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师3怪物眼哪些怪比较厉害

《巫师3》中你砍的那些怪,其实都有数百年的历史
狩魔猎人不是英雄,从来不是,但他们却做普通人办不到的事:将剑刃挥向杀人不眨眼的怪物。当2007年,许多RPG还在打磨伟光正的英雄主角和纯净无暇的清新世界时,CD Projekt的《巫师》系列却一鸣惊人,在其中,他们不仅缔造了一位自带灰色背景的主角,还构建了一个无情和残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善良已经没有容身之地,许多外貌恐怖的怪物在荒野上寻找目标,他们的天性就和人心一样险恶。
刚发售年度版的《巫师3:狂猎》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这不是一个能让你轻松愉快的游戏,但毫无疑问,这个游戏缔造的世界,就像邪典一样,让人无比上瘾:太多地点要去探索,太多谜团要去解开,种种嗜血的怪物,就像手术的缝合线一样,将这些零散的故事粘连在了一起——它们从登场之初就让人印象深刻。
在发行前的一次专访中,一位开发者说道:“《巫师3》的怪物从斯拉夫神话中汲取灵感。”但事实上,情况比描述的更加复杂。这期“姿势分子”讲述的,就是本作怪物设定背后的历史和现实。
水鬼(Drowner)
在水边一定要安静,首先,这样不会吓到鱼,其次,这不会引到水鬼。——巴尔维坎的亚尼克,渔夫
作为游戏中最常见的怪物,水鬼给人的印象也足够深刻。它们往往游荡在白果园、威伦和陶森特的河边,不时猎杀落单的船夫、宿醉的农民或者粗心的洗衣妇。作为一名猎魔人,杰洛特也经常接到狩猎水鬼的任务——当然,考虑到这种生物的属性,杰洛特的报酬最终往往非常有限。
《巫师3》中,在威伦南部的沼泽地,白狼和血腥男爵并肩砍杀水鬼,在本作中,从白果园到群岛,水鬼是最常见的杂兵
因为在游戏设定中,水鬼并不能算强大的生物,落单的水鬼可以被农民击杀,只有它们成群行动时,旁人在才需要时刻小心。在游戏中,水鬼被称为“drowner”,直译过来就是“溺水者”,而在波兰语中,它被称为“Topielec”或“Utopiec”,其传说在东欧各地都有出现。
和希腊、美洲等地的情况不同,斯拉夫人的神话更像民间传说的集合体。一些说法宣称,它们是《圣经》中恶魔的化身,另一些则宣称,它们从溺亡者和流产胎儿的灵魂中产生。这些水鬼活动在水井、河流和沼泽周围,身材瘦高,有粘人的绿色皮肤和黑色头发,当新月升起的时候,他们会来到地上,和人类玩猜谜游戏——如果对方在游戏中作弊,便会被这些水鬼当场溺死。
这种传说的诞生,与斯拉夫人对水的忌讳有关——他们曾生活在一片水网密布的地区,其中最著名的是波兰北部的马祖里湖和乌克兰的普里皮亚季,这里都曾分布着一望无际的沼泽地。当春季和秋季,点缀其间的河流都会泛滥,冲毁村庄和农田,也正是因此,当地居民会将水和邪恶力量建立联系。
一位思想家曾经说过:如果奶牛有神明,那么这神明一定长得很像奶牛。原因何在?所有神明,都以看做自然力量在主观意识内的、某种扭曲的折射和反映,同时,它必然以人的基本认识作为基础。毫不奇怪,当谈到水鬼的外观时,当年的欧洲人难免会将其与一种生物联系起来,这种生物就是……青蛙
新闻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说法:经过无数次口耳相传,任何信息都会变异和失真,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神话。随着时间流逝,水鬼的故事并没有因为基督教的传入而淡化,相反,它成了后者招揽信徒的手段和工具。在这个过程中,精明的教士很快发现,与其向居民灌输空洞的教义,倒不如让他们相信,这一宗教能带来某些具体的好处。
公元966年,波兰国王梅什科一世带领人民皈依基督教,此后,之前波兰人信仰的异教神,逐渐在民间传说中被排斥为魔鬼的化身
这些好处之一,就包括了免于被水鬼杀害。在14世纪、教士们撰写的编年史中,很快就出现了这样的描述:在脖子上佩戴念珠可以摆脱水鬼,不仅如此,水鬼也经常被描绘成自杀者灵魂的化身,而在天主教的教义中——自杀是被严格禁止的,换句话说,假如你对宗教足够虔诚,上述灾难就应该能避免。由于后来世俗文化的兴起,水鬼的形象变得更加多样,民间歌曲和传说都在为它们添加各种各样的属性,为的是让故事更为生动。波兰民俗学家佩尔卡写道:
“在17世纪以后,水鬼的形象发生了改变,并出现了强烈的地区差异……一种比较常见的说法是,水鬼不是魔鬼,而是在魔鬼怂恿下淹死的人类;同时它们还有了性别之分,女水鬼有着迷人的外貌,而男水鬼则常以小男孩、矮人或者英俊青年的形象现身。”
位于捷克境内、梅斯图耶河畔新城(Nove Mesto nad Metuji)市政厅前的水鬼雕像,随着时光流逝,这种怪物逐渐成了斯拉夫文化的一部分,其外观也变得不再可怕
这种变化,当也许与科学的普及、和堤坝的建设有关,它们降低了洪涝灾害的频率,并让人们不再敬畏自然。这导致在许多民间故事中,水鬼成了喜欢恶作剧的精灵,它们只会偶尔现身,打扰村庄的平静,在心血来潮的情况下,它们甚至帮助贫穷的村民、甚至和他们交朋友,但《巫师3》的出现,再次让这个古老种族站在了人类的对立面。
孽鬼(Nekker)
小心啦,兄弟们,这座桥下面有孽鬼,你们如果不慢下来也不停的话,就没什么好怕的。可是如果你的轮轴松掉,让你卡住……那就闭上眼睛向梅里泰莉祈祷吧。——柯特&汉默巴克,范格堡的城市守卫
在《巫师3》中,孽鬼给人的印象和水鬼很像,作为个体的战斗力很弱,可以被随便某个NPC轻易杀死,但其数量却令人发指,这一点和灵活的身手结合起来,有些让像白狼这样狩魔猎人也难以应对,但尴尬的是,这些怪物倒下后,只能提供有限的经验值。
《巫师3》昆特牌牌面中的孽鬼,其战斗力为2,共三张,自带集合效果,这一点和游戏本体中的设定基本相同
不管你对孽鬼怎么看,可以确定的是,它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信达雅”的原则。因为它的本源(Nekker)更像是某种精灵,和游戏中的形象也相差甚远。
在构架《巫师》系列时,无论创始人萨普科夫斯基,还是游戏的开发商CD Projekt,都没有单纯从斯拉夫神话中汲取灵感,相反,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整个欧洲大陆;同时,他们还没有忘记加入自己的想法,而“孽鬼”就是其产物。和游戏中不同的是,民间传说中的Nekker比较友善,更像是美人鱼的欧洲版本,当然,这些美人鱼并不会因爱情而放弃生命,而更愿意用美色、魔力和歌声给路人带来厄运。
挪威艺术家特奥多尔&基特尔森(Theodor Kittelsen)笔下的Nixie,或者说水妖,其中作者巧妙地回避了一个问题:它应该有着怎样的外形?
有时,它们会化身为在溪边演奏乐器的青年,也有可能变成财宝、美人鱼,甚至是一切漂浮着的物件:在德语中,Nekker被写作Nixie,它们中最有名的是罗蕾莱(Lorelei),或者说“莱茵女儿”——它们会用歌声让船触礁;而在北欧地区,化身成男青年的Nekker会用音乐引诱儿童和少女。
创作于1912年的、史诗《尼伯龙根的指环》中插图:莱茵少女警告英雄齐格弗里德,从这里看,它们的形象更像是《巫师3》中的海妖,或是希腊和罗马传说中的美人鱼与水中仙女
不难看出,真正的Nekker,在设定上很像《巫师3》中的另一种怪物——海妖,我们甚至可以得出结论,开发者只是将一个熟悉的名字,套用在了一个全新的生物上,但这种做法的背后,却有许多合乎逻辑的解释:这不仅是因为,增添一种自带敏捷属性的敌人,能让战斗模式变得更加丰富;而从语言的角度来说,Nekker——这个抑扬顿挫、以带否定色彩的“Ne”开头的词,用于描述一个怪物也并无不妥。
恶魔(Fiend)和雠特魔(Chort)
很不幸,陛下的儿子在狩猎恶魔时不幸身亡,他当场去世,同时死亡的还有仆人、向导、猎手、农民随从及猎犬。——卡文&杰尔,维吉玛附近维尔潘庄园管理人
雠特怪虽然比恶魔小,但还是大到可以杀人的。——艾格妮丝&西索尔,黑森林地区的药草师
尽管在《巫师3》的世界中,恶魔和雠特魔有着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但从实际上说,它们是近亲。这不仅是因为它们都属于“残物”的范畴,如果仔细观察,你还会发现,在《巫师3》中,两者3D的模型也非常接近:它们都有着壮硕的躯干、头上长角、嘴里长满尖牙,习性无一例外都相当残暴。唯一不同的是,雠特魔长着一对牛角,而恶魔则长着鹿角——至于你在白果园屠杀奶牛时,前来复仇的也一定是雠特魔而非恶魔,不管你信不信,这是在向《暗黑破坏神》里的奶牛关致敬。
《巫师3》中的恶魔,或者说芬特怪,除却头顶上的鹿角,它和雠特魔的区别还包括体型更大、另外头顶还长着催眠敌人的第三只眼
在游戏和小说的英文版中,恶魔写作“Fiend”,这个词来自德语,代指一切的邪恶力量,后来在奇幻类作品中,它们也成了具体一类邪恶生物的代名词(比如DOTA中的影魔,就写作Shadow Fiend),而雠特魔的传说则来自今天的俄罗斯南部和乌克兰境内,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在一次版本更新之后,玩家再也不能靠无限刷奶牛赚钱,相反,不久就会跑过来一头雠特魔,可以看到,在游戏中,它和恶魔采用了类似的模型,唯一不同的只有头顶的角和战斗方式
一些民俗学者认为,雠特可能是上古信仰中的神明,因为基督教的传入,而在民间逐渐成为恶魔;但另一种可能是,它们不过是人们对恶魔的一种称呼方式。因为在上述地区流传着一个迷信:你不能直接说出“恶魔”的名字——这会给自己和旁人带来厄运,相反,如果不得不提到恶魔,就必须使用某种委婉语,如“邪恶的”“不洁的”“难以名状的”或者“人类的大敌”等。仅在1903年,学者马克西莫夫就列出了至少100种说法,而“雠特”就是其中之一。
“雠特”第一次出现在正式记录中,是17世纪,通常认为,这个词(чёрт,转写为拉丁字母是Chort,或者Chord)来自俄语中的“黑”(чёрный),而“黑”又是“地狱”的委婉表达方式。在外形上,传说中的雠特魔和《巫师3》中也截然不同。童话《圣诞前夜》中,文学家果戈里对它们的形象进行了这样的描绘:
“从前面看,这是一个真正的德国佬,长着狭长的瘦脸……它鼻子底下是一张圆圆的猪嘴,还有一双瘦长的细腿……然而,从后面看上去,他像是一个省里的诉讼代理人,因为他拖着又尖又长的尾巴,就像制服的后襟。
只有那张丑脸下方的山羊胡子,头上的两只犄角,以及像烟囱清扫工般漆黑的身躯,才会让人猜想到:他既不是德国佬,也不是省里的诉讼代理人,只不过是一只雠特而已。”
俄罗斯民间传说中的雠特,它更像某种老奸巨猾的魔鬼,在俄语中,它的意思基本也等同于“魔鬼”,比如说某个人跑得速度极快,便可以说“跑得像雠特一样”
毫无疑问,这也是《圣经》中的魔鬼形象,它们外貌丑陋却神通广大。按照传说,雠特可以变成狼、隐身或者在空中飞行,它们只要出现,往往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利用花言巧语进行欺骗,进而对无辜者的灵魂进行奴役。正是因此,在俄罗斯的童话中,一个常见题材就是智者与雠特的斗争:这些故事大多有着标准的发展方向——英雄与雠特签订契约,雠特被骗修建城墙、移动巨石,帮助英雄完成各种丰功伟绩,接着,当雠特要求以灵魂作为回报时,英雄却利用契约中的漏洞,让雠特空手而回,这让人难免想起了《巫师3》的DLC——《石之心》。
鹿首精(Leshen)
我们永远也不会在这片林子里打猎,绝对不会,即使全村饿死也不会!穆列弗——下亚甸的霍什堡村长
在《巫师》的世界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敌人除却恶魔、雠特魔和各种所谓的“龙”,还有行动迟缓的鹿首精。每只鹿首精背后,仿佛都隐藏着一段黑色传说:它们是森林深处原始力量的守护者,不会受到钢制武器的伤害,更为可怕的是,他们的作战手段都非常致命:除了利用锋利的长爪,他们还会呼唤狼和乌鸦,甚至树木也受到他们的操纵,这让狩魔猎人经常陷入苦战中。
《巫师3》设定中的鹿首精,这种怪物会召唤狼群和植物,但非常怕火
鹿首精的原文是“leshen”,这是一个非常德语化的词,但实际上,它在游戏中的设定却有两种起源——其名称和习性来自欧洲传说中的“leszy”(俄语写作“Леший”);而从外观上看,其设计参考了美洲传说中的一种邪灵——温迪戈(Windigo),它的意思是贪吃的恶魔。
关于温迪戈的传说,在加拿大境内的印第安人中间相当流行。按照他们的描述,温迪戈之前曾经都是人,可能是印第安人,也可能是白人猎人或者拓荒者。在寒冬来临时,他们由于耗尽了补给、饥饿难忍,于是开始生吃同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灵魂也逐渐被邪恶力量所侵蚀。
他们会因此获得超能力,比如超乎常人的速度和力量,以及长生不老的机会,但同时,他们也受到了诅咒,比如永远处于饥饿中,形象也会因此扭曲和变异,他们的头变得像驯鹿一样,嘴里长满獠牙,身材则干瘦和苍白。如果把这种和斯拉夫神话中的“leszy”结合起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种形象——它就是《巫师3》中的鹿首精。
印第安神话中的温迪戈,这里展示的只是其形象之一,关于它的传说,在生活在今天加拿大境内的阿尔冈昆人当中非常流行,直到19世纪,还有酋长以“杀死温迪戈”的名义,将族人处刑的记录,它也给了开发者的美工以灵感
作为鹿首精的另一个蓝本,“leszy”更应该被翻译为“林精”,这种生物原本并没有角,而开发者们只是利用了这个形象,并以其为基础进行了若干加工。
在这背后,有游戏设计方面的原因:如前所述,欧洲传说中的类人怪物,外貌上往往非常接近,假如将它直接移植到游戏中,并不能和其它怪物产生区分,不仅如此,它们的外观和现代审美中的“恐怖”也相去甚远。
事实上,“leszy”的形象介于精灵和恶魔之间,它有时是植物,有时是动物和人,有时会化为一股旋风,有时会作为某种精神体飘荡在密林之间。它们的身材非常高大,每个部分都能看到森林的影子:散乱的长发是藤蔓,服装有着木材的颜色和纹理,它们面庞上到处是青草和青苔,跟随在周围的是如狼、熊和黑山羊这样的野兽——民间传说中,这些生物大都与魔鬼有关。。
1906年,俄国艺术家布鲁特为一家杂志绘制的“leszy”插图
在习性上,“leszy”也很像魔鬼,它们都是独居的,在一大片森林中通常只有一只,每当春天和夏天,他们都会窜入村庄,对村民进行恶作剧,或者绑架少女做他们的妻子。
追根溯源,无论《巫师3》中村民对鹿首精的敬畏,还是关于“leszy”的诡异传说,都可以算作“森林崇拜”的产物:在《巫师3》的相关支线中,村长曾经提到,为了活下去,村民不得不和鹿首精达成协议——这和当年斯拉夫人的处境非常相似。
和欧洲许多民族一样,他们的祖先来自荒凉贫穷的东欧内地,而他们的生死存亡,也和森林有千丝万缕的关联,由于土地贫瘠,森林便成了这些先民狩猎和获取食物的场地,不仅如此,在军事上,森林还充当了抵御外敌的屏障,在历史上,他们曾经利用这一地形,与来势汹汹的日耳曼人进行了长期周旋。
1885年,维克托&瓦斯涅佐夫为歌剧《雪之少女》中设计的“leszy”形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森林是斯拉夫人的庇护所,毫不奇怪,随着时间流逝,在后者的精神中,难免对森林产生一种依赖感,但森林又是危险的,其中充斥着蚊虫、传染病和恶兽。即使在今天,有GPS和卫星通讯的协助,每年仍会有不少探险者因此无端失踪。这种矛盾,让当年的人们产生了一种复杂心态:有某种捉摸不定的力量居住在密林深处,让人既崇拜又敬畏——也正是因此,在斯拉夫人的神话中,总是充斥着关于森林的传说——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上述传说最终组成了“leszy”的形象,而后者,又为《巫师3》中鹿首精的设定提供了灵感。
与一般人不同,农民在中午停止工作不是为了躲太阳,而是为了躲避日间妖灵。——弗拉德&雷蒙德《农民与其习俗》
现代艺术家笔下的Poludnica,或者说“日间妖灵”
在《巫师3》中,你首次遭遇日间妖灵一定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和之前见过的所有怪物不同,你需要借助法印,才能对它们的真身产生伤害,不仅如此,这种敌人还会瞬间移动和制造分身,从而让不擅长操作的玩家陷入崩溃。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怪物虽然属于幽灵的一种,但只有在中午才会出现。
我们之所以产生好奇,主要是它的设定颠覆了我们的印象:作为幽灵,它并非游荡在黑暗的墓穴中,而是在正午的艳阳下。和《巫师3》的其它怪物一样,它的设定也从古老的传说中汲取了灵感。在1000年前,欧洲的农民中间开始盛行一种说法,在每年盛夏季节、烈日当空之时,一种神秘的力量将被唤醒,并扑向猝不及防的农夫和路人。
说来可笑,这种邪恶力量的本源,实际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中暑:当人们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中时,盐分会大量流失,进而产生各种反应,如四肢无力、意识模糊乃至昏迷不醒。
当年,脑海中一片蒙昧的人们将这种想象归咎于邪恶附体,由此诞生了“日间妖灵”的传说。在波兰,它被称为“Poludnica”,也可以被直接翻译成“午间夫人”,和《巫师3》中的外观不同,“Poludnica”有时会作为一团尘埃现身,有时会被描绘成一个穿白色长袍的年轻女性,而在近代,受到童话中女巫的影响,“Poludnica”渐渐变得更像巫婆。当遭遇日间妖灵后,人们会陷入恍惚、神志不清,甚至被割下头颅。这让许多民俗学家猜测,当年人们看到的可能仅仅是路边的大树、田间的稻草人,甚至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团伙。
另外,由于一种潜在的本能,中世纪欧洲人对“日间妖灵”的畏惧一直在加深——这种本能就是午睡。按照人类学家们的说法,这一习惯可以追溯到人类的穴居时代。为防范敌对部落和野兽,先民们的作息习惯与今天截然迥异。他们并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是一次只睡3-4个小时,醒来之后轮班警戒。同时,一些研究也证明,居住在封闭的环境中,受温度、湿度、空气含氧量、血压等因素的影响,人在入睡4小时后就会下意识地苏醒。
这幅梵高创作的油画展现了两位在田间打盹的农民,由于人类睡眠的本能,加上对死亡的恐惧,共同在中世纪的普通人心中编织出了一个关于“日间妖灵”的幻影
进入文明社会后,这种环境已不复存在,但在本能仍在驱使人们每隔几个小时自动犯困——中世纪时期的饮食习惯更加剧了这种倾向:和如今不同,受食品匮乏限制,当时的人们只吃两餐甚至一餐。这也意味着,当中午的酷热袭来时,人的疲惫感恰恰到达了定点。这一点和中暑的昏厥相互混合,在人们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可怕的幻影。
和其它东欧传说一样,当科学普及之后,“日间妖灵”的故事也销声匿迹。但后来奇幻题材的兴起,让人们对传说有了新的兴趣:一方面,各种地下流行的神话被编纂成书;另一方面,艺术家们也开始从中寻找灵感,为自己的作品增加全新的元素。“日间妖灵”也不例外,在其衍生品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交响诗——《日间女妖》,在东欧国家,这是一部知名度极高的作品。
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得益于其作品的成功,“日间妖灵”再一次变得家喻户晓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作品之所以家喻户晓,恰恰因为它建立了一种莫名的诡异感:它讲述了一位正在做午饭的母亲,为让孩子不再哭闹,便用“再哭就会被女巫带走”来恐吓,不料话音刚落,女巫真的飘然而至……而这个故事的来源不是其他,而是当地流行的一首诗歌,作为旅店店主的儿子,交响诗的创作者德沃夏克实际是在这些传说的耳濡目染中长大的,对此难免驾轻就熟。就像是《巫师3》中充满了戏剧性色彩的那些故事一样,它唤起了听众的不安和好奇,并通过这一点让后来的人们记住了“日间妖灵”的形象,而最终的结果,就是让它被移植进了《巫师3》里面。
说尸婴丑,就想说屎不好吃一样,虽然算不上说谎,但也没有完全交代事实。——狼学派狩魔猎人兰伯特
在《巫师3》的相关支线中,“血腥男爵”无疑是剧情最复杂和最曲折的一个。这个故事起源于一次酒后的家庭暴力,而这次暴力的结果,就是本节要介绍的——“尸婴”。关于后续的展开,笔者不想做进一步的剧透,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介绍它的原型——一个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可怕幽灵。
《巫师3》中的尸婴,在游戏中,你可以做出选择:将其杀死,或是将其转变为男爵家的家事精灵
在《巫师》的游戏设定中,“尸婴”有一个德国化的名字——“Botchling”,它是一种外貌惊悚的婴儿僵尸,它们要么是被遗弃,要么没有取名就已死去,导致灵魂永远无法安息。尸婴会在黑夜时离开巢穴寻找孕妇复仇目标,受害妇女一开始夜里会做噩梦,身体则越来越虚弱,最终无法保护自己——这时,尸婴便会将长牙咬进孕妇的身体,喝她的血,导致母子双双死去。虽然这一设定更多来自波兰人的原创,但在北欧神话中,确实有一个与之对应的传说——“Myling”。
18世纪版画中的“Myling”
如果给“Myling”一个适当的翻译,它似乎可以被称为“鬼婴”,而且和游戏中一样,它也有人令人毛骨悚然的外观和天性。这些“鬼婴”由死去的婴儿变化而成——这些婴儿要么是家境贫苦无力抚养,要么是生前作为私生子被遗弃到河流和森林里,于是,他们迷失的灵魂便在幽暗处徘徊,给路人带来死亡和不幸。
在传说中,他们会跳上独自旅行者的后背,并要求将其带往墓地,以便获得一个体面的归宿。但当旅客接近墓地时,“鬼婴”会变得越来越重。如果背着它的人无法承受,“鬼婴”会在狂怒中将其杀死。不仅如此,这些“鬼婴”还会向遗弃它们的亲人展开复仇。一个诞生于18世纪的童话中写道:一个农夫在森林中碰到一个鬼婴,这个鬼婴不断叫道:“爷爷,我饿!”但这个农夫于是对鬼婴说:“你去找能喂你的人吧,我是不可能给你奶水的。”鬼婴听了以后便离开了,当农夫回到家里时,发现她的女儿胸前满是鲜血死在地上——因为那个鬼婴,其实就是他当年被杀死的孙子。
现代艺术家笔下的“Myling”
遗弃婴儿的做法在古代非常普遍,但只有在北欧,它激起了如此强烈的恐惧。这种现象的原因众多,讽刺的是,这很大程度上,和基督教传入前,北欧人对婴儿的态度有关。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过去新生儿死亡率极高,他们因此不把没有命名的婴儿算作一个完整的人,并试图以此减轻某种心理负罪感。而在饥荒年间,这些婴儿甚至经常被丢弃,或者被用于向神明献祭,但基督教的传入改变了一切。
教士们发现了这些神话的价值,并设法将教义与其结合起来,以便借助后者的影响力自我宣传,而“鬼婴”就是其产物之一——因为后来的传说,大多强调了一个事实,“鬼婴”的没有“妥善命名”的婴儿,而是否接受基督教的洗礼,实际又是判断“妥善命名”的一个重要标准。
斯拉夫神话对应的“尸婴”——“drekavac”,在这幅画中,它反而很像《巫师3》中的“孽鬼”
需要指出,“尸婴”和“鬼婴”的形象还出现在斯拉夫神话中,它被称为“drekavac”,按字面可以翻译为“尖叫怪”,虽然在今天,在这个传说的诞生地,人们已不再相信尸婴会在森林中游荡,但在东欧,对此深信不疑者似乎仍然存在——最近的目击事件发生在2011年9月,不管当事人究竟看到了什么,我们都能确信,它的影响一直都在。
此兹纪念高贵的骑士罗德瑞克,他在与石化蜥蜴的英勇战斗中不幸身亡,希望那怪兽被他的骨头噎死。——维吉玛墓地中的墓志铭
虽然西欧神话中的类龙生物,和东方的龙是两个概念,但有一点似乎是一致的——它们只要现身,就会引发先民们的敬畏和恐惧。我们先要介绍的是石化蜥蜴,也就是Basilisk,它在《巫师3》中是非常凶残的敌人,而按照历史书的记载,它给欧洲人带来的恐怖也持续了1500年。它是一个诡异的混合体:本体是一条会飞的巨蛇,由公鸡所生,由蟾蜍孵化和养育。在古代欧洲,关于石化蜥蜴的童话不多,但描述却相当骇人和致命。
“石化蜥蜴的呼吸可以让土壤荒芜,目光可以瞬间杀人。”
这段话来自中世纪的一本动物寓言集,而其历史可以继续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在博物学家普林尼的巨著《自然史》中宣称,石化蜥蜴是一种小动物,“长度不超过12个手指”,但攻击却十分致命,普林尼写道:“它不像蛇那样蜿蜒而行,而是隆起身体中部前行。它可以通过接触杀死或烧焦草木、击碎岩石,尽管这种生物非常致命,但许多国王还是希望得到它的标本。”
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为我们留下了“石化蜥蜴”的记录,据信,它的原型可能来自北非的毒蛇和蜥蜴
据信,石化蜥蜴的故乡是今天的利比亚,罗马人认为,当地因为这种生物直接从沃土变成了不毛之地。需要指出,普林尼不是唯一提到石化蜥蜴的古代作家。就在《自然志》成书几年后,另一位罗马诗人——卢坎,还描述了这种怪物另一种特点——自带剧毒属性:从周围飞过的鸟,会因此直接倒毙,曾有人骑在马背上用长矛刺杀了一只鸡蛇,结果毒素很快沿着长矛传染给了那个人,而它的马最后也因中毒死去。
罗马帝国崩溃之后,石化蜥蜴的阴影继续笼罩着欧洲,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嫌。围绕着它衍生出了更多的故事,让它的形象开始介乎龙和长蛇之间。在13世纪初期、寓言作家“博韦的皮埃尔”这样描述石化蜥蜴:“一个上了年纪的公鸡,在失去性能力之后,有时会生出一种不大的畸形蛋。如果这个蛋刚好生在粪堆上,并由蟾蜍孵化,最终便会生出一个怪胎:它有着公鸡的上半身,蝙蝠的翅膀和蛇的尾巴。一旦出生,幼年的石化蜥蜴会悄悄躲到地下室或深井中,等待人们闯入,并用剧毒气体将他们杀死。”
中世纪人眼中的石化蜥蜴,事实上,这只是其形象的众多版本之一
石化蜥蜴不仅限于传说,还有严肃的编年史。在中世纪欧洲人的眼中,它更像一个现实的威胁,以及一种“真实存在”的生物:比如按照一名叫Bondeson的作者描绘,1202年在维也纳,爆发了神秘的晕厥症,这种症状据称由一头藏在深井中的石化蜥蜴引发——而鸡蛇在被发现时已经死了,市民们于是在埋葬它的地方的树立了雕像,以纪念这件事。
虽然类似事件往往只有孤证,或者纯粹是以讹传讹,但它仍然引发了广泛恐慌。尤其是在观察到不寻常的“公鸡下蛋”现象之后,市民们更是焦虑丛生:瑞士巴塞尔的法律记录显示,1474年,一只公鸡被发现下了一个蛋,为避免孵出石化蜥蜴,当局在数千人面前对这只鸡进行了宗教审判。以今天的观点看,这可能仅仅是因为激素错乱,让母鸡长出了鸡冠,但在中世纪,这足以引发一场骚乱,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恰恰发生在华沙——而这里也是《巫师3》地理意义上的故土。
这次恐慌起源于一次失踪事件,按照当时的描述:一位刀匠的女儿和另一个女孩一起失踪了,她们的母亲带着女佣去寻找,发现孩子们误入了一座荒废的地下酒窖,并看到她们一动不动地躺着,突然,从地窖深处传来一阵嘶鸣,瞬间,领路的女佣就倒地死去了。
后来,人们将三具尸体拉出地窖,发现它们的外观骇人,皮肤变色,眼球就像鸡蛋一样肿胀和突出。谣言传遍了整个华沙,议会传召了一位名叫本尼迪克特的医生,在他的建议下,一位青年穿着镶满镜子的皮围裙下到地窖中,抓住了蛇怪,最终,这位医生和青年都获得了参加市政厅宴会的殊荣。
在《巫师3》中,血腥男爵和希里外出打猎时就遭遇了一只石化蜥蜴,最终,这头蜥蜴被希里杀死
和当时欧洲流行的、许多真假参半的传说一样,这个言之凿凿的“史实”,其实有许多经不起推敲之处,然而,这些似是而非的故事却完成了一件事:在当年,它们营造一种看似近在咫尺的恐惧,并让传说生物深入人心,甚至在今天的奇幻类的作品中,石化蜥蜴都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形象,比如说JK罗琳的名作《哈利波特》,再比如《巫师3》,它们都是邪恶和恐怖的存在。
最危险的是皇家翼手龙,有人叫它们皇家大麻烦。——阿尔宾娜&托特坎夫,亚瑞图扎自然科学讲师
和前几作中不同,《巫师3》中并没有出现一条真的龙,尽管有许多类龙生物常常让人产生误会,其中之一就是翼手龙(Wyvern,也可以被称为“飞龙”)。它们有着修长的尾巴、鲜红的皮肤,以及像龙一样从背部凸起的尖刺,尽管它和龙的区别也有很多:其中最醒目的特征是,龙有四足,而翼手龙只有两足,另外,总的来说,一条翼手龙再巨大,尺寸也不可能超过一条真龙的五分之一。
图片所示为一只严格意义上的龙,它有四足,且体型更为庞大
一只严格意义上的“翼手龙”,出自《冰与火之歌》
翼手龙的形象源于英伦三岛,这一点也可以从的它的词源“Wyvern”中略见一斑,这个词来源于古代英国的方言,原本意思是“海蛇”,但实际描述的却是一种双足、会飞、身躯类似蜥蜴的存在。同样有趣的是,在被罗马人统治之前,英伦三岛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形象,而它的起源经过,也比我们想象的一波三折。
因为有非常确凿的证据表明,英国人口中“Wyvern”实际来自今天的罗马尼亚境内的达契亚人,和真正的“龙(Dragon)”完全出于同源,而再向上追溯,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古人对蛇和蜥蜴等异兽的敬畏和恐惧上面。
一般认为,作为一个尚武的民族,达契亚人是从水蛇和蜥蜴的身上汲取了灵感,并用这一形象充当军旗上的图腾,虽然最终,这个民族最终被强大的罗马帝国击败,并消失在了历史中,但罗马士兵却对此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它在旗杆顶部随风飘动的场景。
罗马军团的龙头旗帜饰物,它曾是达契亚人的图腾
到公元3世纪,许多罗马骑兵已经不再使用传统的鹰旗,并用龙旗加以取代。与此同时,战争结束后,罗马人还从达契亚招募了大量辅助部队,这些士兵们也将家乡的图腾,带往到了千里之外的陌生土地。
可能是出于对恐惧、也可能是出于敬畏,这种“Wyvern”很快在不列颠的民间故事中传播——它的形象千篇一律,大多是凶狠而残忍。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在那个对神话生物缺乏严格定义的年代,“Wyvern”有时企其实就是龙。这一点也反映在当年的描述上,比如说它喜欢吃人、体内有剧毒,对财宝和闪光的物品有着特殊的偏爱,是魔鬼的化身……如此等等。
14世纪一份手抄本中的“Wyvern”
在中世纪往后,和龙的形象一样,“Wyvern”的图案也频繁地出现英国贵族和城市的纹章上,这种形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Wyvern”被赋予了威严和勇武的含义,同时,在当年的欧洲,人们对宗教和超自然力量的敬畏正在消失。正如一位欧美玄幻作者分析的那样:“在中世纪末期,火药和攻城器械已经能摧毁当年最坚固的东西——城堡和城墙,那么,有谁还会相信,人类无法抵御一头凭空出现的怪兽?”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当年比较严肃的动物图册和百科全书中,“Wyvern”的出现频率越来越低,也不再有作者言之凿凿地描述它们的特征和习性,只是将其解释为一种虚构生物。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在19世纪之后,作为世界观设定中的一部分,“Wyvern”常常在奇幻文学作品中登场,其双足、有剧毒、喜爱囤积财宝的形象也大致在这个时间内确定下来,其中也有大量龙的形象出现,比如说托尔金在《霍比特人》中提到的巨龙“史矛革”,形象上就更接近“Wyvern”,因为严格意义上的龙有四只脚,而史矛革有两只。同样,如果仔细观察《权力的游戏》中出现的龙,你会发现其形象也与后者也更为近似。
《英雄无敌》中的飞龙,在诸多游戏中,这个系列其实也是“飞龙”和“龙”对比最鲜明的
“Wyvern”的另一个舞台是电子游戏,在其中,它们和龙的区别反而更为鲜明。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也许《英雄无敌3》,在其中,金龙、红龙和黑龙高大且威严,拥有至少200以上的生命值,而要塞城的飞龙则是另一种形象,它们和青蛙一样有绿色的表皮,更像是一条长着翅膀的、吃撑了的蛇。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勇者斗恶龙》和《怪物猎人》中,其中“Wyvern”和“Dragon”在形象上其实也不尽相同。同样,在《巫师3》中,“翼手龙”也被认为和巨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生物,尤其当你奉命去杀死一头所谓“巨龙”,而最终发现对手是一头翼手龙之后,是否对雇主说实话,将极大影响你的任务报酬。
……不安的夜晚,空气中弥漫着恐惧的气氛……牲畜在谷仓内烦躁不宁,风中隐隐传来尖叫声……“是狂猎……”狩魔猎人悄然吐出这几个字:“请关好门窗,哈弗梅尔先生。”——安德烈&萨普科夫斯基,《蔑视时代》
《巫师3》的副标题就是“狂猎”,它的前作和预告中也不止一次提到这种存在,然而,不能不承认,随着主线进行,游戏实际是是在毁掉你之前营造的所有神秘感。
在游戏开头,你也许会认为“狂猎”是另一个世界来的幽灵骑士,乘着骷髅般的坐骑划过天空,他们身披重甲,他们的突袭毫无征兆,所到之处在身后留下一片刺骨的寒霜,仿佛永远无法被消灭。但随着游戏进行,你会发现“狂猎”是一群精灵骑兵,而这些骑兵的战斗力随着剧情发展始终在递减。
《巫师3》中、面具下的狂猎,其实是这个猥琐样子……
最初,只有男主人公能解决这种怪物,随后你发现,连兰伯特这样的高级NPC都能将其砍杀,接着,你甚至能看到它们被成群的史凯利杰勇士击败,到最后,它们的存在的意义仅剩下了一种,这就是展示花样百出的死亡状态。
实际上,就在游戏发行前,开发商和各种游戏媒体就告诉我们:狂猎的名字来自传说中的幽灵骑兵——几乎全欧洲都有狂猎的故事,而且有趣的是,不同文化的传说对此几乎没有区别。只是,与游戏中有形的重铠骑士不同,神话中的狂猎带来的是一种游魂般的恐惧感。
“我听见所有的狗都在叫,它们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听到所有的马都在嘶吼,仿佛就像是烈日当空时的场景——但这是发生在凌晨两点钟的事。我告诉你的事情完全是亲眼所见,有怨灵在乡间追捕和游荡。”在《神话中的爱尔兰》一书中,作者米歇尔&达穆斯(Michael Dames)借一位叫汤姆&卡罗尔(Tom Carrol)的居民之口写道,毫无疑问,卡罗尔是幸运的,据说普通人遭遇狂猎后,逃生的机会微乎其微,另一位目击者称:“你在年轻时根本感觉不到,直到你成人后才会意识到他们的存在……不管怎么说,一旦狂猎到来之后,这片地区总会有一个人在翌日死去。”
以上描述还出现在欧洲各地的传说中,和《巫师3》中也几乎大同小异:简单地概括来说,狂猎会杀死那些遇上的人,并把他们带到死者的世界。在细节上,不同国家的传说虽各有差异,但一般而言,狂猎之王都是著名的人物:在《巫师3》中,他是另一个精灵种族的首领艾瑞汀;在上述“目击者”的居住地——爱尔兰,狂猎是神明科尔努诺斯(Cernunnos);而在法国北部,狂猎是亚瑟王和他们的骑士,至于它的本源则是北欧民间传说中的“奥丁(Odin)”上,它也是北欧传说中的主神之一。
奥丁,或者说沃旦(Wodan),其词源与上古北欧语的“Odhr”联系紧密,而后者又兼具了“愤怒、狂喜和激励”的含义,从这个词再向上追溯,它实际是源自古印欧语中“Wod”,而后者派生出的一个词汇又是如今英语中的“Wild”,也就是“狂野”。从这个角度,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奥丁和“狂猎”会存在一种天然的渊源。
“狂猎”被认为与奥丁崇拜有关,在北欧神话中,奥丁也是雷神托尔等诸多神明的父亲
不仅如此,对“狂猎”形象添砖加瓦的,还有古代北欧的军事习俗——狂战士(Berserkers)——它也可以被看作是奥丁崇拜的一部分。在9世纪的挪威、瑞典和丹麦,部族勇士会穿上兽皮、通过进行仪式,相信自己成了狂暴野兽的化身,并跟随在部族首领之后参加战斗,并对敌人的土地展开袭击,这一形象逐渐演化为狂猎(甚至狂猎的猎犬)。冰岛史诗作家斯诺里&斯图鲁松(Snorri Sturluson)对他们做了这样的描述:
“奥丁的亲兵行动时不穿铠甲,就像狗和狼一样狂野,它们撕咬自己的盾牌,像熊和公牛一样孔武有力;他们在男人中大开杀戒,无论是火还是铁都无法造成伤害——这就是他们被称为‘狂战士’的原因。”
于是,他们令旁人产生了这样的印象,这些狂战士已然化身猛兽,成了一种不生不死的非人生物,随着时间流逝,它们成了近乎幽灵的存在,进而演变为在夜幕中肆虐的恶魔骑兵。基督教传入后,教士们又果断对这种传说进行了加工:一方面,狂猎成了恶魔化身,另一方面,它们掠夺的对象成了未接受洗礼的儿童——这种修改的目的显然有传教上的意义。
事实上,现存的许多狂猎传说都要归功于雅各布&格林——一位著名的中世纪神学家,在他的著作《德国神话》中创造了“Wilde Jagd”一词来描述这些骑士。在他的理解中,狂猎就是奥丁和他的部下,只不过这里他们失去了和善的一面,最终成了如今各种作品中展示的形象,即象征灾祸和战争的幽灵。
现代艺术家笔下的狂猎
为什么是在波兰?
事实上,你会发现,《巫师》系列在怪物取材上不只局限于斯拉夫神话,相反,它来自世界各地,其中除却基于民间传说的怪物,还有现代流行的吸血鬼传说(《血与酒》),并从20世纪出现的、托尔金的小说和“龙与地下城”设定中汲取了养分。
如果追根究底,《巫师3》其实很不“波兰”,但另一方面,它又暗合了我们心目中的、“波兰”的环境,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也许是,所谓的“波兰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是一个充斥着异国调料的大杂烩。
从起源上说,正统的“波兰文化”其实并不存在,在罗马时代,这里是一片遍蛮荒的沼泽;在中世纪,这里崛起了强有力的王权,但这个王权却对起源于异教的斯拉夫传统异常自卑,最终,这种自卑转化为了对天主教的坚信;在近代,波兰被三个强权瓜分,直到一战结束后才侥幸赢得了独立地位,这种独立注定短暂,二战期间及之后,各个强权又争相在当地人的思想中留下了印记。如果细细琢磨《巫师》系列的设定,你会发现,上述事件和描写都在其中若隐若现。
波兰首都华沙街景,这个被认为相对保守的国家,在欧洲历史上曾经是各个文化的交汇之所
如果做个比喻,波兰实际很像夹在各个文化之间的中转站:德意志、意大利、法国、奥斯曼帝国和蒙古人,他们的商品、文化和语言都在这里交汇。
波兰贵族最流行的服饰是丝绸腰带,波兰军队的象征——翼骑兵喜欢佩戴豹皮做的披风,这个国家最珍贵的遗产是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和建筑,但无论是丝绸,还是豹皮,还是绘画和建筑的风格,它们都不产于波兰,而来自同各国的贸易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诸多的外来文化元素也被融进了波兰人自己的神话。
而在1980年代、社会巨变之后,这种融汇的过程更是大大加快了,大量欧美的奇幻作品涌入,填充了文化界的空虚。至于结果正如我们所见——上述元素最终整合在一起,造就了精彩纷呈的《巫师》系列。
一键分享到:
你是否曾被《花千骨》中的盛世美颜杀姐姐迷得神魂颠倒?又或是曾对着《重生之名流巨星》里云修和封景的唯美镜头犯花痴?
带你全面了解2017年手游格局变化与质量安全问题。
游戏头条 游戏头条 哇 不得了啦 不得了啦 英雄联盟拉着众高校在杭州搞事情啦 你以为死宅就能宅出春暖花开? 现在就穿上衣服跟我走吧~ 英雄联盟高校狂欢周 超燃现场一起来嗨吧! 明星大咖零距离 Wow惊艳全场 骚男、ROOKIE、无状态、誓约 这些百闻都会一见...
外媒预测了未来十年游戏业的演变方式:视频游戏将变得像电影一样精彩、VR、体感控制和其他噱头终将被淘汰、PS和Xbox主机将被流媒体替代等。
在日益剧烈的手游市场,应用商店免流量下载乃大势所趋。
5月21日,体彩大乐透第16058期开奖号码“02、15、17、23、28”,后区开出号码“0
小编对美国人敬仰的同时,难免有些痛心,如果建筑有灵性,它独在异乡,望着别国的月亮,是否也会思念曾经落根的彼岸徽州?
| 都市 | 品质 | 生活 | 分享 |这是一个为你打造的平台相信你会深深地爱上这里----------E
关联词是我们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知识点。关联词用得恰当,有时候可以给整个句子带来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这八种关联
我曾经的董事长是当地知名企业家、教育家,七十岁老太太虽然退居二线、和科学家儿子定居美国,可干了一辈子“革命事
每日分享最有趣的游戏新闻,最欢乐的游戏文化。
感谢您的支持,请按照如下步骤取消屏蔽ABBAO的广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巫师3尖叫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