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怎么成为摄影记者一名战地记者

怎样才能成为战地记者,做战地记者有什么要求和条件,战地记者的地位和普通记者有什么不同
先好好学习,掌握本领,争取成为一名记者,然后再想办法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关键是要有战争,没有战地,也就没有战地记者了。
记者在现场报道两国交战以及大规模的冲突,死伤的事是难免的。战地记者一般不佩戴武器。不过,记者可以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衣。战地记者在传播战争和动乱的信息方面能够起到...
日深夜,前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使馆区,中国新华社驻南记者站的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夫妇正在使馆里工作,美国人的炸弹呼啸而至,将中国大使馆炸毁,许朱二...
和一般的差不多.
想要多钱就别做记者. 下海吧.
一、热爱体育、热爱足球运动
二、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一定的摄影基础
三、有一定的体育尤其是足球理论的修养
四、有较强社会交际能力
五、不错的口语表达能力
看看这有没有你要找的
答: 妇联也是做协调的,要想要回孩子的话,还是到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孩子的抚养权,不过这个对孩子今后的伤害会比较大,希望你们离婚后不要让孩子感到这个家庭已经破裂。给孩子...
答: 就是社会矛盾的集中点!
答: 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没有民主的社会监督机制的缺失,必然导致贪污腐败横行,导致生活在低层劳苦大众,住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导致江湖污染...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新人该如何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呢?谢谢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摄影工作者,然后努力学习让自己的心灵逐步强大。战场不给人练兵的机会,你的老板会对你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哦。
先好好学习,掌握本领,争取成为一名记者,然后再想办法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关键是要有战争,没有战地,也就没有战地记者了。
你好,以我的经验,你要当战地记者首先必须是记者,那么你先考虑几个问题:
1、你是否有好奇心,有了解事情的强烈欲望,去发现事物。
2、有传播的欲望,新闻说白了,就...
先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网站,如果写言情可以选择潇湘书院或者红袖添香之类,如果玄幻可以是起点中文网。然后在选好的网站上传发表文章,成为一个专职的网络写手就要在那个网站...
首先自己对刑侦工作的喜欢,其次是海量的刑事案件现场,给了我很好的锻炼,这是一个磨练的过程。谁第一次看到腐败的尸体都会吐~
把上述书籍都看完的话,你可以成为一个心理学专家了,而其中绝大部分的书籍我想对于一个刚接触心理学的人来说既看不懂也不需要。
如果想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话你可以这样...
答: 19世纪以后,芭蕾舞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女 演员要穿特制的脚尖舞鞋用脚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脚尖舞。在近400年的 发展过程中,芭蕾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
答:  日~8月29日
  “青涩创想计划”2007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 今日美术馆(百子湾)
  此次展览的参展对象为全国艺术院...
答:  日~8月29日
  “青涩创想计划”2007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 今日美术馆(百子湾)
  此次展览的参展对象为全国艺术院...
答: 随着情感在设计品里的参与,对理性的强调开始被对感性的要求所替代,设计与艺术之间的距离已渐渐模糊,有些设计品甚至很难把它们与艺术作品分开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我想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土地公问答
我想成为一名战地记者
我想成为一名战地记者
我是一名高三考生我想知道如果我想成为一名战地记者我需要考什么专业哪所学校里面有我成绩不怎么理想中国人民大学或是中国传媒大学这类的是没什么希望了希望大家帮帮忙,谢谢
我是学新闻的,以我的经验,你要当战地记者首先必须是记者,那么你先考虑几个问题:1、你是否有好奇心,有了解事情的强烈欲望,去发现事物。2、有传播的欲望,新闻说白了,就是把个人知道的事情告诉你,你再告诉大家,如果你知道了,如果你了解了,发现了,但是你不告诉大家,那就只是偷窥。3、有被折磨的准备,不只是生活的,更有纪律的,有的是你知道的也不能说的,有的是你要大声说出来的,而决定这一切的就是规矩。4、你有一个不安分的心,不论是对于生活,对于未知的事情还是对于规矩,你都必须不安分,一旦安分,你就会变得平庸,成为记录者而不是记者。想清楚这几点,如果决定了,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往前冲吧,学什么专业根本不重要,新闻本来就是杂家。前一分钟与专家侃经济形势,下一分钟与维修工讨论疏浚管道,你必须什么都知道,又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记者,因为你不要当记录者。加油吧!提问者评价谢谢大家了.我会努力的
先成为一名记者再说,表现出色的话,会调你去战地的。三联生活周刊的苗老师,提了好记者的三个条件.其实平常做人,也一样. 第一,要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要有沟通的能力,能听懂别人说什么,还能让别人愿意和你说话; 第三,要对文字有感觉。 另外,还有一句话,可选择用之:什么叫好记者,能迅速掌握情况的就是好记者。而且能互通有无,有协作精神。 许多记者是天生的,就是好奇心,一种发自内心的兴趣,几乎是着魔一般,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刨根问底;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揭露错误行为,此外,伟大的记者还对平衡和公正有兴趣;还有写作能力,很难获得,一旦拥有就会变成本性的一部分。好记者就像台好相机。 许多人都想了解《纽约时报》的传统,这个工作的挑战首先来自于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若要说这份报纸在20世纪的故事,没人比亚瑟.格布(Ar thur Gelb)更合适,该报发行人也这么认为,所以请他写了本回忆录——— 《本地新闻部》(City Room),记录了他在《纽约时报》从送稿员开始,工作45年做到副主编的丰富见闻。1999年退休后,他仍在报社保有办公室,这是身为报社传奇人物得到的礼遇之一。 当地时间5月21日上午,格布在纽约家里接听我的电话,讲述他在《纽约时报》的故事。跟想象中年近八旬的老人不同,他的声音清晰有力,思路也有条不紊,开场白有点出人意料:“下星期就到我加入《纽约时报》60周年纪念日,我是1944年5月下旬开始工作的,现在已经2004年,5月也快结束,所以就是60年!” 好记者是天生的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你在《纽约时报》工作了一辈子,谁是你认识的最有意思的编辑,为什么? 亚瑟.格布(以下简称格布):最有意思的编辑当然是艾比.罗森塔尔(起先是个了不起的记者,生来就有报道的本能,他最早是驻纽约城市学院的学生记者。那是所免费学校,主要为欧洲移民的孩子设立。欧洲移民的家境贫寒,希望孩子受教育而有更好的前途。要进这所学校并不容易,高中成绩一定要非常非常出色。罗森塔尔就上了这所学校,还是校报主编,于是《纽约时报》请他担任学生记者——当时我们报社在各大学院都有学生记者,负责报道自己学校的新闻。罗森塔尔做得特别好,结果毕业前几个星期就得到报社的正式职位,而他立即就接受了,也就永远没能毕业!他比我大两岁,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才华。不久二战结束,联合国成立,他开始报道联合国的新闻,做得比其他人都好,后来他被派到海外,先是印度,再去波兰,他的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奖,之后去了日本,接着就被迫不及待的高级编辑们急召回国任编辑,主管本地新闻部。我作为副手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他的天才。事实上,他可能是我在报社大楼认识的最有才华的记者和编辑,给我巨大的影响。我差不多是跟随他的步伐一步步晋升,只不过方向不太一样,做记者时,他喜欢国际新闻,而我偏爱文化新闻,所以我成了首席文化记者,再变成文化编辑。然后他让我加入他的本地新闻部做副手。我们的合作非常密切,晋升路径也一样,他总比我早一步。 《21世纪》:你提到报道的本能,这个东西能从应聘者身上看出来吗? 格布:一定能从他文章看出来,包括报道和采访。不过我总觉得许多记者是天生的,就是好奇心,一种发自内心的兴趣,几乎是着魔一般,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刨根问底。只要有了这种本能,他们就会具备一个伟大记者的重要条件,这就是竭力获得更多信息,完整而彻底地撰写一篇报道,以及追求精确的欲望。 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揭露错误行为,这在我认识的许多富有才华的记者看来是很重要的。此外,伟大的记者还对平衡和公正有兴趣,他们想解读事实,但也知道一定要尽量平衡和公正。伟大的报道体现所有这些特点。 还有写作能力,很难获得,一旦拥有就会变成本性的一部分。伟大的记者能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他报道的火灾、罪行或战地情况。好记者就像台好相机。只要回顾照相机和电视普及之前的报道,就会发现,伟大的美国记者对南北战争这样事件的文字报道是如此生动,你马上就能精确看见战场的每个细节,好像真的到了那个地方,跟记者站在一起。 《21世纪》:如你所说,那是照相机和电视普及以前的事,现在技术如此发达,讲究文字报道的报纸会受什么影响,比如说它能跟电视竞争么? 格布:一般报纸不行,但了不起的报纸一定可以,因为最好的电视节目确实可以在报道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他们无法长年累月记录世界正在发生的各种事情,进行分析,展现我们希望了解的某件具体事情的各个方面。电视只是浮光掠影,而且通常偏爱有动作的新闻。比如说战争或灾难,电视当然无人能敌,他们能从现场发送连续的画面,报纸就做不到——也不是没有例外,比如《生活》杂志从诺曼底登陆现场发回的照片主要出自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之手,可以说他的照片在某种程度上压倒了报道登陆情况的纪录片,因为你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在士兵的面孔和照片的出色构图。一张照片可以拥有超过纪录片的震撼力,一份伟大的报纸也有能力报道当天发生的全部几百条各种重要新闻并作深入详尽的描述,电视就做不到。电视主要取悦另一个受众群体,跟像《纽约时报》的受众群体相比,他们的层次稍低一点。 《21世纪》:你是不是觉得要做个好编辑就非得有当记者做报道的经验? 格布:当然,毫无疑问!我不相信你能跳过记者这关而照样做个好编辑,若说做个一般编辑大概没问题。你必须有能力了解记者面临的挑战在哪里、怎样克服这些挑战、截稿限期的压力可能造成什么写作问题、怎样解决如何迅速获得事实的问题、怎样从不同渠道获得事实,阻力常常出在收集事实和写出一篇漂亮而没有错误的报道这两方面。这是记者每天的经历,年复一年,只有做过记者才能理解。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可以没做过记者或编辑就教新闻学,也不相信有人可以不做记者而照样成为好编辑。在我当家那会儿绝对不会允许发生这种事。 《21世纪》:你对学校教育有什么看法,学校可以教我们怎样做个好记者或好编辑么? 格布:从我刚进报社到现在,我认为美国记者当中最伟大也最有文采的写手是梅尔.伯格(Meyer Burger)。他很穷,有很多兄弟姐妹,12岁就要打工帮忙养家,从没受过任何正式教育,但他喜欢看书。他妻子是个教师,帮忙教他。他成了美国报纸最好的写手。所以说不必接受正式教育也可自学成记者。但如果你打算报道特定领域,比如科学或建筑,那就要受这方面的教育。若说综合新闻就不必,但你应该聪明且喜欢看书,有学习的欲望,能自学。如果你喜欢阅读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看莎士比亚和其他伟大作家、历史学家和诗人的著作,同时通过《纽约客》等报刊了解时事,并且具有天生的吸取信息和漂亮表达自己想法的本事,你就一定可以胜任记者的工作。 编辑一定要宽容 《21世纪》:你在书中还提到许多伟大记者的故事,看上去他们似乎很难相处,你作为编辑怎么跟他们打交道,让他们成为一个合作的团队? 格布:所有富有才华的人都是不好相处的!我就从没见过富有才华甚至是天才的写手是好相处的。因为他们总是焦虑不安,渴望得到认可,不喜欢人们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写文章。我也是写手,所以我知道怎样跟他们打交道。就是要对他们好!跟他们聊天、吃午饭,听他们抱怨,努力解决他们的问题,结识他们的妻子或丈夫,保持关注的态度,赏识他们的才华。我喜欢这样的人,一个富有才华的人总能对别人产生影响。编辑不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必须宽容,这倒不是说编辑不能严格要求并确定高标准。 《21世纪》:看来编辑跟记者的区别之一就是编辑更加宽容。 格布:是的,编辑可能觉得一个富有才华的记者选错了报道的方向,但他必须非常宽容,设法了解怎样才能把对方拉回正确的轨道。不是所有编辑都是好编辑,确实存在二流编辑。一个伟大的编辑必须拥有丰富的报道经验,同时具备宽容、耐心、理解、愿意倾听和一定的敏感性。他还必须抱有理解和同情,愿意扶植和倾听对方,只有这样记者才会觉得编辑是支持自己的,也就开始尊重编辑的才华和人格,愿意接受编辑要求的改变。 《21世纪》:可你作为日报编辑,面对似乎总是转眼就到的截稿限期,怎么可以在这种压力下保持耐心? 格布:当然了,有时你确实失去耐心。有个例子,当时离截稿期只有几分钟,我本来应该先把稿子签了,下期再做完善,但我太想全面报道这个新闻,以至于提出一个不可能的要求———让记者改写整个报道。结果他在报社写到一半就昏倒了。这就是因为有追求尽善尽美的压力,以至于我们常常忘了自己都是凡人。 《21世纪》: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还能团结起来应付压力也很不简单,能不能说这份报纸的成功秘密之一在于它和谐友好的气氛? 格布:这份报纸的成功源于报社多年以来一直坚持聘请最优秀者的事实。一旦有许多富有才华的人一起工作,就有了鼓舞人心的环境,激励大家全力以赴做到最好。9.11事件爆发时,我们把所有富有才华的记者派到各地进行报道,结果为报纸赢得7个普利策奖,这是大新闻发生的做法。我们有那么多人员储备,只要有大事发生,都能找到最合适的人。才华激发才华。一旦发现自己置身一个富有才华的环境,你总会设法展现自己的本事。这就是《纽约时报》可以维持自己成为美国最有影响报纸的原因。它也会漏新闻,在这里或那里摔跤,但它伟大之处在于总是力求完美。 报纸随观念而变 《21世纪》:能不能说说你们报社的文化,主编又是怎样确保继任者了解这种文化并继承下去的? 格布:我接受培训的方式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工作那会儿你一次只能走一步,从记者开始,或者像我这样先是做送稿员,然后变成跑治安新闻的记者,了解警察和罪犯都在做什么,从中学习收集必要事实的全部技巧,知道怎样抢在警察前面到达案件现场或从官员嘴里引出真相。治安新闻能让你迅速掌握这些技巧,然后大概可以去跑综合新闻,坐在报社新闻部等编辑给分配任务,什么题目都有可能;下一步你可能得到专门的一条线,比如市政厅线或我跑过的医院线。就这样一步步走上去,直到完全了解这份报纸,它代表的理念成为自己身心的一部分。等你成为编辑,你不仅走过这个过程,了解报道的各个环节,还从与前辈记者的交谈当中学到很多技巧,从他们那里将报社的传统———公正、平衡和精确———继承下来,你就能给记者分配任务,编辑他们的报道,一天比一天做得好,直到你自信可以确定报纸的方向。 《21世纪》:60年来,报纸和新闻行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你觉得《纽约时报》在适应这些变化方面做得怎么样? 格布:这得从头说起。你必须记住《纽约时报》1851年就已经存在。18 96年,田纳西州一个不知名的报纸发行人阿道夫.奥克斯(AdolphOchs)听说《纽约时报》可能破产,就把它买下了,奥克斯是个有理想的报纸发行人,他想改造《纽约时报》成为一份伟大的报纸。比方说他坚定地认为要想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要了解世界的变化。所以他把国际新闻放在仅次于头版的位置。这跟当时绝大多数报纸的做法都相反。他还确定了一些具体原则,比如聘请最出色的国际新闻记者,还有最出色的文化评论员,一心创造一份伟大的报纸。这份报纸已经走过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基础是如此坚实,以至于如果发生什么变化,只要速度不太快,读者总能跟上和接受。他们可能不喜欢报纸出现的某些新东西,比如新的版块和专栏,但只要做新闻的基本方法没变,就不会有问题。所有这些努力目标都是为了延续早期发行人们奠定的基础。出现变化是因为世界发生变化,报纸要跟着改变。有时可能在某个方向走得太远,但最终报纸会在变化之后稳定下来,我们也会发现它还是原来那份伟大的报纸。 《21世纪》:提到发行人,你在书里还说你们的发行人从不依赖民意调查确定读者究竟需要什么,那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改变? 格布:我说世界在变的意思是指我们的标准在变。我们今天对性的描写要比25年前多一些,还有同性恋和类似艾滋病那样的新疾病。今天显得重要的事以前未必得到重视,比如25年前我们就没写过同性恋,也不太重视女性这个群体的变化。我加入报社那会儿还没黑人记者,女记者也屈指可数,以前犹太人不方便出国……总之世界变了,观念变了,报纸也跟着变了。有时报纸甚至引发改变,比如报纸对越南战争和水门事件的报道,以及今天我们报道布什政府的方式,就在美国引起震动和改变。有时报纸确实可以通过集中报道某个领域而引发改变。 《21世纪》:你会不会担心报纸或媒体可能变得太强大? 格布:不会,在一个民主社会就不会,因为一份报纸永远不可能变得太强大。让社会保持自由的关键就是报纸,就是信息。如果你不能得到所有信息,就很难维护自己的自由,因为媒体是保障自由的仅有渠道。必须永远存在一份像《纽约时报》这样的报纸,让记者尽力挖掘尽可能多的信息。有时很难得到这些信息,但报纸应该尽力使用最好的记者。这么做永远不可能使报纸变得太强大,报纸就跟国会或总统一样重要,我们称为“第四权力”,我不知道如果没有报纸我们会怎样,可能非常危险。
如何成为一名战地记者?1、“一不怕死”:正所谓哪里有战斗,哪里就有我们“战地记者”的身影出现。尤其是联合PK、占领等“战事”惨烈的地方,“战地记者”的神圣使命就是不要光顾着躲子弹,还要随时准备好“喀嚓”(ctrl+p),把“精彩瞬间”给保存下来。2、“二不怕累”:上面讲到,即要躲子弹,否则魂归他乡,岂不可惜;还要装子弹,随时照顾好自己;如此这般,自然是累得够呛。当然,为了几个带有“精彩镜头”的战地报道,随时M好友问问各大战区军情,以便及时抽身“飞往”。这样劳苦奔波,自然少不了让更多完家读到更为优秀的“战地日记”。3、“三不怕苦”:所谓弃笔从戎易,从武转文难。没错,疯狂的打仗(PK)了一整夜,已是人困马乏,一般的“战友”也就枕戈待旦、小事休憩了。谁还会**受无眠的辛苦,来一段段舞文弄墨、传诸后人呢?这种苦差使,自然只有我们最可爱的“战地记者”了。4、“四更作业”: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那人缺在挥汗如雨、孜孜不倦的交“作业”,各位看管许是要问,什么“作业”啊?自然是我们的“战地日记”啊。如果没有各位“战地记者”“四更作业”的行文习惯,我们的早间新闻将何去何从啊?5、“五德具备”:古语有云,将者,五德具备。到底是哪五德呢?曰“智”;曰“信”;曰“勇”;曰“严”;曰“仁”。这一方面可以用来形容我们的“战地记者”;另一方面,兹皆“5”这个吉数,号召各位“记者”朋友,在写“战地日记”的时候,不妨交代一下所谓何事:5W: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件)、WHY(原由)。同时建议,“图文并茂”的战地日记更受广大“战友”欢迎哦。
向人称“战地玫瑰”的记者周轶君学习! 你是好样的!可是你要坚持下去! 方法如下: 1、在网上招聘市场找相关记者的信息,投去精美简历。 2、当地人才市场寻找相关记者行业的单位,多次去面试面谈多寄简历 3、托朋友亲戚帮忙拉拉关系进记者行业 4、主动认识一些新闻记者的朋友(去记者们爱去环境),保持联系.,最好交上朋友,带你一把。 5、平时就开始多注意新闻方面信息,尤其是战地信息,关键时刻可要显示出来自己的专业。 6.制订一个短期三年人生规划或是职业规划,按计划一步一步实施。 最后,祝你成功,相信自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首先:成为记者 其次:申请前往打战的地方~ 你要先成为记者 积累经验啊 没有经验 那去了不是只能当炮灰了 哈哈 那个职业确实很吸引人哦 你要尽快当上记者哦
记者这一职业是十大危险职业之一,尤其是战地记者更危险。要有奉献精神啊。可以报新闻专业,那个学校有考试后报志愿的书中有。个人认为学校无所谓,只要学术气氛好就行。如果为便于就业的话,找最有名的学校。当然前提是分数够。
中国新闻学专业前5名1中国人民大学2中国传媒大学3武汉大学4复旦大学5湖北大学
首先,你要找一所有传媒专业的大学然后,成为一名记者积累一定经验成为正式记者,知名记者最后,等战争爆发,申请出现场.如果你很幸运没被硝烟吞噬.那恭喜你成为战地记者了
这是一群与死神经常擦肩而过的人,也是一群与战争无关的局外人,他们冒险、冲动、热情,充满责任感,他们的工作就是力争在被不可预料的枪击、炸弹、导弹或地雷夺去生命之前,用文字、声音或图像将战争记录下来,向世界真实传递着战争的残酷。首先:成为记者其次:申请前往打战的地方~
战争不多了,你机会也不怎么多啊。1 努力让你自己不要麻烦别人--多看书关于历史、生活的各种机器、基本伤口处理等,学好语言,自立生活,否则你吃什么,怎么交流?推荐你一本书,唐师曾《我的诺曼底》,他是个很有名的战地摄影记者,很酷。2 搞好人际关系,死的时候才有人愿意救你,才有人告诉你消息让你有东西可写。3 多看好的报纸和电视。这些是你目前可以做的。所有的前提是,你把自己变得爱学习吧。没文化,或水平不怎么高的人当不了记者,更不可能去外国当战地记者---因为中国境内打仗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如果成绩够,身体条件和政治条件合格又有一定的关系,而且有坚定的信念。那还是报军校,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里面的新闻学是全军最好的,培养一批优秀的战地记者。
战地记者应该是没有这个专业的,这就要靠你自己的努力了!你像央视的水均益,白灵等,都做过战地记者,主要是看你的能力,而不是看你的学历!可以报将来能走进新闻机构的学校!
想当战地记者的话,自然就要报考新闻专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这些大学的新闻专业都不错如果同学成绩不是太优秀的话,可以看看本地大学是否有新闻专业。(不要盲目选择名校,有些大学名气不大但新闻专业不错,比如浙江传媒大学,江西南昌大学)
先成为一名记者再说,表现出色的话,会调你去战地的。 三联生活周刊的苗老师,提了好记者的三个条件.其实平常做人,也一样. 第一,要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要有沟通的能力,能听懂别人说什么,还能让别人愿意和你说话; 第三,要对文字有感觉。 另外,还有一句话,可选择用之:什么叫好记者,能迅速掌握情况的就是好记者。而且能互通有无,有协作精神。 许多记者是天生的,就是好奇心,一种发自内心的兴趣,几乎是着魔一般,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刨根问底;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揭露错误行为,此外,伟大的记者还对平衡和公正有兴趣;还有写作能力,很难获得,一旦拥有就会变成本性的一部分。好记者就像台好相机。 许多人都想了解《纽约时报》的传统,这个工作的挑战首先来自于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若要说这份报纸在20世纪的故事,没人比亚瑟.格布(Ar thur Gelb)更合适,该报发行人也这么认为,所以请他写了本回忆录——— 《本地新闻部》(City Room),记录了他在《纽约时报》从送稿员开始,工作45年做到副主编的丰富见闻。1999年退休后,他仍在报社保有办公室,这是身为报社传奇人物得到的礼遇之一。 当地时间5月21日上午,格布在纽约家里接听我的电话,讲述他在《纽约时报》的故事。跟想象中年近八旬的老人不同,他的声音清晰有力,思路也有条不紊,开场白有点出人意料:“下星期就到我加入《纽约时报》60周年纪念日,我是1944年5月下旬开始工作的,现在已经2004年,5月也快结束,所以就是60年!” 好记者是天生的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你在《纽约时报》工作了一辈子,谁是你认识的最有意思的编辑,为什么? 亚瑟.格布(以下简称格布):最有意思的编辑当然是艾比.罗森塔尔(起先是个了不起的记者,生来就有报道的本能,他最早是驻纽约城市学院的学生记者。那是所免费学校,主要为欧洲移民的孩子设立。欧洲移民的家境贫寒,希望孩子受教育而有更好的前途。要进这所学校并不容易,高中成绩一定要非常非常出色。罗森塔尔就上了这所学校,还是校报主编,于是《纽约时报》请他担任学生记者——当时我们报社在各大学院都有学生记者,负责报道自己学校的新闻。罗森塔尔做得特别好,结果毕业前几个星期就得到报社的正式职位,而他立即就接受了,也就永远没能毕业!他比我大两岁,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才华。不久二战结束,联合国成立,他开始报道联合国的新闻,做得比其他人都好,后来他被派到海外,先是印度,再去波兰,他的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奖,之后去了日本,接着就被迫不及待的高级编辑们急召回国任编辑,主管本地新闻部。我作为副手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他的天才。事实上,他可能是我在报社大楼认识的最有才华的记者和编辑,给我巨大的影响。我差不多是跟随他的步伐一步步晋升,只不过方向不太一样,做记者时,他喜欢国际新闻,而我偏爱文化新闻,所以我成了首席文化记者,再变成文化编辑。然后他让我加入他的本地新闻部做副手。我们的合作非常密切,晋升路径也一样,他总比我早一步。 《21世纪》:你提到报道的本能,这个东西能从应聘者身上看出来吗? 格布:一定能从他文章看出来,包括报道和采访。不过我总觉得许多记者是天生的,就是好奇心,一种发自内心的兴趣,几乎是着魔一般,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刨根问底。只要有了这种本能,他们就会具备一个伟大记者的重要条件,这就是竭力获得更多信息,完整而彻底地撰写一篇报道,以及追求精确的欲望。 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揭露错误行为,这在我认识的许多富有才华的记者看来是很重要的。此外,伟大的记者还对平衡和公正有兴趣,他们想解读事实,但也知道一定要尽量平衡和公正。伟大的报道体现所有这些特点。 还有写作能力,很难获得,一旦拥有就会变成本性的一部分。伟大的记者能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他报道的火灾、罪行或战地情况。好记者就像台好相机。只要回顾照相机和电视普及之前的报道,就会发现,伟大的美国记者对南北战争这样事件的文字报道是如此生动,你马上就能精确看见战场的每个细节,好像真的到了那个地方,跟记者站在一起。 《21世纪》:如你所说,那是照相机和电视普及以前的事,现在技术如此发达,讲究文字报道的报纸会受什么影响,比如说它能跟电视竞争么? 格布:一般报纸不行,但了不起的报纸一定可以,因为最好的电视节目确实可以在报道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他们无法长年累月记录世界正在发生的各种事情,进行分析,展现我们希望了解的某件具体事情的各个方面。电视只是浮光掠影,而且通常偏爱有动作的新闻。比如说战争或灾难,电视当然无人能敌,他们能从现场发送连续的画面,报纸就做不到——也不是没有例外,比如《生活》杂志从诺曼底登陆现场发回的照片主要出自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之手,可以说他的照片在某种程度上压倒了报道登陆情况的纪录片,因为你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在士兵的面孔和照片的出色构图。一张照片可以拥有超过纪录片的震撼力,一份伟大的报纸也有能力报道当天发生的全部几百条各种重要新闻并作深入详尽的描述,电视就做不到。电视主要取悦另一个受众群体,跟像《纽约时报》的受众群体相比,他们的层次稍低一点。 《21世纪》:你是不是觉得要做个好编辑就非得有当记者做报道的经验? 格布:当然,毫无疑问!我不相信你能跳过记者这关而照样做个好编辑,若说做个一般编辑大概没问题。你必须有能力了解记者面临的挑战在哪里、怎样克服这些挑战、截稿限期的压力可能造成什么写作问题、怎样解决如何迅速获得事实的问题、怎样从不同渠道获得事实,阻力常常出在收集事实和写出一篇漂亮而没有错误的报道这两方面。这是记者每天的经历,年复一年,只有做过记者才能理解。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可以没做过记者或编辑就教新闻学,也不相信有人可以不做记者而照样成为好编辑。在我当家那会儿绝对不会允许发生这种事。 《21世纪》:你对学校教育有什么看法,学校可以教我们怎样做个好记者或好编辑么? 格布:从我刚进报社到现在,我认为美国记者当中最伟大也最有文采的写手是梅尔.伯格(Meyer Burger)。他很穷,有很多兄弟姐妹,12岁就要打工帮忙养家,从没受过任何正式教育,但他喜欢看书。他妻子是个教师,帮忙教他。他成了美国报纸最好的写手。所以说不必接受正式教育也可自学成记者。但如果你打算报道特定领域,比如科学或建筑,那就要受这方面的教育。若说综合新闻就不必,但你应该聪明且喜欢看书,有学习的欲望,能自学。如果你喜欢阅读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看莎士比亚和其他伟大作家、历史学家和诗人的著作,同时通过《纽约客》等报刊了解时事,并且具有天生的吸取信息和漂亮表达自己想法的本事,你就一定可以胜任记者的工作。 编辑一定要宽容 《21世纪》:你在书中还提到许多伟大记者的故事,看上去他们似乎很难相处,你作为编辑怎么跟他们打交道,让他们成为一个合作的团队? 格布:所有富有才华的人都是不好相处的!我就从没见过富有才华甚至是天才的写手是好相处的。因为他们总是焦虑不安,渴望得到认可,不喜欢人们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写文章。我也是写手,所以我知道怎样跟他们打交道。就是要对他们好!跟他们聊天、吃午饭,听他们抱怨,努力解决他们的问题,结识他们的妻子或丈夫,保持关注的态度,赏识他们的才华。我喜欢这样的人,一个富有才华的人总能对别人产生影响。编辑不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必须宽容,这倒不是说编辑不能严格要求并确定高标准。 《21世纪》:看来编辑跟记者的区别之一就是编辑更加宽容。 格布:是的,编辑可能觉得一个富有才华的记者选错了报道的方向,但他必须非常宽容,设法了解怎样才能把对方拉回正确的轨道。不是所有编辑都是好编辑,确实存在二流编辑。一个伟大的编辑必须拥有丰富的报道经验,同时具备宽容、耐心、理解、愿意倾听和一定的敏感性。他还必须抱有理解和同情,愿意扶植和倾听对方,只有这样记者才会觉得编辑是支持自己的,也就开始尊重编辑的才华和人格,愿意接受编辑要求的改变。 《21世纪》:可你作为日报编辑,面对似乎总是转眼就到的截稿限期,怎么可以在这种压力下保持耐心? 格布:当然了,有时你确实失去耐心。有个例子,当时离截稿期只有几分钟,我本来应该先把稿子签了,下期再做完善,但我太想全面报道这个新闻,以至于提出一个不可能的要求———让记者改写整个报道。结果他在报社写到一半就昏倒了。这就是因为有追求尽善尽美的压力,以至于我们常常忘了自己都是凡人。 《21世纪》: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还能团结起来应付压力也很不简单,能不能说这份报纸的成功秘密之一在于它和谐友好的气氛? 格布:这份报纸的成功源于报社多年以来一直坚持聘请最优秀者的事实。一旦有许多富有才华的人一起工作,就有了鼓舞人心的环境,激励大家全力以赴做到最好。9.11事件爆发时,我们把所有富有才华的记者派到各地进行报道,结果为报纸赢得7个普利策奖,这是大新闻发生的做法。我们有那么多人员储备,只要有大事发生,都能找到最合适的人。才华激发才华。一旦发现自己置身一个富有才华的环境,你总会设法展现自己的本事。这就是《纽约时报》可以维持自己成为美国最有影响报纸的原因。它也会漏新闻,在这里或那里摔跤,但它伟大之处在于总是力求完美。 报纸随观念而变 《21世纪》:能不能说说你们报社的文化,主编又是怎样确保继任者了解这种文化并继承下去的? 格布:我接受培训的方式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工作那会儿你一次只能走一步,从记者开始,或者像我这样先是做送稿员,然后变成跑治安新闻的记者,了解警察和罪犯都在做什么,从中学习收集必要事实的全部技巧,知道怎样抢在警察前面到达案件现场或从官员嘴里引出真相。治安新闻能让你迅速掌握这些技巧,然后大概可以去跑综合新闻,坐在报社新闻部等编辑给分配任务,什么题目都有可能;下一步你可能得到专门的一条线,比如市政厅线或我跑过的医院线。就这样一步步走上去,直到完全了解这份报纸,它代表的理念成为自己身心的一部分。等你成为编辑,你不仅走过这个过程,了解报道的各个环节,还从与前辈记者的交谈当中学到很多技巧,从他们那里将报社的传统———公正、平衡和精确———继承下来,你就能给记者分配任务,编辑他们的报道,一天比一天做得好,直到你自信可以确定报纸的方向。 《21世纪》:60年来,报纸和新闻行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你觉得《纽约时报》在适应这些变化方面做得怎么样? 格布:这得从头说起。你必须记住《纽约时报》1851年就已经存在。18 96年,田纳西州一个不知名的报纸发行人阿道夫.奥克斯(AdolphOchs)听说《纽约时报》可能破产,就把它买下了,奥克斯是个有理想的报纸发行人,他想改造《纽约时报》成为一份伟大的报纸。比方说他坚定地认为要想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要了解世界的变化。所以他把国际新闻放在仅次于头版的位置。这跟当时绝大多数报纸的做法都相反。他还确定了一些具体原则,比如聘请最出色的国际新闻记者,还有最出色的文化评论员,一心创造一份伟大的报纸。这份报纸已经走过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基础是如此坚实,以至于如果发生什么变化,只要速度不太快,读者总能跟上和接受。他们可能不喜欢报纸出现的某些新东西,比如新的版块和专栏,但只要做新闻的基本方法没变,就不会有问题。所有这些努力目标都是为了延续早期发行人们奠定的基础。出现变化是因为世界发生变化,报纸要跟着改变。有时可能在某个方向走得太远,但最终报纸会在变化之后稳定下来,我们也会发现它还是原来那份伟大的报纸。 《21世纪》:提到发行人,你在书里还说你们的发行人从不依赖民意调查确定读者究竟需要什么,那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改变? 格布:我说世界在变的意思是指我们的标准在变。我们今天对性的描写要比25年前多一些,还有同性恋和类似艾滋病那样的新疾病。今天显得重要的事以前未必得到重视,比如25年前我们就没写过同性恋,也不太重视女性这个群体的变化。我加入报社那会儿还没黑人记者,女记者也屈指可数,以前犹太人不方便出国……总之世界变了,观念变了,报纸也跟着变了。有时报纸甚至引发改变,比如报纸对越南战争和水门事件的报道,以及今天我们报道布什政府的方式,就在美国引起震动和改变。有时报纸确实可以通过集中报道某个领域而引发改变。 《21世纪》:你会不会担心报纸或媒体可能变得太强大? 格布:不会,在一个民主社会就不会,因为一份报纸永远不可能变得太强大。让社会保持自由的关键就是报纸,就是信息。如果你不能得到所有信息,就很难维护自己的自由,因为媒体是保障自由的仅有渠道。必须永远存在一份像《纽约时报》这样的报我是学新闻专业的,现在已没有以前的那种叫做迷恋的感觉。当记者很累,也很难。现在新闻界流行一句叫,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话。从畏惧到报复,人们的心理变化很大,而中国又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这种调查式的活动,动不动就侵犯了别人的隐私,事情真相也被无形的保护着。 其实,记者是杂家,就是说什么都应该懂一些。这样无论你去采访什么样的对象都会有话说知道该怎么找到问题的根源,怎么提一些深刻的问题。但现在的趋势应该是向专业化行进,比如一些计算机专业,金融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没去对口的企业上班,而选择了记者,传媒也在众多新闻专业毕业生中选择他们,就是因为他们要接触的人和事要用难懂的术语去剖析去解释给受众听。 所以,军校的一些新闻专业是专门培养战地记者的。那样你可以学到很多在战场上用到的技能,在采访的同时不至于成为部队的累赘,很多战士用生命去保护一位记者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但并不是某个学校才能培养战地记者的,遵循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普通学校的不相干专业也是有可能做一名优秀的记者。 在这个把新闻专业产业化的时代,大部分学校都有新闻专业。各种层次的学校也都开设了此专业/但你要争取到一些有特色的学校去,至少师资和硬件不缺。 新闻专业又分新闻学和传播学,其中又可细分,选什么全看你的细节想法纸,让记者尽力挖掘尽可能多的信息。有时很难得到这些信息,但报纸应该尽力使用最好的记者。这么做永远不可能使报纸变得太强大,报纸就跟国会或总统一样重要,我们称为“第四权力”,我不知道如果没有报纸我们会怎样,可能非常危险。
崇高的理想!努力积极的去争取!去做!去行动!你!就是一名战地记者!棒极了!
1.先成为一名记者再说,表现出色的话,会调你去战地的。2.等战争爆发
我是学新闻专业的,现在已没有以前的那种叫做迷恋的感觉。当记者很累,也很难。现在新闻界流行一句叫,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话。从畏惧到报复,人们的心理变化很大,而中国又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这种调查式的活动,动不动就侵犯了别人的隐私,事情真相也被无形的保护着。其实,记者是杂家,就是说什么都应该懂一些。这样无论你去采访什么样的对象都会有话说知道该怎么找到问题的根源,怎么提一些深刻的问题。但现在的趋势应该是向专业化行进,比如一些计算机专业,金融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没去对口的企业上班,而选择了记者,传媒也在众多新闻专业毕业生中选择他们,就是因为他们要接触的人和事要用难懂的术语去剖析去解释给受众听。所以,军校的一些新闻专业是专门培养战地记者的。那样你可以学到很多在战场上用到的技能,在采访的同时不至于成为部队的累赘,很多战士用生命去保护一位记者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但并不是某个学校才能培养战地记者的,遵循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普通学校的不相干专业也是有可能做一名优秀的记者。在这个把新闻专业产业化的时代,大部分学校都有新闻专业。各种层次的学校也都开设了此专业/但你要争取到一些有特色的学校去,至少师资和硬件不缺。新闻专业又分新闻学和传播学,其中又可细分,选什么全看你的细节想法。
其它类似问题
其它人正在问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战地摄影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