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来破除我执是什么意思,世界上本来没有我,何来的我执是什么意思?

您的位置:
佛教的宗教教义 从我执到烦恼 之二
发贴人:222.33.105.*发贴时间:【】[]
&& ()&& ()
&&&&从现代科学来看,世界上没有我怎么行呢?但是佛家说有“自我”的概念就错了。&& ()&& ()&& ()&& ()&& ()&& ()&& ()&& ()&& ()&& () 佛家认为有个我是不对的,据此也认为把一切事情建立在有我的概念上也都不对普通人不懂得道理,他们是迷误的众生不懂的道理,迷了,老迷着在宇宙里轮回地转,就产生了“六道轮回”普通人不懂得修,就在迷误当中过日子佛家即便是修小乘的,也说人命无常,“我要修练”,把我修得很好只要是想把“我”修炼得好,甚至想长寿不死,这些念头都属于我执,是“人我执”,是把“人”固定起来了按照佛家的观点讲,道家的修炼方法都属于小乘的“人我执”的范围,道家要把我修得长命不死嘛!道家讲五仙:人仙、地仙、天仙、金仙、大罗仙、,这就是人不死做到人不死在佛家都属于小乘法门,连“人我”这一层次还没过“人我”这一层过了,认知到人是五蕴和合,色、受、想、行、识都是空的,没有真的人佛家修二乘的声闻辟支佛,也认为是假的本来五蕴是空的,那么就应该住于“空”里面去欲住“空”,有人体就不行了,把人体不要了,住于涅,上涅里去涅就到了高度清净的境界,不要“人”了想用“法”,认为法是真的,法可以怎么怎么着,这样做又错了这就成了二乘的执着,叫“法我执”本来佛家认为空是对的,要住于空,而逃脱人世有人讲:人是个臭皮囊,不要臭皮囊了,我到涅去这也错了,这是“法我执”了
&&&&那么什么是对的呢?佛家认为你说什么都不对,没个对的为什么?佛家讲,我们人是在迷妄当中,一切都是迷的,没有一个对的那怎么对呢?什么时候能见到真东西就对了见到真东西就都对了,吃也对,喝也对,活着也对,死了也对你没有见到真东西,不明白真道理,要死也不对,要活也不对,要不死不活也不对本来你迷着呢,迷着那还说什么对不对好像人做梦一样,梦里哪个对?做梦就谈不上对不对梦里的东西都是假的做梦行侠仗义,那是假的;做梦偷人家东西,真偷了吗?没有!做什么好事,真做了吗?也没有!梦里面的事都是假的,醒来以后都没有(醒时干的事都是真的,做梦干的事都是假的)佛教就拿做比喻,说我们的人即使醒着,如果按明白人(真正明了真理的人)看来,也是在做梦“人生如梦”,我们活着干的事就跟做梦一样过去有个人讲,学了佛家的道理就不信道家的东西了他说他每天一躺下就做梦,梦中做官,干好事了他认为夜里睡觉做的梦是真的,是真的享受;白天受苦是梦,不是真的有的人会连着做梦,一睡觉脑子一想,今天接着昨天的梦继续做过去讲佛家道理的,讲我执,讲迷妄,经常用这些例子来讲若是用一般的思辨方法去想,也觉得没什么两样:“对呀!夜里做梦不是觉得挺美得吗?挺享受的吗?白天的事谁能证明不是做梦呢?”佛家的观点陷入诡辩论中去了!我们讲问题,就是要一边讲一边破如果前面讲了后面不破,大家听了一想对呀,我白天干点事说是做梦不也行吗?这里你忽略了一点,你晚上做梦,跟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接触,第二天你去问问他们,昨晚你们碰上没有?他们说没碰上,就证明你是做梦不过,佛家也还会这么讲:你还在做梦,还迷着呢,所以分辨不出来如果完全用思辨的方法,越是觉得自己有头脑的人,看了佛教的书就越不容易跳出来他说做梦是真的如果你说是假的,他就问你怎么知道做梦是假的?你拿什么证明做梦是假的?你还在做着梦,你怎么能证明我说的是假的,是在做梦你说是梦,我说那个是梦,两个都是梦,你怎么能用梦来证明那个梦呢?你搞科学实验也好,证明了什么也好,他说你是在做梦,他做的梦才是真的,这就离开了实践,而且是离开了共同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这是用诡辩的方法来谈问题,不叫辩证法过去没有办法证明做梦和真实有什么区别,也还不能用论证的方法论证它,但是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检测它睡着时和醒着时的脑电波不一样另外做梦时眼珠动弹,而且眼珠的活动还有一定的规律,或转着圈动,或横着动、上下动检测、观察这些就能断定是不是做梦睡着之后脑子处于一种抑制状态,不是清醒的,这时候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所以梦里的情况是虚的、假的而且活着的人,生长变化过程是一天连着一天的,一代一代连续下来的,而做梦是不能连续下去的若不能把这些问题讲清楚,看佛家书的时候,就会划好多圈圈;懂得这些就知道分辨真假了
&&&&返回来再讲佛家说的我执佛家说有人我执、法我执,我们人不明了事理本来没有我,妄想有个我觉得有了我之后,就有了我之外的事物;这些外边的事物合适的就想归我,不合适的就想跟我分开我在这儿一呆,我得占一个位置,位置就是我的,外面的周围也成了我的比如屋子,我在这儿一呆,周围的空间都得为我而存在,成为“我所”,我的“方所”方所里好的就归我,不好的就要排出去你想让它归“我”,它归不了你;它不好,你想让它离开,却除不去,这就是烦恼佛家讲只要有个我,人就有烦恼,人没有没烦恼的,人的各种烦恼就是有个我让周围环境都成为我所,一切为我来;做不到这一点,就成了烦恼的根本!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佛教的宗教教义 从我执到烦恼 之二》&&&& 地址: http://ido.3mt.com.cn/Article/201207/showp1.html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讲记-破我执品 第四
《中观四百论讲记(一)》 ︱ 圣天论师.造 ︱玄奘大师 法尊法师.译
︱ 智圆法师.讲授 ︱
《中观四百论》的前四品,引导的是&断所知非理分之方便的瑜伽&,分别断除的是常、乐、净、我这四种非理作意或颠倒执著。前面已经学完了前三品,下面来学第四品&&&破我执品&。
总的来说,所断分为我见和我慢两种,其中我见又称为萨迦耶见、身见等。它们既属于执著,又是根本烦恼。在十种根本烦恼中,我见是五种见烦恼(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之一,我慢则是五种非见烦恼(贪、嗔、痴、慢、疑)之一。
那么我见和我慢具体有什么危害呢?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辨中边论释&日光鬘》中这样讲到了我见的危害:&以执我萨迦耶见,当现前灭谛时,以疑我断灭等心生怖畏而不入解脱&,即在即将现前灭谛时,以我见力害怕自己断灭等,内心生起怖畏,而不入解脱。当然在这之前,我见一直在产生着危害,比如人在荒漠中孤独地行走时,心中会自然生起恐惧,这时我执凸现了,恐惧我灭亡。并且种种的烦恼也是依靠我见而产生的。那么我慢的危害呢,全知是这样说的:&以慢能障了知萨迦耶见的过患&,比如觉得自身有功德,很了不起,这时住在慢中,就障蔽了知我见的过患。它们的对治法,分别是彻底断除种子的对治,和压制现行的对治。
我慢能障碍我见的对治,可见要对治我见,首先要对治我慢。因此圣天菩萨在第四品中,专门来引导对治我慢的瑜伽方便,而彻底断除我见种子的瑜伽方便,则在本论第十品&破我品&中宣说。
凡夫虽然生起了我慢,自己却很难发觉。华智仁波切在《普贤上师言教》中说:我慢和嫉妒是最难被发觉的。又因为我慢是根本烦恼,所以所有的凡夫,无论地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少,乃至于乞丐,也都具有我慢。相对而言,权势地位越高的人,我慢就越可能产生,所以本品是以最容易产生我慢的国王为例,进行分析和引导。真正有无伪出离心的修行人,对于国王、龙王、转轮圣王等的福报一点也不会有羡慕之心,但是一般的世间众生,则会对国王等的福报产生耽著。那么圣天菩萨在本品就告诉大家,即使是被世间人所羡慕的国王,也根本没有产生我慢的理由,那么福报还比不上国王的人,就更加没有生起我慢的理由了。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应该根据自己在工作、生活、修行中所担当的角色,以及自己的出身、地位、能力等等各个方面,与法义进行具体的对应和类比,从而来反省和对治掉自己的我慢。
丙四、断我倒方便之瑜伽分三:一、略明自性;二、广明其理;三、障治摄义。
下面圣天菩萨首先来阐明我慢的自性,以及我慢的不合理性。
丁一、略明自性
我我所骄傲,世智者谁起,
以一切有情,诸境皆共故。
首先,在三世间中,除了某些愚人之外,智者有谁会生起我是这个世间权贵的骄傲,或者这些地方属我所有的骄傲呢?原因是,对于一切有情来说,这所有的事物,都是有情共业所生的缘故,所以是大众共有的。
我慢的自性是什么呢?就是&我我所骄傲&,也就是基于我和我所的执著,而产生出的骄傲。《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中也说:&我慢者,谓于五取蕴观我我所,心举为性。&其中&于五取蕴观我我所&,就是产生我见,也就是说,凡夫在我见的基础上,对于我或我所,心生高举,也就是生起骄傲,这就是我慢。
我见本来就是错误的,所执的&我&,如同石女儿,根本就不存在,那么我慢,就像是觉得石女儿是最漂亮的,就更加荒谬了。比如,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或者认为我是权贵、我很聪明、我很漂亮、我很精进、我持戒很严等等,然后内心高举,有优越感,觉得别人都不如我,看不起别人,这种就是根据&我&而产生的慢心;或者认为这些地方属于自己,这些人是自己的弟子,这些功德是自己做的,我唱诵的声音很好听,我说的话很有份量,我的名声非常响等等,然后心中沾沾自喜,这就是根据&我所&而产生的慢心。
但是,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种我慢是愚痴可笑的,所以说&世智者谁起&。佛菩萨是最伟大的,历代的高僧大德断证功德,以及他们的智慧、慈悲心,和弘法利生的力量都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他们一刹那都不会产生我慢。我慢为什么是愚痴的呢?原因就是&以一切有情,诸境皆共故&。就是说,世间上的一切现象,无论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还是高楼大厦、智能电器,这些都是众生的共业所感得的,乃至于路边不起眼的一草一木,或者最新的一种科技发明,也都是众生共业所感的结果。任何一个众生,都无法凭自力感得这样的依报。这就像一片森林,是所有树木聚合的结果,而不是其中单独某一棵大树的功劳一样。既然这一切都是众生共业的果报,那又有谁可以单独据此为傲呢?
有的人会想,虽然这个世界是众生共业的果报,但是自己的别业比别人强,比如拥有比较多的权力、财富等等,也就是福报要超过别人,那这也是可以值得骄傲的地方吧?
确实有人会因为自己的福报而产生我慢,但是,如果将眼光放远,他就不会这样看了。因为业力是在无常变易的,一个人虽然在某一时,会因为福报而拥有权势,但是福报是有限的,会有耗尽的时候,这样就难免会遭受到&无常四际&,而失去这种权势。再加上众生因为缺乏因果的正见,所以在福报具足的时候,往往利用权势,比其他的人造下更多、更严重的恶业,使得来世不但失去了权势,甚至还会落到三恶道中去感受苦报。
《四百论广释》中讲了一个公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位演员,一会儿扮演国王,过一会儿扮演大臣,接着又扮演婆罗门、主人、仆人。他轮流扮演这几个角色,其中并没有一个角色是固定不变的。同样,众生也因为业力的推动,而在五道中不断地流转,包括权势在内,没有任何东西是恒常不变的。因此一个具有智慧的人,就不会因为一时的权势,而产生出我慢。
这以上指出了我慢的自性,以及我慢不应理的理由。下面就来引导对治我慢的具体方法。
丁二、广明其理分三:一、断世间权贵之我慢;二、断法政自在者之我慢;三、断胜种姓者之我慢。
这三个科判中,世间权贵是指身居高位的人,法政自在者是指拥有威权的人,胜种姓者是指出身高贵的人。
戊一、断世间权贵之我慢
设问:国王是世间的权贵,掌控着国内一切事务,所以国王生起我慢也是合理的吧?
六分雇公仆,汝有何所骄,
随所负责任,要待他授给。
所谓的权贵,只是往昔被众人雇为公仆,来为众人守护田地,并授以六分之一的收成,仅此而已。那你为何还认为自己是世间的权贵,而产生骄傲呢?并且国王所肩负的职责,都是民众所授予的。因此国王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自在权力。
国王是如何形成的呢?《俱舍论》云:&劫初如色天,后渐增贪味,由堕贮贼起,为防固守田。&在劫初的时候,光音天的一些天人下到人间,刚开始他们仍然像在光音天上一样自在生活。后来因为渐渐贪吃地上的美味,人们的色身就逐渐沉重。之后福报逐渐减少,烦恼逐渐增盛,有人因为贪婪,开始储存自然香稻,导致自然香稻减少,于是大家把田地给均分了。之后又有人开始偷人家田地里的香稻,于是众人商议,请一有德之人,作为田主,他的职责是保护田地,并授给他六分之一的收成。这就是国王的起源。
既然国王是民众用六分之一的收成所雇用的,那么他就是被民众雇用的公仆,用现在话来讲,就是一个为民众打工的人。他的权力,全部是民众所授予的,那他还生起这个国家都属于自己所有的傲慢,就完全不应理了。
而且国王虽然具有威权,但是他所做的事情,都是需要臣民们的配合。离开了他的臣民,那这个国王就将寸步难行、一事无成了。这也是国王不应该生起傲慢的理由。
《四百论广释》中举了这样一个譬喻:一个国王出兵去征战,在经过野外荒原时,让一位低贱种姓的人来带路。这个人虽然一路上引领着国王与军队前进,但是他是以此来谋生的,所以不应该因此而生起自己高高在上的傲慢。同样,国王虽然领导着全国,但他也是以此而谋生,所以也不应该生起高高在上的傲慢。
设问:国王有绝对的权力来作财富的收集和布施,所以还是有资格生起骄傲吧?
如佣得所得,思主为施者,
主给所应给,自矜为施主。
犹如佣人得到了报酬,尽管这是他们应该得到的,但是会觉得这是主人布施给他们的。同样主人支付了所应该支付的报酬后,也会很骄傲地觉得自己作了布施。其实主人的骄傲是不合理的,主人与佣人是相互观待的,不可能存在完全自在的布施者。
国王可以收集和发放财富。但是前面说了&随所负责任,要待他授给&,就是说国王的权力是民众赋予的。财富呢,也是民众自己创造出来的,是属于民众的,国王只是代为收集、代为管理、代为发放而已。因此民众在通过劳动,获得自己应得的报酬时,不应将财富视作是国王所赐予的。国王也不应该将自己视为是布施者,而觉得高高在上,要知道这是把本来就属于民众的财富,发放给民众而已。而且国王还应该感谢民众为他提供了六分之一的收入,使他不需要进行其他的劳动,只需专心进行管理。破无明,放下我执:不要为自己的偏见所苦
第一部&&&&&&&& 破无明,放下我执
不要为自己的偏见所苦
无明:指人们心中无明烦恼,晦昧空境,无所明了,昏扰扰相,以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无明是粗细烦恼迷惑妄心,是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根源。
行:行是业行,因为有了无明迷惑妄心,所以于诸法本来无我妄执有我,本来无法可得,妄执有法。因有我法二执,就起惑造业,就有了业行。无明缘行,是过去惑业的因。
&无明&,乃在于心灵蒙昧,迟钝中生,麻木者也。我们从小到大,无不慢慢学会习惯,习惯这个习惯那个。习惯善恶,也习惯对错。久而久之,人们便我执生,&无明&了。何为我执?乃人生之偏见,乃日常之习惯,乃生活之麻木。
&无明&者久之就成&行&。何为&行&?行者也为偏见。偏见一成,驷马难追。沧海可成桑田,而偏见却终其一生依旧不改。所以修禅者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破无明,放我执。
但是忙碌如我者,亦无时日钻研经典。唯有感于生活造化,以求茅塞顿开罢了。各位读者也无需研读经典,闲看我言,则可以破无明,放下我执了。
尤其是职场中,女孩受到的偏见多,自己形成的偏见也多。职场本已硝烟弥漫,如不破无明,不放下我执,哪怕再多苦劳最后也无法快乐于世。
第一章&&&&&&&&&& 忙等于心死,无明则碌
闲,才能打开我们心灵之慧眼
忙等于心死
让自己的心清静下来
有一个老富翁,有次到某岛度假。本来应该满怀快乐度假,却由于工作烦身,身神俱不得放松,乃一路愁眉来到该岛上。然,见一老者,乃渔民也,一个烟斗,两腿叉开,老富翁诧异不已。
上前问之:君为何悠哉不工?老者答之:我乃一渔民,早上出海,捕获鱼若干,中午市场卖了,如今便闲暇了。傍晚太阳刚好,不伤皮肤,所以就晒晒太阳,放松放松。
老富翁悲愤不已,我乃天天劳累,积累财富,腾挪时间,一年都无暇来此晒太阳,而你一渔民,却如此轻松就得到我终生劳累之所得。
进而问之:君乃天天如此?老者诧异,答:我就天天如此。
老富翁更加郁闷不已,还天天如此!而我劳累大半生,至今依然无法完全放开度假晒太阳,而他乃只一渔民竟可以如此享受!
老者见老富翁愁眉苦脸,乃不解问之:君为何苦?
老富翁哑言无对。
我曾经在西藏呆过半年。身边朋友无不羡慕。我却非常不解的问他们究竟有什么可以羡慕。他们就说,你竟然那么容易就可以到西藏呆着,而我却不能,可想你家庭应该比较富裕。我对他们的回答也惊讶不已,我到西藏,完全是因为我觉得我应该到西藏呆呆,因为我喜欢那个地方。而我家庭也只是平凡家庭,完全没有任何资助。
后来我就经常问我的朋友,你为什么不也来西藏呆呆呢?那么好的地方。他们大部分都只是一个答案:忙。有钱的时候抽不出时间,有时间的时候却抽不出钱。
后来我在西藏认识了一个修习佛学的上海来的男孩。我们两个在色拉寺后山相遇,然后我就问题我心中的疑问:为什么大家都那么忙?他没有直面我的问题,沉思良久,然后抛下一句&忙等于心死&就翩然离去。我当场怔在哪里,良久之后,方才如雷灌顶,茅塞顿开。
我们的老祖宗其实在几千年前创造文字的时候就已经将此禅机告诉我们,只是我们&太忙&了,忙到我们连如此简单的禅机都错失了。将忙字拆开,就是心亡。心亡就是心死也。心亡为忙,忙为心死,禅机尽显。了解此禅机,半年之后我回到内地,客居广州,在一个公司上班。我经常都是优哉游哉的上下班,天天都是精神饱满的上班,同事们见到我总是以为我每天中了彩票一样兴高采烈的。同样,他们更加惊讶于为何我时间那么充裕,一边在公司上班工作,另一边上班时候也空闲时间多,平时还研究这个研究那个的,给他们的感觉是我就是天天无所事事的样子。他们真是羡慕妒嫉恨。为什么我会那么忙,而他就那么空闲的呢?他们以为我是做到了公司的高职,才可以如此空闲。其实他们错了,我自从踏入社会上班以来,我从来都是如此的空暇。不是因为我真的是无所事事,而是因为我知道我应该做什么,我不应该做什么。在工作上,我的工作计划也安排的非常妥当,从来不会将自己的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刚开始的时候我的空暇时间并不多,但是后来就越来越多的空暇时间了。而我的心就不至于亡了。反而还是充满了活力。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自己喜好的各种研究,无都充满着激情和浪漫的休闲。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忙,却看不到他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点点的布施呢?我有些朋友,30不到,却早已愁云满脸,看上去就像个小老头一般。生活也是乱糟糟的。为什么会如此呢?
忙,等于心死的意思在于,我们太忙于我们的工作,而导致我们的心灵死亡,对于生活,对于这个世界的美和善,慢慢失去了基本的感知能力。天天忙,就天天被各种要忙的事情的烦恼占据自己的心灵。然后就恶性循环。继续忙。继续心死。心死,就无明了。
什么叫无明?辟支佛在小乘圣人中称为利根。他们听到佛说十二因缘流转门的互相关系,互为因果的道理,觉悟到无明这一支,正是十二支因缘中间苦因苦果的总根源。无明一灭掉,所有其他的十一支因缘就会一起断灭了。因此辟支佛就下定决心来斩断无明。譬喻砍树一样,先砍树根,树根一断,而整棵大树,便自然倒下。无明灭才能复还真性,灭除烦恼,所以叫做还灭门。这就是缘觉圣人所修的十二因缘的道理。
我们不是圣人,我们没有那么高深的顿悟能力,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力所能及的,将我们的无明慢慢灭了。怎么灭?其实很简单,让自己不要那么忙即可。给自己留多点闲暇时间,让自己的心灵从忙中解放出来,然后心灵就会恢复原来的样子,清澈如水。一旦我们的心灵恢复生机,清澈如水,我们的&无明&就自然而破了。
廓庵师远〈十牛图颂〉 里有一个小诗,借以此诗,让忙者不忙。
寻牛∶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心灵不死,才可以闻得枫树晚蝉吟。枫树晚蝉吟便是我们心灵的归属所在,一切美的东西无不是顺其自然,自然而乐,自然而欢。再回到我们开篇的故事,我们就应该如那老渔民,工作乃只占自己一天的一个上午而已。唯有如此,不忙,才可以悠哉晒太阳。而只有这样的安然自得,才可以真正说是度假。否则,纵使仙境,带着心死的忙,也只是充充过客罢了。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执 pd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