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是第几大岛本岛是一个什么海岛

等许多小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南部,由此判断台湾岛属于带和亚热带气候.(2)台湾省的城市集中分布在台湾岛的(东、西)部,该区的地形以为主.(3)台湾是祖国的宝岛,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其美称:①台湾岛约三分之二为山地,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很多,是我国重要的林区..②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多,适合甘蔗生长.台湾每年可产食糖近100万吨..(4)图示妈祖雕像(台湾和福建省许多居民共同尊奉妈祖)是南京绿博园中福建盼归园的主景,该景有何寓意,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想法.
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A.台湾岛就是台湾省B.台湾省包括台湾岛及附近许多小岛,如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C.台湾省西隔台湾海峡与浙江省相望D.台湾岛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
&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A.台湾岛就是台湾省B.台湾省包括台湾岛及附近许多小岛,如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C.台湾省西隔台湾海峡与浙江省相望D.台湾岛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
如图为台湾岛等高线和城市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台湾省主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A______岛等许多小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南部,由此判断台湾岛属于______带和亚热带气候.(2)台湾省的城市集中分布在台湾岛的______(东、西)部,该区的地形以______为主.(3)台湾是祖国的宝岛,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其美称:①台湾岛约三分之二为山地,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很多,是我国重要的林区.______②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多,适合甘蔗生长.台湾每年可产食糖近100万吨.______(4)图示妈祖雕像(台湾和福建省许多居民共同尊奉妈祖)是南京绿博园中福建盼归园的主景,该景有何寓意,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想法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台湾岛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台湾岛——中国第一大岛,战略要地。位于东海南部,西依台湾海峡(属于东海),距福建省海岸75~220海里;东濒;东北与的琉球群岛为邻,距约335海里;南隔与相望,距约195海里。岛形狭长,从最北端富贵角到最南端,长约394千米;最宽处在附近,约144千米。面积3.58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逾99%,为台湾省主岛,在世界大岛中列第38位。人口约2300万(2006年)。其中汉族约占98%,高山族等约占2%。
台湾岛历史沿革
台湾的历史至少可上溯至7000年前。7000年前起到大约400年前,南岛语系原住民的祖先先后、陆续的漂流到台湾来,成为目前所知台湾最早的居民。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沉莹的《》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划归福建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
16世纪,西班牙、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
1644年,,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进军台湾。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1]
台湾岛自然条件
属。处于东海大陆架南部边缘。两亿多年前古生代晚期,地壳运动奠定了台湾岛的地质基底。4000万年前开始的,地壳受挤压褶皱上升,形成最初台湾山系;约250万年前,地壳继续褶
皱上升,构成台湾岛的现代地形。第四纪冰期海面下降与大陆相连,水面回升,复成海岛。
岛上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全岛面积2/3。分布于东部和中部,自东向西有、中央、、雪山和5条平行山脉,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以为主分水岭。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山地约占全部山地的一半,海拔3500米以上山峰有30余座。最高峰玉山,海拔3997米,为中国东南部第一高峰。丘陵多围绕5大山脉山麓,主要有北部的、竹南丘陵,中部的丰原、和南部的,海拔约在600米左右。北部有,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是北部的重要屏障。
平原多在西部。最大,北起,南至,面积达4550平方千米,为岛上农业兴盛、人口密集、城镇较多地区。南部和东北部亦为重要农业地区。狭长的介于与中央山脉之间,是东部南北天然交通孔道。盆地主要有、和中部群。
海岸较为平直,岸线长1139千米,东部从三貂角至旭海为断层海岸,雪山山脉北端、中央山脉北端和南端,台东山脉直逼岸边,峻峭耸立,海底急剧倾斜,离岸数千米,水深即达一二千米;除北部有较大的宜兰平原外,仅在、台东等地有小块冲积平原。北部从三貂角至口为峡湾海岸,多岬角湾澳。西部从淡水河口至枋寮为沙质海岸,岸线平直,沙滩绵长,较多地段便于登陆;滩涂宽广,多沙洲、?湖,尤以口至口一带海埔新生地增长迅速。南部从枋寮至旭海为,多陡峭崖岸,前有裙礁,南端鹅銮鼻与猫鼻头间有较低平的。
全岛河流共151条,以中央山脉为分水岭,分别向东、西流入海洋,大都流程短、落差大、多险滩瀑布,富水力资源,不宜通航。以中部最长,发源于,西流入海,长186千米,3155平方千米。河长大于100千米的还有、淡水河、曾文溪、大甲溪、大肚溪,皆西流入海。天然湖泊很少,著名的有。
地跨南北,终年受黑潮影响,属南亚热带和北热带湿润气候,高温、多雨、多风。年平均气温由北而南为21~25℃,7月平均约28℃,1月14~20℃;山地气温随高度而递减,3000米以上山地冬季有积雪。年平均降水量东、中部在2000毫米以上,东北部的火烧寮多达6300毫米以上;西部沿海一带较少,多在1500毫米左右。降水量与季风有关,北部冬季多于夏季,南部适相反。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南风和西南风。夏、秋季常受热带气旋影响,以7~9月最盛,平均每年有3.5次8级以上热带气旋登陆本岛。正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发生频率较高,以花莲及其附近海底最多。东岸属,大潮差1.2米。西岸北港溪口以北属正规半日潮,潮差中部最大达4.2米,两端为2.6米。北港溪口以南大部为不正规半日潮,潮差1~2米。其中至枋寮段为,潮差较小,约为0.6米。
本岛西南有,东北有钓鱼列岛,周围尚有、棉花屿、花瓶屿、基隆岛、和平岛、、、、、琉球屿等,连本岛共86座。
台湾岛经济交通
耕地面积约占全岛面积1/4。粮食生产以稻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甘蔗为主。其他有茶叶、热带水果、
香茅等,为传统出口产品。森林资源较丰,覆盖率达52%。但木材自给率只占10%~12%。畜收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3,渔业占1/4。现有远洋渔船约2000艘,总吨位约40万吨,近海小渔船1万余艘。
工业主要有制造业、电力业、矿业和建筑业4大部门,以纺织、电子、化学、食品加工等项为主,同时发展以进口原料和出口加工产品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带,并构成以、和高雄为中心的工业区。有大小船舶修造企业250余家,主要制造集装箱船、游艇和渔船及修理船舶。大型船舶修造集中在高雄、基隆,高雄建有可容两艘50万吨级船的船坞。全年造船61.5万载重吨(1990)。和、建有核电厂3座,其装机容量占全岛电力1/3。原油产量不足需求量的1%。
岛内交通以公路为主,由环岛公路、横贯公路和南北高速公路为干线构成公路网,总长约2万千米。其中由基隆至高雄的高速公路,经西部14个县市,长达373.4千米,是岛内交通大动脉。铁路主要为西部和、北回、台东、南回和屏东等线构成的环岛干线,全长约913千米,其中由基隆至高雄的纵贯铁路、长408.5千米,已实现电气化,为铁路主干线。另有支线和生产专业铁路约2000千米。有民用和军用机场约50个,桃园和高雄为国际航空港。有大小海港10余个,高雄、基隆、台中、花莲和苏澳为5大港口。主要有通往日、美及东南亚各地的定期海、空航线,对的海、空联系均甚频繁。1995年海运总吞吐量达1.41亿吨,其中90%为进出口货物。左营港为本岛专用军港,高雄、基隆、苏澳等港部分作军用。
台湾岛地理
全岛周长原为1139.25公里。面积3.578万平方公里; 此外有海埔新生地38.85平方公里及属岛74.80平方
公里。海岸线共长1239.58公里。岛形南北狭长,北起富贵角,南至鹅銮鼻,长约394公里(旧作385公里)。岛中部东西最宽,自浊水溪口西南海岸东至秀姑峦溪口约144公里。
台湾岛占台湾省全省面积逾99%。全岛海拔百米以下的平原低地约占30%,余皆为山地和丘陵所盘结。其中100~500米约24%,500~1000米约14%,约31%,3000米以上仅约1%,但超过3000米的高山,不下百余座,故台湾岛亦被称为“高山岛”。西依台湾海峡(属于东海),距福建省海岸75~220海里;东濒;东北与日本为邻,距约335海里;南隔与相望,距约195海里。
台湾岛军事意义
地处区东南部前沿,又位于亚洲东部岛链中环,为中国东南沿海和近海交通线侧翼的海上屏障,是维护中国在东海、和太平洋海上权益的战略要地。历来常受外国侵占,发生多次重大战事。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日本倭船进犯福建后转而占据台湾岛西南岸,福建都司率战船队冒风浪经澎湖追歼倭船于台湾岛近岸。南明定武十六年(1661),率船队乘满潮出敌不意地通过水浅滩多的鹿耳门,驶入湾实施登陆。当荷军以舰船两次从海上反扑时,皆被击退。
年中英鸦片战争期间,英舰曾侵入鹿耳门、鸡笼(今基隆)、大安港等地窥伺和炮击,皆被击退。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日本借口“”,派军队在台湾南部琅峤(今)登陆并进攻石门、牡丹社等地,遭到平埔人顽强抵抗达半年之久,日军终以战死、病亡600人后撤走。
1884年(清光绪十年),在进行前后,皆派舰队攻占台湾北部基隆、淡水后转而在海上对台湾封锁。在大陆军民的支援下,台湾军民的抗法斗争终于取得胜利。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台湾军民奋起开展反占领、反割台斗争。5月,日军从三貂角一带登陆,先占领岛屿北部,后逐渐向南推进,台湾军民在中部、南部利用殊死抵抗日军占领。斗争持续达5个月,日军以伤亡约3万人的代价方占领全岛。
台湾岛地质与地貌
全岛为复背斜构造,山系东北—西南走向,地槽开始形成于古生代晚期,经第三纪中新世海水升降活动和上新世造山运动,进入岛孤形成阶段,地槽时代基本结束。更新世剧烈间歇性上升。第四纪冰期曾因海面下降而与大陆相连;间冰期海峡水面回升,复成海岛。现今台湾海峡深度一般不过百米左右。自第四纪初期以来,海浸规模及沉积地层有逐次变小变薄的趋势。台湾海峡沉积率每千年约为15~50厘米。
台湾复背斜的东西两翼极不平衡。本岛位处太平洋西北部岛弧群的中段、孤与吕宋弧交会点,其本身亦呈浅弧状,向大陆突出。面临太平洋一侧海崖陡降,以约1:10的急坡在去岸约50公里处,海底已深达4000米以下;陆上的内侧则为南北延伸的大断层线。依,本岛应是位处太平洋一方的菲律宾海板块与东北方缝合线(纵谷带)上。由于背斜受东来压力为主作用,造成地带的上升运动和断层激化,其间玉山地块的形成则可能受自北而南的琉球弧运动影响。本岛主要构造线和断裂均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台湾山地的山脉为中央山脉。自东北部苏澳海岸附近起,最后纵贯入海。全长约320公里。山脉东部主要为片岩,主脊及其西部为轻度变质的粘板岩(第三纪、、硬页岩、变质砂岩等)。其西北的雪山山脉长约180公里,与西南相接;玉山山脉北与雪山山脉皆为粘板岩。西为,其北段亦称山脉。再往西有丘陵、台地、盆地相间错。基隆海岸有、基隆等火山群分布(见,);高雄、有大小不一的,近代冲积层掩覆甚深,海峡东岸前缘滩涂,即为台湾主要“海埔新生地”分布区。中央山脉东隔台东纵谷,有长约150公里的海岸山脉(亦称台东或东台山脉)。后者为夹有大量火山碎屑岩的新第三系山地。所有东西诸脉组成台湾山系,其间多狭长谷地,为重要断层线所经,尤以广2~5公里的东部大纵谷最为典型。
东部的海岸山脉最高峰新港山1682米。中央山脉高峰丛集区,北起(3740米),南迄(3090米),其间相去不下200公里,超过3000米和3500米以上的著名山峰簇聚,其中3833米,3805米。海拔3997米(旧测3950米),为台湾最高峰,亦为中国东部最高峰。在玉山峰群中,高逾3900米者尚有东峰(3940米)、北峰(3920米)、南峰(3900米)等。雪山山脉亦多超过3500米的高峰,主峰海拔3884米,其北的大坝3573米,峰顶岩层叠立,景色奇伟。雪山山脉及中央山脉和玉山发育,有更新世后期冰蚀地形遗迹。
海岸大部分皆甚平直。北部自以东,南至,长约120公里,岩石裸露,岬角岐出,但除外,天然港湾规模狭小。东部海岸除苏澳湾外虽岸外水深,但因断岸逼岸,腹地多山,于建港不利。各河下游及河口冲积平原的发育规模,亦远逊于西部。西岸大部分为滨海平原区,滩涂宽广。海埔新生地以乌溪(大肚溪)河口至曾文溪河口一带,增长最速。除西南部高雄海岸外,西岸砂碛绵亘,缺乏天然良港。
主要平原80%以上集中于西部。若依中央山脉全线为界,以东主要平原仅有东台纵谷狭长地带(包括花莲平原和台东平原)。其间有花莲、秀姑峦和卑南三溪流域的群相交错。
北部多丘陵。惟台北市及其附近沿淡水河至关渡一带例外。西部则有新竹平原、海岸平原、彰化平原、台中盆地、大冲积扇、、高雄平原、屏东平原、恒春平原。以上西部滨海平原连续成带,如以乌溪(即大肚溪)河口为起点,止于高屏溪口附近,平原面积当不下4500平方公里。[2]
台湾岛气候
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的过渡区,每年自10月~翌年3月为东北季风盛行期,5~9月为西南季风期,其间分别为两者的转变期,因受东北信风和冬季大陆冷气团影响,东北风的作用特强。东北部与西南部气候有显著差异。南北平地各以台北、恒春为代表,年均温分别为22~23℃和24℃~25℃,年较差前者约13℃,后者约仅7℃。至于最高月均温仅约30℃,最低月概在15℃以上。零下的绝对低温虽偶一出现于北部平原、台地,而霜冻之害不见于台中以南地区。气温垂直变化大,山地年均温,的2406米测站已低至为10℃左右,的3850米测站更低至4~5℃。后者极端低温可至-12℃。
降水量东北部特高,基隆历年平均值超过3000毫米;最高可达5000毫米(如毫米)。宜兰亦可超过3000毫米。台中、、高雄皆逾1700毫米,屏东高于2000毫米。但西南部各地的年变率特大,与东北部常年多雨的特点适成对照。东北季风为冬半年主要雨源,年中受台风影响亦较强,致雨机会特多,基隆被称为“雨港”,雨日逾200天,最多可达230多天。宜兰亦常超过200天,最多可逾220天。西南部的台南、等雨日远少于宜兰和基隆,且逐年变化亦大。如高雄1975年雨日为120天,1976年仅65天,1978年69天,天。1977年高雄雨量曾达2793.9毫米,1980年竟少至572.8毫米。西南部平原区全年虽可超过2000小时,却因秋冬少雨,常有较严重旱情。
台湾岛及其近邻海域位于太平洋台风夏秋间频繁出没地带,台风年均不下3~4次,其中尤以横越恒春半岛和北部最多,受影响亦最大。台湾山地多雨,年雨量达毫米的山区,全岛有5~6处之多;最高记录为基隆东南方的火烧寮,历年平均超过6000毫米,最大超过8400毫米,即与东北季风和台风二者有密切关系。一次过境台风造成最大的总雨量,可达千毫米以上,如~19日在宜兰南部冬山乡新寮地方的一次台风雨,3天内总雨量达2749毫米, 其中18日一天内达1672毫米。[3]
台湾岛山脉与河流
台湾岛上溪河依主源计算,长50公里以上的不过20条,其中西向入海者16条,东向入海者4条。大部分河川流路短,大,上游水势急湍,下游流路不稳定,流量的丰枯之差甚大。长大河流有:源出中部山地,全长仅186公里,流域面积3155平方公里;长171公里,流域面积3257平方公里;长158.7公里,流域面积2726平方公里。此外,还有、乌溪(大肚溪)、以及东部的卑南溪、、花莲溪。淡水河是台湾唯一曾有航运之利的河道,近年因河床淤浅,水运已为陆运所代。台湾岛河流水力资源丰富,总蕴藏估计不下500多万千瓦,其中大甲、浊水二溪各可超过百万千瓦。至1980年,已开发利用及施工和设计中的,共不过约266万千瓦,略多于总蓄积量之半。 [3]
台湾岛自然资源
台湾岛土地
台湾岛丘陵、台地和山麓地带多分布红壤。大致海拔800米以上的地区依次为黄壤、 黄棕壤、灰棕壤和灰壤,3000米以上多为石质土。由于降水多,土壤受淋溶作用强烈,土质粘重,盐基已基本淋失,肥力不高。
天然植物自海岸地带的红树林至高山寒温带性的森林无不具备。 南部海拔500米以下地区热带雨林和兼备,北部则以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全岛森林面积占全岛土地总面积的52%左右,其中亚热带和热带林共占森林面积约87%,温带林约11%,余为或寒带林,见于3000米以上高处。台湾岛植物种属繁多,现存高等植物180多科,4000多种,其中重要森林植物即有800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树木约百余种,红桧、台湾扁柏、铁杉、、台湾云杉、峦大杉、、等尤为著名。
动物中原以分布最广,次为梅花鹿麂等。3500米以下山林地区均有栖息,但近三、四百年间捕猎过度,低山原野几已绝迹,仅在米山间尚有少量分布。其他各种野生动物中蝶类、蛇类,本分布甚广,近年被大量捕捉而减少。经济价值较高而数量有限的,如:云豹、台湾鲮鲤、麝香猫、帝雉、台湾雉等,已近绝迹(如云豹),或日见稀少。1971年台湾已宣布野生动物全面禁猎,并设有多处,如()、 出(帝雉、蓝腹雕)、(水鹿、山羊)、(台湾熊)、(鹭鸶)等,但成效不显著。
台湾岛资源
台湾岛四面临海,水产资源丰富,海洋渔业发达。水库的淡水鱼繁殖亦颇有发展。 矿产较重要的仅有煤、、、金、铜、、、、 等9种。能源及金属矿物均不富集。煤多产于基隆至新竹一带。分布区,产量甚微;天然气已知储量仅约275亿立方米。地热已探勘的有大屯火山区和宜兰地区等,有待开发。金属矿物以北部瑞芳的金瓜石金铜银矿最著名,但储量不大。大屯火山区的铝矾土正在勘探中,同区的天然硫产量较多,金瓜石矿区亦有较重要的硫化铁矿。但均远不能满足需要。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等多见于东部山地,蕴藏甚富;、、高雄等地的石灰岩亦甚重要。
台湾岛自然地理区
全岛大致可分为4大区:①北部区。北起和基隆海岸,其南界西起大,东接雪山山脉,自附近过思源垭口,沿中央山脉东北段止于苏澳南方的东澳岭。全区西、北、东三面临海,南有大坝尖山、雪山、南湖大山等,淡水河水系流贯境内。丘陵、平地间错,自东而西包括宜兰平原、基隆丘陵、台北盆地、大屯火山群、和桃园台地、竹东和苗栗丘陵,及淡水河、大安溪等水系与兰阳溪水系分界的雪山山脉。②西部区。北自大安溪,东以阿里山脉为界墙,东南侧以屏东平原接于中央山脉尾闾。全区以浊水溪冲积扇及嘉南平原为主体。③东部区。自中央山脉西麓以东,包括大断崖、纵谷、海岸山脉及其沿岸、南至恒春半岛东侧构成的地区。④中部区(见)。 [3]
台湾岛经济交通
耕地面积约占全岛面积1/4。粮食生产以为主。经济作物以为主。其他有茶叶、热带水果、等,为传统出口产品。森林资源较丰,覆盖率达52%。但木材自给率只占10%~12%。畜收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3,渔业占1/4。现有远洋渔船约2000艘,总吨位约40万吨,近海小渔船1万余艘。
工业主要有制造业、电力业、矿业和建筑业4大部门,以纺织、电子、化学、食品加工等项为主,同时发展以进口原料和出口加工产品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带,并构成以台北、台中和高雄为中心的工业区。有大小船舶修造企业250余家,主要制造集装箱船、游艇和渔船及修理船舶。大型船舶修造集中在高雄、基隆,高雄建有可容两艘50万吨级船的船坞。全年造船61.5万载重吨(1990)。台北县石门乡和万里乡、屏东县恒春镇建有核电厂3座,其装机容量占全岛电力1/3。原油产量不足需求量的1%。
岛内交通以公路为主,由环岛公路、横贯公路和南北高速公路为干线构成公路网,总长约2万千米。其中由基隆至高雄的高速公路,经西部14个县市,长达373.4千米,是岛内交通大动脉。铁路主要为西部纵贯线和宜兰、北回、台东、南回和屏东等线构成的环岛干线,全长约913千米,其中由基隆至高雄的纵贯铁路、长408.5千米,已实现电气化,为铁路主干线。另有支线和生产专业铁路约2000千米。有民用和军用机场约50个,桃园和高雄为国际航空港。有大小海港10余个,高雄、基隆、台中、花莲和苏澳为5大港口。主要有通往日、美及东南亚各地的定期海、空航线,对香港的海、空联系均甚频繁。1995年海运总吞吐量达1.41亿吨,其中90%为进出口货物。左营港为本岛专用军港,高雄、基隆、苏澳等港部分作军用。
台湾岛文化
台湾岛闽南文化
台湾汉族则大多数是福建、广东两省的移民,其中,福建以漳、泉两地移民约占 80% ,因此闽南语(又称为 & 福佬话 & )为台湾民间的主要方言,被称为 & 台语 & ,又称为“河洛文化”、“福佬文化”。
清代汉人到台湾后,往往是同乡群居在同一村庄,常沿用原乡名为地名,并建庙供奉共同信仰的神明,作为守护神庙,移民透过庙宇的祭祀活动,彼此结合成祭祀组织,庙宇就成为移民社会的信仰及活动中心。不同祖籍的移民,供奉不同的神明,如移民供奉;泉州移民供奉保生大帝及观音、。 [4]
台湾岛客家文化
一般而言,客家人原居中国北方(山西、、湖北),后因五胡乱华、宋朝南徙等历代因素造成北人南迁,南方居民称他们为客,于是就有了客家一词出现。
台湾客家人主要来自中国广东潮州和,目前分布于桃、竹、苗地区,或者高雄、屏东、美浓等地。 客家人适应力特别强,为了生活,可以四处为家,漂泊异地。客家人较为保守,有强烈的“我群”意识,珍惜文字、尊重有知识的读书人,比较重视教育成就。
客家山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鲜明的。台湾的客家山歌歌词,一般为七字一句、四字一句。从歌的种类来看,大致分为过山调(历史悠久)、山歌仔(即兴创作)、平板调三种。客家人的祖先崇拜,是奉祀在公厅或宗祠。客家族群祭拜的神只以、为代表,台湾各地只要有客家人开垦的地方,就会有。[4]
台湾岛原住民文化
台湾可能是发源地之一,从考古学,文化人类学、语言学的研究,可以推测台湾原住民至少在 6000 年前就活跃于台湾,并向外扩散迁徙。南岛语族目前遍布整个及太平洋,西起东至复活岛,总人口约 2 亿 5 千万,台湾仅 40 余万。
台湾原住民目前多定居于山区,计有: 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卑南族、、邹族、赛夏族、雅美族(达悟族)、邵族、、、撒奇莱雅族13族,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部落结构,不过目前正面临同化与文化保存的问题。其中,台湾外岛兰屿的雅美族,由于地理上的隔绝,是最晚与汉人接触的一支,因而保存了最完整的原住民文化。
丰年祭、、狩猎祭、图腾、蛇纹……台湾原住民神秘的文化色彩,为台湾文化加注了不同的生命力。[4]
台湾岛殖民文化
在台湾的许多角落,都可以看到过去殖民时代的影子。淡水的,是荷兰人与西班牙人占领台湾的遗址;台北人声鼎沸的、桃园、台南等地,可见日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巴洛克建筑,现在台北的许多日治时代的重要建筑;台北西区的总统府、行政院、旧台大医院等,都加了夜间照明以展现其古典婉约,成了点缀台北夜空的装饰。 [4]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台湾这几个美如天堂的岛屿,好多偶像剧都在这取景呐!
对于台湾,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
热情浪漫的垦丁?
文艺清新的台北?
原始好吃的花莲?
市井接地气的台南?
澎湖、兰屿、马祖......
这里的众多岛屿等着你来探索!
推荐一:澎湖
说到这个地方
脑海中就会想起“外婆的澎湖湾”
晚风轻拂着澎湖,白浪逐沙滩
没有椰林醉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
这里好多地方美若天堂
|| 七美屿 - 台湾最浪漫的“双心石沪”
七美屿岛呈现出
清新的明媚色调
浪漫的“双心石沪”
也吸引着远道而来的游人
|| 吉贝岛 - 《海豚湾恋人》女主长大的地方
还记得十多年前的偶像剧《海豚湾恋人》吗?
部分取景地就在这里
天空蓝得纯净
空气新鲜得冒泡
西岸有一道数千公尺的黄金色海湾
更有数不清的水上项目
当然你还可以骑车环岛
到石沪里抓鱼和螃蟹或坐船出海钓鱼!
|| 险礁屿 - 偶像剧《原味的夏天》拍摄地
湛蓝的海以及灿烂的阳光
这里是浮潜者钟爱的天堂
一头扎进水里就能观赏到
成群的热带鱼和绝美的珊瑚群
推荐二:兰屿
|| 租机车一路环岛 - 感受台式小清新
(图:lofter @Creep lover)
有人将这里称为台湾的小希腊
论海水的清澈程度和海底的原始形态
兰屿都能排在NO.1!
非常适合租辆机车或脚踏车
沿着一条全长约37公里的“环岛公路”一路前行!
|| 饕餮大餐 - 享丰富海产品
来到兰屿当然不能错过
原汁原味的海鲜啦!
有堪称全兰屿最好吃的早餐店
——东清村的“美亚美早餐店”
还有“无饿不坐”餐厅
|| 青青草原 - 直面太平洋的日落
一场安静的日落
坐在一望无际的翠绿草原上吹着海风
搭配浪花拍打岸边的声音
看着橘红色的落日慢慢将海面染红
大概最浪漫的事也不过如此
推荐三:马祖
|| 蓝眼泪 - 一生必看的奇幻美景
每年4月至8月是马祖蓝眼泪的爆发季
当“蓝眼泪”离开海面后
就只能生存100秒
随着能量的消失
蓝眼泪的光芒也会消逝
犹如夜晚的流星般如梦似幻
(图:Flickr @Singer 晴哥)
传统石屋,保存完整的山城风貌
没有任何城市喧嚣,没有大商场、没有游乐场
就像一个没有烟火气的“空壳”
日落时分,夕阳、龟岛、镜澳海滩
好似仙境般恬然、惬意。
给你去台湾的海岛N个理由
平靓正的鲜美海鲜
独特的动植物生态
惊喜的大自然奇观
在等着你哟
来源:逛吃君 Feekr旅行
图片:来源自网络
编辑: 逛吃君
99%的人,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错过也许就是一辈子
还不快关注我们?
加入我们的游乐莞周边游微信群 ↑
逛吃君和你分享
东莞周边地区好玩有趣的景点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母爱情中的海岛是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