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个地狱粉我只关心恐怖黎明 大恶魔魔什么时候觉醒,什么时候

类似地狱少女的动漫_百度知道
类似地狱少女的动漫
吸血鬼与十字架,吸血鬼骑士,吸血鬼美夕.画面要唯美[附带简介],妖精的尾巴..:地狱少女,海猫鸣泣之时,魔导士.看过的..,或魔女[带有魔幻风格的动漫].,或神魔,可以推荐几部类似于地狱少女的动漫,主角怀有怨恨请各位网友帮帮忙....
不要太恐怖了.寒蝉鸣泣之时,十二国记,潘多拉之心我也看过.
我有更好的答案
吸血姬美夕(ova 四集 TV版24集)(有漫画)  恐怖宠物店 (ova 四集)(有漫画)  死后文  人鱼之伤(有漫画)  虫师  xxxHOLiC(有漫画)  漫画 木石榴的迷宫  恐怖宠物店  雨柳堂梦语  东京巴比伦  沉默之瞳  PA替身天使  下面是简单介绍  吸血姬美夕:神魔,带给你奇幻的动物,神秘的体验,熏然的香气蒸烧人类的欲望和原罪。  死后文:从日开始进行首播的TV动画《死后文》,人们敬畏地称它们为『虫』。当虫的世界和人的世界重合时,虫师银古便会出现。  PA替身天使和沉默之瞳都是赤石路代作品,这个有动画有小说有漫画。  雨柳堂梦语与恐怖宠物店相似,而围绕在他身边的同学小葵,百目鬼也同样是特殊能力者,前者是一个天才女演员,因为是私生子。  漫画方面我基本都有电子版,如需要可以短我,我发给你。请给我分,谢谢。  xxxHOLiC:高中生,四月一日君寻在偶然的机缘下闯入闻名异世界的次元魔女,壹原侑子的魔法商店,并在此许下要剔除自身灵异能力的愿望,因此变成魔法商店的长期工读生,去接任务,做别人的替身时候发生的故事。沉默之瞳是女主角因为男友失踪留下的相机可以拍到真实,从而遇到了一个又一个事件:一袭中国纹样长衫,容貌比女子娇艳的D伯爵,在某个城市的中华街上,非常有韵味。主角是为现实世界中生存的人类邮送已经亡故的人们的书信(死后文)的文伽,还有她的伙伴——一枝会说话的手杖卡奈佳。由紧紧围绕着“死亡”这个话题的一个个小故事累积起来,告诉观众自己存在的理由以及生存的意义,为观众展开了一幅前所未有的“死”之卷轴;小葵则是被不幸所缠绕的女生,在恐怖气氛之余总是弥漫着一股悲伤心情,让人心情沉重,但是百目鬼只是有驱除恶灵的能力,是一个抒情优美的故事。  人鱼之伤,又不失嘲讽和残酷性,所以在一个事务所兼职做现实中的替身。  东京巴比伦里面的主角是阴阳师,在一次一次驱魔时候发生的故事也很让人深思感动。  恐怖宠物店。  虫师:另一个世界,住着一群与常见动植物孑然不同的生物。远古以来,开展一个一个小故事。  漫画方面我简单介绍  木石榴迷宫和恐怖宠物店都是秋乃茉莉作品,都是通过主线故事加支线小故事体现人性之间的种种,带着梦幻色彩,但主角开的是一家古董店,开着一家宠物店:讲述的是由于吃了人鱼肉而长生不老的涌太为了变回普通人而不停在寻找着人鱼的故事。《人鱼之森》的动画和漫画故事非常接近,是从黑暗世界中逃出的潜伏在人们心灵软弱处将人类引导入死亡的一种东西……而将这样神魔再次赶入黑暗世界的就是一位美丽的吸血鬼——美夕。主线是美夕与神魔的斗争体现了人性中种种的故事,垣野内成美的人设,田中芳树的剧情,还用说品质么。  补充一个,药师寺凉子怪奇事件薄
采纳率:45%
东京魔人学院杀戮都市尸鬼Another未来日记学园默示录黄昏少女X失忆僵尸借贷鬼泣妖精的旋律 BLOOD+皇立国教骑士团剑风传奇圣魔之血死后文空之境界虫师吸血鬼同盟薄樱鬼心灵侦探八云反叛的鲁鲁修欧了
(还不错的
呵呵)少年阴阳师(很经典)结界师通灵王(挺好看的)死神(我也是女孩子
场面虽然暴力点
但很好看的
呵呵)我家有个狐仙大人(好看 )狼与辛香料(狼女
好看)夏目友人帐尸鬼(个人挺喜欢的)地狱老师空之境界(好看啊好看)呵呵
不知道你喜不喜欢
希望你喜欢哦
参考资料:
《天使禁猎区》、《毒伯爵该隐(漫画)》,《信蜂》、《下一站巨星》、《S.A特优生》、《南家三姐妹》、《彼岸花盛开之夜》、《黑执事》、《樱兰高校男公关》、《寻找满月》、《完美小姐进化论》天使禁猎区故事是从中空回廊封印的有机天使亚蕾克西儿之躯体被盗开始的。邪鬼族王女九雷与其堂兄紫罗九音,为了让亚蕾克西儿复活而前往人界寻找亚蕾克西儿灵魂所托之人,于是遇上了本故事的主角无道刹那。
当时刹那正陷入与其胞妹无道纱罗的矛盾苦恋中,无暇顾他。同时,偷跑来人界的智天使肯达为解救被封印的前炽天使长兼天使军总司令狂天使无机天使罗洁爱儿而实行“天使禁猎区”计划,揭开人界天界魔界新纪元的大事件即将发生。
然而,刹那对自己是亚蕾克西尔的持魂者之事一无所知且毫不关心,但命运的残酷让他不得不正视这一点。首先是最信赖的学长吉良朔夜在他眼前被杀,然后发现了吉良学长不是人类的真相,之后最宝贵的妹妹死于非命。悲哀和愤怒使刹那觉醒,世界因而崩溃了。天界圣人亚当·加达蒙用时间魔法将物质界的时间倒回崩溃前的一瞬,并告诉刹那救活纱罗的方法。于是刹那冒着身体和灵魂分离的危险出发到星幽界找寻纱罗的灵魂。
在星幽界,为刹那领路的竟然是在物质界被他杀死的加藤故。加藤就被杀之事责怪刹那,但在一同旅行和并肩作战中达成了谅解。在追逐长相酷似纱罗的少女(洋娃娃)的途中,加藤受到一个面具的控制而袭击刹那。在地狱门,刹那使用有机天使觉醒的力量打倒了这一切的元凶——地狱的守门人尸天使尤利尔。在帮助尤利尔摆脱面具的束缚后,刹那得知纱罗的灵魂被某人从星幽界带去了别处。在废龙的帮助下,刹那顺利地离开了星幽界。由于吸血族的波伊斯误将插在刹那躯体上的亚当·加达蒙之剑拔出,刹那的灵魂无法返回原来的身体而只能进入保存在窖的亚蕾克西尔的身体中。尤利尔为了帮助刹那复活原来的身体,让加藤假扮救世天使(传说中能够的救世天使,其实就是有机天使亚蕾克西尔)的形象,杀了火天使米凯尔的手下。脾气火爆的米凯尔冲到星幽界来找刹那,作为好友的风天使拉斐尔认为有圈套而随后跟来,此举正中尤利尔下怀。因为拉斐尔是唯一具有让死者复生能力的治愈天使。
另一方面,窖里来了神秘的访客——地狱的魔术师贝利亚。贝利亚用甜言蜜语说服九雷做魔王的新娘,作为交换条件送给她返魂药(当然是假的)。救刹那心切的九雷毅然只身前往魔王的居所——地狱的最底层(即子宫)。这一下,希望大家都能幸福的刹那又要为救九雷而奔忙了。当他看到与吉良学长一模一样的魔王路西法的脸时,惊讶和疑惑油然而生。
至高天反抗天界的独裁统治者圣渥夫达尔达的组织“世界之魂”的领袖——座天使长沙法尔告知刹那刹罗的灵魂保存在天界。作为帮助他救回纱罗的条件,沙法尔要求刹那成为“世界之魂”的精神领袖。刹那虽已以救世天使的身份在众人面前但是却充满了真心、充满了年轻味道的演讲大受欢迎,但他们营救纱罗的计划却遇到了意外——纱罗已经先一步从圣渥夫达尔达的白馆逃脱。但纱罗因放不下崇拜自己而扮作自己替身的圣巫女小草而重回牢笼。此次失败的营救行动中大批的“世界之魂”被捕或被杀害,其中包括现任首领沙法尔。刹那协助沙法尔身边的座天使实习生拉杰埃尔去救沙法尔,但只赶上看到沙法尔痛苦死去的最后一幕。悲愤的拉杰埃尔决定继承沙法尔的遗志,领导“世界之魂”反抗圣渥夫达尔达。神性界回到窖的刹那被血洗窖的罗洁爱儿打瞎一眼并扯断一翅。吉良为了保护刹那被罗洁爱儿所杀。罗洁爱尔带走了姐姐亚蕾克西尔的身体,紧追不舍的刹那遭到火天使米凯尔的狙击。圣渥夫达尔达为了夺取水天使吉普莉儿的元素守护力而审判纱罗并欲致其于死地,反而被地天使尤利尔、风天使拉斐尔揭发而下台。
森达法尔因为没有肉体所以希望双生哥哥麦塔特罗喜欢的纱罗生下自己,因此纱罗因被森达尔冯的执念影响而精神错乱。罗洁爱儿重新成为天界的统帅,并在击败了大炽天使长麦塔特罗的胞弟森达尔冯之后,依赖复活的魔王路西法的力量进入神之塔。刹那、米凯尔、尤利尔、九雷以及追随罗洁爱儿的肯达也随后进入。在那里,被创世神操纵的罗洁爱儿杀死了肯达,之后力量觉醒而爆发。击败创世神后出现的亚当.加达蒙的灵体竟然用纱罗的生命威胁刹那,刹那这才意识到刚才击败的创世神只是替身。
刹那为了拯救世界,让被创世神逼疯的罗洁爱尔杀死自己,让灵魂回到亚蕾克西儿体内,告诉罗洁爱尔真相,并与罗洁爱儿合并。刹那继承了两人的力量,而尤利尔、米凯尔、九雷成功封印了被附身的亚当·加达蒙,也就是创世神。最终,世界恢复了正常,刹那和纱罗双双返回人间。毒伯爵该隐(漫画)你的过去与未来都是一片黑暗,那是没有结果的迷宫……王者站在尸堆中……永远的彷徨”。
年少的伯爵拥有一双金绿色的眼眸---而那便是有罪的证明。
背负着古老家族的哀荣,该隐·C·哈利斯在十二岁便继承了伯爵的爵位,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现年十七岁的该隐常常身着黑衣,英俊、优雅,似乎很符合人们对于贵族的印象。然而他却有一个人尽皆知的诡异兴趣--收集毒药。他家的地下室里,摆放着一柜又一柜的不同毒药,而该隐本人也常为了收集,实验更多品种的毒药外出找人试验。当然,有谁因此送命的话,绝对是他们咎由自取。
该隐(cain),那是第一个杀死自己亲人的人类的名字,也叫“神之子”。于一个从未迎接过光明的地方AG(阿帕葛兰多,即琥珀之地),
小小的人工太阳只为照耀首都而存在,世界被延伸至国家之外的深邃的黑暗所包围。
就在这种条件下,有一个神圣的职业——信蜂。
连照耀着首都的人工太阳光也无法照射到的危险土地上,这是替人们递送信件的工作。人们称这些即使赌上性命,也要把寄托着「人心」的信安全运送的送递员为「信蜂」
注:[信蜂]这个职业又叫[letter bee]
当拉格年幼的时候他的母亲被一群陌生人强行带走,方向是人工太阳照耀的首都晓,母亲是他唯一的亲人,年幼的他虽然竭尽全力的阻止,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母亲被带走。随后拉格变为了信件,母亲把拉格邮寄到了外海对面的港口小镇,将他运送给以前的好心邻居婶婶……而配送信件的信蜂,是一个名叫高修的男子,拉格被高修所拥有的那温柔而坚强的心灵所吸引,立志要成为一名像高修一样的信蜂,5年后拉格成为了一名信蜂,但是高修竟然已经不是信蜂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之后,拉格为了找回心爱的高修,与各种各样的人见面,以传递人们的“心”和“希望”的信件为目的,发誓一定要找回高修!!从此踏上了“高尚的信蜂职业,并在送信过程中找寻高修”的人生道路。 下一站巨星 曾被问及为何想当漫画家,单亲家庭长大的仲村说:本是上班粉领族,但看到职场中年欧巴桑只会道人长短,不想沦落如此的她,在二十岁时下定决心朝漫画家之路迈进。
~「如果你想报仇…就进入演艺界吧!」~
女主角恭子是个不打扮,每天忙于好几份打工的少女,一心仰慕著小时的青梅竹马,目前已是超人气当红歌手的不破尚。而天大的秘密是…他们俩人住在一起!某日藉著工作之便,恭子偷偷混进公司找寻心爱的尚,却听到自己只是被当做女仆的震撼事实,心中的理性之锁开始一道道被打开…对尚大叫:「我要报仇!」的恭子,被警卫扛了出去,面对愤恨含泪的恭子,尚对她说:「想要报仇,就进入演艺界吧!」下定决心改变的恭子,将舍弃过去的财产加入演艺圈!!
仲村佳树以「为报仇而进入演艺圈」来做为一部的漫画的开端,把故事画得爆笑又励志,让人看的欲罢不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回分晓…。此作展现了比前作《东京疯狂天堂》(旧译:东京天使保镳-大然出版)更精湛的画风,以及不同风格造型的人物设定。
女主角恭子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个传统少女漫画的女主角,既非英雄,也并不是个「温婉可人抚慰人心」的气质美女。恭子是个单纯率直的少女,内心有什么情绪都写在脸上,表情够丰富,无论是哀求时小狗般水汪汪的眼睛,呆滞无神的表情,或是认真时坚毅的眼神看来更具魅力。除了充满了干劲的恭子,绅士熟男敦贺莲,青春爱耍酷的不破尚,以及一出场就令人印像深刻的宝田社长、温和的绪方导演、演技一把罩的奏江等…剧中角色的个性鲜明,主角配角都独树一帜,人气指数各有千秋,是一部热闹有活力的作品,而且随著恭子在演艺圈中慢慢崭露头角,更让人期待有朝一日,可以看到恭子闯出名号。
书名副标「~华丽的挑战~」除了是恭子华丽变身挑战演艺圈,挑战不破尚,挑战敦贺莲之外,也有著挑战自己的意味!因不破尚的小恶魔心肠加嘴贱,促使恭子踏入演艺圈,本是为了报仇,但其实恭子也喜欢上了演戏,更发掘出天赋,一上戏像是变了个人,散出一种慑人的震撼。剧中不只是恭子,随著故事一集一集走下去,完美先生敦贺莲其实对爱情没辄,绪方导演背负父亲名气的担子,不破在艺界竞争下被耍小手段,或奏江那奇怪家人们…,每个角色都有著自己的挑战,有著面对挑战时的痛苦、无奈,或是成长,爆笑之余也具有温馨励志。
「SKIP?BEAT!」中有些相当讨喜的小角色,虽然台词不多,但出场的机会却不少。什么的「小」角色不怎么开口却深具魅力!?就是三不五时会出现的恭子怨灵!广受读者群喜爱的恭子怨灵,是这部作品的笑料催化剂。除此之外,就连剧中的团体名称都取的很有趣,像是奏江与恭子的「拉不密部」念起来就如同英文的「LOVE ME!」,而新窜起并与不破尚敌对的乐团「密格鲁」,其谐音就像是…(是一种狗名喔!),当恭子讲出「XXX」时,不禁让人噗嗤一声,这也表示作者与编辑部相当注重细节,在订定每一个名称时都下过苦心,让读者在每一处都可以享受阅读的乐趣。
尚&恭子&莲三人之间的暧昧情愫,让作品笑料、励志之下,仍保有少女漫画对爱情的期待与浪漫情怀。这部少女系列中一部「非一般少女漫画」的作品,剧情是越来越有趣了,不知恭子在成为巨星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爆笑事,而且会和谁修成爱情的正果呢?S.A特优生在超级精英及有钱人入读的白选馆学园高校中,将学生们按照学习成绩分别编入A~F班。而一年级到三年级中,有一个最优秀的班级——special A班,通称“S·A”的精英中的精英的班级。而S·A班仅仅只有七名学生,他们也是学园中众人的憧憬。该班级受到特别的优待,在被称为校园内的乐园的别馆过着优雅的日子。因此也受到个别人嫉妒的目光。
主人公华园光在六岁玩儿童摔跤时,输给了男主人公泷岛彗。这个屈辱使她燃起熊熊斗志,立下了一定要打倒泷岛彗的决心。自己的父亲只是一位普通的木工,但却为了一直死追泷岛不放,而让父亲花了大钱入读这所精英学校。视彗为对手,向他几度发起了挑战。但是,无论在头脑、体力还是什么其它的方面,光都没有胜过彗一次,而成为了年级中的万年第二。在超强男主角和迟钝女主角对战的同时,“S.A”的7名成员之间的搞笑故事也接连不断……
这个故事描绘了以“打倒泷岛!”为目标而努力的光,混着汗水、泪水和爱的极乐杰出学校生活。南家三姐妹
寒蝉鸣泣之时~(很好楼主你没看错这和海猫有很深的渊源~具体百度一下)
你这么喜欢黑怎么不把黑富野三部曲给补了
其他1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地狱少女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MC在下界里面做两个传送门,在现实做一个传送门,如果进地狱一个门回回到现实么,或者从现实的门进去,_百度知道
MC在下界里面做两个传送门,在现实做一个传送门,如果进地狱一个门回回到现实么,或者从现实的门进去,
MC在下界里面做两个传送门,在现实做一个传送门,如果进地狱一个门回回到现实么,或者从现实的门进去,会在哪一个地狱中的门出来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从地狱出来会从你进去的门出来;从现实到地狱是随机选一个进
如果在地狱里面拆掉一个门呢
采纳率:58%
来自团队:
楼主说的情况是可以的,只不过现实界的门会自动通到按坐标对应的门。计算得出地狱门的位置,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进行地狱旅行,我记得主世界8格=地狱1格。可以去我的世界wiki查一下地狱坐标和主世界坐标的换算关系首先按f3开启坐标,找xyz轴是坐标
会在第一个生成的地狱门里出来。拆掉就会从第二个出来。
要么随机产生一个要么从你建过的一个传送门出来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传送门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网络资料:新世界——灵性的觉醒(1)_灵感之翼_新浪博客
网络资料:新世界——灵性的觉醒(1)
  推荐序/胡因梦  1
  艾克哈特丒托尔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里曾经提到过一段生命经验,他说自己在三十岁之前一直处在持续性的焦虑状态,由潜意识深处升起的对空寂和"不存在"的渴望,强烈地淹没了想要活下去的求生本能。某日凌晨时分,他在极致的恐惧中惊醒过来,心中不断地涌出一个念头:"我活不下去了,我再也受不了自己了。"
  就在这濒临崩溃的时刻,他突然觉察脑子里的念头很值得再探究一下,于是质问自己说:"如果我受不了自己,那么必然存在着两个我,'我'和我受不了的那个'自己'?而且他们之中应该只有一个是真的。"当这段自我对话结束时,他的心突然空了,变得万念俱寂,自我怎么也起不了作用了,接着便卷进一股旋涡式的能流中。
  这股能量的旋转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令他整个身体开始震动不已,然后他听到胸腔内传来一个声音,嘱咐他"不要抗拒",接着就被吸进一个虚空里,但这虚空感觉上并不在外面,而是在身心的内部。当他从这种传统所谓的"深定"状态中出来时,闭着的双眼却看见一颗宝石的影像(印度瑜珈系统称之为"蓝珍珠",代表内在的自性或神圣的原型)。当他把眼睛睁开时,房间里的一切变得出奇明亮,就像镀上了光似的,充满着生机。接下来的五个月里,他持续地处在深定和至福中,但几年之后他才借由灵修经典和某些精神导师,得知自己已经有了见性开悟的体证。
  这种悟境令托尔不再执着于物质次元,他放下了所有关系,没有任何工作,也没有任何身份,就在加拿大某座公园的长凳上度过了两年的岁月。在一部近期发行的灵修纪录片里,托尔向采访者描述那段完全安住于"当下"的日子:他每天无所事事地坐在长凳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天空的飞鸟和远方的渡轮,心中充盈着最强烈的至乐感。
  但即使是世间最美好的经验,也仍然是无常易变的;他的至乐感逐渐地转化成持续性的祥和与宁静。那种感觉连旁人都能接收到,于是经常有人前来求教于他,希望也能达成同样的心境。就这么自自然然地,托尔变成了欧美近十年来最重要的精神导师之一。
  虽然托尔的教诲和其他传递终极真理的系统并无二致,但是他的文字和语言的确能启动我们细胞记忆里深埋的"本慧",帮助我们从历史、宗教、科学、生态及身心灵等各个层面,去契入内在最深的实相。也只有成就这样的体悟,人类才可能创造出一个有别于现状的"新世界"
  导读:在爱与光中  1
  本书的作者就是《当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的作者。严格来说,他只写过这两本书。第一本书《当下的力量》曾经蝉联《纽约时报》排行榜多时,在美国心灵成长界掀起一阵旋风。之后,他又出了《当下的力量操练手册》(Practicing
The Power of Now)以及《无声胜有声》(Stillness
Speaks),但是这两本小书,内容多为《当下的力量》的节录或浓缩,并无太多新意。
  他的第二本大作《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在2005年出版时,成绩也不俗,但是所受到的关注并不大,两年多来只卖了一百万本左右。但是去年底(2007年),美国著名的非洲裔女主持人奥普拉(Oprah)无意间读到这本书,惊为天书,发心要大力推广,与大家分享。她说这本书是她二十年来,读到的各种心灵书籍当中,最棒的一本,可以帮助提升人类的意识层次,而她在读后第一次有了"觉醒"的感受。一时之间,洛阳纸贵,本书立刻被抢购一空,而且高居亚马逊总排行榜冠军多时,据说销量已达七百万册(截至2008年四月底)。
  不仅如此,奥普拉还破天荒地与作者在自己的网站进行了为期十周的网上教学,从三月初开始,每周一晚上(美国芝加哥时间),通过互联网接受网友们提出的问题,盛况空前,据说每周全世界有上百万人上网观看。这些教学内容现在还是可以在奥普拉的网站上下载(m)。
  很有幸,我刚好在2008年初完成了此书的译稿,正好赶上这一波热潮。这也说明了,我们华语世界的读者们,已经准备好要接收"提升意识层次,觉醒到自己生命目的"的讯息了。作者最近的一篇文章提到了为何写第二本书--因为有人问道,他的第一本书基本上已经涵盖了他所有要表达的观点了,第二本要写什么呢?
  作者的回答大致如此:《当下的力量》出版后七八年来,作者在全世界授课、演讲,累积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所以在《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中,他列举了许多作者个人的经历、故事和其他的轶闻、禅宗公案等,来阐释一些比较深奥的真理。《当下的力量》是用问答的方式,在叙述方式上较为生硬;而《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则是用叙事体,娓娓道来,流畅而平顺。
  当然,《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与《当下的力量》内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作者开宗明义强调了人类意识进化的迫切性,以及灵性觉醒会为这个地球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第一章)。接着,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描述人类现在面临的最大危机--小我心智的功能失调。他首先分析了小我的成因(第二章),是来自于对虚幻自我以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认同,再加上小我"总是需要更多"的本质,形成了人类痛苦的根源。我在第一本身心灵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华夏出版社)中,也以图示的方式指出了因为远离真我,我们向外索取身份认同,小我于焉而生,与作者的理论相呼应。
  而在"小我的核心"(第三章)这一章中,作者指出,很多人如此认同于他们脑袋里的声音,和伴随那个不间断思想而来的情绪,所以他们被小我的心智完全掌控着。作者继而把小我的各种诡计和习性,都分析得无所遁形,让大家认清小我的真面貌。而对小我的有所觉察,就是我们从小我中解放出来的第一步!
  在第四章"小我的多重面貌"中,作者更加清晰地描绘了小我表现的各种方式,和它扮演的各种角色。其中,他谈到了为人父母有时会有的一些错误心态,真如当头棒喝般地精彩!而作者更指出,快乐的秘密,就是与生命合一,与当下合一,在当下每一刻为自己的内在状态负责!而要做到这一点,只不过是一种选择,但是这个选择却是我们要一而再、再而三不断练习、实践的,直到它变成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为止。
  第五章作者仔细分析了情绪和小我的关系,进而介绍了痛苦之身的形成,以及它赖以维生的各种"食物"--你的负面思想,人际关系冲突,对生活事件的反应所起的负面情绪。我就看到身边很多人,时时刻刻都准备好,等待下一个让他们担忧、悲伤、痛苦的事件发生。一旦那个事件发生了,他们立刻投入那种情绪当中,完全地与之认同,无法自拔,然后还要指责其他的人、事、物说:"都是他们害的!"
  痛苦之身人人有之,只是轻重不同。和小我一样,当痛苦之身发作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所觉察,借由意识之光,化解黑暗的无意识。因此第六章中,作者经由几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来描绘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类,而我们又如何能够借助于临在之光,从痛苦之身中破茧而出。作者再三保证:那份对痛苦之身的知晓,就足以开始转化的过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接纳--允许自己在痛苦之身爆发的时刻完全地去经历当下的感觉。
  有了对小我和痛苦之身的彻底理解,我们已经知道自己"不是谁"了,于是作者鼓励我们,借由观察自己和当下的关系,以及从对所发生之事的反应当中,看到我们究竟是谁(第七章)。当然,一开始观察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外在的一些小事很容易就让我们失去内在的平安和谐,而这也正是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很渺小。
  如果想要体察我们真正的本质,就必须先发掘我们的内在空间(第八章)。作者鼓励我们,以觉察呼吸和感知内在身体的方式,去体会那个在静默中才能体悟到的真相:我们是那个不受制约、无形无相、永恒的意识。看到我们是那个经验者、知晓者,而不是我们的思想和情绪。
  在第九章"你的内在目的"中,作者提到了很多人现在会有的疑问: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既然我了解到自己的灵性,那么,如何在外在世界的目标和内在世界的最终目的之间找到平衡呢?他指出,我们的内在目的就是觉醒,并且让未显化的那个向度的意识,经由我们而流入这个显化的物质世界。而外在目的总是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因此它始终是第二位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临在的品质带入外在的工作上,这样,就能让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合一了。
  最后,作者提出了宇宙的一个恒常现象:外显(outgoing)和回归(returning),这是一收一放的有规律的运动规则,我们的生活当中也脱离不了它。我们应该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外显和回归的过程中,能够保持觉醒的作为,也就是将外在目的--作为和内在目的--觉醒和保持觉醒,协调一致。这样,人类进化的下一步--全人类的觉醒,就很快会发生,因而在我们现有的基础上,将出现一个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中,人类不再认同于思想,完全可以摆脱小我的心智,因而获得了真正的内在自由和神智的清明。但是,作者强调,我们无法在未来得到解脱,因为可以解脱我们的只有当下时刻。那份领悟就是觉醒。所以觉醒不是一个未来事件,它就是对当下临在的领悟。
  这些观点,看起来很抽象而深奥,但是书中都有很实际的修炼方法,希望大家能够慢慢一章一章地研读,并且能身体力行。如果有疑问或是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读后的心得,可以上我的博客讨论(个人博客:)。最后祝福大家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都能有当下的领悟。
  德芬~在爱与光中
  2008年初春于北京
  第一章 人类意识的绽放(flowering)  1
  缘起(evocation)  1
  地球,一亿一千四百万年前,一个旭日初升的清晨:
  在这个星球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朵花,正绽放开来迎向阳光。这是宣告植物生命进化转变的关键事件,虽然在此之前,植物早已经覆盖这个星球好几百万年了。当时的条件可能并不适合花儿遍地绽放,因此,这第一朵花也许很快就凋谢了,而花朵的绽放在当时也必定是相当罕见的。然而,有一天,当一个关键性的临界点到达时,突然之间,整个星球到处弥漫着各式各样的色彩和芳香--如果有一个观照的意识在此观察,就会目睹这一切的发生。
  多年以后,这些优雅而芬芳,我们称之为"花朵"的存在,在另外一个物种的意识进化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人类逐渐地被花朵吸引并为之着迷。随着人类意识的进化发展,花朵极有可能是人类所珍视的事物当中,第一个没有实用价值而且与生存无关的。花朵也为无数的艺术家、诗人、神秘学家带来了灵感。耶稣教导我们:从对花朵的省思中,向它们学习如何生活。据说佛陀曾经在一次默示中,拈花不语,只是凝视着它。半晌,一位名叫大迦叶的僧人,若有所悟地开始微笑。据说他是唯一领悟了这个开示的人。根据传说,那个微笑(也就是说,那个领悟)被二十八位大师相继传承下来,后来就成为了禅宗的起源。
  看出花朵的美丽,能够唤醒人类(无论多么短暂)去正视他们自己最深处的本体(being)--也就是他们的本质--之中的美丽,首度体会到"美",是人类意识进化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为喜悦和爱的感觉是与那个体会息息相关的。如果没有这样全然的领悟,花朵就不会成为我们内在深处那至高至圣、无形无相的一种有形的表达。和孕育它们的植物相比,花朵是瞬间即逝、脱俗空灵(ethereal)更为娇贵的。它们仿佛是从另外一个领域来的信使,是有形世界和无形世界之间的桥梁。它们不但具有令人愉悦而且优雅的香味,同时也带来了来自心灵世界的芬芳。如果我们用比较广泛的定义来使用"开悟"的植物。
  全体领域的生命形式--举凡矿物、植物、动物或是人类,都可以说在经历"开悟"的过程。然而开悟是极为稀有的,因为它不仅仅是进化上的一个突破--它同时意味着发展的一个断层,从不同层次的本体跳跃到另一个,而更重要的一点是:物质性的减少。
  有什么东西会比石头(最密实的一种物质形式)更为沉重而且不容易穿透的呢?然而有些岩石的分子结构经历了一些转变,变成了透光的水晶。有些碳元素,经过无法想象的高温和高压,转化为钻石,而有些重矿物则转变成为宝石。
  大部分在地是爬行的爬行类(最固着于土地的生物),几百万年来都毫无改变。然而它们之中,有些后来却长出了羽毛和翅膀,变成了鸟类,抗拒了长久以来拖住它们的地心引力。它们从爬行类进化为鸟类的过程中,并不是变得更善于爬行或是步行,而是完全超越了这些行为。
  自远古以来,花朵、水晶、宝石和鸟类就一直对人类心灵有着重要的意义。就像所有的生命形式一样,它们当然也是万物之中的那个至一生命(one
life)、至一意识(one
consiousness)的短暂显化(mianifestation)。它们对人类之所以会有如此特殊的重要意义,以及人类之所以会对它们如此着迷并感觉亲切,就是因为它们脱俗空灵的特质。
  人类的认知(perception)当中,一旦有了一定程度的临在(presence)、定静和警觉,他们就能感受到神圣生命的本质,这本质就是在每个创造物和每个生命形式当中永存的意识或灵性,同时人们能够认识到,它和人类自身的本质是合一的,所以能够爱它如己,然而,除非上述这种情形能够发生,否则大部分的人类只能看到这些生命的外在形相,而无法觉察到它们内在的本质,就像人类只会认同于他们自己肉体和心理上的形相,而无法觉察到自己的本质一样。
  然而,当面对花朵、水晶、宝石或是鸟类时,即使一个没有临在,或是临在很少的人,都可能偶尔感受到:在这些物质存在的形相之外,有更多难以言喻的东西。而这些人可能完全不知道,这就是他们会被这些东西吸引并且感觉如此亲切的原因。
  由于花朵空灵的本质,相较于其他的生命形式,它的外相比较不会遮掩其永存的灵性。但是还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所有新生的生命形式--婴儿、小狗、小猫、小羊等,它们是如此脆弱、娇柔,在物质世界中尚未完全成形。天真、娇柔和美丽--这些不属于这个尘世的特质,还是能够从它们的内在闪耀出来。它们甚至会让那些感觉信息论迟钝的人都忍不住开心起来。
  所以,当你全神贯注并且对着一朵花、一颗水晶或一只小鸟深思冥想,但是心智(mind)上不去定义它们的时候,它们就会成为你进入无形世界的一扇窗户。你的内在会有个开启(即使很小),让你因而进入心灵的领域。这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这三种"开悟"的生命形式,在人类的意识进化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比方说,莲花之宝是佛教的一个重要象征,而白鸽,在基督教中代表着圣灵。它们一直在为人类注定要发生的一个更深远的地球意识转化奠定基础,而这正是我们现在开始目睹到的心灵觉醒的现象。
  本书的目的  4
  人类已经为意识转化做好准备了吗?这个内在意识的绽放将会如此的彻底深远,相较之下,植物的开花绽放,无论是多么美丽,都将相形逊色。人类真的能够减低他们受到制约的心智的结构密度,变得像水晶或宝石般透明,让意识之光穿透吗?他们是否能够抗拒唯物主义和物质性如万有引力般的吸引,而超越对外在形相的认同?这种对外在形相的认同让人类的小我(ego)得以存活,并且将他们囚禁在自己性格的牢笼中。
  这种转化的可能性,一直是人类所有伟大的智慧教导所传达的中心思想,那些使者--佛陀、耶稣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大师,就是人类最早绽放的花朵。他们是先驱者,是稀有而珍贵的存在。在当时,意识的普遍绽放不太可能,而且他们所传达的讯息大部分都被误解,并经常被严重地扭曲。当然,除了少数的几个人之外,人类的行为也没有因此而转化。
  现在的人类,是否比以前这些大师在世时准备得更充分了呢?为什么应该是这样呢?你到底能做什么,好让这个内在的转变发生或是加速发展呢?旧的小我意识状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那些迹象可以用来辨识新萌生的意识呢?本书将会涉及这些问题以及其他重要的议题。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本身就是从正在扬升的新意识中出现的转化工具。这里提出的论点和观念虽然重要,但它们其实都是次要的。它们只不过是指向觉醒的路标(signpost)。当你读这本书的时候,转变已经在你之内发生了。
  本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你的心智再增加一些新的资讯或信念,或是试图说服你相信什么,它是为了要带来意识的转化,也就是:觉醒。就这点来说,这本书并不"有趣"。所谓"有趣"是指:你可以和它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心智里玩弄这些观点和概念,不管你同意或不同意。这本书是关于你的。它不是会改变你的意识状态,就是会对你而言毫无意义。它只会唤醒那些已经准备好的人。很多人(但不是每个人)都准备好了,而且随着更多个人觉醒的发生,集体意识的动能也会跟着增加,所以对其他人来说,觉醒就变得更加容易。如果你不知道"觉醒"是什么意思,请继续读下去。只有当你觉醒时,你才可能了解这个词的真意,短暂的一瞥就足以启动觉醒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对有些人来说,那个短暂的一瞥会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发生。而对很多甚至不了解觉醒是什么的人来说,这个过程可能已经开始了。这本书可以帮助他们觉察到一点。觉醒的过程,在某些人身上,可能经由遭受损失或痛苦的方式开始,有些人则可能是经由接触到某位灵性老师或是灵性教导开始,或是经由阅读《当下的力量》或其他充满灵性生命力因而具有转化力量的书籍,也有可能是以各种经验的组合。如果觉醒的过程已经在你之内展开了,阅读这本书将会加速并强化这个过程。
  所谓觉醒,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去辨识出那个未觉醒的你--也因此,本书揭示了小我的几个主要面向,以及它在个人层面和集体层面的动作方式。这也是为了两个重要而且相关的理由:第一就是,除非知道小我背后动作的基本机制,否则你无法辨识出它,而它会一直欺骗你,让你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它认同。也就是说,它会掌控你,冒名顶替而成为你。第二个理由是:"辨识出小我"的这个举动,正是觉醒发生的方式之一。当辨识出自己内在的无意识时,其实就是扬升的意识,也就是觉醒,让这个辨识发生的。你无法与小我抗争并且取得胜利,就如同你无法与黑暗抗争一样。你所需要的就是意识之光。你就是光。
  我们世袭的功能失调(dysfunction)  6
  若更加深入地去研究人类古老的宗教和灵性传统,我们就会发现,在众多的表面差异之下,有两个相同的核心洞见。描述这些洞见时所用的字句可能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指向一个双重含义的基本真理。这个真理的第一层含义就是:领悟到大多数人类所谓"正常"的心智状态,其实隐含了一个我们可以称之为"失调"甚至是"疯狂"的重要元素。一些印度教的核心教导也许最能够认清这种"失调",其实是一种集体心智的疾病。他们称它为"玛雅"(maya),即幻相之幕。印度最伟大的圣者之一马哈希尊者(Ramana
Maharshi),就曾经直率地指出:我们的心智(mind)就是幻相(maya)。
  佛教则使用不同的词汇,根据佛陀的说法,在正常的情况下,人类的心智会产生"度卡"(dukkha),可以翻译成受苦、不满足,或就是悲惨。佛陀视它为人类状态的一个特征。无论去哪里,无论做什么,佛陀说,你就会遭逢"度卡",而且它迟早都会在每一个情境中出现。
  根据基督教的教导,人类共同的正常状态之一就是原罪。"罪"是一个被广泛误解和错误阐释的字。这个字是从《圣经·新约》的古希腊文直接翻译过来的。"犯罪"的愿意是"错过了标记",就像弓箭手错失标靶一样,所以"犯罪"就是"错失了人类存在的要义"。它的意思就是:活得不够有技巧,盲目地生活,因此就会受苦并制造苦因。所以,抛开文化上的包袱和错误诠释之后,"罪"这个字所指的,就是人类世袭下来的功能失调状况。
  人类的成就是非凡而且无可否认的。我们在音乐、文学、绘画、建筑和雕塑方面都创造了杰出的作品。近年来,科技更为我们生活的方式带来剧烈的转变,同时使得我们能够做出和创造出两百年前会被视为奇迹的事情。毫无疑问,人类是非常有聪明才智的。但是它的聪明才智却因疯狂而有瑕疵。科技加强了人类心智破坏的影响力:这个星球,其他生命的形式以及人类自己,都深受其功能失调之害。这就是为什么在20世纪的历史是,我们最能够清楚地辨识出人类功能失调和集体疯狂。另一个让我们能够清楚地辨识它们的原因就是:这个功能失调实际上正在加强和加速发展当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4年爆发。在人类的历史上,经常发生由恐惧、贪婪和权力欲望所驱动的毁灭性残酷战争,以及奴役、虐待,还有因为宗教和意识形态不同而引发的各种暴力。人类因为相残而遭受的痛苦远超过因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痛苦。在1914年时,高度智慧的人类心智不但已经发明了内燃机,也发明了炸弹、机关枪、潜水艇、喷火器还有毒气瓦斯。聪明才智竞为疯狂所用!在法国和比利时的壕沟拉锯战当中,因为抢夺几英里的泥巴地而导致好几百万人的死亡。当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幸存者在震惊和不解中检视战争遗留下来的惨祸:1000万人失去生命,更多的人伤残。人类的疯狂从未有如此巨大而且清晰可见的破坏力。然而当时的人却还不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到了20世纪末,人类因同胞暴力相残而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亿人。这些人不仅是因为国家之间的战争而死的,同时也死于大屠杀和种族灭绝。像苏联斯大林时代,死于"阶级敌人、间谍、叛国贼"罪名的人数高达两千万人,还有无法言喻其恐怖的纳粹德国大屠杀。另外还有很多人是死于无数小规模的内战,例如西班牙的内战;或是在红色高棉政权统治下的柬埔寨,全国约四分之一的人口都被处死。
  我们只人每天收看电视新闻,就会知道这种疯狂不但丝毫没有减少,而且继续延伸到了21世纪。人类集体心智的功能失调,呈现在另外一个层面就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形式以及这个星球本身,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暴力行为:供应氧气的热带雨林以及其他却植物都遭到破坏,养殖农场中对动物的虐待,河流、海洋和空气的污染。人类为贪婪所驱使而持续进行这样的行为,对他们自己是和整个地球生命联结在一起的事实一无所知,如果不加以检视的话,最终将会造成为人类自身的毁灭。
  人类这种病态的集体显化就是人类的核心状态,构成了人类历史的主要部分,也是相当程度的疯狂史,如果人类的历史,可以用一个人的病历来比喻的话,那诊断将会是:慢性偏执狂妄想症,症状是有谋杀、极端暴力和残酷行为的病态癖好,对象则是他所认为的"敌人"--他自己无意识向外投射出来的敌人。他是一个有犯罪倾向的疯子,但偶尔会有短暂的清醒时刻。
  恐惧、贪婪和权力欲望这几个主要的心理动力,不仅是国家、种族、宗教和意识形态之间战争和暴力的原因,也是造成各种人际关系冲突不断的主因。它们也造成了你对于其他人和对你自己认知上的扭曲。在这样的错误认知下,你会曲解所有的情况,而采取一些让自己脱离恐惧或满足自己贪婪欲望的偏差行为,然而这却是一个永远都填不满的无底洞。
  我们必须了解的一个重点是,恐惧、贪婪和权力欲望并非我们所谈的功能失调,它们是因为功能失调而造成的,而功能失调则是深植于每一个人心智中的那个集体幻相。很多灵性教导告诉我们要放下恐惧和欲望,但是这些灵修法门通常都不管用,因为它们没有针对功能失调的根本原因着手。恐惧、贪婪和权力欲望不是最终肇因。试着成为一个善良或是更好的人听起来是一个值得赞赏而高度"心智化"的事情。然而,除非你能转变你的意识状态,否则这样的努力终究不会成功。因为这样的努力仍旧是功能失调的一部分。这种努力可以视为是一种更微妙、更细腻的伪装形式,这个伪装其实是为了增强自我、欲求更多以及强化一个自我概念的认同(亦即自我形象)。试着变成好人并不会让你变得更好,而是经由找到那个早已存在于你之内的良善,并且允许那个良善彰显出来,才会让你变得更好。但是如果想要那个良善显现,你的意识状态必须有一个根本的改变。
  共产主义的历史,最早是由一个高贵的理想所启发的,但它清楚地展示了当人们试着去改变外在实相(reality)--创造一个新世界--而不先去改变内在实相(意识状态)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们在勾画未来的时候,并未考虑到人类功能失调的蓝图--也就是每个人内在都有的小我!
  扬升的新意识  10
  大多数古代的宗教和灵性传统都有一个共同的洞见:我们人类心智正常状态,被一个基本的瑕疵给破坏了。然而,如果我们从这个洞见来看人类状态的本质(我们可以称它为坏消息),就会升起第二洞见(好消息):人类意识可能会有彻底转化的机会。在印度教的教导中(有时在佛教中也是),这个转化被称为"开悟",在耶稣的教诲中,它是"救赎",在佛教中,它是"了苦","解脱"和"觉醒"也是其他常用来形容这个转化的词汇。
  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倒还不艺术、科学或科技的成果,而是能认识到自身的功能失调与疯狂。在遥远的过去,已经有少数几个人能够这样认识到了。2600年前的印度,有个名叫乔达摩·悉达多的人,他可能是第一个完全看清楚人类功能失调的人。后来,他被授予"佛陀"的尊号。佛陀的意思就是"觉醒者",大约同时,在中国也出现了一位在人类之中较早觉醒的老师,他的名字是老子。他留下了一本有关他教导的着作《道德经》,这本书是有史以来意义最为深远的灵性书籍之一。
  当然,当一个人能够认识自己的疯狂时,就已经是迈向神智清醒以及疗愈和超越(transcendence)的开始了。一个新的意识向度(dimension)已经开始在地球上显现,也可以说是第一个短暂的绽放。这些稀有的觉醒者,那个时候就和他们同时代的人开始谈论这些东西。他们谈到罪,谈到受苦和幻相。他们说:"看看你是如何生活的,看看你在做些什么,还有你创造出的痛苦。"然后他们会指出从"正常"人类存在的集体梦魇中苏醒的可能,他们指引一条明路。
  当时,虽然这个世界还没有准备好,这些大师却还是人类觉醒的过程当中,一个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可避免的,他们大部分都被同时代的人误解,甚至后世也有很多人无法理解他们。虽然他们的教导既简单又有力,而且有些还是他们弟子记录下来的,但还是经常被扭曲和误解。几百年来,很多和原来教导毫无关系的东西都被添加上去,反映出那些基本误解。这些老师们,有的被嘲笑、辱骂或是被杀害,有的则像神一般地被崇拜,很多指引我们超越人类心智功能失调以及脱离集体病态方法的教导,都已经被扭曲,甚至本身也成为病态的一部分了。
  因此,大致说来,很多宗教变成了制造分裂而不是促成合一的力量。它们不但没有经由领悟到所有生命最终的合一真相而终止暴力和仇恨,反而还带来更多的暴力仇恨。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不同的宗教,甚至相同的宗教之间,都制造了更多的分裂,它们成为一种人们可以认同的意识形态信念系统,并且利用这些来增加人们虚幻的自我感。经由这些意识形态和信念系统,人们能够宣称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同时借由他们的敌人(也就是其他人,不信仰他们宗教的人,或是错误信仰的人)来定义自己,甚至还常以此来为他们的杀戮行为辩解。人以自己的形象来创造神。那个永恒的、无限的、无以名之的存在,被人们矮化成一个你必须相信和崇拜为"我的神"或是"我们的神"的心理偶像。
  但是……但是……即使有那么多疯狂的行径假宗教之名横行,这些宗教所指向的最终真理还是在它们的核心中闪耀。经过一层又一层的扭曲和误解,这些真正虽然很微弱,但仍然在闪耀着。除非在自己之内能够先瞥见这个真理,否则你很难在这些宗教之中看到它,在整个历史中,总是有极少数的个人经历到意识的转变,因而在他们的内在领悟到了所以宗教所指向的东西。为了描述那个无法用概念形容的真理,他们还是必须要运用自己宗教中概念的架构来描述它。
  借由这样的一些人,在所有主要的宗教当中,兴起了一些学派或运动。这不仅代表原始教导的复苏,其中有些学派或运动也强化了原始教导的光芒。这就是灵知主义(Gnosticism)和一些神秘学派在基督教早期和中期兴起的背景。还有像伊斯兰教的苏菲教派(Sufism),犹太教的哈西德主义(Hasididm)和卡巴拉神秘哲学(Kabbala),印度教的不二论(Advaita
Vedamta),佛教的禅宗和大圆满(Dxogchen)。这些学派大部分都是打破偶像崇拜的,它们去除了一层层僵硬的概念化和心理信念的结构,而正因为如此,那些早已完善的宗教统治阶级对它们抱持怀疑甚至敌对的态度,和主流宗教不同的是,这些教导强调领悟和内在的转化。
  经由这些秘传的学派或运动,那些主要的宗教才够重新获得它们原始教导的转化力量,即使在多数情况下,只有少数人才能接触这些学派和运动。而这些有幸接触到的人,由于为数不多,始终未能对大多数人的深层集体无意识造成任何显着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学派中,有些本身也变得过于形式化或概念化,以至于无法维持它们原来的影响力了。
  灵性和宗教  13
  在新意识的扬升中,传统的宗教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很多人已经觉知到灵性和宗教的差异。他们了解到,拥有一个信仰系统--一套你认为是绝对真理的思想--无论它们的本质是什么,并不会让你更有灵性。事实上,愈是与思想(信仰)认同的人,愈会把自己带离内在的灵性向度。很多虔诚信教的人都被困在这个层次。他们将思想等同真理,而当他们完全与自己的思想(心智)认同时,他们就会宣称自己拥有唯一的真理,其实这是无意识地试图保护他们的身份认同。他们不了解思想的局限,除非你和他们所信(所想)的完全一样,否则你在他们眼中就是"错的",而在不久的过去,他们还会觉得为此而杀了你是很合理的行为,其实,到现在还是有人这样做。
  新的灵性,也就是意识的转化,现在正大幅度地在现有制度化的宗教结构外兴起。即使在心智挂帅的宗教当中,总有一些潜藏的灵性在其中,而制度化的宗教统治阶级会觉得备受威胁而试图打压它们。在宗教结构之外,大规模的灵性开展是一个全新的发展,在过去,这是不可思议的,尤其在西方(最为心智挂帅的文化),基督教会基本上是拥有灵性特权的。除非有教会的许可,否则你不能随意地对灵性发表言论或是出版有关灵性的书籍。如果没有教会的许可而你这样做的话,他们会马上让你销声匿迹。但是现在,即使在某些教会的宗教中,都有了转变的迹象,即使这些宗教开放的迹象还是很微弱,但已经让人很感恩了。例如教皇若望·保禄二世会去探访一座清真寺,还有犹太人的教会,这都是相当令人窝心的。
  也许是因为在传统宗教兴起了一些灵性教导,同时也可能是因为东方古老智慧教导蜂拥而至,愈来愈多的传统宗教的跟随者能够放下对外的形式、教条和严苛信念系统的认同,而去发掘隐藏在他们自己的灵性传统中的原有深度,同时也发掘了他们自己内在的深度,他们了解到:你的灵性程度和你所相信的东西无关,但是却与你的意识状态息息相关。而接下来这又决定了你在这个世界中的行为以及与其他人之间的互动。
  那些执着于外在形相的人,会更加沉陷于他们的信念之中,也就是他们的心智之中。此刻他们目睹的不仅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蜂拥而至的意识潮流,同时也目睹了小我的困窘和强化。有些宗教团体敞开胸怀接纳这个新的意识,有些反而会强化他们的教条立场,并且与其他人为结构组织携手,让集体小我经由这些组织来防卫自己,并且反击这个潮流。有些教会、宗派、教派或是宗教运动基本上都是集体小我的实体,就像那些追随政治意识形态的人一样,严格而僵化地认同他们的心理立场,不能接受别人对现实不同的诠释。
  但是小我和它所有僵化的结构--无论是宗教、其他组织、公司或是政府,是注定要瓦解的,无论表面上看来是如何的根深蒂固,它们都会从内部开始分崩离析。最严谨的结构组织,最冥顽不灵而无法改变的,反而会第一个崩溃。
  转化的急迫性  15
  当面临一个巨大的危机时,当旧有的生活方式,与他人互动的方式以及与大自然共存的方式都需要改变时,当生存受到看起来难以应付的问题的重大威胁时,某种个别的生命形式(或是物种)可能会死亡、绝种或是经由一个进化的跳跃而突破现有的限制。
  大家都相信,地球上的生命的形式最早是从海洋中开始演化的。当陆地上还没有动物时,海洋中却已满布生命。而在某个时间点,海洋中的某种生物可能开始向干燥的陆地探险,刚开始可能只是爬个几英寸,然后,由于受不了巨大的地心引力牵引而筋疲力尽,于是再度回到水中,因为水中几乎没有地心引力,它可以生活得比较舒适。然后,它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过了很久以后,它终于能够适应地面的生活,长出了脚以取代鳍,发展出了肺以取代鳃。对一个特种来说,除非它是被危机所迫而不得不如此,否则要冒险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还要经过一个进化的转变,真是不太可能的。也许当时某一大片海域真的与主要的海洋隔绝了,经过几千年后,水渐渐地减少,迫使鱼类要离开它们的栖息地而展开进化。
  对人类来说,我们此刻面临的挑战就是:对一个威胁我们生存的巨大危机做出回应。虽然在2500年以前,古代高度智慧的导师就已经察觉到人类小我心智功能失调,而如今这种失调因为科技的发达而更加恶化,首度威胁到了地球的生存,直到不久之前,人类意识的转化(早期的大师们也指出过)一直都只有个可能性而已,而且只有在不同地点的少数个人曾经实现过,这与文化或宗教背景都无关系。而在当时,广泛的人类意识的绽放尚未发生,因为那时还不是那么的急迫。
  地球上大部分的人类将很快地认识到(如果他们尚未认识到的话),人类现在面临着一个严酷的选择:进化或是灭亡,比例上来说相对较少,但是正在急速增加的一小群人,目前正经验到内在旧有小我心智模式的瓦解,以及新向度意识的浮现。
  目前正在兴起的不是一个新的信念系统,一个新兴的宗教、灵性意识形态或是神话。我们其实是走到了神话、意识形态以及信念系统的尽头了,这个转化要比你的心智内容和思想的转变来得更深。事实上,新意识的核心就是超越思想--你会发展出一个能够超越思想的新能力,它同时能让你领悟到,你的内在有一个比思想更为广阔无边的向度。在此之前,你认为旧意识中不间断的思想续流(stream
of thinking)stream of
thinking)不是你自己,现在你不需要从那个不间断的思想续流当中,去寻找你的身份认同,还有你的自我感了。能够领悟到"在我脑袋中的声音并不是我"这个事实,是多么伟大的解脱啊!那么我究竟是谁呢?你就是看到这个事实的觉知,那个在思想发生前就存在的觉知,也就是思想、情绪或感官觉受(serse
perception)发生时所在的那个空间。
  小我只不过是:与外在形相的认同,形相主要指的是思想形相(念相,thought
form)。如果邪恶有任何真实性的话(这个真实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那么它的定义也可以是:完全地与外在形相认同,就是与物质形相、思想形相、情绪形相认同。这样的认同会造成我们的无知:无视于我们与整体的联结,完全无法觉察到我们内在与其他万物以及源头的合一,这样的遗忘就是原罪,受苦和幻相。当"我们与万物显然是分离的"这个幻相主导了我所想、所说和所做的所有事物的时候,我会创造出什么样的世界?想找到答案的话,你就是去观察人类是如何互动的:读一本历史书,或是看一下今晚的电视新闻,你就知道了。
  如果人类的心智结构还是不改变的话,我们会不断地重新创造出本质上如出一辙的世界,同样的邪恶,同样的功能失调。
  一个新天新地  17
  本收的书名来自于《圣经》中一个预言的启发,这个预言在当前时刻,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适用,在《新约》和《旧约》当中都谈到,一个现有世界秩序的崩溃以及一个"新天新地"的升起。我们必须要了解的是:在这里说的"天"(天堂),并不是一个地点,它指的是意识的内在领域,它的意义是灵性而隐秘的(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这也是耶稣教诲的要义。从另一方面来说,"地"(世界)就是形相的外在显化,而外在形相永远都是内在的反映。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人类集体意识和生命是根本相连的。"一个新天堂"指的是已转化了的人类意识的出现。"一个新世界"指的是这个意识在物质领域的反映,既然人类生命和意识与地球的生命是根本合一的,随着旧意识的瓦解,在同一时间,地球各地会同步发生地理上和气候上的自然混乱,那些我们现在已经目睹到了。
  第二章 小我:人类的现状  19
  字句(words),无论是发声说出来或是没有说出来,而只是以思想的形式存在,都会在你身上投下一个几乎像催眠一样效果的魔咒,你很容易在其中迷失,而且像被催眠地暗自相信,当你把一个字句与一个事物联结的时候,你就知道它们是什么了。事实是:你其实不知道它们是什么,你只是用一个标签把一个谜团给遮羞了。任何事物--一只鸟、一棵树,甚至一块简单的石头,当然还有人,其实最终都是无法被知晓的。这是因为它们都有着深不可测的深度。所有我们可以理解的、经历的、想到的,都只是真相的表层,比一座冰山的尖端还小。
  在这个表相之下,万物不但与其他的事物相连,同时也和它们生命的源头相连。即使是一声块石头(当然一朵花和一只鸟就更明显了),都能为你展示回归神、回归源头和回归你自己的道路。当你看着它,握着它或是任由它在那里,而不加诸一个字句或是心理标签在它身上的话,你的内在会升起一股敬畏和惊叹之情。它的本质会无声地与你沟通,然后把你本质反映回来给你自己。这就是伟大的艺术家可以感受到的,同时可以成功地在他们的艺术中表达出来。梵·高没有说:"这只是一张旧椅子。"他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感受到这张椅子的本体,然后他坐在帆布前,拿起笔刷作画。这张椅子本身大概值几块美金。同样的一张,梵·高以它为主题的画作,今天可以卖到超过2500万美金。
  当你不再用字句和标签来遮羞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个久已失去的奇迹般的感受就会重回你的生活之中。当初会失去那种奇迹感,是因为人类不但不能"使用"他们的思想,反而被他们的思想所占有。如果能不用字句和标签来遮羞这个世界的话,另外一种深度就会回到你的生命当中,事物会重新获得它们的新奇感和新鲜感,而最大的奇迹则是:你能够经历到那个本来的自我,它是在任何字句、思想、心理标签和形象(images)升起之前,就存在的。想要这个奇迹发生的话,你必须要将你的自我感和本体感,从所有和它们已经混淆在一起,也就是它们所认同的东西当中撤离。这本书所谈的就是那个撤离。
  你愈快地加诸一个言语上的或是心理上的标签在人、事、物或情况上面时,你所面临的实相就会变得愈浅薄和无生命力,而你也会愈加地远离实相,也远离了在你之内和周围展开的生命奇迹。而这样的话,你也许会有些小聪明,但是会失去智慧,还有喜悦、爱、创造力和生命力。这些东西都隐藏在认知(perception)和诠释(interpretation)之间的那个宁静的间隙之中。当然,我们平常是需要用到语言和思想的,它们有自己的美丽。但我们需要被囚禁在它们之中吗?
  字句把实相缩减成人类心智可以理解的东西,而心智可以理解的东西其实并不多。像英语,它包括了声带可以了出的五个基本音,这五个母音是:a,c,i,o,u。其他的音则是嘴巴压缩空气而发出的子音:s,f,g等等。你会相信如此基本的一些发音组合能够解释你是谁,或是宇宙的终极目标,甚或是一棵树或是一块石头的深处究竟是什么吗?
  虚幻的自我  21
  "我"这个字,具体再现了最大的一个谬误和最深的一个真理--取决于你如何使用它。在传统的用法上,它不仅是语言中最常用的一个字(还有作为受词的"我","我的",还有"我自己"),也是最常误导人的字,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我"具体化了一个最原始的错误。一个对"你是谁"的误解,一个虚幻的认同感,这就是小我。这个虚幻的自我感就是爱因斯坦说的,"一个意识的视觉虚幻"。爱因斯坦不仅对于时空的实相,更对于人类的本质有着深奥的洞见。那个虚幻的自我,就变成了所有进一步阐释(或者说是误解)实相,思想过程,互动和人际关系的基础。你的实相就成为这个原始幻相的一个反映。
  好消息是:如果你能辨识出幻相的话,它就瓦解了。辨识出幻相也就是幻相的终结。它要靠你错认它为实相,它才能存活。当你看出来"你不是谁"的时候,"你是谁"的实相才会自动浮现。当你慢慢地、小心地读这一章和下一章的时候,这种情形会发生。这两章谈的是有关我们称之为小我(错误的自我)的机制。那么,这个虚幻自我的本质是什么呢?
  当你说"我"的时候,你所指的并不是你的本质(who you
are)。你的本质的无限深度,在这里被极度简约了,而与一个声带所发出的声音或是你脑袋中"我"的这个思想以及"我"所认同的东西混淆在一块儿了。所以,平常我们提到"我"(I),还有受词"我"(me)以及"我的"(my,mine)的时候,指的到底是什么呢?
  当一个小孩学习到:一连串由父母声带发出来的声音就代表了他的名字时,这个孩子就开始把那个字句(在心智里就是一个思想)等同于他是谁了,在那个阶段,有些孩子会用第三人称来称呼自己。"强尼饿了。"很快的,他们学会了那个具有魔力的字眼"我",然后将它等同于他们的名字,而他们早已把名字等同于他们是谁了。然后其他的思想会来到,并且和这个最初的"我--思想"(I
thought)合并,下一步就是,有关"我"和"我的"的思想,会把一些事情标记成"我"的一部分。这就是认同于物件(object),也就是在"事物"上投注尽力,而最终会认同于一些思想,这些思想代表了不同事物,我们在其中也都投注了自我感,因此,可以从它们身上寻求身份认同。当"我的"玩具坏了或是被拿走了,强烈的痛苦就产生了。不是因为这个玩具本身有什么价值(孩子通常很快就对它失去兴趣,然后又会被别的玩具或物件取代了),而是因为那个"我的"思想,这个玩具已经成为孩子发展中的自我感--也就是"我"的一部分。
  所以随着孩子的成长,最初的"我--思想"会吸引其他的思想过来:它会与性别、所拥有的东西、感官深受的身体、国籍、种族、宗教、职业等产生认同。其他"我"会认同的东西还有:角色(母亲、父亲、丈夫、妻子等)、累积的知识或意见、喜好和厌恶、过去发生在"我"身上的事,还有关于一些想法的记忆,而那些想法能让我进一步定义我的自我感而成为"我和我的故事"(me
story),这些只是让人们汲取身份认同感的事物当中的一部分而已,它们最终都只不过是被事实随意绑定的一些思想,而那个事实就是:它们全都被我们投注了自我感在里面。你平常说到"我"的时候,你所指的就是这个心理的结构。更精确地说:大部分的时候当你说或是想到"我"的时候,其实不是你在说话,而是那个心理结构的某个面向在说话,也就是那个小我的层面。一旦你觉醒了,你还是会用"我"这个字,但是它会从你内在的更深处出现。
  大部分的人还是完全地与他们心智中以及强迫性思想中不间断的思想续流认同,其中大部分都是重复而没有意义的思想。除了他们的思考过程,还有随之而来的情绪之外,没有所谓的"我"了。这就是"灵性上无意识"的意思。当你告诉人们,他们脑袋中有一个喋喋不休的声音时,他们会说:"什么声音?"或是愤怒地否认,当然,让他们这样做的,就是那个声音,那个思考者,那个未受到观测的心智(unobserved
mind)。它们可被视为一个占据并控制了这些人的实体。
  有些人永远不会忘记,当第一次能够不与思想认同时,他们短暂地经历到了身份认同的转换:从心智的内容,转为背景的觉知(awareness
background)。对其他的人来说,这种情形可能是以非常微妙以至于几乎注意不到它的方式发生,或是他们只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喜悦或内在和平如潮水般涌来,而不知其所以然。
  脑袋中的声音  23
  我在伦敦大学读一年级的时候,对觉知初次有了惊鸿一瞥的经验。我每周有两次搭地铁去学校的图书馆,通常是早上九点出门,到傍晚交通高峰结束时回家。有一次,有位三十出头的女人坐在我们对面。我以前在地铁上也看见过她几次,她让人不得不注意她。虽然整个车厢是满的,但是她左右的座位却是空的,毫无疑问的,原因是:她看起来真有点精神不正常。她非常的紧张,不停地愤怒而大声地自言自语,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中,看起来好像对其他人和她周围的环境完全没有任何的觉知,她的头低垂而有点偏左,好像正和身边空位上的人说话似的,我不记得精确的内容了,她的独白大致是这样:"然后她跟我说……所以我对她说你是一个骗子你竟敢骂我……我这么相信你,你却一直利用我占我便宜辜负我对你的信任……"在她愤怒的语调里,好像她被人诬陷了,她需要防卫自己,否则会被消灭。
  当地铁靠近托特纳姆法庭路站的时候,她站起来向车门走去,嘴里还是说个不停,那也是我要下的站,所以我也随着她下车。到了街上,她开始向贝德福广场走去,一路继续进行她想象的对话,还是愤怒地指挥别人并维护自己的立场。我的好奇心被勾起,决定跟着她--只要她走的大方向和我要去的地方差不多。虽然全神贯注于幻相式的谈话,她似乎还是知道要去哪里。很快的我已经看到了参议院壮丽的建筑,那是一个20世纪30年代盖的高楼,也是伦敦大学中央行政楼和图书馆。我惊呆了,我们怎么可能去同样的地方呢?是的,她是往那里走去。她是老师、学生、办公人员,还是图书管理员?也许也是某个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我永远无法知道答案。我离她有二十步之遥,当我进入那栋大楼的时候,她已经消失在一部电梯当中。(那栋大楼,很讽刺的,恰好
是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拍成电影时,用来当作片中"心智警察"总部的地点。)
  我多少对于刚刚看到的那一幕感到震惊,当年我是一个成熟的25岁的一年级生,认为自己是一个正在成型的知识分子,同时我深信所有人类存在的困境都可以透过智性(intellect),也就是思考来获得解答。我尚未了解到:人类存在最主要的困境其实就是无觉知的思考。我视我的教授们为拥有所有人生答案的圣者,并且把大学视为知识的殿堂。一个像她那样神志不清的人怎么可能是这其中的一部分?
  在进入图书馆之前,我在男洗手间中还是在想她的事,在洗手的时候,我想:我希望我最后不要变成像她那样。在我旁边的一个男人很快地朝我这个方向瞄了一眼,我突然震惊地发现,刚刚我不仅"想"了那些话,还大声地喃喃自语出来。"啊,我的天哪!我已经像她一样了!"我这么想。我的心智不也是像她那样无止境地活跃吗?我和她之间的差异其实很小。在她的思想之下所主导的情绪似乎是愤怒,在我的情形中,大部分是焦虑,她把心中所想的东西都大声地说出来了,而我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心里想而不说出来。如果她是疯子的话,那么每个人都疯了,包括我自己,这期间只是程度的差异罢了。
  那一刻,我从自己的心智中撤退一步,而从一个更深的角度来看它。在那时,有一个短暂的从思考到觉知的转变。我还是在男洗手间里面,但现在是一个人,看着镜中自己的脸,在脱离了我心智的那一刻,我大笑了起来。听起来好像不正常,但是它却是一个精神正常的笑,弥勒佛的笑。"生命其实并不是像我心智制造的那么严肃。"这好像是我的笑声所在说的话。但这只是短暂的一瞥,很快就被遗忘了。接下来的三年,我都在焦虑和忧郁中,完全地与我的心智认同,一直到我快要自杀的时候,我的觉知才再度出现,这次就不只是惊鸿一瞥了。我从强制性思考,虚幻自我和心智制造的自我当中,彻底解脱了。
  上面的事件,不但给了我对于觉知的一瞥,也让我对人类智性的绝对正确性有了第一次的怀疑。几个月后,一件悲剧更加深了我的疑惑:一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到达教室准备上一位教授的课,我一直很仰慕那样教授的头脑,但我们却被告知,那位教授在周末时举枪自尽了。我完全地震惊。他是一个备受尊崇的老师,而且看起来似乎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然而,当时我还是觉得,除了培养我们的思维之外,别无他法。我并不了解:我们是意识,而思考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面向,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小我",更别说在我之内觉察到它了。
  小我的内容和结构  26
  小我的心智完全被过去所制约。它的制约有两个面向:内容和结构。
  在一个孩子因为玩具被夺走而痛哭的例子里,那个玩具就代表了内容。它和任何其他的内容都是可以互换的--任何其他的玩具或是物件都可以。你所认同的内容是被你的环境、教养、和周边文化所制约的。无论这个孩子是富有还是贫穷,无论这个玩具是一个木头做的动物还是复杂精密的电子产品,就失去它的痛苦来说,没有任何差别。这个剧烈的痛苦之所以产生的原因,是在于这个字:"我的",这就是结构性的。无意识地、强迫性地借由与一个物件产生关联,来强化一个人的身份认同,已经是小我心智的结构中根深蒂固了。
  小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心智结构就是"认同"(identification)这个字是从拉丁文idem(意思是"一样的")和facere(意思是"使成为")衍生而来的。所以,当我"认同"某个事物的时候,我就"使它成为一样的"。和什么一样呢?和我一样。我赋予它我的自我感,所以它就成为我身份认同的一部分了。认同最基本的层次就是与实体事物认同:我的玩具,稍后就变成了我的车子,我的房子,我的衣服等等。我试着在事物中寻找自己,可是却从来没真的成功,最后还让自己迷失在这些事物中。这就是小我的命运。
  与事物的认同  27
  广告业界的人都非常了解,想要人们购买他们并不是真正需要的东西,他们必须要说服人们:这些东西会加强他们看待自己的或是如何被别人看待的良好感觉,换句话说,就是为他们的自我感加分。比方说,广告会告诉你:如果你用了这个产品你就会出类拔萃,意指你会更能成为自己。或是他们可能在你的脑海中制造一个印象:这个产品和一们并位名人,或是一个年轻有魅力,或快乐无比的人有关联,即使已经垂垂老矣或是去世的名人在他们当红时期的照片,都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在这里隐含的假设就是:买了这个产品之后,经由一些神奇的联结行为,你会变得像他们一样,或是表面上的形像会看起来像他们一样。所以很多情况下,你买的不是那个产品,而是买一个"身份认同的强化品"。名牌的标签的基本上让你买一个集体意识的身份认同。它们非常的名贵,所以也非常的"独特",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买得起的话,它们就会失去其心理上的价值,那么剩下来的就只是物质的价值,那大概只有付的价钱的零头而已。
  每个人会认同于什么样的事物因人而异,取决于你的年龄、性别、收入、社会地位、时尚、周边文化等等。你所认同的事物就是内容;而你无意识地、强迫性地去认同,就是结构性的。这是小我心智运作最基本的方式之一。
  矛盾的是,使得所谓"消费者社会"得以继续存在的原因,就是我们试图在事物当中寻找自己但却失败的事实:小我的满足是如此的短暂,所以你不断地追寻更多,买得更多,一直不停地消费。
  当然,在我们表层自我(surface
selves)所生存的物质向度中,有很多事物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我们需要房屋、衣服、家具、工具、交通运输等,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因为一些事物的美丽或本有的特质而珍视它们。我们需要尊崇物质世界,而不是鄙视它。每一样事物都有它的本体(beingness),都是从无形的至一生命--所有事物、所有实体、所有形相的源头--所衍生出来的短暂形相。在最古老的文化中,人们相信每一件事物,即使是所谓的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个生存于其中的灵性,而在这方面,这些古老的文化比我们现代人更接近真相。当生活在一个被抽象概念弄得死气沉沉的世界之中,你已经无法感觉这个宇宙的生命力了。大多数人都不住在一个活生生的实相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由概念组成的世界里。
  但我们如果只是把世间的事物当成加强自我的工具,并试图在其中寻找自我的话,我们是无法真正地尊崇它们的。而小我却正是这么做的:它对事物的认同,创造了我们对事物的执着、迷恋,继而创造了我们的消费社会和经济架构,在其中,唯一衡量进步的标准就是:更多!
  无由地"努力要更多"、"无尽地成长",就是一种功能失调和疾病。它和癌细胞增长所显示的功能失调是一样的,唯一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倍增,却不知道毁坏了自身所属的器官,因而招致自身的毁灭。很多经济学家非常执着于成长的概念,他们甚至无法放下"成长"这个字眼,所以他们称衰退为"负向成长"。
  很多人生命的绝大部分,都是消耗在对事物先入为主的迷恋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的祸害之一就是物质的激增。当你无法感受到自己所是的那个生命时,你很可能就会用物质来填满你的生活。我建议你:经由自我观察,来研究一下你和这个世界中事物的关系,特别是那些你会称之为"我的"的事物,这可以作为一种灵性的修持。比方说,你必须在很警觉和诚实,才能发现你的自我价值感是否受限于你所拥有的东西。有没有一些东西会触发你一些微妙的重要感或是优越感?缺乏某些东西,是否会让你觉得逊于他人,因为他们有的比你更多?你是否会不经意地提到你所拥有的事物或是炫耀它们,好增加你在他人眼中的自我价值,或是让你的自我感觉比较良好?当别人的东西比你多,或是你失去了贵重财产的时候,你是否会觉得怨恨或愤怒,而且你的自我价值好像有些缩减了?
  遗失的戒指  29
  当我以前在做咨询师和灵性老师的时候,一个星期有两次会探望一个身患癌症的女人。她大约四十多岁,是个学校的老师,医生说她最多只有几个月可以活了。在探访中,有时我们聊上几句,但是大部分时间我们都静默地坐在一起。当我们静坐的时候,她第一次瞥见到她内在的定静。之前在担任学校老师的忙碌生活中,她从来不知道它的存在。
  然而,有一天,当我到达的时候,她却是在一个非常不安和愤怒的状态。"发生了什么事?"我问。原来她的钻石戒指不见了,对她而言,那是极具金钱价值和情感价值的。她确信是一个每天来照顾她几小时的女看护偷去的。她说她不理解怎么会有人如此冷酷无情,居然对她做这种事情。她问我,她是该当面质问那个女人,还是立刻打电话叫警察比较好。我说我无法告诉她该怎么做,但是我要求她去发掘:那个戒指或是任何其他的事物,在她人生的这个阶段,到底还有多重要。"你不了解,"她说,"这是我祖母的戒指,我以前每天都戴着它,直到我生病手太肿了戴不下为止。它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戒指而已,我怎么可能不生气?"
  她反应的快速以及语气的愤怒和防卫性,都显示了她无法有足够的临在去审视内在,而把她的反应和事件分开,并且观察两者,她的愤怒和防卫显示了她的小我还是经由她在说话。我说,"我要问你几个问题,但你不要现在就回答,试着在你的内心寻找答案,我在每一个问题之后都会稍停一会儿。当答案浮现时,它也许不一定以话语的形式呈现。"她说她准备好洗耳恭听了。我就问,"你是否了解有一天必须要放下这个戒指,而这一天也许很快就到来?你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准备好放下它呢?当你放下它的时候,你会变得更少吗?这个损失会缩减你的本质吗?"在最后一个问题结束后,有几分钟的沉默。
  当她再度开口时,脸上带着微笑,而且看起来很平静。"最后一个问题让我了解到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起先我到我的心智里去寻找答案,我的心智说:'是啊,当然你被缩减了。'然后我再问我自己,'我的本质真的被缩减了吗?'这次试着去感觉,而不是思考这个答案。突然间,我能够感受到我的'本我'(I
am-ness),我以前从来没有感觉过。如果此刻我能够如此强烈地感受到它,那么我的本质就应该丝毫没有被缩减,我现在还是可以感觉到它,很平静但是非常地鲜活。"
  "那就是本体的喜悦,"我说,"你只能经由不在心智里的状态中感受到它。本体只能通过感受来体会,不能通过思考。小我无法知道它,因为小我就是由思想所组成的。你的戒指,其实真只是你脑袋里的一个思想而已,可是你把它和你的本我感觉混淆了。你以为本我,或是本我的一部分在那个戒指里面。"
  "无论小我寻求什么或是执着什么,它们都是本体的替代品,而小我无法感觉到本体。你可以珍惜并喜爱一些事物,但是一旦你执着于它们,你就知道这是小我在作崇。其实你不是真的执着于某件事物,而是执着于一个思想,这个思想有着'我'(I,主词)、'我'(me,受词)或是'我的'在其中。当你能够真正地接纳一个损失时,你就超越了小我,而你的本质,也就是本我(意识本身)就出现了。
  她说:"我现在终于了解耶稣说的一句话了,以前一直不懂;'如果有人拿了你的衬衣,就连外衣也让他夺去。'"
  "对啊,"我说,"这并不是说你不该锁上你的大门。它的意思是:有的时候,放下一些事情其实比维护它或是抓住它来得更有力量。"
  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周,她的身体逐渐衰弱,但是她愈来愈有光彩,好像光已经从她内在透出来了一样。她把很多东西都送人了,有些还给了那个被她怀疑偷了戒指的看护。每送走一样东西,她的喜悦就更深,当她的母亲打电话通知我她过世时,提到了在她死后,他们在浴室的医药箱里面找到了那个戒指,是那个看护归还了戒指呢,还是它一直都在那儿?没有人知道。但是我们知道的一件事就是:生命总是为你提供对你意识的进化最有帮助的经验,你怎么知道这是你需要的经验呢?因为这就是此刻你正在经历的。
  那么,一个人对他拥有的东西感到骄傲,或是对其他比你拥有更多的人感到不满,就是错误的吗?一点也不是。骄傲感,或是想要出类拔萃的需求,以及因为"比人家多"而加强了自我感或是"比人家少"而缩减自我感,这都不是对和错的问题,它就是小我罢了。小我并不是错的,它只是无意识而已。当你观察到你内在的小我时,你已经要超越它了,不要太认真地看待小我。当你侦察到自己内在的小我行为时,请微笑。有的时候你甚至会大笑起来。人类怎么可能被它欺骗了如此之久?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小我是无关乎个人的,它也不代表你是谁。如果你认为小我是你个人的问题的话,那不是更多的小我罢了。
  所有权的错觉  32
  "拥有"某物,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将一些东西变成我所拥有的(我的),又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站在纽约的街头,指着一座摩天大楼说:"那栋楼是我的,我拥有它。"你不是非常有钱,就是你有妄想症,要不就是骗子。无论如何,你是在述说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我"这个念相和"大楼"这个念相合而为一了。这就是所有权的心理概念运作的方式,如果大家认同你的故事,你会有一个签署的文件来证明他们的认可:你是很有钱的。如果没有人同意你说的故事,他们会送你去看精神科医师:你不是有妄想症,就是有强迫说谎的倾向。
  在这里,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无论人们同意与否,你要辨识出:这个故事和组成这个故事的念相与你是谁完全无关。即使人们同意这个故事,最终它还是一个幻相。很多人一直到了死亡迫在眉睫,外在的事物开始瓦解时,才了解到:没有任何事物和"他们是谁"的本质有关。当死亡临近时,这整个"所有权"的概念终究显得完全没有意义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也了解到,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更完整的自我感,但是他们真正在寻找的本体,其实一直都在那里,只是大部分时间都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同(其实最终就是他们对心智认同)而被遮盖了。
  "灵里贫穷的人有福了,"耶稣说,"天国将是他们的。""灵里贫穷"是什么意思?没有内在的负累,没有认同。不认同于任何事物,也不认同于任何让他们有自我感的心理概念。"天国"又是什么呢?就是当你放下认同而成为"灵里贫穷"的人时,你会有的那个简单但是深远的本体的喜悦。
  这就是为什么在西方和东方,弃绝所有世俗的财产,一直都是一个古老的灵修传统。然而,弃绝财产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将你从小我中解脱出来。小我会试图借由认同于其他的事物,而维持它的生存。比方说,它可能会认同于这样的一个心理形象:我超越了对物质世界所有的兴趣,所以我比其他人更为优越,而且更有灵性。有些人虽然弃绝了所有俗世的财产,但他的小我却比一些百万富翁还大,如果你拿走了一种认同,小我很快地会找到另外一种。小我基本上不在意它认同的到底是什么,只要有身份就可以了。反消费主义或是反对私人财产制也不过是另一种念相,另一种心理的立场,可以用来取代对财产的认同。经由这些念相,你可以视自己是"对的"而其他人是"错的",我们接下来就会探讨到,"让你自己对而其他人错"是小我主要的一个心智模式,也是无意识的一个重要形式。换句话说,小我的内容可以改变,但是让小我存活下来的心智结构却永远不会改变。
  有一个无意识的假设是:经由拥有权的幻相而认同于某一物件--那个外在看起来坚实而永续存在的物质性的实体,会赋予你同样坚实而永续的自我感。这最适用于建筑物,尤其是土地,因为土地是你认为唯一可以拥有而不会被摧毁的。拥有某个物件这个概念的荒谬性在土地上尤其明显。当年白人入侵的时候,北美的土着们觉得"拥有土地"这个概念完全不可理解,所以当欧洲人让他们签署几张纸,使他们丧失了土地的时候,对他们来说也是同样地不可理解。他们觉得他们是属于土地的,但是土地不属于他们。
  小我通常是把"拥有"等于"存在"(being):我拥有,所以我存在(I have,therefore I
am),所以我拥有越多,"我"的存在就越多,小我经由比较而生存,别人如何看待你会变成你看待自己的方式。如果每个人都住在豪宅里,或是每个人都很有钱的话,你的豪宅或财富就再也无法加强你的自我感了。你可能到时候会搬到一个简单的小屋,放弃你的财富,重新获得身份:视你自己(同时在他人眼中)为比较有灵性的人。别人如何看待你变成了一面镜子,告诉你:你是什么样以及你是谁。小我的自我价值感,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受限于别人眼中的你价值。你需要别人来给你一个自我感,而如果你所处的文化背景中,大多数的人都是把自我价值等同于你有多少和你有什么,而又无法超越这个集体迷思的话,你终其一生都注定会去追求一些事物,无望地在那里寻求你的价值和完整的自我感。
  你如何放下对事物的执着呢?试都别试了,这是不可能的,当你停止在事物中寻找你自己的时候,那个对事物的执着自然而然会消失。与此同时,只要觉知到你对事物的执着就可以了。有时你不会意识到自己对事物的执着(认同),直到你失去了它们,,或是面临失去的威胁。如果那个时候你生气了,或者开始焦虑等等,那就表示你对它们是执着的。如果你觉知到自己认同于某个事物的话,那个认同本身就已经不完整了。"我是那个觉察到自己有执着的觉知。"这就是意识转化的开始了。
  欲求(wanting):"需要更多"的需求(the meed for more)。
  小我认同于拥有,但是它在拥有中获得的满足只是相对肤浅而且短暂的。在它之内深藏着一个不满足感,不完整感,匮乏感。"我所拥有的还不够。"而小我真正的意思是:"我还是匮乏的!"
  如同我们所见,"拥有"这个概念,是小我创造的幻相,为的是要给自己一个坚实而永续的感觉,好出类拔萃,显得与众不同。既然你无法在"拥有"当中找到自己,那么在小我的结构之下,还有一个更强大的驱动力:"需要更多"的需求,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欲求。如果没有"需要更多"的需求的话,小我是无法长存的。因此,"欲求"比"拥有"更能让小我长存。小我想要"拥有"(have),但是它更想要"需求更多"(want
more)。所以"拥有"所带来肤浅的满足感,总是会被更多的欲求所代替。这里谈的是心理上的"需要更多",也就是说,需要更多的东西让小我来认同。这是一个有瘾头的需要,不是真正的需要。
  有些个案中,小我的典型特征:心理上"需要更多"的需求,或是匮乏的感觉,会转移到身体的层面,而变成无法满足的饥饿。暴食症的患者常常故意让自己呕吐,以便能够继续吃,其实饿的是他们的心智,不是身体。这种饮食失调的患者是可以被治愈的,只要他们能够不去认同他们的心智,而去和他们的身体有所联结,同时感觉到身体真正的需求,而不是小我心智的假需求。
  有些小我知道他们要的是什么,继而以残忍无情的手段和决心来追寻他们目标--成吉思汗,斯大林,希特勒,就是几个特别著名的例子。然而,在他们欲求能量的背后,产生了一个同样强度的对抗能量,最终导致他们的衰败。同时,他们造成了自己和其他很多人的不幸,或是说(在这几个著名的例子中),在人间创造了地狱。大多数的小我有着矛盾的欲求,它们在不同的时候需要不同的东西,或是根本不知道它们要什么,只知道它们不要事物的本然(what
is):当下的时刻。不安、烦躁、沉闷、焦虑、不满足,都是无法填补的欲求所造成的结果。欲求是结构性的,所以只要这个心理结构存在,无论多少内容都无法提供持久的满足。我们常常可以在青少年当中(他们的小我还在发展阶段)找到没有特定目标的强烈欲求,其中有些人会永远久处在负面和不满足的状态。
  如果不是贪婪的小我病态而无止境的需要更多,因而造成资源不平衡,人类对于食物、水住所、衣服等基本舒适状态的实际需求,在这个地球上都可以很轻易的被满足,小我还在这个世界上的经济结构中找到了集体表达的方式,像一些大型公司,它们就是为了需要更多而互相竞争的小我实体。它们唯一盲目的目标就是利润,它们绝对冷酷无情地追求那个目标,大自然、动物、人类,即使是它们自己的员工,都不过是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和可供它们使用的无生命物体,用完后就丢弃。
  这几个念相:"我"、"我的"、"比……更多"、"我要"、"我需要"、"我一定要"、"不够"都是属于小我的结构而不是内容。内容是可以互换的,如果你不能在你之内认出这些念相,如果它们始终在无意识中,你就会相信它们说的话,你也一定会把这些无意识的思想付诸行动,而最后注定会求而不得。因为当这些念相在运作时,没有任何物件、地点、人、或是状况可以让你满足。只要这个小我的结构存在,就没有任何内容可以满足你。无论你有什么或得到了什么,你都不会快乐。你会一直追寻其他的事物--那些许诺可以提供更大满足、让你自我感更完整,同时可以填补你内在的匮乏感的事物。
  与身体的认同  37
  除了物质之外,另外一个基本的认同形式就是"我的"身体。首先,身体是男性,或是女性,所以身为一个男人或是一个女人,就占据了一个人自我感很大的一部分:性别也变成了一种身份认同。鼓励性别认同从童年就开始了,它迫使你进入一个角色,进入一个被制约的行为模式,因而影响你生命的所有层面,这还不光是性别而已,这是很多人都沉陷其中的一个角色,尤其是在一些比较传统的社会中更为严重,相较之下,西方国家的性别认同则已经开始有些淡化了,在一些传统文化中,对一名女性而言,最糟糕的命运就是不婚或是不孕,对一名男性来说,就是性无能而导致无法生育,生命的成就在于你是否能够完成性别认同下对于成就的要求。
  在西方,你认为你是谁的那种自我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明大陆消灭大恶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