过三坛大戒,而且接过“方丈法”,德高望重、戒行精严,受全体道众拥戴,始许选为方丈。又道教传说海上有神山名为“方丈”,为仙人所居,故其所居丹室,亦称“方丈”。《三乘集要》:“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师,演龙门之正法,撑苦海之慈航,常怀传贤之心,素无吝道之意,作全真之模范,律门之纲领,非有道之师,不可立也。”
  监院:俗称“当家”。道教丛林主持一切事务者。监院由全体道众推选,可以连选连任。如果本丛林无此人才,亦可到其它宫观去请。监院若不称职,方丈有权撤换之。《三乘集要》:“监院乃常住之首领,道众之宗主,必须才全智足,信道明德,仁义谦恭,宽宏大量,弱已卫众,柔和良善,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备者,乃可当此大任。”
  监院之下,设有“三都五主十八头”,即: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庄头、库头、堂头、钟头、鼓头、门头、茶头、水头、火头、饭头、菜头、仓头、磨头、碾头、园头、圊头、槽头、净头。
  十方丛林,还设有其它重要执事:
  总理:协助监院、都管统理内外公务。
  知客:负责接送来往宾客及参访道友。
  巡照:监察丛林内外一切事务。
  巡寮:主管丛林人事安排。
  海巡:负责查理公事及调解纠纷。
  监修:负责庙宇维修并兼管庄农。
  公务:管理房地山田及借贷还贷诸事。
  迎宾:亦称“号房”。负责对挂单道友进行考问、登记。
  主翰:负责书写文稿、绘图等事。
  书记:负责书写表疏、信函。
  典造:又称“典座”或“点造”。负责办理斋馐饮食。
  账房:管理账目。
  丛林中高功、提科及表白,连同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库头、总理、知客、巡照、巡寮、海巡、监修、公务、迎宾、主翰、书记、典造、账房等,称为:道教十方丛林“二十四位大执事”。
81、全真道三大祖庭分别是?
  山西永济的“永乐宫”(吕洞宾祖师);陕西户县的“重阳宫”(王重阳祖师);北京的“白云观”(丘处机祖师)。
82、何谓万法宗坛?  道教原有四派法坛,龙虎山天师派是为正一玄坛,茅山三茅君派则为上清法坛,阁皂山葛仙翁派称为灵宝玄坛,西山许旌阳派号为净明法坛。后因三山甚少传世,元时天师奉旨领天下道教事,故三山法籙均收归龙虎山天师府,乃改正一玄坛为“万法宗坛”,至今仍沿用之。
83、道教五岳名山在什么地方?
  东岳泰山(在山东泰安)、南岳衡山(在湖南衡阳)、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北岳恒山(在河北曲阳或山西浑源)、中岳嵩山(在河南登封)。
84、现代有哪些著名宫观?
  1983年国务院确定了21座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它们是:北京白云观、辽宁沈阳太清宫、鞍山市千山无量观、江苏句容县茅山道院、浙江杭州市抱朴道院、江西贵溪县龙虎山天师府、山东青岛市崂山太清宫、泰安市泰山碧霞祠、河南登封市嵩山中岳庙、湖北十堰市武当山紫霄宫和太和宫(包括金顶)、武汉市长春观、广东博罗县罗浮山冲虚观、四川成都市青羊宫、都江堰市青城山常道观(包括天师洞)和祖师殿、陕西华阴县华山玉泉院和镇岳宫及东道院、西安市八仙宫、周至县楼观台。云南昆明的著名宫观有:太和宫(俗称金殿)、真庆观、龙泉观(俗称黑龙潭,内含黑龙宫)、三清阁、紫霞观、万寿宫、三元宫等。&
  云南道教主要分布在昆明、保山、临沧、大理、昭通等地。历史上,云南道观很多,现保存较好的有40余座。主要有昆明金殿、昆明黑龙潭、昆明真庆观、昆明西山三清阁、保山玉皇阁、腾冲云峰山、临沧三元观、昭通大龙洞、建水燕子洞等。而大理巍山巍宝山宫观较多,有准提阁、巡山殿、玉皇阁、老君殿、长春洞等。因此,巍宝山有“云南道教名山”之称。
85、道教名山有哪些?道教名山,往往是以优美的景色和道教胜迹并传于世的。道教经过长期的发展,历史上形成众多的道教名山,至今仍有许多。这里限于篇幅,只能介绍很少的一部分。
  泰山,五岳中之东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道教称为第二小洞天,其神名为东岳天齐仁圣帝。泰山主峰玉皇顶,上建有玉皇庙。另有碧霞祠、斗姆宫、王母池、长春观和岱庙等著名宫观,岱庙主殿天贶殿有《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巨幅壁画,闻名于世。
  衡山,五岳之南岳,位于湖南省衡山县西。道教称为第三小洞天,其神名南岳司天昭圣帝。有晋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修道地的黄庭观、徐灵期修行处的上清宫,以及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和五代道士聂师道修道之所的降真观(旧名白云观)。
华山,五岳之西岳,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南。道教称其为第四小洞天,其神名为西岳金天顺圣帝。有谭紫霄、马丹阳、刘海蟾、邱处机祖师修炼处的四仙庵。著名道士陈抟亦隐居于此山。另有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等全国道教重点宫观。
恒山,五岳之北岳,位于山西省浑源县。道教称为第五小洞天,其神名为北岳安天元圣帝。相传道教茅山派祖师茅盈曾于此山修道,唐代道士张果也曾在此山修炼。
嵩山,亦名“嵩高”,五岳之中岳,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道教称其为第六小洞天。其神名为中天崇圣帝。黄盖峰下的中岳庙,为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晋时鲍靓祖师曾于此山石室中得古《三皇文》。著名道士寇谦之、潘师正等曾于此山修道。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贵溪县西南,道教称其山为第三十二福地。离山不远处的上清镇,建有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处“天师府”,为正一道祖庭。
   青城山,又名赵公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道教称为第五洞天。相传天师张道陵于此山传五斗米道。
  茅山,原名地肺山,又名冈山、句曲山、已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道教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第三十二小洞天,为道教茅山派发源地。
   阁皂山,位于江西省清江县,道教称其为第三十六福地。三国时,葛玄祖师建卧云庵,炼丹修道。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博罗县,有“岭南第一山”之谓。道教称其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晋时葛洪祖师晚年在此山炼丹著述。罗浮山还是东江抗日根据地。
终南山,古名太乙、中南、周南,为秦岭主峰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传说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及北五祖的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等人均于此修道。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太岳山,位于湖北省均县南。全山遍布道教宫观,有“五里一庵十里宫”之称。真武大帝曾于此山修炼42年后得道飞升。东汉阴长生、晋代谢允、唐代吕洞宾、五代宋初陈抟、明代张三丰等均曾在此修炼。明代极盛,有宫观三百余处,太和宫、紫宵宫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
崂山,又名牢盛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滨临黄海。唐道士王景、李遐于此炼丹修道。元时邱处机、明代张三丰曾于此修炼,留有遗迹。崂山道教宫观颇多,号称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
巍山,又名巍宝山。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据道教史籍记载,五斗米道曾传播到巍山一带。巍山主峰南北两侧有宫观20余座,以清微观、斗姥阁、培鹤楼、长春洞规模最大,主祀老君、斗姥、吕洞宾、张三丰等。巡山殿主祀土主神细奴罗。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以西30华里处,传说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地方。秦汉时期,就有道人于此修炼。明朝万历后,崆峒山成为西北最大的道教十方丛林。全山有较大庙观42座,有八台、九宫、十二院的称谓。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崇安县南,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称,道教称为第十六洞天。魏时有王子骞、张湛等12人隐于山中得道;历史上武夷山道教宫观有九十九观的说法。现仅武夷宫和桃源洞保存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妹ww.22vvvvinfo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