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几个塞尔达双子山神庙宝箱箱里有古代大核心啊,升级古代套还差三个

当前位置: >>
大三古代文学
第六编 元代文学 概 述 元朝的历史约分成三个阶段: 自 1206 年成吉思汗在漠北统一蒙古部落,至蒙古王朝灭金、统一 北方(1234 年) ,为第一阶段; 至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 年) ,即统一中国为第二阶段; 由此至元顺帝退出大都(1368 年) 、明王朝建立,为第三阶段。 第一节 元代的社会 一、带着奴隶制时代的野蛮习性进入中原地区。 第一,推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 《元史?世祖纪》 阿术攻占襄阳, : “俘生口五万”; 刘整攻船江诸郡, “俘人民八万”。 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第二等 色目人 原西夏人和畏兀儿人等 第三等 汉 人 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 第四等 南 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民族 第二,经济上采取掠夺政策。 “驱口”和“驱丁” “今王公大人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 专放孳畜。” 中使别迭: “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羊羔利” 和“斡脱钱 ” 第三,轻视学术文化,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九儒十丐”之说,郑思肖《郑所南文集》 :“鞑法:一官、二吏、 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姚燧《牧庵集》 :“入仕唯三途:一由宿卫,一由儒,一由吏。由 宿卫者……十之一;由儒者,十分一之半;由吏者……十九有半焉。 ” 二、具有前代所没有的积极因素 第一,统一结束了数百年间各民族相互纷争战乱的局面,出现过了各 民族之间的空前融合,带来了卓绝的文化成果。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 阿拉伯人的天文、医学、算术、及建筑、印染、铸造技艺陆续传 入中国。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第二,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空前繁荣。 方孝孺《赠卢信道序》 :“元以功利诱天下。” 张之翰《议盗》 :“观南方归复以来,负贩之商,游手之辈,朝无 担石之储,暮获千金之利。” 第三,思想领域呈现活跃松动的态势。 信仰的多元化,削弱了儒家思想在群众中的影响。汪元量《自 笑》诗云:“释氏掀天官府,道家随世功名。俗子执鞭亦贵,书生无 用分明。” 儒学内部分化出不同于传统儒学的思想倾向。 许衡提出儒者当以“治生”为“先务” ; 邓牧自称“三教外人”; 杨维桢被斥为“裂仁义,反名实,浊乱先圣之道”(王彝《文妖》。 ) 第二节 一 、叙事文学的兴盛 叶子奇《草木子》 :“传世之盛,汉以文,晋以字,唐以诗, 宋以理学;元之可传独北乐府耳。” 焦循《易余a录》 :“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欲自楚骚以下撰为一 集,汉则专取其赋,魏六朝至隋则专录其五言诗,唐则专录其律诗, 宋专录其词,元专录其曲。”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 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并列,称之为“一代之文学,而后 莫能继焉者也。” 1,元杂剧 是在宋杂剧和金院本( “五花爨弄” )的基础上,吸收了诸宫调 等讲唱文学的某些特点,并以北曲为声腔的新兴文艺。是一种曲调和 科白相结合,通过歌唱、念白、舞蹈和音乐伴奏表演一个完整故事的 综合舞台艺术。 胡oy《送宋氏序》 :“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 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 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 金元院本的别称。“爨弄”意为表演,院本演出大都由末泥、引戏、副 净、副末、装孤五人组成,故名。 陶宗仪 《辍耕录?院本名目》 :“国朝院本杂剧,始厘而二之。院 元代文学的特点 本则五人,一曰‘副净’,古谓之参军;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鹘,鹘 能击禽鸟,末可打副净,故云;一曰‘引戏’;一曰‘末泥’;一曰‘孤装’。 又谓之五花爨弄。或曰:宋徽宗见爨国人来朝,衣装P履巾裹,傅粉 墨,举动如此,使优人效之以为戏。” 2、“永嘉杂剧”,也称为“戏文”或“南戏” 四大南戏: 《荆钗记》 、 《白兔记》 、 《拜月亭》 、 《杀狗记》 和高明的 《琵 琶记》 。 3、小说 话本小说: 《全相平话五种》《新编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薛 、 、 、 仁贵征辽事略》《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红白蜘蛛》的残页等; 文 、 、 言小说 : 《娇红记》 4,讲唱文学:诸宫调 二 抒情文学的变化 散曲:另一种饶有新鲜意味的文学类型 内容上,拓展了表现范围。作者的视野延伸到富于活力、多姿多 彩的市井生活 。 思想性,一方面,人性开放的态度 。 曾瑞《黄钟醉花阴?怀离》 :“待私奔至死心无憾。” 珠帘秀《正宫醉西施?无题》套数:“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 流。” 另一方面,空幻感和凄凉感。 马致远《拨不断?无题》 “王图霸业成何用”; : 白朴 《寄生草?劝饮》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 : 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 三、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 元代文学整体表现为通俗、自然、畅达、明了的审美情趣: 1、 从当时属于文坛主体的戏曲来看,一方面作家们用鲜活的生 动活泼的语言真实地摹写他们所见所感,自然地描写人情世态;另一 方面表现出淋漓尽致、饱满酣畅的风格 。 2、 散曲的形式和语言较诗词都别具特点:在遵守固定的平仄格律 的同时, 可随意增加衬字, 从一字到十字不等; 其语言 (特别是衬字) 主要是口语和俗语。 如荆干臣【黄钟】 《醉花阴北?闺情》套数:“锦被堆堆空闲了半 床,怎揉我心上痒,越越添惆怅!共谁人相傍?最难捱苦夜长。” 王国维: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 今之大文学者,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故谓元由为中国 最自然之文学。” 思考题: 1、试论元代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2、概述元代叙事文学兴盛的状况。 3、简述元代叙事文学兴盛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第一章 第一节 一,话本的渊源 话本是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 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话本小说的形成与体例 其他故事文本。 “说话”形成的五种观点: 汉代说(1957 年在四川某汉墓的――“说书俑”) ; 三国说( 《三国志》 :“诵俳优小说数千言。”) ; 隋朝说(侯白《启颜录》 :“侯秀才可以玄感说个好话”) ; 唐代说,多数认为形成于唐代; 二,“说话”的家数 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 :“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 如烟粉。灵怪。传奇。皆是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士 马金鼓之事。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惮悟道等事。讲 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能以一 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合生与起令随令相似。各占一事。商谜。旧 用鼓板吹贺胜朝。聚人猜诗谜。” 小说:又名银字儿,讲恋爱婚姻、神仙鬼怪、犯罪破案、发迹变泰的 故事。 合生:一作“合笙”、“合声”。 《新唐书?武平一传》 :“始自王公,稍及 闾巷。妖妓胡人,街头童子,或言公主情貌,或列王公名质,咏歌舞 蹈,号曰合生。”宋洪迈《夷坚志》 :“江浙路歧伶女有慧黠,知文墨, 能于席上指物题咏,应命辄成者,谓之‘合生’。” 讲史也叫讲史书、说史书、演史,元时叫平话、评话。“讲史之体, 在历叙史实而杂以虚辞。” 说经:讲说佛经故事。 说参请:讲参禅悟道的故事 宋代说,宋朝已很盛行。 商谜:中国宋代瓦舍中以猜谜语形式为特征的滑稽风趣的说唱伎艺。 先秦时名“C辞”、“隐语”,汉代称“射覆”。 几种主要的分类法: 王国维:小说、说经、说参请、讲史 孙楷弟:小说、说经(含说参请) 、讲史、合生(含商谜) 谭正璧:小说、说经(含说参请) 、讲史、商谜 鲁迅:小说、说经、讲史、合生 青木正儿:小说、公案铁骑、说经(说参请) 、讲史 王古鲁:小说、说铁骑、说经(说参请) 、讲史 三, 话本小说的体制 1、入话 一般在诗词之后略加评释,以引入正话。 头回 全称“得胜头回”、“德胜头回”或“笑耍头回”。 鲁迅《中国小说略》 :“头回犹云前回,听话者多军民,故冠以吉 语曰‘得胜’。” 胡适认为“得胜”是“得胜令”曲调的简说。 2、正话 3、结尾 一般用诗词,总结全篇,点明主旨。如《西湖三塔记》 :“只因 湖内生三怪,至使(奚)真人到此间。今日捉来藏箧内,万年千载得 平安。”又如《志诚张主管》 :“谁不贪财不爱淫?始终难染正人心。 少年得似张主管,鬼祸人非两不侵。” 也有是点明题目的,如《洛阳三怪记》 :“话名叫做《洛阳三怪 故事的主要内容。 记》 。” 还有交代故事来源的,如《陈巡检梅岭失妻记》 :“虽为《翰府 名谈》 ,编作今时佳话。” 合同文字记 入话: 吃食少添盐醋,不是去处休去。 莫做。 正话: 话说宋仁宗朝庆历年间, 去这东京汴梁城离城三十里, 有个村, 唤做老儿村。村里有个农庄人家,弟兄二人,姓刘:哥哥名刘添祥, 年四十岁,妻已故;兄弟名刘添瑞,年三十五岁,妻田氏,年三十岁, 生得一个孩儿,叫名安住,年三岁。弟兄专靠耕田种地度日。… … 不数日完备,刘二辞了哥哥,收拾了行李,长行而去。只因刘二要去 趁熟,有分教:去时有路,回却无门。正是: 旱涝天气数,家国有兴亡; 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 结尾: 李社长不悔婚姻事:刘晚妻欲损相公嗣; 刘安住孝义两双全;包待制断合同文字。 话本说彻,权作散场。 第二节 话本小说的特色 罗烨《醉翁谈录》 、钱曾《述古堂藏书目》 、黄丕烈《也是园书目》 一、 话本小说的类型 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 1,小说话本(小说类市人小说) 罗烨《醉翁谈录》著录的名目,有一百零七种, 《宝文堂书目》载有 五十二种, 《也是园书目》著录十六种(部分与《宝》重复) ,今散见 于《清平山堂话本》《古今小说》《醒世恒言》《警世通言》《熊龙 、 、 、 、 峰刊行小说四种》 ,约二十种。 烟粉:主要是讲人与鬼的恋爱故事。如《崔待诏生死冤家》 :郡王府 的养娘璩秀秀和碾玉待诏崔宁 。 传奇:人与人的恋爱故事,如《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商女周胜仙 与范二郎、盗墓贼朱真 。 灵怪: 普通的鬼怪妖异, 不包括真正的神仙和会法术的人。 《西 如 湖三塔记》 (奚宣赞、白卯奴、白衣娘子、老婆婆)《西山一窟鬼》 、 等。 说公案:讲述犯罪和破案的故事。如《错斩崔宁》《简帖和尚》 、 (和尚、皇甫松、杨氏 )《合同文字记》等到近十种。 、 说铁骑儿:讲述战争故事,专讲宋民族战争。如《杨温拦路虎》 (杨温、杨达、陈千 )《万秀娘仇报山亭儿》等。 、 2,讲史话本(讲史类市人小说) 讲述前代历史故事,含当时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包括人物和兴 废争战故事。有专讲“三分”的霍四究,专讲五代史的尹常卖。 今存九种: 《全相平话五种》《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 ( 、 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平话续集》《三国志平话》、 、 、 、 )《五代 史平话》《宣和遗事》《薛仁贵征辽事略》《梁公九谏》 、 、 、 。 “说征战有刘项争雄,论机谋有孙庞斗智。新话说张韩刘岳,史 书讲晋宋齐梁”( 《醉翁谈录?小说开辟》 ) 小说与讲史区别:讲史不但包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包括当朝 影响历史发展的事件; “讲史”的内容多真假参半, 而小说则虚多实少。 3,“说经”话本(说经类市人小说) 说经即“演说佛书故事”。即讲述与佛教关系密切的典籍、佛教传 奇人物故事、和有关佛教菩萨的传说等。今存《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残本和《花灯桥莲女成佛记》两篇。 《花灯桥莲女成佛记》 :张元善、王氏、张女、惠光长老。 二 话本小说的特点 1,注重趣味性和虚构 A、情节设计以新鲜感和惊奇感吸引听众,如《西山一窟鬼》与 牛僧孺《玄怪录》中的《元无有》 。 B、叙述时注重诙谐,使人感到可笑,如《简帖和尚》 。 2,市井民众情感趣味 话本中人物的言行、感受情也正是市民在类似情况下所可能产生 或向往的言行、感情。如《简帖和尚》中的皇甫殿直。 3,描写趋于细腻 一类为叙事粗疏,只能勉强达意甚至词不达意,如《红白蜘蛛》 、 《三国志平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 、 二类为能显示出大致的轮廓,偶尔也注意到细节,如《五代史平 话》《宣和遗事》等 、 三类则叙事明晰,描写相当细腻,对话较生动,代表为《十五贯 戏言成巧祸》 (刘贵、王氏、陈二姐、崔宁、静山大王 )《一窟鬼癞 、 道人除怪》《崔待诏生死冤家》等 、 第三节 西厢记诸宫调 一 诸宫调 宋金时期,一种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有说有唱、以唱为主 的说唱文学。 诸宫调始于北宋,据王灼《碧鸡漫志》 ,孔三传是最早说唱诸宫调的 民间艺人。 诸宫调在北宋之后,由中原传入南宋都城临安等地,故有南、北诸宫 调之别。其伴奏的乐器不同,北方用筝和琵琶,南方用笛子。故北诸 宫调又称为“o弹词”、“弦索”。 现存诸宫调三种: 《西厢记诸宫调》《刘知远诸宫调》《天宝遗事诸 、 、 宫调》 。 A、宫调 是指乐曲基本音律的名称,我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 羽、变宫为七音,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 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调”,二者合称“宫调”。 根据“十二律旋相为宫”的理论,七音与十二律(黄钟、大吕、太 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相 乘,理论上可得八十四宫调,但实际音乐并不全用,如隋唐燕乐只二 十八调,南曲词曲只有七宫十一调;元代北曲只六宫十一调;明清南 曲用五宫八调, 通称十三调, 而常用的只五宫四调, 通称九宫 (仙吕、 南吕、中吕、黄钟、正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 。 宫调能表达不同的情绪: 仙吕宫清新绵邈,南吕宫感叹悲伤, 仲吕宫高下闪赚,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宫惆怅雄壮, 道宫飘逸清幽,大石调风流蕴藉,小石调旖旎妩媚, 高平调条拗暄闵娴魇岸蘅忧担 歇指调急并虚歇,商角调悲伤宛转, 双调健捷激袅, 角调呜咽悠扬, 越调陶写冷笑。 B、定义 中国宋、金、元时期兴起于民间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它取同一 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 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因此称为“诸宫调”或“诸般宫调”。又因为它 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o弹词”或“弦索”。 这一曲种形成于北宋神宗年间。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载:“熙、 丰、元年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 南宋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载:“诸宫调,本京师孔三传编撰传奇、 灵怪,入曲说唱。” C、特点 商调凄怆怨哀, 宫调典雅沉重, 一本完整的诸宫调,包含有若干个音乐曲式单元,它们的变化常 与故事情节的变化相一致。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是单个曲牌,作为曲式,它是最小的一种; 二是同一宫调的一个曲牌的双叠或多叠上加一个尾子, 为中型曲 式; 三是前有引子,后有尾声,中间有若干同一宫调乐曲联成的全套 大型曲式。 三种曲式中的多曲或同宫中的各曲,在曲与曲之间、宫与宫之 间相比较,则都属于不同的调性,因此多调性是诸宫调的一大特点。 D、演唱方式 据《梦粱录》记载,早期是用鼓、板、笛等伴奏的,有时不用 鼓、板,打拍子只用水盏,若用鼓也只是唱者击鼓。 诸宫调有说有唱,以唱为主。每段曲词唱完后,有较短的说白, 以便另起宫调接唱下曲。 E、作品:现存的诸宫调作品中,保存完整的为金人董解元的《西厢 记诸宫调》 还有残缺不全的金人作品 , 《刘知远诸宫调》 和散见于 , 《雍 熙乐府》等书中的元人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的选曲。 F、影响 :杂剧的分为旦本、末本,一折由一个角色主唱,套曲 的组织方式,以及多用叙述的手法描写战争场面等,都直接受到诸宫 调的影响。 二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名《西厢记o弹词》《弦索西厢》 、 ,通称《董西厢》 。 A,作者 董解元,近人据汤显祖《考西厢》亲批本,谓董良,又有人说,据 天一阁抄本,为董琅。 B,故事的本源及发展 《董西厢》本事源于元稹《莺莺传》 《董西厢》从情节和人物两方面对原作进行了改变 情节:佛殿相遇、张生闹斋、兵围佛寺、法聪递信、白马将军解围、 西厢待月、莺莺探病、崔母拷红、长亭送别、村店惊梦、郑恒传谣、 崔张出走、最后团圆 C,艺术成就 结构宏伟、情节曲折 善于叙述。 语言质朴奇俊。 思考题: 1、简述话本小说和说话艺术的关系。 2、简述话本小说的体制特点、分类。 3、试述话本小说的世俗化特征对雅文学的偏离和对古代叙事文学的 推动意义。 第二章 元杂剧的形成和体制 第一节 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 一、高度的综合性 所有的戏剧都属综合性艺术,它必须同文学、表演、音乐等多种艺术 相结合。中国戏曲的综合程度更大,不是单纯的话剧、歌剧或舞剧, 而是这一切的综合。它讲究唱做念打,即歌唱、舞蹈、对话、武打等 各种技艺的综合。 二、浓厚的抒情性 文学表达采用了诗的变体:曲辞。曲辞主要用于揭示人物内心感受及 对所发生的事件加以评述。以唱为主,实际上就是以抒情为主 三、表现方法的程式性和虚拟性 程式性不单表现在动作、表演、音乐上,也表现在情节关目、人 物塑造、舞台调度和演出体制上。如角色的分工、人物脸谱等。 虚拟性主要是通过规范性动作暗示观众,使之借助想象、感受来承认 演出的真实性, 变有限为无限, 以正确处理形与神、 虚与实、 意与境、 真与美等矛盾的辩证关系, 进而收到意中之象、 象外之境的审美效应。 第二节 元杂剧的兴起及其原因戏曲是我国的传统戏剧形式, 是一种包含文学、 音乐、 舞蹈、 美术、 武术、杂技以及人物扮演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艺术。 “戏曲”一词始见于刘埙《水云村稿》 :“至咸淳,永嘉戏曲出,泼 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 有院本、杂剧、诸宫调。院本、杂剧其实一也,国朝院本、杂剧始厘 而二之。”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才用“戏曲”来通指中国的传统戏剧。 一,中国戏曲的形成 中国戏曲形成于宋辽金时期。关于其起源,有原始社会歌舞说、 巫觋说、俳优说、百戏说、傀儡说及外来说等不同的说法。主要来源 有三方面: 以先秦歌舞、两汉百戏、六朝歌舞、唐宋大曲为代表的歌舞戏; 以先秦俳优、唐代参军戏为代表的滑稽戏; 以六朝俗讲、唐变文、宋金诸宫调为代表的讲唱文学。 我国的戏剧雏形是宋杂剧和金院本,其特点: A、有简单的故事情节 ; B、形式上或偏重于唱或偏重于说白 C、角色有四、五个(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吴自牧 《梦梁录》 :“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 又或添一人装孤。”) ,且有分工; D、代言体特征还不明确。 中国戏剧的成熟形式是南北宋之交在南方兴起的温州杂剧 (南戏 戏文)和从金末元初在北方兴起的北杂剧(元杂剧) 。 二,元杂剧的发展原因 1,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是促成戏剧成 熟和兴盛的必要基础。 杜仁杰《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 :“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 高声叫‘请请’, 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 “前截儿院本调风月,背后么末敷演刘耍和”。“要了二百钱放过咱, 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K坐。” 2,蒙古贵族的爱好有很重要的作用。 元代宫廷经常搬演各种歌舞和杂剧。这种爱好影响了士大夫阶 层,许多人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浙江总管杨梓,湖南肃政廉 访使李直夫,武昌万户史樟等。 3,关键原因是专业作家群的形成。 民间编剧团体“书会” 三、元杂剧分类 1,元夏庭芝《青楼集志》 :驾头、闺怨、鸨儿、花旦、披秉、破衫儿、 绿林、公吏、神仙道化、家长里短等名目。 2,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 :神仙道化、隐居乐道(林泉丘壑) 、披 袍秉笏(君臣杂剧) 、忠臣烈士、孝义廉节、叱奸骂谗、逐臣孤子、 朴刀杆棒(脱膊杂剧) 、风花雪月、悲欢离合、烟花粉黛(花旦杂剧) 、 神头鬼面(神佛杂剧)十二类 3,按题材性质分:历史剧、公案剧、爱情剧、绿林剧(豪侠剧、水 浒剧) 、神佛剧。 第三节 一、元杂剧的结构形式 元杂剧的基本结构特点:四折+一楔子。 折,主要指音乐上一个完整的套曲。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符合戏 剧冲突的形成、发展、高潮、结局这一完整过程的四个阶段。少数杂 剧也突破了此限制,如《赵氏孤儿》《五侯宴》《东墙记》等都为五 、 、 折。 楔子,元杂剧一般在四折之外所加的短小的独立段落,一般放在第一 元杂剧的体制 折之前或折与折之间。楔子只用小令,不用套曲,这是它与折的根本 区别。 二、唱词 唱词,也叫曲辞,是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 套曲子组成,且一韵到底。元人流行的宫调有九种。元燕南芝庵先生 《唱论》分析了北九宫的特点: 仙吕宫: 清新绵邈 正宫: 惆怅雄壮 南吕宫:感叹伤悲 中吕宫:高下闪赚 双调: 商调: 健捷激袅 凄怆怨慕黄钟宫:富贵缠绵 越调: 陶写冷笑大石调:风流蕴藉 三、脚色行当 元杂剧分为三大行:旦、末、净;也分为四大行:旦、末、净、 杂;也有分为五大行:旦、末、净、杂、外。 旦,扮剧中女性,主角为正旦,此外有贴旦、外旦、老旦、小 旦、花旦、搽旦。 末,扮剧中男性,主色为正末,此外还有外末、小末(“小末 泥” ) 、冲末等。 净,“花脸”、“花面”,以扮刚强邪恶的人物为主,有时扮地位 低的喜剧人物。 杂,不是脚色行当,是沿袭金院本中所扮演的对象的称呼。如 孛老、卜儿、驾、孤、洁、邦老、都子、禾(“拔禾”、“伴哥” ) 、 曳剌、徕等。 四、演唱体制:一人主唱 正末主唱的叫末本, 正旦主唱的为旦本。 在末本中, 正旦不能唱; 反之,亦然。极少数例外,如末本《生金阁》第三折正旦唱,旦本《张 生煮海》第三折由末扮长老唱。多本戏《西厢记》《西游记》等,唱 、 法则较乱,如《西厢记》第四、五本,分别由末、旦、红各唱一折, 末旦或旦末红共唱一折。 所谓正末或正旦主唱,是指角色/脚色主唱,不一定是剧中人 物主唱。如末本《单刀会》 ,正末分别扮乔玄(一折) 、司马徽(二折) 及关羽(三、四折) ,这完全符合一人主唱的通例。 五、宾白 明徐渭 《南词叙录》 古代戏曲以唱为主, : 以白为宾, 故称宾白。 单宇《菊坡丛话》 :两人对说为“宾”,一人自说为“白”,合为宾 白。 毛奇龄《西河词话》“元曲唱者只一人,若他杂色人物,第有 : 白而无唱,谓之宾白。 ” 宾白可分为韵语宾白和散语宾白两大类。 韵语宾白指诗词和其他韵语,包括脚色的上场诗和退场时的下 场诗。 散语宾白有独白、对白、带白、插白、旁白、分白。 六、题目正名 元杂剧在剧本的结尾处常用两句或四句韵语, 《窦娥冤》 如 题目正名: “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 七、科泛 也叫“科”,是杂剧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的舞台提示。如两 人相见为“相见科”,思考问题为“做寻思科”,“内做风科”,里面做刮 风的效果。 第四节 元杂剧的发展概况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根据《录鬼薄》 ,将杂剧创作分为蒙古时期、 一统时期和至正时期()三个发展阶段,现在一般分为两 阶段。 前期:金末到大德末年() ,杂剧发展的鼎盛时期,活动中 心在大都一带,故又称大都时期。著名的作家主要是北方人,如关汉 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高文秀、纪君祥等。风格豪放粗犷,语 言多质朴自然。 后期:武宗至大年间到元末() ,亦称杭州时期。出现了 不少南方作家,如杨梓、金仁杰、萧德祥、沈和甫,北方作家如郑光 祖、宫天挺、乔吉等,也多流寓南方。多追求词藻工巧,失去早期的 质朴本色。 二、主要作家作品 《录鬼簿》记载元杂剧前期作家 56 人,作剧 337 本,主要有关 汉卿、杨显之、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高文秀、石君宝、纪君祥、 康进之、尚仲贤、郑廷玉等 10 余人。部分优秀剧目,如关汉卿的《窦 娥冤》《救风尘》 、 ,王实甫的《西厢记》 ,马致远的《汉宫秋》 ,白朴 的《梧桐雨》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石君宝的《秋胡戏妻》 ,康进 之的《李逵负荆》等。 《录鬼簿》及《录鬼簿续编》记载后期杂剧作家 51 人,作品 78 种。其中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和乔吉的《两世姻缘》 ,秦简夫的《东 堂老》 ,萧德祥的《杀狗劝夫》 ,宫大用的《范张鸡黍》《七里滩》 、 , 郑光祖的《王粲登楼》 等。 三、主要总集和选集 第一、前代刊本: A、元刊《古今杂剧》30 种。 B、 《改定元贤传奇》 ,明李开先校订。 C、 《古名家杂剧》 ,明陈与郊编刊。 D、 《古今杂剧选》 ,明息机子编。 E、 《元人杂剧选》 ,明顾曲斋编。 F、 《元曲选》 ,明臧懋循编。 G、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明赵琦美等录校。 H、 《古今名剧合选》 ,明代孟称舜编。 第二、近代刊本比较重要的有: A、王季烈编校 《孤本元明杂剧》 144 种。 B、 《古本戏曲丛刊》初集以及四集。 C、隋树森编《元曲选外编》 。 第三章 关汉卿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和思想 一、生平 关汉卿, 名不详, 字汉卿, 号已斋叟 (一斋) 钟嗣成 。 《录鬼簿》 :“大 都人”,熊自得《析津志》:“燕人”,朱右《元史补遗》和邵远平《元 史类编》:“解州人” , 《祁州志》:“祁之五仁村人” 。 生卒难于确定。 《录鬼簿》:“前辈已死名才人” ,邾经《青楼集 序》将他同杜善夫、白朴并列为“金之遗民”。元灭南宋后,写过【南 吕?一枝花】 《杭州景》 《大德歌》 元成宗大德年间为 和 , () 。 一般认为他的生卒年代大约是()。 曹楝本《录鬼簿》著为“太医院尹”,另三种明刊本《录鬼簿》均作“太 医院户”, 《析津志》则列为“名宦传”。 二、思想性格 《析津志》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 冠。” 自称“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 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 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 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 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了我这般儿歹症候,尚兀自 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 神鬼自来勾; 三魂归地府, 七魄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既敢于为人民鼓与呼,却又不失厚人伦、正风俗的儒学旨趣,是一 位既勇于用杂剧创作来干预生活积极入世的作家, 又是一位风流倜傥 的浪子,还往往流露出在现实生活中碰壁后解脱自嘲、狂逸自雄的心 态。 第二节 关汉卿的戏剧创作 一、创作 《录鬼簿》 《太和正音谱》 和 分别列为六十二种和六十种, 傅惜华 《元 代杂剧全目》统计为六十七种,大多数已失传。流传下来的被编辑为 《关汉卿戏曲集》 ,共收十八种。 《尉迟恭单鞭夺槊》《刘夫人庆赏五侯宴》《山神庙裴度还带》《包 、 、 、 待制智斩鲁斋郎》似非关作。 关汉卿现存剧作版本: 1、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 ,包括《西蜀梦》《拜月亭》《调风月》 、 、 、 《单刀会》四种。 2、脉望馆《元明杂剧本》 。 3、臧懋循《元曲选》 。 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更多地表现下层人民的苦难命运;二是作品中有 一种鲜明的执着于现实的人生态度。 1,历史剧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关张双赴西蜀梦》 、 (关羽、张飞、刘封、 糜芳、张达、糜竺)《邓夫人哭存孝》三种。这三个历史剧不仅表现 、 了一定的历史生活,在反映民间心理的同时,比其他剧作更多在表现 了作者个人的人生情怀, 作者主体意识强, 带有浓厚的文人化的气息: 通过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歌颂,在表现拯物济世愿望的同时,折射出 一种悲凉的情绪。 2,爱情婚姻剧 三个类型: 弱者自救,如《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望江亭中秋切脍旦》 、 ; 妓女从良,如《杜蕊娘智赏金线池》《钱大尹智宠谢天香》 ; 、 普通女子的爱情, 《闺怨佳人拜月亭》《诈尼子调风月》 。 、 爱情理想:“愿天下心厮爱的夫妇永不分离,教俺两口儿早得团 圆。” 妇女不幸的社会原因:门第观念、娼妓、奴婢制度、特权阶层的 力量等社会因素,侧面反映知识分子地位下降:“我嫁了安秀才呵, 一对儿好打莲花落”; “提着个秀才便不喜”;“白衣卿相”;“明知道你 秀才每没前程”。 元代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的《拜月亭》 、 王实甫的《西厢记》 、 白朴的《墙头马上》 、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3《窦娥冤》和其它公案剧 《感天动地窦娥冤》 关汉卿剧作中悲剧的代表作,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关汉卿之《窦 : 娥冤》 、纪君祥之《赵氏孤儿》 ,……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也。 ” A,题材来源 刘向《说苑》载有“东海孝妇”守寡事姑而无辜冤死的故事。 《汉书?于 定国传》和干宝的《搜神记》都予以转述。这个素材,还有王实甫、 梁进之、王仲元三人的同题创作的《东海郡于公高门》 (均已散佚) 。 B,剧情 窦娥,窦天章,蔡婆,赛卢医,张驴儿父子,太守桃杌,千古奇冤, 三桩“无头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C,思想价值 《窦》较全面地反映了元代的高利贷、婚姻制度、官僚制度、狱 讼制度、贞节观、天人相因及民间的“善恶相报”心理,其核心是揭 露社会性的不公: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 做天! 。 ” 其它公案剧 《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权贵鲁斋郎强索银匠李四和孔目张圭之 妻,后包拯设计斩鲁(~R即 →S郎 ) ,复使两家团圆。 “几曾见夫主婚,妻招婿,今日个妻嫁人,夫做媒。”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王老汉,皇亲葛彪,包拯,王妻,盗马 贼 4,题材内容特点 4.1 涉及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层面和人物,并深刻地揭示了社 会的黑暗面。 4.2 集中反映了社会中受压迫的弱者的生活遭遇和生活理想, 如《救风尘》《望江亭》 、 。 4.3 反映社会对弱者的压迫的同时,始终表现出顽强的斗争精 神和对于美好人生的执著追求。 第三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点 一、塑造了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 1,善于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揭示人物性格。 如赵盼儿、窦娥、关羽、谭记儿。 2,善于在同一戏剧冲突中刻画人物。 如赵盼儿与宋引章。 3,善于在戏曲情节推进中刻画人物性格的发展。 如窦娥批评婆婆: “梳着个霜雪般白髻, 怎将这云霞般锦帕兜, 怪 不的女大不中留。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 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把人笑破口。” 4,善于用行为描写、心理刻画、个性化语言多方面刻划人物性 格。如《救》中救亲情节 二、自然本色的语言风格 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王国维:“一空倚傍,自铸伟词。” 1,把质朴浅俗的口语锤炼得委曲细致。如窦娥临刑时对婆婆的 一段唱词: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 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2,能够把古典诗词的意境、语汇浑然无迹地熔铸在自己的创作 中。如《单刀会》关羽的一段唱词: 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由然热,好教我情惨切! (带云)这 也不是江水, (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驻马听》 ( ) 3,语言风格切合剧情和人物身份、性格。 谭记儿:我则为锦帐春阑,绣衾香散,深闺晚,粉谢脂残,到的这, 日暮愁无限。 (第一折[仙吕点绛唇]) 我为甚一声长叹,玉容寂寞泪阑干 则这花枝里外,竹影中间,气吁的片片飞花纷似雨,泪洒的 珊珊翠竹染成斑。我想着香闺少女,但生的嫩色娇颜,都只爱朝云暮 雨,那个肯凤只鸾单 这愁烦恰便似海来深,可兀的无边岸!怎守得 三贞九烈,敢早着了钻懒帮闲。(第一折[混江龙]) 杜蕊娘 :告辞了 鸣珂巷,待嫁那韩辅臣。这纸汤瓶再不向红炉顿,铁煎盘再不使清油 混,铜磨C再不把顽石运。(卜儿云)你要嫁韩辅臣这穷秀才,我偏不 许你!(正旦唱)怎将咱好姻缘生折做断头香,休想道泼烟花再打入迷 魂阵!&(第一折[寄生草]) 4,非常鲜明的民间口语特色。 “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 “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 《窦 娥冤》),“吓的我似没头鹅热地上蚰蜒”(《鲁斋郎》),“三人误大事, 六耳不通谋”(《蝴蝶梦》),“小娘爱的俏,老鸨爱的钞”(《杜蕊娘》) 李渔《闲情偶寄》 : “言者,心之声也,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若非 梦往神游,何谓设身处地。无论主心端正者,我当设身处地,代生端 正之想;即遇主心邪辟者,我亦当舍经从权,暂为邪辟之思,务使心 曲隐微,随口唾出,说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弗使浮泛。 三、精美缜密的戏剧结构 1,情节紧凑集中并富有典型性。 李渔《闲情偶寄》 “一线到底,并无旁见,侧出之情。三尺童 : 子,观演此剧,皆能了了于心,便便于口。” 2,注重戏剧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 如《蝴蝶梦》 。 3,善于设置悬念。 如《望江亭》中谭记儿要收拾杨衙内这“赖骨顽皮”,只用“(做耳 喑科)则除是恁的”,造成悬念 。 又如赵盼儿透露的“机谋”:我到那里,三言两句,肯写休书,万 事俱休;若是不肯写休书,我将他掐一掐,拈一拈,搂一搂,抱一抱, 着那厮通身酥,遍体麻。将他鼻凹儿抹上一块砂糖,着那厮舔又舔不 着,吃又吃不着。赚得那厮写了休书。 第四节 关汉卿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录鬼簿》把他放在首位,体现关“初为杂剧之始。 ” 天一阁本《录鬼簿》于传末附贾仲明《凌波仙》吊词: “珠玑语 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风月情忒惯熟, 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 周德清《中原音韵》首提“元曲四大家” ,把他列为首席。 蒋一葵 《尧山堂外纪》 68: 卷 “元人乐府称关马郑白为四大家” 。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 25:“元人以郑马关白为四大家”。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 白仁甫为四大家”。 朱权《太和正音谱》“可上可下之才” : ,而推举马致辞远“宜列 群剧之首” 。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 : 然以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郑马为妥也。 “关汉卿一空 ” 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 一。 ” 当时戏曲创作界的一面旗帜: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 ,沈和甫 被称为“蛮子汉卿 ” 。 思考题: 1、试析窦娥悲剧的根源及社会意义 。 2、分析窦娥的形象 。 3、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关汉卿杂剧情节结构的艺术特点。 4、试析关剧的妇女观。 5、试析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第四章 王实甫和《西厢记》 王实甫和《西厢记》一、 《西厢记》的作者及创作时间 (一) 《西厢记》的作者 都穆《南濠诗话》:“关作王续”或“关作”; 《雍熙乐》所载[满庭芳] 《西厢十咏》也认为是“关作王续” 王世贞和明徐士范刻本《西厢记序》 张深之刻本及金圣叹批本 、 《西 厢记》都认为“王作关续” 毛奇龄《西厢记考证》说:“明万历以来前,刻《西厢》者皆称《西 厢》为关汉卿作。” (二) 《西厢记》的创作时间 1,在马致远之后 根据:“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化用了马致远《寿阳曲》 中“四围山一竿残照里”句。 2,元成宗大德年间 引用了白无咎《鹦鹉曲》中的句子,而《鹦鹉曲》流行于元成 宗大德年间。 3,在元代后期,受南戏的影响而成。 陈中凡:元初有《西》 ,但很粗糙,故《录鬼簿》未录,后经 人加工而成。 二、王实甫的生平 王实甫,或作王实父,名德信,大都人。 1、贾仲明《凌波仙》吊词: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 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 杂剧,旧传奇, 《西厢记》天下夺魁。 2、明?朱权《太和正音谱》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 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3、金圣叹《第六才子书》批语:有人来说《西厢记》是淫书,此 人日后定堕拔舌地狱。何也?《西厢记》不同小可,乃天地妙文。 4、王季思、黄秉泽《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王实甫》 :王实甫以 他的杰出杂剧《西厢记》耀中国古代剧坛。在元代堪与关汉卿比肩; 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可同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罗贯中、 施耐庵、汤显祖、曹雪芹等并列。 共著有杂剧 14 种,今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 、 堂春》《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 ,此外《苏小卿月夜贩茶船》《朝彩云 、 丝竹芙蓉亭》二剧各存曲一套。 第二节 西厢故事的演进一、 《西厢记》主题和题材的演进 1, 《西厢记》最早见于《莺莺传》 。 莺莺被弃后对张生说:?°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 必也君乱之,君终之,君之惠也。?± 张生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 子遇合富贵, 成宠娇, 不为云为雨, 则为蛟为螭, 吾不知其所变化矣。 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 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谬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2,北宋时期为观点修正期 苏轼的诗、晏殊的词里都有崔张故事; 秦观和毛滂都写过[调笑令],有“薄情少年如飞絮”之句。 赵令 [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十首,有“最恨多才情太浅,等闲 不念离人怨”之句; 宋皇都风月主人编《绿窗新话》有“张公子遇莺莺”。 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载,当时的“说话”已有《莺莺传》名目; 周密《武林旧事》所载“官本杂剧段数”中又有“莺莺六幺”。 3,金元时期 金院本《红娘子》《张珙西厢记》《崔莺莺西厢记》 、 、 。 南戏《西厢记》 。 二、 《王西厢》对西厢故事的最后完成 (1)文体 把叙事体的讲唱文学改造成代言体的大型杂剧。 (2)人物 性格更鲜明。 (3)主题 由?°才子?±配?°佳人?±的主题, 到“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 属”的升华。 西厢记》 第三节 《西厢记》的故事情节和爱情理想 一、故事梗概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 、第三本: 《张 君瑞害相思》 、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 、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 惊艳,借厢,联吟,闹斋,寺警,请宴,赖婚,听琴,传书,闹简, 赖简,问病,酬简,拷艳,逼试,梦惊,捷报,猜寄,争婚,团聚。 惊艳: 邂逅而遇 艳:千般袅娜 万般旖旎 一见钟情 惊: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而飞在半天 借厢: 经典的自我介绍: “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 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 ” 寺警:孙飞虎抢亲 莺莺三计: 自献:不许 尸献:不忍 许婚:自嫁于退敌之人二难处境:契机 突转 解围:缓兵之计:三天期限 激将之法:惠明传书张生: 修书求救 笔尖儿扫了五千人 拷红 老夫人: 顺水推舟 人而无信 治家不严红娘:和盘托出长亭送别: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二、爱情理想 《西厢记》通过崔张爱情故事的具体描写,集中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包 办婚姻制度,热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对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衷心向往 和强烈追求,表达了“永生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 都成了眷属”的进步理想。 崔张二人以一见倾心反对木然寡情, 以违礼任性来反对克己和驯 服,以恣情来反对禁欲,以私通来反对男女授受不亲。这种爱情的进 步倾向表现在:他们以私自结合否定了门当户对,以个人意志取代了 父母之命,以自由恋爱排斥了媒妁之言。 《西厢记》 在我国文学史上是第一部把自由爱情当作主题并细致 曲折地写出了它的全过程的成功之作。 《董西厢》提出了“才子合配佳人”的理想; 《拜月亭》提出“愿天下心厮爱的夫妇永无分离”的理想; 《墙头马上》提出了“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的理想; 《西厢记》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爱情理想。 第四节 一、艺术成就 1,高超的结构艺术 (1)创新了体裁 打破元杂剧“一本四折”和“一人主唱”的常规。 (2)采用双线索复合式结构,结构紧凑、完整。 主线为情与理的冲突: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以老夫人及郑恒 为一方; 副线为误会性矛盾:张、崔、红三人之间由于地位、身份、思想、性 格的不同。“寺警一场为全剧主脑” 《西》实际有三次重大高潮,这是由老夫人的三次“赖婚”所促成的: 寺警后的明许明赖、 拷红后的明许暗赖、 以及郑恒争婚时的虚推实赖。 (3)“悬念”和“突转”的运用,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安排了“围夺”、“赖婚”、“拷红”、“赴考”,可谓悬念丛生。 2,写出了人物内心的丰富性和性格的复杂性。 《西厢记》在人物塑造上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动作和心理描写。 艺术成就及影响 如,莺莺第一次与张生相遇, “临去秋波那一转”这一简单的动作, 表达了莺莺丰富的内心活动,再如第一本“惊艳”和“联吟”两折中莺莺 两次发现了张生,第一次是“回顾―觑未―下”,第二次是“回顾下”两 个简单的动作,已透露出莺莺对张生有所爱慕的全部内心活动。 老夫人????自私冷酷的封建家长,封建礼教的维护者。 赖婚,拷 红,逼试。 莺莺????背叛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贵族少女。 聪明美丽,温柔多情,外表矜持,内心炽热。佛殿邂逅,传简约会,自荐枕席。 闹简,赖简。 张生????善良、聪慧、痴情的书生,封建礼教叛逆者。 执着诚挚,?°傻角?±、?°疯魔汉?±、?°志诚种?±;软弱,?°银样蜡 枪头?±。 红娘????封建礼教的拆除者,崔、张爱情的撮合者。她是剧中最动 人的形象。 聪明机智,勇敢泼辣,富有正义感。传书递简,拷红。3,语言秀丽,形成一种诗剧风格。 王实甫是元杂剧中著名的文采派的代表。 朱权《太和正音谱》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 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徐复祚《曲论》 :“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 如: 老夫人 小姐近前,拜了哥哥者! 张生(背云)呀,声息不好了也! 莺莺 呀,俺娘变了卦也! 红娘 这相思又索害也!二、 《西》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评论与刊行 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 :“今无来者,后掩来哲,虽擅千古绝 调” ; 都穆《南濠诗话》 :“北词以《西厢记》为首。” 王世贞《曲藻》 :“北曲故书以《西厢》压卷。” 李贽把客观它同秦汉文、 六朝诗、 唐近体诗并称为“古今至文”, 为“化 工之作”。 金圣叹之称为“第六才子书”,并详加评点,誉为“天地妙文”。 明清两代对它评点校注的还有王骥德、王世贞、罗懋登、凌鞒酢 遇五、陈继儒、张深之、徐士范、毛奇龄、尤侗等数十人。出现了大 量的刊本,明刊本约 110 种,清刊本约 70 种。 2,创作与艺术实践的影响 郑光祖《 (亻+刍)梅香》被称为“小西厢” 。 元代关汉卿《续西厢记》 ; 明代:李日华《南西厢记》 、陆天池《南西厢记》 、周公鲁《锦西 厢》 ; 清代: 查继佐 《续西厢杂剧》 程端 、 《西厢印》 周坦纶 、 《竟西厢》 、 沈谦《翻西厢》 、碧蕉轩主人《不了缘》 ;其他有无名氏《后西厢》等, 共约等二十余种。 明清时不少人称之为“春秋”: 《雍熙乐府》以为“小春秋”; 李开先《词谑》以为“崔氏春秋”; 张雄飞《董西厢序》以为“关氏春秋”; 任讷《曲海扬波》引刘豁安语称“游戏春秋”。 3,统治者的禁毁。 思考题: 1、简述莺莺故事的演变和《西厢记》对故事内容主题的创新。 2、简述《西厢记》戏剧冲突的设置及其作用。 3、试析《西厢记》的莺莺、张生、红娘等人物塑造。 4、试述《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5、试析《西厢记》的人物塑造及语言艺术技巧 第五章 白朴和马致远第一节 白朴 一、白朴的生平及创作 1,生平 字太素,号兰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奥州,生于金朝。 王文博在《天籁集序》 :“幼经丧乱,仓皇失母,便有山川满目之叹。 逮国亡,恒郁郁不乐,故放荡形骸,期于适意。中统初开府史公将以 所业荐之于朝,再三逊谢,栖迟衡门,视荣利蔑如也。” 贾仲明《凌波仙》吊词:峨冠博带太常卿,娇马轻衫馆阁情,拈花摘 叶风诗性。得青楼薄名,洗襟怀剪雪裁冰。闲中趣,物外景,兰谷 先生。 朱权《太和正音谱》 :白仁甫之词,如鹏痪畔觯绻抢诳椋试翠 沛,若大鹏之起北溟,奋翼凌乎九霄,有一举万里之志,宜冠于首。 2,创作 共 15 本杂剧,今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 、 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 有争议。 , 二、 《梧桐雨》 1,故事本源 唐天宝年间,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的故事。 《长恨歌》 、陈鸿 《长恨歌传》 2,主题 A,爱情说 B,政治说 C,历史反思说 D,人生变幻说 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抒发一种人生变幻、盛衰 难料的沧桑之感。 白居易《长恨歌》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温庭筠《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 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 声,空阶滴到明。 1,故事本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 : “井底引银瓶, 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 白居易 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沈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妾弄青梅 凭短墙, 君骑白马傍垂柳杨。 墙头马上遥相望, 一见知君即断肠。 ……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 O蘩’……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语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 许人! ” 2,主题 白诗的主题是“止淫奔” ,是为道德教化而作的。 《墙头马上》“从来女大不中留,马上墙关注亦好逑。只要姻缘天配 : 合,何必区区结彩楼。 ” 3,人物形象分析 李千金:坚决维护自己的自由爱情和生活权力,在强大压力下毫 不屈服,表现得大胆,热烈,坚定。 4,艺术特点 运用大量富有强烈喜剧效果的戏剧冲突 。 三、 《墙头马上》 第二节 一、生平及创作 1,生平 名不详,字致远,或千里,晚号东篱,大都人 。 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 海内皆谈羡。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 《汉宫秋》《青 , 衫泪》《戚夫人》《孟浩然》 , , 。共庾白关老齐肩。 马致远 朱权《太和正音谱》 :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 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喑之意。又若 、 神凤飞鸣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 李调元《雨村曲话》卷上:马致远号东篱,元人曲中巨擘也。 2,创作:杂剧十五种,今存七种,代表作是《汉宫秋》 。 二、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1,王昭君故事的演变 历史学家笔下的王昭君: A, 《汉书?元帝纪》《匈奴传》 、 B, 《后汉书?匈奴传》 文学家笔下的王昭君: A,清代《青冢志》 ; B,几种影响大的作品 晋人葛洪《西京杂记》 、南北朝时的王褒《明君词》 中有“阑殿辞新宠, 椒房余故情” 的最早文字、东晋孔衍(一说东汉蔡邕) 《琴操》 、唐代 《王昭君变文》 、明代石崇德《王昭君词》写王出塞时“令琵琶马上作 乐”(实为乌孙公主) 。 2, 《汉宫秋》内容的改变 A,昭君由原先见不到元帝改为汉元帝的宠妃; B,由汉强匈弱改为匈强汉弱的局势; C,毛延寿由画工改为中大夫,增加了其叛国投降的情节; D,由王加封生子的结局,改为昭君义不受辱,在汉与匈奴交界 处的黑龙江跳江自杀的结果。 3,创作动机 主要是反映在民族战争中个人的不幸。 4,主题 “汉元帝不自由”, 无力主宰自身命运的悲剧, 抒发自己无法主宰命运, 只能任由播弄的悲哀。 5,地位 朱权《太和正音谱》把《汉宫秋》作为压卷之作,列元人之首; 臧懋循将其《汉宫秋》置于《元曲选》之首,称之为“绝调” 。 二、神仙道化剧 1,神仙道化剧兴起的文化背景 罗锦堂《现存元人杂剧本事考》 :元人杂剧取材于宗教者,道教多于 佛教。盖自太祖成吉思汗礼遇全真教道士邱处机而受其教以后,有元 一代,历朝君主,皆尊崇之;至元中叶以后,佛教势力始渐兴盛。当 时文士,志不得伸,内心空虚,厌恶现实,而又不能潜修佛理,安于 寂灭,故所受道教影响尤甚。 2,内容 《岳阳楼》《任风子》《黄梁梦》《陈抟高卧》 、 、 、 ,都有是演述全真教 事迹,宣扬全真教教义。 3,主题思想 宣扬浮生如梦、功名富贵不足凭,要一空人我是非,摆脱包括家庭妻 小在内的一切羁绊,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 三、创作特色 1,抒情强烈,具有诗剧色彩 如第三折写灞桥送别:2,深刻的哲学思辨和浓烈的宗教意味。 3,愁雾悲风的艺术风格。 4,“外枯而中膏”的语言风格。 如《汉宫秋》中写“惊雁”的一支《尧民歌》 :“呀呀的飞过蓼花汀,孤 雁儿不离了凤凰城。画檐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寒也波 更,萧萧落叶声,烛暗长门静。” 思考题:1、分析《梧桐雨》的主题思想。 2、分析《墙头马上》中李千金的形象。 3、分析《汉宫秋》的历史剧特色。 4、分析《汉宫秋》中王昭君和汉元帝的形象。 第六章 前期杂剧兴盛的原因: A,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B,庞大的市民阶层已形成; C,丰厚的民间演出传统; D,专业作家群的形成。 第一节 一、生平 贾仲明《凌波仙》吊词: “冤报冤, 《赵氏孤儿》 。编成传,写上 纸,表表于斯。 ” 纪君祥及其《赵氏孤儿》 纪君祥及其《赵氏孤儿》 元代前期其他杂剧创作 朱权《太和正音谱》 :“纪君祥之词,如雪里梅花。” 孟称舜《酹江集》“此是千古最痛最快之事,应有一篇极痛快文 : 发之。读此觉太史公传犹为寂寥,非大作手,不易办也。 ” 二、历史悲剧《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冤报冤》 ( ) 元五大历史剧:马致远《汉宫秋》 、关汉卿《单刀会》 、白朴《梧 桐雨》 、高文秀《渑池会》和纪君祥《赵氏孤儿》 。 1,本事 最早见于《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分不君”; 《左传》成公八年又 记赵庄妃向晋侯进谗,引出赵氏家族之祸,但因韩厥进言,赵氏之后 赵武得以生存; 《史记?赵世家》 、 《晋世家》 《新序?节士》 及 和刘向 《说 苑?复思》等史籍也有记载。 2,剧情:赵盾、屠岸贾、赵朔、韩厥、程婴、公孙杵臼 3,主题:以锄奸报仇为结局,表达了中国传统“善有善报,恶 有恶报”的观念。 4,意义: A、民族意识。汪藻《群臣上皇帝劝发第一表》“庶几程婴存赵 : 之忠。 文天祥《自叹》 : ” “祖逖关河志,程婴存赵功。 《指南录》 ” : “夜读程婴存赵事,一回惆怅一沾巾。 “凭着赵家枝叶千年永” ” , “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标名青史、万古流芳。 ” B、呼唤正义。讴歌为正义而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并坚信正义 必将战胜邪恶。 5,影响 南戏《赵氏孤儿报冤记》 、明徐元《八义记》传奇、花部《八义 图》 、京剧《搜孤救孤》 ; 1735 马约瑟译成法文、1748 麦塔斯塔西奥改编为《中国英雄》 、 1755 年伏尔泰据法译本编为《中国孤儿》 、1783 年歌德改编为《埃尔 佩诺》 。 第二节 水浒戏(绿林剧)元代水浒戏共有 33 种,流传于今有 10 种:康进之《李逵负荆》 、高 文秀《双献功》 、李文蔚《燕青博鱼》 、李致远《还牢末》及无名氏的 《三虎下山》 《黄花峪》 《梁山五虎大劫牢》 《梁山七虎闹铜台》 、 、 、 、 《王矮虎大闹东平府》《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 (后四种有人以为为 明人作品) 。 一、水浒戏流行的原因 社会方面:元代吏治松弛,政治腐败。 意识形态:作家能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反映现实。 二、主要内容 都未写到梁山英雄与官军对敌, 主要写他们诛恶锄奸, 除暴安良, 象是个“民间法庭”,他们代理着官府行使执法职能,反映了当时民众 的心理。 三、康进之和《李逵负荆》 康进之,棣州(山东惠民)人。 闹山――展示李逵视梁山事业为生命,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同时又 颇粗鲁莽撞的性格; 负荆――刻画李逵豁达的胸怀和勇于认错的品质。 成功运用喜剧手法:误会 四、高文秀和《黑旋风双献功(头) 》 高文秀,东平人,当时被称为“小汉卿” 。共写三十二个剧本, 今存五种,除《双献功》外,还有《渑池会》 《好酒赵元遇上皇》 、 、 《刘玄德独赴襄阳会》《须贾谇范叔》四部历史剧。 、 《双献功》 李逵不仅智勇双全,见义勇为,而且善于用计,与后来小说中的形象略有不同。 第三节 公案剧 公案剧,勘狱戏。 剧目约占元杂剧存的十分之一。现存尚有二十余 种,超过现存杂剧的八分之一。主要有无名氏的《陈州粜米》 、李潜 夫《灰栏记》 、武汉臣《生金阁》等。 一、李潜夫和《包待制智赚灰栏记》 李潜夫,字行道,一作行甫,绛州人。 《灰栏记》写封建家庭中对财产继承权的激烈争夺,别有特色。 汉应劭 《风俗通义》 中有类似的记载; 又如 《旧约全书》 《列王记》 的 。 布莱希特改编为《高加索灰栏记》 。 二、武汉臣和《生金阁》 武汉臣,济南人,有杂剧十二种,存《生金阁》《老生儿》《玉 、 、 壶春》 。 元代包公戏写到断案或处理案件,都是运用计巧,所以这种戏的 意义不仅在揭示社会问题,还有一种传播智慧和智力游戏的意味。 第四节婚姻爱情剧一、杨显之和《临江驿潇湘秋夜雨》 杨显之,大都人,与关汉卿为莫逆之交,称“杨补丁”。著有杂剧 8 种,存《郑孔目风雪酷寒亭》和《潇湘雨》 。 《潇湘雨》剧情:张翠鸾、崔通 二、石君宝和《秋胡戏妻》 石君宝,山西平阳人,著杂剧 10 种,今存 3 种: 《秋胡戏妻》 、 《曲江池》《紫云亭》 、 。 《秋胡戏妻》故事源于汉刘向《列女传》《古列女传?鲁秋洁妇》 , 、 唐有变文《秋胡变文》 、汉乐府《陌上桑》 。赵孟\《题秋胡戏妻图》 : “相逢桑下说黄金,料得秋胡用计深,不是别来浑未识,黄金聊试别 来心。” 《潇》和《秋》都反映了妇女在婚姻中的不幸,涉及到一个具有普 遍社会意义的问题。“天下喜事无过于父子完聚,夫妇团圆。” 三、尚仲贤和《柳毅传书》 尚仲贤,生平不详,真定(河北正定)人,曾任江渐省提举,后弃 官归去。有杂剧 10 种,存 3 种: 《柳毅传书》《气英布》《三夺槊》 、 、 。 《柳毅传书》取材于唐传奇李朝威《柳毅传》 。 故事情节:龙女三娘、小龙、柳毅、火龙 四、李好古《张生煮海》 李好古,保定(河北)人,一说东平(山东)人,又说西平(河南) 人。著杂剧 3 种,存《张生煮海》一种。 故事情节:张羽、琼莲 二剧为爱情神话剧,两剧通过浪漫的神话反映人们的愿望,折射出的 是现实人间社会的图景: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 三、社会风情剧 郑廷玉《看钱奴》 取材于晋干宝《搜神记》卷 10“张车子”故事。 剧情:打墙人贾仁、财主周荣祖、儿子长寿 价值:具有典型意义的悭吝人形象,对后世的戏曲、小说有明 显的影响。 思考题: 1、分析《赵氏孤儿》的悲剧主题。 3、分析水浒剧的特色。 4、分析《李逵负荆》中李逵的形象。 第七章 元代后期杂剧 后期从武宗至大年间到元末,是元杂剧的衰微期,活动中心由大都 转向杭州, 亦称“杭州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少南方作家, 如杨梓、 金仁杰、萧德祥、沈和甫,北方作家如郑光祖、宫天挺、乔吉等,也 多流寓南方。此时除部分作品较有特色外,多数作品较平庸,内容多 宣扬封建道德和渲染神仙道化。艺术上多追求词藻工巧,失去早期的 质朴本色。 第一节 后期元杂剧衰微的原因 一、元杂剧自身体制(宫调)的限制:一本四折;一人主唱。 二、文化背景的差异。 三、南方文人参与少。 四、自元中期,大力提倡传统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和程 朱理学 。 第二节 郑光祖和《倩女离魂》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人。 “元曲四大家”之一,何良俊把他列 为四大家之首。存 8 种: 《倩女离魂》《王粲登楼》《 、 、(亻+刍梅香》 、 《周公摄政》《三战吕布》《智勇定齐》《伊尹耕莘》《老君堂》 、 、 、 、 。 《倩女离魂》本事源于陈玄祜《离魂记》 。最早写离魂故事的是魏晋 时期《幽明录》中的《庞阿》《太平广记》也有类似的故事记载。宋 。 人改编为话本,金代人则编为诸宫调,元初赵公辅有同名剧本。 剧情梗概:张倩女和王文举。楔子:访女。第一折:伤别。第二 折:离魂。第三折:体病。第四折:魂还。 主题――女子在礼教抑制下精神的痛苦: A、倩女的魂魄,代表女性对爱情婚姻的渴望与追求; B、倩女的躯体,只能承受离愁别恨的熬煎,病体恹恹。 艺术上,构思奇特――“身魂两分”,富于浪漫色彩。 如[水仙子]: “生恐怕千里关山劳梦烦,没揣的灵犀上点潜泪行。 便一似生个身外身。一般般两个佳人,那一个跟他取应,这一个淹煎 病损。母亲,则这是倩女离魂。 ” 辞藻俊美,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第三节 秦简夫和其他作家 一、秦简夫 大都人,后流寓杭州,生平不详。有杂剧 5 种,今存 3 种: 《东堂老》 、 《赵礼让肥》《剪发待宾》 、 。 扬州富商赵国器,儿子扬州奴,好友李实,人称“东堂老”。 二、乔吉 字梦符,一作孟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山西太原人,剧作存 目 11 种,今传 3 种: 《两世姻缘》写韦皋与妓女韩玉箫的恋爱; 《扬 州梦》写杜牡与歌女张好好的情; 《金钱记》写才子韩与京兆府尹 王辅之女王柳眉的恋爱。 三、宫天挺 字大用,大名人,生卒年不详。今存剧目六种,今存 2 种: 《范 张鸡黍》《七里滩》 、 。 四、杨梓 浙江海盐人, 官至嘉议大夫、 杭州市路总管, 今存有 《豫让吞灰》 、 《堆光鬼谏》《敬德不服老》三种。 、 金仁杰《追韩信》 、萧德详《杀狗劝夫》 、曾瑞《留鞋记》等,也 是元后期较有代表性的杂剧作品。 思考题: 1、试述杂剧衰的原因。 2、分析《倩女离魂》中张倩女的形象及其意义。 第八章 南戏 第一节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一、定义 亦称“戏文” ,宋元时期用南曲演唱、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 事的一种新兴艺术样式。 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又称之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也叫 南词。后人为区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之为南戏,又称之为传奇。 二、南戏的形成 1, 祝允明 《猥谈》 “南戏出于宣和 : () 之后, (1127) 南渡 之际,谓之温州杂剧。” 2,徐渭《南词叙录》 :“南戏始于宋光宗朝() ,永嘉 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 、 3,又据刘埙《水云村稿》所载,南宋咸淳年间() , 所谓“永嘉戏曲”在江西南丰一带也已经很流行 三、南戏的发展 南戏产生于温州,传到杭州,并成为中心,发展到海盐、余姚、弋阳 等地,并与当地小曲融汇,形成新的新腔(地方剧种) ,南宋后期流 传到北方。 四、南戏的体制 1,曲辞 南戏用南方方言、曲调演唱,南方有平上去入四声,北方无入声;南曲是五声音阶,节奏较舒缓,北曲用七声音阶,节奏较急 促。 王世贞《曲律引》 :“北曲主劲切雄丽,南曲主清峭柔远。” 徐渭《南词叙录》 :“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作人勇往 之志……南曲则纡徐绵渺,流丽婉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而不自 觉。”南曲用管乐伴奏,以鼓、板为节,北曲则用弦乐伴奏,以琵琶 为主。 2,篇幅 一般采取分场形式,根据内容需要,灵活安排场次。如《张 协状元》为 53 出、 《小孙屠》21 出、 《错立身》14 出。 3,角色 南戏的分行更为细致,一般可分为生、旦、净、贴、末、外、丑七类。 4,唱法 南戏登场角色均可唱,唱法灵活多变,有独唱、对唱、 接唱、同唱,以及后台用以渲染气氛的帮腔合唱。其唱腔也不限于同 一宫调,也不限于一韵。 5,结构 南戏定例第一出为“副末开场”;最后一出,一般为全剧 人物一同登场,生旦团圆。 6,宾白 较文雅,明以后多用四六骈文;杂剧先白后曲,南戏则大都先曲后白。 7,题式 戏文前有题目,如《错立身》的题目:“神州撞府妆旦色, 走南投北倩郎君,戾家行院学踏爨,宦门子弟错立身。”北曲则有二 到四句不等到的题目正名。 五、南戏的剧本 已知共有 238 种,完整流下来的有 19 种,戏曲保存了 133 种,有六 种曲目为宋人作品: 《赵贞女祭二郎》《王魁》《张协状元》《乐昌 、 、 、 公主破》《乐昌分镜》、 ( )《镜重圆》《王焕》《韫玉传奇》 、 、 。其中《张 协状元》为最早的保存完好的南戏,与《错立身》《小孙屠》统称为 、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现存《永乐大典》卷 13991 载南戏作品《张协状元》《宦门子弟 、 错立身》《小孙屠》 3 种。 、 《永乐大典》自卷 13965 至 13991,凡 27 卷,收戏文 33 种。 第二节 《琵琶记》 一、作者 高明,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又称高东嘉。受 教于理学家黄妹畔拢钍苋寮宜枷氲挠跋欤笕税阉醋骼硌Ъ摇 著有《柔克斋集》二十卷。 二、故事本源 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 场。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宋南戏有 《赵贞女蔡二郎》 , 金院本有《蔡伯喈》《南词叙录》 。 :“即早伯喈弃亲背妇, 为暴雷震死, 里俗妄作也”,蔡伯喈是被谴责的对象。 三、动机: A,田艺蘅《留青日札》提出讽刺友人王四停妻再娶; B,王世贞《艺苑卮言》提出讽刺再娶牛僧孺之女的蔡生说; C,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提出刺蔡卞弃妻再娶制公之女说。 D,徐渭《南词叙录》 :“永嘉高经历明,避乱四明栎社,惜伯喈之 被谤,乃作《琵琶记》以雪之。” 四、剧情: 陈留郡、蔡伯喈、赵五娘、牛相国、祝发买葬、罗裙包土、 牛小姐、尽孝道。 三不从:辞考,父不从;辞官,皇帝不从;辞婚,牛相不从。 五、主题: “子孝共妻贤” :“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 “五经四书,布帛菽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 ,如山珍 海错,贵富家不可无”( 《南词叙录》 ) 六、艺术成就 (一)细腻传神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人物形象鲜 明 。 “则诚所以冠绝诸剧者,不唯其琢句之工,使事之美而已。 其体帖人情,委曲必尽;描写物态,仿佛如生;问答之际,了不见扭 造:所以佳耳。”(王世贞《曲藻》 ) (二)结构严谨,颇具匠心 。 两条线索交叉进行,让不同的场景对比衔接,使贫富悬殊的情景 形成强烈反差:“苦乐相错” (三)语言既典雅华丽又本色自然 。 赵五娘一线语言本色,蔡伯喈一线辞藻华丽。 《南词叙录》 :“用 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技,进与古法部相参,卓乎不 可及也。” 七、影响 被誉为“绝唱”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 ) “曲祖” (魏良辅 《曲律》、 ) “南曲之宗”(黄图《看山阁集闲笔》、“南戏中兴之祖”(青木正儿 ) 《中国近世戏曲史》。 ) 第三节、四大南戏 元末四大传奇,又称?°古戏四大家?±,元末明初《荆钗记》《白 、 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作品的并称,简称?°荆刘拜 、 、 杀?±。 一、 《荆钗记》 全名《王十朋荆钗记》 ,穷书生王十朋、大财主孙汝权、荆钗、金 钗、万俟丞相、福建安抚钱载和、吉安、重续前缘。 《荆》的开场的“家门”声明此剧是为表彰“义夫节妇”而作,主旨是提 倡夫妇间的相互忠信。 二、 《白兔记》 《宋讲史平话《新编五代史平话》有刘知远和李三娘的故事;金元有 《刘知远诸宫调》 ;元有杂剧《李三娘麻地捧印》 。 由“永嘉书会才人”所编:刘知远、马王店、李文奎、李三娘、李洪一、 咬脐郎、窦公、全家团圆 “贫者休要相轻弃,否极终有变泰时” 三、 《拜月亭》 又名《幽闺记》《王瑞兰闺怨拜月亭》《蒋世隆拜月亭》《月亭 、 、 、 记》《拜月亭记》 、 作者:周密、施惠(王世贞《艺苑卮言》 、何良俊《曲论》 、施耐 ) 庵。 1.剧情 陀满海牙、陀满兴福、蒋世隆、蒋瑞莲、王镇之女王瑞兰 2.特色 A,寓悲于喜的手法:把悲剧、喜剧交错联结,用喜剧的笔调处 理悲剧戏剧冲突,用轻松的笔调写王与蒋在兵荒马乱中相遇。 B,用误会、巧合手法展开系列戏剧冲突。 C,语言本色自然。 3.评价 明何良俊称其文字“当行”,超过《琵琶记》 ; 徐复祚《三家村委谈》认为其语言本色当行,远胜《琵琶记》 ; 李贽认为它与《西厢记》是“化工”之作, 《琵琶记》则是“画工”之作。 王世贞《艺苑卮言》 :“中间虽有一二佳曲,然无词家大学问,一短 也;既无风情,又无裨风教,二短也;歌演终场,不能使人堕泪,三 短也。” 四、 《杀狗记》 ( 《杨德贤妇杀狗劝夫》《杨德贤妇杀狗劝夫记》 、 ) 作者:元末明初时徐(田+臣)(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现存明代汲古阁刊本。富豪子弟孙华、市井无赖柳龙卿和胡子、 孙荣 主旨: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悌” 思考题: 1、简述南戏的形成和发展状况。 2、试述《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3、怎样理解《琵琶记》思想内容的矛盾性? 4、比较南戏与元杂剧在体制上的不同。 第九章 元代散曲 “元曲”或“北曲”,包括性质不同的两种文体:一是“散曲”,是一种 能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长短句,和词差不多,属诗歌一类性质;一是 剧曲,又称杂剧,是一种以曲词为主,但有说白、有故事情节、有人 物动作的戏剧,属歌剧一类性质。 散曲, “乐府”或“今乐府”,最早见于明初朱有醯摹冻险指 , 散曲是与戏曲相对而言,继诗词之后、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兴起的一 种新的诗歌样式,不同于有科白的戏曲,是只能清唱的曲子。 第一节 一、散曲的兴起 “曲者,词之变也”,也称之为“词余”。 据周德清《中原音韵》 , 元曲曲牌有 335 种。 散曲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但与词的发展极为相关。 二、散曲的体制 1,分类:小令和套曲 1.1 小令 又称“叶儿”,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么篇 按原曲调重新写一遍,中间加上一“么”字。如贯云石《正宫? 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小凉州》 :“芙蓉映水菊花黄,满月秋光。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 飘动桂枝香。 【么】雷峰塔上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空。湖水清,江 湖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 带过曲: 把两个或三个、宫调相同而音律恰能衔接的只曲联接起 来,一韵到底。 重头小令: 同题同调、内容上有联系、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组 成,用韵不一。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 《四时乐兴》 。 1.2 套数 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两支以上) ,各曲同押一韵部的组曲, 通常结尾部分有【尾声】 (有无尾声,是区分小令和套数的最明显的 标志) ,刘致(时中) 【正宫】 《端正好?上高监司》 散曲 元曲 散套 小令:单片只曲和重头小令剧曲 2,散曲的特点 2.1 句式自由。套曲(大令、套数)2.2 使用衬字、衬句。如查得卿《寄生草》 :“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 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 2.3 曲韵以北方语言为基础。音韵体系是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 2.4 语言总体趋于通俗。 2.5 表现手法多用白描。 2.6 对仗形式多样,更频繁 有两句对的合璧对 四句对仗的连璧对:周德清[塞鸿秋]“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 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三句对仗的鼎足对:张可久的[人月圆]《子昂学士小景》 :“粼粼浅 水,丝丝老柳,点点盟鸥。” 通篇对仗的联珠对:白朴[寄生草]“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糟腌两个功名字,醅{千古闪亡事,……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 尽说陶潜是。” 隔句对仗的扇面对:如关汉卿[碧玉箫]:“膝上琴棋,哀怨动离情; 指下风生,潇洒弄清声。” 3,小令与词的区别 3.1,有无衬字衬句; 3.2,音韵体系上的差异; 3.3,表现手法有别; 3.4,风格不同: 词宜悲不宜喜,曲则悲喜兼可,情致极放;词可雅不可俗,曲则 雅俗共赏,命意极阔;词宜庄不宜诙,曲则庄诙杂出,态度极活。 第二节 元代前期散曲创作 散曲作家,据朱权《太和正音谱》 ,有 187 人;任中敏《散曲概论》 计有 227 人;隋树森《全元散曲》有 220 人,收小令 3813 首,套数 470 多套。 散曲选集: 杨朝英《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和《阳春白雪》 , 胡存善《类聚名贤乐府群玉》 郭勋《雍熙乐府》 无名氏《乐府新声》和《乐府群珠》 。 元散曲以元仁宗延佑()为界,大体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活动中心在大都,后期活动中心南移至临安。 一、前期散曲的特点 1,传统信仰的失落,对封建政治的价值普遍采取否定的态度。 2,大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豪爽作风极其率直地表述自己的感 情。 3,风格上总体为豪放本色。 二、作家与作品 1,书会才人作家 1.1 关汉卿的散曲 关汉卿的散曲感情真切细腻,语言朴素本色自然。其【南吕】 《一枝 花?不伏老》是抒写自身人生情怀的代表作。 描写得最多的是男女情爱,表示对自由爱情的赞美,如《普天乐?崔 张十六事》 。他的这类散曲,大多写得生动活泼,饶有情趣。如《一 半儿?题情》 : 1.2 王和卿 2.平民及胥作家 大名人,与关汉卿友善。 2.1 马致远的散曲 马致远是留存作品最多,历来评价最高的作家。有小令 115 首,套 曲 22 篇,残套 4 篇。后人辑为《东篱乐府》,是元曲豪放派的代表。 【天净沙】 《秋思》 : 枯藤老浠桫f,小蛄魉思遥诺牢黠L瘦R。夕西下,嗄c人在 天涯。 《中原音韵》 :“前三对,更‘瘦马’二字去上,极妙,秋思之祖也。” 王世贞《曲藻》 :“通首是景中雅语。” 王国维《人间词话》 :“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 词家,皆不能办此也。” 又于《宋元戏曲史》中推为元曲小令人表率。 吴梅《顾曲尘谈》 :“如越调[天净沙]一支,直空今古。……明人 最喜摹仿此曲,而终无如此自然,故余以为不可及者此也。” 卢前《论曲绝句》云:“枯藤老树写秋思,不许旁人赘一辞。” 3.达官显宦作家 卢挚和姚燧 第三节 元后期散曲创作 元代后期,散曲创作中心转向南方,作家群的主体由南方人或移居南 方的北方人构成,重要的作家有张养浩、乔吉、张可久、睢景臣、刘 时中等,创作风貌有更明确变化: 1,题材内容不断被开拓,诗词曲鼎立的局面。 2,哀婉蕴藉的感伤情调成为创作的主流; 3,出现了明显的追求形式美的倾向,风格总体上由前期的豪放转向 清丽为主。 一、张可久的散曲 字小山,庆元路人,当时有《今乐府》《苏堤渔唱》《吴盐》等 、 、 散曲集,胡存善辑为《小山乐府》六卷,存小令 855 首,套曲 9 篇, 是留存元曲最多者, 与乔吉并称元散曲两大家, 有“曲中李杜” 之誉 。 《卖花声?客况》“十年落魄江滨客,几度雷轰荐福碑,男儿未 : 遇暗伤怀” ; 《醉太平?无题》“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 : 入睡馄饨” 。 最能代表他的散曲的风格是那些描绘江南景色的作品。 如【天 净沙】 《江上》 : 蘼溲闫缴常酪拦买\霞,隔水疏林家。小舟如,O歌 唱入J花。 又如[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 短 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一声啼鸟, 一番夜雨,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 门掩残红。 典丽雅正的风格: ①讲究曲律和音韵; ②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 ③运用诗词句法,讲究蕴藉骚雅,且多熔炼诗词名句。 二、乔吉的散曲 乔吉的散曲今存 209 首,套数 11 篇,收于《梦符散曲》中。其 一首小令《绿幺遍?自述》就是他落魄江湖的身世的自我写照: 不占^x,不入名t鳌rr酒},U。霞钤 湖醉仙,笑便是拊骸A暨B,批L抹月四十年。 风格以清丽婉约见长,讲究形式整饬,节奏明快和锻词炼句。如 《水仙子?重观瀑布》 : 天CT月梭e,石壁高已┚寒,冰z雨蚁h,千年 未乾。露A觯饲右巍K瓢缀顼荆颀下山,晴雪w 小山与乔吉的曲是在整饬的形式中呈现出清丽的格调,二者略有不 同,小山曲中情调,颇有风流自赏的味道;乔吉曲则疏放而幽凄。 语言上,与张可久一味骚雅不同,乔吉不避俗趣,雅俗并用,别 具一种雅丽蕴藉中含天然质朴的韵味。 李开先云: “蕴藉包含,风流调笑。种种出奇而不失之怪,多多 益善而不失之繁,句句用俗而不失其为文。 ” 三、张养浩的散曲 一位以诗人兼写散曲并取得相当成就的著名作家。字希孟,号云庄, 山东历城人,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小令 161 首,套数 2 篇: 有寄情山水的写景之作; 有厌恶仕途险恶、 讴歌归隐的闲适之篇; 有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的警世之章。 【中吕?山坡羊】 《潼关怀 古》是代表作: 峰n如聚,波缗胶颖硌Y潼P路。望西都,意UX。那h 行mIfg都做了土。d,百姓苦;亡,百姓苦。 四、睢景臣的散曲 一作睢舜臣,字景贤,一作嘉贤。扬州人。曾写过《牡丹记》 、 《千里投人》《屈原投江》三个杂剧,均佚。今存套数 3 篇。其代表 、 作是【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 五、刘时中的散曲 曾作过【正宫 ?端正好】 《上高监司》散曲,前套 15 曲,细致而 又真实地描写了灾荒实况,并进而歌颂高监司救济当地饥荒的功德。 后套 34 曲,是元代套数中集曲最多、篇幅最长的一套,揭露当时库 藏积弊和吏役弄奸的情形,并建言对当时钞法加以整顿。 元代散曲的思想内容 散曲的思想内容,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描写社会现实的愤世嫉俗。 无名氏[水仙子]《讥时》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的倒有 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 无名氏[醉太平]: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恕。人吃人,钞买钞,何曾 见 官做贼,贼做官,混愚贤,哀哉可怜! 2,歌唱山林隐情逸趣。 查德卿[寄生草]《感叹》 :如今凌云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 一个连云栈。 贯云石[村里迓古]《隐逸》 :向这水边林下,盖一座竹篱茅舍。 3,描写男女情爱。 无名氏《寄生草》 :对神情剪下青丝发,背爷娘暗约在湖山下。 徐再思[沉醉东风]《春情》 :今日个猛见他门前过,待唤着怕人 瞧科。我这里高唱当时水调歌,要识得声音是我。 4,描绘自然风光。 思考题: 1、试分析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的艺术特色 2、试分析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的思想意义 3、说说睢景臣: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讽刺艺术的具体体现 4、为什么元散曲中多叹世归隐之作 5、简述散曲的体制风格和审美取向 6、试析元后期散曲的哀婉蕴藉的感伤情调 7、名词:散曲 小令 第十章 元代诗文与前代相比,元代诗文处于低谷时期。但元代诗人鄙弃宋诗而专学 唐诗的风气对明代诗歌有很大的影响; 元代散文则沿着唐宋古文的道 路发展,下启明代文风。 第一节 元代诗文概况元代诗文大致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前期为蒙古王朝入主 中原到统一中国稍后一段时期(13 世纪后半叶) ;中期为成宗、仁宗 等朝() ;后期指至正年间(。 元诗选集有清康熙年间顾嗣立编《元诗选》三集,收元好问以下 有专集传世的诗人 300 多家。席世臣、顾果庭补选各选本、山经地志 及稗官野史中的零散诗篇为《元诗选?癸集》 ,收诗人 2300 多家。张 豫章的《四朝诗》 ,收宋、金、元、明诗 312 卷,其中元诗 81 卷,诗 人近 1200 人。 比较重要的作家,初期有刘因、赵孟\,中期有虞集、杨载、范 椁、揭菟埂八拇蠹摇保砥谟型趺帷⒀钗宓龋硗馊缫沙模 都剌等少数民族作家,其成就往往超过同时代的汉族作家 元诗词成就不高的原因: 一是诗词作家都有一官半职或处于高官显宦,不可能深刻了解人 民痛苦,深刻反映现实。 二是在民族高压政策下,汉族知识分子倍受歧视,即使高官显宦 也常受蒙古贵族的排挤打击,属于政法压力而不敢直抒胸臆。 三是艺术上多摹唐仿宋,自然缺乏创造精神。 四是时风崇尚曲词,元代诗词总的情况是题材狭窄内容贫乏,艺 术上缺乏创造性,而散文的成就更不及诗词。 第二节 元代前期诗歌 前期作家成分复杂,有由金入元的元好问、李俊民等;有由宋入 元的方回、戴表元、赵孟\等,还有元王朝的开国功臣耶律楚材、郝 经等,以及理学家刘因,是南北诗风交错、融合的时期。 北方代表作家为刘因,字梦吉,号静修,初名S,字梦骥,河北 容城人。 《观梅有感》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只恐江 南春意减,此心原不为梅花。” 代表作《白沟》 : 南方诗人方回推崇江西诗风, 提出作诗的“一祖三宗”: 杜甫、 黄庭坚、 陈师道、 陈与义。 南方主流为戴表元、 赵孟\ 。 赵孟\ 的代表作 《岳 鄂王墓》 : 第三节 元代中期的诗歌 元代中期以京师为中心的诗坛,崇尚“雅正”的诗风主要作 家,是有“元诗四大家”之称的虞集、杨载、范Z、揭菟埂 四家的诗各人所取规范各不相同。虞集说他自己的诗如“汉 廷老吏” ,评杨载诗“百战健儿” ,范Z“唐临晋帖” ,揭菟埂叭 新妇” 。胡应麟《诗薮》释云: “百战健儿,悍而苍也;三日新妇,鲜 而丽也;唐临晋贴,近而肖也;汉法令师,刻而深也。 ” 虞集,四川人,代表作为《挽文山丞相》 :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 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 不如前洒泪时! 杨载,福建人,其《诗法家数》为专论诗之作。 《宗阳宫望月》 中:“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风露寂无声。” 范Z,江西人,有诗学著作《木天禁语》和《诗学禁脔》《浔 。 阳》 :“露下天高滩月明,行人西指武昌城。扁舟未到心先到,卧听浔 阳樵鼓声。” 揭菟梗魅恕 《临川女》 :“我母本慈爱,我兄亦艰勤。所驱 贫与病,遂使移中情。” 第四节 元代后期的诗歌元代后期的作品的题材与审美形式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作品世俗性的增强,作品表述的心理层面更接近人性真实, 少伦理掩饰。 二是作家在生活中喜欢表现出不同常人的独特的个性。如王冕 “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击木剑;或骑黄牛,持《汉书》 以读,人咸以为狂生”(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杨维桢更是被“礼 ) 法之士”斥为“裂仁义,反名实,浊乱先圣之道”的“文妖”(王彝《文 妖》 ) 三、主张自然、艺术地表达情性,写实色彩大加强。 王冕 具有写实倾向的代表作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 人。出身农家,终身不仕 。长于书法篆刻,最善画梅,是个思想敏 锐、孤芳自赏、鄙夷世俗而又多才多艺的著名诗人。 《江南妇》写 江南蚕妇“官输未了忧心触,门外又闻私债促”。 杨维桢 ()字廉夫,有铁崖、铁笛道人、东维子等数十个名号, 浙江诸暨人。 《云林遗事》 :“杨廉夫耽好声色,一日,与元镇会饮 友人家,廉夫脱妓鞋,置杯酒其中,使坐客传饮,名曰鞋酒。” 其古乐府兼取汉魏、六朝、李白、李贺,力图打破中期面目雷 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用语丽险怪, 甚至多用拗句僻词,写人之所不敢写,言人之不敢言,自成一体,一 时名震东南,时人称之为“铁崖体”,又称“铁体”。 诗歌风格特点:恣肆狂放近李白;古奥奇怪近李贺;轻艳奇丽 近温庭筠。 他的古风喜用古韵, 自创题目, 多用历史题材, 诗风奇特, 注重文采,如《鸿门会》 。 他还是宫词、竹枝词、香奁体、乐府诗的重要创作者和倡导者, 如《续奁体二十咏? 秋千》 :“齐云楼外红络索,是谁飞下云中仙?刚风吹起望不及,一对金莲倒插天。” 本章思考题: 1、简述元代诗文概况。 2、简述“元诗四大家”。 3、简述杨维桢“铁崖体”。 元代文学思考题: 1、如何评价元代文学标志着古代文学由雅向俗的转变? 2、举例分析元散曲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 3、 《窦娥冤》如何表现窦娥的反抗性格? 4、 《西厢记》如何展开戏剧冲突的? 5、为什么《琵琶记》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 明代 绪论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特别复杂的时代:经济发展与政治腐败共存, 专制的强化与个性解放思潮的兴盛同在,造成了许多矛盾现象。史学 家多以嘉靖年间为界,将明代社会分为前后两期。 第一节 明朝的集权统治 明一、 严刑峻法, 加强封建专制主义极权统治, 强化君主独裁 。 初四大案: 1,胡惟庸案 郎郭桓盗粮案 ;2,蓝玉党案 3,空印案4,户部侍 二、建立特务机构 明初问刑,除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外,还有皇帝的私讯系统: 检校 、锦衣卫 、东厂、西厂、内厂。 钱宰: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 国子监祭酒宁讷 “危坐有怒色”像 三,在思想文化,实行严厉的控制 以经宋朝理学家解释, 又经明初官方修订的儒家思想作为统一的 思想标准。 “代古人语气为之” 的八股文; 第二节 商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明初 “重农抑商”,影响了城市繁荣。 ?明中叶工商势力活跃,市民阶层迅速扩大,文人世俗化。如出身于商人家庭,著名的有李东阳、李贽、唐寅、屠隆、汪道昆等 。?文人的市民化改变了传统文学作品的面貌,增加了新的内容,塑造了新的艺术形象。?作品内容市民化,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 ?文学商品化,带来晚明文坛的污秽浊流。如《如意君传》《肉蒲 、团》《痴婆子传》《绿塌野史》 、 、 ,空观主人《拍案惊奇序》评云:“纸 为之贵,无翼飞,不胫走。” 第三节 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弘治、正德年间,王守仁的心学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言,心 外无理,心外无善” ,提出“我心之良知,无有不自知者”,这种“良 知”,“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 主张知行合一,对以往的“圣贤至理”都要用“我的灵明”来检验:“夫 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王学左派――泰州学派代表李贽是晚明重要的思想启蒙家, 其观 点: 1,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提出“理在欲中”的观点。 2,反对封建制度和礼教束缚,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 3,提倡“是非在心”,破除对圣贤经传的迷信。 第四节 明代文学的特点一、俗文学地位大大提高,与雅文学交融,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 面。 1、从理论上提高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的地位 李梦阳第一次把《西厢记》与《离骚》并列; 唐顺之、王慎中将《水浒》与《史记》相提出并论; 李贽则极口赞扬《水浒》《西厢》《拜月》为“古今至文”; 、 、 袁宏道也把《水浒》《金瓶梅》称为“逸典” ,“《六经》非至文, 、 马迁失祖练”。 2、小说、戏曲的勃兴。 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具有分章叙事、分 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的小说体裁。 3、 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反对“理”与“道”的束缚。 清晰认识了文学“虚”与“实”,区别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关注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塑造由类型化向个性化提高。 注重语言的通俗易懂。 二、众多的文学群体形成,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1、不同的文学群体形式 明初, “三杨”和李东阳等兴趣型;中叶以后,如前后七子、唐 宋派、公安派等鲜明文学理论的主张型;万历以后,如复社、几社等 政治型。 2、明代文学论争的特点 各有明确的文学主张,都有较强的革新意识。 也有故意标新,矫枉过正,拉帮结派,不容异己的倾向。 当然, 正常的论争可以促进文学的创作, 如“唐宋派”的创作, “沈 汤之争”后的情形都是。 思考题: 1、简述明代社会文化特点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作用。 2、简述明代文学的时代特征。 三 国 演 义 “四大名著”之一 “四大奇书”之一 历史演义 开山之作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第一节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 一、创作素材 《三国志演义》署有“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 , ? 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三国志注》 。 ? 范晔《后汉书》的人物传记,如《董卓传》《刘表传》《吕布 、 、 传》较详, 《孔融传》《祢衡传》《左慈传》补缺。 、 、 ? 司马光《资治通鉴》 ? 朱熹《通鉴纲目》 ? 干宝《搜神记》中献酒脯于南斗、北斗以延年的神话; ? 《语林》《世说新语》等吸取了《曹操诈称梦中杀人》《望 、 、 梅止渴》《曹植七步作诗》等故事 、 二、成书过程 殷芸《小说》已有《三国》的小故事。 ? 杜宝《大业拾遗记》 ,隋炀帝看“水饰” ,有曹操谯水击蛟、刘 备马跃檀溪等情节。 ? 刘知《通史》“得之于道路,传之于众口。 : ” ? ? 李商隐《骄儿》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 ” 北宋时“说话”中“讲史”类有“说三分”这一专门科目和专业艺 人霍四究,有《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三国志平话》两种。 、 ? 苏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利达席神庙宝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