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BOSS都很仁慈,主角邪恶黑暗h的小说都很邪恶

胡逆天;「墨家和平」對危機通膨問題的處理
TA的更多文章
胡逆天;「墨家和平」對危機通膨問題的處理
「墨家和平」對危機通膨問題的處理圖11:《墨武俠鋒》第三集,三界和約簽訂現場。  目前金光布袋戲墨家的組織架構,大概也是金字塔形:墨者各有其「師者」,聽從師者之命,最高層的師者就是九算,以及鉅子。已知鉅子的傳承是要殺師血繼,九算的傳承則尚無明確設定,當前的劇情也沒有演到前代的九算與鉅子。就目前「墨家十傑,一枝獨秀」所揭露的信息,我們只能推測默蒼離與這一代九算曾經一起學習過。這部份的故事要不要補全、要如何補全,是編劇的課題;這裡我們要看的,是現有角色和劇情對其墨家理念的實踐與變化。  下面,先列出五算的出場次序:  再來,我們要從新金光至今絕無僅有的一段和平時期說起:《墨武俠鋒》第三集(總137),中、苗、鱗三族,以玄之玄、忘今焉(會同苗王蒼狼)、欲星移為代表,簽訂了三界和平協議。從這一集開始,中原與苗疆在屢經國戰、內戰、魔禍之後,終於大致在表面上平靜了下來。雖然圍繞主角群的恩怨情仇與陰謀仍然不斷,也又發生了一些政治運動與人為的瘟疫,《墨世佛劫》一檔更出現了要將九界都洗腦成佛國的非典型BOSS大智慧;然而,直到《墨邪錄》第一集(總201)元邪皇帶領魔世大軍再度入侵,這六十多集的時間,如果我們站在普通百姓和龍套級俠客的視角來看,人世是太平的。  這在電視布袋戲是很罕見的局面。舉凡《七龍珠》等各種王道武打、奇幻、玄幻作品,無論是小說、漫畫還是布袋戲,故事背景大抵都是從個人恩怨與組織之間的矛盾,一步步升級到國族乃至境界的爭戰;早期的反派組織與大BOSS或許只想稱霸武林,幾檔以後這不夠看了,就來一幫要征服世界的;演完又不夠了,就來一些要毀天滅地的。這樣演到宇宙浩劫級的BOSS也打完了怎麼辦?不能收攤,只好再編一些新的世界、組織、野心家、大魔王,讓正道繼續勞碌。然而編劇與觀眾都會疲勞,舊戲的包袱也會越來越多,最後實在沒辦法了,那就重新開機,再來一遍吧。  就像金錢與武力,危機也是會通貨膨脹的;而當觀眾習慣了套路,又確定了哪些主角絕對不會死以後,反派BOSS所能給人的恐怖感、壓迫感也將與日俱減,而全劇的內涵也就不免愈顯空洞。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一是充實內涵,二是變化套路,三是徹底轉型。  充實內涵者,就是在劇中放入一些思想課題、哲學命題、現實問題,如《蝙蝠俠》主攻現代犯罪心理學,連繫各種資本主義社會下的自我認同問題;《蜘蛛人》突出「力量與責任」這項英雄史詩中的經典習題;漫威的內戰系列更將超級英雄分為註冊派與反註冊派,上演政治理念之爭。  變化套路者,就是順理安排一些非典型的衝突,如《美國隊長三:內戰》的幕後主使是一個毫無異能與勢力的普通人,因為親人在超級英雄的戰鬥中被波及而死,於是藉由挑動超級英雄與國家體制間存在已久的矛盾,實行了他的報復;或者將反派設定為並不邪惡兇殘,也不特意針對主角群,只是有所偏執,如《墨世佛劫》的大智慧。  徹底轉型者,則可數日本近年一堆日常系、廢萌系的動漫,讓勇者與魔王都去打工、搞笑、玩曖昧,神明也沒個正經跟大家一起嘻嘻哈哈。劇中角色和編劇、觀眾似乎都有著這樣一種共識:正邪對立並不是應該解決的問題,而應該是一個讓我們玩樂、賺錢的舞台,所以勇者不要認真打魔王,魔王也不要認真征服世界,大家打打假球賣賣萌,再寫幾個不識相要破壞這局面的傢伙出來,讓天下共擊之,彰顯一下愛與友情的王道,就可以維持劇中世界與現實中劇組的經濟了。  必須說,這一類的作品,抓到了輕鬆娛樂市場的要點,雖然代價是放棄了正統英雄史詩所能有的張力與深度,但要正劇再另開一檔就是了。例如TYPE-MOON社著名的《Fate》系列既有虛淵玄操刀的慘烈正劇《Fate/Zero》,也有歡樂小學生的《魔法少女☆伊莉雅》。在中文世界,也有紫釵恨《三千美嬌娘》(2005)值得一提:主角是個買官當上縣令的小偷,為了過上好日子,要和霸佔河南登封縣多處產業的少林寺鬥,一部諷刺入骨的反英雄、反武俠的架空小說。  金光布袋戲其實也是未能免俗地在這條「危機通膨」之路上走著,而其因應之道,也就是一和二:貫串全系列的主題是親情,每一檔又在正邪對抗之外加入一些課題,角色與形勢也盡量在情理之中作一些非典型的設定與發展。在世界級對抗的魔禍終結後,金光選擇了不馬上再把毀天滅地級的元邪皇叫出來,而是先給人世一段和平的時間,把戲份放在殘局之上,將本檔BOSS定為以政治手段為主的墨家五算。這樣一來,全劇的調性,就從神仙打架拉回到了凡人的衝突,一方面延緩「危機通膨」,一方面也給傳統武俠的江湖兒女情留出了空間,而能容許更多有趣的變化。  有趣的變化在哪裡呢?主要在於:這一群墨家,雖然是使用了各種不光彩的手段上位掌權的,然而他們並不是純粹的野心家,他們仍有著一些理想,而且他們的路線也是世界和平──各界的政權都由我們掌握,就可以實現「非攻」了。在三界和約簽訂之時,他們看起來還真就成功了。如果讓他們繼續掌權下去,雖然他們也會肅清政敵、迫害異己,雖然他們早晚也會起衝突,但對不明內情的一般俠客來說,這段「墨家和平」的時期會是足以稱道的,就像「羅馬和平」(Pax Romana)或「美帝和平」(Pax Americana)[19]。  金光官方對《墨武俠鋒》、《墨世佛劫》及《墨邪錄》三檔有個非正式的名稱叫「墨亂篇」,但若換個角度來看,它可能更適合叫「墨治」──至少,它比先前的N檔(包括老劇)都更有治世到來的希望。  當然,出來混,遲早要還;《墨武俠鋒》主要的戲碼,就在舊帳的清理之上。曾被九算害過的人,知曉他們黑歷史的人,要報復,要揭發,而他們自然就要使盡手段抹除之,在這之中造下更多罪孽,牽連更多無辜,直到惡貫滿盈。又或者,讓他們受到某些影響而悔悟,或者得到寬恕,或者作出一些贖罪的行為而洗白。一般的發展都是這樣的。  那麼,《墨武俠鋒》有什麼不一般的地方嗎?又或者,這五位九算的表現,和我們所能查到的墨家思想,對照起來,會有哪些值得深思的異同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五算各自的動機、事跡與發展。欲星移:糾結在理想與情義之間圖12:欲星移表示當年對抗鉅子是「太過年輕所犯的錯誤」。網友認出這句台詞與《機動戰士鋼彈》()中經典角色夏亞台詞的相似。這樣的戲仿或「致敬」,向來是創作的趣味之一,在現代也可能有著吸引不同圈子同好入坑的功用。  封鱗非冕欲星移,出場最早的九算,這位經常自嘲「做人失敗」的鱗族師相,在大陸同好裡有著令人意外的高人氣;百度百科上他的詞條,是資料最豐富的,這樣的高人氣是何以故,可待有興趣者研究。  欲星移的出身與際遇,是從傳統戲曲小說到現代總裁系列最常見的「賢君良臣」型:他出身貴族,而在遊歷外界時受到墨家理想感召,成為九算;回海境後,又得到鱗王極大的信任,擔任師相,似要一步步與鱗王一同改革海境種姓制度,締造一個較平等的國度。而在《魔戮》、《墨武》時期,欲星移率眾協助中原抵抗魔世與戰後重建時,也出力甚多而無有劣跡,又言談風趣卓有餘裕,看起來就是一位可以信任的智勇雙全的正道伙伴。鱗王明白他的墨家身份,仍然信任他,答應他開放海境與外界交通,並在海境推廣墨學,一切似乎都很理想。  編劇當然不會讓他真的這麼理想。隨著同門忘今焉、玄之玄的野心都已顯露而得到了初步成功,欲星移就碰到了要不要繼續配合他們的問題。設使你是他,你知道他們先前幹過哪些壞事,你知道他們今後還會做出許多壞事,你怎麼辦?隨著劇情推演,我們看到了愈來愈大的矛盾與掙扎。  然後,在《墨武》14集,欲星移回到墨家根據地尚賢宮,向尚未露面的老五表示:墨家已經光大了,我現在要退出九算計畫,今後只專注海境事務,不管你們了,我不揭你們的底,你們也別來干涉我;鱗王信任我,我也從未做過危害海境的事情,就算你們跟吾王打小報告也沒用。  電影《無間道》第一集,劉德華飾演的劉建明有一句名台詞:「我而家想做好人」(我現在想做個好人)──當臥底看到洗白的可能,這是很合理的想法,欲星移便這樣做了,而且他的確還沒有做過什麼壞事。在此,編劇對他很好,他的條件比許多類似角色都優裕,也沒有太多包袱;我們可以看出他總是盡量走在兩全之道上面,不負如來不負卿,不負墨家不負麟。  但當然,這兩全之道如果真能長遠,那這就不是扣人心弦的金光布袋戲,而只會是一本爽書了。在這裡,引發欲星移退出九算的契機,是另外一條改編自《白蛇傳》的劇情線,欲星移在這條線上是法海的轉世,其始末別是一段精彩劇情,此處不贅。我們且只看讓他「兩全之道」是破功在什麼時候,當他再不能兩全時,他會作何抉擇。  這個抉擇出現在《墨世佛劫》將近結局時。當苗王蒼狼等多名正道要角都被地門洗腦,欲星移出面主持正道,組織反抗時,他為了刺激唯一免疫洗腦的鐵精玄狐參戰,謀殺了玄狐所愛的村女常欣。--又是「犧牲一人以救更多人」的經典命題,但這次,這犧牲只能增加勝算,不能保證成功。欲星移悍然擔下了這罪業,承受了知情者堂弟夢虯孫的不諒解。他不是已經掛滿血色琉璃樹的默蒼離,這樣的決斷,他心底的罪惡感,會不會比默蒼離更大、或者更劇烈呢?  對此,欲星移最後的作為,也便是犧牲自己、成全俏如來。他先是在《墨世佛劫》最後一集的意識之戰中全力以赴,而讓俏如來借玄狐之悟駁倒了缺舟/大智慧,使大智慧認錯、將記憶還諸眾人;緊接著,《墨邪錄》第一集元邪皇率魔軍入侵,未及回氣的缺舟/大智慧倉促迎戰,意識境中的欲星移也選擇了不回歸自己的肉體,而是加入大智慧集體,拚上剩餘的思能,一同發出大絕招「夢幻泡影」兌掉了十萬魔軍,也圓滿了「法海轉世」這一段因緣。  這種贖罪的做法,在類似作品中並不罕見;而欲星移未受損的肉身被運回海境保存,編劇也沒有把肉身毀壞的大智慧完全寫死,今後也還有可能復活的。從個人層面來說,編劇真是對他夠好了。  所幸,對他個人好,並不代表對他的道路好。在之後的《墨邪錄》劇情裡,隨著海境太子在對抗元邪皇時殞命,鱗王亦陷入昏迷,海境其他皇子與封建貴族勢力亦開始蠢蠢欲動,賴臨危受命的未貴妃與夢虯孫等人撐持,才保有了表面上的平衡。然而這時候還有沒有人記得先前欲星移在《墨武》開頭推行的墨學呢?有沒有一句台詞提到過墨學呢?沒有,一句都沒有。  現在演到第九檔《東皇戰影》了,二皇子已經出場,其他皇子與貴族勢力想來也會在不久之後登場,上演《雍正王朝》(1999)、《瑯琊榜》(2015)、《芈月傳》(2015)之類的權爭宮鬥戲碼了。無論編劇是不是忘了墨學,也無論編劇將來會不會在此再多著墨,這種安排本身,就顯示了欲星移對墨學的推行是無效的。  鱗王與師相原本應該是想徐徐圖之、漸進改革的吧?歷史告訴我們,溫和路線通常是要失敗的,尤其當你要改革的是一個曾經封閉兩千年的國度。所以編劇還是很仁慈,沒有給鱗王、欲星移足夠的失敗機會,而是讓他們早早循著相對樸素的情義成仁了。雖然他們都還沒死透,今後或許還能有更多出人意表的變化,但是,編劇在「墨家在海境」這個試場上的安排,已經有了一個可以概觀出來的格局;而在「危機通膨」問題的處理上,這一場宮廷劇將緊接著毀天滅地元邪皇的終局而展開,對全劇起到一部份的轉型作用(其他劇情線還可以演別的類型),這,對我們廣大的創作者以及編劇同行來說,相信也會是很值得借鑑的。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鐵驌求衣:軍人的本份與侷限圖13:鐵驌求衣與撼天闕的對決,被譽為金光武戲經典之一。  作為苗疆最精銳部隊鐵軍衛的軍長,鐵驌求衣從出場到現在,一直是個穩定的力量:《劍影》到《魔戮》的苗疆內戰時期,保持中立至關鍵時刻才出手幫助北競王一方,雖然最後勝出者是隻身潛入王宮突襲了北競王的蒼狼,但內戰一結束,他與鐵軍衛也因持守著效忠王權的原則而繼續被重用,且立即成為抗魔重要戰力。這個時期,他的形象就是一個有為有守的軍人,嚴謹而能變通,懂政治而顧大局,不茍言笑,卻又能用貌似認真的口吻和風逍遙等屬下調侃。  先前出場的苗疆將領,比較大尾的藏鏡人、女暴君各有其任性之處,曾挑戰藏鏡人「苗疆戰神」地位的赫蒙天野只是一個武夫,北競王招攬到的步霄霆之流也都還是江湖人,直到鐵驌求衣,我們才在這個武俠世界裡看到了一個比較像是真正軍人的將帥。然而鐵軍衛的成份,也仍保有不少江湖色彩,如劍無極、銀燕潛入鐵軍衛大營偷酒的時候,看到不少奇人異士,還驚訝是什麼大戶人家能招到這麼多高手;副軍長風逍遙也是一個酒鬼老油條。能將這許多桀驁不馴的人士管得服服貼貼[20],可見編劇賦予他的治軍能耐。  然而,作為穩定力量,也就註定了他不會成為一個積極推動劇情的角色。《墨武》時期,他與把持朝政的老大忘今焉由共事而暗鬥,結果被逼孤注一擲,率軍政變,誰都看得出這倉促的政變毫無希望;也好在此時的苗王蒼狼已經成長起來,蒼狼在攤牌前一刻,到軍前把鐵驌求衣拉到一邊,用「最快的方式解決」──單挑。蒼狼打贏了,然後不計前嫌,請鐵驌求衣繼續擔任軍長,君臣一起實踐「墨之一國」的理想,這回就算是鐵軍衛演習,苗王與軍長切磋武技。鐵驌求衣從此臣服,也算正式脫離了九算計畫。  編劇當然不會讓事情這麼簡單地圓滿解決。到《墨世佛劫》,老五凰后又寫了一本內幕書刊《狼朝宮禁錄》,影射三十年前還是小軍官的鐵驌求衣,內容參見《墨世佛劫》第9集的以下對話:小兵甲:(狼朝宮禁錄)裡邊記載當年一個二十出頭歲的年輕人,獻策給狼朝祖王,將弒王反逆的罪名,嫁禍給自己的太子,後來這個年輕人還得到重用呢,一步一步建立功勳,最後啊,手握狼朝兵權,權傾朝野,還有逼宮自立的野心耶。小兵乙:這根本就是在影射……你知道,我想……這個人會不會就是……小兵甲:知道就好了,不要說出來,另外,這本書還毫不避諱寫說,現在的王得位不正……  鐵驌求衣的確有參與這樁舊案,而不懂得傳播學的風逍遙大驚之下,下令收繳查禁;我們現代人都知道,書是愈禁愈紅。好在鐵驌求衣與蒼狼將計就計,清洗了老大和老五手下潛伏在苗疆的墨者,自己也詐死,之後蒙個面,馬上改名御兵韜,轉任「軍師」,繼續作為苗疆與正道的中堅。  如果用現實中的類似人物來比對,我們可以看出,這樣的發展,還是過於簡單而理想化了。首先,作為墨家這一代九算的鐵驌求衣,在軍中幾十年,由基層混到高層,不應該沒有心腹,而跟隨他的墨家弟子也很可能循少壯派或黃袍加身的路子逼他起事,可是劇情演到現在,他只有一個不隸屬於軍中的大弟子墨雪;副軍長風逍遙直到《墨武》二十多集才聽他揭曉墨家身份。劇情給出的解釋是,其他九算手下的墨者,其實都已被凰后暗中吸收。然而這些墨者會都那麼聽話嗎?就沒出一些不聽話的棋子?看到不同師者的衝突,他們總該有些困惑,有些感想吧?但大概要演的劇情太多了,這些就通通沒有。  又,鐵驌求衣與蒼狼的互信,雖然經過了一番鋪墊,是牢固的,可到《墨世》中期,蒼狼失陷地門,被洗腦成了大智慧,變身為御兵韜的他回師朝中,隱瞞實情,壓制各種不穩因素,此時和他站在一起的只有繼任軍長風逍遙和王族親衛叉玀。如果從不明就裡的一般苗疆人士看來,這個不知道哪裡來的空降軍師,確確實實在把持朝政;而且,劇情也有演出,蒼狼即位以來推行的墨風政策,侵犯了許多部落的傳統與利益,不滿者不少。按照常理來說,這肯定要出事,可是御兵韜他們硬是把苗疆穩了下來,派墨雪去殺了幾個部落頭頭就沒事了。雖然也可以說,在地門這個共同的威脅前,老二與老五達成了和解,讓她不要再在苗疆挑事,不過,全劇看起來,還是「劇本沒空寫,觀眾也不想看苗疆再亂,所以苗疆不能亂」的感覺更多一些。  不過,如果不挑剔劇本,金光對鐵驌求衣/御兵韜這樣一個角色的設定與推演,還是大致合理的。《墨世》最後一集,意識境中演出了《狼朝宮禁錄》的真相:是前前任苗王的太子說動鐵驌求衣,說王孫天闕孤鳴過於勇猛剛愎,若為王,必定兵連禍結,於是鐵驌求衣才與之合作,陷王孫於獄中,而有後來的一連串因果。至於三十年後王孫復出,改名撼天闕,發動被壓迫的部落、門派掀起苗疆內戰,也可以看出,如果「非攻」是用來維穩,那也只會加強專制的力量。  在此我們可以見到,鐵驌求衣的合作動機,除了當時身為下屬的身份,也有「非攻」的理念在。然而,他逾越了軍人的分際,參與了宮廷鬥爭,便為將來的惡果埋下了伏筆。之後多年,他倒是長期站在全國的立場上,守著正派軍人的本份。我們可以說,這樣雖逆取而順守,蒼狼也才願意繼續信任他;我們又可以說,如果不逾越軍人的本份,他也改變不了政局與劇情。第二次逾越,是選擇了北競王一方去打撼天闕,這裡面的私心到後來才慢慢揭露,編劇處理伏筆的細心在此亦可見。第三次逾越,就是被蒼狼打掉的起事了。  「我想做個好人」,外表剛毅的鐵驌求衣,內心一樣有《無間道》一般的矛盾心理。或許是因為這樣的心理,使他在三十年間並沒有如一般的反派野心家那樣扶植親信、問鼎朝政,而是守著地盤和本份,攻剿一些只在台詞裡出現的不服王化、為禍苗疆的小勢力。至於這有助於他「墨之一國」理念的實現嗎?染了這些黑暗的他,還能怎麼解釋墨家理想呢?他沒問,也沒講。我想,他大概也是會傾向於逃避這些問題吧。  他的幸福是遇到了要以仁心終結三代恩怨、又認同墨家理念的蒼狼,可以撫平他的矛盾,一起向理想進發。按照悲劇的邏輯,他的戲份演到這邊就該完了,他可以死了,這死亡可以加強反映軍人和墨家思想在傳統王權結構中的不濟。不過,編劇對他還是不錯,又或者該說苗疆缺乏人才,金光劇組缺少資金,一個木偶幾萬塊錢,不能隨便收掉;編劇讓他詐死,改個名蒙個面穿個斗篷,就繼續做忠臣了,偶都不用換。戲劇畢竟總該要比現實美好一些的,這樣也才好鼓勵觀眾多維持一點內心的光明。  到了《墨邪錄》與現在的《東皇戰影》,寶刀未老的軍師御兵韜,也就愈來愈成為一個稱職的鎮守二線的配角,作風愈來愈保守被動。相比於用劍和談戀愛都「全無守勢」的大弟子墨雪,他真是愈來愈沒有發揮空間了。已經得到了幸福與撫慰的人,大概就是這樣吧。  《墨邪錄》裡出場了一個他的小妹榕桂菲,還不知道是怎樣的小妹,只知道會釀酒,又有著「夜族」這個被滅族而帶有謎團的過去;《東皇戰影》第六集再加上了師生關係,她有可能成為鐵驌求衣的傳人。可以看出,編劇一時還沒有收掉這一代九算老二的打算,還在給他一些新的戲份,或許可以把這三十年間的事情補得更多一些。然而,這之中還有墨家什麼事呢?它會仍是傳統武俠或悲劇的路數,還是可以跟墨家思想發生更多交集?從目前的跡象來看,可能是在「復仇」與「原諒」這一組題目裡做文章。這就要繼續等著看了。忘今焉:典型又非典型的老奸臣圖14:忘今焉藉棋盤向蒼狼傳授《墨武戰韜》。  九算老大忘今焉,其造型、做派與戲份,都是典型的傳統戲曲裡的「老奸臣」:表面賢良多智,實則陰謀策亂,藉機上位掌權,然後貪心不足,造孽太多,終被反噬。然而,金光編劇總是要在典型裡面作出一點不同來的;忘今焉這個老奸臣,非典型的地方,是他在檯面上起到的作用,其實是正面的:第一、他教導了蒼狼成為一個合格的帝王;第二、他奠定了戰後苗疆新政「墨風政策」的基礎。  苗疆內戰期間,蒼狼由王子淪為奴隸,屈身於一心復仇的伯父撼天闕座下,徬徨之際,被「隱居」月凝灣的忘今焉使用類似姜太公釣魚的招數,引來就教。忘今焉先謙稱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退休教師[21],然後稍為蒼狼指點了一下迷津,小蒼狼果然上鉤,沒過多久就拜他為師了。這種開頭,是傳統小說裡典型的「高人出山」模式。  經過一連串動心忍性的磨練,蒼狼終於勝利登基,忘今焉也登上了國師之位,總攬朝政。然後在《魔戮血戰》28集,在王宮庭院之內,忘今焉藉著圍棋棋盤(其實是下五子棋),向蒼狼講述了他所傳承的兵法與政術《墨武戰韜》,這是金光布袋戲至今第一段為墨家新編的經典。全文如下:  兵者,國之爪也。兵法運用,皆在棋上。正邪黑白要分明,其子縱橫佈滿坪;試問何來先一著,回首驀然縱雲清。正與邪之分,何為正,何為邪,正,乃行之善。邪,乃行之惡。何謂非邪亦正,何謂非正亦邪,非邪亦正,行不為惡,非正亦邪,行不為善。善與惡之別,何為善,何為惡,何謂行善,何謂行惡。善,行之處世圓融,談有理之言,樂有道之舉,以有理之言,有道之舉,行有義之事,不求代價,不求回報,只求心足意滿矣,意謂行善。惡,行之霸道橫野,喜無理之言,樂無道之舉,以無理無道之行為,而亂無義之事,只問代價,只待回報,欲心不足貪矣[22],意謂行惡。  老實講,這段課文寫得實在不太通順,如「正乃行之善」等句就詞性不明:是「behavior of good / bad」還是「do it well / badly」?然後又繞上一大串軲轆話,結果它所定義的善惡,也只是看人的存心與行跡而已。這好像不太墨家吧?墨家不是以「興天下之大利」為客觀標準的嗎?怎麼這裡退轉回唯心主義去了?這段話應該還有下文,但忘今焉只唸到了這裡。  蒼狼接著又表示理解了忘今焉的教導:「國師運用正邪分別之說,暗喻攻守之道,重防之下趁機出擊,強攻之時,堅固防備,在攻守輪替交換之間,詭譎莫測,變化無常。」然而這正邪和攻守的關係到底在哪裡呢?在畫面擺出的五子棋局之上。但因為這一段運鏡切換頻繁,不按暫停根本看不清他在擺什麼,所以說服力就不足了。  編劇又讓忘今焉補充:「此一兵法,並無書卷造冊記錄;吾學門人,皆是口耳相傳,勞心切記。」既然這不是成文的經典,那也就可以寬解其文采稍欠的缺點。然而,既然墨家本來就不以文辭見長,編劇又未能寫出夠響亮的古文,這一段看似不重要的劇情,其實大可用白話來處理。  說它看似不重要,是因為它其實可以很重要:它可以正式向觀眾表明,金光布袋戲中的這個傳承了兩千年的墨家,和我們歷史上消亡了的墨家,和我們所認知的儒家、道家、兵家,有什麼異同;它可以提示金光墨家先前「維護九界平衡」的使命,和「掌握九界權力」的九算計畫,有什麼共同的由來;它可以刺激觀眾的思想,映射現實中的各種政治問題,乃至與當代的意識型態形成對話。  就這一段對答和劇情脈絡看來,忘今焉的意思,似乎不在主張那粗糙的善惡分別,而是把道德的正邪,與兵法的奇正相提並論,講求將人們對善惡的觀念,運用到己方的戰略之中。  蒼狼原本是一個善良的王子,他的父親,前任苗王顥穹孤鳴則是典型的梟雄,曾這樣罵過蒼狼:「我把你保護得太好了。」蒼狼少年時期跟叔父北競王學習,心機深沉的北競王,也故意只教他仁善之道,把他養成了一個無害的好人。顥穹死後,撼天闕復出,苗疆內戰爆發,遭受橫逆的蒼狼,在忍辱負重之中一步步成長,聽從忘今焉的點撥,開始學習權術。然而,在他勝出以前,他可選的道路並不多,他只須選一條走到底便是;如今他登基了,從被擺布的棋子升級為棋手了,該自己拿主意了,忘今焉也應該教他一些更深更廣的政治學了。由此看來,這場文戲的安排,相當合理。  而在忘今焉與墨家這方面,我們看到下一檔的《墨武俠鋒》,就會得知十幾年前的老忘,曾在道域策動學院血案,引起四大宗門的內戰,藉機上位;後來鉅子默蒼離介入,破壞了他的計畫,他才逃亡隱匿了起來。這四大宗都是名門正派,卻被老忘攪到殺紅了眼,為什麼呢?因為親情和義理,那件血案死了兩百多個學員,而他們的家長當然大都是宗門裡有地位的人。  這可以如何和棋局聯想呢?無論是圍棋、五子棋還是兵法,都講究「以正合,以奇勝」,一開始布局都要按常理來鋪墊,及至局面開始複雜,衝突開始發生,就要穩住己方,同時引誘敵方犯錯。對貪婪的敵將,可以用利益去坑他;對仁義的敵將,可以用仁義去坑他──這是《孫子》寫的,萬世通用的心法。  金光的墨家,宗旨是在檯面下維護九界平衡,那麼,善人、惡人就都會是他們算計的對象,時不時就拋出一些難題來坑人,逼人作選擇;如果你意識到你被人家利用了,那麼,即使你和他有共同的目標,即使你覺得他是在做好事,你也會很不爽。默蒼離就是這樣一個會令人極度不爽的怪物,他總是有手段,能讓人不得不配合他,達到維護和平的使命,然而不得人心,他也愈發堵爛。我們常說「好心做壞事」,默蒼離是「壞心做好事」。這個壞心其實也不是尋常道德觀的好壞,而是在長久的政治、軍事場中總結出來的人性機理。  忘今焉則沒有這些糾結,他就是一個貪欲的野心家。當他向蒼狼傳授這《墨武戰韜》的時候,他有沒有想到:過去我就是用這一套,坑了整個道域呢?而我們觀眾,也可以「聽其言,觀其行」,看他自己是怎麼做的,又得到了什麼結果。  我們直接跳到幾十集以後。忘今焉的下場,是被當年道域血案的倖存者風中捉刀(即風逍遙)、無情葬月聯手殺死了。當年血案只活下來了風、花、雪、月四人,這四人有一段複雜的四角關係,其中「雪」是忘的不公開身份的女兒,當年配合了老忘的陰謀,調動了單戀她的花去作案,後來雖有悔意但無法自拔,結局是償命。老忘作孽,大約也是想把江山搞到以後傳給女兒的,但女兒卻受不住良心譴責而疏遠了他。  在他們父女再會,關係揭曉的那場戲,女兒表示不願再配合他,拂袖而去,這時,忘今焉露出了僅有的一次悲傷與無奈。曾以為人性盡在我股掌之間,能凌駕於凡人之上,玩弄了多少人的親情、愛情、友誼與義氣,到頭來一場空,自己變成了最惡劣的被貪欲和罪業驅使的人。  然而忘今焉是稱職的反派:他沒有死心,沒有悔悟,他轉頭又繼續算計,繼續掙扎,策畫新的陰謀,繼續在苗疆掌權。最後敗露之時,忘今焉發現和風、月一起揭發他的,竟是一直奉他為國師、言聽計從的蒼狼。蒼狼說:「你曾經教過我,不要相信任何人。」又表示:原本他是願意相信國師,寬恕他的罪行的,可是,他不能原諒謀殺了王族親衛歲無償的老忘。歲無償在蒼狼落難時期忠心追隨,後因追查孤血鬥場內幕,而被老忘滅口。  然後蒼狼便看著風、月兩人與忘今焉決戰。當他看著忘今焉這最後掙扎之時,他有沒有想到忘今焉曾經給他的種種教導呢?有沒有想到幾十集以前講過的那一段《墨武戰韜》呢?忘今焉死後,蒼狼又是以怎樣的心情在處理後事呢?這些並沒有一一演出,但想必是有的。  微妙的是,忘今焉初任國師的時候,的確是很認真,很有良臣的樣子的。雖然劇中沒有特寫他的政績,也沒多講他推行的「墨風政策」詳細是怎樣,但是同樣勤政的蒼狼,很稱許他的工作;忘今焉死後,蒼狼也繼續推行著墨風政策。  默蒼離傳承給俏如來,忘今焉傳承給蒼狼;默蒼離極力為俏如來鑄心,忘今焉沒有特別想給蒼狼鑄心,但他也教了真東西,而不像北競王那樣,為了給自己的篡位奪權計畫排除威脅,故意把蒼狼教成「蒼兔」。又或許忘今焉還是有藏私,他沒有向蒼狼講述墨家最黑暗的兵法,而仍把他的口傳蒙上了一層泛道德的偽裝。但總之,蒼狼算是出師了,算是學到了君王應有的一些戒備心與判斷力了。  蒼狼和俏如來在本質上都是善良的人,鑄心以後,也不失初心;蒼狼發願不再讓悲劇重演,目前為止,他的表現還算可以,但這也是因為編劇沒有再讓他陷入特別大的政治難題。雖然《墨世佛劫》時親征地門失陷,大智慧上身,但結果卻也得到了大智慧千年武學記憶,到《墨邪錄》和魔軍動手時,自己也訝異自己招式怎麼那麼精妙。應該說,編劇對蒼狼太好了。苗疆這條劇情線,其實還有很多政治問題可以挖掘,如《墨世》時蒼狼和鐵驌求衣清洗忘今焉殘餘勢力,處理得就比較粗糙。畢竟金光是武俠劇,不是政治劇,蒼狼也只是苗疆線的主角,不是全劇的主角。  但如果不挑剔這麼多,我們還是可以從這兩對師徒的異同,看出編劇想要傳達的觀念:一味把人心算來算去的那種墨家思想,是不會有好下場的。壞心做好事的默蒼離,一心壞到底的忘今焉、玄之玄,最後都走到了極端。俏如來和蒼狼則保有著仁心,保持著對凡人樸素情感的同情與尊重。這應該會是金光的墨家思想再度革新的契機,畢竟觀眾大概也會比較樂見有人味的學說。  忘今焉與蒼狼擺棋講課的這場戲,如今看來,也是堪稱有承上啟下、作為劇情轉折樞紐之地位的,可惜劇組在台詞與運鏡上都沒能把它做得很好,希望今後能再有所改善。忘今焉這個角色,其人氣也一直是九算之中最低的,大概是因為他不但是壞人,而且壞得很庸俗,太像現實中的政客了吧。至於《墨武戰韜》,今後也可能還會有其他的版本(例如公子開明就聲稱他有撿屍體撿到一本,雖然他是亂講的),其他的內容;屆時,忘今焉的壞,或許也就可以再得到一些補充,一些更可與傳統思想、現實政治對照的意義與價值了吧。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戏王女主角邪恶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