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会不会毁灭,如果霍金再次预言地球毁灭灭了怎么办?

太阳发火了 地球会毁灭吗?——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汪景琇解读太阳风暴
&&&& 来源:
■将新闻进行到底
2012年的12月21日。世界末日正是这一天,由于太阳活动突然加剧,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南极北极磁场颠倒、火山爆发,强烈地震,海啸,顷刻间我们的美丽家园变成了人间炼狱。
这正是科幻灾难电影《2012》为我们带来的一次震撼无比的视觉冲击。电影一上映,便引起了无数人的恐慌,大家不禁要问了:真的有世界末日吗?
“太阳近日活动异常活跃”“耀斑爆发引发的太阳风暴抛出了大量带电粒子,并分别在8月3日和7日两次击中地球。”“超强太阳风暴或将爆发”,这一条条新闻让很多人惴惴不安。
但是还有更坏的消息传来:美国宇航局(NASA)警告说,一场超级太阳风暴将在2013年袭击地球,到时候全球将陷入大停电,网络电子通讯将全部瘫痪。
“世界末日要来了!”现在有更多的人开始恐惧、紧张,更有人扬言要背上行囊找诺亚方舟避难去······
那么,太阳一发火,便会毁灭地球吗?太阳风暴到底有多可怕?人们能有措施避难吗?笔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太阳风暴——
黑子高峰阶段引发太阳剧烈爆发活动
“太阳风暴是太阳在黑子活动高峰阶段产生的剧烈爆发活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日地空间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和预报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汪景琇告诉笔者。
通常来说,在黑子活动高峰阶段,太阳会产生一系列剧烈的爆发活动,比如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这个过程太阳会向四面八方释放出大量带电粒子,并形成高速粒子流。这其中,那些撞上地球并对地球空间环境造成危害影响的活动就叫太阳风暴。
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大约为4500摄氏度。因为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2年,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造成恶劣天气,使气候转冷。严重时会对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器造成损害。
太阳上最为强烈的活动现象——耀斑。耀斑一般只存在几分钟,个别耀斑能长达几小时。耀斑出现时要释放大量的能量,会向外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等。到达地球时,会严重干扰电离层对电波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使得部分或全部短波无线电波被吸收掉,短波衰弱甚至完全中断。
——风暴影响——
对人类的生活、工作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太阳风暴爆发时发生的紫外线和X射线强度可以达到平静时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并且会抛射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通常对人体没有影响。地球是个完美的系统,大气层特别是臭氧层把紫外辐射和短波辐射阻断,通常到达地面上对于人类的影响就很少了。偶尔会有非常强的太阳风暴,地面上太阳辐射会增加。人们户外活动不要裸晒,小心一点就可以,一般对人们的生活、工作都不受影响。”汪景琇说道。
经过对20多次太阳黑子高发的观测证明,也证明了太阳风暴其对人类健康并无多大妨碍。尽管太阳耀斑爆发活动时射线辐射会大量增加,但地球上的大气层足以完全阻挡。自从有人类以来,太阳能量并没有多大变化,万物照旧生长。
尽管有人提出太阳活动峰年与人类情绪及某些疾病有关,但这只是推测而已,还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
对电力、网络等高科技系统影响较大
汪景琇说:“对于地球来说更多的是间接影响,而不是直接影响。比如说,太阳耀斑爆发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会以光速传到地球,直接影响地球向日面的大气层和电离层,对短波通讯造成干扰;耀斑爆发还会喷射出大量高能粒子,会严重危及空间飞行器内的宇航员和仪器的安全;磁化等离子体云,也就是磁暴,对地球磁层的撞击不仅导致地球辐射带电子密度增加,使卫星充电,而且会产生强大的感生电流,对供电系统造成影响,导致停电。”
比如,1859年的“卡林顿事件”使刚刚形成的电报网络出现瘫痪。1989年3月的太阳风暴则造成加拿大魁北克省整个配电网故障。“一句话,太阳风暴主要影响的是人类社会的高技术系统,现代化程度越高,受的影响就越大。”汪景琇说。
不可能引起世界末日
电影《2012》中,太阳一发火,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接踵而来。那现实中的太阳风暴可能引起世界末日吗?
汪景琇说道:“那是不可能的,太阳风暴只是空间天气灾难的一种。”
“太阳活动每11年就会进入活跃阶段,到
目前为止,人类对太阳黑子数量较为完整的记录积累了23个周期。”汪景琇解释说,“现在大多数科学家预测第24个太阳活动周极大期出现在2013年,至于会不会出现‘超强太阳风暴’,仍然无法可靠地预报;即使到了太阳周极大年,还要看相关太阳活动是不是对地影响有效(每个太阳活动周期间都会发生数十次强太阳风暴,多数没有直接撞击到地球而已,超级太阳风暴更属于低概率事件),其危害如何,还需要具体讨论和评估。”
科幻电影始终是人臆想出来的,我们不需要过度紧张。
——风暴预测——
预测中长期太阳风暴还是个世界难题
太阳喜怒无常,高兴就给你个好脸色,发火的时候可是涨红的脸蛋。那依照我们目前的技术手段,能对太阳察言观色出来吗?
汪景琇说:“现在通过天文观测手段已经能够实现提前2—7天预警,但是预测中长期太阳风暴以及太阳风暴的强度等,还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我国有个“夸父计划”,是中国的一个太阳监测卫星计划,专门进行空间天气监测的。“夸父计划”由三颗卫星组成,其中A星设置在距地球150万公里的日地连线上,这个卫星基本上可以“固定”在这个位置上,不管地球怎么绕着太阳转,全天候监测太阳活动情况。另两颗B星在地球极轨飞行,监测太阳活动导致的近地空间环境的变化。
2012年将是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2012年至2014年太阳活动将会很强烈,因此“夸父计划”的三颗卫星建议在这个时间内发射,如果按期实施,该计划将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系统的日地空间探测计划。但目前还未进入实施阶段。
中国在太阳物理领域还比较落后
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初步建立了地面日地环境监测网,包括太阳光学和射电观测、地磁观测、电离层观测等。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发展的太阳磁场望远镜,已系统观测太阳向量磁场20多年,标志着我国太阳物理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空间预报水平虽然在业务能力方面差距不大,但探测能力还远远落后。
汪景琇介绍,在太阳物理领域,目前国际上比较新的观测卫星项目有三个:美国和欧洲合作的“日地关系天文台”,日本、美国和英国合作的“‘日出’太阳观测卫星”,以及美国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
在亚洲,印度也已经有了以太阳探测为目的的卫星。“但遗憾的是,至今我们国家仍然没有一个太阳物理观测卫星在天上运行,这与我们的综合国力,与我们国家与日俱增的预测、防范太阳风暴和空间灾害天气危害的需求非常不相称,这是中国太阳物理学家心中的‘痛’,也是限制中国太阳物理和空间科学发展的一个瓶颈。”汪景琇说道。
■相关链接
历史上的两次太阳风暴
1859年“卡林顿事件”:一次强大的太阳风暴,有可能给地球带来一场灾难。太阳表面出现肉眼可见的白光耀斑,并且伴有剧烈的日冕物质抛射。强烈的地磁效应使得刚刚形成的电报网络陷入瘫痪,各地电报局电报机的操作员报告说他们的机器在闪火花,甚至电线也被熔化了。而且,在这天夜里,天空中五颜六色的北极光一直向南弥漫到古巴和夏威夷。
日,在太阳活动22周峰年期间的强磁暴曾使加拿大魁北克的电网受到严重冲击,致使魁北克供电系统瘫痪,600多万人在无电的冬天度过了9个小时;不仅如此,强磁暴同时还烧毁了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座核电站的巨型变电器,以及大量输电线路、变压器、静止补偿器等电网设备跳闸或损坏。
关注“中国天气网”微信公众号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刘慈欣:地球会毁灭,但未来还很乐观
[摘要]假如有一个作品描写一对恋人,经过曲折的爱情,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是乐观的作品。但是,你不能因为最后加一句,100年之后他们都死了,那整个小说都成悲观的了。《三体·地球往事》封面图科幻小说《三体》的英文版,即将在今年10月正式推出。出版方美国托尔公司(Tor Books)曾出版多部获得星云奖和雨果奖的重要作品,并将在未来两年陆续推出《三体》系列的另外两种,即《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中国大陆的长篇科幻小说在欧美出版,是非常新鲜的现象。对作者刘慈欣的采访,可谓恰逢其时,也自然由此开始。这位常被读者称为“大刘”的60后作家,至今仍供职于山西的一家国企,仅在业余时间创作科幻。现实与幻象之间,无疑存在持久的张力,而他也难得地保持了自己的清醒与温和。本文为访谈的中篇。地球会毁灭,但未来还很乐观财新记者:读者对《三体》中经典的“黑暗森林法则”有很多解读,其中有没有一些是你在写作时没有想到的?大刘:有很多解读是预料到的。一本科幻小说出版后,产生一定影响力,不同读者肯定有不同的解读。“黑暗森林法则”确实被大家讨论得比较多,有人认可,也有人也不认可。总的来说,它的作用是启发大家对人类,对外星文明,对宇宙可能存在的文明社会,有一个更开阔的思路。在西方世界,对宇宙社会学早就有过很深的研究。《三体》的英文译稿出来之后,有美国的科幻作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给我寄了很多西方研究宇宙社会学的论文,我都认真地看了。其中,有些论文提出的思想相当深刻、也相当让人震撼。然而,宇宙社会学这个学科,在国内肯定是一个很冷门的,没有什么人关注的领域,国内的大学也没有类似专业。但是,在西方就很受关注,大学里面甚至有宇宙生物学的专业。我认为,在我们的学术界这可能是一个缺憾,应该加以弥补。财新记者:现实世界中的动荡,是否可以看作“黑暗森林法则”的体现?大刘:我不同意把书中的可能性、猜测,和现实的国际政治对应起来。书中所描写的那种宇宙文明社会所处的环境,与我们现在的人类社会中,不同的国家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差异。“黑暗森林”有一个前提,宇宙之间的不同文明相隔巨大的空间距离,他们之间的交流因此变得极其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文明看另一个文明,很难看到细节,那个文明在他眼中就是一个单纯的亮点。所以,如果宇宙文明社会存在的话,其中任何一个文明个体看其他文明,呈现的就是点状的阵列。但是,这个现象在地球文明社会中是不存在的。地球中,各个国家眼中的对方显然不是一个点,而是具有丰富文化、社会细节的个体。地球中各个国家间隔的距离是很近的,都处在地球内部有限甚至狭小的空间中,能够很容易地相互理解。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假如存在不同的外星文明,他们之间的生物学差异是巨大的。在地球上,人和植物的差异可能都不如他们的差异大。而在地球上,不同文明之间的生物差异是非常小的。我们都是人类,在生物学上处于同一个物种,只是人种不同,相互理解交流在生物学基础上容易得多。因此,以上两个差异使得“黑暗森林”状态不能对应在地球上,环境不一样。我认为,这一点是人们对“黑暗森林”猜想(大刘强调:“不是理论。”——编者注)最大的误读。把它对应到地球上,显然是不对的,是完全不适应的。财新记者:《三体》中的爱情往往是悲剧结尾,像罗辑和庄颜,程心和云天明,为什么这样设定?大刘:这是一个故事而已。《三体》展现的,是人类文明所面临的严峻且严酷的时代。那个时候,人类面临着整体性的危机,肯定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那是一种几乎是灭顶之灾的危机。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命运肯定和时代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出现许多的悲剧不可避免。就像我们过去的动荡时代、战争年代,可能人们个人生活的悲剧也要多一些。财新记者:《三体》最后呈现了相对悲观的景象。那么,你是悲观主义者吗?大刘:只要看过我的大部分科幻作品,你会发现我根本不是悲观主义者。恰恰相反,我是个很乐观的人。我对人类的前途还是很乐观的,当然是理性的,而不是盲目的乐观。我认为,只要坚持一条正确的方向,坚持科学的、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前途是很光明的。但是,这种光明的前途要经过一系列曲折、艰难的过程才能达成,可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是我对未来的看法。至于说《三体》最后所表现出来的人类未来的景象,其实很乐观。在第三部中,人类其实延续下去了。当然,地球肯定是悲观的。它完全毁灭了,就剩下两个人。但是,整个人类作为一种文明,在宇宙的其他地方毕竟是存在、生存下去了。在《三体》的最后部分,宇宙完全变为一个终点。这谈不上悲观,宇宙肯定会有终点,会有一个终结,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你不能说,我们指出每个人最后都会死,就是悲观。还有一个我常说的比喻:假如有一个作品描写一对恋人,经过曲折的爱情,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是乐观的作品。但是,你不能因为最后加一句,100年之后他们都死了,那整个小说都成悲观的了。肯定会死的,怎么说都会死的。财新记者:在《三体》中,你描写了在人类与外星文明共存期间,科技急速发展,出现了男性中性化的现象。这是你对未来社会的一种担忧吗?大刘:不是男性中性化,而是男性女性化。这不算一种担忧,因为性别呈现出的特征,与人类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在历史上,男性往往是强有力的,有征服性、进攻性的。所谓男子汉的性格,其实是人类所处的严酷环境决定的。但是,随着人类所处的环境不再那么严酷,生存变得容易起来,生活环境改善,那性别特征也随之改变了。在石器时代、农业时代,甚至前工业时代,人们面对战争、灾难都无能为力,生存的要求使得男人要有强壮的体格。但是,在现代的大都市里,男人强壮有什么用?一点儿用都没有。惟一的用处就是,你出差的时候能帮女同志拎拎包。剩下的,你空有一身力气什么用也没有,不会对你的事业有任何帮助。当然,体力劳动者除外。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体力劳动会逐渐消失。作为男人的重要特征,强壮的体格将没有任何意义和用处。这种情况下,男人的这个特征会慢慢退化。所以,性别特征的这种转化,是时代进步的结果,谈不上什么担忧。我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两性的审美,肯定是随着时代而演变的,不会一成不变。这个趋势现在也很明显了。财新记者:小说里的男性女性化,不仅表现在体格上,在意志和精神上也发生了改变吗?大刘:这些都是一个道理,体格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其他的男性特征,比如很有进攻性的特征,在现代社会也没有用处。现代社会有它的规则,不要求以前的所谓“男性气质”。在职场生涯或者个人发展中,这种气质有时还会有副作用。以前认为符合男性特征的很多性格、人格,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社会。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arronya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阅读正文 :
地球会毁灭吗会爆炸吗
中国日报网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对于地球的历史,以我们人类所能找到的证据只能推测它大约诞生于46亿年前;若问地球将会有怎样的归宿?我们也只能进行推测,而推测的结果也是各不相同的。
第一个试图不靠神学去详细研究地球的过去和可能会有的未来的人是苏格兰的地质学家赫顿。他在1789年,发表了第一本现代地质学著作,他在书中承认自己在研究地球本身的过程中,并没有能够看出它开始和终结的迹象。于是许多人都认为:地球一旦形成,如果任它作为表面覆盖着一层水和空气的金属和岩石集体存在的话,它就会这样存在下去直至永远。
后来,人们的研究又近了一步,开始考虑到外来因素对地球的干扰。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太阳,它离地球最近,并且有足够大的能量来左右地球。在过去的几十亿年中,太阳维持着目前的活动水平,因而地球基本没有变化。但太阳会永远维持现状吗?一旦它发生变化,会给地球带来什么影响呢?
20世纪30年代之前,人们觉得太阳的能量终有一天会耗尽,终会渐渐冷却,由耀眼的白色冷却成橙色,再变成红色,最后变成一个光能枯竭的黑暗星体。这一变化也会使地球由于得不到足够的太阳能量而慢慢冷却,越来越多的水冻结起来。
冰天雪地的南北两极不断扩展,直至赤道地区也变得天寒地冻;整个海洋将冻结成一块坚冰,空气也会液化,随后还会冻结成同体。在此之后,没有生命存在了的冰冻的地球,仍会履行它作为太阳行星的职责,而乐此不疲地旋转若干年。
但是,到了30年代,核物理学家第一次发现在太阳和其他恒星中所发生的核反应。因而推测出,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它上面的核反应,太阳的一生将度过引力收缩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以及致密星阶段。其中主序星阶段是太阳的稳定时期,我们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而且刚刚度过了一半时间。
但接下来便是太阳变成红巨星的阶段,那时大部分氢燃料消耗尽,其他核反应就会发生,使太阳变热膨大。在这种情况下,地球的末日就到了,它会被烤成灰烬,最后又发挥掉。当然这是几十亿年以后的事。
责任编辑:曹奎
厂商投稿 产品评测/网站合作/010-84383 友情链接:029- 京公网安备55号
Copyright@
www.qudong.com 驱动中国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霍金再次预言地球毁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