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充值排行榜破解充值

熊孩子9天花1万8 破解妈妈账户密码充值游戏 |支付宝|熊孩子|游戏_新浪新闻
  原标题:熊孩子偷用妈妈支付宝充值游戏 9天花一万八
  周女士的儿子尧尧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对于现在孩子们普遍爱玩手机游戏,周女士始终抱着每天只要不超一小时、玩游戏还能调节紧张学习的态度。不过,最近她突然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总是显示异常,仔细一查吓了一跳:从去年12月26日到本月3日,短短9天时间里,她的支付宝账户消费了一万八千多元,这些钱全部汇入了一家游戏公司账户。追问之下,原来,大额账单的始作俑者竟是儿子尧尧。
  孩子试出了支付宝密码
  周女士说,她是1月5日才发现异常的。因为自己的信用卡绑定了一张借记卡,每月是可以自动还款的,但最近,周女士总接到“账户余额不足,还款失败”的短信。
  “我在银行上班,工作比较忙,当时并未在意。”后来,闲暇时想起这件事,周女士特意登录网上银行,还顺便把手里的另外3张信用卡一并进行了查看。这一查可不要紧,一张绑定支付宝的信用卡账单中,支付明细足足有5页!算下来,总共近40笔消费。这些消费中,单笔596元的支出占了多数。
  “我看着电脑,一页一页往下翻,当时觉得头发根儿都炸起来了。”周女士注意到,这些钱都是汇入一家“东莞信怡电子有限公司”的账户。这些钱是谁花的?又支付了什么东西?在家里问了一圈,最终,儿子尧尧承认,这是他玩游戏时充值花的钱。
  尧尧玩的这款手机游戏名为“恐龙神奇宝贝”。据周女士说,这是她手机里自带的一款游戏,她一直以为游戏是免费的,所以,每次孩子玩的时候也未太留意。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这是一款模拟养成类游戏,通过随机任务,玩家将化身公益环保使者,在游戏内拯救并保护恐龙,为它们建立家园。游戏操作简单,玩法丰富,可玩性极高。
  尧尧说,他确实给游戏进行过多次充值,充值越多,能买的恐龙就越多。因为妈妈的QQ、微信密码都一样,所以,他很轻松地就试出了支付宝的密码。周女士虽然感到非常震惊,但她并未过分苛责儿子。只是教育他,这么多钱都需要由妈妈还给银行。
  游戏厂家:充值不能退
  周女士说,显然,儿子对钱还没有什么概念,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有多严重,但是,在得知即便把自己这么多年攒下的压岁钱都拿出来,也不够偿还账单后,他表示出了歉意,“现在会主动帮着大人干点活儿”。
  周女士认为,作为家长,她确实有一定责任,没有看管到位,但游戏厂家也应承担相应责任,毕竟,这些游戏的受众都是以未成年人居多。
  昨天,记者联系了游戏厂家。工作人员表示,支付宝在支付过程中需要输入密码,这个环节是付款人的自主行为,不存在操作失误,所以,这些钱不能退回。
  律师说法:维权取证很难
  记者搜索发现,盗用父母支付宝、银行卡充值游戏的“熊孩子”还真不少。但能把损失追回的家庭却是少数。一些手机安全专家建议家长,最好能设置访问限制或是指纹支付的功能,避免孩子误操作。
  对于周女士的遭遇,北京汇源律师事务所律师魏晓东认为,要分两种情况分析。第一种情况,家长有证据证明是未成年人使用手机进行的付款操作,这种情况下,儿童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他们所作出的民事行为无效,付款行为属于无效行为,厂商应当退款。但是,家长作为监护人将手机交给儿童使用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具体比例由法院确定。第二种情况就是,家长无法证明手机是未成年人使用,那么这个手机对应的付款操作就是有效的民事行为,不能退款。
  但第二种情况取证过程很难。魏晓东认为,即便能证明,家长也有责任,儿童持有手机不需要家长参与就可以操作付款,说明家长对于手机设置缺乏保护,这是家长的主动行为,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在国外,这种事情退款也并非普遍现象,即便最终争取后可以退款,也是按特例处理。(记者 刘琳)
  来源:
责任编辑:张冬
如何看待影响科学评价的话语权问题,就此陈列平教授近日在接受“知识分子”访谈时首次公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在新的一年,为自己增添一份自信,五分智慧,七分把握,和十二分的成功与喜悦。
既然作者署名排序不能说明一切,那么,该如何正确估计一位作者在合著论文中的真正功劳呢?
有些领导倒是真爱读书,有些领导则有些叶公好龙,而且爱读书的领导和不爱读书的领导确实不同。  “为了玩手机,他尝试‘破译’爹妈的银行卡密码,最终偷刷百余元。”一位心理专家介绍说,在过去的几年中,因孩子玩手游而与父母产生矛盾的案例不在少数。孩子想方设法沉浸在虚拟的手游世界里,家长则使出浑身解数想将孩子从手游中挣脱出来。
  孩子
  玩游戏“破译”爹妈银行卡
  “玩游戏其实只要在合理范围内,都不算是成瘾,但是对于那些成瘾的孩子来说,纠正起来确实有很大的阻力。”一位专职心理疏导工作人员曾表示,自己曾见到过不少极端案例。
  对于普通人来说,工作与生活一天仅有24小时,“那个叫张豪(化名)的孩子却是36小时生活制,也就是两天当一天过,其中24小时玩游戏连轴转,剩余12个小时用来睡觉,孩子甚至因此荒废学业。”这位工作人员回忆,不论老师与家长做了多少思想工作,张豪仍然沉迷其中。
  “他为了打游戏购买更多装备,甚至‘破译’了家长的银行卡密码,从而通过快捷支付平台进行支付。”这位工作人员回忆,银行卡密码多次输入错误后,总会自动锁定,因此,张豪每次输入都会格外小心。父母的生日、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纪念日……各种排列组合,最终密码还真让这孩子给‘破译’了。于是,上百元的费用就此用于虚拟世界。
  “钱被划走后,直到父母发现银行发送的短信提醒,才及时制止。”这位工作人员坦言。
  家长
  为监督孩子拆掉卧室门
  “其实现在学生玩手游的情况并不陌生,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不允许学生携带手机进入学校,就算是携带,也一般不允许学生在校使用手机。”一位初三班主任表示,自己曾三番五次重申并做家长工作,然而,仍然有学生愿意“冒险”。
  “部分学生他们自己组队,利用业余时间玩同一种游戏,甚至对于每个人在游戏中的角色、装备互相比较,这似乎成了他们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上述班主任说,“没收后,有的学生家长会再给他们配备手机,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手机,在这种情况下,没收手机的副作用反而更大。”
  上述班主任坦言,与家长沟通的结果也不外乎严加管教或者束手无策,“无奈之下,甚至有家长为了监督孩子不再玩手游,将孩子卧室的门彻底卸掉,每晚看着孩子写作业,从而保证心安。”上述班主任说。(生活日报记者 朱紫瑛)
热门推荐 |您当前所在位置: →
导读:老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教程送给想学习破解与喜欢玩游戏的朋友们,大神可以直接绕过。本人因有严重腰脱所以不能久坐,录完这视频以后不会在发任何修改版的游...
老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教程送给想学习破解与喜欢玩游戏的朋友们,大神可以直接绕过。本人因有严重腰脱所以不能久坐,录完这视频以后不会在发任何修改版的游戏了大家可以按照教程的思路自己去研究学习,应该可以让各位入门了。因身体原因不能一一给大家讲解,希望看不懂的朋友反复多看几次,其实很简单,就是在于多思考。本人也是小白一个,只能把自己会的交给大家,希望大家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去达到自己的目标。用到的工具有: AndroidKiller java(环境设置请百度查找教程) .NET Reflector 8.2,工具我就不提供了大家自己百度就能找到!大家进入网盘会有下载教程【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o6qSnQa 【密码】:7hoe
文章很赞,分享给朋友
12-3112-2812-2812-2712-2512-2512-2212-2112-1912-1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游戏破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